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23:30:26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1

关键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导的学科,它不仅要求传授给医学生系统而牢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地培养更是如此。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为临床培养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但也面临着临床动手能力欠缺,研究生教育与医生执业资格培训脱节等难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部分地方开始试行,到现在在我国各地正式推行,已经历20余年,并逐渐步入规范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及医疗水平不平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可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效率,切实保障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解决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医生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难题。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临床医学院是集医学教学和临床医疗为一体的单位,在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两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全面地认识,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方面有效地探索,构建了一个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的新模式。

1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执业医生法》规定,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满一年以上者才可以报考医生资格。我国现阶段很多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是由应届本科医学生直接考取,他们具有相应的学历,但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资历,不能参加医生资格考试,没有取得医生资格,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独立地完成医疗工作,没有相关的临床实践机会,导致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地训练和积累,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们地培养难以在医院内完成。

我国现阶段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属教育和卫生两个不同的系统,目前它们在课程学习、临床培养、考核各方面都互不认可,给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复培养造成资源浪费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地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养目的、临床培训内容的趋同性,导致二者之间培养的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直接影响了医学生们的晋升时间。

2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可行性的探索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临床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有效途径,可使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深化和提高,对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学人才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者有机地结合,能够提供一条合理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既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又能保证完成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较常规的医学研究生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有明显优势。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可以作为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方向标。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即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水平认证,可以减少二者之间在培养方面的重复,避免造成医学生们的时间浪费。

(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得到较多的国家资金补助,自己支出的费用相对较低,基本生活费用由保障。而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都是已经毕业的医学生,作为已进入社会的社会人,虽然在培训阶段也可以得到部分国家经费补助,但是自身需要支出的费用较高,生存压力较大。同时,国家在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也要有相关设备、设施的投入,若把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研究生的资金补助优势,减轻医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可以减少国家经费的重复投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面临的问题

(一)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总体的轮转时间少于住院医师各阶段培训的时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规定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临床科室轮转三年,进行系统临床基本功训练,考核通过,可以达到低年资住院医师水平。第二阶段为期两年,以专科训练为主,并且还要担任一年的总住院医师。虽然大部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安排的临床科室轮转时间是2~3年,但其中还包含了毕业前的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准备工作,因此真正的临床轮转时间也就是1~2年时间,达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时间。

(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及要求有所区别。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分为课程学习、临床轮转、学位论文答辩及授予等环节,其目标是将医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内容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等方面以自学为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其考核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三)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毕业(结业)要求不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要取得学位,除了要参加毕业考试外,还要有毕业论文的发表,条件比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要求更高。

4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临床医学院在探索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一)合理改革课程

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课程转化为网络化课程,各科教学都要求在轮转过程中完成,在临床轮转中,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亲自指导,突出临床特点,尽量保证临床轮转的时间不低于27个月。同时,在轮转过程中,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适当增加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医学法律法规的教育,全面提高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统一临床轮转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临床医学院是广西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学生入学后,由临床医学院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按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统一安排第一阶段的临床轮转,时间不低于18个月。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进入第二阶段培训。第二阶段培训以专科定向培养为主,要求学生在高年资医师指导下独立进行临床工作,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担任24小时住院医师时间不低于半年。临床轮转总时间不少于27个月。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时间,又保证了培养质量,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轮转做到良好衔接。

(三)学位授予的区分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的是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因此,考核时更看重的是临床能力的考核结果,在学位授予上,与科研型研究生应区别对待,降低其对文章发表的要求,规定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只要有综述发表,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即可申请学位。新的学位授予方式更接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5 结语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完善我国医学人才体系,培养符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高层次由应用型专业卫生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工作后继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能够快速成长为临床专科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新培养模式是医学界的主流趋式,其对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临床动手能力,对于探索符合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模式改革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从学术型人才为主慢慢向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转变,具有重大的推进效果。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2

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 制度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实行 医学本科教育,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978年我国开 始招收医学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8年,试办七年制医学教育;1998年,试行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 专业学位;2001年起,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等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实施临床医学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旨在培养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现行的执业医 师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之间却一直存在 着矛盾,导致其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现行 《执业医师法》存在冲突,医学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 训练面临违法行医风险。1999年5月我国正式实施 《执业医师法》,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 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学生在获得医学学士学 位后,必须在临床工作一年才能够参加国家统一举 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执业医师资格后才有临 床处方权。所有医学本科生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 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没有处方权,不 可独立处置病人和进行手术,无法独立担任住院医 师工作,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训练与培养在医院很难进行。

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存在矛盾。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是医学教育的一个特有阶段,是指医学专业毕 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在经认定的培训医院接受以 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的阶段。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 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 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 期间会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训 练,其训练目的、方式等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 相同。但是由于我国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由不同的部门主管,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临床医学 研究生临床实践训练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不 统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的临床技能培 训得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部门的认可,研究生 毕业后仍然需要按照卫生行业要求重新参加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造成教育与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 导致医学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等同于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做 法,偏离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立的初衷。

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2001年,上海市提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 新模式,即由过去的“5年住院医师”改为“3+X”培训 模式。第一阶段“3”也就是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的 前3年,接受通科教育和培训;第二阶段“X”就是专 科培训,最后达到专科医师准入的水平,这个“X”时 间长短随各临床专科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而不 同。2010年,上海市正式开展统一模式、统一准入、 统一考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将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岗位 聘任和临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全 市各级医疗机构从当年开始即不能再聘用未经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行业覆盖的历史背景下, 2010年10月上海市正式启动了教育部批准实施的 23项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之一的“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改革重点是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紧密结合。

1. 模式创新,构建了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 “5+3”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上 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提出了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 核心的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 医学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从而在 国内首次构建了将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 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在以“5+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 系中,医学生完成5年的医学院校教育后,一部分毕 业生选择考研攻读医学科学学位,但绝大部分将进 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 考核通过后,取得普通专科执业资格,称为专科医 生,其中一部分医师直接进入社区或者二级医院工 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医师希望在大医院做“分工更 细”的专科医生,比如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就要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入亚专科规范化培 训基地继续学习,这被称为“5+3+X”。

2. 观念创新,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 究生的“双重身份”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是以“行业人” 身份接受培训,与培训医院签订培训及劳动合同,劳 动关系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培训结 束后合同自然终止,培训对象自主择业;培训期间计 算工龄,按培训医院同类人员标准发放基本工资和 绩效工资,其水平高于当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入职 收入水平并逐年提高;培训期间依法参加并享有养 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公积金等社会保障。

在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 革试点中,对于那些参加全国统考被高校录取的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在被招录 为“住院医师”的同时,以定向身份获得研究生学籍, 即获得了“住院医师”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

这种双重身份突破了医学本科毕业生只能在就 业(住院医师)和在读(研究生)之间“非此即彼”的传 统观念,为本项目在试点过程中的培养机制和管理 体制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实现了临床医学 “5+3”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三个结合”的有效衔 接,即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 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 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相结合。

3.机制创新,实现了全过程“三个结合”的有效衔接医学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既要 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的特 有规律。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经验来看,临床医师作 为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人才,其 培养必须经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 阶段。其中,院校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辅以临 床实践;毕业后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培训,并通过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制度加以落实。

因此,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招生招录、培养培训、学位授 予与医师准入等方面实施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医学 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成为推动临床医学 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在制订 研究生招生计划时,按照“需求导向”原则,根据上海 市每年参加住院医师培训人数,合理确定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分专业招生计划数。 2010年,上海市根据临床岗位需求和培训医院能 力,采取医学毕业生自行申请、培训医院择优录用的 招录方法,实际招录住院医师1830人。其中本科生 517 人(占 28.2%),硕士生 1105 人(占 60.4%),博士 生208人(占11.4%)。因此,上海市确定在2010~ 2012年之间每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分专业招生计划数为500名;并且计划2013年 扩大该项目招生计划数,逐步减少包括本科、硕士和 博士层次非本项目的住院医师培训招录计划。在招 生录取过程中,各高校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 结合住院医师招录,共同组织研究生入学复试。推免 生直接进入复试;对参加全国统考者,根据考生初试 成绩和个人材料确定差额复试名单。复试主要考察 专业综合知识与技能、专业英语、综合素质(医德医 风、心理素质、思维表达)等。

(2) 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 结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本 项目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住院医师不脱离临床规范 化培训的特征。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政治、英语、 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等课程组成,所有课程均以上 海市统一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为主。其中,专业基础 课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完全一致;专 业理论课由上海市统一组织各培训医院根据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 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 识。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没有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 对于临床能力没有强制性要求,研究生要花大量时 间完成课程学习(脱离临床培训6个月以上),有些 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医学科学学 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甚至完全相同,使得 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而本 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必须严格 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进行,临床 培训专业范围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 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小儿 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 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等18个学科。 在专业学位论文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方案并没有涉及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 评价指标体系,许多医学院校的导师常常安排自己 带教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去完成自己的基础 医学研究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科学学位 研究生一样发表SCI论文等。而本项目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学位论文类型为病例分析 报告或文献综述等,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 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等同于医学 科学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做法。

(3) 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相 结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完 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取得资格 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临床轮转, 通过各培训单位按照规范化培训考核要求进行的各 阶段临床能力考核(包括各科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 结业综合考核),取得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 格证书;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可以获得 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过学位委员会评定,达到授 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本项目研究生在培训期间如果 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两次临床能力年度考核 不合格,将被停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取消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籍。

4.制度创新,“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 业医师资格之间的矛盾。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全过程“三个结合”的基础上,本项目实现 了“四证合一”,即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 院医师)在项目结束时可以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证书、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 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通过 “四证合一”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在医师培养过程中 的院校医学教育和卫生行业培训两者的紧密结合, 有利于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和临床技 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 求。通过“四证合一 ”的制度创新,培训医院将组织本 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参加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效地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和培养所面临的违法行 医风险;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实现了紧密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 床技能培训完全达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 (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后也就不再需要 重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案的 实践创新

     本项目改革重点是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这就对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 式和培养方案提出了实践创新的要求,即所有课程 教学都必须在临床轮转过程中同步完成。

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课程由公共课程(政治、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公 共科目)和专业理论课程等部分组成。专业基础课程 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教学结合, 专业理论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 临床专业理论教学结合。表1是上海市“全科医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的课程设置。

                          

2.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 本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的 课程学习,需要在不少于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临床轮转过程中同步完成。因此,必须将原来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集中上课(脱离临床规范化 培训)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为以“网络化课程” 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上海市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出发,探 索了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研究生课 程制作成网络课件挂在上海市“好医生”网站,供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根据个人情况选 择学习时间和进程。

目前,上海市已经完成了政治、英语、临床思维 与人际沟通、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重点传染病防治 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循证医学等公共课和专业基础 课(公共科目)的网络课件。目前正在建设临床医学 18个二级学科54门临床专业理论网络课程(见表 2),每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含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 学科前沿三门课,要求有教学视频或音频加PPT,技 能课要有示范操作视频。

                                 

本项目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通过以上“网络化课程”的学习,共同的体会是 本项目网络课件和教学方式既适应了 “住院医 师”特殊群体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学习的特点,也保 证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高水平和 现代化。

3.以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培养方案本项目培养方案和以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 重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严格按照《上 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 练,完成临床培训轮转。为保证临床培训质量,上海 市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开展了带教师 资培训,建立了培训质量监控体系。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 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依法取 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职业 道德、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医学伦理、人际 沟通技巧等。具体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住院医师)通过临床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医德 医风,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诊断和治疗技 术;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 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等;学会门急诊处理、 危重病人抢救和病历书写等临床知识和技能。

四、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协同创新

     1.设立机构,协同创新上海市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实施临床医学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 合的改革试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行业、 高校、医院形成合力,确保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形成 了教育卫生部门的良好合作机制,出现了教改推医 改、医改促教改的生动局面。

机构人员组成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教委、 卫生 局、各相关高校、培训医院共同参与的临床医学教育 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协同创新”。由上海市教委 和卫生局分管领导、各大学分管校长组成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 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由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共同组成专 家小组,负责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由上海市学位 办、卫生局科教处、大学研究生院、医管处和培训医 院相关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此项工作。在 项目试点过程中,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具体 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研究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 的各种问题,协调各高校执行上海市的统一规定。

2.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由上海市教委立项、复旦大学牵头、其他高校和 医院参与,2010年以来项目工作小组完成了 4项课 题研究:“上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 方案”、“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实 施细则”、“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专业学 位质量保障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评价 指标体系和论文标准”。

根据《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准确把握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 重身份”,工作小组具体制定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 施办法》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 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实施细则》由下列操作性管理文件组成并在项 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上海市医学专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 合试点项目全国统考招生简章》、《上海市医学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试点项目推荐免试生招生简章》、《上海市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定向培养协议书》、 《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 指导性培养方案》、《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住院医师)导师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管理实施细 则》、《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3.质量为本,加强督导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项目 实施过程中,上海市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包括招 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 系,即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生源质量保障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上海市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 核评估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住院医师)学位论文标准和评审指标体系、上海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指导教师 遴选和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都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本。上海市始终坚持把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这项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 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培训医院的指导教师、管理 干部和行政领导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各培训医院的 管理和带教水平;组织临床学科专家和管理专家对 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检査督导, 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 改革实践适应了医改需求,提出了 “5+3”的临床医 学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机衔接,促进 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准入、职业资格的紧 密结合。一方面,使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真正做到了以医生职业为导向,与卫生行业紧密结 合,与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密切衔接,与医师准入实现 无缝对接。这既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实 践,又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既有利于培 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又有利于推动硕士生教育 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 人才并重的战略转变。另一方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试点,有 利于改变以往临床医学教育5年制、7年制、8年制 等多种学制并存的不合理现状,为进一步理顺医学 教育学制学位体系开拓了有效途径,如可以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探索临床医学教育“5+3+X”模式:即5 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X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逐步取消7年制医学教 育,控制8年制医学教育规模,使5年制成为医学院 校教育的主体。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3

灵活多变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归纳有以下四种:一是个别解决法,每一个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要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即病例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每个人的理论看法和诊断依据;二是分组讨论法,先是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一起课堂上讨论案例,教师的作用是汇总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分析各个小组对案例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以及讨论的不足之处;三是智囊团法,邀请有经验的医学影像专家分析案例,具体就是临床上遇到些疑难复杂及典型的病例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会诊,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参加进来并发表个人见解,权威医学影像专家给予点评;四是角色扮演法,由医学影像研究生扮演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还可以戏剧的形式将案例的内容表演出来,[2]就是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分别扮演病人和医生,医生给予病人诊疗,在这一诊疗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这位“医生”的医学理论基础及言语举止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先期的文献学习,我们的研究结论是:案例教学法对于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充分理解消化和临床应用理论起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作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教学法的医学影像研究生接受效果,广泛地征求医学影像研究生在案例教学法教授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尚待改进提高的地方,给出开展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具体过程

在前期国内外文献整理和解析的基础上制定归纳出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就是选择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组织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根据案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适合单人独立完成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适合分组讨论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临床上遇有些疑难复杂及典型的病例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会诊,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参加进来并发表个人见解;适合医学影像研究生扮演标准化病人的案例,还可以戏剧的形式将案例的内容表演出来。在实施过程中的每天课程结束后,及时地观察和访谈一些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了解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案例教学实施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医学影像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不足,认真总结,从教师层面进行改进,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发放研究者自编的有关案例教学法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

三、研究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必须要求真实、有代表性,具有启发性,具体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动态跟进、开放深入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加深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学影像理论基础理性认知程度。好的案例选择也更应遵循一定原则,主要包括:代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完整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以及客观性原则等。[3]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案例可以取材于日常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真实病例,能对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有启发作用的代表性病例。对于每个病例,在课前均需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准备,以使病例更加适合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要求,另外案例可以具备一定的兴趣性,以便更好地让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参与其中。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教学理论的授课重点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授课教师有重点地叙述病人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籍贯、民族、职业等)、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这些都有利于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案例记忆,授课教师通过惟妙惟肖的讲述也会增强案例的丰富色彩,案例选择的得当,才能真正地协助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而在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不等同于随便举例子,而更应该是一个可进一步研究探讨动态、开放的过程。因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并不一定能把握住案例中所包含的所有理论知识,教师应引导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向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进行提问,采用开放性问题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设置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以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主动地、更富有个性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以往的医学影像学讲授的教学重点只放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医学影像案例教学的关键点不是为取得那些固定格式的原理或原则性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进而更好地促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实现培养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医学影像学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成果

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师生间通过广泛交流,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案例教学法也提出了一些感受和建设性意见。首先,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是有必要的,可以推广。其次,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的方式,能提高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再次,案例的选择必须针对性强,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安排好讨论的时间,讨论确保充分。

五、结论

采用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点是案例教学中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的主动讨论及分享过程,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愿意接受并喜欢医学影像学案例教学法;采取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拉近医学影像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间距离,有益于加深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医学影像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行高效的教学互动,使教师在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零碎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加以归纳和升华,进而提高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4

【关键词】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科研能力;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后现阶段采取的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虽然是并轨进行,但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要求在临床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科研能力发展,因此,如何将科研意识贯穿在整个规范化培训过程之中,值得我们探索。

1以往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背景

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往往为6~12个月的脱产式课程学习,以及1年到1年半的科研实验及论文的撰写。这就导致了研究生在临床轮转的时间往往不足1年。多年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其临床技能操作、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应变能力等临床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了扭转这种“重科研、轻临床”的培养模式的弊端,在2014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文件。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1-2]。正因为这项硬性规定使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临床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全面启动,这也充分保障了临床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在毕业后能够具备较强临床实践能力以及掌握对本专业常见疾病的基本处理原则。通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试,对于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而言,将会明显提高个人的专科疾病诊疗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使之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一名“会看病、能手术”的名副其实的高级别高层次临床医师,同时对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实力具有积极长远的意义[3]。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本科毕业的规培生的区别

自2015年开始,新入学的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将参照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统一下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这意味着对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必须完成为期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需要在硕士研究生的3年学制内完成科研论文的选题、资料收集、实验、论文撰写等工作。那么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由于所有的时间都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他们又将如何利用非常有限的时间来完成科研论文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与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冲突呢?同样的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如何在培养好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同时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目标,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科毕业后的住院医师的培养着重于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使其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实际的临床工作能力。这为其将来能够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及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是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研究生们还需要最终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因此,“规培”制度下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培养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科研能力、教学意识。研究生毕业后的视野和发展空间将明显提升,为将来成为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3如何在临床轮科中培养科研意识、完成科研课题

3.1避免临床与科研脱节,科研课题紧密联系临床实践

虽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临床轮科,时间长达33个月,看似没有多余的时间脱离临床去完成科研课题,但如果引导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的灵感,带着科研意识去开展临床工作,例如发现手术技巧的改进、临床药效的评估、临床疾病数据的分析、某些疾病临床进展的机制等等,只有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课题,让科研结果能直接解决或说明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让临床与科研紧密相连,并给科研课题带来许多亮点。要彻底改变“科研就是去实验室做实验”的想法,就要建立“在临床实践中完成科研课题”的观点。

3.2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机制

通过完善科研专项基金的设立、科室专科业务学习、积极开展专家科研讲座、提供平台交流科研成果和激励相关科研人员等几个方面的措施[5],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专项研究基金能够提高临床研究生申请课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以科室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科研交流,组织论文阅读,是提升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途径[6];国内外相关专家定期展开的科研专题讲座,能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了解临床科研的前沿知识,激发科研的灵感,建议把听取科研讲座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考核环节;医院也应当积极提供科研成果交流平台,除了邀请专家学者来院授课,研究生也可以彼此在台上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旦临床专业研究生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或者协助导师申报了相关课题。研究生管理部门将对研究生及相关人员给予足够的奖励,彻底去除以往某些“富临床、贫科研”的错误思想,激励研究生们临床科研齐头并进。

3.3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遴选

选择一批具备较强临床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导师,导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研究生导师开展“双轨培养”模式的宣传和学习,加强指导教师的带教能力。此外学院还可以为研究生配备一到两位副导师,并采取导师及副导师联合培养的机制来强化研究生的培养。传统的高级导师是主导师,他往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和督促研究生在临床、教学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副导师可以是医学院或医院中从事科研的老师,主要负责传授科研理论知识和指导科研实践[7]。当然副导师也可以是研究生在轮科期间的带教老师,他们不但能直接教导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也能开拓研究生在跨学科及多学科等方面的科研思路。副导师还可以大胆选用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年轻博士,让他们来带动研究生的科研意识的提高。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定期召开研究生组会,了解研究生的轮转学习情况,并督查学生科研工作完成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此入手来培养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

3.4适当调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训考核方案和科研课题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5

郑丽英1钱彪2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新疆石河子832000

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石河子大学本身的发展,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规模有了较大增长,如何有效的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及推广更好的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为切入点,本文从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http://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专业型;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水平教育,为了培养更好的更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在不同大学培养结果差距也较大。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创新人才是每个专业的共同心愿,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制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

医学作为高精尖行业,对医学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承载着国家拔尖领先人才的培养计划,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医学院校究竟如何更好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本文就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初步探讨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明确培养目标,增强学生信心

医学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专业型医学硕士生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其掌握专科临床技能,培养其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思维的能力。目前,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现有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高等学历人才在市场上并不是很受欢迎,一方面,高端市场需要更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甚至归国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基层市场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可满足要求,硕士研究生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空中楼阁,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难进一步突出。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流于形式,而过分强调培养结果,仅仅通过应试考试即完成理论学习,之后完成课题及论文就能顺利答辩,而并不清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终究掌握了多少技能。随着国家专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大受市场欢迎,以及其相对简单的要求受到学生的青睐,且专业型研究生还面临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必须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生存,因此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须积极学习临床技能,在掌握临床理论的基础上,增长临床经验,强化临床技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有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以免高分低能的悲剧出现,上至国家宏观调控,下至学校宣传鼓动,均需要对专业型研究生给予正确的认识,医学本身就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要求也很高,因此,更加需要的是具有过硬素质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

2明确导师职责,强化学生素质

我国医学院校传统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严重不足[3-4],其培养一般具有固定模式及固定年限,只是在实践环节上稍有差异,我院医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基本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论文撰写、毕业答辩三个步骤,传统模式延续多年,并不能充分展现出每一位研究生的潜能,特别是综合院校,没有有效的对各学院资源加以整合,资源优化,取长补短,以致单兵作战,未能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

现有的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属于导师终身制,即学生入学开始,选定导师,如无特殊情况,即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必须跟定这一位导师完成三年的学习,导师在招生及传道授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研究生仅仅是导师的追随者和服从者以及导师课题的执行者,严重缺乏话语权和创新思维。特别是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而言,其目的是培养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高水平的实践能力,是适应临床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时,必须强调研究生对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理解,同时要具有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与导师既是师生,也是同行,更是合作者,学习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学习和工作中加强理论及实践能力,较强自身素质。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起到的只是一个把关,审核的作用。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客观审慎的态度对待与导师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盲从,这样才能脱离灌输式教育的桎梏,行精英化的个性培养。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深远,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医学求学之路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任务艰巨,对导师的要求也就更高。

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工作,但并不意味着需要鄙弃学术科研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巩固,同时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写作能力。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量才施用,学生对课题一无所知之时,需要师兄帮助带入课题研究之中,特别是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侧重不通过,导师可以提供参考书目及具体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期可以让协助学生共同完成既定课题,让学生边做边学,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领会科研的成功感与成就感。如果入门阶段,学生自我摸索,到处碰壁,就会出现自卑灰心心理,认为能力不行甚至对学术产生失望。如果在失败之时再受到导师的批评与压力,就很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笔者认为,固定时间汇总汇报学习心得的同时,也可由研究生主讲近期阅读的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及科研结果,在增强研究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英文文献查阅及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科研能力。

3细化培养步骤,加强院系合作

石河子大学作为211综合性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基金扎实,院系众多,但苦于合作较少,联系不密,学术型研究生相互之间不能取长补短,加强合作,造成资源浪费,如医学院、药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及动物科技学院均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很多研究领域想通,对科研仪器要求较高,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的使用,研究生处可以成立专人负责部门,负责研究生使用大型贵重仪器的养护、申请,做到贵重仪器有人用,有人管,用得上,用得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学期为基础理论学习阶段,课程并不繁重,此时可以顺利加入到科室的研究生组会当中,观摩师兄师姐研讨会并做记录,了解科室临床工作,并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向师兄师姐学习临床工作之中的基本要求及技能,同时可以在研究会后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到他们的工作及实践中,同时可以了解学术型师兄师姐的课题及工作进展,此段时间可以初步掌握科室工作基本流程及简单临床技能,同时了解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也相当于是理论基础课程的实践,为后续的开题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此阶段各个相关学院可合作,组织并学习各学院交集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第一年中第一学期理论学习结束,进入转科实习阶段,次实习阶段一般为2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学生不但要在导师科室中学习工作,还要参与轮转,尽量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科室,进一步加强自己理论及实践能力,同时对相关科室的疾病诊疗有初步的认识。通过独立完成首次住院病程,参与教学查房,参加交班,参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病人的管理和治疗,能与老师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达成共识。在临床技能方面,注重培养独立能力,在轮转中,通过与病人交流沟通,对病人进行管理,有原则的、有计划的管理病人,为病人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案,同时完成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有创操作或检查,并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要在导师或师兄师姐的帮助下选择好自己的课题之后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病例的搜集或具体实验,此阶段为独立自主与团队合作阶段,正式成为科室研究生骨干,初步掌握积极与导师交流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及疑问,同时分享实习心得与试验领悟,带师弟师妹进科室学习相关技能机知识,进行试验的学生可以带师弟师妹进行试验观摩,如需其他兄弟院系合作,可向学校申请,做到只要对临床工作及课题进展有利的事,就积极去做,力争完美。待课题结束之后完成文章撰写和投稿,此时可以进入自主研究阶段,第三年,实习阶段及课题结束,准备论文答辩,此一年是在校最后一年,也是总结的时期,专业型硕士对于学术型硕士来说,相关科研要求低,此阶段专业型硕士多已脱离临床,着手完善大论文及论文答辩,专业型硕士必须趁此机会抓紧提高科研及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的学习,主要通过向导师组的询问,自我学习两个方面,通过导师组的指导,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查阅及参考,总结回顾研究生阶段的开题,完善开题内容,结题等,可向导师研究讨论自己的思路,进行创新研究,初步掌握如何选择课题,并撰写课题申请,如果有机会可以申请部级或者省级课题,若导师同意课题立项,可着手进行实验,加强专业型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总之,随着医学生命科学知识的飞速更新,对医务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型硕士应以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着眼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不断进行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力争培养出具有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较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科研思维和独立开展科研能力的医学学术型硕士。

http://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2]王战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1):3-6.

[3]石琳.大众化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7(6):67-69.

[4]钱诚,王建民.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84-99.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社会对护士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不够专业和规范。需要护理同行们继续研究探讨,寻找适合护理专业的硕士培养模式。为此,本研究通过对11名不同院校的护理硕士进行深入访谈,寻找护理硕士的培养问题,为更好地培养护理硕士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选择陕西省、广东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5所院校的11名护理学专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清晰,愿意参与本研究,其中男3人,女8人。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主题呈现,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入访谈形式收集资料。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制定出访谈提纲,并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内容和录音。访谈前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为受访者编号保护个人隐私、访谈资料存档,以备后期查阅。受访时间地点由受访者制定,访谈时间30~60分钟,以受访者谈完自己的想法,不出现新信息为原则。5名研究对象采取网络访谈,其余6人均采用面对面访谈。访谈中均采取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等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同时对受访者的观点及时澄清、确认、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1.2.2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访谈结束后,由研究者两人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将录音转换成文字,仔细阅读所有资料,提炼重要信息并汇集编码,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并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社会对护理硕士认识有限

研究生D:自从告诉别人我考上研究生后,别人都问我是什么专业,我说是护理专业后,别人都觉得不理解,护士还要上研究生吗,很不理解。研究生H:“我刚到医院工作时压力很大,我是医院第一个护理硕士,同事们都持观望态度看着我,因为我是护理硕士,他们觉得我应该样样都行,本科生看几遍才让动手的操作,我看一遍就让我做,如果我手脚不麻利点,好的同事会问硕士期间有没有下临床,直接点的同事直接对我的能力甚至对护理硕士的含金量产生质疑。”

2.2 培养目标不具体、培养方向不明确

研究生A:别人经常会问我的方向是什么,我经常不知如何说,只好把我的研究课题跟别人说,觉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上硕士提高了什么专业知识和水平。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培养临床护理专家[1]。

2.3 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不齐,专业多样

研究生C抱怨:我的导师是年龄偏大,在医院工作,我的硕士课题是自已选的,老师在设计方面和专业方面能够指导的不够深入,导致自己有时候不知道该去请教谁。研究生D:我是专业型硕士,3年硕士期间有一半的时间在医院度过,感觉是放养,只要每天照常上班干活,没人管你有没有学到东西。国内某些高校的护理导师有部分是临床专业或基础学科专业,对于护理专业的理解和学习不够深入;另外高校中的部分导师是本科学历,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导致高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现阶段,我们的护理硕士可以招收专业型硕士,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学生一样,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从而就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带教老师,然而临床一线的有经验的护士学历大多是中专或大专起点,难以满足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带教需求,严重影响专业型护理硕士的整体素质[2]。

2.4 课程设置不配套

研究生E、F、G:我们硕士期间所学课程和其他医学专业的研究一样,是上大班课,不管是公共课还是选修课都没有对护理专业进行侧重,而且没有专业必修课,导致课程不能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H:我是毕业生,去应聘时因为试讲没有讲好而被淘汰,所以觉得科研型硕士要开设教育学相关课程。目前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一般是按照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模式进行培养,由各院校规定学生总的修业年限和学习总时数,毕业后颁发医学硕士学位证书。导致其课程大多依附于临床医学课程,多为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范围窄、跨学科课程少,护理专业的特色没有体现[3]。

2.5 研究生补助没有落实

研究生H、I、J:我们是专业型护理硕士,我们在医院实习了18个,医院和学校都没有给予相应的补助,跟实习医生相比,我们落差太大,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现在很多院校都开始招收专业型护理硕士,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硕士一样,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所以学校要做好相应的稳定措施。

3 讨论

3.1 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加,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应运而生,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3.2 调整培养目标,重建培养模式

2011年护理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于此同时,我们护理学硕士培养应该从以前的通才教育转化为像临床医学一样的各专科教育,把硕士的培养方案更细化成各个专科,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培养方案,再联系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特色的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护理教育和临床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护理人才。尤其是专业型护理硕士,要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将课程和实习重新安排,不能像本科实习时“一刀切”的模式,除过公共科室外,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应的专科科室重点实习[4]。

3.3 重视建设和培养师资

学校要采用多种培训模式比如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合作培训模式、对外交流培训、脱产短期培训等来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另外,学校应鼓励临床带教教师努力提高学历水平,加强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在选拔教师时,也要把好“学历关”和“职称关”及丰富实践经验、热爱教学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护理教师队伍中来。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7

1明确培养目标,增强学生信心

医学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专业型医学硕士生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其掌握专科临床技能,培养其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思维的能力。目前,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现有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高等学历人才在市场上并不是很受欢迎,一方面,高端市场需要更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甚至归国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基层市场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可满足要求,硕士研究生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空中楼阁,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难进一步突出。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流于形式,而过分强调培养结果,仅仅通过应试考试即完成理论学习,之后完成课题及论文就能顺利答辩,而并不清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终究掌握了多少技能。随着国家专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大受市场欢迎,以及其相对简单的要求受到学生的青睐,且专业型研究生还面临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必须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生存,因此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须积极学习临床技能,在掌握临床理论的基础上,增长临床经验,强化临床技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有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以免高分低能的悲剧出现,上至国家宏观调控,下至学校宣传鼓动,均需要对专业型研究生给予正确的认识,医学本身就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要求也很高,因此,更加需要的是具有过硬素质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

2明确导师职责,强化学生素质

我国医学院校传统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严重不足,其培养一般具有固定模式及固定年限,只是在实践环节上稍有差异,我院医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基本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论文撰写、毕业答辩三个步骤,传统模式延续多年,并不能充分展现出每一位研究生的潜能,特别是综合院校,没有有效的对各学院资源加以整合,资源优化,取长补短,以致单兵作战,未能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现有的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属于导师终身制,即学生入学开始,选定导师,如无特殊情况,即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必须跟定这一位导师完成三年的学习,导师在招生及传道授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研究生仅仅是导师的追随者和服从者以及导师课题的执行者,严重缺乏话语权和创新思维。特别是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而言,其目的是培养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高水平的实践能力,是适应临床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时,必须强调研究生对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理解,同时要具有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与导师既是师生,也是同行,更是合作者,学习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学习和工作中加强理论及实践能力,较强自身素质。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起到的只是一个把关,审核的作用。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客观审慎的态度对待与导师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盲从,这样才能脱离灌输式教育的桎梏,行精英化的个性培养。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深远,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医学求学之路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任务艰巨,对导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工作,但并不意味着需要鄙弃学术科研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巩固,同时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写作能力。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量才施用,学生对课题一无所知之时,需要师兄帮助带入课题研究之中,特别是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侧重不通过,导师可以提供参考书目及具体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期可以让协助学生共同完成既定课题,让学生边做边学,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领会科研的成功感与成就感。如果入门阶段,学生自我摸索,到处碰壁,就会出现自卑灰心心理,认为能力不行甚至对学术产生失望。如果在失败之时再受到导师的批评与压力,就很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笔者认为,固定时间汇总汇报学习心得的同时,也可由研究生主讲近期阅读的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及科研结果,在增强研究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英文文献查阅及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科研能力。

3细化培养步骤,加强院系合作

石河子大学作为211综合性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基金扎实,院系众多,但苦于合作较少,联系不密,学术型研究生相互之间不能取长补短,加强合作,造成资源浪费,如医学院、药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及动物科技学院均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很多研究领域想通,对科研仪器要求较高,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的使用,研究生处可以成立专人负责部门,负责研究生使用大型贵重仪器的养护、申请,做到贵重仪器有人用,有人管,用得上,用得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学期为基础理论学习阶段,课程并不繁重,此时可以顺利加入到科室的研究生组会当中,观摩师兄师姐研讨会并做记录,了解科室临床工作,并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向师兄师姐学习临床工作之中的基本要求及技能,同时可以在研究会后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到他们的工作及实践中,同时可以了解学术型师兄师姐的课题及工作进展,此段时间可以初步掌握科室工作基本流程及简单临床技能,同时了解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也相当于是理论基础课程的实践,为后续的开题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此阶段各个相关学院可合作,组织并学习各学院交集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第一年中第一学期理论学习结束,进入转科实习阶段,次实习阶段一般为2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学生不但要在导师科室中学习工作,还要参与轮转,尽量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科室,进一步加强自己理论及实践能力,同时对相关科室的疾病诊疗有初步的认识。通过独立完成首次住院病程,参与教学查房,参加交班,参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病人的管理和治疗,能与老师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达成共识。在临床技能方面,注重培养独立能力,在轮转中,通过与病人交流沟通,对病人进行管理,有原则的、有计划的管理病人,为病人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案,同时完成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有创操作或检查,并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要在导师或师兄师姐的帮助下选择好自己的课题之后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病例的搜集或具体实验,此阶段为独立自主与团队合作阶段,正式成为科室研究生骨干,初步掌握积极与导师交流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及疑问,同时分享实习心得与试验领悟,带师弟师妹进科室学习相关技能机知识,进行试验的学生可以带师弟师妹进行试验观摩,如需其他兄弟院系合作,可向学校申请,做到只要对临床工作及课题进展有利的事,就积极去做,力争完美。待课题结束之后完成文章撰写和投稿,此时可以进入自主研究阶段,第三年,实习阶段及课题结束,准备论文答辩,此一年是在校最后一年,也是总结的时期,专业型硕士对于学术型硕士来说,相关科研要求低,此阶段专业型硕士多已脱离临床,着手完善大论文及论文答辩,专业型硕士必须趁此机会抓紧提高科研及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的学习,主要通过向导师组的询问,自我学习两个方面,通过导师组的指导,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查阅及参考,总结回顾研究生阶段的开题,完善开题内容,结题等,可向导师研究讨论自己的思路,进行创新研究,初步掌握如何选择课题,并撰写课题申请,如果有机会可以申请部级或者省级课题,若导师同意课题立项,可着手进行实验,加强专业型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总之,随着医学生命科学知识的飞速更新,对医务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型硕士应以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着眼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不断进行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力争培养出具有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较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科研思维和独立开展科研能力的医学学术型硕士。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篇8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1.1 提高带教老师业务水平,定期进行带教教师培训 临床实践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操作能力转化的过程,这期间要训练学生兼备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故要求带教老师在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两方面都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我院选择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医师担任带教工作,规培办公室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由高年资主任医师授课,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医德医风等方面对进行培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1.2 联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传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主要有:研究生管理部门对新入院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导师和带教老师对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指导;临床科室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小讲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医疗管理系统、医学学习软件逐渐渗透在研究生的学习中。美国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多采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学生自主支配、动手的时间多。如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发明了计算机模拟病人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此病人的临床问题,然后进行干预治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病例,辅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非常逼真地再现严重病情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医学场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临床技能和思维的培训。由中华医学会与BMJ集团合作推出的BMJ Best Practice 中文版BMJ最佳临床实践网页版正在我院试运行,该学习平台板块包括在线自学课程、网络视频课程和面授课,涉及评估、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课程以数字化线上课程为主,专家面授线下课程为辅,参照国家《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挑选核心学习模块,配合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系统化测评,以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完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我院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在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导师和带教老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的讲授者转换为新式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进行规培的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国内外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平台上获取国内外最新文献,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新思路。

1.3 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做好双规合一的解释工作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有规培人员共133人,其中社会学员68人,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65人,导师共有43人,随着导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在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5年,我院开始进行双规合一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研究生管理部门及时召集医院导师,将学校传达的《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讨论稿)》分发给导师进行阅读,并由规培办工作人员将规培实施细则向导师进行解释说明。规培轮转细则与以往研究生轮转要求大致相同,但在三级学科轮转方面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安排,有了前期的铺垫,提高了导师们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接受度。

2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资源不足,轮转科室安排困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轮转参加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且轮转时间不得少于33个月。我院因处于发展阶段,南湖院区临床科室分配较紧凑,如某些楼层包含三个专业,加之医生办公室面积较小,目前轮转的研究生较多,很容易出现轮转研究生扎堆的现象。

2.2 导师更注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忽略了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有了明确的要求,在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将进行阶段性考核,如出科考核、年底考核、结业考核,只有通过各项技能考核和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若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意愿,可安排其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这使得导师担心研究生技能操作不过关继而影响硕士学位的申请,所以更加注重对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技能操作辅导上,而忽略了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3 多部门管理,职责不清 随着双规合一培养模式的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教育部和卫计委,具体实施涉及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学院、附属医院及其他培训医院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医务部、规培办、各临床科室等多部门。若未及时沟通协作,就会出现研究生轮转安排与社会人员规培轮转安排发生冲突,出现有些科室轮转人员较多,而有些科室则无人轮转的现象。

2.4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社会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省级卫生厅会有相应的拨款,给予医院、带教医生和培训生相对充足的经费,以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而并轨的研究生参加规培时无此项经费的支持,他们只享受在校研究生的待遇,仅有学校和培训单位发放补助,同时,研究生家庭还承担着学费的压力,因此研究生与培训生在待遇问题上有明显的差距,导致研究生心理存在落差并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同时,带教研究生的老师因未能获得相应的补助,也影响其带教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1 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研究生临床轮转 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有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多年来为各卫生医疗单位输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接轨过程中,建议充分借鉴以往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临床轮转时间。目前,我院七道湾院区的综合病房楼已投入使用,住院率稳步提升,且病房环境良好,每层楼临床科室分配专一,可将本院研究生按照南湖院区、七道湾院区的临床科室收住病人情况分配在两个院区进行轮转,来避免南湖院区轮转扎堆的现象。

3.2 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意识 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倾向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毕业论文更偏向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学术型研究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培养,在今后可能更多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新一代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同时也要加强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其中加强导师培训,提高导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议,邀请学校研究生学院领导、医院援疆专家、各附属医院教授就临床医学的科研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讲座,提高导师的科研意识,教导研究生能结合平日的临床工作建立一个清晰的科研思路,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密切联系。

3.3 建立导师团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所以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由于很多高水平导师普遍兼任行政职务,每日要花费大量时间忙于行政事务,诸多因素均造成导师对学生投入学术指导实践的数量和频度非常有限,建议国内可采取国外导师团队制度,暨在同一专业中可由两到三位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分为主导师和辅导师,主导师为研究生入学时报考的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指导毕业论文,副导师主要是辅助主导师的工作,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导师们根据自身科研能力、临床水平对研究生进行侧重不同的培养,通过整个团队的能力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也有利于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的培养。

3.4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培训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多个科室,建议多协调沟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仔细,做到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训质量。在进行同一工作内容时建议合并开展,比如岗前培训,可组织研究生、规培学员、实习生一并开展,做到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研究生、规培学员、实习生的轮转安排时,多个科室及时进行沟通商议,避免出现轮转学生扎堆或科室无轮转学生的现象。

3.5 加大对研究生的经费补助 在校研究生参加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补助问题,需要当地医学院校与卫计委协作沟通,出台相应的制度,在政策层面上能予以支持。同时,建议医学院校在评选奖学金时将评选要求适当放宽,在研究生临床技能操作、科研思维能力、学术成果等方面设立多种奖项,让更多优秀的在校研究生获得一定的奖励,培训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对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在年底进行嘉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补助方面的不平衡。

上一篇:临床医学博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