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4 01:41:54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1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思考

摘要:本文对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相关问题,以及对资金建设的实效性研究,为日后促进资金建设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宝贵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下日渐崛起,得到迅猛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对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

前言: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在新时代下发展迅猛,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而在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成本问题关系到建筑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其成本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制定,该目标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状况。在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资金的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建筑行业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在高投资中容易初选资金浪费和短缺的现象。因此本文对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的过程存在恶性循环问题

融资的过程存在恶性循环问题是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和行业相比,是较为复杂和用时较长的企业。由此建筑企业在融资方面相较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励的前提下,建筑企业逐渐扩大规模,而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支持,由此企业需要向银行贷款,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资金问题必然又将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向银行征求帮助便成了融资过程中的恶性循环问题。

(二)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中的资金短缺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中的资金短缺是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下,企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扩大建筑企业的规模,跟随新时代的步伐,促进建筑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建筑企业在遭遇自身经济状况危机时不宜扩大企业的规模,但是目前建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会盲目的实现大规模建设流程,并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方案进行施工,从而导致资金的困境不断加大,资金出现短缺。

(三)资金的调控力度不够

资金的调控力度不够是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都采取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于资金建设的管理,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制定,致使资金无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周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企业施工产生不良影响,如此粗犷的管理模式若不能够有效改善和解决,将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不足,专业技能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资金浪费较为严重的后果。

二、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一)施工前要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

施工前要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是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主要措施。建筑企业在施工前的阶段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施工前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程序,使规划能够有效详细的制定。合理方案的制定,必须要根据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对施工工具的认识情况进行制定,为保障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在施工的不同环节中制定不同方案;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举行公开公正的招标方式,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招标方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建筑企业施工分包商和相关的施工负责人要通过对方案的详细分析,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南京市浦口区建筑安装管理站遵循了施工前制定有计划性的方案,根据具体的实际操作和验证,从根本上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产生。

(二)施工过程中要对预期方案中的成本进行控制

施工过程中要对预期方案中的成本进行控制是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施工前所制定的合理方案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相应成本进行控制,对每一环节按照成本的预算进行划分,从而使资金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三)施工结束后要控制资金成本

施工结束后要控制资金成本是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关键措施。为了促进建筑企业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应该确实将严惩的制度落实到建筑企业的实处。施工结束后,要加强对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对建筑工程相关标准的要求执行,同时要提高竣工后的结算效率,对资金建设进行有计划和有效的制定。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负责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南京市浦口区建筑安装管理站将施工结束后控制资金成本的方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对资金建设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金的浪费情况。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筑企业若想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建筑行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重视资金的有效运用,资金建设作为建筑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中的资金短缺以及资金的调控力度不够等方面对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从施工前要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施工过程中要对预期方案中的成本进行控制以及施工结束后要控制资金成本等方面对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相关措施进行探讨,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婷.探索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5(01):37-38.

[2]任立坤.探索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7(05):40.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完善思路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建筑行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的建筑行业也随之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例如如果资金的建设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建筑企业可能会在施工的过程中以次充好,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建筑资金建设的实效性措施。

一、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目前状况

目前国内的建筑经济管理与国外的管理相比较而言,存在比较明显的漏洞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经济管理的固有模式缺乏创新,难以与目前的市场发展相互适应;(2)建筑经济中对于扩大建筑规模、增大建筑数量的投资比较多,建筑行业出现了盲目的扩建;(3)作为建筑企业,在扩大建筑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比较困难,资金链难以保证;(4)建筑领域在施工之前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增加了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压力。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现代化建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其主要表现是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素养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一般而言,建筑资金管理不仅对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以及过度浪费等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严重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盲目扩张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

一般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对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数量进行盲目扩张,由于建筑施工项目较多,会给建筑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企业无法负担庞大的建设资金[2]。另外,部分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实际的发展水平不够重视,导致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实效性不能充分有效发挥。

(三)资金筹集能力不足

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时,由于建设施工的工期较长,要想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使其能够按时竣工,建筑企业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不断注入资金,这样往往会导致建筑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致使建筑施工的环节发生脱节现象出现,无法按时保质竣工,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受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无法再短期内筹集较多的建设资金,因此对建设资金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四)建设资金需在正式施工前支付

一般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的工期较长,并且建筑规模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不足和资金短缺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筑企业都必须要有效管理好建设资金,以此来有效减轻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建筑施工的资金运用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每一项施工建设都需要进行多项准备,只有资金充足并及时到位,施工建设工作才能圆满顺利的进行下去。而在施工的初期,施工单位不需要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施工,建筑投资方必须在施工正是开始前,按照整个资金投入的比例,预先支付一定的施工前资金。在施工建设顺利完成之后,还要定期进行资金的落实,确保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衔接,确保施工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不影响整体的建筑施工。

二、进行资金建设的有效性举措

建筑企业的整个设计、施工过程都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这笔资金的费用并不是小数目,因此,需要进行有效性的管理,才能确保建筑施工顺利完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合理制定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需要符合投资方的投资要求,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在施工建设之前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一个科学的施工方案是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首先,施工之前的设计人员要对施工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其次,要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实地勘探,勘探当地的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气候等综合性的因素,并对可能影响建筑施工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抵御方案;再次,各个部门之间要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做到资源和数据构想,必将一项建筑施工工作需要涉及到各个部门;最后,要在制定的多个设计方案中进行反复的对比和分析,最终选择最具有施工实效性的方案作为施工设计的蓝本。

(二)加大建筑施工中成本管理的力度

成本管理作为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效果与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大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力度,确保施工的各环节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建筑成本。对建筑经济管理中的相关事项进行完善,必须要改变相关人员的资源管理理念,同时对施工环境加以重视,重视控制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率,不断提升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实效性。

(三)加强成本控制,进行风险管理

虽然建筑在正是施工建设之前已经进行了蓝本设计和实地考察,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状况,必然会影响建设工期,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的成本投资,对此,广大建筑经济管理人员,要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并针对相应的风险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案。建筑成本的资金数量比较大,而且很容易受到工期的变化、材料的采购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而出现波动,所以,必须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支出。这项工作必须由专业的评估和预算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才能具有实效性。

三、结束语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2

施工是长期的、复杂的、涉及范围广泛的、数据量特别大的。因此在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中,必须从源头抓起,遵循“全过程、全员”原则,实行开源节流并重,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大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拥有健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是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基本保证。建筑企业要对成本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优化,明确各部门职能,具体到每个人的职责分工都要明确,充分发挥各个系统人员的作用,使各部门之前通力合作,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效率效果,使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2加强资金管控意识,提高业务人员水平

要想做好资金管理,必须先从思想上下功夫。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使人措不及防,没有准备,因此必须提高业务人员的资金管控意识,提高业务人员处理风险水平,遇到特殊情况能够对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控,避免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成本控制、资金管控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为企业资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3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

施工资金的使用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地计划,根据每个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方案,依靠这些方案来降低消耗,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在进行建设经济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环境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比如在施工前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经济性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对资金使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通过对每个环节的工作的细化,选择最优方案,使各个阶段的数据准确、科学,能够将施工过程的资金走向更加明朗、清楚、具体、避免浪费。

4加强施工期间的资金管理保证合同

在施工之前都能完成相关的审查程序,做好开工前的项目策划工作,根据项目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际考察调研,经过各个部门的研究,修订,选择最佳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设计最优的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细化到每个施工工序,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一般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成本和分包成本要占整个项目成本造价的80%以上,因此做好这两部分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首先采用招标的模式对材料商和分包商进行筛选,选择那些诚信、质量比较好的,价格比较合理的合作者。对那些不需要招标的材料和设备,购买前首先要做市场调查,比质比价,货比三家,进场时也要把好质量关,进场后也要做好材料设备的保养和存放,防止因保存、保养不当造成材料和设备的损坏,丢失,失效,质量下降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基础上最大限度控制工程成本,施工中根据施工前计划好的预期方案保质、保量的进行施工,保证不无故延长工期,没有质量不合格品导致的返工,不发生安全事故,就是为企业节约资金。那些一味追求低成本而忽视安全质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的,不但不能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还会因为他们的行为造成更大的损失,质量不达标,出现安全事故,不但经济造成损失,还会使企业名誉受损。要把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为施工进度提供保障。对施工中过程中用到的设备材料严格控制,尽量提高设备使用率,防止设备闲置,材料进场质量也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严禁使用过程中造成各种浪费,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发现隐患要彻底整改,降低成本风险。

5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核算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整个建筑企业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而成本考核是对整个成本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激励,有利于成本管理的开展,因此要做好建筑经理成本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这两项制度。在成本核算时要避免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不能随意改变程序,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与标准,采用正确核算方法,认真核算,尽可能地避免误差。强化建筑经济成本运行的监督,明确监督执行主体,采用多种监督方式,确保监督的实效性。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竞聘上岗,统一管理,对那些成本控制好的,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项目管理人员实行项目兑现制度,以此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从而激励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要加强竣工验收,提高结算效率,争取早日回收资金。

二结束语

加强资金在建筑经济管理的管控的对策还有很多,需要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一切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资金进行合理的掌控和使用,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运转,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3

(一)加大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跟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工程造价管理。现代施工企业往往在确保工程合同价格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和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这一措施来提高工程利润。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投标的时,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判断。

(二)强化工程施工索赔能力现代建筑企业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施工索赔,它是合同法赋予施工企业的权利。施工企业因招标单位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损失,可以通过启动索赔程序来弥补损失。它是承包建筑企业保护自己并获取利益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全面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熟悉相关的建筑法规与合约。能够全方位捕捉存在的工程索赔机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合法的施工索赔。

二、完善建筑标准

在研究、实践和检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即得到所谓的建筑标准,建筑标准在颁发的时候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专业标准、国建标准、地方标准等。同时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建筑标准划分为:产品标准、超前标准、超前标准、控制标准等等。建筑业之所以能为社会产出符合市场的要求且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基本需求的建筑商品,关键是在于各项建筑标准的制定。同时在控制建筑成本以及保障建筑质量过程中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建筑节能的优化

提高建筑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个大的方向,而建筑的节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商品的使用价值,建筑行业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节能环保。因此必须做好优化建筑商品的节能性,进而将建筑经济效益发挥出来。措施如下。

首先,推广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建筑的节能性能优良与节能工艺以及良好的节能材料的应用时密不可分的。一个高效的节能工艺加上性能优越的节能材料可以使得建筑的节能性能大大提升。因此我们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的应用需要大力的被普及。同时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出新的节能工艺,和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节能材料,应进行推广。而且还要将建筑节能性这一理念贯彻到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施工人员的意识中,贯彻到建筑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当中。例如建筑物应采用具有保温和隔热效果的材料和防水性好的材料,建筑的取暖,应尽量采用现有的取暖设备,建筑卫生洁具应采用节水的设备等等。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

一、提出全新理念,实现与时俱进

在我国的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作为完全对立的利益主体,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矛盾突出,虽然有各种相关的计价规定、定额和管理办法等,但对文件的解释和理解难达成共识,合作关系紧张,给工程结算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目前,国际上开始探讨一种新的合作关系,即“伙伴关系”。尤其是英国、香港等地,正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中。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订立合约的双方,通过各自的代表,商定共同的目标,找到解决争端的方法,分享共同的收益。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人们从单纯的合约关系,发展为对双赢理念的认同。所谓双赢,即合作的双方(或多方)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各自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赢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引入双赢理念,即投资者达到预期收益,承包商获得合理的期望利润。例如,虽然从合同上讲,业主(工程师)没有义务向承包商提供帮助,但从工程建设的大局来说,业主帮助承包人也就是帮助自己,这样,不仅可以免遭或少遭损失,从而避免或减少索赔,而且承包人对某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机会,还可以基于友好考虑而主动放弃。达到双赢,对投资者和承包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双赢,投资者与承包人不单纯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具有了共同获利的合作关系。因此,要求双方合作的经济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另外,按国际惯例和成功经验,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委托专业中介咨询机构,可以保证双赢模式的实施。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组织预测、规划、考核、实施控制、分析等进行的一系列价格管理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施工项目是否盈利。在工程总价包死的情况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建议的成本控制方法如下:

(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以项目为中心,分层管理,分级核算的承包和核算体系。工程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费用组成,将“四费”落实到经营、劳资、材料、机械各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与质量、安全、工期指标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2)做好成本核算。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图纸做好成本预算,分析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含量,并与中标预算做好对比,制定出人材机的成本目标。若实行包工不包料的分包形式,人工费用可一次包死,不再调整,此项支出即为固定值。

(3)工程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做好竣工结算,调整可调的价差,在竣工总价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做好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三、改革和完善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及计价办法

计价依据及计价办法的改革和完善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关键。要继续完善和改革现行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及计价办法。计价依据及计价办法改革和完善的思路应该是:统一量,放开价,指导费。真正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是通过价值规律来起作用的,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的另机手在自发地调节着建设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工程价格若真正实现市场化,就有可能自发地调节建筑市场的供求,就有可能通过企业成长与破产来维持市场的均衡。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对于工程造价的确定不可能游离于经济体制改革之外,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取向,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最终建立以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

四、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由于建筑工程造价其自身计价的复杂性和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建筑产品价格往往要经过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等多次阶级的计算,才能最后确定。因此,建筑产品价格难于控制。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在国内大面积放开,向市场价格体系转变的进展速度加快,工程造价更难以控制。因此,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在呼唤着信息咨询服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来宏观引导和管理市场、调控市场,应该与从事经济活动有关的业务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由社会咨询服务机构、协会来承担。按照“工程造价社会化”的构想,在工程造价形成过程中,信息咨询服务业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既可以成为企业决策反馈灵敏高效信息,又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一定的服务,还可以成为沟通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桥梁,它可以把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信息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当今信息时代,市场价格瞬息万变,企业掌握的价格越来越准确。企业的主动权就越来越大,效益就越好。因此,可以说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咨询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五、总结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5

作者:刘世超 李永喜 沈玉秋 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旭隆工程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技术应用:处理施工技术的问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编制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技术管理。(3)相关课程: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实务。质量监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质量事故处理。(4)相关课程: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撰写合同文件:撰写一般经济合同、书写合同文件、招投标管理。编制工程造价:工程计量、编制与审核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标底、编制投标报价文件。(5)相关课程:建设工程投资控制项目,经济分析评价:工程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经济预决策。

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按专业岗位的需要,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等三大领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前4个学期在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5~6学期把学生分散到建筑企事业单位在监理、预算、施工、测量等实际工作岗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又能让学生展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与企业之间充分相互认识、了解,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学模式工程监理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产学结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体现项目引导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情景教学,导入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58%,选修课占42%。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专业课包括: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测量、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设工程监理实务、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拓展课包括: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美术鉴赏、摄影技术、应用文写作、数学文化、普通话基础、文学鉴赏、工程经济、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节能技术、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英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房地产开发概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数学建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企业管理、建筑机械。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公共基础课主要通过考勤、学习态度、调查报告、实践操作、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专业课需要考勤、作业、模拟训练、现场考核、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专业拓展课以考勤、作业、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国家先关文件为依据,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建设行业发展步伐,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6

摘 要 论文首先分析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巨大意义,重点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 私营建筑经济 问题 对策

私营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建筑业的经济改革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结构的调整,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加各级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对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针对性建议,对大力发展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尤为重要。

一、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巨大意义

1)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一方面,目前,在建筑经济总量中国有建筑经济仍然处于主体地位,并发挥着主导作用,私营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产权改革,国有建筑企业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权改革的成败。因此,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了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2)私营建筑企业相对国有建筑企业而言,组织简单,经营机制灵活,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具有很强的资本增值能力;3)私营建筑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有利于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的要求;4))发展私营建筑经济,不需要国家直接投资,微少使用国家能源,国家对其也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破产、职工被解雇也不会直接找到政府。总之,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解决私靠乱挂、出卖资质、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建筑业的良好发展。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缺乏信用保障。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的发育还不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并没有完全理顺,一些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再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

2)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资金回笼困难。由于我国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垫资施工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造成竣工后工程款不能支付,长期拖欠,有的业主甚至利用行政力量或者市场优势,签订“阴阳”两份合同,为工程款拖欠形成合法理由。尽管近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问题己经出现一些好转趋势,但是,问题远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才严重的工程款拖欠问题对原本资金实力已经赢弱的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工程款拖欠问题的继续存在下去,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就无从谈起。

3)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使得私营建筑企业在家庭关系之外难以培植新的动力主体;同时管理者个人专断的决策方式,由于受自身管理水平、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局限,也难以做出相对更加合理的决策,甚至有些企业中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客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缺乏驾驭市场的决策、应变能力。此外,我国大多数私营建筑企业目前仍采用粗放型经营模式,重项目、轻收益、轻管理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严重匿乏。另外,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客观上也增大了企业管理上的难度。管理上的局限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其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4)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多数私营建筑企业来讲,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强,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略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缺少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这为私营建筑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障碍。

三、我国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

1.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保证私营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采取“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的思路,逐步实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目标。在这一阶段完成后,信用体系建设还要更多的依靠行业协会和信用评级机构来促使其逐步完善,到时也可以更多地考虑信用、道德等更广泛的内容。

2.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建筑业工程款拖欠问题

在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对建设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对其投资能力的审查,对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要严格审查,对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应不予审批;另一面要建立工程担保制度,规范招投标管理,借此规避或减轻建筑业工程款拖欠问题,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解决资金回笼紧张的局面。

3.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必须逐步建立适合于学习型组织塑造的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其次,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企业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要开展包括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人才以及技术工人等各领域员工的经常性学习活动,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4.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注重有针对性的先进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根据目前建筑业现状,建筑企业首先要注重研究开发适应当今建筑生产特点、建筑发展趋势,适合企业承包工程特点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企业应逐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制定技术创新规划,确定技术进步项目或项目群,进行集中攻关。企业应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专家的合作研究,提升技术创新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企业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申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自身技术创新成果。

四、结语

总之,私营建筑经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对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应该冷静分析,对其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及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制定长远规划,实行总量控制,不能一哄而上、无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艳华.试论民有建筑经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2005(6).

[2]张捷,郝婷钥.论我国建筑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山西建筑.2006(2).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7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十分关注造价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完成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的相关要求为标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加强建筑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企业是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主体,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资金配置等工作,建筑企业的工作就是完成政府交代的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收益不属于建筑企业,属于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负责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工作,成本投入需要企业来完成,最终的收益者也是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全过程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造价管理就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造价管理工作涉及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总的说来,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现阶段,我国的好多企业都无法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价管理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工程造价咨询市场,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咨询单位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无法做到让客户完全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建筑企业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来完成造价管理工作[1]。

2.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目的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指的就是企业在建设该项目时全部的成本投入,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建筑工程成本投入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建设安装成本、设备成本以及除此之外剩余的其他成本。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所有阶段,成本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就是在企业预期投资额度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在正式开始施工工作之前,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估算和预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对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成本投入在预期范围内,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关注单一项目和分项目,它们的成本投入也是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不完善、人为失误、施工过程不规范以及财务管理有漏洞等等,下面分别具体的介绍一下。

3.1合同不完善

合同对合作双方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存在,它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合作双方认同了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然后,就现阶段而言,好多企业制定的合同都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了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资源方面,合同中会存在和造价管理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是明确的、合理的,如果在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开展项目工程的预算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双方必须重视合同,保证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人为造成的造价管理失误

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影响着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以企业的利益为关注点,不能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必须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中,通过正常的方法开展相关造价管理工作。如果承包商出现了不正常的手段,那么企业就无法保证预算工作的正确性。此外,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的,拥有造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缺少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好多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无法胜任该项工作,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正确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导致人为失误经常出现。

3.3施工过程不规范

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项目计划开展施工工作,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但是,现阶段,好多施工单位都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具体来讲包括对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过多等等,这为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3.4财务管理有漏洞建筑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影响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直接影响造价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必须具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

4.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的强化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提高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造价管理的强化工作:

4.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所有阶段,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必须开始重视造价管理工作。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中,有些企业不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预算不够合理,成本投入完全超出预期。我国企业过分重视最终的预结算工作,忽视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公开招投标是现阶段收集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大量的设计方案中选出企业满意的一个,企业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同时关注设计方案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预期成本投入,根据方案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评估。

4.2重视编制工作,促进概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编制工作是保证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概预算编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工程项目的开展必须按照概预算编制来进行。只有概预算编制是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水平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企业要意识到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地位;其次,保证开展概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能够胜任概预算编制工作;再次,在进行概预算编制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地点的交通情况等等。最后,负责概预算编制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保证最终的概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控制施工阶段的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施工中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必须做的工作。第一,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第二,根据设计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和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在预期的成本投入范围内顺利开展。

4.4重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在项目的竣工阶段,双方需要根据一系列的凭据来验收整个项目,保证各个阶段的成本投入的有效性。在竣工阶段开展严格的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企业的切身利益。5.结束语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讲解与研究工程建筑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到最佳结合,是经济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建筑领域的相关学科,具有交叉性与渗透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复杂性与深奥性相结合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价值观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任何一栋建筑施工前进行规划与评估时,人们不仅仅看重这栋设施的建筑价值,更为看重的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就给我国工民建专业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每所相关院校都应重视工程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土木类毕业生的经济学思维。这门学科的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环节,如何有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发挥实践环节对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就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意义

工程经济学也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涉及到工程建设概论、现金流量管理、建设项目评价、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效果评价、建设工程的时间价值与社会价值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门学科可以实现一些独特的教学目的。

(一)可以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传统的土木工程类学科的专业教学中,一般院校和教师都重在传授建筑领域与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学生也重在学习规划、设计、画图、预算、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些学生一旦毕业进入工作领域,都会成为建筑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人群的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而且经济领域中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这就要求我国建筑类人才在进行施工设计、项目建设规划时,不仅仅要评估技术领域的可行性,更要分析每一个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是否能顺利实现盈利并及时收回投资、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与欣赏习惯、是否与社会文化观念和周边人文环境相吻合等等经济与社会指标,这就要求我国一些院校重在培养土木类学生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思维。

(二)可以培养学生满足施工企业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深入进行,我国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经营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也从单一化的技能需求演变为多样化的复合需求。在这种社会趋势中,我国相关院校在进行建筑类专业的学科教学时,就应及时改革与调整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向学生讲授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仅仅是在要学习相关施工技艺,更要学习经济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预算、控制、分析、评估、规划等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满足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使这些学生具备提升建筑施工类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

现代房地产公司或施工类企业在开展施工之间,前期的评估、规划与预算工作,不仅仅只考虑技术因素,更要关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技术指标,对企业而言,如何照顾并对一些经济指标准备好实施预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些经济治疗的操作与处理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相关院校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安排,工程经济学学科就可以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理解与掌握一些经济指标的主题内容与实施要求。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如何计算折旧、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构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编制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投资方案比较、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影响等相关经济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具备用经济指标处理与分析建工施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工程经济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这门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工程经济学的只是比较深奥,既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相当深奥,也难以理解,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实现预计中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最终掌握相关内容,为运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课堂上一些知识的讲授、一些习题的解答,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外实践中,不仅仅到建筑工地上进行实际锻炼,还得通过课外实践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尤其是用一些经济方法来分析某个项目的施工周期、时间价值与经济收益和社会受益等,通过具体运用来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有助于学生从事一定的实训操作

工科专业的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训,课外实践就是教学实训的一部分,这个环节对工程经济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分组或者独立开展一定的实训活动,才能把一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操作方式,比如: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原有建筑、待建项目的使用价值进行折旧计算、项目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估、施工进程中不确定因素的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项目资金和流动资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具体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运算、造表、列式、分析等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并得以熟练运用,课外实践环节就是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教学实训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有助于提升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土木建筑类的毕业生和而言,积极具备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等,更需要具备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项目施工可行性、社会文化价值等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每所相关院校在开展工程经济学学科的教学中,重视课外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率领学生走进施工工地,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出这个项目的未来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走进已建成的标准建筑,尝试开展画图、价值估算、价值折旧等经济分析活动;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经济学建筑作品图集之类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书面写作,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三、工程经济学中课外实践环节的实施方式

根据国际具名院校相对成熟的实施方案,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课外实践的实践至少需要课时总量的30-40%,时间不够的话,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故此,我国相关院校应合理安排课外实践的教学时间,采取一些灵活的实施方式,确保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

(一)鼓励学生从事独立课外实践

针对一些院校课程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的客观现状,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中,独立从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外实践时间的不足。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述、建立或解决一个来他们自身所学学科的工程经济学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或电气工程);运用软件计算课后习题,并给出答案;阐明每个问题都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收集可以阐明工程经济学某些方面知识的数据、资料、照片或图表,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照片和图上写上标题等说明性文字;计算分析过程和列示简要评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等。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延长课外实践环节的总体时间,每位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直到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二)合理安排分组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中,最有效的操作方式就是分组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兴趣爱好相似、学习成绩差距不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出模拟投资项目实例,让学生完成财务分析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选择一个社会上或校园中的工程项目或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个或多个有建议的解决方案应用工程经济分析。分组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教师可以允许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作,另一部分实训内容由学生自己在课后独立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实训作业实行电子版提交,这些内容都有助于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

(三)探索课外实践的新模式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规划与设计;关联性;逻辑性

工程管理是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主要是建筑项目,但不局限于建筑项目)中的时间、成本、质量等问题而产生的专业,其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为优化项目进度、降低建设成本、优化建设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策略指导。[1]从学科定位角度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属于跨学科范畴,其课程特征以交叉性为主。[2]传统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内容侧重点及课程名称主要有:①经济理论(工程经济学、会计学原理);②法律法规(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法律制度);③管理理论(财务管理、工程合同管理);④土木工程技术(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工程造价);⑤综合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评估)。这五个方面的课程将经济学、管理学与专业技术等知识糅合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从专业建设时间短、建筑法律教育的弱化以及高校任课教师间沟通乏力所致的知识架构碎片化的现状来看,相关人员有必要对如何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效率提出相应建议。因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然后从学习角度出发,研究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关联性与逻辑性,最后提炼出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在提高个人技能方面的应用点以及具体的学习思路。

1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关联点与应用点挖掘

1.1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可应用于建设项目初期,其可以分析和控制各工程阶段的成本,全面衡量施工中的人工、材料与机械设备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对工程预算的影响程度。工程经济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还可应用于项目估算结果复核工作中,其有利于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工期的目标。成本管控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报表(如现金流量表、资产偿债计划表、建设期利息表等),有利于统筹项目整体预算与规划。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理论计算方法,在强调项目微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从国民经济角度来衡量项目的宏观效益。工作人员可以合理比选项目拟定的人员、材料、机械等方案,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层面来选取最优方案。工程经济学理论层面的主要内容如下:在项目建设初期,工作人员需要应用工程经济学理论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且确定合理的项目规划、项目选址、项目建设设计等方案。选择投资方案是工程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应先确定项目筹资与融资方案,建立筹资主体和筹资机制,分析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和风险(如投资估算、资金的筹措、融资结构和资本成本等),再了解方案的相互关系与资金约束,比较和优化最终投资方案。工作人员还需结合财物评价指标与方法来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与风险(如确定性分析、投资风险及其控制、风险管理工具等)。

1.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筹资管理解决的是企业运营过程中资本来源问题,在筹资活动中,工作人员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预测企业需要的资金量,不仅要保证筹集的资金能满足企业经营与投资的需要,还要在筹资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分析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重并且决定取得这些资本的方式。从企业角度来看,筹集资金的目的是维持生产经营以取得利润。因此,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将筹集资金应用于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上,并且加强投资风险控制。②营运资本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决定分配多少资金用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决定保留多少现金以备支付,以及对这些资金进行日常管理,并且尽可能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另外营运资本筹资管理的内容是还涉及决定向谁借入短期资金、借入多少短期资金、是否需要采用赊购融资等。③利润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形成企业利润。企业利润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分配:企业首先要依法纳税,其次用利润来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最后向投资人分配股利。财务人员需要确定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即将多大比例的税后利润用来支付给投资人。过高的支付比率会使大量资金流出企业,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而过低的支付比率可能引起投资人的不满,甚至导致股价下跌。因此,本课程学习需要初步了解财务部门是如何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最佳分配策略的。此外,财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管理经济事务以外,还需要管理相应的财务关系,即企业在财务活动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如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股东与职工的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等)。在这些利益关系中,主体所处地位不同,追求的利益也就不一样,甚至可能产生利益冲突。工作人员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以上经济活动的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相应的财务控制和分析方法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财务控制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根据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财务分析方法包括偿债能力分析法、营运能力分析法、盈利能力分析法以及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法。从财务管理与工程经济这两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工程经济学科既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定性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涉及许多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而采用的定量方案优选与财务评价方法,这些内容在财务管理学科中也有所体现。因此,这两门学科交叉点在于,工程经济为财务管理提供了许多工具性质的应用型基础知识。在实际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工程经济学中财务评价方法应用于财务管理中,并且横向比较两个理论的侧重点。

1.3建筑法规

我国建筑法规体系由建筑法律、建筑法规、建筑规范及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组成,它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建筑法规知识体系一般由建筑行政法规、建筑民事法规和建筑技术法规组成(见表1)。

1.4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准确地计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准确地计价就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价值量;而有效地控制造价则是围绕预定的造价目标,对造价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进行计算、监控,当出现偏差时,要分析偏差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建设项目全周期来看,本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如2表所示。工程造价是一门把专业技术知识点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宗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学科,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倡导“合理预测、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施工造价管理方式,正确处理工程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辩证关系。这种综合性强、研究内容涉及面广(如质量、工期、造价等)的学科,与工程经济、财务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等重点学科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笔者建议高校将工程造价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或反向总结学习的重难点,研究其中的工期、质量等理论与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1.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招投标程序可以分为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订立合同五个阶段。[3]招标阶段知识的学习重点是熟悉招标范围、方式及程序和招标文件的内容及编制原则,了解标底文件的作用及编制方法,独立编制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标底文件。合同管理知识体系的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简单编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初步判断和处理合同中的管理问题,处理一般的合同争议;根据合同解除情况,认定合同解除后的责任。在学习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牢固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因此,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体系与建筑法规课程知识体系的交叉点较多。此外,工程招投标知识体系中也涉及了项目投标报价中的工程量初步概算,这部分知识内容在工程造价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1.6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规定,施工组织总设计包括工程概况、总体施工部署、施工总进度计划、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平面布置。[4]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从施工的全局出发,根据具体的条件,围绕施工项目目标,确定施工进度,合理布置施工现场,落实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协调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前方与后方、整体与局部以及项目各相关者之间、项目建设不同阶段之间、项目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生产要素,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证合同目标的顺利实现。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属于软科学的范畴,工作人员需要综合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相关课程知识,如工程结构学、工程力学、施工技术学、建筑材料学、建筑设备学、建筑电气学、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知识。[5]

1.7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为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目标、工程项目的内在规律,对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完成(指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该工程项目在允许的费用和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期完成。工程项目管理可按照工程参与方划分为建设项目管理、勘察设计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和工程咨询(监理)项目管理。[6]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基本涉及整个建设周期,如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以及相关方管理等,其中以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为重点管理对象。为完成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这五个方面的控制目标,工作人员可应用成本、进度综合控制指标和方法来开展控制工作。在预定工期内,工作人员既不能过于追求质量而忽视建筑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也不能在进度与成本控制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忽视施工质量要求,而是要把握与协调这三者(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与重要性,这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的宗旨(见表3)。

2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逻辑挖掘

本文基于传统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内容侧重点及其课程名称,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优选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来挖掘关联点并阐述课程内容间的横向联系与知识架构,得出的结论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关注知识体系的关联性与逻辑性,采取逐步填补知识盲区的结构化、系统化的探索性思想;为提高大学生对工程管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从工程建设全周期角度出发,结合经济管理学理论,将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模块。

2.1全建设周期的系统性学习逻辑

学生需要结合建设工程全阶段来解读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工程建设全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这既能拓宽基础专业的知识面,又能增强课程学习的适应性。[7]这种从全局出发的学习思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梳理建设工程全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时,进一步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管理技能与方法应用于实际并产生前瞻性认知。BIM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贯穿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各参与方,[8]从而实现知识体系融合的学习目标。

2.2经济管理学理论渗透

结合前文课程之间关联性挖掘成果可知,经济学理论在土木工程技术课程的渗透点表现在地基基础与荷载设计的经济性、施工进度计划的经济性、时间成本、实际施工成本等方面。从管理学与专业基础课来看,财务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理论交叉点较多;此外,建筑法律是建筑设计、工程量计量与计价的主要依据,而工程合同设计索赔违约等法律与经济纠纷事务则属于经济学理论应用范畴。因此,学生把握经济学理论的侧重点,既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挖掘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工程管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从工程建设全周期角度出发,工作人员结合经济管理学理论,将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模块,能高效实现知识体系的融合。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人员需要不断研究知识体系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为该专业知识学习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6(3):11-17.

[2]陈洋.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5):163.

[3]王艳艳,黄伟典.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4]刘兵,刘广文.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3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5]曲赜胜,李捍无,赵春燕.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赵忠伟.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边金,刘长华,郭彦利,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37-40.

[8]刘红霞,赵峰.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7,38(6):102-104.

上一篇:经济发展优势论文范文 下一篇: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