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3 10:12:07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特许经营;交易成本;资本稀缺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67-02

一、特许经营概述

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断言:“特许经营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商业模式”。国内有识之士也声称:“特许经营正迅速成为中国最具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途径”。特许经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道路,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特许经营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2条的规定,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人和受许人都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总部只对特许标的有所有权而对分店没有所有权,经营权高度集中于总部。

特许经营在国内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一些中国大陆本土的企业开始涉足特许经营,李宁公司是特许经营在中国创造的第一个神话。1993年全聚德集团成立后,开始探索用特许经营方式发展分店,随后华联、联华等企业都快速地发展了特许加盟店。那么特许经营这种特殊的制度模式能否长期存在下去,以及这种模式与其他的连锁经营模式相比是否有其内在的制度优势呢?

二、公司理论――特许经营的纵向一体化性质

罗宾(1978)首次提出用委托―理论来分析特许组织,他用公司理论解释了特许安排。从产权、激励、监督三个方面分析了特许经营所具有的混合型性质,即认为特许经营是一种结合了科层和市场的特殊模式。

罗宾首先从制度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内在的运作机制,特许合同许人对受许人的完全控制很似于企业中的雇佣关系,特别是特许人的剩余终止权。其次,特许安排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特许人扩展业务,扩充资本,但是受许人是否会投资于特许经营,还要看投资回报率以及风险的大小,罗宾认为,如果受许人投资风险相对较大,同时一个风险厌恶的受许人宁愿投资于一系列特许组合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特许店,那么投资于单个分店受许人要求的回报率就相对较高(这些都假设受许人更规避风险)。再次,他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解释,主要是源于德姆赛茨等人的公司监督和控制理论,即:由于受许人的地理分散性直接导致特许人对其监督困难,因而为了避免受许人懒惰和过度闲暇,就必须给其一部分利润进行激励,使其特许费小于获得的期望现值,从而减少了成本。

由于特许经营具有“双重经营”的特性,即特许人在自己经营的同时将特许经营权赋予他人,所以特许人可以通过对自营公司总店的利润,了解到整个特许经营网的收益分配(Gallini & Lutz,1992),对于没有经营经验的特许人来说,这一点的价值非同小可。与高收益特许人的双重经营策略相比,低收益特许人只能依靠如实的公开质量和特许经营中的诚实信用来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且特许人可以从了解地方口味和市场状况的被特许人那里吸取知识,如果特许人对此一无所知,那么即使管理费为零,他也无法开设分支机构。该理论利用公司治理的理论阐明了特许经营中的监督,以及该模式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功能,这对研究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及对受许人的激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特许经营模式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经济学家们一直都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存在不同组织形式的原因,因为交易成本决定了组织的产生以及组织规模。存在特许经营这种组织形式的原因也在于它能节约交易成本。特许人通过将分店的经理和分店的所有者合而为一,使他成为分店经营成果的剩余索取者,从而解决了分店内部的问题,但是减少的这种问题只是分部内部的问题,而最关键的问题是总部与分部的问题,特许经营并不能解决这种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相对于完全纵向一体化它减少了问题。

特许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监督成本的减少。在特许合作中双方都希望对方有效率,特许人意图控制受许人,但是在与总部距离遥远的商业零售网络中,总部对分店的经营实施管理相当困难,所以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系统以避免违法者对责任的规避。对特许系统的监管需要对经常出现的外部性问题加以控制:如果一个受许人允许其自身经营质量下降,那么当他从中受益的同时其他受许人将蒙受一定程度的损失,特许人就很有可能聘请人监督,或者特许人也可能利用客户信息反馈情况来控制最终服务的质量和检测销售额(Klein&Saft,1985)。罗宾(1978)提出,如果特许人一次性卖掉其专利权,则不会有外部性产生,那就只是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而不存在问题;罗宾(1978)认为,特许经营就是受许人付加盟费得到一职位,同时特许人给其一部分利润进行补偿,建构特许合同的目标是在合同控制的范围内赋予特许系统中各方权利。

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特许经营模式比一般的委托形式节约了经营管理的费用,对特许经营交易成本和性质的分析只不过成为描述同一特许经营现象和经济运作原理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者都将着眼点放在如何建立一套适当的结构体系以减少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随机行为。交易成本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特许经营比其他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节约了成本。

四、从资本稀缺理论角度阐述为何会产生特许经营模式

资本稀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实行特许经营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原因是特许人资本稀缺,需要以更少成本来筹集资本,扩大整个特许经营规模,对于这一理论的看法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Oxenfeldt & Kelly(1969)较早地使用资本稀缺假设来解释特许经营。当面临资本稀缺时,公司就由自有经营转变为特许经营,通过建立网点和付费,受许人可提供大量的资本来帮助企业扩张。

但资本稀缺解释特许经营仍存在争议。总的来说有两个理由认为资本稀缺不能解释特许经营:第一,许多学者都认为,资本稀缺不是决定自营还是特许的因素(Brickly & Dark,1987; Norton,1995; Rubin,1990)。当一个企业需要资金时,通过贷款或股东入股获取资金更有效率,股东投资于整个连锁,可以在网点内分散风险,因为在有限数量的分店情况下,受许人风险比较集中。除非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很多残缺且这种融资方式会增加资本成本,否则使用受许人资本来解决资本稀缺问题将无效率且不合理(Norton,1995;Rubin,1990)。Lafontaine(1992)指出在特许经营中受许人会出资构建分店,相对于自有公司来说特许人减少了对受许人的监督,因为自有公司对经理人的监管成本往往是很高的。

Lafontaine(1992)认为,资本稀缺理论存在两个难题:首先,只有需要资本时才采取特许经营,那么如果已经获得较多资本或者特许系统已很成熟就应退出特许系统或降低对其的依赖吗?显然不是。其次,特许人为受许人提供资金融通属正常现象,有数据显示,美国一千多家特许人都对其受许人提供了资助,当然这些特许人没把特许合作作为其资金来源。所以他认为资本稀缺不能解释特许安排,特许人若想融资可通过货币市场的贷款和资本市场的股票募集,并不是通过特许连锁。在Lafontaine(1992)的文章中最后指出传统的资本稀缺观点解释特许安排有很多难题,同时认为资本残缺并不能单独地解释特许,而要与激励理论相结合。

到底实行特许经营是不是资本积累的一种途径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论,但是资本稀缺理论对于研究特许人是否主要通过此途径积累资本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将众多学者对特许经营模式的制度分析加以综述。特许经营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其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也说明特许经营这种制度模式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受许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受许人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但是如何解决受许人的道德风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Paul H. Rubi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Franchise Contrac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21,No.1.(Apr.,

1978),pp.223-233.

[2]Robert E. Martin, Franchising and Risk Manage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No.5.(Dec.,1988),pp.954-968.

[3]陈健,张大宝.对特许经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理论前沿,2001,(15).

[4]李维华.特许经营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刘江健,尤建新.特许经营的理论分析: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的观点[J].价值工程,2006,(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Z].2007年第485号令.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 特许经营;联盟网络;绩效;酒店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5-0116-04

一、前言

特许经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乃至全球商品和服务营销领域的一个主导力量,因而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营销理念”和“21世纪的主导商业模式”[1]。在大多数的西方发达国家,特许经营都已经成为主要的零售商业形式[2]。在酒店经营中,自从1955年凯蒙斯·威尔逊的假日集团开创了现代酒店特许经营的新局面以后[3],到如今,特许经营在旅游酒店业已经十分普遍,排名全球前十的酒店集团几乎都有特许经营业务。在理论研究领域,西方理论界于20世纪60年代就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的研究。一般认为,Oxenfeldt和Kelly(1968)在零售期刊(Journal of Retailing)上发表的“成功的系统最后都会变成自营连锁吗”一文被认为是关于特许经营理论的最早的经典性研究成果之一[4]。此后,有关特许经营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约3/4的研究成果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4]。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从联盟网络视角对特许经营商业模式及其绩效进行探讨的成果还不多见。联盟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组织形式,是企业实践活动的需要和对外部环境剧烈变动的一种反应,现在已经成为旅游酒店集团国际化扩展战略的重要选择。特许企业与受许企业之间建立在特许经营协议基础之上的联盟网络在组织性质上就是一个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网络组织[5]。本文拟以特许经营酒店网络为例[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绩效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探讨。

二、研究设计

网络是企业的集成。对企业绩效的考量通常看重财务指标,对网络绩效的评价则不然,网络绩效就是网络组织的整体运行绩效[7],更多地应该着眼于网络全局,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是影响网络绩效的一个小指标而已。网络合作的价值应是一个整体性判断,而非局部性判断[8]。

鉴于网络组织绩效评价的复杂性、模糊性,下面在已有研究(AHP法)[9,10]的基础上运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法)来评价特许经营酒店联盟网络的绩效。

(一)调查设计

1.评价指标的确定。

现有的研究多从单个企业绩效的角度来展开,而且多为定性的描述性研究,虽然也有学者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但还难以对网络组织运作绩效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11]。这里仍然采用把影响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绩效高低的因素分为4个方面,即特许酒店的企业战略、受许酒店的联盟能力、受许酒店的网络关系、联盟网络的竞争优势[6],提出18个评价指标(见图1)。

2.问卷调查。2012年10月1~7日,一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北京、长沙、深圳三地对“如家快捷”、“七天”、“莫泰168”、“华天之星”等特许经营旅游酒店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5份,回收率95%。通过直观检查,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并对有缺失数据的问卷进行填充处理后,最终确定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为96.5%。

2.专家评分。邀请5位专家,经过3轮评分,最后确定权重值。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Alpha信度系数检验见表1,从中可以看到Alpha信度系数为0.859,大于0.8,因此,总体上评价体系的内在信度是比较理想的。

折半信度系数检验见表2,从中可以看到,表格之间的相关性是两部分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12,相关程度较高。再看它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833,也较高,意味着两部分具有较高的可相互解释性。

即把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每个因素的评分与权重相乘,其乘积之和即为特许经营酒店网络绩效的得分。假设每份问卷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这样,经过计算,得出特许经营酒店网络绩效的最后得分为2.54。按照AHP法的评判标准,把联盟网络绩效评分分为5个等级,其中,0~2代表“差”、2~4代表“一般”、4~6代表“较好”、6~8代表“好”、8~10代表“很好”。2.54的得分说明我国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整体运行绩效是“一般”。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特许经营联盟网络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组织形式。网络组织的联结方式有很多,特许经营就是其中之一。

(2)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绩效受到特许酒店的企业战略、受许酒店的联盟能力、受许酒店的网络关系以及联盟网络的竞争优势等因素的影响。特许经营联盟网络的绩效测量的是联盟网络的整体绩效,其绩效的测量除了要考量网络内部企业的管理能力、战略水平之外,更要侧重于考量受许企业的网络关系和整个网络的竞争优势等因素。

(3)我国特许经营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的运行绩效“一般”。特许经营模式1987年才首次进入我国,被我国的旅游企业所接受的时间并不长,特许经营体系还很不完善,运作还欠规范,因此,其绩效不理想。

参考文献:

[1]冯俊.如何理解和处理特许总公司与加盟店之间的关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2):21-24

[2]Reynolds, J.Teleservices in the US: two steps forward, one step back.international[J].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1990,(18):26-32.

[3]李金美,高鸿.试论饭店集团发展过程许经营模式的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2006,(5):32-35

[4]Combs, James G and David J. Ketchen Jr., Why do firms use franchising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29(3):443-465.

[5]李凯,陈宝清,孙万真.特许经营体系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88-90.

[6]贺小荣.基于特许经营的旅游酒店联盟网络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09,(12):54-59.

[7]Foss N. work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ies [J].Scandinavian Journal o f Management,1999,21 (2):112-116.

[8]李维安等著.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9]朱楚阳.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物流网络结构绩效评价[J].科技信息,2009,(14):23-24.

[10]钱政.基于AHP方法的物流网络绩效评价模型[J].中国集团经济,2008,(3):37-38.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特许经营 应用现状 发展对策

特许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特许经营是特许者与被特许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一种独特的商业经营特许权(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并给予人员培训、组织结构、商品采购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可见,特许经营的核心是知识产权,其本质特征是知识产权的转让及运作,通过转让,使得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

特许经营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特许人对双方合同涉及的授权事项拥有所有权及(或)专有权,而受许人通过合同获得使用权(或利用权)及基于该使用权的收益权;

2.独特的商业特权――授予的商业权利必须具有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有明显的优势。特许经营中的授权是指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使用权(或利用权),而非有形资产或其使用权;

3.缴纳费用的义务――受许人有根据双方合同向特许人缴纳费用的义务;

4.统一模式的商业活动――统一经营模式是特许经营的最基本特点。加盟者必须按照盟主的规范去执行,受许人应维护特许人在合同中所要求的统一性。

5.培训、支持及监督――盟主提供必要的培训、指导和协助;监督和控制整个连锁体系的营运标准和形象标准。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的历程

1.1986~1992年为萌芽阶段。以麦当劳、肯德基等在80年代中后期陆续进入我国为契机,引入了特许经营这一新的经营手段,当然由于政策规制以及市场问题,它们主要以建立合资企业而不是出售特许权的方式进行,严格意义上的以出售特许权为特征的特许业务基本上不存在;同时以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荣华鸡等一些餐饮老字号企业普遍采取联营、输出品牌技术等带特许性质的经营方式来拓展自身规模,这可以说是我国特许经营的发端,为以后的经营中采纳了一些与特许经营相类似的做法积累了经验。

2.1993~1996年为起步阶段。有了前期的经验以及国外的模式参照,中国企业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代特许经营活动。

3.1997年至今为推广与规范阶段。这一时期国内企业开始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发展分店。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2年以来,我国特许经营在多个行业又有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特许经营体系已超过1000家,所涉及的行业超过50个,除传统的餐饮、零售、个人服务业外;其他新兴行业,如教育文化、商业服务、家庭服务、汽车服务、IT业等的特许经营也在快速推进。

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潜力

作为一种先进的商业模式,特许经营有别的商业模式难以逾越的优越性,我们有必要通过对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条件和潜力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特许经营体系。

1.发展我国特许经营的必要性

(1)对特许企业而言,首先有助于缓解一些企业的意图扩张但资金缺乏的问题。我国很多名优企业都碰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效益下降。而特许经营则无需投入太多的自有资金,它是依靠自身无形资产的扩张,并可收取被特许者交纳的各种费用,所以,只要保证自身的核心无形资产,并谨慎选择、管理好加盟者,企业就可以实现低成本低风险的迅速重组和扩张;其次是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由于特许经营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企业可以通过特有的经营机制、扩张功能和网络体系向各个地区扩展。一些企业已把零售和服务网络从中心城市周边城镇拓展;第三,鼓励国外特许人进入中国开展特许经营,有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如果加以吸收和转化,必然将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管理水平。

(2)对于受许人而言,特许经营是中小投资者投资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的中小投资者逐渐增加,希望通过投资使自有的资本增殖,但又不具备自我创业能力。而通过加盟特许经营,在支付一定加盟费后,就可以经营一个知名品牌,并长期得到母公司的指导、管理监督和配套服务,为中小投资者带来较好的发展天地。

(3)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消费者在购物中更加注重商品品牌,由于开展特许经营的企业大都具有知名品牌,产品服务的质量好,因此能为消费者提供高质、可靠的商品与服务。

2.发展我国特许经营的可行性

(1)特许人市场的建立:一方面,我国有很多老字号企业,它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经营特色和高超的服务技术,另一方面,90年代后涌现出如上海华联、全聚德烤鸭、李宁服装等一批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经营规范的特许经营企业,为我国特许经营业许人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我国涌现出相当数量既有一定经济实力又有市场经济观念的中小企业与个人。他们构成了潜在的受许人市场,这也为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

(3)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法律环境已经初步形成。我国在90年代后,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范特许经营的法律,还制定了《特许经营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十多条法规。立法的加强为我国发展特许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4)我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特许经营提供了极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特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特许经营的了解不够深入。特许经营是一种回报较高的营销方式,它对特许者和被特许者的资金、管理水平等要求都很高。然而,有些企业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在没有形成自身品牌的基础上就忙于发展,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效益,结果随着规模的扩张而导致效益下降。而有些特许经营体系扩张过快,不考虑自身的后续服务能力,这就出现培训不力、服务不到位、现场指导不充分、合作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2.投资者不够理性,跟风冒进。而很多投资者在对特许者的品牌、管理经验等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不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盲目加入体系,导致自身投资的失败。

3.特许经营的运作不规范,国际著名的特许经营企业都有高质量的加盟手册、运营手册等使它们在各地的店铺尽可能保持一致的形象风格。然而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99年对32家特许经营企业调查,发现近30%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20%多没有运营手册;有手册的企业也没有很好的贯彻与执行。有些店只是统一了店名和标识,但实际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这就很难进行统一采购配送,更无法统一的核算和管理。

4.我国关于特许经营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国外实践来看,特许经营事业的健康和迅速发展,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特许经营方面的主要法规是1997年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1999年内贸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特许加盟的通知》。前者是部门规章,内容过于原则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而后者仅是一个通知性文件。这两个文件对加盟总部的后续服务、费用收取、信息披露程度等具体经营环节都未作详细规定。因此我国关于特许经营的立法虽然是有法可依,但却还不完备。

发展我国特许经营的建议

1.加强理论指导,正确宣传,提高经营者的素质。由于特许经营在中国发展还不长,人们并不十分了解,有些经营者虽已经采取这种方式经营,但对特许经营的实质、特许者与被特许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许经营的运行机制等也还不很明确,因此,各种纠纷不断出现。舆论媒介及理论界应介绍特许经营方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让更多的企业和经营者了解特许经营的实质、特征及其优越性,宣传一些特许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一步认识特许经营的必备条件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等等,以帮助企业和经营者转变观念,开阔思路,提高自身经营素质。

2.政府合理引导,确立多元化、多层次,渐进式的发展格局。我国发展特许经营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催化,强制特许。这样,既可以控制特许发展的盲目扩张行为,又可以缓解各特许让之间的过度竞争。应当要综合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不须强求统一,更不能搞一哄而起。在所有制形式上,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多渠道共同发展,除继续发展国有企业的特许经营,还要注重对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的引导,还可以有选择地与国外著名特许企业合资经营,或对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的特许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提高特许经营整体企业的组织化和经营的规范化程度。在地区选择上,可先从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有市场需求的地方起步,探索经验,培育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再逐步向区域性和全国的特许网络发展。在业态选择上,我国除继续发展超级市场和餐饮店的特许经营外,还可以发展大型百货公司、洗染店、冲印店、加油站及其他服务项目的特许经营。

3.对于企业来说,需加强特许经营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加强规范化运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内部运作规范化,包括严格的统一管理、采购、陪送、核算以及定期的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检验;二是外在的标准化,包括店铺结构、促销手段、操作规程和企业形象设计的标准化。在规范化经营的同时要强化总部职能,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专业化的职能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制定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和调控系统,以明确各项职能部门的职责。

4.建立健全立法制度与监控制度,维护经营者利益。正如我国入世承诺表所示,我国在入世三年后对特许经营的准入将不做限制,为保证特许经营在中国的健康发展,《特许经营法》的出台将十分紧迫。与以前的部门规章相比,法律应当更加全面详尽,操作性更强,应对特许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特许经营的形式以及管理机构、特许人的权利义务、特许经营的合同、特许经营的信息披露、特许经营的监督管理以及违法责任等问题。同时各地内贸、工商、技监等有关部门应携手合作,共同规范特许经营活动。

5.大力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在国外,主要是由特许经营协会来加强约束特许经营企业的道德行为规范,只有成为特许经营协会会员的企业才能取得加盟者的信任,有资格开展特许业务。我们也应尽可能地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让它们真正起到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加盟总部之间、加盟者之间、加盟总部与加盟者之间的桥梁作用。特许经营协会应当继续加强监督会员的经营活动,并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培训;同时积极协助政府制定有关特许经营法规和规划布局,同国内外有关机构的联系和交流,多举办有关博览会、研讨会以协助特许企业进行跨地区、跨国界的特许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然,《特许经营操作实务》,新华出版社,2000年

2.朱明侠,《特许经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王霖,《特许经营》,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4.白帆,《特许经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对外经贸实务》,1998年10月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便利店;连锁加盟;加盟商;加盟动机

一、研究背景

目前连锁特许经营已为很多中大型零售企业所采用,尤其是在便利店领域,其优点之一便是能使企业利用较少资源快速发展。然而,业界也同时面临着如何吸引、管理和维持与有潜力的加盟商的加盟关系的难题,从而直接制约了连锁体系规模作业。另一方面,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从加盟者角度出发对加盟行为动机的研究,实际上加盟者亦是连锁加盟系统的另一关键主体,也只有在了解加盟者加盟动机的基础上业界才能科学地推出管理策略。本文以广州地区连锁加盟便利店加盟者为研究对象,在探讨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可能性的加盟商加盟动机,并寻找理论支持以及通过问卷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二、文献研究

动机是协助个体选择目标并使其行为朝向此目标的引发动力(0.E.C.D.,1979),本文所研究的加盟动机指加盟商为何选取加盟方式而非独立创业经营。加盟商可能是基于加盟经营相对于独立经营所特有的一些受到加盟商重视的加盟利益而选择加盟的,现将现将各文献中所论述的加盟商加盟利益归纳为表1。

加盟商与加盟总部是连锁加盟系统两大主体,连锁加盟体系的形成蕴含着总部连锁经营和加盟商基于一定动机加盟两方面内容。因此本研究从较为常见的连锁加盟体系形成理论出发去探讨加盟商的加盟动机,并提出研究假设。表2为较常见连锁加盟体系形成理论。

1.资源共享。资源限制理论或资金市场不完美理论认为企业因为资源不足,能力有限而采取加盟经营。实际中,加盟商相对于加盟总部而言往往是资源不足的一方,因此有可能是看重加盟总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加盟。罗剑宏、高阳(2005)便认为在连锁这一经营形式中,总部与加盟店维持关系的基础就是共享总部的核心能力。假设H1:共享加盟总部所提供的资源对选择加盟经营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品牌对零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零售品牌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张宝华,2006)。谢晓芳(2004)进一步认为未来零售市场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竞争。加盟商通过加盟承袭了特许商商标,从而在开业、创业阶段拥有良好形象,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而选择自己独立开店的经营者就等于放弃了购买加盟主所提供的创业投入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源,就是对于一个已建立之商标品牌的使用权利(Williams,1998)。假设H1a:商标品牌对于选择加盟经营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加盟与独立经营者间最重要的差异是加盟者有加盟主在管理投入上的提供(Williams,1998)。透过加盟,经营者可以获得许多管理上的协助(Hoffmann&Preble,1991)。金波(2001)认为加盟总部可以提供培训、选择地址、资金融通、市场分析、统一广告等支持。假设H1b:管理支持对于选择加盟经营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潜在的创业者通常希望能先拥有其想要投资的事业的技能与产业知识(Cooper,1981),然而,加盟却提供了一个方式,让潜在加盟者能破除这些限制,在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下进行创业投资。特许经营的核心是特许权的转让,其中就包括了经营及技术秘密(丁彩、霞斯、钦阿荣塔娜,2005)。假设Hlc:运营模式对于选择加盟经营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2.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连锁经营方式通过集中化、统一化与专业化经营从而将许多单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变为企业内的交易,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搜索成本理论则认为加盟店的成立是为了降低取得当地市场资讯所花费成本。因此,整个特许体系总成本的降低有可能使得加盟商受惠,从而选择加盟假设H2:降低成本对选择加盟经营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信息是稀缺的、不充分、有价的生产要素,信息的搜寻需要成本。相对与独立经营者而言,加盟商通过加盟总部,通过样板店和其它加盟店可以获取相关市场信息(任蓓,2003)。假设H2a:降低资讯成本对于选择加盟经营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交易费用划分为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实施成本三个部分,总部统一大批量进货降低了加盟商进货时搜寻交易对象的信息费用和进货成本(庄再珍,2005、刘致良,2006)。龙镇辉(2002)也提出连锁经营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和商品流通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空间。假设H2b:降低交易成本对于选择加盟经营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3.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理论认为在加盟者和加盟总公司都厌恶风险时特许加盟将是最好选择;双面道德危险理论将特许经营当作一个双向道德风险问题来处理,特许权使用费分期交纳,就是为了防止特许人方面的道德风险,降低受许人(加盟商)的风险。

在加盟契约内的利润分享也规定促进了加盟主与加盟者间的风险分摊;相对而言,当创业者独自拥有、独立经营时则必须承担所有风险,在其它条件相同下,愈是风险回避的创业者将偏爱选择加盟(Williams,1998)。潜在小型事业经营者通常认为加盟比独立经营可能意味着一种更简单、更低风险的市场进入方式(Sanghavi,1991)。Gauzente(2002)指出加盟者的选择加盟主要是由自我实现及风险回避所驱动。假设H3:降低风险所提供的资源对选择加盟经营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设计

在文献整理基础上,本文将主要研究变量操作性定义及问项内容整理如表3。

本文研究对象分为业已加盟的加盟商和目前独立开店的经营者两部分。本文通过加盟总部派发问卷和在广州地区进行方便抽样,共回收加盟商和独立经营店各3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5.3%。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1.基本分析。本文采用Cronbach‘sa系数以衡量本研究调查工具的可靠性,其中商标品牌系数值为0.708,管理支持为0.759,运营模式为0.779,资讯成本和交易成本皆为0.755,降低风险为0.847,显示本研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另外,本研究变量与测量工具多建立在理论及已经为前人所运用并证实有效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并经由实际业者(店主)访谈后加以修改以提高其衡量的可靠性,因此在内容效度上应具有一定水平。

人口统计变量频数分析显示目前加盟商拥有女性居

多,占65.6%,未婚占59.4%,30岁以下居多,为78.5%,受教育水平程度以高中/职中为主,为43.8%,在开店之初总投资金额上以15万-25万(为包括)较多,为62.5%,绝大多数加盟者经营至今开店年数未超过5年以上,为96.9%,且年年皆有增加,显示近来有许多经营者纷纷投入便利店经营市场。

2.10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因因变量具有两分特点,故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研究假设,设加盟开店为1,独立开店为0,将考验显著水平P值定为0.05,下表为各自变量的Hosmer-Lemeshow检验表,各自变量统计检验不显著,显示各变量模型拟合度良好。

x2卡方的临界值在显著水平为0.05,自由度为6时为12.59;自由度为7时为14.07;自由度为8时为15.51。

由表5得知,商标品牌动机、资讯成本动机和交易成本动机的P值皆达到显著水平,显示这些动机取向对加盟与否的选择有显著解释能力。管理支持动机、经营模式动机和降低风险动机P值皆>0.05显著,显示这三变量没有

显著解释能力。

由表5可知,商标品牌动机、资讯成本动叽和交易成本动机的回归系数皆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这三个变量与加盟与否有相关存在,其中商标品牌动机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经营者越重视商标品牌因素,则加盟意愿越高;而降低资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系数为负,符合降低成本与加盟意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管理支持动机、经营模式动机和降低风险动机的回归系数未达显著水平,显示与是否加盟无相关性。

3.加盟动机取向的集中与散布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加盟者和独立经营者在各可能性加盟动机上的看法及差异,表7为加盟者和独立经营者在加盟动机量表上的得分均值、标准差以及排名情况。

加盟者商标品牌动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独立经营者,显示总部品牌效应对独立经营者的吸引力不大,可能是因为广州便利店刚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具备强实品牌,亦可能因为便利店核心价值在于方便性,而当前便利店的产品服务并没有太大差别,品牌无法吸引顾客。

在管理支持动机和运营模式动机方面加盟者和独立经营者的得分均较高,表明两者都较为重视获得这两方面的资源。而降低风险动机方面则两者给分均为最低,显示经营者认为加盟并不能有效降低风险。

五、结论

1.结论。结果表明,商标品牌动机、降低资讯成本与交易成本动机为加盟动机,而获得管理支持、运营模式以及借由加盟以降低风险的假设不成立。据此,加盟总部须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降低资讯成本和交易成本两方面努力吸引独立经营者加盟。另外,管理支持动机和运营模式动机在加盟商和独立经营者都有较高得分,总部应加强方面资源提供和培训。

2.研究限制。由于过去文献并无充分相关的实证研究,以及目前连锁便利店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并不完善,因此可能会有以下的研究限制:

首先,由于过去文献中并没有充分的连锁加盟便利店加盟者加盟动机的研究,因此导致本研究理论基础的支持度似乎不够坚强。

其次,本研究研究对象是以便利店为加盟店或独立经营来区分经营者是否选择加盟,此准则可能使作答者在加盟动机问卷的回答上,受到实际经营现况的影响,造成作答结果偏误。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特许经营制度特许经营合同政府购买服务委托运营合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50-03

云南工商学院正在千方百计地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该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秉承“教育是民生之基、以师资与教材为本”的理念,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功成才。笔者在该院承担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深感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土木工程类教材虽然已采用了全新体例,但整体上仍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2013年9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以下简称《意见》)及2013年10月2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的第641号国务院令,公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谈谈新教材《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第1 版)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探讨意见,主要提出并论述特许经营制度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一 探讨《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特许经营制度问题的必要性

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我承担教学工作一年多来,深感迫在眉睫,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课程建设,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发现了某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意见》、《条例》提出的特许经营制度与特许经营合同,在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没有介绍,我认为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大学生,工程合同管理是其主要的职业技能之一。对此,我在与教研室的同事们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时,却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有人认为“作为教书匠没有必要研究得那么深,教材内容的更新那是教材编委会的事,大家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即使你的科研了,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但现实生活中不会有多少人去关注”。这有必要加以澄清和辩明。应看到有的新教材使用几乎是匆匆上马和推出,缺乏研究的积累、缺乏理论的武装、缺乏实践的验证、缺乏必要的评估,因此应当鼓励在使用教材时勇于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以便能建立健全一个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好教材的制度机制。我们探讨教材中的问题,并不是否定教材的优点,而是如何使之日臻完善。本文所探讨的新教材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任何教材都是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后而逐步完善的。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要克服把教学与研究(探讨)对立起来的观点和习惯,树立起“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观点和态度,因为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优秀的科研成果将有力地推动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和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职业习惯,既要尊重权威、学习权威,又不要迷信权威,要刻苦钻研教材,勇于创新和改革。

二 特许经营制度的概念及特许经营合同教学案例

1.通过对昆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编写出具有前沿性、先进性的教学案例

中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没有现成经验,要靠地方政府应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制度体系建设,以市场调控为主,政府监督、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制订政策实施细则,在实践中检验完善,最终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制度整体。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发生内涝、燃气管道爆炸等事故,引起政府高度重视,《意见》和《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当今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国家鼓励实施城镇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要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合同、委托运营合同中运营服务费的确定应当征求环境保护、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创新运营管理方式: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在城市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投标、委托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运营单位负责管理。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对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等发挥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应充分发挥价格、竞争和供求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价格是市场的“指挥棒”,竞争是市场的“催化剂”,供求是市场的杠杆。

笔者曾经在某公司工作时积累了关于特许经营制度与特许经营合同的实践经验,现在把它总结、升华为以下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开拓岗位的技能。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教学中,我既要给出特许经营制度的概念,还须列举特许经营合同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教师做出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技能。

[教学案例]

特许经营合同协议书

甲方:××县人民政府

乙方:××投资有限公司

鉴于:

1.为完成《国家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0~2015年)》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甲方决定以建设――运营――移交(BOT)方式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以下称“项目”)。

2.甲乙双方已签署《污水处理暨供水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乙方已正式成立项目公司。

甲乙双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县政府及主管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特此订立本协议,以规定项目公司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项目设施,并在特许期期满后无偿将项目设施移交给甲方。

经协商一致,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第1条: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县污水处理项目,项目立项批复文件为云发改投资〔2010〕1818号文件;

1.2项目规模及服务范围:20000m3/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初步设计批复确认的服务范围;

1.3处理工艺:CASS;

1.4建设地点:本县××镇××村,占地面积为30亩;

1.5项目总投资额:按初步设计批复的概算总投资额为1800万元。如果甲方指令的工程变更或其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投资增加,增加部分的投资经甲方审核后由甲方承担。

第2条:特许经营权

2.1甲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授予乙方特许经营权,由乙方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甲方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向乙方支付污水处理服务费。乙方在特许经营期届满后,将污水处理厂无偿移交甲方。

该特许经营权具有唯一性、独占性和排他性。甲方不再投资或者允许任何第三方投资建设与本项目形成竞争的同类或类似项目。乙方的特许经营权在整个特许期内始终持续有效。在特许经营期结束时,经甲方同意,可以延长本项目的特许经营期限。

2.2特许经营期为30年(不含建设期),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开始至满30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甲方鼓励乙方提前完成项目设施建设并提前投入运营,提前运营部分不影响特许期内的运营年限。

第3条:污水处理服务费

3.1污水处理服务费合同起始单价为1.0元/m3,并在此基础上每满5年上调一次,上调幅度为前5年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的10%。

3.2本项目达产期的保底水量为第1年16000m3/日,第2年17000m3/日,第3年18000m3/日,第4年19000m3/日,从第5个运营年起到特许经营期结束的保底水量为20000m3/日。

3.3为保证乙方能正常运营项目,甲方同意:

(1)当实际处理水量低于保底水量时,甲方按保底水量计费向乙方支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2)当实际处理水量高于保底水量时,甲方按实际处理水量计费向乙方支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3.4每月污水处理服务费计算公式:Mn=A+B= ×

Qd+B

式中:Mn:为月污水处理服务费(元)

A:为月合同处理服务费(元)

B:为根据国家扶持政策返还的税费补贴(元)

Po:为适时污水处理服务费合同单价(元/m3)

Qd:为实际处理水量或基本处理量(m3/日)

d:为预计运营月的运行天数(日)

n:为每个月的天数

3.5甲方按月向乙方支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该教学案例――特许经营合同协议书在实际履行中有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2.随着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

21世纪的学习是什么样的?美国卡尔顿大学自然科学教授苏珊•辛格认为:“帮助学生做好上大学或就业准备的最有效方法,是运用已知的有效学法和教学方法。内容和过程的争论属于过去,而整合的核心观念与关键技能,是所有学生无论升学还是就业都需要的。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宽而浅’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核心概念之下发展技能。”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案例进行独立的思考、充分的讨论,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不应该扼杀学生的意见,即使是“极端”的意见,也应求同存异。

教师最后在课堂上完成总结:当前由于财政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能满足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在特许经营制度框架下进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特许经营制度是打破区域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提高设施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对特许经营制度认识不足、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及特许经营合同条款拟定不合理,会导致在合同履行中出现运营服务费上涨过快、运营服务质量下降、政府高价回购等负面效应,所以要对特许经营合同加强管理,科学、公平、合理地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质量、服务价格,降低特许经营风险。特别是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在城市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择优确定符合条件的运营企业,防止有资本无资质、有资质无技术的运营企业进入行业,保障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政府购买服务的履行中既要兑现民间资本的合理回报,又要对城市贫民等弱势群体给予适当补贴。

三 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的激励制度与机制的探讨性意见

怎样建立健全一个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好教材的激励机制?它要可以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投身课程建设,既能解决研究经费的来源又能解决当下不同体制下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的一致承认,切实让广大教师真正富裕起来?

2014年4月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向教育机构买服务、教学难题各个击破,上海把薄弱校交给“外人”管的文章。介绍上海教委与静安区名师团队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将教学质量差的郊区中学,以每所中学每年50万元的价格委托静安区名师团队进行教学全方位管理,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所以我认为进行教学、科研的激励制度改革的时机已成熟,遵照国务院总理签署的《条例》:“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推进课程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1.确保政府对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除了现有渠道的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外,首先要争取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业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资金投入,其次争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投入,总之要争取“推进课程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就是要鼓励让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直接进入或者以投资课程建设基金、购买其股票等间接方式进入,形成多主体、多层次的课程建设投融资体系,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还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

2.推进课程建设的运营机制改革

既要给民间投入课程建设的资本予以合理的回报,又要制订保护教师编制教案、教材等著作的知识产权实施细则,利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动态更新教材内容,赋予教师依法获得著作权,依法享有著作权报酬的权利。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6

中国城市水业的市场化改革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探索中不断推进。近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和实施了市政公用事业的开放政策、特许经营政策、投资体制改革政策、鼓励非公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政策,更加快了城市水业市场化的进程。

水业市场化改革由两大动机所推动,一是吸引资金,伴随着城市化迅速提高的巨大的投资需求,仅政府力量难以满足;二是提高水业运营效率,增进服务,实现水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两大动机在不同的改革阶段和不同的管理层次有不同的侧重。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增加投资仍然是政府推动改革的核心动机,而对效率的追求则刚刚提上日程;由于地方城市政府是城市水业的投资主导,因此城市政府比中央政府和省政府更加重视市场化改革的引资效果。

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和对建设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各级政府目前仍然难以避免将引资作为水业市场化的首要目的。而在多数已经完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达国家,其推行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更侧重于效率的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业市场化改革在各个国家以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形式相继展开,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水业市场化改革中只重引资而忽略监管和体制建设,造成了公共服务体系混乱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如此不平衡的经济发展,面对如此多样的水业市场项目现状,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市场化改革项目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引入投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的同时,必须完善相应的市场监管体系。否则将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出现公共服务体系的混乱,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5年可以视为中国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的监管年,政府将水业的市场监管真正提上了工作日程,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也逐步迈进第三阶段。

关于水业市场化改革的投资问题,已经在《水业蓝皮书》系列之三中论述,本文将主要就水业的特许经营模式和市场监管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二、水业市场化改革逐步进入第三阶段

城市水业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在探索中走过了两个阶段:

一是以市场开放为主旨的阶段。这一阶段以招商引资、打破垄断为基本特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出现改变了城市水业原来单一政府投资的结构,同时也为进一步引入竞争打下了基础。此外,为配合市场开放,供水价格的制度化建设也在此阶段开始实施,建立了供水价格体系,并启动了污水处理收费工作,价格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市场化的前提条件。

二是以引入竞争为主旨的阶段。这一阶段以企业产权改革、水价改革和市场准入为特征。传统国有水业企业的改制引发了水业产权体制的改革,为进一步的政企分开打下基础;水价改革提出“全成本价格”概念,改变了城市水业的福利性质;更为重要的是,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的提出实施,启动了市场准入的竞争机制,确定了政府与企业的监管与被监管的市场关系,为进一步完善水业市场化的体系框架奠定了基础。

但是,前两个阶段的改革均是以投资和产权为核心,政府市场化改革的动机更多是在解决投资不足问题,偏离了市场化改革“提高效率”这一根本,而这种偏离是水业设施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所决定的。目前城市水业改革正逐步迈进第三个阶段,改革的目标也开始逐渐重视并回归效率的提高。具体的表现就是开始注重监管、重视运营和服务水平、关注公众利益和安全。

虽然中国水业市场化改革目前还未能总体进入以效率为目标的第三阶段,但是其趋势已是十分显著。

第三阶段的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道远。中央政府应该成为推进第三阶段改革的核心力量。改革包括诸多内容:政府的角色由行业管理向市场监管的转变,将引发了水管理体制的变革;投融资体制的理顺方面,包括政府资金投资效率的提高、水业适应性金融工具的开发和健全、以及不同性质的投资资本的有机协同;在市场主体方面,要求投资经营主体能够在适应水业特征基础上,进行长期、稳定、理性投资,市场主体成熟的标识是建立合理的市场集中度和良好的市场品牌;公众关注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则是市场机制完善的重要体现。

三、模式的确定是进一步完善水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水业市场化改革是以提高效率、满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变革,政府、公众、企业三者的角色和责权利都将重新定位。中国虽然确定了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方向,但是对具体市场化模式却没有予以明确,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又以市场化模式的确定为基础。

水业市场化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多种因素。因而,如何选取适合的市场化模式是世界各国普遍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以下三个国家的模式可以借鉴:

英国(不包括苏格兰)是完全私有化的水业模式,也是水业监管体制最为科学和完善的国家。英国水业改革虽有提高效率的动机,但其根本动机是经济体制的变革。为了保障私有化,英国在全面推进私有化改革之前,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建立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包括有关的立法、独立监管机构的建立、公众参与体系的完善等,这些是英国私有化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英国模式的监管权限属于中央,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独立监管体系,成为私有体制下重要的监管特征。这种模式由于市场准入竞争相对缺乏,政府强化了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建立了成本绩效平台这一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以及激励性水价管理体系。英国水业模式对国际水业的贡献,不仅是产权的私有化改革,更重要的是其因为私有化背景而强化和完善了的过程监管体系。

法国选择了通过私人公司在水业设施经营层面的引入,来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的市场化模式,保留了产权层面的最终公有。通过特许经营合同和租赁/管理合同,实现了政府与企业责任的合理分摊。特许经营合同结束后,自然过渡到了租赁/管理合同形式。以流域监管为核心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水业管理体系。法国模式的特点是强化了准入监管,通过经营权的初始竞争控制成本;同时实现了水资源和水业设施的政府控制权。为强化准入监管,目前合同期限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由于资产属于政府,企业投资责任小,担负的风险也小。政府监管成本也会较低,但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资责任相对较大。法国水业模式之所以运营高效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其产业化水平,法国水业经营市场是由几大水业集团在竞争中分享,从而保障了竞争的层次和质量。

荷兰是高福利的中小型发达国家,采取的是公有企业运营模式,其公有公司完全实现公司化运作,通过上市融资,同时通过市场对其财务进行监控。由于引进了完善绩效平台进行比较竞争和成本监管,效率和服务质量均保持在很好的水平上。荷兰的实践证明,即便是公有企业,如果以真正的政企分开为基础,完全企业化运作,在有力的民主监管体系下,也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效率目标。

四、特许经营可以分为竞争性和专营式两大类

水业服务责任的定位是确定政府、公众、企业三个角色关系的基础,也是确定水业市场化模式的前提。

在传统的公益服务体制下,政府将城市供水排水作为公共责任,由政府直接投资,并以政府直接领导的事业单位形式来运营并提供服务。这种模式下,政府负责投资,收费是象征性的或补贴性的。政府和运营单位之间是行业管理关系而不是市场监管关系,服务责任属于政府。我国的供水排水体制几十年来一直持续这种模式。目前,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采用这种模式。

近年来,中国城市水业的服务体系发生变化。政府开始尝试在公用事业领域进行开放,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共行业,以释放政府的投资压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但是,城市水业准公共产品特性和垄断经营特点使政府无法完全卸掉服务责任。这些特征要求政府至少履行保障持续、安全、普遍服务的责任,同时由于垄断经营特点使市场竞争机制受限,政府也需要进行价格等经济干预。

在目前特许经营体系下,政府的责任通常有直接承担和间接承担两类方式,我们根据不同的政府责任承担方式将“特许经营”分别划分为竞争性特许经营和专营式特许经营两类模式。鉴于目前特许经营已经成为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方向,本文所称特许经营延续和认同了目前中国政府对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理解,这一理解与国际上通常所称的“特许经营”(concession)是内涵上不同。

如果政府面对公众作为责任的主体,仍然直接承担水业的服务责任;为了更好地保障服务,提高效率,政府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以经济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委托商业企业为政府提供局部或全部环节的服务,而企业获得自己的商业回报。我们称这类模式为竞争性特许经营。而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是指政府间接承担服务责任,政府由参与者彻底变成监督者。这种模式的根本特征是彻底的企业化,政府不再以事业主体的形式拥有设施的所有权。

五、竞争性特许经营需要通过竞争获得经营权

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具体有三类形式:一是所有资产保留在政府,将水业设施经营权通过竞争转让,这种形式称为管理/租赁模式;二是管网设施以及收费权保留在政府,将水业设施的某一单元,一般是水厂,在有限期限内转让给企业,这种形式称为水厂特许经营模式,BOT、TOT等一般属这种模式;三是政府将包括管网在内的所有水业设施在有限期限内委托企业经营管理,这种形式称为水系统整体特许经营模式,重庆江北、马鞍山、天津塘沽等地的供水是这种形式。

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有四个共同点:一是政府与企业签有不同形式的、平等的属于经济协议性质的经营协议,政府与企业间不是行政许可关系;二是政府在一定期限内,以不同的形式将经营权转让企业,但是政府保留了水业设施的最终产权;三是政府面向公众负责,接受责任追诉;四是竞争性特许经营都有准入竞争这一环节,政府通过企业主体的准入竞争实现效率的提高。

不同的竞争性特许经营方式,依据企业担负风险的不同,有不同的期限。管理/租赁模式由于不涉及投资,期限一般为5-8年;BOT、TOT模式由于涉及一定范围的投资,经营期限一般为15-20年;水系统整体特许经营模式由于有较大的经营风险,经营期限一般为20-30年。为了提高准入竞争的效果,国际上有进一步缩短经营期限的趋势。在中国,由于地方政府引资动机的影响,期限往往突破合理的区间。

政府在不同的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下的市场监管,都将包括准入监管、服务与质量监管、以及成本与价格的监管,其中准入监管是核心。这种模式下,可以没有独立监管机构,但是阶段性的检查与企业的经济信息上报十分必要。

六、专营式特许经营必须强化过程监管

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通常有三种不同的产权形式。一是公有资本完全退出,由社会资本持有,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完全私有化,如英国模式;二是政府保留一定比例的公有资产,与社会资本合资拥有水业企业,但是这种政府资产的持股人,与合资企业只是股权收益关系,公有持股者与市场化监管者是不同的政府机构,如目前深圳水务模式;三是由真正实现了企业化改制,完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国有企业,如荷兰模式。

但是无论哪一种产权形式,政府对企业的监管都不是通过产权关系来进行的。因此这种模式必然要求政府建立完善相应的市场监管体系,尤其是要有专门的监管机构来实施严格的过程监管,需要完善的民主制度来保障公共参与和监督。

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还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政府与企业不是平等的经济协议性质的经营关系,政府与企业间是行政许可关系,政府可以把一些社会、环境职能通过授权转给专营企业;二是企业拥有水业设施的完全产权,并长期经营,没有明确的经营期限;三是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缺乏经营权准入竞争这一环节(产股转让竞争不能等同于经营权竞争),企业是某一区域的水业设施的当然经营者;四是政府提高效率的核心监管手段是运营过程的监管,因此以经济监管为核心的成本控制必不可少;五是需要全成本的水价体系来支撑企业的投资收益。

七、中国水业目前是多种模式并存

由于中国水业市场化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进,目前城市水业的改革现状可谓是多种模式并存:BOT、TOT项目类型已经大量涉及新、旧建水厂项目,尤其的污水处理项目;个别城市尝试实施了管理权转让;少量城市进行了整个水系统的整体特许经营;水业主体企业的企业化改制进展缓慢,大部分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变,仍然受到政企不分的困扰;少部分水业主体企业实现了社会资本以合资形式的进入;个别城市还尝试了自来水企业全面私有化。

不同的市场化模式需要与其相应的法律、政治、经济、监管来支撑。同时,不同的水业市场化模式之下,将演变出不同的资产模式,不同的责任承担和政府监管模式。

水业市场化改革中多种模式的并存已成为事实,因此形成市场化实施层面的混乱。目前,行业中将所有市场化模式统称特许经营,没有区别不同模式下,责任、产权和监管体系的不同,按照一个标准和管理程序去要求和管理这些项目,这是目前水业市场化改革执行混乱的根源。

这种混乱主要表现为:对特许经营协议是行政许可还是经济合同的争论;是否一定需要竞争才能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争论;特许经营权是授给城市水务集团还是授给BOT项目公司的争论;政府是否需要独立监管机构的争论;对BOT项目是否要进行成本监管的争论;水价形成机制的争论等等,这些争论的根本在于对市场化模式认识的模糊。

八、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是目前的主导模式

在目前的条件下,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将成为水业市场化改革的主导模式,原因如下:

首先,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的进入,传统水业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这使得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难以有效推进。另一方面,包涵了私有化的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所需要的制度保障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体系的支撑,以及公众监管体系的完善等,难于在短期内完成,而中国的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又已经全面展开。

其次,从政府方面考虑,中国城市水业长期以福利体制运营管理,中国绝大部分地方城市政府沿袭了数十年的行业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所要求的、严格的过程监管,难以短期内完善。相对而言,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所要求的市场监管与原来的行业管理差距较小,政府角色转变相对容易。

第三,城市水业历时数十年的积累资本结构复杂,产权界定困难,对已有资产采取租赁形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新建项目的投资,由于界定清楚,可以采取社会投资,特许期限内经营的方式,可以解决目前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第四,资产主体保留在政府,使企业运营的投资成本大幅度减少,投资总量减少、风险降低,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回报要求,可以有效缓解水价压力,对变革期社会稳定十分重要。

第五,由于水资源在中国的重要战略地位,水业资产的政府拥有形式,虽然由社会企业来运营,也可有效降低系统风险,增加系统的公共安全性。同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利于应对WTO对环境服务业的开放要求。

九、中国水业的特许经营体系需要多种模式的结合

虽然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是中国水业改革中主导模式,但是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仍是目前中国水业市场化改革中不能回避的现实。有四点原因,一是专营式特许经营更能保障水业系统的完整性,利于提高整体效率;二是水业市场竞争的企业主体发育尚欠缺;三是大量的传统自来水企业正在进行企业化改制,专营形式利于被行业所接受;四是专营体制可以促进中央和省建立独立于城市政府的经济监管体系,由更高、更大范围内分摊监管成本,同时便于进行水的系统监管。

因此,中国城市水业需要制定政策实现竞争性特许经营模式和专营式特许经营模式的合理衔接。实现这种衔接,可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优先推荐大中型城市政府实施包含整个水系统的特许经营,政府可以,也应该根据公众支付能力确定政府资本的代价和比例;在不具备全系统实施特许经营的情况下,才选择实施水系统的水厂单元的特许经营。

其次,为提高准入竞争的实际效果,保障效率,在合理的区间内应尽量缩短竞争性特许经营的期限,如果资金许可,优先选择期限最短的租赁形式。在竞争性特许经营项目中,必须有市场准入的竞争程序,没有竞争的特许经营,不如实现专营,进行过程控制。

第三,原则上,对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城市水业主体企业才能授予专营式特许经营权:一是完成了水业主体企业全部或部分股权出让,或国有企业真正实现了企业化改革;二是公众的水价支付能力能够支撑水务企业包括资产收益在内的全成本。当然,如果能够合法而有效地实现政府的补贴机制,第二个条件将不是专营的必要条件。

再有,政府对水系统中,水厂单元的特许经营企业授予特许经营权,并不排斥政府同时对主体水业企业的专营式特许经营权的授予。专营公司对水厂特许经营企业所支付服务费用可以纳入专营企业核定成本中。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7

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模式于1858年起源于美国。零售业特许经营作为特许经营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已经逐渐成为该行业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模式,是继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之后的零售领域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我国特许经营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随着意大利纺织金融集团进驻中国,特许经营初次露面于中国市场。经过近20年的酝酿,零售业特许经营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一、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发展的特点和历程

(一)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的特点

1、特许经营的概念

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第二条规定:所称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根据这一条的规定,特许经营作为特殊经营模式的特征是特许人通过合同转让使用自己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在内的特许经营权,取得特许经营权的受许人按照合同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双方的合作基础分别是特许人的知识产权和经营模式,以及受许人的投入资本。特许人一般会通过合同掌握特许加盟店的最终管理权,而受许人对自己的投资拥有所有权。双方通过合作各自取得收益。

2.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的特点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零售业特许经营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从发展阶段看,我国零售业已经完成了特许经营的始创路程。从近些年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情况看,一方面,涌现出上海华联、联华等规模较大的特许经营企业,积累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诸多企业已开始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等特许经营原则进行运营、磨合出具有较高质量的特许经营运营手册。这些都预示21世纪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从发展规模看,扩张速度有加快的趋势。截至2004年6月,全国共有特许经营体系600余个,其中一半以上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发展加盟店的。2005年我国特许经营在多个行业又有了快速的发展,特许经营体系已超过1000家。特许经营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加。

(3)从发展方式看,呈现出多种结构类型。一般特许与区域特许并存发展;第一代特许经营与第二代特许经营并存发展,第一代是商标特许,第二代是经营模式特许;特许经营与连锁直营并存发展。

(二)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发展历程

零售业特许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发展萌芽期、探索期和推广期。

1、我国特许经营发展萌芽期(1984-1992年)

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零售企业开始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于是也开始了对特许经营的探索。运用品牌优势,发展联营店,以实现规模扩张。上海一百、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安集团等设立了分店。这些尝试可视为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的萌芽。与此同时,国际著名的零售特许经营企业以直营或联营的方式在我国发展加盟店。如1984年8月意大利纺织金融集团以商标特许者身份确定了在北京首家皮尔•卡丹专卖店。此外还有富士、柯达、柯尼卡等洗相专业店等,这些国际特许经营商在我国合资、联营开店,是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发展的萌芽阶段,为我国零售业发展自己的特许经营提供了借鉴经验。

2、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发展的探索期(1992——1996年)

在这一时期,国际著名的零售特许经营企业及我国零售企业开始尝试以特许经营方式进行扩张。前者需要一个本土化过程,后者则需要一个标准化过程。此时,我国政府还没有出台特许经营方面的条例,整体发展处于探索期,诸多国外海外服装企业由直营转向特许。诸如皮尔•卡丹、鳄鱼恤、佐丹奴、苹果、7-11便利店等都开始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发展。这一时期,我国零售企业也开始启动特许经营工程。1994年,深圳华润超市办起了10多家特许连锁店,1995年、1996年上海华联、联华超市也开始了以特许加盟方式发展新店。

3、零售业特许经营发展的推广期(1997年至今)

在这一时期,我国零售企业对特许经营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政府管理部门加大了对特许经营发展引导和管理的力度。1997年11月14日,国内贸易部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1998年12月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成立了特许经营委员会。2005年2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5年全国各行业特许经营企业约有1000多家,在全国连锁百强中,特许经营企业占61家;加盟店的销售额达270亿元,占百强总销售额的17%;店铺数5400家,占百强店铺总数的40%,加盟店的销售额和店铺的发展速度都超过直营店的发展。这些表明我国特许经营开始规范,并向成熟化方向迈进。

二、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的存在的问题

1、我国经济不发达、市场机制不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大部分地区未达到特许经营的最低经济要求。我国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底,特许经营的吸引力不强。一些地区行政干预特许经营的事常有发生,政府把“拉郎配”式的特许经营作为挽救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的手段。

2、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一部关于特许经营的专门法律规定,可以适用或类推适用的法律有:商标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但这些法律的有些条款与特许经营的国际惯例是不相适应的,这给特许经营的管理带来了混乱。虽然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几部有关特许经营的法律法规,如2005年2月1日正式实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但仍应看到和特许经营企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特许经营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很难大规模发展特许经营。

3、我国零售行业的产业的集中度过低,企业规模偏小。中国的零售企业在经过改革之初的迅速扩张之后,基本上陷入了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规模始终大不起来的循环中。我国的零售业市场竞争主体仍处于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行业集中度不高,整体上缺乏具有超级规模的企业集团地步。企业的形象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都比较薄弱,缺少特许经营所需的成熟的可供转让的商业品牌及经营技术。

4、我国零售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从国外经验看,一些特许经营组织都是在创出产品品牌与创出知名度以后,才开始实施特许经营。没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和产品,没有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很难吸引到加盟者。我国的零售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与国际特许经营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我国特许经营企业普遍缺少大规模的物流体系,交通运输、仓储等条件滞后,加盟店的存货量大等占用了大量资金,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降低了加盟体系的运作效率。达不到特许经营所需具备的条件。

5、缺乏特许经营专门人才。优秀的管理人才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和重要的前提,由于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起步晚,再加上观念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零售特许经营企业内,还不存在真正接受过培训的特许经营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创造有效的法制环境。特许经营属于商业技术的转让与使用,应有专门的法规对其行为加以规范。但是除了2005年2月1日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外,我国还缺乏针对特许经营的一些专门性法规。法规的不健全一方面使得特许经营合同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内容,为以后特许商和加盟商之间产生摩擦甚至特许经营关系的破裂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特许经营双方的合法权益。目前特许经营领域中的许多纠纷,很大程度上源于特许商和加盟商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这加大了加盟商的风险。

2、利用本土化优势,创立和发展我国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特有的习俗和文明,是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意识形态的总和。文化所固有的这些属性必然会对外来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顾客的任何消费行为都是由深植在属于文化范畴的具体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进行的。我国的零售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生产厂家,或自行生产,并在本企业内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

3、汲取国际特许经营成功经验,走国际化、现代化的路子。特许经营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史,建立了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和运作体系。面临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发展特许经营更应该引进外商汲取国际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

4、组建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职能。在特许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注定要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外,主要是由特许经营协会来加强约束特许商的道德行为规范,只有成为特许经营协会会员的特许商才能取得加盟商的信任,才有资格开展特许经营业务。我国的特许经营也应尽可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职能,让它们真正起到特许商之间、加盟商之间、特许商与加盟商之间桥梁的作用。

5、加强培训,造就零售行业特许经营专门人才。首先,要把特许经营理论纳入高校的教育体系,为以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其次,组织专家学者对我国零售业特许经营的状况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特许经营理论;再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造就出大批实用型零售特许经营人才。

特许经营管理论文篇8

摘 要 近十年,中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突飞猛进。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浏览追踪,归纳了目前我国对餐饮业特许经营的研究成果,指出相关文献大多是对策型研究,缺乏实证分析和理论支持,并概括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特许经营 餐饮业 业态

1987年肯德基进入我国,拉开了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许经营现已成为中国餐饮业经营的重要模式。中国餐饮业特许经营从照搬国外模式,到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发展同时也存在局限和不足。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业态:快餐、中式正餐、火锅和休闲饮品类。快餐业因方便快捷而受消费者喜爱,是行业中最早发展特许经营且发展迅猛的业态。中式正餐南北风味迥异,需开发新的特许经营模式。火锅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业态,南北各地火锅店铺崛地而起。休闲饮品业也大行其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一、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研究现状

针对中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整体现状,黄欣(2004)、郝钧(2010)指出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理念不正确,以特许经营获取最大利润;体系不完善,没有成套的完备体系来确保特许有效进行。

牛宇(2005)从诸方面指出餐饮业特许经营现状:特许经营在各地餐饮额比重增幅明显;正餐和快餐是主要业态;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的竞争市场;内资餐饮业的特许经营发展缓慢,外资份额增加;另外,超大型企业的主导作用显著。

针对各餐饮业态,杨晓兰(2007)、罗力任(2008)指出,中式快餐现已进入盘整期、整体增长相对偏低;西式快餐获政策支持、销售额增长最快;火锅行业高速发展、直营店增长迅速;休闲饮品业乱中有治、迅速扩张。

钱洁(2007)指出我国餐饮品牌尚处在起步和培育阶段,正逐步从照搬国外模式到探索适合自身的经营方式市场理念转变,但是操作经验等远未达到西方国家水平。

而针对中式餐饮,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王佳(2006)、张欣蕾,王红双(2009),从经营规模、经营品种、制作工艺和经营体系指出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中餐单体店规模小;菜单种类有限,限制规模;工艺独特难以标准化;经营体系不完备,难以稳中求发展。

郝钧(2010)也认识到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起步晚发展迅猛,他特别指出中餐面临考验挑战,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没有形成体系或体系不成熟。

《2008-2009中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报告》中指出餐饮业特许经营特点:“股东合作”等创新加盟模式越来越多地为餐饮连锁企业采用;小肥羊等企业成功的上市对餐饮企业有很大的示范作用;火锅业态特许经营的发展动力最足;“时尚”,“休闲”成为新的亮点;产业化发展。

众学者主要从不同方面对餐饮业特许经营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特许经营在中国餐饮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问题。一,餐饮企业自身存在不足,特许经营理念不正确,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对受许方的管理不善;物流配送技术落后。二,宏观环境限制发展,市场开放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竞争者日益增多;市场存在盲目特许现象;技术环境不高;没有匹配的成熟的政策法律体系支持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三,行业形势不容小视,欺诈现象见多不怪;体系建设不完善。四,微观环境面临挑战,顾客越发成熟;受许者众多;供应商管理不善。

二、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作者总结得出各学者主要从企业和政府等相关组织两方面给出对策。

(一)餐饮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特许经营的认识;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重视培训,培养专门人才;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二)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完善特许经营法律建设,提供积极的环境。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建立起完善的特许经营运作体系;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互动的管理模式;政府应鼓励成立为加盟者把关的咨询测评机构。

现有的文献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对策型研究类文章中,案例分析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现有文献分析的案例繁多,主要有西式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中式快餐如永和豆浆大娘水饺、中华美食如全聚德狗不理、中式正餐如俏江南、南北火锅店如海底捞小天鹅、特色餐饮品种如吉祥馄饨土家烧饼等。所分析的案例有成功品牌也有失败招牌。

三、相关研究的不足

文献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以描述性文字为主,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文献多是对策型研究,实证研究缺失;所采用案例不全,不能代表;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持;研究所提供对策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食品安全卫生和健康,从业人员行为与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设,标准化设计等层面,应进行深层次研究;多数文献只是总结和罗列前辈的观点和语句,缺乏权威性。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不足。作者认为:本领域的研究视角需多样化;今后研究方向应与我国餐饮业的发展方向一致。随着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成熟,本领域的研究将逐渐丰富,并形成特色。

参考文献:

[1]牛宇.中国餐饮业特许经营战略研究.吉林大学.2005.

[2]钱洁.论中式餐饮业特许经营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上一篇:化学学习小结范文 下一篇:项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