描写美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20:43:28

描写美术论文

描写美术论文篇1

由于对“舶来品”设计素描存在不同的认识,导致不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文从近年来对设计素描的不同观点中理出中国式的传统素描方式并践行设计素描的“中国化”:讲究以线造型用线描法来把握形体的轮廓和结构的重要转折点,“写虚”的手法来表现转折点和轮廓线之间的面,剔除过多的光影色调,突出对象的内在特征,用线条的形态美体现设计的构成、创意。从构思创意情绪流变的设计素描中扑捉灵感,在自然物象中寻找设计创意,即“传神写照、迁想妙得”深化设计素描教学。

关键词:

设计素描 中国化 教改

一.近年来国内对设计素描的多种认识:

随着艺术设计的繁荣,设计素描的教学是行内探讨和争论的焦点,对设计素描的研究很大部分都在强调设计思维创意在设计素描中的重要性,不同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理解,设计与绘画理念上的统一与分块的不同要求,给设计素描实践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观点,其中包括对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关系、结构设计素描、解构与重构、表现性素描、创意设计素描等以下看法:

1.认为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这两种基础的关系实际为一体,而不是割裂开的”“所谓设计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写实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是写实素描的发展和变化。”

2.认为“从结构出发研究造型”并且划分了结构设计素描四个方面的训练“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空间透视层次表现能力的训练以及构想创意能力的训练。”

3.认为设计素描在样式、教程、内容、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训练指导上,都应区别于绘画素描。设计素描用理念、绘画素描用形象。

4.认为设计素描要将主观情感赋予画面形态之中,从现代派绘画的多角度观察方式拓展设计素描画面空间的立体结构。

5.认为“设计素描教学不应仅是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

6.不少行家主张“‘创意’是设计素描造型训练的核心,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创意思维能力贯穿始终。设计素描是一门注重表现造型创意的学科。但是,我们又难于摆脱习惯性束缚,只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与空间关系的临摹能力,无法认识规范之外多种多样的构想方式,其结果是‘基本功很扎实,而创造力不强’”。

还有如以主题创意为主的训练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事先就设计并拟定出一些课题,交由学生发挥想象,并完成相应的主题素描设计:“课题制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要求学生用素描的形式进行设计表达和创作的一种训练方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视知觉的转换能力”。也有采用系统论在现代系统控制、计算机编程、项目管理等中的时序图理论运用到设计素描教学,认为“在设计素描课程呈现非线性因果关系下,时序图(对象、生命线、消息、激活)的内容可以完整地与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四大要素(对象、课题、信息、创意与执行)相契合。”有采用文学语言方式来研究设计素描的,认为设计素描中,情景构想的要件包括三个内容:情节、场景和氛围,情景构想的视觉化呈现成为设计素描的交流语言,情景构想能力是设计素描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总之,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使教师们绞尽脑汁各显神通。

7.还有认为要取消设计素描教学,认为“严格地说,现行的学院设计素描课程并没有太大存在的必要,因为它解决的仅仅是一个美术基础的问题,而不是引领学生步入开启创造力与艺术才智的开端。”

二.素描与设计的中国化过程

追溯美术与设计历史得出:设计从素描开始,素描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研究方式。

素描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成为构图、明暗、空间虚实、透视、解剖结构的单色绘画,米开朗基罗把素描描述为所有“艺术的源泉和身躯!”,而同时“设计design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定义最初系统地形成时,设计一词的界定同现代‘设计’概念一样,其含义时宽时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drawing)”。

“迪塞诺”(disegno意大利语:素描、设计、计划、构思、图案)是文艺复兴时期造型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绘画、雕塑、建筑“同源说”的产物,Disegno这个词在意大利即解释为设计、也解释为素描、甚至图案,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指出“disegno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这个“父亲”的概念除了说明时间先后外,不排除“同源说”含义。其实设计是从素描开始去整合造型规律、空间结构规律。感悟自然属性中的灵性造型要素,重构自然形态的重组变形、构成新的形体秩序、新的视觉关系和造型实体。

“轮廓线是绘画的开始”(芬奇语)、素描是“一条线去散步”(克利语)、《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素描(Drawing)一词的翻译词义为“以线条表现……”。在文艺复兴与包豪斯年代,设计与素描指的是造型的草图、草稿,文艺复兴大师们排除明暗的干扰,着力用线表现空间内部无法直接可视的结构。素描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记录构思、想法、方案的手段,包豪斯时期的伊顿、纳吉、阿尔伯斯、康定斯基、克利等人对视觉语言教学的探索与试验,开创了设计基础新的教学方法,如伊顿提出的绘画视觉训练、视觉规律、素描的结构和韵律等都是早期设计(结构)素描的训练方法。随着绘画科学的发展,素描从其他学科独立出来成了具有视觉审美含义的一门造型艺术。

中文“素”字,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绸,在古籍中,被当作生帛、白色、无色、原色、空地,另外,也作朴素、无饰、丧事解释。《论语八修》中有“绘事后素”之句,其意是说:绘画这种事,要以白地无色地东西为底衬,要质朴认真地下功夫。“描”字,本义是依样摹写或绘画。“素、描”二字,中国古代的“非彩为素,摹画为描”是针对彩绘而言的。中国画中的“白描”、“双勾”以及“粉本”因为也是一种“朴素的描写”,所以也可以归为素描。潘天寿认为美术基础教学应以白描为主要内容。

中国的早期素描教学体系为徐悲鸿带来的法国素描体系,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总结性的教科书《素描教学》(索洛维叶夫、斯米尔诺夫和阿列克塞耶娃等编著),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忽视速写和默写训练,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界影响了几代人。1979年文化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高等艺术学院教学素描座谈会,批评了用行政方式推契斯恰柯夫的素描教学体系,造成了我国素描教学方法和基础素描教风格的单一化。

1982年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议”中提出了各专业设计课程的内容要直接与专业设计需要而定,随后出现了“结构素描”、“设计素描”名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设计素描教材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观点各异大相径庭。如田敬、韩凤元、陈志明、唐鼎华、冷先平、赵君超、王中义、许江、黄作林等等编写的《设计素描》都各自为政,到了2007年单德林《设计素描》(辽宁美术出版社)及潘吉成《设计素描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使用得较多。

从素描的历史发展看,设计素描的功能性特点是以强调其物质性与适用性为第一要素,是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及组合构成的手段工具,画面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是其造型特点,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多种载体体现设计师观察设计构思感受、联想情感等;便于设计师控制表现形象,以线作为表达方式快速随意捕捉对象;设计构思创意、情绪流变一切尽在设计素描中。

有教师认为设计素描教学不应只是技术训练,“要打破严格的焦点透视习惯,让同学们知道,准不一定美,美不一定准,刻意进行扭曲化平面化夸张化的形象处理”。有专业教师提出:“素描不一定人人都必须过‘写实关’。素描并非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以西方现代艺术教育为例的看法,认为素描本身即艺术形式,艺术传授中规范与个性的矛盾不可调和,因而在实践环节中应彻底改变现行的方式,变规范为引导。教师应退后,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有的认为,要在“明与暗的节奏中感受、发现‘光、影’的形式美感,成为设计素描意象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有认为“‘光’不是设计素描表现的主要对象,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才是根本目的。”

某些标榜为“创新”而把设计素描的教育思维体系推向极端,强调光影对设计素描的创意,这种创新、改革,片面强调学生的“个人风格”形成和“创新”效果的出现,设计素描用“黑、白、灰色调来表达”以及“光影”表达不能解决造型与创意问题的,“光影”有助于表现形,但是应处于从属的地位,解决不了艺术层面的形式美感和表现方法,而无形中会误导学生走上一条偏门歧途。

三.“传神写照、迁想妙得”是设计素描的根本

物象解构是离不开形体结构和空间,而色彩、明暗只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形体空间是设计素描的支柱,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是设计思维、造型观念的载体,设计活动中的设计意念表达是通过一定的绘画技巧,是使观念意象视觉化的一种形式美的呈现,在认识了自然表现结构中设计的因素启发下形成与设计命题的意象。设计素描是在原始状态通过寻找结构转化成艺术形象,作为一种有效的视觉传播手段,通过视觉化表达设计意念与创意的一种语言工具。设计素描的教学应根据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要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启发和拓展设计思维。

设计素描以设计思维为主,我们要将传统的造型方式和设计素描相结合,突破绘画素描的理论约束、倡导设计创意,培养学生在设计范畴下观察事物、发现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默写来强化学生的设计造型、创意能力和对新型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对透视空间关系的准确把握能力,增强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设计草图的绘制能力,为专业设计课程做好铺垫。设计素描就是画思想、画分析、画认识。设计素描应改变习惯的透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思考,不断感受体验物象的形态特征,分析理解和剖析物象的形体结构、空间等发现创造新的形象特征用设计语言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传神写照”是以聚合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着重解决造型的观察和表现,即先要有造型能力,而“迁想妙得”主要体现在扩散思维能力训练,“着重对‘心’(未知领域探索的创造意识)的神奇世界的探测则是设计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

描写美术论文篇2

关键词:徐悲鸿 素描 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主任,前后在该校工作任教了18年之久,他的大部分教育生涯也是在中大度过。在此期间,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 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着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1] 杨惠东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探源,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卢开祥 求室学画记,徐悲鸿. [M]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艾中信 徐悲鸿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10

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王泽庆 《徐悲鸿评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1

书与画 [J] .1994年,第6期

描写美术论文篇3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节选自刘鹗长篇小说《老残游记》的《明湖居听书》(人教版高中第四册)与著名作家叶君健的散文《看戏》(人教版初中第一册)都是描写演唱艺术的不可多得的珍品。两文在选材剪裁、侧面烘托、描摹声音诸方面各具匠心,各臻完美。

一、选材相似,剪裁不同《明湖居听书》记叙了老残在明湖居戏园听白妞说书的所见所闻,《看戏》描写了首都人民在露天劳动剧场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两文都描写了观众的表现和演员的演唱。但是,前文的描写重点放在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上。作者从白妞的出场到终场,从白妞“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外貌、简单熟练的动作、“一顾一盼”的表情到出神入化的的演唱,完整细致地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全过程。而写观众却很简略,除开头几段外,只有白妞出场时的“鸦雀无声”、演唱结束时的“轰然雷动”和末段简短的评论。后文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热情表现和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完美两个方面。作者详尽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观众观看京剧的全过程。演出之前,以“人海在屏住呼吸”比拟观众的热切期待;演出开始,以“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比喻观众的感奋投入;演出之中,以“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形容观众的凝神静气;演出高潮,以“潮在涨”描摹观众的如痴似狂;演出结束,以观众“像潮水一样”描写观众的仰慕崇拜。作者处处设喻,时时紧扣观众与演员的共鸣来表现观众的情绪。而对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描写只集中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从“轻盈矫健”的台步、“圆润的歌喉”、“优雅”的动作、“婀娜”的身段等京剧艺术的几个方面来表现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完美。

文章内容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的需要。两文作者都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前文的中心在于突出白妞演唱艺术的登峰造极,写观众的反应和评论仅仅为了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无与伦比。后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写观众的表现不仅仅是为了从侧面烘托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造诣的高深,也是为了体现首都观众对京剧艺术和梅兰芳大师的高度热情和衷心喜爱。而对梅兰芳先生的描写,既赞美了他表演艺术的完美,又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京剧艺术的崇高思想感情。

所以,前文对白妞说书技艺的描绘浓墨重彩,而写观众却比较简略。后文写观众详尽具体,而写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却凝练简洁。由此可见两文作者剪裁的匠心与功力。

二、妙用烘托,同中有异烘托是两文写法上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但两文烘托的侧面、角度同中有异。

《明湖居听书》从剧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观众的评论等多个侧面层层铺垫、步步映衬,烘托了白妞的精湛技艺。《看戏》不仅以剧场环境和观众表现来烘托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卓越,还以《穆桂英挂帅》的简单剧情及穆桂英艺术形象来烘托观众和演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两文都通过渲染剧园或剧场的浓烈的气氛来反衬演出的无穷魅力。但前文运用了以动衬静法,而后文运用的是以静衬动法。

《明湖居听书》开篇极力写“闹”:“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戏园里“热闹哄哄”,“什么话都听不清”。而白妞出场时,戏园里“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作者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时的肃静埋下了伏笔,以嘈杂反衬肃静,以动衬静,有力地衬托了白妞说书征服人心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看戏》开头着力写“静”:“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观众这个“人海”在“屏住呼吸”,还是静静的。这样从不同角度渲染了静谧的气氛,为写梅兰芳先生的精彩表演作铺垫,为写热情观众的涌起作衬托。作者以静衬动,充分突出了观众的热情和艺术家的热情这一中心。

三、描摹声音,各尽其妙两文都直接描写了艺术家的演唱。但是,《明湖居听书》完整细致地描写了白妞演唱一个唱曲的全过程:“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静”,作者不仅描写了演唱的起始—发展—跌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把演唱的每一阶段作了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这样使读者既可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特点,又可从局部上具体感受白妞说书的美妙。《看戏》则概写梅兰芳先生在一出京剧里的演唱,写“声音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准确地表现声音的层次性和神奇美妙的特点。

两文描摹声音,都能驰骋想象,以形喻声,赋形于声,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形象转换为有形可见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但是,《看戏》一文设喻单一,而《明湖居听书》一文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看戏》主要从视觉设喻,将“歌词”比喻为“珠子”,“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珠子”“滚”“溅”“落”,形象立体地表现了艺术家唱腔的字正腔圆、柔和铿锵的特点,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

《明湖居听书》一文或从感觉设喻,以“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比喻声音的甜润;或从视觉设喻,以“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比喻声音的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以“攀登泰山的景象”比喻声音的激越高昂、参差错落。这样写,真切地表现了白妞说书“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美妙境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描写美术论文篇4

侧面描写是作家在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法中的一种。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对象不做正面描绘,而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科书中的侧面描写谈几点看法。

一、侧面描写可以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课本诗篇《陌上桑》别出心裁,运用侧面描写写了美女罗敷。诗中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华丽。我们会想到接下来应写美人的具体容貌。但出乎意料,作者却通过他人的反应来写罗敷的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都是罗敷的“美”惹的祸。罗敷到底有多美?这种侧面描写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一种相信读者、尊重读者的艺术修养。如,你可以把罗敷想象成是西施的化身,也可以把她想象成似貂蝉般的美丽,无论想象她有多美,都不为过。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揽之若无,思之若有”的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二、侧面描写能渲染气氛,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采用了第一人称,以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中心进行结构布局,“我”作为咸亨酒店的小伙计,亲眼见了孔乙己来酒店时的外貌、动作、神态,亲耳听到了孔乙己的语言,但关于孔乙己的身世,及孔乙己被打断腿的情节,小伙计则无从亲眼见到,只能通过侧面描写,巧妙地借他人之口介绍出来,如打断腿一段: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晕,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在这里,酒客的这段对话是侧面描写,冷漠的语调,漠不关心的态度,显示出人情的冷酷,同时也为孔乙己走向死亡的最后一次出场营造出阴冷的氛围,使孔乙己的遭遇更加悲惨。

三、侧面描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如阿城的小说《棋王》,成功地塑造了王一生这个喜欢下棋的知识青年形象。王一生在以一敌九的象棋大赛中,展示了自己“棋王”的身手、棋道、棋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他自己,也为他的母亲争了光。文中用很多篇幅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观众的表现以及地区冠军的语言,这都属于侧面描写。如写地区冠军千呼万唤始出来,飘飘然一副仙风道骨,老者主动请和,更显出王一生的不凡。通过脚卵和地区冠军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一生超凡的棋艺,脚卵的评价八个字:“九局连环,车轮大战。”很具行家眼力。地区冠军的评价是对王一生棋艺的全面总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这一番评论,把王一生的棋艺推上了高峰。冠军的评价的分量不仅仅在于他是行家,同时也在于他是对手,对手直言称颂,更显出心服口服,也从侧面烘托了王一生的棋艺高超。

又如《大铁棰传》中,以星夜决斗这一部分写得最为精彩。写环境: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数声觱篥,突出了决斗的肃杀气氛。写来者之多,武器之盛,步骑环集,声势浩大,越发衬出“大铁棰”的勇敢。而那个“工技击”,有虚名,挺自负的宋将军,在一旁看着看着,竟吓得不敢喘大气儿,两腿哆嗦发抖几乎要跌下来。这一描写更从侧面衬托了“大铁棰”的勇猛过人。文中的侧面描写就把“大铁棰”过人的神力,高强的武艺,豪迈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侧面描写的艺术魅力还不止这些。除了上述作品,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值得我们用心揣摩、学习和借鉴

描写美术论文篇5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超写实绘画内涵、主要代表人物、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超写实素描的概念、价值,训练与创作超写实绘画的意义等。在此基础上,对超写实素描创作的要点、环节的刻画、质感和肌理的表现、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超写实绘画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波普艺术,是该艺术流派中最为极端的一个派别,它的全称为“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艺术要大众化、通俗化。超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国艺坛出现了莱斯利、克洛斯、安德烈、汉森等人,其绘画或雕塑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如面对照片或真人。日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这种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种风行一时的潮流不可避免地给美国的陶艺界带来了活力,并出现了像莱文、理查·萧、道·杰克、斯坦切克和日本的三岛喜美代这样超写实风格的高手。

莱文与查理·萧都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这种风格的作品,除了上述的超写实绘画和雕塑对他们的影响之外,波普艺术和安纳森的怪怖艺术作品对他们的创作也产生过影响。莱文一直是以逼真的手法创作了一批“旧皮货”作品。后期作品中甚至采用实物作为“皮货”的配件。理查·萧直接利用物品翻制出软模然后注浆成型,烧造后再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和釉上彩技法复原物品的色泽。他们俩人的共同点都是作品几可乱真,并具有浓郁的怀旧情感。道·杰克和斯坦切克作为后起之秀,在人体雕塑的乱真方面具有令人称道的独特之处,他们并不仅仅以达到乱真的效果本身为目的,而是在作品寓意的深刻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三岛喜美代是日本超写实主义的代表,她娴熟的制陶技术和丝网印刷的能力,使她在处理其作品时显得得心应手。只有当这些作品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在一个场域里向公众展示时,我们才能发现超写实主义风格所具有的真正魅力……

超写实主义风格在世界其他国家的陶艺界虽有所涉及,但未流行。

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因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大多数的艺术作品显现着“取其‘意’,而忘其‘形’”的艺术特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雕塑艺术中,并非均因为追求“意”而忽略了“形”的表现。比如在重庆市大足县的石门山石窟中,有一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的雕像——“千里眼”、“顺风耳”,其表现内容细致到触及到肌肉、骨头、血管。不仅神形兼备,甚至到了几乎是“超写实”的程度。这使我们真应当重新去体会东方文明,重新关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与艺术!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超写实艺术得以引进。它一亮相,便轰动全国,如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获一等奖的油画作品《父亲》以及稍后出现的《钢水汗水》等等,罗中立也因作品《父亲》而成名。画中,作者用极为细致的照相式的方式描绘了一位饱经沧桑、艰苦劳作的老农民的形象。诚实、善良、略显木讷的目光,镌刻满面的皱纹,黢黑的老年斑、苦命痣,干裂的嘴唇,老树枝一般的手指,破旧的粗瓷茶碗,……,他的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谷场景象,一切都是那么历历在目,真实可信。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事实上,画家是通过人物形象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是对我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赞美。

从1983年起,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在装潢和特艺系开设了超写实绘画课程,并聘请了美籍华裔超写实画家到该校执教,传授技巧。如今超写实绘画已是高等美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的确,超写实的作品确实会令我们赞叹。因为它将生活描绘得太充分了,对于肖像画,它甚至描绘出一根毛发,一个毛孔,一个虹膜上的斑纹,一丝皱纹上渗出的汗水……即使是照片,也未必能描绘出这样的真实。当同学们惊讶于这些作品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对超写实绘画感兴趣的时候了。从接近生活的角度来看,超写实绘画的艺术主张与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超写实绘画要求作者具有冷静的头脑、理智的思绪,耐心细致的性格,有条不紊的工作程序,一丝不苟的态度,学生通过学习超写实绘画,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超写实绘画多数是从局部入手,后到整体,在专业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认识水平。电脑硬件的普及和各种绘图、绘画软件的应用,能让我们轻松地在Painter、Photoshop等高级绘画、绘图软件帮助下,完成一幅幅写实作品。可是,手绘的技能却永远都要坚持和掌握。就像我们虽然有了电脑,但是仍然要学会写字、书法艺术仍然存在一样。脑子里的思想,用手来表现其实是最直接的。那么,要想把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运用得得心应手,就必须学会画超写实绘画。而且,要从超写实素描开始。

什么是超写实素描?概括地讲,超写实素描指的是对描绘对象的形体、质感、肌理均能极为细腻地表达和刻划的一种把对物体仅一般性描述的素描推向极致的一种素描形式。从画面直观到的感觉是一种非常逼真的视觉效果,没有普通素描中常见的线、线的组合或线的排列,相似于焦距清晰的黑白照片。因此,表现的是实的东西,而不是虚的东西,画面给人以极为干净、整洁、细致入微的强烈的视觉冲击。超写实素描的对象多以静物为主,描绘人物或动物的也有,但较少,主要是因为超写实素描所用的作业时间较一般素描作业的时间要长得多,只有时间长,才便于作者有更充分的空间表现对象的质感和肌理,因为超写实素描的效果就是用质感和肌理来讲话的,质感和肌理表现的越充分,超写实素描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强,否则,就流于一般的长期作业的层面了。

超写实素描的训练是一个高级的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因为超写实素描无论是从观察方法还是表现方法与普通素描都有着极大的差别,是一种最能体现技术和技能的一种特别的素描方式。当然,在素描教学中引入超写实素描的训练,其意义并不仅仅是去培养一个杰出的、超乎寻常的素描画家,而是通过超写实素描的训练,能够获得一种细致表现对象的素描绘画的技术和能力。 转贴于

当拿起笔的一霎那,就要明白,从现在画的每一笔开始都会决定最后画面的效果。橡皮是一个没有作用的家伙,它只能把颜色减轻。即使最好的橡皮最用力地擦,错误的一笔也会永远留在这张纸上。画别的素描有一些错误的笔痕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背景,可以把它当作营造空间效果的东西。但是超写实素描不行,因为我们要把事物描绘得惟妙惟肖,因为我们要把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些影响画面的因素一定要去掉。所以,起稿的时候要轻,再轻,轻得不能再轻。

超写实素描常见的毛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脏”、“腻”、“乱”、“花”。脏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超写实素描首先是要保持画面十分的干净,其次物体部分同样要保持干净,只有干净,物体的肌理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而画面弄脏的原因,大部分是与画者执笔绘画时手背接触画面的面积大,且来回磨擦有关系;而腻的原因比较简单,一个是铅笔的重复次数太多,再一个就是用6B以上的软铅笔铺底也容易造成腻的现象;线条的排列组合要规整,不能留有表现肌理质感以外的乱线条,不存在的线条就让它真的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各种复杂关系的深入;色调过渡要均匀,就不会出现深一块、浅一块的花斑了。

超写实素描要注意几个环节的刻画。第一个环节是全因素素描里的所有因素,其实超写实绘画就是把全因素素描发挥到了极致。全因素素描中的空间、形体、质感……等等都必须体现出来,没有这些因素别说是超写实素描,就算是全因素素描都不是合格的作品。第二个环节是要特殊注意质感的表现。在全因素素描里,质感的表现实际上是可以点到为止的。例如,我们描绘一个玻璃罐,由于室内灯光非常混乱和多,所以通常大家会采取概括和归纳的方法,只画一两个重要的高光就可以了。但是在超写实素描里,必须要将所有投射到玻璃罐上的高光都画下来,不管有多少个,不管它们都是什么形状,不管它们之间有多少微妙的色差。这些都要表现出来。这就是超写实绘画。其它的要求几乎跟全因素素描一样,唯独质感表现这一条要极其深入。

除了质感上面的光影要真实表现之外,还有就是各种质地的表现。什么东西是坚硬的,什么是柔软的;什么是粗糙的,什么是光滑的;什么是轻的,什么是重的;什么是干的,什么是湿的;……;什么是金属的,什么是尼龙的,什么是棉布的,什么是编织的,什么是塑料的;……质地的原概念是指某种材料的结构性质。引用到视觉艺术中,质地的存在离不开形态,它作为一种要素,在艺术表现上是通过不同质地结构性质的对比来实现的。对于质地上差异基本上有两种把握方式:一种是触觉的,一种是视觉的。触觉的体验是直接的,触摸到羊毛是柔软的,触摸到铁器是坚硬的,品尝柠檬是酸涩的,品尝干枣是甘甜的,这些都是通过触觉来体验。视觉上的关照是从一些表面很平滑,但视觉上则令人感觉到许多独特质地特征,如:电视荧屏出现各异的质地变化,一张纸画出不同的质地效果,照片上成像出各种质感,这些都是透过视觉而唤醒触觉的体验。我们画的超写实素描,就是要达到唤醒触觉体验的这种效果。

当我们的作品深入到自己没有耐性的时候,你就要想一想,你的作品空间表现出来没有,结构表现出来没有,质地表现出来没有?能不能唤醒我们的触觉体验呢?如果这一切都没有疑问的时候,我们的作品就可以结束了。

【参考文献】

[1]封一函. 超级写实主义[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英)史密斯. 西方当代艺术:从抽象表现主义到超级写实主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3]高懿君. 超级写实主义艺术语言探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

[4]王风华,贾明. 超写实表现素描[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描写美术论文篇6

【关键词】 绿化树;反思文学;马缨花

一、《绿化树》的思想主线

苦难与女性是张贤亮传达主旨的主要意象,《绿化树》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人对自我内心的审视,主人公章永除了有自我生存的需求,也我来自本我、超我的面对信仰和社会责任的苦恼,在作品中时时透露着主人公的反思与忏悔,在大量的形象描写之中穿插有大段的理想分析,这种带有理性色彩的叙事形成了张贤亮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语言的艺术表现张力

张贤亮在被划为“”之前在学校里教授中国文学,他对古诗古文、现代诗歌等都有很深的研究。他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生活积淀都是他的小说既理性深刻,又充满着诗情画意,简单的景物描写都能传达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语言应用的美感。张贤亮在对小说语言的运用上,追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充分展现语言的表现力,而摒弃一般化的描写。他通过有力量的情节,有诗情的情节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刻画有血有肉的任务形象,并重在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传递真挚的感情。作者用诗的语言描绘海喜喜的歌声,在他描绘的图画中,歌声好像是会动的活物一样会静会动,在田野上穿梭而去,不是干巴巴的“优美”,而是动态的、有情感的“优美”。贯穿整篇小说的都是这样一种真实却又不失丰富的描写,朴实的场景中流露着真挚深厚的感情,象征性的意象、诗一样的语言带给读者内容之外的阅读享受。

2.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同时代和老一代的文学家一样,作者注重情节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的美感,而只有有色彩、有魅力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的心,起到引导、启蒙或是引发思考的目的。张贤亮在《绿化树》的写作中,动静描写结合巧妙,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纯熟的运用,使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像乐谱一样呈现在读者的脑海里。

三、情感与现实的融合

张贤亮在《绿化树》大量的简单、朴实的农场劳动生活画面中,在当时灰暗、甚至有些看不到光明的背景下,写出了主人公思想的转变、勾画出了章永和劳动人民的明亮的人生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1.劳改所。描写劳改所的日子是一段灰色的文字,知识分子在饥饿的威胁下,已经绞尽脑汁地将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运用在多喝100cc粥、多吃点馒头渣上面。作者用了几百字的笔墨介绍章永的罐头盒,“这100cc是利用人的视觉误差得到的。物品的文化知识就用在这上头!”一个惊叹号结束了前面两页纸的沾沾自喜,而是点明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矛盾与痛苦,也是一种自嘲。无论是罐头还是后文中用土豆与农夫换黄萝卜玩的“逻辑游戏”,章永在事后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反思,思维沉浸在虚伪与真实的矛盾之中。这说明,尽管条件如此恶劣,章永的内心仍然是有正直的,在辛酸之中包含着反讽与自嘲。

2.农场生活。伤痕文学不能仅仅是揭露伤痕的痛楚,更应该是发掘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人心,发掘伤痕中的伤痕美,找到其中使人震撼的一面,追求意境与诗意,在悲剧中剖析人物的灵魂。农场生活应该是最令章永欢心鼓舞的日子,作者对农场生活描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一幅幅农家劳作图在笔者脑海里呈现出来,甚至连马缨花的馒头上都有热气腾腾。行文之中,“我在心里敲着大鼓,背着背篓在荒原上迈着大步”“你死去!你跳河去!”“他们的牲口也是一副恋槽模样”等等这样生活化、生动的人物描写、语言描写随处可见,无论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无论是艰辛的劳动还是阅读时的惬意,无论是与马缨花的爱情还是对朴素的荒原人性的赞扬,《绿化树》中处处可见情感与现实的交融,除了理性分析的部分之外,一切的事物都饱含着挥不去的深厚情感。

四、马缨花形象对主题的深化

前文的分析中几次提到马缨花,她的形象代表了广大的中国普通劳动妇女,虽然普通,却是善良、温柔、真诚、可爱的。张贤亮对马缨花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富于动感的描写,一个淳朴、开朗的农村妇女形象几乎呈现在读者的脑海里。马缨花无疑是用她的关怀和精神感化了章永。她从来没有夸奖过章永,却在无形无疑之中将她的敬佩、喜爱和为之骄傲表达出来,完全不把其他的男人看在眼里,她的真情真实感人。章永从马缨花的敬意中摆脱的作为“分子”的自卑心理,“扫除了昨天接受她施舍的时候多少还有一点的屈辱感”,心里意识到“我有充分的信心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马缨花绿化了章永心灵中的黄土高原。

参考文献

[1]张贤亮.《绿化树》.人民文学出版社

[2]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描写美术论文篇7

关键词:素描写生 认识和体验 艺术思维 素描的再现与表现 个性表现

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从开始学美术备考艺术院校准备踏上绘画之路时就是为了画素描而素描,传统素描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占绝对统治。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后,虽然有些艺术院系对素描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倡导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但由于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没有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各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因而在素描教学中特别是在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几大系科所推广现代素描的力度、深度有所不同,教师讲授新的艺术理念,新材料工具使用,现代艺术形式的表现等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学生所接受新的创意理念、创新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素描写生的表现性”在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中不是是否需要重视与否,而是该如何加强的问题。

一、素描是美术基础,而表现性素描更注重内在的艺术思维、个性化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WWW.133229.COm中外美术史上不乏有许多美术大师的经典素描成为世界名作,如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德国门采儿、俄罗斯列宾;中国的徐悲鸿、王式廓等人都有传世之作。

众所周知,在素描写生中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说,学生在整个素描学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二个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和表现性素描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实际上是传统造型艺术阶段,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物象的体积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即通过仔细观察被描述的物体客观地表达出来。它训练的是眼——准确地观察和分析;脑——根据美学原理理解进行艺术思维;手——运用素描技法来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它是素描写生初级阶段,也是艺术院校每个低年级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而枯燥的基本训练阶段。

表现性素描阶段是素描写生的第二阶段,它强调的是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注重的是作者个体主观感受,通过创意思维注入艺术创造性、融入个性化的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对象,忽视了传统性对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述,在眼、脑、手三者关系中更重视扩展脑(艺术思维)的作用,主张注重作者与被描述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个性的表现等特点。(图一)

其实,再现性素描和表现性素描有其共同的特点——艺术思维,则不过各自追求目的或重点不同而已。或者说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思维层次有所不同,相对而言表现性素描更侧重内在的表现性艺术思维和作者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具有个性的艺术思维形成和扩展是一个相当长且艰苦的过程,并不是拿一点别人的东西来充门面或拍拍脑袋想当然的事,而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时间来探索,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增强艺术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的过程。

二、表现性素描是个性的体验与表达

现代的艺术理念要求破除旧有的造型理念,种种探索和变革已不鲜见。例如,“设计素描”、“结构素描”、“光影素描”、“意象素描”、“构成素描”以及“版画素描”、“调子素描”等等概念的提出,但其核心还是素描表现性发展扩展化的结果。因为它们是以自己本专业为基本面并融合了表现性素描的特点从而建构了诸多“品种”的素描,通过这些具有创造力和个性的素描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

表现性素描另一个重点是个体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我们知道艺术的再现具有多种性,素描艺术的再现同样也具有多种的表现性。在现代素描的表达中,具像表现是众多再现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素描写生中的物象表现造型,光影的变化性可以把客观物象以三维空间呈现在画面中。当然,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以现实主义方式来再现客观物象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学习造型能力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艺术再现的全部。现在,艺术多元化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毕生追求, 因为艺术是有个性的,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我们平时在绘画时也会不自觉地带有各自情感,这情感是多种情绪、心态的组合体,它包含作者在写生时的愉悦程度即被写生物象给写生者带来美的享受程度大小;另一方面写生者对表现物象认识的心态;写生者在写生时的精神状态的好坏及写生环境等等,这些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者写生时的体验和表达,因而也直接反映在画面之中。因此,我们不论通过何种素描表现形式展现都把培养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训练作为手段,将注重内在的个性情感体验与表达作为真正的目的。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将创造力的培养置于基础训练之中。

综观过去和当今之绘画艺术,人们称之为世界艺术大师被历史所保留下来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换言之,是他们独特的艺术思维、个性化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毕加索说过:“人不应想把大自然已经完满造成的东西再制造一次。人不应该只是模仿事物,人须透进它们里头去,人须自己成为物。比起模仿自然来,我情愿和自然处于和谐一致中。”[1]

图三、图四是笔者素描静物写生课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习作,它们打破了传统造型元素,忽视了空间、光影、物体的明暗和形体完整性。前者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它以花与枝条为联系,用象征手法描绘的龙把主题小提琴与背景联系一起,整幅画写意性地表达了作者对该静物的理解和认识,用中国民间传统风格演义个体感受。后者是一幅具有抽象风格的课堂习作。在这里我们可以隐约地看到毕加索《格尔尼卡》的构图和立体主义画家莱热所特有圆鼓鼓造型的影子,这幅习作用音乐旋律般有规则的圆弧形和不规则的几何为组合体,整个物体略带一点明暗立体效果,它通过小提琴和衬布的扭曲、变形的同时省略了静物中的玻璃花瓶和花,作者主观地加强或忽视物象的表现成分,夸大了以小提琴强为主题静物的音乐性质,强调了个体对物象的情感流露。

以上二幅习作都强调了作者个体体验和认识、个性的表现与特点,较好地表达了作者注重与被描述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愿望。(图二、图三)

三、艺术思维训练是学习个性表达有效工具和手段

再现性素描阶段是我们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美术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进入表现性素描阶段的必经之路,它是美术学习中一个阶段性的教学目。而表现性素描阶段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因为表现性素描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意思维能力,是培养艺术审美判断能力建立艺术个性化的学习平台。许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第一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中走不出来,很大一部分是拘泥于再现物象表象和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客观物象内在的性质、缺乏艺术思维及艺术想象力和个性表达,盲目照搬照抄,导致素描写生融合不了个性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从而作品也就谈不上独特个性和艺术性。

立体主义画家、理论家阿尔倍尔?格莱兹说:“绘画是一种默然无言的、不动的宣言。它所欢呼起的活动,只能存在于观赏者的精神里。它们和空间里物体的位置变易无关。后者是通过一个被动的、静观的眼睛来知觉一个运动。但眼睛是一种具主动积极性的器官,它在新的节奏式螺旋形绕圈的造型形式里,返回到它的活动本质、它的自身的积极活动里。”[2]阿尔倍尔?格莱兹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性和作者与物象之间的互动,要求作者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思维,发挥艺术审美判断能力来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美的感受,这个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式的。所以,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绘画中固有的概念,颠覆传统绘画中人们给素描给予的定义,在课堂上加强创意思维、扩散思维和表现意识的训练,培养学生超强的感悟能力,良好的艺术思维,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欣赏能力且要有终身审美意识,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实际上要达到这些目的是非常艰难,其过程也是相当痛苦,因为要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能力即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有时要经过犹如“凤凰涅磐”地重生,脱颖而出。

在21世纪的今天,以自律性、主观化、多元化为特征,以人文精神和个性体现为目的的造型基础,并努力发展具有创造性技术的素描是现代观念上的素描,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以此为教学目标。为此,在众多艺术院校中素描教学中,其素描写生中艺术思维表现性的重要性或是必要性已是不争之事实,重要的是作为我们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在素描教学之中应该如何去运用现念、创意思维去灌输和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如何去满足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独特个性与艺术思维,这是放在我们面前荷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欧洲现代艺术理论herschel chipp/余珊珊译/吉林美术出版社

描写美术论文篇8

关键词:素描;写实油画;艺术创作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形式,深层次上解释是用来学习美术技巧、探索绘画的形体规律、培养绘画专业习惯的一种训练过程。素描对于写实油画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我们对于素描和写实油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充分探索和运用素描技法,不断丰富写实油画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以此来创作出更多高品质、高水准的写实油画艺术作品。

1素描和写实油画两种绘画形式的关系

1.1素描与写实油画区别之处

简而言之素描是一种单色绘画形式,同时素描包括的种类也很多,像中国国画中的水墨画、白描以及速写和绘画的草图在广义上都属于素描的范畴。可以说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和骨骼,同时亦是最节制和最需要理智来协助的艺术形式。写实油画是属于具象艺术的艺术形态,也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写实油画是由绘画者观察和描摹外部的物体形象,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对外界物象进行再现的艺术创作过程。写实油画的艺术作品符合了观察者的视觉经验感受,为观者提供了感官的审美愉悦之感。

1.2素描与写实油画的联系

素描是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前提,是一切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是写实油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构图工具,绘画者经常要进行素描的练习,这样有利用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理解物象形体,在素描学习中逐渐熟练地运用线条来勾勒出物象的形体,初步掌握这一基础绘画形式的要点和精髓。在油画的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大致上可以说是着色的一种严格素描训练,拥有较为高超的素描技术可以使得绘画者在物体造型和色彩的结合上更加具有气象。总而言之,在写实油画的创作中素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2.1素描在写实油画空间构造的写实性中的作用

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空间特征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一个转变发展。由于之前的二维绘画形式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不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实物的具体状态,因此绘画者逐渐探索,充分利用素描中对于物体远近、明暗以及透视虚实的构图技巧来增强写实油画的表现力。使得写实油画的绘画者在平面上塑造物象的写实性和画面的感染力增强。

2.2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上的应用

随着写实油画绘画技术的不断提高,其题材和内容也不断的创新发展。素描可以使绘画者更加注重光、质感和空间的运用,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用一双善于发展美的眼睛来进行艺术创作。素描技巧的娴熟运用,会让创作者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题材选取、色彩抉择和内容确定上更加遵从内心,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3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中形体上的运用

素描绘画的基础是物体的形状和轮廓,形的问题主要在于素描技巧的运用。例如素描绘画中,通常将体当做立方体来描摹,把形视为平面形,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并且体依赖于形因此形体结构是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存在方式。写实油画中的物象都是具体存在的,不过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绘画者把自身的感受运用线条来勾勒出来,对于曲线和形的有效运用会使得写实油画的整体性和绘画性更加的突出。

3素描对写实油画创作的影响

3.1素描对于写实油画创作风格的影响

不同的绘画形式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同时各种绘画技术也可以取长补短。素描是写实油画创作的前提即基础,素描家作品风格的不断变化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实油画的发展。淳朴、柔美的素描绘画会使油画创作中显示出一种宁静致远的风格特点。有些素描作品,通过对人像细节的绘画来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变化,这样的作品也会在油画的创作中对人物神态的描画产生启发。

3.2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表现形式的影响

不同绘画者对于素描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素描包括很多的表现手段:远近虚实、明暗透视以及前后等构图方式。每个绘画者对于素描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这样的差异会具体的反映到写实油画的作品展示中。擅长于线面构图的绘画者会在油画的创作中突出线面的展示方法。在素描的明暗技术掌握娴熟的创作者会在写实油画的光线设计中展现出自身对于空间明暗的独到构思。画家对于不同素描技巧的侧重点会使得写实油画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形式。

4结语

素描对写实油画的创作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两种绘画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写实油画的创作深深地根植于素描这一最基本的绘画形式中,对素描技巧的娴熟运用会推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同时写实油画的创作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种艺术形式中,要在吸收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素描的积极正面价值,同时积极借鉴不同种绘画形式的优点,以此来不断推动写实油画艺术朝着更高质量、高水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5(11).

[2]孙博文.浅论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5(18).

[3]孙绍昆,程浩.论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作用[J].芒种,2015(11).

[4]肖伟.素描在写实油画创作中的作用与影响[J].大舞台,2015(05).

[5]曾泽军.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上一篇:当代美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美术培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