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于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07:14:08

教育关于论文

教育关于论文篇1

《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探究 》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最为突出的是城乡教师队伍、教育投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发展差异,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有必要对这些差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方案。接下来,本文将对公平视域下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平视域;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

学前教育的实施效果关乎着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成长,但是,就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总体上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利于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为了改善这种局势,缩小城乡学前教育之间的差异,实现两者均衡、健康发展,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建设,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差异分析

(一)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首先,从教师入职门槛来看,城市幼儿园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园对教师普遍没有太多的学历要求。因此,一般而言,城市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比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要高。同时,从入职以后的情况来看,城市幼儿园比较重视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教师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往往会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反观农村幼儿园,很少会对教师的职称提出明确要求,尽管部分教师会重视自我提升,但由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师缺乏专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由于城市幼儿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较高,加上能够通过再学习和深造实现自我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便更强。所以,城市幼儿园有着庞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农村幼儿教师本身就很少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加上这部分教师难以有机会进行深造,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相对较差。由此可见,城乡学前教育存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二)教育投资方面的差异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幼儿园的教育资金也较充足,能够为学前教育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幼儿园拥有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方面的教育资源)较丰富,而且也具有持续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能力,使得幼儿园可以不断完善教学设备,更新体育、娱乐设施,保证幼儿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待遇[1]。但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幼儿园的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匮乏,无法以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基础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也无法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加上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因此难以充分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效率都远不如城市幼儿园。可以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异,导致了两者在教育资金投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对学前教育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育机会方面的差异

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机会的差异较显著,集中体现为城乡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较大。在城市,幼儿园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和体育、娱乐设施都较齐全,环境也较好,因而幼儿园的质量相对较高。同时,多数幼儿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计划,能够有效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反观农村幼儿园,不仅幼儿园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能够获得学前教育机会的幼儿不到50%,而且大部分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教学环境也较差,因而幼儿园的质量普遍不高,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得不到保证。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起点比城市要低得多,两者在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较悬殊的差异。

(四)教育质量方面的差异

首先,城市幼儿比农村幼儿的入学准备更充足。有研究证实,如果幼儿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较高,幼儿在进幼儿园之前的数学准备、语言准备和学习品质等都更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和语言能力也相对更高。很明显,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更低。因此,和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所做的入学准备要差一些。正因为如此,尽管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入园率越来越高,但幼儿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接受能力无法达到城市幼儿的水平。所以,农村幼儿比城市幼儿的学习质量要差。其次,由于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合理运用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自身引导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因此,城乡在学前教育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基于公平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一)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第一,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规划。为此,不仅要相应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同时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要对其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进行整体考核,以确保所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第二,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对教师业务水平进行整体优化。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管理实践方面的培训,向教师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对实践中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技能和管理技能进行实操训练,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2]。在结束课程培训后,要及时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以确保幼儿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促使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同时,也可以定期邀请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来幼儿园进行讲座,使幼儿教师能够接受先进思想观念的熏陶,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扶持。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拟定有关政策,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要求,优化农村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整体质量,为农村幼儿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3]。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有效缓解农村幼儿园的办学压力,确保农村幼儿园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资金来完善教育资源、加强基础建设,促使幼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再者,由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三)重视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水平,有必要加强城乡地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使农村幼儿园能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从城市同行那里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城市幼儿园可以定时定期派遣幼儿教师去农村地区进行讲学,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定时输送幼儿教师去城市进行学习,加强城市和农村幼教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讲座、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使农村幼儿教师更加直接地通过业务培训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一方面,城市幼儿教师可以在对农村幼儿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自己也获得更多的教育体验;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能够在城市幼儿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城市幼儿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城市幼儿教师共同探讨优化农村幼儿教学的具体措施[4]。这对改进农村学前教育策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异有较好的帮助。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显著,为了提高城乡学前教育的水平,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应当正视这种发展差距,一方面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便有效地缓解农村幼儿园办学压力,并适当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应出台具体措施,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使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水仙.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探究[J].新校园(阅读),2015,09:164.

[2]杨帆.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128-130.

[3]董倩倩.基于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3.

教育关于论文篇2

论文内容摘要:通识教育已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实施,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支撑点。厘清和明确课程定位以及解决其他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是大学语文实现其课程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

一.通识教育及其目标

现今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共识。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通识教育是西方传统教育理念,原意是指自由教育。上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针对当时高等教育的日益专业化带来的弊端,他提出高等教育应给学生一种人文的、科学的综合性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在进行划分越来越细的专业学习、研究之前对知识的整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后来通识教育的内涵不断被扩充和更新,目前还没有较为权威的定义。

但在谈论通识教育的目的时,国内外的专家有许多相通之处。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指出,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达到五个标准:(1)要有最起码的沟通与说服力;(2)对宇宙、社会、人类要有基本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能力;(3)在生活品质、阅历上有较宽的视野;(4)遇到进退两难时,在道德的选择上要有足够的明辨力;(5)在主修科目上应掌握问题的理论、方法与数据,未来可在较深基础上触类旁通,以确切证鉴、下结论,甚至说服他人。[1]香港大学学者甘阳提出,“所谓通识教育,所谓general education,就是common education,common to what?common to大学里所有专业的学生,就是要让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能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文化背景。”[2]内地学者李曼丽指出,“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3]

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关键点在“通”,是指在一个比较统一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背景下,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贯通。学生不仅深入研究某一学科,也能了解其他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在知识面上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有开阔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分析。最终目标是培养思想广博开阔、人格健全的人,也就是全面的、自由发展的人。

二.大学语文是我国通识教育的核心之一

通识教育体系涵盖的学科众多,课程设置方面虽然有校级间的差异,但其数量是庞大的。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通常要开上百门甚至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若计算全国高校所设置的,即使除去相同和相近的,数量也应该很可观。在这样众多的课程设置中,要选出那个是最重要的,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可以衡量的标准。

作为我国通识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大学语文的地位应该是比较特殊的。南开大学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的《第一版编写说明》中开宗明义指出,“汉语文是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华裔)的母语,是操持这种语文的所有成员维系民族认同、弘扬中华文化、构筑心灵世界、深化意义探究、传承民族精神的共同基础和必要条件。汉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关乎民族振兴的大事业。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各类高等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类课程,则是大学生深化语文学习之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手段。”[4]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5]高校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事实上,现在的许多高校都在理科学生中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一般来讲,大学语文的设置有这样几方面的目的:一是提高大学生母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三是培养高尚品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等。

这样来讲,不论是从通识教育的目的出发,还是着眼于大学语文的自身特殊性,大学语文课都应该被放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核心地位。

三.大学语文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困境与解决办法

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应该在完成通识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阻碍着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师资的薄弱和短缺、课时量的减少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良推广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正在不断改善。例如众多的知名专家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徐中玉教授、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南开大学的陈洪教授、南京大学的丁帆教授等,纷纷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他们组织编订各具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上的不足。唐山师范学院孙青春等人倡导创建“群星拱月”式课程体系以解决课时短少问题。东南大学建设的“大学语文·中国”网(dxyw.cn)、南开大学开设的大学语文在线(202.113.16.32)和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建立的大学语文研究网(eyjx.com)等网络平台,或注重资料的丰富,或注重交流互动,都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除了以上问题,大学语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尚需厘定与明确,即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

在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上,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以审美性和人文性为目标,以工具性为基础,也有以强调“培养人文精神”、“把大学语文课堂变为美育基地”、“突出写作能力”以及“传播传统文化”等多种论点。这些观点自然都很有道理并正确,他们所说的也正是大学语文的主要使命所在。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前提是大学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长达12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其实也注重传统文化、美育,特别是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人文性也渐渐被重视。如果现在我们还在大学课堂去强调这些,除了让学生觉得老生常谈、面目可憎外,很难会起到什么效果,其实这也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所在。现在我们应该换个思路来思考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就曾针对这一状况提出自己的主张,“‘大学语文’教学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把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胃口重新调试过来。”[6]温儒敏教授的话很朴素,但指出了当前大学语文的正确方向。12年的中小学教育已经给了大学生足够量的写作教育和训练,期望在短短的几十节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怎么说都是不很现实的。而人文精神、审美意识应当是自然渗透的,是靠熏陶的,不是强调几句就能解决的。大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回归文学的本性,充分展示文学的美和魅力,燃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吸引他们学会欣赏文学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逐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受用。”[7]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的《总序》中也提到,“当今,重建和恢复中国文化之‘文’的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以‘文’的理念统领和涵摄高等语文教育,就是提倡‘好文章’的教育。”[8]也就是在对好文章的阅读和欣赏中,重建学生对文学的胃口,培养出学生较高的欣赏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好文章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审美趣味以及文章写法等会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身上。

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这个范畴内,把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作为目的,与培养传承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大学生的目的并不矛盾,两者之间其实是直接与间接、实与虚的关系,只有达到了第一个目的,抓住了实,第二个目的才有可能实现,而抛开第一个目的,直接实现第二个目的,往往很难找到落脚点,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算起,通识教育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在我国,通识教育的兴起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大学语文被普遍重视的时间则更短。在具体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全的人目标中,人文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所以说大学语文教学是通识教育实施步骤中的非常重要一环。重视并不断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应该是我国通识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新浪网.专家演讲: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是否能可能.edu.sina.com.cn/l/2006-09-22/1157135434.html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陈洪主编.大学语文·第一版编写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9-14.

[6]中华语文网. 经典美文重塑大学语文—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谈大学语文zhyww.cn/dxyw/djjt/200707/64

8.html.

[7]中华语文网. 经典美文重塑大学语文—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谈大学语文zhyww.cn/dxyw/djjt/200707/64

8.html.

教育关于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这是国家把幼儿教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的具体体现。但近年来,随着小学布局调整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群众对科学知识认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或学前班在农村应运而生,大量涌现,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育主管部门无力严格管理等原因,当前山区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极不乐观,弊大于利,甚至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农村学前教育以下几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一是结构布局极不合理。如:平正乡是遵义县的一个偏远乡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部分学龄前儿童要到十五公里外的枫香和三十公里外的鸭溪幼儿园入园。而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只能到小学的学前班就读,导致全乡95%的3——5周岁儿童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就全县来说,三十多个乡镇只有不到十所正规幼儿园,其余均为私人承办。因此,一到开学报名时间,就出现有的家长前几天就得整天整夜去排队,有的家长在放假时就到处托关系、找熟人,上班族干脆请假排队,也有的实在脱不开身,就出钱雇人去排队的怪现象。这就是结构不合理的最好例证。

二是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如:平正乡这个两万余人口的小乡镇,全乡没有一个正规的幼师毕业的教师。就是全县,即使是为数不多的正规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也有不少幼儿教师是从各乡镇的小学教师中挑选进去的,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教培训。私人开办的幼儿园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培养模式是否符合学前教育的要求就不得而知了。即便是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其教学人员多半是年长,教学质量低劣的教师。这种种状况,极大影响着幼儿的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绊脚石。三是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由于绝大多数幼儿园为私人承办,他们办班的目在于效益,至于是否有相关教育教学设施,是否符合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不在考虑之列,加上监管不严,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因此,符合学前儿童教育的相关娱乐设施及其配套设施极为欠缺。如国家规定相关功能室,如保健室、值班室、传达室、隔离室、集中浴室、洗衣烘干室、活动室、卫生间、衣帽间、教具、音乐活动室等相关配套活动室就更不用说了。四是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由于国家没有相关的资金投入,全部靠学校挤出公用经费维持学前教育,虽然,每学期每个学前班学生按照规定可以收取一定的学杂费,但所收取的费用除去教材、学生校园方责任险、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外,几乎所剩无几,如果缺乏教师,聘请教师上课的话,那就更加无法支撑了。这无疑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正常发展。2010年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国家、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把学前教育工作提上正式议事日程,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让全国人民看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希望小论文。特别是近期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十年规划,终于把学前教育等同于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更为重视,国家投入力度更大。我们相信,三年之内,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教学效果会盛况空前,这将是真正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转折点和基石。遵义县县委、县政府也把“加速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打造教育强县的目标。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根据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彻底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抓好以下几方面势在必行。一是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国家应根据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具体实际,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统筹规划,创办一所,成功一所。包括征地、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娱乐设施等全部由国家或政府投资,彻底打破以往的办学格局。二是逐步培养合格的教师。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各级政府应根据农村幼儿园建设速度,分期分批培养培训幼儿教师,做到统筹兼顾,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让每一个已参加工作的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学前教育论文,严格学前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配足配齐学前教育教师,为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学龄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好农村学前教师队伍问题,要将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纳人教师系列,与公办教师一样享有聘任权,要建立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收人增长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无后顾之忧。三是合理布局。当地政府应根据全县的具体实际,以各乡镇为中心,建立一所规格高,基本能容纳全镇、全乡90%学前儿童的中心幼儿园。偏远山村的幼儿教育可依托现在的各学校,配备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及设备设施,逐步实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集中到中心幼儿园及中心学校实行寄宿制学习,各村小开办学前教育小班的格局。四是规范管理。一是规范办园行为,严格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对幼儿园实行一体化管理,即中心幼儿园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乡镇辖区内的其他各类幼儿园由中心幼儿园或中心校管理。二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用、学籍管理等进行检查,凡有违规行为的,责令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取缔。三是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包括接送车管理、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控、门口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园舍管理、消防管理等均有一整套的制度并狠抓落实。此外,学前幼儿的合理膳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必须充分分考虑到。只有这样,学前教育工作才会沿着健康、快乐、和谐的轨道发展。总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只要各地科学规划,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一定会早日到来!

 

教育关于论文篇4

1.1大学生独立个体思想的突出问题

1.1.1个性突出,抗冲击能力不强

当前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个性特征也是大学生的特点,他们表现出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优越的社会条件和个性思想,让他们有一定想摆脱他人依附的强烈愿望,对家长、学校管制、教育等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不拘泥于书本条条框框,敢于用自己的大脑思索问题,敢于创新。然而当代大学生都是温室成长的花朵,社会阅历匮乏,社会现实不断蚕食他们的信心,脆弱的“蛋壳”心态渐渐显露,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矛盾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1.1.2缺乏责任感

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上大学生很重视实务,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每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但其中却掺杂着一些拜金、享乐腐朽文化倾向。比如某些大学生为了谋取一份好的工作,不惜降低道德底线,甚至把肉体当作交换的条件;某些热衷于考证,毕业之前各类证书一箩筐。这些折射出大学生一个心态,毕业后不愿入基层,入党动机不纯,功利化倾斜较大。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必然削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1.3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持较高认可态度,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能够成功,88.5%的学生认为改革开放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87.5%的学生比较关注国内外大事。但不可否认,在复杂的、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学生,他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上,理性理解匮乏,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学生持着敷衍之态度。他们拥护和关心改革,但在改革的问题上又凭感情、感觉判断,认识上有偏颇。

1.1.4合作意识不强

社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大学生个体意识提供了基础,而且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培养了现代大学生的个性意识。个性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自我目标的实现,但同时又带来另一个缺陷,就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被削弱。事实证明,凡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的学生,集体观念都比较差,特别是学分制的推行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淡化了学生集体观念,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1.2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思想的突出问题

1.2.1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冲突,如何保守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普遍不高,如在公德方面,许多大学生选择“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在诚信方面,作弊、抄袭现象屡禁不绝,他们的意图很明确,只要能通过,什么办法都可以使。学风日下显示出大学生急功近利、过于浮躁的心理,也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体现,如果这种思潮一直延续下去,将必然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精神文明产生不利影响。

1.2.2就业难成为教育的一大难题

就业难已是中国很普遍的社会问题,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最需要年轻才俊,但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各种社会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就业方面,大学生的个性倾向表现为,不愿意到基层或农村就业,缺乏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1.2.3面对各种压力,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面对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不良人群日益增多。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方面的压力女生大于男生;农村学生就业压力较低,但经济压力明显较大。虽然高校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教师专业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而且学生也不愿意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大学生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的心理压迫之下,很容易歪曲人格,轻则产生心理疾病,重则通过自残或破坏社会的方式来宣泄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2.1理顺“全员育人”渠道

首先,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理论素养,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与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题材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其次,加强教育管理。教管合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不要一味说教,甚至是教训,而是通过谆谆教导来化解学生的一些偏激思想,尊重和理解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隐入到管理制度之中。再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后勤部门应加强后勤与学生的交流,对外宣传学校后勤改革的现状,广泛与外界交流后勤改革的成果,树立学校后勤服务新形象。

2.2“以人为本”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

首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服务体系。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学能力差的现象,高校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强学习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在中心内由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做心得报告,让他成为学生们共同学习的目标,还可以邀请这些同学进行学习演讲,让同学们感觉到榜样就在他们身边。注意发现刻苦学习、勤奋学习的典型,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建立服务学生的生活体系。要完善服务配套,解决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针对学生择业、成才、交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能只让少数人参加进来。

2.3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一是培育个性突出的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以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存在着。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土壤,没有校园文化的存在,它很快就会凋零。刚刚进入校园的学生不了解校园文化背景,也不知道校园特色与贡献,应让他们了解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怎样一种文化激励着师生们共同进步。二是提升办学理念,为学校注入生机。办学理念决定了一个高校生发展方向,纵观国内外高校,他们都在办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理念是高校文化精神的象征,在高校发展中有不可或缺之作用。

2.4坚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觉悟,能够这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拼搏。所以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求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它们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乐意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到自己的头脑之中,然后结合时代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教学方法,让这种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心中生长发芽,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教育关于论文篇5

1.教学理念与定位。过去,从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时,总希望学生学得越多越好,知识越丰富,将来进入社会就越有用武之地。因此,上课从来都是按课本的内容和顺序讲,先介绍概念、客户关系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制定、管理系统分析,再通过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理论课时量很大,只要与客户关系管理有关的内容,都要去分析研究,生怕学生弄不明白,老师辛苦不说,学生根本无法消化,导致的结果就是考试死命背书,考完什么都不知道,全还给老师了。为了追求学生就业的“适销对路”,忽视了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人文教育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失去了依托。在教学定位上,主要模仿和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纯学术文化模式,所用课本都是本科院校教材。作为大专层次的学生,要学好《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必须精通计算机、电子商务等课程,这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关联不够。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和社会区域为依托,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为根本目标。然而,当今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与高科技、职业性缺乏关联,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缺乏融合。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文化教育应具有职业与伦理兼顾,技术与人文携手,学术氛围与企业气氛相融的特点。纯学术主义的政治伦理性文化和浮躁的纯功利性企业文化,都是偏离了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理论太强,忽视实践。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以后,能马上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的人很少。其原因是课程教学是模拟的,客户是摆在那里让我们选择的,想要什么样的客户我们都有,对这些客户分析也比较简单,他们不会拒绝,不与我们讨价还价,他们就是我们任意摆弄的棋子。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现成的客户,没有任意供我们玩弄的棋子,只有现实的需求、竞争的市场、人才的较量。

二、新型教学模式分析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客户关系管理》的教学改革对市场营销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设计,“学中做,做中学”,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职业化教学模式,《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内容编排思路主要是按照工作导向、任务驱动、学生主体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客户信息搜集与需求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熟悉客户关系维护的要求与技巧;掌握客户服务的内涵与要求;掌握客户满意度测量的技巧与方法;能进行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客户服务。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客户管理工作,要有工作导向,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融合相应的职业技能、必要的知识和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将依托一个背景企业,将它所做的实战性客户管理工作贯穿教学始终。

1.工作导向。工作导向就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环节调查入手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工作导向就是如何组织该课程的学习思路,我们把这一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安排有四项任务:组成团队;要选择产品与依托的公司;对市场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客户。在这样的工作导向下,每个团队都要考虑如何联系客户;如何发展客户;如何保持客户;以及如何解决客户问题等,实现任务驱动。

2.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具体安排有三大类任务:客户类别鉴定;对客户进行过程服务;客户信用分析与评估。

3.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具体安排有四项任务。①客户抱怨原因分析。团队根据客户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中可能出现的抱怨进行分析,找出抱怨的原因,最终给予解决。在学习中,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购物为线索,团队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分析客户抱怨的原因,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客户投诉方式解析。当遇到客户对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时,客户会投诉或上门告状,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如何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在课堂扮演角色,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合理解决问题,避免冲突。③客户满意调查。每隔一段时间,团队做一次客户满意调查分析,交一份客户满意调查分析报告。通过一学期学习,学生对客户管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对客户关系的处理有了自己的模式,能够处理不同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对课程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

三、新型教学模式分析与设想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按照新型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又实现了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等能力。

1.工作导向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在学习中,有了工作导向,就有了学习目标,就知道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团队形成,使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有了学习的氛围,因此特别强调团队意识。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有一个企业。一项工作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每个人都要做得最好,团队才能更好。每门课都有自己的工作导向《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导向就是以团队为核心,寻找客户,管理客户。学生刚刚涉及该项课程时,会询问:我的客户在哪,怎么找客户。有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那么任务驱动就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驱动形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任务设置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如教学中,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寻找客户,学生不知如何去做。因此我们在开始设置任务时,要求学生从身边同学、亲戚、朋友做起,找到以后,要先去拜访了解,然后进行资料分析,同时要运用营销策略,如关系营销、一对一营销、数据库营销,充分了解客户。

3.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如此循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同时,在课堂上,团队同学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考核学生的分析、反应能力。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专业知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教学时间问题,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还有教学场地问题,教学经费问题以及学生是否感兴趣等。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有这样的环境,教学效果一定能够提高。①时间安排:上课时间以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任务的展开和完成。②教学场地: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到超市、企业或者自由市场,让学生与客户零距离接触,了解客户更多的需求,提高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③教学经费:从教育经费或科研经费拨出一笔资金,用于日常教学。④教学奖励:学生以学为主,认真学习是应该的,但如果给予一定奖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这样的学习氛围会更好。

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作为职业教育院校,我们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好职业教育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国务院颁布的职业教育的目标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走入社会的各项需要,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采用以工作为导向,任务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修改和提炼,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教学效果才能不断提高。

教育关于论文篇6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存在问题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4年第17期.

教育关于论文篇7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更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把那些学生还未认识到的或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自学能力等都得到增强。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具有组织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作用,是人们进行学习、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新颖巧妙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桥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场景,从而达到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

例如,在上《黄河颂》一文时,课前配乐《黄河大合唱》,同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色图片。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从网上下载了Flash动画课件,形象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礼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难以得到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教学重难点更加直观地呈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便于学生观察、比较,从而能促进和启发学生思考,一些教学的重难点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认识、理解。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

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

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教育关于论文篇8

关键词:新生活教育理论 中职作文 评价

一、新生活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时期,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建构起了以“教育即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的观点,

在批判继承老师杜威的思想基础上,陶行知把它翻了半个筋斗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现代语文教学,应当高度重视与生活的关系,从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让语文教学回归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分享。

1998年9月到2002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在湖北石首市绣林小学主持了“新生活教育实验”。这种理论认为,从人生和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就是构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活动,是沟通人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一个桥梁。在教育目的上,教育应把人培养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教育的根本价值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更不是“为职业生活做准备”,在教育过程上,教育不是纯粹的认知活动过程,而是一个文化的过程、“人化”的过程,是人对自然事物、社会事务和人自身的认知、理解、体验、感悟的过程。

因此,从人的生活角度看:“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其基本活动特征是唤醒与引出、理解与体验、交往与感悟、创造与建构。”

二、新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中职作文评价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背景的,学习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构建新的理解的过程,所以并不存在一种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并不天然具有裁定者的权利,因此,应当尊重学生的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双向交流对话的评价观,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对话过程中来,真正使评价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

第二,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必须采用发展性作文评价标准,提倡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尊重学生的差异,肯定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突出正面性评价。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挖苦。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耐心等待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新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中职作文教学,高度重视情境的作用,强调情境中心中“真实任务”的解决。与情境性教学相对应,教学评价也应该采用与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场合驱动评价”。曹明海先生认为:“评价要与情境性的学习相适应,它不能是一种静态的结果的评价,而更多的是与情境相联系的动态的过程评价。这一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习方法、认知策略。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要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作文评价形式。新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中职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作文评价形式。可采用如下教学形式:(1)教师重点批改。教师要从全批全改转变为重点批改,批改的重心应以把握学生作文的整体情况为主,通过大致的浏览,找出本次作文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教师的另外一个任务是发现佳作,予以推荐,尤其要找出那些虽然整体上不算完美但风格突出的一批作品予以赞美,从而实现正强化;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实现师生平等主体平等对话的教学追求。(2)学生自我批改。“在一个要求人人都能进行自我管理的世界,不断的自我评价是必需的——信心的建立应该包括对于认识自己不断进步的这种信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必须在评价体系中发挥自主作用,为此,教师要放权于生,让学生在自我审视中重新认识自己。(3)伙伴相互批改。伙伴相互批改作文,有利于分享经验、沟通见解、交流感情、拓展视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先在小组内互评,然后在小组间展开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所评作文的有关意见与看法通过口头评议或书面评语简要明确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修改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裴娣娜 主编《现代教学论》(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曹明海 张曙光《发展性语文学习评价观的建构》.《中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国情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