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5 20:11:47

护理医学论文

护理医学论文篇1

【关键词】PBL教学法;护理查房;护生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1],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世界教育联合会在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建议采用PBL教学法并指出:“PBL教学法可使学生精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掌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2]。”为了突出护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创造性的特点,在中医护理教学查房中,引入PBL教学法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查房实施方案

1.1PBL教学查房试点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

1.2PBL教学查房对象2003~2004年度我院实习护生58人。其中大专26人,中专32人。护生以7~15人为宜,太多不利于组织,太少不利于展开讨论,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查房时间设为60~90min。整个查房过程做到查房前充分准备、查房中有效控制、查房后及时总结。

1.3PBL教学查房内容

1.3.1护理查房前预习教师根据本专科实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选出典型病例,将护生分成小组,提前1周将病案及思考讨论问题发给护生,使其进行阅读病史,提前评估患者,指导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情志状况、居住环境、发病节气、每日餐量、饮食有无偏嗜及劳倦状况[3]。

1.3.2护理查房方法按照护理查房程序。首先进行病例介绍,由其中1名护生介绍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如床号、姓名、年龄、中西医诊断、辨证分型,证候,既往史、病情的起因、发生时间、发展过程、治则和饮食等情况;接着,讨论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由护生先提出1个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其他护生针对护理问题对照自身护理计划,阐述其各自见解,由教师补充,达成共识后再进行下1个问题的讨论,逐个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对护生的正确观点加以肯定并纠正偏差。提出相关问题,举一反三,引导护生思考中医同病异护。

1.3.3护理查房目的通过PBL中医护理查房,了解各种循环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断、临床表现、施护要点及用药观察,熟悉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健康指导、养生调护。引导护生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病因,病性,辨证分型、证候、邪正关系、中医治则,从而判断中医护理问题,作出中医护理诊断。并指导护生用中医的理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对患者进行辨证调护。如:高血压患者中肝阳上亢者饮食偏凉,可指导患者可用炒决明子或煎汤代茶饮;而肾阳亏虚者则可常食黑芝麻、胡桃肉等滋补肾阳的食物[4]。

2效果

对护生进行民意调查显示,70.7%以上的护生(包括大专护生20人,中专护生21人)反映教学模式新颖、灵活,印象深刻,感到对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使所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紧密结合,赞成PBL教学模式。

参加中医护理教学查房后50.0%的大专护生出科查房后理论考试成绩优于普通教学方法大专护生,30.8%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与普通教学方法大专护生相当,19.2%低于普通教学方法大专护生。参加中医护理教学查房后37.5%的

中专护生出科查房后理论考试成绩优于普通教学方法中专护生,46.9%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与普通教学方法中专护生相当,15.6%低于普通教学方法中专护生。

3体会

3.1运用PBL教学法的优点

3.1.1PBL教学提供给护生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在PBL教学过程中,护生能够不断交流、辩论,收到来自同学和指导教师的各种反馈意见,对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认识。护生的学习是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信息接受者。护生可以从书本、杂志、网上资料、同学、指导教师及其他教师那里得到广泛的信息,学习成为一种自主的学习、一种能带来乐趣的事情[5]。

3.1.2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减轻学习压力在PBL教学过程中,护生能够不断交流、辩论,通过各种反馈信息的接收、再理解,并再次交流、辩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根据心理学理论PBL教学方法,更利于护生回忆起学过的知识,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减轻学习的压力。

3.1.3认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护生学习合作中领悟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提高工作效率、要获得成功就离不开与人合作,只有善于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护生们可以获得有益的启发和自信心。自信心与兴趣将是他们一生中前进的动力。

3.1.4有利于提高教学查房的效果和护生学习的成效这种教学方法对现存的护理查房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护理查房中加以引用,可以提高教学查房的质量和效率。因为:(1)查房前护生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把患者作为案例加以研究和剖析,可以增进全体护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促进在护生对整体护理理解。(2)通过研究案例及其治疗护理的多重可选择方案,可以提高护生的经验和能力。(3)可以帮助护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事前研究与事后总结,这既有利于护理素质的提高,又可以保持护理过程的有序,还可以预防特殊情况下备有应急方案,避免其出现的慌乱甚至失误。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护生获得有益的启发,激发他们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还可以促进护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

3.2PBL教学法也存在局限性

3.2.1由于护生的知识和能力有所不足,所以涉及的问题比较零乱、无规律、缺乏系统性实行PBL,需要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且对PBL的概念和技能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向学生提供特定的临床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以及控制讨论方向。

3.2.2PBL对教学场地和设备有较特殊的要求,对图书和信息的获取也同样有较高要求它需要建立图书馆、扩大藏书量、添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器具,以及更多的带教教师。

3.2.3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尽管PBL在护理教育中取得了可靠的教学效果,但这主要是靠学生反映和教师观察,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要不断加强PBL教学的研究,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6]。

3.2.4PBL可能引发一些伦理问题如涉及到患者的隐私保护问题等。

医学尤其是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数千年沿袭的师承教育等特点,都决定了其更适合PBL教学,中医临床护理学科尤为如此。护生在临床实习之前,已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充分考虑中医护理自身特点制定,使用PBL全新的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查房的质量和效率,更能促进传统的护理查房的改革与更新,以知识的再学习与运用能力为目标,培养全新的一代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护士。更重要的是,这一代护士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真正做到终身学习,跟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耀防,国旺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过程相关问题的探讨.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1):4.

2余咏,胡华.应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的尝试.June,2003,17(6):663.

3洪海兰,林梅芳.现代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8):2517.

4刘国华,张明岛.上海市中医病证护理常规.上海:上海中医学院,1999,103.

5马志华.PBL教学法在护理个案分析中的应用实践.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17.

护理医学论文篇2

首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史韦泽强调人应该敬畏生命,护理是维系人类生命健康的神圣职业,由于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从业者应该树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理念,这是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理念,也是始终贯彻我们教学的一条主线,这是前提和基础。通过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教学要让学生明白选择护理专业,就是选择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其次,增强护理专业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事护理专业的主体应该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古人讲“医乃仁术”,学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技,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护理伦理学教学就是要培养道德素养较高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伦理学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握处理各种医疗人际关系的准则,增强医德情感,进而转化为医德信念和医德意志。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升医学生道德素养的又一个着力点。最后,提升护理专业医学生职业良心。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说:没有同情心的医务人员是不合格的。护理学生职业良心的形成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病人的爱和同情心。2011年刚走上护理岗位不到半年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网络爆料“希望患者在自己下班之后再死,免得自己麻烦”等一系列紧张的护患纠纷事件,引起社会一片唏嘘之声,究其原因不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而是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同情、怜悯之心。护理伦理学教学塑造护理医学生道德人格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良心。

2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善的途径

(1)更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护理新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新理念的出现,都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的伦理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护理活动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不信任危机的出现,都使得护理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与护理人员保密义务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制度与维护患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也仅限于告知我们在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中应该怎么做,并没有针对特殊的实际问题给出伦理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很多护患矛盾问题的解决中当法律没有涉足的时候,伦理上最多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杨丽教师在其护理伦理学教学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涉及面太广,但是具体内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未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突出反映了护理伦理教学内容构成上的问题。所以,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伦理学,在知识体系的设置上,要着眼于护理的实践活动本身,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从2009年、2013年全国两次医务人员从业调查结果来看,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医疗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核心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正如吴阶平先生所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护人员高尚医德的培养,首先就要来自医护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把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具有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实在在地赋予护理伦理学一定的地位,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

(3)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而仅有的护理学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这一实际的社会需求,简单的护理伦理学理论也无法胜任,只有通过强化考试或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一手段作为提升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4)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的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在课程的讲授中,过分地压缩理论部分,就会使得没有伦理学理论背景的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时出现困难。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理论教学占据核心地位,其中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部分讲解起来,如果只看理论本身,的确是相当枯燥。但是这些理论本身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护理实践活动本身,结合临床护理案例讲解,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同时,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得如何,对临床实践中遇到学要解决的问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伦理学的三大理论应该给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很多相关的文章都认为应该将理论讲授的课时压缩,多讲临床和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恰当。其次,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能够起到理论生动化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古已有之。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涉及护理伦理学的实际案例冗繁复杂,如何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后,情景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可以适度使用。选取教材中可以展开教学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编排。如护理伦理学理论中对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尤其是“坏消息”告知原则的讲解;护患交往过程中,护患沟通部分。多样的教学方法只有被恰当地组合,被恰当地利用,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医学院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增强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得护理伦理学这一关系合格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护理医学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护理医学论文篇4

围绕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护理工作岗位需求,注重于前期及后续课程的联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衔接的实施

1.制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标准教师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进行护理实际工作需求的考察,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课程标准研讨会,分析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关键技术,从而确定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的课程标准。并将与护理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去。

2.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建设(1)中高职教材衔接,实现教学内容衔接根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学者根据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科学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修或选修单元,哪些是中职必修或选修单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按照区域医院不同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配合教学计划完成。(2)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电子化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具有多种优势。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及时更新功能,快速掌握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加强中职和高职在教育教学上的信息交流;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功能,缩短中职和高职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上;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程的远程教育及在线答疑上。因此,制定一些网络教材或电子教材,可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色(1)增强基础医学知识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对于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来说,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讲解,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比讲解式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将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与正常人体功能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有机体”为学习的研究对象,探讨人生生命活动的奥秘,掌握其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等。(2)结合临床知识,体现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连贯性加强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紧扣临床知识的学习,可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前告知学生,由学生分组去寻找答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在讲解Ⅰ型超敏反应时可提出,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前需做皮试?注射后多长时间观察结果?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后再在医院内观察15~20分钟才能离开等?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PBL教学方法,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学习上,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快,记得牢,深受学生喜欢。(3)加强实验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的许多知识来自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搞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不经可以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而且可以证明理论知识的真实性,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很多院校开设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及学时较少,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相应基础医学实验,为此我们在正常开展常规实验的同时,新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最后讨论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全面沟通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是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条件。我国大多数中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是学年制管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部分知识在高职中重复出现,但不能合理地免修,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不高。采用学分转换制度,使中职院校学生在高职中重复出现的部分知识经过学分转换,成为有效学分,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免修。因此,采用学分制为通道,可做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沟通。中高职院校制定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及学历层次的学分标准不同,让学科学分在中高职院校中成为相互认可的“护照”,也可作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但中职院校对学生学科学分评价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在学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中职生好,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较中职生差,所以普通高中生源的文化课程学分比重应少于中职生源,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应大于中职生源。在学分管理方面,文化基础达标,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短,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学程相对要长。通过学分制管理,能够使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不同起点的中、高职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培养目标,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1)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完善师资管理制度教师作为立校之本,实行一系列人性化制度,增强教师认同感。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知识能力和学历结构。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学历层次,积极参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层次学习,并给予相应补贴。每年轮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教育厅、卫生厅及护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接受新信息,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建立相应的职称评、聘、考核及收入分配机制。(2)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中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院要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现在很多教师本身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尤其是从事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不了解医院相关技术的进展。职业院校可把教师送到医院对口科室进行短、中期的挂职锻炼,让我们的医学基础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并通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可以直接到医院引进一线专业人才,扩充到“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中。

三、结语

中高职衔接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让中职学生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提高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尤其是基础医学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构建好具有中高职特色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顺利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护理医学论文篇5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护理人员每个季度各科室各项报表,各科室护理统计记录,包括入院资料汇总、出院登记、门诊病人统计汇总等。收集我院由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于国内公开杂志的护理方面论文80篇中,剔除未涉及统计方面的论文,随机抽取50余篇。对统计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其所出现的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等方面的问题,予以探讨。

2分析

2.1医学信息统计的本身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样性和个体性。由于信息数据源自个体病人,病人本身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医学信息的多样性。虽然某些信息可能对临床护理或治疗极为重要,但患者出于对自身隐私的保护而拒绝回答,尤其是在既往史方面。其二,难控制性。比如在研究某种人自身性免疫性疾病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生活环境、饮食状况都明确了解,但是每一个患者的生活不可能是模式化的。针对传染性疾病,虽然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患者的来源仍具有较大的分散性,这就造成了归类总结的难度加大。成本增高。其三,长期性,患者病情的好转、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上的跨度可能极大,而患者不可能长期处于住院状态,从而增加了后期工作的困难。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医学统计学的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①统计信息中的信息伪造,主要表现在某种疾病的治愈率及药品的有效性。②统计信息的遗漏:如医院医疗事故及投诉记录低于实际情况。③统计工具的误用、滥用。如由于信息的理解偏差导致统计设计不合理,分析软件使用不当,导致信息转化失真等。

2.2科研论文中统计学应用不当的情况

2.2.1统计设计不合理。

在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之前,统计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尤为重要。不同的统计设计方法有不同的合理使用范围。统计设计的选择和使用必须要与后期解决的问题无原则上的漏洞。如果这个标准本身存在瑕疵,则期后期结果的说服力可能大打折扣。我院药剂科为比较A、B两种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与内分泌科合作,按随机原则挑选出6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设定对照组,安慰剂组,A、B两种药物再分别再设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6周后观察血糖变化。在统计方法的选用中,采用两因素两水平的析因设计。两因素为两种不同的药物,两水平为A和B两种药物不同的服用剂量。通过统计学检验,主要回答三个问题:①不同的药物之间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是否存在差异?②药物和所对应的服用剂量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③同种药物,服用剂量的不同是否在控制血糖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认为上述设计虽无明显漏洞,还需要注意到:析因设计中的主效应是某因素各单独效应的平均效应,当析因设计存在因素间交互作用时,主效应并不能反映出该处理因素的真实作用,在此例中,就需要考虑到A或者B药在剂量因素的某个处理水平上的效应。

2.2.2两组没有可比性。

某作者通过长期的调查、随访,探讨家属的探视及精神的关怀对重症颅脑损失患者后期精神症状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实验组1的家属对患者予以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及心灵关怀。实验组2的家属相对冷淡,在生活照顾的时间上明显缩短,对心理的关怀也较为肤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的问题是患者的后期预后是与其各自的治疗密切相关的,治疗的相同是基础。其二,即使同样是重型颅脑手术后患者,其身体素质,受伤情况的不同,后期的预后就有可能不同。其三,精神关怀、照顾缺乏量化标准,怎么算是无微不至,怎样才算是相对冷淡?从而使得该研究的说服力欠佳。

2.2.3统计描述方面。

在许多关于相关性分析的文章中,人们的关注点可能还主要是在P是否<0.05上,但其实,应该根据(r相关)值的大小,来说明二者是否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例如某论文中统计非甾体类药物与血清白介素浓度的相关系数(r=0.397,P<0.05)。结论认为二者之间呈高度相关性。但本文认为其表达不够科学严谨。因为在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P<0.05的情况下,直接说明的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具体到是高度相关还是低度相关,取决于r的具体数值。一般认为相关系数≥0.7算是高度相关,0.4≤相关系数<0.7为中度相关,相关系数<0.4为低度相关。

2.2.4统计推断方面。

一般而言,当我们所得的P<0.05时,其意义在于两事物来源于不同的整体,存在差异,但并不能客观的说明本身差异的大小。例如我院皮肤科比较A、B两种治疗方法对银屑病的治效果。最初设定为A法的疗效优于B法。认为若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01时,A法极显著优于B法;若得到P<0.01或P<0.05时,则认为A法显著或稍微优于B法。本文认为所得结论有失真实。失真的原因是就是对P值的理解不准,统计学上P值的大小只能反映两者相同或不相同,是否来源于同一整体。P值越小,越说明两种治疗方法本质上不同,治疗效果的不同,但是并不能直接反映其效果的优劣。

3对策

多数护理从业人员及护理实际操作者对统计学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几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对其理论的理解并不透彻,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而实际需要解答的问题往往较为复杂,导致大量的护理记录及汇总数据中,缺乏连续性和真实性,从而导致了统计学应用不规范的现象,使统计学未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本文建议,可以根据实际的问题学习统计学,针对性的学习,使所学的知识合理应用。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可以在初期即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予以指导或参与护理科研的团队中,使整个研究课题的设计、处理更为科学。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有利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有利于统计知识的发挥和应用。进一步为后期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公共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护理医学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

2008年、2009年我院护理部共接收实习护生85人,均为女性,年龄18-21岁。其中2008年44人,2009年41人。

1.2方法

1.2.1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一次性发放一次性收回,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没有任何暗示和诱导下进行填写,现场发放问卷85份,现场收回,回收率100%。

1.2.2建立临床教学网络,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的教学网络,由护理部干事负责教学工作。要求各科室将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带教计划,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首先进行培训强化。护生进院后、入科前,由护理部组织对其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培训。其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及历史的介绍、护士仪表着装要求、护士行为规范、护患沟通技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及基本的5项护理技术操作。组织护生观看护士礼仪录像。要求各科室在护生出科时给予全面考评。在培训时把“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作为学生接触病人时必须要做到的两个“一”,让学生在各个操作环节中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自愿组合每2人一组,互为病人,亲身体验作为病人的感受。在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同时,增强了她们的爱伤观念。让她们明白:关爱和尊重病人常常是从接触病人的第一瞬间就开始了。

1.2.3在护生进院后、集中培训时,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了解护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和护生心目中带教老师的形象。通过每月召开一次实习生座谈会和发放反馈表征求护生对所在科室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和要求。

1.2.4统计方法所得资料由质控护士长带领组员共同审核分析评价,每一项目数与所调查的总数进行比较。

2结果

结果显示,护生对在带教过程中增加人文知识持肯定态度。

3讨论

3.1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是护理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从社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中不难看出,良好的人文知识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又进一步丰富了人文科学知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现代护理学的科技信息骤增,知识和技术更新加速,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含量与日俱增,多层面地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是适应护理学的变革、推动护理学向前发展的需要。

3.2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一名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热爱护理专业和带教工作,而且要有奉献精神和精通业务,并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表率,以自身的敬业精神、思想品德、责任感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去影响学生,为她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3.3营造内涵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与护生密切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将护士良好的气质、优雅的礼仪、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不断传达给护生,使她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得到升华,促进人文精神的不断内化。

4结论

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培养复合型的护理人才。只有深刻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才能最终使护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得以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表明,在现代护理临床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护理医学论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7--9月来就诊的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选取脱敏治疗;对照组15例,进行皮肤科常规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12-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岁;病程3个月—11年不等。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脱敏治疗,在患者左上臂伸侧皮内注射抗原皮试液,选择皮试阳性者用组织胺稀释液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采取皮肤科常规治疗,如使用药物安他乐(成人始量为每次25mg,3~4次/d;并可逐步调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外用炉甘石洗剂。

1.3疗效观察

用药后定时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水肿、红肿是否消失;瘙痒程度是否减轻;每日发作次数是否减少等等,并结合治疗前列出详细的数据对比,以便判别患者治疗后是否有效?

1.4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评分下降指数评价疗效,疗效计算公式为:疗效指数—[(疗效前评分—疗效后评分)/疗前评分]X100%。有效:经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如:水肿、红肿、瘙痒等症状消失,病情不再发作),疗效指数≥90%;显效: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如:水肿、红肿、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每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0%疗效指数<90%;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一好转且病情反复发作,疗效指数<20%。

1.5数据处理

采用SAS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以上治疗组中15例慢性荨麻疹通过脱敏治疗有3例有效,10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4例有效,2例显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P<0.01),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且在脱敏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毒副作用。

3医学护理措施

3.1脱敏治疗前后的准备工作

治疗前应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皮肤变应原试验及其他检查详细确认患者的病因,了解其病程、病情、年龄以及全身情况。

3.2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医学护理

①排毒:迅速排出血液内毒素,恢复皮肤正常血液循环,重新组建遭到破坏的血管网,恢复正常血运,营养肌肤,使皮肤健康润泽。②凉血:彻底清除体内湿热瘀毒凉血润肤,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使愈后不易复发。③止痒:止痒消斑,全面调节过敏体质,增强皮肤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皮肤病再次复发。④修复:改善皮肤微循环,增加血氧代谢,修复皮损,祛除病变组织,增强细胞活力,调节内分泌,促进皮肤再生能力,重建肌体平衡,长出健康皮肤。

3.3慢性荨麻疹患者自我医学护理

①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②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③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④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3.4治疗后医学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②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以便恶化病情。③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④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⑤调养生息:注意休息,减轻压力,勿过疲累,适度运动。

4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食物、吸入物、注射药物等过敏引起的,治疗方法较多较乱,临床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钙剂、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时间长,易复发。脱敏治疗对慢性荨麻疹具有明显的效果。脱敏治疗是将提纯的抗原物质逐渐递增量注入体内,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降低,达到治疗目的。

护理医学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18例多胎妊娠经阴道B超下选择性减胎的护理

 

目前由于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行多个胚胎的移植以及移植后单卵双胎的发生,导致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多胎妊娠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孕产妇并发症增加,严重威胁母婴安全,随着胎数的增加,围产儿病死率及发病率也明显增加[1]。为提高存活儿的成熟与质量,降低孕妇妊娠合并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行早期选择性减胎术非常必要的。我院生殖中心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18例多胎妊娠在孕早期行经阴道减胎术,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18例多胎妊娠者。年龄26~36岁,均为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4例,继发不孕14例,不孕年限3~10年,平均6.3年,均为在本中心经超促排卵行IVF―ET术后妊娠者。本组病例中有14例宫内见3个孕囊,4例宫内见2个孕囊,所见孕囊均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在孕后7~8周时择期手术。

1.2 减胎方法

B超扫描确定待减胚胎,B超引导下将17G穿刺取卵针刺入胚胎胎心搏动处,以20ml注射器回抽,吸取胎心医学论文,也可用绞杀法毁坏胎心,至胎心停搏。

1.3 结果

18例多胎妊娠者经阴道减胎术,手术过程顺利,均一次操作成功,手术时间l0―20min。术后1周再次B超扫描确认14例为双胎,4例为单胎,全部存活,被穿刺的胚胎胎心完全消失。均无母体凝血障碍现象及流产发生。18例病人中,12例足月剖宫产分娩,早产6例。共娩出32个活婴,男婴20个,女婴12个。32个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体查无畸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不孕症患者经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妊娠是十分可喜的,但维持多胎妊娠危害甚大,医务人员必须向孕妇及家属说明,多胎妊娠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胎数愈多,并发症的种类与程度均增加小论文。本组18例病人多年不孕,心理压力较重,患者得知多胎妊娠,既高兴已怀孕,又要承受减胎的痛苦,担心减胎是否对胎儿有影响及引起流产。针对患者矛盾的心情,采取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真诚与其交谈,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多胎妊娠的危险性、不良结局和减胎术可能出现的产科并发症,并简单介绍减胎的过程,从而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前及术中护理

术前检查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外阴皮肤准备,术前阴道准备及适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子宫平滑肌松弛剂。为使减胎术顺利进行,医生护士需配合默契,在手术开始之前首先将B超探头及穿刺架消毒好并放在固定位置,穿刺针及药物准备齐全,为医生顺利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监视孕囊及胎心的变化,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及时给与适当的安慰。注意回抽液的性状及颜色,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留手术室观察半小时,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出血,无特殊情况可送回病房卧床休息。护士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告知患者手术成功,以减轻其心理压力。绝对卧床休息3d医学论文,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注意出血量、血的颜色、有无血块和组织排出,排出前有无腹痛加剧。间断吸氧,提高母体血氧饱和度,预防和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有利于存活儿的发育。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所有患者均无羊膜炎、羊水栓塞及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无菌垫巾。并注意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2.4 出院指导

嘱注意加强营养,合理调配膳食,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1个月内禁止盆浴,妊娠前3个月禁止性生活,定期B超监测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加强产前检查的管理。

3 体会

通过对18例选择性减胎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我们体会到减胎术的成功与穿刺定位准确、技术娴熟密切相关,但护理工作对稳定患者情绪,防止流产、感染等并发症,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志宏,冯云.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2):134.

2.董悦芝.妊娠中期应用经腹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计生杂志,2006,14(7):439―440.

 

上一篇:动物医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老年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