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范文

时间:2023-10-08 01:10:29

精准扶贫篇1

楠杆乡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日期:2014-10-09 16:52:47.0

根据德扶领《关于印发德江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4)4号文件以及德党办发《关于印发全县2014年整县减贫摘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4)12号文件文件要求,结合楠杆乡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具体内容,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楠杆土家族乡政府位于德江县城西部,距县城43公里.东临煎茶镇、龙泉乡,沙溪乡;南靠平原乡;西北面自南向北与务川县丰乐镇呈一线相连,海拔高765米.全乡共4813户18146人,辖14个村123个村民组,其中常年流动人口2648人,居住着汉、苗、土家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610人.贫困村有7个,其中一类贫困村有5个、二类贫困村1个和三类贫困村1个.国土面积124.31平方公里,其中稻田面积8415亩,有效灌溉面积仅5055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88亩,人均基本农田则只有0.17亩,2014年人均纯入4819元.全乡以水稻、玉米、烤烟、马铃薯、油菜、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为主.

楠杆乡水资源较为丰富,平均年降水量1248毫米左右,地表水源十分丰富,分布在全部山顶、半山及山脚,只是因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总量1.5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542m3.

全乡林地面积达101970亩,森林覆盖率为54.7%.境内生物多样性突出,有大鲵、黑叶猴、锦鸡、野岩羊、獐子、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上千种;植物种类丰富,有杉、柏、松、枫、桐、漆、楠木、银杏、樟木、榉木、竹等上百种树木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森林中和溪涧边还生长有野生天麻、杜仲、独脚莲、蛇舌草、何首乌等几百种名贵中草药材.

境内主要有重晶石和萤石矿、煤矿、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料.煤矿主要分布在中坝村,储藏量在500万吨以上;已经引进两个企业分别开发重晶石矿和萤石矿,

全乡以风景名胜为主,共有天井古驿站、曾氏祠堂、亚洲楠木王、神奇大龙塘、楠杆花花桥与结龙桥、大林山珍稀古树群、柳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等8个景点,旅游前景非常广阔,旅游潜力大.

(一)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楠杆乡境内地面切割破碎,山峦起伏、绵延,层峦叠嶂.野猫河自南向北纵贯全乡,形成以此为中心的谷地,东西部较高,中部、北部较低.最高海拔1293米,最低海拔615米,属典型喀斯特地形,热量充足且水热同季,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养殖业等生态产业发展.目前,建成茶叶基地5200亩;建成葡萄示范园50余亩;发展桃树200余亩,发展梨树300余亩,精心打造生漆示范园基地400余亩;建成牲畜养殖基地一个;发展烤烟种植8000余亩.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完成金盆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楼房村河道治理工程已全面动工,已进入施工后期阶段;兴隆社区至务川丰罗段水泥硬化路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兴隆社区至龙寨村段水泥硬化路已全面动工,目前整个施工进度已进入中期阶段,有望在今年年底全面结束.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有14个行政村,其中5个行政村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即:一类贫困村中坝村、楼房村、长远村、龙寨村和金盆村;二类村大土湾村,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金盆村、长远村、大土湾村、龙寨村、中坝村存在部分零散分布小组,人数多、贫困度深.2014年,农村人口18146人,占总人口总数46.5%.二是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楼房村就是重灾区.白岩脚地质隐患点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生存环境恶劣.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全乡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

三、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大质量.完善各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办公楼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1080户,贫困人口4100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劳动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完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四、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

1、六一村.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楼房村.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

3、长远村、龙寨村、大土湾村、中坝村.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三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4、金盆村.一是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

五、帮扶计划

楠杆乡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听取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汇报、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六一村.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拔等条件,在贵竹坝、洋乐坝、六一、南超坝四个组实施烤烟种植示范基地;计划该村每年实行轮作,发展烤烟2000多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需要解决10座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概算资金共需15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贵竹坝、六一等5个组的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种植技术培训6期,培训40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转移,概算资金共需10万元.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硬化种植区域洋乐坝至贵竹坝6.01千米产业道路,概算资金共需81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4个组121户543人的出行问题.

2、楼房村.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岩窝组、叶家坝2个组实施茶种植100多亩,概算共需资金23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岩窝组、叶家坝等组种植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茶种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0万元,培训32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硬化岩窝组至通乡路通组路、叶家坝连户路片种植规划区2.12千米产业道路,概算共需资金46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4个组86户380人的出行问题.

3、长远村、龙寨村、大土湾村、中坝村.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长远村实施梨村300多亩,概算共需资金50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植种植户种植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精品水果种植等培训5期,概算共需资金10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管护不便的难题,计划硬化长远村植规划区1千米产业道路,概算共需资金20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3个组156户482人的出行问题;计划硬化龙寨村、中坝村、大土湾村区域5.3千米通村、连户路,概算共需资金50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9个组435户952人的出行问题.

4、金盆村.一是绿、白茶产业发展.以金盆村为中心,向楼房、兴隆、小寨、六一四个村发展茶种植产业,倾力大造“万亩茶”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在金竹园-桥湾、曾家坝-石潮水、河坝-洋乐坝区域实施茶种植1500亩,概算共需资金200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植种植户种植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精品水果种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5万元,培训401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管护不便的难题,计划实施五家湾至平楠公路通组路2.18千米产业道路硬化,快算共需资金40万元,同时可解决五家湾等3个组123户720人出行问题;同时计划实施金盆村小学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总需蓄水池100立方米每口,管道4.2km,概算共需资金9万元;同时计划实施天井水库供水工程项目建设,总需管道长22km,概算共需资金270万元;同时计划实施天井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总需综合治理河道3.2km,新建堤防2.4km,概算共需资金1035万元.

5、县直部门帮扶慰问.一是市疾病控制中心帮扶解决修建大龙村伍家岩组人畜饮水工程10000元、解决乡综治经费6000元、村电脑4000元、慰问老党员10人×200元=2000元、计生帮扶20户共20000元,计42000元.二是县供电局帮扶沙坝村用于修建村蓄水窖服务30户人畜饮水共8000元,计8000元;帮扶兴隆社区用于办公楼修缮、办公设备设施添置,线路改造共20600元;加设10kv0.5km线路、配变1台服务移民街150户共110000元,计130600元,共计138600元.三是县电信公司帮扶解决龙寨村办公室设备电脑一台,饮水机一台共5000元,计5000元.四是县总公会帮扶解决中坝村自来水管护4000元、电脑4000元共8000元、5张办公桌2200元、慰问留守儿童10人×200元=2000元,慰问老党员3人×300元=900元,慰问民选干部11人×500元=5500元,慰问计生户6户共6000元,计18600元;帮扶长远村用于村办公楼维护8000元、自来水维护8000元、慰问留守儿童2000元、计生户20户20000元、共计18000元.五是县财政局帮扶楠杆乡政府30万元资金维修政府办公大楼;帮扶解决火石、金盆、六一、大龙、楼房等5个行政村办公经费2.4万元,为各村分别赠送电脑各1台、打印机各1台;争取资金179万元为5个行政村修建通组路各1条,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投入1万元资金修建六一村办公楼围墙,已进入实施阶段;慰问六一村群众1300元,并解决50斤一包大米共计11包;解决楼房村结对帮扶户17户,每户100元、50斤/袋,共计1700元;即将投入276.3万元把楼房村打造为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已上报省财政厅待批复,计489.25万元.市县各帮扶单位总帮扶慰问合计约2415300元,包括正在实施的项目在内.

六、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乡党委书记罗仕进任组长、乡长杜执丹任常务副组长,乡人大主席杨再进、乡纪委书记何正东等任副组长,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成员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扶贫办,副乡长王玉忠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由张容、张学两位同志具体办公.

楠杆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精准扶贫篇2

我之后想到,如何做到“精准”,其实SDG已经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和途径。

SGD的目标1,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而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有着具体的举措,比如对SDG目标1下的1.1的目标“到2030年,在全球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极端贫困,目前的衡量标准是每人每日生活费不足1.25 美元”,中方的落实举措是“到2020年,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的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而对于目标1.2的“到2030年,按各国标准界定的陷入各种形式贫困的各年龄段男女和儿童至少减半”的目标,中方的落实举措是: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确保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

可见,精准扶贫是中国实现SDG目标1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从企业的角度,又怎么能做到“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这几个“精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1、发挥企业专业优势

要做到精准扶贫,企业自身也要精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投入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公司主业将精准扶贫提升到战略高度。例如国家电网大力推进“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加强援疆兴边富民,推进村村通动力电、井井通电、光伏扶贫项目接网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为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玛多县10兆瓦扶贫光伏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该电站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562万千瓦时,发电纯收益将全部用于玛多县贫困人口脱贫。又比如华润集团下属的华润新能源与忻州市政府签署风电扶贫协议,利用五年时间投资270亿元,在忻州风电资源好的贫困县及地区建设合计300万千瓦的风电扶贫项目,并成立华润忻州清洁能源扶贫基金会,项目投产运营后纳入总计1.2亿元作为扶贫专项资金。华润集团输入新能源项目,以投资新兴产业,再以产业促脱贫,最终塑造该地区强大的“造血功能”。

如农村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项目。2015年,阿里巴巴规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通过这一规划实施,阿里巴巴探索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新渠道、生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支撑体系。例如与湖南平江县签署“农村淘宝”合作协议,据了解,平江县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7%。目前平江县已有1300户精准扶贫户参与到农村淘宝中来,有300余户精准扶贫户开淘宝店。

企业借助自己成熟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助力精准扶贫,这也是一种“精准”。

2、跨界合作,打造精准扶贫价值链

企业虽然有自身技术、商业和资金的优势,但是还需要联合在扶贫方面具有专业优势的非营利组织等第三方,才能更好地发挥多方的优势,通过跨界合作,打造精准扶贫价值链。

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多年的摸索,为解决扶贫的“漏斗现象”,成立了社会企业“善品公社”, 善品公社的运营模式简单概括就是以农村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解决市场规模与生产效率问题;其次通过合作社建立社员的利益制约和激励机制,解决生产质量和利益分配问题。最后以合作社y一管理经营为基础,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统一的农产品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善品公社在苹果等公司的支持下,为雅安灾区农民的猕猴桃和黄果柑实现了数百万元的收入。

3、善用企业志愿者

企业的员工既是拥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同时也是贡献爱心的社区人才,企业的志愿者文化不但能让员工贡献于社会,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培养领导精神,激发企业的创新文化。IBM将企业的志愿者与SDG的17项目标进行了对标,思爱普(SAP)也在计划将企业的志愿者与SDG的关系通过执行手册的方式加以引导。 精准扶贫和持续影响力打造圆桌论坛合影

企业在继确定贡献SDG的优先顺序、目标设定并公开承诺之后,可以通过员工志愿者的持续贡献将精准扶贫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

因此,当我们从SDG的视角来看精准扶贫,就会发现精准扶贫是SDG目标实现的一个有效途径,SDG的17项目标旨在引导全球投资流,应对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可持续的、包容的业务模式提供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公司,这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并更容易获得资本。

精准扶贫篇3

要在“十三五”期间啃下这块“硬骨头”,使贫困群体真正脱贫,并且同全体民众一样过上真正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要算好几笔账,首先打好完成政治任务的经济基础。

算准贫困人口账。用国家现行贫困线标准来衡量,到2015年末,全国大约有5500万人口没有摆脱贫困。要在2020年前全部消除绝对贫困,每年至少要有1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农村会落空。这是全国的宏观整体数字,具体到一个贫困县、乡、村,就应该通过入户调查,算清细账,摸清底数,建档立卡,并且应进一步搞清楚致贫的原因,以利靶向性地开展扶持,精准地投入力量支持发展。应该吸取过去贫困户摸底时干部估数、地方报数的教训,真正把底数核实、搞准,防止出现偏差,从根本上解决数字造假、扶贫对象不实的问题。

算实提高收入账。解除贫困,需要钱。逐年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是来钱的根本途径。乡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要帮助农户算实可能获得的收入账。既要算总账,也要算分类账;既要算收入账,也要算支出账。比如,产业收入是多少,土地转让收入是多少,外出务工可能收入多少,享受政府给的专项补贴是多少。总收入减去总支出,能够提高收入的数额就一目了然了。算收入账,要实事求是,衡量的标准是可能,而不是需要,不可低估农户的自我再生能力,也不可没有根据地抬高收入水平。大致算完一年“早知道”,五年脱贫的发展结果就能看得清楚了。

算清财产增值账。要让财产增值,首先得有财产。对于贫困落后地区中的绝大多数农户来说,人均仅有几分承包地,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寅吃卯粮的生活情况,根本没有增值的财源。如果在借地生财、借债生财方面做“文章”,或许也有财产增值的途径。对于少数距离大城市较近、宅基地容量较大、居住地理位置好的贫困户,国家可以采取地与钱置换的方式,让贫困户得到妥善安置的同时,再得到一些发展创业的资本,也可相应得到财产增值。对于一些有山林水面的贫困户,可由国家作为恢复生态、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的公益项目,高价出资收购,实现恢复生态与扶持贫困的双赢。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对贫困户放贷,由财政按照基准利率贴息,通过发展生产得到财产增值。

精准扶贫篇4

同志们:

在深化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全面小康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既是一次思想上的誓师动员会,也是一次工作上的谋划部署会,更是一次行动上的督促落实会,目的就是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小康目标上,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奋力谱写富民强县、全面小康新篇章。

____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多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矢志不移地走上了一条苦干实干、韧性奋斗的脱贫致富路子,先后建成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取得了“三西”农业建设阶段性成效,现在又投入到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面”上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已有7个乡镇161个村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11.11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6.76%,为下一步整县脱贫、全面小康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特别是中央和省、市对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之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有序开展工作,全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态势、趋势很好。有四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乡镇和扶贫部门在2013年对贫困乡、村、户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近期又开展了新一轮的信息采集核对,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户、人的五级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有序退出稳定脱贫农户,及时纳入新贫困户。二是富民产业形成规模。在扶贫开发中,各级各部门都能够始终把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渠道,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特色致富产业的干劲很足,苹果、洋芋、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和蔬菜、育苗、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形成规模,为全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农村条件显著改善。各级各部门注重把扶贫开发与“双联”行动相结合,坚持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聚集,有效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和各类帮扶资金,全力抓好贫困乡村路、水、电、房建设和山、河、田、林、村整治,全县贫困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四是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投入,认真措办惠民实事,着力解决上学、看病、住房等问题,先后建成了县中医院住院部、第四中学等一批教育、医疗、文化民生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综合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的贫困现状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了贯彻落实省、市的部署要求,举全县之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快我县小康建设步伐,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宏伟目标、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履行党委政府历史使命、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的现实需要。各级各部门要从时代要求和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到扶贫攻坚这个最大任务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脱贫致富实效,决不能拖全省全市全县的后腿。

一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核心要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核心要求是“精”和“准”,要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优化资源配置,真正构建政策、项目、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机制,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来看,是刚性要求。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词就是“全面”,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加快扶贫攻坚,关乎“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尤其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以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倒逼扶贫攻坚的路线图,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引领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营造扶贫攻坚的良好环境,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绩筑牢扶贫攻坚的政治保障。从加快我县小康进程来看,是现实需要。目前,我县仍有132个贫困村、2.47万户贫困户、11.11万贫困人口,小康实现程度处于全市末位。到2017年必须实现整县脱贫,到2020年必须实现全面小康,是省、市下达我县的硬性任务。

今后几年,如果我们的扶贫措施不得力,干部群众不努力,就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势必会拖全市、全省后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确保按脱贫时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从锻炼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来看,是重要平台。实施精准扶贫,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全程参与到建档立卡、产业扶持、基础建设等各领域各环节,直到贫困户彻底脱贫为止。这项工作战线长、难度大、任务重,是检验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也是各级干部成长进步的难得机会,大家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参与扶贫,倾尽全力投身扶贫。三要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好机遇。十以来,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重视和关心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对精准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同时,中央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省上制定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对接配套了“2+19”工作方案,我县还被纳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范围,省委王书记于今年前半年深入我县专题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和省、市领导亲临我县的关心指导,对我们这个贫困县来说,是重大机遇。今后,中央到省、市必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衔接汇报,着眼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开发、民计民生保障、金融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领域,对接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投放____,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化好,把优势资源开发好,把共建平台拓展好,按照精准扶贫的方式要求,使扶贫开发由面上推进转向点上突破,把所有扶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具体到村、到户、到人,切实让每一个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促进全县整体脱贫。

四要全面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意识。当前,实现全面小康已经进入倒计时,根据国家新印发试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13年底,我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3.0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5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5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08个百分点。特别是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关山高寒阴湿特困片带和北部干旱贫困片带,涉及的11个乡镇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增收门路普遍少,集中了目前全县最难的扶贫问题、最艰巨的脱贫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以往“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扶贫实效大打折扣,不但群众不满意,还会影响到全县脱贫任务的按期完成。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明确任务,突出精准,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县委、县政府已经根据省上“1+17”、 市上“2+19”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了我县“2+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导向鲜明,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全面对接,突出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要义领会好,把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谋划好,把各自的目标任务完成好。

一要摸实贫困底子,打好攻坚基础。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摸底。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一次“回头看”,逐一核实认定,真正把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底子摸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要统一识别标准,严格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确定贫困户,统一数据口径,科学核定收入,精准确定对象,推行实名制管理。要找准致贫原因,坚持问题导向,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要规范识别程序,严格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和环节进行识别。参加民主评议的人员,参与填报审核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逐人逐户签字盖章,确保群众知情、公平公正。要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完善文字资料和网格化管理资料,建好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规范贫困人口信息采集、整理、反馈工作,通过网络监管系统对贫困村户和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

二要紧盯目标节点,明确攻坚任务。精准扶贫需要精准对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家新一轮扶贫纲要的12个任务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涉农指标,以及省上“1236”扶贫攻坚行动指标体系,认真分析研判,区分清楚哪些是应当达到的、哪些是能够达到的、哪些是难以达到的,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确设计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要明确整体目标任务。按照省、市要求,我县脱贫目标和脱贫时序分两步走:今年到2017年集中攻坚,实现整县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全县贫困面下降到8%以下;2018年到2020年巩固提高,实现全面小康,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要明确分年度目标任务。今年全县减贫2万人,通化、柳梁、赵墩3个乡基本脱贫;明年减贫2.96万人,大庄、韩店、卧龙、岳堡4乡镇脱贫;2017年减贫3.15万人,永宁、杨河、盘安、郑河4乡镇脱贫;2018年到2020年脱贫剩余的23个村,全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要按照县上的总体要求,把从今年到2017年要脱贫的村和人口、脱贫的具体措施定准定具体,为精准扶贫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任务书”。要明确各自目标任务。县、乡、村三级都制定明确具体的分年度脱贫目标、实施计划。特别是通化、柳梁、赵墩3个乡要在今年实现基本脱贫,任务很艰巨,一定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县直各部门要全力支持、重点倾斜;其他乡镇都要按照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推进落实,基础较好的要把步子迈得更快一些,目标定得更高一些,条件比较差的要强化工作措施,力争迎头赶上。同时,各级干部要对各自需要掌握的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户数、脱贫产业等做到情况清、底子明。

三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力攻坚重点。精准扶贫,就是要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坚持硬件强化、软件提升并重,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一是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路、水、电、房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农村道路建设,要抢抓“6873”交通突破行动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农村路网改善“三大工程”, 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急需和人口较多的贫困村改造路网,打通断头路、对接出境路

,用3年时间建成农村公路478.4公里、梯田产业路3000公里,确保2017年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县砂化、硬化田间道路总里程达到7200公里,实现乡有汽车站、村有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目标。农村饮水安全,要加快南部、北部、中部山区人饮和洛水北调等4处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的扩容改造,彻底解决14个乡镇、28个村、2.6万贫困人口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农村电网升级,要对尚未通动力电的29个贫困村,用2年时间集中解决电网升级问题,确保2016年全县所有村社实现三相动力电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要以每年实施危改3600户以上的速度,利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全县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易地扶贫搬迁,要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用好易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项目,2015-2017年对全县14个村1026户贫困群众有序搬迁,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确保搬得出、留的住、能致富。生态环境修复,要加大造林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力度,大力整治贫困村的环境卫生,到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5%,到2018年完成部级生态县验收命名,80%的乡镇要创建为部级生态乡镇。二是加快壮大主导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政策和目标任务,重点扶持发展苹果、洋芋、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真正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和增收效益大提升,切实让三大产业成为整县脱贫的支柱产业。苹果产业要在标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在继续扩量、实现适宜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苹果产业效益。大力实施“五个三”工程,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建成3000亩欧盟标准示范园、3万亩国家标准示范园、30万亩市级标准示范园,培训颁证3万名县级务果能手,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大力拓展____苹果的市场影响力,在北京、兰州等大中城市建办____苹果品牌店,扩大农超对接,发展电子商务,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落实好各类农业保险政策,加强防雹网棚和高炮作业点建设,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防范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确保苹果产业稳产增收。到2017年,力争苹果主产区贫困户户均果品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人均果品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到2020年,主产区贫困户户均果品收入达到2.4万元以上,人均果品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洋芋产业要在新品种繁育上下功夫。加大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稳步扩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规模,在城郊流转土地300亩,建成全省一流的种薯繁育基地;在关山乡镇建设全省最大种薯推广基地,有效提高种薯在洋芋产业收入中的比重。到2017年,力争马铃薯主产区贫困户户均马铃薯收入达到7800元以上,人均马铃薯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种薯基地达到18万亩,商品薯基地达到50万亩,力争主产区贫困户户均马铃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人均马铃薯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畜牧产业要在适度发展规模化养殖上下功夫。在坚持我县禽畜养殖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畜牧养殖业和果产业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畜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和规模化发展程度。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户饲养、远离村庄、靠近果园的模式,借助“双联”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政策融资平台,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走出一条“畜-沼-果”相结合、多渠道创收的路子。到2017年,力争全县贫困户户均畜牧业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900元以上;到2020年,贫困户户均畜牧业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同时,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原则,积极发展蔬菜、育苗、中药材等种植业,牛、猪、鸡等养殖业,尝试引进油用牡丹、大蒜等经济作物,培育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中医养生医疗保健、文化演艺等新业态;精准对接全省“十百千万工程”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引进培育一批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销模式,不断壮大各类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的富民产业基地,有效延伸致富产业链条,并重视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输转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打造提升“梯田人”劳务品牌,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到2017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每个劳动者有致富技能的目标。三是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填补贫困乡村在公共保障服务方面的空白点。教育扶贫,要统筹抓好在校教育,大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到2017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65%以上,全县有办园需求的贫困村实现幼儿园全覆盖。要着力抓好农民培训,围绕苹果、洋芋、畜牧三大优势产业,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3万名务果能手、2万名养殖能手、1万名种薯繁育能手。到2020年,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卫生扶贫,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农村疾病防控体系,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到2016年,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村医持证上岗;建立引导医疗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激励机制,到2020年,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达到5名。文化扶贫,要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舞台建设,实施一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到2017年,实现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科技扶贫,整合县乡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优先在贫困村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社会救助,要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 上。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从今年起,对全县贫困参合人员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明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到3000元,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四要抓住改革契机,激发攻坚活力。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思考,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活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带动力。要形成优先支持扶贫的改革导向。县委、县政府将把扶贫领域的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各部门对涉及扶贫的改革要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实施。扶贫开发同财政、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社保等部门工作密不可分,也同产业培育、资源配置、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工作密切相关。今后,无论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制定出台改革方案,不仅要根据实际把扶贫工作纳入进来,而且要切实体现应有的倾斜支持力度,真正形成各方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要鼓励在政策框架内创新突破。“2+20”精准扶贫方案中,有很多措施本身就是改革内容,对已经确定的改革事项,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坚决有力地落到实处。方案中提出的一些原则性和目标性要求,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改革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在中央和省、市、县的政策框架内,大胆探索实践,争取创造一些改革和扶贫相融合、相促进的好经验好模式。重点要在扶贫资金整合上实现新突破,确保扶贫资金全部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上;要在探索股权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制定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要在资产抵押贷款上实现新突破,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做抵押担保的贷款办法,完善确权、评估等配套政策。要强化金融服务对扶贫的支撑作用。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从今年开始,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到2017年,力争我县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确保那些真正有意愿贷、有能力干而贷不到款的贫困户及时贷到款;积极发展村级互助资金,探索以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为平台,政府、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组织(个人)捐资、注资、多元开放的扶贫互助资金融资方式,力争2017年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并利用扶贫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撬动金融机构放大信贷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发展电子商务拓宽扶贫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平台,加快建立电商扶贫推进、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监管、网络物流、人才培训、考核评价等“六大体系”,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4G网络全覆盖。争取到2020年,实现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三有一能”目标。

五要强化统筹结合,提高攻坚实效。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用全局的思维和统筹的眼光谋划工作、推动落实。要把精准扶贫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按照“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要求,紧扣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主题,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向西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开展亿元项目招商活动,全力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区域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各类产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县域经济与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协调联动,真正实现扶贫开发和县域发展的良性互动。要把精准扶贫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新型城镇化是深化扶贫攻坚的重要机遇,推动贫困人口向城镇聚集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有效渠道。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把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在中心村镇落户定居,积极协调解决好搬迁安置过程中土地调整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农业补贴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搬迁后基础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细化相关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妥善处理好搬迁群众和迁入地原住户之间的关系,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精准扶贫同“双联”行动结合起来。继续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推进“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借助各级联村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优势,切实做好联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要整合扶贫力量,把“双联”工作组更名为精准扶贫工作队,充实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由科级干部带队、尽快脱离原单位驻村入户开展工作。乡镇和部门要大力支持派驻人员工作,原单位不能中途换将或者临时召回,也不能降低他们的相关待遇,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中要对他们优先考虑、适当倾斜;各乡镇和财政部门要做好生活补助和食宿保障等服务工作。要加大内引外联力度,积极争取县内外、省内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与“双联”村结对帮扶,壮大帮扶力量,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要突出“双联”单位基层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促进“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把精准扶贫与用好支持老区政策结合起来。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反复强调,要采取特殊的政策、给予特殊的支持、体现特殊的力度,全力以赴把老区的事情办好。我们____作为革命老区之一,与省内其他未纳入扶持范围的县区相比,这是我们争取国家和省上扶持、赢得各界支持的一项特殊政策、一个重大机遇,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干部都要树立老区意识,注重打好老区牌,精研老区政策,谋划对接项目,加大向上衔接汇报和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围绕老区争、围绕老区跑,用老区这张牌争取更多的倾斜支持,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办更多的事。要不折不扣落实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县上《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实施意见》中的各项政策措施,态度上一定要更积极,动作上一定要更快捷,真正把难得的政策机遇转化为具体的发展项目,转化为实际的发展成果。

六要端正用人导向,带强攻坚队伍。省、市委明确提出,要把考核和用人引导到扶贫攻坚上来,建立激励机制,树立良好导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充分运用这一“风向标”,在全县上下树立起“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鲜明导向,严格兑现奖罚,鼓励大家在扶贫攻坚的实践中展现作为。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严格执行新制定的《全县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把重要岗位的指标和额度腾出来,每年从扶贫工作先进乡镇和单位,提拔重用一批靠实干实绩脱颖而出的干部,哪一个乡镇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多,谁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就优先提拔谁,予以重用,接任者原则上优先从原有班子中选拔产生;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充分、表现优秀的县直部门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同时要建立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将资金分配与贫困发生率、减贫人口、扶贫绩效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效果相挂钩,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要加大惩戒约束力度。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在扶贫攻坚上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进行问责。对完不成任务的,该惩戒的坚决惩戒,该调整的坚决调整;特别是对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严重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记录在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要推行“逢提必下”制度。“逢提必下”是保证干部接地气,真正参与扶贫攻坚的好措施,也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和实绩的好办法。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已经提拔的要补课,拟提拔的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每年要从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一批40岁以下,基层工作经历不满两年或经历单一的科级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对新考录没有基层经验的公务员,要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挂职锻炼;对完不成扶贫任务、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一律不提拔、不重用。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迅速掀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热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是省、市和县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工作落实年”的重点内容,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____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促进各项任务按进度、按要求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精准扶贫,推进整县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和推进作用。责任要再靠实,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以乡镇为重点,部门紧密配合,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全力抓好任务落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 “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将“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全面落到实处,既要自己重视也要抓好压力传导,既要指挥部署也要亲临一线作战,一级抓好一级,“一把手”抓好“一把手”,层层抓落实。平时要亲自带头进村入户调研,亲自谋划部署工作,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抓扶贫攻坚上,对每个贫困村的贫困特点、成因、解决办法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务必做到心中有数 。力量要再整合,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和指挥部,要靠前指挥、发挥职能,明确各成员单位的目标任务,细化靠实责任,统筹抓好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站要加强力量、优化职能,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上下衔接和指导村、户工作;精准扶贫工作队要配合村“两委”进村入户开展工作,重点帮助贫困村落实“六个精准”、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做到不脱贫不撤人。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抓好所承担的扶贫攻坚工作,真正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加大倾斜、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确保全县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宣传要再强化,新闻宣传部门要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我县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情况,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典型培育工作,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二要抓好对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这次省、市分别出台的“1+17”和“2+19”工作方案、县上印发的“2+20”工作方案,内容丰富、惠及面广、配套程度高、支撑力度强,各级各部门都要做好对接、抓好落实。在精准把握上级政策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领导、乡镇部门“一把手”,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吃透精神实质,立足县情、乡情实际,结合扶贫攻坚需要和群众期盼,敏锐把握政策中蕴含的机遇,加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研究,争取更多的扶持项目和资金;分管领导和发改部门要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专项规划和部署。在精准落实各级《方案》上,各级各部门要对照省、市、县《方案》要求,主动认领任务,积极履行职责,该支持的全力支持,该争取的合力争取,抓紧做好细化目标、细化任务、细化举措、细化责任的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好各自的工作方案,努力将原则性的要求细化为操作性的措施,将概括性的内容细化为精准性的办法。特别是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立足乡村贫困现状,对照县上“2+20”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把落实清单编制到村、到户,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做到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要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关键是要加深资源聚集的程度,加大资源倾斜的力度,提高资源使用的精度,形成扶贫开发合力。要处理好资金争取与整合的关系。今后省级、市级和片区县分别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10%、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而且各级财政都将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扶贫专项资金,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这么大规模地增加扶贫投入是空前的。各级各部门要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市的倾斜支持,积极筹措县内资金、大力引导社会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扶贫专项资金与“双联”帮扶资金,有效整合资金,尽可能地扩大扶贫资金总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使用效益最大化。省上今年已整合资金389亿元,市、县也要集中整合一批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建设任务,做到投资一批见效一批。要处理好重大项目与到户项目的关系。坚持把各类资源优先向贫困乡村摆布,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各类生产基地、示范基地要优先向贫困乡村安排,不断增强贫困乡村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带动致富能力。在到户项目上,要根据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确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多元增收产业,形成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项目走的产业扶贫格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配置使用好政府资源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举措,探索市场化扶贫新机制,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模式,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把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植

入扶贫开发,放大扶贫资源效应。要处理好加强基层组织与整合外部力量的关系。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是重点。一方面,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中央和省、市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机遇,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还要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勤劳致富,不能一味靠政府救济。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整合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抓好双联行动和对口帮扶工作,寻求更多的扶贫“帮手”和资源,不断充实扶贫力量,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四要严格督促检查。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重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和工作现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查,及时整改,对被动落后的乡镇和单位,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后进促进会等多种方式,推进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县委、县政府督查调研室和县委农工办、县扶贫办要把精准扶贫作为“工作落实年”的核心内容,通过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重点督查各级党委、政府是否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攻坚上,扶贫政策和资金是否得到严格落实,扶贫措施和办法是否精准到位,扶贫成效评价是否科学有力、贫困群众对扶贫工作是否满意,以严格的督查确保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

五要强化作风保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际上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需要担当精神、实干作风和为民情怀做保证。在这场战线长、任务重的攻坚战中,要以“____精神”来引领,各级各部门要始终高举“____精神”这面旗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传统、不忘根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用“____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切实把“____精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各个层次上,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2017年实现整县脱贫,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要以“三严三实”标准来要求,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深入查找扶贫开发方面“不严不实”的问题,用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来检验落实“三严三实”的实际成效。要以专题教育成果助推精准扶贫,引导各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抓实见效的工作作风,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攻坚破难,切实推动精准扶贫任务全面落实。要以廉洁从政底线来约束,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资金监管,对扶贫资金绝不能截留挪用,更不能优亲厚友、中饱私囊,对扶贫项目绝不能暗箱操作、粗制滥造,一定要管理好、使用好、建设好。审计、监察和财政等部门每年都要进行专项审计和随机抽查,对在扶贫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实行零容忍,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

精准扶贫篇5

为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部署。为切实加快全市减贫脱贫步伐,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特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领导,认真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户多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积极开展活动,成立以居保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科室长为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明确脱贫期限,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保障。

(二)确保措施到位。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对识别出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要对贫困户的情况建立详细档案,并做到数据精准,信息翔实,并选准一个帮扶项目,落实一名帮扶联系干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生活收入。

(三)精准帮扶项目。要因地制宜根据贫困户的农业生产状况,对有生产能力的,联系安排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其调整生产结构,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帮助其发展1—2个高效种养业,增加经济收入,对具备生产条件而缺乏生产启动资金的,要积极为其协调落实小额信贷资金,或者给予提供种苗,资金支持,对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要主动为其联系客商、市场、商店等,帮助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发展劳务、手工业等项目,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引导青壮年劳力回乡就业、创业。

(四)严格驻村纪律。驻村工作队入户干部,要严格按照要求,自带被褥,吃住在村里,并做到严禁层层陪同,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为民不扰民。

精准扶贫篇6

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巨大改革,必然引起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内涵,充分认清并积极适应由此带来的深刻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真正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由“局部”向“全局”转变

扶贫工作曾一直被认为是业务工作、部门工作。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论断。今年1月19日,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

由此可见,新一届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看得越来越重、摆位越来越高、抓得越来越紧,扶贫工作由“局部”性的业务工作上升为“事关全局”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扶贫济困已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由“抽象”向“具体”转变

传统扶贫方式也划定了贫困线,强调扶持贫困人口,但由于没有对贫困人口进行准确识别,并建立可查询追踪的管理数据库,扶持对象实质上停留在“抽象”层面,没有深入和准确到“具体”层面。

落实精准扶贫机制,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全国扶贫系统用一年时间,调动各方面力量,完成了对精准扶贫具有基础和战略意义的“一号工程”――对全国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并逐一建档立卡,建立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使得扶持对象一目了然。不仅如此,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由此,不仅实现了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而且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真正实现了工作对象的“真扶贫”。

由“硬件”向“软件”转变

精准扶贫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区域发展与精准扶持的关系;一个是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与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等“软件”建设的关系。对于前者,新的扶贫纲要提出,“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贫困群众要脱贫致富,离不开区域发展带来的“水涨船高”;而区域发展主要靠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和行业部门的倾斜支持。对于后者,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在注重加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前提下,把扶持重点转向支持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发展致富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因此,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在明确解决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问题之后,以重要篇幅强调了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等“软件”建设工作。

从实际情况看,硬件建设周期短、难度小,给贫困群众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也比较小;而“软件”建设周期长、难度大,给贫困群众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也比较大。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新阶段。精准扶贫将扶持重点由“硬件”转向“软件”,是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是着力发展、迎难而上的重大转折,是确保贫困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由“业内”向“业外”转变

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聚集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因此,国家要求在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的同时,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力推进的新的大扶贫格局。与过去强调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相比,新的大扶贫格局涉及面更宽,参与要素更加齐备,可利用的资源更多。扶贫攻坚必须“政府、社会、市场协力推进”,这不仅明确了各方面的扶贫责任,更是全面动员、组织了全社会的扶贫力量。与此相适应,国家要求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工作基础上,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这实现了扶贫工作力量从“业内”向“业外”转变的具体化、可操作化和长期化、制度化。

2014年,河南动员省、市、县、乡79000多名干部、12000多名志愿者、40000多名村干部参与并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目前,河南省各级已选派7000多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并动员一大批国有和民营企业参与村企共建扶贫工程活动。通过整合帮扶力量,基本实现了干部驻村对全省贫困村的全覆盖,使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仅仅依靠专项扶贫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扶贫工作力量从“业内”向“业外”转变的最好证明。

由“漫灌”向“滴灌”转变

和对低保户、五保户等单纯“给予”式扶持相区别,专项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以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着眼点,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过多强调扶持到村、到县、到贫困地区,且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60%以上甚至更大比例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扶持到户到人的资金所占比重不大,专项扶贫成为“概略瞄准”的普惠措施。而且,由于政策设计和执行偏差等因素影响,往往容易出现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有效扶持的现象。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专项扶贫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人制宜,因户施法,做到规划到户、帮扶到户、考核到户,一户一户解决问题,真正变“概略瞄准”为“精确瞄准”、变“漫灌”为“滴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传统扶贫方式习惯于对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作定性化描述,比如“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等,即便明确了脱贫人口数量,也因为扶持对象的抽象化,使得看似明确的脱贫人口的定量化描述因看不见、摸不着的定性化结果而嬗变。精准扶贫要求扶持到人、到户,落实到具体人头;总体目标任务转变为以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的百分比和具体脱贫人口数为代表的量化指标体系。这个转变使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尤其是脱贫人口可查询、可追踪、可考核、使脱贫人口数量从一般性的数字概念转变为“可视化”的具体数目。

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精准扶贫篇7

[关键词]十堰茅箭;精准扶贫;做法;困难;启示

十堰市茅箭区城乡发展极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明显,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东部主城区交通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商贸经济繁荣;南部山区,山高坡陡,土地零星破碎、贫瘠瘦薄,农户居住分散,距离城区路途遥远,有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近年来,茅箭在南部山区22个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攻坚计划,积极探索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全区农村“四年基本脱贫、七年实现小康,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一、茅箭精准扶贫的基本模式和创新做法

把好四关,精准识别。为了把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群众识别出来,茅箭严把四关扎实推进贫困对象筛选工作。第一是宣传关。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结对帮扶等相关政策,把宣传工作做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是摸底关。户户上门、户户见面,通过调查问卷、调查表册和座谈交流等方式,细看、细问、细了解,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具体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第三是民主评议关。各村贫困户的初选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家庭收入、住房、教育、健康状况等进行逐个评议、逐户过关,体现公平公正。第四是公示公告关。对村民代表大会和乡镇审核的贫困对象进行逐级公示、逐级过关,确保贫困对象识别质量。三个一批,对症下药。分类制定扶持措施,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即产业致富脱贫一批、培训转移脱贫一批、集中供养脱贫一批。对头脑比较灵活、具有一定经济头脑的贫困户,大力扶持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家乐经营等,实现产业脱贫;对有劳动能力、愿意进城务工的贫困户,采取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培养就业致富能力,实现自主脱贫;对于病残鳏寡、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则采用集中供养的方式帮助他们一起过上好日子。一户一策,结对帮扶。实施区级领导干部包村、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工程,按照“精准扶贫、一户一策”的要求,动员广大干部充分发挥自身视野宽、思路多、信息广等优势,为贫困户科学制订帮扶方案,明确时限,落实责任,确保不脱贫不脱钩。同时,改革以往单纯送钱送物的做法,要求干部重点帮助贫困户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量体裁衣、量身定做脱贫致富项目。据统计,实行“精准扶贫”以来,茅箭区共为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390份,联系产业项目148个。建档立卡,动态管理。茅箭区结合工作队驻村帮扶和网格化建设,对本区农村贫困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实行“一表两卡”制度。“一表”为贫困农户基本情况登记表,记录贫困户家庭住房、土地、经济收入、人口等基本情况;“两卡”为贫困农户增收明白卡、干部帮联贫困户记录卡,前者记录贫困户发展需求、增收目标、增收渠道、年度增收项目,后者记录农户帮扶规划、帮扶措施、帮扶过程、帮扶成效等情况。同时,茅箭区还积极搭建结对帮扶网络平台,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区直单位帮扶贫困村情况、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情况录入上网,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实施动态监管。包联干部与贫困户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帮扶措施和成效可以通过网络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结对帮扶“竞赛”效应。培训造血,拔断穷根。茅箭以强化“造血功能”作为精准扶贫着眼点,按照精准扶贫攻坚计划要求,针对“一户培训一个明白人”的目标,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旅游局等相关行业部门分别拟定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安排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农村技能技术培训,提高劳动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保证每位经过培训的劳动者掌握一至两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走脱贫致富路子。保护生态,绿色减贫。茅箭低收入贫困户往往集中在有着原生态自然环境的边远山区,茅箭注意立足于本地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民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田园式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走低碳环保型生态发展道路,力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生态茶园、高山蔬菜、天麻、核桃、猕猴桃、金银花等种植项目和大鲵、蜜蜂、土鸡、猪牛羊等生态养殖项目以及农家乐、农家旅馆等特色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大力发展,有效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二、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等靠要”思想严重,主体意识不强。精神贫乏比什么都可怕,很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一些农民认为扶贫工作是政府的事,是乡村干部的事,把脱贫的希望更多寄托在政府物质、金钱的帮助上,形成一种被动消极等待帮扶的惯性,自身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改变贫困现状的主观意识;还有一些扶贫对象思想有惰性,观念保守,安于现状,满足于生活的一点小改善,不愿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资金整合力度不大,形成合力难。由于受各部门资金投入规定和工作程序所限,捆绑资金整合难,实际操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扶贫资金和农业开发项目资金难形成合力。中央财政每年投入农业开发项目大部分与扶贫开发项目接近,甚至类同,但由于管理办法、管理部门不同,难以形成合力,条块分割、资金分散导致了农业缺口项目、拼凑项目难以避免,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投入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扶贫贴息贷款门槛高,难以惠及贫困户。扶贫贴息贷款作为重要的扶贫项目和惠民政策,旨在为贫困地区企业、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帮助他们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可实际上扶贫对象从金融机构很难贷到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贷款方式不合理,银行基本上都是采用担保或抵押,贫困农民很难符合申请资格;另一方面由于贫困人口偿还能力弱,部分申请到贷款的农民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导致贫困农民群体信誉下降,金融部门不愿冒风险向他们放贷,导致绝对贫困农户的贷款比例低,国家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很难覆盖到真正的绝对贫困人口。传统农业居主导,农民增收渠道少。茅箭中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传统农业仍居主导地位,农户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民得不到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不知道该种什么、养什么,种出来的产品销售渠道狭窄,销售不畅。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难以推广,大部分生产作业靠人力,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在家里的人多以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为主,到了农忙季节,人手不够。生态旅游业发展层次低,难以吸引游客。一是缺乏品牌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南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的水平,局限于自主发展的“农家乐”乡村旅游范筹,缺乏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人文旅游,所以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二是经营理念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目前,我区乡村旅游还是以突出“农家乐”为重点的“农家菜”上,只注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不重视特色、环境、服务等,经营者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接待设施方面严重不足,旅游高峰期的交通状况、停车位、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难以留住游客。政府主导强社会参与弱,扶贫合力没有形成。茅箭区扶贫对象规模很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贫困问题存在着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单项扶贫措施难以奏效,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促使扶贫力量多元化,扶贫方式多元化。

三、有效推进茅箭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启示

创新精准扶贫沟通机制,促进农民参与。高效率的扶贫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而要实现农民的广泛参与,各扶贫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要加强政府扶贫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扶贫工作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农民有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以此获取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从而使他们全力支持、配合和投入扶贫工作。二要加强农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对贫困农民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重点培养一批有思想、有基础、有经营能力的种养大户,通过他们的带动辐射,使更多的贫困农民认识到自己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得到的实惠,从而增强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建以脱贫为目标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加强农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水平,最终使农民成为反贫困治理的主体力量。创新财政扶贫项目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一方面按照“政府统筹、资源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的指导思想,分管领导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分层次捆绑各类涉农资金,通过编制规划,实现有效整合,采取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等措施,以扶贫开发项目为核心,捆绑使用各类涉农资金,解决过去部门资金分散,整体效果差的问题,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二是建立贫困户项目申报制。尊重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尊重贫困人口在社区发展、村民自治、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农村社区扶贫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机制,充分考虑贫困人口的需要和诉求。凡是到户的产业开发、小额信贷、能力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都必须为贫困人口提供共建共享、公平发展机会。将各类扶持项目、优惠政策制作成“政策项目菜单”,直接提供给纳入当年扶持范围的贫困农户,由其在基层和帮扶干部指导下自主选择申报发展项目,有关部门和帮扶责任人进行跟踪服务。创新扶贫产业开发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是扶贫开发重中之重的工作,要培植特色支柱产业,把扶贫开发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着力培育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农业支柱产业。根据茅箭实际的状况,除了积极发展好现有的传统种养业以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开发茅箭南部山区独特的资源,南部山区有受国家保护的红豆杉、水青树、铁坚杉以及珙桐、银杏、白皮松等珍稀树种;有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黄精、灵芝、金叉等独特珍稀药材;有大鲵、麋、獐、猕猴、野猪、花面狸、水貂、岩羊、长尾雉、锦鸡等珍稀动物。要依托这些资源,从中选取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积极搭建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因地制宜开发珍稀树木和中草药种植园,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锦鸡、野猪、大鲵、水貂、蜜蜂等特色养殖项目。创新旅游开发机制,打造特色旅游景观。依托区域资源和空间条件,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营造串成线、连成片的全域景观。一方面政府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具有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的苗木,美化农民庭院、坡地。比如,优质品种的核桃树、樱桃树、桃树等,确保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游客随时能赏花品果,让山泉、花木、瓜果,甚至农村的一山一水等都成为开展特色“农家乐”旅游的有效资源和载体。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开发参与性的项目。如在桃花湖、桃花岛、紫薇岛等湖泊较多、水域较广的地区大面积种植荷花,开展“水乡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划船、赏莲花,采莲蓬,摄影、野营、野餐和垂钓等;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还可以在“食用”上大做旅游文章,培育既能观赏又能食用、药用的特色品种,推出集“赏、摘、品茶、吃宴”为一体的主题旅游项目。在大川建造规模化的农业园,开展农艺展示,让游客亲眼观看现代化农业栽培技术,亲自体验高科技生产手段,亲手收获绿色农产品,在休闲中得到享受。依托现有的公路、登山道路、景区步道,加以整合,形成各种不同强度的自游步道系统,组建越野健行俱乐部,组织策划不同等级和规模的户外运动、拓展训练。只要肯挖掘,“农家乐”旅游就一定能在特色和创新上取得更大成绩。创新扶贫贴息贷款机制,确保惠及贫困群体。首先,要用好抵押、质押,自然人担保、法人担保等多种传统的贷款担保形式;探索试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预期收益、宅基地使用权、住房等抵押贷款新业务;完善扶贫贴息政策和办法,开展利用扶贫资金建立担保基金的试点,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困难。其次,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评估监督机制。包联干部牵头组建小额担保贷款评估论证小组,对贫困户提出的贷款项目进行评估论证,经过可行性论证后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再次,积极探索试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减少小额担保贷款风险。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扩大农业险种覆盖面,运用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农户投保,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

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形成扶贫开发合力。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参与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要推进村企共建活动。找准企业与贫困地区双赢的结合点,使茅箭农业土地、环境资源与企业的资本、技术和生产经营要素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调动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和引导,通过宣传、组织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让企业切实了解到,参与对口扶贫,不仅是服务社会的慈善活动,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二是建立茅箭社会扶贫爱心信息平台,实现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意向与贫困户脱贫需求直接对接,建立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确保善款善物直接用于扶贫对象。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把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支援农村农业生产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走出校门,深入农村、深入农民、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锻造吃苦耐劳的品质。比如,茶叶和金银花的采摘可以组织茅箭辖区的中学生参加,有效缓解农村农忙季节劳动力缺乏,人手不够的问题;现代观光农业园和珍稀树木、珍稀草药种植园项目建设可以组织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文化优势,将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三大功能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

精准扶贫篇8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一、实施精准扶贫要把准原因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二、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识别

对象把握不清、不准,就谈不上实施精准扶贫。因此,做好经济薄弱村、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现阶段,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及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及经济薄弱村实行动态管理,使已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的农户及时退出,新出现的低收入户及时纳入给与帮扶,确保扶贫对象真实、准确、可靠,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三、实施精准扶贫要精准帮扶

实施精准帮扶,就要求深入到镇、到村、到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逐户摸清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致贫原因、致富愿望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措施。结合帮扶对象家庭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精准产业扶贫,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开展旅游扶贫则开展旅游扶贫,积极引导和扶持低收入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打造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四、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管理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区)、镇(乡)两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实施精准扶贫要自我提高

实施精准扶贫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扶贫工作中,直接给予帮扶对象以资金(小额信贷扶持)、项目及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脱贫的农户,一旦帮扶资金链断裂、后续帮扶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返贫。因此,在给予一定的资金、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要对帮扶对象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进、自力更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六、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机制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四大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适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细致“盘点”,摸准搞实帮扶对象。通过上级农村低收入户管理系统纳入到建档立卡范畴给予帮扶,为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完善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帮扶成效,按照上级“三落实”工作要求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对低收入户实行帮扶包保责任制,一户一策、分类帮扶,重点落实三级帮扶联系人责任制,加大项目、资金等帮扶措施落实力度,做到“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必须完善项目带动和利益联接机制。加快实施推进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项目,按照低收入户直接受益原则和不低于省补资金10%的分红标准,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集中实施高效设施项目,针对部分低收入户缺少生产经营资金的情况,印发《扶贫小额贷款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基层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中心,充分利用上级奖补资金,支持经济薄弱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等,通过发包或租赁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达到“镇得税金、村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目的。

上一篇: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七五普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