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2 09:17:58

创意农业论文

创意农业论文篇1

信息技术连接农业与市场信息的桥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扩大农业生产中的成本收益率,缩短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某种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开创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新体系或者新天地,它根据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特点,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的新型科技传播体系,使得农业的发展更好地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同自然的规律相和谐。例如,电子商务就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经营中的典型运用,它集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来进行农业贸易活动,其高效率、高收益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营销的缺陷,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组织营销方式的发展方向。其主要优点有:

第一,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互联网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可将触角伸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使得普通农民也能够利用它推销农产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从而减少了农业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农副产品信息网应运而生,为农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拓宽了农副产品经销的市场空间。

第三,减少市场交易风险。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就能更好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顺利进入市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不可否认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而农产品市场信息却瞬息万变等,往往导致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增加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风险。农业信息化通过其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很好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决策、生产、分配、消费等的有机衔接和运转。农民掌握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的环境

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发展的进程中,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效能和速度就越高,农业发展的水平就越高,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就能尽早实现。因此,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创造条件。随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主多元化”的推广体系,“一主”是以政府主体构建的农业科技传播管理体系,它主要依托国家、省、市、县、乡的农业管理部门;“多元化”指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专业协会组织和涉农企业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服务模式,比如“企业+专家+协会+组织”和“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但是,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应用还很薄弱,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还不高,农民利用科技等能力还不强,这也是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主要差距。为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发展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政府主导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领域要不断拓宽;再次,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实现向双向互动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实效性;最后,农业科技推广手段要更趋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创造条件。

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做好农业科技知识载体建设。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需要载体,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农业科技知识信息化,称为农业科技知识载体建设。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方便信息渠道传播的农业信息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信息具有“能使农民操作”的可操作性、科学有效性和因地制宜的适用性,利于农民对农业知识的吸收和接受。事实上,农业科技知识载体建设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3、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媒介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科技推广,势必要借助媒介,媒介发展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表现,也就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良好的传播环境有利于激发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从传播的任务上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就是传播渠道的选择,渠道选择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首先,政府和公共机构应该在农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农村的信息主干网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主干网到中心局的管道可以考虑由电信企业投资建设,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电信企业负责,政府给予经费补助。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的逐渐深入铺开,电信网络的基础建设会更进一步加大和基本保证网络全覆盖率。互联网依靠电信网而发展,发展的趋势是“三网融合”,主要通过电信提供的ISDN、ADSL、DDN等宽带服务。其次,还可以制定优惠措施方便农民上网,同时农林水产网站的信息应免费给农民使用。农业科技信息媒介建设,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物质基础。

4、要借助信息技术服务于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认可度决定于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接受程度,接受度高的农民会更快地将农业科技信息应用于实践,而这种能力恰恰取决于农民的素质。在信息社会,农民在对信息接收能力的素质主要表现为信息素养,也往往被称为农民信息素养建设。农民信息素养提高往往通过“科技传播”和“教育”这两个途径。但对于农民,在没有直接利益驱动下,他们主动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和学习的动力不足,“教育”的效果已经非常有限。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科技传播,从传播效果中的利益驱动激发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热情。可见,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的成败。

要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

现代农业的支撑是农业的信息化,只有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过程也就是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状况。在信息社会,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硬件的投入和建设,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更凸显其重要性,特别是农技信息网站要迅速发展,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和传播农技信息要进一步延伸,农技实用数据库以及业务应用信息系统要加大开发。比如,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农业网站的传播,它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特点,以最大化的适应农民的科技需求。其中,网站资源应加强几种类型资源的建设:第一种是各级政府部门专门创建的农业信息网站,其涵盖的农业科技信息是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与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在加快农副产品流通、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农业科技交流和引资招商等方面进行的公益信息服务;第二种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创建的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站,它们不仅具有专业权威性、服务范围地域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而且在农业科技研究与服务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优点;第三种是涉农企业和赢利机构所创建的农业信息网站,它们一般以企业经营范围为中心,进行自身产品及科技的宣传、销售、服务等,并通过开展相关的农贸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共享与双赢。

结语

创意农业论文篇2

开幕式上,朱保成指出,休闲农业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融通城乡,是亿万农民创造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业部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通过强化规范管理、加强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内涵等措施,全面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8.5万个乡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经营单位达170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7.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160亿元,从业人员2600万人。休闲农业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农民朋友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朱保成在讲话中提到,各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形成了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在公众中“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创意精品。为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农业部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全面展示推介休闲农业创意成果,分享创意经验,搭建投资贸易对接平台,促进休闲农业创意产业的发展。

南京农业嘉年华以“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为宗旨,遵循“农耕天下、欢乐大家”的文化理念,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内容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城乡居民的互动性不断增强,农耕文化氛围日趋浓郁,已成为休闲农业的知名品牌,成为展示现代农业新科技、都市农业新亮点、郊县农民新风采、城乡和谐新生活和引领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的大平台。本届嘉年华现场设置了大舞台、休闲农业创意精品馆、美丽休闲乡村、购物街和美食坊五大板块,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五大类(产品、包装、文化、园区和设计),5000多件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南京有150家农业企业现场销售优质农产品600多种,有23家休闲农业企业、12个农家乐村进行了创意展示。

休闲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介绍,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以“展示成果、研讨理论、推进产业”为总体目标,先后在西南、西北、华东、中南、华北东北五个区域分别开展了推介活动,最终择优推选了产品创意、包装创意、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创意五大类5000余项创意精品,集聚南京农业嘉年华进行现场展示,旨在让更多公众欣赏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扩大创意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通过推进工商资本与创意人员对接,实现创意产品、创意理念、创意文化等精品的产业化,促进休闲农业创意产业发展。本次活动突出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活动内容丰富。本次推介活动创意作品种类多,数量大,不仅创意理念新、思路广,而且在创意过程中十分注重市场营销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对于推动休闲创意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二是推动了创意产业发展。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休闲农业创意的发展成果,交流了休闲农业的创意基本理论,而且促进了工商资本与创作主体的对接,全国累计签约近6亿元,部分参展企业在推介活动后收到了电话咨询、贸易订单和投资合作意向。三是营造了发展氛围。本次推介活动激发了各地从事休闲农业创意的积极性,在此次总推介活动中,有30%的作品是参观各分区推介活动后萌发创意理念而创作的新作品。半年活动期间,共有10多万网民参与投票,几十万群众在网上浏览和现场观摩,学习和了解休闲农业创意的氛围正在形成。

为期两天的创意精品现场推介活动盛况空前,30多万群众到场参观,参展的诸多休闲农业创意精品被抢购一空,多家参展企业在展览期间接到企事业单位的订单,投资签约额超过3.2亿元,各类农产品和农家美食销售收入超过2200万元。

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与第八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同期举办,丰富了南京农业嘉年华的内容,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休闲农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展会期间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宏观规划、行业指导和标准制定,推动休闲农业提升质量、扩大规模;休闲农业发展应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遵循农业自身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要更加注重对农村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保护和挖掘,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内涵与品质;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要不断提高休闲农业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创意农业论文篇3

关键词:创业型新农村 战略 创业型农民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标志着党中央吹响了构建创业型社会的号角。而创业型社会的两大组成部分包括创业型农村和创业型城市。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系统思考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战略,以更好地扩大农民就业、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保护农村生态。择其要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政治战略

为了确保创业型新农村的顺利推进,科学实施正确的创业战略,需要我们党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后提出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举措。与此同时,党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提出并经实践检验的创业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支持政府依法履行行政职能,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促进创业;支持政协有序履行职能,就促进创业型新农村的科学推进建言献策;支持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公正妥善处理创业型新农村推进过程中的法律纠纷。

2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行政战略

为了加快创业型新农村的进程,须臾离不开创业行政管理机关的努力。农村创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机关、农民创业审批机关、农民创业财税优惠机关、农民创业融资机关、农民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机关、农民创业平台建设机关等农民创业管理机关要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各级政府涉农创业管理机关要本着全心全意为农民朋友服务的精神,统筹搞好创业型新农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切实为创业农民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真正为创业型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3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经济战略

众所周知,创业型经济是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日益成为比传统管理型经济更为优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各国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作为创业型经济的一定历史形式,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作为资源优化的创新方式,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具有创业型经济的内在属性反映了现代创业型经济的一般规定性;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与资本主义创业型经济相比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中心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我们要成功构建创业型农村,其重中之重当然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村创业型经济。为此,广大农村地区的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区域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发展步骤、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统筹促进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

4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文化战略

广义的创业文化是指人类在创业过程中创造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创业文化是指人类在创业过程中创造积累的创业思想、创业理论、创业道德、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我们要加快构建创业型新农村,就必须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创业文化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创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农民创业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民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农民创业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创业农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农民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建设要解决的是亿万农民的创业文化素质和创业技能问题。

5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社会战略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农民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创业环境优劣的影响。因此,各地创业管理和创业服务部门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农民自主创业立业的社会氛围,旗帜鲜明地宣传农民创业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在农村地区大张旗鼓地进行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业宣传,激发亿万农民树立创业意识、参与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与此同时,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农民创业的成功典型,形成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争相创业的热情。

6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人才战略

城乡统筹,农村为本;农村建设,人才为本。要想实现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须臾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的新农村创业人才队伍。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计划、有不走地实施新农村创业人才战略,为创业型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当前,我们必须重视新农村创业人才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新农村创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制度、科学使用制度、全面评价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其中,新农村创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基础,通过规范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可以强化农民的创业意识,丰富农民的创业知识,提升农民的创业技能;新农村创业人才的科学使用制度是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完善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制度的目的所在;新农村创业人才的全面评价制度是关键和核心,是联系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务工作的中间环节;新农村创业人才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是保障,只有对创业人才的创业行为进行有效地激励和规范的约束,才能保证农民创业的正确方向。

7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教育战略

众所周知,农民自主创业可以实现自主就业、扩大就业,是化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广义上是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业者综合素质的培养;狭义上是指以创业基本素质与具体创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创业教育。一般说来,农民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四项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地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农民创业教育,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又好又快地提升亿万农民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8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法治战略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建立。为了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创业型新农村建设,我们也必须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使依法创业、合法立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使亿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有序参与新农村创业事务管理,保证创业工作依法进行,并努力确保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各地党政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各地党政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文献

[1]张茉楠.创业型经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

创意农业论文篇4

创意农业打破了束缚传统农业发展的枷锁,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认为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制度、科技、人力、文化资源、社会文化环境、金融、产业链、营销品牌等。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形成了由13个维度和47项指标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问卷。在进行预调查、验证问卷信度和效度之后,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加以进一步验证,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获取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首先,本文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归纳至13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资源、产业、营销、财务、文化,并假设以上方面对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13个维度47个测量指标的分析框架,具体参见表1,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中,对各变量依据其影响程度采用五级量表设问,设定“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取值刻度。

(二)预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在进行预调查之前,本研究征求了五位专家对预调查问卷文字描述及格式的意见,形成了预调查问卷;再向泉州、漳州、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城市农业局、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的专家发放并收回50份预调查问卷。吴明隆﹙2003﹚认为,Cronbach?sAlpha与研究目的和测验分数的运用相关。如果研究目的在于编制预测问卷或者测量某构思的先导性研究,信度系数在0.5至0.6就已足够①。当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鉴于此,本文设定信度标准为a≥0.6。本文对预调查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大于原先设定的标准数值0.6,符合信度检验要求,证实问卷设计的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影响创意农业支持效果的概念。总量表的Alpha系数为0.968,明显高于各分量表,代表此量表信度颇佳。

2.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本研究实施预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专家访谈,充分收集专家意见,并将意见纳入预调查问卷,再通过数据分析以保证度量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指度量是否涵盖足够具有代表性的变量﹙或题项﹚来度量所属概念。而保证问卷内容效度的首选方法是由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对量表进行反复评价,直至取得一致意见。本研究在多次咨询资深专家的基础上,最后形成预调查问卷。此外,问卷中的变量﹙或题项﹚均来自权威文献,依据创意农业和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对各因素的概念及操作化变量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

3.正式问卷调查过程及信度分析

在充分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之后,于2012年79月向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莆田、宁德九市农业局、林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商业银行、创意农业企业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355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回收率为88.75%,有效率为92.67%,均达到研究设计取样标准。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肯定或否定研究假设,进而得出相关结论。信度是某一特定受试群测验分数的特性,分数受不同受试者的影响。基于此,对已经回收的正式调查问卷,再次检验量表分数的信度。预调查阶段已设定信度标准为Cronbach?salpha≥0.6。整理后各因素的Cronbach?salpha值如表2所示。从正式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可知,表2各因素变量值较预调查时信度有所提高,均符合本文所设定之标准,说明正式问卷调查一致性程度较高。其中,决策的Cronbach?salpha值最高,为0.900。

数据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指标测量体系中的47个指标,即基础设施﹙3个指标﹚、政策法规﹙3个指标﹚、社会中介组织﹙4个指标﹚、社会信任﹙4个指标﹚、决策﹙3个指标﹚、组织﹙3个指标﹚、领导﹙4个指标﹚、控制﹙3个指标﹚、资源﹙5个指标﹚、产业﹙4个指标﹚、营销﹙4个指标﹚、财务﹙3个指标﹚、文化﹙4个指标﹚。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从而提取最能影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950,根据KMO度量标准,在0.80~0.90被认为是极佳的。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值为3560.501,说明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从此两点可得出,原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特征值表明,3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5.033%,而3个因子的一致性Cronbach?salpha值分别为0.831、0.905和0.911,显示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依据有关因子对应各项目的含义,将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创意农业组织、金融机构和社会环境。其中创意农业组织包括:产业、营销、资源、财务、文化这5个因素;金融机构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控制这5个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中介组织、基础设施、社会信任这3个因素。#p#分页标题#e#

(二)相关分析

为探讨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影响最为重要的关键变量,并验证有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应对这些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即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13个影响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尤以营销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732﹙在p<0.01的水平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与产业、财务、资源、文化、决策、组织、领导、社会信任、控制这9个因素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6000.706;而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等3个因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42和0.511。同时,营销、财务、产业、资源、文化与创意农业组织的相关性比社会环境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显著;基础设施、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比创意农业组织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更大;政策法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与金融机构的相关性比与社会环境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相关性更显著。下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因果关系。

(三)回归分析

各因素与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但是否为因果关系,需经回归分析证明。

1.单变量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三个主要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著影响。但分析表明,创意农业组织对金融支持的影响最大,调整后的R2=0.674,表示该因素单独作用时,可解释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67.4%,回归系数为0.821,F检验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金融机构因子与社会环境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小,R2分别为0.554和0.420,回归系数为0.744和0.648,F检验均通过,表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可见各个影响因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创意农业组织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2.多元回归分析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首先,用Durbin-Waston统计判断是否存在序列相关。初步回归结果输出Durbin-Waston统计值为1.672,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依据测算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标准化回归方程是:金融支持绩效=0.171营销+0.195产业+0.107领导+0.219财务+0.112基础设施+0.116控制+0.105文化可见,财务、营销和产业等3个因子对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余4个因子的标准系数均接近0.1,影响力相似。

结论与对策建

议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具体结果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数据获取以问卷调查分析为基础,以行业相关人士的专业判断作为变量取值样本,侧重反映的是被调查者就相关因素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看法的一致或差异程度。上述假设验证结果说明,基础设施、领导、控制、产业、财务、营销和文化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资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财务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最大,财务因子包含创意农业组织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现金流,这三个指标一方面表明财务状况良好、利润率高的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金融支持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绩效,另一方面也表明财务指标是商业银行在评估创意农业组织融资申请时最重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扶植政策的情况下,也应着力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赢利能力,以获得银行持续的支持。

除财务外,产业和营销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可见,具备一定研发实力和产业规模的创意农业组织在获得金融支持后能取得较大的绩效;另外,营销也是创意农业组织必不可少的经营环节,通过营销能够使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创意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前景,有利于促使政府进一步制订产业扶持政策,降低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基础设施、文化、领导、控制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影响相似,表明社会环境中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创意氛围及企业文化中的创意农业组织创新氛围、员工满意度、组织凝聚力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对金融支持绩效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此外,金融机构对整个金融支持项目中的领导和控制也十分关键。

政策法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资源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表明这些因素还不是急需改善的方面。本研究认为,社会环境中的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的领导与控制和创意农业组织的财务、营销、产业、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绩效,努力改进这些方面是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创意农业论文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92-02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关键,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曾连续下发了9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并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服务于“三农”必须靠人才,浙江农林大学以此为机遇,倡导培养服务于“三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实践课程体系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求。[1]本文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界定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知识、能力、意识体系和标准,然后构建服务“三农”政策的电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该体系将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供其它兄弟院校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时参考。

一、电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界定

采用理论逻辑推理,通过实际调查分析,结合电子商务行业特点,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所需要的能力、知识、意识做一个鉴定、甄别、定义和范围界定。剖析行业内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典型,如马化腾、马云等,归纳其知识能力体系,如能力体系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知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商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意识体系包括:风险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法律意识等。结合理论和实践,归纳总结并界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知识能力范围体系,笔者认为,以下八个方面应为各类创新型人才的共同人格特征:(1)高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成就动机);(2)广泛而稳定持久的兴趣(志趣);(3)勤奋,有责任心;(4)积极的情感,高度的情绪自控力;(5)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6)有竞争意识与危机感;(7)自信心强,坚韧有毅力;(8)有勇气,果断,敢于冒险。该体系将为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奠定理论基础。

二、电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1.程体系构建。程建设与改革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基本建设。参考电子商务教指委2008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对企业需求调查和学生调查数据的结果上,为浙江农林大学电商专业提出如下整个课程体系如图1-1。该体系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组成,选修课分成四个模块:电子商务管理运营模块(E-commerce Operation,简称ECO),电子商务技术模块(E-commerce Technology,简称ECT),物流管理模块(E-commerce Logistics,简称ECL),网络营销方向(E-commerce Marketing,简称ECM)。

2.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商学生的特质和教学体系,可将电商的实践分为如下几大模块:①模拟试验教学。实验室现有ERP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各种与课程配套的软件,这种软件能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熟悉BTOC、BTOB交易流程,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等。实验室要加强模拟软件的购买和开发,让更多的课程都配备相应的模拟软件。②网上开店。有很多免费开店的网络平台,如淘宝、易趣、拍拍等网络平台,鼓励学生搭建网上商店。通过开店有利于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策略的运用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能力。③电子商务大赛。每年电商学生能参加的电商大赛有中国电子商务大赛,教育部的“三创赛”以及浙江省教育厅的电子商务大赛,同时还可以参加国家的“挑战杯”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创业大赛。对于学生来说参加大赛的机会是非常多,通过参与大赛,学生在竞技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水平,部分项目可以通过大赛的评比获得天使投资。④鼓励创业。同时调查数据显示有40%多的学生希望毕业后就创业,因此在学校内就鼓励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如最近推出的创业园项目,同时还可以结合大赛,选择有前景的团队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学分奖励。

参考文献:

[1]朱志国.面向独立学院的电子商务教学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5):1171-1173

[2]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朱湘晖.高校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探讨[J].电子商务,2008,(8):83-87

[4]乔晓华.论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重点[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

创意农业论文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046-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普遍认同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曾经也提到过技术理论的创新对于人类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对于农业的发展而言更是尤为重要。因为在农业的发展中,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生产中的各种关系构成了生产资料的基本元素。而这些基本元素的发展和功能发挥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发展农业的时候,往往都是从技术理论的创新这些方面入手,然后才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才能达到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以至于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劳动效率,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任何一种实践中的技术创新都是从理论开始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理论创新与农业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强调理论创新的时候,不能忘了理论的创新是为了实践的应用这一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创新理论与农业发展的时候,就应当时刻谨记理论的创新是服务于实践的,实践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才是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只有理清了这样一层关系,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创新理论对于农业发展的现实重大意义,对于提高农业集成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重大作用,对于国民生活的重要历史责任,对于推进中国的当代农业的生产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具有重大的战略发展意义。

一、农业的发展起源

农业的发展都是从刀耕火种的远古时展而来的,在历经了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发展规模之后,当代农业迎来了技术理论创新的春天。在远古时期,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进行简单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人们的生产只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满足自身的生存而已,没有更多的经济和价值追求。所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农业的发展都是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更谈不上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与应用了。

真正的农业发展是自然经济解体,市场经济开始逐渐形成的时候。当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生存所需,而是变成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时,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和人们的生活而言,就变得举足轻重。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安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农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我们国家的第一大产业。无论工业多么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所以,加快农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高科技在农业中的生产应用,迅速实现农业规模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将变得十分重要。

农业起源于自然经济,最终走向市场经济。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市场经济下的农业生产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法则的生存原则,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谋得农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就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理论创新,就必须加强农业的现代科技应用,就必须审时度势发现好时机和利用好时机,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科技兴农的方针和政策原则,为我们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科学理论发展中的技术理论创新

马克思曾经说过因为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所以把自然科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现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这场革命的兴起,带动了一系列的生产技术变革。进入20世纪之后,科学的技术革命广泛地发生在宇观、宏观和微观三大层次上,使得整个自然科学形成了一个前沿不断扩大的多层次的综合的整体。整个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从而引发了工业、农业的一系列技术理论创新。

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理论的哲学认识曾经在唯物辩证法中明确提出过: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对于技术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一切的知识都是为实践服务的。一切知识只有在转化为生产力后,才拥有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

在农业的发展中,生产力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因为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模式和道路。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启了技术革命的先河。人们专注于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蒸汽机的发明,不仅仅是带动了工业的进步,也为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高性能机械的应用,就不会有农业集成化生产的可能,就不会出现一系列的商品粮的生产基地,就不会出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商机。

科学理论的创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艰辛探索和不断归纳总结的发展历程。在历史的发展中曾经出现了三种不同模式的科学理论发展观,即:累积式的科学发展观、否证式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历史观。我们无权去评论哪一种发展观的正确与否,也无权去批判哪一种发展观的优劣。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正是这一系列的不同的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维,才带动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才有了人类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进步。

在这个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事实的获取,以及科学定律的发现都是知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过程。而要把这一系列获取的知识,上升为科学理论,又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因此,每一项科学理论的提出都饱含了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同样科学理论的创立实际上是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发展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而这一切科学理论的发展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检验,才成为指导人们生产建设的真理,才能够正确指导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发展和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创新理论对于农业发展的重大作用

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我们有必要对技术进行一番解析。首先,我们要对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历史发展史。

技术创新理论其实就是对技术的不断创新。最关键的点还是落在了创新二字上。因为技术的创新势必带来生产力的变革,带来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带来农业发展道路的不断改进。而这一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最终的目的还是落在提高农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它对于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技术的创新带来生产力的进步。

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就会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的指导去创造和发明各种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和方式以及方法。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技术不断创造和发展的过程。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变革,进而引发生产力的革命。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这里,我们只需要考虑技术对生产力的重大作用。资本家的技术创新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我们农业中的技术创新实际上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提高生产率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更大发展。

其次,技术创新理论带来科学技术体系的三位一体化。

技术创新就是把技术发明和经济应用相结合,它包含了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古代的自然经济时期,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生产和技术的结构模式是从生产到技术,再到科学。而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这一结构模式就演变为:从科学到技术,再从技术到生产。但是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科学、技术和生产,三位一体化的双向和动态结构模式已经形成,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与生产发展三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关系。

最后,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理论带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势必带来生产力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各个国家都在大力突破技术创新以赢取技术制高点、占领更大市场的时候。这一现象在农业发展中尤为突出。技术创新为生态农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它不仅拥有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还拥有劳动的自然生产力,这一切优越性都带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黄祖辉,等.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创意农业论文篇7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民增收难等等仍将在较论文联盟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作为农业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涉农企业,在推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当前,中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刻,也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然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滞长等等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而在农业产业链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涉农企业,对于破解这些困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家在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农业食品价值链相关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全球性企业,杜邦于2011年6月在中国加入了“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牵头发起了“农业项目”,矢志将促成跨界合作、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这一中长期项目的追求目标。

为了深入推动涉农各界的关注与合作,全面探讨如何通过中国农业建设中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环境价值的最大化,2012年6月5日的农历芒种日,杜邦中国联合本刊《中国农业价值链发展白皮书》之后,又召开了“共同行动提升中国农业综合价值”分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及企业代表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而这些交集着希望与畅想的文字、思想与言论,成为了当日第六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的最大亮点之一。

“农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所谓农业价值链,是涉农企业、农户、农业协会、金融机构、政府、消费者以及其他农业利益相关方,通过农业研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消费等环节活动的参与,共同创造经济价值、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三重综合价值的过程。

对于《中国农业价值链发展白皮书》提出的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理念,出席论坛的众涉农企业以及专家对其中的三重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表示了肯定。

“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介绍道,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来农业的多功能性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他认为,此次论坛突出农业价值链的概念,让农业的所有的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并且将从整个农业生产一直到消费的全部过程联系起来,强调此过程中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责任来实现农业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意义重大。

“农业始终是发展的基础。”北京洛可可国际创意农业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达飞说,“我们的社会无论怎么样发展,农业始终是基础,有了农业的支点,我们才可能进行社会化的分工,才可能有工业和信息产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业的革命。以往我们对农业关注得太少,而且对农业的界定范围也比较窄,这样一个白皮书的倡议,非常及时。”

“《农业价值链发展白皮书》可能给我们一个清楚的画面,当你想解决某些农业问题的时候从哪几个方面,哪几个节点来解论文联盟决这个问题”。联合利华中国战略沟通总监吴亮说,“探索农业的社会价值可以真正使得每一个人,不管是学者、专家、企业家,还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消费者都能够知道自己跟农业息息相关。”每次一说到农业,人们概念中认为,这些都是农村的问题或者是农民的问题。在吴亮看来,其实农业跟每个消费者都是相关的,人们所用食品都是来自于土地。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热爱农业、热爱食品、热爱我们的土地,否则大家就会觉得食品安全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企业主导提升农业综合价值的实践

“单纯提出这个价值的概念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个价值的概念通过大企业来影响整个社会,通过企业来影响到我们整个的政府决策层,自然也包括消费者也行动起来,同心合力发展中国农业。”著名农业经济和农产品市场问题专家胡定寰认为,行动将比白皮书更为重要。

事实上,在开展“农业产业链发展”项目中,杜邦对这一承诺不遗余力:不仅着力于提供更前瞻、安全、高效而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农业科研技术和产品服务,也通过开展农业生产培训、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设立农业专业奖学金等举措激发中国农业的生命力。

“让我们携手,依据‘白皮书’所探索的路径,开展切实合作,为中国的农业食品价值链增添价值;让我们用行动感染更多同业的参与,集聚智慧,创造大价值,为民众撑起食物保障的天”,对杜邦在会上的这一倡议,来自中化化肥公司、联合利华中国、北京洛可可国际创意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代表,处在农业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分享了各自在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

专注于有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投入品业务的中化化肥着重于农技推广,以帮助农民减少劳动负荷,提高产量收成。

作为拥有一般食品业务的日用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处于农业产业链的终端,通过与中粮合作,对农民知道科学种植,对供应商要求可持续的农业准则,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管理,带动农业、农民的发展以及提升自身的责任竞争力。

创意农业论文篇8

中国农业公园是基于农村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乡村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禀赋,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再生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的新型主题公园业态。创建10多年来,中国农业公园以凸显“乡土、乡情、乡愁、乡韵”内涵为特色,成为集美学化的农业景观、生态化的农时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农事组织、科学化的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村社区,是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田园综合体。

论坛开幕式上,中共广元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朝天区坚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以“蜀道亚高原、康养曾家山”为主题,加快建设曾家山中国农业公园,打造了魅力独具、活力绽放的养生天堂。“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绿色养生基地,曾家山创建中国农业公园,既是保护生态、传承历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资源开发、加速奔小康的主要路径。”蔡邦银说。

作为本次论坛的发起和指导单位,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农业和乡村的价值认识正在重新构建和确立,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也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农业公园的发展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它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广阔田野、绿色村庄,遵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成为产业融合的大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载体。农业公园的创建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传统农村形态的提升和再造。

“一批风景优美、产业发达、人文浓郁、各具特色的农业公园在全国陆续建成,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农业公园的创建,给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综合解决方案。”王太说。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沈泽江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国农业公园的创建历史和现状,并对中国农业公园以“农文旅、绿科商、创学养”九个字做了理论归纳。

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卢凤君则从中国农业公园的系统认识、战略抓手和商业模式与论坛嘉宾分享了观点,并着重提出关于中国农业公园的价值思路。他指出,公园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和公益性,农业公园是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要全域运营、全息服务、全链增值。要从保护脆弱稀缺价值、支撑实现长远价值、提升区域整体价值、运营激活商业价值四方面综合统筹。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中国农业公园创建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壮大新产业、发展新业态的有效途径。他希望通过加快农业公园创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和农耕文化优势,利用“生态+”“旅游+”模式,创办旅游合作社、企业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他表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监管好食品、消防、环境安全。要围绕有机、有潜力、有特色的“三有”产业,实现生产生活同步改善、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一产二产三产深入融合,培育宜居宜业特色城镇。要通过建设特色集镇、打造田园综合体、创建产业融合园“三个抓手”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

论坛上,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乔惠民宣读了《中国农业公园曾家山共识》,来自四川曾家山、黑龙江红兴隆、广西玉林五彩田园、成都温江区、河北北戴河、河北保定市、浙江滕头村、江苏盱眙县、四川江油市、四川武胜县等中国农业公园成员单位、创建单位代表及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共识。

对于中国农业公园创建特别是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多位专家也给出了明确意见。“休闲农业的发展中,一是发展同质化比较严重,特色不够鲜明;二是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慧龙说。

上一篇:教育扶贫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业政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