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咨询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2 20:24:29

二级咨询师论文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回顾与总结了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职业咨询与辅导训练存在的困难,并基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提出通过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完善课程建设、深化专业研究、加强实训环节等工作,来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模式的对策。

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现状

1990年代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开始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一段时间里,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刺激与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当然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但学校在初级预防方面的咨询与辅导工作不理想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在辅导师资的培训方面,除初中及高中阶段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定位较为明确之外,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我国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职业指导和咨询专业”,因此目前从事职业咨询与辅导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这部分人员虽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专业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对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与现实从业人员的低素质状况的矛盾,已成为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一大桎梏。为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以上海为例,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培训辅导师资的课程外,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着力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推出了职业咨询师的培训,对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在1998年和2000年专门组织了两期由加拿大高校职业教育专家、教授主讲的培训班,并安排学员赴加拿大高校进行考察,从而提升了上海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2002年教育部在上海举办了部属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班,邀请美国高校的专家、教授讲课,推动了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2003~2004年期间,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咨询理论、测量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社会经济等多学科专家多次研讨之后,形成了职业咨询师的初、中级水平认证考试标准。然后,依据考试标准,完成了理论、实习和实训的培训课程设计。2004年9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与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联合《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暂行办法》(沪人考[2004]30号),正式启动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2005年6月,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了《关于加强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05]22号),以推进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生涯发展的转变,明确了大学生学业阶段和求职阶段的全程化、全员化的服务理念、内容与体系。随着职业咨询师培训工作的深入,2005年12月又公布了《上海市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正式建立高校职业咨询师和就业工作人员的行业组织,为行业发展和业务交流提供了平台。

从2004年10月开始举办中级职业咨询师培训班起,截至2006年6月底,共培训初、中级学员近400人。经过理论教学、专家带教实习、企业实习、香港实训及考试认证的操作模式,已有136人获中级证书,20人获初级证书。培训学员覆盖全市47所高校、中科院部分研究所以及部分人才咨询公司与企业。

二、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面对的困难

虽然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已经起步,但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各类教育人员在辅导观念上的差异、培训机构本身条件不够完备、职业咨询师的训练课程内涵不够明确以及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实习与督导制度尚未建立等,还困扰着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职业咨询专业人员以外,人们并设有充分意识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性。虽然教育部主管部门了推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文件,高校也在校内开展各类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大学生职业发展选修课新课程标准也将出台,但是学校从上到下,从行政管理人员到一般教师对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同样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反映。如McDowell (1995)在比较行政人员、咨询员及一般教师对咨询师的看法时发现,这些人士对辅导工作者担任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与学业、职业生涯辅导等辅导角色的看法都比较一致,但是教师更认为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发挥的比较多的功能是排课以及教学。[1]Huffman (1993)以263 位学生、111位家长、43位教师以及8位行政人员(总数425位)为调查对象,填答The Role of Counselor Survey (ROCS)后发现,教师与行政人员比学生和家长对咨询与辅导工作者有更好的认同;但教师还是倾向于将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视为行政人员,认为辅导人员常常把许多与行政有关的业务交给他们做。[2]另外,Schalesky (1993)的研究则比较了更多层面的人士,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咨询员培训工作者、学校董事会以及企业界人士等,对辅导人员应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仅咨询员培训工作者与咨询员本身对咨询与咨询的功能比较肯定。[3]

在职业咨询与辅导师资的培训机构方面,目前师范院校的心理系中有一部分相关课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于2004年启动了职业咨询师初、中级的培训,然而各培训单位在师资队伍建设及设备资源方面均不够完备,急需在政府或研究单位的帮助下,以足够的师资及设备资源提升辅导人员的训练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然而“如何培训”和“培训什么能力”这两大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虽然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参考了美国的课程体系,但就课程内容作细致的分析比较,还是可以发现两者较大的差异。而与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CACREP) 所规定的几个核心领域相比较,国内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课程训练还不完整,也不够扎实,因而导致所学理论或技术无法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再者,以目前的状况而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后留校的学士,仅有少数是心理或教育专业毕业的,这样的学科及学历背景对于培训一支专业的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队伍是非常不够的。

除了专业科目的训练不足之外,目前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专业教育中最大的缺失在于缺乏有系统、有制度的实习督导,咨询实习课程所接受的督导方式与内容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咨询实习课程所要求的实习活动内容与实习时数也明显不足,使得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之前无法取得必要的实务工作经验。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尚无职业咨询员培训课程的标准,缺乏客观准则作为制定咨询实习教学目标的参考。随着国内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教育训练活动日益普遍,社会对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实习与督导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与技巧两方面。在知识方面,主要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知道些什么”的问题;而技巧方面,则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Piaget、 Kohlberg、Gilligan、 Selman、Loevinger、 Hunt、 Super、Havighurst 等人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理论中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和Holland的职业类型论、Roe的需要论和Bordin的心理动力论;职业决策理论中Gelatt、Harren、Krumboltz、Kelly等人的理论。在技巧方面,则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至于如何训练,即将发展理论应用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并接受持续的有效督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学者认为,就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综合而言,包括职业咨询理论基础、咨询与辅导实务及专业特质三方面。职业咨询理论基础涵盖咨询理论、人格发展、社会心理及个别差异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及统计研究能力也是需要具备的。在咨询与辅导实务能力方面,应包括个别咨询、个案研究、团体辅导、班级辅导、心理测验的使用、行政协调、社会资源的了解、与教师的沟通及咨询、咨询辅导方案的设计与评估等。有些学者还针对各项能力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例如个别咨询能力别强调倾听的能力,心理测验的使用特别强调测验的挑选及结果的解释。除了应具备的能力之外,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有的特质、态度与个人的咨询能力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除了专业伦理守则之外,还涉及投入工作的意愿、能面对挑战、能照顾自己的情绪、能适当的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等。而在辅导理论、实务技术与专业特质以外,一般的教育能力也相当重要,包括组织、营销、教学及熟悉法律、争取经费等方面的能力。

有学者曾提出学校辅导人员培训的课程结构,其核心领域包括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次核心领域包括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学校情境的相关课程等;在专业实习的部份,又分为实习前阶段、初期阶段实习、中期阶段实习、学校的实地实习,对各阶段的实习时数及实习内容也应有明确规定。训练课程中的实习与督导则是准咨询师成长为专业咨询师的重要环节,实习可以让准咨询师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习场所进行验证,而督导的功能则除了确保个案的利益并协助准咨询师个人及专业上的成长之外,主要是为咨询进行专业把关,确保专业质量。

四、进一步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对策

1.完善专业组织建设

在美国有45个州要求职业咨询师拥有开业资格证书,各州的资格证书培训项目都须经过“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澳大利亚职业生涯咨询业联盟(CICA)将各个行业和地区性的咨询专业组织联合在一起,制定通行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德国职业生涯咨询协会(DVB)设立了生涯咨询师注册制度,2003年有420位成员。荷兰设有职业咨询师和咨询官注册基金,并建立了职业咨询指导师协会(AVGC)。加拿大职业咨询师协会规定硕士为最低专业要求,魁北克及许多省都有自己的协会或组织。[4]我们要在学习国外专业自律组织的经验中完善已经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以及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的工作职责、范围等专业内容,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

2.保证人员素质

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对于从事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学历与专业要求。如澳大利亚要求本科后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加拿大要求本科+硕士(指导咨询);丹麦要求本科+240~360小时培训;芬兰要求咨询或心理学硕士;德国要求第一级咨询学位或学位+6周培训;爱尔兰要求学士+一年本科后咨询课程;英国要求学士+本科后培训或硕士;美国要求硕士(咨询/心理学)及以上。[5]而目前国内咨询员的培养教育主要集中于培养学士层面的咨询师,其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中小学担任辅导教师。综合国际的通行做法,我们认为辅导人员的专业教育应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要求。辅导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完整的训练课程计划是相当重要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在逐渐提升其专业性之后,终将走向专业证书制度的方向。目前,心理咨询的证书制度已经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在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之后,也完全有必要建立专业证书制度,从而使他们能为高校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3.完善课程建设

在职业指导与咨询人员训练课程的架构与内涵方面,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1993)规定训练课程包含八个核心领域,并规定了一定的实习时数。核心领域包括人类成长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助人关系、团体工作技巧、生活型态与生涯发展、评估、研究以及专业取向。而在实习经验之中,又规定至少40%以上的时间是直接与个案接触的。此外,还设置了特定的研究领域,有较多的选择弹性,包括药物滥用、婚姻咨询或跨文化的咨询工作等。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设并完善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程。

4.深化专业研究

美国的职业咨询研究和学科建设实力强、参与者相当广泛。许多一流大学设有相关专业和硕士、博士课程。英国有一些大学有本领域的研究传统,设有心理学和咨询硕士、博士课程,德比大学是英国职业咨询方面的重要研究中心。同时,英国还设有全国性组织National Institute for Career Education and Councelling,专门研究职业指导理论、需求、技术、方法和政策。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都有研究者专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这方面的课程。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UBC大学等也积极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6]鉴于国内目前此方面的专家比较少,一方面我们可以集聚从事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教育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教研室,对课程及培训模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专家之间进行小型研讨活动,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开拓对相关学科领域的认识,从而为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提供新气象,让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更具备专业能力。但从长远而言,除了继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外,增加对大学生的咨询与辅导经验以及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也十分重要,毕竟咨询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而重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我们已有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成员的力量。他们绝大部分是在高校一线从事学生就业或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经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后,基本上已经有了职业发展教育的观念和理念,这将对已有课程的完善和改进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

5.加强实训环节

在美国,多数的咨询人员培训机构均设置咨询实习训练实验室(Counselor Training Laboratories),以提供适当的咨询实习训练课程,并向附近居民提供接受咨询服务的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类机构成立的宗旨,无外乎教学训练、咨询服务及咨询研究等三方面。我们的职业咨询师培训也可视实际情况设置此类咨询训练实验室,以此三项工作为主要任务,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及服务的能力。同时接受训练的准咨询师也可以享有足够的资源,以利学习及研究工作。

注释:

[1]McDowell, D. K. (1995). Role Perception Study of School Counselors .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2]Huffman, J. L. (1993). Perceptions of the Role of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9th, Atlanta, GA, March 24-27, 1993).

[3]Schalesky, D. E. (1993). A Local Study of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Counselor. Master's Thesis, 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2

[关键词]厌学;错误认知;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DOI]10.13939/ki.zgsc.2016.31.271

1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廖某,男,17岁,青海省湟中县人,我校某专业二年级学生。

(2)个人成长史。出身于农民家庭,有一个12岁的弟弟,父母在早年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生活。经济条件一般。初中时成绩优异,毕业后来我校就读。一年级时学习努力,成绩处于班级中上等水平。到二年级因为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滑,父母知道后责骂,便产生厌学情绪。升入二年级的四个多月以来,情绪一直不稳定,郁闷、压抑,不想待在学校,觉得生活没意义,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3)精神状态:心情郁闷,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烦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4)身体状态: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

(5)社会功能:不愿去上学,与老师和同学很少交流,不主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

2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心情郁闷、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厌学四个多月。

(2)个人陈述:以前我学习努力,成绩好,初中的时候都是年级排名靠前。可是进入工业学校后,无论怎么努力都进入不了优等生的行列,心理压力很大,父母责怪我不用功。进入二年级,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很郁闷。父亲知道后打电话责骂,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在外打工不容易,考试成绩不好我也很内疚。但是他说的话也让我很烦躁,觉得他不理解我,觉得委屈,对他不满。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越学越没有劲头,上课听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慌意乱,现在干什么都没兴趣,对未来很迷惘,看不到希望。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廖某,身高173cm,五官端正,身材略瘦,衣着干净整洁。动作有些拘谨,但谈吐流畅。说话过程中,和咨询师有目光接触,此时会低头,偶尔会脸红。有较强的求助动机,想改变目前的状况,但自觉无法摆脱。提及父母时,表情不太自然。自知力较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四个多月来对中职学习生活不适应,找不到人倾诉,成绩不理想。

班主任的反映: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学习基础还好。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特意找他谈话,对他进行安慰和鼓励,但他的情绪还是不稳定。

4心理测验情况

sds:标准分57分,在53~62分区间,为轻度抑郁。

sas:标准分58分,在50~59分区间,为轻度焦虑。

5诊断与鉴别诊断

5.1诊断结果

(1)心理状态的评估:厌学,悲观,情绪不稳定,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情感不能得到合理理解和宣泄。

(2)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5.2诊断依据

(1)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排除精神病。

(2)症状由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发;时程较长,在三个月以上;反应强烈,痛苦无法自行解决;内容泛化,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3)该求助者的症状表现为:感知觉尚好,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清晰,思维状态有些偏激,存在认知偏差,注意力不集中。沟通不畅,得不到有力的心理支持。

(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5.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的鉴别:由于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较长,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所以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6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17岁属于逆反期;

(2)心理原因:自小父母离家外出打工,安全感丧失;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下降;

(3)社会原因:父亲的言语刺激,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7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目标依据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以及多层次统一的原则,结合求助者的实际,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2)近期目标:缓解压抑情绪,度过毕业前这一阶段。

(3)长期目标:正确看待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

(4)最终目标: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8咨询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在本案中,父母的责骂是诱发事件a,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是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c,对父母的责骂表示自己的不满、烦躁、委屈是学生廖某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b。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②积极主动地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①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②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③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①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次数、时间。咨询次数与时间:共六次。每周1次,每次1小时。

9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任务: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

过程: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向求助者解说咨询理论,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帮助。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第2次咨询)

任务:咨询师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成绩下降、父亲责骂等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完成情况:求助者认识到不能以单一事件来评价自身的整体价值,应以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对整个人的评价。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第3~5次咨询)

任务: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增强自信心,学习情绪稳定。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第6次咨询)

任务:关注廖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鼓励他朝目标前进,增强自信;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

完成情况:廖某一直情绪平稳,努力学习,顺利毕业。

10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压抑情绪减轻,觉得特别畅快;与家人和同学能够和谐相处;重塑自信心,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2)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廖某能坦然敞开心扉,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咨询结束时,心情平稳愉悦。

(3)心理测验评估:

sds:标准分48分,低于常模临界值53分,抑郁症状消失。

sas:标准分46分,低于常模临界值50分,焦虑症状消失。

(4)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通过咨询求助者已基本适应学习环境。

(5)该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老师和家长反映,情绪稳定,对学习有兴趣了。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3

高校的扩招使得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科技网络的迅速发展让学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90后新一代大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个性方面,缺乏引导时也易于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大学生出现事故的数量日益增加。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但面对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仍然显得力量不足。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由学院力量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建立学院的二级站十分必要。本文叙述了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心理辅导二级站的设想。

一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意义

在高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日趋完善,专业师资越来越高质量,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加学生心理问题的压力。尤其在学生数量较大的高校,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显得过于繁忙,例行的普查及总结工作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在个别咨询过程中了解背景和问题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则是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及指导中心的督导下,由各学院自行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通常由院系领导监督,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站长,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心理辅导员牵头,与班级心理辅导员、舍长建立互相配合的联动体系。在很多重点高校,一些热门专业或具有传统学科优势的大型学院的学生数量相当于一些小型学校。如果能在学院建立心理二级辅导站,与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互相协助,共同服务学生,则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分担了校级心理中心的重任,增加了心理服务的力量,可以使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在学院,普通6~8次的咨询过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还可以增加1~2次的回访及巩固治疗。咨询中期可以将问题细化处理,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均可兼顾,并且后期的追踪观察在学生所在的院系进行,对学生而言不仅方便且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的反馈更加真实可靠。

学院一旦发现有心理疾患者,可以迅速自主开展辅导工作,学生可就近解决问题,减少通过学院或自己预约和等待的时间,及时得到救助,从而将很多问题解决在萌生发芽状态,避免在等待中问题严重化导致难以处理。比如学院知晓学生的成绩及科研进展,如发现挂科或其他较大变化,就可以做出提前预警,将此类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将心理问题处理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中。在人数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专业分类及方向多,学生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绝对数量不低。不少学生因难预约到心理咨询而让问题发展,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所以在这类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迫在眉睫。

校级心理中心的健康教育多为普及性活动,缺乏针对不同学科团体不同的需求。比如,心理健康公开课很少区分面向群体,多为普及知识性的课程。而学院的二级站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开展更加有效的活动。比如以工科为主的学院,男生比例大,学业多科研,实验室研究成了主要活动,这些学生易发生交往不融洽,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而在文科类学院,女生较多,则可以增加情感处理方法等心理指导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类别的问题,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不同,也需要有更加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针对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面试心理调节、提高沟通效率等技巧课程,面对博士研究生,则应多开展情绪调适、压力管理等课程。

学院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熟悉,便于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进程,故而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率。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可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普查与心理危机干预密切结合,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危机,面临紧急情况能够缩短时间采取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如遇到学生失联、自杀倾向发生时,学院辅导员了解情况能够快速评估其危险程度,是否需要求助公安、消防等其他力量,先帮助学生解决急迫问题再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二 如何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校心理咨询健康指导中心的专业帮扶以及学院层面的建设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

1 专业师资力量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教育部制定的文件政策中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心理咨询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或者亲朋好友式的安慰。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一般都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站长,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牵头协调,班级心理委员共同配合组成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如果牵头辅导员专业知识不够,则整个辅导站的工作水平会降低。班级心理委员也需得到专门的培训,他们需能够发现、甄别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简单轻度的心理疾患,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运转。

2 硬件设备的支持

开展心理咨询的基本设施——心理咨询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房间,而是一个温馨、简洁、安静、具有私密性的心理咨询环境,绝不是辅导员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对房间大小、选址环境、室内设计及设施配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咨询室还需准备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测查工具,如基本的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个性测查量表、职业兴趣测验、抑郁焦虑问卷等,对于学院二级辅导站,这些资源可以从校心理咨询健康中心得到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配备常用的心理治疗工具,如沙盘、音乐放松治疗椅、宣泄人等。

3 心理筛查及干预制度的建立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也需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职责权限,在完善的体系制度下运转。一是制定符合学院学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计划。能将专业学科和普遍的心理辅导教育紧密结合需要专业老师及心理辅导员共同探讨制定。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问题筛查方法。采用普查和个别深度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现在高校大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超过千人的学院通常会筛查出数量不小的问题学生,如何将这些学生问题细化及初步处理都是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并且作为常规普查要提高测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二级站需能区别是否是可以在站内处理的心理疾患,何时需要送至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或其他医院进行深度治疗。三是建立心理问题干预体系。在班级层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解决较轻的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心理委员是必要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内则可以开展深度访谈、合理情绪宣泄、音乐放松治疗等更加正规的咨询治疗活动。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严格要求,需建立相应的咨询原则,档案建立制度,保密制度等使咨询室健康发展。

4 宣传及普及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近年来较新的事物,一般在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比较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起来。通过传统及新兴的网络扩散模式,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二级站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才能让工作广泛顺利开展。同时,心理学在国外发展近百年,在国内也发展了几十年,但心理健康门诊也是近些年才兴起并逐步完善的机构,不少人还是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比如很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医生等同于精神障碍。部分学生因各种顾虑怯于寻求正规机构获得帮助,延误治疗时机,这都需要我们心理工作者更大的努力让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扩散,消除外界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比如在校园内印发心理知识小手册、制作展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通过新兴媒体途径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宣传,让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发展和完善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之后,除了得到资金、师资力量的不断支持外,自身的发展建设也非常重要。心理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也是在经过不断的经验尝试中发展前进的,二级辅导站内成员的知识和技术必须有所更新才能有效的开展咨询工作,自身的学习以及借助外界力量培训都是很好的途径。学院二级心理站长期持续的开展专业学习,不断吸收新营养,提高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的知识储备及技能质量,是二级心理站发展前进的基本动力。另外,二级心理站通过开展各项工作也能积累很多技巧和方法,善于总结也能提高二级站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更加重要的是,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建立起来的二级站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寻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及具有人群针对性的工作模式,形成心理教育工作特有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对自身的发展大有助力,还能对整个心理咨询界的工作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视角。

当然,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有些学生更愿意与不相识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坦诚的关系,面对熟悉的辅导员会有顾忌心理,可能造成咨询效果不明显;还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本身发展刚刚起步,心理辅导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致使难以真正的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等。但是,我们相信在高校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利远远大于弊,所面临的困境也能努力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全面展开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辅导做得更加深入细致,让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够真正的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把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事故率降到最低直至零,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

[2]叶燕丽,劳丽君.浅议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功能的定位[J].企业家天地,2012(11).

[3]梁娟,谢韶锋,王风姿.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及评估体系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

[4]冯丽娟.高校心理咨询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v0116(1).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4

【关键词】 心理咨询;会谈深度;三维模型;整体评估法;切割评估法

中图分类号:B849、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1-0059-05

Investigation on Counseling Session Depth: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and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s

HU Shu-Jing,JIANG Guang-Rong,ZHU XU

School of Psych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Objective: To validate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of counseling depth which was proposed by Jiang Guangrong (2005),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measur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ne is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and the other is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Methods:Use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to measure the three dimensions (emotional, personal, here-and-now) of 28 sample sessions, and check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ssion depth by counselors and clients in the 28 sessions. Then compare i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Results: Measuring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got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r emotional=0.56,P=0.002;r personal=0.64,P=0.000;r here-and-now=0.63,P=0.000).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ounseling depth by clients was different in the two method s' measuring. There wasn't any relation while using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However, when using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it found some relation between the emotional dimension, the here-and-now dimension and the session depth after excluded 6 rather directive sessions (r emotionalodepth=0.45,P=0.035;r here-and-nowodepth=0.58,P=0.005). And the here-and-now dimension could predict the depth to some extent (depth=2.419+0.487* here-and-now,R2=0.501). Conclusion: There is some congruence in the two methods, bu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of measuring are not all the same, and more researches are needed.

【Key Words】 counseling;session depth; three-dimension model;overall measuring method;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心理咨询是一个咨询师与当事人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深浅之别。如果将心理咨询会谈互动的深浅称为会谈深度,则不同的咨询流派之间,同一咨询流派但不同水平的咨询师之间,同一咨询师与不同的当事人,乃至同一咨询师与同一当事人的不同会谈之间,都可能在会谈深度上存在差异。心理咨询会谈深度如何界定,上述种种差异从何而来,会谈如何深入,会谈深度与当事人的改变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等,对于心理咨询会谈深度的一系列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都关注不多。泽诺(Zaro)等从四个层次描述过咨询互动,分别是集中于事实内容交流的层次,涉及当事人行为模式的互动层次,以咨询关系为基点的互动层次和“个人与个人”的互动层次[1]。

江光荣提出了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2]。三个维度分别是情感维度(非情感的-情感的)、个人化维度(非个人的-个人的)和时间维度(非此时此刻的-此时此刻的),会谈深度可以由这三个维度反映出来。情感维度指会谈是集中于陈述事实、观点、看法等,还是在表达情绪、感受。个人化维度指交流的内容是咨访双方(尤其是当事人)个人的还是非个人的。时间维度指思考、情绪体验、领悟是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或再经历的),还是对过去的体验的陈述。交流越是触及个人,越是集中于情绪和感受,越是聚焦于此时此刻,互动的层次越深。会谈的深度随着非情感-情感、非个人化-个人化、非现在-现在的方向增加。

该模型提出后,朱旭做了第一个验证研究(朱旭. 咨询过程的深度:一个三维模型的验证研究.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6.),方法是选取28个咨询会谈,由评分者观看会谈录像,根据事先编制的三维评分手册,对会谈的每一分钟进行三个维度的评分,由此得到每一个会谈的三维得分,考察三维得分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评价之间的关系,以验证会谈深度与三个维度间是否存在关系。结果表明三个维度与咨询师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有中度相关,而与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无关。

在咨询过程研究中,分析会谈除了以分钟为单位,还有以词、短语、句子、说话人的转换(speaking turn)、谈话主题等作为分析单位的。对于分析单位不同可能导致的结果的差异,实证研究比较少,究竟选择何者最为合适,Lambert和Hill建议要与研究设计相匹配,且既要达到信度要求,又要具有临床意义[3];Greenberg认为,分析单位的选择应结合研究兴趣和具体的研究设计来考虑[4],而以往的过程研究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性和可获得性[5]。结合该研究来看,使用切割评估法(此处为描述简便,把以分钟为评分单位的方法称为“切割评估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相对客观、细致,受评分者的主观影响较小,可以较详尽地考察咨询进程。主要缺点在于:(1)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深度的评分方法不匹配。咨询师和当事人对整个会谈进行一次评分,而切割评估法对同一个会谈要进行50次左右的评分,然后将其均值与一次评分的值求相关,这样可能由于测量方法不同产生的误差而导致统计结果低于真实的相关性。(2)格式塔效应的影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切割评估法尽管获得了对咨询进程的细致考察,与此同时却也丧失了对会谈的全局把握,不能得到部分之和以外的大量信息,因此在三维评分时可能丧失了很多有用的参考。(3)费时费力。以每个会谈50分钟计,28个会谈在1个维度上就要进行1400次评分,3个维度就是4200次评分,工作量相当大。针对以上缺点,本文采用“整体评估法”重新进行一次上述研究,这里的“整体评估法”是指对一个会谈在三个维度上分别只进行一次评分,也就是说对三个维度的评分以会谈为单位,而不再以分钟为单位。整体评估法可以有效地弥补切割评估法的缺点,首先对会谈进行一次评定能够和咨询师、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进行一次评分相匹配,其次在评分中能够运用整体的信息,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更可靠,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受评分者的主观影响较大,评分不够客观,这一点将通过对评分者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评分一致性来尽量减少。

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有:(1)验证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考察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评价的关系,与切割评估法的结果相比较。(2)考察整体评估法与切割评估法的三维评分的一致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即切割评估法研究中的28个会谈录像,这些会谈均从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收集,每位当事人只有一次录像,没有限定是第几次会谈。基本都属于发展性咨询,主诉问题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学习、情绪情感、自我概念等,特别排除了涉及精神疾病问题和教育咨商的会谈。28位当事人全为学生,男生9人,女生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19人,高中生4人,初中生1人。平均年龄21岁。

共有13位咨询师参与研究,每位咨询师提供1~3个会谈。男性咨询师4人,女性咨询师9人。已婚10人,未婚3人。年龄24~53岁,平均37岁。所有咨询师在研究进行时至少有3个月的咨询经验,最长者16年,平均4年。其中心理咨询博士及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及硕士研究生5人,其他为硕士同等学历或通过咨询师资格考试者。4位咨询师以当事人中心取向为主,2人折中,2人为心理动力取向,4人为认知行为取向。

1.2 工具

三维评分采用切割评估法所使用的三维评分手册,该评分手册的编制是由三位评分者(心理咨询方向硕士研究生),结合录像资料(不包括样本会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试评,最终确定了各个维度的评分原则,并将其细化为8级评分标准。应用在本研究中时,将个别时间副词由针对每一分钟改为针对整个会谈;另外,原评分手册虽然每个维度的评分标准有8级,但评分结果却没有一个达到8级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去掉了第8级标准,只保留了前面的7级,除此之外其他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本研究中的评分手册由三个维度的评分说明和评分标准构成,每个维度都有一段评分说明和7级评分标准,从1级到7级强度依次增强,每一级都有一段对该级标准的描述,评分者据此对三个维度进行7级评分。(例:情感维度的1级描述为“完全没有情感成分,或情感成分与非情感成分(事实的或认知的)相比,完全可以忽略”;7级描述为“总的看来整个会谈的情感表达都很强烈,有明显的非言语行为表明当事人情绪激动”)朱旭的切割评估法研究所报告的评分手册三个维度的评分者信度分别为情感维度0.84,此时此刻维度0.62,个人化维度0.79。

1.3 评分者 本研究中共有3位评分者,均为女性,心理咨询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平均年龄23岁,无咨询经验。

1.4 研究过程

1.4.1 试评 对3位评分者进行培训,然后让其独立试评,每次对4个会谈录像的三个维度用整体评估法进行评分,试评使用的会谈录像都是样本会谈之外的。每次试评完成后,研究者与3位评分者一起就评分的分歧进行讨论,以加深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经过3次试评,用相关分析求得三个维度的评分一致性分别达到情感维度0.885,此时此刻维度0.855,个人化维度0.895。由此进入正式评阶段。

1.4.2 正式评

3位评分者使用整体评估法独立地对样本会谈的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在此过程中,集中了4次,每次对评分有较大差异的会谈(任一维度上有两位评分者的评分相差2分或2分以上)要重看、讨论再重评,最终达成较一致的意见。

2结果

2.1 三维评分的评分者一致性

用相关分析得到样本会谈的三位评分者一致性为:情感维度0.90,个人化维度0.85,此时此刻维度0.89。

2.2 两种方法对三维评分的一致性

将3位评分者的评分平均后得到整体评估法对三个维度的评分,与切割评估法的三维评分进行相关检验,情感维度的相关系数r=0.56,P=0.002,个人化维度的相关系数r=0.64,P=0.000,此时此刻维度的相关系数r=0.63,P=0.000。三个维度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切割评估法中同样发现了维度间的相关,详见表1。

如果认为三个维度的测量值可以折合成一个会谈深度指标(PIE),且三个维度在该指标中的权重是相当的,即PIE=(情感+个人化+此时此刻)/3,则两种评分方法的PIE相关系数r=0.75,P=0.000。

2.3 三维评分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

当事人和咨询师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数据来自于切割评估法的测量,其采用的是SEQ(Sess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第5版中的一个维度来测量会谈深度评价。

将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IDF)求相关发现,三个维度与IDF都没有相关,PIE与IDF之间也没有相关。因为PIE和IDF这两个深度指标都是7级评分,故认为二者单位相同,具有可比性,仔细分析这两个深度指标的数据发现,有6个会谈二者之差超过2分,其余的22个会谈相差均低于2分。将这6个会谈视为特异值加以排除,排除后IDF与情感、此时此刻、PIE呈正相关(r=0.45、0.58、0.54,P0.05)。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此时此刻维度进入了最优回归方程,IDF=2.419×0.487×此时此刻,R2=0.501。

2.4 三维评分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

将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用IDZ表示)求相关发现,三个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分没有相关,PIE与IDZ之间也没有相关。采用以上类似的方法,排除PIE与IDZ相差2分及以上的会谈。排除后IDZ与情感、个人化、PIE呈正相关(r=0.54、0.53、0.59,P0.05)。

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情感维度进入了最优回归方程,IDZ=2.562×0.481×情感,R2=0.293。

3讨论

3.1 两种评分方法的比较

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种方法对三维的评分存在中度相关,这说明它们既存在一致性,也有差异。差异从何而来?考察整体评估的评分者在评分时的心理过程发现,在看完一个完整的会谈录像后评分,此时其依据有两方面,一是对会谈的总体印象,二是头脑中浮现的印象深刻的会谈片断,最终评分是两方面综合的结果。这些印象深刻的会谈片断可能给会谈加分或减分:对会谈的总体印象较好时,在三维评分时容易闪现出一些支持片断,从而下意识地打了高分;而对会谈的总体印象不好时,则容易闪现出一些削弱的片断,从而下意识地打了低分。切割评估法与此不同,评分者在1分钟后立即评分,最后求均值时高低分与其他得分抵消掉一部分,突出片断的作用并不明显。这样,有些整体评分就较切割评分偏高,有些又偏低,由此导致二者分数变化趋势的不尽相同。

为考察这一解释是否合理,仔细分析了研究数据:情感维度上,整体评分小于3的会谈(14个),其得分大多低于切割评分,而整体评分高于3的会谈,其得分都比切割评分高。另外两个维度的情况与此类似。由此看来,研究数据是支持上述解释的。

然而,这一解释只是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可能有:评分者对评分手册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评分者是否有咨询经验以及经验丰富程度的影响,前述格式塔效应的影响-整体评估时信息较丰富从而有助于判断,甚至评分者性别的影响,等等。两种方法有中度相关只能说明二者既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但运用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效果研究中时究竟孰优孰劣并无法由此得到答案,最可取的选择办法也许是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拟进行的研究实际加以考虑,扬长避短,选取最有助于达到研究目的的评估方法。

3.2 三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

对研究中的28个会谈而言,三个维度和PIE指标都与IDF无关,但在排除了6个PIE与IDF相差较大的会谈后,PIE和三维度中的两个都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产生相关。考察这6个会谈,三维得分都较低,情感、个人化、时间维度得分分别为:2.44±0.96、4.06±1.14、3.22±0.54,而IDF却非常高(6.30±0.55)。这6个会谈在咨询主题上各不相同,除两个会谈是同一位咨询师与同一位当事人外,其他4个会谈的咨询师和当事人都各不相同。但仔细考察每个会谈过程,都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咨询师对当事人的指导性较强: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咨询师明确告知了一些心理学知识,自己对问题成因的看法,或当事人该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性建议。与其他22个会谈相比,这6个会谈的指导性明显较强,但当事人的情感强度弱;时间上更多的是谈过去或谈将来,咨询师当下在积极思考,而当事人大多是被动接收,主动思考和体验较少;个人化方面由于只是就事论事地讨论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因而程度一般。因此,三维度得分都偏低,但当事人却觉得这样的会谈很有价值、程度很深,可能是因为其知道了一些与自己问题有关的闻所未闻的心理学知识,也可能是获得了看待自己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或者是在他对自己的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从心理专家(至少在他看来是)那儿知道了该怎么办。因此,会谈刚结束时,当事人感觉很好,此时评分就会很高。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咨询师的言语反应方式和会谈的即时效果有关,咨询师作解释、提供建议和信息往往被当事人认为是最有帮助的[6-8],而这些恰恰是咨询师指导性最明显的表现。还有研究的确在咨询师作解释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间发现了中度相关[9]。

由以上分析可知,弱指导性会谈中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存在一定关系,且此时此刻维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当事人的深度评价,而强指导性会谈中三个维度却与之无关,这说明,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既与三维模型的某些维度有一定关系,但也很容易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咨询师的指导性。而指导性只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否确实是这一因素在起作用,以及还有哪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3.3 三维度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

考察由于PIE和IDZ相差较大而排除的3个会谈,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共同点,因此将其视为误差的影响。在排除了3个会谈后,情感维度和个人化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达到中度相关,且情感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4 关于三维模型

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认为,会谈深度是随着情感、个人化和此时此刻程度的加强而加深的,本研究证实这三个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对咨询师而言,情感和个人化维度与他们所认为的会谈深度存在中度正相关,对当事人而言,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他们所认为的会谈深度存在中度正相关。但是,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咨询师来说,都并非三个维度同时与其深度评价相关,而且即使相关也只是中度相关。提示仅凭这三个维度来说明会谈深度可能是不完全的,也许还存在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但真实情况是否确实如此,还需要大量研究的证明。

此外,三个维度在预测当事人和咨询师所认为的会谈深度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当事人来说,此时此刻维度对他们的深度评价有一定预测力,另外两个维度没有作用,这可能意味着,会谈中当事人越是投入到当前的交流讨论中,越是在当下有新鲜、丰富的思考、体验或领悟,当事人就越会认为会谈深,而情感的强度(情感维度)有多强,触及个人隐私的程度(个人化维度)有多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评价深度的有力依据。比如,对当事人来说,此时此刻维度所包含的内容好像是他们在会谈中的所得,而情感和个人化维度好像是他们在会谈中的所失,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隐私,耗掉了一些精力来体验痛苦的情感,获得了对己、对人、对事更清晰深入的理解,因此,获得的越多,他们就认为会谈越深,而付出的多少对此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对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而言,只要是非极端行为主义取向的(本研究中没有),都认同情感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事人的情感体验强度对他们作深度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子,所以情感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具有一定预测力。而之所以此时此刻和个人化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没有预测力,可能的原因是,此时此刻维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当事人在咨询中的收获,很多情况下可能是隐而不显的,因此咨询师对此的了解不甚清晰,所以无法将其作为判断会谈深度的依据;而个人化维度尽管与咨询师对深度的评价有关,但在咨询会谈所讨论的内容本就高度个人化的情况下,犹如产生了天花板效应,其程度的深浅不能再作为咨询师判断会谈深度的有力依据。

关于三维模型的检验还需要更多研究的支持,在解释上也需要有力的研究证据来加以证实或否定。

3.5 两种评分方法所得结果比较

将两种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切割评估法在三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无相关,而整体评估法在排除了指导性较强的几个会谈后,在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有相关,且此时此刻维度对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切割评估法在三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间有中度相关,且情感维度对深度评价的预测较好,而整体评估法在情感维度和个人化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间有相关,且情感维度对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总体来看,在三个维度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方面,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而在三个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方面,整体评估法得到了切割评估法所没有得出的关系。可能正是由于整体评估法与当事人评分方法的匹配性才使得能够测量出二者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还由这种关系得出及引申出一些有趣的假设,如会谈指导性的强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此时此刻维度可以反映出当事人在会谈中的收获,当事人对会谈深度作评价正是基于其在会谈中的收获等,这些假设值得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秦佑凤、凌霄、张璐的支持与帮助,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Zaro JS, Barach R, Nedelman DJ, et al. A guide for beginning psychotherapists.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103.

2 江光荣.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9-80.

3 Lambert MJ, Hill CE. Assessing psychotherapy outcomes and processes. In: Bergin AE, Garfield SL, eds.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 4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97.

4 Greenberg LS. Research strategies. In: Greenberg LS, Pinsof WM, eds. The psychotherapeutic process: a research book. New York: Guilford, 1986. 715.

5 Orlinsky DE, Grawe K, Parks BK. Process and outcome in psychotherapy-noch einmal. In: Bergin AE, Garfield SL, eds. 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 4th ed.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275.

6 Elliott R., Barker CB, Caskey N, et al. Differential helpfulness of counselor verbal response modes. J Couns Psychol, 1982, 29: 354-361.

7 Elliott R. Helpful and nonhelpful events in brief counseling interviews: An empirical taxonomy. J Couns Psychol, 1985, 32: 307-322.

8 O'Farrell M., Hill CE, Patton S. A comparison of two cases of counseling. J Couns Dev, 1986, 65: 141-145.

9 Hill CE, Helms JE, Tichenor V, et al. Effects of therapist response modes in brief psychotherapy. J Couns Psychol, 1988, 3: 222-233.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45-03

【关键词】 咨询;健康教育;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朋辈咨询在美国已经有40多a的发展历史。笔者综述了朋辈咨询的定义以及开展朋辈咨询的意义和作用,介绍美国、我国台湾地区、大陆在朋辈咨询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朋辈咨询的发展进行了述评。

1 朋辈咨询的概念

朋辈咨询(peer counseling),又称辅咨询(paracounseling)、半专业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朋辈帮助(peer helping)、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等。

Sussman[1]认为,朋辈咨询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督导的学生,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对需要帮助的朋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服务。Varenhorst[2]认为,朋辈咨询是由受过训练且接受督导的学生来执行助人工作之历程,其服务对象只限于年龄相近的求助者及他人转介的当事人。Tindall等[3-4]认为,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认为朋辈咨询是指由受过训练的学生,在专业人员督导下,提供倾听、支持、意见沟通,但很少或不给予劝告,以为其他同学服务的过程。

我国学者也对朋辈咨询作了概念上的界定。陈国海等[5]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孙炳海等[6]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庄涵茹[7]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学校咨询人员鉴于服务的需求,运用与受辅对象年龄层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经挑选并予以短期的训练,以期这些半专业的助人者即朋辈咨询员,能够对其他学生提供倾听、同理与经验分享,以协助同学探索自我、适应环境,增进自我成长的一种咨询方式。

2 开展朋辈咨询的意义和作用

Tindall[4]认为,朋辈咨询是最有效的预防策略之一。从朋辈咨询的发展历史来看,朋辈咨询的产生首先归结于社会对咨询需求的增加与咨询服务部门无法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弥补专业咨询人员的不足,培养具有一定咨询理论和技能的非专业人员就应运而生。

从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方向来看,已经从障碍性心理咨询模式转变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的基本理念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咨询的需要,特别是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成发展任务[8]。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需要更多的咨询人员参与到其中,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发展任务,以达到全员咨询的目的。

景怀斌[9]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如有心理困扰或问题,最想寻求同伴的帮助,朋辈咨询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9]。在心理咨询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开展心理咨询,既帮助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也希望能帮助他人,解决他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升他人的发展潜能。朋辈咨询模式切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3 朋辈咨询的发展简史

3.1 美国朋辈咨询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普遍存在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的现象,一些接受过半专业训练的人员逐渐受到重视。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学者[10-11]开展学生学业朋辈咨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0年代初期,Hamburg等[1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起了朋辈咨询运动。之后,朋辈咨询运动得到推广,朋辈咨询逐渐被大家熟悉和认可[13]。朋辈咨询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应用的领域涉及人格咨询、情绪咨询、自我探索咨询、生涯咨询、适应性(跨文化适应、学校适应)咨询、性心理咨询(避孕、、怀孕)、学业咨询、道德伦理咨询、药物滥用咨询、酗酒咨询、问题解决咨询、人际关系咨询、辍学咨询、危机干预咨询、经济问题咨询、时间管理咨询、社会兴趣咨询等。

起初,专业心理咨询协会将朋辈咨询的重点放在事务性的活动上,但有研究强调了朋辈咨询员人际交往的能力,并提醒不要将朋辈咨询员当作事务性的助理人员[14-15]。对朋辈咨询模式的逐渐认可与朋辈咨询产生的积极效果有关,虽然已有的研究在方法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是有研究表明,经过20~40 h培训的半专业人员也能产生同专业人员一样的效果,并且有时候还会对个案产生积极的改变[16-17]。

美国已有2/3的公立高中开展朋辈咨询计划[18]。许多大学和高中设有学生朋辈咨询中心。如哈佛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下设5个本科朋辈咨询团体和1个研究生朋辈咨询团体,提供学校适应、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性、饮食、酗酒等方面的咨询[19]。加州地区的诺哥中学提供多种朋辈咨询服务,九/十年级朋辈咨询员提供冲突解决的方法,参与最佳伙伴计划和社区服务计划;十一/十二年级的朋辈咨询员组成一个社区关照班,班级又分2个团体,大使团体负责策划社区服务计划,健康促进者团体负责处理少年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包括避孕、酒精和药物滥用、艾滋病、暴力和亵渎等,该校的服务计划曾获全国学校董事联合会(NSBA)优异奖和加州学校董事联合会(CSBA)金带奖[20]。佛罗里达州大西洋中学创办了一个TALK计划,该计划已有7 a的历史,培养了40名左右的学生。学生首先接受1个学期的培训,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进入TALK中心开展朋辈咨询服务,学校给予这些学生学分。同时,朋辈咨询员每周还要进课堂1次,开展冲突解决和防止性骚扰的单元辅导[20]。

3.2 我国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的朋辈咨询开始兴起,一些机构开始实施朋辈咨询计划,如生命线、家扶中心等[2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学校朋辈咨询的实证研究。李泰山[22]在199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73%的台湾高校已建立朋辈咨询组织。高中虽然也建立了朋辈咨询制度,但缺乏对朋辈咨询员的系统训练和评估,一些学校也由于缺乏经费的问题而无法持续进行[7]。

3.3 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 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较迟,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方面。其中既有理论介绍部分[23],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徐刚等[24]在某医科大学挑选了18名大学生担当同伴教育者,经过2周培训后由他们对本校的265名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教育,结果表明,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得分较对照组有大幅度的提高。施榕等[25]在上海3所大学645名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安全同伴教育,结果表明,目标人群的总参与率为92.6%,目标人群和项目监督者对教学情况评价分别为4.13分和4.56分(5分制),有93.2%的受教育者喜欢同伴教育的形式。

同时,研究者开始在中学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如王燕玲等[26]抽取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421名学生为被试,结果表明,干预组在同伴教育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知识的答对率比教育前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作振等[27]抽取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34名同学,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教育前后的平均增长高于对照组,学生对同伴教育以积极的评价为主。

除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之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学业朋辈咨询。张双祥[28]探讨了24名中学生在英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同伴作文修改和教师批改对他们定稿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批改作文更侧重于篇章宏观结构方面的修改,而同伴修改更侧重于微观语言方面的修改;同伴修改能够使作者增强读者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强化了作者对于文章的主人翁意识,能够促进他们的合作学习。因而认为,同伴和教师修改作文的作用是互补的,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将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

另外,一些研究者开始系统介绍国外的朋辈咨询。如陈国海等[5]从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朋辈咨询的含义、主要理论与技术,朋辈咨询员的素质和培养,并从压力、人际关系、婚恋、学习、职业、物质依赖、自杀等7个方面探讨了朋辈咨询的具体应用。孙炳海等[6,29]介绍了朋辈咨询的含义、理论基础、类型、要求、一般技术、意义等。向光富等[30]介绍了美国大学朋辈咨询的兴起,朋辈咨询的定义、功能和特点、主要类型、实施原则,并为开展朋辈咨询提供了建议。

我国部分大学和中学创办了类似于朋辈咨询组织的学生社团,如心理互助社、心理学会、心理研究会,通过讲座、电影、沙龙、小品、心理测验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心理互助社,互助社成员由学生组成,协助辅导教师组织学校范围的宣传和辅导活动,自编《心灵相约》报,为低年级学生成长提供帮助,同时负责班级心理辅导的联络和宣传,作为联系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同学之间的纽带,及时将班级出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学校探索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对学生辅导员进行ABC理性情绪教育及相应的辅导方法培训后,让他们回班级以一对一的方式辅导其他学生;最后,完成认知家庭作业和开展反思交流。结果表明,这种辅导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辅导员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和合理认知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31]。

4 启示和展望

美国的朋辈咨询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小机构到全国都设有朋辈咨询组织,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作保障。我国的朋辈咨询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还有很大的局限。借鉴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应在朋辈咨询的经费划拨、朋辈咨询员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加强组织和管理,以保证朋辈咨询的高效运行。

朋辈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咨询的效果。朋辈咨询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我国学校朋辈咨询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热点。

5 参考文献

[1] SUSSMAN MB.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a model for training peer group counselors in a multi-ethnic junior high school. Dissert Abst Int,1973(34):626.

[2] VARENHORST BB.Peer counseling: Past promises,current status,and future directions.//LENT RW,Eds.Handbook of Counselling Psyc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1984.

[3] TINDALL JA GRAY HD.Peer counseling: An in-depth look at training peer helpers. (3rd ed). Muncie,Indiana: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89.

[4] TINDALL JA.Peer power,Book 1: Becoming an effective peer helper and conflict mediator (3rd ed). Bristol,PA: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94.

[5] 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5.

[6] 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思想?理论?教育,2003(9):65-68.

[7] 庄涵茹.高中生同侪生涯团体咨询效果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高雄师范大学,2003.

[8] 刘宣文.论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教育研究,2004(7):55-59.

[9] 景怀斌.自我心理保健若干问题研究.广东社会科学,1998(4):111-116.

[10]BROWN WF.Student-to-student counseling for academic adjustment. J Perso & and Guid J,1965,43:811-817.

[11]VRIEND TJ.High-performing inner-city adolescents assist low-performing peers in counseling groups. Person Guid J,1969,47:897-904.

[12]HAMBURG BA,VARENHORST BB.Peer counseling in the secondary schools: A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project for youth. Am J Orthopsychiatry,1972,42(4):566-581.

[13]SALOVEY P,D'ANDREA V.A survey of campus peer counseling activities. J Am Coll Health,1984,32(6):262-265.

[14]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ASCA). Position statement: Peer facilitating. Alexandria,VA: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1984.

[15]BROWN WF.Effectiveness of paraprofessionals: The evidence. Person Guid J,1974,53(4):257-263.

[16]HOFFMAN AM,WARNER RW. Para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Person Guid J,1976,54(10):494-497.

[17]SCOTT SH,WARNER RW.Research in counseling. Person Guid J,1974,53(3):228-231.

[18]YOUNGER CR.Team partners in safe schools: Peer counseling and student violenc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92,53:3 079.

[19]Harvard College. Peer counseling. #schools,2005.

[21]牛格正.同侪辅导的理论基础.辅导季刊,1994(2):41-49.

[22]李泰山.大专学生同侪辅导者训练模式之建立与分析研究:以勤益工商专校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彰化师范大学,1999.

[23]王作振,闫宝华,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29-430.

[24]徐刚,叶冬青,王德斌,等.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22-424.

[25]施榕,朱静芬,蔡泳,等.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同伴教育过程评价.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1):18-19.

[26]王燕玲,常春,钮文异,等.高中生艾滋病和安全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29-331.

[27]王作振,王克利,苗鹏,等.在初中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初探.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69-570.

[28]张双祥.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作文修改的效果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29]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教育评论,2003(6):49-51.

[30]向光富,向靖.让同辈咨询在大学推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58-860.

[31]李伟健.学校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45-152.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技咨询机构的管理,更好地开展科技咨询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咨询是科技咨询机构接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组织科技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的智力服务性工作。

第三条凡属利用外资项目、重大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新建或者扩建的大中型经济建设项目、重大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市政建设项目等都应当经过咨询,做好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第四条科技咨询工作应当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

科技咨询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进行工作,咨询结论不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干预和约束。

科技咨询人员应当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第五条咨询、论证和决策应该相互独立。进行科技咨询的机构和人员,不得参与该科技咨询项目的论证或者决策工作。

第六条本市科技咨询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科技咨询机构可以分为两类:

(一)企业或者事业性质的独立的科技咨询机构。

(二)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工厂等企业事业单位附设的非独立的科技咨询机构。

独立的科技咨询机构是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独立的财产或者独立预算,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科技咨询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人。

非独立的科技咨询机构是指隶属于该企业事业单位的一个部门,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内部财务单独结算,但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外须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所在单位出面签订合同,进行科技咨询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八条申请建立科技咨询机构,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文件:

(一)申请报告及章程,就科技咨询宗旨、服务范围、机构性质、人员状况、经营管理、收费及收入分配等进行说明;

(二)科技咨询机构登记表(由市科委统一印制)。

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将初审意见及上述文件一式三份报市科委审批。市科委批准后即发给科技咨询证书。市科委对科技咨询证书的管理实行年检制度。

独立的企业性质的科技咨询机构应当凭科技咨询证书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始可对外开展科技咨询业务。

建立地方事业建制的独立的科技咨询机构在征得*市编制委员会同意后,由主管局报市科委审批。

第九条建立科技咨询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至少有5名具有助理研究员、工程师、讲师或者经济师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科技咨询人员,其专业须与开展的科技咨询业务范围相适应。

(二)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三)有一定的计算、测试、分析和实验等手段,或者有固定的进行计算、测试、分析和实验等工作的协作单位。

(四)有专门的项目、合同、财务管理人员等。

群众团体建立附设的非独立科技咨询机构从事业余科技咨询的,至少应当有5名具有助理研究员、工程师、讲师或者经济师等中级以上职称的固定兼职科技咨询人员,其专业须与开展的科技咨询业务范围相适应。

第十条科技咨询机构的变更、歇业和解散,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向市科委和原核准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歇业和解散手续。

第十一条科技咨询机构可以聘请外单位或者退休、离休的科技人员为兼职科技咨询人员。

兼职科技咨询人员如需占用工作时间或者使用所在单位的仪器、设备、器材、图纸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由科技咨询机构与所在单位签订协议和交纳费用。

第十二条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计划和定额)不侵犯所在单位技术权益、经济权益的前提下,可以业余参加科技咨询工作(包括业余兼职),但在职职工需向所在单位备案。

第三章业务范围和程序

第十三条科技咨询的业务范围如下:

(一)为地区和部门的发展规划,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市政、交通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

(二)为科研开发、工程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或提供咨询;

(三)为生产单位的技术攻关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咨询;

(四)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提供科技咨询;

(五)为有关部门、地区和厂矿企业提供技术经济情报或者进行技术、经济预测;

(六)其他与科技有关的咨询业务。

第十四条工程勘察设计及有专门规定的工程项目(如基本建设、高压容器及设备等)的可行性研究,应由取得勘察设计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科技咨询的委托程序:

(一)委托方向科技咨询机构提出科技咨询委托书,委托书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内容、范围、要求和完成期限等。

(二)科技咨询机构同意承接委托项目后,可就科技咨询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内容、要求、方法、进度、费用预算等,向委托方提出科技咨询项目建议书。

(三)双方就科技咨询项目建议书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正式签订科技咨询合同。

第四章合同、费用和分配

第十六条科技咨询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条款: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背景及对项目的扼要说明;

(三)项目的内容及范围;

(四)工作程序、方法、进度、完成期限及质量要求;

(五)委托方的代表人和科技咨询机构承担项目的负责人及项目小组成员名单;

(六)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服务及设施;

(七)咨询成果的形式及所有权;

(八)项目的费用及支付方式;

(九)合同的延长、修改及重订;

(十)违约责任等。

第十七条科技咨询合同双方认为合同需要公证或者鉴证的,可向科技咨询机构所在地的区、县公证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科技咨询合同依法签订后,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确需变更或者解除时,应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前提下,经双方同意,并按原签订合同程序办理补充协议。

第十九条科技咨询合同发生纠纷时,合同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管理部门申请调解或者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条科技咨询合同的违约金、赔偿金,企业应当从企业基金、利润留成或者盈亏包干分成中开支,不得计入成本;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预算包干的节余经费中开支。

第二十一条科技咨询项目的费用,可按该项目在咨询过程中直接所需的费用、工作量和技术难易程度,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二条科技咨询机构可以支付给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业余从事科技咨询项目人员的津贴。

咨询服务津贴可直接支付给业余从事科技咨询工作人员本人,如科技人员利用工作时间或者使用了所在单位仪器、设备、器材、图纸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科技咨询机构应当将咨询津贴支付给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扣除一定费用后转交本人。

第二十三条科技咨询机构在完成国家、地方及所在单位计划和定额后承接的咨询项目,可在其净收益(指咨询项目收入减除全部成本、费用、税金和业余咨询津贴)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对咨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奖励。

上述咨询项目的收益,在减除按规定上交财政和主管部门的部分及奖励外,应当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分为咨询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第二十四条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提取咨询服务津贴和奖励的具体限额、范围,由*市财政局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科技咨询机构的纳税,应当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科技咨询费用可以从下列渠道列支: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的咨询项目,其费用凡有专项经费的,在专项经费内列支;没有专项经费的,机关、事业单位在业务费内列支,企业在企业管理费或者商品流通费内列支。

本市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国家计划内的基本建设、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咨询费用,先由建设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垫付,项目正式列入计划后,在项目费内列支,项目未能列入计划的,在建设单位的生产发展基金中核销。

第五章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凡采纳后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科技咨询成果,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奖励。国家给予的奖励,可按直接参与者的贡献大小分享。

第二十八条在科技咨询服务中,凡涉及本单位或者有关单位共同创造和属于单位所有的科技成果时,必须由技术成果拥有方与需求方直接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个人不得私自转让。

第二十九条委托方有义务向科技咨询机构提供该科技咨询项目所需要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并向科技咨询人员提供进行现场调查的方便。

由于变更计划、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不正确或者未按期提供必需的现场调查的方便而造成科技咨询人员返工、窝工或者停工的,委托方应当承担按科技咨询机构实际消耗的工作量追加费用的责任。

第三十条科技咨询机构应当对科技咨询报告中提出的技术方案、工艺路线、计算方法、技术经济分析和最终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负责;对内容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科技咨询报告有补充、修改或者返工的义务。

科技咨询机构未能如期完成科技咨询项目而造成委托方经济损失的,科技咨询机构应当退还部分或者全部咨询费用直至赔偿部分经济损失,赔偿金的最高额可与咨询费用相等;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未能如期完成科技咨询项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三十一条凡委托方要求保密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科技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引用、发表或者提供给第三者。违者应当负经济责任,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科技咨询人员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规,严格保守国家机密。泄露、盗窃或者出卖国家机密者,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给予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的科技咨询机构和委托科技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

外地单位委托本市科技咨询机构进行科技咨询的,应当按本办法执行。

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或者外资企业在本市委托进行的科技咨询,应当按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涉外规定及国际惯例办理。

第三十三条科技咨询机构兼营其他业务的,其兼营部分按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科技和工商、财政、税务等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的,由市科委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科技咨询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对违反本办法的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批准实施后3个月内,本市现有的科技咨询机构应当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程序补办审批手续。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7

关键词:咨询业;应用型高校;培养方式;人才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275-03

咨询业是一种为各类行为主体提供知识和方案,改善管理和经营,提高运行效率的专业服务。简单地说,咨询业就是提供信息与智慧服务的产业。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许多技术性、知识性的工作必须实现社会化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企业效益。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咨询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支撑,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要求。在此,就咨询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进行探索。

一、咨询业的主要类别

管理咨询业是近些年世界上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政治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0%左右的公司拥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美国的AT&T公司有1 000多家咨询公司为其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咨询,每年投入的咨询费用高达3亿多美元。在德国,咨询产业是发展最快、最稳定的现代产业部门,其年增长率远远高于德国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成为德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常将咨询业进行如下划分。

1.按照咨询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分为综合性咨询服务和专项咨询服务。综合性咨询服务是为企业提供较全面、综合的咨询和服务,具体包括帮助企业制定总体战略以及各职能战略、将无序的管理变成有序的系统化管理整合服务、企业变革与发展咨询服务、长期管理改善与提升服务。专项咨询服务是按企业需求提供某一方面的专项咨询,可分为管理信息、人力资源、营销、财务、生产作业及质量管理、行政后勤。

2.按照咨询内容的层次关系分为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和最高层次。信息咨询是咨询业的基础层次,主要包括:市场信息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完善的辅助信息等;企业管理的各专业业务领域的咨询是咨询业务的核心层次,具体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论证、投融资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咨询、ISO9000认证咨询等;战略咨询是咨询业的最高层次,具体包括为企业提供战略设计、竞争策略、跨行业的业务分析与规划设计等服务,也有咨询公司面向政府提供政策和决策支持咨询业的具体分类及特点,见表1。

二、我国咨询业的发展情况

(一)我国咨询业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快,行业总体规模还很小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一批外资和国内私营“信息咨询”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开始在市场经济进程中涌现出来,并为企业提供规范化咨询服务。经过5年多的发展,一部分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信息咨询公司脱颖而出,如“零点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慧聪信息”、“浩辰商务”等。

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发展。

21世纪初期,我国正式加入WTO,企业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同时,竞争范围扩大,竞争程度加剧。参照国际企业的发展趋势及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将会进行持续的变革,尤其是实现企业战略、组织、业务及信息技术的持续改善。中国咨询业面临着高速增长。有关数据显示,1986年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的上海市,其咨询业总产值不过1亿元,从业人员约2万人,独立咨询机构不到60家。1999年底,全国咨询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00万人,年产值和年均增长率均超过GDP的年平均增长率,全国20 000多家咨询机构和63 000多家中介机构已经构成了强大的行业力量。到2004年,各类咨询机构总数已达6.2万家,总收入达到了700亿元。咨询行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咨询业虽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咨询业数量和服务范围已初具规模。咨询业又是一个相对崭新的行业,目前,我国咨询业的发展速度和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都远不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国内各地区间发展并不平衡,我国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和广东省相对比较发达,而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咨询业发展比较落后。

(二)国内咨询业整体实力单薄,市场份额偏小,发展水平与外国咨询业相比差距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和专业咨询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为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经历,中国企业在面向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时,更需要切实可行的策略指导企业发展,这就为咨询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据预测,在未来几年中国咨询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增长率将达20%以上,而俄罗斯等国咨询业的年增长率在30%~40%左右。中国咨询业将由初期进行科技、信息咨询为主,逐步向战略咨询、决策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管理咨询等方面深入发展。

在国内咨询市场正在成为一块无比诱人的蛋糕时,众多国外咨询巨头大举抢滩中国市场,纵横驰骋。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4年数量上仅占3%的跨国咨询公司占据了中国商业咨询市场份额的50%以上。国内咨询业整体实力上显得势单力薄,这无疑将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形成掣肘。同时,这也暴露出我国咨询人才不足。

三、相关专业所属学科及人才培养方向辨析

从咨询的大范围看,咨询业属于管理学科无疑,我国有一年一度的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若取得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证就表明有职业准入通行证。但是,就高校专业设置、教学课程设置及职业培训对培养人才的认识来看,这种认定还显得过于简单。在此,辨析咨询业的学科归属,对于调整专业方向,培养咨询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辨析观点一:调查咨询属于交叉学科范畴,非管理学科的独门技术。信息咨询从研究的方式、方法而言,更偏重于一级学科经济学之下的统计学科,但其在管理领域广泛应用。因此,从事咨询基础层次业务及研究活动的人才,应该掌握一定的调查知识、技能,掌握调查分析的方式、方法。

辨析观点二:多项核心咨询业务在咨询领域都有职业发展,咨询业并不要求一定是高精尖人才。核心层的业务领域涉及相关专业,这些专业分别隶属于一级学科管理学之下的诸多二级学科。如市场营销专业隶属工商管理二级学科;财务管理专业隶属于会计学二级学科;项目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由于学科分类不同,在一些高校的二级主管部门往往不同,在适应咨询业的职业方向上看,易于形成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争抢空间,即各二级主管部门存在一拥而上的情形,这些专业原本有既定的就业适应面,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导致专业在咨询业上的职业适应能力受限,难以综合形成院校在咨询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使学校专业发展处于边缘化的空间,即忽视这个空间的存在,甚至各二级主管部门放弃咨询业这个就业发展空间,在就业竞争压力很大的今天,这种选择无疑就是放弃阵地。

辨析观点三:咨询业务不一定都是高级业务,而是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和最高层次兼而有之,为此,有必要撩开咨询业的神秘面纱,为高校毕业生适应咨询业的就业打开一条宽敞路径。咨询业务的主体服务对象是企业、组织等经济实体,发展空间较大。与国外的咨询业相比,我国咨询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前两年的数据显示,世界各国咨询业的产值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发达国家达到2%~3%,而我国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0.11%。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咨询业的高端市场也主要集中在外资公司、合资公司手中,因为他们对于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并购、重组,以及大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和海外跨国经营运作的咨询服务有经验,他们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有长期积累的有关数据支持。此外,国内还有大量的中、低端市场,如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及事业单位转型的企业,是中小型咨询公司值得守望的市场。

四、应用型高校咨询人才的培养方式

咨询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各国对咨询人才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如日本咨询单位要求咨询人员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德国咨询公司对咨询人员的考核归纳起来有八方面,要求具备:实践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谈判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美国政府则对工程技术、医疗、法律、会计等领域的咨询执业人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我国进入咨询行业尚无统一的资格认定和考核制定,没有划定行业门槛,这也正是我国这个行业准入容易、执业人员鱼目混珠、行业竞争规范性欠缺的一个原因。

培养应用型高等院校咨询人才可从以下几种方式开展。

1.联合打造。目前,高校的专业划分比较细,但要培养适应咨询业的专门人才,单凭学校各二级管理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联合培养、联合打造咨询人才是一种适应当前专业分割情况下的可行培养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以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主,重点增加适应咨询业务活动的主干课程,培养管理咨询业体现一定特色或者特长的专业人才。

2.设置专门的专业方向。设置如管理咨询或管理策划等方向。这种做法的意图是占领咨询业的就业领域,为此,专门设置培养目标、培养专业技能,并接轨职业准入标准。如高校学生若在校期间取得了调查分析师、会计师、统计师、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就意味着取得了入职的“敲门砖”。对该专业方向的学生有意向着咨询业务领域进行引导。

3.增设第二专业或辅修课程。咨询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且亟需高素质的咨询人才。要成为合格的咨询师,仅仅有学历、理论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实践经验,要把这些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而两者兼具的人才在中国是奇缺的,而且在短期内这种状况难以彻底改善。无怪乎业内人士有此慨叹:“没有规范化的培训机制、管理咨询业的快速发展及企业对管理咨询师的高薪吸纳,是造成咨询公司管理咨询人才奇缺的三大因素。”以此方式可以补充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相关专业素质。而且以兴趣等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易于实现对咨询人才的培养目的。

4.以创业教育为先导,创设实践环境和条件,提升学生管理咨询的实践活动能力。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咨询业已成为一国经济腾飞、国家强盛的助推器。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必然拥有一个成熟而强大的咨询业。我国咨询业正值发展的黄金时期,应在相关专业教育中,强化以创业教育为先导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学生的创业策划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应用知识能力、协调组织公司事务等综合能力。毕业生如果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咨询领域的实践经验,这样就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咨询人才的要求,还能促进一些有创业动机的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参考文献:

[1] 我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xqw.省略.

[2] 我国咨询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省略.

[3] 赵晓.中国与发达国家咨询业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J].时代经贸,2008,(1).

[4] 毕于榜.论我国现代咨询业的发展[J].社会工作,2008,(7).

Analysis of the consul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YE Xiang-feng

(Chengdu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Chengdu 610103,China)

Abstract: Consulting industry is a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alent is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eed and practical talents of talent. universities to train personnelapplication in consultation and counselling content from the start, the subject, and with the ownership of a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division of the situation, changing the way to train people to set up to the social needs, training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of higher goalsapplication the way of the talent training.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8

〔关键词〕价值中立;非强迫性原则;相互尊重原则;搁置价值原则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8-0004-03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对待价值问题是一个关键。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心理咨询师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共识——当然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在心理咨询的很多问题上心理咨询师都是缺少共识的,也很难达成完全的共识。然而我们还是不应当放弃寻求共识的努力。因此,本文试图就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处理原则作一些讨论,以期能逐渐建立一种共识。

目前,面对价值问题,接受过西方心理咨询和治疗培训的,或者接受心理咨询正规教育培训较多的心理咨询师,多数推崇和接受罗杰斯所提出的“价值中立”原则。而接受西方心理咨询和治疗培训少的那部分心理咨询师,一般来说不很了解也没有采用这个原则,而是以自己的价值或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导向,采用某种更主动的方式把这些价值观传递给自己的来访者。

前一种态度是学术界的主流声音,而且持这种态度者对持有后一种态度的心理咨询师或多或少有一些轻视,认为是“不够专业”的表现。而后者的理论表达力虽然比较弱,却也有一种常识的感觉,觉得“价值中立”的提法似乎有不对之处。作者认为,对第二种态度不能仅仅用一句“不够专业”来评判,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价值中立的意义

在西方思想中,赞同价值中立的人有两种回答。一是价值相对主义:价值观是相对的,因文化、民族、个人不同而不同,没有一种价值观能凌驾于其他价值观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咨询师没有权力也没有必要影响来访者的价值观。二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价值不完全是相对的,但是,个人应有权利自由选择价值观,不受别人的控制和干预。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干预来访者的价值观。

第一种意义上的“价值中立”,笔者认为是不成立的。

如果我们绝对坚持价值相对主义,认为我们不应该对别人进行任何价值评判,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进行心理咨询。因为,我们做心理咨询这一件事情,本身就隐含着一个价值评判——我们认为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不适当的”“不健康的”,这就包含价值评判。我们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就意味着我们否定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病人很痛苦,但是在某些价值观看来,痛苦比快乐更深刻、更有价值,这未必需要改变。我们对吸毒者进行干预,就意味着我们否定他们及时行乐、随波逐流的“酒神哲学”。

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要使来访者的心理、行为和人格有所改变,则其价值观也必定会有所改变。如果来访者不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和人格,只是想通过心理咨询达到其他目的(比如,让心理咨询师帮助他做一个人生选择),则双方的这个活动并不是所谓的心理咨询。因此,只要你在做心理咨询,就意味着你不是彻底的价值相对主义者,所以价值相对主义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就不成立。

罗杰斯的价值中立是有其自身意义的。我们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罗杰斯认为:心理成长是有价值的,自我实现是有价值的,真诚、美、爱等品质是积极的。罗杰斯的“价值中立原则”不是说心理咨询师在自己的心里应该对任何价值问题永远保持中立,而是说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应当不对来访者及其行为作价值评判。这实际上只是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价值观的“暂时搁置”。

这个价值中立原则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心理咨询师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如果评判来访者的价值观,而又对之不同意,则可能会产生不接纳的态度或情绪,这将破坏双方的关系,使来访者感到不被接纳,不可避免地会对来访者造成压力。来访者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自由被压制,从而感到不满;也可能有些来访者愿意放弃部分选择自由,让心理咨询师替自己作选择,虽然他们也许不会对心理咨询师的评判不满,但是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却会因此有所丧失——这不符合心理咨询师的原则和价值观。

有些国内心理咨询师对价值中立这个原则有异议,理由是“价值中立”不符合中国人的国情,中国的来访者更多是希望得到“直接的权威指导”。笔者认为这个理由也不成立,因为心理咨询的基本价值观就是让来访者独立。来访者希望得到“直接的权威指导”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需要改变的,我们不能对这个愿望让步。

罗杰斯在心理咨询中不作价值评判,而他又希望来访者能够自己自由选择善的价值,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这符合他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他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建设性的……假如我们能够提供一种促进成长的氛围,来访者的选择会是有利于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且是完全自发、自由的。”如果心理咨询师不同意罗杰斯的这个假设,他必定不能完全采纳“价值中立原则”,否则,来访者如果选择的是邪恶和不健康,心理咨询就会失败。

二、价值中立的可行性

如果把价值中立理解为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对各种价值保持中立、没有任何价值取向是不可能的。所谓价值相对主义者号称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实际上,他们要求的“价值中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而他们高度肯定这个价值观,否定其他价值观,这本身就不是“中立”。

人一定有价值观,让心理咨询师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价值中立”理解为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对来访者的思想行为作价值评判,这是可能做到的。价值评判是一种心理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观察来访者的行为,用自己的价值观评估这个行为,得到一个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然后也许表达这个评价,也许抑制对这个评价的表达。只要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去做“用自己的价值观评价这个行为”,他就是价值中立的。

实际上,价值中立原则和共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共情时刻,心理咨询师才能够完全忘我,不再关注自己的心理、态度和价值,全身心体会来访者的感受。在这个时刻他心中没有任何评判,只有体会和感受,他是价值中立的。

然而,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到价值中立,但是在实践上正如共情很难做到一样,价值中立也很难做到。完全忘我是很难的,不忘我则心理咨询师的“自我”随时存在。只要一个人没有做到完全忘我,他对事物、行为和人格的价值评判就是自发的、自动化的过程,他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一个心理咨询师听到来访者做的某件对自己的价值观来说是非常坏的事情时,他一下子就自动产生了评判:“这不对!”随即他就会自动产生一种否定性的情绪。

如果这个心理咨询师受到过培训,并认为“我应该做到价值中立”,则他实际的心理活动是,压抑自己心中评判性的语言,在心中对自己说“不,我不要说这不对”,同时他会压抑自己的否定性情绪,告诉自己“不,我不应该对来访者生气,我应该接纳他并且价值中立”。这样做之后,这个心理咨询师自以为自己“价值中立”了,但是这完全是一个假象。因为他的评判一经产生就不会因压抑而消失,他的否定性情绪也不可能因压抑而消失,这些只会变得更为隐蔽。而隐蔽后的评判和否定性情绪将更具有破坏性,因为这里增加了一个破坏性的因素——不自觉的欺骗。

有的心理咨询师更是马上认同了自己的评判,不过他试图掩盖自己的评判:“这个人真是很不善良、很讨厌,不过,我不应该让他看出来我讨厌他”“他的想法错了,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不过,我不能让他觉察到这一点”。这是自觉的欺骗。有人引用马斯洛的话“医师……对世界的信念,都绝不要让患者觉察到”,这也类似于这样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个态度是不足取的。因此,价值中立是可能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三、处理价值问题的可行原则

根据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和价值观的不同,处理价值问题的可行原则也不同。

最基本的原则是“价值导向的非强迫性”原则。如果心理咨询师没有充分共情的能力,没有忘我体会来访者的能力(在笔者看来,目前我国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没有这个能力),或者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应该促使来访者选择更好的价值,则他至少应该遵循“价值导向的非强迫性”原则,这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的价值观,他希望来访者接受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心理咨询师希望来访者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他也决定用某种方法引导来访者接受。至少他的方法不能带有强迫性,不能借助压力迫使来访者改变价值观,不能在精神上对来访者进行过度控制。他应该给来访者一定的选择自由,这样才不至于使来访者过分反感或过分依赖心理咨询师。

高一点的是“价值选择上的相互尊重”原则。遵循这个原则,也不需要心理咨询师有充分共情的能力、忘我体会来访者的能力,但是需要心理咨询师有较明确的人我界限,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心理咨询师可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看法,也可以在价值问题上对来访者提出建议,但是需要让来访者感受到,这是心理咨询师的意见,来访者有接纳和不接纳的自由。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来访者的生活选择权是属于来访者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澄清他自己的价值观,发现这个价值观体系中是否有矛盾,发现影响这个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了解这个价值观对来访者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些都会对来访者有帮助。心理咨询师也会有价值导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让来访者知道心理咨询师在做什么。

第三级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在必要的时候搁置价值”原则。“搁置价值”就是在一些时刻先不对来访者进行评判,把注意力先放在共情和了解来访者等事情上,这需要心理咨询师有充分共情的能力、忘我体会来访者的能力,能在某些时刻做到内心不作价值评判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这也就是马斯洛所说的“存在认知”,在“存在认知”的时刻,即使是最邪恶的行为我们也并不厌恶它,而只是在有兴趣地关注它。我们关注病毒的生命活动,关注它的狡诈,尽管它在残害人的生命;我们关注受虐狂为追求安全感和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那种激情,关注抑郁症患者孤芳自赏的那种美,从而理解这些人,而暂时不考虑如何改造他们。

但是,搁置并不是不关注价值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即使是在最好的环境下,人也不总是选择善,选择对自己和别人有益的价值。搁置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充分理解来访者,在接下来的某些时刻我们还需要进行一定形式的价值导向。当然也是在来访者知情的前提下,是在尊重来访者选择的前提下。这个原则或可以说是部分时刻的“价值中立”,总体上的价值不中立。

第三级的另一个原则就是“价值中立”原则。采纳这个原则有四个前提,一是有充分共情的能力,有能力做到不评判;二是相信来访者在良好环境下必定会选择积极的价值;三是相信在心理咨询师“无为”时、也是价值中立时,比起心理咨询师作价值引导时,来访者会更快更好地作选择;四是心理咨询师有能力为来访者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关于前提三,这不仅是相信来访者在良好环境下必定会选择积极的价值,还要相信心理咨询师最好的作为就是“无为”,能提供的最好的环境是最自由的环境。罗杰斯有这样的假设或者说信念。他说:“如果我想创造一种真诚、关切、理解的气氛,我就必须信任人们,信任他们反省自我、理解自我以及认识他们自身问题的能力,信任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而且他赞同老子的话“我无为而民自化”。如果其他心理咨询师不同意这个观点,则对他来说,他完全没有必要一直保持“价值中立”,而可以在某些时刻采用某种合适的价值引导。关于前提四,除了心理咨询师要知道应当怎么做之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心理咨询师自己必须达到相当程度的自我实现,否则,心理咨询师自身任何残留的心理问题都会使来访者的人际环境有缺陷,从而不能达到要求。

有些心理咨询师认为心理咨询中不可能没有价值参与价值引导,理由是心理咨询必然要包含价值的改造。他们的错误在于误以为要让来访者改变价值观必须要心理咨询师主动做改造工作——“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但是,让来访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未必需要心理咨询师主动干预,来访者过去的错误价值观是灰尘,但是来访者不是“灰尘”而是一个有主动性的生命,来访者可以把灰尘扫掉,而不一定需要心理咨询师动手帮忙——在我看来,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忙也可以不帮忙;而在罗杰斯看来,心理咨询师要帮忙只能是越帮越忙。

笔者完全承认罗杰斯所说的方法对他来说是可行的。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三级的第一种原则:我认为在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时候,“无为”和采用价值中立并不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方法。也许来访者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是需要很久的探索,在作出正确选择之前他也许会作出非常有破坏性的选择,造成一生不可逆的人际问题和自我心理问题。在理论上,罗杰斯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上对严重心理障碍的来访者这种方法的效率太低,也许是不可行的。所以,心理咨询师应根据情况处理,对心理障碍不严重、自我反省能力和改变自己能力还不算太差的来访者可以采用价值中立原则,无为的方法;而对其他来访者则可以采用有时暂时搁置价值问题,有时用合适的价值引导的方法,才能最好地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最后,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和价值选择原则。如果心理咨询师不具备采用高等级原则的能力,则不能强求自己使用,否则反而会造成对自己的压抑、对自己和来访者的不真诚,有害无益。

参考文献:

[1]叶一舵.论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价值参与[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3.

[2]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与价值[M].林方,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上一篇:兽医师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评职称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