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17:06:09

校园教育论文

校园教育论文篇1

1.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的空间融合度不够

当前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空间运用范围还不够广泛。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等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脱节的情况,这就导致高校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难以形成一套完善的空间体系,难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很有限。

2.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的主体不够明确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于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的主体并不明确。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脱离学生实际,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完善的实际情况,导致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也难以有效的体现出来。

3.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

在进行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高等教育院校为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提供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设置的课时数也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将真正的理念发挥出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中的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分析

1.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教学针对性,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在后续的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过程中,和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对于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可以看出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大学生群体在接受相关的知识理念的过程中,拥有了比过去更多的渠道,也为大学生群体进行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针对这样的情况,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要充分的考虑到大学群体的全面发展已经开始逐步的拥有更加多的新的内涵知识。

2.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创新

作为为社会输出高端质量人才的基地,高等教育院校在进行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将高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真正的发挥出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充分的意识到自我教育与外在教育相结合的作用,构建出一个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让大学生群体通过对校园文化的主观思考和分析研究,总结出更多的观点和想法,促进高等教育院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用效率的提升,进而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院校作为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院校不断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和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校园教育论文篇2

一、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课堂渠道及班会、团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做好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征进行分层次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果。

3.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校园里的时事政治专板(黑板报)及学生的阅报长廊里有二十多种报纸可供学生阅读。

二、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在这同时学校还加大投入进行校园设施建设,校内拥有花坛、假山、雕塑、古树参天,大片的绿地,环境优美,构成了花园式的校园。学校教学设施先进,不断充实更新专业电化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络,在张掖市中学中率先进入互联网,与世界进行广泛了优良的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达到一流水准,创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学校拥有藏书23000多册,并有电子阅览室,可通过上网查阅全国各大图书馆图文资料。有移动语音设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建立了现代化的闭路电视系统,各教室配置了电视机、投影仪等。有专门的多媒体演播厅、电子备课室、移动多功能演播厅、学生微机室等形成了完善的专业设备,保证了教学,推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优化了育人环境。在2003年张掖市教育局的评估检查中我校被评为"花园式信息化示范学校"。

三、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和教学工作,除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灌输艺术知识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

自1998的以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成了舞蹈、合唱、器乐、文史、英语、绘画、数学、各种球类等兴趣队。六年多来,艺术团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成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2004年我校在临泽县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大合唱、舞蹈分获一二等奖。

我校每年有二次艺术节,第一次安排在6月份,我校结合"班班有歌声"活动开展歌颂党"歌咏大赛,每逢此时,我校政教处和音乐老师、校团委、年段长、班主任都要精心策划组织这声活动,使我校的"班班有歌声"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与"班班有歌声"活动同期,我们还开展了"班班有美展"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美工作品等,今年是第三届,我校连续两届美展活动均有佳作向县级以上单位推荐。

第二次艺术节安排在年底,连续十年来在元旦之前我校都要组织一场深受全校师生欢迎的"元旦"文艺汇演。这场演出,无论是参赛班组的人数,节目数量表演水平,一年比一年更上一个台阶,越办越精彩,生动活泼,形式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是对学生演员,学生观众都是一种宣传和教育熏陶和感染。

我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师生的体质,如:教师的篮排球赛、学生的趣味排球赛、篮球赛、师生合作的篮排球赛、拔河比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

为发挥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及特长,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写作水平。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语文老师及年段长的指导下,办了一个文学社,标题为《黑河浪花》,并有了学生自己的刊物,学生们通过写作,既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又能抒发自己的情怀,交流思想。

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校园法制教育

我们经常利用班会、团队会、年段大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基础道德教育重在养成和训练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禁烟","禁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资料片和图片展,并请司法人员进校做法制报告,使广大学生提高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

校园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4-0087-03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文化热的悄然兴起,校园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身处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对文化多元与整合发展的新趋势,一路高呼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必须从文化的维度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与“化”的连用曾见于《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时的文化多指自然、质朴。近代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界的独特生存方式,涵盖广泛;而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及其结果。从文化的维度出发,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

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校园文化概念的引入及发展

1986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中首次提出了“校园文化”的概念,此后从不同视角对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理论界不断深入。[2]2004年12月13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视角广泛,内容丰富,已经在理论和实践多个层面取得显著成果。多元化的研究趋势,从基于基础理论层面出发的包括校园文化内涵与外延、内容的组成、特征与功能、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从实践层面出发的校园文化的组织策划、载体选择以及新媒体运用也都渐成体系。

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校园文化功能的体现,就必须先明晰校园文化的概念。迄今为止,理论界尚未对校园文化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归纳多方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把校园文化等同于课外活动的狭义论,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开展学校教育所短缺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学生中的各种社团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4];第二种是涵盖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各个层面的广义论,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载体,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第三种是综合了广义与狭义的中间观点,认为校园文化包括长时间以来形成于学校,被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并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信仰、作风和行为准则,同时还包括培养这种校园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总和。鉴于本文立足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故从综合的角度界定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校园文化凭借自身的文化特性,客观地创造独特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当代大学生以景入情,以形入理,有助于其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1.启发疏导与思想引领

面对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创设一种积极的物质、精神氛围,启迪、规范、引导和提升师生员工对美好人格的追求。[5]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理性规范渐为主导的时代,人们看重认知的同时往往轻视了情感,重智育教育的同时轻视了创造性的培育。借助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启发学生审视现实、分析现象、思考人生。信念的缺失,无疑会导致教育意义的丧失。借助校园文化的亲和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文化成果武装到学生头脑,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形象感染与自我塑造

《荀子·劝学》篇中就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学生融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似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反之就如融于黑色染料的白沙,纯洁的光芒不复存在。学校提倡的、宣扬的会于无形中感染和塑造师生,它比任何强制的规定、生硬的命令来得更有效。反之,如果不良风气抢占了校园高地,势必混淆师生的价值观,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思想危机、道德危机和学术危机。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大学生本身的自我塑造力是不容小觑的,全面提升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助力。

3.榜样力量与凝心聚力

在校园文化各个层面中凸显出来模范与榜样,会成为其他师生思想和行为的典范,激励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感召学生刻苦钻研、矢志成才。校园文化又似一种特殊的黏合剂,把其独特魅力换化为一种群体意识,形成凝聚力,使师生视学校为家园,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这种强大的客观外在精神力量对师生的行为起着巨大的整合作用。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也正是高校建设的不竭动力源泉。

4.文化传递与传播辐射

高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渠道,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师生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取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如果把高校比作加工厂,它的产品主要是科研成果和专门人才。科研成果主要指进步的学术方法和自由探索的氛围,这一部分将由大学扩展到全社会。专门人才主要是指大学所培养的,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学子,他们之于新岗位有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更有所涉及的文化熏陶。因此,高校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既包含对高等教育体系自身的垂直型影响,也包含对全社会的放射型影响。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仅是一种自发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文化行动)。[6]校园文化受社会主流文化影响,具有主导性和多元性相结合、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稳定性和可塑性相结合、独立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主要表现在:

1.主流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一直占据着主要位置

高校的思想品德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不但在理论上对当代大学生予以引导,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及时代的要求,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逐渐消化课本知识,让马列主义从课本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指导学生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

2.网络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捷发展,网络把这个世界连在了一起。网络传播的迅速、快捷,其庞大的、多样的信息量,迎合了现代人对传播的需求。对此,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利用好互联网,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现实中,高校积极利用互联网,如有的高校建立了互联网德育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微网络等,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

3.传统文化回归高校校园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走入大学校园,如有的高校大学生入学第一课是组织“成人礼”仪式,让学生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有的高校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这对于将来大学生走向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同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社团文化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以社团为单位,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使校园文化建设变得生动、丰富、活泼,这种形式切合大学生实际,这样才能达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校园文化建设并非尽善尽美。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呈现主流与非主流、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状况。如今的信息社会使我们正在进入“文化反哺”时代,传统的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以纷繁型网络、快餐型书籍为载体的多元文化充斥校园,孕育的“互相冲突和矛盾的观念震撼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7]。高校校园文化在逐步发展与壮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多元文化冲击着主流文化。第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样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第三,形式文化如何与内涵文化相结合,也是存在的问题。目前,有的高校为了迎合学生心理,注重文化建设的形式而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要求,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

四、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

我们说,高校校园文化不是孤立封闭的,其本身是开放复杂的,与社会神经息息相通。[8]从管理理论的角度考察,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工作中并非同一范畴,但从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出发,两者本质上内在一致,密不可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存于校园之中,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深厚的历史积淀,不断的创新创造,才汇聚成各高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实现飞跃发展的支撑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立足大学校园文化实际,在对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进行合理的吸收、借鉴的同时,整合、创新既有的校园文化,如此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并不断使其丰富和得到完善。

如何有效实现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实现服务育人

校园文化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只有内化于每一个个体的本心,才会影响其行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增强校园的人文底蕴。信息时代以及数字化的迅速发展,迫切呼唤学校要积极创新,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文化新平台,主动构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学校要合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对理论型社团热忱支持,对学术科技型社团倾力扶持,对兴趣爱好型社团合理引导,对社会公益型社团积极倡导。

2.营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高校应该加大物质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强营造积极向上文化环境建设的力度,努力创造文明、健康、高雅的育人环境。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符合学校传统的个性设计,完善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完备流畅的校园网络,将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学校的形象,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3.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实现管理育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主要由管理机制、引导机制、整合机制、保障机制和考评机制等构成。[10]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这些主要机制协调运转、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彰显功用。高校校园文化制度是其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全校师生员工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健全的制度机制,规范的学校管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政司.教育部思政司关于2006年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R].教思政司函〔2006〕6号.

[2] 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R].教社政[2004]16号.

[4] 吴修艺.中国文化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5-60.

[5] 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67.

[6]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2.

[7] 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76-77.

校园教育论文篇4

首先,校园文化是以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这是学校本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话能够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升师生素质、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其次,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重视肯定人们对人性和理性的追求和塑造以及对自身价值、尊严和命运的关切和维护,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有关教育学者对人文关怀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表明人文关怀有助于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现代美国人本主义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针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搏击,其曾说过:“教学完全没有提供学生发展关于揭露事物和学习知识的意义从而产生正确的情感的机会。”经过长期的实践及研究,人们认识到了人文关怀对于教学的作用,前苏联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文关怀是连接学生与教师,教材与社会进行沟通的纽带。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我们也有必要采取人文教学方式。

二、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思想政治课就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规律的总结,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其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说学习“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可让学生先观看食品监察局的一些案件,然后针对内容将问题抛出,如“此案件主要反映了什么?”、“此案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如何解决此案件?”等,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尝试解决新问题,在所学知识未能解决新问题时,学生就会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构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同时,“80后”、“90后”的学生群体的出现,给各大高校的辅导员进行有效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他们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实现。因此,这需要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然而,各大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的工资待遇较低从而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利用网络对学生实行信息化管理

各大高校还应该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对学生实行信息化管理。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各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节省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本。各大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尊重学生的权利,同时还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各大高校还要在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管理意识,为学生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各大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的管理工作方式。

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作用,挖掘学生潜能。现代教育理念当中不仅强调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其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包括学生的智力及情感等。尊重及维护学生的权利,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的自我能力的实现打下基础,以获取挖掘学生潜力的师资、物质及时间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取决于学生的权利及需求,而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为实现学生权利提供更好的服务。

校园教育论文篇5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这个载体,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为学生营造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创造条件。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如果说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启发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并不脱离实际,而是与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思政工作者要借助于它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层面,以调节他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其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素质教育功能。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因此,高校校园文化首先是一种“育人”的文化。高校文化除通过课堂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它还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大学生学会交际、掌握技能、懂得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让他们在组织和参加活动中,锻炼意志和品格,增强协作和团体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陶冶情操,使他们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2、激励和诫免功能。校园文化深刻稳定地体现了校园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理想和信念,它起着一种趋同的作用,能对广大同学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有形或无形的约束作用,使学生向大家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靠拢,并促使广大同学不断进取,向优秀的榜样学习,同时自觉抵制少数不良因素的侵蚀,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社会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它不是孤立封闭的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受礼会环境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影响,它构建的目的是为幸I=会培养人才服务。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然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并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讲,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树立历史责任感,并乐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实践功能。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党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学雷锋”活动等,使大学生亲身体会、了解社会。从而认识我国建国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一系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网络文化活动、学生社团、各种社会实践等)已经成为高校一道道绚丽的校园风景线,但从总体上说,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缺乏和谐性,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一系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网络文化活动、学生社团、各种社会实践等)已经成为高校一道道绚丽的校园风景线,但从总体上说,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缺乏和谐性,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文化价值取向偏失。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我们不光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更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目前,各大高校合并,强强联合,都比较看重本校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建设,相对忽略了人的精神文化营造。

(2)文化层次偏低。如今大学生的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但他们尚未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文化选择有盲目性。这时,非理性主义文化、享乐主义文化等乘机侵入校园,强大的文化负面影响刺激着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校园里的文体活动常年不断,但高品位、高质量的还不多,校内刊物、电台、文艺演出,反映浅吟低唱的个人感受多,反映积极进取的内容相对少,反映小圈子生活的东西多,而反映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内容少,反映平俗的流行文化多,而反映高雅文化的少,校园文化还处于自娱自乐的低层次状态。

(3)形式主义。这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就事论事多,在表层的、技术的、局部的方面加以设计与操作,缺乏应该的丰富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度与广度。比如领导工作往往形式化,一旦发了命令却不顾其实施的效果和反馈,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真正的重视。思政教育课缺乏实践性,只顾在课堂灌输式的照本宣科,课外缺少实践锻炼,没有真正把思想精华渗入学生的心灵。校园文体活动自主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少,真正能带动全体学生、引起全体学生共同响应的活动少,而往往走走过场,偏重于娱乐,少精神境界的提升,很少注重活动本身对学生带来的实际有益效果。

三、建设“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的措施

1、完善日常规章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

大学制度文化对校园人起约束作用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为校园人服务的。一所好大学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性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首当其冲的便是与校园人关系密切的校园日常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校园日常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理解和尊重广大师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惩戒制度以及与广大师生利益紧密联系的日常管理制度等,创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做到制度与人的对话。

2、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机制

管理科学、民主是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和高校校园文化蓬勃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的管理能通过组织和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实现系统预定的目标,也可以使人为的因素降到最低。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已是大学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人为本的行为文化建设首先就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富有个性特色的品牌式文化活动,是校园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塑造的过程,更是学校塑造大学精神的有利契机。

4、创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网

以人为本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是校园精神文化促进人的发展和自由,而人的自由与发展要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才能更好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首先应该是人的和谐,相互关爱、尊重和体谅,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环境氛围。

5、树立良好的校风,塑造独特的大学精神

广义上的校风包括教风、学风以及领导作风,它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中的精神,反映了一所大学最根本的精神实质,也是最具独特魅力的精神的凝聚。良好的校风就像一张心理契约书,在培养人才、凝聚人心和激发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塑造大学精神也就是要做好校风建设。

从校园文化的特点看,学生受社会思潮或时尚影响建立的社团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学生活动基本上是以班级和社团为单位组织的。因此,在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特别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每个时期学生关注的热点,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在营造班级和社团文化时,要加强引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正确把握社会价值导向,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而又坚实的阵地。

四、结语与展望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为学生营造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创造条件。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而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来开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体现以人为本。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牢周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政治过硬、思想进步、德智体美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徐岚.以人为本的哲学阐释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79―82.

[2]靳志高.思想政治教育越须贯彻以人为本要求[J].理论探索.2005(6):48―50.

[3]寇荷超,刘玉邦.以人为本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306--308.

[4]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2004,(9).

[5]曹根记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3,(11).

校园教育论文篇6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将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基础素质教育进行对比并提出两方面的不同,引出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接着,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等特点,最后,提出四点建议来说明应如何加强建设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

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素质教育决定》以来,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且如今已扩展到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素质教育已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中,素质教育观念也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素质教育开展的时间并不长,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体制等一时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目前的素质教育更注重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对于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却并不多。笔者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深深地感觉到高等素质教育也应全面拓展,旨在培养出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现状

大学是学生成材的最后一道程序,如若在这最后一道程序上不严格把关,之前的教育岂不前功尽弃·高等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新形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培养过程、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就要全面加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改革。一方面,在学生个人自身发展上要更着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发明创造全新的成果,实际上“推陈出新”也可以是一种创新,即把自己原有的知识根据新形势、新需要引入到新的领域内进行新的组合,实现新的效益。因此,高等素质教育要强调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耀、以创新为目标的氛围和共识。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应加强。校园文化既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对社会文化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积极与否会直接影响渗透到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层面。由此可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校园文化对高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 校园文化的内容

应该如何界定校园文化·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较多。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例,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校园精神说。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范围内生活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的综合体现,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树立良好的风尚。二是第二课堂说。校园文化等同于第二课堂,或者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质而进行的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是大学生接受的除课堂知识传授以外的其他教育形式,是学校正式教育的延伸。三是氛围说。校园文化是一种透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间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这个特定范围中形成的小环境、小气候,是一种氛围。

综合专家学者的各种意见和观点,笔者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中,以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由学校和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关系。从这个概念出发,校园文化实际包含着两方面内容,即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而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得以发展的载体。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书面、知识、课程文化)、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行为文化)、校园艺术活动及其成果(审美文化)、认知方式、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心理文化)等。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学风、教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各个方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高校的各种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资料,以及校园环境。在学校,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如果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洁静,宿舍明亮、整洁,图书馆资料丰富,实验设备先进,那么置身其中的学子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环境熏陶,激发出一种尊师爱校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议

1.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管理,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0〕52号文件精神,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商业店铺、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加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等;要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校园内学生宿舍与教工宿舍应分开,学习区与生活区分离,学生文化活动区域与学生宿舍、学习区域适当地分开,以避免互相干扰和影响。学校应加大在物质条件上的资金投入,建设种类齐备、内容丰富、借阅方便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加大对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投入;建设好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交互式教学管理系统;配备与学生专业学习有关的先进的语音设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基础课教学实验设备和先进的精密仪器等。建设好艺术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设施和场所,以及劳动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等素质教育场所。

2.规范校园制度,维系校园的良好人际关系

要确立并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指导思想。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和宗旨。通过正确的理论导向、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谐严谨的校园制度自然会形成对个人不轨行为或异常行为的威慑力量。因此,规范的校园制度是校园内人们言行举止、交往互动的准则系统,是维系校园人际关系的纽带和一切文化活动的准绳。

3.有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寄情于学、寄乐于学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使每一个性格不同、爱好迥异或智力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为此,学校应当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组织研究活动课程设置,制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规章条例,使课外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还应注意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与校风建设紧密结合,与发展学生特长紧密结合。例如,组建一些文学社团、音乐社团等活动,举办演讲、唱歌、球类等比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史党史展览等教育活动。

4.普及教育信息化,文化信息化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迈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一种文化载体,不断地向人们传递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大量的相关资料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伦理观念都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要通过建设积极的信息化校园文化,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辨别真伪,健康成长。

大学校园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基地。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对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谢祥清、杨曼英.素质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常天义、郑崇辉.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与第二课堂[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3]刘东升.论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效率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杜德鱼、李拴斌.关于林业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5]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王大中.促进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2(7)

校园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校园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院的发展,而艺术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学习、科研、生活、校园环境、设施以及社会规范等内容的“硬件”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软件”文化,则主要是指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组织形式、规章制度以及教风、学风和校风等。如果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物质载体,如果没有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可见,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统一、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两个部分。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全体师生员工之间通过言行举止等构建的一种和谐的氛围。艺术教育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具有和谐性的特点,这种和谐性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是相吻合的,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拓展。艺术是人性中本能的纯真部分,它让人们变得更加高雅、勤劳、宽容、彬彬有礼,形成审美人生态度。唐代的艺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曾指出,艺术不仅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鉴戒愚贤、怡悦情性”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艺术,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同时还可以鼓励人们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艺术教育的精髓就是人类文明精神,它所追求的是美和和谐。因此,通过普及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艺术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对人文内涵以及和谐精神的追求,并在不知不觉中在艺术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逐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

1.2 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大学生需求更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科学精神、人文气质、创造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端正对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并通过多种形式艺术教育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使他们在面对社会低俗文化的影响的时候保持正确的态度。

1.3 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左脑的开发,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左脑主要控制的是语言、计算和逻辑思维等功能,右脑则主要控制的是感情、审美等功能。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只有将人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而艺术教育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当人们进行艺术活动或接受艺术教育时,右脑会兴奋起来,从而使左右脑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协调和发挥,有效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通过音乐美的艺术形象,品味其中思想,理解其中本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辨别善恶、美丑、真伪,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 发挥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途径

2.1 转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习惯于强调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模式,并没有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正确理解并重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2.2 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艺术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在教学计划中增设艺术教育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例如,大学一年级可开设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使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学二年级可开设不同的艺术选修课,使学生把握艺术发展规律,提高审美情趣。

艺术课程的开设要多样化。可开设音乐类和美术类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内在精神的领悟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与艺术门类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如心理学、成功学、设计学等。多种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本质精神。

2.3 进一步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艺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开拓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探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教学培训和师德教育,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交流,使教师随时掌握各种艺术教育的前沿信息,开拓教学思路。

2.4 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其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首先,要常态化,发挥持久效应。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社团技能展示月等,或结合中秋节、国庆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举办纪念庆祝等活动。其次,要多样化,增加参与率。例如,举办书法美术展、校园摄影展以及演讲、舞蹈、歌曲、辩论、体育等比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最后,要专业化,提高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组建专业性较强的专项代表队或专业社团,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并通过他们扩大文艺骨干队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从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芳.略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4-35.

[2] 周桓.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途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3):72-74+81.

[3] 何慧敏.艺术教育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学园,2014(19):32-33.

校园教育论文篇8

很多的文化节目往往需要受到各种上级意见和具体政策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策划的时候往往施展不开手脚,处处制肘的意味。比如学校的广播台的文化节目一般是每天一小时,都是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播出,内容上往往都是简单的相关的政策和新闻类的报道,音乐类、体育类之外再无新意,在节目的安排中很多的于策划者、制作者没有自,很多时候就会导致一个节目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么几种格调,长期的播放也就形成了节目在内容、形式上的呆板,很难满足广大师生的那种信息的多元化的追求。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够现象的反映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但是当前各种环境中存在的障碍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去进行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活动。

(一)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

很多大学都注意在自己的文化活动中树立明确的教育意义,这种带有指向性的文化活动如“校园诗会”“清明扫墓”“清明登山赋诗会”“综艺大赛”“社团文化艺术节”“高职院校大学生学术论坛”“元旦晚会”“迎新晚会”等等,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参与人数稳定,开展时间长的文化品牌。这些活动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明显,很多学生能够能够积极地踊跃的参加,能够及时的进行集合,进行表演。要注意,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完全的成为政治教育,而是思想与政治的结合,在保证了政治的前提下进行的拓展知识,孕育美德,发扬道德的活动。所以在政治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活动中只是作为一杆标杆,而不需要跌跌不休的反复去劝导学生怎么热爱党,怎么去热爱人民。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鉴别能力和理解能力,活动中他们会自我体悟,加上多年来的教育,在一些活动如“党旗在我心中飘扬”活动竞赛,“我和我的祖国”演讲比赛,“建党七十周年征文比赛”“五一志愿者行动”中,他们非常容易的领略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在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中担负的历史责任,不需要进行过分宣讲,否则就成为一种多余。

(二)要以学生为本位进行文化活动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教育就要必须兼顾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这样才能够在温一中诸如政治与思想美的因子,才能够有良好的效果。在这方面,南昌大学的文化活动搞得非常的有特色,起一些列的节目如“前湖之韵”“前湖之风”“前湖大舞台”等,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其中的“前湖之韵”是艺术性很强的活动,专门用来满足艺术专业修养学生的需求,在节目中他们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的特长,比如有很多的版块如书法、钢琴、声乐等,他们能够积极地响应号召,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曾经举办过如“红歌”的重新谱曲;诗词书法临摹等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前湖之风”则是一项交流性质的讲座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己走到讲台上去,相互争鸣,发表个人所长,有时候还邀请了一些专家来对学生心理和社会现状进行讲解,各个专业的人都因此得到了拓展,参与的热情也就空前高涨,之后所带来附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还有“前湖大舞台”中的一些活动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为了那些针对爱好文化却没有机会上台的学生设置的群众参与性活动,这项活动的门槛很低,任何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都可以前来,在具体的表演中,有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家乡的乐器演唱一些主旋律作品,有的学生用双簧来表演一些样板戏等等。这些都是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具有亲历性的特点,带来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态度,从而让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动机和兴趣,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注重提升活动人员的素质

要想对当前文化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优化,成为一种有活力的教育,就必须积极地改变当前的组织结构,通过类似部门和相似职能的部门来进行监管,尽量的淡化行政色彩,尽量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向服务型的管理部门转变。对于主管学生活动的老师和人员,可以选派一些比较懂业务的人员来进行管理,防止那种外行指导内行,或者尸位素餐的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可以经常地选派去参加一些活动,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去轮训,比如行政领导可以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而出身文化专业的可以去接受思想证方面的教育。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组织的重要形式,寻找到一批精壮的文化骨干和活动的管理实施者补充到社团之中来。然后通过分配具体的任务,对这些有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加以认真培养。人才培养中坚持思想、道德、技能三者并重,让他们充分的意识到文化活动担负的思想性和道德性、政治性,三者是紧密不可分的。虽然用人尽量取其长,但是毕竟文化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果业务再好思想不端正也是不可能有益于校园活动的发展的。所以在文化人员的培养中一开始就需要注意骨干人员的传承培养,通过骨干的带动作用形成“一带一”的帮扶,保证熟练的业务能够级级相传,不会因为老生的毕业导致新生的能力不足。

(四)加强节目的革新,增强吸引力

真正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从学校促发,从我们的生活出发,来表达对世界和理念的理解,而不是从政治教条里理解世界。比如笔者见过有的学生在毕业晚会上用散文诗的形式讲述了自己与辅导员之间情深意长,故事陪着优雅绵长的音乐,表演者在轻声细语中诉说了辅导员是怎么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怎么给自己争取助学金,怎么给父母寄钱等一些列感人的故事,在结尾中又诉说了自己四年来的感慨,时间的流失,一段的难忘的情感就这样积累起来,让人唏嘘感叹。虽然这个节目没有多么复杂的形式,却是摆脱了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摆脱了疯狂的舞蹈跳动,这样的节目形成了另外一种平实的风格。生活在我们身边,而文化活动者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时刻的关注校园生活,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此外高校文化活动还应该积极的走出本校,关注一些非本校的校园故事,以此来发掘素材进行创作,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联谊活动,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来达到目的。比如有的大学城不同学校之间举行红色知识问答竞赛以此来增强血神对于政治的兴趣;有些学校之间相互评选最美的校园清洁者,让爱护环境的良好素养得到张扬。总之,在高等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更好地推动大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虽然,现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经验,下吸取教训,这将是一个我们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

上一篇: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本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