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4 10:51:50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篇1

一、强化工作纪律,严格上下班制度

局机关各股室、下属各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无故不得迟到或早退;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上下班的,必须事先向本股室、单位负责人请假,并讲明原因及所在地点;在工作时间内不得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扑克、下棋、干私活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上班时间不得在岗关门,机关人员如无工作关系,不得到其它办公室串岗、聊天,擅离职守。因工作原因需要调离本岗位,但领导在未研究之前,应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坚守现职岗位,尽职尽责,不得人浮于事或无故旷工,否则,将予以纪律处分。

二、认真推行窗口单位“五公开一承诺”制度

严格公开办事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条件、公开责任人员、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服务内容、承诺办事时限。机关各股室、下属单位要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严禁态度恶劣、语言冷横、作风粗暴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行为,更不得人为设卡、大耍特权,刻意刁难服务对象。

三、加强请销假制度

1、坚持有事先请假的原则,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先请假再离岗,请假要有请假条,特殊情况可事后补办请假手续。

2、一般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单位,只能在外临时请假的,可电话告知本股室、单位负责人,在征得负责人同意后进行,但事后要及时补办请假条。工作人员(含单位副职)请假在两天以下的,由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超过三天的,由局主管领导签字批准。股室、单位正职请假在两天(含两天)以下的,由局主管领导签字批准;请假在两天以上的,由局长签字批准。

3、请假时间到期,要及时向有关负责人销假,否则视为无故旷工。请假手续要在事后由本股室、单位收集备案。

四、实行工作日中午禁酒制度

除正常接待外,工作日中午严禁私自饮酒,更不准酒后关门睡觉,影响工作。

五、规范行为制度

1、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要牢记宗旨,树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团结一致,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对局领导部署的工作,无论涉及哪个股室、单位,都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不推不拖,统筹安排,抓紧落实。

3、涉及局内业务交叉部门的工作联系,由局办公室经请示领导后代领导实施督促、协调工作。

六、健全内部评议制度

在参与全市统一组织的行评活动的同时,坚持开展内部行风评议,每年两次组织下属单位、服务对象代表,开门评议机关作风,具体到股室、到人员,以评促纠,以纠促建。

七、严肃投诉举报制度

通过发放公开信、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12319城建便民服务热线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严肃追究违规违纪人员,坚决杜绝不良行政行为。

八、建立内部协调制度

以AB岗制度为基础,建立完善部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补位和协调沟通制度,确保随时有人办理各项工作。

九、推行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鼓励干部职工学习深造,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

十、建设节约型机关,倡导节约文明

1、突出抓好节约用电。要采取严格的措施,节约用电,降低能耗。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摄氏度。机关工作人员在办公时间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电耗。离开办公室要随手关掉空调和照明设施。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待机消耗。办公楼照明要坚决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现象。

2、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防止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机关内部绿化养护用水,要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适时、适量进行浇灌;机关内部打扫卫生、清洗车辆等,都要注意节约用水。

3、精打细算节约使用办公用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办公设备配备标准,严格控制办公设备的采购,加强已有办公设备的维护保养。

4、严格控制公务接待经费支出。认真遵照关于公务接待的各项规定,公务接待原则上安排在定点饭店,并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减少陪客人数,降低经费支出。所有公务接待活动,必须实行先审批后就餐制度,特殊情况可事后补批。

十一、完善奖惩机制,强化制度落实,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工作开展

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大局观念,增强中心意识,自觉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令通畅、令行禁止、团结协作、步调一致,严禁不听号令、有令不行、各行其是、自由主义。

1、局办公室负责全局机关作风建设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局领导分口负责下属股室、单位的作风建设工作。主管领导和局办公室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严查细究违反上述各项规定的人和事,并登记备案,与奖惩挂钩。

2、发现一次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项或擅离职守的,对当事人提出批评,由当事人写出书面检查交局办公室备案,与年终奖金挂钩。本周内本人连续或累计两次出现类似的现象,当场责令股室、单位负责人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元的决定,从其当月工资中扣除,并取消当事人年终评优资格。本周内股室、单位出现三次违反上述规定的事例,对该单位在全局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局主要领导做出书面检查;屡教不改或整改不力的,对当事人做出待岗处理,取消单位年终评优资格,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做出免职处分。

3、无故旷工一天,扣除当事人当天工资;连续或累计旷工两天的,由单位对其做出待岗处理,并报局办公室备案。

4、对未经领导批准,中午饮酒,影响部门形象,或酒后关门睡觉,影响工作的,由主管领导对当事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或累计两次出现类似的事情,对当事人做出待岗处理。

5、违反行风建设制度,对服务对象态度恶劣、语言冷横、作风粗暴、吃拿卡要、刻意刁难,或不作为、乱作为、低效率的,群众反映一次,并经调查核实,由主管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或累计出现两次类似事例,对当事人在全局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做出待岗处理。

6、对违反建设“节约型机关”管理规定,造成浪费的,发现一次,由主管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发现两次,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并在全局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年终评优资格。

制度建设篇2

第一条为加强对噪声的防治,创造宁静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以街道办事处或成片住宅区为最小单元,通过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整治,以达到规定标准。

第三条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工商,建委、建工、城管、文化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的监督管理。

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下属各企事业单位超标声源的治理。

第二章工业噪声污染管理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对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作出评估,制定防治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达到区域环境噪声的要求。

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声学因素,充分利用地形及建筑等阻挡噪声的传播。在进行管道、通风等专业设计时,应合理布置并采用正确的结构,防止产生振动和噪声。

第六条向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必须按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排放噪声设施、噪声污染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下排放噪声的噪声源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并提供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有关资料。噪声强度的申报以当地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为准。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凡超标排放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对超标排放、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成限期治理。

第八条排放噪声的种类、数量和排放的强度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及时申报。闲置或拆除噪声污染处理设施的,应经市环境保护部门同意。

已建成使用的噪声处理设施应纳入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定期检修或更新。

第九条建成区内排放噪声的单位,经监理,监测排放的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发给《厂界噪声达标证》,达标证有效期二年。

市环境监理支队、大队应对分管范围内已取得《厂界噪声达标证》的单位进行监督和不定期的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单位,报请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吊销其《厂界噪声达标证》。

第三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条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所在区环境保护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申报登记表”。建筑施工的土方阶段、打桩阶段、结构阶段、装修阶段同时上报确有困难时,经市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可以分阶段上报。

第十一条建筑施工场地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的噪声,应当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的标准。

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降低到最低程度。确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不能达标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规定限制作业时间。仍危害周围生活环境的,承建单位应与当地居民组织及有关单位协商,达成谅解协议,并负责安民告示。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经当地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部门批准。夜间作业的,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第十二条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械,指导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

第十三条建筑施工噪声由当地环境监测站负责监测;超过国家标准的,施工单位应按国家规定缴纳噪声超标排污费。

第四章交通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四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管理。

交通港监部门负责城区航道船舶噪声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将机动车整车噪声检验列入车辆初次检验、年度检验的内容。初次检验达不到《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GB1495—79)的,不发执照。年捡不迭标的车辆,不得继续行驶。

第十六条在城区河道行驶的挂浆机船应逐步安装有效的消声器。交通港监部门要采驭措施,控制船舶鸣号和安全喊话的音量。

第十七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合理疏导车流人流,控制喇叭使用,逐步扩大禁鸣路段和禁鸣区域。

特种车辆警备车、救护车、消防车、抢险车等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报警器。

严格限制拖拉机和高噪声重型车辆驶入市区和住宅区。晚11时至凌晨6时,住宅区内,摩托车必须熄火推行。

第五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八条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由公安、环保等部门负责实施,工商、城管、文化等部门配合。

第十九条凡在体育馆、文化宫、歌舞厅、影剧院等闭合边界内设置音响设备,其边界噪声控制参照国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执行。

第二十条区内不得擅自使用高音喇叭进行宣传活动;确需使用高音喇叭的,需征得公安等部门的同意。凡在沿街、广场设摊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以话筒喊话或利用音响设备播放大音量招徕顾客。

第二十一条居民使用音响设备、家用电器或在室内开展娱乐活动,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

第二十二条机关、医院、幼儿园、学校和宾馆周围一百米范围内,各类音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强度应符合规定的区域噪声标准。

第六章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

第二十三条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逐步建成。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安排建设进度,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㈠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达到相应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

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固定噪声源排放的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其排放的噪声不超过排放标准五分贝。

㈢建筑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不能达到标准的,要加强监督管理,限制作业时间,将噪声影响降到最低。

㈣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具体明确、有效。

上述所称固定噪声源是指具有一个特定闭合边界的噪声排放单位。所称效果明显、措施有效是指环境噪声污染程度明显,降低,各项措施综合效果达到本条第㈠项要求。

第二十五条街道或住宅片区经过整治,达到环境噪声达标区基本要求时,由街道办事处向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达标区验收申请,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领导小组或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申请省环委会验收。

第二十六条已建成的环境噪声达标区应当加强管理,巩固成果。市环境保护部门对达标区定期进行复查。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在环境噪声达标区内对噪声污染进行现场检查时,排放噪声的单位应予配合。

第二十七条各级环境管理、监理,监测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要遵纪守法,秉公办事,不得,。

第七章罚则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法定职责,除责令其改正外,可视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㈠拒报或者谎报法律规定的排放噪声申报登记事项的;

㈡拒绝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㈢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处理设施、排放噪声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

㈣不执行环境保护部门作出的限制作业时间的规定,或者未经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夜间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进行防碍居民休息的建筑施工作业的;

㈤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

有前款第㈠项,第㈡项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㈢项,第㈣项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不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除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及按国家规定增收滞纳金外,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应缴纳排污费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由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备,没有建成或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来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规定加倍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搬迁、关闭。

第八章

第三十四条所辖四市市区及主要集镇的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亦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由各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泰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制度建设篇3

度量衡,是古代计量物体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标准的总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定的约束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刚刚闭幕的四中全会聚焦了“制度”这个主题,这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推进,要发挥制度建设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就必须在以后的道路中多方面把握。

把握制度“长度”,完善治理体系。这个“长度”,指的是与时俱进,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着眼,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多年来深化改革的优秀成果,经得住时代的考量,经得住时间的磨炼,真正为人民所拥护。时代在不断发展,制度和治理体系要保持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关键节点,下大功夫,力争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与时俱进的治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深化制度“容积”,丰富治理能力。《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总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现有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法制多个领域内优势凸显,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改革创新,深化制度“容积”,扩大制度内涵,在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和平外交等方面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丰富治理能力。

增强制度“分量”,发挥治理竞争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新时代改革在各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突破束缚,在国际地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强化制度建设意识,继续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治理竞争力。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应对挑战,赢得主动,增强在国际各领域的话语权。

制度建设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003年“非典”爆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完胜,此后启动的政治责任制度、公共卫生通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上下八面驰援,自此之后,应急救援机制不断成熟。要发展就免不了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否能从应对问题、处置问题中汲取教训、完善机制、提升治理。既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又要化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机制,实践也证明,解答“问题方程式”不只是求得“X”或“Y”等于几,更是在提升解题能力,这是重要的治理能力。

发展与问题总是相伴而生,发展速度越快,问题也会越多,旧问题没了,新问题还会产生。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存亡的问题,新中国面对巩固并保住人民胜利成果的问题,改革开放初面对“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每个阶段都是在“破题生长”。如今,踏平坎坷迈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种种问题仍是复杂多样的。这不意味着遇到问题就可以躲着走、没看见,而是要有看待问题的眼光、分析问题的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预判问题的机制、防范问题的警觉,归根结底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我们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何尝不是敢于、勇于、善于向一系列问题开刀。

只能看到问题的眼睛,往往全是批判的光,眼里有目标、有方向,才能真正看到未来与远方。重要的不只是发现问题,而是为了什么去发现问题。交通不便利,道路不整洁,公共空间不充足,老城区不安逸,居民办事不便利……这些具体的问题,都不难被发现,也不难解决,要紧的是如此城市治理尤其是“绣花”一般的治理,不仅仅要改善城市空间,更是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美好。解决“城市病”,为了老百姓;同理,医卫、养老、就业、社保等问题,解决之,都要以人民为中心。认准具体问题并能跳出具体问题的窠臼,就不至于就事论事,也能眼中有问题、脑中有办法、心中有大局。看问题有目标感,解问题才有的放矢。

制度建设篇4

(一)、局办公室收到群众来访信件或上级转办信件,要及时拆封,进行登记,并及时报分管领导批示后,转相关科室、单位限期办理,并将处理文件装订存档。

(二)、局办公室要认真做好上访群众来访电话接听工作,及时做好记录。认真登记来访人员或来访电话人员的姓名、来访事由、工作单位、地址、职业、职务、政治面貌、联系电话等情况。

(三)、局科室接访人员要根据来信、来访或来电(话)中反映问题的性质,标明类别,同时将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情节、涉及的单位、上访的要求登记整理清楚。案件受理后,要逐件登记台帐,根据处理难度确定办结时限,到期逐件结案。

(四)、对上级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办、转办案件,先由局领导批示后,转交局机关相关科室

(五)、接待群众来访,接待人员必须做到文明、礼貌、热情,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来访人员,首先要让上访人员把话说完,问清情况,了解上访的要求及理由,对陈述细节过多,抓不住重点的,要加强引导,把没有讲清楚的问题问清楚(特别是事情的主要经过和主要情节,以及过去上访的次数和解决的情况问清楚);其次,要做好记录,把来访人陈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简明扼要的记录在《群众来访记录本》上,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材料,要认真分析上访人员陈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要求,对照政策依法进行判断处理。

(六)、要加强调研工作。针对建设行业工作的特点,组织局机关相关科室人员,到上访单位进行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工作指导,避免或减少同类案件的发生。

(七)、对影响大、办理难度大的案件,局主要负责人或局分管领导要亲自协调,具体指导办理工作。

(八)、局机关各科室对重要案件的办理情况,要及时向局分管领导和局主要负责人汇报。

制度建设篇5

一、岗位责任制

(一)市商务局总体职能:

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和利用外资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拟订全市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2.提出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培育发展城乡市场,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3.拟定全市规范市场运行、流通秩序和打破市场垄断、地区封锁规定,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

4.分析国际经贸形势和我市进出口状况,提出总量发展、结构调整的建议;申报管理国家和省级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和利用外资的各项促进资金以及市级外贸发展基金;

5.组织和指导境内外交易会、洽谈会等大型贸易促进活动;协调国际货物运输;组织实施区域经贸合作;

6.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进出口商品管理办法、进出口商品目录和进出口商品配额招标政策;负责进出口配额计划的申报和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加工贸易工作;指导全市各类进出口商品工作;

7.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对外技术贸易、进出口管制以及鼓励技术和成套设备出口的政策;推进进出口贸易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法监督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国家和省限制出口的技术和引进技术的出口与再出口工作,管理涉及国内外出口管制的相关事务;

8.组织协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的工作,建立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机制,组织产业损害调查;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

9.宏观指导全市外商投资工作;分析研究全市外商投资情况,拟定利用外资投资政策和规定;指导和管理全市招商引资、投资促进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和进出口工作;依法核准权限范围内的外商投资项目的合同、章程及法律特别规定的重大变更事项;转报限额以上、限制投资和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事项;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章程工作;指导和促进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和进出口贸易工作;

10.负责全市对外经济合作工作;执行国家和省对外经济合作政策,指导和监督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业务;执行国家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具体政策,依法申报、初审市内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并实施监督管理;

11.归口管理全市经贸外事活动;指导全市商贸领域内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指导和联系有关协会、学会、进出口商会和贸促会工作;

12.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领导岗位责任制

局长:宁伟,主持局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商贸科和贸促会。

副局长:张官群,分管外经科、贸管科、市场科和直属企业。

局长宁伟和副局长张官群实行“A”角、“B”角岗位责任人。

纪检组长:芮文隆,负责局纪检监察工作、协管党群工作。

(三)各科室和各岗位主要职责以及“A”角、“B”角责任人。

1.办公室

主要职责:协助管理局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各科室工作关系;制定施行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负责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起草有关文件和报告,负责机关文电处理、劳动、人事、档案、、信息、督查、保卫、保密、外联、接待、宣传、妇女、普法以及日常行政事务管理;负责编报局机关财务报表,办理局机关人员出国政审;负责机关政治业务学习、职工教育、职称评聘、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等。

主任:毛朝霞,主持室全面工作,协调局机关内外关系,负责机关机要、档案、公章、介绍信的保管,负责机关制度、有关文件的起草和行政管理,负责承办各种会议的接待和服务,搜集各种会议文字材料及财务管理,承办领导交办的临时任务,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副主任:周志刚,协助主任工作,负责承办起草有关新闻公报、信息、简报等文字工作及档案的管理;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打字员:刘晓翎,负责局机关的文件打印、收发;做好出纳工作和总务工作。

驾驶员:确保领导的安全用车和本局车辆维护管理。

办公室设A、B岗(驾驶员、出纳除外)岗位责任人因出差、开会、培训、请假等原因离岗,工作由周志刚同志代替,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

2.外经科

主要职责:研究全市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及规章制度;协助指导援外项目的实施;归口管理全市经贸外事工作;初审全市有关经贸团组出访,办理全市邀请境外经贸人员来访工作;配合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的工作;参与调查国外对我市出口商品实施的歧视性政策、法律法规及其做法并进行蹉商;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承担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涉及我市案件的产业损害调查,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科长:王义兵,主持科全面工作,负责外经、外事、公平贸易等工作。

“AB”角制:“A”角王义兵;“B”角鲍陈林。

业务员:鲍陈林,负责商务统计工作。

“AB”角制:“A”角鲍陈林;“B”角王义兵。

3.贸管科

主要职责:负责全市对外贸易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全市各类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登记工作;组织和指导各类企业参加各种对外经贸交易会、展览会、洽谈会等活动;推广和运用各种贸易新方式(含电子商务);负责进口产品广告宣传工作;负责指定经营产品进出口商品商标注册的有关事务;负责申报、管理国家和省鼓励出口的各项外经贸扶持资金;负责全市加工贸易工作。联系贸促会和各进出口商会工作。宏观指导全市外商投资工作;依法核准权限范围内的外商投资项目合同、章程及变更;监督检查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章程的情况,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指导和管理全市投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工作;负责全市出口产品技术更新改造、研发等项目的申报;管理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技术引进工作;指导和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和进出口贸易工作。

科长:刘军,主持科全面工作,负责外资、外贸、会展、促进政策等工作。

“AB”角制:“A”角刘军;“B”角刁海华。

副科长:刁海华,协助科长工作,承办对外贸易、加工贸易、会展、促进政策、配额等工作,联系贸促会和各进出口商会。

“AB”角制:“A”角刁海华;“B”角刘军。

科员:黄邦明,承办外资、出口产品技术更新改造和研发项目申报、出口产品广告宣传和商标注册,推广和运用各种贸易新方式(含电子商务)等工作。

“AB”角制:“A”角黄邦明;“B”角刁海华。

业务员:黄建平,承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我局窗口工作。

4.市场科

主要职责:指导全市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起草、规范市场体系的政策、规章和标准,协调打破市场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有关工作;指导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规范城市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协助有关部门指导重要商品批发市场建设,参与重要商品的市场管理;负责全市生猪定点屠宰、茧丝绸、废旧车辆折解、旧汽车交易市场管理工作;指导散装水泥推广和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科长:高和超,主持科全面工作,负责本科室人员业务分工和检查督促;协调打破市场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有关工作;参与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工作,做好“三绿工程”办公室工作;负责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监管工作;商业网点规划、市场营销、展销、展示工作;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生猪活体储备等资格审查和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散装水泥推广和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做好蚕茧收烘工作,承担市茧丝绸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AB”角制:“A”角高和超;“B”角凌军。

业务员:凌军,协助科长做好科室工作,具体做好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报废汽车拆解工作;指导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协助有关部门指导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做好市场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及其它报表工作;组织和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展销、展示工作和科内务工作,按时完成科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AB”角制:“A”角凌军;“B”角高和超。

5.商贸科

主要职责:研究拟订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战略、行业、规划、工贸结合、内外贸结合的政策措施,推广先进流通技术;贯彻执行规范流通秩序和市场规则的法规、政策;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负责市场预测、预警和信息;负责重要商品市场流通秩序的规范整顿工作;研究拟订发展连琐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内贸制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政策和措施;负责商品流通、餐饮业、住宿业的行业管理;组织实施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组织对旧货、典当、拍卖、展览业的资格审核上报和监督管理;负责成品油等管理工作。

科长:方学义,主持科全面工作,负责本科人员业务分工和检查督促;负责组织拟订商贸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实施行业管理,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负责重要商品市场流通秩序的规范整顿工作;研究拟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政策措施;负责市场预测、预警和信息;负责组织对旧货、典当、拍卖业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负责成品油行业的管理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AB”角制:A角方学义;B角刘桂林。

副科长:刘桂林,配合科长工作;参与拟订商贸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实施行业管理,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开展重要商品市场流通秩序的规范整顿工作;研究拟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政策措施;负责市场预测、预警和信息;具体负责成品油行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AB”角制:A角刘桂林;B角王清玲。

业务员:王清玲,负责科文书档案的整理和管理;负责商贸行业统计工作;处理科内务工作。

“AB”角制:A角王清玲;B角刘桂林。

二、首问负责制

(一)本局对首位接受管理服务对象上门询问的工作人员称为首问人。

(二)首问人对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及时办理的,应按“一次性告知”的要求,耐心作出解释,并告之办理要求。

(三)首问人对不属于本人职责范围,但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当具体经办人不在时,首问人应先予受理,并记下诉求人的联系电话,再交经办人办理;对属于本局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人应主动告知或引导诉求人到有关经办科室,经办科室无人时,应告知经办科室和经办人的联系电话;对不属于本局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人应告知承办部门。

(四)首问人对管理服务对象电话咨询的,也按上述原则给予答复。属于举报投诉的,应将反映的事项、举报投诉人姓名、联系电话等要素准确记录在册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五)首问人应对诉求人热情接待,文明服务。

三、一次性告知制

(一)本局规定对来我局办事(含电话咨询)的管理服务对象实行一次性告知。

(二)对管理服务对象诉求的办理事项,经办人应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告知其所需补正的手续和材料;诉求人按照告知的要求补正后,经办人员应按时予以办理。

(三)对需一次性告知的事项,除电话咨询可用口头形式告知外,其他一律以书面形式告,并存档备查。

(四)如遇管理服务对象诉求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不了解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材料,或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告之、解答或帮助咨询,使其知悉有关情况,不允许一推了之。

四、服务承诺制

(一)我局对以下14项行政服务项目作出如下承诺:

序号项目

名称审批(初审)依据承办科室办事程序审报材料承诺内容

1出国(境)经经贸团组初初审省商务厅文件外经科受理上报1、申请表,申请报告;2、外方邀请函;3、身份证复印件;4、特别规定其它材料半个工作日

2境外投资初审《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商务部2004年第16号外经科受理上报1、申请表;2、境外企业章程及协议和合同;3、外汇主管部门出具资金来源泉审查意见;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意见;4、国内企业营业执照及相关资格或资质证明;5、法律法规及国务院规定要求的其它文件。一个工作日

3配额、许可证及其它特殊商品进出口初审《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企业自动进口许口证管理实施细则》《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进口管理规定贸管科初审转报省商务厅1、申请表;2、货物进口或出口合同;3、批准证书;4、营业执照;5、根据有关管理办法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需要时另行通知)。一个工作日

4加工贸易审批《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内销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贸管科企业上网录入审批领证1、生产能力证明报批:营业执照、银行帐号及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验资报告;2、加工贸易合同报批:企业网上申报并提供进出口合同复印件;3、娈更(延期)报批:变更(延期)合同、变更(延期)申请报告、加工贸易手册。一个工作日

5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外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及有关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规定或办法。贸管科受理审核批复发批准证书1、申请书;2、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独资企业免提交合同);3、外商投资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独资企业无需批复);4、营业执照或其它开业证明的复印件,以个人名义投资的需出具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5、投资者所在地的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6、外商投资企业董事身份证复印件;7、审批部门认为必要的其它补充文件。二个工作日

6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审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调整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有关规定及程序的通知》《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贸管科受理审核批复发批准证书1、企业变更项目的申请书;2、董事会于变更项目及修改合同、章程的决议;3、投资各方法人代表签署的合同、章程修改书;4、其它具体变更事项所需材料。一个工作日

7典当企业设立许可初审《典当管理办法》商贸科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合格的专文报市商务局进行初审1、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的请示;2、设立申请(应当载明拟设立典当行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股东及出资额、经营范围等内容)及可行性研究报告;3、典当行章程、出资协议及出资承诺书;4、典当行业务规则、内部管理制度及安全防范措施;5、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6、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个人股东、拟任法定代表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7、具有法定资格的会计现事务所出具的法人股东近期财务审计报告及出资能力证明、法人股东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8、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9、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行核准的通知书》。五个工作日

8拍卖企业设立许可初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拍卖管理办法》商贸科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合格的专文报市商务局进行初审1、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合格并同意设立的请示;2、符合我市拍卖业发展规划且载明经营范围的申请报告;3、公司章程,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等要求的拍卖业务规则;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通知书》;5、投资人协议原件,各投资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自然人身份证明复印件,以及投资人无违反法律、违章行为的证书文件;6、法定验资机构验资证明,并附有银行进帐单;7、拟任法定代表人简历和有效身份证明;8、三名以上拍卖从业人员资格证明及与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相关联的专职或兼职从业人员的资质证明,其中至少应有一名经注册的拍卖师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或经中国拍卖行业协调审批后的拍卖师执业资格证书变更注册单位审批表原件、复印件(原件验证后退还);9、符合经营条件的固定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使用使用权的有效证明。五个工作日

9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资格许可初审《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商贸科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合格的专文报市商务局进行初审1、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的请示;2、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3、省厅另行规定需提供的其他材料五个工作日

10茧丝绸产业化项目资金申报初审《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仳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市场科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合格的专文报市报市商务局进行初审按文件规定需提供的材料一个工作日

11设立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初审上报《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庙宇行政许可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市场科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合格的专文报市商务局进行初审按文件规定需提供的材料五个工作日

12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07号市场科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合格的专文报市商务局进行初审按文件规定需提供的材料五个工作日

13生猪定点屠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38号市场科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合格的专文报省商务厅批准后反馈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按文件规定需提供的材料五个工作日

14一般原产地证书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填报说明》贸促会送审原产地证书审查签证一般原产地证书一个工

作日

(二)我局对以上承诺已采取在办公楼一楼大厅设置公示栏向社会予以公开。

(三)我局将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履诺行为的监督检查,认真受理举报投诉,严肃查处违诺行为。

五.限时办结制

(一)我局在《服务承诺制》中已对所承办的各项具体服务项目的办理时限及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二)对管理服务对象要求办理的事项,在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我局及其经办人员应当即予以受理,并出具收件回执单,写明所收材料名称、页数、办结取件时间及经办人。我局及其经办人员要在承诺期内将事项办结。

(三)管理服务对象诉求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和刁难。如确需延时办理,经办人应报分管领导审批,并告知诉求人延时办理的理由。

(四)我局向下级部署工作、征求意见或会签文件等事宜,应当天办结,局机关工作人员对领导交办的工作,应在领导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领导。

六.失职追究制

(一)为严肃法纪,确保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对失职、渎职行为实行追究制。

(二)失职、渎职的种类:

1、不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造成影响或损失的;

2、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管理不力、对违纪违规问题长期失察或放任不管的;

3、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事故或国家、集体财务被盗窃、诈骗、浪费等损失的;

4、作风拖拉、推诿扯皮、办事不力、效率低下,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经济损失的;

5、擅离岗位,耽误工作并产生不良后果的;

6、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三)对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及办理

1、局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但未造成损失或情节轻微的,给予诫勉教育或效能告诫;

2、局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造成损失的,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3、局机关工作人员因严重失职造成国家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在追究局机关工作人员失职行为的同时,还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七.同岗替代制

(一)我局已在《岗位责任制》中对A、B岗的设立及职责、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二)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因故离岗时,直接领导应及时指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工作人员代行其职务,避免造成工作延误。

(三)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短时间离开岗位的,须事先报直接领导同意;属“窗口”单位的,直接领导应指定人员代办其业务。

(四)工作人员因开会、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需离岗一天以上的,应在离岗前向直接领导汇报正在办理和待办的事项,并与直接领导指定的待岗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五)局主要领导不在岗时,应指定一名副职代行其职责。

(六)代岗人员应认真履行所代岗位职责,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业务,不得借故推诿、留置、拖延。在岗人员因履行职责不到位造成不良后果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制度建设篇6

[基金项目]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1B14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ZDB38)

[作者简介] 邱跃华(1974—),男,湖南怀化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摘要] 如何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效能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以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理论视角来看,正式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法治保障,非正式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支撑。只有二者有效的契合与互动,形成正式制度强制规范和非正式制度道德支撑的合力,才能有力推动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效能

[中图分类号] X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5—0121—04

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必须根据我国的生态现状科学地进行制度设计,加速推进制度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充分有效的发挥制度激励和约束效能,与此同时,大力建设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性的文化氛围。

一制度理论和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十分关注制度对经济发展绩效与社会发展质量的作用,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上世纪90年代,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道格拉斯·C·诺斯在《制度变迁的理论》中对制度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1]他进一步将制度分为“非正规约束”和“正规约束”,也即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是指从未被人有意识地设计过的规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意识形态、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其中意识形态居核心地位。正式制度是指约束人们行为关系的有意识的契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一般性契约。”[2]一个完整高效的制度体系的形成都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正式制度是政府作为第三方对博弈规则的成文设计,正式制度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其确定性和强硬性,对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具有强烈的激励和约束效应,有利于保障经济、政治生活有序发展。而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属于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内容。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德”、“众生平等”等理念以及我们今天倡导的生态文化,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非正式制度,相对于生态文明的正式制度,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具有非强制性、自发性、影响持续深远的特点,不仅激励约束人们行为,而且能降低正式制度的执行成本。

建国以来,为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建设。一是在污染防治及生态破坏和退化方面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环保法律体系。二是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矿产资源法》等关于生态经济的法律法规。同时,正在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和资源环境税制改革,不断完善关于生态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和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三是非常注重给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有序,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公众树立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态消费理念,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制度实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达到了综合利用资源、减小环境污染,缓解自然生态压力的目的。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5期邱跃华,彭福扬:制度逻辑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效能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理论,再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基本经验,不难看出,生态文明的成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取得成功,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正式制度建设和非正式制度建设必须双管齐下,二者不可偏废。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国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非正式制度未能及时转化正式制度及执行不力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对各种困难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吸收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相关理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内在契合与互动,充分发挥制度对社会文明变迁的绩效作用,从而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二正式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社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历史的选择。面对严峻的资源态势和生态环境问题,政府有必要对资源配置模式、生产消费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这就促使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管理手段中的制度设计职能进行正式制度创新,构建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效性和标本兼治的正式制度体系,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善政府对环境、资源的管理,逐步缓解并彻底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人、自然及社会的协调发展,顺利推进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关键时期,既有既得利益集团千方百计的阻扰,又有新的机会主义的冒险,如何使得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有效遏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的正式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科学的正式制度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力。正式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规约性、惩罚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是一种刚性制度,可以防止交易的机会主义,减少交易后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交易结果预期的稳定性。因此,将建设科学的正式制度体系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借助于正式制度的权威性、刚性约束力来遏制破坏生态文明建设行为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首先,正式制度可以使生态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了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正式制度,人们便可以以此为准则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既保证了活动的科学性又保证了行为的规范性。由于正式制度其稳定性、成文确定性,有着强烈的激励约束功能,必然提供给人以充分有效的信息,使人们增加守法行为将获得肯定和回报的预期,违规行为将受到谴责甚至制裁的可能,如哪些是违反环境法的行为,哪些是国家要控制投入的产业等等。同时,由于其权威性和惩罚的强制执行性,会增加那些机会主义的风险和成本,起到抑制破坏生态、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

其次,正式制度有利于正确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不仅将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将促进资源配置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经济机会和经济优势必将重新分配和调整,加之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和碰撞,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而生态文明的正式制度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基本的制度基础,通过其内在的激励机制、规范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我国设立了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通过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以利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实践证明,通过正式制度的强制性来约束、规范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体系的构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3]的基本方略。

三非正式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导向和道德支撑

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不仅要靠强制力来维持,还应该依赖一个被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的非正式制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精神信仰、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及道德规范的总和。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早就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理念和道德伦理规范。在古代,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佛家,无不探究天地之道,处世之法。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宇宙中加以考虑,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儒家还主张“以义制利”、 “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博爱”“大同”的“仁爱思想”。佛家主张“慈悲为怀”,强调“众生平等”。这些思想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尊重自然、珍惜生命、注重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都属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范畴。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重视非正式制度。因为它通过其独特的文化作用, 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支撑。

首先,非正式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影响着人的价值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左右着人们的行为。由于非正式制度是生活中长期积淀的价值取向和意识体系,属于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整体认同性和感召精神。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实就是一种公平、和谐的价值理念。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将以这种价值观作为一种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来审查、判别、规范人们的实践意识和主观目的,然后进行取舍、矫正和调整,使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准则和要求,引导、激励人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非正式制度必然包含着人们行为选择的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给予人们自觉建设生态文明的行为以巨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非正式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支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唯经济主义、利己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等还有着一定的市场。这些与生态文明相悖的思想和行为不仅要有正式制度的强制性来约束和规范,而且需要道德的自律性和伦理认同感来矫正和克服。生态文明的非正式制度往往是有关文化进行长期反复整合与积淀的结果,比正式的生态文明制度对人们的价值观影响更加 “根深蒂固”,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更加持久深远的作用。它们以生态的伦理观念、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上消解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引导人们生产生态化,消费生态化,在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浓厚氛围,给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起到有效遏制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生态文明的非正式制度,增强了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氛围,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党一直注重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文化的建设,党的十七大又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并特别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这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效能的正确认识,还体现出党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

四制度效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中正式

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整合与互动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我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文明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还需要制度建设来保障。在制度建设中,我们既要加强正式制度的创新,也要注重非正式制度的弘扬,同时还需要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与互动。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效能。

首先,要为生态文明建设中正式制度的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其实,推进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需要营造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实现所谓的“泡菜效应”。目前,生态理念在我国正逐步得到广泛认同,但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人们还受到一些落后文化和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这将破坏生态文明正式制度建设的有序推进。因此,政府要大力弘扬生态理念,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信仰进行正确引导和情境改造,对一些影响生态文明正式制度建设的错误思想文化和理念坚决抵制,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正式制度建设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为生态文明建设中非正式制度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正式制度保障。虽然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自觉建设生态文明,但由于非正式制度只是为公众提供一种可能的行为框架,规范其行为方式,多体现为主体的自律作用,具有非强制性特点。我们必须借助正式制度的力量才能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维系非正式制度的普适性,利于形成稳定的制度文化。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必须要建立刚性的科学正式制度,使非正式制度在科学的正式制度的强力保障下良性运行,有效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导向效能。

再次,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及时转化。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随着非正式制度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及其广泛的普适性,其控制范围会不断延伸,但其运行的边际成本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处于低效率的“锁定”状态。这时,国家应考虑将非正式制度现实化为正式制度,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理经济行为的收益预期。此外,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制度效能只有在它们紧密结合时才会最大化。当非正式制度成为一种社会的必须,而它的自律效力又无法有效的发挥时,就要将其正式制度化,将非正式制度的规范效能通过正式制度这个载体充分发挥出来。具体反映到生态文明建设上,一是如果发现非正式制度的运行成本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时就应该使这些非正式制度成文化、法制化,向正式制度变迁和转化;二是如果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不能对某些利益集团特别是一些传统型、污染型及资源消耗型产业形成内在的道德约束力,那么为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就要积极推动这些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向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政策演变。通过正式制度的强制性和非正式制度的道德规范合力来杜绝逆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生态文明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内在契合与相互转化,实现了两种制度之间的兼容统一,充分发挥了它们规范约束、激励引导的制度效能,减小了生态文明建设阻力,降低了生态文明变迁成本,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完备的制度基础,从而加快推进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94-195.

[2]胡晓霞.儒家文化与农村基层治理[J].新疆社会科学,2008,(1):15-17.

制度建设篇7

关键词:从严治党;干部制度;新思路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干部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党的干部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出发点,不断践行党的干部制度是从从严治党理念的生动诠释。因此,本文探讨基于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的新思路,对于进一步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践行以及党的干部制度建设的完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的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层面进行。在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强化干部制度建设,就是要对当前的政治生活、组织生活、政治生态环境等进行科学系统的规范,从规章制度层面查缺补漏,发挥出制度应有的引导规范作用。干部制度建设作为我党建设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制度的健全与否以及制度的执行效果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关系着我党政权的巩固以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在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指导下,需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结合新时期党的干部制度建设过程当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与提升。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积极进行干部制度建设的完善,我党的执政之路才会更加顺畅。

二、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的现状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为我党新时期的各项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层面的指引。从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从严治党的号召,围绕干部制度建设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发展决策部署,将选人用人等诸多的干部制度进行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造福山西民众,发展山西经济文化等诸多事业选送了大批优秀干部。2017年3月,山西省委召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电视电话大会,集中学习关于新时期党建思想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党建工作,尤其是干部制度建设应该秉承的方针与路线。全省党员干部在这次学习中深受启发,在明确了自身使命担当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两学一做”、“四个意识”的重要性。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为今后的山西省干部制度建设的完善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近几年来,山西省积极探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视阈下,新时期党的干部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路,尤其是在年轻干部的储备层面更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围绕干部的政绩考核、党内监督、工作纪律等方面,山西省在国家及我党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了强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正在悄然形成。

(二)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肯定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中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该高度关注现阶段干部制度建设中依然存在的一些短板与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干部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必要的完善。第一,选人用人不严谨。以山西省为例,从省部级干部到市厅级干部有多人受到党政国法的处理,其中多次出现干部“带病提拔”等违规干部选拔现象。部分党员干部拉票贿选的现象比较严重,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纪委巡视山西省党建工作过程当中曾经指出,当前,山西省在干部任免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干部制度建设改革中进行针对性的完善。选人用人作为干部制度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只有多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才能够为今后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生力军支持。选人用人层面的不严谨已经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我党各项制度的落实,也影响了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健康,需要在今后的党的制度建设过程当中予以积极完善。第二,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干部制度建设的过程当中,民主监督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违规现象的发生,也可以很好地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但是,纵观近年来山西省围绕干部考核以及内部监督等方面的表现,存在着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纪委监察部门存在着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问题,影响了干部制度建设的稳定性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开展。2017年山西省查出的多起党员干部贪腐案件中不乏一些纪委监察部门的人员。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进一步的强化与完善民主监督机制,避免所谓的“灯下黑”现象的出现,需要在今后党的干部制度建设过程当中进行必要的强化。所以,在今后的山西省干部制度建设改进和提升过程当中,还应该在民主监督机制方面予以完善。第三,相关制度内容有待与时俱进。从十八大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干部制度建设等方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特别是监察机构的出现为我国进一步整合监察机关资源,提高干部队伍管理能力提供了应有的资源支持。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干部制度层面的诸多内容还不能与时俱进,严重影响了干部制度建设的科学发展。一些地方领导对党的某些文件精神解读的不够透彻、领悟的不够深刻,直接导致了制度建设的一些内容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在今后党的干部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在必要的内容体系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第四,干部制度落实效果有待提升。任何制度的实施效果都是检验制度先进性、科学性的重要标准。目前,山西省在干部制度建设以及相关用人选人制度的实效性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强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重要领导、关键岗位的选择中,相关的民主推荐存在着走形式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与提升。如果制度颁布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那么制度仅仅是一纸空文,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当前,包括山西省在内的我国许多地方围绕制度的落实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打折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干部制度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进行积极完善。总之,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山西省干部制度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成绩同在。如何在今后的干部制度建设中不断完善干部制度建设内容、提升制度执行效果,是当前山西省干部制度建设改革发展过程当中需要思考的一个主要方向。

三、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上文中,针对山西省在干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认识到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主观上来说,山西省在干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传统固有观念思维较为浓厚的现象,没有克服惰性、懒政思想,这是导致干部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系统地扭转干部作风,特别是关键岗位、重要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是今后贯彻党中央从严治党思想,落实干部制度建设内容的关键所在。第二,从客观上来说,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山西省很多地方并没有将干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作的中心放在了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政绩目标,影响了整体的干部建设发展,也不利于整个政治生态环境的和谐。

四、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的新思路

为了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干部队伍和坚定的力量支持,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干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出发,围绕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一)严格选人用人制度

在今后的发展中,包括山西省在内的地方党组织都应该坚决按章办事,本着“老实做人,老实做事”的思想,切实贯彻选人用人的透明性、公开性,更广泛地吸纳干部制度建设各个环节中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健全干部人才储备机制,针对重点岗位的关键人物组织部门要加大考察力度,更好地为党的发展和干部制度的完善选择优秀的干部。这样的选人用人才有意义,才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

(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民主监督机制在干部制度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今后的干部制度建设优化过程当中,应该在现有民主监督制度上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从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诸多层面来进行强化,营造良好的民主监督氛围,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017年,山西省纪委监委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觉融入省委工作大局,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以一刻不停歇的定力持续高压反腐。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避免在干部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党的纯洁性,努力实现政治生态持久的风清气正。

(三)积极促进相关制度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整体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在党的制度建设领域出现了很多新内容、新问题,干部制度建设也同样遇到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坚决进行相关干部制度建设的优化,从党和国家的具体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充实我党干部制度内容体系,及时更新和创造适合我国干部队伍的相关内容,为今后的干部制度建设完善提供应有的制度、规章、理念、思想支持。

(四)提升干部制度的落实效果

在今后的干部制度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切实提升相关的制度落实效果,发挥出制度所具有的规范作用,同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广大领导干部是重点执行主体,只有充分提升主体执行力、树立坚决执行制度的理念,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干部制度建设所具有的理想价值。

参考文献:

[1]沈传亮,武圣强.改革开放4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宝贵经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7):13-17.

[2]王懂棋.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论述的重要意义[J].领导科学论坛,2018,(6):24-33.

制度建设篇8

一.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放在任何环境之中,都体现出一种刚性,也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变化。因此,当文化与制度有机结合时,制度在原有的特征基础上,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显得更有内涵与特色,不再那么具有刚性。制度文化凝聚了社会主体的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并通过社会实践的延续被世代相传,从而成为人类群体的璀璨成就。大学制度文化除具备制度文化的属性外,同时还具备了地域、环境、人群等特点。大学制度文化在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和学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当下,国内高校,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学校,在岁月的洗礼后,所沉淀出的那种代表性精神、文化,已传承、作用了数代学生。这是非常宝贵的,应继续传承及发扬,恰恰是大学制度文化健康发展的原始动力,利于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发展。大学制度文化具有行为规范、思想导向、人文关怀的功能。首先,大学制度文化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起着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内心已形成一种压力,制约着他们的思想、言行,渗透着学校的教育理念与道德要求。其次,不同国度、区域的大学制度文化彰显不同的色彩。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必然关联党与国家、社会与时代的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师生的政治方向、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受到了政治的间接或直接影响,对师生的发展走向指明了正确道路,有利于高尚的思想品格形成。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个人失误。最后,绿色健康的高校学制度文化服务于人,作用于人,造福于人。从人的角度出发,更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开拓创造性,满足人在环境中的缺失性需求,体显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发展相符的思想行为倾向,彰显人性至上的人文关怀。所以,大学制度文化给师生传递出人性的呵护与关爱,激发师生的潜在动能,调动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各方面的改革、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1.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前提保障是大学制度建设。首要的关键因素是人。毕竟,这一切是围绕人这个中心运转的,离开了人,制度、文化便成为虚幻。因此,制度在制定之前,必然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建立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制度。所遵循的主旨就是:根据学校学生的普遍特性和学科特色来调研、分析,从而进行设置;并始终抓住制度所折射出的功能和内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管理、实践等活动,让逐个的人在活动中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达到相互传递,相互作用的格局。自然而然,这种格局将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并不断扩大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又一点一滴地积淀,最终凝炼出一种精神,一种新文化,被世人认可,得以宣扬和传承。例如,《大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从思想到行为,都有效地为校园精神、物质文化建设及整体建设提供重要而有利的保障,为学校教育理念、管理模式、道德培养在人的发展中逐渐渗入开辟了道路。由此得出,两者既相互依存,又不可分割。大学制度文化为校园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提供了保障,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提供了突破口;校园文化赋予现代大学制度文化精神和灵魂,为现代大学制度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提。

2.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从属关系。研究两者的关系,是为了建立先进的文化,推动学校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高级人才。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各支流建设而独立实现,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作为局部建设,从属于校园文化建设,彼此之间存在从属关系。两者具有明显差异,不能直接把它作为校园文化的诠释,这显然不科学。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源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复杂性涵盖诸多方面,终究彰显学校发展的主流及特色。高校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支流中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如教职员工、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校外的交流学习,校内商家的管理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通含其内。毕竟,制度的建立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对校园行为、精神、环境等文化的形成及建设发挥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并通过对制度的修善,使人在思维模式、语言构造、行为习惯、价值导向领域发生改变,促使校园环境的文化意识形态出现新气象。所以,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影响着、促进着校园物质、环境、精神等文化建设,并彰显了它独特的重要性。同时,为培养符合时展所需求的人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系统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3.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制度改革创新的反向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处于一种动态发展,是根据大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变化的,充分掌握好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进行相匹配的可行性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换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如同修房盖楼一样,少不了添砖铺瓦、筑墙造门,需要从不同的面去浇筑、去完善。因为,校园文化的构造本身错综复杂,组成的枝节繁多,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我们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开展建设,这样才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在时展中的质量,才能保障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输出。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形成对于促进创新与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概括言之,大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根源于校园的文化状况,针对不同的校园文化,在遵循国家宏观的教育制度前提下,制定相匹配的学校制度,利于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例如,带早餐进入教室、教学区吸烟、夜不归寝、旷课等方面,皆来源于校园现状,而针对性的制度建立和高品质的文化形成,对上述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遏制尽显功效。以此循序,日后则不再需要上述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能营造出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氛围,制度改革与建设则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并也为此提供了更加充实的实践土壤。历史是被时间沉淀出来的,校园文明是被校园文化逐步沉淀出的。校园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莘莘学子的修养与言行,孕育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这不光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财富,是文明的思想、文明的交流、文明的竞争等文明的集合,把人往更高的境界推进。这种文明让师生改变: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力构架、素质层面,主动塑造自我。如此,高级的人才培养数量才可能增加,学生出彩的机会才会增大,个人梦想才会实现,高校育人的价值才会被彰显。

上一篇:公司制度范文 下一篇:教育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