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6 22:37:13

美术教师论文

美术教师论文篇1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有利于美术教育中创新教育理念的涉入。传统美术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美术教育目标与课程模式定位不清。我国的美术教育层次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受到其他学科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教育培养模式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在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表现在教师简单讲解着、示范,学生亦步亦趋地模仿,机械化,缺乏创造性。

(二)课程设置与课程模式亟待改善我国幼师美术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是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教育模式形成的,这种课程模式对于中国美术教育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幼师院校沿袭了美术院校的办学模式,未能体现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基本特点。另外,一些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绘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理论的学习,这就出现了美术教育中“重技轻理、重专轻师”的现象。

(三)传统美术教育途径较为落后幼师美术教育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训练课等课程途径开展,将课堂作为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幼师美术教育在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影响了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幼师美术课堂教育需更多地融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美术教育主渠道实现现代化的提升和改造。

二、对实施幼师美术教育创新的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地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改革美术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美术教育创新主张运用信息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提供更多协作交互学习环境,通过协作交互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能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改变教师角色定位,创新美术教学评价对幼师教师来说,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还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有传授者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锐意创新。在新的角色定位中,教师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尤其应该把“创新性”作为美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坚决改变以技能模仿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美术课程来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项资源实施美术教育创新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教育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优秀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语言带来的丰富审美体验。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播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传授。时至今日,当代教师还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传知重要,启智更重要。现代知识内容多、范围广、更新速度快,让人目不暇接,教人过时的知识,不如教人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正所谓,“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综上所述,幼师美术的教育创新要了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改革美术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定位创新和教学评价创新,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利用各项资源。我们要在幼师美术教育中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探索、开拓进取,为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美术教师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

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

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的常规手段

美术教师论文篇3

记忆与联想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如,幼儿的绘画作品大都是凭借印象进行创作,而认知是印象的主要来源,此时幼儿是没有主观意识的。大部分学者也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过研究,并且给予高度评价,因此,教师可以借鉴儿童画的创作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记忆与想象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影视作品以及图片、视频,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这些场景的现实性,通过记忆与想象结合的方式构思作品。这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激发潜力,逐渐提高创新能力。如,作品《丰收》的画面呈现了一位渔家女孩晒渔网的情景。画家采用装饰、拼接和夸张的手法,采用渔民生活的各种材料,用柴杆和铁丝做草木树叶,用蛋壳做鱼,用沙粒纸铺成沙滩,为观者呈现出渔家女孩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此作品的创作理念就是记忆与联想的结合。

二、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欣赏课程是中职幼师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美术欣赏是其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幼儿的美术作品充满天真和童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大胆、粗放、生动形象等特点,这是成人所缺乏的。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有两个关键要素:第一,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一致,主要体现作品的童真。一幅优秀的幼儿作品能够表达幼儿的思想感情,呈现出幼儿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不同的思维特点,这也是幼儿作品评价的主要方面。第二,对艺术性的评价,如线条的力度和连贯性、图形的清晰完整度、画面的合理配置、色彩的搭配以及内容的丰富程度等。因此,在中职幼师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要从以上两方面引导学生评价幼儿作品,逐渐提升学生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分析中职幼师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能够看出中职幼师美术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提高中职幼师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艺术素养。

美术教师论文篇4

首先,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儿童期的小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孩子们把我当成他们最亲近的人。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声调要有高低变化,有时我还唱几句。如讲《我的太阳》一课时,我出示画有太阳的投影片,一边唱着、一边跳着:我们一起摇呀摇太阳……让学生充分感受热烈、活泼的特点。讲《水中的鱼》时,我就为小学生们做颈、肩、胯、四肢的动作,并带着他们一起活动,随着舞曲跳几步优美的华尔兹舞,使孩子们从动作中体会到:鱼在水中轻快地游动着,它们在水中是那么欢快地唱着、跳着、摇摆着。讲《有趣的游戏》时,我打破常规,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操场上做起他们喜爱的各种游戏,全体学生极其兴奋,纷纷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在第二课堂中讲《装饰画》时,还采用特殊技法制作了几幅范画,并且在课堂中演示制作方法。比如,用油、水分离法来处理背景,那神奇的画面给学生们以神秘和新鲜感。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小学生们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增长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其次,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开来。人们都认为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创新。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艺术家搞创造性活动。“斯普托尼克打击”曾震惊了美国,美国从1958年开始注重人的能力的培养与人才的开发教育。日本早在1952年就开始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铁的事实证明“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才。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重大。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比如《帮小鸟找家》一课,先让学生想象: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树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们经过回忆、联想后回答:没有树,小鸟就没有家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就不新鲜了,良田就会变成沙漠……然后,组织学生表演短剧——“帮小鸟找家”,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孩子们的责任感。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即使作业画得不好,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未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不该再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美术教师论文篇5

1 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1.1 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1.2 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

2 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美术教师论文篇6

[关键词]视觉文化;时代特点;高师美术教育

当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为表征时代特点的当下,视觉文化概念被提出并传播开来。“在一般的范畴里,视觉文化有两个组成要素:一是含有视觉成分、涉及以视觉手段来传递的信息;二是人类的生活经验,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它所涉及到的多种学科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艺术学、文学、心理学、现象学,等等。”[1]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的是基础美术教育师资,其素养将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当代高师生生活在一个被视觉文化包围、浸染的环境中,其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必然会无法避免地受到视觉文化的影响。因此,高师美术教师应当对高师生及高师美术教学所受到的视觉文化影响予以足够重视,在秉承传统绘画技能及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美术理论知识教学、建设适宜的师生对话平台、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得到美术素养、师范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培养学生视觉素养,加强美术基础理论教学

视觉文化环境下,高师美术教学要打破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因势利导,借势造势,“通过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以视觉性为主线,兼容并蓄,赋予鲜明的时代人文精神品格,来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建构独立思考的视觉审美、意义和表达视觉图像的能力,以应对视觉文化大潮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冲击。”[2]鉴于美术是视觉艺术的特点,在视觉文化环境下,高师美术教学理应通过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和利用,加强美术基础理论教学。高师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模式进行培养,使之具备一定的美术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采用有益于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的美术视觉素养必须符合美术审美理论的要求,但仅仅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是无法达成教育目标的,因为视觉得来的印象需要通过教师所传授的美术基础理论和审美观点予以导向。例如,教师可采用文学作品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深刻体味到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深层次的蕴含,将自身获得的视觉信息进一步内化为美术素养。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保持不断思考和自我反省的静读境界,与艺术大师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清晰明确地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理解美学艺术、提升美学意识,得到自身艺术修养的应有积淀。教师还可以将美术基础理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视图和视像的方式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在提高学生视觉素养的基础上,提高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效率。

二、建设适宜的对话平台,实现美术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高师美术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并重视学生的所想、所需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在高师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也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学系风气、学习效果的打造者和检验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知识和能力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此,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能力的输送带;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师教学活动的标尺,保障学习效果是教师的教学准则;教师和学生间需要加强了解,教师要在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活动,追求教学实效。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是促进高师美术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高师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建设适合师生之间对话沟通的平台,加强与学生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的交流。在视觉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图形与图像虽然能够通过直观的形象对思维内容进行快速、直观、准确的展现,但却难以展现语言所能传达出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抽象思维。因此,高师美术教师应当对师生间的语言沟通交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起适合师生对话交流的论坛,还可以利用网站、留言板、微信等形式,鼓励学生交流学习需求和学习感受,也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会、研讨会等,引导学生对图像作品进行共同探讨,使学生逐步从看图转变为读图、辨图,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实现阅读知识的积累和美术素养的提高。

三、开发利用视觉图形图像资源,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视觉文化是通过动态及静态的图形图像进行信息传递的,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借助视觉图形图像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解读名作和各种美术流派的创作风格,将美术基本知识的底子打牢、加厚,并激发其创作意识。因此,高师美术教师应注重开发利用视觉图形图像教学资源,并借助视觉图形图像的优势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果。提升个人艺术修养的最佳途径就是赏析名家的美术作品,所以,高师美术教师通过解读名家的作画技巧和作画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美术思想。但因传统高师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鉴赏所展示的多是复制品或照片,不仅画幅小、色差大,而且清晰度较低,难以达到美术作品鉴赏的目的。多媒体方式教学可以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原作品准确无误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若身临其境,更真实的感受到美术艺术美感,得到美术鉴赏力的提升。进一步说,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对画面中的美术视觉元素尤其细微之处,进行反复观赏和反复揣摩,在视觉感官的直观映像下,提速和加深观赏印象,得出观赏判断。譬如,电影海报是电影作品向观众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何抓住观众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信息元素的传递,就需要将画面的视觉元素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视觉审美规律,协调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流畅、富于节奏的画面,使海报的版面更具有时代感和审美性。高师美术教学同样可以这样利用视觉元素,将抽象化的美术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审美思维得到升华,美术修养得到提升。[3]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思想,突出师范性特色

首先,高师美术教学应当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美术师资之上,突出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特色。高师美术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高风亮节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日后能够为发展美术教育事业而奋发图强;其次,高师美术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和师范性特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专业性美术教育是以培养美学研究和设计人才为目的,而师范性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学人才为目的。高师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美术教学的专业性,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力、美术创想力、美术素养,利用美术教学的师范性,培养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三,高师美术教师不仅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美术创作技巧,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课外活动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五、结语

当今美术教育的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相关,新媒体、新手段、新材料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美术教育中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视觉文化的兴起,视觉文化对高师美术教育的影响已不可忽视。探讨视觉文化下的高师美术教育具有契合时代特点、创新高师美术教学、促进高师美术教学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和利用,加强美术基础理论教学;通过建设适宜的对话平台,实现美术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发利用视觉图形图像资源,提升美术教学效果;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思想,突出师范性特色等举措,能够指导视觉文化影响下的高师美术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蕾.构建视觉时代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J].教育艺术,2014,(4):46-47.

[2]姜兆元.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新选择[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4):90-91.

[3]宁峰.对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4):77.

美术教师论文篇7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10-01

美术不仅可以锻炼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个人气质素养,提高审美素质等,美术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的艺术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重视美术课程,切实抓好美术课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对于如何强化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学校的美术教学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为了以后在教授给孩子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的,而他们的教授对象主要是小朋友,因此幼师美术课的教学,应围绕着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够接受的程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像剪纸、编织、折纸、粘贴画、墙饰设计、橡皮泥制作等,而难度稍微大一些像素描、写生也是必须开设的课程。有一些幼师学生可能觉得开设这些课程没什么大的必要,而一些手工课更是不用学习,因此就忽视手工制作部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展开一系列的参赛活动和考核活动。设立一个硬性考核指标,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教师在美术课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教授适合幼儿的美术内容,尤其是手工制作这一方面。手工制作的硬性要求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调整学生散漫和不重视的心理,为幼儿师范学校其它课程的开设也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老师的教授内容有了针对性,会使美术教学成果得到很大提高。

2.从广度与深度加强美术教学

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师的摇篮,其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厚实的美术理论功底,这样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中,注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注意把美术教学与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联系,加入一些具有现实感的知识,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在问题的诱导、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积极主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不断的探究,从而不但巩固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扩大了知识面。在教材的选择上,幼儿师范学校也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坚持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为前提。不断注重传统苏联教材的使用,同时也注意引进更能反映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编教材。这些新编教材以中国传统绘画方式为主,同时也并不排斥外国绘画技术。现在的美术理论教材结构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难易协调,分部合理。

3.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理论相结合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就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在幼儿师范学校强化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在学生欣赏、参与或团体合作的形势下,感受美术的神奇和魅力,并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理论知识加以分析、讨论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之后再作进一步的同化和迁移。现代教育理论的引入,教材不单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教本",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读本"。美术理论在整个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学生不注重美术理论的学习,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美术理论在以后从事的幼儿教育中无用武之地。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理论教学自身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术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美术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教学手段和设施陈旧等。近些年,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幼儿师范学校美术理论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4.加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的联系

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教学改革中,一方面,美术课与其他专业课的横向联系得到加强。两一方面,美术理论教学与哲学、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术理论问题。美术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一些美术作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者。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美术理论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美术与社会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美术,也是美术教学的一个科学方法。在社会的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就可以得到当时的社会信息,为历史研究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美术创作是个复杂的工程,因为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想法和问题,而这些想法和问题也往往是社会、历史中的问题,甚至有些创作也融入了一些政治问题。目前,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必须继续进行必要的强化措施。

5.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设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教育手段已经进入了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基本普及,这使美术课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一些新的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绘画、修改。对于名家的字画,我们没有条件去看其真迹,但是运用网络,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代、现代绘画大家的真迹,可以看到各地的魅力建筑,我们可以从网上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将美术的各个技巧和注意事项,了然于胸。同时,也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学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回话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与传统的教育理论相比,在这种教育理论下形成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能使美术教学有效进行的新的模式。

结合以上各点,可以看出要想强化幼师中的美术教学工作,不光要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还要宽度和深度相结合,更要能会运用现在高科技。将这些方面应用恰当,不光能强化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其它科目的教学上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幼儿教师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 略谈幼师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

美术教师论文篇8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上一篇:美术学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美术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