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9 12:53:21

重症医学论文

重症医学论文篇1

【关键词】危重症医学;进修医生;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专业拓展;教学模式

危重症医学专业飞速发展,却面临着基层医院危重症专业缺口断层[1],基层危重症专业人员“非专业”的尴尬[2]。继续教育--危重症专业进修医生培训无疑成为基层医疗结构青年骨干们提升专业知识最好的捷径[3]。因此加速危重症医学专业医生的高效培养,是目前解决人才资源短缺的有效可行方法。作为一家大型教学医院,怎样让进修医生满载而归、学有所得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2017年在我科进修的学员中开展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已取得不菲的教学成绩。

1具体教学方案

1.1教研组成员

所有教学组成员均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重症医学科主治级别以上医生。具备重症教学师资要求。

1.2学员组成

全体2017年度危重症医学专业进修医生。

1.3教学方式

多媒体理论教学,仿真模具实践技能操作练习。

1.4教学内容

总教学时长为半年,进修医生进入临床后,以临床一线医生身份参与管床及科室倒班。并在前两月时间内利用下班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系统培训,要求掌握重症患者早期识别、评估与转运,及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每周一次新进展理论报告会(外文综述或文献新进展研究),使学员了解最新学科研究进展及新技术临床开展情况。每周一次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要求学员熟练掌握病理生理基础理论,学会索引及目录,学会文献查阅及制作PPT病例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并指导临床科研及论文书写。使用仿真模具进行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深静脉置管等技能教学,要求学员能熟练进行紧急临床抢救。

1.5教学评估

包括进修结业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了解学员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结业晚会PPT汇报及论谈会了解学员对进修期间教学安排认可程度。

2讨论

随着教学体制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改革,阶段性分专业的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对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的要求日益逐高,学习成为一线医生永恒的话题。基层医生们参加学术会议[4]、前往上级医院接受系统、专业、精细化的业务培训等受教育方式称之为继续教育[5]。是基层医生们就业后提升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方式之一[6],为基层医院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是上级医院向基层渗透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也为普通百姓接受更好、更精的医疗资源提供了宝贵机会,为搭建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更好造福社会奠定了基础。为将继续教育最大利益化,关于进修医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深化改革在各大教学医院逐步开展[7-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每年将接收专业大量来自全国各省市及县级单位进修医生,对如此大批的进修医生们进行集中、规范的教学管理充满了挑战性[9]。实现选派单位、进修医生与教学医院三方之间合作共赢,共同进步既是教学单位的教学初衷,也是教学单位与选派单位、进修个人的行动目的[10]。危重症医学专业起源较短,即使目前关于危重症领域先进治疗理念及专业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但现对于危重症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仍然相对较贫乏。尤其是基层医院,危重症医学专业医疗人才凤毛翎角。这使得基层对于危急重症处理仍然存在一定欠缺、不足,而这种细小的差别对危重患者的打击却可能是致命的。危重症医学专业的继续教育能培养基层医院危重症医学学科骨干人才,为医疗资源向基层输送及再分配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医学教学模式发展演变至今,多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并各自取得了可观的教学成就。目前广为认可的有PBL[11-12]、CBS及PBL联合教学[13]、CBL[14]等教学方法。基层医院危重症专业组成来源混杂,其危重症医学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学员结业将回原单位成为科室的中流砥柱,然而受进修时长限制,无法再像基础医学理论及毕业后继续教育一样享受漫长的求学旅程,半年之内必须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因此其教学应该更全面、系统,才能达到教学要求与进修初衷。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能提高进修医生专业理论知识,危重症医学是一门以病理生理为基础的学科,了解疾病发展的病生机制,更有助于加深对疾病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应用。患者到ICU病房来,往往是疾病导致了器官功能障碍,需要强化的监测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以急性肾损伤[15]为例,急性肾功能损伤大致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其中肾前性肾损伤多为血容量不足所致,此时往往补液解决休克问题可改善肾血流供应,而肾性肾损伤多有肾脏基础疾病,此时应关注肾脏本身。而肾后性肾损伤多为尿路梗阻所致,解决尿路梗阻、通畅尿液引流可能对治疗更为获益。由此可见即使是以上三种原因导致了相同的后果,但我们处理的原则却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准确的将书本理论熟练应用于临床及根据个体化差异恰当调整更是一线医生征服临床的关键。而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仅靠闭门造车是没有办法获得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专家教授临床上的亲授是医学路途的捷径,更是通向罗马的大路。医学这条漫漫长路,要想达到目的的彼岸。一个人的摸索与探寻,任重而道远,继续教育给小医生提供了插队的机会,而我们已开展的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光让学员们接受系统全面专业的理论培训盛宴,通过一线管床、值班与病例讨论、文献分享,让学员们直面临床问题,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同时,文献查阅既锻炼了学员们查阅、索引的能力,也提升了专业英语水平。此外,引申而来的论文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指导对学员们的职业生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3结论

重症医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1-0004-02

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药因配伍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经方”。然“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尤其随着近现代医学兴起,不少医师更对经方临床运用望而生畏。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在医疗、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尤擅用经方治疗疑难疾病且疗效卓著。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彭万年教授临证运用仲景经方思路总结介绍如下。

1整体观念识病诊治

仲景创立了中医学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体系,成为了中医临床治病独具特色的优势特点,同时,在《伤寒论》中也有很多辨病识证诊疗用药思路[1],比如《伤寒论》的篇名“辨……病脉证并治”命名就是辨病辨证综合诊疗的体现,可以看出,在辨别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疾病诊治也是中医学临床的重要内容,仲景对疾病的认识,都是将疾病统一在一个包含了对疾病病因、病位、病势、正邪力量等的综合判断的模式之下,是一种对疾病整体的、动态的综合判断模式[2],彭万年教授在繁忙的诊疗中也常教导学生,中医临床诊病辨证固然重要,更要重视辨病,辨病和辨证的灵活结合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思路。辨证论治重视疾病的证候特点,或者从病因出发,或者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或者是对疾病发展阶段特点的特殊认识;辨病则更要重视对疾病的整体全部演变过程的把握。辨证论治中证候相同可以一方治多病,异病同治,这是中医学一大特色;辨别疾病,认清楚疾病,同病异治,一病用多方,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就是进行疾病的辨证分型论治,这也是基于对疾病本质的更深刻更全面认识,也体现了中医学的疾病诊疗整体观念思路。比如仲景治疗消渴“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肺胃热胜,津气两伤用白虎加人参汤;如“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为肾气亏虚所致,则用肾气丸。彭万年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仲景治消渴病十大法,并且指出治消渴不能唯重养阴润燥,必要时需使用祛湿清热法[3]。

2个体化诊疗辨证选方

辨证论治源于《黄帝内经》,经《伤寒杂病论》确立,成为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主要方法。方证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是经方临床运用的特点特色。仲景治病特别强调辨证施治,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金匮要略》)。仲景的经方方证运用思维就是“有是证,用是药”,务必要“汤证相应”。彭万年教授在经方运用中教导学生,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即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辨出证候,并拟定治疗方法,确定治疗法则和方向,但是经方在临床运用中,不仅是要辨证,更重要的是要精通于辨别经方方证特点特色。每一个经方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适应范围,经方与适应范围的结合则称之为方证,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经方方证是以经方为主确定的证候治疗系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辨证施治以确定疾病的属性、病因作为治疗法则为目的,临床经方的方证治疗思路更简洁明确,目标更直接,是一种临床更为便捷的辨证论治方法,只要熟悉了仲景的经方方证思维方法,掌握经方运用辨证要点,临证就能效如桴鼓。比如经方真武汤,方证主要病机为肾阳虚导致脾阳虚,水湿不运内聚,其中肾阳虚是本,脾阳虚水湿内停是标,方证相符,临床既可以治疗糖尿病肾病,也可以运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等不同疾病。

3特征性主症用药

辨证论治是经方临证运用的重要思路和方法,但由于经方不同于时方的独具特色,在临证运用中还具有另外特点,仲景在用柴胡汤证时也曾明示,“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就是明示后人不必死搬硬套待证候齐全,抓住主症即可使用。彭万年教授临证运用经方也经常强调,经方不仅要辨证论治,也要注意抓住主症,“证”与“症”均为中医经方临床施治要素,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多种症状的病理概括,但在临证中的“主症”则较“证”更为简明和直观,临证也更容易抓住主症。主症大多是疾病的主要症状,也大多是患者的主诉,与疾病病机密切相关,往往多是证候本质的反应,在所有症状中,全身的或特别严重的或患者最感痛苦的症状就是主症,经方临证时只要抓住主症,就可以果断遣方用药,多可以药到病除。从经方角度看,每一个汤证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症候群,从性质上分,其中有“主症”,也有“次症”、“或然症”等。临床上也并不是经方方证所对应的所有“症”都同时出现。在仲景经方的论述中,不但证候确切,主症大多也是明确清楚,如太阳病证候是恶寒、头项强痛而脉浮,其中恶寒就是太阳病的主症;再比如寒热往来则是少阳病主症。经方临证善于掌握主症,果断遣方用药,常可收到直中靶的之效。

4灵活机动对症化裁

经方临证严谨古已有之,经方临证主症虽说“必见”固然重要,但是对某些汤证中或出现或不出现的证候,仲景也详细列出“或然症”,或用“随症治之”的方法灵活增减药物,这样就更增加了临床治疗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如针对真武汤,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若小便利者去芍药,加干姜……。针对小柴胡汤证,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针对仲景经方中的“或见症”,以及有不少医生在经方使用时原方原量,正如有些医家所云“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5],不敢变更增减一味,不敢越雷池一步,彭万年教授认为经方临证应灵活机动对症化裁,“或见症”一般而言可以视为仲景经方的加减用药、对症用药,符合仲景“随症治之”之意,主症反映疾病的主要病机,“或见症”反映疾病的具体夹杂变化,两者相辅相成,主次分明,全面考虑,才能知方善用,而且在实际临床中,针对具体的患者应更加灵活应对,仲景“或见症”也可能就是“主症”,或者在疾病演变中逐渐变为“主症”,同时仲景经方应用一直在有条件的发展变化着,知常达变,才能领会经方运用实质。

彭万年教授非常重视中医临床经典的学习和继承,在经方临证中高屋建瓴从疾病整体入手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思路,注重辨证论治善用经方方证诊疗疑难疾病,抓住主症体现中医临证精髓,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用药,既遵守仲景原意但师古而不泥古,值得认真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郝万山经方活用的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2):47

[2]王维武《金匮要略》的识病模式简释[J]中医药学刊,2002,20(6):783

[3]宋爱军,陈丽兰彭万年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6,24(5):793

[4]戚沁园,彭万年彭万年教授治疗内分泌疾病验案3则[J]新中医,2008,40(2):115

[5]陈修园陈修园医学全书・医学三字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15

重症医学论文篇3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痹;骨痿;中医内治法

Advances of internal Chinese medical therapy in senile osteoporosis

ZHAO Dong,ZHANG Bo-xin, DAI Qi.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enile osteoporo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orders among the aged and severely threats the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senior population. Internal 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ation of senile osteoporosis has obt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our clinic practices.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invigorating kidney to strengthen bone, nourishing spleen to benefit energy and promoting circulation to dredge collaterals ar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guidance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With improved recognition and detailed clinical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nal therapy with Chinese medication of this disease have been applied more broadly. Early prevention and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s are essential steps to slow dow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senile osteoporosis,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senior population.

【Key words】 Senile osteoporosis; Bone rheumatism; Bone fistula; Internal 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ation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syndrome,OP)是骨量减少伴有骨组织微结构破损所致的骨脆性增加,易发生微创性或无创性骨折的系统性骨胳疾病。临床症状多为腰部及四肢的疼痛、畸形、肌肉抽搐等。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经常被忽视为劳累或体力下降所致,少有系统诊治,致使老年人群骨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目前骨质疏松症尚无公认的根治方法,故防大于治。中医文献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应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虚劳”等范畴。文献经典中也有大量的相关记载。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依据古籍经典,结合临床实践,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法方药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则对近年来收录于CNKI-CHKD中,有关中医内治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

1 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肾精亏虚,骨失填充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1]《内经》中的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人体生长发育到衰老的生理过程,也说明了肾精盛衰与人体骨质坚韧程度的密切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又“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髓强则骨强”[1] 。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而腰痛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之一,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所在。

1.2 脾胃失调,生化无源 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腐熟,布散水谷精微达四肢百骸,故称“百骸之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1]。《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1] 。”

脾胃后天之精可以补充肾脏先天之精,濡养筋骨。若脾胃失调,则精微不布,脉络无充,四肢不得濡养而骨质空虚;或气化失司,气不行血,血不化精,则新骨不生。《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则骨属屈伸,泄泽不利……胫酸耳数鸣” [2]。表述了脾胃失司则牵连于骨的道理。

《素问•痿论篇》与《灵枢•根结篇》亦有治疗痿症,独取阳明的观点。可见,脾胃虚弱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

1.3 瘀血阻络,致痛不通 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即腰部及肢体的疼痛,且疼痛持久、痛定不移,正符合瘀血致痛的特点。《灵枢•本藏》有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2]清•唐容川认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障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3] 。”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瘀血一旦形成,不但在局部产生疼痛症状,而且加重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筋脉骨骼俱失其养,进一步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

亦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瘀血为标[4]。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所以活血祛瘀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方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4 肝失疏泄,无以濡养

众所周知,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临证指南医案•瘘•邹滋九按》曰:“夫痿证之旨……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5]。”

肝脏与肾脏紧密的关系使得在肝脏出现病理变化时,必然殃及至肾脏,因此若肝失条达,阴虚内热,热动生风,筋脉抽搐,筋病及骨;若肝失疏泄,脉络凝塞,骨失所养,骨质不坚。

2 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针对上述4种常见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大致分为以下4种。临床应用则更为灵活,多以这4种辨证为主,结合患者自身体质及其他因素,变化量裁,具体应用。

2.1 肾精亏虚,故以益肾填精为法,强健腰膝 《难经•十四难 》云:“五损损二骨,骨痪不能起于床……损其肾者,益其精[6]。”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中以选用益肾填精法的研究最多。或用成方酌情加减,或是自拟补肾强骨之剂,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卢巍等用自拟补肾健骨汤对80例45~70岁的老年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补肾健骨汤不但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小于雌激素类药物[7]。李陈凤应用右归饮对6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了研究,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复查骨密度测定,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8]。周丽珍等观察了40例老年患者,应用通补强骨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骨密度及血骨改素显著增加[9]。类似的研究还有,昝强等人选用了强骨汤[10];孙湘用加味左归丸[11]等益肾填精之法,同样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淫羊藿、骨碎补、巴戟天、杜仲、补骨脂、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或主补肾阴、或主补肾阳、或阴阳双补,益精填髓。

2.2 脾胃失调,故以健脾和胃为法,以养先天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提到:“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以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太阴少阴,此阴盛阳虚之证[12]。”同时还提出了脾胃并重的治疗大法,成为了后世健脾益胃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依据。脾胃论治的方法重在健脾,或辅以益气,或兼以化湿。主要涉及的方药有 参 苓白术散、八珍汤、四君子汤、温胆汤、二陈汤等,随证加减[13-16]。经临床研究证实,对以脾虚症状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显著。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参、黄芪、升麻、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甘草等健脾和胃,益气化湿。

2.3 瘀血阻络,故以活血祛瘀为法,通调脉络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同时又是病理产物,瘀阻经络,必然加重病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渐” [17]。以上可见,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加重因素[18]。各种导致瘀血的成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注重活血祛瘀,也应注意消除产生瘀血的机制。针对瘀血阻络,刘擎国用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了21例患者,有效率达76.19%[19]。罗世东等选用桃红四物汤为基处方对67例脊柱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20]。常用的方剂还包括桃红汤、身痛逐瘀汤等活血祛瘀的方剂[13、21]。主要的药物有桃仁、当归、三七、丹参、红花、赤芍等。

2.4 肝失疏泄,故以补肝养血为法,肝肾同补 《张氏医通 》有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22]由此可见,在补肾益精外,补益肝血同样对本病有重要的意义[23]。临床所用的治疗方法中,单独治肝的方药较少,多为上述3中治疗的同时酌情加减,故肝肾同补,疏肝健脾或是养血柔肝。代表的方剂有十全大补汤、参茸补血汤量裁等[24]。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即充分的考虑到骨质疏松症的共性-肾精亏虚,又照顾到了患者个体差异--阴虚,阳虚,脾虚,肝郁。临床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患者会是几种证型兼而有之,偏重不同。应用中医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已被大量的基础实验及临床实践证实,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骨折发生率。如能早期预防,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便能更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真正的节省社会医疗资源。

参 考 文 献

[1] 何永,马君,何敬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2,35,11,69,143.

[2] 刘更生.灵枢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136,31,173.

[3] 唐容川著.刘新点校.血证论.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91.

[4] 邵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江苏中医药,2004,25(10):15-16.

[5] 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7:525.

[6] 牛兵占.难经译注.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4:56.

[7] 卢巍,褚小刚,彭太平.补肾健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江西中医药,2004,35(259):27.

[8] 李陈凤.右归饮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广西中医药,2003,26(5):28.

[9] 周丽珍,马元.中医通补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4-7.

[10] 昝强,朱超,屈强,等.强骨汤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56例.陕西中医,2006,27(8):957-8.

[11] 孙湘.加味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观察.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5):36-7.

[12] 文魁,丁国华.脾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13] 王和群.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07,(3):2-3.

[14] 鞠华,许秀芳,岳端亭.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治.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3):213-4.

[15] 袁瑛,袁兵.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2):204-5.

[16] 李畅居,辛俊平,邓淑铃.骨质疏松的中医药干预进展.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68-70.

[17] 王清任著.周计春点校.医林改错.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53.

[18] 赵治友,邬亚军.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治法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75-6.

[19] 刘擎国.益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1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5):63-4.

[20] 罗世东,邓振中.中医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67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43-4.

[21] 刘晋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消渴兼证“骨痿”及其中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6,34(6):11-2.

[22] 张璐著.张氏医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5.

[23] 陈晚娇,张荣华,曾娟,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及治则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05-6.

重症医学论文篇4

【关键词】 中医;急诊;治疗

急症治疗需要医生对病人的突发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而内科急症正是急症治疗的难点与关键。随着近几百年间西医的日益壮大,人们更多的选择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去代替中医治疗,尤其是在面对内科急症发生时,人们更是普遍认为西医会对治疗内科急症更有帮助。这使得我们几千年发展流传下来的经验几乎无用武之地而且逐渐走向衰败。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回顾其发展历程,正视现状,分析原因,重树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之风,将其发扬光大。

1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最早论述中医内科急诊的书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它奠定了内科急症治疗中热病的基础。将中医内科急诊的辨证论治大大推进一步的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他所著的《伤寒论》记录了对急性出血、急黄、高热、昏迷、暴吐、暴喘等急症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治疗急性热病的专著。到唐代中医急诊发展迅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很多治疗急病的经验。明朝吴又可著《温疫论》,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这些法则方药对于我们今天治疗内科急症都有十分显著与重要的意义。

1.2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历史 1983年,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急诊工作座谈会上,经讨论决定把中医急症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学科水平标志的高度。1987年,举办的中医急症学习班为现代中医急诊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92年,第二次全国中医急诊学术会议明确提出急症治疗三原则: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199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会议正式提出中医急症工作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是中医学科水平的标志,是中医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具有历史性的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仍在为其发展不断努力。

2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基本原则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例如肺痨病人咳痰带血为标,阴虚火旺是本,在病人突发咳血时,会先治咳血即治标为先,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调理治本。中医认为怪病久病重症多淤,因此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改善内毒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有些重症甚至可以用针刺放血的方式来排毒。清热解毒、菌毒并治对感染性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消炎抗菌,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抗内毒素作用,保护机体免受损失。

3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独特之处

与发展迅速的西医相比,中医内科急症治疗有以下三点特色:一是辩证论治。众所周知中医是标本兼治,但是在面对内科急症时,我们采取的治疗方式往往取决于病人的实际情况,一般都会以治标为先,使得病人尽快脱离险境。当其生命特征平稳之后,我们会及时改进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深度调理,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二是宏观整体监控。中医治疗最基本的四点就是望闻问切,而宏观整体监控则充分将这四点融合。在对病人进行内科急症治疗时,可以对其精气神变化,脉象,舌象及身体内部气血的细微的变化进行整体监控,这对病人整体情况的掌握十分有益;三是复方整体治疗。由于中医治疗采用的是标本兼治并结合整体调节,因此,治愈的可能性大且日后病情多不会反复发作,能达到良好的根治效果

4 中医内科急症治疗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我们正在积极地加大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投入力度,但是现在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情况还是很严峻。一方面是墨守成规,缺少创新与发展。在治疗方法上多选择以前有记载的方法,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并没有抓住当前发展的趋势,应借鉴西医发展的一些方式,比如大量的深入性的临床试验,用来研发新型的治疗性药物。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充分的创新研究相结合,发展出更多速效高效的多种治疗途径。在药品方面也要研制出更多的给药途径,不能一味的只是耗时费力的熬制并口服,可以像西药一样,口服药物、冲剂药物、皮下注射药物等形式。只有不断跟紧时展的脚步,我们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5 如何发展中医内科急症治疗

针对上述的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发展道路上的几点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建立专业的医疗队伍。完善的治疗设备及专业的医疗团队是治疗急症的必要条件。专业的手术室及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应对内科急症时,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快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不能及时的解决突发性状况,给治疗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而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面对危机情况时,具备高素质的团队可以及时作出应变,用其过硬的专业知识针对各种突发状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才能真正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病人生命。

加强基础研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于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让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人能进入内科急症治疗领域。在研究课题申报过程中也要严把质量关,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以提高整体研发水准。内科急症种类繁多,在发展内科急症时应该有侧重,将其中心放在中医比较擅长的病症上,例如闭、痉、厥、脱、大出血等常见的且能发挥出中医治疗特色的病症。

丰富中医药品的种类,增加针类制剂。在急症治疗过程中,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传统的中药需熬制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故研制更加快捷方便易使用的针剂及片类的口服药品更是迫在眉睫。融合现代工艺技术,将传统的草药汲取精华后制成新型的制剂,这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有了更稳定的保证。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给药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综合针灸、口服用药、外敷用药等多种方式,进而达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6 结 语

目前,我们还是面临着重重的困难,需要不断的努力去进行基础研究并深度钻研提出新的具有革命性的观点来推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以及传统中医的复苏,相信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优势一定会越来越突出,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也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乔之龙.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9(3).

[2] 罗侃.中医急诊医学及中药新剂型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

重症医学论文篇5

关键词:尿毒症性心肌病 尿毒症 心肌疾病 心脏病变 病理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基础研究的进步,医学界对尿毒症后出现的一系列心肌病/心肌症的了解不断加速。现有的研究发现,尿毒症过程中产生的病变蛋白质会扰乱收缩器或机械力敏感的复合体,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可能是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理变化基础,仍有很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病理学研究分析为出发点,旨在回顾总结基础医学实验室条件下的尿毒症动物模型中心肌症病理变化特点和研究进展。

资料与方法选择“尿毒症性心肌病”作为检索主题词/关键词,互联网检索库选择为中国知网“博硕士学位论文”库,检索时间为2009-2020年,实验对象为动物模型,重点筛选有关尿毒症性心肌病的实验室条件下病理学研究和分析,特别是针对病理学改变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剔除药物临床实验研究等无关文献,阅读分析后汇总有关成果的进展情况。

结果按上述检索方案和标准共检索出学位论文17篇,其中7篇是本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病理学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成果,均为硕士论文,共6所科研机构,包括南方医科大学(2篇)、大连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文献均与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理机制有关,其中3篇涉及药物对实验室条件下尿毒症动物模型心肌病病理改变的影响。论文的一般情况,见表1。

讨论人类对泌尿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发现、观察、研究和治疗有几千年历史。现代医学认为肾衰竭/尿毒症的特征性改变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导致患者体内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尿毒症性心肌病变:尿毒症可以导致心肌病变并发生心室重构,是指随着尿毒症进展而发生的心肌细胞损伤/病变伴(或不伴)心脏结构性变化,由于尿毒症的毒性作用发生心肌细胞病理变化。但尿毒症性心肌病变到底是从尿毒症何阶段开始发生病理改变的这个问题,尚无可信答案进行解释。尿毒症性心肌病变的临床表现隐匿,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为较典型临床表现,亦可见晕厥和猝死情况,早期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生化检查包括B型尿钠肽(BNP)、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但这些指标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差。尿毒症性心肌病一旦发生,即为不可逆改变,无特效治疗办法。为了改善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情,目前临床常采用血液净化、排毒补肾、养护心脏、改善循环等对症方案防治心肌损伤坏死,以期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尿毒症性心肌病变与“心肾综合征”在病程和表现上有很多重叠之处,亦有心内科专家将两种疾病视同一律。本研究认为,尿毒症性心肌病变与“心肾综合征”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心肾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是心脏和肾脏之间关联性,如某一器官先发生急/慢性功能异常会导致另一器官急/慢性功能异常的综合征,心肾综合征患者病死率高,目前主要认为其病理变化与原发病变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激素水平、循环系统、毒素累积、炎性因子等有关。心肾综合征中继发于肾衰竭的心力衰竭主要指即Ⅲ型心肾综合征(急性心肾综合征)和Ⅳ型心肾综合征(慢性心肾综合征)。Ⅲ型心肾综合征指原发急性肾衰竭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常见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少见心室重构;Ⅳ型心肾综合征指慢性肾衰竭导致慢性心功能下降,常见心力衰竭,可有不同程度左心室肥厚和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心肾综合征的病理变化特点为心脏血管病变、心肌缺血(坏死)、血管缺血缺氧等。如心肾综合征患者出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梗死)、高血压或是心瓣膜病变,则不应归纳在尿毒症性心肌病变中。本研究认为,尿毒症性心肌病变与心肾综合征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分别发生,亦可先后发生或互相影响,但对于尿毒症性心肌病变与心肾综合征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我国科学界对尿毒症性心肌病的动物模型研究侧重点在病理学改变、分子学分析和各种致病因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同时也有研究者关注了药物干预对尿毒症性心肌病病理改变的影响,这些动物模型均为鼠类模型。文俪桦[1]的研究关注点为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激活在尿毒症性心肌病病理变化中的作用,该研究结论指出:尿毒症性心肌病动物模型病理改变左心室肥厚与血浆硫酸吲哚酚IS水平上调密切相关,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炎症小体NLRP3通路激活可能导致了尿毒症性心肌病病理变化。孟嵩[2]的研究关注点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尿毒症心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该研究结论指出:尿毒症性心肌病过程中血清PDGF水平明显升高,缬沙坦干预的尿毒症动物模型心脏病变减轻,血清PDGF水平可能成为监测尿毒症性心肌病变程度指标。崔亚东[3]研究关注点为T1 mapping在尿毒症性心肌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该研究结论指出: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性心肌病动物模型的常见改变,研究发现定量分析T1mapping有助于尿毒症性心肌病的诊断。陈琪[4]研究关注点为:中成药真武汤对大部分肾切除术所致尿毒症性心肌病动物模型心脏保护作用,是一项中药干预研究,该研究发现,肾切除术可建立尿毒症性心肌病动物模型,尿毒症性心肌病病理改变与AMPK-m 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真武汤能够通过AMPK-m TOR信号通路干预尿毒症性心肌病病理改变,经过治疗的心肌细胞肥大减少、心肌肥厚减轻。徐新丽[5]研究关注点为UCP2在硫酸吲哚酚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该研究发现,通过抑制AMPK激活下调心肌细胞UCP2的表达,硫酸吲哚酚IS可诱导ROS过量生成,致心肌细胞肥大,UCP2过表达或AMPK激活可以明显拮抗上述病理改变,提示硫酸吲哚酚IS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可能与AMPK/UCP2/ROS信号通路有关,尿毒症毒素在CKD心肌肥厚中起重要作用。孙苓[6]研究关注点为心肌细胞自噬在尿毒症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该研究结论指出:透视电镜方法观察到尿毒症心脏病心肌自噬的改变,心肌细胞自噬是尿毒症心脏病的病理变化中的关键过程之一,可以开发调节心肌细胞自噬的治疗方案改善尿毒症性心肌病病理变化。杨光辉[7]研究关注点为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损伤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瘦素的相关因素探讨,该研究结论指出:尿毒症性心肌病早期即有心肌损伤,尿毒症性心肌病与血清瘦素与i PTH水平升高有关,骨化三醇通过降低i PTH和瘦素水平对尿毒症性心肌病的心肌损伤有一定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回顾一系列文献后发现尿毒症性心肌病病理改变的研究较多,但一般局限在毒素水平、炎性因子、生物因子、细胞自噬、激素水平等范畴,鲜有基因水平/染色体水平的研究。药物研究发现ARB、真武汤、骨化三醇通过不同途径对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理有改善作用。如能对尿毒症性心肌病和心肾综合征进行系统规范化的病理研究,应该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病情,指导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文俪桦.炎症小体NLRP3通路激活在尿毒症模型小鼠左室重构中的作用[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20.

[2]孟嵩.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尿毒症心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8.

[3]崔亚东.T1 mapping在尿毒症性心肌病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4]陈琪.真武汤对大部分肾切除术所致尿毒症心肌病小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5]徐新丽.UCP2在硫酸吲哚酚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5.

[6]孙苓.心肌细胞自噬在尿毒症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重症医学论文篇6

【关键词】重症肝炎;中医;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57-01

临床医学中,亚急性、急性黄疸型肝坏死及慢性肝炎合并大块肝细胞坏死均属于重症肝炎[1]。中医认为重症肝炎属于急黄范畴,临床表现为腹水、出血及昏迷等[2],本文分析了中医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为29岁至48岁,男5例,女3例。临床表现为目肤发黄、疲倦乏力及目汗出、不欲食、恶心呕吐及高热。这8例患者曾在某医院的传染科行住院治疗,但是经过十余日的治疗,没有获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且病情不断恶化。经中医诊断后发现这些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腹部膨胀、神志模糊、大便秘结、脉弦数、苔黄燥、舌红及尿少。经化验后,发现患者的肝功能如下:150至153个单位黄疽指数,570至573个单位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及血白蛋白出现了降低的状况,而血氨则出现了升高现象;小便有管型及旦白,表面抗原为阳性。

1.2 方法

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发现所有患者均为急黄之症;致病的原因为胆汁外溢、耗伤营血、湿热内蒸及热毒炽盛。本次治疗方法的总原则为凉血化淤、清热解毒。遂将茵陈篙汤投入加味。临床治疗的中药材如下:20g楂肉、10g胆草、20g田基黄、10g泽泻、20g滑石、10g丹皮、10g大青叶、10g大黄及30g茵陈。用水煎服,日服三剂。为患者再诊时的情况:服用以上药方后,患者的高热已除,且神志清楚、腹水消失、小便增多。因患者淤血交阻、热毒内蕴,所以黄疽不退。再采用以上方剂,但将大黄去除,加入10g桃仁、自矾及姜黄、20g丹参、30g金钱草,此方剂的作用为为活血化淤、清热解毒,让患者服用三剂。为患者三诊时的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好转,精神尚可、且饮食增加。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脉弦数、苔黄腻、舌质红的情况,这是由余毒未尽及淤血阻滞所引起的,让患者继续服用以上方剂。为患者四诊时的情况:自觉症状没有再出现,且病情有所好转。对于苔黄腻而不燥、舌质红的患者,为其疏胃和肝、芳香化湿,细心加以调理。

2 结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临床治疗后,重症肝炎患者的病情得以好转;对肝功能及体征进行了三次复查,每次复查的结果均正常,全部患者病愈出院。

3 讨论

在中医学理论中,重症急性肝炎是急黄的一种,一些医学著作典籍又将重症肝炎称作瘟黄。重症肝炎患者的病理机制为大块肝脏组织的坏死,合并全身多组织及重要器官的损伤[3]。重症肝炎患者在发病时来势凶猛、极易造成患者暴毙。但如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得当,便可起死回生[4]。笔者总结了重症肝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体会,认为在治疗此病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清热解毒。重症肝炎由肝胆遭疫毒内侵,热蕴于内,但得不到外散所引起的,所以中医治本的方法为清热解毒。因为重症肝炎患者三焦弥漫湿热疫毒,对多个功能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治疗时应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材,从而折其势,捣其根。笔者在治疗重症肝炎的过程中,应用大量清热解毒的药材,如采用利湿药材,则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要注意在攻邪的同时不伤正。其二,利湿通腑,以达到前后分消的目的。黄疸患者的致病因是湿热内盛及邪无从出。患者多表现为小便短少黄赤、恶心呕吐、腹胀满、高热不恶寒及腹水等。原因为患者体内阻遏湿热疫毒,腑气不通、气血失常及三焦不利[5]。因此,应为患者利湿通腑,从二便排出湿热疫毒,去邪气,方可使疾病治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以茵陈篙汤治疗为主,外加小承气汤,便是以此原则作为治疗依据。但是在利湿的过程中要注意防伤阴。其三,活血化淤。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藏血,当肝胆遭疫毒内侵,疏泄失常,造成患者淤血内停、不去,黄疸加深。因此,对于肝病发黄患者来说,当疸加深,淤血便会加重,当淤血加重时,黄疸就会变得越深,引起黄疸不退。故重症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应为清热泄腑,并辅以化淤的药材。其四,凉血开窍。如黄疸患者为内陷心包邪伤营血的症候,应采用清营凉血的药材,以清心开窍及凉血解毒。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重症肝炎的精髓在于对症下药,根据黄疸患者的不同症候,投以不同的药材,从而标本兼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清华.中医诊断科研策略的浅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11(8):270-271.

[2]杨梅,鲁法庭,王雪梅. 浅淡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的整体恒动观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24(17):98-99.

[3] 狄艳丽.人工肝疗法对重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疗效的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9,16(5):615-616.

[4] 廖孟卿.重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17(3):297-298.

重症医学论文篇7

【关键词】 肿瘤抑郁症;中医药疗法;综述

肿瘤抑郁症即肿瘤相关性抑郁或癌症相关性抑郁,是由癌症诊断、治疗及其合并症等导致患者失去个人精神常态的情绪病理反应。其发病率国外为3.70%~58%,国内为25%~75%[1],甚至有学者认为几乎90%的癌症患者遭受抑郁的长期折磨[2]。肿瘤抑郁症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3],增加疼痛敏感性[4],加重不良反应,提高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风险,降低生活质量[5],使生存期下降10%~20%左右[6-8],甚至有些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可能不是肿瘤而是抑郁症[9]。迄今仍有20%~25%的癌症患者并未意识到患有抑郁症,致使经常就诊或住院,增加了医疗费用。而经过有效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的有效率可高达80%~90%,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目前,由于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抑郁症均程度不同地存在性功能障碍、焦虑、失眠、消化道症状、困倦、头痛、血压改变(升高或降低)、过度兴奋、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维持时间长、停药易反跳、价格昂贵等问题,从而制约了临床使用。因此,对于这样一种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通过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的中医药治疗更具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现将近10年的相关成果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目前,中医有关一般抑郁症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很少,而且尚无专门针对肿瘤抑郁症的调查。虽然单纯抑郁症与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症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但包括了恶性肿瘤并发抑郁症的许多症状,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对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抑郁症的证型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张氏等[10]向全国102位专家发放抑郁症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专家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精神疾病委员会的委员,地域包括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行政区的21个省市,共收回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20%。结果50%以上的专家认定,各类中医证候累加总分较高的5种常见证型依次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与肝郁血瘀证。由此认为,气机郁滞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而肝郁气滞则是贯穿整个病程的基本中医证候。

胡氏等[11]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天津、北京、哈尔滨、深圳、广西、福建、贵州等南北方8个调查点1977例情感性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存在12种证候类型,依据其构成比大小,排前4位的依次是:肝郁气滞证(29.70%)、肝郁脾虚证(24.50%)、肝郁痰阻证(13.40%)、心脾两虚证(12.80%)。以上4型共占总数的80.40%,为抑郁症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而且这4种中医证型与单相障碍4亚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肝郁气滞证以轻抑郁为主,反映病情较轻,多为病变早期;肝郁痰阻证以无或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为主,反映病情的发展和复杂性;心脾两虚证以复发性抑郁为主,说明本证型患者已迁延日久,损及脏腑阴阳,病情较重。

陈氏等[12]对抑郁症单、双相障碍7个亚型的195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量,结果表明,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血瘀证、肝胆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HAMD总分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兼有脾虚或血瘀证的因子2的分值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因子5的分值以脾肾阳虚为最高。抑郁症各证型的HAMD总分及因子分变化,反映了不同证候患者的抑郁情绪的轻重程度及某些情绪特征。

2 病因病机与证候特征

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肿瘤的预后与治疗、社会心理调节水平、社会及家庭的生活压力和宗教信仰及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中医历代文献中专论肿瘤抑郁症病因病机的很少。中医学认为,癌症属于“癥瘕”、“积聚”等范畴,对于病因认识比较重视内源性因素,特别强调七情内伤。如《素问·举痛论》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不遂久则导致气机不畅,气火内郁,痰浊内结,气血凝滞,邪毒内著,壅滞经络,聚而成积;正如《丹溪心法》云:“气血冲积,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因此,癌症在人体内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邪毒(致癌因子)乘虚而入,日久形成肿瘤,而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又成为抑郁症产生的基础。

张氏等[13]观察到,肿瘤患者中严重的抑郁症一般多见于心理脆弱、反复化疗的患者,病程较长,临床上除见肝气郁结外,往往伴随轻度的乏力、纳差、腹胀等脾虚症状,故选用逍遥散疏肝健脾为主,根据不同兼证加味治疗。周氏等[14]对40例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证。郑氏等[15]总结肿瘤并发的抑郁症63例,辨证属肝郁气滞。

3 治疗

3.1 药物治疗

贾氏[16]用自拟解郁汤治疗癌症伴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40例,经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轻度抑郁91.67%,中度抑郁90.00%,重度抑郁75.00%。郑氏等[15]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肿瘤抑郁症患者63例,总有效率为98.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认为柴胡疏肝散加减主要可促使下丘脑和海马DA神经兴奋,反复给药可使DA神经兴奋,但抑制5-羟色胺神经功能,影响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具有抗抑郁功能。万氏等[17]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100例癌痛患者,将65例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外用中药痛块消巴布剂治疗组(32例)和强痛定对照组(33例),观察SDS评分变化。结果癌痛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病率为65%,其影响因素主要为疼痛程度、卡氏评分、疼痛时间、性别等,中药治疗后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3.2 气功治疗

气功是中医学重视身心统一的创举。其治病的理论原则是“意念控制”,即有意识地阻断外来刺激因素,能动地控制植物神经调节,使之改变外界刺激对躯体功能造成的恶性循环,从而恢复情志条达,心身和谐,达到治病的作用。邵氏等[20]采用气功法松静功之一拟睡眠催眠气功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有效率达75%。

3.3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的手段[21]。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其特性与五脏五行相对应,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脏腑功能[22-23]。蔡氏等[24]应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常规化疗及中药辨证施治)116例,与抗肿瘤治疗组46例对比,音乐采用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通过对SDS、SAS、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定和HAMD等的统计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抗肿瘤活性等指标的测定,表明五音疗法能从整体上改善肿瘤患者的身心不适感觉,优化情感效应,减轻抑郁状态,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项氏等[25]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试验组听中医五行音乐并加用音乐电针治疗,对照组只听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前后,对2组分别以HAMD、SDS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进行测评,记录并比较2组的测评结果。结果2组治疗后抑郁状态及功能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2组治疗后的各项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故认为电针不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绝对手段,而中医五行音乐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3.4 心理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专家们在对癌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癌症的发病都涉及到心理因素,癌症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由此提出,癌症发生发展的新思路是心理因素功能障碍细胞疾病组织结构改变。癌症的发生是机体细胞遗传物质突变的结果,压抑、愤怒、忧郁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肿瘤监视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下降,导致癌瘤发生。

中医治病历来重视心理治疗。《灵枢·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明确提醒医生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重“告”、“语”、“导”、“开”等疏导方法进行心理治疗。《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明确指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强调治疗抑郁症不能离开心理治疗。

姚氏等[26]认为,肿瘤患者心理行为多经历悲痛、否认、愤怒、拼搏、抑郁、接受6个过程,因此,使用心理疗法应包括:①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时消除不良情绪;②情志转移治疗,采用“以情胜情”法,根据“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生克关系制定治疗方案,其中最常用的是“喜胜忧”的精神治疗;③让患者对肿瘤治疗及病情有所了解;④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力。陈氏等[27]对84名乳腺癌患者发出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问卷,并与10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9.00%,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9.50%,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以“惟其移情变志”为指导,提出中医治疗对策,采取安神定志、怡悦开怀、以疑释疑、注意力分散、“以情胜情”等法。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尽管中医药在肿瘤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证候和辨证分型等临床观察方面,而缺乏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等临床流行病研究规则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因而研究结论缺乏科学、严谨、强有力的说服力。②病因病机等理论和文献研究少,对于肿瘤和抑郁症共同的病因病机不明确,共性的问题探讨少,这可能是阻碍肿瘤抑郁症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③临床观察中很少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如人口特性(可以与中医体质学说结合)、合理的统计分析方法等。④辨证分型不系统、不规范,分型方法不统一,因此证型多,难以统一。⑤肿瘤抑郁症基本上是以患者的主观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体征较少。⑥由于辨证分型不统一,因此,缺乏能够快速地控制特异性症状方面的中成药,而且治疗缺乏规范疗程。⑦有关中医抗肿瘤抑郁机理的实验研究仍然较少,有的实验是以西医的病来代替中医的证。以上缺陷使中医药治疗肿瘤抑郁症的优势没有得到明显体现和肯定。

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制定统一的诊断与疗效标准。可以组织国内肿瘤及精神神经疾病专家对于肿瘤抑郁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量化评分标准,确定中医证型及中医药治疗方案,筛选简、验、便、廉的固定制剂。②加强病因病机研究。潜心研究历代文献,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多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病因病机和病理演变过程。③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等临床流行病研究法,同时运用动物模型,进行中药药理(包括作用机制、配伍效应、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实验研究,开发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剂型先进的治疗肿瘤抑郁症的中药新药。④加强综合治疗。发挥中医特色,加强针灸、气功、音乐、心理、食疗等方面的治疗,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昂秋青,王祖承.肿瘤与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3):136-139.

[2] 曹 力,李 黎.与癌症相关的抑郁症及其护理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5):20.

[3] Michael R, Irwin, Andrew H, et al.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immunity:20 years of progress and discovery[J].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2007,(21):374-383.

[4] Ciaramella A, Poli P. Assessment of depression among cancer type and treatment[J]. Psychooncology,2001,10(2):156-165.

[5] Zabora J. The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ress by cancer site[J]. Psychooncology,2001,10(1):19-28.

[6] Reiche EMV, Nunds SOV, Morimoto HK. Stress, depression, the immune system, and cancer[J]. The Lancet Oncology,2004,10(5):617-625.

[7] David S, Janine GD. Depression and cancer:mechanisms and disease

progression[J]. Society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3,(54):269-282

[8] O’Mahony S, Goulet J, Komblith A, et al. Desire for hastened death,

cancer pain and depression:report of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5,29(5):446-457.

[9] Buccheri G. Depressive veactions to lung cancer are common and often followed by a poor out come[J]. Eur Respir J,1998,11(1):173.

[10] 张海男,胡随瑜,陈泽奇,等.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6):519-521.

[11] 胡随瑜,张宏耕,郑 林,等.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型构成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312-1314.

[12] 陈昌华,陈泽奇,胡随瑜,等.抑郁症中医证型汉密顿抑郁量表因子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32-34.

[13] 张燕军,钞秋玲,纪东世.逍遥散为主联合心理与行为干预治疗肿瘤合并严重抑郁症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l5):1522-1524.

[14] 周雄根,张亚声,张庆荃,等.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3):21.

[15] 郑建军,吴新华,李光明.柴胡疏肝散治疗肿瘤患者抑郁症63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9):530.

[16] 贾智捷.解郁汤治疗癌症伴抑郁4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805.

[17] 万冬桂,吴玉华.癌痛患者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386-387.

[18] 丁言琳.乳癌病人抑郁症的治疗[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63-264.

[19] 王运律,李 蓓,胡 琦,等.清肝化瘀汤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相关心理因素分析[J].天津中医药,2005,22(1):27-28.

[20] 邵洪琪,张爱霞,胡燕燕,等.气功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5):47-48.

[21] 王保胜,刘 楠,宋 伟,等.音乐疗法对癌症患者放疗期间的心理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76.

[22] 蔡光蓉,乔 宜,李佩文,等.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9-18l.

[23] 谢 忠,黄 钢,银正民,等.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l5(3):176-178.

[24] 蔡光蓉,李佩文,焦丽平,等.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11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891-894.

[25] 项春雁,郭 全,廖 娟,等.中医五行音乐结合音乐电针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l(l1):969-972.

[26] 姚俊涛,许建秦,白新宽,等.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初探[J].陕西中医, 2005,26(7):678-679.

重症医学论文篇8

关键词:中医理论 重症肌无力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10-0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此病的发病率逐渐的提高,它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其发病率约为7-21/10万,患病率为51/10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现为眼睑、四肢以及全身的肌无力,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的麻痹,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严重危害患者的工作和生活[7,8]。

目前临床上对于重症肌无力的诊治尚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多数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或者激素类药物改善患者的情况,但是往往存在着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大的问题,并且疗效不显著,作用时间极短,对于疾病的控制作用及远期效应作用较为微弱,并相应的会有一定的危险性[1,10]。

近年来发现中医中药对于改善肌无力患者的症状及预后具有较好的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肌无力,从中医来讲,属于“痿证”范畴,其病机多为阳明脾胃虚弱,外合湿邪,所以治疗上多从健脾益气之法入手,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3]。重症肌无力以四肢沉重无力、眼睑下垂、肢体浮肿、纳差、便溏、舌淡胖等证候最常见,表现为脾虚湿胜的特点。其特点极为符合李东垣《脾胃论・卷中・长夏湿热用清暑益气汤论》所述特点[4-6]。根据临床观察,采用中临床采用益气祛湿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从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中医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做了探讨,其研究如下:

1 一般材料

1.1 本研究选取重症肌无力患者42例,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各21例。其性别年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 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完全随机设计。

2 实验方法

2.1 治疗组:给予益气祛湿方,黄芪60g、当归15g、苍术12g、泽泻12g、升麻9g、黄柏9g,人参15g。口服。煎药方法:凉水泡一小时,大火烧开,小火煎煮20分钟,倒出,再加开水煎煮20分钟,倒出,两次兑一块,每次煎药取汁约400ml,200ml/次,早晚分服,日一剂。

2.2 对照组给以溴吡斯的明,规格6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867[9]。每次60mg,每日三次,口服。

2.3 疗程: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用药均为10周。

3 实验结果

如表所示:治疗组愈显率为66.67%,总体治愈率为80.95%;对照组愈显率为33.33%,总体治愈率为42.68%,故按a=0.05水准,认为两组药物在改善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方面存在差异,治疗组在改善QMG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4 实验结论

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脾气亏虚为本、湿邪困脾为标,治当标本兼顾,健脾益气与祛湿并用。方中用黄芪、人参益气健脾以治本,苍术、白术、黄柏、泽泻运脾祛湿以治标,使脾气健运,则湿邪无由生;湿邪去除,则脾运化有权。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益气祛湿方疗效显著,治疗作用明显,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对于肌无力患者的预后及治疗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 徐秀梅等.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论著.2010;10:33-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1995:41

[3] 鲍文晶等.黄芪复方治疗重症肌无73例.光明中医.2008;23(2):208-209

[4] 王立峰等.强肌健力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广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3):274-276

[5] 赵云燕.刘友章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辨证遣药组方特点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6(6):424-426

[6] 祝时祥.补脾益肾温阳为主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体会.山东中医杂志2008;27(8):526-527

[7] 刘少云.尚尔寿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摭拾[J].中医药学刊.2001;19:306

[8] 宋雅芳等.健脾祛湿方对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骨骼线粒体及神经肌肉接头处超微结构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1):65-68

[9] 田增春等.重症肌无力免疫学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重庆医学.2010;39(9):1144-1147

上一篇:个人土地承包合同书范文 下一篇: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