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9:22:29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民消费,消费结构,消费需求

一、研究国民消费的意义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社会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消费需求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总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进而对总需求政策的制定也有明显的影响,它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现阶段,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为拉动需求增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但产业产品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及消费政策和观念等严重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既导致了消费需求的缩减,也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如何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中央经济会议曾指出增加居民消费是重点。从理论角度讲,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 模型建立与求解

居民消费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恩格尔系数。下表给出了从1991年到2010 年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基于表1和表2的数据,分别建立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关于其三个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二)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回归结果:城镇:y?4672.999?0.736x1?5.937x2?52.900x3 农村:y?470.486?0.721x1?1.793x2?8.827x3,得知,其中x1前面的系数0.736与0.721分别表示在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平均增加0.736元(0.721元),与理论中描述的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由上面分析数据知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4、0.998,调整文秘站:的决定系数为0.992、0.998,可见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非常好,解释变量能对被解释变量99.4% 99.8%的离差做出解释。

(2)方程显着性检验—F检验

给定显着性水平?=0.05,由表中可以看出F=823.034(3195.1),查F分布表中自由度分别为k=3,n?k?1?4的临界值2F?3,4??6.59 ,由于0.05

F>F0.05?3,4?,所以认为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Y对x1, x2, x3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是显着的,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影响。

(3)变量显着性检验—t检验给定的显着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出自由度为4的临界值t?4?=2.776,由于回归分析表中: 0.025

城镇: t1?25.622,t2??0.371,t3??1.956

农村: t1?37.832,t2?0.812,t3??1.838 由检验可知,城镇t1?2.776是显着的,而t2?2.776,t3?2.776都是不显着国民经济统计分析论文的,农村t1?2.776,t2?2.776,t3?2.776也是不显着的,即可以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着的影响,在建立模型时,可以不作为解释变量引进模型。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显着的。

结论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一)发展历程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从中得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统计学作为知识体系的核心,还具有较为独特、清晰的发展流程。这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利用3个发展阶段概括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下文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经济学专家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研究比较国家经济实力的实际发展情况。第二个发展阶段:属于国家经济核查体系的完善阶段。多数和本体系有关的部门,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使得国家经济核查体系逐渐完善。在本阶段,统计学设计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确定核心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和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体系,细化国民经济结构部分等,不断充实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体系。在科学应用统计学的基础上,优化资料配置,将社会经济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个阶段,也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目前所处的阶段。在本阶段,在经济统计领域中,形成了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不断完善的新局势,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网络购物以及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独立性地位更加重要。这就要求人们要从新的社会发展途径中,深刻理解经济统计,为统计分析打好基础。一些人无法全面理解国民经济核算,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是只是用来说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这无法发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作用。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在旅游业、收支分配调节、交通运输、物流、金融体系以及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统计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二)欧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数经济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都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其中经济学家、统计学法威廉•配第就对国民收入总量进行分析、统计。随后,出现了价格与需求函数关系量化分析,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进而实现统计和分析这两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国家经济核查体系,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充实国家经济核查体系。此后,出现了投入产出分析法与资金流量表。这些都极大了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统计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检查与制定工作之一,在企业,乃至国家所有部门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成为了总结与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统计学数据等有关内容并没有获得较为深刻的利用,统计学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统计学在整个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心地位、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所在等,并不断发展此趋势,利用措施弥补数据的不足和数据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现代统计学分析法,实现统计学的独立发展,以此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二、结束语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要求以先进的数据信息技术作为数据支持,还需要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先进技术和统计学专家的紧密配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仍然要保留并继承优化管理、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并将其视为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理念。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GDP回归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储运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密切的关联,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推动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

表1显示:1991-2007年物流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物流对GDP的拉动力指标从1991年的6%增加到2007年的7.71%。从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物流增加值和GDP的增长变化状况基本一致,在此阶段,二者都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两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3%和40%,这两年也是我国GDP增长最快的两年,GDP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26%和33.16%。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持

从表1看,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其中物流业功不可没。1991年至200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从3.02万亿元上升到75.2万亿元,增长了24.1倍,年均以22.3%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6.5%(按现价算)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1.5增加到2007年的3.0,即1991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5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则需要3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高度正相关

根据1991-2007年GDP和社会物流总额统计数据绘制被解释变量y(GDP)与解释变量x(社会物流总额)相关度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使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进一步确认两者高度相关。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得知:r0.01(15)=0.606<0.990中国论文联盟

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据此可以构建线性模型:Y=a+bx,其中,a与b是待估计参数,x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y为我国GDP。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参数a和b的值:a=2.843,b=0.306,于是得到回归方程:Y=2.843+0.306x,R2=0.980。

该结果说明,我国物流总额每增加1万亿元,GDP增加0.306万亿元。其中GDP变异的98%可以由社会物流总额的变异来解释。

但是回归方程Y=2.843+0.306x是否能真实地反映GDP和现代物流之间的关联度,能否合理解释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因此有必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方差分析显示,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即检验假设“H0:回归系数b=0”成立的概率等于0,从而应该拒绝H0,说明回归效果极为显著。模型Y=2.843+0.306x可以用来描述现代物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综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形成可控与自由运作的现代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努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物流亟需人才的培养,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政.全球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李力,杨柳.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

3.程世平,彭其渊.安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6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化学农药原药(折百)34.2万吨,同比增长9.97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35

>> 2014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情况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 2012―2015年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国高校档案学研究生统计分析 2000—2012年:我国教育技术相关著作统计分析 1998年-2008年我国网球硕博论文统计分析 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统计分析 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析 近30年我国综合档案馆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2002年~2011年我国“弃档”现象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2005年~2015年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档案管理》2012年载文统计分析 2012年我中心门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统计分析 1985~2007年我国国际竞争力论文的统计分析 19877―20166年我国档案法规研究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2013年10月中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下调6.08%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我国各省级区域经济分析 USPTO中我国专利引用状况的统计分析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统计分析与模型预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2012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统计分析 2012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统计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化学农药原药(折百)34.2万吨,同比增长9.97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354.9万吨,同比增长19%。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江苏省化学农药原药(折百)的产量达105.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9.75 %。紧随其后的是山东省、浙江省和湖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3.25 %、8.47 %和8.34 %。 杀虫剂原药产量同比下降11.96%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杀虫剂原药7.92万吨,同比下降29.36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81.34万吨,同比下降11.96 %。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湖南省杀虫剂原药的产量达24.9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65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山东省和湖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9.53 %、9.22 %和8.94 %。 杀菌剂原药产量同比下降7.08 %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杀菌剂原药14383.11 吨,同比增长1.86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143893 吨,同比下降7.08 %。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江苏省杀菌剂原药的产量达60458.42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2.02 %。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省、安徽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占总产量的13.92 %、9.39 %和8.74 %。除草剂原药产量同比增长42.55%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除草剂原药16.27万吨,同比增长40.74%。2012年1-12月,全国除草剂原药的产量达164.79万吨,同比增长42.55%。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山东省除草剂原药的产量达67.13万吨,同比增长88.65%,占全国总产量的40.74%。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0.41%、10.27%和9.18%。(摘编自《中商情报网》)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报科学;统计分析;载文;作者;引文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8-02

0 引言

《情报科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与吉林大学共同主办的大型部级情报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吉林省科技类一级期刊,它所刊载的论文反映了情报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状况和发展方向。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和《情报科学》2011年(1-12期)现刊为数据源,分别从载文、作者和引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近几年图情界同仁对《情报科学》相关统计数据做对比;一方面为主办单位掌握期刊现状、提高办刊质量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帮助读者了解该刊,并为研究者进行文献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1 载文统计分析

1.1 载文量分析 载文量是某种期刊在一定时期所刊载的学术论文数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期刊的载文篇数、期均发文量、篇均页数、篇密度等充分反映了期刊的信息量[1]。中国知网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刊载论文397篇[2],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2011年《情报科学》总页数为1920页,载文量为397篇,期均发文量为33.83篇,篇均页数为4.84,篇密度为0.21。与该刊2009年[1]、2008年[3]、2007年[4]的统计结果相对照,发现各项数据都很接近,反映了《情报科学》多年来一贯稳健的办刊风格,显示出了学术刊物的编辑出版应坚持的务实作风。4.84的篇均页数说明该刊论文篇幅较长,信息容量丰富,有利于作者更深入地展开对某领域或课题的论述,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这是该刊质量高的原因之一。

1.2 各栏目载文量统计分析 分析期刊各栏目的载文量,可以了解一种期刊的发文重点和办刊特色。《情报科学》设有专论、理论研究、业务研究、博士论坛及综述五大栏目,统计结果见表2。

《情报科学》栏目自2008年调整后,栏目设定更加简明、稳重,五大栏目特色鲜明,基本形成以“理论研究”和“业务研究”为重点,“博士论坛”、“专论”、“综述”为特色,五大栏目良性互动的选题策划格局。“理论研究”122篇,占30.73%,“业务研究”144篇,占36.27%,充分说明该刊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更重视实践应用的研究。“博士论坛”载文67篇,占到16.88%,同比前三年一直是稳步增长的,显示出该刊对后备办量的重视与栽培。“专论”栏目载文32篇,图情界资深学者马费成、王知津、邱均平等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栏目发文2-3篇,他们的研究有较强的深度和广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情报科学》增色不少。“综述”属三次文献,它专题性强,能反映出某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2011年共刊载32篇综述,占总量的8.05%。

1.3 基金论文统计 基金论文是由国家及各地政府和有关机构资助的重点学术课题,由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人员承担。基金论文发文量反映了期刊对基金研究者的吸引力,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基础指标。2011年《情报科学》发表各类基金论文189篇,占论文总数的49.7%,即基金论文率为49.7%。这一数值与2009年的34.79%[1]、2008年的38.57%[3]、2007年的29.47%[4]相比升幅较大,且有一篇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论文,说明该刊吸纳各类基金论文的能力越来越强。但与国内图情领域其它期刊相比,基金论文率低于《情报学报》、《情报杂志》、《中国图书馆学报》等,排在第七位,表明该刊基金论文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表3统计了2011年《情报科学》基金论文的基本情况,其中部级的资助项目74篇,占基金论文总量的18.59%;充分反映该刊吸纳高级别基金论文的能力很强,很受研究者的青睐,同时也说明该刊在图情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1.4 学科类别统计 学科类别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期刊重视某学科的学术成果,了解到学术论文的学科交叉度[1]。表4是按发文量排序,统计出排名前10位的学科类别,“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以228篇的发文量位居榜首,“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新闻与传媒”等学科也有大量文章发表,表明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是以图书情报和数字图书馆研究为主,其次是与计算机科学、新闻与传媒、企业经济有关的学术成果,这与文献[1]的统计结果相接近。也说明情报学学科就是不断地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营养,通过自身学科的内化,不断地演变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也辐射到其他相关学科。

1.5 中文关键词统计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缩影,是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词,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图情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进一步揭示该领域研究所处的阶段,并可据此预测研究趋势和走向。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论文关键词发现,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关键词就有40个;按载文量排序,本文仅列出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图书馆(46)、知识管理(13)、知识转移(12)、情报学(12)、知识共享(10)等以明显优势排在前列,文献篇数都在10篇以上,表明该刊所刊载的论文主题涉及面既深入广泛,又重点突出,始终与图情学当前的研究主题保持一致。

2 作者统计分析

统计指标包括:作者的合作情况、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机构分布、职称分布、年龄分布等。

2.1 作者合作情况 文献计量学一般用合著率和合作度来衡量科研论文的合作情况;合著率和合作度是评价合作程度的最直观和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也是研究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7]。2011年《情报科学》载文398篇,共有841人次作者参与完成,其中合作论文274篇,合作率为68.8%,合作度为2.11人/篇。二项数值均比2009年的62.62%、1.91人/篇[1],2008年的65.36%、21.99人/篇[3]有较大升幅。

2.2 作者地区分布 经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论文作者来自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充分说明该刊在国内图情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吉林以87篇的绝对优势位居首位,表明《情报科学》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的特点;湖北、北京、江苏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以上四省市共发文228篇,占论文总数的57.3%,是该刊论文来源的核心地区,而西北、西南地区发文量很少。从作者地区分布看,图情学研究的繁荣与否同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直接有关,经济发达地区图情事业的整体水平较高,为图情学的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研究力量雄厚;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图情事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研究力量薄弱,如青海、,几年来近乎是空白地区。

2.3 作者机构统计 2011年《情报科学》论文作者来自110多家机构,说明《情报科学》发文机构涉及面非常广泛,吸收来自各类不同机构的情报能力很强;而且拥有一批较为稳定的核心发文机构,如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以59篇、38篇的优势名列前茅,华中师范大学(25篇)和南京大学(18篇)位居第三、第四名,中国科技所(10篇)、东北师范大学(8篇)南开大学(7篇),上述7家机构,合计发文165篇,占论文总数的41.5%;表明高校是我国图情研究领域的主力军,科研院所则是另一支重要力量。这一统计结果与文献[1]、文献[3]完全相同。上述高校大多拥有本学科的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着较强的整体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故提供情报的能力极强,为《情报科学》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稿源。

3 引文统计

引文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吸收能力和相互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引文期刊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1 引文量统计分析 引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论文作者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文献情报的了解和吸收能力。引文量越大,说明作者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越强。经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引文总数为4478条,篇均引文数达12.25条,高于2009、2008、2007年的11.18、10.76、10.51条。统计数据说明了该刊作者的情报意识很强,有很好的吸收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利用程度高,研究的空间广阔;也反映了《情报科学》编辑们注重刊物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办刊严谨的工作作风。

3.2 引文类型统计分析 引文类型把引文分为期刊、图书、网络资源及其他(包括报纸、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统计发现:2011年《情报科学》期刊论文的引用数为3436条、图书的引用数为290条、网络引文752条。期刊引用数是图书引用数的10多倍。这一统计非常符合图情学研究的特点,该学科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历史较短,经典著作较少,而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所以研究一般以学术论文见长,著书立说者较少,导致了本领域期刊的使用率大大超过图书。与2007、2008、2009年数据相对比发现,引文类型中,来自期刊和网络的引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网络的普及和各种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开放存取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本学科研究人员利用及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逐步增强的具体体现。研究还发现来自学位论文的引文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这与近几年我国本领域博硕士学位授权机构数量增多,研究生队伍不断扩大,学位论文产出量大幅度提高有关。

3.3 引文语种统计分析 引文语种的分布是测试作者利用国内外文献和该刊情报吸收能力的指标。2011年《情报科学》的中文引文达3192条,占71.3%,外文引文1253条,占28.7%。外文引文率与2009、2008、2007年相比(分别为37.75%、32.87%、30.93%)有所下降,但也能说明该刊作者注重吸收和利用国外参考文献和科研成果,不断提升研究水平的现状。从《情报科学》引用的外文文献来源看,大量引文是从网络获取的,说明作者吸收和利用国外参考文献的能力、范围在扩大;因此,加强研究者的外文训练和对外文文献的使用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4 结语

通过对2011年《情报科学》多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情报科学》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拥有一个分布在全国各高校的精英作者群,形成了独特的办刊风格与特色,已成为我国图情领域重要的信息源。愿《情报科学》在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为推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永山.《情报科学》2009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科学,2010,(11).

[2]中国知网[DB/OL].省略ki .net / Kns55 / brief / result. aspx?dbPrefix=CJFQ,2011-12-15.

[3]刘涛.2008年《情报科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科学,2009,(09).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一条资格条件

系统掌握统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熟悉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统计工作经验,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工作业绩显著;能够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对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济发展、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提出对管理决策层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开展统计科学理论研究,发表、出版或撰写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统计论文、著作或统计分析报告;有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统计师工作的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依法统计,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统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统计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统计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二)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者取得统计师资格4年以上,且在大、中型企业的综合统计岗位上担任主管职务2年以上。

(四)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获得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统计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系统掌握统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

(二)掌握国家有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的方针、政策,通晓《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各项配套法规、规章,熟悉统计制度、方法、规定。

(三)了解国内外统计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统计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独立或作为主要参加者,设计省级1项以上或市(厅、局)级2项以上较大规模统计调查的调查方案,并付诸实施。

(二)组织实施省级1项以上或市级2项以上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或在县级机构、大中型企业主持并组织实施上级下达的统计调查3项以上。

(三)作为主要参加者,设计、编辑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统计数据汇编等统计资料3本以上。

(四)独立或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过上级部门下达的1项以上或主持完成本地区、本系统或本单位2项以上社会、经济、统计课题研究,并写出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报告。

(五)担任大、中型企业总统计师或综合统计部门主要负责人3年以上,在统计管理中取得特别显著成绩(由本企业出具书面推荐意见,经省辖市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职称部门核准)。

(六)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中系统地讲授过1门统计专业课程(要求有备课笔记,授课在60课时以上)或编写统计干部培训讲义5万字以上并被采用。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统计师资格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组织和指导本单位、本专业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统计方法、规章制度,在统计岗位工作上创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得到推广。

(二)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使本单位、本专业的工作获得市(厅)级二等奖以上的奖励,或个人获市政府及以上或统计系统、行业系统的先进表彰。

(三)被评为县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四)独立或作为主要参加者所设计的统计调查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被有关部门采纳,或对上级部门的调查方案作出合理建议而被采纳。

(五)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组织实施的重大统计调查项目,取得较好效果,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

(六)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设计和编辑出版本专业、本地区或本部门大型统计资料汇编,获得较好评价。

(七)作为主要完成人,其课题研究成果或统计分析报告获得市(厅)级三等奖以上奖项1项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二等奖以上奖项2项;或得到上级部门领导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批示;或所提供的建议被采纳后为单位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第九条著作、论文和统计分析要求

取得统计师资格后,出版、发表、撰写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著作、论文和统计分析报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独著或主编专业著作1部以上(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二)参编专业著作1部以上,以及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1篇以上。

(三)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或统计分析报告2篇以上。

(四)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或统计分析报告1篇以上,并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研讨会议上交流论文或统计分析报告1篇以上或在市厅级专业研讨会议上宣读论文或统计分析报告2篇以上。

(五)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或统计分析报告1篇以上,以及撰写对本单位以上决策管理层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2篇以上(须有法人单位负责人签批意见)。

(六)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或统计分析报告1篇以上,并撰写有较高水平的论文或统计分析报告3篇以上(须有副高级以上资格的专家鉴定意见,3篇文章的鉴定意见不得出自同一专家)。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的人员,应提交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三条从国内外引进的有特殊成就的人才,可根据本人实际水平和能力直接申报。

第十四条与本条件有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等见附录。

江苏省统计专业高级统计师资格条件附录

一、申报者必须提交的材料

1、按有关要求填写“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3份,并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备用照片1张(免冠大一寸)。

2、“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1-9页复印件一式20份。

(以下是对照“资格条件”要求应填写、提交的材料)

3、对照第三条,将本人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年度考核结果填入“申报表”内相应栏目处。

4、对照第四条,提交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任职聘书等复印件。

5、对照第五条,提交记载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完成继续教育的情况、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6、对照第六条,提交反映本人专业理论水平的证明材料。

7、对照第七条,将本人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填入本人“申报表”相应栏目,并经单位核实确认。

8、对照第八条(一),提交管理经验被其他单位采纳或在本单位以外的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的证明材料,材料须由相关单位盖章;对照第八条(二)、(三)、(五),提交得奖的有关奖状或证书复印件;对照第八条(四),提交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对照第八条(六),提交由上级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对照第八条(七),提交获奖证书、证明及辅助证明材料(包括相应的论文、分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9、对照第九条,提交规定数量的论文、著作或专业文章原件。

10、对照第十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外语考试有效成绩证明原件,或免试证明材料。

11、对照第十一条,提交符合省职称主管部门要求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有效成绩证明或免试证明材料,或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原件。

以上提交的材料若是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核实的年月日。所有材料须按评委会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二、本条件中有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重大:指在大型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实施、组织制度方法的制定中,提出具有全面指导意义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建议。

2、系统掌握:熟知并能自如应用。

3、掌握:充分理解,熟练应用。

4、熟悉:知其大意。

5、主持人:指统计部门或分管统计业务的负责人和科研、调查项目设计、实施的负责人。

6、主要参加者:指主编或主要执笔人或相关工作的主要参加人员。

7、相关专业:指统计专业以及相近专业,如经济、会计、审计等。

8、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如称职以上含称职。

9、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

10、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

11、期刊:指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定期发行的刊物。

12、宣读论文:指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宣读或学科分组会议上宣读,并在相应论文汇编上全文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凡宣读论文必须提交学术会议组织单位盖章的论文宣读证明、会议日程安排等相关材料。

13、本条件所提“市”指副省级市及地级市,不含县级市。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four aspects of papers' published year, involving fields, research agencies and the first author which is related to stud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cluded in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 database of VIP,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in nearly 10 years,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focus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ed enterprise should appl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ctively to improve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 虚拟样机技术;论文统计;计量分析

Key words: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paper statistics;quantit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312-02

0 引言

虚拟样机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建立能够反映产品特性的样机模型,用样机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在各种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和分析,测试和评估产品的整体性能,进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样机模型的设计,直至获得最优设计方案后,再制造物理样机[1]。虚拟样机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设计思想,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技术风险和开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性能,加速了新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开发、研制与使用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世界众多著名的制造公司在生产开发过程中都广泛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装机、测试都在计算机中模拟完成,保证了产品一次试制成功[2]。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推出产品,迅速抢占国际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依托“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一平台,通过对2003~2012年10年期间与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期刊论文的检索,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以期为虚拟样机技术今后在我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以2003~2012年为时间条件,以“全部期刊”为期刊范围,以“虚拟样机”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全部专业论文的检索,经过整理汇总,删除重复论文后共计2508篇。通过EXCEL将整理后的论文数据套录成数据库,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论文的发表年份、涉及领域、研究机构以及第一作者等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近10年来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3]。

2 统计分析结果

2.1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年份统计分析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数量的增长态势。2003年至2009年期间,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和2005年,论文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之后增加幅度在逐年减小,2009年论文数量达到顶峰。这表明,2003年至2009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得比较快,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从2010年开始,论文数量较大幅度减少,特别是2012年,论文数量减少到152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近三年对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力度减小,也有可能是相关研究论文的产出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库的收录有一定时滞性[4]。

2.2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领域统计分析 笔者对研究主题涉及到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与发动机、工程机械、矿产机械、农业机械、机器人与机械手、教育等领域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各个领域,部分论文同时涉及多个领域,论文涉及领域分布情况见图2。论文产出居前三位的领域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这表明,随着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在这些领域中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果。

2.3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机构统计分析 在2508篇论文中,没有署名作者单位的共有23篇。笔者将论文作者的工作单位分为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四类研究机构,统计结果见表2。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本科院校,为2145篇,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发文数量分别为419篇、368篇、117篇,其中科研院所、企业、大专院校与本科院校作者合著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80篇、244篇、46篇,本科院校的发文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这充分显示,本科院校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

2.4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根据论文第一作者发文数量的统计结果可知,无作者数据的论文10篇,大部分作者1至2篇,发文数量排列前10位的作者见表3,其中,七位是本科院校的教授或讲师,二位是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位是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由此可见,本科院校的教授和教师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中坚力量。

3 结论与建议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3~2012年10年期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迅速,至2009年达到顶峰,近年又逐渐回落;应用研究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研究成果比较多的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是本科院校,应用研究的主要群体是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本文的检索分析结果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状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机构和群体比较单一。

虚拟样机技术问世之后,得到许多发达国家制造商的高度重视,立即将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引入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应仅在本科院校,不应仅有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更应广泛推广到企业和科研院所,让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参与研究和应用。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应积极主动充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减小产品的技术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从而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专家也应加强向企业推广虚拟样机技术,推动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卫东.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熊光楞,李伯虎,柴旭东.虚拟样机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1,(1):114-117.

[3]方良,李纯厚,贾晓平.马尾藻研究的论文计量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7):93-96.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统计分析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搞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依据统计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关键词:

统计分析条件步骤

1、引言

统计分析是统计人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它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好的统计分析,有利于决策者发现和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搞好企业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统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履行好职责,在做好统计分析上下功夫,发挥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

2.1培养个人兴趣。态度决定水平,对所干的工作有兴趣,才会用心思考、用功写作,进而才可能写出好的、有用的作品。

2.2要有责任感、有主人翁意识。做统计分析,要积极主动去寻找企业管理中涌现出的经验和不足,经过系统、周密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之所在,不应敷衍了事。

2.3平常注意多收集素材。平时注意多看多写,多观察,多思考,掌握第一手材料,善于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闪光点”。日常的锻炼与积累,必将厚积而薄发,水到渠成。

2.4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理论学习,学习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多看新闻、报纸、企业有关政策、规定等;多了解生产技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资料;多看别人的分析文章,包括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也包括同行业、同部门的分析文章,从中借鉴分析技巧,提高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收集文件、会议资料,深入现场,掌握尽可能多的生产经营情况。

3、统计分析的特点

3.1准确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失去准确性,再精心准备的“实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统计分析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讲实话、报实情,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要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3.2目的性。统计分析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延续和深化,目的就是为管理者服务。通过分析,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生产经营秩序,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3可操作性。提出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就是把“想实招”落到实处。它不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和局限在数字化、文字化的表述上,要在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量化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意见。

3.4针对性。要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分析要有“新鲜感”。切忌没有自己主见的“对策建议”,不能过多重复一般概念和别人说过的话,对问题要与时俱进,有新角度;要有独到见解,不仅立题要“新”,而且见解更要“新”。

3.5时效性。瞬息万变的经营形势,决定了统计分析的时效性。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越强,就越要快速反映,适时为管理者送上“及时雨”。统计人员要敏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管理者发送各种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以便管理者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全局。

4、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

4.1收集数据、发现问题。收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收集数据可通过生产、研究部门测量、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得直接资料,也可通过文献检索、阅读等来获得间接资料。通过数据收集来找出问题、发现问题。

4.2整理数据、提出问题。整理数据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归类汇总的过程。这就需要按照研究问题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报告的内容对数据进行核实,剔除不真实、不需要的部分,再分组汇总或列表,从而使原始资料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并能初步反映所报告内容的基本特征。

4.3分析数据、分析问题。分析数据指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图表、分析方法、统计运算等等,得出结论的过程,它是统计分析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数据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达到分析问题的目的。

4.4反馈信息、解决问题。将以上数据分析结论、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汇报决策层,根据新的决策实施改进。

5、统计分析的具体步骤

5.1明确目的、确定题目。选题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同时要具有写作可行性。标题应做到确切、简洁、新颖。统计分析题目的三种形式:任务题、固定题、自选题。要注意紧跟“注意点”选题,抓住“矛盾点”选题,注重“时效性”选题。

5.2周密构思、拟定大纲。在明确了目的、确定了题目的前提条件下,就要针对分析的具体问题,对拟完成的专项或者综合统计分析进行认真思考,初步形成写作构架,完成写作大纲。

5.3收集、鉴别、加工资料。作为统计人员要注意各种统计资料的分类、审核、加工和整理,包括生产、经营、销售、投资、财务以及外部信息等。

5.4进行综合分析。逻辑要清晰,结构要严谨,层次要分明;反复修改,认真提炼观点;注意“五项内容”:事物发展的预估、变化特点、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新情况新问题、趋势预测。

5.5归纳分析结论,形成论文。通过收集数据,在鉴别、加工资料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论文(报告)。归纳分析形成的结论一定要结合统计分析的特点、分析方法,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时效性。

6、结论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统计数字的运用,统计分析必须用统计数据说话,靠数字说明观点、支撑立场;实现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统计分析中适当运用数字的同时,要树立“重点”意识,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捕捉相关信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去描述问题,从不同的思路去研究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在选择主题时应该主题鲜明、文题相符、言简意赅、形式多样,增强统计分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邢丽秋.浅议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工作[J].西部煤化工,2009,01:72-73.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术论文;统计分析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个机构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其科学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来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本文对湖北9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03-2012年学术论文统计分析,从发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和H指数等方面说明湖北9所高职院校学术论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数据来源

利用CNKI(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中国引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鉴于得到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检索策略为机构分别选择湖北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5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和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发表时间选择“2003-2012年”,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匹配方式为模糊。

2.统计结果及分析

2.1发文量统计分析

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其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其学术氛围。湖北9所高职院校2003-2012年共计发文21472篇,表1展示了湖北9所高职院校近十年学术论文发文排名:

从图1可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发文量最高,即4694篇,占总发文两量的22%。在从近十年总体趋势来看,湖北9所高职院校2003-2012年学术论文发文量呈现增长趋势,说明了湖北9所高职院校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水平在稳步提升。

2.2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被引频次越高,该论文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应用《中国引文数据库》查询,湖北9所高职院校近10年总被引频次为29731次,它们多数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而专业期刊的读者群较集中,表明了这些论文的学术关注度较高。从表2可知近十年湖北9所高职院校被引频次排名,其中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被引频次最高,即6458次。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职院校被引频次呈现增长趋势,说明了湖北9所高职院校的学术论文的质量也进一步提高。

2.3下载频次统计分析

下载频次是一个日渐公认的评估指标,直观上能够与该文献的被阅读次数相对应,是一个日渐公认的评估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学术影响力越大;下载频次越高,说明读者对期刊的兴趣越大。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职院校总下载频次为1765319次,从表3可知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职院校被引频次排名,其中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下载频次最高,即378183次,年均下载频次37818篇。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职院校下载频次呈现增长趋势,读者关注度进一步增加。

2.4H指数统计分析

H指数(H 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H指数是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提出的。

一个人在其所有学术文章中有N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次,他的H指数就是N。h指数也可以推而广之,用于到对某一个机构的科研绩效评价。机构的H指数是指该机构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如一个机构发表的900篇文章中,有100篇论文被引用了100次以上,他的H指数是100。从表4可以看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H指数最高,同为15,高于其他7所高职院校的H指数。

3.结语

本文数据源是CNKI,由于存在一些期刊论文没有被CNKI收录的情况,或者在收录期刊年限等问题上的一些差异,会导致统计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本文所作的统计分析能在整体上概括湖北9所高职院校2003-2012年学术和科研的情况,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立娜.基于CNKI的长春大学2006-2010年期刊论文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16-18

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自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问世以来,以此为检索和评价工具,对我国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与评价,频频出现。但对两大学科体系的分支学科(子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非常少见。由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范围较广,且子学科间学科性质差异较大,各子学科在文献利用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1],因此,笔者认为,以子学科为单位分别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以会计学科①为研究对象,对具有代表性的76种CSSCI经济学和管理学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刊载的会计研究学术论文进行了一次系统搜集统计,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对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分布、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梳理与揭示,以期为了解和掌握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推动各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

(一)来源期刊与文献数据库的确定

严格说来,期刊的质量能反映所刊载的论文质量,而论文(数据源)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通过反复比较国内几大引文数据库,最终确定以CSSCI2008-2009来源期刊[2]为样本,并参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04-2006年各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的统计排序[3],选定CSSCI管理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②25种、经济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50种和来源期刊《中国会计评论》,共计76种,作为本次检索统计的来源期刊。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本次检索的文献数据源。

(二)数据的检索搜集与建库

由于会计学科与许多相邻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有时对某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所属的学科范畴,仅凭论文题名无法准确判断,所以,对文献的搜寻与甄别成了本文的重中之重。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在CSSCI中,对来源期刊发表的“原发论文”(不包括短论、会议综述、非正式论文以及增刊论文,检索时间到2009年7月10日),根据题名海选一遍,保存相关的论文信息,内容包括:题名、作者、中文关键词、中文摘要、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刊名、年、期,在Excel中,按内容项目建立文献数据结构表以便统计整理;对模棱两可、无法准确判断的论文题名,做上标识。第二,对有标识的论文题名,根据中文摘要,进行甄别、取舍。最后,在统计作者职称、学历信息时③,对照纸质期刊仔细地逐一核实,最终确定本文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文献数据信息。

三、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的外部特征的定量统计分析,包括发文量(或称产出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它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活跃程度和被认可程度,是衡量所研究对象科研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以发文量为切入点,基于定量化研究方法,利用Excel为数据统计工具,对76种来源期刊2004-2008年间发表的会计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分门别类,归类后再分类汇总、统计、排序,得出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试图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客观地分析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现状。

四、统计分析结果

(一)论文的作者机构分析

通过检索统计,76种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共刊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5279篇,各年度论文产出基本均衡、稳定(见表1);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涉及485个机构。4912篇论文来自高校,占发文总量的93%;科研院所占1.14%;2.96%和2.9%的作者分别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各机构的发文情况,表2给出了在50篇以上的前27个机构的排名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前27个机构中,除财政部外,其余都是高等院校。26所高校共3189篇,占发文总量的60.42%,其余众多高校占32.58%,高校间研究能力的差距一目了然。尤其是排在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不仅发文量占绝对优势,而且各年度的发文量非常均衡,这说明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力量和可持续发展性,是国内会计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王牌军。由于期刊主办单位容易在自己主办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所以,为了更客观、更合理地反映机构的发文量,笔者特别对各机构2004—2008年间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最高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以及会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的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影响最大的刊物上发表会计论文较多的机构在会计研究领域的总发文量大多也处在前列。

(二)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使统计数据趋于合理,本文对多作者合著的论文采取打折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多所重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标准:二名作者的分值划分为0.6和0.4;三名作者为0.6、0.25、0.15;四名作者为0.6、0.2、0.1、0.1;署名在第四作者以后的均为0.1。表6给出了2004—2008年最多的前40名作者。这40名作者近五年来一直活跃在会计研究领域里,他们当中既有对会计研究一生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学界大师、学术泰斗(如葛家澍、潘飞、盖地等),也有年轻的后起之秀(如李明辉、吴联生、雷光勇等)。深入研究样本资料可以发现,这些高产作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如李明辉发表的论文始终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为主线,葛家澍教授发表的论文始终以会计准则研究为主线)。

(三)作者职称、学历结构的统计分析

职称是衡量专业人员工作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检索统计的论文作者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作者的数量,分别占发文总量的35%、26%和16%;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发文量分别占65%和4%(见表7)。统计时发现,博士后和在职博士生、在职硕士生一般同时也注明了职称信息,这样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论文作者的职称、学历结构比例为:高级(正、副高)∶中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61∶16∶22∶1。可以看出,具有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目前我国会计研究领域创作力量最强,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我国会计研究的主要力量。但也不可小视近40%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及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为青年人,学历高、专业基础扎实,且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主动性强,同时还有来自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等诸方面的压力将可能变成他们刻苦钻研的动力,推动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四)合著论文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合著是科研合作成果推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表8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论文独撰与论文合著的比例大约为40%︰60%,合著论文的比例明显高于独撰。从各年度数据来看,合著论文的数量和比例还在不断提高,而独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合作的规模来看,在被统计的3204篇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的有2264篇,占总体的70.76%;3人合著的有800篇,占总体的24.97%;4人及以上的有140篇,占总体4.37%。主要还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的合作形式,且呈增长趋势;而4人以上的合作偏少,各年度数量上略有起伏。

论文合著是科学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笔者在检索统计时就发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合著论文的作者中许多都是非会计学科的研究背景;第二,合著论文的作者类型多样化:有同一机构内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合作的;有同一机构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的;还有不同机构间合作的;极少数国际间合作研究的,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模式。当然,从论文合著来研究科研合作,是基于理想化合著的假设,在实践中,可能还存在大量出于评聘职称等功利性目的的“挂名合著”现象,这里无法严格界定。(五)基金资助论文的统计分析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出的研究论文,它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难度和较高水准,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本文研究基金论文数量,试图揭示会计研究过程中受到基金资助的情况,表9给出了2004—2008各年度受到各种基金资助的发文情况。从表中数据来看,基金资助的发文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逐年加大,2008年基金发文量已占发文总量的55.94%,比2004年翻了一番。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会计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不同类型基金的论文增长幅度有差别。从基金论文级别来看,受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部级、省(市)级和校院其他级,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差4倍,这可能是由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项目的结项并未作严格要求,致使有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论文未标注基金来源,从而导致论文数量上的差距。此外,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自科基金还是社科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五、结论、启示与思考

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对近五年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可以作出以下结论,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简要结论

首先,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机构中,高校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发文量的93%);且高校间研究能力差距悬殊,总体来讲,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准强于财经类大学;此外,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其次,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高产作者中,大多出自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团队里;深入观察样本资料还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占总量的61%),其次是中级和博士研究生(占38%)。最后,基金论文与合著论文在数量和比例上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两者成正比关系;合著论文的合作规模主要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合作,且合作形式多样化;基金资助的论文中,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金,自科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社科基金,但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部级社科基金项目。

(二)启示与思考

第一,会计专业设置较久、会计专业教育层次齐全(学士、硕士、博士)的老牌财经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例外),其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几代同堂”[5]的现象。

第二,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值得重视!任何理论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否则很容易陷理论研究于“隔靴搔痒”的境地,影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为数不少的会计实务界的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有来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的感受,应该比远离会计实践的高校研究者更容易出成果。同时,会计研究者也不能始终禁锢在书斋里,为研究而研究,应该深入到企业,就像教师深入到课堂中一样,这样会发现有更多的课题需要去研究,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对实务界和政策制定者有价值。

第三,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优化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促进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研究背景间的科研合作,加强学术团队特色的培养,形成以核心成员领衔的学术团队[6]。其实深入研究样本资料就可以发现,像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所发表的论文成果中,绝大部分都是合著论文,从他们那种或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或以老带新的作者组合就可以窥见其学术团队的整体阵容。如果散兵作战、孤军奋战,从长远来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学术团队都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上一篇: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 下一篇:统计信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