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1 01:50:35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始终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组建调查组,不听层层汇报,不带有色眼镜,不预设条件门槛,直接驻村蹲点,实地查看群众的困难,当面了解群众的意见,用事实来说话,让群众来评判。由县委主要领导带队,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9个小组共30余人的调研专班,对璞岭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先期调研。通过全面入户集中对表、重点户核查对比、召开会议确定对象建档立卡,之后对贫困户进行再摸底、再调查、再登记,现场解剖麻雀,从严比对,在程序上严格要求,在标准上严格把关,在口径上全县统一,进一步摸清贫困对象的底数基数,切实做到不错一户,不漏一人。我们坚持边调研、边总结、边启动全县154个村地毯式调研活动,由县级领导带队,县乡村三级干部5000余人,夜宿农户,自结餐费,脚量万家,对全县10万余户31万多人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核查。

一看房屋算家当。主要看住房面积、结构、时间,查看住房里生活起居设施、吃穿住用行用品,以及存放在家的固定资产和生产生活资料,估算所有家当现金价值,初步确定扶持对象。通过调查,该村有砖混结构房屋78栋,占11.4%;有土坯房589户,占85.7%;有茅草房20户,占2.9%。100%的户不愁吃不愁穿,59.4%的户有电视机,29.8%的人(外出打工人员除外)有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46.4%的户有摩托车、农用车等交通工具。

二看产业算后劲。主要看基础条件、种植面积、商品用经济作物面积,估算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初步确定扶持方向。在调查中发现,该村基础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是群众难以改变贫困现状的第一因素。全村有主线公路50公里,入户公路80公里,但硬化里程仅有8公里,占6%,且路况极差。全村还有53户完全未通公路。交通信息闭塞让璞岭成了一座孤岛,不能及时充分与市场对接,导致产业小弱散。比如,1组的李元清已有58岁了,但至今还没走出过大山,连仅30公里之外的庄溪集镇都没到过,家里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破棉絮,一家三口极度贫困。又如,6组蔡金全一家有3个劳动力,11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玉米,然后用玉米喂猪,一年下来,全家纯收入只有3千多元。群众田边地角种的也是多种多样,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成规模,产出来的也就是自家用。该村老百姓一年勤扒苦挣,平均每亩收入也就500元左右,只能勉强图个温饱,根本无法致富。

三看劳力算收入。主要看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平均年龄、身体状况、打工收入支出状况,初步确定托底对象。在调查中发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劳动知识技能缺乏,是群众难以改变贫困现状的主要原因。在因学致贫的同时,该村绝大多数农户无一技之长,227户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04%;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7.69%,这几类就是托底对象。

四看医教算支出。主要看是否有学生以及家人治病医药费支出,初步确定临时救助对象。在调查中发现,小病硬扛,大病难医,积劳成疾,是导致群众返贫的直接原因。该村患长期慢性病贫困人口占26.81%;患大病的贫困人口占7.66%;残疾贫困人口占1.28%。该村8组村民李启凤,前几年在外打工挣了20多万元,建房用去8万元,儿子在上大学,生活水平在当地属于上等。但一年前在山上砍柴时被压断双腿,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今年,他老婆又得了癌症,家庭陷入了极端困难状态。高中生和大学生就读期间的费用,成为一个贫困家庭最大的负担。全村227个扶贫户中,因学致贫39户,占18.75%;有66.83%的户认为当前或最近三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子女上学开支困难。

对“四看四算”后的农户进行全面核查比对,将农户划分了5个类别:第一类是富裕户。指在产业发展、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农户。其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是该村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并为确定带头示范户打好基础。第二类是一般户。指在产业发展及家庭收入方面不具有优势,但能依靠现有自身能力保持基本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巩固提高,可达到小康水平的户。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标准以上。第三类是扶贫户,指依靠现有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发展,但给予一定扶持后,能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的户。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第四类是特困户,指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且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因智、因老、因弱、因环境、因劳力等九种原因,而不能通过扶持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的农户,需要政策兜底。第五类是五保户和孤儿。

为把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为精准扶贫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确定了“一看二算三会四评”的识别程序。

一看,即入户实地看、实地察,不漏一户,对有争议的农户和重点户,我

们组织工作组三上璞岭,三次进入农户进行重点核查。璞岭村__年有建档立卡户242户贫困人口719人,通过入户实地察看,精准识别,核定贫困户227户贫困人口712人。二算,即听当家人自己算、干部帮忙算。在调研过程中,有很多群众认为没有现金,就没有收入,将自产自用的粮食及农副产品、打工收入等没有折算成收入,导致结果失真,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引导群众采用收支分开、支出倒算的方法,把收入支出算尽算准。

三会,即召开屋场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调查组在该村召开屋场会28次、党员代表会4次、群众代表会22次。我们发现该村党员群众对精准扶贫热情高、信心足。村党支部书记王朝东说“我在村里干了几十年,现在依然贫困,深感内疚。现在璞岭村被纳入全县精准扶贫试点,这是上级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不管脱几层皮、流几身汗,都要把工作做好!”

四评,即通过周边群众评、党员代表评、村组干部评和村民代表评,民主表决,集体决策,看识别对象真不真,让贫困户的识别在村组群众中比得、论得、公示得,确保识别工作不出现矛盾和问题。在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工作搞得实,工作组火眼金睛,算得让人服气。”

一是及时分析处理数据。此次精准识别涵盖农户基础信息、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生产资料、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社会保障和收入支出等内容,我们将所有调查信息录入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面上准确把握全县贫困区域、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并将致贫原因分为九类,建立贫困户管理台帐,做到户有表、村有薄、乡有册、县有档。

二是及时固化比对结果。利用大数据结果建立贫困户管理台帐,把村组贫困户纳入民情通网格化管理,并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工作氛围。2016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学院协同__社区两委、相关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参加镇上组织的动员会、培训会,并及时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党员大会,对扶贫攻坚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作了多次宣传讲解,就精准扶贫工作作了细化安排和培训。同时,坚持每周一次的工作例会,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究工作思路、方法措施。扶贫工作队开通了扶贫攻坚工作博客、工作队qq群、微信群,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广泛支持。通过持续的宣传动员和学习交流,大家对扶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想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广大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意愿更强烈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致富的办法更具体了、效果更明显了。学院结对干部、镇村领导和工作队员、贫困户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户户投身脱贫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举办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彝州脱贫路径选择”为主题的“第二届技师教育彝州论坛”。今年4月,学院举办“第二届技师教育彝州论坛”,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的1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专题探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彝州脱贫攻坚等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为我州改革发展、脱贫攻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师教育找准症结、提出思路、指明方向,推动我州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师教育改革发展,有力助推我州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为我州集中力量打造“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提供智力支持。论坛在__电视台播出,社会反响强烈。

(三)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精确认定贫困户,及时调整建立结对关系。精准扶贫对象。2013年,__社区按照工作程序和统计口径确定的贫困户为340户,2014年末按工作程序和标准脱贫54户。2015年后期,按照贫困户确定标准和相关工作要求,我们再次逐户进行调查了解,对情况发生变化的极个别户进行了调整补充,最终确定了286户贫困户1095人贫困人口。2016年3月,根据回头看工作的要求,又协同镇村工作组分片区逐一走访贫困户,最终确定贫困户320户1095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帮扶干部。积极配合社区,根据学院干部职工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调整结对帮扶关系。按照厅级干部5户、处级干部3户、科级干部2户、其他职工1户的要求,将__技师学院172名副科以上干部与__社区292户贫困户结对。至6月中旬实现了帮扶人员精准。

(四)深入回访贫困户,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社区与学院多方沟通,认真分析情况,形成了回访方案,有序开展回访工作,及时规范建档立卡(学院与__社区2015年9月建立了挂包关系,2015年10月完成了首次走访,当时有147名干部结对255户贫困户)。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按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回访贫困户工作:一是强力动员结对干部参与回访工作;二是就回访贫困户的方式方法开展专题培训;三是有序深入贫困户,回访贫困户。截止2016年4月9日,学院170余名结对干部职工分3期深入292户贫困户家中面对面与贫困户交流(极个别贫困户因常年无人在家,只能通过左邻右舍了解和电话交流),深入调查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同时详细填写相关回访材料。通过回访,对照半年来生产生活的变化,结对干部为贫困户下一步的增收致富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同时,进一步规范建档。按照《__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资料汇编》的有关要求,驻村工作队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认真做好归档工作。今年4月,完成了__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村资料归档,完成了__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归档,完成了贫困户脱贫相关材料归档,完成了“挂包帮、转走访”相关材料归档,实现“一户一档”。这些材料的规范归档,为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进一步细化完善精准脱贫计划。围绕2016年脱掉贫困帽的工作目标,按照扶真贫、真扶贫和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根据镇村脱贫规划和“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在几批入户调查的基础

上,结合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情况、土地资金技术等基础条件,继续从养殖、种植等生产发展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脱贫计划。动员农户根据现有条件和可能争取的支持,在种养殖品质提升、规模适度扩大、拓展致富路子上下功夫,力增多方面增收致富,如期实现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六)有力推进实施生产发展计划。在镇村扶贫工作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学院工作队与镇村干部一起,细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尤其是推进实施生产发展计划。经反复动员、督促,生产发展计划实施较好。在5月初逐一专题走访——核实生产发展大走访中,3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97户年初有《产业发展到户计划》,目前,猪养殖计划数512头(现实际存栏519头),牛养殖计划数80头(现实际存栏231头),羊养殖计划数218只(现实际存栏1030只),驴(骡马)养殖计划数15匹(现实际养殖20批),山药、百合、大蒜种植都超过计划数。产业发展计划执行有力,特别在养殖上超计划的存栏数,为如期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脱贫目标将如期实现。

(七)全力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学院领导和结对干部心系贫困户,力所能及帮助贫困户。一是及时调整充实驻村队员,今年3月又调整充实一名队员,使驻村队员保持在6名;二是积极帮助__小学协调学校“薄改项目”;三是在春节前夕倡议37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自掏腰包慰问了91户贫困户,慰问金、慰问品价值3.6万元;四是组织专家团队在调研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种养殖示范户进行精准技术培训2期;五是为到__技师学院就读的__籍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六是积极帮助协调三条道路硬化项目;七是计划年内帮助社区筹资建设活动室。

(八)协助社区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双推进”促合力攻坚。抓住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的有利契机,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原则,以推进项目为平台,以提高群众收入、克期脱贫为目标,将扶贫工作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有机结合,力求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坚持做到精准扶贫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谋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顺民意、惠民生的每一件好事实事。半年来,继续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基层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健全村级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健全学习制度,加强党在农村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确保党员带头致富、带动群众致富作用的发挥。

经过半年的努力,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扎实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别干部对扶贫攻坚的认识不足,还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未能全身心投入扶贫攻坚工作。

(二)个别干部信心不足,看到问题多,解决难度大,完成任务艰巨,畏难情绪犹存。

(三)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扶贫攻坚如何搞、搞些什么,要达到什么具体目标,还需要进一步了于心、见于行、成其效。

(四)资金难筹措、不配套,扶贫乏术。

(五)扶贫政策落地推进缓慢,时间不等人,脱贫任务艰巨。

各级党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以空前的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脱贫攻坚关系广大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关系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将全力以赴、想方设法、不折不扣的完成脱贫任务。

(一)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从结对干部、工作队员到广大农户、贫困户,必须深化认识、坚定脱贫信心。通过不断的学习、宣传、动员,让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挂包干部要主动学习提高,主动出思路、想办法;贫困户要彻底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立根生、艰苦创业、坚决脱贫的思想。

(二)进一步解决脱贫能力问题。积极组织挂包干部进行学习交流,走出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切实提高脱贫致富的工作能力。要结合村组和农户的实际,修改完善精准脱贫计划,培训农户脱贫致富技能,养殖如何搞、种植如何搞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贫困户市场意识,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

(三)进一步解决产业扶持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根据扶贫规划,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村、组、户”均有结合实际的脱贫计划,大力推进脱贫计划的落实。

(四)进一步解决脱贫资金支持问题。目前政府配套政策资金仍不明确,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生产发展。资金筹集上,农户自筹一部分,关键要进一步打通金融贷款筹资的渠道,让有脱贫增收基础的农户能够方便快捷的筹集到扶持生产发展的必需资金,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村委会精确筛选出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硬化、除险加固、沟渠建设等,要进一步加大与县镇和有关部门、挂包单位的沟通协调,有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早日惠及广大农户,对脱贫形成持续、有力的支撑。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第一书记”驻进村。县教体局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迅速成立驻村工作队,及时与联系村取得联系,“第一书记”____同志于 8月 7日 参加____镇精准扶贫促进会后立即进驻____村,将自己的宿舍和办公室搬进了村支部书记的家中,与村干部一家人同住同吃同劳动。他与村干部一起先后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分年度联系帮扶计划和贫困户结对帮扶计划等,每周按时参加扶贫工作会议和镇机关干部例会,配合镇村做好防汛值班、秸秆禁烧等相关工作。同时大力协助村党支部开好党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人。

走村入户不马虎。为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为精准扶贫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第一书记”____同志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组织召开“两委”座谈会,与村干部面对面座谈交流,掌握村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听取他们对发展致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____村5个组101户扶贫户家中摸清帮扶家底,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交谈,在交谈中拉近距离、在走访中融入群众,积极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为部分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手续,同时积极向县教体局争取资金3000元,为____村制作精准扶贫的各种挂牌,收集完善了精准扶贫的各种档案资料。

教育扶贫助圆梦。着眼于扶贫先扶智,把“精准式”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头等大事来抓,圆了当地贫困孩子的求学梦,取得实质性成效。____村“第一书记”____同志协助镇村干部,深入贫困大学生家中了解情况,落实了刘涛等4名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7月 29日 ,教体局局长何龙驹,纪检组长高永林等一行8人,深入马家湾九年制学校看望帮扶的刘芳等5名女孩,并送去了1100元慰问金,鼓励她们好好学习。

改善条件得民心。“第一书记”____同志到村后,积极到包联部门跑项目,力争获得最大的帮扶支持,尽快改变村庄面貌。8月10— 8月 11日 ,在____村四组村民黎兆军、黎兆兵兄弟俩的号召下,周天喜等5名贫困户积极响应,村民自筹资金900元,村委会资助1000元,县教体局驻村工作队高永林、____、马孝财、村支书余兴林每人捐资200元,用实际行动支持群众的脱贫意愿,捐献的资金用来购买砂石、水泥、涵管等材料,干部和群众一起冒着酷暑,自愿出工出力,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条长 800米 、宽 3米 的机耕路已修建完成,解决了四组27户100余人的出行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为群众修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路。____同志与教体局积极协商,请求扶持资金,协助村委会做好了健身广场建设。他还积极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协商争取县财政“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0万元,在____街道两边安装了15盏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县属深度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8.19万人。全县有贫困村48个,2014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755户6424人,2018年将完成最后5个贫困村退出、159户538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县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各级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视脱贫攻坚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能,集中力量抓精准扶贫工作,尤其重视扶贫档案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步进行、整体推进。我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全面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在脱贫攻坚部署大会、脱贫领导小组联席会、工作推进等会上,定期不定期专题听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专题部署。县档案局与县扶贫移民局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对脱贫攻坚档案归档范围、整档规则、部门职责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各级扶贫部门负责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组织实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各乡镇、村和各扶贫行业专项部门是脱贫攻坚档案的形成单位,对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一致性负责。各乡镇、村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县财政专项投入200多万元为各乡镇和贫困村增配档案管理所需设施设备。划拨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县扶贫档案人员专题培训。全县各乡镇、村两级分别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明确专人负责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同时,相关部门也建立相应的扶贫档案工作机制,安排专门经费,推动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和扶贫档案的规范化收集整理,为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后勤保障。通过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人员、责任同落实。扶贫档案工作做到了“五有”,即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统一的档案盒、有档案人员、有档案管理制度。

二、强化培训,精心指导,全力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县档案局通过向外学习取经,内部强化业务培训,主动跟进扶贫工作进程,为扶贫档案规范整理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全县4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乡镇档案专干和22个扶贫专项部门分管领导150余人,开展了脱贫攻坚档案专题培训。重点打造了以陵江乡、勿角乡、安乐乡阳坡村为代表的乡、村两级精准扶贫档案示范点,组织召开全县扶贫档案工作现场会,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档案整理业务技能更加熟练,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平衡发展。县档案局牵头成立了脱贫攻坚档案片区工作指导组,局长和副局长分别担任片区指导组组长,档案局全体业务人员全员上阵当指导组成员,深入一线全面指导和推进扶贫档案工作。为了确保全县脱贫攻坚档案规范统一,方便各级检查验收,档案局与脱贫办共同商定,下发了县、乡、村、户四级资料清单,对扶贫档案分类、卷盒封面书写规范、目录格式、照片档案整理等制作了统一样式模板,规范了标准。在脱贫攻坚档案指导检查中,我们秉承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工作作风,采取现场操作、实地培训、电话咨询、QQ微信解答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业务指导。在指导中我们重点围绕制度建设、资料收集、分类整理、档案编目、安全保管等方面加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对策建议,有力提升了基层档案业务水平和规范管理。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着力确保档案规范管理。为确保扶贫数据和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县档案局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纳入档案执法检查具体内容。县督查办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督办组,定期对各乡镇、部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进行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验做法及时予以通报。县档案局会同县扶贫移民局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流程,采取面上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脱贫攻坚工作各阶段产生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审核,确保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县委政府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部门的年度考核,确保监管不缺位。在督查中,我们既考虑档案自身整理的需求,更充分尊重扶贫工作迎检的现实要求,积极配合县脱贫办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达到档案规范整理和迎检工作两不误。做到对脱贫攻坚档案事前部署、事中督导、事后收尾,确保实现档案服务扶贫工作,档案助力脱贫攻坚。

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脱贫攻坚硬仗正在进行时,大量资料正在陆续形成,档案资料的及时更新、完整度方面还不够完美,基础性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二是扶贫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多,复印件多,删繁就简成效还不明显。三是工作中普遍重视文字材料的收集,忽视电子文件、音像等方面的材料收集,档案信息化推行还不力。四是基层档案人员普遍身兼数职,变动频繁,影响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人员保障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打破思维定式,切实转变“档案工作是末位工作”“档案部门是收容队”的观念,树立先行意识,在脱贫攻坚中当先行者、当排头兵、当引领人,更充分地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脱贫攻坚。

一是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交流学习、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全面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建立精准扶贫档案人员联系制度,建立扶贫档案人员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掌握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动态,适时解决有关具体问题,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整体推进。

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标准。将扶贫资料收集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大胆创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归档范围、归档类别、归档要求,一条一条研究、一条一条梳理,逐一拿出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效果明确,使整个工作过程可操作、可检查、可衡量。

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切实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工作压实、压牢。强化责任追究,决不能让问责成为口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的摆设,确保工作措施落实见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精准扶贫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事关全局,至关重要。在新的任务面前,我们将始终以对党、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认真学习先进县市成功经验,扎实抓好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建成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典范倾力奉献,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走出贫困,是期许更是责任。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教育责无旁贷地成为扶贫攻坚中治本的力量源泉。

甘肃省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典型。近两年来,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逐步取得成效,特别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让社会充分感受到了教育扶贫的温度和力度。部分市州的先进做法为我省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样板和思路。

贫困学生有具体的帮扶措施、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项目资金优先考虑偏远学校,初春时节,走进武威市凉州区贫困乡镇、村社的学校,处处能感受到教育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凉州区松树乡中截堡小学作为一个示范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这一成绩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松树乡学区负责人王仁元校长紧紧地握着帮扶干部张学科的手,激动地说:“张站长啊,你为咱们干了这么多实事好事,明年了要好好再帮扶一下我们。”这是发自肺腑的表达,更是凉州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凉州区教育部门对照省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职教服务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各项帮助政策,全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选派7名中小学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帮扶支教这一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制度先行保障扶贫

想要在扶贫帮扶工作中突出“稳、准、全”,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建立长效机制至关重要。为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贫困片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以精准扶贫为契机,根据”肃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贫困片区帮扶支教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认真开展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学校(学区)帮扶支教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和改变薄弱学校现状,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切实加强贫困片区帮扶支教工作,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我们通过调研,认真研究制定了《选派7名中小学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帮扶支教方案(2015年度)》。选派7名城区和农村示范性学校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乡镇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挂职1学期。并对帮扶支教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职责、督查、考核等方面做了详细安排和明确的要求”。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发寿介绍道。

凉州区会馆巷小学副校长张学科就是其中一员,他被选派到凉州区松树乡学区,挂任学区管理服务站副站长,协助站长开展工作。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张学科就饶有兴致地前往松树乡学区。当到了地处莲花山脚下的松树乡学区。卸下铺盖卷儿,望着干净而简陋的校舍和朴实的师生们的一刹那,他已坚定了自己的思路:“我是来帮扶支教的,不是来镀金赚资历的,更不是来混日子的,我一定要干点实事,尽全力想方设法帮扶他们”。张学科对记者说出了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

根据凉州区教育局的具体要求,帮扶干部要充分利用示范校挂职领导管理工作优势,调动原学校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努力实现带动一批教师,一批学生,改变一方教育的目标。全力协助站长或校长开展工作,帮助理清学校(学区)发展思路,制定“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搭建城乡教师互动平台,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和水平。结合特色学校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抓好组织、制度、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帮扶贵在方式精准

在有教无类的教育期许面前,教育扶贫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发挥显然离不开“精准”二字。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张学科在松树乡的帮扶工作紧紧围绕“精准”这一核心,他严格落实区教育局的要求。为了让帮扶工作精准到位有实效,张学科深入松树乡六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开展调研工作,与各校领导和老师们深入地交谈,记录下他们各自的困难和需求;进入课堂听课,课余交流评议,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给予了合理科学的指导;实地察看校舍和各个功能室,将各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梳理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帮扶思路,对症下药,很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松树乡中小学教育工作计划》,这一刻,他对今后的帮扶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帮扶期间,张学科从被帮扶学区各校需要入手,积极搭建教学研讨交流平台,多方面提高松树乡学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走出去”,松树乡学区6所小学将近60位老师,每天每校各选派2位老师到会馆小学参加中职教师名师评选示范课观摩活动。在为期两周的示范观摩活动中,参如观摩活动的老师每天除了听取中职教师的2节公开评优课之外,还要随机进入班内听取观摩2节常态课,起到了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二是“请进来”,他邀请会馆巷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课优秀教师各两名,分两天到松树学区送教下乡,开展献课活动。松树乡学区的师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六堂精彩的课,更多的是那课堂中充溢着的爱,爱的教育在师生们之间传递、浸润。

同时,针对松树乡学区教学常规中的问题,张学科敏锐地发现,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他积极创新,开展全学区网络集体备课工作,进行岗位帮扶。他将会馆巷小学实行了三年的集体备课制度,依据松树乡学区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完善,制定了《松树乡学区集体备课方案》,借鉴科学先进的教学设计模板,成立了16个备课QQ群,他积极给各校备课组指导督促,在QQ群里老师们合理分工,进行先后四轮备课。这种经过四轮打磨备出来的导学案,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大大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为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了坚实而有效的前战,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是否聚焦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能否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实施有效,应该成为评价教育扶贫成效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评价帮扶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凉州区农村地区范围广大,在广大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当或者欠缺是教育的一个短板。针对这一问题,张学科邀请武威明德文化推广中心的讲师为松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及家长做了“家校携手、共育良才”道德知识讲座。讲座围绕青少年心理障碍、价值观偏离、家庭教育误区等问题,结合国学《道德经》《孝经》等国学经典理论,做了客观、全面的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就如何培养一个健康、乐观、上进、适应性强的孩子,给师生及家长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食粮。不但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也给教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015年,凉州区会馆巷小学数次为松树镇贫困村莲花山、冯良寨等6所小学捐赠图书、电子白板、投影仪、桌凳等物品,以实际行动为教育精准扶贫出了一份力,为松树学区学校全面建设献上了一份爱心,为实现城乡学校交流融合、均衡发展尽了一份力量。“自会馆巷小学副校长张学科挂职松树学区副站长以来,会馆巷小学与松树学区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扶贫帮扶支教活动,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松树乡学区负责人王仁元说。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助力器,是提高教肓教学质量的关键。没有教育研究的教学工作是机械呆板的、是没有创新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在松树乡挂职帮扶以来,张学科发现,松树乡学区中小学的教育课题研究这处田是荒芜的,急需要恳荒播绿,让它焕发生机。面对这一状况,他在该学区中小学教师大会上做了教育课题申报立项培训讲座。就课题选题、论证、撰写申报材料、在课题立项平台上申报立项等程序内容做了细致的讲解,举了实例,指导了方法。使许多老师茅塞顿开、跃跃欲试,开启了松树乡学区的教研新常态。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会用电脑的年轻乡镇干部天天在电脑上忙于造表格、录数据,其他工作一律靠边。村干部大多不会用电脑,只好以每个贫困人口1元的价格请街上打印店帮忙录数据。

我在调研中发现,精准扶贫的好制度设计,在基层的执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标 准

在村庄中,“贫困”自有一套道义经济学的内涵,村民们普遍认为这几种类型值得同情: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如住着危房、智力低下者;遭遇重大疾病、车祸等天灾人祸的家庭;生产生活不便的重病残疾者。

正常情况下,这种家庭不会超过总人口的10%。而这个比例基本上符合农村低保的保障范围。由于容易识别,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只要不介入过多的“人情保”、“维稳保”等因素,效果其实是很好的。

可是,对于贫困县而言,上级确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实在是有点高,接近30%。这就意味着,将近20%的国家政策中的“贫困”人口并不一定获得村庄道义的支持。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不大,“谁当贫困户都说得过去”,村干部也只能按大致的估摸将表格填满。客观而言,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前,“贫困”意味着对地方政府和乡村更多的财政支持,部分村干部只关心哪个村是贫困村,却不会关心哪家是贫困户。

事实上,精准扶贫政策开始实施时,多数基层干部并未认识到其政策力度如此之大、政治意义如此之高。乡村干部还是按照之前的工作习惯将贫困户信息上报。结果,上报的数据要么不准,要么不全。我调研的乡镇,单单填表就推倒重来了三次。

有一个村,户籍人口就有8000多人,加上因各种原因未上户口的,实际人口接近9000人。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村两委只有5个村干部,只能按指标下拨给各个村民小组,由村民小组自己认定贫困家庭。

精准扶贫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数目字管理”概念,贫困线的确定和人均收入的测算,都受制于统计过程。比如,我调研的这个县贫困线是人均收入低于2730元,符合这个标准的贫困户是少之又少。

因为,当地执行的低保标准是每人195元/月,一年就是2340元。显然,国家“兜底”的社会保障水平基本上接近了贫困线。正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壮劳动力,哪怕仅仅是到沿海打工,基本上也可以让整个家庭“脱贫”了。 怎么帮扶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基层扶贫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目标错位,误将“致富”代替“扶贫”的情况不是少数。

我调研的这个县,目标是到2018年全县脱贫,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也是建立在这个时间表的基础之上的。那些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而陷入贫困的家庭,两三年之内让其脱贫不太现实。但是,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在政府扶持下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建立在“致富”想象基础上的扶贫措施比“兜底”性的社会保障还有吸引力。这其中,“产业扶贫+3年3万元~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就成为各地的标配。

各级政府还结合实际,想尽办法采用各种措施进行扶贫创新。一些有资源的部门,比如财政、国土、民政等部门,当然有使用惠农政策的便利,就不用说了。哪怕是电力等国企,也可以把帮助贫困家庭安装“太阳能”发电当做扶贫措施。

我调研了一个贫困村,是团县委挂钩的。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团县委每个月都要来人与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交流。村书记出于好心,每次都说“不要来了,要了解情况问我们”。团县委的干部很认真,说“我们就到贫困户家里喝杯茶,不吃饭”。村书记只好实话实说,“老是不见实惠,老百姓觉得是扰民。茶也不要去喝了,老百姓没空”。

我的工作单位也结对帮扶了一个村,扶贫工作队觉得要发挥大学优势,智力扶贫,请村干部来学校和我们这些农村研究的学者交流。在交流间隙,一位村支书却对我直言,“搞这些干什么,把钱给了就行了”。

显然,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他们会朴素地将扶贫理解成是“得实惠”。调研期间,几乎所有被访谈的乡村干部都在吐槽,“恨不得我自己都要别人来帮扶,我怎么去帮扶贫困户?”有一个村支书,自己一屁股债,也结对帮扶了村里二三十户贫困户,他表示甚是无奈。 问 题

老百姓希望“得实惠”的心理好理解,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还是要引起重视。

以贴息贷款为例,它本是产业扶贫的一项举措。但是,许多贷款的贫困户并不可能拿去发展产业,而是拿来盖房子、娶媳妇去了。至于说几年以后怎么还款,暂时还不在考虑之列。

由于贴息贷款需村委会担保,到时坏账的风险不可预测。一些大胆的村干部做老好人,凡是申请的都签字担保了,放贷了不少。但是,一些胆小或理性一些的村干部,则卡着不签字。有一个村,今年年初贴息贷款政策下来后,一些本已在南方打工的农民工硬是赶回来搞贷款,每天几百个村民在村委会排队。村干部硬是顶住了两个月,那些不符合条件的村民等不及就出门打工去了。完了,严格把关的村干部因为完成的放贷指标太少,还挨上面的批评。

按照一些基层干部的说法,贴息贷款“有能力的用不上,没能力的没法用”。现在市场经济这么发达,就业机会那么多,那些有条件发展产业的早就富裕了,没条件发展产业,打工收入也够脱贫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基本上还是因为缺少资源禀赋,提供资本也没条件用。

对于一般贫困户而言,亟需用钱的地方往往不是产业发展上,而是结婚生子、小孩上学、老人看病等刚性支出上。

一方面,与贫困户挂钩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按照脱贫时间表,每年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贫困户脱贫―也就意味着得不到实惠,由此导致的干群矛盾越来越多。

有一户贫困户去年患了肠癌,去年评上了低保。经过治疗,他似乎病好了,可以和常人一样劳动,被村民看在眼里,今年评低保的时候就被调整了。没想到,刚调整完,癌细胞发生了转移,病情加重了。听说如果既是贫困户,又是低保户,看病报销的比例更高,因此,找到村干部哭闹。村干部也很心急,赶紧找镇政府咨询政策,反馈结果是还可以享受去年的政策。村书记说起这件事都深感内疚,觉得对不起这个家庭。说如果反馈结果不佳,“这个家庭会闹翻天”。

在村庄的道义经济学中,“贫困户”不仅具有经济内涵,更有道德内涵。比如,同样是贫困家庭,有些家庭确因客观原因致贫,且其社区关系融洽,村民会觉得这样的家庭理应获得照顾。但是,如果一些家庭是因好吃懒做,且社区关系不融洽,没有村民会觉得这样的家庭是真正意义上的“贫困户”。

但是,处于村庄情境中的基层干部,却在实实在在地依据道义内涵“扶贫”。有让村干部觉得因照顾不周而感觉内疚的贫困户,也有让村干部甚感心寒大骂“白眼狼”的贫困户。

有一个贫困户,在村书记的帮扶下种了几亩地的西瓜,算是产业扶贫。有一天,六七个村里的小孩捣蛋,毁了一点瓜地。由于其中一个小孩是一个村会计的儿子,这位贫困户就找到村委会大吵大闹。尽管几位家长都同意照价赔偿,可这位贫困户却提出无理要求,要求这几亩瓜地折价给这些家长,他不种了,还扬言要到镇政府告村干部。参与调解的村书记很是气愤,觉得这人仗着自己是贫困户,有那么一点“仇官”心态,觉得自己“吃定了”村干部,一点也不给面子。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承运全球,更承担责任

传递价值,更传播爱

我们纵横五湖四海

跋涉千山万水

用脚步连接爱的距离

让更多的人分享美好

我们付出真诚

追求专业和精准

尽己所能

让有限的资源

播撒到最需要的地方

――摘自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宣传片《让梦远航》

2015年11月,我曾有机会到湖南沅陵的几个村镇考察,在青山绿水中体验了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感受了大山阻隔下的闭塞与贫困。沅陵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贫困县之一,地处湘西,是一个美得“让人心痛”的地方,但少数地区穷得“让人心痛”。中远海运集团从2010年3月起定点帮扶沅陵,连续7年,派驻了5批扶贫干部,实施了近40个项目,累计投资和帮助引进资金7 400万元,可以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令人欣慰的是,收获的成效非常明显。2015年走进沅陵县的时候,中远海运派驻的第五位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许荣模任期刚刚结束,他留下的痕迹无处不在:在借母溪村头,兴建的教学楼、敬老院、村部楼矗立,修建的风雨桥、巡山道、大马路纵横山间,扶持的农家乐、养殖业、旅游业刚刚起步,为沉寂的山村带来无穷的生机。

2017年4月,我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次是中远海运派驻的第六位扶贫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建良任满,新同志即将就任。时隔一年半,再看借母溪村,又是一番新景象,昔日山沟里懵懵懂懂学开农家乐的村民,现在俨然是小有成就的老板了,旺季的时候,每月最高收入6万元,“贫困”二字已经被他们甩得远远的。

两次湘西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精准扶贫”的意义。巧合的是,“精准扶贫”的概念正是于2013年11月考察湘西时首次提出的。2015年,总书记到贵州,又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使“精准”二字成为国家扶贫事业、广大扶贫工作者眼前的一盏灯、心中的一杆秤。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30年,帮助6亿多人实现了脱贫,对于推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全面脱贫来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举世公认。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有些地区的扶贫是粗放的,存在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对贫困原因、扶贫对象、扶贫机制、扶贫效果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出现偏差,从而削弱了对真正贫困者有效帮助的力量。总书记提出“精准”,其实就是为了纠正“偏差”,为了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治到根上。这不仅是一种对贫困群体关怀的温度,更是一种对扶贫工作充满刚性的力度。

精准,是一种求实的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导致了贫困状况的日益复杂化。

一是贫困分布存在差异化。城乡差异自然不必说,从地区角度,部级贫困县基本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地区。这些地区应该是扶贫工作重点关注的区域,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侧重。

二是致贫因素存在多样化。具体到一个县、一个村,甚至一家一户等微观层面,导致贫困的因素更是千差万别。譬如交通不便、经济结构单一、因病因残致贫、生育子女过多、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基层社会保障不到位,包括一些突发灾祸等等,都可能是造成贫困的原因。

三是脱贫诉求存在个性化。就这个问题,我们曾经作过一些走访和调研,很多贫困户的诉求和当地政府的需求不完全一致,他们对资金帮扶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强烈,而是对子女的教育、自身的就业和创业、农产品销售渠道、技术培训等有更多的期待,而且,每个家庭、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尽相同。

针对以上这些特征性的事实,如何识别真贫?如何辨别差异?如何做到精准?关键依靠求实的精神。提出:“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强调一个“实”字?因为,精准就是以一种求实的精神,为真正的贫困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求实的精神体现在对责任的担当。求实的精神,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只有心中怀有一份责任,才能做到真心实意、真帮实扶、真抓实干,才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中远海运集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分别于2002年、2006年、2010年起,定点支援洛隆县、云南永德县和湖南沅陵县、安化县,三省区共派出30批次54名扶贫干部投入扶贫,他们牢记嘱托、心怀责任,在当地树立了扶贫工作的楷模,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责任央企的良好形象。总结他们的经验,可以说真正靠的是与贫困地区人民“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

为管好、用好集团的帮扶资金,每批挂职副县长一接班,就深入基层认真考察,传承前几批帮扶干部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做法,加强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与他们交朋友,以贫困村、贫困乡为单元,瞄准最贫困对象,进村入户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把群众亟需解决的困难问题项目,编制上报、建档立卡,对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一清二楚、了然于胸。

求实的精神体现在对人民的感情。对群众有感情,扶贫才能有激情。打心眼里爱上扶贫工作,用一颗心来做好扶贫工作,正体现了对人民的感情。中远海运第八批干部徐步就是这样的扶贫干部。徐步同志于2013年7月31日进藏,挂职昌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洛隆县委副书记。工作三年来,不仅面临着艰苦的环境,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他不怕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走遍了洛隆的四镇七乡,对中远海运前12年的所有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还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基层工作经验,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去年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由于难以割舍和洛隆县父老乡亲的情感,放弃集团的工作安排,主动向集团提出延期一届的请求。经过组织考察同意后,他至今依然奔忙在的热土上。

求实的精神体现在较真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就要用真心、动真格、见真效。没有较真的态度投入扶贫,作风敷衍马虎,哪怕纸面上的数字做得再漂亮,群众也绝不会满意。去年挂职湖南安化严家庄村的第一书记陶广昭说:“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掌握实情。”他根据精准扶贫要求,上任短短一个月,对该村72户贫困户和16户家境的确困难但未被纳入贫困户的家庭进行了逐户走访,特别是从住房、粮食供给、子女入学、病残情况以及家庭子女打工收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真实准确掌握了贫困家庭大量详实材料。他每天骑着二手的小电动车往返镇村,“五加二”“白加黑”早出晚归,赢得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称赞。走访结束后,他带领村干部结合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开展了针对性的帮扶。一个月后,他执笔起草了该村《脱贫发展规划》和《2016~2018年脱贫路线图、责任书》,并向全体村民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在贫困户走访和民意调查中,陶广昭还查纠了一起低保平均发放的问题:一位老人的全年低保金只有30余元。经深入了解,得知是以前的村干部在确定低保对象时,因村民意见不一、难以权衡,最终采取了“撒胡椒面”的方式,将低保金领回后按户平均分配给老人所在村民小组40余户170多人。对此,陶广昭迅速召开村委会会议,严格根据低保户标准重新确定了低保对象,根治了低保金平均分配的顽疾。

精准扶贫,是检验干部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更是锤炼干部作风、考验实干精神的“大熔炉”,实现全面脱贫,期待求实的精神,从“实”开始,落在“实”处。

精准,是一套科学的体系

精准扶贫,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但却有复杂的体系。这从中央明确的几个关键点中可以看出其系统性。

“四个施策”: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种渠道”: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十项工程”: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另外还有“四大步骤”: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脱贫。

以上是精准扶贫最基本的理论体系。从运行体系来说,从企业参与国家扶贫的角度来看,其实可以将精准扶贫理解为企业管理中的“精益管理”。

精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沃麦克、琼斯和鲁斯在《精益思想》中指出,所谓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求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任何没有附加价值的作业),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如果把企业扶贫看作企业对贫困地区的投资,那精准扶贫的目标与精益思想是完全吻合的:精准扶贫就是要根据贫困群体的需求来定义企业扶贫资源体现的价值,按照价值流确定扶贫项目、扶贫措施,让需求拉动资源分配,让真正的贫困者享受到扶贫,而不是把扶贫资源“天女散花”、平均分配,或把资源用错了地方,体现不出最大的价值。

有研究认为,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扶贫对象有逐渐细分的趋势,也提出了相关战略和理念,但贫困地区受益的有一部分还是富户,原因就在于精细化机制和体系不到位。因此,对于精准扶贫思想的定位把握,不应只在操作层面上将其解读为具体的工作方式,更应将精准扶贫思想提升到扶贫管理的高度,融入到扶贫体制机制和运行体系中。

作为世界最大航运企业,中远海运是精益管理的长期践行者,曾经提倡全员学习克劳士比管理学院的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把服务和产品做到“零缺陷”,对集团所属的近1200艘船舶,一直号召“把小事做成精品”,这其实正是一种对工作、对管理的“精准”要求。

按照精益思想,中远海运投身精准扶贫的运行体系可以概括为三大体系:

构建以集约管理为方向的资源管控体系。将精益理念融入到企业扶贫工作组织架构设置中,融入到扶贫资源分配中,融入到扶贫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按照质量和效率优先原则,科学组织各扶贫要素,对扶贫工作集中归口管理,提高协同效率,积极完善扶贫管理体制,建立市、县、镇、村各层次的扶贫队伍。目前,中远海运集团所属各单位的扶贫工作正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明确集团扶贫办为集团扶贫()的归口管理部门,集团扶贫()工作小组办公室也设在扶贫办,由扶贫办全面掌控集团及所属各单位对口帮扶工作,做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全面推动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

除了扶贫办,中远海运集团曾于200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发起并成立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是国内首批由中央企业发起成立的非公募慈善组织,至今为止,共募集资金约7.35亿元,运作和实施的慈善项目达350余项,累计捐资约5亿元,打造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远航”系列慈善品牌项目。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在集团扶贫()和对外捐赠管理体系中,不仅发挥资金平台的作用,是集团扶贫()工作的重要补充,为集团扶贫()工作做好增量。

集团组织部门负责扶贫干部的选派、培训和安排,高度重视挂职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管理的工作,对干部人选设置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具有管理岗位资历,并且要经集团总部考察和面试,确保选拔出业务素质好、协调管理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对扶贫事业有感情的干部,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

构建以价值提升为方向的流程管控体系。实践精准扶贫思想的最重要的路径是设计精准扶贫工作流程的科学机制,用精益的思维来审视和改进扶贫工作流程,构建精细化流程体系,实施流程驱动型管理。将精益思想与扶贫工作规律和模式创新相结合,提升精准效果。

科学的流程大致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环节。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流程,要求防止目标偏移,保证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要求依照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条件,以针对性办法扶持贫困群体;动态管理要求对扶贫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和把控,根据扶贫进展及时调整;精准考核是保证“脱贫成效精准”的必要手段,及时对政策实施后的扶贫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形成在扶贫工作中的目标识别、贫困治理、动态管理、成效考核、成功脱贫、后续跟踪的一系列反应过程。

在流程管控体系中,项目过程的跟踪、监督、控制和应急整改是关键。湖南沅陵扶贫干部许荣模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养蜂业,当地免费给村民发放蜂箱,事实上,老百姓高高兴兴把空木箱免费领回家,很多人并没有拿来养蜂,而是用于储存衣服、存放粮食。许荣模在深入调研后果断停止了这一做法,改为按照成本价每个蜂箱100元由蜂农自行购买,等产出蜂蜜后在蜂业公司统一收购环节,每斤给予8元钱的补贴。同样是补贴,体现的价值大相径庭。由此可以看出流程管控的必要性。

构建以效能提升为方向的目标管控体系。近期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这是对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关键是提升扶贫的效能。用精益的理念系统策划扶贫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就是要着眼于持续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能,开展系统性改善,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精益目标在提升效能方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扶贫效能最大化。

中远海运以效能提升目标为导向,逐步探索精准扶贫目标责任书考核,借鉴集团提质增效工作相关模式,对扶贫工作中的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精准脱贫、精准管理、精准责任等分门别类制订了详细的标准,对扶贫干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数十年实践,使定点扶贫不断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

精准,是一项持续的行动

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必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群体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当前,绝大部分贫困群众在社会帮扶下,收入稳步增加,脱贫目标逐渐实现,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但也有少数地方对“精准扶贫”的思想认识有一些偏差,没有真正沉下心,注重短期脱贫,甚至搞“数据脱贫”,扶贫工作成果随着扶贫干部的任期截止“风过无痕”。要扎实做好“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体真正“摘帽”,让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关键在于“可持续”。

当前,扶贫攻坚战略任务面临三个问题:一是贫困山区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外流现象,农村空巢化现象,是制约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二是国家支农惠农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地,涉及农户贷款的信用、担保、抵押和贴息等扶持政策的实施困难重重,鼓励农民自主回乡创业的金融杠杆作用和典型示范效应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三是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在产业发展和帮扶建设中,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先富带动后富”尚有较大难度。要解决这些问题,打响、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如期实现既定的贫困识别对象全部脱困目标,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必须依托政府加大扶贫政策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广大农民切实转变观念,打开视野;二是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必须采取市场化手段积极配置社会资源,努力集合各方面社会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的投入;三是必须因地制宜地打造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的有利平台,合理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施精准扶贫、确保不发生反弹返贫的关键所在。

同时,要从可持续性的角度,从三个方面认真思考:

一是以“精”立标,打造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标准。关键应在资源配置上建立标准。譬如,在扶贫资金上,要坚持“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扶贫资源上,坚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扶贫方式上,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扶贫手段上,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干部的选拔上,要任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身怀能力、心怀情感的干部,等等。

二是以“准”破局,探索新时期扶贫工作新路径。精准扶贫仅仅靠“输血”式的帮扶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就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结合本地区地理和环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自身实际,分类科学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增强贫困群众思想认识,改变传统“等靠要”思维,让贫困群众掌握技术能力,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这才是精准的扶贫工作新路径。

三是以“扶”开路,构建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格局。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地方建设,共同构建扶贫工作的大格局。

根据可持续性原则,中远海运集团重点瞄准四大扶贫板块开展精准扶贫,概括起来就是:强基础、兴教育、壮产业、促就业。

一是基础设施。要致富,先修路,贫困地区的贫根几乎都是交通闭塞造成的。针对山区交通落后、出行难的现状,中远海运定点扶贫的各县村工作小组均把重点精力放在公路、桥梁、山道等建设工程中。譬如湖南沅陵,自2014年开始,先后启动了一批“村庄美化亮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了“五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亮化工程、“美丽乡村”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景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五通”,特别是通村公路和巡护步道拉通,极大地改善了借母溪旅游通行条件,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育扶贫。坚持“扶贫先扶智”,以教育扶贫和智力投资,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家庭真正摆脱贫困,增强自主造血功能,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譬如在洛隆,每年投入数百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附属设施,并设立了“中远海运-格桑美朵”助学基金。投入资金,组织县干部人才队伍到上海、重庆、昆明、成都等地学习培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新时期的创新思维。在云南临沧地区,持续开展“远航・追梦”项目,为众多学校配置教学用品和教学设施。在永德县多个学校,开设“中远海运希望班”,同时开展支教活动,已毕业的三届中远海运希望班学生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

三是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产业为基。中远海运在多个扶贫地区促使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有机结合,壮大产业扶贫。譬如在湖南沅陵,全额出资注册成立“湖南借母溪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并全权负责公司运营和资产管理,同时为有条件开办农家乐和发展种养殖产业的农户提供1~5万元的小额贷款信用担保,具备了金融扶贫的功能。在湖南安化,扶贫干部杨惠兴利用安化“中国黑茶之乡”的品牌优势,以加快生态、休闲茶园基地建O为着力点,全力扶持当地茶产业快速发展,援建茶苗基地600余亩,支持贫困农户新建茶园1 200余亩,惠及农户达800余户,解决就业岗位1 500多个。

四是就业扶贫。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能解决一个家庭的贫困问题,就业是贫困地区群众的根本出路。中远海运集团云南扶贫点积极发挥集团资源优势,2015年在云南组建了永海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加强与中海劳务合作有限公司、广州海运技工学校、东方国际集装箱(连云港)有限公司沟通协调,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促进临沧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产业化转型。目前公司向外劳务派遣人员达459人,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 754万元。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期待,它号召的是科学严谨、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方法,传递的是一种温暖关切,一种公平正义。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六月的宁德,骄阳似火,气温高达37度。然而,天热,挡不住求知的渴望;酷暑,难不倒扶贫人的激情。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共同举办的第28期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同志的关怀下如期在宁德举行。

这次培训班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意义深远,效果明显。我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全程参与,实地考察,切身感受闽东精神,现选取几个片段,奉献给大家,以飨读者。

读《摆脱贫困》 学战略思想

参训的大学生村官,来到驻地收获的第一件礼物是一本由宁德市委给大家准备的教材――《摆脱贫困》。一拿到手,学员们如获至宝,不顾疲劳地认真阅读起来。

《摆脱贫困》是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29篇,12万字。全书集中反映了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对扶贫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概括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扶贫战略思想、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充分体现了同志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经过26年之久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大家经过深入细读,认真思考,紧密联系近几年来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论述,学员们深切感到,收获很大,其中最为集中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刻认识到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才能走出困境。扶贫,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脱贫困》一书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经典之作。

深刻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挖掉穷根。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并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还强调,摆脱贫困不仅仅是增加农民收入,也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建设,而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经济社会变革。他从闽东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发展大农业的整体脱贫路子。传统的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转化必然涉及观念、行为、体制等方面的系统转变,必然要求建设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社会服务体系,由此也就意味着需要推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变革。

深刻认识到只有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才能成就摆脱贫困的宏伟事业。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赴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正是这“滴水穿石”的精神,才使得宁德地区持续不断地发展。

听扶贫故事 学闽东精神

开班第一课,我们邀请了原宁德地委老书记,91岁高龄的吕居永同志给大家讲授在宁德扶贫的故事。他虽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思维缜密,给大家讲授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和切身感受,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吕居永,1926年出生在山西晋城市泽州县一个贫苦家庭,从小逃荒要饭,当过长工,下过煤窑,17岁加入八路军。1949年加入长江支队,随大军南下解放福建,随后,他在福建宁德工作39年,曾任贫困山区寿山县县委副书记、书记。1983年起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直至1988年6月同志接任。

据吕居永同志回忆,他与同志的工作交接是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进行的,整个介绍情况不到一小时,听得非常认真,一直埋头记录,始终没有打断他的情况介绍。

吕居永同志讲到:同志历来以工作扎实、作风朴实而著称。这一点在宁德工作期间表现得尤为充分,比如:

他大力倡导树立“弱鸟先飞”的赶超意识。同志针对当时闽东地区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他认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一些未受制约的领域,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长发展。他大力强化“扶贫先扶志”的思想认识。针对有些同志把宁德同发达地区进行比较,“觉得老比别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同志认为,必须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能同人家盲目攀比”,同时,他强调,“这里是老苏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定为贫困县,政策上给优惠,一方面经济确实落后,另一方面国家也有照顾的意味,我们更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人穷不能志短。”

他大力提倡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面对闽东的客观实际,他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闽东发展慢不起,但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注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立足当下看长远,发扬“滴水穿石”精神,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

他大力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要求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机理和方法途径,明显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全局工作的深入开展。

他大力推行“创新扶贫”的发展思路。闯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创新性地主张要组织“经济发展大合唱”,大念“山海田经”,着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扎实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吕居永同志还回忆了同志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接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既没有换车,也没有换办公室,连司机都沿用了原地委书记的司机,给宁德的党员干部们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看脱贫样本 学帮扶经验

享誉全国的“中国扶贫第一村”―― 赤溪村,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麓,九鲤溪畔。30多年前《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使其一夜成名。该村曾经是山高路险、住不挡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地瓜饭,配的是苦菜加盐水,孩子光脚没鞋穿,婆媳一条裤子轮着穿的极贫山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赤溪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去年,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肯定了赤溪村的发展变化,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今年2月19日,在人民网演播室连线福鼎市赤溪村,同村里的干部群众进行在线交流。更增加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神秘色彩。现在该村究竟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新的扶贫第一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非常向往,非常关注,力求见证。

6月1日,培训班的200余名学员头顶烈日,冒着酷暑,辗转200余里的山路,来到了赤溪。沿着平整的水泥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中国扶贫第一村”七字石碑,沿着长安新街前行,只见两侧绵延的是一片片茶园和果树。一栋栋三四层徽派风格的建筑民居从街头延伸至街尾,街的两边是整洁有序的特产商店,九鲤溪和下山溪绕村而过,溪瀑景观奇特,溪水清冽透彻。蝴蝶园、杜氏生态农庄、天韵生态茶庄园、生态峡谷探险,一个个生态休闲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密集往来穿梭的旅游中巴、纷至沓来的八方游客、风生水起的旅游产业,使这里成为太姥山旅游新的聚宝盆。新建的人民会堂、学校、文化中心,为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条件。

赤溪村通过“旅游富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等措施,把曾经落后的村子建设成为一个“家住三层楼,出门见高速;村前有企业,村后建公园,百姓富、生态美”的“畲族旅游小康明星村”。

听制度规划 学扶贫政策

培训班上,中共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专门抽出半天时间就宁德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大家进行广泛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学员们对宁德扶贫开发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宁德的决战贫困充满了信心。

宁德成功的基本经验在哪里?廖小军同志总结为“五个结合”。

必须坚持领导挂钩,做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相结合。坚持市领导和市直单位挂钩包点帮扶扶贫开发重点村,科级以上干部和科技人员挂钩包户联系贫困户,落实沿海帮扶山区、上级支持下级、部门对口支援等措施,做到“村村有人挂,户户有人帮”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不断地推进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必须培育群众内生脱贫致富能力,做到扶贫开发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贫困山村、贫困人口,积极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培训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做到“输血”与“造血”并举。

必须提升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做到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扶贫积极性。

必须实施精准扶贫,做到面上突破与点上攻坚相结合。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摸清底数,找准穷根,分类指导,因乡因村因人施策,变“漫灌”为“滴灌”,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必须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做到创业就业与强基固本相结合。扎实推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培育了一批新生的人才力量,建立起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

关于今后宁德的发展远景,廖小军同志讲了“四个到位”:

规划到位。发动县、乡、村三级包村包户工作力量,制定好每村每户的脱贫计划,找准精准脱贫措施,理清存在困难问题。

责任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六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落实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下派“第一书记包”重点村、社会力量包重点户)挂钩帮扶制度力量到位和落实到位。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明确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等具体考核内容,升级考核办法,升级问责力度。

力量到位。乡镇成立“精准扶贫服务中心”,落实“网底工程”。引导“老促会”“扶贫协会”“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以及“扶贫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扶贫工作。

落实到位。市、县两级依托效能办、督查室成立精准扶贫督导室,建立科学管用的考评办法,加强对“造福工程”整村搬迁、贫困建制村村财建设等重点扶贫工程督查,强化问责问效,促进扶贫工作落实。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第一篇:

20xx年2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到xx村担任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在完成好自己分管的政法、安全等工作基础上,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和 美丽乡村 建设,从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入手,让自己融入xx村作为一名xx人,注重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及时发挥自己资源优势,与乡和区相关部门对接协调,积极帮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发挥驻村干部工作主动性与群众打成一片宣传上级政策,并对村情民情进一步掌握,为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打好基础。

二、认真排查梳理村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想办法帮助解决,做好党建指导、矛盾调解、民生服务。

1、在党建方面,围绕《花溪区关于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专项整顿的实施方案》和乡党委有关工作要求,围绕 一个好班子、一条好思路、一套好制度、一批好党员、一支好队伍、一声好口碑 六好一整顿目标,针对村支部存在的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不够清晰等问题,认真制订了整改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议事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二是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交心谈心,努力搞好班子团结。已多次与支书、主任分别交流谈心,与个别村两委委员交流谈心,努力作好思想沟通,加强班子团结。三是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加强学习,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四是强化支部服务群众意识。认真开展 大走访 活动,党员走访率达到100%,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关心照顾困难群众。下一步,将邀请有关先进村支书、主任到村交流,介绍成功经验,对村两委议事规则等进一步完善,逐步增强村两委工作活力和凝聚力,并以村党组织和党员 十个一 要求,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党员作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问题。

2、矛盾纠纷调解方面。牵头对xx村一组与青岩镇达夯村土地边界纠纷进行了调解,因争议较大调解不成功,待两村分别查找相关证明材料后再次组织调解。牵头对六组水池维修问题进行了协调,明确由村两委根据六组村民代表意见,想办法落实水池的修建。与乡分管领导对石油管线开挖地恢复问题进行协调,目前相关施工单位已开始动工进行地貌恢复。

3、民生服务方面。在农口项目上,协调乡农办与区对接落实66450元豇豆架材支持资金,帮助村民发展78亩豇豆种植,后种植100余亩,获得较好收成;落实169个铁炉子帮扶支持本村退耕还林户;支持6吨尿素支持本村食增工程区级示范点示范户农业生产。在水利项目上,与乡分管领导与区水利部门积极对接,落实村人饮水站及管网维修项目,已在实施中;落实6000元支持资金用于维修蜜蜂洞水库。在卫生项目上,协调区公共服务运行费两万元支持xx村在林木寨和一组共新修建两个垃圾池并及时进行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在民政救助上,协调民政救灾资金3000元个人出资600元村主任出资1000元帮助孤老黄元兵维修房屋;协调民政救灾资金3000元帮助因病致贫户吴万元翻修房屋;20xx年度危房改造争取1户名额。协调协调区残联与伊科达制衣厂落实帮扶资金4000元帮助低保户残疾人邵先会新修住房,目前还在修建中;协调落实5万元项目完成xx村老人互助幸福院建设。在文化建设上,协调区文广局落实1个篮球场修建项目对村篮球场进行维修改造。另外,积极与区交通、水利部门协调,努力争取村农灌沟渠维修和山塘清淤及道路维修等项目,目前都在对接中。

回顾半年来在xx村的工作和生活,我感谢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们在这段时间以来对我工作、生活上的支持和照顾。尽管自己用心为村尽了一些力,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很多,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不周到,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会进一步加强对第一书记职责的认识,进一步增强xx人的主人翁意识,与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一起为全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本人的述职报告,请大家批评指正。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第二篇: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x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xx县xx乡xx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xx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xx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xx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 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xx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xx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xx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xx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xx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xx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xx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xx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xx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xx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第三篇:

(1)开展一次走访调研。作为选派到青山村的第一书记,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增进沟通,熟悉村组情况;一方面挨家逐户走访,与农户们叙话谈心,听农户说些所思所盼所困。

(2)制定一套帮扶方案。撰写了《关于观英滩镇青山村脱贫致富的思考》一文;文中结合该村实际就班子建设,道路、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细化了帮扶措施。

(3)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第一书记成功将在东莞开办企业的青山籍人士曾泽东鼓励回乡发展山羊养殖,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曾泽东已到周边乡镇考察规模化山羊养殖,选好养殖基地,正在筹备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社。

(4)建立一本精准扶贫台账。对全村70户251人精准扶贫对象建立帮扶台账,每户(人)确定专人结对帮扶,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精准扶贫对象将免费提供125亩黄栀子和180亩无花果种苗。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贫困户;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58-02

“精准扶贫”一词,最早是由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来的。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再一次提出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将精准化工作贯穿于识别贫困人群、制定扶贫政策、完善扶贫管理和完成扶贫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之中,要把扶贫工作做在“刀刃”上、扶贫款项用在“刀刃”上。

一、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概念

精准扶贫财政贴息专项贷款工程(本文简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银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为贫困农户提供的惠农贷款,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以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尝试。此项贷款面向建档立卡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及部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贫困农户一般可根据实际需求申请1―3年、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由省财政全额贴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面临的贷款“难、贵、慢”等问题。虽然各地区的专项贷款政策细节不同,但核心思路都是通过政府贴息、银行放贷来激发贫困户生产发展的积极性、服务于扶贫、脱贫工作。目前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已在甘肃、陕西、宁夏、贵州等多个地区开展实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2016年9月5日,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首期工作顺利完成,2016年6月5日,全国精准扶贫贷款额18 879.9亿元,上半年全国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 354亿元。

二、精准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

1.贷款要求僵硬,数据支持不够。精准扶贫首先要求精准识别出确实有资金需要的贫困人群。目前要求借款人满足18岁以上,同时规定年龄上限(例如,年龄和贷款期限之和不得超过60岁),要求在建档立卡范围内有贷款意愿、有劳动力且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但部分贫困户虽然有贷款意愿且在贷款年限内有按期还款的能力,却因年龄限制与贷款失之交臂,只能在贫困线下挣扎着生存。部分偏远地区的建档立卡名册更新较慢,导致已经脱贫的农户仍然满足专项贷款的要求而获得了资金支持,降低了专项贷款的“精准性”要求。有些地区的贫困户人多面广,无最新的、精确的数据作为贷款支撑,只能挨家挨户开展调查,增加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2.贷款担保不足,持续经营吃力。贫困农户进行小额贷款时,存在“农户贷不到,银行不敢贷”的现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农户无法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银行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必然要降低贷款风险,要求借款人提供足额的抵押担保凭证。而贫困户往往表现为家庭支出大、劳动力不足、经济基础差,没有满足要求的担保物,常常无法获得贷款。此外,大部分贫困户社会关系简单、经济状况相似,很难通过他人帮助获得稳定的担保,加剧了贫困农户担保不足的严峻局面。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反担保机制,但专项贷款涉及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缺乏有价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业设施等财产,无法用于反担保,造成了贷款难。另外,西部部分偏远地区先天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贫困户年老病衰、经营能力弱,即使有贷款意愿,但因获得稳定收入的能力不足、经营风险大导致很难获得持续性的资金偿还贷款,扶贫专项贷款呈现到户率低的现状。

3.风险补偿不足,银行积极性不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对象均为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户,普遍呈现出家庭收入较低、还款能力不稳定、还款意识弱等特点,导致坏账率高,为防范贷款无法按期、按量回收的风险,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来弥补贷款损失。目前,各地普遍出台了专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但补偿比例低、补偿金到位不足,很难弥补贷款的风险。同时,专项贷款还有贷款额度小、调查难度大、征信成本高、贷款收益有限等特点,高额的产出、有限的回报与银行追求高增长、高收益的目标相悖,所以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专项贷款主要由城商行或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承担,央行的再贷款支持有限,贷款机构可提供的信贷资金规模有限。

4.宣传模式粗放,农户认识有偏差。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知识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地区采取了“简单粗放型”的宣传模式,宣传力量薄弱,不利于专项贷款政策精细化地向下传达。同时,由于贫困农户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有限,而宣传资料中却忽视了“阅读门槛”,书面用语多、不贴近农民实际生活,导致部分农户对精准扶贫贷款的认识不够清晰、深刻,甚至还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这项贷款是政府提供的无偿支持,不需要归还款项。加之多数农户对贷款存在或多或少的消极思想,觉得贷款是负债,心里有压力,万一到期无法还款也不光彩,部分农户在款项到期时无还款意识,不重视个人征信。

三、完善精准扶贫贷款的思考

1.“互联网+”助力扶贫,推进放贷精准化、科学化。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发挥互联网的驱动作用,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将“互联网+”融入到精准识别、精准制定、精准管理环节中,构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数据平台,利用网络的便捷、高效、善于保存等特点,及时建立并更新贫困户的数字化档案,构建家庭收入、致贫原因、生产条件、经营能力等多方面的数据支撑和评价体系,精准确定贷款人群,使每一笔贷款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实现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此外,针对符合贷款要求、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却因年龄限制无法贷款的情况,各地区可针对本地贫困户实际情况,不拘泥于统一的贷款条款,而将生产前景、还款能力、信用评价等指标的权重提高,通过大数据生成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的放贷依据,推进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的科学化。

2.丰富担保途径,创新贷款模式。针对贫困农户贷款担保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由原来直接向困农户发放贷款的方式转变为对无法提供担保的贫困农户可以采取多户联保、村干部担保的创新性贷款发放方式,丰富了担保渠道、降低了贷款门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对经营持续性弱、独立经营有风险的贫困户,可以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及农户实际制定出多元化的贷款模式。例如,甘肃省定西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政府+帮扶组织+贫困户+金融机构”“政府+统筹平台+贫困户+金融机构”“政府+贫困户+金融机构”等三种贷款模式(数据来源于定西精准扶贫网),以企业为帮扶、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带动、指导农户发展生产,多元化的贷款投放流程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3.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积极整合资源,完善专项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为贫困农户扶贫专项贷款提供担保支持的风险补偿金,建立风险补偿金的管理和使用办法,开拓风险补偿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建立针对贷款贫困户的保险保障机制。建立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存的金融支持平台,倡导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为精准扶贫工作贡献力量,提供部分信贷资金以弥补当前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少的现状。同时,地方政府应在税收政策上对贷款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减轻贷款行的税负,引导资金向生产领域流动,调动商业银行参与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税收流回贷款行,在一定程度上为已参加的金融机构弥补贷款风险损失。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知识理解。向乡村干部和专项贷款的潜在受益人群普及金融知识及金融政策,尤其是加强精准扶贫贷款宣传的力度、广度、深度,丰富宣传方式,制作更接地气、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宣传横幅、宣传展板等材料,降低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贷款的理解难度。此外,开展金融知识进家门、贷款征信知识普及等活动,提供贷款专员或政府相关人员与乡村干部、贫困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答疑解惑的机会,使农户更清晰地理解精准扶贫贷款的具体内容及措施、手段,减少对贷款的畏难顾虑,引导贫困农户树立诚信意识并加强还款意识,分享各地贫困农户贷款成功的典型案例,激发农户脱贫致富的动力,提高以贷款促进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营造贫困户靠政策、金融支持增产促收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马超远.创新贷款模式助力精准扶贫[J].中国银行业,2016,(9):76-77.

[2] 闫世达,钟成春.互联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及路径探讨[J].黑龙江金融,2016,(7):27-29.

[3] 张映旭,姜煜红.对临洮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6,(6):67-69.

[4] 苏畅,苏细福.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6,(4):23-27.

[5] 林建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践[J].中国金融,2015,(21):77-78.

上一篇:银行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