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02:25:22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新的学年,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今后的挑战,我们有信心战胜各种困难,精心打造学院的品牌活动,营造更加和谐的学生文化氛围。具体的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学生会的自身建设,树立优秀学生组织的形象

1、在开学初始,团总之学生会将进一步对我们学生会的章程制度及相关说明做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作出具体的学生会管理文件。

2、办公室与宣传部将对学生会的工作证、博客、邮箱、QQ群、档案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整理补充,充实学生会自身的文化建设。

3、将组织一系列有关自身建设的工作与活动,注重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团队建设,提高战斗力与凝聚力,打造“和谐学生会”。

4、加强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和工作透明度的提高,以切实的活动形式提高自己,服务同学。为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我们将每月实行工作汇报制度,以此检验各部门的工作成果,锻炼学生干部演讲能力。

二、将本学期的活动进行整合,注重品牌活动的建设

1、开学初期,在新生当中再次进行学生会的宣传,树立学生会的整体形象,为以后的学生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五月科技文化节为主线,我们将与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及其他学生组织对学院的活动进行整合,对于本学期的活动我们主要树立学院的以下几个品牌。

首先,全力打造本院特色活动(往年是《模拟企业大赛》)今年在此基础上将有所创新,如《股市评论》等,把它建设成为我们学院的品牌活动,并且在校内和校外推广这项赛事,使同学们更好的参与这个活动,更加了解和参与经济金融前沿,把握自己的兴趣方向,扩大这个活动在校外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形成经济学院科技节的通用品牌。认真组织策划,以精细化的作风,高质量得奖。形成既运动会,金秋歌会等大型活动展现大院风采的又一舞台。

第三,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们将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自我教育,积累活动经验,为下一界工作提供参考和摸板。从而形成经济学院第四界团总之学生会的经典形象,精心打造我们学生会的另一个和另一种意义上的品牌活动。

第四,在树立品牌活动的同时,加强全院学生的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提高全院学生的理论修养。

三、与校内、校外的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

1、我们将积极配合校学生会的工作,认真开展各项活动,为学校学生文化活动的开展尽一份力量,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

2、积极与校内、校外的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我们学生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3、我们将与校内、校外的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进行长期的合作,扩大我们学院的影响力,丰富我们学院的学生文化活动。

四、围绕“本科教学评估”,促进“迎评促建创优”的工作

1、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宣传活动,与学院的其他学生组织一起,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广大同学了解教学评估的意义。

2、配合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加强学院的学风建设,做好校自律会开展的“学风状况”调研活动,及时了解情况,促进提高。

3、积极开展其他的相关活动,展示学院特色,配合学校的“迎评促建创优”工作。

五、全力备战科技文化节,力争再创辉煌佳绩

1、总体协调各部门工作,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学院领导老师,指定活动方案和预期目标。

3、及时了解各部门组织情况,给以建议和指导。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5、做好**-**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5、做好**-**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现就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情况如下: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20*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5、做好20*-200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为配合第十一届校创优班集体活动,学生会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与院学工组共同协商、制定的《人文与经济学院班级目标管理条例》,在我院内形成争创先进的良好风气。通过每周的各班班级目标管理打分及最终的院创优班集体答辩会的成绩相结合,推荐优秀班级参加校创优班集体活动。

学生会成立后,主席团与基建部策划制定了《宿舍卫生检查制度》、《早操出勤条例》、《治安管理条例》,并发放至各个宿舍。以明确的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与各年级团学联相互配合,坚持早操出勤和宿舍卫生两手抓、两手硬,取得了连续两周早操出勤率居全校之首连续一个月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绩。从十一月起,我院开展了“第六届宿舍文化大赛”,以宿舍卫生、遵纪律己、学习风气、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和生活习惯等六项作为评比内容,在学期末评出了一、二、三等十个优秀宿舍和十名优秀宿舍长,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与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广大同学讲卫生、争当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的热情,使我院宿舍文化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更因为成绩突出,我院宿舍文化在校级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三、为配合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辩论赛,我院学科部组织了人文与经济学院第四届“苏秦杯”辩论赛,并通过比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校辩论赛。整个比赛筹备及组织分为征集辩题、预赛、决赛3个过程,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达到营造我院人文气氛,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大学生活的目的。另外,学科部与年级团学联联合组织各班大学论坛并推出精品论坛系列活动。同时,学科部与各年级团学联联合对我院所有班级上课考勤进行了不定的抽查,以促进我院学风建设。

四、从十月中旬开始,体育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组织了我院第四届“经贸杯”男子篮球赛组队参加校男子篮球赛,并一举闯入校四强,成为我院建院以来最好成绩,接下来,体育部积极组织校足球赛,毽球赛的报名工作,推荐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参加校级比赛及校“一二·九”长跑,其中,我院女子乒乓球组取得了另一名的好成绩。在本届校运会上,体育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其他各部的配合下,我院分获女子团体第三、男子团体第五,综合评比第三名,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开闭幕式优秀奖”的荣誉。

五、女生部、宣传部、文艺部、青年志愿者协会也为校文化艺术节及学生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女生部负责组织了校健美比赛,并代领我院健美操队获得了三等奖及最佳组织奖的好成绩,参加承办“中国地质大学第三届大学生自我形象设计大赛”的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宣传部不仅在平常的工作中与学生会各部通力配合,以板报、横幅的形式对学生会的活动进行大力的宣传,还举力了“人文与经济学院第三届美术作品展”,充分展示了我与学生的艺术特长,积极地配合了本届校文化艺术节。

文艺部在207001班积极配合下合作,首先于月下旬组织了大型迎新文艺演出取得广泛好评,并将于月底举办盛大的院元旦文艺联欢晚会,月上旬,在学工组老师的指导下,文艺部负责牵头,将院里原有的音乐素质基地及207001班部分同学组合为人文与经济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并制定了团章组织条例等一系列硬件设施,且于月中旬开始日常训练,积极筹备院里各项文艺活动,如交谊舞大赛、舞蹈大赛等均在校比赛中获得佳绩。此外,文艺部还首次承担了组织院合唱团参加校一二·九大合唱的重要任务,负责以日常组织人员训练到报告、宣传、配备服装等一系列工作,经过大家通力合作,我院合唱团不负众望取得了全校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并受到院里表彰。最后,文艺部还将于本月日推出元旦大型文艺晚会,并将于月底举办盛大的院元旦文艺联欢晚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本学期积极组织同学义务劳动和普法教育活动,在义务献血期间,以横幅、宣传单、板报形成宣传“鲜血诚可贵,爱心价更高”的主题,在校校报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六、秘书部本学期也配合校文化艺术节推出“我为地大发展做什么”系列征文演讲活动,通过院里预赛,选送优秀作品,参加校级比赛,取得征文二等奖,演讲二等奖及三等奖的好成绩;此外,秘书部还负责组织了院里年度优秀班集体创优活动,通过平时成绩与答辩成绩,评出前7名,准备参加校级评比,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回首过去短短的两个月,人文与经济学院学生会在校雷锋基础文明建设、校首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的开展过程中发挥了基层堡垒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建立时间短、工作经验缺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是在所难免的,现总结如下:

一、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使学生会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偏重对大型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三、部分主要干部不能从宏观的角度上把握学生会的整体工作,使学生会工作不能统一协调行动。

四、档案管理和资料收集工作中仍存在有较大的漏洞,许多工作没有及时进行总结。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增长加快、国家间的人才竞争日趋加剧的态势下,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时代需要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国际人才竞争和国家空前的社会变革对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以关爱他人、维护社会、国家利益为特征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放在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突出的地位。培养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领军人物是时代赋予综合型大学的神圣使命。作为中国百年老校的四川大学,如何把自己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现有的多学科优势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经济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中,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是一项急需探索的重要任务。

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经济学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创造性工作习惯的高素质创新型经济学人才是摆在综合型大学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将综合型大学的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这是综合型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

3.高度综合的科技发展趋势需要跨学科复合型经济学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求综合型大学既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更应重视跨学科高素质复合型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如何充分发挥多学科的潜力和优势推动经济学人才培养是急迫解决的重大课题。

4.经济全球化趋势需要国际化经济学人才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更加密不可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可以胜出的高素质的国际化经济学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综合型大学不仅要积极关注和参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和重大问题讨论研究,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能源和人口等热点问题为己任,还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为己任的精英人才。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借鉴吸取世界一流综合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5.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现代经济学人才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和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国家要求成渝两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为推动全国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伟实践,迫切要求地处西部的四川大学必须加快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经济学人才。

二、四川大学构建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

1.指导思想

四川大学提出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将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个坚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两个重视:重视基础理论、重视应用能力;三个面向:面向西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种能力: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目标

四川大学提出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3.培养思路

四川大学认为综合型大学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思路是:一是坚持精英教育。二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实施宽口径专业培养。三是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突出科研促进教学,学校著名的教师、学者为本科生授课,一流的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优质资源共享。四是坚持重视学科教学,建立跨学科、文理渗透和以探究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注重平衡,突出基础。基础课程按照“综合化、多层次”的原则进行整合,专业课程按照“小型化、针对性”原则进行设置。五是坚持研究型教学,寓研于教。实施启发式讲授,批判性思维,研究性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六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和参与者。七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全球的意识、胸怀天下的境界。八是强调第二课堂特别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九是强调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

4.培养措施

(1)确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科教学是所有教学的重点和龙头,搞好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规范本科教学管理。为此,近年来,学校采取了明确的发展举措:改革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形成适应2l世纪要求的现代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经济学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理论、高素质”、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现代经济学人才;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按照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人才素质,注重国际接轨、自主选修的原则来实施;在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依据内容具有先进性并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运用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2)各项工作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展开,切实保障和推动教学工作。学校为切实保障和推动教学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做到“四个投入”和“四个到位”,即领导投入、教师和教辅投入、学生投入和科研投入,经费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和考核到位。

(3)处理好各办学层次(形式)的关系。为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学校十分重视处理好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层次的关系。一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继续教育,各专业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直接为改革开放和经

济建设服务。二是保证主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把本科教育置于各层次教育的主置。尽管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都有一定发展,但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从未动摇过。一方面,确保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为其他层次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其他层次的适度发展又促进了本科教育的更大发展。通过主次分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证了教育层次的协调发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按照“内培外引,提高整体素质,以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不断采取新举措,建设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博士为主、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基本满足经济学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还非常注重现有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积极引进年轻人才,使得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良好。为了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学校积极争取从其他院校引进高学历的青年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还通过派出教师进入国内外博士后流动站、参加学术交流、短期学习培训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

(5)严格执教条件,坚持教授上本科讲坛。学校一直重视主讲教师的资格问题,要求主讲教师应取得资格证书或者具有硕士学位或者讲师以上职称。为此,学校安排199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先参加岗前培训,并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必要条件。近三年来,经济学主讲教师都符合主讲教师任职资格,教授上本科讲坛第一线已经形成为一种传统,并且直接参与指导本科生学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

(6)注重图书室、实验室建设。学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专门在经济学院建立了图书馆。目前仅经济学院就拥有图书资料共计26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1万余册,外文图书、欧盟文献资料15万余册;各种经济类报刊400余种。为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经济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强图书情报资料建设,拓展图书资料的种类,提高藏书的质量,特别是利用国际间的校际交流,提高外文最新原版书的比重。为了满足教师、学生各类读者的需要,图书室延长服务时间。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经济学院还建立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

(7)重视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是确保教学的实践环节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商务部门、税务局部门、证券公司和银行部门建立了本科生实践实习基地,为本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8)加大投入,改善教师教学条件。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加大对本科教育的经费投入,使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了实现本科教学手段现代化,保证多媒体教学要求,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

(9)推进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理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定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使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积极努力,经济学院已建成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世界经济),三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了反映时代要求,重新修改调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把经济学科各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平台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力求理论扎实,选修课力求形式多元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中,特别注重强化经济类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为配合实践教学,经常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研讨会,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研究现实问题的基本素质。

(10)反映时代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总体安排,自2001年以来先后4次修订本科的教学计划。目前,每个年级均有自身适用的学分制教学计划。2004上半年制定的2004级学分制本科教学计划就充分考虑了学分制实施4年来的反映出的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基本能够适应社会对于经济类本科教育的需要。

(11)配合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全国统编教材和自编高质量的教材,另一方面,将国内外最先进、最及时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院内各专业在主要课程的教材使用上尽可能选择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目前该比例已达90%以上。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我院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进行,先后引进、使用了18本外文原版教材。

(12)积极探索双语教学。自2000年开始,经济学院就确立了以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双语人才为目标,从原版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师的培养,到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修订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完善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索,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两个涉外本科专业为切入点,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等相关因素,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本科英语课时。2000年,在这两个专业中的“西方经济学”、“商业银行管理”两门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率先试行双语教学。2003年开始招收双语班,重新编制双语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双语课程涵盖专业平台课、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部分选修课。2004年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双语教学。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编制出台《四川大学双语教学指导性意见》。2005年为进一步规范双语教学,制定了《经济学院关于双语班教学改进措施的决议》。

(13)注重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由教学第一责任人的院长和书记、教学主管院长、教学督导组、教学秘书、教学干事、系主任和党办主任、院办主任以及学生科科长组成,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以中高级为主,学历学位结构中较大部分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结构覆盖了经济学,高教管理等领域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富有创新和开拓意识,能较充分地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管理高素质、高效和复合型的要求。为了构建全程质量监控体系,一是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二是建立了全程质量保证体系。三是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每学期开学时制定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指导、监督工作。每一学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都有具体的工作总结。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对于本科教学的方向,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14)抓好教学环节。一是组建课程组。在全院范围内整合师资力量,以本科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本科培养计划包括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各个专业在课程教学上既有交叉又有特色的特点,学院以课程为核心组建课程组,并分别确定课程组负责人。二是进行题库建设、推行教考分离。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是教学质量的指示器,也是改进本科教学的信号灯。

为做到本科教学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院在组建课程组、确定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做到大纲、命题、阅卷“三个统一”。在组建课程组并确立课程负责人的同时,确定了以负责人为责任人的课程质量小组。由课程组负责人牵头负责统一制定教学要求、选用课程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协调教学进度、组织考试命题、建设统一题库、组织流水评卷。

(15)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一是重视培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重要条件,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觉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证,从而形成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良性机制。实践说明,我们的做法是成功的,全院教师均体现出了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二是严格校规校纪和狠抓学风建设。这方面主要是加强学生纪律教育、严格学风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严格纪律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认真完善、执行学校综合素质测评考核制度、建立院级学生奖励措施、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同时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积极扶持、鼓励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各类文化素质活动,以课外实践基地为依据,青年志愿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三、四川大学构建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成效

根据经济学院对近三年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的总结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较高,达到了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知识水平均有显著的提高。通过四年的培养,学生既具备了较坚实的理论功底,又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其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1.学生能顺利完成学校开设的各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

学生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大学语文、“两课”的成绩均较理想,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在大学毕业前通过四级考试,有70%以上的学生能在毕业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这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外语进行文字处理与社会交流,提高了学生适应改革开放要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加强了对大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较理想,所有学生均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加上对大学语言与“两课”教学的高度重视,我院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与思想素质均有显著的提高。应当说我院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学好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并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

根据经济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类级平台课程,为学生打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每个专业都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突出各个专业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高度重视理论联系经济现实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和课堂课后的学习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目前,各门专业课都编写了教学大纲,在学院网站上供同学浏览下载。很多课程完成了题库建设,每门课程设立了十套卷子。为配合教学需要,广大教师还加强了课堂讲座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辅导答疑及课余论文写作指导等,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理论,在有效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财政经济问题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3.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全面,有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院各专业的学生除能顺利完成全校统一设置的类级平台课程外,在适应各专业特点的专业业务课程“国民经济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投资银行业务”、“税收筹划”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在专业业务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务与操作技能,通过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完成业务的处理方案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领域业务工作的认识处理能力。各专业业务课程的考试内容也注意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

学校在应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的管理上严格要求,出台了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与管理办法。每一年为学生提供参考选题,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联系经济现实,自选题目进行创新性研究。坚持贯彻四川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条例。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提前一年安排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论文管理上,严格了论文的选题、开题、大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打印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相关制度,制定了规范统一的论文格式,并要求学生对论文的原创性作出书面保证。毕业论文完成后,学院每年都要对论文选取项题材情况、成绩统计进行总结,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据。组织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对每届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提出专家评审意见,同时对每届的优秀毕业论文,集结成册,供学生参考学习。

5.各专业本科学生考研率明显上升,就业率继续保持高水平

从近几届学生的考研情况分析,学院各届学生都能积极报考研究生,报考研究生人数逐年增长,这可以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在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中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近四年来,本科学生的考研率均达到了25%以上。各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6.毕业生社会评价较高 由于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的拓展,培养的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也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使学生大多数都能以较优秀的状态实现就业,同时从各届毕业就业后反馈回学校的情况看,不少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已成为所在工作部位的骨干和领导干部。这种情况,产生了良性的社会反响,使学院能够长期保持优质的本科生源。

7.各类全国大赛获奖成绩显著

从2000年以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连年获奖。如黄莹茜同学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特等奖等。

8.国际化办学初见成效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九大“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系统论证了新常态的特征。就经济形势判断进行如此深入地分析,在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极为罕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角度的再调整。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些趋势性表述也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八个“更加注重”

“八”突出了在哪些方面补齐经济管理的短板。在“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的表述中,突出的是企业、市场的作用而非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的是对人力资本的整合升级而非对人口红利的依赖。可以预期,八个“更加注重”将成为今后扶持新兴战略产业的一个指南。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曹和平认为,在调结构方面,没有提出“农业、工业、服务业各占多少百分比”之类的说法,而是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关注依靠需求方面的力量来调整结构,而不是通过产业内部的百分比来调整结构。

五大任务

会议部署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一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是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三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五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五大任务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属于常态目标,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这三大任务中,稳增长被提到了五大任务的首位。这表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仍是2015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这凸显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必须稳定经济增长,才能为社会稳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保障,而稳增长的关键是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由此可以预判,尽管2015年将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的政策组合,但在操作节奏、力度、工具使用等方面,都将出现更大的灵活性,适度降准、降息的概率有所提高。

三大战略

会议提到的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特别引人注目。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将在2015年得到进一步推进。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五重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6-03

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群包括会计电算化、金融保险、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四个个专业,作为龙头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前身为财务会计专业,创建于1985年,1993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职业大学重点专业”(豫教高二字【1993】133号)。1996年在河南省高校中率先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建设不断深化,其中,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课程分别于1997年、2001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教高【1998】42号、【2002】633号);2002年本专业会计电算培训中心,被河南省财政厅确定为“河南省会计电算化定点培训单位和考试单位”(豫财【2002】50号);2005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被批准为河南省高校教学改革建设试点专业(豫教高字【2005】738号)。2010年专业核心课程《审计实务》,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教高【2010】191号)。2011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点”。2012年7月我院两位青年教师获得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财经类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12年8月我院被评为河南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群“五重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五重融合”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融合了专业产学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在课程建设上进行岗、课、证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岗、课、证”三者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深度融合,即融合校内外实训资源,形成“利益链”和“教学链”,校企共享建设成果;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通过建立创新型“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处处感受职业氛围,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在人才评价模式上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融合了以学校、企业、行业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物流专业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群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我院在十多年的专业建设中,坚持抓好建设、重在实效、不断创新这个基本指导思想,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产学合作长效机制,自身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支撑、三个融合、四层递进、五项建设”的专业群特色。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管理的实施和保障措施有很大的关系。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群“五重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的实施

1.日常教学管理掌控化。日常教学管理掌控化就是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时时刻刻掌控在学院每一个管理层面上,日常教学工作不能是失控和无序状态,而是有序的、良好的运行状态。无论是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和一般教师,都要在自己的管理职责范围内掌控好自己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做法是:严格执行“四检查”和“五统一”制度。“四检查”:学院领导对任课教师和班级的课前准备检查(学院4位领导排班值日)、学生会对班级学生学风和老师师德师风的检查(展览有表格)、任课教师对学生出勤的检查(教师日志);学校督导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的检查(督导听课)。任课教师对教学掌控体现在“五统一”: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授课进度表、教学日志、教师日志五统一。我院就是长期执行该项制度,教学运行良好,日常教学管理时时刻刻处在掌控之下。

2.学习委员例会常规化。学习委员是教学管理者,特别是教学院长和教学秘书的设在教学一线侦察兵、岗哨。用好学习委员这只队伍对我们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具体做法:开学前必须给学习委员召开例会,内容是:检查本学期每个班级的课表、教材、教学日志的领取和教师、教室、实训室了解情况,同时要对上学期学习委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最后提出本学期一些新的要求和做法。进入第二周后,教学进入平稳期,每2周的学习委员例会就成为常规化的会议,每次会议重点是询问每个班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课教师问题,对学生反映问题必须解决,没法解决和近期内解决不了的一定给与答复。期中教学检查中我院按照教务处要求进行常规检查外,重点是通过学生来检验常规检查的结果,设计表格,让学生填报期中教学检查内容,二者对比可以看出实际存在的教学问题。在每学期节假日前后,是学生缺勤的最多的时候,学习部要把各班缺勤的情况上报给教学副院长,教学副院长在学院全体会给与公布,该资料既可以用于抽查任课教师单名情况,亦可与副书记沟通作为评价辅导员工作情况。期末,通过学习委员例会可以查明老师上课工作量师是否完成,作业批改次数,实训情况,考试复习老师是否透题等。

3.实习环节全程参与记录规范化。我院实习分“两实习三个过程”。两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过程: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具体做法:从实习动员开始,学院领导和全体老师就开始全程参与,一般要进行5~6次的学院领导进行的实习动员,4~5次教研室主任所做实习内容大纲讲座;2次大的全员动员报告:第一次是十几名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见面会,要求每一位学生填写家庭联系方式和地址以及自己的通讯方式,该工作为下一步实习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次是几十名论文辅导老师进行第一次论文写作的辅导课。进入实习单位后,实习指导教师要保持与学生通讯上的畅通,老师有日记本、周报表。做到实习日志本不离身,每周填报表,2~4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进行实习检查,检查有记录,同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要上交11个资料,(学生实习周志;实结表;就业证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正式就业协议书或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表;实习学生成绩单;学生实习情况一览表;实习周报表;实习记录本;个人实结)。并负责推荐出1~2名实习优秀者给教研室主任,方便每个教研室进行实习交流和总结。实训管理人员负责资料归档。

4.教学评估定量化。目前教学评估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很难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难做到量化。我院经过不断教学评估改革,逐渐使教学评估定量化。具体做法:按不同年级进行定量教学评估法。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有学生评教、学院教学管理评教、督导评教三部分。被评价人员范围:本学期上课的专任教师、学校兼职教师、外聘教师三部分。分值分布:共计100分。学生评教55分、学院教学管理评教30分、督导评教15分。凡是在本学期出现教学事故者,本项为零分。学生评教55分由教务处系统评出,督导评教15分有督导室老师出。学院教学管理评教30分就是用定量化方法算出每位任课教师的得分。得分统计的依据是根据学院设计的本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和平时教学检查得分表中扣分的总数而来的,用30分减去扣分即可。以上三者相加为每位老师的评教总分数。然后有教学院长指定两位教师和教学秘书三人按照年级分别计算出老师在年级得分总排序,按照25%为优秀的比例计算。如果出现一位老师在不同年级上课,就高不就低原则;如果都是优秀选其一,不进行重复计算。

5.教学管理管理队伍专业化。无论是院长、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在选拔上必须在教学一线3年以上专任教师的经历,或者有过三年以上教研室主任的经历或从事过教学秘书工作等等,有这个经历才能体会到守住三尺讲台靠的是什么、教学管理如何做、专业建设如何搞,没有这个经历,做好教学管理者需要很长时间。

6.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全程化。我院在2005年先后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产学合作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和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两会,产学合作委员会提出本专业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在融合“两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的听取专家对人才培养的建议,根据专家意见,及时修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毕业答辩、毕业生就业,甚至毕业生晚会都有这些专家参与。

7.“岗、课、证”三者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区域产业对接化。在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两会”专家经常指导、参与我院会计点算化专业群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以岗位任务为驱动,将岗位能力规格,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相衔接,将学生需要考取的资格证书融入对应的课程之中,构建了“岗、课、证”三者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中原经济区产业的紧密对接。

三、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副书记、副院长等负责人组成的党政联席会。在教学管理的重大问题需要召开党政联席会进行决策,教学副院长要经常向党政联席会汇报一学期的教学管理工作计划、教学管理总结以及学校召开的教学管理工作会例会。学院有党政联席会这个组织保障,就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最大支持,同时还可以及把教学管理工作与辅导员老师的进行沟通,及时传达到学生,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2.制度与监控保障。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在长期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有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与此相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在2005年学院制定了《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该汇编涉及各个教学环节,如:学籍、日常管理、教学过程、考试、出圈、论文、答辩、教学评价、教学评估、实习实训、教案写作、教学大纲编写等。在日常教学质量监控中,实行“三检查”和“五统一”制度。在课程教学要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授课进度表、教学日志、教师日志相统一;在教学检查监督方面有教学管理领导的对任课教师和班级上课前的准备检查、学习部组成的学习督察小组的对学生的考勤的检查、学校督导对任课教师上课质量的听课检查。在顶岗、就业实习过程管理上,实行实习前、中、后三阶段全程监控体系。实习前邀请企业指导教师、往届优秀毕业生及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教育和实习心理素质教育,以适应上岗前技能心理素质要求;在学生就业实习过程中,由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双向指导、培养与监控;学习结束后,通过举行实习生座谈会使学生反思和总结实习。结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小组成绩鉴定后,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同时根据座谈会上学生对实习基地的反馈、校内指导教师对实习基地的意见反馈,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优化校外实习基地。召开由专业全体教师、学生参加的实习表彰大会,奖励在实习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为实习工作做好总结,为下一届学生实习做好准备,达到不断完善良性循环的目的。由于监控体系规范有序,实习学生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3.实验实训保障。我院在2007年以来投资近300多万元建立的“财经实训中心”,确保会计电算化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在优良的教学环境中顺利开展。20余家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供专业群学生见习、现场教学、毕业实习,为学生的提供了真实的职业氛围和学习场所。为教学管理实施提供了实践保障。

4.师职保障。专业群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3人,其中专任教师17人,占全部教师的比例为51%,兼职教师16人,占全部教师的比例为49%。在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助教2人,研究生10人,双师素质教师1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为教学管理实施提供了师职保障。

5.课程保障。本专业2010年以来先后制定了20多门课程标准;8门核心课程规范教学文本;编写出版了《基础会计》、《财政金融》、《财务管理》、《税收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审计实务》、《国际结算》、《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证券投资》、《统计学》、《国际金融》等近20多本特色校本教材;建成了《基础会计》、《经济法》、《税法》、《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物流管理》、《财政金融》七门校级精品课和《审计实务》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为教学管理实施提供了课程保障。

6.职业素质教育保障。在二十多年的专业建设中,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始终坚持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通过建立“三位一体”专业化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团队和实施素质培养“十个一”工程,注重健全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三位一体”专业化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团队是指班级导师、组织员、辅导员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在分工协作基础上,通过军训、各种讲座、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操守、职业态度和健康身心。坚持将素质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实施“十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十个一”是指:选配一名导师,指导专业学习不断线;指定一名组织员,养成学生良好职业操守;配备一名辅导员,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参与一项专业竞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考取一种职业证书,获得行业准入资格;加入一个社团,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参加一项公益活动,增强爱心奉献意识;展示一种特长,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撰写一篇论文,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明确一个发展目标,提高就业创业质量。

成功的管理不仅仅限于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更需要树立一种理念。常香玉大师说:“戏比天大”。这是作为一个“德艺双馨”大师的真实写照。在高校“教学大于天”,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大,但是表现出的是一种精神:敬业精神和管理理念。学校内部从最高领导到一般教师,只要本着“教学大于天”的理念,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永琦.高职教育“四重融合”专业建设模式探讨——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1,(4).

[2]陈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0-09-13.

[3]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1-05-16.

[4]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题目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五重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2SJGLX346)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措施

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是年度预算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

(一)细化预算编制

细化预算编制的措施,在2001年预算制度改革中就已经明确,这项工作关键在于落实。总的要求是:预算中分配给部队的经费,应明确到具体使用单位和项目;各部门直接开支的经费,应详细列出开支项目、数量、单价和所需经费数额。按保障分工和分级管理的要求,维持性经费,属标准领报的,采取标准定到哪一级,就由哪一级细化以增强部队管理的自主性,提高保障效率;属项目经费的,由总部和大单位来细化,增强透明度。另外,细化预算编制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准确测算经费需求。经费需求测算的准确性,直接决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细化程度。无论是维持性经费还是建设性经费,经费需求测算总体原则是:能标准化的尽量标准化,不能标准化的严格实施项目预算。因此,如何在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建设上实现突破,是一个关键。除了维持性费尽量实现标准化供应保障外,一些建设性经费同样也可以部分实行标准化供应。

(二)事业计划与预算编制尽量衔接,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现在,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与预算编制是分离的。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预算编制无法完全反映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年中频繁的事业任务变动必然要产生新增经费需求,使得中期预算调整过多,损害了年度预算的权威性,干扰了正常预算执行过程。对待年度预算编制与年度工作计划之间的程序分离与时间错位的问题,除了协调年度预算编制与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时间之外,主要应通过编制中期预算规划的办法,以增强预算的连续性以及事业任务计划与中期预算的关联度。相对于维持性经费而言,建设性经费需求与年度工作计划的变动关联性更强,可以通过项目库的动态更新及时反映政策的变动。针对在现有条件下中期任务的频繁变动,主要是研究确定哪些经费需求是当前预算中必须作出及时调整,哪些新增需求可以列入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总体原则是:尽量使预算编制与军事工作计划确定的过程实现一体化,并保持时间上的同步;尽量减少中期预算调整,减少中期新增经费需求;除规定范围内的特殊需求,一般性任务变动所新增的经费需求尽量列入下一年度预算安排。

二、预算执行环节的控制措施

至于预算执行,关键要发挥党委理财与财务管财两个积极性。

(一)党委理财观教育

客观上讲,造成预算安排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常常与党委的理财观偏差有直接关系。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就是政绩观发生了偏差以及科学理财观的缺失。解决“两张皮”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在党委理财观教育和增强党委理财能力上下功夫。党委理财观的教育,主要在于坚持定期进行财经法规教育,使领导干部明确理财责任。财务部门作为党委综合理财的职能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向党委成员和事业部门宣传财务法规。就预算执行而言,开展学习教育有几个重点:一是强化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二是要规范自筹经费搞建设的审批程序;三是严格落实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权限规定,坚持“一支笔”审批。

(二)落实财务监控与责任

财务单一账户、集中采购与集中支付制度等,都是财务部门对资金运行进行全程监控的重要举措。继续深化这些制度改革,对于规范预算执行非常必要。通过单一账户,既实现了单位资金的集中统管,又可以防止资金在未接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科目间的转移,有利于防止预算与执行的不一致;通过集中采购与集中支付,将符合要求的工程、物资与劳务采购列入集中采购预算,实施集中采购和集中支付,可以有效防止零星采购所带来的预算执行偏差。另外,当单位党委领导、事业部门领导有突破预算或改变预算方向的冲动时,财务部门是最先的感知者,也完全有能力以法规武器说服和阻止这些冲动变成现实,当好预算的忠实守护者。实际上,这是一个财务管财的责任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从执行环节防止“两张皮”,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明确界定党委、事业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责任。

三、重点经费管理的控制措施

消耗性经费管理的难度大,基本建设最易导致超预算支出的冲动,因而也是当前控制预算安排与执行“两张皮”现象的重点和难点。

(一)消耗性经费

消耗性经费易超难管,是预算执行控制的难点所在。对于消耗性经费的控制,已有的措施主要集中于标准化供应保障。然而,事实表明:标准化的经费供应本身并不能实现对消耗性经费的控制。因此,对待消耗性经费的控制,标准化一定要落实到供应、支出与管理的全部流程。只有支出环节和管理环节实现了标准化,供应的标准化才有真实意义。

(二)基本建设经费

对待基本建设经费的控制需要实现综合治理,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营房等基础设施的面积、配套设施建设统配标准的标准化,重点是要对新建的营房及相关工程建设的标准进行统一;二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特别是要根据存量资产情况确定新增资产能否列入预算;三是规范基本建设的审批程序,重点是规范自筹经费搞建设的程序;四是责任机制,特别是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突出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

总之,解决预算安排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需要在预算编制与开支管理两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财务部门除了在依靠党委的大力支持和事业部门的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关键要在制度建设和加强监督控制上实现突破。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整合 花溪 风景旅游带 建设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发国发2号文件。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1] 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花溪作为省会贵阳的旅游度假胜地,其在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上的战略地位更加显著。

一、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的意义

(一)整合旅游资源,弘扬贵阳文化

花溪,取自花团锦簇、溪水长流之意;约20公里的河滩沿岸,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夫妇曾泛舟花溪,元帅也曾游览花溪,并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2] 的诗句。花溪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中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料。

专家认为,我国旅游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后,各地区旅游竞争已经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区域竞争时代。区域内旅游合作是旅游市场发展成熟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对花溪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以著名景点为中心,周边旅游景点为环绕的风景旅游带,可避免景点管理的松散和景区发展的不平衡,便宜游客的游览,提高景区工作的效率,促进花溪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美化城市建设,打造优雅环境

花溪的美几乎感染了每一个贵阳人。天河潭雄奇壮美,黄金大道流水幽然,镇山村石建筑浑然天成;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花溪公园秀美幽静……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以来,花溪的整体环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真正打造出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意境。

花溪是贵阳大学城所在地,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认为,建设由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组成的花溪高校聚集区,对于合理配置和集聚高等教育资源,强化花溪文化旅游功能,推动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术气息与青山绿水相融合,为高校注入了灵气,更使花溪秀丽动人。

(三)提高经济效益,缓解就业压力

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合理配置资源,可以提高花溪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缓解就业压力。

旅游资源配置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旅游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目前,花溪居民已自发建立了400多家农家饭庄,200多家休闲娱乐的山庄和宾馆。游客需求得到的满足的同时,农户们的经济收入也得到相应提高。花溪区特色食品和旅游小商品主要有青岩古镇的特色农产品、苗族布依族的银饰、蜡染、刺绣等30多个特色产品。任何旅游产品的价值都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所以花溪的旅游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良好的旅游经济效应。2010年,花溪全力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打造商务综合服务区。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置22个项目对外招商,将要于花溪区新区兴建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商务服务区,花溪经济有待进一步腾飞。[3]

二、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整体意识

花溪旅游景点分布相对较为松散,且沿途缺乏相互的指示标志和宣传标语,各景区之间缺少有规划的整体线路联系,从而单个景区带动力不强,导致游客对景区接受面受到限制。加之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理解程度不深,导致花溪旅游业基层认知度不够,群众基础欠缺。加之部分单位缺乏大局意识,重视自身小利而忽视整体大利。如此种种,使得花溪旅游管理涣散,服务意识淡薄。这对于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极为不利。

(二)缺乏品牌效应

花溪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小品牌众多,但品牌认可程度不高,品牌价值还未得到完全的释放。很多旅游单位缺乏沟通,单个景区带动能力弱而且旅游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花溪的旅游业陷入一种自产自销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几年花溪的旅游业飞速发展,2010年,花溪旅游总收入达到60.47亿元,是2005年的15.5倍。[4] 但低起点带来的高发展并不能使我们引以为豪。花溪的高投入低发展,旅游大品牌建设不足的状况仍值得我们深思。

(三)缺乏创新意识

旅游业是重创新的“点子”产业。每个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抓住自身特色,开展有别于其他景区的特色旅游活动或者生产特色旅游产品便是一种创新。然而花溪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却缺乏创新意识,因旅游业起步较晚,致使花溪跟着别人的脚步学习相关旅游发展经验,小心翼翼地进行适用自身的小幅度修改,却忽视了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掘和大胆创新,从而在与相邻旅游地区如云南、四川、广西的竞争中稍显吃力。

三、 花溪风景旅游带建设的构想

(一)花溪风景旅游带的主体构成

花溪的风景旅游带可归纳为三种类别:第一是自然景观,在花溪长达20公里的河滩沿岸,坐落着20多个自然景观,其中以天河潭与“十里河滩”城市湿地公园为主体;第二是明清建筑的人文景观,以青岩古镇为主体;第三是以镇远布依族山寨等为主体的融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区。

1、天河潭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是薄层碳酸盐岩地块,河水被阻塞,产生旋回流,在强烈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腹中天地阔”的龙潭洞庞大空间。天河潭山清水秀,曾是明朝末年著名诗人吴中蕃的隐居之地,集河谷、溶洞、瀑布、深潭为一体,清幽宜人。

2、花溪城市湿地公园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项目之一。十里河滩景区以花溪河为纽带,集山地、水文、生物以及人文景观为一体,主打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品牌。其中湿地类型丰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征,湿地物种多种多样,带给人一种纯净的原生态的美。

3、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花溪区南部,与镇远、丙安、隆里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其中,精巧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自古镇旅游资源被开发以来,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投资商的光临,经济有了大幅提升,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48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为5755元,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行成该镇经济支柱产业之一。[5]

4、镇山布依族村寨

镇山布依族村寨素有“生态博物馆”之称,其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别具匠心的石头建筑,是建筑学界石建筑研究的活化石。村中120多户人家中,80多户是布依族,30多户是苗族。[6] 整个村子依山而建,石头建筑高低错落,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花溪旅游风景带建设的思路

1、注重整体发展

合理的旅游线路是联系花溪旅游整体格局的纽带,便利的交通是吸引游客观光的重要手段。多时段、多选择性地开通景区旅游专线巴士,可以对花溪的旅游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被动等待游客发现其价值的发展,而应主动展示自身魅力,充分发掘游客潜在需求。所以合理规划花溪旅游线路,打造便利的花溪旅游交通网络,对于花溪风景旅游带的整体性建设尤为重要。

此外,花溪风景旅游带的整体发展还应端正各工作单位的态度,各单位在开发的同时应注重整体利益,加强相互合作。为此,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奖励、处罚措施,促使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的提升。

2、打造经典品牌

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应全力打造花溪旅游大品牌。2006年贵阳市花溪区举办了多次“大地之舞”系列活动,并于2007年12月,在花溪区正式启动“大地之舞”演绎中心建设工程。[7] “大地之舞”是花溪的特色写照,象征着山水交映,动物齐舞的生态和谐;也象征着多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人文和谐。加之2011年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贵阳的成功举办,使“爽爽的贵阳·全国避暑胜地”的品牌深入人心,而花溪是贵阳旅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爽爽的贵阳·全国避暑胜地”为突破口,在建立休闲旅游的品牌基础上,依托“大地之舞”品牌的销售模式,全力发展花溪旅游经济,强化花溪风景旅游带的品牌效应。此外,加大花溪旅游的宣传力度,在全省乃至全国设立宣传平台,以美景吸引人,以服务满足人,以文化感染人。

3、增强创新开发

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所在,而花溪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民族优势和生态优势,所以对花溪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应抓住优势资源特点,加强创新性开发。花溪的少数民族居民众多,开展民族节庆活动不失为传播民族文化,吸引游客的好方法。比如青岩古镇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等等,场面都十分热闹。开发特色民族节庆活动,可在渗透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业发展。

(三)花溪风景旅游带的科学开发和合理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花溪的美景不仅对于旅游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花溪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仅要考虑利用资源达到的物质层面的享受,更要考虑旅游活动对资源本身以及其对所在地周边居民所带来的影响。花溪区一位高级园林工程师曾说:“花溪的十里河滩对蓄水防洪、补给地下水、调节城市区域气候、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和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等,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8]

花溪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但传统的民族文化、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往往也具有脆弱性。传统的民族文化容易在外来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受到感染和破坏,而逐渐失去自身的本色。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容易受到现代开发建设活动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的原则,边开发边保护,保证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

花溪旅游业的建设更要抓住“十二五”时期国家政策大力倾斜的契机,建立花溪风景旅游带,顺应发展潮流。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度假区,既要集优势资源寻求发展,服务大众旅游休闲,强化旅游品牌效应,推动旅游经济腾飞;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居民生活,从而将花溪旅游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百度文库

[2] .花溪杂咏[M].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4.

[3] 李昊,邱凌峰.投资超百亿 花溪区22个项目招商[N].贵州都市报.2011-05-23.

[4] 陈康清.贵州:提升形象 打造品牌化旅游[N].贵州日报.2011-11-21.

[5] 青岩镇.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EB/OL].中共花溪区委党务公开网.2010-12

[7] 沈仕卫.花溪区启动“大地之舞”演艺中心建设[N].贵州日报.2007-12-20.

[8] 花溪区探索生态文明城市“最佳实践区[EB/OL].新华网.2010-4-27.

http:///roll/201004/27/10000307_101832476.htm

上一篇:学院培训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教育学院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