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礼仪范文

时间:2023-10-30 09:11:09

政务礼仪

政务礼仪篇1

关键词 政务 礼仪 特性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政务礼仪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对维护政府和各组织的形象、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和社会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政务礼仪是指国家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政务礼仪作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备礼仪的基本特征之外,有着自身明显的特殊属性,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才能较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并充分发挥作用。

一、传统与继承性

礼仪是交际应酬中的习惯做法,所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约定俗成的。任何国家、地区的礼仪都是本国的历史传承,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形成、改进、流传的。礼仪是一种风俗文化,离不开本国的文化背景、民俗、国情。尽管礼仪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但任何礼仪都是在继承的前提下随着时展的。

政务礼仪是国家公务人员在处理国家内部事物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中,如果公务人员在行使和运用政务礼仪时,能够适当地传承先辈留下的经典的礼仪礼节,考虑民俗、风土人情,会显示出中华儿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文化积淀,会使民风淳朴的普通百姓感到亲切,政务行为更会被百姓所认同和信任,更会具有权威和执行力。

例如,见面问候礼仪最能反映各国的民俗和政务礼仪的应用特性。国际通用的见面问候和介绍礼仪为握手,而西方人喜欢拥抱、贴面,东南亚地区喜欢双手合十,日本人习惯鞠躬,中国人乐于作揖。作揖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被认为是世界各国问候仪式中最为科学合理、内涵最为丰富的,不仅能够充分地表达出其他各类问候仪式的内涵,而且可在不需对方配合的前提下简便易行地解决了较远距离、较多人员同时打招呼的问题。与商务、社交、服务、涉外等礼仪不同的是,在中,如果公务人员适时地使用作揖来问候,会给人“炎黄子孙一家人”和“百姓的好儿女”等亲切之感,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公众对行政行为产生信赖之感。

正因为政务礼仪的传统和继承性,使得政务礼仪在会议、合影等公务活动中的座次礼仪沿袭了中国古人的做法,即以左为大。也使得宴请礼仪中敬酒的程序、就坐的次序等因地而异。

二、严肃与自律性

公务人员的形象,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政府的权威性要求政令要畅通、政绩要严明,规范要系统。因此,政务礼仪的规定和操作强调严肃性。公务员不是普通的百姓,赋有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责任,一言一行、一思一念不符合政务礼仪的标准就可能会遭到群众的非议和引起公众的责难,影响个人乃至国家的形象,甚至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组织的处罚。因此,公务人员在行使礼仪礼节时要有自律性,要求做到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例如,公务人员要给人整洁整肃的形象,着装不可不修篇幅、邋里邋遢,否则就会使人联想到此人的工作作风也会是不讲章法、七零八乱的,使老百姓不放心将人民的事物交给这样的公务人员来处理。一些国家行政执法部门配备统一的着装,目的之一就是树立严明纪律、严格执法的庄重、正统、严肃的形象。

此外,各领域、各行业的国家机关都对公务人员的行为作了具体的规范,规定严格的管理行为、严肃的会议纪律、严明的职业操守等,这些都是政务礼仪严肃性的要求和具体表现。在政务礼仪中的尊与次尊排序中,首选为职务级别高者为尊和弱势群体为尊,这也是由的严肃性所决定的。

三、勤俭与朴素性

在政务工作和社会管理中,公务人员的使命是通过处理公共事务来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的。要求公务人员自觉地履行职责、勤于政务、严守纪律、遵守规定、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公务人员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出反对“”,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公务员的礼仪行为一定要按照上级的精神、政策和规定执行,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

例如,着装仪表要追求朴素大方,不可过于奢侈昂贵。下基层和公务出行要轻车简从,言谈举止不能哗众取宠,办文办会要精简务实,不搞隆重的剪彩、奠基等典礼和仪式,公务接待不能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其中,公务接待更应制定严格的礼仪规范。上级到基层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只需提供热情、周到、实用、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利于顺利地执行公务、圆满地完成任务即可。超标准的繁琐接待既是浪费又会令双方疲惫不堪。

四、结语

执政为民。政务礼仪区别于其他礼仪的特性也应围绕一个“民”字来展开。政务礼仪的传统与继承性、严肃与自律性、勤俭与朴素性正是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体现。只有把握政务礼仪的应用特性,才能更好地树立公务形象、提高行政效能,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晋.领导干部大讲堂・礼仪卷[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8

政务礼仪篇2

礼仪: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对方;仪,是形式,是要把礼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在国际活动接待中缺一不可。礼仪三要素包括:礼仪是交往艺术,交往强调互动,互动看结果;礼仪是沟通技巧,沟通强调理解;礼仪是行为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中国人讲礼仪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律己行为,管住自己,独善其身;而国际礼仪讲的是交往艺术,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产生美感,适当的距离是对对方的尊重。国际交往中,拉开距离如果适当,有助于交往的顺畅;换言之,不要随便套近乎。人际交往要使用称呼,国际惯例是使用尊称,而尊称的一个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接待工作讲细节,比如接待代表团,陪同客人坐电梯,陪同者应该是先进还是后进?出电梯时,应该谁先出来?出席正式的社交晚宴,作为中层以上官员,男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么?女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么?在工作岗位上打电话,应该谁先挂电话?这些问题我们人人都会碰到,也许我们把它当小事,根本不在意;也许在意了,处理时却凭主观经验,是对是错,心中压根没数。“人人都是城市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而这都是靠接待的细节做出来的,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接待客人就应该让客人舒服,从商务交往与服务接待的角度说:主随客便,客人要去玩,有时你陪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但注意不要“热情越位”,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国际交往注重结果,我们做事有个习惯:我是好心,我是好意,好心好意你领不领情我不管,这是意图在先。外国人很务实,意图和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举例说,你请人吃饭,客人说好吃才是好的,你认为这是广西最好吃的,他不吃,没用。你要是自我为中心,“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如此”,绝对搞不好接待。“让大家都喜欢你是没有可能的”,但必须记住的一句话:交往以对方为中心。人家说好才是好,标准不在你手里。

政务礼仪篇3

随着“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日益深入,人们对礼仪知识的认知也越来越多,对职业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职业礼仪中重要的商务礼仪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客户本身,要想做好商务礼仪培训工作,必须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商务礼仪?”,二是“商务礼仪应用的场合”。 什么是商务礼仪?商务礼仪就是人们在商务场合中适用的礼仪规范。说是“商务”,是为区别于服务行业的“服务礼仪”、行政机关的“政务礼仪”以及销售行业的“销售礼仪”等而言的。

有人把商务礼仪等同于公务礼仪。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谓“公务礼仪”,是行使公事过程中适用的礼仪规范,很明显,“公务礼仪”从范畴上已经包括了“商务礼仪”、“服务礼仪”、 “政务礼仪”、“销售礼仪”等内容。 对于相当广泛的人群来说,对职业礼仪的认知还是一知半解的阶段,需求信息往往来自媒体的宣传。所以往往对自己需求并不是十分明确的了解,对概念的理解上还相当模糊。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礼仪培训机构,一位专业的礼仪培训师,这时候就要明确,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我们在培训之前,都有一个客户的需求调研过程。在主动提出“商务礼仪培训需求”的客户中,稍加分析他们的培训目的、培训人员、培训要求等情况后,我们发现:超过50%以上的客户真正需求的并不是商务礼仪,往往是销售礼仪、服务礼仪等等。如果只死抠字面,就会和客户的真正需求背道而驰。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所以,在讲商务礼仪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场合。因为所谓商务礼仪,是应用在商务场合之中的。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规范,如果换个场合,甚至会使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 那么,哪些场合讲商务礼仪呢?主要有三个场合: 一是初次见面。 工作场合,初次交往的时候,为赢得对方的好感、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必然要严格讲究商务礼仪。 二是公务交往。因公交往的时候,讲究商务礼仪一是和交往对象划清界线;二是维护企业形象。特别是庆典、仪式、商务会议、谈判等。 三是涉外交往。涉外活动中,必须讲究商务礼仪,这已经是一个国际惯例。 很多学员的分歧,也就是混淆了相关礼仪规范的应用范围。比方说,商务礼仪中提到男性着装的“三一”原则,如果换到了追求“个性化”的社交场合,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作为讲师如果不理解这一点,不仅讲不好礼仪,甚至给学员带来了更多的困惑。

政务礼仪篇4

[关键词]明治时代 传统礼仪 传承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49-02

在国家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包含文化、教育、国民形象等一系列非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因素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并且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认识最直观的领域。日本的国家软实力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疑是其礼仪的独特魅力。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际通行礼仪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礼仪特色之所在的是传统礼仪。日本礼仪之所以独具魅力也正是由于其经历了明治时代欧化盛行的文明开化后,依然传承下来的传统礼仪的鲜明特色,并一直保留至今。而我国清末民国初年,在欧风美雨的洗礼下传统礼仪多惨遭遗弃的境遇,因此考证明治时代日本对待传统礼仪的方式及其传统礼仪的传承方式,无疑对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民间坚持传统礼仪的呼声

日本在明治时代经历政府主导的如火如荼的西洋化进程时,传统与现代、欧化与国粹斗争的声音也曾不绝于耳。但民间一直存在忧虑传统礼仪流失的声音,并积极向政府谏言、积极引导社会民众维护传统礼仪。早在明治十三年(1880年)青森县普通民众渡边村男就已经在给明治政府的建议书中慨叹:“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礼仪,但现在都面临即将消失殆尽的危险”。并进一步表示担忧:礼仪出现一时混乱国家不会灭亡,但传统礼仪完全消失了,国家就灭亡了。希望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制定新时代礼仪规范”。向政府建议“启用通晓天下时务的廉洁有德者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制定通行天下的礼仪规范”。[1]以上建议虽然缺乏具体操作性,但表明了民众对保护传统礼仪的热情。

在欧化浪潮中社会精英分子也开始积极维护日本传统,明治2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保存国粹的社会思潮。三宅雪岭与志贺重昂于明治二十一年(1889年)创立了杂志《日本人》,陆羯南等人于明治二十二年(1890年)创刊了报纸《日本》。强调日本的近代化“不是西洋社会的同化,是在有选择的基础上,对西洋文明的导入”。[2]在高举维护传统旗帜的同时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诸如:“强烈反对导入诸如亲吻礼等西洋风俗习惯、礼仪中的有害事物”[3]、“夫人小姐们的病痛全是西洋服饰的束腰工具所致”[4]等一些极其激进的西洋礼仪风俗有害论。人们在论及传统礼仪的传承方式时,时常涉及日本传统武士道,高呼“传统礼仪的复活就是武士道的复活”[5],认为在新时期要通过坚持武士道精神来弘扬传统礼仪,慨叹“从前在武士的家庭中,严格遵守着礼仪规范,而当今家庭中武士般的礼仪教育越来越少,到访日本的外国人不再能看到曾经武士家庭良好的礼仪规范,而只能嘲笑当今礼仪生活的混乱,实则遗憾之至”。[6]在明治时期,国家自上而下的文明开化运动过程中,“西洋”礼仪发挥了一种触媒作用,使人们开始更加积极自觉地维护日本传统礼仪。

二、礼仪教育与传统礼仪的结合

(一)学校礼仪教育与传统礼仪

在维护传统礼仪的社会舆论的影响下,传统礼仪流派开始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明治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修身”课程开设确立。明治十二年政府了“教育大旨”,开始明确规定了一门“作法”科目作为修身科目的实践课程。明治十三年再次教育令,明确规定将“修身”列在读书、习字、算数、地理、历史之后,作为与其同等的科目。明治十三年再次改正教育令,将“修身”列为各学科之首。将其定位为教育的根本。这一规定一直保持到昭和二十二年。道德及其实践礼仪课程的成为明治以来近代教育的重要层面。

明治十三年传统礼仪流派家元小笠原清务①向明治政府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学校中开设礼仪课程的建议书。响应他的建议,以明治十三年东京神田小川小学开设礼仪课程为开端,东京府各小学中都开设了礼仪课程。此外明治十四年在男女共学的礼仪课程之外,开设了针对女生的“小学女礼式”课程。小笠原清务为此编写了教材《小学女礼式》,序言部分谈到,“而今,本府各公立小学校均开设了女礼式课程,为了向学生讲授起居进退之法,受府厅委托,我等制定了此学校礼仪教材”,成为全国多所学校的女子礼仪教材。明治十五年小笠原清务开始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教授礼仪课程,使用小笠原与松岗明义共同编写的教材《新撰立礼式》,开创了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传统礼仪教育的先河。文部省也将“女礼式”列为正式科目。宣布训令,女子礼仪科目应包括:裁缝、女礼、点茶、插花。明治十七年开始,师从小笠原清务和松岗明义的后闲野菊、佐方镇子开始招徒讲学,之后她们的学生遍及全国的女子学校。明治十年代学校礼仪教育迅速高涨,造成礼仪教师极度缺乏的局面,小笠原在自家开设的礼仪教室中培训礼仪教师。文部省命令东京的73所小学每个学校选三人,在小笠原清务的礼仪学校进修一年礼仪课程,后回到本学校任教。据此,小笠原传统礼仪在学校教育中被广泛普及。以小笠原流传统礼仪为蓝本,其他传统礼仪流派家也纷纷著书。②随着明治近代学校教育的建立,体系化的传统礼仪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二)民间礼仪教育与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流派或出于传承传统礼仪的社会责任感,或出于拯救本流派没落局面的考虑,纷纷著书立说,面向社会开设礼仪教室,活跃于明治时代的传统礼仪流派名单见表1。

政务礼仪篇5

【关键词】政务礼仪;重要性;四个主要方面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礼仪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华夏素称礼仪之邦,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则认为: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则无宁。那什么是礼仪呢?在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西周时把礼当做一种规范、一种制度,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后来到了春秋时期提出了仪,主要指一种外在的仪表、礼节。从其诞生发展过程来看,礼是内涵,本质是一种尊重。但是心里想的尊重还需要一定形式,这就要求你善于表达,得会说话,有眼力见,得懂得待人接物之道,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现代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仪态、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礼仪的重要性与作用

国际交往中不注意公务礼仪,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形象。利比亚国家元首去欧洲访问,仪仗队隆重欢迎,在升国旗,奏国歌时下意识的抓耳挠腮,整理衣服,遭到强烈抗议。在传播时代,礼仪不是小事,因为公务员的行为举止与其人格、岗位、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肯尼迪和尼克松的总统竞选中,从实践经验,成长历程,个人身份,等方面来看,尼克松都占据优势,但最终肯尼迪取得了竞选的胜利,原因在于他更注重个人形象、礼仪的塑造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在土耳其参观寺庙时,露出有破洞的袜子,被土耳其人们认为不尊重他们的国家,宗教和民族对他提出了强烈的抗议。2013年4月23日,比尔·盖茨在拜会韩国总统朴槿惠时,一手插在裤兜里与朴槿惠握手,对此,有韩国网友批评称,“这是对国家元首的失礼”。

由此可见政务礼仪非常重要,那么学习礼仪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就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

政务礼仪主要内容

(一)形象礼仪

仪表方面: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要正气、 温和、镇定、从容;发型与职业、年龄、脸型、体型、服饰相协调 ;面部修饰总的要求是端庄、大方、文雅、简洁。男士任何场合都要面部整洁、干净、无油光,忌讳胡子拉碴、头发乱蓬蓬的。有些男士鼻毛、耳毛比较重,养成一个习惯每日刮净胡须 ,定期修剪,做到鼻毛、耳毛不外露。女士化妆的基本礼仪有三点:自然、协调、避人。

仪态方面:站立时,挺胸抬头、收腹立腰,双目平视,面带微笑,两脚平行或V字,不能超过肩宽,双手自然下垂或体前,背后交叉,男士右手握左手,女士手掌相握。入座时:应以轻盈和缓的步履,从容自如的左侧进入座位,面向观众平稳落座,离座时右侧出。坐椅子的三分之二,上身正直、两眼平视,两脚平行不超肩宽,或前后交叉,两手放在膝盖,或桌上相握, 女士两腿并拢,两脚同时置于一侧。不满座、不后仰、不跷二郎腿、不抖腿。正式场合尽量避免蹲姿的出现,它不是那么的体面,如果必须蹲,捡东西,合影,要可采取高低式、交叉式蹲姿。服饰方面:公务人员服装总体要求是 端庄得体、干练精明、朴素大方、温文尔雅。五协调:与年龄、职业、体形、色彩的搭配、首饰相协调。穿衣要恰如其分,穿衣要扬长避短,尊重原则。穿西装、套装时全身颜色不超过三种、鞋子、腰带、公文包同一颜色,首选黑色。不穿夹克打领带,不穿白色或尼龙丝袜子。

办公礼仪

办公室要体现尊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尊重领导是天职,尊重下级是美德,尊重客人是常识,尊重同事是本分,尊重所有人是教养。组织会议要做到周全考虑、周密安排、周到服务。比如7.1室外文艺汇演,就得重点考虑天气状况,预留调整余地,会场要适合开会,不受干扰,便于集中,交通便利。所需物品、设备、麦克、录像事先做充分检点。参加会议要做到严守时间,遵守纪律,前排就坐,着装得体,适当记录。

交往礼仪

介绍有先后位高者具有优先知情权。要把主人介绍给客人,晚辈先做介绍给长辈,男士先做介绍女士,位低者先做介绍给位高者,比如:“赵局长 这是帝豪饭店的经理王伟”, 然后在给王伟介绍,“王伟这是我们市工商局赵局长”。如果涉及到递交名片。双手递,你好这是我的名片,双手接,接过后点头致谢,真诚说幸会,并认真地看一遍名片,最好能将对方姓名职务轻声读出。而且要当面把名片妥善收好,公文包,或名片夹,切忌放到后屁兜里。

握手的顺序一般是年长者、位高者、女士先伸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距离,上身略前倾,头略低以示尊敬,伸出右手,拇指竖起,四指并拢,虎口处相握,要有一定的力度,太轻了就显得妄大自尊,敷衍了事,时间上以3-5秒钟为宜,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的眼睛,边握手边开口致意: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辛苦啦!可以上下微微摇动以示热情但不宜左右摇晃 。会见过程又涉及到称呼问题。两个人的关系无论多密切,人多场合、正式场合是不适合叫人家外号或者小名的。在工作中公务场合,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就高不就低。常用五种形式称呼:职务称呼,如李主任、王局长,职称称呼 :教授、工程师,职业称呼,老师、医生、警官。尊称,郭老。交谈中又要注意哪些礼仪呢?谈话要做有心人,说话先经过脑再经过嘴。一个消息说出口要先经过大脑然后过三个筛子,这个消息是真的吗?这个消息是善良的吗?这个消息真的有用吗?办公室里不要自爆私生活,家长里短的,不要像孔雀开屏一样爱炫耀,不人云亦云,该说话时刻不要保持沉默。要善于说话,会说话,说话要客观委婉、适时、适度、适量。对于交往,美国学者曾经提出来一个3A交往法则:接受对方、尊重对方,赞美对方。它的基本含义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注意善于向交往对象表达我们的善良、尊重、友善之意。

(四)座次礼仪。

基本原则 :前排为上,居中为上,以远门为上,面门为上。左右要复杂,首先左右的判断是以当事人的朝向为准的。官方内部会议,以左为尊。宴请餐桌,以右为尊。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乘车一定要分清座次的“尊卑”。由主人亲自驾驶轿车时,座位顺序应当依次是: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时,座位顺序应当依次是: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吉普车不管由谁驾驶,座位顺序均依次是: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行进中的位次,多人并排行进,中央高于两侧,对于纵向来讲,前方高于后;两人横向行进,内侧高于外侧,实际上内侧就是指靠墙走。上楼梯时, 客人、长者在前,以示尊重,下楼梯时,主人长者在前、客人在后。出入无人操作升降电梯:单行右站。陪同人员先按呼梯按钮、不要同时按上下,先进入电梯,一手按在开门按钮、另一手拦住电梯侧门,不会有被夹的危险,礼貌地把客人让进电梯,出电梯让客人先行主人在后。如果是自己和领导一同乘用本单位电梯,要主动叫电梯、请领导先进先出。

政务礼仪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教育;课程设置;文化传播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关于礼仪的著作更是丰富多彩,这些著作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是几千年来规范人们行为和塑造独特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重视逐步弱化,加之西方文化的入侵,人们对礼仪文化的学习也慢慢减少,各高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为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本文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加强高校礼仪教育。

一、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江西省十所高校及其他省若干高校关于礼仪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目前最热门的高校慕课平台中有关礼仪的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礼仪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第一,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将礼仪教育归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未单独开设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课程,且未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教师对礼仪教育不重视;第二,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礼仪课程(包括传统文化礼仪),但多数高校都是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学生可自由决定选修与否,并未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二)高校礼仪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设置不合理第一,多数学校的礼仪内容主要是西方礼仪及现代礼仪,对中国传统礼仪讲解较少;第二,多数教材虽然涉及部分传统文化礼仪,但仅仅是对传统礼仪的简单介绍,并未将其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进行讲解;第三,由于礼仪教育一般被作为公共课程,因此,多数学校一般为该课程选择一套教材,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慕课平台中缺乏传统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对慕课平台的调查研究发现,发展相对成熟的慕课平台“爱课程网”上收录的关于礼仪的课程只有两门,一门是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另一门则为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讲授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这两门课程的受众比较广泛,也是时下各礼仪教育和视频课网站中点击率最高的两门课程。此外,超星尔雅通识课程库中关于礼仪的课程只有四门,分别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公共关系礼仪实务”,国家行政学院的“女子礼仪”,南开大学的“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以及清华大学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综观慕课平台的这些礼仪课程可以看出,只有清华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彭林教授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将传统礼仪文化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日常行为相结合,生动讲解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而其他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现代礼仪”和“西方礼仪”,对我国传统礼仪的讲解较少。(四)缺乏礼仪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礼仪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社会学科,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多数高校的礼仪教师并不具备礼仪专业背景,大部分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来的,经过后期的培训和学习,即走上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缺乏礼仪教育的专业知识,对传统礼仪研究不够,导致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加强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重视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重视,将礼仪教育从思政教育中独立出来,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或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礼仪专业,设置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方向;将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列为公共必须课,并通过考试、论文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学分任务。其次,教师也要加强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重视,在遵循学校教育要求的基础上,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将礼仪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内容。(二)优化礼仪教育的内容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加强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礼仪的发展进程,了解古代文化礼仪及当前礼仪的丰富内涵,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使学生对礼仪形成全方位的认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将思想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相结合,选择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服务礼仪、习俗礼仪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礼仪知识,了解中国文化。(三)借助高校文化社团传播礼仪文化近年来,高校社团发展迅速,各种文化社团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礼仪教育可充分利用社团这一途径进行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知识的传播。结合学校大学生实践活动周、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开展传统礼仪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具体来说,高校校团委应鼓励各院系学生以社团活动为号召开展各种类型的礼仪风采大赛、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四)加强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各高校要提高礼仪教师的选聘标准,引进不仅有礼仪教育专业背景知识,而且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各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礼仪教育的培训和教师交流会,引导教师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从而不断提升礼仪教学效果。

三、结语

建设以传统礼仪文化为内核的高校礼仪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坚守传统,但更多是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高校礼仪教育中,应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丰富礼仪教育的内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辉艳.谈大学生礼仪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的渗透[J].文化视点,2015,(12):89-90.

[2]王琳.论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8):59-60.

[3]周沫含.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14):72.

[4]王彦,徐逢春.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应强调“四个结合”[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14-115.

政务礼仪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台州市破陋习、树新风,文明风尚见行动这一主题为行动指南,结合我院特点,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今年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作为创建文明校园的有效载体。以校园文明礼仪宣传实践活动为抓手,认真部署,层层落实,通过广泛宣传,普及礼仪知识,提高师生的文明礼仪水平,从而全方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为构建和谐的台州社会创造条件。

二、总体思路

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针,从文明礼仪基本规范入手,以师生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宣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树立先进和全面推进相结合,逐步推进,营造氛围,务求实效,使师生的文明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意识都有进一步的提高,为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现代化新台州做出积极贡献。

三、具体安排

(一)第一阶级:制订行动计划、宣传发动(3月份)

1、贯彻落实台州市统一行动计划。

2、部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案和责任人。

3、宣传发动。一方面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等向师生开展广泛宣传;另一方面通过班主任和生活指导员等学生线人员深入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行动要点,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二)第二阶段:宣传实践(4-12月)

1、以《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为标准,根据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定我院学生的文明礼仪要求,并把它作为考核学生行为规范的硬杠之一。(4月份)

2、以《文明礼仪知识读本》为基础,组织师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人人争做遵纪守法,提倡文明的好学生演讲比赛。(4月份)

3、组建院级礼仪队,开展校园内的礼仪示范活动,开展美化教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5月份)

4、以志愿者的形式组织文明礼仪宣传队,深入周边社区宣传文明礼仪。(5-12月份)

5、举行告别脏话,拒绝庸俗仪式。(5月份)

6、开展学生个人仪表、行为规范大检查。(不定期)

7、举办文明礼仪大家谈网上论坛。(6月份)

8、结合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宣传文明礼仪。(7月份)

9、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9-10月份)

10、评选校园文明礼仪标兵。(11-12月份)

11、举办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文艺晚会。(12月份)

12、利用好文明礼仪课程,做好礼仪课教学工作。(全年)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统一部署

把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本年度的工作重点来抓,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推进和求得实效,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

(二)广泛动员,全员参与

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都将开辟专门栏目用来宣传文明礼仪,并把宣传文明礼仪作为班主任、生活指导和学生干部的重要工作来抓。

(三)突出重点,全面结合。

1、文明礼仪教育与先进性教育相结合。

2、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3、文明礼仪教育与党、团员的民主评议相结合。

4、文明礼仪教育与青年志愿者行动相结合。

5、文明礼仪教育与三下乡活动相结合。

6、文明礼仪教育与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7、文明礼仪教育与师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8、文明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9、文明礼仪教育与重大节日活动相结合。

10、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外辅导员的工作相结合。

(四)形成机制,狠抓落实。

把文明礼仪的要求列入师生考核内容,并形成制度,以求长效。

政务礼仪篇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繁荣,以服务礼仪为代表的专门礼仪研究蓬勃兴起,公民礼仪学研究作为礼仪学学科研究的基础,其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开放进取的形象和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的不断提升也在呼唤与大国形象相称的当代公民礼仪学研究。专门礼仪研究的蓬勃兴起和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的不断提升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公民礼仪确立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公民礼仪的概念和特点

在当代汉语语境下,“礼仪”往往指代“礼仪行为”而不涉及典章制度等传统内涵,确切地说,当代行业礼仪学的研究还都只止于礼仪行为的研究层面,应该称为行业礼仪行为学,如服务礼仪行为学、外交礼仪行为学等等。沿袭这一语境习惯,礼仪的概念可表述为: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是随着人类社交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约定俗成的社交规范。礼仪行为的本质是社交规范,礼仪思想的核心是尊重。

(一)公民礼仪的界定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概念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与当代“人民”的概念相比较,“公民”更多地关照了社会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从语词上讲,公民礼仪即公民必须遵从的礼仪规范,其研究与行业礼仪、涉外礼仪、传统民俗礼仪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公民礼仪与行业礼仪。行业礼仪是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行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如餐饮服务礼仪、军队礼仪、银行商务礼仪等等。在礼仪学学科体系中,公民礼仪是基础礼仪学研究的主体,是行业礼仪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与行业礼仪相比公民礼仪具有全体性和随时性,即:公民礼仪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行的,而行业礼仪只约束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公民礼仪的要求是随时的,不分工作与否,而行业礼仪只约束本行业从业人员工作时段的行为。

公民礼仪与涉外礼仪。涉外礼仪是国际交往中遵行的礼仪惯例,就其本质和行为个体而言是国际公民礼仪;而公民礼仪则是本国内部的礼仪惯例。显然,国际礼仪惯例(涉外礼仪)与国内礼仪惯例(公民礼仪)在确立的过程上无本质差异,但在适用范围上则有大小之别。可以预言,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和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礼仪必将弥合国界内外的差异,最终走向全球一体化。

当代公民礼仪与传统民俗礼仪。传统民俗礼仪是当代公民礼仪最重要的渊源,礼仪约定俗成的特性决定了任何礼仪形式都不可能是纯粹人为地凭空杜撰,都只能是在传统形式基础上的改造和重建。建构全民性的当代公民礼仪更是一刻也离不开传统民俗礼仪所提供的丰富文化营养。

结合以上分析,公民礼仪的概念表述为:

公民礼仪又称基础礼仪,是在约定俗成的前提下,经国家意志提炼、规定和教化逐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行的基本礼仪规范,是社会公共道德最重要的外显行为系统。

(二)公民礼仪的特点

1、约定俗成性。民间礼仪具有毫无争议的约定俗成性,公民礼仪体系的建构是以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为基础的,尽管期间有国家意志的介入,但在建构过程中国家意志的作用是甄别、提炼前提下的规定和教化,而不是无中生有、闭门造车,换句话讲,公民礼仪是国家意志甄别和提炼出的民间礼仪,究其根本是约定俗成的。

2、德礼一体性。任何时代的任何礼仪都有其特有的道德内涵,礼仪行为与其道德内涵互为表里,德礼一体。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内涵,而中国当代公民礼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道德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外显行为系统。

3、差异共融性。当代公民礼仪的建构受国家意志和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国别差异性和民族差异性;在当今国际交往频繁、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公民礼仪必将在差异的碰撞中走向共融和大同。

4、审美向善性。作为全体公民遵行的社会行为符号系统,公民礼仪行为的规定具有审美和向善的倾向性要求,如“坐立行”的规定中对腰部挺直的要求既符合人类行为审美的规律又关照了有益身体健康这一善的诉求。

二、中国当代公民礼仪确立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行业礼仪研究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繁荣,以窗口服务行业领军、以金正昆《礼仪金说》等为代表的行业礼仪研究应运而生。行业礼仪研究的触角广泛地触及到了服务、商务、家庭、旅游、社交、外事、教育、军队、司法等诸多领域,其中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乏可圈可点的精辟观点。三十年行业礼仪研究的成果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其一,探索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诸多模式,为公民礼仪的确立奠定了丰厚的标本基础。其二,廓清了当代礼仪行为的基本范畴。其三,端正了社会心理对礼仪的认识,提升了今后公民礼仪规范推广的民意认可度。

(二)西方礼仪登陆和中国传统礼仪回归。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境外资本、先进技术一道,好莱坞大片、麦当劳快餐、情人节等等当代西方人文元素也逐渐进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大家庭等社会集体心理的影响下,作为西方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礼仪制度被广泛的介绍、引进和接受,吃西餐、穿西装、行洋礼、过洋节一时成为人们效仿和追逐的时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元素在中国本土文化体内的“排异反应”渐次显现,加之工业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促使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倡导“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儒家礼乐文明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祭孔大典”、诵读儒学经典、倡导孝道文化等多种形式悄然回归。无论是西方礼仪的影响和渗透,还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回归都为当代公民礼仪的确立开拓了广阔的文化视野。

(三)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日渐清晰。特别是近十年来,以“2008北京奥运会”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为代表的大型国际会议和体育竞技比赛的成功举办更是成为中国展现新风貌新形象的亮丽名片。同时,与国家硬实力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滞后。2006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余晓辉为“奥运礼仪工程”编著的《2008公民礼仪手册》,作为应对具体活动的急就之章虽然解了一时燃眉,但反映出的却是中国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本不该有的贫乏和缺失,其深层的话语已十分嘹亮,即:中国公民礼仪已到了不得不全方位建构的时刻。显然,提升综合国力、改新国际形象的国家诉求已成为确立当代公民礼仪的强力推手。

(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颁行。

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体,公民礼仪教育是基础教育固有的内容、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11年1月20日教育部颁行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从中小学礼仪教育的视角详尽地阐释了公民礼仪的内容体系和价值观内涵,是建国以来国家意志对构建公民礼仪体系的第一次全面表述,标志着中国当代公民礼仪的确立开始步入具体建构的崭新阶段。

上一篇:婚礼礼仪范文 下一篇:击剑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