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主持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01 11:30:46

主持人主持技巧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1

关键词 电视问政;主持人;问话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09-02

自从2011年开始,电视问政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随着各地电视台的参与,迅速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公众对于这样一种现场问责政府官员的方式,表示了好感。然而电视问政毕竟是基于电视媒体的访谈节目,有着作为电视访谈节目与生俱来的特点,其中主持人是连接公众和政府负责人的纽带,他在现场起着掌控和协调的作用。主持人如何控制现场,关键在于如何提问,进而调动公众与相关负责人的积极性,这就涉及到主持人的问话技巧。由于电视问政不同于一般的访谈节目,因此对电视问政中主持人的问话技巧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1电视问政及其现状

所谓电视问政,其媒体基础是电视平台,其客体是政府官员,主体是民众。它是借助电视平台对过往的网络问政等形式的优化,民众在这一平台上,对关系自身利益的民生等问题向相关政府官员提问,已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更重要是发挥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电视问政往往具备直接、直观、直白的特点。电视直播对于问政的客体和主体来说都有压力,首先,面对面的提问以及现场解答,使得问题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发挥;其次,电视问政具有针对性,现场的政府官员都是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使得问题的提出具有直观性、明晰性。因此往往出现比较尖锐的问题,更能突显问政的作用。

其实,与电视问政相类似的节目早已有之,比如之前的网络问政、电话问政等等。笔者从2009年开始做《政风行风面对面》电视问政类的节目,2011年湖北电视台开始制作播出电视问政节目,而后湖南、广东等省份相继推出问政类电视节目,这时电视问政呈现勃勃发展的势头。

2电视问政中主持人的问话技巧

电视问政中,主持人如何提问与电视问政的特点、目的以及现场的环境密切相关,与一般的电视访谈节目相比,电视问政更加严肃、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而主持人的提问就应该具有特点。

2.1充分准备是前提

电视问政是以项大型的访谈类节目,它一方面联系民众,一方面要面对官员,而讨论的问题也相对专业化,所以主持人必须提前熟悉官员所负责的领域、以及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对专业性的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现场恰如其分地联系民众与官员,不至于使现场失控。

2.2提问要选好切入点

笔者在,《实话实说看行风―城建专场》节目录制中,现场播放了一段城市次干道的路面及交通情况的视频后,我借助视频,问:这一路段,相信各位领导也经常路过,不知城建局领导看到此视频有何感想?”这样的提问,就显得驾轻就熟,水到渠成,电视观众可以接受,相关官员也不会觉得束手无策,民众也能明白提问的目的,同时也使现场的气氛不至于过于紧张。主持人在电视问政中的提问,必须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问题既要关系民众又要能与相关责任部门对应,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2.3提问要有针对性,语言应得体

应该说,电视问政中其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随意发挥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个问题可能会牵涉几个具体的法律法规,所以电视问政,作为客体的政府官员代表着不同部门,提出的问题不能模棱两可,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这样的提问中,主持人的语言必须得体,不能显得突兀,或者有故意讥讽的意味。作为这样的电视节目,往往涉及到很多有关民生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主持人的情感共鸣,情感累加可能会导致情绪的波动,因此,主持人必须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姿态,语言尽量得体、平和。笔者在录制《实话实说看行风―食药局专场》时,现场播放了一段熟食加工企业车间内苍蝇成灾的画面,笔者问当地食品药品监督局的领导:“您吃过这家企业生产的食品吗?以后还会吃这个企业的食品吗?”这就很具有针对性,作为监管部门的领导,多次检查该企业,却没有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一再强调这家企业的食品很受大家的欢迎。虽然问题很尖锐,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提问关系到民生,同时也比较得体。

2.4提问中要适时出现尖锐性问题

电视问政往往显得很严肃、很紧张,不仅表现在官员身上,主持人往往也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但是,作为一档与民生有关,且要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和政府执行力的节目,就必须适时提出一些尖锐性的问题,一方面能显示政府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调动现场的气氛,使之更符合电视媒体的播出特点。但越是对于尖锐性问题的提出,主持人就更需掌握一定的时机,并且语言要得体,公正,不能带有情绪性。依然是《实话实说看行风―工商局专场》的例子。针对某超市挂着‘百家放心示范店的牌子’却出售过期食品的问题,主持人直接问“这个牌子能不能摘,出售过期食品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显得很有分量,不回答不可,且问题的提出不突兀,有视频作为铺垫。这一发问,现场显示一片寂静,而后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可见,这样的问题的适时提出有它的有效性、合理性。

3结论

主持人是电视问政中的纽带,它在民众和政府官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掌控着现场的气氛。在提问中,主持人应该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冷静分析问题,不失时机地提出尖锐问题,这样的提问才会显得有逻辑、有内容。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职能部门的领导也会用一些口号性或是外交式的话语避重就轻回答主持人的提问,这时主持人就要进一步追问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或办法,不要被大话空话给迷惑,让观众对职能部门和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最后,笔者认为,电视问政中主持人的问话技巧,是在一般访谈节目的基础上针对电视问政的特点而产生的,提问技巧的最终问题不在提出的问题是否让官员难堪,而是要从人出发,关注提问能给民众带来什么。

参考文献

[1]孙苏卫.访谈节目的提问技巧.青年记者,2008(23).

[2]程辉.电视问政火爆背后的深度思考.秘书之友,2013(9).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2

不管是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因为说话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手段,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与受众者更好的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为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行为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的沟通方法中,大多数是通过手势、姿态、位置和距离来实现的,不论在办公室、宴会上和电视上,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都存在非言语讯息。并且人们还发现,大多数基本沟通的姿态,在当今世界是一致的,如高兴时会发笑,悲伤或生气时会皱眉或拉长脸,点头表示“是”或“肯定”,摇头表示“不”或“否定”,招手表示“来”,摆手表示“去”等等。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非言语部分也有差异,主持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被非言语讯息的普通性规律所支配,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者,他们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就要提炼,以达到明白、准确的要求,并采用受众能理解的通用姿态,而不用使人误解或不恰当的姿态,这就要求电视主持人重视学习和掌握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至今,有关学者已发现并记录了近百万种人体语言讯号,电视主持人并不是也不可能都去使用它们。人体语言使用的多寡,与经济、文化阶层有关。一般地说,经济、文化阶层较高的人,能清楚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较少使用人体语言;而经济、文化阶层较低的人则较多的使用人体语言来表达意思,而电视主持人既不应忽视非言语讯息的使用,而显得刻板单调,又不应手舞足蹈,过多使用非言语讯息而显得层次低下,电视主持人注意的是那些经常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大体有下列数种:一、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被访问者、参与演播者以及现场观众等之间应保持的适当距离。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普遍存在一种私人空间的概念。私人区域的范围,因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中国人、日本人比较习惯较窄的区域距离,而西方人则较喜欢较宽的区域距离。

因此,主持人在工作中应注意和别人保持适当距离,一是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不要过远,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和别人保持的空间距离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为宜,也就是1米左右,具体地说,就要看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节目以及什么性别和什么风格主持人了,若被访问者是领导,则应保持稍远些的距离,若被访问者比较熟悉或岁数大耳目不灵,所保持的距离可稍近些,但是决不能侵入被访问者的亲密区域,若是把手搭在被访问者的肩上,那效果一定很糟糕。

主持人的身体和别人所保持的距离,就是一种非言语讯息,不仅是他们的合作者,而且包括观众在内,都会从主持人在握空间距离上看出他们的教养程度。

二、握手:

现代人在交往过程中,握手表示礼节性的问侯,电视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遇到握手,当主持人把握手作为一种非言语讯息的同时,有三个要注意:

第一,应该先伸手,握手是为大众接受的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与人第一次见面或与不大熟悉的人见面时,谁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往往有些迟疑,有的人在伸手前会犹豫:“我受对方欢迎吗?”或“对方喜欢我吗?”如果是肯定的,就会主动热情地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一般在对方伸手后会马上作出反应;如果是否定的,便不会先伸出手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先伸手是不明智的,甚至是产生反效果,但是主持人不能这样,主持人同被访问者或参与节目演播者握手是一种职业行为,是表示对合作者的欢迎,不管对方是否欢迎自己,自己都要表示欢迎对方,因此,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伸出自己热情的手。

第二,应该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主持人在同对方握手时,一般不应该采取支配性风格,应平和、谦虚,因为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业务活动。

许多电视主持人忽视握手所能表达的信息,是缺乏仔细的观察和有意识地锻炼,其实,握手是运用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视主持人使用握手的非言语信息,虽然不与观众直接联系,便却影响着合作者,因而影响着传播活动。

三、眼神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不定”,都是说眼睛对人类行为的巨大作用。有关专家在研究用眼睛加强沟通方面,把注视分为以下几种:谈正事的注视,社交的注视,亲密的注视,轻轻的一瞥。

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介乎于社会性注视,和亲密性注视之间,也就是说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为严肃些。有些用谈正事的注视,如访问高级领导人或谈论重大政治问题,但一般不能用轻轻一瞥这样的眼神。

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数情况下,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语气、语调配合使用。运用眼睛来加强沟通,是人人都会遇到,人人都会做的事,但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就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而带来了职业意义。演员们用眼睛做戏是一种很高的演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主持人不是演员,也不必象演员那样用眼睛作戏,但其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光,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祥,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如此等等,都与他们缺乏管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四、微笑:

每个人对客观外界的刺激,都会迅速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首先从面部表露出来,即使脚被碰了一下,虽然痛在脚上,但脸上却会皱眉或咧嘴,听到一件可笑的事,讯息虽然是从耳朵进来,但面部却立刻露出笑容。全世界的人,不论其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几乎都用笑来表示。

笑,分大笑、狂笑、微笑、冷笑等多种类型。每种笑容发出的讯息也不一样,主持人的笑,一般都是微笑,而不大笑,更不是狂笑、冷笑。

微笑所发出的讯息是很丰富的。它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表示出愉快、友好、亲切、赞同、欢迎等多种意思。主持人的微笑一般有两种情况:就主持人的个性而言,有天生的爱笑和不爱笑;就节目的内容而言,有严肃和活泼之分。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笑的掌握问题。

每个人都会笑,也都笑过,但爱笑不爱笑,人与人就不同了,爱笑的人一般会给人以愉快,亲切或甜密的感觉,不爱笑的人难免给人严肃或冷漠的感觉。主持人该如何掌握笑呢?最好问问别人,特别是问熟悉自己的人。自己在节目中笑的多了,还是笑的少了,他们的评价如何,然后再对天赋的笑作有意识的调整。一般说来,应该听其自然,不爱笑就不要勉强。过于勉强,会使人感到你皮笑肉不笑,效果不好了。当然,爱笑的人也要善于控制,特别是内容严肃的节目,笑容过多,往往破坏节目的整体效果。一般说来,抿嘴而笑比张口大笑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是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应该学会和掌握的重要技巧。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电视主持人的“笑”掌握,还同有声语言相关,除了礼貌,要求主持人作出适当微笑外,多数情况下是因节目内容需要主持人以微笑来配合,使说话和笑容,表意和传情融为一体。

以上所述,使大家对非言语讯息有了了解,下面我们谈一谈非言语沟通技巧。

电视主持人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

一个有较强能力的主持人,不单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其参与的程度,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主持人先天拥有的非言语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别,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也高低不同。首先主持人应该准确应用能够显示自已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电视主持人如果期望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公众化形象,应先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多问几个人,请他们从你的身体姿势或行为特点方面用最少的字来描述你,他们很可能会把“潇洒大方”“扭捏作态”“动作急”等特征和你联系起来,你若是希望显示你天生开朗乐观的性格,那么,怎样来使用你的面孔?你若是希望看起来象个知识渊博的教授,那么怎样使用你的双手?总之,要想想,除了通过言语系统来显示外,非言语系统方面有哪些姿势可以帮助你,比如,用你的笑容,急促的语调和张扬的步态来突出你愉快的天性。一般地说,电视主持人至少应该有两、三种行之有效,立即可用的姿态来帮助传递非言语讯息,这些姿势当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作出来的。任何一个电视主持人都不要试图去使用自己不具备的身姿特征,否则,就会使主持人以及节目显得不伦不类。

主持人除了应该准确选择能显示自己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外,还应该重视学习身体语言,因为在电视主持人中,缺乏非言语沟通知识,忽视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现象,至今仍带有普遍性.有的缺乏这种意识,视为自然而忽视学习和锻炼;有的使用不当而不知利弊,如此等等,都是不明白身体语言固然是天赋的,但也要学习。以电视台主持人来说,这种学习已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变成了工作的需要。

学习身体语言的方法,一是观察,二是实验,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人们都在使用身体动作,都有非言语讯息存在。在车站、码头,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都比较明显,各种集会,宴会也是观察非言语讯息的理想场所。主持人应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

电视主持人从电视本身中也能学习身体语言,可以向别人学习非言语沟通的技巧,就是把语言声音关掉,试着仅由图象显示的人体姿势来猜想,理解内容,每隔一定时间,再把声音开开,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可以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并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看看自己非言语沟通方面是否正确,哪些精彩,哪些不当,在使用量上是多了,还是少了,这样久而久之,非言语沟通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主动加以掌握,使之成为自己实现传播服务的手段之一。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3

采访的准备

1.应做到采访目的、整体框架心中有数。任何采访都有目的,在采访开始之前,先要弄清楚这次采访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收获怎样的一个效果,然后按照这个目标组织采访,做到对采访目的和整体框架都心中有数,这是进行采访前首先要做到的;否则可能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2.分析受访对象,把握采访心态。采访对象是采访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新闻事件的知情者,他们的回答和受采访时的心态直接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因此,对采访对象的分析就成了采访准备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了解、收集被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做好不同情况下的提问准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3.理清采访思路,预期采访进程。预期采访进程,也就是采访计划的制定,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需要的灯光和道具,以及怎样的方式进行采访,等,这是对采访过程的整体规划。

4.设计具体问题,组织采访语言。不管采访前如何准备,最终还是要落实在采访中,即落实在采访问题上,采访成功与否关键在主持人的提问和对语言的组织,主持人准备的问题是否是采访对象想说的、采访对象想说的、对受众有没有意义、记者的问题能否让对方谈出最精彩的事和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等等。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在提问时要激发采访对象谈兴的同时,也反映出主持人采访所做的工作。

采访中的技巧

1.问好第一个问题。如果主持人提的第一个问题能使得采访对象有好奇感,特别想回答,那么,后边的采访也就会顺利,反之,则会对后来的采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说,问好第一个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对一时还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采访对象,主持人可以用笼统的提问开头,让采访对象在不经意的回答中慢慢进入状态。还有就是在一些比较激烈话题的采访中,也可以用一个含义广泛的问题开头,然后缩小话题,最后进入正题。

2.引导采访进程。一些采访对象面对主持人的话筒不免有些紧张,有时对主持人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主持人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力争做到:他紧张你放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一举突破。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氛围,采访会顺利进行,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3.适时追问。在采访中,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的状况经常发生。这时,主持人就要根据情况运用追问的技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追问并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在适当的时间运用追问的技巧,应保持应有的克制,理性的追问,达到彻底了解事实真相的目的。

4.抓住细节。新闻图像的真实、生动的细节,往往是表现人物、事物和表达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依靠运用生动感人的细节,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而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样,细节作为新闻事实中的一个细微的片断,主持人在采访中注重细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5.有质疑意识。采访时主持人始终应以质疑为基本态度,也就是说主持人的质疑应该建立在“观众想问什么”的基础上。记者要避免主观诱导、揭人隐私、咄咄逼人等不当的采访方式。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的是采访顺利进行,而作为观众来说,他们更喜欢看到平等的、亲切的、人性化的采访,所以记者首先要善于倾听。

另外,记者型主持人的着装仪表,应该得体大方。采访农民、工人等群体,不应穿着太时尚前卫;采访官员、专家型等人物,记者装扮应该整洁干练…这些细节不仅体现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也显示着记者的敬业、专业。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4

关键词:人际沟通技巧;访谈节目;主持人

一.主持人沟通技巧重要性

主持人是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的人物化沟通桥梁,主持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发挥自身行为传播的作用,对节目内容进行有效传达,从而影响受众的心理与行为。无论哪种类型节目,主持人都需要与受众们进行沟通、交流,沟通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更是反映主持人内涵、个性的重要方面。对于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来说,言语交流是其节目内容的重要表达手段,但并非与受众唯一交流方式,访谈类节目会通过电视画面转播,所以主持人的表情、眼神、手势等等都与节目内容会发生关连,因此,对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同样重要。

2010年,安徽卫视重金打造的明星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强势登陆,也掀起了一股访谈潮,下面将结合《非常静距离》主持人李静的主持经历,对其人际交流技巧进行分析、学习。

二.《非常静距离》主持人李静沟通技巧分析

李静作为《非常静距离》这一优秀节目的主持人,她的个人主持素养与特色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轻松诙谐是李静的主持风格,她总是可以在节目中把谈话氛围营造成一种轻松与亲密,同时偶尔还能制造一句小幽默,这样就能不经意间把被访人物以及现场观众逗乐,这就使得被访嘉宾在台上不会显得拘谨,会觉得特别的轻松,也会得到现场氛围融洽的效果。所以这也是节目名称中“静”字第二层意义,即谐音“近”字的最好表达。李静的节目与其我们说是“访谈”节目,实质可以说是“交谈”类节目,因为她真正做到了与被访嘉宾间的良好交谈。

1. 交流中营造一种自然轻松的谈话氛围

好的交流,应该像是两个朋友漫步聊天一样,虽然看似天马行空却不会偏离主题。可能在这会你们交流某一事件的看法,在那一秒钟又开始交流生活琐事,但始终都会围绕去了解你、认识你的主题。

李静的小幽默常常为她的节目增色不少。在一期嘉宾是刘烨的节目,有这样一段:

李静:我觉得你现在身上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结婚后以前身上的那种特神经性敏感的那种“劲”好像少了,变得有一种慈祥的光辉在身上,我觉着不一样了,松了,感觉人有点儿。

刘烨:也是,大半夜的在这录节目吧,我这确实感觉有点那个松了。李静:要不你先睡会儿?

这样一问,刘烨和在场的观众都笑了,刚开始有些拘谨的刘烨立马放松了下来,现场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虽然是针对明星事业进行交流,但这种偏离主题却又尝试了解的开头方式对营造轻松的气氛十分有效。

2. 真诚、用心的倾听,产生共鸣

无论是观众还是嘉宾,都会喜欢那些真诚的主持人,同时也会信任那些真诚的主持人。良好的人际沟通离不开真诚。面对现场的嘉宾,对他们真诚倾听也是一种表示尊重的方式,也只有嘉宾感觉到主持人对他们真诚倾听的时候,才会消除戒心,说出自己的心内感受,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要真诚,即使节目出现差错,那么观众也会给予谅解,而如果主持人太注重卖弄口才,那么即使妙语连珠,那么也不会达到心灵之间的沟通,更不会成为一名有威信的主持人。在真诚的基础上,访谈节目主持人还应该用心地去倾听来自于嘉宾与现场观众的声音,用心倾听指主持人必须全神贯注地倾听。虽然节目现场会又出现各种各样的扰乱因素,但主持人需要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精神集中,头脑冷静,在倾听来自嘉宾的同时,还需要对听到的内容强行记忆理解,去粗取精,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抓住要点,寻找与自己生活的共鸣,从而建立起有效的交谈。

例如,李静本身也是一个已婚的女主持,也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当嘉宾们说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这些细节方面的话题时,她能接过话题,也有自己的见解,在问题的设置方面也能够引出嘉宾的话,引发观众的兴趣。采访黄磊孙莉夫妇时黄磊提到一次他在家“把鸡蛋煮好了,上面切了刀,刀口切完,我炖的排骨,然后把这鸡蛋和排骨炖在一起――”李静马上接口说到:“元宝肉”,这是她这样一个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主持独有的,随后的整个访谈过程,感觉就像是特别好的几个朋友在家里聊天一样轻松随和,黄磊孙莉也更喜欢跟李静交流生活细节了,随后就开始谈论起演艺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3.辅以正确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是人际沟通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还需要以正确的肢体语言为辅助,进一步拉近与嘉宾、观众的距离。

距离:主持人与被访嘉宾、现场观众、参与演播者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适当距离。任何人都存在一定的私人空间的心理,所以访谈主持人在节目中需要尤其注意和被访者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不可以太过亲密,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同时还不可以太过疏远,你那么就会让人感到生疏,从而不利于建立起亲切感,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与嘉宾一般都会保持介于社交与私人交往之间的空间距离,往往是一米左右。在《非常静距离》节目中就可以看出,李静往往是坐在一个沙发上,而嘉宾则是坐在旁边的沙发,当然,这种情况需要随着节目的不同而调整。

眼神:眼睛是人与人交流最直接、最清楚的讯号。在人际交流中,眼神一般会分为如下几种不同的类别,交谈正事的注视、亲密的注视、社交的注视、轻轻的一瞥。在李静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嘉宾的注视眼神一般是介于亲密注视与社交注视之间,更靠近于社交注视,但比通常情况下的社交性注视更加亲密一点,但相对亲密性注视略微疏远点、严肃些,这与距离有一定的关系。

微笑:面部表情往往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最直接反应,有时即使是身体被人刺激到,也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而面部表情中,微笑,则是最亲切、最愉快的感觉,一个不爱笑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冷漠或者严肃的感觉。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这种宣传性节目中,主持人往往不苟言笑,因为这种场合不适宜,而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时常表露出微笑等表情。

总结

访谈节目离不开主持人,主持人的有效操作,可以强化与观众的交流,密切与观众的关系,让观众在观看电视画面中不知不觉走进节目里,潜移默化地接受所传播的思想,不论主持人在节目中如何同嘉宾、听众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如何回答嘉宾的问题,是“润物细无声”的温婉风格也好,锋芒毕露的追问风格也好,绵里藏针的叙谈风格也好,都是主持人自我艺术主持风格特色的表现。《非常静距离》节目的成功,主要在于李静优秀的人际沟通技巧,李静总能在节目之处就营造轻松的气氛,并且在节目中通过各种言语、肢体语言的运用,达成与嘉宾的心灵沟通。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有效沟通能力――以电视谈话类节目为例[J].新闻界,2011,(7):48-50.

[2] 罗依凡.浅谈好主持人要如何学会倾听[J].活力,2013,(8):145.

[3] 陈小波.试论《鲁豫有约》主持人的“有效倾听”艺术[J].新闻知识,2013,(3):60-61,30.

[4] 尹淑君.试论人际传播中主持人的沟通能力[J].理论界,2010,(4):156-157.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5

不管是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因为说话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手段,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与受众者更好的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为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行为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的沟通方法中,大多数是通过手势、姿态、位置和距离来实现的,不论在办公室、宴会上和电视上,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都存在非言语讯息。并且人们还发现,大多数基本沟通的姿态,在当今世界是一致的,如高兴时会发笑,悲伤或生气时会皱眉或拉长脸,点头表示“是”或“肯定”,摇头表示“不”或“否定”,招手表示“来”,摆手表示“去”等等。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非言语部分也有差异,主持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被非言语讯息的普通性规律所支配,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者,他们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就要提炼,以达到明白、准确的要求,并采用受众能理解的通用姿态,而不用使人误解或不恰当的姿态,这就要求电视主持人重视学习和掌握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至今,有关学者已发现并记录了近百万种人体语言讯号,电视主持人并不是也不可能都去使用它们。人体语言使用的多寡,与经济、文化阶层有关。一般地说,经济、文化阶层较高的人,能清楚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较少使用人体语言;而经济、文化阶层较低的人则较多的使用人体语言来表达意思,而电视主持人既不应忽视非言语讯息的使用,而显得刻板单调,又不应手舞足蹈,过多使用非言语讯息而显得层次低下,电视主持人注意的是那些经常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大体有下列数种:一、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被访问者、参与演播者以及现场观众等之间应保持的适当距离。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普遍存在一种私人空间的概念。私人区域的范围,因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中国人、日本人比较习惯较窄的区域距离,而西方人则较喜欢较宽的区域距离。

因此,主持人在工作中应注意和别人保持适当距离,一是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不要过远,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和别人保持的空间距离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为宜,也就是1米左右,具体地说,就要看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节目以及什么性别和什么风格主持人了,若被访问者是领导,则应保持稍远些的距离,若被访问者比较熟悉或岁数大耳目不灵,所保持的距离可稍近些,但是决不能侵入被访问者的亲密区域,若是把手搭在被访问者的肩上,那效果一定很糟糕。

主持人的身体和别人所保持的距离,就是一种非言语讯息,不仅是他们的合作者,而且包括观众在内,都会从主持人在握空间距离上看出他们的教养程度。

二、握手:

现代人在交往过程中,握手表示礼节性的问侯,电视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遇到握手,当主持人把握手作为一种非言语讯息的同时,有三个要注意:

第一,应该先伸手,握手是为大众接受的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与人第一次见面或与不大熟悉的人见面时,谁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往往有些迟疑,有的人在伸手前会犹豫:“我受对方欢迎吗?”或“对方喜欢我吗?”如果是肯定的,就会主动热情地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一般在对方伸手后会马上作出反应;如果是否定的,便不会先伸出手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先伸手是不明智的,甚至是产生反效果,但是主持人不能这样,主持人同被访问者或参与节目演播者握手是一种职业行为,是表示对合作者的欢迎,不管对方是否欢迎自己,自己都要表示欢迎对方,因此,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伸出自己热情的手。

第二,应该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主持人在同对方握手时,一般不应该采取支配性风格,应平和、谦虚,因为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业务活动。

许多电视主持人忽视握手所能表达的信息,是缺乏仔细的观察和有意识地锻炼,其实,握手是运用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视主持人使用握手的非言语信息,虽然不与观众直接联系,便却影响着合作者,因而影响着传播活动。

三、眼神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不定”,都是说眼睛对人类行为的巨大作用。有关专家在研究用眼睛加强沟通方面,把注视分为以下几种:谈正事的注视,社交的注视,亲密的注视,轻轻的一瞥。

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介乎于社会性注视,和亲密性注视之间,也就是说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为严肃些。有些用谈正事的注视,如访问高级领导人或谈论重大政治问题,但一般不能用轻轻一瞥这样的眼神。

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数情况下,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语气、语调配合使用。运用眼睛来加强沟通,是人人都会遇到,人人都会做的事,但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就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而带来了职业意义。演员们用眼睛做戏是一种很高的演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主持人不是演员,也不必象演员那样用眼睛作戏,但其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光,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祥,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如此等等,都与他们缺乏管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四、微笑:

每个人对客观外界的刺激,都会迅速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首先从面部表露出来,即使脚被碰了一下,虽然痛在脚上,但脸上却会皱眉或咧嘴,听到一件可笑的事,讯息虽然是从耳朵进来,但面部却立刻露出笑容。全世界的人,不论其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几乎都用笑来表示。

笑,分大笑、狂笑、微笑、冷笑等多种类型。每种笑容发出的讯息也不一样,主持人的笑,一般都是微笑,而不大笑,更不是狂笑、冷笑。

微笑所发出的讯息是很丰富的。它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表示出愉快、友好、亲切、赞同、欢迎等多种意思。主持人的微笑一般有两种情况:就主持人的个性而言,有天生的爱笑和不爱笑;就节目的内容而言,有严肃和活泼之分。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笑的掌握问题。

每个人都会笑,也都笑过,但爱笑不爱笑,人与人就不同了,爱笑的人一般会给人以愉快,亲切或甜密的感觉,不爱笑的人难免给人严肃或冷漠的感觉。主持人该如何掌握笑呢?最好问问别人,特别是问熟悉自己的人。自己在节目中笑的多了,还是笑的少了,他们的评价如何,然后再对天赋的笑作有意识的调整。一般说来,应该听其自然,不爱笑就不要勉强。过于勉强,会使人感到你皮笑肉不笑,效果不好了。当然,爱笑的人也要善于控制,特别是内容严肃的节目,笑容过多,往往破坏节目的整体效果。一般说来,抿嘴而笑比张口大笑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是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应该学会和掌握的重要技巧。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电视主持人的“笑”掌握,还同有声语言相关,除了礼貌,要求主持人作出适当微笑外,多数情况下是因节目内容需要主持人以微笑来配合,使说话和笑容,表意和传情融为一体。

以上所述,使大家对非言语讯息有了了解,下面我们谈一谈非言语沟通技巧。

电视主持人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

一个有较强能力的主持人,不单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其参与的程度,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主持人先天拥有的非言语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别,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也高低不同。首先主持人应该准确应用能够显示自已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电视主持人如果期望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公众化形象,应先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多问几个人,请他们从你的身体姿势或行为特点方面用最少的字来描述你,他们很可能会把“潇洒大方”“扭捏作态”“动作急”等特征和你联系起来,你若是希望显示你天生开朗乐观的性格,那么,怎样来使用你的面孔?你若是希望看起来象个知识渊博的教授,那么怎样使用你的双手?总之,要想想,除了通过言语系统来显示外,非言语系统方面有哪些姿势可以帮助你,比如,用你的笑容,急促的语调和张扬的步态来突出你愉快的天性。一般地说,电视主持人至少应该有两、三种行之有效,立即可用的姿态来帮助传递非言语讯息,这些姿势当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作出来的。任何一个电视主持人都不要试图去使用自己不具备的身姿特征,否则,就会使主持人以及节目显得不伦不类。

主持人除了应该准确选择能显示自己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外,还应该重视学习身体语言,因为在电视主持人中,缺乏非言语沟通知识,忽视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现象,至今仍带有普遍性.有的缺乏这种意识,视为自然而忽视学习和锻炼;有的使用不当而不知利弊,如此等等,都是不明白身体语言固然是天赋的,但也要学习。以电视台主持人来说,这种学习已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变成了工作的需要。

学习身体语言的方法,一是观察,二是实验,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人们都在使用身体动作,都有非言语讯息存在。在车站、码头,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都比较明显,各种集会,宴会也是观察非言语讯息的理想场所。主持人应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

电视主持人从电视本身中也能学习身体语言,可以向别人学习非言语沟通的技巧,就是把语言声音关掉,试着仅由图象显示的人体姿势来猜想,理解内容,每隔一定时间,再把声音开开,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可以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并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看看自己非言语沟通方面是否正确,哪些精彩,哪些不当,在使用量上是多了,还是少了,这样久而久之,非言语沟通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主动加以掌握,使之成为自己实现传播服务的手段之一。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6

(喀什电视台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外景主持采访的工作经验谈了对新闻外景主持采访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主持人现场采访技巧。电视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发现、挖掘事实与信息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电视报道的表现手法之一。众所周知,精彩的电视新闻外景主持人采访能够给观众留下智慧、机敏的印象;而蹩脚的电视主持人外景采访则给人以无知、迟钝的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从事新闻的工作者要求很高,要很好的把握采访尺度,也要了解政策法规风土人情,更要懂得情感沟通以善示人,否则在基层采访时会困难重重,难以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

关键词 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概况 现场采访技巧

广播电视一直充当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处在时代变革前沿的广播电视媒体,已不仅仅是消息的载体,且已成为了直接影响和创造消费与生产的价值载体,是新型经济中的前沿产业。电视现场新闻,是以最快速度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目前电视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报道方式,这也对出现场的外景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是“面对面”的沟通,是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电视采访展现了现代电子采访的新潮流,促动了即时进行的全球性信息传播。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而电视采访还可以成为报道的表现手法,节目形态的突出特征;在报道方式中起到结构作用;构成特有的电视节目样式。

在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现场新闻报道显得特别重要,它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主持人必须到现场去,面对摄像机捕捉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事实真相的画面,使观众如临其境。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作为新疆新闻工作者,采访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达1 096.49 万人,聚居着47 个民族,县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场所。多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和重视新疆的民族区域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之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所谓尊重,就是承认民族平等,承认并尊重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自主权。民族风俗习惯是在民族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由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决定的,通过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并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它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族问题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长期以来,新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把握和领会少数民族政策,坚持敏感的政治原则,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在少数民族地区现场采访取得成功,就必须熟练掌握国家、地方政府少数民族地区政策,锻炼自身的现场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

一、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要理性机智,以尊重少数民族为前提

采访,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通过某种交流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新闻价值。这里面包含了三个要点: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目的。

从采访对象来看,新闻采访对象的范围广泛,往往包括社会不同的人群和阶级。从政府官员到企业白领到平民百姓,都可能成为采访的对象。针对这些不同知识水平和社会层次的人群,新闻采访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语言和技巧,适应被采访对象的心理与接受能力。这就同时引出了采访的第二个要点———采访方式。正是由于采访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不同的采访方式,灵活运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例如,当采访一名小学生时,出境主持人可能就要采用诱导式的采访形式,通过亲切的问话消除小学生的陌生感与紧张感,拉进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在近似于闲聊的问话中提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当采访一名专家学者时,出境主持人就可能采用与之相反的严肃谨慎的提问方式。这是因为小学生与学者的知识水平决然不同,同时年龄身份也必然决定了采访方式的相反。

再看第三个重点,采访目的。采访,无非是寻找新闻线索,寻找新闻的途径,显而易见,采访的目的便是获取新闻。那么,目的便决定行动的方向,既然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时就必须紧紧围绕你所想要获取的新闻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进行采访,更不能毫无逻辑的进行提问。因此,我们必须判断采访对象,充分做好准备。采访不仅仅只是现场的工作,在实际面对采访对象之前,出境主持人往往需要进行更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问题,避免东打一枪西开一炮漫无目的碰运气的情况出现。并且,熟识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往往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距离,增加采访的成功率。因此,积极充分地做好采访前的资料收集与其他采访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在进行采访准备的同时,还要求出境主持人根据收集的采访对象的资料,对采访对象进行“肖像判断”。所谓的“肖像判断”,是指正确判断采访对象的身份、知识水平、生活背景等。白描出采访对象的人物轮廓,使自身提早接触采访对象,便于采访时选用恰当的采访方式,使采访得到成功。对不同身份的人,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被采访者的身份。比如:在一些教偏远的农村地区,面对那些不会说汉语的民族同志,沟通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请来懂汉语的人帮忙翻译,因为不同地区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当地的人做翻译就能把意思传达的更为准确,作为现场出境主持人,要非常有耐心的借以表情,手势向被采访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发掘他内心更深层的东西,有些甚至是你没想到的而被采访者说了出来。尤其在现场采访报道典型人物时,要特别注意发问技巧,切不可以“审案式”的方式提问,特别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习惯及一些风俗民情。

二、外景主持人出境现场要营造认同效应,创设和谐气氛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采制中,尤其是大型的活动现场,出境主持人的采访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观众关注新闻的一个亮点。

电视现场采访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事实,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发掘事实真相,由此展开解释和评述。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接近采访对象。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和基本功,要使采访对象乐于提供信息,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这就必须在采访一开始就尽快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让对方把记者视为自己人,产生“认同效应”。

笔者在刚参加新闻工作时,因为生活习俗和语言的不同在日常采访中很难和采访对象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在总结经验后,采访中通过细微观察,注重民俗民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现场出境采访时即轻松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例如:作者在采访有关纺织女工在内地务工,学习新技术的专题新闻时,在纺织女工的家里,因多方原因出境时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和具有亲和力的采访画面,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女工家里有一部电话,灵机一动,何不让电话当桥梁?在哪期节目里作者用电话和远在内地的纺织女工进行了连线采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要做到在出境时自然亲和,把更多的信息给受众,就必须能够通过自身的服饰打扮、仪态表情、行为举止等方面和采访中恰当的问题选择,语气语态向对方传达友好亲切的第一印象。比如,同贫困地区的农民接触,如果出境主持人百般顾忌,说话居高临下,对方必然毫无好感。如果主持人大方得体,对待农民亲切热情,对方自然愿意回答提问;同开放地区的上层人物接触,如果出境主持人衣冠不整,举止粗俗,也难免被人小看。同时,采访时的气氛是否和谐合作,也同样对营造“认同效应”关系极大。因此,采访开始前往往要有点“跑题”的谈话。可以从采访对象的生活、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方面入手,提出几个轻松又讨巧的问题激发对方的回答兴趣,从而通过几分钟的题外闲聊,拉进双方距离,这样,再进入正题就相当顺利了。

三、出境主持人出现场要善于引导主题,积极把握主动

在采访活动中,主持人能否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使采访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要保持主导地位,第一要善于运用语言提问引导,善于提问。访问艺术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首先是使访问对象乐于开口说话,其次是使之能说清楚事情的真相和说出事情的要害。整个访问活动,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提问是问与答,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导向的作用。访问活动朝哪个方向发展,能否取得成功,都取决于主持人如何提出问题,问题问得如何。前者顾名思义,对主持人选择准备的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准备的问题必须前后连贯,富有逻辑,且紧扣主题,有利于挖掘所需的新闻价值。而后者虽然不如前者那样直截了当,但却有着前者不可比拟的暗示、感染、激励、驱动的作用,它往往会形成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力量。在不自觉间引导采访对象进入主持人设定的问答逻辑中,避免采访对象不着边际的胡乱回答。例如,当谈话偏离采访要求时,现场主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非语言符号,譬如淡化专致的神情、移开凝视的目光、放下正在纪录的笔等等,适当提醒和暗示对方。这样使对方有所领会时,再通过语言转移话题,就会显得较为自然,对方在心理上也容易跟上。第二还必须善于运用种种非语言的手段。

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种是经常性准备工作,一种是临时性准备式作。经常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要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就要熟悉党的民族政策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例如:2003年巴楚-伽师大地震后,有记者到受灾地区采访,看到灾民的情况很不好,就把随身带来的食物分给灾民,不曾想灾民没有接受反而和他们疏远了距离。这就说明平时没有仔细的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了解政策,采访报道往往缺少针对性。轻则不痛不痒,重则闹笑话甚至出大错。”出境主持人平时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政策不断学习、领会,才不致在采访活动中迷失方向。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因其经济生活类型的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哈萨克族以牧业为主。这种准备要靠经常的学习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二是资料上的准备。你是搞哪一方面的现场报道,就要有哪一方面的资料积累。这样,一旦有了新闻线索,就能够迅速判断这一线索的新闻价值如何,有了资料积累,还可避免报道失实。临时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实报道目的;二是设计报道方案,包括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方式、方法,拟定向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等等;三是做好一些技术性的准备工作。如帮助摄像记者检查摄像器材、外接话筒、尤其不要忘了带话筒的防风罩。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采访效率。

总之,成功的外景主持人会为节目锦上添花,并成为整个节目的“灵魂”。其中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的。只有善于总结,勤于积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各种现场出境的主持技巧,才能出色完成采访任务。现场主持人出境是主持人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出境采访中,主持人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荡。主持人的言行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四、其他采访技巧

作为节目的“灵魂”,现场出境主持人应精神饱满、内心保持倚马可待的状态,沉着地应付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主持人在采访全过程中,如果保持饱满的情绪、专注的神情、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便有利于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使其始终保持昂扬的谈话兴致。当谈话对路时,不论主持人是否同意对方的具体观点,都应通过会意地点头、适当的“嗯嗯”应答声、或在笔记本上摘要而记的行动,给对方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对方在不经意中吐露了某种隐私或对自身不利的情况,主持人应该保持若无其事的神态,以免对方感到后悔、尴尬而影响后续的谈话。

主持人现场采访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再多的技巧也比不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真诚与热情所能带来的成功效果。面对采访者,只有主持人本身抱有正确真诚的态度,才能感染对方,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希望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并随着现场采访次数的增多,实际经验的丰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更多,更丰富的采访技巧。

参考文献

[1]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黄炜.新闻采访写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3] 束迪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程.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4] 叶子,赵淑萍. 电视采访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7

关键词:

与报纸、杂志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和严格的约束。广播电视节目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准确、有效传播,进而达到节目的预期效果。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现场的"掌控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通过使用机智、幽默、风趣、严谨的语言,对节目现场气氛进行调解,促进与听众、观众之间的交流,最终促进节目收听率或收视率的不断提升。

1、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如果他们缺乏必要的语言表达技巧,必将导致节目的整体质量下降。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国内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增多,如何提高节目的品质与受欢迎程度,播音主持的自身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从播音主持的角度进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因素。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串联节目、表述观点,以及听众或观众进行沟通、交流,在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很多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凭借自己的语言功力、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即他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准确、优美、得体,否则将导致节目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收听率或收视率。

1.2组织节目形式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多数以语言为主干,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形式的组织中,更多的发挥了"载体"的作用。以现在比较流行的脱口秀节目为例,主持人需要与大量的观众面对面进行交流,为了满足节目中各类信息的传播要求,主持人必须准确、客观的传达自己的感受,而语言的组织、协调、串联与解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掌握了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节目形式重要载体的作用。

2、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策略

目前,在国内中央及各省市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很多,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类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有着很大的差距。从根本上进行分析,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否过硬,是节目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能力提高方面,一定要注意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对于他们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

2.1语音标准,用语规范。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行业也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传播媒介,承担了政策宣导、信息传播、娱乐等社会职责,但是在近年来,我们发现部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修养相对较差,在节目中经常出现语音不准、语法不通、用词不当与语流不畅等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广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对于社会大众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所以,在语音、用语等方面,必须注重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2真诚情感表达技巧的培养。语言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对象覆盖了国内大部分人群,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只有通过真诚情感的表达,才能引起与听众或观众的共鸣。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播音员、主持人要尽量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且掌握将真诚情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基本技巧。在真诚情感表达技巧的培养中,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不同,很难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一定要注意表达技巧的实际应用效果,即是否达到促进与听众、观众形成情感共鸣,并且能否引发全社会对于某一事件的关注。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他所主持的多为谈话类节目,通过亲和、质朴、平易的主持语言,不但准确表达了主持人的真诚情感,而且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崔永元的主持风格体现了"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这是我们年轻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学习的,也是进行真诚情感表达技巧培养中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2.3文化内涵与品位的培养。我国第一代主持人赵忠祥曾经说过:"没有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就当不好中国的节目主持人"。由此可见,在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中,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认识到提升文化内涵与品位的重要性,这也是新时期媒体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文化内涵与品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将其总结为人类内心情感的外观表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关注受众的基本审美需求,而自身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味,才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于文化的独特见解,进而影响到广大受众。但是我们也发现,国内部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过于咬文嚼字,满口之乎者也,甚至是卖弄学问、故弄玄虚,这种做法往往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了解受众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在各种语言的组织与应用要注意节奏感、时代感的有机结合,尽量体现出广播电视节目应用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进行信息与文化的传播、渗透。总而言之,播音员、主持人运用语言的文化策略具有能动性,他们必须加强日常的学习和积累,进而才能形成独具一格的语言气质。

2.4直播节目中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与录播节目相比,直播节目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要求更为严格,他们不但要将现场内容及时传达给听众或观众。而且要对现场环境和节目流程进行有效的掌控。如果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很难提升直播节目的品质。在直播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应注意以下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1)在现场直播节目中,需要与现场环境有机结合,合理组织语言,以保证各类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准确性、生动性,并且使观众或听众又如身临其境,尽量缩短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2)播音员、主持人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于全局进行掌控和协调,特别是在文化综艺、访谈、新闻、体育等直播节目中,主持人要善于随机应变,节目组提供的资料仅是作为参考,而主持人的临场发挥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主持人在日常加强知识储备,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运用语言技巧灵活处理各类现场的各种突发情况。

3、结束语

主持人主持技巧篇8

访谈类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通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成熟型新闻访谈类节目数量正在持续增加,带领民众能够从新闻角度对中国乃至世界进行了解与认知,民生民情更是成为了访谈类节目关注的重点内容。而各新闻节目也因主持语言技巧以及风格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这也间接表明了语言技巧对于新闻访谈节目的重要性。

在新闻访谈节目中,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有利于对新闻内容的准确性表达。新闻访谈类主持人承担着对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的沟通,因此,其在节目中的作用就是运用自身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从而达到相应的内容传播目标,使受众心理、行为能够被其所感染,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如果语言使用不明确就会使受众产生歧义,不仅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相反的作用,所以先玩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相应的语言技巧,以实现对新闻节目内容的准确表达。

有利于访谈节目与时展的一致性。由于时展,现代新闻访谈类节目无论是从节目类型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民众对于访谈类节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节目能够更加多元、有特色,不会与其他新闻访谈类节目过于类似,能够具有一定的个性,对访谈节目语言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运用语言技巧对嘉宾进行引导,并要对嘉宾的不同观点进行调和,确保在讨论之后嘉宾观点达到统一,以便进行更加深层次的交谈,从而满足信息技术时代中访谈节目的发展需求,使访谈交流更加专业、规范。

语言技巧在新闻访谈节目中的\用

话题引入技巧。新闻访谈节目相对较为严肃,以往主持人在与嘉宾进行交谈时,往往都会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方式,来完成话题导入。但由于部分嘉宾性格相对慢热,直接进入并不能使该类嘉宾迅速进入到理想状态之中,相应问题讨论质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主持人应尝试改变固有的话题引入方式,可以先运用一些相对轻松的话题让嘉宾对访谈模式进行适应,使他们可以在主持人语言的引导之下,逐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之中。例如在对察千湖冬捕活动进行介绍时,主持人可以请嘉宾简单介绍一下,察千湖中的鱼类种类以及相应的吃法,以这种轻松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使嘉宾能够逐步适应访谈节目的节奏与模式。

紧绕主题实施访谈。在对嘉宾进行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谈话应始终围绕节目主题,应通过语言沟通使嘉宾能够就节目内容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得出相应讨论结果,以实现新闻访谈的目标。但在讨论过程中,嘉宾难免会出现谈话与主题发生偏离的情况,这时主持人应合理运用相应的语言技巧对嘉宾进行带领,使他们可以再次回到主题讨论之中,以实现高质量完成访谈的目的。

以央视《面对面》节目为例。该档节目属于长篇人物专访节目,是一档以对话形式对新闻任务进行解读,是中国的一本“人物志”。该节目在对岳云鹏进行采访时,主持人通过引导使岳云鹏对自己的北漂生活进行了回忆,并在回忆餐馆受辱的记忆时不禁流泪,这时主持人问他:“你现在原谅那个人了吗?”岳云鹏直接给了否定的回答。这段对话看似与本期主题关系不大,但却可以从嘉宾的回答中看出他的真性情以及其生活的不易,这也间接阐明了岳云鹏为什么一直那么努力的原因,是一段直击人心的采访。

提问语言技巧。提问是访谈类节目重要的一种手段,因此提问技巧也是访谈者必须要掌握的技巧。一方面主持人要适时对节目提问方式进行变换。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应对嘉宾的回答进行仔细聆听,并按照嘉宾回答提出新型问题,这些问题提问往往较为即兴,能够逐步了解到被访者的真实情感,同时在访问时如果被访者认为问题过于敏感故意回避时,主持人也可以通过及时变换问题的方式,完成本次访问;另一方面要运用问题对嘉宾进行适当提示。由于专业不同,嘉宾可能在观点表达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观点表述存在问题,尤其是科学家以及各领域专家在交谈过程中可能会加入专业术语或者专业性见解等等,这时主持人应以提问的方式达到对嘉宾进行提示的目的,像“您可以对…做出进一步解释吗”、“对于…您觉得…”等等,进而帮助嘉宾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更加清晰的表述。

保证访问深刻性。新闻访谈类节目与其他类型节目有所不同,其不仅为了取悦大众,获得更好地收视率,同时还期望节目内容能够带给受众一定的启示,能够将新闻具有的价值以及作用真正挖掘出来,进而达到唤醒受众认识以及传播正能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主持人也应按照新闻节目定位,合理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设计,确保自身语言能够达到一定感染力,可以通过节目将正能量传播到社会之中,从而在社会中起到良好地效果,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有效激发出来。所以主持人应从这一角度入手,将节目内容的深刻性充分反映出来,进而以主持人语言为纽带,成功将节目与受众联系在一起,真正将思想以及承载着行为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新闻访谈节目的价值。

上一篇:揭牌仪式主持词范文 下一篇:婚礼仪式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