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7 08:03:59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1

现代的播音工作中,很多时候要求播音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好的文学功底,以免因为播音员的知识贫乏而影响节目的质量,由于播音稿件涉及面广,它要求播音员能够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而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让播音员在节目过程中对作品进行第二次升华,赋予作品艺术性,让普通的稿件获得更就的播出效果。(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播音工作中,特别是直播中,对于播音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考验,它要求播音员要随时面对各种情况的发生,任何一次突发事件都是一次考验和测试,这时具备优秀心理素质的播音员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能够尽力保持声音的稳定和平静,在意外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抢险”、“补台”。

二、加强播音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既享受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阳光之下,又面临着它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播音员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份子,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党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因此处在广播传媒前沿阵地的播音员更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让自己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更准确的传播各种讯息,获得良好的社会反映。播音员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播报文件过程中,播音员的声音和感情应该与文件精神保持充分一致,让听众能够准确的理解文件精神的实质。其次,时代的发展让播音事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当今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播音事业肩负着向世界展示国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形势下,播音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播音专业技巧的学习,加深对播音工作的理解,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播音创作。提高播音员的综合素质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提高播音员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加强政治思想

播音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新闻的传播者,首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思想,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密结合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方向,从而做好宣传工作。播音主持人还要坚持深入生活,从实际出发,对于一些社会敏感问题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接触到涉及到一些政治性很强的话题,播音主持人这时更应该仔细调查研究,对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有一个深入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其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触及这些问题的时候把握好节目内容,保证在进行播音工作时不出现政策性的错误。

(二)提升道德修养

当前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涵盖千家万户,播音主持人因此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播音员在听众心中不应该只是扮演一个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而更应该是代表正义和道德的化身,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听众心中树立起播音员的良好形象,让播音员更具有社会公信力,促进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作为一个播音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派的工作和思想作风,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保持我们应有的品格,明确政治立场,不让党和人民失望。

(三)提高专业素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必须致力钻研业务,学习文化,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丰富文化知识和业务技巧熟练的新闻传媒工作者。首先要加强有声语言的培养,有声语言不代表生活中的口语,二是播音专业工作语言。播音员要做到在节目中保持普通话的标准,预言规范化、准确化、简练化,口齿清晰,吐字流畅,竭力避免录制过程中出现方言土语。其次要加强自己内心情感的培养,在直播现场要调动自己内心情感让听众产生共鸣,让听众在沉醉于节目之中并得到心灵上的享受,不知不觉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敞开心扉。只要播音员能够把自己对节目的理解和内心的真是情感融入进去,那么广播节目对听众来说就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除上述几点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定期召开播音员工作会议,加强播音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还可以通过树立模范,表彰先进播音员来激励更多的播音工作者努力工作,提升自我业务素质能力。

四、结论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2

>> 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高校情商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论高校篮球文化对提高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影响 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质量研究 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英语素质 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建设和谐校园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问题探析 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的质量 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论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途径 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通过课文讲解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 加强工程训练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美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2-07.

[2]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1-24.

[3]张志刚,王频.学分制下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Z3).

[4]李冰艳.课堂教学中关于设计思想开发之我见[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思路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重基础建设,为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支撑

院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建设。我院政治理论课部作为学院二级机构,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我院政治理论课部直属学院领导,学院为政治理论课部配备了与专业院系同等教学设备,包括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等。在学科建设上,直属领导模式保证了教学资源的优先分配和教学组织的统筹规划,近年来我院还整合全校、哲学、法学、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专任教师队伍,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统一管理,形成一支有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学科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贯穿到学生课内课外,贯穿到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各环节。

2重课外实践环节,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理论、实践教育并重。对政治理论课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教育,引入多种教学实践机制,如: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他们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等,使实践课堂与理论课堂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为贯彻中共中央第十六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院还制定了“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制度制度。综合素质学分主要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纪律、心理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的学生管理活动,是非课堂教学的实践学分。综合素质学分包含专业素质学分和德育素质学分两部分,其中德育素质发展的行为表现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实践创新素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等)、人文素质(社会、人文、自然、科学通识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班级导师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的评定工作,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进行记录、评价,并依照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测评记载,正确使用“综合素质学分在线网上管理系统”,将考评结果确定后记入学生档案和电子档案。学院还开发出学生综合素质在线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家长账户,通过账户,家长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到课、参加活动、奖惩记录等情况,并可以通过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参与管理。学院专门设立“德育奖学金”对于品行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截至2012年年底,学院累计发放“德育奖学金”2858550元,学生共有5899人次获奖。

3重平时教育工作,推行“倒三七”教学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后者属于教育启蒙阶段,多为应试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他们在人生关键时期的迷茫和困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我院高度重视平时教育工作,改变过去考核以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的传统做法,推行“倒三七”制度,即平时成绩占70%,考试成绩占30%,这种大胆的创新机制要求教师、辅导员一起参与,“润物细无声”似的教学、管理,着重培养、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解决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困惑、问题。“倒三七”机制的推行,也使学生有了一点小小的压力,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现象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做文明模范和道德标兵。“倒三七”机制在我院的实践取得明显效果。

4重多种教学形式,努力打造“三堂”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思考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作用与大学学习内化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与质量水平。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所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知识、身心健康状况、审美观念和劳动技能水平等诸多方面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高低进行综合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起到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等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良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而且能够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然而,我国大部分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评价体系令人担忧,其不合理的引导已使教育回归传统教育或趋向应试教育。本文将从目前医学院校综合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的成因、解决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 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为“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分数=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奖励(惩罚)得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遭到质疑,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1.评价标准不够清晰

在每个新学年开始,各个专业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便陆续开始对过去一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标准的不清晰,常常令辅导员陷入尴尬局面。例如,有一项对思想品德的评价项目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举止文雅,仪表端正,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者等加0.2学分。我们会发现此评价项目很难界定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高与低。如果没有清晰的标准,很容易导致学生间功利性的钩心斗角,同时会对评价者的公平性进行质疑。

2.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组成的。目前大多数综合素质评价者都将学习成绩的权重设为70%以上。仅仅从专业学习的突出,就评价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非常不客观的。众所周知,中国学生不缺乏对智力因素的关注和培养。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过多的提高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往往被忽略。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社会,也是一个变化速率日益加快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理解能力、处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当今社会更需要会处理人际关系,人格健全的个性化的复合型人才。

3.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

评价者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专业课学习过程的兴趣,创新能力不予评价,更何况医学院校的考试信度和效度有待于斟酌。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理论成绩的高低并不与临床专业素质成正比。平时实习、技能实践的考核尤为重要,而在执行过程中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却低于20%。

4.重理论基础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

医学本科大多数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比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在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5.缺乏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又找不到科学的评价模型。所以在现实操作当中,评价者强调全面考核学生,但是评价体系对学生具体表现范围的界定缺乏标准,从而令学生干部和辅导员老师头痛。因为现阶段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有所加大,进而导致大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关注度增高,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

6.教育观念改变滞后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12年,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经常发生冲突。大学本应该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然而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已使老师、家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一位同学是否优秀主要看他学习成绩。故而在综合测评中,专业课成绩给予很高的权重。学生的思维被考试束缚,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本条件。

学生整天为考试而焦虑,经常忙于各种考试,而实际应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

7.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的难度

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各类学校的在校人数,这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大规模的学生,老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这样就导致学生期末考试成为唯一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8.缺乏配套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反映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专业课程掌握程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每学期的期末校园变成学生演习朗诵的场所,到处书声朗朗。大学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基本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奖学金的诱导下,考试目的更趋功利化,期末考试考察的知识更注重记忆,所以期末考试变成记忆能力的较量。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考卷参考答案设置过死,这与教育改革德育教育优先的目标背道而驰。对其他素质的评价却缺乏可遵循的规则,缺乏健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二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

大学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的教育。理想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导向作用;综合测评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情感、道德意志和智力智慧的发展潜质。为此,本文提出对现行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进行修改的几点思考:

1.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教育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大学教学育仍然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必将造就一批没有活力、创造力的高分低能大学生。教育改革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而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转变,现代教育更需要注重启发式、探索式、案例式的教学。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仍用传统否认教育模式,即使使用科学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评价,也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考试方式的改革也同等重要,教育者可以改变传统单一考试模式为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因为多次考核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

2.实行动态考核与学生自评、他评相结合

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动态的过程,应该把平时的考核作为重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对学生平时的科研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进行测评。如果学生参与科研,那么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获奖情况、参加研讨交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鼓励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可考察学生的读书笔记,撰写的读后感及以此的情况,参加的音体美比赛结果,大学生宿舍文化交流情况,大学生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的表现。平时的考核需要保密管理,要规范大学生考评资料的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必须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考核。学生参与考核的过程同样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锻炼。

3.要将学校测评和社会测评密切联系起来

学生素质的考核目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快速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现代医疗对新一代的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把那些“叛逆”的学生误认为是差学生,在学校不受老师欢迎而在社会迅速立足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灌输的场所。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四 结语

完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测评出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优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如果不会做人总将一事无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开拓能力、有志有为的德才兼备的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应该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应更注重思想道德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不断探索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测评体系,逐步修正现行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使学生综合素质在评价体系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桂兰.浅谈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J].魅力中国,2010(14):196

[2]张媛媛.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5):141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教师素质 提高途径

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它的校舍、环境,也不是看它的教学设施或设备,关键是看教师队伍的水平,看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样,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呢?

一、具备文史哲多元学科综合性知识结构

语文是文科类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独立性和兼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综合知识的基本特征。这种整体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文科知识的同时,自己要尽可能多地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事实上,语文学科不只是一种综合性知识体系,更主要的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构建。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这种多元综合性的特征,我们才能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求得语文教学在课堂结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大的突破。语文教学必须从理论上宏观上转变观念,放在动态中去研究,在发展中寻求规律,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质和价值。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单纯提高学生的读写应试技巧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和谐发展。以上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实质上也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在知识结构上追求多元化,单科突进或偏科的做法,是不能适应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目前,语文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主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接受哲学、历史、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系统教育,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如何加强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改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是适应语文教学的必需。

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课内语文教育和课外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与家庭、社会语文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搞好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必须在课堂外下工夫。大语文教育观的理论,要求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发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以课堂为轴心辐射关涉语文的全部活动领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块语言环境的有机统一。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素质教育“全方位”育人,培养“全人”的教育宗旨。大语文教育观更多地注重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无法从课本上学到的,只有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语文教师必须从教育实践出发,结合教育学、人文科学的相关理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丰富教育经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提高贯彻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协调性、全面性、统一性和兼容性。三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具有愉悦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性。要达到以上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它的危害:一是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多元综合的特征,尤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质,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生动形象、灵活机动、游刃有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完成由学校语文、考试语文向社会语文、应用语文的转变。

四、通过创新性学习,提高素质

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搞好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担负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塑造下一代的崇高使命,也是探索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力量。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自己先要开展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围绕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

语文教师的在职继续学习,要注重探索与建构自主创新性教育体系。首先要拟定“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的教育目标。充分运用课程教材内容中的潜在教育因素,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尺度,调整、补充与拓宽、充实新的综合性知识。其次要借助一系列学习中介要素,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优化组合。针对语文综合性多元性的特点,学习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中介要素进行。科学实验证明,全面学习可使大脑两半球协同参与,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学习形式的紧密结合。再次,要调动各种教育因素,拓宽教育的空间,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也要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开展阅读、交往等实践活动,逐步养成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从根本上来说,自主创新性教育离不开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这一总体背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教学体系迈进。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成人“继续教育、再教育”的系统(包括学历的与非学历的,在职的与非在职的)已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交叉网络与格局,已经展现了全民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的无限广阔前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自主创新教育更是不可缺少。

我们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大语文教育观念,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传统的否定,因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是以传统经验作基础,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至今还指导和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我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的态度只能是扬弃,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创造。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6

对于综合素质,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认识。如:综合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五大块。也有认为综合素质是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技能、个性心理、生理体能等各方面的综合水平。思想理论是人看待和处理客观事物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即哲学观点及其衍生发展的相关理论。还有认为综合素质,是指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应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等。我们认为,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能统一于整体的引导和管理中,可以使两者相得益彰,彼此促进。综合素质得到有益指引和依托,职业规划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践行的抓手。

在职业规划的理论探讨和现实分析中,发现所有的高等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用综合素质的评比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和学校表现等进行全面的评定。广东高考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标准。又如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通过多种人才评价手段对参赛选手的政治品质、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三个维度的33项要素进行全面、深入评估。采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人机对话形式)进行。资格赛后将进入企业实习,并以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考核标准。半决赛采取实战任务闯关模式。比赛对用人单位科学选拔人才,参赛选手全面了解自己,实现人岗合理匹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解决大学生群体就业难题做出有益探索。比赛对用人单位科学选拔人才,参赛选手全面了解自己,实现人岗合理匹配,为解决大学生群体就业难题做出有益探索。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提出应从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等方面着手,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实中,部分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追求知识的单一性或专一性,认为只要有门儿特长,就可以走遍天下。重业务,轻政治;重科技,轻人文;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自身素质的畸形发展状态。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弱点和弊端,高校应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教育。德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改善;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大学生崇洋,甚至丧失人格、国格。高校德育应按照四个统一: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要求,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学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学生,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搞得更加生动、扎实、有效。人文教育。有的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经济头脑好,但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无知的人,怎可能为祖国服务和献身呢?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它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对于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积极作用。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开拓思路。人文科学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卑鄙,懂得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我国的历史、国情,懂得世界的历史,以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创新教育。知识经济以知识尤其是创新性知识和具备创新知识的人才为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国《高教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突出创新教育。高校要突出创新教育,首先要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现代大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要从创造型人才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厚加宽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增强思想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国家到个人都面临挑战,人才的挑战最为严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含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识、才能和体质。大学的专业性和职能的多样性、大学与社会联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等特征,为大学实施旨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效果。在用人上已打破了以往的固定专业限制,只要符合招聘条件都可以录用,规定了素质检测的笔试和面试,重点放在:考察应有的思维交际、应变能力、文字语言、组织协调、社会公共等能力方面。在技术和素质关系问题上,素质起决定作用。在用人时的几个原则: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学习虽然很好但德行低下的人坚决不予录用,这样的人对单位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带来危害;任何单位都把道德素质看成是择业和单位发展的第一资源。只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并能充分发挥其他各种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好;学习意愿高、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强;团结沟通协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的统一和促进,综合素质得到有益指引和依托,职业规划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践行的抓手。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的统一和协调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出并回答了一个人才应有的基础和内涵,使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的实现。从而实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规划的实践的良性互动。

作者简介:张锐(1970- ),男,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政。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问题 对策

前言

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专业素质、专业性质和创新素质共同组成,其评价体系主要由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心理、身体、人文素质等共同构成。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成绩过于注重,对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培养不够重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势在必行,因此,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一、何谓综合素质

所谓的综合素质简单的来说,就是不同的个体在教育与环境的作用下,发展成为多方面的主体品质。综合素质的核心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全面提升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积极的个性、高超的实践能力,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使其全面发展。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素质教育侧重的不是一点,而是整体,其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或者是世界观,都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毋庸置疑,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各大高校过于注重专业的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扎实,似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考试成绩优异,考上大学,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完全忽视其整体素质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建设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就是导致大学生重理轻文现象严重,很多大学生重视专业课程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一些学生成为书呆子,对书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很多大学生走入大学后,完全忽略了自身个性的发展,功利思想日渐浓厚,这样的现象在全国的各大高校中都十分普遍。另外,从就业的调查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代的大学生缺乏生活常识,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全是高分低能的典型,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对社会的发展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跳槽现象严重的原因。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同时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则将是教育的失败,将是国家发展的失败。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多半在生活上无法照顾自己,在理论上自称天才,在实践上一无所知,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好高骛远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发展的过程与发展的形式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政策认识不明

这是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中,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在就业的过程中体现尤为明显。很多大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对自我的评价不够准确客观,导致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稳定就业率较低,流动性较强,同时其承受压力的能力与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待提升。

(二)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

当前,我国的大学分为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本科、专科、职业院校等等,很多人将本科作为目标,一旦失利,就会觉得理想被击得粉碎,心情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除此之外,一些大学生走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感到孤单、寂寞、无助,最终导致精神压力过大。据统计,退学的大学生中由于精神压力较大而无法承受的竟然高达55%,有近30%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数字十分的可怕,给当代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何挽救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成为摆在面前的关键问题。

(三)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存在偏离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崇尚个性的今天,人们非常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不同的观念影响,很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开始发生变化,朝着功利化的方向发展。很多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精神生活也彻底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受到西方文化、政治观点的影响。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在为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导致学生接收到不同的糟粕思想,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名利场、自私自利的原因。

四、改善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对策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四有新人,这就对当代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当前形势成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教育者必须调整发展的方向,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思想、文化、世界观上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调整发展的步伐,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完成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步骤。随着国际化交往的频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强国,各行各业都必须注重人才的管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完成与世界的接轨。当代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提升综合素质。

(一)利用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来提升道德文化素质的教育

按照教育法定额规定,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力相配合,提升我国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过去不受重视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为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要想为社会主义培养四有新人,就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使大学校园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摇篮。作为现代的高等教育基地,高校不仅要拥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德育、思想政治的教育,从多方面共同提升教育素质。“八荣八耻”也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新的标准。对此,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可以采取开展第二课堂的丰富业余活动,可以举办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学生报告会或者是专题讲座、社团组织的活动或者是体育活动等。要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建设,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要鼓励当代的大学生走进实践中去,在生活中领悟生活,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强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检验其文化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人员要让学生们在积极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素质。

(二)利用教学改革与教育实践来增强专业素质

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每个学校的发展情况不同,教育教学改革在整体的目标下,可以自行决定改革的方式与方法。首先,要结合改革的方式,加强实训,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保留传统教育的优势前提下,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知识传授同步发展,尤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现代的高等院校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理论知识的完善。同时,注重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化的实用性人才。高等学校应该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中去、企业的人道学校来,通过二者的交流,了解二者的发展形势。了解企业的发展模式,为教育理论内容的真实化奠定基础,掌握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职责,便于确定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方向;企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情况,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实现互利互赢。另外,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的实践知识、技能、工艺、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而且结合企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当前形势下人才的需求现状,加强实践,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大放弃学业、放弃工作甚至放弃生命的现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激烈程度增加,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承压能力不足,同时也对当代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建议,必须注重增强其心理素质的教育。从统计数据的结果来看,我国的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大约占50%左右,而且逐年增加,这不得不让教育者感到担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教育者的心头病。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在于学校,其可以设立心理素质教育课堂,其可以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或者是根据需求成立心理咨询室或者是心理协会,帮助大学生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注重增强心理素质,提升承受压力的能力,加强自我调适的能力。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理与健康与思想品德的教育上,自我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摒弃原本的消极情绪,摒弃不思进取的问题,逐步形成自信、进取心、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面对压力、面对困难,保持身心健康;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提升其心理承压能力,使其正确的对待人生路上的坎坷与挫折;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自我心理的保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迅速提升,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求助帮助机构来解开心结。总之,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提升心理素质,才能逐渐地提升综合素质水平,才能真正的发展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增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很多人将素质与身体总是联系不起来,其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拥有健康的体魄直接关系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强的意志是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设立体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正逐渐被纳入到人才选拔的条件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提升其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须使其贯穿教育的始终,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完善其整体素质,尤其重视其对社会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当代的教育者要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迎霞. 浅析高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

[2]黄兴亚. 当代大学生后失恋期消极情绪的成因解读和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3]李金霖.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2) .

[4]于玲玲. 当代大学生审美追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 学理论, 2010(05) .

[5]陈德祥,彭兴富.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J]. 桂海论丛,2004(02) .

[6]朱渝成. 大学生群殴事件的反思[J]. 当代青年研究,2006(04) .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就业 竞争力

[作者简介]孙丽华(1962- ),女,江西九江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北京 101149)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90-02

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和专家的共识,各国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十分重视,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作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2005年,同志发表《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毕业等于失业已成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一些大学生的素质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高校想方设法改革现行教育方式,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高校推行的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媒体频频报出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消息,批评他们缺乏责任感、使命感,急功近利;有用人单位反映一些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等。可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各类研究对“综合素质”的内涵尚无统一界定,通常人们所说的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文化知识、专业水平、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养的总和。人的综合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和外部形态以及内在涵养的比较稳定的特点,是指人所具有的认知、分析、处理事物的潜能,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四大方面。我国高校学生手册上标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包括品德、成绩、文体和能力四个部分。有学者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更具体的分类,即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这七个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当人类发展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为迫切。

二、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毋庸置疑,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对其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会对人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方式、知识领域、逻辑思维甚至是个人的性格方面都会有不小的差异,但是,不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相似的人生体验,它们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储备,即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和从业人员自身所应具备的条件。无数成功者的实例证明,很多人在非本专业的职业领域中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就,究其原因,是他们通过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学习和训练,获得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无论大学生选择什么职业,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都会得到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和发挥。

(二)综合素质的要素及相关能力培养

世界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作为大学生,除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真诚、勤奋、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行等。从近年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就业信息反馈来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选人时更看重德行,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大学生首先应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的理想和信念,使之真正成为人生方向和前进的原动力。

2.加强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应当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特别是要着重培养权利与义务观念。

3.提高科学素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科学的认知方法,在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客观冷静的内在品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要具有较高的现代人文素质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

4.广泛涉猎文化知识。这包含文学、哲学、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人文知识。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谈到文化素质教育时曾说:“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和欣赏好的文艺作品得到提升,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这个道理。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它是在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的心理因素,可以支配人的行为和能力。有意识地克服自卑情绪,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6.夯实专业技能素质。牢固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掌握能适应本专业一定阶段内的发展趋势的专业技能。无论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什么职业,基础专业技能的掌握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跨界优势。

7.锻炼强壮体魄。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有健康的体质、强健的体魄、较高的身体耐性和灵活性等。2004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提醒大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形成坚忍顽强的体格和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大有裨益。

(三)积蓄社会实践能力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不仅要兼顾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也要注意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即人际沟通、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开拓创新、团队合作、敬业等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一种隐性的作用力,也是一种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形成独特的竞争力。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所具备的硬件往往不相上下,而决定其不同的是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学校和学生们往往比较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科目的学习,却忽视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些容易被学校和学生们忽视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很多人找工作和职场发展的无形障碍。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前提下,走向社会、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尽快适应社会的最直接的途径。

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世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IE商学院金融专业。它在伦敦和华尔街设置专业实习基地,授课者大都是世界知名金融机构的CEO,给学生们传授最新、最实用的信息和知识,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社会、适应环境,以期在工作之后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

(四)树立正确就业观

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不能正确看待自我。其表现为对岗位、职务、薪酬期望过高,只问用人单位能给自己什么,不考虑自己能为企业和社会做什么;在求职过程中,一经失败便一蹶不振。树立正确就业观,不是唱高调,不是一味地讲奉献,正确的就业观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正视就业市场竞争。只有在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下,大学生才能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自身的特点,确立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择业方向和目标。正确的就业观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因此,大学生要充分了解就业市场信息,沉着、冷静应对困难,实事求是地衡量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求职路上的障碍。

(五)提高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是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用人单位都寻求具有良好的专业和综合知识的人胜任某一特定岗位,但是,这些为绝大多数求职者所拥有的专业和综合知识,必须通过特殊的技能展示出来,即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涵盖面广,包括听说及书面沟通技巧、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技巧、现代化办公设备运用技巧、人际交往技巧、跨文化沟通技巧、组织策划技巧等。一旦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求职者就需要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材料和语言,精心设计自己的简历、求职信和面试,以有效地展示自身的知识背景。求职技巧有助求职者直接、有效地将自己的才能和素质展示给潜在的雇主,它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在择业时需要,也是贯穿整个人生职业生涯的成功关键。要正确评估自己对这种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存在的差距,督促自己不断改进,同时逐渐完善自己的求职资料,如简历、求职信和面试问答等,这将大大增加求职的成功机会。

深化综合素质教育是顺应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竞争的必需,它既是高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又是需要长期探索、深入实践的过程。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突显竞争优势,必须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主动,取得成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压力面前,接受了多年正规教育的大学生们,尚属有较强竞争力的人群,如果加上全面的素质训练、正确的就业观和适当的求职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非不可企及的目标。总之,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对策和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贾永堂.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美)肯・詹逊.成功职业生涯的自我营销:如何在中国就业市场赢得竞争[M]. 陈颖峥,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4]彭苏勉.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体系研究及系统实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6]王文礼.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璇子,雪阳.素质教育在国外[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上一篇: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推进素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