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7 13:06:06

休闲体育论文

休闲体育论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问题。首先对休闲体育的概念做了解释与说明,指出了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重点从文化学的视角阐述了休闲体育的精神、人文价值。以期为人们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小康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休闲、娱乐、健身、健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追求成功后的体验、自豪感、愉悦感已经成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与此相适应,现代体育理论应当跟上现代人对体育的各种需求,把体育活动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突出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文价值,体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人类对自由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对休闲体育的诠释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调节自我和舒畅身心而参加的一种体育活动。它又是现代社会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意义上的休闲体育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段时间、一项活动和一种心境。以欣然之心态,择喜爱之项目,娱身心之健康。休闲体育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旅游活动,还有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回归自然、健身、娱乐、休闲等多重目的。以体育的形式实现旅游目的的休闲,也正满足了现代人“花钱买健康”、“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休闲体育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多样性、多元性、娱乐性、健身性、即时性、闲适性等特点。休闲体育的种类繁多。诸如:户外运动、室内运动、宣泄运动、表达运动、养生运动、健体运动、探险运动等。休闲体育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个体生命得到锻造与锤炼;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身心、脑体、张弛、动静、劳闲等的协调统一;促进休闲生活结构的多元化,增强个人与家庭的和谐关系;改善人的健康状况,降低维护健康的成本;增加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增强身体体能;使人的激情、活力、创造力都得到展现,社会和谐度、生活满意度都得到提高等等。休闲体育可以作为一种生活的价值观念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人们一旦有了这种观念,就可以形成一种休闲的体育意识,休闲体育就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就能够从麻将桌上、室里走出来,投身到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当中去。

2.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及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自我实践活动发现、创造社会或他人物质、精神发展的规律及内在矛盾的贡献。就业结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传统文化,是影响休闲体育活动参与者价值取向的社会因素,客观地认识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对丰富和发展休闲体育,促进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休闲体育对于人的社会化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创造有利的环境。休闲使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比如,个人解放的价值观得到了强化,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人与人的关系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这些都表现出一种更自由的生活价值观。因此,人的需要从其最直观、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人与其所生存的外部环境之间一定联系的必然性,或者说是由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某种不平衡关系而引起的人的某种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所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疑是人的一种渴求和欲望,是某种需要得以实现,是人类天然的必然性。同时,休闲体育在促进身体健康、健全心理、发展个性、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道德规范、有利于社会安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休闲体育活动,人们不仅可以获得乐趣、增进健康、修身养性、调节个人的情绪状态,而且能够扩大交际面,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

另外,休闲体育还可以为全面健身构建新的平台,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提供条件,从而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发展创造新动力。休闲体育还是一种使个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存在空间,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十分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能否实现的问题,意味着这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摆脱“必需后”的自由,要探索和谐与美的原则,要与他人一起行动,使生活充满朝气,促进自由与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问题。 转贴于

3.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

人文价值取向是人的一种价值观,表达了人的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它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特别在今天,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激剧的变化。因此,人文价值取向的创造性转换,确实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时代。科学发展整体的脉动,无不源于人文思想的触碰;人文思想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对科学空间的拓展上,更在于它对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更新与思维品质的提升上。我们同时也处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同样需要一种人文准备与价值导向,它不仅体现在制度文明的建设上,也体现在正义与道德之善的新的求索中。而对于休闲体育来讲,它的人文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休闲体育与精神文化、大众文化传播和闲暇教育文化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而对于人的生命意义来说,她是一种精神态度。休闲主要的是一种精神生活或精神游戏,所以我们说,休闲体育是人为了改造或塑造主观世界,追求和获得精神上的解放与自由所进行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这就是休闲体育的本质。休闲体育的这一本质功能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是唯一有精神的存在物,而在现代社会,精神往往比肉体更容易受到束缚与伤害。人们从来未停止过对体育人文价值的追求,这是为休闲体育进行人文价值定位的基本依据。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是指将休闲体育上升到精神的范畴,沿着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价值指向,找到休闲体育在整个人文价值中的坐标点。休闲体育的自然属性以一定的人文价值背景为依托。休闲体育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与发展,并为文化所同化,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即休闲体育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价值。如同人类的任何本能活动及其结果都要被其价值所同化一样,休闲体育也会被纳入文明化进程。从休闲体育到它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价值,经历了一个休闲体育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是一个体育观念、体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休闲体育实践的发展过程。休闲体育一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样式,就意味着休闲体育开始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而存在,并且具有了很强的内在张力,继而表现出了休闲体育的精神魅力。休闲体育作为各种观念、意识的载体,而被赋予一定的人文价值使命是自然而然的。休闲体育的这种使命可以概括为休闲体育对社会心理结构和社会个体、群体行为方式的影响。

4.结论

通过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可以提升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命观。即表现为他的人文价值取向的改变。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深入人心。休闲体育人文价值取向的创造性转换,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休闲体育作为人们价值观念、意识的载体,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价值使命。社会要和谐,人们要健康,因此,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问题也是现阶段人们的一种价值观问题。

参考文献

[1]赖功欧.人文价值取向的现代转换[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12):1-3.

[2]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1—23.

[3]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2-45.

[4]葛艳荣,刘艳芳.对休闲体育促进人类和谐机制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6(2):21-24.

[5]孔祥华,王俊奇.休闲体育的概念及理论诠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0-72.

休闲体育论文篇2

论文摘要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前言

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是传播岭南文化的大好时机,它将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华民族为弘扬团结、友谊、和平、欢乐、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做贡献的又一次展示,要传承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的一系列理念和宝贵经验,把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成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亚洲体育盛会。它以“激情盛会,和谐亚州”为主题,以“动感亚洲,感动世界”为口号,充分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竞技体育与娱乐、休闲文化相融合的理念,也进一步迎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讲究“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天人合一”的休闲理念,那么,广州亚运会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通过以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为传播载体,进一步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将广州亚运打造成亚洲休闲体育盛会。2010年广州亚运的休闲体育文化元素

1.1广州亚运理念充分把握时代主题—“和谐时代”、“休闲时代”

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把握了时代主题,又体现了亚运会的宗旨和举办城市的热情,同时表达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广州亚运受到岭南文化的熏陶,而且广州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热情洋溢迎接来自亚洲各地的朋友来参加2010年亚运会,让参加亚运会的亚洲同胞感受到广州亚运会的激情,让亚洲人民从激情亚运中融合休闲体育思想,创造和谐亚洲。对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奥运,我国赢得金牌第一的东道主荣誉,争取金牌第一应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突出激情亚运,和谐亚运,休闲亚运,打造我们亚洲休闲体育文化理念,传播休闲体育文化。

1.2广州亚运新增项目富有的休闲文化特征

广州亚运会是亚运历史上设项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亚洲盛会。其中新增项目为体育舞蹈、龙舟、轮滑、围棋、象棋、板球等6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属于中国的,都是属于休闲体育项目类,其中龙舟进人亚运会,展示了“粤人喜水善舟”的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而且在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主页面版头设计起伏的线条及龙舟图案,融人了龙舟这一本土元素,充分体现了本届亚运会朝休闲盛会方向发展。广州亚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岭南文化的陪衬下尽显东方特色,追求“天人合一”,淡化竞技,实现“人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将广州亚运会打造成为休闲体育盛会,树立亚运以休闲体育文化为核心理念。

1.3广州亚运与东方体育文化之说

先从亚运会的渊源说起,在20世纪初叶,受西方体育文化输人的影响,部分东方国家开始发展起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始有了区域性的体育国际交流,进而开始酝酿东方体育文化的整合,之后便出现了亚运会,从此我们的东方体育文化被竞技体育文化代替,因此,实在有必要建立属于我们东方的体育文化思想,但是现在的亚运会只不过是山寨版东方奥运会而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思想,成为奥运会的预选赛,失去了东方体育文化的本质和特色,我们应该发起东方体育文化,确立东方体育文化哲学思想,以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为主导思想,广泛结合亚洲各国的民族体育文化精髓,打破亚运会过去的精英型的选拔式,应该是联欢盛会,是健康、健身的休闲体育盛会,打造东方休闲体育文化理念的亚洲运会,所以,借广州亚运是传播东方体育文化的最佳机遇。

2融合传播对策

2.1成立亚洲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中心,建立研究机构

借助广州亚运契机和广州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优势,加强与亚洲地区的休闲体育文化交流,这是打造东方体育文化的完美时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成立亚洲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中心,建立研究机构,加快亚洲体育文化发展,实现亚洲体育文化大融合,打造我们亚洲的体育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广州亚运的机遇,迎合周边国家的体育文化思想,如印度的瑜伽,中国的传统体育养生,太极拳等休闲文化,举办每年的亚洲休闲体育大会。

2.2充分利用大众媒体,提高媒体对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意识

大众传媒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那么,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对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才智,打造更好的传播理念和手段,使传播效果更明显。如凤凰卫视成为本届亚运会的媒体合作伙伴,它将把广州亚运会“激情”、“和谐”理念传递给全球华人,传递到全世界。

2.3加强志愿者对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对“2010年广州运会”的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具有很大挑战性,也具有特殊性,是在国内进行的岭南休闲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一次非常好的机遇。正是这个特殊性,使岭南休闲体育具备了良好的传播环境。为此,将亚运会志愿者加强培训,训练一批精通岭南体育休闲体育文化和了解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充当志愿者,为传播岭南休闲体育文化服务,使亚运期间的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做到面面俱到,把每一个海外受众作为传播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受众的群体进行分层,按不同国家或不同语言进行分群传播,让志愿者熟悉每一个国家的传播状况。尤其部分海外人士对以岭南武术为代表的南拳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根据其了解程度进行传播。那么,最重要的是志愿者需要精通亚洲各国的语言、要让志愿者有针对性的去了解岭南武术在他国的发展状况。所以,这批志愿者的来源,需要国家政府下放有关文件,让高校的精英人才为传播岭南休闲体育文化奉献一份力量,将部分亚洲国家留学生出来为志愿者翻译。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院校,及其体育会、社、馆的传播作用,开展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的有机结合,使亚运会期间的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使传播效果最优化、最大化。

2.4亚运期间举办亚洲休闲体育文化节,以联欢形式灌输东方体育文化精髓,传播岭南休闲体育文化

亚运会是我们东方的大盛会,是传播东方体育文化的大好时机,所以我们筹划亚洲体育文化节,以联欢形式灌输东方体育文化精髓,打造我们东方体育运动会的品牌,建立我们自己的亚运会理念—“健康体育,绿色体育,和谐体育”,贯穿休闲体育文化为中心,传播亚洲休闲体育文化,打造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

2.5让广州亚运与旅游向结合,使国外友人零距离接触岭南体育文化

休闲体育论文篇3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低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是在全世界气候变暖逐渐形成温室效应,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完善制度、低碳环保、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如:石油、煤炭、木材等。低碳经济是在生产和生活上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达到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低碳环保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的特征是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等。

(二)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是体育业与旅游业相交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休闲体育和体育设备为基础条件,让旅游者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游山玩水的旅游过程中提供休闲、参观、娱乐、健身、交流等各种娱乐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项目。在旅游过程中体育运动员和体育业余爱好者以参加体育竞技、体育大会和观赏以及进行各种休闲、交流等为目的的旅游。体育旅游是低碳经济基础上的新型休闲体育旅游方式,其特点是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为重点,实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体育旅游方式,是以能耗低、污染少为基础的旅游经济模式。

(三)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是一种体育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体现,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它是指人们在空闲时间内以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增进身心健康、完善自我为目的从而进行各种身体锻炼。休闲体育具有文化性、自由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休闲体育对强健体魄、增加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文化内涵与加强人际关系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发展低碳休闲体育旅游的作用

(一)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是集文化业、娱乐业、餐饮业、体育用品销售、交通运输业、体育设施建筑等相关产业于一体,体育旅游属于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为体育旅游休闲者提供各种服务是它的主要目的,它能满足休闲旅游者在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时所需要的各方面需求。体育旅游接触的面比较广阔,因此可以增加旅游地区的客流量、物资与用品的消耗,这就能给劳动者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劳动岗位。体育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它集吃饭、住宿、游玩、购物、娱乐等要素融于一体,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对很多产业(餐饮业、旅游业、交通业、休闲体育娱乐业、服务业、金融业)有直接和间接带动作用。因此,很多城市把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作为“龙头产业”进行招商引资来开拓新的市场。

(二)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

休闲体育旅游是人们在游山玩水过程中添加了休闲娱乐及度假等因素融为一身的各种社会活动,使休闲度假的游客在游览自然风光和体验不同民族的各种风情的同时,使游客们身体得到放松,心理感到轻松愉悦。各种河流湖泊、草原、森林、各种名胜古迹、名山、海洋等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休闲旅游者体验大自然的风光,从而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这就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调节旅游者的机理,还可以缓解工作带来的各种压力,体育旅游还能锻炼旅游者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发展自我。不同的地区的生活习俗、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习俗。通过体育旅游这个传播平台可以使国与国、城与城、各个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使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民族文化等得到了融合传承和发展。

(三)体育旅游有利于节能减排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体育旅游产业主要以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各种休闲体育设施为基础,以低碳、环保、节能为前提,通过提供低碳体育旅游服务,满足休闲旅游和消费者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低碳体育旅游重点在“低碳”上,它将节能和生态放在旅游的第一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达到重节能、无污染、利环保、轻开发,这样就避免破坏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在开发前认真的进行调查研究,请有经验的专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休闲体育旅游设施、环境与各种产品达到低碳环保与绿色无污染要求。在人才方面,有关院校能够与这些单位进行合作,培养和培训低碳、环保、体育旅游方面的管理人才;政府部门重视对民众、游客宣传和培养环保和低碳生态意识,提倡节能减排,为经济转型中低碳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制约低碳休闲体育旅游的因素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体育旅游宣传水平低

一个国家、地区或一座城市的知名景点是体育旅游者首选目的地,知名度越高就越吸引旅游者的向往,这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张名片。目前许多城市与地区对旅游景点宣传方面做的不太好,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宣传,这就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进行选择旅游。很多城市没有借助现有的传媒进行大面积对体育旅游进行宣传,应用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宣传模式;很多城市与地区受地方资金和传统的老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旅游景点在进行宣传时各自为政走分裂道路。很多城市在旅游季节到来之际,旅游区的民营交通、个体饭店老板、各种服务行业互相竞争上抬物价,形成恶性的竞争;还有的旅游区没走合作互助开发道路都是封闭式的自我发展。这些原因导致宣传上的陈旧化、保守化、自发化,这就使体育旅游产业名气不大,客源少,二次游客回头率低,以上这些原因就使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较慢。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尚待挖掘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文化是体育旅游发展的灵魂,是一种潜在的体育旅游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消费水平、综合实力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产业包涵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城市和地区在挖掘和开发名胜古迹、文化资源、各种旅游资源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旅游线路上没有创新的设计,也没有突出体育旅游文化的唯一性。很多城市把自然资源的原始面貌作为旅游的开发重点,在开发过程中只注重旅游者观赏风景,而对旅游者的休闲体育旅游以及追求精神文化游等项目比较少。有些城市和地区对保护与利用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较少,掺杂了许多其他因素在传统体育文化中,这就失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始性、趣味性和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应开发和挖掘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力开发“本土”体育旅游资源。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体育旅游业资金投入不足

现大多数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模式都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许多地区在招商引资和投入资金进行发展体育旅游业方面,存在着投资意识薄弱、投资环境不好、融资渠道窄等许多问题。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许多地区即使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但是对这些资源无力进行开发,许多城市的旅游景点体育设施出现老化、年久失修和配套严重不足问题。由于当地政府资金投入较少,许多旅游景点结构单一,宣传力度小等问题以及在开发本土体育旅游资源、休闲体育种类等方面没有创新,对组合型的体育旅游方式还未形成,没有很好的把当地优势体育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这也是大多数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低和组团旅游规模小的重要原因。

四、发展低碳休闲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加大低碳旅游宣传,转变休闲体育旅游传统模式

低碳旅游是环保旅游和绿色旅游更深一层的表现,必须进行各种宣传和普及低碳旅游。在宣传过程中把“碳足迹”引入到体育旅游者的心理。“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文“Carbon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碳耗用量”(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通过宣传让体育旅游者意识到低碳的作用,使之能够成为低碳体育旅游消费的一员,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各种旅游资源。在宣传过程中首先转变体育旅游者现有的体育旅游模式,大力倡导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一些低碳形式,比如较近的地区可以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或者徒步旅游,较远的地区可以选择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在旅游项目上增添各种休闲体育种类以此来吸引旅游者兴趣,同时改进节能减排的技术环节,从而降低碳的消耗量,最终形成循环低碳经济模式。

(二)促进体育低碳项目发展,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

开展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开发低碳体育产品,设计游戏类、健身类、休闲类、娱乐类等运动项目,引导旅游者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攀岩、登山、游泳、徒步、漂流、垂钓、探险、采摘果实、放风筝、田园种菜以及各种民族传统项目等低碳体育项目。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好坏与管理者和服务者有密切关系,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服务质量。通过系统的培训来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体育技能,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支服务好气质佳、形象好、素质高的休闲体育旅游团队。另外,要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来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让他们在高校学习先进的体育旅游管理方法,同时尽可能的引进国内外资深的体育旅游人才和专家进行指导。

(三)建立低碳环保理念,给予低碳体育旅游政策支持

通过宣传各种政策,对人们建立低碳经济的环保意识是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基础,对低碳体育旅游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核心内容,也是低碳体育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发展低碳理念放弃和改革过去体育旅游盲目开发形式,注重低碳经济体系构建,走现代化时代低碳的体育旅游发展之路,科学合理开发各种自然资源,保持体育旅游原生态、自然的来发展体育旅游经济。想要把低碳体育旅游工作做好,就要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等政府部门共同指导下,制定加快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宣传和导向作用,推动低碳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结语

总之,从绿色体育旅游到现在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建设,不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它是由政府联合多个部门形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低碳体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体育部门、旅游部门及其相关联产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去融合发展和努力探索创新。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兼顾,并与其它相关联的各个产业链进行融合,在发展低碳体育旅游过程中应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吸取其优质低碳环保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最适合自己地方的低碳体育旅游经营模式。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体育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休闲体育论文篇4

关键词:休闲体育;现状;趋势;借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在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需求愈来愈丰富,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关注自身的健康与能量的平衡,人们也在有意识地为自己安排富有个性的休闲时尚生活,休闲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将迎接休闲体育时代的到来,休闲产业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强国的第一产业。

1.休闲体育的由来及定义

体育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它具有竞技、游戏、娱乐、健身等多种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对人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体育同时也经历了原始体育、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无论在哪个时期,休闲与体育从来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休闲体育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对休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西方发达国家将体育和休闲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把它市场化、产业化,使得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在短时期内得到迅猛的发展。我国学者把休闲体育概括为一种建立在休闲的基础上利用人们的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以完善自我为目的的,同时结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达到身体锻炼和身心放松的一种活动。

2.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历史及现状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在休闲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状况,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还是相当不均衡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经济制约性,这和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也和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关系。就目前来说,制约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与休闲体育渊源甚深!自我国周朝以来,有关休闲体育的活动就有记载,体育被认为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紧密联系。我国古代也有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如蹴鞠(踢球)、竞渡(赛龙舟)、荡秋千等等,更有一些诸如赛马、摔跤、射箭、绘画、音乐、狩猎等。这其中有些活动既可以作为激烈对抗的体育比赛项目,又可以作为具有很强娱乐、观赏性的休闲活动。古人的登高、远足、郊游等亲近于大自然的休闲活动,直到现在还深深影响着现代都市人的业余生活。近代社会,战争连连,广大群众民不聊生,所谓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几乎停滞,但学校体育对西方的体育教学引进却有了极大的发展。休闲体育也只仅仅局限于极少一部分人的歌舞升平,这种休闲娱乐活动不能够代表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对外开放使得人们的休闲观念日趋成熟,休闲体育在中国大陆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从80年代末期,我国有些学者开始进行现代休闲体育的研究,早期的王雅林从社会学角度对闲暇问题进行了研究,到21世纪马惠娣对休闲本质和休闲传统进行了探讨。从早期的溜冰场、室到后来的桌球室、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馆,甚至到现在的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电子模拟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成分。随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休闲将会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2.2国内对休闲体育领域认识和研究的局限性

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世界休闲体育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皇宫贵族们浩浩荡荡的休闲出游到民间大众的三两相邀结伴踏青等等,无处不体现出从上到下的全民休闲,休闲体育对民众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国封建社会对休闲体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现代社会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由于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的个性,更倾向于对休闲体育的热爱,所以体育生活方式只能趋向封闭保守,别无它选。但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为休闲体育的兴起解开了观念的束缚,文明、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正在形成,新型的、现代化的体育生活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已从以往的健身为主的单一形式,走向娱乐、消遣、健身、交际并举的多元形式。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还有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我国正逐步由体育强国转变为体育大国,国家对竞技体育的重视也开始逐步向大众体育倾斜。经济的崛起促进了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兴起,这种兴起与发展不仅成为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00年至2014年有关休闲体育研究的文章共计88篇。发现大多数文章,只是对休闲体育的概念及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等做了辨析研究,对休闲体育的发展机理及系统理论方面研究较少。在国外许多高等学院都设置了与体育休闲娱乐相关的专业,其学科体系相当完备,而在我国14所专业的体育院校中仅有7所开设了与休闲体育有关的专业,而最早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是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时间在2007年2月。由此可见,休闲体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进入高校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对休闲体育的研究、推广和普及都是不利的。

2.3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制约

休闲体育的兴起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是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为休闲体育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业余生活日益丰富,休闲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要。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对我国的休闲体育发展和推广也造成了极大的不平衡。众所周知,休闲体育是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有闲暇时间进行休闲。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经济发达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也相对发达,休闲体育设施也相对比较完善。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对交通、自然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也相对完善,政府对休闲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这为人们的出行和休闲锻炼提供了条件上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相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经济的发展为休闲体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基础设施的完备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上的可能性,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支持。总体而言,我国的休闲体育发展目前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比较明显,主要呈现在城市好于农村,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要好,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参与体育休闲群体中中小学生和离退休的老年人多于中壮年阶层人员。这跟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宣传、教育力度有关。从目前来说,经济和意识形态是影响我国休闲体育发展不平衡的两个重要因素。

3.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3.1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消费也从同质性、单一性向异质性、多元性进行转变,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休闲产业将成为经济强国的第一产业,其中包括体育、旅游、健康等等,均与休闲挂钩。休闲体育进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所喜爱,为社会所关注。它不仅成为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休闲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今国际上休闲时代已经来临,作为第三产业的休闲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多种政策引领发展。由于西方国家对于休闲的研究起步早,研究的领域和深度也比较宽泛,研究相对集中在休闲教育和休闲产品与服务开发方面。我国的研究起步则较晚,而且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随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休闲将会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休闲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民间资金的注入,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升,休闲体育系统理论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这些都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上的可能。

3.2我国休闲体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3.2.1我国由于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休闲体育概念及理论体系,这种状况对于指导我国的休闲体育实践不利。加强休闲体育理论研究,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和讨论,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理论体系。3.2.2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关心和扶持虽有所加强,但是力度不够,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建议加强意识形态上的引导,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扩大休闲体育的宣传和休闲产品的开发,增加对休闲产业的资金投入和休闲设施的完善。3.2.3休闲体育产业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化管理,配套设施不足,技术含量低。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引导投资者合理有序的进行资源配置。扶持一批具有规模的体育集团公司,使休闲体育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休闲体育配套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开放体育场馆,完善相关服务及管理措施。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提供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使得休闲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体育产业从体育系统内部转变成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提升了一大步。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休闲的国度,休闲体育的春天来到了。

作者:刘德会 郭颖 单位:广东开放大学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郝俊.21世纪休闲体育现状与问题.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7.

[2]黄文仁试.论社会转型期的体育生活方式变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3]王广虎.论社会体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孙天厌.休闲时代信步而来.[J].经济论坛,2003,20.

[5]胡嘉树,王玲.我国休闲体育现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

[6]张君安.我国休闲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休闲体育论文篇5

关键词: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影响因素,功能

 

前言

休闲体育是“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 就指在余暇时间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体锻炼,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身体娱乐,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休闲体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发展而出现和开展的。它与竞技体育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竞技体育主要是同人类自身的极限挑战,所以时常会以参与者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而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则主要在于改善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1 影响小康社会的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社会支撑体系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内在结构中诸多因素的推进。开展休闲活动的社会基础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余暇时间、生活意识。

1.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休闲体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休闲体育是小康社会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小康社会居民的休闲活动引导到休闲体育这一新型休闲形态的轨道上来,首先要重视休闲体育教育。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面向小康社会全体公民的多方面的、自由的、个性化的生活发展教育,带有较为鲜明的城市生活的公共性。

发展休闲体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休闲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鲜明象征。

从事休闲体育活动需要有必要的投入,运动场馆建造、体育器材的购置都需要大量资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当人们有一定的收入余额可以用到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生活领域中去时,从事休闲体育运动便成为可能。

1.2余暇时间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根本保障

小康社会的到来,工时制度的改革,每星期实行五天工作制和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使得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对于未成家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还要多一些。另外,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年轻人喜欢夜生活,这样,晚上的时间也可以挖掘和利用。因此,从事休闲体育在时间上是完全有保障的。因而人们从事休闲体育休闲的时间保证。休闲体育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3生活意识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思想基础。

1.3.1人们对休闲体育的了解日益加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小康社会群众健康愿望和体育人口的增长有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在基本生活的消费得到满足后人们由追求物质消费逐步转向追求精神消费。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工作强度不断提高,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每天处在紧张状态下,精神上越来越感到不安定,因此,对于保持精神健康的关心也加强了。

1.3.2消费社会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西方商业文化的涌入,使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对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延续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存――实用”转换成为当代的“生存――享受”模式,这种模式还被当作人们“生活质量”的象征。论文格式。体现在体育上,即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提供快乐、消遣的手段。

1.3.3健康观念的变化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降低体内多余脂肪,减少酗酒、吸毒和其它不良习惯十分有益,此外还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压抑以及孤独情绪。现代技术飞速进步,人的异化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文明病”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休闲体育是医治“文明病”最廉价、最实用的方式。论文格式。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积极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运动中,强烈刺激着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增强了体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功能

2.1休闲体育有助于引导人们休闲消费理性化。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 如何在休闲时间消费, 以及消费何种休闲产品、进行何种休闲活动将成为人们愈益关心的话题。作为休闲者, 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理性的消费意识, 对休闲产品有着清楚认识;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与社会公德, 自觉选择高雅健康的休闲项目。而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的人们文化素质、深化休闲认识、获得相关知识, 促进休闲消费科学理性化、健康向上化,。

2.2休闲体育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休闲体育的价值在于运用愉悦心情促进人的身体活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步推进, 人们不懂得对休闲时间善加利用, 而成为灵魂空虚的人。论文格式。而休闲体育则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 自主地选择某项体育活动, 以满足自我充实、放松、愉悦的需要。

休闲体育能够慰藉人们疲劳的心灵,使人们的心情处于宽松、愉快的状态。休闲体育的根本功能就是改善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从事休闲体育活动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防病治病, 推迟衰老, 延年益寿, 所以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2.3休闲体育有助于丰富休闲文化。

休闲体育文化把追求健康第一和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表现更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性,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类价值观。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回归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体育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也是体育必然走向休闲化的内在动因。休闲文化引领休闲消费和休闲经营, 建设与发展休闲文化十分必要, 它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 甚至根本没有。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推进的今天,人们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不仅在生理方面, 而且提升到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层面上。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获得愉悦, 同时也是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完善和提高, 自觉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

2.4 休闲体育有助于社会交往。

小康社会的高度机械化、快节奏、高压力忽视了人与人的交往和情感交流。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人们大多是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这个群体的人思想很容易互相沟通。而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信任、关切、互动、融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休闲体育活动给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社会互动机会,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

无论在学校、商界、家庭、单位同事之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从而营造温暖、舒适、友好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5休闲体育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

从根本上说,休闲体育属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如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休闲业、体育旅游业等。我国现处在小康社会,一些大城市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为中国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休闲体育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将日显突出。

从国民经济的增加值上看,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而休闲体育的消费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也日益增加。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而促进小康社会国民经济的增长。

2.6休闲体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

积极倡导和开展科学、文明、内容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独立自主地享受休闲乐趣,弱化消极的欲望,愉悦的心态实现精神世界的平衡,潜移默化地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自觉抵制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消极的闲暇,不参加或缺少参与休闲体育娱乐活动,容易产生社会问题,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与消极的游手好闲有密切联系。休闲体育对于引导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府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3.结论

在小康社会中,休闲体育将成为主要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休闲体育的自由是每个生命个体都能感受到的,与之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也是行动的自由,是人能自主决定、自我控制的自由,是人摆脱各种外在限制与约束后而获得的一种全身心地放松、随意、自在的生存体验与生活状态。休闲体育的是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现代休闲体育运动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人类最后的终极意义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体育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

[2]赵卓鹏.关于休闲体育的多元化价值分析 [J].长治学院学报,2007 ,24(2)

[3]余军,夏丽丽.和谐社会与休闲体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7 ,3

[4]张明英.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J].湖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 ,23(6)

[5]常朝阳.五年来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状况的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 (1)

[6]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 ,24(10)

[7]刘红,陶干臣.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兴起的思考 [J].文教论坛,2007 ,12

[8]张培锋.休闲是一种修养[J].道德与文明1997,2

[9]陈济川.休闲体育在购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

[10]万文君,赫选明.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24(1)

[11]黎明.与时俱进,发展21世纪中国休闲体育[J].鄂州大学学报,2003,10(4)

[12]许宗祥.中国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发展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1)

 

休闲体育论文篇6

关键词:休闲体育教育;社会发展;理论基础;反思;建构

1  反思:现代体育教育之目的

美好的生活始终是人们向往的目标。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见解更深刻明了,他把质朴的生活神圣化。那么,“为生活的体育”也因此可以是崇高的事业,而倘若异化出一种为“体育的生活”来,体育教育又何以面对神圣与崇高呢? 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的健康体魄、发展人的完美人格。然而,当前有些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正与这种教学目的发生偏离。这不禁让人想起20 世纪初蒙台梭利所描述的情景:“孩子们像使用针钉在桌子上的蝴蝶一样,无奈地伸展着那获得了些贫瘠的无意义的知识的翅膀⋯⋯。”那么,体育教育究竟是“为生活的体育”还是“为体育的生活”呢?

1. 1  学生生活的本性“玩”:为生活的体育

“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相对于工作,人们需要在毕业论文闲暇时间里从事轻松、快乐的活动,而这种活动———玩的效果,就成了人生目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一个人还需要用玩来调剂生活,消除疲劳,使人能更好、精力充沛地工作。而要“玩得有文化”,就离不开体育。这种“体育”是为了生活的体育。其一,为生活的体育,首先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自然、自由、自主的体育。学生生活是追求自主、自我的一体化的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空间里伸张着生命的力量、创造着崭新的智慧和情感世界。因此在生活中进行的体育要把体育的方式、方法、技巧等内容组织起来。体育课中灌输的内容不等于吸收,体育教育如同灌输的效果,即必须研究吸收,吸收是自然的、自由的、自主的,而且还伴随着愉悦的情感,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要看体育的思想灌输效果。

其二,为生活的体育,要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把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概括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1 ]显然突出了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其实是把人为分析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指标综合化、活动化等主体行为实践化。因此,体育教育不是把体育学科知识“塞进”学生大脑,而是渐进的理解与掌握。

其三,为生活的体育,终究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阐述终身体育的教育。因为生活的体育是真实、朴素的体育,个性化可以真正释放人的个性。这种个性淋漓尽致地释放,可以培养人的完美个性,健全人的人格,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现实生活,使体育终究成为人们终身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1. 2  体育教育的“育才”目的:为体育的生活

现代体育教育活动是育人而不只是育才,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群。因此要侧重于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标准化教育,是创新教育而不只是承继性教育,是开放式教育而不是封闭式教育,是终身教育而不是阶段性教育。[2 ]

其一,为体育的生活,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是“单纯的承认”,而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失去了选择性。因为从理论上讲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甚至于主张“以人为本”等等只是形式上的提倡,而忽视则是潜在的、也是实质性的。这种“盆景式”的教育形式无疑不利于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和学有专长的学生。

其二,为体育的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厌恶的生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了给予学生的一切东西,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某些体育课不能适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而是以一种“育才”目的削足适履地适合它。这种体育课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感受,因而对于教学要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也就无从谈起。

其三,为体育的生活,实质上是替代了真正意义的学生生活体育。体育心理学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动机原则,即要满足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需要。而为体育的生活恰恰丢弃了这种认识,因而学生的体育生活也就成了外在的、间接的动机。

2  建构:休闲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

目前,信息革命使人类的体力劳动降至最低的强度和范围,知识经济也使人类的体力失去了在生产力中的重要意义。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则面临着升学、学业、分配等各种压力,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的生活负担,这可能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他们特别需要一种缓解、释放或转移这种压力的方式。而休闲体育无疑是有效方式之一。所以,要改变学生只知道学习而不会“玩”的现状,就要进行休闲体育教育。所谓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3 ]它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可以充实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水准,改善生活品位,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休闲体育的本质取向就是为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去热爱、认识、理解、体验、学会生活体育。

由此看来,休闲体育教育是一场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改善和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全面运动;一个使人明确休闲价值取向和休闲目的的过程;硕士论文能够帮助人们自主地确定休闲在生活中的位置及从休闲的角度认识自己;一种贯穿于从进入幼儿园以前到退休以后的终身教育;一种与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趋向和休闲能力有关的活动;一种通过扩大人们的选择范围,使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的休闲体验的活动。休闲体育教育是为适应学生生活需求,让学生充分吸收体育运动营养助长其生活能力,张扬生命能力并创造美妙生活的活动。它将架起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的桥梁。

2. 1  久远深邃的休闲思想基础

2. 1. 1 西方休闲思想的演进

亚里士多德的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休闲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等思想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4 ]而美国学者凡勃伦1899 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告诉我们,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有可能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另一方面,社会的现代化压抑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造成了人的异化。[5 ]以恢复人的本真,重新思考休闲为基点,人们开始对传统信仰和现代文明进行反思。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珀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中指出休闲有3 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6 ]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美国学者莫里斯·波瑞特比尔则提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认为人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未曾思考如何发展休闲的理论。他的《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基础的教育》两本书对休闲影响人类的价值和情感、人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所著的《游戏的人》一书中,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人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他提示人们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是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的一种基础。[7 ]这一定义包括了内在的心理动机,并且有所超越。

2. 1. 2 我国休闲思想的传承

保健养生的休闲活动是中国体育休闲方式的重要门类。孔子的体育养生之道尤甚之。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这段话表达了孔子体育养生的观点,他认为体育的功用重在强身健体,修养情志,而不在于竞技格斗,争强好胜,主张身与心的共同锻炼。在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孔子主张动静结合、量力而行。孔子对体育运动爱好广泛,除“六艺”外,郊游于泗水之滨“, 登泰山而小天下”,并且对垂钓、游泳、狩猎都具有浓厚的兴趣。

而潜隐的道家的教育理念,则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其教育思想的基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比“天、地、道”更高一个层次的自然,显然是道家所说的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基本点。这里的自然体现了人作为小自然、小系统和谐发展的自然而然和循其天然的意蕴。因此,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理念更注重张扬人的个性的自然和谐,重视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统一,生物观赏的生命与内在精神的契合,将追求完美人格作为养生体育的目标注入到身体锻炼和生命发展之中,从而形成了道家独特的以内养为核心的自然养生体育观。

在当代,于光远先生的“玩学”论,指出了休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提出:“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文化,要掌握玩的文化,发展玩的文化”。[8 ]马惠娣也谈到:“休闲学研究的实质,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一种思考,是对几千年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试图对休闲与人生价值的思索,重新理清人的文化精神坐标,进而促进人的自省”。[9 ]所有这些,均为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2. 2  时代进步的休闲社会基础

2. 2. 1 丰富的物质财富让体育休闲普遍化

物质财富的丰裕程度决定了人们体育休闲的多少或是有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均GDP 只有三四百元,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60 %左右,享受体育休闲还是一种奢望;目前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医学论文已经达到了1000 美元,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 200 美元,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 %左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0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必然会产生高层次的需求。人们解决了基本的吃、住、穿的问题后,有了向高层次精神消费的需求。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将会带来更加便利的交通、完善的体育设施、丰富多彩的体育休闲内容、舒适的体育休闲环境;同时,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也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加,人们有时间、有能力、有精力、有机会享受体育休闲生活,使我国居民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

2. 2. 2 充裕的休闲时间使体育休闲日常化

休闲时间是指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享受或消磨的时间,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劳动时间的缩短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衡量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是劳动时间的增加,而是休闲时间的延长。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表明财富是建立在贫困基础之上的;当自由时间成为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时,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为自由时间。[ 11 ]随着新工时制和3 个长假日的实施,我国居民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44天。这为人们体育旅游、身体锻炼等休闲放松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特别是近年来,把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此发展,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将会不断增加,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间将会有保证。

2. 3  人本视野下的休闲生活基础

席勒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12 ]而休闲体育所倡导的走进自然、娱乐身心、放松心情、释放个性正是人本思想“回归自我”的最好阐释。人的能力在物质生产领域总是只能有限地发展,而在艺术等精神活动领域则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 自由王国只是有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是在“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13 ]所以,在享受休闲时间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兴趣、才能、创造性的思维空间,将会使人们在价值取向上达到人类生活的本质目的———全面自由发展。

由此看来,休闲体育教育提供的不是一条愤世嫉俗的现代意义上的逃避之路,而是一条回归之路,即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崇高而和谐的状态上来。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地成为自我并因此而变得“更好”和更幸福。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休闲研究专家约翰·凯利的观点: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的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14]“成为人”就意味着摆脱“必需”后的自由,探索和谐与美的原则,承认生活理性和感性,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统一,与他人一起行动,使生活内容充满朝气并促进自由与自我创造。

3  发展休闲体育教育的设想

休闲体育教育是人类为了把握余暇、培养休闲能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提供信息以确保人们懂得抓住现有的或潜在的休闲机遇;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帮助人们发展智力的、社会的和具体的技能;阐明休闲体育兴趣和价值的意义,职称论文向人们提供引导和劝告,培养兴趣和生活价值能与那些最值得让人追求的活动相吻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展休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观念转变的需要。

3. 1  完善学科结构,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

休闲体育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应当把它当成一门学问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进行学科课程学习,还要进行休闲教育活动。因为休闲体育教育本质上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它是一种“自由组合”的主体性教育范式。教育效果的实现主要有赖于它的自主教育机制、养成教育机制和事例机制,并相应地表现为认知内化功能、养成训练功能和素质整合功能。因此,休闲体育教育可以大大弥补学科课程教育社会实践薄弱之重要缺憾。

3. 2  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休闲体育专项研究

休闲体育研究应快于休闲体育课程的发展,只有理论研究的指导才能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休闲活动受到实践的限制,狭隘的劳动观念阻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因此导致了休闲体育研究的相对落后。于光远说:“我国对于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以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英语论文也指明了该领域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现状。同时,也面临着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管理等诸多困难,使目前的研究还只是描述性、个别性的,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因此,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是休闲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3. 3  加强宣传力度,确立休闲体育社会地位

“健康第一”是体育基础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它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 个领域目标,应该说这与休闲体育所倡导的身心健康的宗旨是一致的。但社会上述存有陈旧的消极思想和对休闲体育的错误或模糊认识。休闲作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它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留学生论文扩大休闲体育生活影响,使人们明白进行休闲体育的重要性。

3. 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休闲体育人文关怀

现阶段,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的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需求,市场满足人们群众消费能力的多样化、差别化休闲体育需求的格局,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休闲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也要关注小城镇、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03.

[2 ]  杨启亮. 为生活的教育和为教育的生活[J ] . 江西教育科研,2002 , (12) :8~10.

[3 ]  吴贻刚. 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 (3) :39~41.

[4 ]  张广瑞,宋 瑞. 关于休闲的研究[J ] . 社会学家,2001 ,5(9) :17~20.

[5 ]  凡勃伦,著;蔡受百,译. 有闲阶级论[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0~54.

[6 ]  约瑟夫·皮珀,著;刘森尧,译. 休闲———文化的基础[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4.

[7 ]  杰弗瑞·戈比,著;康 筝,译. 你生命中的休闲[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4.

[8 ]  于光远. 论普遍有限的社会[M] .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12.

[9 ]  马惠娣,刘 耳. 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 ] .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 (5) :45~49.

[10 ]  颜廷锐,毛 飞. 小康中国[M] .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7.

[11 ]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25.

[12 ]  牛 犊. 论余暇[J ] . 体育与科学,1990 , (1) :13~14.

[13 ]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三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926.

休闲体育论文篇7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一些参考和建议,对促进我国休闲体育方向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高等体育院校 休闲体育 课程设置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放松自己的身心。人们对这种闲暇时间的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休闲体育也就由此备受人们的青睐。休闲体育可以满足人们闲暇时间的需要,还能给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休闲体育人才直接关乎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休闲体育人才的源于高等体育院校的培养。课程设置是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基石。通过对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优化休闲体育方向课程的设置,为其他院校的休闲体育方向课程开设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鞍山师范学院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休闲体育”、“课程设置”等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和期刊,查阅与本研究相关论文和著作,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2.专家访谈法。对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相关学者、专家和有关负责人进行电话访谈,为本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逻辑分析法。本研究通过运用逻辑学的相关方法,对收集到的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一些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情况

休闲体育方向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培养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指导和休闲体育产业开发、管理、运营等人才。由于休闲体育在我国才刚刚设立,国家教育部对其课程设置还没有专门的文件说明。休闲体育专业在2007年才出现在我国体育院校本科招生目录里,较国外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晚许多。国外的休闲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同时还根据营运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方向的课程内容则是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参照标准,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1.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必修课开设情况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体育学科基础课、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代史纲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等,和其他高校专业的公共课程内容几乎一致。体育学科基础课有《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能训练》、《运动营养学》、《运动保健学》等等,这些体育学科基础课与其他体育专业所学的差不多;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有《休闲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概论》等,还有一些以休闲体育市场开发、管理和运营为主。

2.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选修课开设情况

在选修课设置上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选修除本专业外5门课程,修满10学分。这些课程有影片欣赏、中国经典音乐欣赏、逻辑学、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心理星象学、酒店管理、中国艺术鉴赏等等;二是,选修本专业课程,主要以术科为主,毽球、定向越野、体能训练、网球、橄榄球、健美运动、轮滑等。目前,鞍山师范学院休休闲体育方向开设的选修课程较少,供学生选修本专业的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而且一些术科开设的项目过于传统,不仅要有田径、足篮排球、小球等,还要有高尔夫、类、登山、户外拓展训练、攀岩、滑雪、极限飞盘等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这些项目也都符合现代休闲体育的需求,同时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实践课开设情况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的休闲体育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将来要走向休闲体育的服务行业,所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非常重要。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发挥学生的长处,同时在实践中弥补自己的短处。休闲体育方向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社会实践和方向实习两大部分。社会实践一般在寒暑假进行,由学校、班级组织个人独立参加活动,借此来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实践内容以社会调查为主,适当参加一些群众休闲体育活动等,然后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鞍山师范学院在校外设立“健身俱乐部实践基地”、“滑雪实践基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等,为学生创造体验从事休闲体育服务工作的经历,从而进一步熟悉本方向,了解相关工作内容、流程和标准,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二)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大体相同

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方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休闲体育理论知识,有较强的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能做休闲体育运动方面的指导,能从事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管理、运营、策划等方面复合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为主。这样就会出现休闲体育人才过剩的情况,没有结合地域优势、学校特点、民族特色等自身优势去开设休闲体育课程,培养的休闲体育人才也就没有突出的地方,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得不到休闲体育人才推动。

2.必修课程的比重过大

休闲体育方向的学生以后就业主要是进行指导性的体育和服务工作。必修课中有许多课程内容和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几乎一样,相对于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内容没有特色,仍以基础学科为主;对于选修课中有许多非专业课程选择,学生是根据哪科容易修学分,才去选哪科,且这些课程对于学生以后工作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应压缩或者将这些课程进行合并,减少学生在这方面上时间的付出。

3.选修课程项目不符合地区和社会的要求

高等体育院校在休闲体育方向的课程设置上不能盲目的开设课程,这样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过于集中,就业率也因此下降。比如东北地区可以根据气候的条件,开设一些冰雪项目课程;南方地区可以开设潜水、户外钓鱼、户外自行车等课程,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民族特色来开设专业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本领,塑造复合型休闲体育人才。同时,满足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

4.教育实践时间过于集中

现在高等院校教育实践的实践基本上是第七学期,大部分学校都是半年,学生快要毕业了才出来接触社会实践。有一部分老师或专家建议学生能尽早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方向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突出,逐步深入。因此,要培养休闲应用型人才,还是应该安排学生提前到社会中体验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感悟更好的进行方向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培养目标大体相同,必修和选修非专业课程的比重过大,可以压缩或者合并此类课程;选修课程项目不符合地区和社会的要求,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教育实践时间过于集中,需要将教育实践贯穿整个教学中去。 (二)建议

优化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要有特色;加强特设课程开设;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休闲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邵玉辉.美国大学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 彭.中外142 所大学“休闲体育”相关院系与方向设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

[4] 曾思麟,刘永光.论知识结构视野下休闲体育方向的课程设置[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4):50.

休闲体育论文篇8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 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闲暇时间逐渐增多,追求身心愉悦与健康日益成为生活目的之一。在此背景下,休闲体育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休闲体育的定义,价值,以及其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入手,认为在体育教育中引入“休闲体育”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休闲娱乐意识势在必行。

1.休闲体育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1.1休闲体育的定义

对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具体来说,休闲体育就是指在自由时间里,个体或群体以各自喜爱的身心活动形式为手段,通过个体自身或者群众互动,来达到和满足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它使现代人从生存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体验和感受现代生存的乐趣,是现代人面对快节奏社会生活的一种释放手段,更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

1.2休闲体育的发展背景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争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人们越来越重视“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职业生活以外的休闲中。1995年,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10月起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增加人们闲暇时间、实施带薪休假等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这些为人们的“休闲”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休闲”也开始

成为一种时尚,以一种意识形态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蓬勃地发展起来。

2.休闲体育的价值与意义

2.1休闲体育的多元价值

首先,现代生物科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均表明,休闲体育对增强人的体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有促进作用。“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其次,休闲体育是人类在生活中产生出的、以全身的自然活动为主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具有趣味、娱乐、健身、冒险等多种特点与功能。休闲体育活动需要人的身体的直接参与,这样可使健康、力量、审美、气质、性格、智慧等这些与身体最为密切的要素得以锻炼,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利于个性的形成。最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效率、快节奏、激烈竞争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主旋律,由此带了诸如焦虑、精神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体育以其独特的性质和魅力,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调节身心,使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地发展。

2.2休闲体育的意义

1964年国际休闲活动协会(IRA)归纳休闲体育的意义为:健康、幸福、生活能力、大众化和和平,认可了休闲体育积极的社会意义。《休闲》同时提出休闲在当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是补偿消耗,二是丰富生活,三是激发才能,四是体现人的价值。

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其特点是自由性、文化性和非功利性,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加强人际交往,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综上分析,休闲体育已成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和标志,并且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

的作用。

3.休闲体育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体育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教授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教育,使其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方法,学会一些体育项目的技术。这些技术与方法在学生将来的生活中,会成为休闲活动的习惯方式,使学生终身受益。

3.1休闲体育与体育教育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发展到今天,科技的进步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世界范围内,休闲体育活动迅速发展,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休闲文化的进程,同时揭开了我国休闲文化新的历史篇章。如今我国法定假日全年为114天,休闲生活方式已成为中国城乡公众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伴随普遍有闲社会的来临,我国公众对休闲的需求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健康的、积极的休闲方式有了发展空间。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休闲生活方式向健康、积极地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向人们提供有效的休闲体育知识,并对体育娱乐活动加以引导,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休闲习惯。因此,休闲体育教育走入学校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3.2休闲体育对于体育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整体全面地协调发展,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休闲体育的兴起,为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例如:

我国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大、中、小学,学生都背负着很大的应试或就业压力,休闲体育活动的进行有助于放松紧绷的神经,调节紧张的学习状态。

休闲体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远离消极、颓废的生活。一些学生沉溺网络游戏、抽烟等,已成为社会隐忧。休闲体育的开展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休闲体育活动内容多样,方式灵活,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生活技能,丰富生活体验,增强社会适应力,等等。

总之,休闲体育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天地,开拓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随着休闲体育的兴起,体育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体育健身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积极在校园中开展体闲体育教育,把休闲体育的观念变成学生的自觉意识。其次要删减体育教育中竞技项目的内容,或者把竞技项目转变为休闲体育项目,减少体育运动的功利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体育活动,营造健康、有活力的校园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最后要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休闲体育观念,使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相伴一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素质。

4.结语

休闲体育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事物,发展却非常迅速,已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当前,我国休闲体育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体育教育中引入休闲体育教育不仅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涵、作用,而且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必然。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休闲体育的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彭.论体闲运动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罗正琴.体育教学应注意学生休闲娱乐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凯里学院学报,2008,(12).

上一篇:市场营销战略论文范文 下一篇:微信网络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