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2 10:24:37

科技计划

科技计划篇1

一、科技计划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科技工作以“创新、产业化”为指导思想,在科技计划的管理上,坚持科技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结构调整的方针,切实转变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由过去的重立项向重管理、重绩效评价转变。

1、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强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20*年共申报部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4项,其中共有10个项目获科技部立项,1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资助20万元;组织申报部级新产品计划项目29项,其中共有20个项目获科技部立项,8~11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资助(经费文件未下);国家攻关项目引导项目2项,获国家经费资助220万元;组织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目1项,尚有10余项正在准备之中。积极组织申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专项,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论证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调查等工作。目前,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2、强化政府出题功能和宏观导向作用,积极项目申报指南。我们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省“*”工程和《*省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在近年来登记和奖励的科技成果以及各有关单位申报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工业项目注重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及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农业项目注重选择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新品种、新技术及优质高效肥料、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机械、畜牧、林业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编制完成了《*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200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并于20*年3月底前在*之窗网站上公开。该指南分前言、指南说明、注意事项和指南内容等四部分,其中农业部分主要涉及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与栽培;节水、旱作农业;畜牧与饲料;农机、农产品加工及无公害农业等;林业;水利、水保技术等。工业部分主要包括煤炭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领域。同时申报指南对项目申报单位及主要完成人也作了明确规定。通过申报指南的,使各申报单位更加了解了成果推广计划支持的方向,以及应具备的条件,有效避免了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时的盲目性,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

3、认真贯彻执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制的安排意见》,积极开展项目评审、编制和下达工作。根据20*年度省科技三项费预算,全年共组织编制和下达了*省科技攻关(第一、二批),*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第一、二批)、*省火炬计划、*省星火计划、*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省青年基金和自然基金计划等科技计划,下拨经费11788万元。

20*年,*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省“*”工程,立足全省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产业方向,积极开展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编制下达工作。本年度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共受理11个市、15个省直有关部门申报的180个项目。在项目评审中,按照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中关于科技产业化项目立项评审“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引导新兴产业形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或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配套集成等方面作出评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从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程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推广辐射能力、市场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性、组织机制、实施基础和能力等八个方面设计了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多次审核和筛选,在申报单位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对通过初审的120个项目分为6个专业组,组织30余名专家,于3月24日至25日进行了项目评审。

本年度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共安排项目61项,计划总投资9亿元,其中政府资助经费1424万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3.9亿元,利税6.1亿元。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3.6。

本年度计划安排的项目中,资助经费45~50万元的重大项目有12项(其中5项是“*”项目),占项目总数的20%,占资助经费总数37.2%;资助经费15~30万元的重点项目31项,占项目总数的50.82%,占资助经费总数的40.2%。

4、完善计划项目申报内容,积极推进计划管理的电子政务。20*年新改版的项目申报书将各类计划集中分为《*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书》《*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省科技产业化与环境建设项目申报书》《*省软科学项目申报书》《*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书》等五类,从而使各计划的管理更趋规范、统一。它不仅满足了项目评审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机关办公效率,推动了*省科技信息网络化的巨大进步。目前,项目的申报、受理工作已全部实现了网络化。

5、积极部署*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20*年将全面启动制定*省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在规划的制定上,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科技创新在新时期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制定科技规划体现国家意志,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二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以原始创新为主,引进和创新相结合,实现我国技术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使中国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三是通过制定规划凝炼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大幅度增强*省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按照20*年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报送了省科技厅参加领导组的成员名单及“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拟开展研究的专题,并对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初步安排。

组织相关人员,就“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的事宜进行了安排,并完成了上报工作。

6、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工作。20*年科技部与财政部将组织创新基金实施五周年纪念活动,为搞好本次活动,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对创新基金的总结、调研、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目前已开展和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1)根据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通知要求,对本省2003年的创新基金工作从组织、实施、运行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上报了相应的总结报告。

(2)围绕创新基金五周年工作相关规划调研主题,对创新基金立项资助单位、各市科技管理部门、参与创新基金工作的中介机构及申请过创新基金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等80余家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返回的调研材料的汇总分析,并结合*省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与体会,编写上报了相应的调研报告。

(3)目前,正在根据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通知要求,制定创新基金五周年工作计划。

(4)完成了创新基金项目2003年年末的监理与上报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的创新基金申报工作,并对合同到期的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和上报。

(5)创新基金五周年展览宣传活动。20*年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五周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在全国开展了创新基金五周年总结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创新基金实施五年来的成效和经验,向社会各界展示创新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创新基金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按照科技部与财政部的部署,省科技厅也组织开展了相应的总结宣传活动,通过报刊、网络、展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展示*省创新基金实施所取得的成效,以扩大创新基金的影响,促进社会各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全省创新基金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第一,对创新基金实施五年来*省所有的立项项目(共40余项)进行了调研。并通过《*日报》和《*科技报》对创新基金实施所取得的六个方面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培育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在引导地方财政投入、吸引社会投入方面;在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面;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方面;在推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

第二,网上展。在《*之窗》网站设立了创新基金网上宣传窗口,主要内容包括:序言;政策法规;*省创新基金五周年宣传方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介;*省创新基金立项项目一览表;*省创新基金项目展示;*省创新基金实施成效;典型案例。

第三,编辑出版了《*省创新基金项目汇编》。主要内容:项目名称、立项编号、资助金额、技术领域、项目简介(包括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技术特征、应用领域、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包括项目投资情况、执行期内实现的年销售收入、年利润和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第四,组织企业参加了科技部举办的“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省五个企业入选)。

第六,组织企业参加“*省第二届高新技术产业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组织20个项目参展)。

第七,组织有关科技中介机构和人员,深入各市地,就创新基金及其项目申报等内容,对市县科技管理人员及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讲座培训,并开展了相应的宣传咨询活动。

二、科技进步奖奖励工作情况

1、2003年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评委会于20*年1月13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在廉毅敏副厅长的主持下,经过项目主审人介绍、专家讨论、填写投票表等议程,对通过省科技进步奖学科评审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出的14项一等奖项目进行了审核,对137项二等奖项目进行了核准。会议决定授予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三峡1200/125吨桥式起重机研制》等14项为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决定授予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新线铁路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综合施工技术》等137项为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共计151项。

经过30天公示和异议处理,20*年2月28日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对获奖项目进行了颁奖。奖励金额为:一等奖4万元,二等奖1.5万元(软科学类奖奖金6000元)。授奖单位及完成人指标为:应用研究类、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类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数限额在:一等奖为10人、7个单位;二等奖为8人、5个单位;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软科学研究类的一、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数均限额在5个以内。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对2003年*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及奖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编制成《2003年度*省科技奖励工作年报》上报国家科技部备案。

2、20*年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准备情况。20*年*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与评审是按照新的科技奖励办法组织的第一次评审。新的科技奖励办法最主要的调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奖励的名称和类别设置进行了更改;二是增设了三等奖(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类和国际科技合作类除外);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奖励力度。根据上述方面的调整,并结合往年科技奖的评审情况,提出本年度科技奖的评审方案。

本年度共计受理报奖项目322项,截止目前,形式审查已经结束,本月底前将进行各学科组及专业组的评审工作。

3、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截止到10月15日,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227项。这些成果中按成果来源来划分,部级计划项目占成果总数的12.4%;省部级计划项目占成果总数的47.3%;其他项目占成果总数的53.3%;按成果类别划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占到87.7%,软科学类占到12.3%;按成果完成单位划分,科研院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占到19.5%,大专院校主持完成的成果占到33.5%,由企业完成的成果占到23.1%,由医疗机构完成的成果占到14.8%,由其他单位完成的成果占到9.1%。

三、科技统计与科技信息工作

20*年科技统计工作根据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省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及工作目标,积极探索科技统计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提高科技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尽职尽责,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了各项科技统计工作。

(一)科技统计年报工作

1、独立科技机构及有关科技活动单位的统计调查。按照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对全省地市以上政府部门属(包括国务院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和省市地以上各部门所属的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省社会科学院所属的非独立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138个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机构、13个转制研究与开发机构、20个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机构、13个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及37个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员、经费、课题、成果、专利等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

2、部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调查。对国家基础研究计划3项、国家863计划19项、国家攻关计划14项、国家星火计划72项、国家成果推广计划52项进行了统计调查,报表回收率100%。

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年报。对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地方科技支出进行了统计调查,包括11个市、119个县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情况的总体调查,为进一步分析各级科技三项费和科技事业费投入情况做了基础性的工作。

上述各类科技统计调查数据已于5月30日前按时上报国家科技部。并按*省统计局的特殊要求做了相应的数据汇总,将汇总数据报送省统计局。

(二)完成了科技部布置的县(市)科技调查工作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将20*年定为“县(市)科技工作年”,为了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全国县域科技工作的发展情况,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科技部国科计函[20*]9号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县(市)科技工作开展全面的调查。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将“地(市)科技工作调查问卷”和“县(市、区)科技工作调查问卷”布置到11个市及119个县的科技管理部门,报表回收率100%。按照要求将数据整理、核实后上报科技部。并配合科技部进行的县(市)调研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省科技进步统计分析

根据近年来《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对1998?2002年这五年间*省科技进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省的总体排序由1998年的第25位上升为2003年的17位,增幅十分明显”,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各级领导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等多种场合引用了该分析结果,对全省的科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论文“1998?2003年*省科技进步统计分析”发表在《*科技》。文章通过对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4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总排序处于上升水平。由于科技进步监测是将*置于全国各地区组成的动态系统中进行评价的,因此,*位次的上升,一方面与上年水平比较有较高增幅;另一方面,其他地区历年水平较高,其增幅不明显,而*原来水平较低,增幅较大,表现出位次明显增高。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看,目前*省突出的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科技意识较为落后。

(四)*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启动

根据科技厅党组成立“*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的决定,积极与省情报所沟通,完成了办公场地的改造装修、办公设施的购置,目前中心可进入正常运转。

(五)编辑、出版了《20*年*省科学技术统计年鉴》

为了满足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制定科技规划、计划及科技管理决策的需要,更好地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我们和*省统计局社会科技处共同编辑了《20*年*省科学技术统计年鉴》,以反映全省科技活动概况。本年鉴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编辑了*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综合资料;第二部分对*省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社会人文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转制研究与开发机构、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员、经费、课题、成果等情况作了详尽的反映;第三、四、五部分分别反映了*省科技进步奖、专利、国际科技合作、技术市场、各类科技计划安排等情况;第六部分列出了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概况一览表。

四、其他工作

1、行风评议工作。行风评议是掀起“三个代表”学习新高潮的具体落实,是贯彻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旨的具体体现。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行风评议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按照《计划成果处行风自查与整改意见》,计划成果处作为行风评议的主要处室之一,结合这次行风评议,我们针对社会上普遍关心的工作作风建设、科技计划和科技评价工作,积极开展处室行风建设,并参预完成了20*年行风热线等行风活动。

2、地方科技工作调研。20*年是科技部确定的“县市科技工作年”。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地方科技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更好地配合科技部完成*省的调研工作,我们从县(市)科技工作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等方面,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全省各县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完成了县市科技工作调查报告,形成《*省科技工作情况汇报》。20*年5月18日,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张景安一行5人,专程来并进行调研。我们根据县(市)科技工作情况,召集晋中市、阳泉市、忻州市、太原市、长治市等市科技局,及部分县科技局领导,与科技部领导进行了座谈,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较好地配合科技部调研团完成了调研工作。

3、积极开展技术标准战略研究。“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十五”科技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技术标准战略目标是要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为全面落实技术标准战略,积极推进全省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按照省厅科技工作的部署,我们通过座谈协商,确定与省经委联合开展技术标准战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联合有关部门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省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意见》。目前,已组织有关人员对国家及其他省市技术标准战略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工作方案和框架设计。

科技计划篇2

(一)力争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

对全县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努力挖掘成熟资源,组织编制好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筛选、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上报到国家、省、州有关部门,力争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

(二)精心组织实施好科技项目

精心组织好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5万亩八角集约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及产品开发》、《八角种植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优质梨引种示范园》等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确保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狠抓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科普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展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二是开展“菜单式”送科技下乡,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三是认真开展好科技下乡活动。2009年,要在历年科技下乡活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的优势,明确目标,加大力度,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工作,使科技下乡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四是继续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技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展示科技的作用和力量,增强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和在职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2009年要举办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1326期,培训66300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1320名,聘请专家到县上开展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拓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解决八角等支柱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引资力度,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八角深加工项目尽快建设。继续做好八角产业基础研究工作,结合正在实施的国家、省下达的八角项目,积极推广成熟技术,加强八角生产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八角产业科技含量。打响“中国八角之乡”品牌。

(五)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科技计划篇3

根据省、市科技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县委 “奋战五年.再造xx”、打造“一地四区”的总要求,现对20__年科技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总体指导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县自主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以营造科技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实施科技项目、培育科技企业为重点,以集成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创新服务为手段,促进xx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1、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6项、国家星火项目2项、省重大专项6项、省面上项目7项、省以上火炬项目4项、省农业转化项目2项。

2、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8项,申报省级新产品60项。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30 %,力争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

3、全县科技投入1.5亿元,其中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4、培育各级各类科技型企业20家,其中省级科技型企业4家。

5、全年申请专利600件,专利授权量300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

6、引进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载体2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 项。

三、任务措施

(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努力营造自主创新浓厚氛围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活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贯穿科技工作始终,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贯彻十七大对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以此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激发活力,进一步认清新形势、力求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建立各级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激励机制。继续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以营造领先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机制为目标,研究制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发展科技型企业、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风险投资业、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改革分配制度等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强化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启动“科技强镇”申报试点工作。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加快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继续大力实施“三项”工程,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广泛开展科技招商,围绕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外向度高的高新产业项目。20__年,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初创企业10家、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2家。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围绕优化提升椅业、竹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椅业重点开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开发,突出研究纳米材料的开发利用,自主研究开发高档按摩椅的核心芯片;竹产业要在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同上海东华大学科技合作和日本德岛大学、静冈大学的科技合作,加强竹原纤维的综合开发研究,特别是竹纤维合成竹胶板技术应用开发,填补国内空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以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强化农业科研与攻关,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综合开发能力。突出白茶的综合开发、白茶基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20__年申报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指导、帮助山川乡完成省科技厅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试点工作,抓好昆铜乡钱坑桥村发展以白茶、竹(笋)、特色水果种植、环境友好型生猪与竹林鸡互相促进高效循环农业示范村试点,及山川乡高家堂村发展竹笋为主的有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试点工作。

(三)强化公共科技服务,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抓好科技创业园启动。研究出台创业园区的相关政策,突出“服务”和“创新”,力争使科技创业园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器、转化器。进一步加强椅业、竹产业、xx白茶等特色优势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强化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20__年, 重点抓好:(1)继续做好浙大药学院与豪森药业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

教育与实践基地和新药研发中心工作;(2)拟与上海东华大学合作共建竹原纤维开发平台;(3)与浙江大学合作,申报省级蚕桑区域科技创新中心;(4)进一步加强宇宏粘土有限公司与浙工大膨润土研发中心建设;(5)申报省级椅业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首先,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其次,建立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专家库,为我县企业提供项目决策前咨询服务,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在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借助外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做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嘉翔、双文、豪森制药等已签约项目的实施工作,争取2-3项项目尽快产业化。20__年继续在功能性笋食品开发、竹叶黄酮保健性产品、膳食纤维的深度开发、生物保鲜剂、功能性黄酒等竹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利用上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对接,并加强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转移中心、国家基因中心等单位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院校科技院所的交流,组织相关企业搞好对接。20__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家(工业、农业各1家)。认真组织好各类科技合作、洽谈活动。以新技术开发、引进为核心,举办县内企事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技术对接洽谈会2次。积极推进科技信息化。进一步加强“网上技术市场xx分市场”建设,充分发挥“xx科技信息网”、“中国竹网”等现有科技交流平台作用,为科技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利用网上技术市场,开展技术招标、技术咨询和技术交易等活动。20__年网上技术招标项目30项,征求推出网上技术难题100项。重点要做好实用技术的以及科技示范、科普知识的宣传,把它建成链接镇村和社区、直接面向农村和社区、服务农民和居民的信息平台,20__年新发展“科技信箱”用户1000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专利示范企业创建工程,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申请、拥有专利技术特别是发明专利,促进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20__年,专利申请量600件(其中发明专利60件),专利授权量300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培育县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重点,分别为企业、乡镇科技人员举办专利知识讲座及培训班4期以上。建立竹产业专利数据库,初步构建行业预警机制。

(四)以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建设

加强科技部门的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新理念、增强新本领、履行新使命、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努力让领导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加强组织学习,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及时制定年度学习>,!自学与局党组集中组织学习、科技论坛、机关学习日相结合;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党员干部讨论与请专家教授讲课辅导相结合。加强作风建设,保证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坚持完善局党组重大问题议事规则,执行好局各项规章制度。要贯彻落实机关工作人员有关条例,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机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群众的主动性,树立良好机关形象。三是加强机关行政能力建设,促进干部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机关,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加强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进一步加大奖励和表彰先进的力度,努力形成积极进取、业务精通、创新创业、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科技工作团队。

xx县科学技术局

科技计划篇4

要害词:项目项目治理科技计划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治理模式面临着严重挑战,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心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治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使科技治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治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治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治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治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楚的大项目,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熟悉,并引入新的治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治理”的再熟悉

对科技治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生疏的词汇,数十年科技治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治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治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熟悉。

项目和项目治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治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治理”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治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治理”在中国工程项目治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治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治理”,“项目治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治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治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熟悉、理念和治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治理、时间治理、费用治理、质量治理、人力资源治理、沟通与信息治理、采购治理、风险治理、健康、安全和环境治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治理和整合治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治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这是一个很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治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与私人物品有同样的经济规律特点,政府必须对生产成本和效率进行核算,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治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这是我国行政治理走向市场机制的一个重大进步。《决定》在减少政府对企业项目干预的同时,提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治理,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制约的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等。科技计划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治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科技计划与“项目”和“项目治理”

自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出台,标志了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新的发展里程碑,之后的22年中,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陆续出台了多个科技计划.在各科技计划之下,治理框架有所不同。例如,科技攻关计划是按照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次治理,863计划是按照领域、主题、专题三个层次治理,973计划则是按照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治理,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治理层次。这些治理层次的设立,目的都是把该项科技计划的大目标进行逐级分解至可评价检测的具体实施的项目。从各个科技计划的治理格局可见,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课题层”项目一般目标局限,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对这一层次的项目采取“项目治理”方法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整体的科技计划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并由此熟悉延伸,对各科技计划按照“项目治理”方法去进行治理,是一个令人有些困惑的问题。假如我们摆脱对“项目”一词的狭义字面的熟悉,从“项目”的属性和科技计划的特点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近代项目治理学的定义,项目类的工作有几个重要属性。目标的确定性: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性:这些目标包括有时间目标、成果目标和其他预定的目标要求。当原项目目标发生实质变化,将形成另一个新的项目。一次性: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先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独特性:每个项目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每个项目开发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其开发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型:项目组织没有严格边界,根据项目进展需要,人数、成员、职责不断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解散。近代项目治理学也指出,有些“项目”以不同的名称描述,例如“计划”、“工程”等等,因为他们都具备上面所说的“项目”的特性,“计划”则一般是一组互相协调治理的“项目”.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完全具备“项目”的几个基本特征。

从“目标确定性”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初出台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作为指令性计划,着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要害性和共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为跟踪、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推出了“863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为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推出了“973计划”,培育和支持重大发明和发现,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目标,陆续推出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产业化环境的科技计划。可见,每个科技计划,都有自己确定的目标,符合“目标确定性”特点。

从“一次性”的角度看,每个科技计划地提出和设立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求,因此科技计划的任务都不是永久持续不变要做的事情,一旦预定的目标达到,一个科技计划的使命就结束了。然而“一次性”并不限定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长短,一个“课题层”项目的目标可能需要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阶段,比如1—5年。而一个“计划层”项目的目标实现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比如5年或10年,或许更长一些。国际上也有把这类项目归类为“长期项目(long-TermProject)”,表明实现其目标需要较长时间。科技计划大致属于这一类的项目,从“独特性”的角度看,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都是从事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可复制的成果和开发研究模式,必然符合“独特性”的特点。

从“渐进性”的角度看,由于科学研发项目的目标不是能够完全可以猜测的,风险度较大,进度难以把握,在各种条件和人为努力都满足的情况下,项目目标实现,以成功而结束。否则也可能由于失败而终止项目。科技计划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每个阶段实际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对比,不断调整治理措施,逐步实现向预期目标的逼近。因此“渐进性”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特点。

从“整体性”和“开放性”角度看,因为科技要素渗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科技计划必须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才能得以实施,现行的各项科技计划都是在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联合部门、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进行的。因此“整体性”和“开放性”是科技计划必然的选择。

由此看来,我国现行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类工作的属性,是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项目”,在国际上也把这类项目归类为“伞形项目(UmbrellaProject)”,其含义是将宏观目标一致的项目组合比作一把伞,在其之下覆盖多个分项目,进行统一模式治理。国外这类项目有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世界银行实施治理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整体淘汰计划”等。

上面分析说明了科技计划以及科技计划项目虽然层次不同,涵盖范围和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同样具备“目标确定性”、“独特性”、“一次性”等项目属性。既然同是“项目”,就可以同样采用“项目治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理。

三、科技计划项目治理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国家科技治理部门一直在探索科技计划的改革与创新之路,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如《国家科技计划治理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治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国家科技计划治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但是以“项目治理”的思路看,我国现行科技计划项目治理从观念到措施都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没有“生命周期”治理的概念和制度

任何机构都有常规性工作和一次性工作。项目类工作是一次性工作,要经历从创意开始到结果完成的一个过程,称为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包括:项目预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生命周期”的概念起到了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按照“生命周期”建立项目治理流程制度和程序,保证了项目治理完整有序进行;其二通过科学完整的项目逻辑设计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提出具体的内容,并做出具体化、量化的设计,使项目实施和治理人员能够检查和评估每个阶段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保证了项目执行和治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与目标的拟合性。

对于“课题层”的项目,现行科技计划的项目治理没有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明确划分阶段性,在治理上也没有遵循该规律的具体操作要求和制度规定,在项目设计上缺乏针对各个阶段的刚性的检查评价尺度。按项目一般规律,在不同阶段,项目投入曲线如图3.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的治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治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治理,把项目治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治理,立项后的治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治理”、“虎头蛇尾”的弊病。

对于“计划层”的项目治理,没有遵照“项目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多数科技计划出台之后,都没有制定明确的完成时间表,即何时达到计划目标,何时结束。这样导致的治理问题是:科技计划“只生不死”,越来越多,不得不实行捆绑治理.在这里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即一项科技治理工作究竟是常规类的工作还是项目类的工作?前文已经分析了科技计划是项目类的工作,既然如此,不按“生命周期”属性治理,就使科技计划变成没有终结目标和阶段目标约束的常规性工作,最终目标总是处于弹性化状态,就很难对其阶段性任务目标实施控制和治理。

2、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和干系人错位

项目干系人是指项目参与人和其利益受到该项目影响(受益或受损)的个人和组织。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特定人群的活动,不同的项目,有不相同的参与人,在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干系人都是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的个体,他们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问题相差甚远,甚至是互相冲突的。理顺项目干系人关系,才能在项目执行中形成互相制约,良性互动的关系。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治理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如攻关计划主要依托各行政部门治理,863和973计划主要依托专家治理。而在实际执行当中,不管哪种模式,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一组专职治理人员从事项目治理,问题的要害是要明确从事项目治理的专职人员是对谁负责,代表哪一方的利益。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交织在一起,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担方的项目治理机构交织在一起,部门利益、院所利益交织在一起,由于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中,许多项目治理实体混淆了位置,“裁判员当了运动员”,或是“运动员当了裁判员”,导致了责任和义务的混淆,增加了项目协调的复杂性,加大了项目治理成本,降低了项目治理效率。

3、缺乏练习有素的职业项目经理人

所有的项目治理要求,必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实现,配备合适的治理人员是项目成功的要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项目委托方还是承担方,都要产生大量人财物的调配和协调,每个方面(也即项目干系人)都要有自己的治理人员,在自己明确的责任范围内,治理协调好项目的有关活动。

目前国家科技计划治理出台不少“办法”和“规定”,假如没有一批练习有素的项目治理人员队伍去把握,去执行,一些制度要求就成为“纸上谈兵”。项目治理本身是一门专业,世界银行的项目经理至少有硕士学位,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培训,增加实践的技能和技巧。目前国家科技计划治理中缺少这样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现行从事治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项目治理专业练习,不把握项目治理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不懂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准则。此外,项目治理人员的责任和授权不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治理多依托行政机构,以行政的治理模式代替了专业化的治理模式,没有指定任务和责任明确的专职项目经理,治理主体动态化,使得各项治理要求和任务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执行和监督。

4、采购治理欠规范

采购治理是项目治理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项目执行中需要通过购买从外部获得各类资源的治理过程。采购的内容有设备和服务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采购规划,采购的预备,合同治理,合同收尾。所用的技术方法有采购需求分析,合同类型选择,选择供方,加权选择体系,独立估算,合同谈判,合同变更控制系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日益走向法制化道路,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相关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都属于政府采购范畴。“九五”之后,在科技项目治理中也陆续颁布了《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治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开招投标方法,体现了科技治理的机制创新。但是按照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则仍有欠缺和不规范之处,如:项目申报和招投标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渠道少,时间短,实际操作性差;申报/投标渠道以行政治理系统为主,没有对非国有机构全面开放。信息获取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采用“项目治理”方法是治理创新的重要措施

“十五”以来,科技部注重了宏观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科技发展思路,如“12个重大科技专项”、“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如这些工作能按照“项目治理”的方法进行更为严谨更科学的设计和组织治理,将会减少漏洞,提高效率,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国际上在各类项目实施中采用“项目治理”方法已成潮流。国内最早采用“项目治理”方法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推行项目治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此后,“项目治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应用。近年来项目治理在国内已经延伸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教育部211工程建设、2008年奥运会筹备组织工作,北京市政府的“实事”工程,都开始采用“项目治理”方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项目治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从市场机制发展的趋势看,项目治理走向职业化是必然的方向。

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应用进展情况相比,目前在科技计划中采用“项目治理”的情况还不尽人意,尽管科技计划项目的探索性特点使其不同于一般性的建设项目,但它也有确定目标,通过采用“项目治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一丝不苟的治理,只能更有效地贴近目标,实现目标,提高项目成功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科研开发领域采用“项目治理”方法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它的成功证实科研开发项目运用“项目治理”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随着科技发展规划日近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治理创新也成为日近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内外经验,采用“项目治理”方法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引入“项目治理”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改善的办法,推进“项目治理”方法的实施:

一是把“项目治理”方法的应用作为一项要求,列入科技计划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给予正式“名分”,为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在科技计划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提出职业项目治理人概念和要求,并对现有项目治理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经理人队伍后,再逐步建立认证、选拔、聘用、评估等制度。随着项目治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分工的细化,必将促进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是在一些易于操作的节点,先局部采用一些“项目治理”技术方法,比如目前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国际常用的“逻辑设计表”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法,使用这一方法,保证项目设计的全局性、逻辑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在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扩大“准入门栏”,逐步规范化,使更广泛的科技机构(包括民办、个体私营机构等)参与科技计划申报与投标,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活力和效率效益;

五是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治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治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治理控制。

以上措施仅仅是一些初步思路,每个措施的实现,都必须按照“项目治理”的方法,步步深入,层层细化,逻辑协调,才能最终成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注:

1.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治理”均代表由近代项目治理学科提出的项目治理知识体系2.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基础隆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973计划、科技兴贸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大学科技园、西部开发重大专项、奥运科技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富民工程、科技强县专项行动等等。

3.本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指符合上述特征的项目。

科技计划篇5

因缘际会,从事中国科技体制研究

我因为在苏联一直学习计算机,1962年回国以后,就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一直从事我国当时最高速度的计算机研制工作。“”开始后,我被打成“反革命”。1979年后,就想离开计算所。恰好当时电子工业部干部局派一个处长跟我谈话,让我去从事电子科技工业的政策研究。后来我的档案关系调到院部,被科学院副秘书长兼计划局局长谷羽,也就是胡乔木的夫人知道了了她听说我要走,就让中科院干部局把档案扣下,并跟我谈了三次话。因为我不希望做研究工作,她说,现在国家要改革,你就研究国外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国内这方面的改革,从此我留了下来做研究工作。谷羽之所以对我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是因为我曾经写过一份特殊纪要的缘故。

1978年11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接见了从美国回来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朱传榘夫妇(朱传榘夫人荣智珍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实业家荣鸿元的长女),院、所领导派我参加接待工作。会见时,朱传榘向方毅同志谈了一系列对国家发展的建议,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培养有国际经济竞争观念的高级公务员和企业经理人才”等。会谈结束后,我觉得,他的建议对当时解放思想、形成改革的全面构思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按照当时外事要求,参加完中央领导接见外宾的活动回来后,第一要写纪要,第二必须写简报。因此我在研究所写了方毅和朱传榘见面的简报和纪要。在我写的这个纪要中,主要记录了朱传榘提供的两个国家振兴经济的案例:一个是日本振兴的情况,尤其是麦克阿瑟如何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的;另一个是在欧洲,“马歇尔计划”是怎样帮助德国复兴的。写完之后,通过计算所报给科学院院部。后来我问所领导,中央对纪要有什么反应?回答说,根本就没送。我只好直接给谷羽打电话,汇报这件事,因为她也参加接见了。谷羽就说,你下午给我送过来。第二天早上,她打电话给我们所长,当时她实际上已经看完了我写的纪要。她说,让小杨子(谷羽对我的称呼)把方毅同志接见朱传榘的资料带着,上我这里来。我一进门,她就说,你的纪要写的非常好,简明扼要,题目清楚,我看完了给乔木看。乔木看了一半,就把纪要带到小平同志那里去了。

这就说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央急切需要了解国际上发展的一些信息,但没有人提供。就这样,谷羽对我有了进一步认识,就调我到计划局。从1979年7月至1983年9月,我就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计划局远景规划处工作。

苦干四年,全身心研究国外

科技体制改革

在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工作的4年,谷羽同志只让我专心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差距和国内外科技体制管理以及中科院和我国改革有关的问题,实际上是“比较研究”。我一直精心研究了4年,每天凌晨3点睡觉,早上6点多起床,8点到三里河上班。

我的研究办法是:搜集资料和实际调查。我首先趁科学院的各次院所大会的机会访问专家,倾听他们的意见;到有关的单位访问。科学院12个分院遍布在全国,每次开全院会议,我就走访学者。其次是广泛收集国外的情况。在收集国外的情况时,有一个窍门让我发现了:当时最早对外开放的是中国科学院,科学院直属各学部纷纷派考察团到世界各国访问,但是许多考察团出去之后,给领导写出报告就完成任务,对方赠送的资料很多。每年国庆节、春节有两次各部门打扫卫生、清理资料时,各部门保存的资料该销毁的销毁,该上交就入库。每到这时,科学院各学部门口都放着装满准备销毁资料的大麻袋,统一由机要室人员收集在一起,用车子推到焚烧坑里去烧。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技术学部门口,看见麻袋里有许多考察报告及国外资料,里面有一本《美国阿波罗号项目经理管理条例》。我一看,马上意识到是非常好的东西。我就进去问,你们门口的两麻袋是不是都要烧的?他们说是。我说,能不能让我挑完了再烧?他们就让我随便挑。从此以后,各学部、各单位都知道我渴求这些材料,只要他们要烧东西就通知我去挑,我就一个口袋一个口袋地挑。把报告收来后,按国别分类,一份一份看,有用的做记号,抄到资料卡上,包括研究这个国家的企业如何开展科研,科学研究机构和企业是什么关系,大学和企业科研机构是什么关系,等等。分门别类,一套一套地弄出来,自己提炼。后来,我向中科院外事局请求,如果有某个国家的科学家来访问科学院,一定给我留40分钟,我有问题问。外事局很支持我,每次都给我机会。他们觉得我重视这类资料,很高兴,每有新的资料也让我先挑。为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我通读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简称NSF)的科学动态,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专家。

由于我涉猎较广,国家科委有关介绍外国情况的培训也常常让我去讲课,如每年都办的全国科协主席培训班,全国科委主任培训班,各大院、所的院长、所长培训班,讲授科技体制改革也有我的课。又如,关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尽管我当时没有出过国,但也能讲清楚NSF的工作方法我也能讲清楚。因为我把材料整理出来,理解了材料,再请教那些在NSF工作过的美国科学家。

1980年4月23日,中美双方在北京举行会谈,正式确定中美两国在工业科学技术管理领域合作举办管理培训项目――中国工业科技高级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这成为邓小平1979年访美时两国签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的一个子项目。美方派来以李文翰(后为美方教学团团长)为首的美国商务部学术顾问组,该团成员有加州伯克利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曾任肯尼迪总统商务部部长助理的赫尔顿教授,纽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院院长迪尔教授(后为美方教务主任),著名的华裔财务金融教授任奇峰等,他们分别负责制订培训计划、聘请美方专家教授并提供教学设备和书籍。我也被科学院派去学习。当时我们班一部分学员听了美国专家讲课后,认为资本主义这一套没有用。后来我们在党内开会,我表示了不同意见。我说,我们国家领导人和美国政府签订这个协议,就是要叫我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要了解美国的情况。美国毕竟在世界上是强国,它有强的道理。即使退一万步说,要对付美国,你也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课听好,而且开大课讨论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发言,不然人家还以为我们中国人不敢发言,害怕说错话。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分组准备发言的办法,使课堂活跃起来,每当课堂讨论的时候,先就问题案例分小组讨论,结果效果很好,美国教授因我敢提意见,很关注我。有一次,他听取学员对教学的意见,我就说,你们讲的课太落后,是不是教授太老化,讲不了新东西?你们为什么不讲些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后来他们就增加了科技发展与技术转让的课程。不打不成交,从此我和这些教授保持了长期交流。

我还建议:“中国工业科技高级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这个合作项目不能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再设一个工商管理硕士(简称“MBA”)班,学员在中国学两三年后,再到美国学一年,两边都发学位证书。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来华访问,作为其访华的成果之一,中美双方签署延长合作协定书,即:培训中心从当年起,大连工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合办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1986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合作举办的第一个MBA班39名学员,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被授予美国学位。期间,有一期的一个学员赴美滞留未归,曾在国内引起舆论轰动,此时我已任国家科委科干局局长,便以“不回,让他多学点东西也无妨”为由,平息了当时要取消该项目的动议。

水到渠成,“863”计划应运而生

实际上,“863”计划不是突然提出来的,而是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其主要思想也不是一个人空想出来的,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1983年11月,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全国上千名专家,对如何发展新技术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讨论基础上完成了长达150万字的《中国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挑战和机会对策的研究》。1985年3月,有关专家又一次集中,就如何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发展高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的财力有限,于是到底发展不发展中国的高技术,专家们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可以不予理会;而大部分人认为,现在全世界都在发展高技术,中国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不有所作为,将永远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到21世纪就没有立足之地了。由于专家意见有分歧,发展高技术的设想在具体行动上没能真正落实。

1983年,我在担任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体制改革组负责人后,曾经参与进去,因为要搞科技体制改革,就得了解学科发展,了解国际上的科学和技术的动向。我是学计算机的,电子行业这一套比较熟,但是其他专业我并不熟悉,为了解各专业技术的前沿,我又系统地阅读了一批资料,初步了解了技术前沿能力的国际分布状况。现在我手头上还保留着一批关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调研资料,包括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调研过程的资料,包括1983年底至1984年到各行业、各省市调研获得的相关材料,以及在调研基础上产生的改革思路框架和主要策略。

1983年,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实质,既是军备发展计划,又是高技术发展计划。它的出台,预示着一个全球性的高科技时代即将到来。“星球大战计划”一出笼,世界各国纷纷作出反应,西欧提出“尤里卡计划”,日本制定了“今后十年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一时间,国际国内形势逼人。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联名向邓小平同志递交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并写了一封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邓小平看完科学家们的信和《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之后,于1986年3月5日批示道:“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邓小平的批示引起中央领导层和专业职能部门的重视。1986年3月8日,国务院召集很多科学家,对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的建议信进行充分讨论。会议认为,这封信与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完全合拍,它对中国目前高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但会议也指出,中国的高技术,不能单指国防,还应包括民用,“军民结合,以民为主”。会议最后决定,由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负责,论证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的具体事宜。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先后召开7次会议,组织专家讨论制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为使这一计划更加切实可行,把风险降到最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组织了20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分成12个小组,对计划进行反复研讨和论证。后来又经过三轮极其严格的科学技术论证,最终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了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并确定了“863”计划的总体目标:积极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向,有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21世纪国家发展储备后劲。

当时我担任国家科委综合局副局长,主要负责起草“863”计划的政策框架(包括实施该计划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措施),供大家讨论补充。1986年5月25日,我先向讨论小组提出了“863”计划中的政策措施。

我在讨论稿中首先分析了当时高技术发展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强:学科(知识)密集(多学科);技术(支持)密集(多专业);资金(投资)密集(强度大);基础机构密集(配套)。因此要求组织协调有力、高度集中。二是变化快,风险大:不定因素多,探索性强,人员、知识、技术老化快,要求不断创新、更新。搞得好带动变革,搞不好造成大浪费,贻误时机,拉大差距。因此要求有好的战略、策略,高适应能力、高应变能力,以承受风险,取得效益。三是竞争激烈:高技术是形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支柱,是未来产业的技术关键,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世界各国通常的做法来看,“863”计划作为国策应处于优先地位,给予优惠政策。增加投资,记得当时启动资金为100亿元:前沿性的政府投资承担风险,技术开发鼓励企业承担;与此同时,鼓励各种联合协作,如跨国合作、合作研究、联合资助共享成果,特别鼓励研究机构、大学同企业合作;最后是重视成果转移:沟通转移渠道,完善转移环节,提供转移的优惠政策。一般情况下,各国以应用研究为主开拓新技术的工作,在大学设立基地,以充分利用其多学科和人才的优势;以新工艺、新产品、新产业为目标的工作,则以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为主要形式,以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缩短转移周期,东西方国家皆然。为此,我在讨论稿中,把“863”计划的性质拟为:从经济、国防需要提出的高技术任务,要求计划面向21世纪的支柱产业,在20世纪作必要的储备(知识、技术、人才),并形成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因此,在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安排上和组织管理上,必须同整个科技计划的交叉协调,避免重复分散,另搞一套;必须同经济计划、国防计划衔接配套,避免造成脱节,“干一个扔一个”;要兼顾体制改革的方向,不要走老路、错路。

我提出,在实施“863”计划的时候必须对以下问题加以充分考虑:

对达到“一定能力”的理解。一是跟踪能力,逐步实现,并曾提出,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而不能分散力量打“消耗战”。能够吸收当时国际先进科技成就,大大缩短差距,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地消化吸收;二是开拓能力,创新、特色、突破、迎头赶上,有自己的一支队伍,一批基地。

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是:我国具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集中优势,配套协调,可以少花钱多办事。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有一支好的科技人员队伍。在国际上,由于我们实施开放政策,能够在别人的基础上发展,少走弯路。

“863”计划的“蓝图”,是要以有限的财力、人力,实现有限目标,在一些重要领域建立起适合高技术发展(脱颖而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即基础结构。一是一批前沿生长点和技术开发基地(设点布网);二是人才成长与培训系统;三是软、硬(件)支持系统(情报、技术、手段、制造、学术、市场等);四是管理方式与制度,集中与灵活,摆脱现行体制弊端,进行试验示范(铺轨开路);五是稳定发展的政策,积少成多,通过储备形成积累的优势。

另外,还要在必要的时候,实行“高技术特区”政策。一是在现有的体制下的唯一对策;二是特事特办的特殊政策;三是可先行改革实验,以推动、促进体制改革。

至于实施“863”计划的具体政策、措施,必须处处体现高度集中的权威与控制以确保目标实现;体现高度灵活的组织与制度以抵御风险。当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措施。一是要建立“863”领导小组,中央授权其全权实施“863”计划,对有关重大问题及时决断和协调,以摆脱现行体制的限制;二是要按项目聘请首席科学家,主持专家委员会,就实施中的科技问题对领导小组提出咨询意见,对业务活动起指导作用,并定期进行评议。首席科学家及专家委员会实行任期制和聘任制,不脱离原工作岗位,不设专门建制;三是各主题项目设专家组,推选或由主管部门聘任一名项目负责人主持专家组的活动,负责项目的业务实施和有关学术交流;四是人才队伍要少而精,采用聘用和流动两种人员结构,用不断更新的办法,保持创新能力;五是组织形式,采用多种模式,鼓励、优先支持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联合,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进行柔性研究与开发组织的实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六是承担“863”计划任务的研究与开发单位享有较大的自,实行责任科学家制和合作人员聘任制,责任科学家有权根据计划规定的目标和本领域发展的情况,对工作内容、人员和经费进行调整。同时由项目的专家组、项目负责人对责任科学家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议。

2.保证计划实施的经费与条件。20世纪按100亿安排;经费、条件按任务配套,可以接转机动使用,并提供现代化水平的装备;采用滚动式计划办法,定期对计划内的项目进行评议、审查、调整;实行项目指标制,凡联合承担项目的,应优先支持;为参与“863”计划的科学家、工程师提供必要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日常的计划执行与控制(行政性工作),不另设办事机构,分别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承担。

3.积极执行开放政策,不误时机地、有计划地做好引进(包括)人才、派遣、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可以派专家长期到国外研究机构工作,以保持对前沿水平的跟踪;学术活动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随时派专家参加有关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这些方面,应不受现行审批手续的限制,为此须拨出专门的外汇。

4.建立“863”计划情报网,统一计划协调,编辑内部系统参阅资料。

5.设立“功勋科学家”、“功勋工程师”称号,建立“火炬计划奖金”,以奖励作出突破性贡献的科技人员(可以不专设,而是从“863”计划实施开始起步)。

1986年6月19日,我拟出实施“863”计划的体制措施概要:

作为一项战略性计划,“863”计划直接由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领导,宋健、丁衡高两位同志具体负责,聘任首席科学家,建立专家委员会,请专家委员会就“863”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进行经常的咨询,同时,对项目的执行定期进行评议和业务指导,确保项目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计划的实施,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科委和科工委,在统一的计划中优先安排,以保证计划目标分步实现和综合协调,由有关人员组成联合办事班子,挂靠在国家计委。

各技术领域的项目确定后,通过招标打破部门界限,把任务落实到确有水平和人才的优势单位,特别要积极扶持一些多学科交叉跨部门联合的新型研究与开发机构,使这样的机构能够摆脱现行体制的束缚,通过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把水平搞上去,做到有所突破,造就人才,成为基地。

在各领域建立专家小组,并按主题项目和研究与开发课题分别任命项目主任和责任科学家,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放手使用中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有职有权地担当起开拓未来高技术的重任。

鉴于“863”计划的跟踪性质,需要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具有对外交流与合作、派出与引进等方面的灵活性,要简化外事审批手续,掌握一定的外汇使用权,以便不误时机地根据需要,跟踪国际先进动向,引进关键技术和人才,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世界各国的最新科技成就。

对那些预见到确能掌握或突破的技术,要及早在计划上配套衔接,及时转移应用和推广,尽快获得应有的效益,缩短周期。

为了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承担国家远期攻关项目,要制订相应的鼓励、奖励办法,使科技人员安心探索和开拓,使主管单位支持他们的攻坚研究。

为了确保“863”计划目标的落实,在制订研究与开发计划的同时,还要制订一系列管理细则和具体政策,使远期计划扎扎实实地分阶段推进,保持不断不散,逐步累积,成长实力,缩短差距。

拟定的“政策框架”经过讨论后,成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一部分。198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呈送给邓小平同志后,他当即批示:“我建议,可以这样定下来,立即组织实施。”由于4位科学家写信的时间和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在1986年3月,所以这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被称为“863”计划。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扩大会议,批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是中国唯一一个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的科技政策,可见中国政府对这个计划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批准拨款100个亿给“863”计划,以推动这个计划的顺利启动。

比较借鉴,跟踪世界前沿课题

现在回过头去看,“863”计划之所以对我国社会尤其是科技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

首先,“863”计划中的很多思想都不是凭空想出来,而是在结合本国的情况和国际的情况基础上形成的。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下有共性的东西,那就是都要讲效果、效率。共性的东西是可以学习的,学他们的管理,学他们的技术,没有什么不可以。

在中国工业科技高级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学习的时候,在IBM公司当过营销副总裁的纽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院院长迪尔教授,曾详细给我介绍IBM公司的一种管理模式:该公司内有个“IBM”小组,大概有六七个科学家,其中有的还是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IBM公司给这个小组的人什么特权呢?其中一项,就是世界上任何与计算机发展有关的国际会议,这些科学家随时都可以参加,所有经费实报实销。所以制订“863”计划相关措施时,就用了他这个办法。当然,并不是说科学家能够不用办出国手续和换外币,而是说他要有一个方便的渠道,随时出去,随时参与讨论,回来就能够变成他们的研究动力,而且带回的都是当时国际上先进经验的综合。一旦需要这些科学家的时候就能用上。

而建立国家实验室的概念,就是根据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概念想到的。美国对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采取的是“吃小亏赚大便宜”的办法,不是浪费的办法。在某方面有专长的某个大学的系里,建立工业技术中心。平时由这个学校负责管理这个国家实验室,但是所有国家投资的设备不属于这个学校,是公用的,以后可以转到其他单位。另外,这个实验室如果是转移技术成果性质的,例如发动机,可能汽车也用,飞机也用,造船也用,就要求各个需要这门技术的大公司投资到实验室,最后无偿转让技术。各公司的人员也可以到实验室去研究。制订“863”计划的时候,就是仿照美国工业技术中心的办法。我国工业部门的研究院、研究所已经老化,人员臃肿,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社会保险、安置,等等。又没有好的办法把它们分解掉,只好先易后难。我们就在某个有专长的院所内建立一个点,叫“国家实验室”,使其拔高水平,提高效率。再分别从各个同一行业的院所分别抽调一些人来这个实验室参与工作。由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懂这个行业的技术,知道全国有哪些技术人才可以用,分别让各地的技术人员在这里作短时间的研究,因此人员也就是流动的:你研究完了走人,他再来研究。行业共享,无偿享受,国家给你投资,该出国就出国,该引进技术就引进。后来外专局管这些技术和人才引进,甚至可以请外国专家。当时的政策是非常好的,这样一个少而精的实验室,就能发挥出最高的效率,能够扩散到各个行业的企业,达到国家投资的目的。

其次,“863”计划就是跟踪前沿,其主导是跟踪式的,就是事先准备了人才队伍接受别国的成果。准备了力量,就不会落后太多。对特别长远的项目,不要跟在后面死拼,而是少而精地跟踪。例如中科院安徽分院的托克马克项目,就由全面开展的项目,改为跟踪式项目,让科学家到国外访问,长期在人家的实验室工作。这个思想是哪里来的?是去匈牙利参观时得到的启发,当时他们介绍说匈牙利小,没有能力各学科都自己发展。所以,只发展近期对匈牙利经济有用的东西,着重投资这些。而长远一点的技术发展,匈牙利都是派这方面有造诣、权威专家到世界各国的大实验室去参加合作研究,当匈牙利有需要又有钱时,就把他们召回来。我觉得这个办法好,所以在设计“863”计划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加进了这种模式。为此,关于托克马克项目,当时就建议派相关方面的专家在别国工作。

科技计划篇6

为贯彻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加快实施《*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和《*省建设创新型*行动纲要》重点任务,以及深入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大部署,*省科技厅、财政厅决定联合编制实施2009年度省级科技计划。

本通知所指省级科技计划主要是指*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计划,重大专项、大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三大领域的科技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科研条件建设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项目的组织层次依次分为重大专项、重点专项、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四个层次。各单位请依照省科技厅陆续的科技计划申报指南进行申报,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全省科学大会精神,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迅速组织项目,通过自主创新和财政对社会资金的拉动作用,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科技计划组织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技工作面向国内外、面向产业,按照“开放、集成、扶优”的原则,突出重点,鼓励省内单位与国内外有能力有优势的单位开展科技合作,鼓励产学研结合,集中财力办大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组织实施一批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省科技综合能力提高的科技项目。

二、计划资金来源与编制方式

2009年度财政科技投入将分为滚动计划资金与常规计划资金两大类别。

滚动计划资金包括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重大专项、重点专项、重点实验室建设及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将统筹使用2009年至2012年科技专项资金共约34亿元,资助项目编制滚动计划,集中财力在2009年重点启动支持一批能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放大带动投资作用、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重大项目,资助资金根据项目年度实施绩效情况,原则上在每年2月份进行动态调整。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项目计划实行逐批审定,分批启动、分批下达,成熟一批、下达一批,加快财政支出速度和效率,尽快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效应。

其他资金主要包括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资金、科学事业费资金,不作跨年度资金统筹使用,用于资助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编制常规计划,年度资金年度使用。

三、资金使用原则

(一)依法依规原则。编制资金滚动计划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预算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规范运作。资金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挤占、截留、挪作他用。

(二)重点突破原则。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跨越发展的方针,集中财政资金投入符合*实际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争取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三)科技带动原则。要加大对科技进步、自主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以实施重点科技专项、重点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任务为载体,通过科技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有效引导原则。财政专项资金应主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补助、奖励等方式带动社会资金支持自主创新。引导各类基金会在*设立创新基金;资助引导非盈利机构从事公益性科技创新服务;引导社会资金设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

(五)“两个联动”原则。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省市联动机制及政府、金融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动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市、县财政配比支持功能和财政贴息、引导等放大效应,各市在编制滚动计划时要提出对省级财政资金的配比支持额度,鼓励金融部门积极支持自主创新、技术进步项目,集中省、市、县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形成支持科技进步的合力。

(六)绩效导向原则。按照“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评价、结果应用”的要求,对专项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控制和管理,各有关市必须落实绩效管理责任,设立明确的绩效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细化设立相应的绩效指标,按照绩效目标使用资金以及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绩效问责制度。

(七)严格监管原则。专项资金管理部门要严把资金投向,把资金安排到中央规定的范围和我省最急需的项目上;加强项目可行性审核,杜绝不合格单位、项目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行为。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严防资金滞留、挤占、截留或挪用。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基础条件和运行机制良好,资信度高,技术力量雄厚,财务制度健全,有可靠的技术基础和经济依托。省外单位申报的,须与*省内的单位联合申报,且成果转化地和实施地应在*省内,参与联合申报的*单位的主管部门作为项目主管部门。

(二)2009年度省级科技计划的申报方式采取网上申报的形式,各申请单位必须通过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网站

)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等申请资料。

(三)各申报单位要按照申报指南的内容要求进行申报,提交申报资料时必须认真选择所申报的“专题名称”与“专题编号”。

(四)鼓励多单位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共同申报。

(五)在研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项的主持人,原则上不能申报新项目;同一主持人本年度只能申报1项新项目。

(六)申报重大专项、重点专项以及有关重点项目的,应对申报内容进行查新;申报滚动计划项目的,原则上要求省市区联动和部门联动,应提供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资金配套投入证明或承诺。

(七)引导项目资助主要采取引导方式,申请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省部产学研结合引导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80万元。

五、申报程序

(一)注册。已注册的单位继续使用原有帐号进行申报和管理。首次申报的单位在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注册单位信息,获得单位用户名和密码,同时获得为本单位项目申报人开设用户帐号的权限;项目主持人从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处获得用户名和密码,填写个人信息后可进行申报。

(二)申报。各单位和申报人注册后即可通过网络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同时打印书面申报书一份送交所属科技主管部门。

各地市申报单位将书面申报材料送当地县(区)科技局,再由县(区)科技局统一送地级市科技局;省直单位送交本系统主管部门。

(三)审核推荐。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对当地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由市科技局和财政局联合行文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择优推荐(含推荐项目汇总表)。同时,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主管部门于规定时间内在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推荐项目进行审核,获得推荐的项目将进入*省科技计划项目备选库。省直单位主管部门直接在省科技厅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申报项目择优推荐。

地市科技局和省直单位主管部门将推荐项目的书面申报材料统一送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由高校牵头组织的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书面申报材料,经学校科技处统一汇总后报*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四)省科技厅对进入*省科技计划项目备选库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五)各级主管部门在规定审核时间内未提出审核意见的,视同同意推荐。

六、申报时间

本年度项目申报分两批进行动态申报,第一批申报指南即日起陆续,各申报单位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二批申报指南预计4月底,具体时间和申报要求另行通知。省部产学研办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项目指南批次。

第一批申报项目网上申报时间为2009年2月15日至3月16日下午5点。

科技计划篇7

计 划 类 别:

计划下达文号:

计 划 编 号: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推荐单位:

益阳市科学技术局制

XX年1月

第一条 益阳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甲方)与项目承担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及推荐单位

(以下简称丙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为确保完成甲方资助的科技项目,特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 按照益阳市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市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采取课题制管理,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本项目首席专家和专家组成员为:

类别

姓名

性别

年龄

单位

学历

职称

从事专业

首席专家

专家组成员

第三条 本项目执行期为 年 月至 年 月。其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是:

第四条 本项目完成时的主要成果及水平、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1.预期的主要成果(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等,基础研究为论文、着作等):

2.主要技术指标(项目产品主要性能指标,或技术、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等):

3.主要经济指标(项目执行期内,本年度和累计实现的新增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收、增收节支、创汇等,农业项目包括新增产量,为农民增收节支等):

4.其它指标(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

第五条 本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与阶段目标(分年度列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年度主要目标):

第六条 本项目在执行期内,项目经费总投入 万元,其中乙方自筹资金 万元,甲方为乙方资助 万元,丙方配套资金投入 万元。

甲方为乙方资助的经费分 次拨付,拨付时间:

1. 年 月 日前拨付 万元。

2. 年 月 日前拨付 万元。

甲方所拨经费为 偿使用。乙方必须保证于 年 月 日前偿还给甲方 万元,不准拖欠。乙方用 作为不可撤销担保。乙方按2‰(月)交纳资金占用费。如乙方不能如期偿还本金,逾期3个月以内的加收10‰(月)的资金占用费,逾期3个月以上的,加收15‰(月)的资金占用费。

第七条 乙方应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对乙方因故不能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有关规定,甲方有权撤销或中止合同,并视情况收回经费。同时甲方在今后二年内不再受理乙方的项目申请。

第八条 乙方应按有关要求,于年1月10日前如实向甲方报送上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统计报表,并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丙方应按照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要求,落实有关配套资金,督促乙方按计划进度实施项目,并对科技周转金项目及时组织有关经费回收工作。

第十条 合同各方不得擅自变更、修改合同。如发生争议,应予协商解决,经协商无法解决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向长沙市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是终局的。

第十一条 本合同一式陆份,甲方叁份,乙方贰份,丙方壹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科技计划篇8

一、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以科技项目为牵动,抓好20*年全县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进一步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重点向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倾斜。抓住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大科技项目争取力度,立足我县科技工作实际,培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市、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合计确定县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4项,申报市计划项目6项,部级项目2项。组织2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科技龙头企业,10家企业申报市级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并做好20*、20*两年承担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的总结工作,争取市以上科技研究经费1300余万元。

二、全力推进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海洋生态园的建设工作

为确保海洋生态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县长孙国宽为组长,副县长栾玉瑄、高德为副组长,相关委、办、局为成员的海洋生态园建设领导小组,并将海洋生态园建设相关工作逐层分解到相关部门,定期督查指导。制定了《海洋生态园建设规划方案》,完成了海洋生态园建设主要内容、技术方案、运行机制、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方案的制定。海洋生态园区500亩用地已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详细的用地规划正在编制之中。海洋生态园科技大厦前期论证工作现已结束,目前县国土规划建设局正在对海洋生态园科技创新大厦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和可行性报告的编写。海洋生态园3500亩实验用海已在大长山岛镇和海洋乡确定,海域使用确权正在办理。黄海网络监测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黄海网络监测平台于5月中旬组织了今年第二次黄海北部海洋环境生态多要素断面调查,进一步积累了长期观测数据和资料。路基站选址工作已结束。为配合海洋生态园的建设,我县加快了建设生态县的步伐,海水热能应用正在紧密推广,目前已完成20万平方米建设,预计年底可完成32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在海水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推广良好,大连*振禄水产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000立方水体已投入使用,二期1000立方水体已经完成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应用规模已经达到2000立方水体。虾夷扇贝串耳生态养殖已具规模,大连*丰益水产有限公司和*县广鹿福和水产有限公司养殖规模已达1000余台。预计推广规模可以达到2000台。

三、以孵化中心为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大连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办公面积达1500平方米,内设15个孵化间,两个公共实验室,配套10个专家公寓,上半年共有4家企业入驻孵化中心,目前入住企业和科研机构总数达到17家,在孵项目20余项,涵盖了生物制药、海珍品深加工,海水增养殖,海洋资料生态利用等领域。孵化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科技成果。其中大连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研发的“速复水即食刺参”技术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实现利税1000余万元,大连正大海洋水产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开发的新产品“海参G泰”胶囊融合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海洋生物加工技术,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场地平整、设备采购及主要车间厂房的建设,完成投资1281万元,预计年收入1800万元。大连江博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所开发的《海洋微生物细菌素》项目已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项目产品已获得国家批准文号,具备产业化生产资质,现准备在海洋生态园投资5000万元进行产业化生产。

四、以产、学、研、企作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全县科技创新技术的建设

结合我县水产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继续加强了同相关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一是通过招商会、新闻会、专家座谈会等方法,向大专院校、科研站所介绍我县的经济状况,可研究的领域以及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介绍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站所考察学习,进行项目对接。三是对大专院校、科研站所承担我县的科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对来岛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尽最大的可能为其提供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五是对企业承担的科技项目,积极帮助企业寻找科研伙伴和技术力量,通过技术上合作,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继续同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中科院海洋所、辽宁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院所进行技术合作,目前,专家们已深入到我县丰益、海纳、、亿鑫等企业,极大地提高了我县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

五、不断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培训和宣传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渔农民的技术素质,我们始终把渔农村技术培训作为科技进步首要任务来抓。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全县采取集中与分期相集合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2期,参训专业技术人员及种养殖户1600多人次。年内总结宣传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典型12次,专题报道6期。组织专家编撰了《*县藻类养殖技术》,宣传发放1000册,选派农民专业技术人员进入高校学习3期,共计15人,其中大连水产学院13人,沈阳农业大学2人。在知识产权宣传周和科技活动周期间投入经费5万余元,设立了展板30余块,张贴宣传画5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科技管理部门新形象

要制定和完善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班子建设,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放在首位。严格落实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路研究和解决问题。大兴“调研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努力打造“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管理队伍,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促进全县科技水平和整体实力又快又好的发展。

2009年全局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新科技工作思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科技兴海”这个主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构筑差别化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特色产业发展

优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是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围绕我县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创新解决我县产业发展中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形态单一和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科技攻关,不断调整科技创新的支撑点和着力点,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从而促进海洋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打造网络化优势,依靠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建设

网络化是科技创新孵化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实体孵化器、虚拟孵化器、技术中介机构、创业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中心等构成的网络,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享受公共服务资源,降低创业发展成本。明年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全市科技孵化网络的联络,交流经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二是大力扶持专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争取形成自己的特色;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型示范企业的建设。

三、突出特色优势,依靠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能力

保护知识产权可刺激经济的增长,近年来很多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等)的发展都是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迫切需要,同时也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为成果产业化提供保障。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力度;二是落实专利申请指标;三是积极组织县域企业参加“专交会”。通过组织优秀专利技术与产品参加展示和交易,逐步扩大我县科技创新的影响力。

四、强化横向交流,依靠开放式创新提高我县科技管理水平

上一篇:网上教学方案范文 下一篇:中班安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