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手册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31 13:47:06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1

学生手册评语2:__:老师一直为你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和班级荣誉感而高兴;当然也为你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但你也要知道学习尤如急流划舟,不进则退。希望你能再接再励,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手册评语3:__:在校你很自觉,会守纪,关心集体,生活俭朴,作业也能及时认真完成,是个好学生。在学习上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成绩也较好,但是还须加把劲,继续保持下去,争取更大进步。

学生手册评语4:__: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你都能自觉遵守,对学习也抓得很紧,受到各个课任老师的赞扬。在这里老师要对你说的是除了学习之外,也要注意多参加一些对学习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活动,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

学生手册评语5:该生在校关心同学,遵守班级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学习目的性较明确,本学期学业成绩有很大提高,望今后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手册评语6:该生在校上课认真听课,作业独立完成,尊敬师长,积极参加劳动,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学业成绩较好,望今后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手册评语7:__同学学习认真勤奋,书写端正,字体大方漂亮,作业完成相当好,并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帮助同学,一直受老师同学的好评。但在学习上也要更注意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手册评语8:__:作为班长相对会累点,作为班主任我理解你也感谢你。你在德智体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好,在班里也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很可贵的,但有时你会稍为脆弱,顶不住压力。所以在这里我要送你一句话:坚强点,你会做得更好!

学生手册评语9:__,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活泼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富有进取心的好学生。你热爱班级,乐于助人,并能知错就改。但是你总是跌倒在同一个地方,是否自己应该多加思考,找出原因?其实这道理我也给你说明白,关键的是你有没有认真去做!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学策略;图册教学

一、初识图册――原来你如此多姿多彩

每当备课之际,我都会为选取素材而抓耳挠腮,东拼西凑来讲故事,东剪西贴来做课件,可谓费尽心机。而学生依然如故: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目不暇接。我困惑了,怎样上课才能简洁高效呢?

2007年的一天,我瞅见学生在课堂上看一本花花绿绿的“课外书”,便悄悄走到他跟前,准备没收。突然我被书本的内容吸引了,不禁大呼:“太好了!”学生被我的举动吓了一跳,说:“老师,这是地图册,我们每个人都有。”什么,人手一册?我怎么不知道?怎么犯了如此大的“糊涂”,随之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到了被冷落的蒙了层层灰尘的图册。

我兴奋地翻着图册,如获至宝,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太好了!初见图册,留给我的印象有三:

1.选材丰富,对应教材

图册的体例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体例一致,课课对应。每个章节开头都有读图指南,从图片的角度诠释单元的核心内容。从图片本身说:有历史地图,如夏、商、周疆域图;有人物图片,如孔子、老子、孟子;还有知识结构图,如新中国的政治建构。从知识角度说:有对教材的延伸,如英国强占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示意图和香港新界租借地;有拓展,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欧洲的影响;有注释,如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等等。

2.科学实用,一举多得

每本图册都是专家学者多次审定编写出来的,科学,权威。备课的时候,我们如果用图册查资料,它就成了工具书;上课的时候我们如果用它诠释知识,它就成了教科书;课后我们如果用它做练习,它就成了习题书……总之,在你课前、课上、课下,图册都会为你添彩。

3.人手一册,方便快捷

虽然PPT课件已经进入课堂,但在我们这落后的地区,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不现实的,一是制作麻烦,精力有限;二是效果不好,用完就没。但是图册就不同了,学生可以顺手随时翻阅,且每个人都有一本,是共有的课程资源,何以舍近求远呢?

二、开用图册――原来你如此内涵丰富

图册从那天起就走进了历史课堂,它以多姿多彩的内容丰富了课堂,成就了老师,也感染了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用图册的策略有四:

策略一:以图设疑

以前讲到必修Ⅲ第二课“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我都会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入手,一个个分析,一个人讲解,自己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不知所云。受图册启示,我先让学生看必修三图册“百家争鸣”,并出示情境:假入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战国,你要拜师学艺,会投入谁的名下?为什么?同学们看着在一张大大的战国地图上分别排列着几位思想家,思绪仿佛回到那战马嘶鸣的时代,课堂一下子沸腾了。

学生A说:我喜欢韩非,虽然他口吃,但他的思想非常符合当时时代的需要。秦王赢政看到他的书后非常赞赏,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学生B说:我要拜孟子为师。知道孟子是从故事孟母三迁开始的,后来欣赏那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格言,今天,我知道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他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其中的“民贵君轻”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另外,他认为人生下来是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的,人性本善……

原来枯燥的内容经过图册润色,情景引入,一下子生动起来,学生也一扫往日的无精打采,滔滔不绝地谈论起自己的学习内容来,难道图册的魅力在这里?

策略二:以图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时代,不在于你要求学生识记多少知识,而在于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地走向知识,深入知识,探究知识。

在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单从教材看,也有图有文,但怎么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如画表格,学生分朝代叙述,但都效果不佳。反过来说,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肯定是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有了上百家争鸣的经验,我同样要求学生欣赏第二单元的图册,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长廊在图册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薄薄的46页图册,其占13页。关于篆刻艺术图片多达13幅。学汉字起源,我引导学生欣赏:仓颉造字,六书举例;学习书法,我引导学生欣赏张旭楷书:《郎官石记序》,体验“草圣”张旭的别样风采。学习诗歌与小说,我引导学生对比“唐代诗人分布”图和“宋代词人分布图”。学习《梨园春秋》,我让学生看主要的地方戏曲分布,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戏曲的主要特点。

整整一个单元,学生都被兴奋的情趣包围,课堂上他们主动回答问题,作业的质量也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我不禁窃喜:图册的魅力在这儿!

策略三:以图组题

高考中以图为题已不罕见,历年均有涉及,为了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我直接将图册上的思考题引入课堂。如必修二“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观察思考:结合表格和示意图(苏联经济改革措施和1951―1991年苏联主要经济指标),说一说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到解体前,其经济改革的效果如何?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也自己组题,我以2004年江苏历史29题为模版,结合图册“西周分封”“战国形势”“秦朝疆域”等地图出了一组题:(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2)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3)概括春秋战国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通过这几幅地图让学生对西周秦的疆域变化有了整体认识,锻炼了学生的解读能力,也巩固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政治制度的知识,并分析出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几幅图片,可以变幻出如此多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图册的魅力在这儿!

三、再赏图册――原来你如此回味无穷

写到这里,不禁掩卷。翻开手头的图册,那美轮美奂的图片,那各朝各代各国的地图,那一目了然的示意图,那直触主题的读图指南,那紧扣课本的练习题……无一不在眼前闪过。

从用图册开始,我们愈来愈认识到:作为老师,不仅要有大量的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用好课程资源。比如,历史地图册,我们人手一本,但是我们用了吗?很多时候都被束之高阁遗忘了。用好图册,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

我们愈来愈着迷于历史地图册,一幅地图,一个人物,一段资料的引入,课堂顿时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也就更喜欢历史课了,还没上课,学生便早早地拿出历史地图册,翻到要学的章节赏析,他们已经把阅读图册当做课前预习了,我看了不觉莞尔。学生如此的喜欢,历史课还发愁上不好吗?但是,对图册的使用和探索我也是刚刚起步;对图册的认识和领悟我们也仅是触及其冰山一角,但是我们在努力!

参考文献:

李庆详.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04).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3

一、开展同伴融合活动,

促进学生入学适应

(一)同伴融合活动的设计及操作

1.同伴融合活动的设计

根据学生对班级同伴的适应过程和特点,活动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熟悉同学、消除陌生感的活动,包括找找我是谁、名字叠罗汉、朋友面对面、传感人浪、寻找有缘人等。

二是促进学生的主动交往,激发交往的积极意愿和积极情感的活动,包括闪亮的小粘贴、飞翔的幸福、大风吹、彩色同心圆、看我们走过来等。

三是加强同伴间的双向互动、增进亲密关系的活动,包括名字接龙、快乐的气球、相同你我他等。

2.同伴融合活动的操作

融合活动的指导者为班主任教师。在活动开始前,选择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进行活动目的、意义的培训与指导。同时,发放同伴融合活动设计,指导教师熟悉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并做出适当的完善和调整。

整个活动在新生开学后的第一周即入学适应周内进行。班级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开展团队融合活动的实验组,二是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式不开展此活动。学校每天统一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即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参与实验的班级开展活动。

在适应周活动结束后,组织指导教师开展座谈,针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在活动中的感受等进行反思,并对活动效果进行初步评估;同时,由班主任教师向家长发放一份《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学校整体环境、同伴关系、情绪体验和师生关系进行调查,家长填写完毕后回收,以进一步评估活动效果。

(二)同伴融合活动的效果评估

从教师座谈中了解到,同伴融合活动给孩子带来了变化:新生入学后不爱上学、哭闹的现象,同在一桌的孩子却不知道对方名字的现象,一些孩子课下在操场上经常独自跑来跑去、无所事事的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同学,三五成群地在天井、操场上嬉戏;哪个孩子受伤了,小伙伴们会互相扶持把他(她)送到医务室;他们甚至能迅速认识每个同学的名字,在开学第一周就能帮助老师分发作业本……

同时,问卷调查显示:在入学适应周中,超过92%的学生已经能够成功地说出4个以上同学的名字,近60%的学生能够说出7个以上同学的名字;超过84%的学生拥有两个以上亲密关系的小伙伴,24%的同学有4个以上较为亲密的伙伴。对所回收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得知:实验组的学生在对学校整体环境的适应、对同伴关系的适应、情绪体验的适应以及师生关系的适应均在对照组之上,尤其在同伴关系的适应上较对照组效果最为明显。可以说,团队融合活动有效地消除了学生间的陌生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熟悉,继而促进了学生对学校的适应。(见图1)

二、开发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促进学生入学适应

(一)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设计及应用

为将家长请进到孩子入学适应周的教育生活中来,我们开发了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力求通过手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鼓励和认可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快乐。

1.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设计

手册共有六天内容,在适应周内配合团队融合活动同步进行,由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使用。每天的手册内容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展示我的新本领”,就是每天孩子在学校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技巧。希望家长通过这一板块了解孩子在学校要做到的事情,帮助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为孩子掌握新本领做好铺垫,使孩子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增强孩子的效能感。同时,通过引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新本领,使孩子深入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第二部分的“我们一起做一做”则创造了亲子活动的空间,即对今天所学本领的掌握和练习、对班级同学的熟悉或了解、对明天活动的准备等,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对孩子进行适度地认可和表扬,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产生胜任感。

第三部分则每天分主题地对新老师、新教室、新同桌、最喜欢的地方、最好的朋友、最开心的事儿等重要场所或重要他人进行回忆,通过“画一画”简单易行的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找到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的切入点,让孩子在交流中感受成长的幸福感。

第四部分为“记下今天的事儿”,在这一部分,则希望家长能够关注孩子每天的情绪变化,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关注自己与孩子成长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科学的育子观念。

同时,配合家长协同指导手册的还有两份辅助材料:一份是班级学生名单,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和关于孩子对他(她)的描述几个内容;一份是班级学生姓名卡片,帮助孩子趣味熟识自己的同学。

2.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应用

活动开始之前,针对手册的开发目的、意义和作用对指导者即参与实验的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

登校日,由参与实验的班主任教师将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和两份辅助材料同时发放到家长手中,并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讲解家长手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使用方法。适应周活动结束后将手册收回,结合问卷中关于手册部分的信息,了解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感受,对手册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整体适应情况进行评估。

(二) 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效果评估

从回收的问卷中得知,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得到了家长们的喜欢和认可:接近60%的家长每天都使用该手册,高达84%的家长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他们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帮助家长们找到了开始的方向,找到了和孩子沟通的契机,看到了孩子的潜能,感受到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另外,调查结果也表明:家长每天使用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孩子的适应性要好于经常或偶尔使用的,孩子也更愿意与之说学校里的 事情;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非常有帮助的家长,其孩子的学校适应程度要好一些,这样的家长也更多地感受到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同时,通过对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中“记下每天的事”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知:孩子在整体情绪、与家长的交流意愿、对自己在学校表现的满意程度、参与亲子活动的意愿和对上学的态度五个方面都趋于良性发展。尤其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意愿、孩子对自己在学校的满意程度和孩子参与亲子活动的情况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说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使用,成功地促进了亲子交流,提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水平,激发了孩子的满意感和胜任感,帮助孩子找到了成长的快乐。

三、对整个活动的反思

由多方面的反馈来看,从开展同伴融合活动和开发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切入来促进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是有价值的。但是在活动的操作过程当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同伴融合活动的活动设计。要进一步修订活动内容,在每个活动中再增加一些关于活动中孩子的成长、突发事件以及教师的反思,使之更加丰富和翔实。

第二,要结合每个活动设计的内容对辅导者进行指导和培训,使之掌握活动的过程,熟悉活动的操作,了解活动的关键,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融合。

第三,进一步改良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丰富“我们一起做一做”部分的内容,使其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合理;在“画一画”部分内增加选择,如“写一写”或者“说一说”等,以适应不同孩子的需求;“记下今天的事儿”部分中“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感受”将多一些留白,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第四,给家长配发关于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目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指导材料,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手册、认识手册、走进手册,将家长从繁忙的工作中拉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达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入学适应。

积极、良好、完善的社会支持将会帮助人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人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构建友爱的同伴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我们的孩子将会在积极、平和、温暖的氛围中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描绘一段幸福的人生。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4

关键字: 企业党建工作; 信息平台; B/S结构; 电子手册; 手册模板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2?0081?03

Design of Party member electronic handbook based on B/S structure

ZHANG Xian?xian, HUANG Li

(No.58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Ordnance Industries,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fo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building work in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CCP building work in enterprises are planned to realize the evolution of CCP building work from paper material to electronic file. The functions and design idea of the electronic handbook system are described. The core code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he electronic handbook is analyzed.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promoted infor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CCP building work in enterprises, improved working efficiency and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CP building work in enterprises.

Keywords: CCP building work i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tform; B/S structure; electronic handbook; handbook template

0 引 言

企业中的党员是个不小的群体,每年党员要树立个人年度目标,记录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填写参加支部活动情况等;支部委员要管理党员的基本情况,登记宣传稿件和党员荣誉,考核党员工作、学习、活动情况等,所有信息形成党员手册统一进行保存。但现阶段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党员工作的记录多采用传统手工的方式。本文论述了一种基于B/S结构电子党员手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资料从纸质形式向电子形式的转化,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1 手册设计

1.1 架构设计

电子手册采用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程序和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客户端仅采用浏览器进行数据访问。好处为运行维护简单,不需要使用复杂的专用软件,节约成本[1]。整个业务应用分为三层:显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如图1所示。显示层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并把形成的电子手册显示在界面上,供用户浏览和查询;业务层负责电子手册的生成和处理;数据层与数据库链接,提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交由业务层进行处理[2]。

图1 业务模型图

1.2 功能设计

手册功能分为业务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两个方面。业务管理包括信息录入、统计、生成、浏览、查询、打印、打包下载等功能;基础数据管理包括用户登录、党员管理、支部管理、权限管理等。

手册采用实名制,用户通过身份惟一标识登录后,录入党员本人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系统自动提取用户录入的信息进行统计并转换为Word、Excel等文档,形成电子手册。用户可根据权限对电子手册进行浏览、输出和保存,其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模块图

1.3 总体设计

考虑到电子手册个数和种类的灵活扩展,本文采用了通过更换手册模板、配置模板参数、设置模板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的方法来实现电子手册的多样化生成。优点为电子手册的扩展不再需要重新修改程序,大大减轻了开发人员的负担。

1.3.1 手册模板设计

使用HTML语言设计出电子手册的显示形式,并把要输入的内容用特殊符号标识,如姓名的输入内容用{$jb_xm}标识,以便于系统生成手册时,自动根据SQL语句取得的实际值替换该符号。手册模板部分内容见图3。

图3 手册模板部分内容

1.3.2 数据库设计

设计了两个数据库,一个为手册数据库,用于存放手册中所有的数据,如表1所示;一个为基础数据库,如表2所示,用于存放模板参数和与手册数据库中表的对应关系,以及用户和权限等信息[3?4]。

表1 手册数据库

表2 基础数据库

2 程序实现

手册的开发语言为ASQ和JavaScript语言,代码的核心部分为电子手册的自动生成和操作。

2.1 生成电子手册

系统首先判断该电子手册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有更新的内容,再自动创建或者重新生成电子手册保存在服务器指定的目录中,生成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5?6]。

图4 电子手册生成流程

部分代码如下:

(1) 定义模板创建参数

dim tmpName,tmpchar,tmpContent,fpath,fname,fCharset

tmpName="html/party_word.htm" ′模板路径及名称′

tmpchar="gb2312" ′模板文本的编码′

fpath="dysc/" ′生成文件保存的路径′

fname=username + ".doc" ′即将生成的文件名′

fCharset="gb2312" ′生成手册的文本编码′

(2) 判断文件夹是否存在,自动创建,支持多级目录[7]

CreateMultiFolder(filepath)

(3) 调用函数,利用Adodb.Stream对象来读取模板内容

tmpContent=ReadFromTextFile(tmpName,tmpchar)

(4) 替换模板内容

如姓名的替换:模板中的{$jb_xm}用数组xm(i)的值进行替换

tmpContent=replace(tmpContent,"{$jb_xm}",xm(i))

(5) 调用函数,利用Adodb.Stream对象来生成手册

Call WriteToTextFile(fpath&fname,tmpContent,fCharset)

2.2 操作电子手册

电子手册生成后,可对手册进行打开浏览、批量打印、打包下载等操作,部分代码如下:

(1) 调用函数,打开或下载手册

downloadFile(filepath&filename)

(2) 调用Javascript的打印文档函数打印手册[8]

printWord(filepath&filename);

(3) 压缩多个电子手册

strFiles = Server.MapPath("/") + "\党员手册.rar"

strZipFile = username + ".doc" ′要压缩的文档

strCmd = "winrar a ?ibck ?r ?ep1 ?y " & strFiles & " " & strZipFiles

intSecceed = objShell.Run(strCmd,0,True) ′执行命令

3 结 语

本文所述电子手册系统现已实现了党员和党支部等多个手册的自动生成、操作功能,整套系统也已部署在多个企业中,下一步将扩大系统的部署范围。电子手册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了企业党建工作信息交流的平台,提高了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了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有利于党建信息的归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之英.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杨冀川.ASP动态网站设计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邓文渊,陈惠贞.A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4] 李劲.精通ASP数据库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 武苍林,罗晃.Web数据库的ASP开发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9,21(1):65?68.

[6] MORRISON Mike, MORRISON Jonline. 数据库的Web站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杨威.ASP3.0网络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5

“今天的中学生,就是将来各项事业的就业者”。①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中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流畅、得体;把文章写得准确、达意、传神”②的重任。要顺利完成上述重任,就得打破中学生语文修辞教学以辞格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走出误区,走上修辞教学之路。

一、语文与语文教学的职责

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中学开设的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语文教学的职责应该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能力。要使中学生具有以上的现代语文能力,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修辞方面的内容。但遗憾得很,不管大陆抑或香港,从其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都没有把修辞教学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都是以修辞格的辨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其实都是把修辞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从而把修辞教学引向了误区。

二、大陆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

第一,修辞教学大纲——空白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门曾两次制定汉语语法教学大纲(1955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81年的《中国教学语法体系提要》),却从未拟定过有关修辞的教学大纲。致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修辞教学应如何教,应达到什么目标,均感到茫然。

第二,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

由于没有修辞教学大纲,许多中学教师对语文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普遍误认为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后附的《修辞复习提纲》中12种常见的辞格,就是中学修辞教学的重点。教完了十二种辞格,就算是抓住了重点,就算是完成中学修辞教学的任务了。

第三,修辞格教学往往依赖——“教参”

由于上述第一、二的原因,所以许多中学语文老师都依赖“教参”(即教师教学参考书)作拐棍来讲修辞,缺乏对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修辞实例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这原因有多方面,如缺乏适合中学修辞的教和学的参考资料;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钻研;怕按自己的讲法去讲,出了错不好办等等。这样就势必出现“教参”怎么说,教师就跟着怎么说,“教参”说对了的,自己照着讲当然也就对了,如果“教参”说错了,那自然也就跟着讲错了。

三、香港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现状③

香港现行的语文(汉语,下同)教材共十册,收课文128篇。一至六册收入课文102篇,为初中教学用;七至十册收课文26篇,为高中教学用。笔者作比较用的教材是根据香港教育署课程纲要及中学中国语文科课本编纂指引编写的,所收录的课文,也是全部依照课程的纲要提供的教材篇目选择的。从教材所反映的全部内容来看,香港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是:

第一,没有提出修辞要达到的总目标。只提出了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写、说、听、思维等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本科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启发思想,培养良好品德,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④

第二,没有提出修辞教学的重点。只是在有的课文前面设置的“教学重点”中提出要学习的某些修辞手法。例如:“认识对偶和比喻”;⑤或在课后的“应用练习中讲点修辞知识,并让学生试用某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例如:“对偶是指两句句子的词性相当,意思相对,试在下面的空格填上适当的字,使成为对偶句:

(1)天高——地( )

(2)户外——峰秀——窗前( );⑥

或在每册课本后面“教学重点分布表”的“语文基本知识”中,设“常见修辞”栏,并在这一栏里,把本册中凡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即修辞格)的都扼要地填写上去。比如第1册第四页《鸟的天堂》中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1、学习排比”又如,第十四《傅雷家书》中用了借喻,示现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认识借喻、示观”。⑦统观全套(十册)教材,均无讲到修辞教学的重点是甚么的问题。

第三,修辞教学也往往依靠课文前后及教师手册中有关修辞的提法来讲授。课文或教师手册没提示到的修辞理论及修辞手法就很少给学生介绍。据统计,目前香港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国语文》提出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全部修辞内容,也只有18个修辞格而已。现按教材册数序号,依辞格出现的先后(重出的均不计入)秩序摘出转述如下:⑧

第一册:比喻,对偶、叠字、排比、拟人、对比、借代、典故、示现。

第二册:夸张、设问、反复、反问。

第三册:顶真、层递、映衬。

第四册:相关

第八册:引用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6

论文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备受瞩目,作为培养后备人才的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教学也更为重要,由于诸多原因,至目前为止,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育改革成效甚微。本文试图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环境、现状入手,借鉴国外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需求定位的有益经验,提出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路。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以来,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迅猛发展,然而近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相继爆发的一系列财务丑闻,曾使这个行业的声誉跌至低谷,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我国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诸多原因,至目前为止,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现状及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的影响

(一)行业竞争力不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的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从事证券审批业务,只能从事简单的鉴证和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行业人员执业水平不高,行业存在低价竞争与市场规范缺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结合。

(二)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给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

目前,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注册会计师专业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其毕业学生在就业时,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陈毓圭,2006)。低水平和不尽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与高标准的巨大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尤其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国际化发展背景下,优秀的国际化注册会计师人才显得更为缺乏。作为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力量的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公众的期望值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带来的挑战

目前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需求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审计服务,而且要在更高层面上为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市场预测、发展战略等提供相关的管理咨询服务。因此,社会公众的期望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当前,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越来越成为社会万众瞩目、万千学子心之向往的品牌专业。然而,面对公众的高关注度,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人才培养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二、目前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育市场秩序混乱

自1994年国家指定23所高等院校开设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以来,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成为会计人才市场的“新宠”,出现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一哄而上的局面。各院校均增设注册会计师专业,注册会计师专业招生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使教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会计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

(二)培养目标与模式错位,教育理念错误

我国早期开办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院校将教育目标定位于能够胜任会计审计实务的“技术人才”, 在专业教育中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课程为核心来构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我们对该专业的设置不只是要求我们培养能够通过资格考试的注册会计师,不能将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等同于资格考试培训性质,而是要培养适应能力强的素质型后备人才。近年来,职业界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职业界不断变化的需求缺乏畅通的渠道及时传达到教育界,使会计教育目标无法根据职业界的需求加以调整,并引发会计教育危机。正如albrecht and sack(2000)指出,大多数会计职业界人士认为会计教育过程已经“过时(out—dated)”和“破败(broken)”,需要进行彻底改革。

(三)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教材缺乏系统性

目前在注册会计师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尚未形成与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科学的教材体系。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分公共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过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而忽视知识和技能要素培养并重的发展;教学内容缺乏基础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宏观性的系统设计。另外教材选择方面,各院校各自为政,采用自编教材,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四)师资配置上实践经验欠缺,案例教学缺乏深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水平和教学活动有效实施。周齐武等(1997)采用问卷调查了21位华裔教授。结果表明,中国会计教育最需改进的是教师品质和教学方法。郭强华(2002)对14所高校会计专业大三、大四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高校会计教育整体水平一般,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教师素质一般,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机械呆板,考试形式僵化,实习效果一般,作业布置形式化。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师资队伍的规模、素质和培养与市场经济对会计教育发展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师资配备总体上在学历、职称方面需不断加强。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国外会计职业团体对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定位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美国会计学会在1990年9月下设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认为,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三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即技能、知识和职业倾向。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进入会计业界的新人提出了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专业职能素质、人格素质、宽广的商业视角素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等也相应制定了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在我国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整顿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市场秩序,整合会计教育资源

国家及省级有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坚决规范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科的招生目录,规范注册会计师专业创建的审批工作。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考虑撤销部分非经济类院校的招生权,适当地将同一区域内隶属关系相同的院校所设置的注册会计师专业进行必要的合并与调整,使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发展实现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合理地配置会计教育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办学效益。

(二)重塑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郭道扬教授就率先提出了建立“大会计教育”的观念。他指出,“大会计教育”所限定的范畴不仅是指会计人才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不仅是指在培养过程中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指会计教育能够做到普及化、开放化、国际化。于玉林教授将会计教育观念定位为“专业教育、道德教育、外语教育、电脑教育、信息教育和创造教育”。因而,我们要贯彻适应性、预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改变会计技术观念以及过窄的专业教育所引发学生知识视野的限制,拓宽人才培养的口径,改变急功近利的动手训练而削弱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和专业基础理论培养,改变过弱的文化及人文知识陶冶而使学生人文素质底蕴、思想内涵不足,切实贯彻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三)优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重要保证。以行业能力为要求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财经类院校应认真研究国内外注册会计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教育模式,按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要求,建立既满足注册会计师行业特色要求,又能够促进注册会计师人才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应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与技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如“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等。案例教学法将案例引用到教学中,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实验教学模式也可有助于提高受训者在实际操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反应能力、判断诊断能力、操作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应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打造一支知识和技能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一,我们要注重自身教师的实践与实习,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建立和健全切实可行的鼓励和引导教师深入社会实践第一线锻炼提高的政策和措施;第二,可以引进资深注册会计师、行业一线会计工作人员等到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和引导社会一线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育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第三,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会计职业考试,并对取得相应资质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参考文献:

[1][美]波伊尔.学术水思——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郭华强.中国会计教育现状分析——来自大陆14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c].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2.

[3]郭道扬.2l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观、会计教育纵横论[j].管理会计,1994,(04).

[4]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09).

[5]阎达五,刘汝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财会月刊,1998,(01).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7

摘要:国际“四大”和世界其他知名会计公司正使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从资源论的角度提出“以人为本”作为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思想。文章认为要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拥有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即注册会计师;其次要拥有整合核心资源的适当手段即有效的制度;同时还必须拥有具有企业家才能的整合核心资源的优秀主体。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它是企业取得竞争胜利的关键,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大多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随着加入WTO带来的我国会计市场的逐步开放,国际“四大”和世界其他知名会计公司正对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新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要想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保持长期的主动权,必须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相关文献回顾

Craswell,Francis和Tayloy(1995)等三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比非“”可以获得30%的品牌溢价,指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更具竞争优势。Brian W. Mayhew(2001) 重点分析了如何采取激励措施使审计人员有动力形成声誉,并且认为声誉好的审计人员不仅可以增加个人收入而且对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也有提高作用。以上作者强调品牌和声誉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中的作用,而Inder K. Khurana 和 K.K.Raman(2004)认为应该用审计质量来反映一个事务所竞争力的大小,同时认为诉讼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大于声誉资本,这间接地表明诉讼风险对事务所竞争力的影响大于声誉资本。Evelyn Patterson和David Wright(2003)则强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他们认为如果审计人员认真执业、不欺骗客户和社会关注并放宽责任范围,就会降低审计风险、取得竞争优势。

刘桂良(2002)认为品牌可以为事务所带来附加值、体现核心竞争优势。漆江娜、陈慧霖(2004)等认为大规模与高品牌的事务所可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高品牌。郭振山(2004)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应牢固把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才能充分发挥事务所的竞争优势。白蔚秋(2002)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只有管理好知识和知识资本、健全知识使用的机制、发挥与知识共享的人的作用,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竞争能力、创造更高价值。王善平等(2003)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其竞争力就必须致力于质量的提升、信誉的培育和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且这三者相互关联,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有损于事务所的竞争力。以上作者都围绕竞争优势讨论问题,但没有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胡国龙(2003)黄良杰(2003)则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规模、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管理水平等是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葛从云(2004)主要分析了基于资源基础观点的事务所战略资产与核心能力层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朱慧、唐松莲(2005)认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是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并建议从提升市场准入机制、建立事务所发展机制、打造品牌注册会计师等三个方面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

总的来看,国内外现有文献大多围绕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展开,大致集中在三种观点:声誉和品牌的创建、人力资本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中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的为数很少。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专门研究数量不多,而且角度各异,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本文从资源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关键思想提出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围绕其核心资源即注册会计师着手。

二、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一)拥有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注册会计师

核心资源以其具有的价值性、相对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以及不易被替代性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对核心资源的积累和有效使用获得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拥有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拥有核心资源是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资源

会计师事务所以其智力资本的集中为特色,它没有大量的厂房、设备、产品等有形资产,而是以人力资本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资产。余玉苗等(2002)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大体可以分为通用人力资本和专用人力资本两类。通用人力资本指会计师事务所的一般审计人员,而专用人力资本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事务所的最终产品即审计报告是由人力资本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完全由人力资本决定,而在这个过程中签字注册会计师显然比一般审计人员起着更加非同一般的作用。注册会计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决定了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和经营风险,并由此影响着事务所的声誉和发展(王善平,2004)。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各种执业行为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应该属于专用人力资本。显然,专用人力资本具备的价值性、相对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以及不易被替代性更符合核心资源的特点。根据现代管理学中核心竞争力理论中资源论的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资源,是构成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资源的分析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披露的200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全国百家信息是按照年业务收入排序的我国境内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情况,我们不妨对这百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际所和国内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以期寻找差距。

表1 全国百家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情况分析表

CPA人数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小于30岁 30-50岁 大于50岁 硕士以上 大学 大专 其他

平均值 国内所 106.6 13.7 73.3 19.6 4.6 54.4 42.2 5.4

国际所 232.2 95.8 132.4 4 20.2 192.4 19.2 0.4

百分比 国内所 100 12.85 68.76 18.39 4.32 51.03 39.59 5.06

国际所 100 41.26 57.02 1.72 8.70 82.86 8.27 0.17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cn)相关资料整理

在这百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际所有5家,其余95家为国内所。根据表1我们可以做出三个方面的分析,即注册会计师的人数规模、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

首先,从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方面分析。国内所平均每家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为106.6人,而国际所平均每家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为232.2人,国内所平均每家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仅占到国际所的45.91%。也就是说,从拥有的注册会计师数量上看,国内所的规模显著小于国际所,或者说国内所平均拥有的核心资源的数量显著少于国际所,这样,在国内国际高端、大规模业务的承接等方面,国内所会显然不敌国际所。

其次,从注册会计师的年龄结构方面分析。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工作强度的承受程度、工作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的重要性。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工作强度的承受能力强、工作思维活跃,但是工作经验的积累不足;50岁以上的年长者,工作经验的积累丰富,但是对工作强度的承受程度以及工作思维的活跃性不如年轻人;只有30岁至50岁的中年人,属于年富力强的群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合理的年龄结构应该是极少数具有丰富经验的年长者起指导作用,至少占总数一半的年富力强者起骨干支撑作用,其余年轻力壮者作为骨干梯队的预备役。由上表资料分析,国内所中大于50岁的注册会计师比重高达18.39%,而国际所只有1.72%,相比而言,国内所年长者比重太高,这样的局面会使会计师事务所效率低而成本高的可能性加大,从而减弱核心竞争力;国内所中30至50岁的注册会计师比国际所的比重高11.74%,但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12.85%,比国际所的比重低28.41%,一旦骨干注册会计师发生跳槽、退出等情况,后备梯队的队伍明显不足。总的来说,国内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尚待改进。

最后,从注册会计师的学历结构方面分析。国际所中82.86%的注册会计师是大学本科学历,另外还有8.7%的注册会计师有硕士以上的学历,而国内所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只占到51.03%,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只有4.32%,将近一半的注册会计师只有大学专科学历、甚至连大学专科学历都没有。学历的高低虽然不能绝对地说明能力的高低,但是他和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直接相关的,它标志着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代表着一个人在专业方面的理论水平。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理论水平高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实践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学习、协作和沟通等能力相对也强。拥有高学历注册会计师数量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核心资源质量更高,核心竞争力也更强。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学历层次有待提高。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核心资源即注册会计师呈现三少的局面,平均每家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总人数少、年轻人少、高学历的少,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拥有的核心资源着手。首先要做大,即增加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以增强业务承接能力;其次要做强,即优化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强化核心资源产生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二)拥有整合核心资源的适当手段——有效的制度

核心资源只是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拥有核心资源并不一定能获得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有效地整合,包括其内部整合和利用外部条件促使其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使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和成长势头。对核心资源进行整合的重要手段就是有效的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客观的业绩评价制度和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业绩评价和利益分配的结果如果经常低于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就会使注册会计师产生挫折感和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审计质量,对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而客观的业绩评价和有效的利益分配则会避免劳逸不均、给注册会计师以公平感和认同感,增强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忠诚度,减少或防止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的流失。

1.客观的业绩评价制度

客观的业绩评价制度是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的基础,只有客观地评价注册会计师的业绩,才会有效地分配利益。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乏科学、客观的考评体制,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以注册会计师完成的业务量为考核指标,忽视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过程、状态的考察,也就是重数量而轻质量。这样会引导注册会计师的价值取向偏向数量而不顾及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危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而且,同一个项目小组中的成员会出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吃大锅饭”现象。因此业绩考核指标的设计,首先应该遵循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并重的原则。

另外,应该公布制定的考核指标以及考核程序和方法,坚持公开透明、民主公平的原则,切忌出现考核层“暗箱操作”,而注册会计师太过被动的局面。同时,根据公平原则,注册会计师的业绩评价应尽可能采用量化方式,把在考核中人为评价的因素降到最低,如工作量可按照制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工作小时等,对于难以量化的因素,要尽可能采用最简明的方式表述清楚(常勋,2006)。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会干的不如会说的”的现象出现,使对注册会计师的业绩评价尽可能客观。

2.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

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对客观的业绩评价制度的具体落实,有效的利益分配会起到适当激励的作用,而适当的激励会促使注册会计师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大多数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会计师主要通过薪金的形式取得报酬,这部分利益所得相对于出资人而言可谓太少。但是,作为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而言,所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又可谓太重。也就是说,当前利益分配制度中的主要缺陷是注册会计师承担的风险与得到的报酬极不相称,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应该注意公平对待各类各级员工,注意处理好管理层与员工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合理制定各级工资奖酬间的级差倍数。

同时,在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会计师事务所里,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自己是在给出资人打工,很难建立起主人翁意识,这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凝聚力、难以实施长远规划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借鉴其他实体性质公司的作法即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目前,我国的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此有所尝试,但是由于如果?予员工的持股比例太低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如果?予员工的持股比例太高又害怕损害到出资人的利益,所以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大多束手束脚。本文建议把持股计划设计为持续累积持股的形式,结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业绩和执业年限,配合持股方案,逐步将业绩突出的核心注册会计师提升为中层负责人甚至吸收为出资人,以激励注册会计师以主人的身份而非被雇佣者的身份积极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尽力献策,这样才能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三)拥有整合核心资源的优秀主体——企业家才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要拥有核心资源,还是要利用有效的制度整合核心资源,都需要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主任会计师来操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管理体制和制度上差别很大,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合理、成熟的管理平台,因此,主任会计师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状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任会计师对事务所的执业结果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事务所的发展前途承担管理责任;对事务所的经营理念和执业人员的执业理念承担引导责任;对事务所在社会中的诚信水平及职工利益都要承担相应责任。没有一个具备成功潜质的主任会计师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要拓展业务、控制业务风险,要平衡事务所内部利益,要扩大规模、上水平上质量,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主任会计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执业水平,还应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不仅是事务所的科学管理者,还要是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者,要敢于吃苦,善于沟通,有较好的凝聚力。

目前我国主任会计师的素质参差不齐,远不能适应事务所发展的需要。要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一批素质过硬的主任会计师做领头羊。一方面要提高主任会计师受教育的程度,例如在申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时将受教育程度作为门槛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训其管理方法和技能,这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后续教育、提供国内各所之间或者与国际所之间进行交流提高的机会。

三、结论

学生手册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良好习惯; 养成;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86-001

说起德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曾经形象地把它比喻成“是一壶烧不开的水”。烧开一壶水需要水温达到100度,而我们的许多德育只烧到前50度(即认知和行为),更为关键、更为艰巨的后50度(即行为习惯)尚未烧到。所以,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如何烧开德育这壶水?近年来,我们学校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我们的思考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一所以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目前外地学生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尽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他们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都非常薄弱,但是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孩子,总是有他自身特有的能力,总是存在着发展的积极因素和现实可能性,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基于此,我校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提升整体素质的切入口,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十一五”期间,学校确立的德育课题为“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心育策略研究”,初步形成了培养个体良好习惯和群体良好习惯的基本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十二五”课题确定为“小学生自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希望借助学生自治的教育思想,以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发展为突破口,以提高每一个学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为载体,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塑造健全人格奠基。

二、实践与操作

1.营造“好习惯成就大未来”的良好氛围

我们在校园内外着力营造了“好习惯成就大未来”的舆论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好习惯成就大未来”的理念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中,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认同感和向往之情。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庭教育》报、家校通等平台,与全校家长做好宣传与沟通工作,取得广大家长的认同、理解与配合,共同做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支持工作。

2。实施自我管理策略,培养个体良好习惯

我们在一至三年级学生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引导学生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每学期自主确定1-2个好习惯目标,列出具体行动计划,并做到每日坚持,力争通过努力,每学期养成1-2个稳定的好习惯。

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我们编制了《好习惯成就大未来》小学生自我管理手册,第一学段(即一至三年级)和第二学段(即四至六年级)各一套,每学期学生人手一册,共12册。为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引入了“自我管理学校”这一教育元素,并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被管理的学生,也应成为自己管理自己的老师”。在运用自我管理策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因对象不同,习惯养成的内容不同,操作程序也略有不同,下面分别阐述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学生自我管理策略的基本操作程序:

2.1第一学段良好习惯自我管理操作程序。第一步:初建兴趣。学生在老师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下,知道阅读课外书的好处,并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意向。第二步:表达决心。学生在自我管理手册上写下自己阅读课外书的决心,并和父母商定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第三步:实践行动。按照自己写下的决心开展每日阅读课外书的实践行动,确保阅读时间,在自我管理手册上记下阅读书目、时间、起止页码,并对自己的阅读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第四步:激励强化。我们引导家长或老师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感悟或体会等,除了可以记录在自我管理手册上,还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开展班级或家庭朗诵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评选朗诵高手、故事大王、读书明星等,进行正面强化。第五步:巩固提升。我们在第一学段的自我管理手册中设计了两张奖状,其中一张奖状为“自我管理学校的有志学生”,安排在每学期结束阶段;另一张为“自我管理学校的优秀学生”,安排在暑假或寒假结束,新学期刚开始阶段。两次评选活动都由学生自主申报,父母、老师签署同意后即可获得奖状。评选名额不设限制,凡是能够持之以恒坚持自我管理的学生均能评上,名单刊登在《家庭教育报》上,以此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进一步巩固良好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2.2第二学段良好习惯自我管理操作程序。第一步:宣读誓言,制定目标。每学期初,我们各班都开展“自我管理训练”启动仪式,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第二步:明确职责,签订协议。在这套自我管理手册中,我们设计了一份“好习惯养成协议”。协议书中,甲方是自我管理学校,所谓“自我管理学校”,是一个“三位一体”、“虚实结合”的学校概念,由学生个人、老师和父母三方结合组成,乙方是指学生自己。协议书以条款的形式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第三步:行动实践,日评周思。将制定的目标持之以恒地落实到行动中,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每一本自我管理手册的“实践篇”是最重要的内容。首先,以周为单位,设计了多张记录和评价学生实践良好习惯的记载表,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执行情况,每周邀请父母、同学或老师等熟人对自己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第四步:激励强化,反思调整。这套手册中同样设计了“自我管理学校有志学生”和“优秀学生”这两张奖状,操作程序与第一学段类似,有所补充的是——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我们在“实践篇”中安排了三次自我反思的机会,引导他们对照目标,写出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原因,同时反思做的不足的地方,设想下阶段需要如何努力。学期结束时,对于因疏忽懈怠没有坚持进行自我管理的学生,则按照“协议书”中的约定,让其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具体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可以由该学生分别与老师、父母协商后决定。

上一篇:数据库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