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08:55:44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一、国际商务英语的界定

关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学术界定,众说纷纭,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Jones,Alexander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只是在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Pickett认为,国际商务英语位于特定商务技术语言和普通大众语言的交界地带,是一种工作语言;Bargiele-Chiapini,Nicherson认为,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话语,是人们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结果,语言和商务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我国学者程世禄、张国扬把商务英语与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行业英语归类到职业英语范畴;王兴孙教授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变体,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张佐成、王彦则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务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御用策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体系。从以上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得知:商务英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是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工具。

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国际商务英语学科作为新型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交叉性和专业复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跨学科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时,除了遵循通识的课程设置理论和ESP理论之外,还应该结合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学生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岗位客体的需求,二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学科,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变得更加宽广,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无疑都对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如,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美概况、初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知识导读、商务信函写作、国际营销写作、欧洲文化等课程。另外,在专业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设计专业必修课,如,第二外语、商务翻译、商务口译、经济学原理(英)、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跨文化交际导论(英)和国际金融等课程。要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人低年级英语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中,在语言学习时,同时传授国际商务专业词汇、术语及国际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容。例如,在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国际商务能力时,我们可以用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等模块内容来训练,语言训练贯穿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获得商务知识与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日常英语和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中。

2 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

“学科本位”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传授知识是课程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科目,并且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架全部内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其目标是使学生最终掌握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该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能力为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强调目标岗位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计和培养具体的专业能力。国际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广泛,许多内容是跨学科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培养出实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以学生获得目标市场和岗位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课程内容的建构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和情感体验与能力相结合,学科系统化知识和职业实践相结合。 3 吸收国外经验和教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历史不长,从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来看,还存在着内容过时,与培养目标相脱离的现象。专业书中有不少实例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容,且内容覆盖也不够宽广,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商务口译、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还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英语国家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汲取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方法和内容。同时,把握我国的商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陈出新,开发适合我们国家适用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4 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目前,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将国际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从历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大会的论文文集和散见于其他学术刊物的商务英语论文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翻译等方面的,只有极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商务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国际商务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需要注意课程的前瞻性。由于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和国际商务的情况千变万化,随之带来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英语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惰性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反映时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随着国际商务的发展与时俱进。另外,设置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在国际商务英语蓬勃发展的今天,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失为一个可操作和现实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1),

[2]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3]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04(01).

[4]王兴孙,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1(05).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岗位群 国际商务专业 五层递进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3-01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高校专业整体建设应始终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我院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主要服务面向进行分析后对国际商务专业整体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

1.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邮件咨询、电话访问、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确定了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了相应的就业岗位群,包括工作1-2年的六个初始岗位――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运员、报关/报检员,工作3-5年的四个中期岗位――外贸助理、物流助理、国际结算员、外汇业务文员以及5年以上的四个高级岗位――外贸主管、国际商务师、商务谈判专员、国际贸易高级专员。

在此调研基础之上,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所需求的岗位排名前六名的也是从事具体业务操作的跟单员等岗位。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构建时,我们以初始岗位群为本,注重一专多能,构建了多证融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与职业考证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多证”毕业、优质就业。

2.基于岗位群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我们通过企业进行的岗位调研,经过梳理与企业共建相应专业课程。在六个学期都安排了相应的理论及实践学习的任务。在第一学年,以公共课+70%职业基础课+国际商务认识实习为主;第二学年以30%职业基础课+80%职业技术课+国际商务专业实习为主;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1-13周进行20%职业技术课+国际商务仿真综合实训的学习;14-18周则进行国际商务全真岗位实训;最后一学期是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学习任务。

在该课程体系框架下,我们根据“理实一体,能力递进,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分别构建了相对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培养学生人文知识与综合素质课程的公共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扩大知识面、拓展专业领域、增强专业能力设置的拓展课程;作为专业学习前续课程的职业基础课程以及针对培养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核心技能的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如下:

2.1专业理论课程包括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

(1)职业技能课程

国际货运实务、外贸函电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

(2)职业技术课程

国际 结算操作与风险防控、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法。

(3)职业基础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英语口语与听力、国际金融、经济学基础、现代企业管理、航空概论、外经贸应用文、商务礼仪。

2.2实践教学项目包括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术实训和专业认知实训

(1)专业技能实训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国际贸易全真岗位实训、国际贸易仿真综合实训、国际物流与货运综合实训、外贸单证实训、报关和报检实训、外贸函电实训、外贸跟单实训。

(2)专业技术实训

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国际结算实训。

(3)专业认知实训

外经贸职业资格考证、国际商务专业实习、国际商务认识实习。

2.3拓展课程主要是专业拓展课程

航空外贸商品知识、企业参展实务、外贸创业模拟、现代推销技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2.4通识课程也是公共课程

计算机基础及人文素质、法律常识、政治理论、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教育。

本专业课程架构和课堂教学充分突出了实践性教学和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并满足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衔接。针对这些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我们提出了以“能力本位”为主导、以课程结构综合化、模块化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课证整合、流程教学为手段的改革思路。

总之,根据职业岗位群来设置专业课程结构是实现完成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步骤。专业建设还需要与行业企业更紧密的配合,形成 “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更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炎炎.基于CDIO理念的五级层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4-47

[2]李霞.“岗课证赛融合”渐进型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134-135

[3]彭铁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191-192

作者简介: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省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调查后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在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目标尚不明确。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综合性专业,但受传统英语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的影响,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上不清晰,对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胜任力还不清楚,对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明确的认识。2.实践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多数学校实践课教学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课程自行安排,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实践教学课程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某一项技能,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现代职场对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的需求。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不明确。教师多采用课程作业或实践报告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实践训练、团队合作、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导致教师不能完全了解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自身的语言和业务能力没有清晰的认识。4.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设备同质化现象明显。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验室和培训室普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我省外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也不足。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和普通类英语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训室,多采用“模拟公司在线+计算机+软件”的模式模拟国际商务交易过程,缺乏真实的商务交易中复杂、多变、灵活的因素和信息,导致商务英语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效果不佳。5.复合型师资力量不足。地方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翻译专业毕业,缺乏商务教育背景,实际授课中难免重视英语语言教学,轻视商务能力技能的训练,使得一些商务课程变成了英语翻译课,教学方向稍有偏差。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教学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延伸,其的是使学生加深理论认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动手能力、产生投身实践工作的兴趣和愿望。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互为支撑,共同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架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层次水平,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定位于应用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类型上的规格要求。应用型高校教学工作的特色性环节是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志性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应与课程教学体系居于同等重要地位,两者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共同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双轨性特征。实践教学体系应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全过程,应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从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需要出发,最终归结于学生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养成教育。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选取切实管用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形式组成各个教学环节,科学设定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位次、学时、学分,使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按照一定秩序和内在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并且与课程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互为呼应,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架构和运行流程。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和认知逻辑顺序,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素质拓展实践。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其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学方式包括环境模拟演练、计算机应用训练、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沟通能力训练等。2.课程教学实践。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方式包括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学年论文等。3.专业综合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方式包括专业综合训练、专业顶岗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层次还可以划分出创新性实践,其内容包括学生科研及发明项目训练、开放实验室项目训练及各类专业竞赛项目训练等。该层次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于实践教学体系,也可以作为一种指向性要求体现在其他实践教学层次中。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模块:1.语言技能。“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变体。”[1]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是商务活动中的一种工具,它强调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学习和商科学科的不同特点,重视大一、大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认真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设计可行的训练方法,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2.商务技能。商务技能是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大二开始开设一些专业课程,比如国际贸易实践、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和国际金融等商科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的“商务活动场景”,系统化地设计真实的商务活动过程,让学生系统地熟悉掌握工作流程,例如如何写商务信函,如何开展商务谈判,如何签订和履行商务合同,如何使用国际收支以及如何处理纠纷和索赔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商业事务中受益。3.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交际的载体。在商业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协作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应该通过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国际商务交际、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业文化和公共演讲等实践类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让学生理性地认识世界、认识国家、认识社会,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力量。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除了要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开阔的胸怀。这些技能和态度可以在有关政治、军事、社会和创新培训项目中获得。5.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每一项技能训练结束后,应安排学生通过综合技能训练将每一项技能进行整合。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参观、认知、体验、实践等条件和场所,这对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形成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都要求学生必须经过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并且选题都应该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应用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1.在实践性课程方面,重视商务课程与英语课程的衔接、巩固和拓展,既注重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商务职业修养、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实践任务,选择合适的实训内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形式。精心设计商务活动场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本、图像或计算机、动漫相关业务培训项目。通过模拟各种商务场景,例如国际社交活动、国际贸易谈判和国际商务会议,让学生建立学习任务,了解如何使用业务知识分析和解决业务问题,提高其听、说、读、写等沟通能力和技巧。2.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按照“真实场景、实境教学”的标准,努力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中心,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一批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保障。[2]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商品市场和国际贸易的流程,提高他们国际商务业务能力。通过帮助学生成立国际贸易公司,让学生直接参与商业交易,学生的专业培训成绩取决于其真实的商业业绩,让学生分享营销利润,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积极性,有助于其了解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市场、客户和程序,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能力。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方针推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按照“数量够用、质量合格”的目标加快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从行业、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才力度,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在指导学生专业综合实训中的骨干作用,制定激励政策推动学校没有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通过到企业接受培训或挂职锻炼,形成胜任指导学生专业综合实训的能力。[1]在继续实行“双师型”教师评定工作的同时,试行将既能胜任课程教学,又能胜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教师评定为“双岗型”教师。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使其意识到不能胜任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不是称职的教师。4.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实施有效监控,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使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安排。实习实训教学要根据实习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应具体明确实习实训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内容等,使学生熟悉商务英语专业工作过程,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建立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达到课程设计要求。5.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教材建设。与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配套,逐步形成高校自有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可以采取购入、自编、合编等多种渠道进行,近些年国内职业教育领域(中专、高职高专)、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领域出版了很多诸如实训教材、模拟教材、行业实务等教学用书,可以在教材建设中广为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贺鸿莉.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

[2]湛军.商务英语学科框架与构成要素[J].当代外语研究,2020(6).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4

摘要:中国入世后,随着国际商贸活动的增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国际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它的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商贸基本知识、东西方文化基本概念,而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能适应职场需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人才培养与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根据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和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总结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文秘、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Hymes 认为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能力定义应包括四项内容:语法可能性(程度);实用可行性(程度);场合适用性(程度);现实真实性(程度)。这四部分交际能力反映了话语者和听者的语法知识、心理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现场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商务运作能力(职业能力)。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除语言技能之外的商务工作基本技能。如:商务领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运作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一条主线,三个突出 ”,即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真正体现高职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的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进入WTO 后,人力资源市场对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熟悉掌握商务活动基本规则,并要有相当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简单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另外,英语专业课和商贸专业课开设的课程较多,占用较多的教学课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务手段已被淘汰,一些商务概念已落后于时展。因此,为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使其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适当增加能提供学生必需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删减一些重复或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成三大模块:

 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英语基础综合课、语法、泛渎、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视听。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制单、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着重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强调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的训练,英语基础写作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因为它被作为英语基础综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着重训练的是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基本技能。商务英语课程涵盖商务基本原则和运作。商务英语阅读包括商务常用文件如报表、信用证等。

    商务英语写作涵盖原来的外贸函电和实用英语

[1] [2]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和商务口译课程训练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会议翻译、谈判翻译、公司及产品介绍等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为的是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更大限度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要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就应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的基本工作技能、商务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与运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这些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应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注重的是学生要学会什么,而不是应学什么;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估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估方式;关注个体学习者,同时也注重全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口头报告、团队合作,信息搜集、电脑操作、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 多元化评估可表现为评估内容多元化如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信函、信息搜索、团队合作、文秘技能、办公设备操作技能、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等;评估方式多元化如课堂表现、口试、英语辩论、市场调研、产品演示、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评估时机多元化强调的是过程评估。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这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评估的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突显较强的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对外商贸人才。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双证制;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35—0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1],学生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持续旺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顺应了社会需求,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办起了商务英语专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高职高专院校。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围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英语+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理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的合理配置,把语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具备较强的在实际领域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以下是我院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举措。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一般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商务知识技能为培养核心,侧重培养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从而符合高职高专面向岗位群的特点。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着适应需要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完善的原则,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1)招生对象与学制;(2)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3)培养规格和要求;(4)课程设置;(5)实践安排。几乎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文件也都体现了以上的诸多方面。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高职高专在这一部分基本相同,都招收普高毕业生(文理兼收)和职高专业生。目前我院招收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般会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学英语的兴趣。在学制方面,同其他高职高专一样,我院是三年制。推行二年半的课程教学与半年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在英语环境下的一定的商务运作能力、商务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我院的专业培养目标,将就业岗位定位为:1、外贸公司业务员,从事营销、公关接待服务等工作;2、涉外商务、行政助理人员;3、各类企业中的跟单员;4、外语教师和相关教育培训工作者。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

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可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方面来说明。

1、职业素质具体要求如下:

(1)爱岗敬业,主动工作,细心,负责,热情周到,诚实守信,机智,身心健康,情趣不俗,仪表优雅。

(2)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所必需的英语词汇和语法规则和在一般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较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语言技能。

(3)较系统的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对报关、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常见外贸商务函电和国际商务单证处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有关国家外贸方针、政策和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4)了解一般的现代办公设备的性能。

2、职业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能在英语环境下开展一般的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

(2)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知识,并具备从事涉外贸易工作的基本能力。

(3)具有一定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与商务英语谈判的技能,能处理外贸单位办公室有关工作,组织协调一般性商务活动以及处理日常商务文函;熟悉现代办公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

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和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进行有机结合,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3]。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广的选择范围,突出一专多能的特点。我院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职业拓展能力相关课程,根据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分为若干个模块:

1、公共基础课模块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体育。这些课程具备必要的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职业基础课模块

职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涉外贸易企事业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当代企事业的管理知识。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职业基础课包括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泛读等。

3、职业方向课模块

职业方向课是从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结构设计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英语外贸函电与谈判等课程。

4、职业技能实训模块

职业技能实训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商务活动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和毕业论文等。

5、职业选修课模块

职业选修课是按商务英语专业实际情况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包括剑桥商务英语、标准日本语和外事实务等课程。

(五)实践安排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实训(见习、参观、调研)、实验(上机、案例)课、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顶岗实习四种形式。针对自身的特点,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有计算机操作实训、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国际商务单证综合实训、商务英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占总学时54.9%。

我们通过各种实习方式进行商务实践,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实训基地,包括和当地外贸企业建立联系,请业务人员到学校授课或者派遣教师去企业学习等方式。二是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校内实习、实践。真正实现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三是通过毕业实习方式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去锻炼自我,从而实现了课堂务虚与实践务实的互补。

二、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就业实力

为提升学生就业实力,我院综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行“双证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须获得(一)英语应用能力A级;(二)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三)剑桥商务英语(BEC)初级;(四)国际商务单证员;(五)国际商务英语初级。

提升学生就业实力除充分考虑到职业资格证书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外,我院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院内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如词汇、阅读竞赛、话剧比赛、外文歌曲等;院外通过选拔赛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竞赛。当然这些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院在去年的全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在去年及今年的全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比赛中,我院二次获得了三等奖;在今年5月份盐城5所高校联合体举办的英文演讲比赛中,我院5名参赛选手获得1等奖1名,2等奖1名,3等奖3名的好成绩。

三、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是“英语+商务知识”,这一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普通英语的教学能力,又要精通熟练商务知识。这样对商务英语老师的要求就很高,而这两者兼备的教师却微乎其微。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体会,特提出如下提高高职商务英语师资水平的可行性措施。

(一)短期培训或进修,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目前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学院提倡职称“本土化”,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通过各种考核评比,挖掘出有能力的教师,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教师考取更高层次的学历。同时,学院还给教师提供参加部级、省级特别是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师资培训基地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研讨会或研修班的平台。对申请进行培训或进修的教师给予经费支持,使教师们通过学习及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对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教师要将有关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职务聘任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另外,我院又新出台一文,鼓励中级职称且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老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这个喜人的举措,得到了不少教师的响应。

(二)聘请行业专家,引进兼职教师队伍

为解决师资结构单一问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人士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主要讲授实践性强的课程或环节。这些专业人士在教学中更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常采取案例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方法,教学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好。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取讲座形式,定期安排商务专业相关讲座,请企业一线专家讲述具体业务流程和商务环节,也可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客座教师来校讲学,以了解业界最新动态,浓厚专业氛围,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补充其专业知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灵活性和流动性。二是采用专兼职教师合作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方式,比如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大部分理论讲授环节由校内专职教师担任,实训环节由企业一线人员辅导完成。如此一来就能够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商务英语教师团队,为培养真正具备职业能力的学生人才奠定基础。

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以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1]任君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J].高教文摘,2006,(4):28.

[2]廖国强.商务英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D].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2006.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6

本文作者根据独立学院“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导向,社会实践为基础,提出“厚基础理论”与“强化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国贸课程体系设置。通过理论教学,利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拟操作、上岗实习的实践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重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关键词】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双轨模式

1.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双轨”模式是指课程设置思路分两个路径,一是基础理论课程,二是专业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既可习得扎实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亦可通过实践性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双轨制课程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既“厚基础理论”也体现“专业实践性”。双轨制国贸课程设置应一轨为理论课程,另一轨则为实践性课程。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跟大部分经济类专业一样,包括:西文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专业基础课分别为贸易类、商业类和投资类,包括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对应亦分为贸易、商业和投资三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贸易类设置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理论课,对应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商业类设置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课,并对应设置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三门实践性课程;投资类设置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理论课,并对应设置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可以同时进行,对应每部分理论内容要有相应的实践。鉴于目前师资与授课的特殊性,无法同时进行的,可以先理论再实践,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应该马上教学实践课程,本人建议课程设置保持“厚基础”的特点,使基础课程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的要求。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性。同时也增加外贸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的外延学习,如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期货市场等,以满足“实践性”的要求。

2.基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双轨”制课程体系践行

目前众多高校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授与。对于实践性培养,如进出口流程、报关流程、项目投资与运作、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等专业操作,一般只是通过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参加国际贸易双语流程大赛等为学生提供的模拟实训环境。学生通过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初步接触国贸专业操作流程,但实际外贸操作流程与模拟流程有非常大的差别,因而毕业生出去接触实际的操作时还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学习。因此,从目前的教学方法上看,独立学院要实现双轨制课程设置,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最好的渠道是促进高校与对口企业合作,例如通过与国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以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我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国内贸易企业与金融机构特别愿意接纳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到期货、证券公司等单位实习与就业。我院与此类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观察、教育、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合作单位领导,导师对我院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双轨制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就业“宽口径”

国贸课程设置的双轨性的“厚基础理论”,可实现毕业考公务员、考研升学、出国留学,进入科教文组织等工作打下坚厚基础。“专业实践性”则体现目前输送到各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岗位培训能满足上岗需求。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文化修养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厚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性”的结合,是独立学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宗旨,育成更多就业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以进出口流程方面为例,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与流程证相结合,提高进出口流程熟练度;报关实务理论课程与考证指导结合,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解决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等问题。既满足国贸企业的各岗位人才报需求,又让毕业生增加对口就业岗位选择。通过类似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理论课程,以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作为独立学院,鉴于目前用人单位对于本学院学生的认可度,本专业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就业面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类实践性课程,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期货操作实务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养等。以此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面的期望,拓宽学生择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双轨制结合设置国贸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的国贸人才,同时拥有专业的国贸知识的经济学人才,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4.总结

围绕国贸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实施计划,拟定各学期详细的课程教学活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是校企教研合作,改进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共同指导理论课程与监管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采取教师自学自创自改、学生实践评教和合作企业教研成果互评的课程检验方式,用毕业生的就业面与就业率,升学、出国留学相关数据来评估课程设置的成效,并通过教学反馈对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微调,以完善独立学院国贸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岚.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探讨.足迹与探索――十年办学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2]周华敏,张丽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中外企业家[J].2013(03)

基金项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GLX11)。

作者简介:

周华敏(1977-),女,汉族,广西平南人,硕士,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商务英语 专业能力分析 培养对策

前言

伴随着国际化与全球化形势的影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的贸易往来愈发密切,而英语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工具,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顺应社会需求,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商业英语人才,但就目前而言,学校对于学生商业英语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展开分析,对学校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分析

根据当前市场对于商业英语专业相关岗位所提出的标准,商务英语专业能力的主要体现在:扎实的听、说、读、写、翻译英语专业能力、了解国际商务贸易理论知识、掌握国际商务业务操作步骤、涉外服务能力以及创新、实践技能。依照这一要求,商务英语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职业通用能力。职业通用能力指的是不同行业领域内均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随着当前社会~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对各个行业的办公模式均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已经将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条件。同时,员工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同样也是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所涵盖的内容之一。

2.英语专业基本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基本能力是对学生英语专业领域所提出的要求,以满足企业商业活动中对英语专业知识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听懂日常英语以及商务用语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流利的语言表达,并能够使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洽谈。其次应当具备英语阅读能力,能够阅读英语刊物、书籍以及商务信息等,并能够从中准确提取出核心内容。同时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包括日常邮件以及不同商务体裁等,利用文字,准确表达出商务信息。此外英语专业基本能力还包括翻译能力,既能担任日常交流以及谈判的口译工作,也能够进行商务文件的笔译工作,具备扎实的英汉互译能力。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基本能力是确保商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3.商务职业能力。除英语专业能力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同时应当具备一定的商务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应当具备商务业务操作能力,涉及到国际商务贸易业务流程、商务单证制作能力等,并且对相关领域内的国际商贸法规政策有一定了解。其二应当具备商务营销策划能力,拥有商务活动的营销以及策划方法的理论基础,并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独立展开市场调查活动,进而统计收集相关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计划方案,从而能够将计划推行与落实。其三,应当具备商务服务能力,对于客户应当存有服务意识,并且对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活动以及旅游等项目,有主动服务的观念。由此可见,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商务职业能力领域内所要完成的任务极为复杂,因此学生必须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多变的工作状况能够及时应对,并且对工作保持耐心和细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1.商务知识与技能薄弱。通过对当前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的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刚刚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并不能快速进入岗位状态,且大部分学生中普遍存在应变能力差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其商务知识以及商务技能薄弱有关。普通英语在正式的商务场合下往往是不够的,必须充分掌握商务专业的理论知识。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不断细化,包括国际金融、物流、保险等更为细化的领域,但相对而言,大部分学生的商务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且知识结构过于分散,未能形成统一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导致工作中无法满足岗位需求。

2.实践与应变能力差。当前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比较差。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受客观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因此学生面对工作中遭遇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利用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同时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这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有密切关联,学生在处理商务谈判、商务电话等商业活动时,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无法独立进行妥善处理,缺乏工作经验的累积。

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1.构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为提升商业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学校首先应当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当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在教学中将英语语言作为教学主体内容,商务能力作为辅助,针对这一现象,学校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商务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主要内容,英语语言知识能力培养作为辅助。经由这一转变过程,学校才能够真正做到以职业与岗位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学校适当降低英语语言教学比重,加设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旅游等相关商业知识的教学比例,同时,除商业理论知识外,学校应当增加商务实训课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逐渐转化到实践应用中去。此外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要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掌握之上,展开大量的数据调研,基于现代商务中涉外岗位等热门职业的情况,可适时对课程体系做出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

2.明确培养目标。当前国内商务英语专业院校对于学生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毕业后,其在英语语言专业领域的水平弱于普通英语专业学生,而在商务专业领域内的水平,又弱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对口专业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校培养目标不清晰有直接关联,并由此导致教学内容摇摆不定。因此学校必须要准确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拓展教学深度以及广度,使学生在英语语言以及商务专业两个领域内均有所发展,凸显商务英语专业的显著特色,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

3.建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学习中不同领域的需求。首先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师在英语以及商业两个领域的水平做出硬性标准,教师在拥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又具备一定的商业背景。学校应当组织教师接受定期培训,进入国内外院校参观进修,使其英语专业知识能力得到提升,针对具有一定英语专业水平的教师,应鼓励其脱产进入企业内接受挂职锻炼,增加教师实践经验的累积。同时学校应当邀请行业内专家开设讲座,面对面解决教师在教学、英语以及商业领域内出现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能逐渐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师,引领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综合发展,促使学生全面提升。

4.优化教学组织方式与学生考核模式。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组织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设计与商业活动有关的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展开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模拟商务情境,锻炼学生的商务交际技能、商务谈判技能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应用中,进而在就业过程中尽快适应并进入岗位角色。同时教师应当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模式,传统的商务英语考核体系中,多以一次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一整个学期的学习状况,缺乏科学性。因此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类型的考核模式,取代单一的期末考试笔试模式,将笔试、口试相结合,将平时表现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评,确保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践能力水平同样得到发展。最终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合理的学生考核模式的指导下,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真实的掌握。

5.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部分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际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一定关联,因此学校应当根据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加大对于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如教学中以收集的各种单证或者制作空白单据作为教学的素材,不仅浪费时间,同时无法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去,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学校应当从教学设备、教具等方面做好支持工作,为教学提供所需的岗位相关原材料,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学校应当配备多媒体教室、同声传译教室等,为学生口语、翻译等英语专业技能的锻炼提供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际化形势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与合作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相关行业内对学生水平所提出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如何增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必须正视当前商业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并基于商业英语专业能力对学生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清晰定位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星远.岗位需求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I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05):94-96.

[2]先鹏,王关富.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与挑战[J].外国语文,2014,12(04):167-170.

[3]舒薇.基于需求分析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外国语文,2014,09(04):175-179.

[4]成传雄.ESP需求分析理论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作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1(05):55-59.

[5]李静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培养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1(03):141-142.

[6]王崧珍,贺继宗.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12):215-216.

[7]胡月月,张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9(03):143-146.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国际商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以国际商事组织法、法、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票据法、产品责任法以及国际商事仲裁法等法律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内容繁杂、多学科交叉、涉外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涉外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技能的主要课程。然而,圄于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法学基本概念和法律基础较薄弱等原因,该课程实际教学中应用型导向未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欠佳等现实不容忽视。研究如何改进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突出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是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学科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难以适应内容繁杂的国际商法学习

通过查阅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大多数高校该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课程前,并未开设专门的经济类法学课程,只在大一或大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中稍有接触,仅有少部分学校另外开设了经济法等先修课程,且大多仅作为选修课。以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该专业第6学期开设了国际商法,此前学生仅在第3学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法律原则异同,国际公约与惯例、国内法的关系及适用性等法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缺乏了解,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适应内容繁杂的国际商法课程学习。

(二)教师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大多高校都是采用教师向学生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是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讲解法律条文和理论为主,片面强调掌握法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具有教学的主体地位,倍感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渠道多样,网络学习资源从信息量到呈现形式的生动性均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传统课堂教学。如果教师仍单纯以国际商法教材为中心,填鸭式的开展理论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极易造成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课堂效果较差,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中文为主的教学语言环境,难以拓展学生国际化学习视野

国际商法的涉外性强,无论是课程的学习还是今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以致用都必须面对多语言国际环境,尤其是英语环境。但据了解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课程教学中相当一部分仅采用中文教学。即便是部分高校尝试中英双语教学,但受限于高水平的双语师资较为匮乏,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国际商法的教学变得不伦不类,甚至不如全中文教学效果,许多高校又不得不改回中文授课。然而,无论是国际商法的教学目标还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都要求培养国际化语言环境下懂得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具备国际商务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如何改变中文为主的教学语言环境的局限性,以拓展学生国际化学习视野,已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四)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国际商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国际商法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力利用这些知识分析国际商贸交往中的法律问题及纠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程度的忽视,其表现在:一是,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有的高校国际商法教学仅安排了理论课时或者仅安排了极少量(不足总课时量的15%)的课内实践课时。二是,实践教学方法不全面。部分高校虽然教学计划中安排了较高比例的课内实践环节,但受硬件投入不足、场地设施条件限制,往往停留在案例讨论层面的实践教学,而模拟法庭审判、模拟仲裁庭仲裁等更为逼真的实践教学方法却得不到广泛运用。三是,双师型教师缺乏。由于某些高校教师自身缺乏国际商务实践工作经验,影响了其实践教学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补齐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短板

首先,科学优化国际商法等相关法学课程开设。针对国际商法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特点,一方面,应适当增加该课程课时量,防止因课时量少,而使法学基础薄弱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蜻蜓点水、囫囵吞枣地应付式学习;另一方面,在国际商法课程开设学期之前,应至少开设经济法等课程,从而为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商事组织法、国际商事法等国际商法内容做好基本知识概念的铺垫。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该专业先后两次调整培养方案,将国际商法课程课时量由32课时增加至现在的48课时,并在第4学期增设了经济法限选课。通过授课教师调整前后的对比感受,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次,选择符合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需求的国际商法教学内容体系。不同的专业开设国际商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法学专业强调法理研究,商务英语专业侧重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法律文化差异,国际贸易专业则侧重国际商贸交往法律关系的国际规则与惯例的运用,在教材选用、教学重点等方面应突出应用性,而不必追求理论前沿深度的探讨。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创建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单纯的国际商法法律条文讲授,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中心地位,不利于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为此,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不拘泥于课堂讲授这一传统模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当事人主义教学法、案例诊断教学法、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国际商法教学不断得尝试新型教学方法。对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采用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多媒体教学,对重点知识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为加强与学生实时互动开发建设了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性的互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达到了优秀。

(三)积极推进高质量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国际商法跨文化、涉外性、动态性的特点,对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提出了高质量双语教学语言环境要求。为此,条件成熟的高校应积极推进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实施。一是,重视对双语师资的培养,“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要加大具有留学背景的国际商务与法律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更要加强专业内部人才培养,鼓励支持相关教师参加国内外双语教学培训与进修,加强与国内外商事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教师双语授课的水平。二是,重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重视商务英语口语、外贸函电等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为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近年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商法、商务英语口语、外贸函电等课程教师均由具有新西兰、英国等英语系国家留学归来教师担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明显较经管学院其他专业更加重视,相当一部分同学参加并通过了BEC考试。这些都为国际商法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四)加强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教学中,亟须加强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一是,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国际商法课内实践课时由8学时增加到16学时,占总学时的33%,从时间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通过购置相关实验设备,积极开发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一室多用”功能,实现了集模拟法庭审判、模拟仲裁庭仲裁、国际商务谈判等多功能实践教学综合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对国际商法课程的认知与学习热情。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现与国际商法实践一线对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积极与地方相关法律部门对接,拓展课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旁听商事案件审判,邀请商法专家进校进行专题讲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处理商事法务的能力。

四、结语

国际商法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对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离的问题。作为湖南省首批湘南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之一的湘南学院,其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国际商法教学改革,其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积极推进高质量双语教学、加强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等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改革及对外贸易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国际商法教学改革新举措,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对外经贸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科艳.《国际商法》深度教学改革探析[J].经贸实践,2016,(15):255.

[2]欧阳爱辉.《国际商法》课程的当事人主义教学模式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5):83-85.

[3]王爱明.比较教学方法在“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36-437.

[4]杨蜜.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亚太教育,2016,(9):69.

上一篇:英语课程标准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务管理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