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8 23:17:07

人性化管理论文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70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0岁~32岁(25.5岁±1.7岁);工作年限为1.2年~3.5年(2.7年±0.5年);文化程度本科15人,专科38人,中专17人。将70人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工作年限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使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方法进行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具体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情感管理:护士长和科里其他管理人员每天在工作中应主动热情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理解护理人员最近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工作的心理感受,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了解护理人员需要的帮助和心理想法,用鼓励话语与护理人员进行交谈,使其在科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下寻找解决方法来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②合理分工:上级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护理人员的特长和性格,并根据工作年限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分工,减少年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让工作时间长和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对护龄较低和工作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每年选取科室护理技术骨干人员去进修和参加重要学术会议以拓展护理知识层面,护士长每周在业余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学习班以提高技能。③完善管理制度:在院里护理规章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并对其进行有效执行,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护理技术熟练、准确,减少护理工作的意外情况发生,同时完善奖惩制度,科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奖惩,对业绩出色的护理人员科里可适当提高奖金和福利待遇,对业绩较差护理人员可通过适当方式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病人满意度和科室对其护理工作的评价。①病人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评估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人员护理的70例病人,以问卷调查形式来评估病人对其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问卷共有5方面,每方面20分,总分在80分以上为对服务态度满意,70分~79分为比较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②科室对护理人员各护理方面评价方法:根据医院护理规章制度标准对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责任心、护理水平、风险意识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29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满意18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8例。经统计处理,观察组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提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方法能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2科室对护理人员工作评价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责任心、护理水平、风险意识程度等方面的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人员在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在各护理服务方面均明显提高。

3讨论

对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在医疗工作中经常达不到病人的要求,造成了临床护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常规护理管理缺乏人文关怀,使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之间交流产生障碍,护理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关怀,影响其工作积极性。②护理人员任务繁重和工作压力大,在护理工作上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导致工作效率降低。③护理人员缺乏学习机会导致技术水平难以提高。④护理规章制度中奖励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致使效率降低。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来对护理人员管理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动性进而提高临床护理效率。管理人员主动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不但能够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以及时解决,还能使护理人员感到温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护理管理者根据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特点合理分配护理工作,能够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还起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的作用,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定期派护理骨干参加进修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完善奖惩制度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力和积极性,还能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管理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水平和风险意识,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2

论文摘要:本文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借鉴、引入人性管理,充分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的问题。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 图书馆 人性化管理 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夫•依梅尔特在第六届全球领导艺术讲座中提到,“要重视人才,这是公司真正的财富。”财富源于人力资源已是当今社会的共识。人是承载知识、传播知识的主体。我们所熟知的物质资源、科技发明创造、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等等,都是人力资源所开发和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另外,人力资源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创新能力。索尼电器公司总裁盛田昭夫在其所著《日本造》一书中曾总结道:“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和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成功。”在传统经济活动中资本是核心的条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技成为推动生产的决定要素,知识的价值,也就是人的价值超过所有的资源。目前,人性化管理已成为指导欧美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并普遍为西方跨国企业所采用。“员工是企业内的企业家”这是西门子的口号,体现了企业中每个员工的作用员工是所有企业所需技能的载体,只有企业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努力工作,知识资源才能转化为资本,核心员工的作用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企业员工通过不断的培养,可以成为企业未来的领导者和核心员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做过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可见,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要素。因此,图书馆要想发展,就必须舍得在人力资源上投资,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 首先,我们应注意增进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是把人当作企业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把提高人的素质和激励水平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职责,其首要要素是开创一种积极的沟通关系。这意味着领导人要深入基层,告诉他们你在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打算。沟通是有效工作的关键,沟通不仅可以解释图书馆里的新举措和对未来工作的目标和规划,还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建议。通过沟通有助于下面的人员理解和接受领导层的决策,并从图书馆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局限于局部和片面的问题。同时,沟通也可增进领导和员工的感情。 “关心你的员工,照顾你的员工,我认为这是目前最重要的”,通用电气公司杰夫•依梅尔特如是说。美国BMC公司副总裁威尔说:“企业管理确实需要规矩,但规矩中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尊重个人,如果你把第一条作好了,一切就好办了。”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也强调说:管理要体现人性,不应该把管理视为一种控制手段,而应视为能创造出一种激发人的创造力环境。一个人只有在被人尊重、被授权时,才会将潜力发挥出来,潜力意味着创造力。 全力为员工创造有利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完善的薪资福利,完整的教育培训,畅通的升迁渠道。这也是许多跨国公司吸引人之处。愉快的工作环境被视为一项卫生保健因素。美国BMC公司副总裁威尔说:“我们的一贯目标是通过提供安全、舒适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断地吸引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加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非常尊重人,尊重人有多样性的特点。”加拿大企业普遍推行“劳动人性化”,其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劳动保护和应用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和劳动环境,使员工发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说加拿大重视对人体工程的研究,提高了企业的保健能力,那么加拿大更重视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以提高企业激励能力。加拿大通过对员工的不同特点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员工不同的需要,努力协调好个人需要与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员工正当合理的基本需要。同时不断激发员工新的需求。 其次,我们应注意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馆员的一些知识呈现隐形化的特点,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性化;制度化

前言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着,但是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从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算起至今不到一百年。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性化管理认为人性是管理的出发点,管理应关心人,爱护人,并把这种尊重和关爱细化成管理实践中的细枝末节。人性化管理的全部内涵并不仅是发现人性挖掘人性,而是在管理实践中尊重人性、体现人性、以一切从人性考虑的姿态来看待管理,使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1]。

成功的企业都把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放在首要的位置,人性化管理的特征为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和激励人,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应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以此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生产率和工作质量;推行“劳动人道化”,进一步改善劳动保护和应用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和劳动环境;在企业中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和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培植满足人性发展的土壤等举措。

一、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局限性

自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泰勒创建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后来发展成为当代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流派。主要的观点为,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的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主要特征为[2]:(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的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不同职位的权力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2)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的要求。(4)管理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所有的人都服从制度规定,不是服从于某个人。(4)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6)管理者的职务是他的职业,他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科学管理理论的优点是:一是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官僚制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组织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性和稳定性。二是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典型的官僚制中,存在着一套有连续性的规章制度网,涉及组织管理过程的许多主要方面,。它给每项工作确定了清楚的、全面的明确的要求,从而使组织运转和个人行为尽可能少地依赖个人。三是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早期传统的组织过分地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大型企业组织的管理的要求。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规模大、分工细、层次多,需要高度统一,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通过制度规范来统一管理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将人当成工具来对待,认为人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忽视情感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管理人员是工作狂,要求下属也成为工作狂,他们事必躬亲,企图控制一切且允许自己出差错,因为任何自己的差错都可能破坏自己的威信,而这恰恰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员工往往是企业的过客,目标比较单一,或在工作上,他们让干什么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累人不累心,没责任没压力,苦干是我的事,巧干是领导的事,在知识方面,他们或者自己学、或者留一手,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人性化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区别

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有人认为,科学管理更实用,有人认为,人性化管理更胜一筹。事实上,二者是两种特殊而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且在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居于主导地位,二者适时、适度的融合,才是我国企业的明智选择[3]。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然是以人为本。这是对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的一大提升。它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进行心理与行为的彻底革命,使得企业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态度直到管理效益有一个全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体现出人主宰自然、人是万物之灵的客观规律。显然,人性化管理不是对科学管理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继承,一次科学的修正。它汲取了科学管理中的科学思想,肯定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同时将科学管理中颠倒的“人”与“物”再颠倒过来,让“人”始终处于原本的主导地位。这不是简单地顺应潮流,而是坦率的尊重事实。这种实事求是的“人本意识”+“科学精神”,是人性化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也是它受到普遍崇拜的根本原因。

在实际当中,由于缺乏人性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失败的教训也是为数不少的。如象三株集团的垮掉、郑州亚细亚集团的破产、秦池酒厂的美梦破灭都证明了“家长制”、“一言堂”的集权化管理的失败。从管理实践运作的方式看,科学管理要求通过科学、理性、量化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工作标准与操作规范,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严格的制度环境[4]。当企业管理处在低水平阶段时,这种管理模式对训练员工的职业观念和技能、养成科学意识和品格、从而改进企业管理是相当有效的。而人本管理的运作,则要求以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为前提,以奉行组织内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为基础,以组织内全体成员的优秀技能和敬业精神为依托,通过民主管理与参与,最终达到自我管理。很明显,人性化管理致力于管理环境的优化;致力于员工思想的沟通与潜能的挖掘;致力于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同时致力于员工需求的满足。

人性化管理既是对科学管理的必然依托,又是对科学管理的自然超越。在企业管理处于较高水平时,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理论内涵与运作模式告诉我们:人性化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理念因为反映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社会现实,因而更具有先进性;但它的运作条件比之科学管理也更为严格。尽管人性化管理是所有企业管理都必须遵循的一种时代潮流,但不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主导管理模式。

三、企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的技术构成

观念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只有转化为现实才能实现其价值。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正是通过它的技术层面的支持得以付诸实践,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产生效力,获得“经济证明”,从而达到“科学的形态”。价值和技术、目的和手段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完整、统一的人性化管理、任何企图割裂这两者关系、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价值层面的人性化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人性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类似于内容和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关系[5]。

以上从价值层面上阐述了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那么从技术层面上看,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呢?如何将观念上的人性化管理落实到现实的管理活动中呢?基于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本文有选择性地从几个重点环节和方面展开对技术层面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考察。

1.企业管理方式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有几种常用方式,分别包括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文化管理等三个主要层面[6]。

首先,情感化管理。情感因素是构成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被管理者工作主动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会使人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劳动效率;反之则使人行动迟缓,萎靡不振,工作状态大为下降。情感因素影响着管理的全过程。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要充分发挥情感在管理中的效能,充分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激发其内在动力,应该遵循信任、尊重、关心的原则。信任原则。信任是一种最高的奖赏,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的基础。

其次,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民主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管理活动正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当人们切切实实地管理起自己的事务,才能真正激发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命运共同感、责任感,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专制作风的管理由于实行独断管理,与下属就没有感情交流,而下属则容易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甚至产生怨气和对-抗情绪。放任自流式的管理实际上是无政府管理,一切放任群众自理,这种工作作风难以完成工作目标,管理者也没有权威性。民主化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把管理权交给群众,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管理顺利开展。人性化管理实践表明,实行民主管理或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达到改善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提高士气、缓解抵触情绪的目的;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开发员工的潜力,成为改善个人和企业绩效的一种方式。

最后,文化管理。从一定意义上一说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正在逐步演化为一种文化管理。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管理热潮足以为证。企业管理发展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愈来愈引起企业管理专家的重视。文化概念具有差异性,企业管理中所谓的文化一般是指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和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形象、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经营理念、道德规范、文化生活、企业精神、价值标准、管理哲学等[6]。

以上五种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构成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手段的“套路组合”。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方式。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人性化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都是按管理职能设置管理部门,按管理的幅度划分管理层,从而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信启、社会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已成为新的趋势。为此,人性化管理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新思路,主张对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再造,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变,把氏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改变为网状并联式的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这种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是逐步发展而来的。当前,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这种扁平化管理的趋势更加明显。典型的例子是行业内部兼并,如波音兼并麦道与欧洲的飞机制造业抗衡,对于这种行业兼并后形成的巨型企业,如果没有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制,势必行不通[7]。

我国出现的“劳力资本”的企业改革试点也是扁平化管理的体现。这种改革使得除技能和知识可作为一种资本外,一般员工也可以自己的劳力作为资本参股。这样将出现三个变化:从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变为事实上的合伙关系;从员工自身拥有的劳力或智力的个人所有者,变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从管理者的外部激励,变为因为能与企业分享利润而自我激励,由他律变为自律。这就在管理形式和产权形式上肯定了员工的主人翁身份,而不是文字上、口头上的主人。可见,实行分权管理的扁平化模式触及最深的是企业产权结构。随着公司股票的自由流通,资本日益社会化和公众化,最终导致的将是产权的社会化和企业的社会所有制。

3.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的人性化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管理决策的人性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准则,即寻求一定条件下的最优解。最优化准则是一种刚性准则,它的应用,只有在“决策时所有措施和方案都是已知的,而且第一方案所能取得的成果也是可以确定的”时候,才能实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复杂性,决策者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因而“最优化准则仅仅存在于逻辑推理之中,没有实践价值”。

第二,决策程序要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决策过程中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类似于“多谋”与“善断”的关系。“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体现科学化。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企业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决不能只凭“长官意志”,一个人说了算,而必须由“一言堂”转向“群言堂”。“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它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为害极大。“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少、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从。由此形成的决策,称为人性化决策[7]。另外,为了在决策中较好地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应建立“谋”、“断”即相对分开又相互制约的现代决策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平行地建立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决策系统最终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决策的关键是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并对之加以科学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而,决策的人性化要有信息的人性化与之相适应,没有人性化的信息的支持,人性化的决策是很难做到的。

同上述“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群言堂”式的决策属于人性化决策相联系,单一化的信息可称为刚性信息,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称为人性化信息。人性化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这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可归为不同的科类,如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等等。当然,这种信息的分类也有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其表现是往往同一信息可归入多种不同的分类中。例如,用退货、返修次数反映的顾客满意程度既是数量信息,也是质量信息;既是内部信息,也是外部信息;既是物质层面的信息,也是精神层面的信息。

4.企业生产管理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化生产”。长期以来,追求规模效益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这种目标追求其实表明了一个企业是为自身生产还是为顾客生产的原则立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就是由传统的“大量生产”转向“顾客化生产”。导致这种转变的客观经济依据是:一个社会如果处于贫困状态,物资比较匾乏时,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就比较单一,因而比较容易满足。一旦一个社会进入富裕状态,社会大众拥有的财富多了,购买力强了,消费者的心理就会变得复杂,消费行为就会变得更具有选择性(更具有挑剔性)。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8]。另外,导致生产管理的这种转变的还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第一,规模生产要求不断地增大设备生产能力,导致生产和管理成本的增大,往往形成超额的、富余的生产能力,造成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第二,规模化生产使得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难,进而造成激励机制的弱化。第三,随着管理的复杂程度的增长,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制约了管理效率。第四,管理体系的复杂性直接导致管理层次的增多,信息向上反馈和指令向下传送的失真的情况难以避免。

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实际管理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反映到生产管理上来,就是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大量生产”转变为能对顾客复杂多样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顾客化生产”。“顾客化生产”要求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新产品,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比如采用人性化生产线来灵活组织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全面的生产管理人性化,即“顾客化生产”还包括生产过程的人性化、产品的人性化和基础结构的人性化三个方面。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

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不单单把人当成一种成本看待,而是把人视为企业中最宝贵的、可以增值的资源。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这里隐含着哲学上的一个悖论: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人,而不是当成任何形式的工具或手段,人是世间的最高价值,人本身就是目的。但是把人看成一种资源,即使是宝贵的资源,也具有对人操纵和利用的一面,人仍然不过是实现企业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这种思维中的矛盾也反映了人类存在的一种二律背反状态:从人本主义的立场看,人是最高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人,是否有利于人的存在和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最高价值尺度。另一方面,作为目的的人,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有着各种需求和欲望的人,外部世界不会自动来满足人的需要,人又必须充当手段,以自身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人性化管理理论认为: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作为目的的人和作为手段的人统一起来。人作为目的是终极价值,人充当手段是由这一终极价值派生而来的。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它提醒我们防止在管理实践中的本末倒置[9]。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效果就不能仅仅是成本的节约、绩效的改进、出勤率的增加、效益的提高等功利目标,还应有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等与人性相关的人文目标。这些人文目标本身就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

承认人的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把管理的视角由工作移向人,工作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事实上,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弹性工作时间增加、员工参与管理、团队建设、职业生涯设计等管理方式都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回归这一时代特点。

总之,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与信息、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个环节共同构成了技术层面的企业人性化管理体系的主干。毫无疑问,技术层面的人性化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环节或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环节和整个人性化管理产生负面作用。比如,没有组织结构的人性化即扁平化管理,就很难实现顾客化的生产管理;没有信息的人性化就做不到决策的人性化:不正确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就无法顺利展开各项人性化管理活动。总而言之,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当中,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技术层面人性化管理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黄胜杰:“略论企业人性化管理”,《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2].郭红林:“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及借鉴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

[3].尹志雄:“论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求索》,2001年第2期。

[4].陈昆玉:“论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现代经济探索》,2000年第9期。

[5].余源培:“论弘扬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功能”,《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

[6].张德:“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软化趋势”,《特区企业文化》,1995年第2期。

[7].任佩瑜:“论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规律和趋势”,《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第5期。

[8].首都经贸大学“中国企业理论50年”课题组,“我国企业管理理论50年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10期。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员工管理;员工满意;顾客满意;人性化管理

前言

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它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无形的,就是为宾客提供服务。而员工的素质、服务态度、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有密切的直接关系,它直接关系到宾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享受到或购买到了高质量的服务产品,从而关系到酒店的经营成果。因此,酒店经营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如何把员工管好,而对员工管理的目的在于“得”人,在于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宾客对各类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酒店没有优质的、高标准的服务,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所以,酒店的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好员工的工作为根本,酒店对员工的管理就是对服务质量的保证。与传统的管理相比,人性化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更有利于酒店的生存与发展。

一、人性化管理概述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性为原则、为基础的管理,强调组织管理应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重要的组织资源,一切管理活动应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管理中应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对其从各方面予以关心、爱护,使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归属感、价值感,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人性化管理大体包括:

1.情感管理,就是注重人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情绪。管理者应尊重下属,善于沟通,对下属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提出的要求。

2.民主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管理者做出决策前,应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还能提高员工的士气,使决策更易于彻贯彻执行,更能让员工接受。

3.自主管理,可以说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大意是:员工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自主制定计划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可以把员工的个人意志和组织的统一意识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位员工心情舒畅的工作。

4.文化管理,这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培育组织文化,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组织文化而非制度对员工实施管理,并在组织和成员间建立起富有意义的伙伴关系。

人性化管理强调尊重人性,但并不排斥制度,它不能脱离制度而存在。所以文化价值等人文因素统摄物质、制度等理性因素和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人性充实理性,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更大程度上塑造人的自觉性和自我激励,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住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人性化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在酒店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到酒店的实际管理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酒店中的一线员工,直接为客人服务,实际上是酒店的形象代言人,代表酒店去接待宾客。如何使员工能轻松地、愉快地扮演好这个角色,为客人提供发自内心的微笑服务、尽善尽美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物超所值的高标准服务,这就要求酒店在经营管理中,加强管理者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在管理中,酒店要从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员工为中心转变,无论考虑问题,还是处理问题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酒店的计划、决策、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都要以人为本,兼而重视情感的投入。具体地说可以设立总经理信箱或总经理接待日,给员工一对一提意见、建议的机会:设立“员工建议奖”,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重视员工所提建议;管理者深入基层,切实体会员工的意愿和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无论是近期措施还是长远打算,都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酒店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规范酒店的各项制度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人性化管理也必须以规范的制度为基础。如果忽视了制度化,就会出现无原则而只讲人情或裙带关系的情况,就难以在管理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就会挫伤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缺乏规范制度,人的行为不能规范,人的弱点和非理就得不到约束,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工作的无序化。人性化管理需要制度,但这个制度的制订必须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精神和理念。有利于管理的人性化,不能只重于惩罚,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融合,制度是一种理性化的规范,而人性化是一种对人有激励效能的管理艺术,将人性化与制度化和协统一起来,员工才能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规范服务。

3.重视员工培训

培训员工,不仅能为酒店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酒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有志于有酒店业发展的优秀员工,他们会选择能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酒店。只要酒店重视员工培训,把员工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把培训和发展视为酒店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员工就会把酒店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广阔天地,他们就会努力工作。同时,通过培训,能增强员工对酒店的奉献精神,能接受酒店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因此,对酒店也有着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影响。

4.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

(1)与员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酒店要适应现代化市场机制下的激烈竞争,重要措施之一是要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酒店除了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外,还要使每位员工相信自己拥有与酒店“荣辱与共”的重要地位。这样,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向宾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宾客接受这样的服务后,也更容易与酒店建立信任、持久的关系。

改革开放前的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员工几乎没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在新的市场机遇和竞争中,酒店业有了大跨度的发展,经营管理理念也随之有所更新。员工已不仅仅是获取工资和报酬的工作者,而更重要的是成为积极参与酒店经营的伙伴。那么酒店应如何建立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呢?重要的是要在管理理念上尽量地消除管理者与员工由于职位不同而产生的隔阂。一方面,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加强管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要礼贤下士,心胸豁达,充分重视员工的智力成果,平衡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一员,真正的与员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在思想上提升主人翁意识,让员工将自己真正融入到酒店的经营管理中。

(2)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在酒店的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能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酒店沟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共享。其主要表现为:员工应熟悉酒店的整体运营方针、经营目标、新技术信息等,这不仅可以确保酒店内部信息传达的顺畅和及时,同时也成为员工为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依据。与员工的沟通包括倾听、疏通与指导三个方面。倾听可以让管理者了解酒店员工的思想动态;疏通是为了消除障碍,让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顺利地完成面客服务工作;指导则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地与员工沟通酒店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同时让员工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对酒店更重要。在实际操作方面,酒店可以采用召开班前会、例会等一些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达。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巡视管理,深入现场等方式来及时地协调、解决酒店经营中的各方关系及出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深化与员工的沟通。酒店也可以多关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经常组织一些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这也是加强与员工沟通的一个方面。通过在各种活动中各级员工的言论或讨论来及时了解酒店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及时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需求,从而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在工作与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增加员工对酒店的满意度,从根本上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沟通。

(3)授予员工一定的权限。酒店一线员工直接对宾客提供服务,与客人面对面的接触最多,当宾客有什么不满意或是有什么要求时,常常要求从直接服务的员工那里得到快捷满意的答复。而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结构中,一线员工要层层向上汇报,再层层听从指挥。在相当长的一段汇报、指示过程中,宾客会认为只是一件小事也无法立刻得到答复,他们对酒店的工作效率就会产生质疑,就会影响到酒店的形象。如果酒店能授予接待人员适度的权力,在接待宾客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关的员工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快速给宾客回复,灵活地为宾客解决。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维护酒店形象,做到宾客与酒店的双重满意。在授权的过程中,酒店也不可盲目和缺乏规范,应做到适度授权,并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即因事择人、视能授权。对被授权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权责管理。在员工出现工作失误时,直属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

5.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酒店本身要注重员工与酒店的自愿合作,其工作方式也更多地强调团队协作。因此,用酒店文化来提高酒店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尤为重要。酒店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并得到全体成员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传统风俗和礼仪等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以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来实现人性化管理,主要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三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

(1)酒店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理性、健康的理念。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一项有发展的职业和事业。只有真正重视人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突出“人本”思想,建立独特的酒店文化,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精神文化这种理念在酒店的成长与发展中潜移默化的发挥着最持久的作用。好的精神文化层是酒店无形的资产,它不仅能挖掘出每位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的士气,而且是酒店内部团结的纽带和沟通的渠道。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旺盛的活力。

(2)制度文化是酒店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要遵循的理念等。在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制度的作用不可替代。酒店员工处在企业文化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下,使员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培育员工高度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发自内心的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3)物质文化包括店容、酒店标识、文化传播网等。加强酒店文化建设也可通过这些措施加以进行。例如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酒店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酒店在经营管理中重视人性,将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到对员工的管理中,这才是酒店在竞争中获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梭伦.以人为本:用人的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李桂萍.人性化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5(3):72-74.

[4]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商业研究.2005,1.(2):163-164.

[5]石云霞.饭店员工培训中的误区浅析[J].商业现代化.2005,11.(1):285.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5

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财务制度、工作流程、部门管理、岗位职责规定等等。这些制度之所以称为基本管理制度,是因为这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公司要极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大公司靠制度管人,小公司靠人管人”。所以,小型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就非常重要“,人性化”主要表现为老板的人格魅力、领导魅力、处事能力、管控能力等等。我见过很多小型公司,员工和老板称兄道弟,关系非常融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治”。“人性化”与“人治”是不一样的,“人治”没有规章制度或说制度存在于员工的“心中”,“人性化”是有制度的,但是不仅仅依赖制度,还有老板的为人处事的作风起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很多小型公司在开始时都是“人治”,慢慢到“人性化”和制度管理阶段,最后发展到制度化管理的“法治”阶段。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给员工一个美好的期望。为公司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小型公司,企业理念、企业文化都没有有效地形成,但是,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非常重要,所以,在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为公司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起着和企业文化一样的作用,能够团结、激励公司全体人员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二:诚信经营,是公司生存的命脉

业务要扩大,并不是只有跑客户一条途径,那样永远处在不断开发新客户丢失老客户的过程中,进入一个怪圈,后边会更难办。保证老客户的稳定,并带来新客户,这是一种特别见效的广告形式,客户口口相传,和他的朋友说上一句这家公司态度好,产品质量好,信誉好、售后无忧,往往比我们自己跑去跟客户说上十句、百句甚至更多的话都管用。市场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物以稀为贵”如果大多数人不诚实,不诚信,说话出尔反尔,这时诚信的公司就更加宝贵,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就会源源不断的流进这些诚信的企业中去。把眼光放长远,不要急于一时之利,不要光看眼前,可能有的时候某一单生意很小,不赚钱甚至赔上一点也没关系,有失才有得,起码我们赚了口碑,这就是好事,后边就有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业务,所以不管多大的生意都要尽全力去做。引用胡雪岩的一句话“做生意眼光放的有多远,生意做的就有多大”。答应客户的事一定要做到,有的时候可能为了兑现自己的一句诺言,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吃多少苦、受多少累、甚至受了很多委屈那是自己的事,客户关心的只是结果,如果我们付出了很多,苦也吃了,累也受了,结果是客户不满意,那所有的前期付出都等于没有。遇到了问题先要想着怎样去解决,不要急着推卸责任,不管是谁的责任,都是公司的事情,问题都要解决,事情处理了之后再找原因,该谁的责任谁承担,那是公司自己内部的事,万不可当着客户的面你怪我我怪你,相互推卸责任。遇到问题不敢承担只会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三:产品质量,是公司立足的根本

把事情做到你能做到最好的,就是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干活做事不要想对付,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不管大小,无论多少,只要做就要保证公司出去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有的时候可能会想差不多就得了,明明发现了问题也不去改正,该重做的就重做。不要贪图一点小利,应付客户就是应付自己。大部分时间干活只要用点心,认真一点,遇事多想一步或者多问一句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如果等到完成以后才发现问题,不光东西要重做还会更费劲,浪费材料事小、浪费精力、体力、时间是无法弥补的。我说这话并不是说绝对不能犯错误,允许人犯错误,但要看错误是怎么造成的,敢不敢承担。如果真的是无心出现错误很正常,但是如果因为不用心、马虎、大意所犯的错误就是不能原谅的。任何时候不要抱侥幸心理,想客户可能看不见,蒙混过关,要知道每个客户都很挑剔,首先我们要做到自己看着没问题才能拿去给客户。

四:价格合理,是留住客户的必要条件

大部分小广告公司没有明确的价目表,价格因人而异。从而导致了价格随便报,张口就来,逮着一个赚了,逮不着算了,这种生意只做一次的想法就很可怕了。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信用度,而给客户留下了公司不正规、太黑的印象。公司要想发展,价格必须明确,让所有来公司的客户都放心,真正做到童叟无欺其实很难,但如果真的做到了,也就说明这个公司正规了,也该强大了。前边说了这么多,但最终所有的问题又都归于一点,做人。要做事,先做人。做人很重要,人做好了,做事情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6

少儿图书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人性化管理将时时提醒图书馆管理者注重人的能动性并积极引导馆员,以避免陷入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可能隐藏的僵化误区,远离、教条主义,贴近实际,使图书馆管理者能够按既定目标指挥若定。有助于管理理念人性化人性化管理建立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机制之上。它强调培育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文化环境以及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追求的员工的需求各不相同。丹东市少儿图书馆对老中青3个不同年龄段的员工给予不同的关注。对于老年员工我们给予更多的尊重,并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参与组织决策;对于中年员工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积极进步;对于青年员工我们的投入更多,2011年,丹东市少儿图书馆对青年员工实施岗位轮换制度,让他们熟悉馆藏,获得直接的业务工作经验,另外在本馆举办的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读者活动中让他们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方案制定等,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员工核心需求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在图书馆不仅具有获得劳动报酬的物质满足,而且具有参与管理、获得尊重、施展才干、自我实现的精神满足。这样就激发了馆员的热情和干劲,提高了馆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稳定专业人才队伍一项对全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图书馆懂高新技术和专业理论的人才匮乏。不少高校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纷纷改行,流向了公司、信息中心、机关等效益好的单位。少儿图书馆相对于成人馆其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外出学习培训等机会都很少,部分员工受“少儿工作没出息”等偏见的影响,产生了专业思想的动摇或困惑不解的抵触情绪。加强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地调整图书馆员的心理状态,使之适应社会的改革变化,对图书馆与外界的差异有较高的承受力、应变力,稳定专一地工作。

少儿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少儿图书馆人性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以人为本,牢固地建立起事业与个体目标之间的联系纽带。即高度重视服务少年儿童的社会效益与自我发展的个人需求的双重利益驱动。关心馆员、尊重馆员,设法满足馆员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以发挥整体效应,实现馆员个人目标和图书馆整体目标的一致。力行务实、高效、科学的管理风格。引进并建立正常的竞争机制。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建立通畅的上下级间、部门间信息传递渠道,管理者密切联系下属,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化的竞争机制。把“责任+能力”作为对人的评价标准。依据此原则逐步完善人事考核体系与利益分配体系;把图书馆的各级管理权交给最有责任与能力的人,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人善任,各得其所的原则;要求馆员在工作中自我加压,从严要求,尽职尽责;结合全员聘任合同制,严格推行考评制度,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发现、使用和培养人才。尊重知识和技术,鼓励理性和创新行为。在各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少儿图书馆必须具有高度的人才竞争意识。图书馆管理者要善于发现那些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专业知识,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图书馆人才。应当保护这些人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提倡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实行民主议事,集中决策,权威管理。应提倡相互尊重,加大与馆员的沟通力度,及时掌握馆员的心理期望与变化,加强业绩与信息的反馈,使馆员了解组织对自己工作态度与业绩的满意程度。在重要规章制度制订时应充分吸纳相关人员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扬民主,集中决策;而一旦制度出台,决策形成,则应当有令必行,实行权威管理。

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环境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柔性管理的内涵、特征以及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刚性管理 一、当前经济环境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现代组织所处的环境正在从相对稳定的静态环境转向日益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环境的复杂多变加剧了企业的竞争,全球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企业战略长期不变的情况下,依据企业经营战略和运营模式而确定和实施的,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人员的选、用、育、留等,都是依赖于固定的模式、组织、规章制度进行的统一管理、统一工作,侧重于用人做事。而在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下,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人员的流动性加强,企业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的危机。如何把人力资源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如何进行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都将变得复杂和难以确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刚性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提出,迎合了这一需要,它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化管理为核心,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时间、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这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柔性化管理模式,适应了当前经济环境的需要,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一种提升,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实践形式。 二、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一词源于英语"Flexibility",意为柔韧的、灵活的、能适应新环境的、可通融的,原指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后引申到人,包括人的行为、思想。关于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定义,聂会平、王培根、郭毅夫(2007)认为,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就是通过人力资源实践柔性对现有员工技能、行为的调配和重构来获取人力资源的整体柔性,从而使企业产生持续竞争力。朱晓辉、凌文检(2005)认为,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柔性管理的关键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主要包括领导的授权与员工的全面参与、工作分析的柔性化、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以及柔性的激励措施。 综合看来,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刚性管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主要是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和赏罚分明的激励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刚性管理模式,无法有效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柔性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动。从本质上说。柔性管理更加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要求用“柔性”的方式去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柔性管理的特征 1 内在驱动性。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上级的权力影响力和监管,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

人性化管理论文篇8

1.1院方高度关注护理管理工作

医院管理工作者务必高度重视护理管理工作,合理安排与科学分配护理人员与护理管理工作者,以使护理人员能够专心地工作,以及让护理管理者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这是人性化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基础保障。

1.2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护理管理中,管理工作者可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而激发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遵循“多劳多得”的这一原则,贯彻落实施对基层护理人员的奖励。在月底的时候,护理管理工作者与基层护理人员以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形式选出本月工作时间长、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的代表,且给予相应的现金奖励。针对未曾获奖的基层护理人员,护理管理工作者应当多多激励,不可以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并且,在制定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也应当制定处罚机制,针对缺少上进心和屡犯错误的护理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在增强基层护理人员工作热情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以使护理人员清楚,护理工作跟患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务必把安全责任摆在首位。

1.3科学地组织与配备基层护理人员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护理管理者应当谨慎谦虚和以身作则,持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与管理技能,从本质上增强自己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并且应当认真地听取基层护理人员的建议或者是意见,清楚他们的工作困难之处,明确基层护理人员是不是配备合理,结合患者的现状组织专人进行服务。除此之外,通过适当的方式减轻基层护理人员的压力,实施科学的排班制,避免基层护理人员有太大的压力,实时地跟基层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避免流失优秀的护理人才。

1.4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只有实施恰当的形式,才可以激发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工作者应当投入相当的精力,了解、帮助和关心基层的护士,结合护理人员的特点善于用人,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体现所有护理人员的潜力。护理管理工作者在护士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当跟当事者实时地交流,了解错误的原因,进而实施关怀与帮助,为当事者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防止又一次地出现这种错误[2]。倘若基层护理人员缺少工作热情,那么在进行批评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方式与场合,避免使护理人员产生太大的压力,应想方设法从多个方面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从而全面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1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在护理工作当中,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就是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及关注与关心人的人格、需求、权利、健康、生命,倘若少了人文性这个主题,一切健全的护理病历、先进的设备仪器、熟练的技术操作等都是机械式与形式化的程序。实现服务对象的需要是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护理人员和患者是护理管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护理管理体制立足于护理人员的实际要求,从本质上搞清楚了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需要什么。解决了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实现了护理人员最紧迫的要求。在参与一系列形式的学习之后,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实时地融入学会的管理思想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完善策略,最终使得临床护理的能力提高。

2.2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观念

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护理管理者,不但立足于护理服务对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的反映与结果进行关注,而且还尊重、了解和关心护理人员,激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严格的制度确保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并重视护理人员内心的需求,以关心和激励作为主导,并且帮助护理人员解决了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难题,为护理人员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让护理人员发挥自身辅助作用,协调设备在各部门间的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这不仅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控制其质量以及使用时间,而且还能够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经济管理系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