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礼仪范文

时间:2023-11-05 01:07:54

服饰礼仪

服饰礼仪篇1

着装的原则

1.TPO原则

T、P、O分别是英语中Time、Place、Object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T"指时间,泛指早晚、季节、时代等;"P"代表地方、场所、位置、职位;"0"代表目的、目标、对象。TPO原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衣着标准。着装遵循了这个原则,就是合乎礼仪的。

2.整体性原则

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

3.个性化原则

着装的个性化原则,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年龄、身材、爱好、职业等要素着装,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服装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最佳风貌。现代人的服饰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

4.整洁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渍,不能有绽线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应齐全。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

着装要协调

1.着装要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着装,以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

2.着装要和肤色、形体、年龄相协调。比如,较胖的人不要穿横格的衣服,肩胛窄小的人可以选择有衬肩的上衣,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款式的上衣,而中老年妇女不能像少女一样穿超短裙。

3.着装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

西装的穿着规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西装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标准的通用礼服,它能在各种礼仪场合穿着。其具体的礼仪规范为:

1.西装的套件。西装有单件上装和套装之分。非正式场合,可穿单件上装配以各种西裤或牛仔裤等;半正式场合,应着套装,可视场合气氛在服装的色彩、图案上选择大胆些;正式场合,则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

2.衬衫。与西装配套的衬衫须挺括、整洁、无皱折,尤其是领口。衬衣袖子应以抬手时比西装衣袖长出2厘米左右为宜,领子应略高于西服领,下摆要塞进西裤。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口。

3.领带。领带必须打在硬领衬衫上,要与衬衫、西服和谐,其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若内穿毛衣或毛背心等,领带必须置于毛衣或背心内,且西服下端不能露出领带头。领带夹是用来固定领带的,其位置不能太靠上,以衬衫的第4粒纽扣处为宜。

4.西装的纽扣。西装有单排扣和双排扣之分。双排扣西装,一般要求将扣全部扣好;单排扣西装,若是三粒扣子的只系中间一粒,两粒扣子的只系上面的一粒,或者全部不扣。

5.西装的帕饰。西装的胸袋又称手帕兜,用来插装饰性手帕,也可空着。手帕须根据不同的场合折叠成各种形状,插于西装胸袋。

6.西装要干净、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

服饰礼仪篇2

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衣冠王国”,服饰艺术历经积淀与弘扬变得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它不仅能体现文化的发展,彰显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发展程度,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及自身素质,借助服饰来展示个体内心对美的追求、对自我的审美感受、对精神面貌的传达,服饰打扮是外在美和内心美的统一。

加强高校学生服饰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当服饰邂逅礼仪,自此有了厚重的升华,当新一代朝气蓬勃的高校学生理解美,热爱服饰,弘扬传统时,服饰礼仪就滋生出极其适宜的展现舞台,《弟子规》有言:“冠必正,纽必结;袢与履,俱紧切。”帽子要带端正,钮扣要扣好,袜子、鞋子要穿着整齐,鞋带要系紧。古人短短数语便简洁明了的强调了穿衣戴帽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实际生活中,近年来许多高校的年轻学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追求自由放松的着装方式,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着装打扮方式,据调查,在高校有男生夏天嫌太热,上身脱得精光做“膀爷”,女生穿低胸吊带、花里胡哨的打扮,有的学生穿名牌,有的学生穿着邋邋遢遢,上课时穿着拖鞋,发出拖沓响亮的啪啪声,还有的染发、纹身,钉鼻钉、打鼻洞,一副嬉皮士似的不修边幅模样,加上哈韩、哈日的风气,一些奇装异服在校园里出现,这都不符合大学生的着装礼仪。

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高校学子追求的多元化,在大学里张扬个性无可厚非,但却不适合表现在物质上和奇特的个人穿着上。大学生着装不能过分追求服装的品牌、服装的华丽、服装的时髦和着装的奇异。

大学校园是学习知识、展现礼仪的圣殿,必须保持严肃、静穆的气氛,大学生作为高学历者,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着装应适宜、大方自然,表达对知识的敬仰和对老师同学的尊重,学校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潮流现象与艺术的关系,理解学生的担当与责任,从而衣着端正,静心学习。纵观全局也不难判断,毕竟高校学子衣着特立独行者并不普遍,绝大多数学子着装都能符合自己年龄、身份、气质和社会角色的定位,只需在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方面加以熏陶,在服饰礼仪方面给予指导,在大学进行服饰礼仪的教育能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导向和为人处事等方面发生积极改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高校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充满着对高品质、高格调精神层面的追求,是社会的希望,他(她)们应当为整个社会品位的提升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当他们接受服饰礼仪的教育并借助服饰来表达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准则,自觉按照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装饰方法与技巧时,真实的自然美便油然而生。

现代服饰礼仪是最生动的自我介绍,在塑造高校学子服饰礼仪形象中我们应自省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教育引导他(她)们不仅应穿着起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形体条件,体现自己的气质,不失礼节,同时又能够让他人看起来舒服,也就是要符合整洁卫生、合体适宜,大方自然,有新意有个性的基本着装要求,同时对人彬彬有礼,以服饰充分体现礼仪,尽情表现出高校学生年轻、朝气、有活力的青春气质。

大学生走出校园代表了学校,所以着装符合身份,符合礼仪尤为重要。服饰礼仪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面试及就业,关系到高校学生是否能顺利地在社会上展现自己的仪表以及内在的自身修养。在现阶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服饰不仅是对一个人外在气质的体现,也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如果在应聘时我们的高校学生过分追求服饰的华丽,就会给用人单位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服饰过于脏乱,会给用人单位一种做事草率不认真,对人不礼貌的印象。

高校学生着装一般以休闲、运动服为主,但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要灵活对待,合理穿着,庄重、整洁、得体、大方,不邋遢、不褶皱,干净清洁勤换洗,完好无破损,可以穿得鲜艳活泼一些,避免老气横秋的打扮,以展现高校学生特有的青春活力。

加强高校学生服饰礼仪教育的方式

1.以系列讲座形式将服饰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加强服饰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服饰礼仪教育引入课堂,教会学生如何着装,学会服饰的搭配以及懂得服饰的礼仪。高校可以把服饰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中或开设专门的《服饰礼仪修养》、《形象设计》、《整体搭配艺术》等课程,以系列讲座的形式,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示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服饰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高校学生主要以学习场所为主要所在地,简单区别为公开场合和休闲场合,公开场合的着装要庄重、大方、相对比较传统,比如校服、运动服及便装,女生可以着套裙,连身裙等,并佩带少量饰品,“以少为佳”;休闲服饰要求宽松、方便、舒适,自然得体,如运动装、针织衫、牛仔服等。

2. 培养专业优质的服饰礼仪师资力量

将服饰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引进课堂, 既可以教会高校学子如何得体的着装,又能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加强高校学子服饰礼仪教育应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服饰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注重自己的着装形象,做到得体大方、言行端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不断进行服饰礼仪教育的渗透。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服饰礼仪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动导向能够起到积极地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服饰礼仪活动,有利于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着装环境,展示出服饰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高校学子较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学习集体当中,每个人留给别人的印象都是从多角度、多渠道综合而构成的,服饰礼仪正常得体有助于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良好的、知性的深刻印象。

随着文化修养、知识层次的提高,现代高校学子越来越注重服饰搭配的仪表美,他们身着华装,谈吐高雅,挥洒自如间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高雅的气质,充满了自尊、自信和自强,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作者简介:周利群,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教育和艺术设计研究。

服饰礼仪篇3

汉族是以中原文化为根基的,而客家人是汉族之一系,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直保持源头中原汉族文化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这尤其在客家人婚庆礼仪服饰方面体现得很充分。

客家民系虽经多年的乱离,但客家人的婚庆礼仪服饰仍然比较全面地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早期的客家传统婚俗常穿蟒衣和马面裙装,大红的蟒衣裳再加披有剑带式垂饰的云肩,下穿大红色的带有刺绣的马面裙。所谓的蟒衣主要指绣有蟒纹的外衣,形似龙纹,以金线盘龙仿效明式宫装官服,制作较为精致。光绪二十五年,黄钊记载了梅州客家地区结婚流行的马面裙,马面裙本是中原汉族富贵家庭妇女的礼服,是一种古老的围裹式裙装,因其裙门长如马面状,因此通称为马面裙。客家地区的马面裙样式相对中原汉族贵妇礼服较朴素,纹饰相对简洁,如图1。在对梁小玲的收藏品调研过程当中发现客家服饰中马面裙极其常见,且多以红色为主,可以看出它是客家妇女结婚时常见的服装样式,如图2。

不论是赣、闽还是粤地区的客家妇女传统结婚礼服,都穿着“凤冠霞帔”,只是其传统婚服在这种宫装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省去了一些华丽的装饰。清光绪25年(1899)黄钊《石窟一徽》中记载了广东梅州的结婚礼俗:“新妇首不用幕巾,惟五丝结成璎珞覆额,犹不失古人遗制,惟两肩披缝帛俗谓之攀红。”早期客家妇女的结婚礼服少不了云肩的样式,在云肩的基础上不仅融入了汉族品官夫人霞帔的某些造型,还有时搭配银片、铃铛、流苏等装饰。如早期有些客家地区婚礼中的云肩常在胸背后加饰两条似剑带的造型。由此可看出,客家妇女的婚庆礼服在继承了中原传统汉族的服饰风格外,只是在服装的形式上做了些微妙的变化。

强调精神的象征性

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除了具有形象的物质文化表现外,还具有代表精神的象征文化表现。由于客家民系所居住的地理、人文等环境的不同,在结婚礼仪的服饰文化表现上与广东广府、福佬等汉族民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广府人较务实,婚嫁嫁妆多为金银首饰之类的物品,婚庆礼仪服饰讲究价值及派头。而福佬人因生活条件的优越性,福佬姑娘婚庆的礼仪服饰精致华丽。而客家人长期在与周边土著居民斗争的艰苦环境下,更注重婚庆礼仪服饰的精神象征性,这种象征性着重表现在祈福性、报恩性、保护性方面。

祈福性

客家人迁徙至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深切感受到人丁旺盛的重要性,迫切希望扩大家族的生存实力,这种祈福的心理在服饰中得以充分体现。如客家婚庆服饰丝线刺绣的图案多呈现为寓意吉祥的组合图案,有代表婚姻忠诚的鸳鸯、代表富足的石榴、代表夫妻和谐及长寿的蝴蝶及“囍”字等。《客家传统社会》这本书还记载了有关广东五华县华城镇湖田村的迎亲服饰,男子的礼品都要以“长命草”、“柏枝”、“槟榔”一类象征物品加以点缀。而女方以“线”、“带”以及两盏“长明灯”回赠给男方。这些线为普通纱线,带多为自纺自织的花带,线带象征新娘过门后传子孙、带子带孙的意思。而两盏“长明灯”象征夫妻白头偕老,也有地方象征双胞胎、添双丁的意思。给新娘穿衣服的顺序是从脚依次穿到头。新娘穿衣服从脚到头,意即越穿越高,步步高升。

报恩性

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南迁的一个民系,在南迁转徙的过程中往往以一个个同姓氏宗族为单位,他们常是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历史的原因,使得客家人带有强烈的宗族观念。在《客家传统社会》一书中记载了闽西客家女出嫁的服饰,在女儿出嫁前,父母除了要送给女婿长衫、头帽、鞋袜等,还要送给女婿家庭成员(包括亲房、舅公、已出嫁的姐姐等)布鞋作为见面礼,传统的客家鞋子在结婚礼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鞋子一般为自己亲手制作,鞋底一般系纳密实,鞋面有精美的刺绣,还要在鞋子的后脚跟贴上红纸,以毛笔字写上“家官”或“家娘”字样(即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如图3和图4所示。贴上红纸代表喜庆,公婆会以红包回馈给新娘。客家人尊老敬老的美德反映了客家族群社会在迁徙的过程中所形成对血缘关系的依赖。客家人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去娘家要送一件衫(俗称脱乳衣)给丈母娘,以报养育之恩。

保护性

由于客家人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极其缺少安全感,使其服饰在身体、精神保护等方面有所体现。如客家女人在结婚的特殊节日里,母亲会送一支银簪给她,作为女儿用来防身自卫的工具,银簪有其特殊的历史来由:古时客家先民在战乱中南迁,妇女们怕在战乱中与家族走散,遭到兵匪的骚扰,多带利器防身,为了携带方便,把小刀短剑当作束发的簪子,后来簪子防身自卫的功能隐退,装饰美观的作用突显出来。随着客家人生活环境得到不断的稳定后,客家新娘携带的银簪在生理上的保护方面减弱,心理上的保护方面得到强调。有的客家地区新娘犯红沙(凶神恶煞)者,鞋上要别(即插)针,过桥时把针丢入桥下,据说这样能制煞。图3

注重婚俗嫁妆绣品的装饰

客家妇女结婚时十分重视嫁妆绣品的配置,许多嫁妆绣品装饰相当精巧细致。有钱人家的客家小姐一般从3—4岁就开始学绣花,包括为新郎制作的衣物、扇袋、眼镜袋、笔袋,以及为未来亲族长辈的烟袋、荷包等,并且常绣上一些寿字纹、鱼纹和牡丹、百合花样等丰富的图案,象征着长命百岁、吉祥富贵之意。此外,客家妇女还十分重视新房内装的床饰用品及厅堂摆设绣品的装饰,如门帘头、帐帘、枕头、桌围等。

客家新房是要进行重点装饰的,结婚当天会有很多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前来观看,因此,婚前新娘会绣制更多精美的装饰品,以显精湛的女红手艺。新婚时的新房门帘头大都绣有鸳鸯、双燕、莲花、鱼或凤凰等图案装饰,以象征夫妻的恩爱和白头偕老,还会运用盘曲的花卉、草虫、石榴及文字等纹样,象征多子多福,如图5。新房的床上用品自然是表现客家妇女刺绣技艺的重要物品,包括刺绣精致的帐帘,帐帘往往具有大面积的刺绣,图案以吉祥如意为装饰焦点。桌围上刺绣的图案大都有祈福祥瑞的意义,如八仙、祥狮献瑞、蝙蝠、牡丹、石榴、佛手、灵芝等吉祥花草,而近代的图案大都以龙凤为主,周边都会镶滚配色及织带,有的加上钉饰银泡或小镜片,象征照耀光明的意思,如图6为梁小玲所收藏的桌围布图案运用了祈福祥瑞的图案。

好强的客家妇女非常重视人生中重要的结婚礼俗服饰的装饰,包括陪嫁的嫁妆绣品。客家有句谚语:“会裁会剪会绣花,会筹会算会当家”。这表示客家妇女要精通刺绣、缝纫等女红手艺才能持好家。她们平日里节省钱财和时间来精心完成每件的刺绣品,把自己最精湛的缝制工艺表现出来,以此来博得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的认可和赞赏。

参考文献

[1]黄钊:《石窟一徽》.清光绪25年(1899)。

[2]郑惠美:《蓝衫与女红》.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台湾客家研究中心筹备处.2006年。

[3]劳格文:《客家传统社会》,中华书局,2006年。

陈金怡: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服饰礼仪篇4

【关键词】礼仪服饰;传统工艺;工艺审美

引 言

中国传统的礼仪服饰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随着现今工艺审美理念的转变,中华民族服饰逐渐有了自己的精神内涵。在此过程中,我国的礼仪服饰成为众多服饰效仿的对象,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服饰发展的潮流。我国的传统礼服的工艺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礼服的设计提供设计基础,同时为当今出席重大场合的社会人士提供具现实意义的礼仪服饰规范、乃至具体服饰的参考。一个国家的礼仪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巨大。一方面能够提高国际地位,又能凝聚本民族的力量。与此同时,国家的礼仪服饰记载着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是国家发展的历史见证。对我国传统礼仪服饰的研究,能够在21世纪确立起新的礼仪服饰制度。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进行精神定位,同时将中国人的光辉形象展示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在本文将会对中国各个时代的服饰礼仪制度文化进行分析整理,来探讨中国古代服饰工艺审美理念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剖析理清中华民族的礼仪服饰的审美理念和思路。

1、工艺审美下的礼仪服饰发展流源

放眼于中国的原始社会,生产力落后,人类思想愚昧。人们逐渐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交给神灵。而人们唯一对神灵表达自己的信仰是通过祭祀来完成。在祭祀的过程中,主持人以及围观的人都很有讲究。在祭祀的日渐发展中,早期的“礼”形成了,在夏、商时期非常流行;周朝,早期的“礼”被不断的完善有了专门性的礼仪规范,世人称之为“周礼”。随着“周礼”的广泛流传,礼仪服饰注重工艺审美逐渐显露头角,在各种礼仪场合别的显眼。

1.1礼制与古代中国冠服形制的确定

中国一直以来就有注重衣着服饰。谦逊、文质彬彬是古人长期以来推崇的典范。在封建时代,人们的穿着要和自己的级别、地位相符的服饰,这是他们一贯的思想。在“礼”的规定下,人们的服饰直接和礼制相适应。抽象观念下的“礼”分为一下五种,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每种礼仪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从各自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礼仪对象:吉礼对应的是神明之礼;凶礼对应的是各种祭祀之礼;军礼对应的是军人场合之礼;宾礼对应的是各种会盟之间的礼数;嘉礼则是举行婚礼、冠礼。其中在各种场合上,人们的穿着要和五礼相对应。在祭祀时,人们会选择冕服;为官之人通常要穿朝服;军人自然配置军服;遭遇凶事时,只能穿戴象征凶事的服饰;喜逢嘉事时,相应只能穿戴嘉事的服饰。总之,五礼服饰在色彩以及款式上有较大的差别。因为人的地位不同,同一个礼类的服饰也会有较大的不同。人们在服饰的穿戴上,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礼仪出发,否则就会受到刑罚。

1.2礼制对中国古代服饰色彩,图案,配饰的影响

古代的服饰有着明显的等级,谦卑之分。这样的现象尤其是在宫廷服饰有明显的表现。传统服色,尤其是宫廷和官服色,是中国礼制文化观念在服装上的集中表现。自从隋朝之后,在很多史书中经常可以见到很多服色制度。比如,在相关的史书中记载:隋文帝开启了天子黄色服饰的先河,其他人员不得穿黄色。唐朝贞观四年,也对服饰的颜色有了明确性的限制: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的服饰,四品以上官员穿深绯色服饰等等,庶民以白色为主。自唐朝之后,各代君主对服饰的颜色都有明文性规定。自此,色彩纳入了礼制服装的范畴。在早期,十二文章中曾经明确性的将纹饰以及图案进行服饰上的装饰。在明清时期,官衔大小的判定重要的标志就是官服的颜色以及图案。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服饰中,因为礼仪制度的不同,各级人员之间的尊卑等级标志就是体现在服饰的色彩、图案、饰佩等上,这是中国古代服饰和其他国家最大不同之处。

1.3礼制与中国服饰工艺审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工艺审美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服饰界的精英们一直致力于这项研究。中国的传统服饰是建立在传统礼制的基础之上,服饰的工艺审美艺术强调的是审美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性的作用。中国和西方服饰的不同就是来自于工艺审美上的不同,它是一种情绪上的净化。中国的传统服饰分为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构成形式阐述的是中国的服饰讲究“合礼美”,即工艺审美。传统的服饰要在符合礼制的规定中才能够达到最美的效果。着装同时要展现个性化,要将人的体感给展现出来。注重线条的流畅性以及形象的完整性;构成观念是指服饰上的衣料表面的服饰,它的造型以及服饰上的文案,尤其在色彩上的搭配以及图案、配饰等等。衣料的装饰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展现它的华美,这是中国传统服饰一贯追寻的服饰风格。

2、当代礼仪服饰发展概要

2.1礼仪服饰的形成与演变

中国是礼仪之邦,一直以来讲究礼仪服饰。服饰在工艺审美观念上,追求的和当地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现代社会文明和原始社会有着明显性的不同,衣着服饰和具有维护一定的社会生活秩序的特性。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是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在那个历史的特定时期中山装备赋予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强制力。一直到至今,很多人仍然喜欢中山装。中山装是中国服饰和日本服饰观念上的融合,将中国人办事时中庸、庄重、内向、严谨的气度展现出来。如今,受到地域和习俗的不同,各地人们有着自己的穿着打扮,但是人们对礼仪服装的尊崇、关注与重视却一直没有改变过。礼仪服饰在早期和祭祀有关,各朝代在历史的沿袭中将各自的服饰经过统一性的修改以及调整,制定除了各自的服装礼规。中国传统服饰的制定符合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受到西方服饰观念的影响较晚,一直到近现代,中西礼服合并的现象才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倡艰苦奋斗以及勤俭建国。各种礼仪场合下,穿着的要求是简朴化、生活化。工业革命以后,衣着的演变更加多样化,加之融合中国服饰的工艺审美观念,受到了众多青年人的喜爱。

2.2当代礼仪服饰特性

2.2.1共同性

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人们的礼仪服饰是有众多的不同。通过服饰的穿着,大家可以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交流环境。服饰的工艺审美是全体成员的最普遍接受的方式,将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习俗包含在内。在特定的历史时间段内,服饰的工艺审美观念能够展现社会的默契程度,如在一定社会中,人们兴趣、爱好、志向的趋同性,用途、活动场所、使用的一致性,流行趋势的影响、传统习惯的作用等等充分地熔铸于礼仪服装工艺审美,使礼仪服装的造型、色彩、用料、工艺、配饰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性。服饰只有在工艺审美上展现一定的共同性,才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和眼球。

2.2.2传统性

礼仪服饰和其他的服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们在日常的穿着中,注重随意性,但是一旦严肃性的场合,就要注重服装的合理性。服饰穿着的严谨性是人类信仰的以一种展现,在礼服的形式、色彩及工艺等方面都含有一定程度的与实用性、合理性相矛盾的因素,更多地表现着传统的寓意及延伸。礼仪服饰中,人们最为讲究的是节日上的穿着,服饰的工艺审美观念经过代代相传,发展到了现今的工艺程度。从服饰上的搭配以及穿着的方式,延续了上千年的民族习惯,这是特定时代下赋予的服饰文化内涵,集中性的表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以信仰为例,礼服的工艺审美是原始社会到今的一直追求。人们对自身的穿着有较高的要求,在不断的演变中,传统服饰的工艺审美就被流传下来,沿用至今。

2.2.3标示性

不同人的服装穿着能够展现不同的风采,可以借服饰表达不同的情感。尤其是礼仪服饰,能展现着人们的身份、等级、职业等等。统治阶级是礼仪服饰规范的实行者和创造者,基本上所有的服饰形式以及色彩都能展现一个人的气质。历来贵族、官吏、军人、宗教权威等特殊阶层人士的礼仪服装大都显得异常华丽、奢侈。所以,他们对服装的工艺审美要求非常严格。服装工艺审美严格的话,能够展现服装的品质。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礼仪服饰的工艺审美更加的严格,可以说到了无法复加的地步,无论是材质还是设计都是数一数二的精品。统治者们通过礼仪服饰的工艺审美来展现自己的权利、荣华富贵和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近现代才慢慢的消失。但是现在某些当权者以及社会的上流人士,仍然用名牌标示自己的地位,礼仪服饰示范作用仍然得可以在现今的社会中得以见到。

2.3当代礼仪服饰分类

如今礼仪服饰的工艺审美在众多的地方得以应用,分类的形式较多。在众多的场合中,根据时间的不同、地点的不同使社交性质各异、档次有别。参与的人则要根据活动的内容、社交的性质、时间与地点来决定礼服的档次、繁简及规格。礼仪服装按规格档次可大致分为正式礼服、准礼服(略礼服)和日常礼服;按穿着时间又可分为夜间礼服和白昼礼服。服饰工艺美术的设计要按照一定的风格进行变化,传统服饰和现代礼服有较大的分别,尤其是男女服饰差异明显。现代礼服的设计上,还包括众多方面的需要特别性的注意,比如特殊功能等等。宗教祭祀活动中,必须穿祭服;法庭上,执行工作的人员要穿法袍;以及在各种舞蹈活动中,学员穿的舞蹈服等等。

3.对中国当代礼仪服饰工艺审美的思考

礼仪服饰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也是个人魅力的表现。在社会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人们仍然要关注礼仪服饰工艺审美的变化。工艺审美在礼仪服饰中,不仅在官方人士国际交往、国内重要政治、文化场合上得以体现,在民间大型节日的服饰上也能够应用。国服是一个系列服装,用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代表,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良。工艺美术服饰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传统服饰形式的借鉴也是无可厚非;服饰上的创新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谨记的环节。创新什么?就是根据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人们的变化需求进行创新。创新要建立在新的认知上,不是摒弃传统文化,而是对文化的传承。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加深了国际间的交流。在礼仪服饰上,我国最为显著的代表是各个民族服饰。随着人们出席各种场合机会的增多,作为正式社交场合穿着特定服装,礼服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的国际会议以及节日上,虽然我们极富民族特色的唐装或是新设计出的礼仪服获得一致认可,但始终未有一套完整的服装体系,或称作国服作为民族服饰代表,这不能不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尤其是近来国际以及国内盛大活动的增多,人们对礼仪服饰的要求更加严格。目前,国内的礼仪服饰的设计师对工艺审美有着强烈的兴趣,工艺审美的发展空间巨大。但是有很多的名牌设计师们在工艺审美的设计上完全借鉴西方,没有足够重视中国的本土文化的工艺审美。中国在世界上是民族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民族特色自然不少,且各具特色,民族传统工艺更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一直以来,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审美在资源上非常的广泛,所以一些高级品牌应该涉及到中国的民族元素。将中国民族服饰中,加入工艺审美的设计,就足够体现传统工艺和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中国的独有时尚形成一种时尚文化,才能形成中国特有的时尚潮流。传统工艺服饰的工艺审美要富有中国特色,才能对海外推广我们的工艺审美设计,中国此项目上的文化才能够得以传承。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服饰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礼仪服饰的工艺审美要有严格的标准。今年来,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实现,礼仪在一定程度上也离我们而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恢复礼仪之邦的原有面貌。从礼仪服饰着手改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中华礼仪风韵的恢复,需要对工艺审美进行新一轮的思考。

4、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服饰工艺审美上的变化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国内,国际上同样如此。目前中国人穿礼服的场合不太多,甚至是没有固定的礼服销售市场。所以,中国礼仪服饰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虽然中国市场内部在众多的方面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传统化的生产将不会存在,现代工艺审美设计将会日渐成熟。工艺美术的审美设计已经成为推广和普及中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在有些方面拿出实际性的措施。在服饰的发展中,注重现代和传统的结合,对中国礼服发展新动向及未来前景作出进一步分析预测。礼服要注重标准化和成衣化,为整个社会提供现实意义的礼服规范制度,实现传统和现代服饰工艺审美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郭海燕.朋克风对现代服饰的影响[J].飞天,2010(18).

[2]宗明明,张.关于现代服饰图案教学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9(04).

[3]廖小丽.“画龙点睛”话服饰[J].美术大观,2010(03).

[4]龚雯莉,邓孟良,浅谈“牡丹花”纹样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12(11).

[5]芦姗,徐珊珊.中韩服饰文化比较[J].科技资讯,2011(02).

服饰礼仪篇5

女士着装以整洁美观、稳重大方、协调高雅为总原则,服饰色彩、款式、大小应与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体态、发型和拟聘职业相协调、相一致。

1服装的选择要得体

女士求职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这是最通用、最稳妥的着装,不沦年龄,一套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和一件配色的衬衣或罩衫外加相配的小饰物,会使你看起来显得优雅而自信,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切忌穿太紧、太透和太露的衣服。袒胸露背一般是西方女士参加社交活动的传统着装,但在我国却不一定适合;不要穿超短裙(裤),不要穿领口过低的衣服;夏天,内衣(裤)颜色应与外套协凋一致,避免透出颜色和轮廓,否则,会让人感到不庄重、不雅致,也给人轻佻之感,这是求职之大忌。大量的求职实践表明,不论是应聘何种职业,保守的穿着会被视为有潜力的候选人,会比穿着开放的求职者更容易被录用。

女性求职者服装的颜色可有多种选择,有些女性认为面试时一定要穿黑色套装,这种穿法虽然十分稳重,但是现在社会已能接受一些较鲜艳的颜色,比如,谋求公关、秘书职位的女性穿黄色服装就容易被主试人接受,因为黄色通常表现出丰富的幻想力和追求自我满足的心理。红色能显示人的个性好动而外向,主观意识较为强烈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这种颜色感染力强,容易打动主试人,令他振奋,使他印象深刻。不过,女性应该避开粉红色,这种颜色往往给人以轻浮、圆滑、虚荣的印象。

2鞋子要便利

女士如何穿鞋也有学问,总的原则是应和整体相协调,在颜色和款式上与服装相配。面试时,不要穿长而尖的高跟鞋,中跟鞋是最佳选择,既结实又能体现职业女性的尊严。设计新颖的靴子也会显得自信而得体。但穿靴子时,应该注意裙子的下摆要长于靴端。

2鞋子要便利

女士如何穿鞋也有学问,总的原则是应和整体相协调,在颜色和款式上与服装相配。面试时,不要穿长而尖的高跟鞋,中跟鞋是最佳选择,既结实又能体现职业女性的尊严。设计新颖的靴子也会显得自信而得体。但穿靴子时,应该注意裙子的下摆要长于靴端。

3袜子也很重要

袜子不能有脱丝。时装设计师们都认为,肉色作为商界着装是最适合的。为保险起见,你应在包里放一双备用,以免脱丝能及时更换。另外,不论你的腿有多漂亮,都不应在面试时露着光腿。

4饰物要少而精

(1)公文包或手提小包。带一个即可,不要两个都带。在多数面试场合,携带公文包比手提小包体现出更多的权威。你可以把手提包的基本内容放进一个无带小提包,然后把它装进公文包内,但不要装包塞得满满的。如果你个子较矮小,包则不宜过大,这样会极不协调。

(2)帽子。不管你是否戴帽子,对此你必须持谨慎态度。假如你的帽子与你全身很相配,就请选择一顶既无饰边也不艳丽却很雅致的帽子。一般有面纱的松软宽边的法式帽子在生意场上易使人心烦。

(3)首饰。首饰尽量少戴。应避免像吉卜赛人一样几个手指都戴戒指。拇指戒指不能为人接受。耳环应当小巧且不引人注目。为了使你感到舒适,注意力集中,戴的耳环不要过长,以免发出叮当的声响或者触及脖颈,甚至挂到衣服上。朴实无华的项链就挺好,但别戴假珍珠或华丽的人造珠宝。令人喜爱的手镯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镯子上的小饰物应当避免,其他刻有你名字首字母的首饰也应避免。面试时一定不要戴脚镯。总之,戴首饰的重要原则是:少则美。

(4)眼镜。眼镜会使一些人外表增色,也可能使一些人显得不协调。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镜框,式样宜新为好。另外,千万不可戴太阳镜(护目镜)去面试,当然更不能戴反光镜。假如你非戴眼镜不可,可选择隐形眼镜。

(5)围巾。一条漂亮的围巾有画龙点睛的妙用。一些女士喜欢蓝灰色服装,但穿蓝灰色衣服往往会使面部发暗,如果配上一条色彩浓郁、风格热烈的尼龙围巾,就能达到生气勃勃的效果。如果穿一套藏青色的西服,应围一条纯白的围巾,既能显托红唇黑眸,又能保持藏青色清爽如水的气质,衬托出女性的敏捷和果断。另有一些女青年,喜欢穿银灰色的衣服。银灰色是高雅大方的色彩,但若围巾搭配不当,便会显得呆板平淡。

(6)丝巾。丝巾飘逸清秀的特点最能烘托出女性的美,但选择丝巾时一定要注意与衣服的协调搭配。如花色丝巾可配素色衣服,而素色丝巾则适合艳丽的服装。

5发式要适宜

在选择发型之前,应该先分析研究一下自己的脸型,有了彻底的了解后,才会选择出最适合脸型的发型。一般来讲,掌握以下几个原则即可:

(1)高额角、低额角。如果你的脸型属高额角,发梢应向下梳,做刘海或波浪,让你的头发遮盖一部分前额;若是低额角,发梢应尽量离开前额往上梳,如果你偏爱刘海,必须要短,决不能低于发线,避免使额头看来更低。

(2)宽额角、窄额角。宽额角,发梢应从两边向中间梳,用波浪遮掩住太宽的额角。对窄额角的年轻女士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头发应沿两边向后梳,如果你做了刘海,则发卷切不要让它伸延至太阳穴前。

(3)高颧骨、低颧骨。高颧骨,两鬓的头发往前梳,超过耳线,盖住颧骨,刘海不妨略长些,但不可梳中分式。至于低颧骨的年轻女士,两边的头发应往后梳,不要遮耳线,两鬓可以做发卷,以中间分开更好。

(4)大鼻子、小鼻子。大鼻子,头发应梳高或向后梳,避免中分,因为中分会使你鼻子显得更大,最好不要蓄刘海。小鼻子的年轻女士头发绝不要往上梳,应让刘海下垂,遮住发线,但刘海不可留得过长。

(5)突下巴、缩下巴。突下巴,两边及额前的头发,都应该向上梳,让发线显露出来,脑后微微往上梳。缩下巴,额前和两鬓的头发,都应向前梳,宜盖剂海和波浪,脑后头发要低而丰满。

(6)粗短颈子。头发四面向上梳,应蓄短发,永远不要让头发遮盖发线。细长颈子,头发要向后梳,避免选择较短的发式。

6化妆要淡而美

对于女性求职者,化妆一定要坚持素质淡的原则,切不可浓妆艳抹。

(1)嘴唇。嘴唇是脸部最富色彩,最生动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无论如何要使嘴唇显得有润泽感。年轻女士宜用紫色口红,避免用大红或橙红,过于剌目的嘴唇会给人以血盆大口的印象,使主试人惟恐避之不及。唇线不可画得太深,那样会使你的嘴显得突出和虚假。

(2)眼睛。眼晴是心灵的窗户。因此,眼睛在面试时的作用是举足轻生的。为了使眼睛在面试时能动人而传神,面试之前就应稍加修饰,例如女士可以描一描屑毛,使之更加妩媚。眼睛小的,可以在眼睛四周轻轻地描上眼圈,但不能描得太黑太深,不要露出修饰的痕迹。单眼皮者也未必一定要去拉双眼皮,有的单眼皮传达出的眼神更坦率、更亲切。如果你有近视、斜视和眨眼之类的毛病,就有必要戴上一副眼镜去面试,不要让眼睛的毛病贻误了你取胜的机会。

(3)鼻子。我们说修饰鼻子,并不是要你去整容。你可以在鼻梁上略施淡粉,因为面试时如果灯光太亮,会使鼻子出油发亮,如果天气太热,鼻梁上也容易出汗。有粉刺鼻、酒糟鼻和鼻炎者,最好提前到医院去诊治,以免妨碍面谈的效果。平常鼻毛长的人,面试前要格外注意修剪,如果鼻毛横行,主试人见了一定会感到恶心。另外,鼻端上或眼角里不要留有污秽积物。

(4)香水。选择香水要与自身的气质相配,香味宜淡,闻上去要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7注意手和指甲

服饰礼仪篇6

案例一

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女职员发觉,尽管没人对她明说,她的同事似乎很注意她那长长的、精心修饰过的指甲。当她剪去长指甲后,又发现人们对她的态度迥然不同。不久,她就被选中参与一个高级主管人员的培训计划。

出席高级酒会提着绒布包

案例二

一位高级主管去参加一个商业酒会,她换上了一套准备好的西服套裙,然后携带日常上班用的绒布提包就去了饭店。到了酒会上她才发现,别的女士大都拎的是羊皮手提包或缎面的小包,她的提包看上去与现场气氛不协调,令她感觉浑身都不自然。

衬衫褶痕带来面试尴尬

案例三

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准备参加招聘面试。他买了件新衬衫,在面试当天才拆开。他并不在乎衬衫上有褶痕,因为穿上西装就能挡住了。但是,没料到面试过程中,主试者却让他把西装脱了好随便一点。他当时就傻眼了,满脑子想的都是衬衣上的褶痕。

专家观点

注意细节的修饰

注意那些极重要的小节、细节的精致与精彩,从而使你的职业形象更加完美。往往有一些小地方,也许是忘了或未发觉的小事,会令你尴尬。一位衣冠楚楚的女士可能穿着跳丝的丝袜或牙齿上沾有口红,而一位仪表端正的男子的衬衫腋窝处可能留有汗渍或领带上有污渍。

服饰礼仪篇7

办公礼仪规范,在此是指基层公务员在工作岗位上处理日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基本礼仪。又称公务礼仪或行政礼仪。一般它简称为办公礼仪。 遵守办公礼仪,是基层公务员身份的必然要求,否则在人民群众眼里基层公务员的形象就有可能受到损害。办公礼仪是基层公务员礼仪的核心内容,是每一名基层公务员都应优先掌握的最重要的礼仪规范。 基层公务员遵守办公礼仪的必要性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形象,为了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另一方面,亦可使基层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的办公水平,更为妥善而艺术地处理日常公务,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 工作礼仪 在日常工作之中,基层公务员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必须遵守,这就是工作礼仪。就时间而论,工作礼仪适用于基层公务员的一切上班时间之内。就地点而论,工作礼仪则适用于基层公务员的一切办公地点之内。也就是说,在一切工作场合,作为一般性守则的工作礼仪,是任何基层公务员均应恪守不怠的。 具体而言,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提倡交际美、推崇行为美等四点,是基层公务员所应遵守的工作礼仪的基本内容。 一、注重服饰美 一般来说,公务员的服装应当合乎身份,庄重、朴素、大方。在工作中,基层公务员的打扮穿着是不宜完全自行其事的。因为基层公务员的服饰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其所产生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自身的教养与素质,所以对它不能不有所规范。 注重服饰美,便是工作礼仪对基层公务员服饰所做的具体规范。进而言之,所谓基层公务员的服饰美,则又分为下述三点要求。 (一)服饰素雅 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所选择的服饰,一定要合乎身份,素雅大方。切不可令其有悖于常规的审美标准,进而有损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名声。 1.色彩少。基层公务员在工作场合所选择的服饰,其色彩宜少不宜多,其图案宜简不宜繁。切勿令其色彩鲜艳抢眼,令其图案繁杂不堪。 2.质地好。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尽量选用质地精良者。如其正装一般应选用纯毛、纯棉或高比例含毛、含棉面料,而忌用劣质低档的面料。 3.款式雅。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以其款式的素雅庄重为基本特征。若其款式过于前卫、招摇,则与基层公务员自身的身份不符。 4.做工精。基层公务员的服饰虽不必选择名牌货、高档货,但对其具体做工应予以重视。若其做工欠佳,则必定会有损于基层公务员的整体形象。 5.搭配准。搭配准,在此特指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注重搭配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服饰之美关键在于和谐,而服饰的和谐则又主要有赖于精心的搭配。 (二)服饰庄重 在讲究美观的同时,基层公务员在选择服饰时也不应对雅致有所偏废。基层公务员如果要打算做到服饰高雅脱俗,一方面应以其朴素大方取胜,另一方面则应要求其文明得体。具体来说,主要应注意避免以下五忌。 1.忌过分炫耀。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之中所佩戴的饰物,应当以少为妙。不提倡基层公务员在工作场合佩戴高档的珠宝首饰,或是过多数量的金银首饰,不然便有张扬招摇之嫌。 2.忌过分。在工作中,基层公务员的着装不应过分暴露自己的躯体。不露胸、不露肩、不露背、不露腰、不露腿等“五不露”,便是对基层公务员着装的基本要求。此外,不使内衣外露,也不应被疏忽。 3.忌过分透视。基层公务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不允许过于单薄透明。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基层公务员的内衣透视在外,甚至令人一目了然。 4.忌过分短小。基层公务员的衣着,不应以短小见长。在任何正规场合,背心、短裤、超短裙、露脐装等过分短小的服装,都难登大雅之堂。 5.忌过分紧身。选择过分紧身的服装,意在显示着装者的身材,而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之中显然是不适合这样的。 (三)服饰整洁 服饰整洁,是对常人的基本要求,每一名基层公务员自然也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基层公务员的服饰整洁,具体上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忌肮脏。在任何情况下,基层公务员都没有理由听任本人的服饰肮脏不堪。具体而言,既不应令其存在异物,又不应令其存在异味。 2.忌残破。基层公务员在服饰一旦出现残破,即应及时对其修补或更换。听任自己衣着褴褛、服饰缺损,甚至以此为荣,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3.忌折皱。一般来说,基层公务员的衣着以平整为美。若其出现众多的折皱,即应及时更换,或熨烫平整之后再穿,否则便难有服饰整洁可言。 4.忌乱穿。基层公务员在穿衣服、戴首饰时,必须遵守其既有的规范性做法。不能随心所欲地将其乱穿、乱戴。 二、强调语言美 语言,是基层公务员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基层公务员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能不要求自己做到语言美。 在具体工作中使用语言时,基层公务员既要重视自己“说什么”,又要重视自己“如何说”。这就是说,语言的具体内容与表达方式这两方面的问题,均应为基层公务员所关注。不然的话,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语言美。

服饰礼仪篇8

关键词:汉服 礼仪观 等级观 审美文化

一、汉服饰文化的主流思想

汉服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并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演变。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在激烈的争辩中逐渐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其精神领袖。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是一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真正的民族文化之根正是存在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特质中。[1]汉服饰文化的这种主流思想特征正是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的发展而形成的。

(一)“尊卑有序”的礼治观

古今中外,人们都将服饰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而成为文化的载体,以“礼”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服饰必然成为了儒家“礼”的载体,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人用服饰来“治天下”的传统思想。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对“礼”作了独到精辟的解释,他认为“礼”是具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其目的在于别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以维持社会秩序。[2]这种用服饰来治天下的理念实质是用服饰来区分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阶层,以形成尊卑有别、上下有序的社会秩序。

汉服服制作为礼制的具体表现,随着周代礼制的渐趋完善而完善。据史料记载,唐代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官府,四品穿深绯色,五品穿浅绯色,六品穿深绿色,七品穿浅绿色,八品穿深青色,九品穿浅青色,这种用服色来体现等级身份是汉服饰的一大特色。其次,汉服的形制也是中国古代划分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深衣”是贵族平常穿着的闲居服也是唯一可以服用的礼服,而普通庶民百姓只能服用短小的衣式。另外,服饰的质料也是传达身份等级的媒介。精美华丽的丝、绸缎、锦绣、绫罗等上等材质的面料均只能为王侯贵臣所穿着,而社会普通的庶民百姓只能选择低等的棉布、麻布或者低劣的裘皮作为服饰质料。

(二)“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天地同构感”的宇宙观是中国汉服饰文化的哲学基础,因此它深刻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天人合一”即认为人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体,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和谐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这种经过人们的主观意识构建而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不仅很好把宇宙现象和人生哲理联系在一起,同时还把自然与伦理道德相互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人文信仰,构成了汉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观念。[4]

“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驱使了汉服形制的走向,它规定了汉服所应该具有的外在审美特征和内在文化意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我国服饰几千年来一直以宽衣大袖、平面造型为主要服装样式的原因所在。[5]纵观汉服饰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汉服绚丽多姿、千变万化,但这个千变万化只是在服饰的质料、色彩、纹样、佩饰等方面的变化,唯有汉服的形制,始终保持着平面结构、直线裁剪的造型,并且只有上衣下裳制和上下连属制这两种类型。《周易・系辞下》就说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盖取之乾坤。”可以看出,黄帝、尧、舜在创制衣裳时是依照《易经》中的乾坤两卦,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道,乾为天,坤为地,一上一下,上衣下裳,于是人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也就都有了衣服。因此,上衣下裳的汉服形制是“天人合一”理念的最典型代表。

(三)“文质彬彬”的礼仪观

众所周知,“礼”为儒家治世之术的根本,如何建立一种礼治秩序来维持社会政治稳定是儒家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6]因此,“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汉服饰作为华夏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礼”的内涵。

人们在穿着汉服中所逐渐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主要是因为汉服有一套完整详尽的服饰制度。孔子极力提倡服饰必须合乎礼的规范性,在重视服饰美的同时,注重服饰本身的社会功能。它要求人们通过衣冠服饰的“合礼性”来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为,唯有合乎礼仪的外在形式,那么就像是一个卑劣的凡夫野人;如果只有美好的,合乎礼仪的外在形式,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包括任何服饰在内的外在虚饰,都只能给人感觉像是浮夸的史官,文和质缺一不可,同时还是注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个人的素养和社会的秩序。

二、汉服饰的艺术审美价值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除了维护统治地位,安定社会秩序这种很强的社会伦理道德功能之外,还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汉服宽博大气、舒适自然、彬彬有礼、内敛含蓄的东方神韵无不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宽博大气的形态之美

“宽衣博带”是汉服一个突出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即宽松自由,衣服不是紧紧地裹住身体,而是人体与服饰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因此身着汉服,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够自由地伸展,不会因服装紧紧包裹住身体而产生束缚感,这种宽博大气之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完美展现。汉服自起源开始就与“治理天下”息息相关,《周易・系辞上传》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自乾坤。”其中乾坤即天地之道,强调人要效法天地之道。所以汉服与华夏文明的礼乐教化紧密相连,同时也是“天人合一”原则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一。”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用自然材料、自然色彩和自然造型的搭配与谐调,同人组合之后,达到人与自然相生相融的外在艺术和实用形式,形成“天人合一”的自然美。[7]因此,汉服的这种宽博大气的艺术特征还是“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展现,这种独特的服饰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的审美观念,同时加深了汉服艺术审美艺术价值,并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服饰审美风格,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朝鲜的高丽服等,其外在形制都是参考和沿袭了汉服的服饰特征而演变发展的。

(二)柔美飘逸的东方神韵

汉服的美还表现在流畅婉约、柔美飘逸的形态上,汉服外观优美的长线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汉服的线条充分运用了太极八卦的意念。八卦运用简单的直线,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解释宇宙现象,而太极则以柔顺的曲线表达了和谐统一,阴阳转化之美。汉服通过外在形制附着在人体上所产生的线条,来展现这种协调、平和、灵动的美感,刚柔结合,曲直得当,这种婉约之美展现出东方人含蓄典雅的审美气质。这种美感在女服的表现中,则重点突出了女性纤细的腰身,柔和的肩线和柔美的曲线,服饰所展示出的线条长短不一,曲直不同,富有层次感,强调出东方女性柔顺婉约的性格内涵。在男服的表现上则以直线为主,造型简洁,突出男性坚强不屈的精神气质。汉服飘逸灵动之神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地最为突出,在服饰上追求洒脱飘逸,狂妄不羁,褒衣博带,整体气质清新自然,极富羽化登仙之美感。

汉服的这种飘逸灵动之美也造就了中国画中的线条美,历代的画家们乐此不彼地描绘着汉服之美,历史上著名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就是体现出了汉服线条的美感。另外比较典型的还有“嫦娥舒广袖”的形象,更有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形象,那种飘逸洒脱、自由舒展的服饰艺术形象,都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

(三)含蓄内敛的审美取向

与西方国家崇尚性感、开放、强调表现人体器官的服饰审美意识不同,汉服的审美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礼仪制度的制约。汉服的审美观除了表现在外在的形制、色彩以及纹饰上,因其长期受着传统礼仪文化、宗教等的感染和熏陶,呈现出一种含蓄的审美特点。华夏文明历来追求礼仪谦让的精神,追求“内美”与“外修”,即内在的道德修养,外在的仪容服饰,内在的道德修养通过外在服饰表现出来,因此使服饰呈现出高雅端庄、彬彬有礼的气质。华夏文化强调礼仪,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提高道德修养。因此汉服不提倡肌肤外露,并认为肌肤的是对自己和对别人之大不敬,是违背礼仪的表现。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女子着装需要注意仪态万方,衣冠楚楚,处处体现了中国女性贤善宽容,贤淑婉约的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虽然在唐朝时期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开放,也出现了“袒胸露乳”“纱衣裹体”的服饰现象,但是这种开放的审美模式毕竟属于汉服流变中的一段插曲,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礼制影响下,人们对汉服的审美观念依然是坚守着保守含蓄的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支配下,符合道德规范,符合礼仪制度的着装才是“美”的表现。

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汉服,自然地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反对肌肤,不提倡展示姣好的容貌身材,一切要服从于礼的制约。因此汉服的艺术审美取向,并不在于服饰款型是否合体,是否能表现出人体特征,展现人体本身的美感,而是着重强调一种“人神相通”的精神境界,讲究一种崇尚礼仪的着装理念,这些都指引着汉服的审美取向往含蓄的方向发展。

结语

汉服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培育出来的一朵奇葩。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使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受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传统中国人在服饰生活上表现出节俭、端庄、大方、和谐、含蓄等特点。

对当代人而言,一方面要继承吸收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华,抛弃不合时宜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吸收西方服饰造型中科学合理的设计元素,注重服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我国未来服装的发展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底蕴,又能展现当今世界的风貌。

注释

[1] 宋.论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5).

[2] 瞿同祖.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老子・李耳.道德经・二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9:57.

[4] 李晰.汉服论[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0.

[5] 张祥磊,杨翠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思想沉淀[J].郑州轻工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 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中国思想的社会学诊释[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9:159.

上一篇:招待礼仪范文 下一篇:文化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