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4 08:00:00

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篇1

对于制定行动计划,我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制定行动计划意义重大,一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甚至等于成功了一半。我记得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说,任何事情,如果有计划地进行,那么就可以成功;反之,就会失败。期中这个“预”字,就是“计划”的意思。

第二,计划制定容易,执行难,难在个人意志力。在制定行动计划之前,如果我们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方法、策略,安排好进度和时间,准备充足的资源,我们就可以制定行动计划了。也就是说,只要充分考虑了制定计划的因素、条件等,就可以顺利地制定出一份行动计划了。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份计划在执行中是没有困难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执行计划的障碍、困难,如个人工作压力、学习、生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部条件的实施等等。当我们遇到很多这些困难、障碍时,面对重重阻力,我们是否还能坚持我们的初衷,还能按计划去做?这是最能考验个人意志力的时候,意志坚强者,一定能执行计划,意志薄弱者,就很难说了。

第三,执行计划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并认真按修改后的计划去做,这将是更难,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按计划行事。当我们在执行最初的计划遇到困难、障碍时,就说明我们的制定计划时有些因素考虑欠周,没有预先考虑可能会遇到我们无法克服的困难,此时肯定执行不下去,如果不修改,计划就作废,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回想我们制定计划的目的、任务完成了多少等等,所以我们必须修改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障碍的有效方法与措施。修改后,无论出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能克服、解决的,一定要根据计划行事,否则计划也就是一纸空文。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要开展教学研究,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育规律。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在实施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整个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更新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成为教研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要上好本学科的每一节课,着眼小问题。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许多科研课题往往来自教学中的一得,许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师也多得益于教学实际的锻炼。事实上,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说,上好一节课,就是一次教研。

三、要勤学教学理论,博览课外书,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开放,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博览课外书籍,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是教师增加和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教研写作需要教师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因而应注意平时资料的收集。同时,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也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教师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多反思自己。教师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退,难以怦然心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去开辟新的思维空间,去探索新的奥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提高教师自我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四、要懂得一些进行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师片面地把教研活动理解为听课、评课和写文章,这是一种很狭义的看法。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就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动很强调集体研究,教师就要学会如何参加集体研究,如何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学会将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再比如,要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就必须学会如何选题、如何控制实验过程、如何结题等等。一句话,就是教师绝不能只凭个人意志、只凭自我感觉、只凭工作习惯或只凭几分热情去搞教研活动,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动。

制定行动计划感想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性的,每天在正式上课之前,对一天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及流程进行详细的计划,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潜能的充分发挥。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令今天的教学任务圆满的高效率的完成。首先,要提前对授课内容进行预习,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在课上思绪混乱,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及我们思路的清晰;其次,要详细了解学生,只有这样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才能更加准确,使实际实行时效率能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才是有用的计划。实施计划时,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每天合理的计划,我们教师一定能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疏忽对自己的提升,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制定行动计划感想

行动计划能够帮助教师逐步实现愿景,在教学过程中做出重要的变化。与愿景不同的是,行动计划是具体的,始终关注可行性。这对于愿景来说格外重要,没有行动计划支持的愿景往往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对于制定行动计划,我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制定行动计划的重要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没有计划,那么实现目标往往只能是空想,谈何成功?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制定好计划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计划制定容易,执行难,难在个人意志力。在制定行动计划之前,如果我们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方法、策略,安排好进度和时间,准备充足的资源,我们就可以制定行动计划了。也就是说,只要充分考虑了制定计划的因素、条件等,就可以顺利地制定出一份行动计划了。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份计划在执行中是没有困难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执行计划的障碍、困难,如个人工作压力、学习、生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部条件的实施等等。当我们遇到很多这些困难、障碍时,面对重重阻力,我们是否还能坚持我们的初衷,还能按计划去做?这是最能考验个人意志力的时候,意志坚强者,一定能执行计划,意志薄弱者,就很难说了。

行动计划篇2

第一节*-*年环境监测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编制*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建立、启动*碧海行动计划的环境监测程序,完成监测站位的优化调整;

监控陆域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况;评价陆域入境河流、重点陆域污染源入海河口、海上污染源以及入海通量控制断面的水质状况,初步掌握可控入海点源与非点源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开展海洋环境质量与趋势监测和*海岸带生态监测的试点工作;

根据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要求,进行特别专项的监测试点工作;

评估已有的环境监测条件和数据资源可利用程度,确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调查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近期效果;

实现主要入海点源的水质自动监测。

二、行动计划

(一)编制*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

参照相关的法规、标准和监测方法,编制*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该规范应确定不同类型站位的监测项目、采样分析方法和监测频率(见表8-1),并且作为各省市和部门实施环境监测计划的技术依据。

(二)优化监测站位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污染源排污状况、*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准确地评估*碧海行动计划实施效果,按照*碧海行动计划确定的环境功能区、污染控制带、污染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要求,结合环境监测行动的实际经验,在2002年底前完成环境监测站点优化布设工作。布设四类环境监测站点的数量见表8-2。

表8-1*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主要内容

优化布设*碧海行动的环境监测站位的基本原则是:着眼于全*,充分利用已有站位,统筹全局,全面调整,合理布设;在重点海域、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重点城市毗邻海域、重点港口和交通密集水道等特殊水域,本着内密外疏的原则,合理布设和优化环境监测站点;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为基础,以全面掌握各类环境功能区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为目标,确定监测站位;对石油平台生产区、海产品养殖区、海上船舶集中作业停靠区周围海域布设监测站位,以掌握这些生产运输活动对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着环境和经济的最优组合的原则优化布设监测站位,包括将不同类型的站位设置在同一位置上。

(三)启动监测程序

按照监测规范的要求,从*年起,在所涉及的站位启动监测程序,及时汇总数据和总结经验,并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反映至有关部门。在2002年底前完成监测程序的调整。

(四)陆域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控

对十三市重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实行监督控制监测。

注:1)海洋环境监测断面需要根据*的海洋动力学条件另行确定。

2)除了鱼类及水产资源按各省市所辖鱼类产卵场计外,其他生态环境质量按十三个城市计。

3)特别专项监测站位根据监测对象出现位置随机确定。

(五)*海上污染源污水排放达标监测

对海上船舶及其相关作业和石油平台的污水排放进行监督控制监测。

(六)全面开展陆、海环境状况检查监测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和环*十三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现状,在目前例行环境监测的基础上,从*年起对入*的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口、市政下水口和121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18个混合区进行陆、海环境监测。陆源监测指标为氮、磷、COD、石油类、特异污染物、流量;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监测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铅、六价铬、镉、砷、汞、氰化物等(见表8-3)。

(七)开展其他类型环境监测的试点工作

在海洋环境质量与趋势预测、*海岸带生态和特别专项站位中,开展环境监测试点工作,以期积累资料和探索工作经验。试点工作包括建立环境条件指标、生物种群指标、生物量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等多指标的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海岸带生态监测试点工作。

(八)评估已有监测条件和数据可利用性,确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在充分评估已有监测条件和数据可利用性的基础上,重点根据以下情景确定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方案:

新及补充普遍落后、老化、已不能完全满足*碧海行动计划对环境监测要求的海洋专用监测仪器设备。前期重点是更新和补充采样设备、实验室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和监测信息传输系统。

补充新增监测方法所需的工作条件,譬如在陆域和海域监测中应用的遥感技术、进行海洋大气沉降测量、以及建立地面自动监测站等。

加强对*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分析,特别要加强对赤潮的监测能力。

将卫星遥感技术引入环境监测行动计划。在全国环境质量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碧海行动的实际需求进行完善和补充,建成基于GIS的*碧海行动环境监测与管理动态数据库。

(九)*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

在本阶段要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为*121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和18个混合区,分析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变化规律,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十)监测达标后点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续监测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口、市政下水口、海上船舶、石油平台等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结合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确定排污与海洋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十一)在重点河口和可控制点源入海口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逐步做到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陆源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有必要对重要点源实施连续监视、监控。*年前,在主要河流入海口(辽河、大辽河、大凌河、滦河、海河、黄河和小清河的入海河口7处)和重要点源入海口(有关直排口、混排口和市政下水口10处)开展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试点工作,共设置17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同时开展监测对比试验研究。

(十二)建立*生态监测网,开展*海岸带生态监测工作

建立*生态监测网,并在*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与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十三)加强对赤潮、溢油等突发性环境灾害的应急专项监测工作

加强赤潮、溢油等环境灾害的高发区及潜在危险区的监测管理工作,充实应急专项监测工作的人员,增加经费,适当安排应急监测演练。

第二节*-2010年环境监测行动规划

一、行动目标

评估*碧海行动的近期、中期实施效果;

初步分析非点源污染物入海情况;

分析海洋生态状况、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成*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

二、行动规划

(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

在*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对*121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和18个混合区的监测站点进行水质连续监测,评估*碧海行动的中期实施效果。

(二)继续实施点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

在*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对入*的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口、市政下水口、海上船舶、石油平台的主要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进行年度监测。

(三)开展非点源入海污染物监测研究和试点工作

从*年开始启动*非点源(包括海水养殖)入海污染物监测研究。运用遥感与GIS等新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在环*的十三市中选择有代表性的2-3个典型区域进行示范监测研究。

(四)建成重点河口和可控制点源入海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在17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试点的基础上,再建30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其中,河流入海口10个,重要陆源入海口20个。

(五)启动*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研究

配合*碧海行动计划实施的需要,启动*的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研究工作。

(六)开展*生态监测

在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全面开展定期、连续的生态监测工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碧海行动实施效果和*生态系统恢复状况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七)进行*碧海行动生态与环境初次综合调查

为全面了解*碧海行动的近期实施效果,适时调整治理措施,在多年例行环境监测和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碧海行动生态与环境初次综合调查,制定“*碧海行动环境综合调查方案”,并于*年实施。

(八)开展主要入海污染物的水质预测、预报研究

在环境例行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试点和*碧海行动环境监测与管理动态数据库的基础上,以非保守物质为研究对象,建立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水质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行入海河流排放状况,特别是非点源排放状况和水产养殖排放频率估算,掌握非点源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实现由目标总量管理向容量总量管理转轨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节2011-2015年环境监测行动纲要

一、行动目标

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实施*碧海行动的中、后期效果;

基本掌握非点源污染物入海情况;

初步实现*环境与事故、灾害预测、预报。

二、行动规划纲要

(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

在2010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水质变化规律,评估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后期效果,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二)继续进行点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

在2010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对入*的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口、市政下水口、海上船舶、石油平台的入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按年度进行监测。

(三)非点源入海污染物监测

在2010年非点源监测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环*十三市实现非点源例行监测。

(四)建成河流和各类陆源入海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在2010年实现建成47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入海河口、污染源排放口的水质自动监测。

(五)建成*环境与事故、灾害预测、预报系统

针对环境事故及环境灾害多发区的监控需要,建成相应的预测和预报系统,并且投入监视运行。

(六)进行*碧海行动环境的再次综合调查

(七)为进一步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全面反映和评估实施*碧海行动的中期效果,制定“第二次*碧海行动环境综合调查方案”,并评估已有监测条件和数据可利用性,确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在充分评估已有监测条件和数据可利用性的基础上,重点根据以下情景确定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方案:

更新及补充普遍落后、老化、已不能完全满足*碧海行动计划对环境监测要求的海洋专用监测仪器设备。前期重点是更新和补充采样设备、实验室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和监测信息传输系统。

补充新增监测方法所需的工作条件,譬如在陆域和海域监测中应用的遥感技术、进行海洋大气沉降测量、以及建立地面自动监测站等。

加强对*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分析,特别要加强对赤潮的监测能力。

将卫星遥感技术引入环境监测行动计划。在全国环境质量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碧海行动的实际需求进行完善和补充,建成基于GIS的*碧海行动环境监测与管理动态数据库。

(八)*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

在本阶段要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为*121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和18个混合区,分析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变化规律,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九)监测达标后点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续监测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口、市政下水口、海上船舶、石油平台等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结合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确定排污与海洋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十)在重点河口和可控制点源入海口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逐步做到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陆源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有必要对重要点源实施连续监视、监控。*年前,在主要河流入海口(辽河、大辽河、大凌河、滦河、海河、黄河和小清河的入海河口7处)和重要点源入海口(有关直排口、混排口和市政下水口10处)开展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试点工作,共设置17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同时开展监测对比试验研究。

(十一)建立*生态监测网,开展*海岸带生态监测工作

建立*生态监测网,并在*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与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十二)加强对赤潮、溢油等突发性环境灾害的应急专项监测工作

加强赤潮、溢油等环境灾害的高发区及潜在危险区的监测管理工作,充实应急专项监测工作的人员,增加经费,适当安排应急监测演练。

第四节*-2010年环境监测行动规划

一、行动目标

评估*碧海行动的近期、中期实施效果;

初步分析非点源污染物入海情况;

分析海洋生态状况、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成*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

二、行动规划

(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

在*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对*121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和18个混合区的监测站点进行水质连续监测,评估*碧海行动的中期实施效果。

(二)继续实施点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

在*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对入*的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口、市政下水口、海上船舶、石油平台的主要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进行年度监测。

(三)开展非点源入海污染物监测研究和试点工作

从*年开始启动*非点源(包括海水养殖)入海污染物监测研究。运用遥感与GIS等新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在环*的十三市中选择有代表性的2-3个典型区域进行示范监测研究。

(四)建成重点河口和可控制点源入海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在17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试点的基础上,再建30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其中,河流入海口10个,重要陆源入海口20个。

(五)启动*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研究

配合*碧海行动计划实施的需要,启动*的环境与事故、灾害监测、监视系统研究工作。

(六)开展*生态监测

在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全面开展定期、连续的生态监测工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碧海行动实施效果和*生态系统恢复状况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七)进行*碧海行动生态与环境初次综合调查

为全面了解*碧海行动的近期实施效果,适时调整治理措施,在多年例行环境监测和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碧海行动生态与环境初次综合调查,制定“*碧海行动环境综合调查方案”,并于*年实施。

(八)开展主要入海污染物的水质预测、预报研究

在环境例行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试点和*碧海行动环境监测与管理动态数据库的基础上,以非保守物质为研究对象,建立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水质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行入海河流排放状况,特别是非点源排放状况和水产养殖排放频率估算,掌握非点源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实现由目标总量管理向容量总量管理转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节2011-2015年环境监测行动纲要

一、行动目标

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实施*碧海行动的中、后期效果;

基本掌握非点源污染物入海情况;

初步实现*环境与事故、灾害预测、预报。

二、行动规划纲要

(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

在2010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水质变化规律,评估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后期效果,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二)继续进行点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

在2010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对入*的直排口、混排口、入海河口、市政下水口、海上船舶、石油平台的入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按年度进行监测。

(三)非点源入海污染物监测

在2010年非点源监测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环*十三市实现非点源例行监测。

(四)建成河流和各类陆源入海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在2010年实现建成47个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入海河口、污染源排放口的水质自动监测。

(五)建成*环境与事故、灾害预测、预报系统

针对环境事故及环境灾害多发区的监控需要,建成相应的预测和预报系统,并且投入监视运行。

(六)进行*碧海行动环境的再次综合调查

行动计划篇3

【关键词】 135行动计划;洪湾社区;发展道路

背景:《珠海市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纲要》“135”行动计划:今后5年,一项名为“优化主城区城市功能,提高人居环境品质”的行动计划将次第展开,珠海将全面推进城市建筑“穿衣戴帽”、城市环境“净化美化”、城市交通“通经活络”、旧城改造“升级换代”的四大工程,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精品珠海;而重点优化山水、广场、灯光、雕塑、园林、道路的“六大景观”工程,将借助“山、水、海、岛、林”等自然禀赋,建设一批城市景观的精品力作,打造市容环境的新亮点,增强城市的美感和文化韵味,提升城市现代文明新形象。珠海“135”行动计划突出4大特色:“城市定位要有特色,各区发展要有特色,产业结构要有特色,城市形象要有特色”。要用好珠海“山水相间,陆岛相望”的自然特色,从城市的净化、绿化、文化、精品入手,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擦亮珠海城市形象品牌。

如何能在一个美丽浪漫的珠海中生存、发展,如何让我们的眼光注意在她的身上,如何能让珠海的原住渔民在新时代中生活下去,“135行动计划”正是洪湾社区发展的一个机遇,前进的道路是艰难却是光明的,妨碍其发展的原因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为洪湾居民们构画一个未来的蓝图。

1 洪湾社区发展现状分析

1.1 社区发展优势分析

1.1.1 社区内环境优美,依山傍海,山清水秀。洪湾社区,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的西部,背靠有髻山面向珠江口,与珠海保税区、香洲工业园片区隔河相望,北邻珠海大道南屏科技工业园和珠海大道。社区内未引入重工业产业,有髻山物种丰富,空气清新,另有幽美的瀑布景观,纯朴的社区居民热情好客,保持着原生态环境,是对珠江口地区自然考察、旅游、居住的首选之地。

1.1.2 耕地丰富,水源充足。社区虽小,但耕地资源丰富,富余土地充足。珠江口地区土壤肥沃,水网密布,水资源充足,有利于工农业生产。

1.1.3 海产、蔬果丰富。社区临海,河湖密布。各类水产、农林资源丰富,农渔业为本区第一产业,农渔产品丰富。

1.1.4 社区内具有乡土特色风俗习惯。由于社区发展步伐较慢,至今仍保留着上些具有本区特色的节庆风俗,这些看似普通却纯朴的民风民俗对城市居民具有较强吸引力。

1.2 社区发展问题分析

1.2.1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落后。洪湾有香洲的西伯利亚之称,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从社区口到小镇上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保持联系,社区未端还没开发,而这一条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公路仅有一条公交线通行,早上7点开出至晚上8点停运,每小时一班,是负担起全村学生和在村外工作人的桥梁,且因车身偏小,早晚上学、上班集中时期其拥挤程度令社区居民怨声载道。社区和小镇连接的路上经过一段山路,沿途公路日久失修,路灯紧缺,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公交于晚上8点停车,整个村子对外的联系基本中断,极度不方便。村内有私家小车、摩托车用于非法载送居民出入小区,居民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而基于公共交通不便,居民对此现象抱以默许的态度无人投诉。

1.2.2 田地贫瘠,水利设施失修,农渔产品销路不畅。社区拥有耕地2700多亩,主要用于种植香蕉树和各种季节蔬菜。田地长年累月的种植同一样植物使土地的肥沃度大大降低,加上近几年广东出现少有的旱灾,土地出现干裂现象。虽然居民也尝试着种植其它植物,如承包土地开垦荷田、种各类应节花卉等,但由于对该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及对该农产品的不了解,导致农民多以亏本收场。社区居民多数拥有自己家门前小菜园,用于种植蔬菜和各种瓜果,这些小本生产只能勉强满足家庭食用,而对增加家庭收入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另外,一些由外来农民承包耕地因承包商急功好利,用农药过重而造成土地和河流严重污染。

1.2.3 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缺乏,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足。从社区成立到现在的发展历史来看,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中年以上的居民小学都未毕业,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因经历过等,一般在小学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在15~25岁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因家长及自身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文化水平只处于高中及高中以下程度,全社区只有不到10个大学生。社区内只有一间规模很小的私立小学(于06年成立)。教育观念严重缺乏,文化水平低是造成社区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1.2.4 社区管理制度和福利制度的不完善。社区内有与居民联系较大的毛纺织厂、针织厂、洋洋化妆品公司及数间小型私企等为居民提供工作的企业。在发展时期,这几间企业吸收近70%的年轻原居民进入工作,由于村内廉价劳动力资源充足,因而员工工资微薄、薪资福利制度不完善,造成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另外,社区居民文化水平低下,中年以上普遍为小学及以下水平,青年多为初中水平,较高学历的青年会在市区找工作,剩下的就只能以耕作和捕鱼维持生计,造成居民收入微薄、生活艰难。

2 对洪湾社区发展道路的建议

面对这样的优劣势,为突出洪湾社区的特色,我们认为要发展社区首先要为其发展方向定位。联系社区的实际,该社区应走以社区旅游为主、种植业和渔业互补发展为辅的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道路。为此,我们提出“社区生态旅游经营计划”的建议,把社区作为一个资源聚合体,合理整合,盘活存量,对构成社区空间和社区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自然景观)和链接资本(路,桥等公用设施)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力,在社区范围实现资源配置容量的最大化、最优化,谋求社区资源滚动增值。本计划符合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又一新开拓。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本计划的根本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条件,社区旅游业发展主要针对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生活中上层白领阶层、外来务工者、校园企业等团体游及节假日短途客流。

以下是洪湾社区生态旅游经营计划的建议:

2.1 加强社区政府统一规划、领导和管理力度。由社区政府组成一个旅游管理主导机构,规划出具体蓝图,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加大对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知名度,从市政府或私营企业处获得资金,大力招商引资,完善发展过程、工程事项、旅游建设及旅游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指标和旅游安全保险条例,设立生态监测站,坚持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以政府为领导,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全民投入到新发展计划中去。

2.2 加强社区旅游教育和培训,重视社区旅游业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一个由社区政府主导的社区旅游培训系统,由政府主办一系列免费旅游教育和培训课程,以免费为前提,以社区发展新动向为口号来吸引居民的积极参与,让旅游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民心;提高社区内中小学校普及率,增设教育资金补贴,减轻家长的教育费用压力,使其重视教育;开展各种教育性活动(如党员先进性教育、环保教育活动、法律知识讲座、知识问答竞赛等),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全面加强社区民风建设,大大提高旅游方案的可行性。

2.3 加强社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塑造社区新形象。发展旅游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基础:①全面整顿社区交通: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增修或重修已损路段;增设沿街路灯及交通通信灯,增设安全指示牌;增加公交班车车次,增开旅游专用观光车(具体所需设施在社区旅游承办商发展方案提出);②加强社区环卫建设,利用丰富植物资源修建绿化带、花卉园,修建旅游公用厕所,增设垃圾箱、垃圾站,加强其卫生管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环境;③广招承包商建立一系列社区旅游度假区、运动区(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户外运动基地等)、休闲游乐区(如公园、艺术馆、露营村、钓鱼馆等)与旅游宾馆住宿设施,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以农舍、茶园、花园为特色)。

2.4 切合社区实际情况,设计社区旅游口号。旅游口号的定位是影响重游率与形象传播的关键。抓住拥有原生态自然环境和淳朴人文风俗的社区旅游形象,提出引人入胜的旅游口号(例如“许21世纪一份反朴归真的宁静――因为有你,生活更美丽”)。在有了主题后,社区就应为其提供具体的旅游设计。

2.5 加强社区文化娱乐,突显社区个性与特色,打造社区品牌旅游。一个社区如果没有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就没有生命力,而突出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则是旅游社区用以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①社区农家乐。社区农家给旅客提供的是一种家的温馨感。充分利用本地充裕的农林渔资源,统一规划农家乐园区,并集前文所述之度假区、运动去、休闲游乐区等于一体;②社区与周边社区短线“一(两)日游”。广泛吸引珠海城区及周边中山、广州、澳门等发达城市客源是本社区与其他社区共同开发与发展的好方法;③风俗特色节日游。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现象,就是有些地方特色、风俗习惯和节日的庆祝方式已逐渐流失。应充分发挥洪湾社区保存的民风民俗,在夏至(吃荔枝)、七夕(吃七色水果、喝晨露)、中秋(团圆赏月)等都有其特殊的温馨含义。

3 结语

洪湾社区具有先天赐予的优美自然景色,也许昨日空气曾经可以出口的珠海市民会忽视其存在,而在珠海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洪湾社区的大自然生态景观将为其带来新的曙光。凭着社区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把握实施“135行动计划”这一黄金机遇,我们相信洪湾社区明日的发展将一片光明,“社区生态旅游经营计划”将会为洪湾社区的发展和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美好希望。

参考文献

[1] 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政府网nanping.省略.

[2] 潘建民.《中国创建与发展优秀旅游城市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 陈勇.面向城市旅游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1

[4] 朱铁臻.“生态经济市”是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江海学刊,2001

行动计划篇4

“什么?有人敢擂肥?”班长丁太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但他马上平静下来说:“好,该是咱们出把力的时候了,我们就去逮擂肥者。艾跑跑,你是咱们班的飞毛腿,你就去报警吧。我和单凯文个头小,当诱铒,引擂肥者上钩。宇天佑,当听到我们的叫声时,你就从网吧里跑过来帮我们拖住擂肥者,怎么样?”

“行,该是咱男生出力的时候了!我们就叫这次计划为“Α计划”,艾跑跑胸有成竹地说。

“咱们今天下午就去蹲点吧。”为报仇而准备时刻出动的宇天佑说。就这样,几个男孩满腹心事地熬到下午。

下午,放学铃一响,这几个男孩勾肩搭背,向快乐网吧走去。路上,丁太克问宇天佑:“天佑、那个擂肥者长什么样?”宇天佑回答:“那个擂肥者长得肥头大耳‧满脸青春豆。”

“好了,别说了,快点去快乐网吧吧!”急于立功的单凯文说道。

日复一日,“Α计划”的成员们每天都去等待这个人出现。一个多星期过了,这个人还没出现,丁太克都开始怀疑有没有这个人。

这天下午,“Α计划”成员跟往常一样去蹲点,忽然,一个人进入单凯文的视线,这个人不就是那个擂肥者吗,于是,单凯文对丁太克说:“喂,丁太克,我们的目标出现了,咱们就装作有钱的样子,从他身边走过。”

“行”丁太克小声地说。两人装作有钱的样子,从擂肥者身边走过。

擂肥者把两人拦下,向丁太克和单凯文要钱,丁太克扯着嗓孑向网吧里喊去,艾跑跑听到叫声连忙去派出所报案,宇天佑也跑出来帮忙拖住擂肥者,在四人的纠缠下,警察来了,把擂肥者带走了。

行动计划篇5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以推进“六大民生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使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障。

2.基本要求。依法保障公民权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公众参与、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普遍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始终把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贯穿于政府的各项工作,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到年,全面落实依法保障公民权益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事业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民权益保护和实现程度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依法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益

3.加强应急管理。认真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法规规章,加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全面落实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对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应急体系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4.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行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主要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保证药品监管网络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和村。强化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主要农产品的监测、抽检。全面实施“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和示范乡镇建设。经过5年的努力,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残留物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2008年起,全区药品供应网社区(村)覆盖率达100%;餐饮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实现全覆盖。

5.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区区级有关部门及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渔业捕捞交通、建筑施工、矿山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和治理力度。切实落实《市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试行)》和《市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健全重大事故隐患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到年全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继续下降,全社会各行业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健全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妥善处理较大规模。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达90%以上,“人户一致”率达到70%以上,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率达到95%以上。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措施,深化青少年“导航工程”。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命案侦破、打击“两抢一盗”、禁毒等工作,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落实《市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细则》,实施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过5年努力,发案总数得到有效控制,破案率力争逐年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更加良好,公民社会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5%左右。

7.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力度,切实落实《市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安全、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和约束性指标,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强饮用水源安全管理,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到年,城区餐厨垃圾收运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7%以上,努力完成各项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任务,全区生态质量和环境保护能力走在全省前列。

8.加强征收拆迁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重点做好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落实《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区里的各项拆迁政策,规范土地征收审批程序,切实落实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严格违法用地处理和手续补证制度,建立和健全违法用地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土地承包仲裁调处机制。

(二)依法保障公民社会权益

9.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切实落实和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落实《市医疗救助办法》。建立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和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经过5年的努力,城乡居民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10.加强就业服务和劳动管理。认真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育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分类工时审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强化工资支付管理,严厉查处企业拖欠工资等劳动违法行为。经过5年的努力,劳动合同制度得到全面推行,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达70%以上。工资拖欠、就业歧视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1.促进和规范教育事业。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做好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落实扶持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严厉查处教育违法收费行为。完善和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扶助制度。

1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按照建设“文化强区”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利用、服务和管理,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着力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经过5年的努力,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3.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化“青少年维权工程”。贯彻落实《市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以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就业安置、法律援助及维护权益为重点的服务和管理网络建设。健全和落实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继续实施“星光计划”,推进居家养老工作。

(三)依法保障公民经济生活权益

14.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加强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投诉体系,切实做好消费维权保护工作。2009年起,消费者举报投诉办结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

15.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和行政性收费管理。全面实施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建立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上涨预案。依法推行价格听证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定价成本核算和公开制度,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建立覆盖城乡的价格监督网络,畅通价格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2009年起,制定列入听证目录的重要商品、公用事业和公益价格,并全面实行价格听证制度。

16.加强规划管理。认真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和落实规划公告、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专家论证和合法性审查等制度。规范规划修编和调整行为,强化规划执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到年,编制或者修改城乡规划公告率、公开征求意见率均要达到100%.

17.规范行政审批和投资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一站式”审批,探索行政审批全程制度,落实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规范政府投资预算管理。2009年起,全面清理对企业的各项政府性奖励政策,规范经济领域的政府奖励行为。

(四)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8.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落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2009年起,区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部实现网上公开;全面落实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制度。

19.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机制,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听取意见制度,积极推行重点领域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专家论证试点。到年,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全面实施。

20.加强行政投诉处理和工作。加强效能投诉中心建设,畅通行政投诉渠道,健全行政投诉处理制度,规范行政投诉处理程序,推行行政投诉处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工作职责,开展工作规范化达标活动,加强事项的督察督办,推行“网上”试点。到年,行政投诉处理率、事项办结率均要达到98%以上。

21.保障和规范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和完善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加强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法律知识培训,试行村民自治监督制度、村规民约备案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经过5年的努力,实现村民依法自治的目标。

(五)依法保障公民救济权益

2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认真组织实施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劳动争议、不动产权属争议、医疗事故纠纷、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落实各项调解制度,实施“人民调解质量工程”。到年,城乡社区和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业、大型集贸市场全面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不动产权属争议、劳动争议案件、医疗事故赔偿纠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行政调处或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率达到90%以上。

23.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建立行政复议和解、调解机制,实行行政复议简易程序,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监察、行政审判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实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相关制度,健全司法建议处理反馈机制。到年,行政复议“案结事了”率保持在90%以上,行政复议生效决定、行政诉讼生效判决和裁定执行率达到98%以上。

24.完善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赔偿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行政赔偿听证、协商与和解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规范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生态保护等行政补偿标准、程序。

25.加强法律援助。认真落实法律援助制度,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措施,鼓励各社会团体开展法律援助。加强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协调,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形成“1小时法律援助圈”。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和效率。到年,全区法律援助机构的“落地”窗口建设率达90%以上,力争非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每年递增5%以上。

三、有关保障措施

26.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的落实。各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按年度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并实行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于每年度12月底前向区政府报告本地、本部门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情况和下一年度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方案。

27.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对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资金投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的财政支持。落实行政执法经费,保障行政执法职能有效行使。

28.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制订程序、方式,采取多种手段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全面实施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行动计划篇6

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构建和谐____,根据我区实际,特制订____区民生提升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是: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的原则,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重点实施创业就业、教育提升、医疗健康等六大民生改善工程,着力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工作目标是: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创建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区、养老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和省级义务教育均衡达标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困难群体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与全区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二、工作内容

(一)实施创业就业工程

1.完善村级人社服务站功能,10月底前启动实施全区综合培训中心建设,构建区、办、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

2.完成创业培训24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780人。

3.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二)实施教育提升工程

1.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4个基础设施项目:功能室(包括多媒体教室、标准化实验室等)建设工程8月底前完成,许衡中学标准化运动场以及五中、小尚学校食堂建设项目9月底前完成,和顺幼儿园建设项目10月底前完成,

2.提升教育质量。3月底前制定并实施“三名工程”方案,12月底前完成考核认定;8月底前完成城区中小学生均经费提高工作。

3.加强校园安保工作。5月底前完成全区学校的专职保安聘用工作。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三)实施医疗健康工程

1.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12月底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卫生监督所投入使用,确保120急救指挥中心、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开工建设,年内启动实施区中医院、集聚区120指挥中心、朱村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

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10月底前完成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全区三级卫生信息网络全覆盖;11月底前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完成应急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年底前完成集居民健康档案、医疗机构就诊信息于一体的居民健康卡推广工作。

3.优化计生服务。6月份开工建设区计生服务站,年内完成主体工程;11月底前完成部级计生优质服务区创建各项筹备工作。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计生委

(四)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6月底前启动实施老年活动中心、中心敬老院等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作,8月份开工建设____办事处家庭服务中心,年内启动实施投资2800万元的敬老院项目。

2.深入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1月底前完成改造提升,____办事处、冯封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10月底前开工建设。

3.完善提升服务体系。探索推行“五险合一”工作模式,11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4月底前完成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工作。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局、区残联、相关办事处

(五)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1.实施2个道路搬迁安置项目。光华路____三村安置小区、中南路东王封村安置小区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

2.实施2个集聚区安置小区项目。和美安置小区二期工程年底前建成并交付使用。和祥安置小区建设工程6月开工建设,年底前一期主体基本建成。6月底前启动西冯封、王庄整村搬迁,年底前完成新庄、老君庙两个村庄搬迁。

3.实施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雪莲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年底前7栋楼主体完工,年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600套。

责任单位:区房管中心、____西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许衡办事处、府城办事处

(六)实施文化( 体育)繁荣工程

1. 对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开发。投资300万元改造提升许衡陵园,5月份完成许衡墓国宝批复工作,9月份举行揭牌活动。

2.打造“10分钟健身圈”。完善高尔夫球场、武钢矿体育场等活动场所基础设施,积极筹建全区文体活动中心,提升全区文体事业整体水平。

3.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全年举办8场以上的大中型文体活动。5月份举办全面健身月活动、残疾人运动会等,9月份举办国家南太行山地越野大赛。

责任单位:区文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成立加快推进民生改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切实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民生改善行动落到实处,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二)拓宽筹资渠道,保障项目推进。各责任部门要积极申报、包装项目,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多渠道吸纳民间资本和争取金融机构贷款,确保各项民生改善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行动计划篇7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市区“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专项行动部署,紧紧围绕“立足当前,苦战三年,加快建设风情小镇美丽善琏”的总目标,坚持“镇村联动、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片推进,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开展以“六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城乡环境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设施完善、家园整洁、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城乡新风貌。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一个样、两年大改善、三年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开展以“公共设施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新社区建设、城乡环境洁化、城乡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行动,确保到2015年,实现四大目标:

1.公共设施更加完善。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基本满足群众需要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公路通达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农村公路低承载桥梁改造完成率达90%以上;全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城乡一体化供水达100%;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

2.环境面貌更加整洁。城乡面貌实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的目标。村庄整治建设率达到100%,美丽乡村创建率达到50%以上;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改厕,宅院物料实现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违章建筑得到有效控制。

3.城乡特色更加鲜明。加快农房改造和示范村建设,力争完成1000户以上农房改造;加快车家兜农民新社区建设;将三新公路建成“最美乡村路”。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乡村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湖笔、蚕桑文化得到弘扬,风情小镇美丽善琏得到彰显。

4.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镇河道沟塘基本疏浚完成,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环境;落实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龟鳖温室养殖废气废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率达到80%以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100%;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达到60%;河道两侧绿化率达到95%以上,道路绿化率达到98%以上,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三、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三年内,我镇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重点开展六大行动。

(一)公共设施提升行动。一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香莲桥、平乐高桥建设和北塘桥改建工程;加快建设长益路、香莲路延伸段、展望路;启动三新公路至镇区道路建设;完成三新公路进镇段洁化绿化美化工程;完成联网公路3条、大中修公路2条和危桥改造2座的建设;县道、乡道标志标牌设置率均达到100%;通中心村公路基本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通一般行政村、规划保留自然村达到等级公路以上标准。根据村庄规模及形态,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完善和修复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力争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二是提升给排水建管质量。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对镇自来水厂的管理,在善琏、含山集镇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在各村部分生产队改造水表和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争取完成4公里污水管网及泵站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内部工艺改造,实现纳管工作规范化。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完成宣传文化中心后续建设;加快湖笔文化产业园、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卫生、文体等资源配置,提升城乡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服务水平。

(二)美丽乡村创建行动。一是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实现村庄整治建设全覆盖。二是魅力水乡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创建。完成四个村的魅力水乡和美丽乡村建设,争取50%以上的行政村成功创建为美丽乡村。三是“最美乡村路”建设。做好三新公路新农村示范带景观设计及建设,全力打造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最美乡村路”;加强镇区、集镇、行政村干道景观建设。四是提升水乡建筑风貌。引导促进农房建筑风格与水乡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三)新社区建设行动。一是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民安置点建设。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车家兜、含山2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安置面积约174亩,安置农户约1000户,确保获批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复垦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二是加快农房改造建设步伐。开展农房集聚建设3个点以上,加快农房改造和示范村建设,力争完成150户农房改造和3个农房改造示范村的建设目标。

(四)城乡环境洁化行动。一是全力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按照省市区“三改一拆”部署要求,坚持“领导挂帅、区域包干、分类实施、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到2015年“三改一拆”共计完成181户,6.41215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11户、1.15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170户、3.6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58215平方米),其中2013年完成47户,1.248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0.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45户、1.0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58215平方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争到2015年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政村完成率达到8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村庄,要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三是全面整治城乡环境。按照“不见垃圾,整洁干净”的环境卫生要求,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城乡面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路宅基地及闲置用地,保持城乡环境整洁。四是严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河道保洁、道路养护、垃圾清运、绿化管护、公厕保洁“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四大员”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机制,试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切实提高长效管理工作水平。引导制定《村民卫生公约》、《房前屋后三包制度》等村规民约,积极探索村民参与和自主管理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使城乡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五)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按照省市区“四边三化”部署要求,以“路边、河边、村边、厂边”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一是开展道路绿化美化。在县道、乡道、镇村主干道两侧建设绿化带,建设里程11.8公里。二是开展河道绿化美化。对河道两侧建造生态防护林带,绿化里程18公里。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充分利用空地闲地、废沟河塘、以及整理出的场地,做到见缝插绿;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40%的村庄建有300—5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创建市级以上森林村庄3个,累计达到10个。四是开展厂边绿化美化。对厂区周边开展绿化种植,有条件的可设置花坛等,提升厂区品位。通过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美化城乡环境。

(六)生态环境建设行动。一是河道整治。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农村机埠标准化改造项目及河道长效保洁等工程建设,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环境,使水域生态环境与魅力水乡相协调,并不断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二是工业污染源整治。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落实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开展污染行业整治,完成5家印染企业、1家造纸企业的整治提升,实现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纳管)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深化“黑烟囱”长效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经常冒黑烟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引导畜禽养殖适度规模化,健全排泄物处理设施,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镇生猪养殖户455户,存栏4.8万头,其中,百头以上养殖户86户,集镇周边及三新公路沿线9户;鼓励规模养殖场通过流转周边土地,实行农牧结合,建设生态型家庭农场;完成龟鳖温室养殖集中区域废水废气净化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全镇共有龟鳖养殖户321户,温室棚558个,年饲养量1800万只,主要分布在姚家桥、施家桥、皇坟、车家兜、卜家堰、观音堂、善琏等7个村),2013年对村以上干部12户20个棚、三新公路沿线36个棚整治完成。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属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成立整治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全镇整治工作谋划、指导、检查、考核。下设7个专项行动推进组,分别制定专项行动推进工作方案,具体负责专项行动推进落实。完善联村联企工作机制,实行“班子成员联片、一般干部联村”工作制度,成立联村联企工作指导组(见附件2),每个行政村、企业确定1-3名机关干部包村包企指导工作。各行政村要对本辖区内的工作负总责,建立组织,细化分工,落实举措,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坚持规划引领。在镇域规划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各类规划编制,统一编制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有效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结合镇域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修编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倡导集约建设,依法加强村庄建设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通过自建、联建、统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

(三)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宣传动员,进行正确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镇农办负责做好美丽乡村、最美乡村路、新农村示范带和重点片区建设指导工作;镇财政办负责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奖补资金落实及按时拨付工作;镇城建办负责做好镇域发展规划修编、镇区集镇建设、村庄整治建设、环境连片整治、交通设施建设、农房改造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工作;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和绿地建设,重点河岸和道路宜林地绿化,完善农田林网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加快绿化示范村建设步伐,做好河道环境整治和保洁工作;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国土所负责做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报批及违章建筑的监管治理工作;城管中队负责做好违章建筑执法拆除工作和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派出所、综治办负责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维稳保障。各部门要按照联村联企工作机制,负责指导联系村(企业)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落实政策保障。进一步理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事权及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整治管理队伍,加强业务指导。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镇财政将整合筹集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政府投入、集体贴补、农户缴纳、社会捐赠等形式多方面筹集资金。要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引导所有涉农资金向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倾斜,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推进。

(五)强化督查考核。由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建立月度检查、月度考核、月度通报、主要领导每月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坚持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区对各行政村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行动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精致和谐的一流核心街区”的战略目标,把维护和实现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弘扬人文精神,加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繁荣发展文化,构建文明和谐环境,全面提升街道的人文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符合街道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三、总体目标

以创省级文化强街为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与钱江新城CBD核心区发展相适应的、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设施先进、服务优质,人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按照“覆盖广、功能齐、多样化”的原则,结合不同社区实际情况,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功能齐全、群众乐于接受的文体设施。

1、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按省文化示范社区评选标准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训排练室、文体娱乐室,并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五福社区老年活动室、水湘社区文化活动室、江锦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2014年实现90%的社区建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

2、实施文体设施提升工程。各社区至少建设2套健身路径,并按《市城市基层体育工作星级评选办法》建设室内体育活动室;回迁或部分回迁社区,原有文体设施设备、场地面积未能符合最新考核标准的,要以项目带动和整合资源等方式,有计划分批次进行更新、改建和扩建。到2014年,完成所有社区的文体设施提升工程(2012年三叉、钱塘、江锦、五福、钱杭、城星6个社区完成,2013年水湘完成,2014年钱江苑、三堡、运新3个社区完成)。

3、实现文化设施共建共享。钱杭、钱江苑、钱塘等社区预留用地不足的,要与辖区内楼宇单位、中小学校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实现文体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到2012年年底,全面实现辖区内学校体育设施向居民免费开放。

(二)加快基层文体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为街道公共文化体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1、强化文体骨干配置。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分管文体并担任社区文体组织主要职务,并至少配备1名文体管理员,具体负责辖区文化体育工作。

2、培育居民文体志愿者。发展一批热心社区文体事业的志愿者,实现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3%以上。定期开展培训,促进文体志愿服务常态化。

3、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社区文体分管领导、文体管理员必须在上任一年内取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三年内取得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2014年,每千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以上(其中至少1名为一级)。

4、打造优秀文体团队。开展幸福四季青优秀文化团队评选活动,加大奖励力度,积极扶持团队的发展。组建“幸福使者艺术团”,每年定期开展文化巡演,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群众文体团队活动开展和水平提升。到2014年实现每个社区拥有文化团队5支以上,体育团队5支以上,其中优秀文体团队各2支以上。

(三)优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面向基层,着力提升公共文体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体服务均等化。

1、提升街道文体中心服务水平。扎实做好文体中心的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已建或已配置的文体中心、文化设施的功效,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态势。完善图书馆开放制度,加强与阳光艺校的培训合作,充分发挥文体中心的功能与作用。

2、建设文化项目,形成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文化工作的含金量,扩大“幸福四季青”系列活动的影响力,积极开展文化项目建设,并逐步形成一社多品的文化格局,彰显辖区文化个性(每个社区都能拥有1-2个示范文化品牌)。

3、广泛开展文体活动。鼓励引导社区针对不同人群、结合各类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社区每年至少开展文化活动12次,其中大中型文化活动6次,“文化走亲”2次。街道举办综合性健身运动会,每年开展6次以上单项体育健身活动,形成1-2项特色体育项目。社区每年开展2-5个单项体育比赛或休闲健身活动,并至少拥有一个特色项目。

4、争创省、市各类先进。创建省市级先进街道,认真开展创建培训,高质量制作创建台账。指导各社区创建省体育先进社区、市星级社区,2012年达到四星级社区2个(三叉、钱杭),三星级社区5个(三堡、五福、钱江苑、钱塘、运新);2014年达到四星级社区6个(三叉、钱杭、钱塘、运新、五福、江锦)、三星级社区3个(三堡、水湘、钱江苑)。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协调机制。街道和社区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社区建立相关组织,结合实际,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确保“三年行动计划”规定的公共文化体育项目所需资金。对符合考核要求的新建、改建文体设施给予补助,对示范文化品牌、优秀文体团队,优秀文体工作者、优秀文化志愿者给予奖励。

3、动员居民参与。要广泛动员,激发居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要充分尊重广大辖区居民的主体地位,使辖区居民真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受益者。

4、营造浓厚氛围。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途径和载体,深入开展幸福四季青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对四季青新人文精神的提炼,积极营造幸福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小班活动教案范文 下一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