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形体礼仪范文

时间:2023-11-30 19:20:08

儿童形体礼仪

儿童形体礼仪篇1

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利用家庭礼仪教育资源不足

幼儿园利用家庭德育资源不足,“家长园地”上张贴的内容大都是关于幼儿体育和幼儿智育方面的,德育内容不多;“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展示的也主要是幼儿园各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可见,幼儿园对智育的看重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对文明礼仪的教育资源极为不足。

家长资源未有效利用,家长的组织者、评价者、设计者、监督者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幼儿园更注重家长的参与者、旁听者、观察者的作用。可见,家长和幼儿园地位并不对等,幼儿园依然处于意见领袖的地位。幼儿园与社区大德育观未建立,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还比较松散,成了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造成德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很好地呼应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大教育”观。

(二)社会生态环境挤压幼儿礼仪习惯养成生长空间

传统的大家庭迅速解体,两代人、少子女的核心家庭大量增加,家庭人际关系日趋简单。而住宅高层化、封闭化,邻里关系更趋冷漠,文明礼仪环境变得荒漠化。幼儿过多地接触成人、过早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天真烂漫,以及与儿童伙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孤独、无助、任性、自我中心、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交往能力。儿童的生态空间、教育空间、心理空间窄化、打压,甚至窒息。他们在享用文明成果带来的优越同时,无形中沦为时代病、文明病的潜在患者,和道德价值观混乱的承受者。

(三)重智轻德现象严重

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中国家长应当全力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等问题了。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社会残酷竞争,家长无法完全顾及幼儿的感受,往往以牺牲童年为代价,越姐代庖、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计“未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来是一个教育的善命题,却始终都是许多中国家长信奉的教育信条。因此,与其说幼儿教育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其实很大原因在于社会竞争比拼的下移,幼儿园、教师无奈接招。社会大环境生存艰难,竞争白热化过早地在家庭中预演,挤占了幼儿与小伙伴游戏中交往、成长的童年,儿童道德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乐趣。这种现象绝非幼儿园德育一力所能改变,需社会的整体改观。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改进策略研究

(一)组织礼仪实践活动,进行分层评优

1、礼仪实践活动组织

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安排,每月年级组轮流策划一次礼仪大活动,每班策划 2 次班级礼仪活动,关注礼仪策划过程的细节安排和过程性资料积累。根据主题生成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活动的实效性。

2、礼仪教育分层评优

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安排每周礼仪教学活动,教学形式中,新教师可以参考礼仪主题课程内容,青年教师和成熟教师要求突破单一化课程组织形式,把音乐吟唱、语言绘本、社会认知、科学常识等领域教学揉进礼仪课堂,丰富课程设置,达到多元、整合的教学模式。优化礼仪教学,在学期期中将组织一次礼仪教学一课多研,多元礼仪教学活动评优,提升教师课堂组织能力。

(二)强调礼仪课堂家长互动,进行礼仪区域目标渗透

1、礼仪区域目标渗透。根据礼仪主题内容创设:益智区、美劳区、科常区、语言区等礼仪区域,投放层次性游戏材料,明确礼仪的要求和目标,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操作,感知体验,在操作中,学习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品质。

2、礼仪课堂家长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融合幼儿园礼仪教育于一体,达到共赢的礼仪教育成效。组织幼儿定期入社区礼仪主题宣传;邀请家长走进礼仪课堂,实行家长礼仪代课日活动,借力家长资源,为年级组幼儿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氛围;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礼仪教育找茬活动,吸取家长对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宝贵建议和要求,搭建家园礼仪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组建礼仪网站,创造良好的礼仪教养环境

1、礼仪网站及时更新

课题网站上预设以下栏目: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礼仪主题生成、礼仪活动策划、礼仪操节展示;以班级为单位的:礼仪教学设计、礼仪儿歌创编、礼仪个案观察、礼仪活动策划、礼仪区域记录等,各班教师根据课题实践定期定量完成各项表格的记录和上传,达到简化、深化、规范化的科研成效。

2、树立的社会风尚环境

对幼儿德育而言,社会风尚主要由家风、园风、民风、等构成。良好的家风使幼儿加速在幼儿园、社会德育网络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积淀。良好的园风,为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隐性德育课程。良好的民风,也对幼儿的道德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过滤幼儿的传媒环境。大众传媒对幼儿道德养成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其作用不可低估。由于幼儿鉴别力有限,成人社会有责任对幼儿的视听环境进行有效过滤,为幼儿创设健康、活拨、积极、向上的传媒环境,并注意培养他们的网络社会的基本道德素养,合理利用媒介。打造友善的人际环境:成人社会应友好和睦,诚信相处,关心帮扶,和谐温,为幼儿做好人际环境的示范。这也是幼儿道德成长的健康土壤。

三、结论

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认识到儿童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儿童就是道德哲学家!文明礼仪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则是用灵魂去拨动幼儿的心弦,立美好德性,奠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童年、童心、童贞、童趣是纯净的,是值得珍视的。正如刘晓东教授呼吁的:道德教育应当为捍卫童心、保卫童年鼓与呼。我们不是不需要文明礼仪,而是不需要伪文明礼仪;我们不是不要道德,而是要做道德的主人。我们须永远记住,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让我们学会尊重儿童早期的文明礼仪心理,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让文明礼仪教育真正能够为了儿童,基于儿童,发展儿童!

儿童形体礼仪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持续发展,大批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被迫外出务工,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在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缺失,孤僻、自卑、冷漠、暴躁、迷恋游戏;说脏话、易与人冲突、不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等。文明礼仪教育在前几年几乎是空白,同时受生活环境和地方陋习影响,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留守儿童。

现实社会中,学生中出现的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过多地追求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而对文明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

②家庭交往与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频率少,同时沟通方式单一有限,一般是通过电话进行,具有较长时间的间断性、非面对面性、互动频率低等特点,家庭的教育功能缺位导致孩子社会化严重不足,致使留守儿童在行为与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困境和问题。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

③社会关爱不够,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礼仪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校应承担起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重任。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局面,甚至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从礼仪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并把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有章可循。学校可组织人员从“基本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编写礼仪校本教材,增设相关的课程,以使学生尽快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2.创设良好校园环境。结合人文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建设,把有关的礼仪教育内容的誓言、警句做成礼仪展板、专栏张贴在校园里,从而净化美化文明校园,使学生一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使礼仪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学校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

3.突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职能。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农村的留守儿童,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父母亲情的抚慰与关爱。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必须要突出家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充分考虑到祖辈及其他监护人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胜任力。如果他们确实没有抚养儿童的能力,建议父母双方留下一方,承担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任务,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经常与孩子、孩子监护人及老师保持联系。通过电话、书信、定期返乡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思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家长不应将孩子的学习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再次,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学习、考试转移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问题。

4.增强家校、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区、家庭、学校和政府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相互合作,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关工委、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直接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或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跟踪评测, 教给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督促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沟通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儿童形体礼仪篇3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与探索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利用节日,实践、渗透礼仪教育

我园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家园合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每逢“五一”“十一”长假,幼儿园适时开展“争做文明小游客”活动,激励家长和孩子文明出行,在走亲访友家庭聚会中,做文明行动的传播者。

儿童形体礼仪篇4

关键词:游戏; 礼仪; 兴趣; 情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87-001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园教育围绕如何将游戏之花开得更美艳,应该说是百家争鸣,新招、奇招层出不穷。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知到最基础、也是最丰富的内容应该就是礼仪元素的渗透。由兴趣出发,以游戏的形式,让游戏与兴趣开出花果并茂的丰硕之树是研究的导向。因此,无论是小班幼儿以打招呼问好为规则的娃娃家,还是需要主动欢迎致谢的小超市,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个懂礼仪的孩子。那么,不同阶段的幼儿如何在游戏这朵奇葩中结出礼仪丰硕之果的呢?

一、开游戏的模仿之花

1.游戏中的模仿有利于促进礼仪的渗透。幼儿应习得的礼仪分为入园礼仪、离园礼仪、学习礼仪、生活礼仪、就餐礼仪、家庭礼仪教育等。例如,小班幼儿在开学之初需要学习入园、离园礼仪,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就可以无形的渗透。幼儿去娃娃家做客,必须说:你好、欢迎来到娃娃家等礼貌用语,在离开时说:再见。当娃娃家的爸爸妈妈送宝宝去幼儿园时,必须替代宝宝学会向老师问好: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这些模仿行为都在点点滴滴中给予幼儿礼仪的熏陶。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使马喝水。所以,对于小班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绝不能一味的灌输、重复。相反地,以游戏的形式,多渠道的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玩中学。

2.游戏中的模仿有利于促进礼仪的学习。孩子的模仿学习,有些是有意的,也有些是无意的,幼儿阶段无意模仿的情况更多一些。例如学别人的表情,学讲话的口气,这些都是孩子模仿的素材。因此,大人们在和孩子交往时如果懂礼貌,讲礼仪,那么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因此,老师无论是在幼儿园交代游戏规则、指导游戏进程,或者在最后总结游戏的时候都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

二、开游戏的情景之花

幼儿园在进行说说演演表演月活动时,班级的小舞台根据幼儿所排练的情景剧进行演出。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绘画、雕塑、建筑都汇入了情景剧的演出中,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亦是对幼儿表达表现、装扮想象、探索世界、审美情趣等多元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游戏中所创设的情境应选择生活化的文学作品或故事内容。首先考虑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如故事《打电话》中,幼儿需要借助阿姨打电话到家里找爸爸去姥姥家吃饭一事来创设转达信息的情景。这个游戏中,需要幼儿就如何礼貌地接电话、挂电话、转达信息去演、去思考、去表达。幼儿在这个情景剧中究竟发展了什么呢?

1.情景表演有助于幼儿礼仪意识的初步形成。幼儿通过情景剧的表演,逐渐形成了礼仪的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听到小朋友因为争吵报告老师的情况少了。因为情景剧营造的氛围是礼貌的、温馨的。例如《在公园里》,幼儿就学会了在公园里不能乱扔果皮垃圾,不应该随便喂小动物等礼仪行为。可见,通过儿童情景剧的表演,通过较形象、直观的感受,幼儿的礼仪意识逐渐在形成。

2.情景表演有助于幼儿礼貌言行的自觉习得。学前期的儿童语言发展是最敏感,表达欲最强烈的时候。因此,在情景表演中可以更好的促使幼儿习得礼貌语言。例如,在平时的游戏中,很多幼儿会出现互相争吵的情况。情景剧《玩具大家一起玩》,教会了幼儿在发生几个幼儿都喜欢同一件玩具时,应该学会说一句好听的话:请问你能把玩具借给我玩一下,好吗?幼儿通过学习,知道与同伴交往要有礼貌,要说好听的话。

3.情景表演有助于幼儿礼仪习惯的逐渐养成。例如通过儿童情景剧《就餐》,可以先营造就餐的氛围,然后几个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正确就餐。然后,让幼儿演一演。这样,通过讨论、表演、总结,幼儿就懂得了就餐应该安静、不掉米粒、不挑食等好习惯。

三、开游戏的创造之花

1.游戏的创造之花,将礼仪之果灵活多变。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他揭示了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因此,当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得到自由的发挥和体现,那么他们习得的礼仪知识一定也会在不同的方面灵活体现。

例如大班幼儿游戏实录,地点:照相馆。

过程:天天是照相馆的负责人,照相馆今天新加了一条规则就是天气好的时候,负责人可以带领拍照的人到外面的草坪上拍照(画出小朋友的样子)。由于新的规则激发了很多幼儿到外面去拍照的欲望。平时相对空闲的照相馆一下子忙碌起来,看着一群群过来要照相的客人,天天有点招架不过来。于是,他大声嚷嚷:大家不要乱呀!这一喊不要紧,原本乱乱的人群更加噪杂。这个时候,人群中的一个小朋友提醒天天:你让他们排队呀!于是,天天马上说到:请大家排好队。马上,小朋友们都排好队。当大家都想到下面草坪上拍照时,天天忙的招架不过来。于是,他找来流动人员商量过来帮忙。不同的人在为不同的顾客拍照。天天还不断提醒:请不要走到草坪中间踩到小草。游戏结束后,他和老师商量应该重新改一下规则,将人数限定好5个人可以下楼去拍照,其他人留在楼上拍室内照。老师故意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人太多,顾客会因为我服务不周而不满意。

分析:游戏中的创造性设计体现在地点场景的变化激发了游戏中发生不同“故事”的可能。规则变化却不完善,给幼儿发现规则漏洞尝试改变的可能。游戏中的突况,给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独立解决的机会。礼仪之果也在排队、保护草坪、寻找老师商量制定一个合理规则让顾客满意等细节得以灵活多变。

2.游戏的创造之花,将礼仪之果无限延伸。当我们在游戏中不断的给予幼儿创造变化的空间时,幼儿在不经意中会收获更多的经验。例如,超市生意不好,与幼儿共同探讨原因。就有幼儿提出以下可能:服务员态度不好,商品摆放不够规整等与礼仪相关的理由。而在此游戏中他们寻找改善的渠道,重新创造设计超市的经营模式,从而改变现状。而同样的游戏经验可以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幼儿家里是经营小卖部的,他会将获得的游戏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儿童形体礼仪篇5

一、在幼儿园内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礼仪氛围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在他们良好礼仪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的礼仪教育中,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将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在宣传栏中进行表扬,通过这种形式来为其他孩子树立榜样,以进一步规范孩子们的自身行为,为他们更积极地进行文明礼仪的学习提供动力。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对幼儿园内的展板和墙饰进行定期的更换,通过不同礼仪内容的展示来加强对幼儿的礼仪文明教育。在墙饰和展板的展示中,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采用更易于他们接受的形式来进行对文明礼仪的宣传,如幼儿园可以在幼儿园的墙壁上张贴图文并茂的儿歌,或者在幼儿园的展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礼仪绘画,通过这样的形式标语可以给孩子们进行时刻的礼仪提醒,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在班级环境中创设礼仪氛围

班级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教学环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为他们创设积极的活动空间,以提高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与“礼仪教育”相关的活动版块,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美观性和教育性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教育活动中来。

在班级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可以通过礼仪环境的创设来加强对幼儿的正面引导和他们礼仪行为的规范,让幼儿在活动的参与中不断受到礼仪文明的熏陶,以增强他们的文明交往能力。教师作为幼儿礼仪教育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要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对幼儿认知水平的了解来积极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从而在幼儿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礼仪文明的启迪与教育。

三、在游戏环境中创设礼仪氛围

游戏是幼儿阶段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相关的礼仪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游戏的内容,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游戏的参与中提高自身的礼仪文明程度。在礼仪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览角”、“娃娃家”和“聪明屋”等精彩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礼仪的学习。如在“娃娃家”的游戏开展中,教师可以在游戏中适当的渗透相关的待客和做客礼仪,让孩子在具体的游戏实践中去学习礼仪、运用礼仪,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礼仪意识,促使他们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而在爱心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大带小”的形式来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帮助他们养成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同时在游戏的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孩子们礼貌用语的使用,如“请”、“谢谢”和“对不起”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孩子对文明礼貌的认识,以有效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符合了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礼仪文明的认知,让他们在直观思维的刺激下增强对礼仪行为的情感认同,从而美化孩子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礼仪水平的提高。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师要时常保持一颗童心,通过对孩子认知水平的了解来走进他们的童真世界,从而更好的接纳和欣赏他们,促使孩子在游戏的参与中感受到童真世界中的真善美。

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区角游戏,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让孩子们进行礼貌言行的练习。如教师可以在区角游戏的开展中为幼儿创设出情景化的教学氛围,通过给树木和花草“喝水”来增强他们对花草树木的爱护意识;在照看“图书宝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书籍的重要性;而通过组织孩子们进行垃圾纸篓的设计比赛来促使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

小结

环境因素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的礼仪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幼儿创设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从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道德行为的影响,以促使他们礼仪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礼仪教育中的环境创设主要可以从幼儿园的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和游戏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师在幼儿教学中进行良好礼仪环境氛围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内在潜能,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他们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促进自身礼仪水平的不断提高。

儿童形体礼仪篇6

【关键词】《 教育漫话 》 儿童礼仪教育 启示

一、《 教育漫话 》中礼仪教育的基本观点

洛克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礼仪是绅士所必须具备的四大品质之一。他在《 教育漫话 》中写道:“礼仪是在一个人别的一切美德之上加的一层藻饰,使他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或愚蠢。”他还认为,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礼仪教育。因此,为了将儿童训练成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绅士,洛克对礼仪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阐释。

1.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在《 教育漫话 》中,洛克对礼仪教育的阐释与论述往往被研究者忽略,然而并不妨碍其本身已有的光辉。首先,洛克十分重视礼仪与教养。洛克认为,礼仪不仅是绅士四大品质之一,而且是第二种美德。他对礼仪与德行和才能的关系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把德行与才能比作是未经打磨的钻石,将礼仪比喻成为对钻石的琢磨与镶嵌,礼仪是使德行与才能熠熠生辉的方式。虽然洛克没有给礼仪下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他论述礼仪的句读之间可以窥见:礼仪与教养是一个人找到了符合于自身地位并且把自己内心对别人的尊敬、重视与爱恰当地表示出来的举止。即使一个人有胆量,有学问,有才智,率直而温和,如果没有良好的礼仪与教养,那么这些品质是不容易发光来吸引众人的,有时反而会对他不利。因为“没有教养的人有了胆量,胆量就会带有野蛮的色彩,而别人必以野蛮来看待;没有教养的学问则变成了迂气,才智变成了滑稽,率直变成了粗俗,温和变成了谄媚”。礼仪表现的是对人的一种态度,一个人若能够娴于礼仪,那么“他凭着这一点点成就,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界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此外,洛克著名的“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他认为孩童生下来就是一块纯洁的蜡,任凭你将它打磨与塑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可以通过训练在儿童心灵中留下痕迹而逐渐显成效的。因此,礼仪教育是可能的。

2.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洛克看来,礼仪是绅士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德行的外显。在《 教育漫话 》中,洛克用了不少篇幅讨论绅士的礼仪教育问题。毋庸置疑,洛克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娴于礼仪”,即使所有人都能够具有良好的礼仪与教养,成为实实在在的绅士。他十分重视绅士良好礼仪的养成。他说:“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他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良好的礼仪主要表现为尊重别人、懂礼节、讲礼貌、有风度,“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止都优雅有礼”。一个人若是具有良好的礼仪,坦白、公正、明智,则人人都会为他让路。

3.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根据洛克散落于《 教育漫话 》中关于礼仪与教养方面的论述,要使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礼仪与教养,必须有以下的认识与做法。

(1)需要有明确合理的礼仪教育意识。礼仪与教养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要正确实施礼仪教育,就应该抛弃平日里因为重视字句与知识而忽视礼仪的行为,更应该摒弃排挤礼仪的那种态度,把礼仪与教养放在合适且应有的位置。为此,家长应该及早让儿童具有一种尊重与爱戴别人的品质,让儿童心中存有一种礼貌的意识,使他们知道敬重他人、怀抱善意、温良恭敬是能够得到人们称誉和喜爱的。

(2)需要及早教育。洛克指出,要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请一个良好的导师来教导,避免儿童被不良的同伴影响而做出种种恶劣粗俗的行为。导师要循循善诱,使儿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和品质值得称誉,哪些行动应该得到制止与惩罚。导师教导儿童的是切实的品质与态度,而不是琐碎的规则与教条。因为琐碎的规则与教条是会让儿童多吃苦头而对合乎礼仪的举止产生厌恶的。在儿童还小的时候,只要他们有礼貌,对身边的人知道敬重,怀抱善意,知道应该做什么就可以。他们生来就有好模仿的天性,会对身边的榜样细心观察,长大后自然就知道合乎礼仪的举止而改掉一些细微的错处了。

(3)重视榜样,防止沾染坏习气。为儿童树立榜样,并且将合乎礼仪与教养的行为指示给他们,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反复练习。同时,要时刻提防儿童沾染与礼仪相背的四种坏习气――粗暴、轻蔑、非难、刁难。对于儿童喜欢插嘴与争辩的行为,要及早使他们知道这是不合礼貌的并且加以制止。通过学习良好的榜样与导师的教导,儿童可以避免礼仪不良――忸怩作态和行为轻慢。针对利益不良,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说的是一个人需要自谦但是不可以妄自菲薄。有些行动是我们的天分与能力所能够做到并且别人也期待我们去做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看得起自己,无论在谁的面前,都不要惊慌失措,要按照各人的地位和身份保持敬重和距离。一些儿童的言辞、思想、姿态在陌生人或者长辈面前显得局促或狼狈不堪,便是看不起自己的结果。要更正这种礼仪不良,是需要练习的。这句话的后半部分说的是必须有一个对别人表示敬重与重视的态度,有不愿意得罪别人的心态。自己时刻在心理暗示,逐渐就会表现得礼貌与得体了。

二、洛克礼仪教育思想对儿童礼仪教育的启示

1.合理利己,培养儿童正确的礼仪道德观

在论述德行与礼仪的关系时,洛克指出,礼仪是德行的外显,是使德行熠熠发光的原因。拥有良好的礼仪,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洛克也承认人是有私欲的,“但这不是我们的错处”,关键是我们要用良好的礼仪来约束我们的欲望,对人道德,于己有利,“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就愈容易”,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能看不起自己也不能看不起别人,避免任意妄为。每个人都有获取自己利益的权利,但前提是你必须尊重别人的利益,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自己的利益也将得不到。每个人的举止都必须符合既表明自己内心的温和善良,又不侵害他人的自由,符合共同的利益,得体而合乎常理。

儿童的合理利己观念无害于儿童的温和善良、心地纯正。相较于社会倡导的学习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英雄牺牲精神,合理的利己观念更有利于儿童礼仪教养的形成,符合儿童的本性,更有可能让儿童亲身实践。

2.及早教育,提供和谐融洽的成长环境

洛克认为,礼仪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具有良好教养、公正、平和、理智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没有智慧和大的学问,其他人也会为其让路,他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因为,通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拥有合理的自我认识并且尊重别人的感情与需要。良好礼仪的人不粗暴,不专横跋扈,更不会肆意侵犯生命。良好的礼仪是除去自己的傲气,谦虚敛让,也是尊重他人,平和相处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在儿童成长时期受到的各种影响尤其需要重视。因此,要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及早对儿童进行礼仪的训练与教育。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养成了温良恭敬、怀抱善意、尊重别人的品性,那么他长大后就不会只顾自己而使他人感到不快,更不会粗暴地对他人进行人身伤害。此外,学校也需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树立榜样,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

在《 教育漫话 》中,洛克反对学校教育,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儿童进入学校后会受到各种影响,其中受同伴的影响最大。学校的学生鱼龙混杂,很难使学生不受到不良影响,因此要强调儿童需要有娴于礼仪的榜样,摈除伴侣不良之影响,通过明智导师的教导将儿童的不良礼仪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洛克将练习舞蹈作为礼仪养成的一种方式,他说道:“跳舞可以使一个人终身终世保持优雅的动作,而且它还能够使得儿童具有一种大丈夫气概和一种合适的自信力。”儿童通过舞蹈老师优雅的举动,在自己的反复练习中自能培养一种气概。因此,在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导师要以身作则,时时注意与改正儿童的不良习惯,防止儿童沾染不良习气。

儿童形体礼仪篇7

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大班的“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四、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炼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儿童形体礼仪篇8

课题《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良好非常的实验效果。本人已将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选定本园大2班(桃子班)为实验班,实施研究课题。

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研究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享受到的是过多的爱与呵护。他们具有与别人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但是却在交往中缺少:谦恭的态度,彬彬有礼的举止,礼貌的言论,对别人不能做到尊重和体谅。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并思考运用何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更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无疑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实践,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研究起步较晚,本园今年在大班开始增设“礼仪教育”活动,在幼儿礼仪的培养与实践方面初步开始实施与研究,但如何让幼儿真正的对礼仪产生兴趣,从而爱上礼仪,能坚持使用礼仪,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本课题正是在我园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长远效应,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重视对幼儿独立、自制、专著、秩序、合作等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性行为养成教育,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实需要,选取了幼儿园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和节日礼仪为礼仪教育活动,在以上活动中,渗透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家园逐步把幼儿培养成会与人合作共事、会讲文明话、会办文明事、能做文明小公民的文明儿童。

本课题研究拟以本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园本资源,运用“智趣”化的教育方式,开展对幼儿的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包括幼儿的在园礼仪、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的研究,在提高实验班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基础上,推动本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二、 课题研究目标: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通过实验班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待人方式、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

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现状。一是基本礼仪教育,包括着装、爱护眼睛等;二是家庭礼仪教育,包括做客待客礼仪;三是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外用餐、游园、交通规则等礼仪;四是节日礼仪,包括“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父亲节等礼仪。

2、探索大班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将幼儿学礼、知礼、懂礼、用礼逐步展开,使幼儿在园内学礼、生活中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做礼仪小标兵。

三、研究方法、研究措施、研究步骤、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塑造幼儿文明的行为,陶冶幼儿积极的情感,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幼儿园到家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奠定基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二是主体性原则。三是渗透性原则。四是实践性原则。 五是自律的原则。 六是真诚的原则。

1、文献法。通过文献查询了解当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来明确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教育意识以及礼仪教育在家长中进行的程度,还有幼儿是否具有文明礼仪的意识。

3、观察访谈法。通过观察和访谈针对目前幼儿园礼仪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4、行为练习法。将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相结合,重在实践练习。

(二)研究措施:

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将落实以下措施:

(1)注重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2)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3)科学指导,及时检查,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做好班级礼仪指导;其次,随时检查,及时改进;最后,注重个案分析,总结教育经验。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开展“行礼仪,说文明话”的活动、开展“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开展“我为社区献力量”活动、开展“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17 年1月至2017年6月(半年)分三个阶段进行扎实有效地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2017年01月—2017年02月准备阶段: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7年03月-2017年04实施阶段:分析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教师礼仪教育培训、幼儿礼仪教育讲座、礼仪教育交流研讨课、课题小结等)。

第三阶段:2017年05—2017年06总结与结题阶段: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验收。。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实践,预计最后形成的成果与成果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文明礼仪活动文字资料。

2、图片资料。

上一篇:婚庆礼仪策划范文 下一篇:商务形象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