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2 03:45:16

经管专业

经管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导师制;经管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35-02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实施了专业导师制。专业导师制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教学制度,早在百年以前,西方国家就实施了专业导师制。经管专业大学生不同于理工科学生,学生思维更趋活跃但实践创新能力不强,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比较明显[1]。因此,经管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培养合格人才是目前急需实践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分析经管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应用的具体实践。

一、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实施环境分析

(一)专业导师制的意义

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作为培养学生的有效教学制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高校实施效果不一致。目前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仍然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的培养模式,由此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能与创新意识的发展同步。在此背景下,经管专业有效实施专业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目的与专业导师的职责

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学校于2010年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出台了《关于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的实施办法》、《本科生专业导师考核办法》等文件。学校经管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目标是:根据经管专业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需求,构建实践活动平台,让更多优秀的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具备专业特色或具备更高专业竞争实力的学生。专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1)有效指导学生的理论和专业学习,突出专业发展和专业理论强化;(2)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大赛,鼓励学生自信参加,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并争取获奖;(3)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模拟平台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

(三)专业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原则

依据学校政策,辽宁工业大学二级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专业导师组织由主管教学院长负责,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组织实施专业导师制。专业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导师指导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根据专业成绩、已有专业表现和学习态度表现来决定,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兴趣的差异性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2)围绕专业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根据专业导师的研究领域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参与科研项目,如应用性、创新性研究类项目,指导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

二、大学生对专业导师需求的关键要素分析

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调研影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导师需求的关键要素。本次随机选取两个学院四个年级的在校学生,发放问卷190份,调查结束后回收问卷176份,其中有效问卷170份。由于篇幅所限,仅选取问卷中部分指标进行分析。

调研样本分析。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绘制出辽宁工业大学经管类大学生样本的频数分布表如下。

表1 调研经管类大学生样本分布表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此次抽样调查样本范围较为广泛,选取的辽宁工业大学经管类大学生样本分布在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个年级,四个年级的抽样比例分布比较均匀,抽样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利于进行数据分析,为统计分析提供可靠保证。

图1 不同年级对专业导师指导认知因素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最希望在课程选择、学习方法、人生价值观和生活及心理方面获得更多的指导。因为大一学生刚入校,对专业概念比较模糊,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充满好奇和茫然,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对专业导师的指导需求非常迫切。大二学生最希望在人际关系、学习方法和生活及心理方面获得专业导师更多的指导,在此阶段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主要存在人际关系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惑,所以专业导师主要应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心理方面指导学生。大三学生最希望在科研活动、就业指导和人际关系方面获得指导和帮助,专业导师在这一阶段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并取得好的成绩。大四学生最希望在科研活动、就业指导方面获得指导,应鼓励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并结合实践撰写论文。

图2 不同年级选择专业导师指导途径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最渴望获得新知,可塑性较强,喜欢通过小型研讨会获得专业导师指导;大二学生更希望通过座谈获得专业导师指导;而大三学生更希望专业导师指导社会实践,多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大四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己的主见,喜欢独来独往,更喜欢与专业导师通过网络在线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三、依据经管专业特点推进式指导实践

本部分结合第二部分的调研分析结果,针对大学生四个年级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2]。

(一)大一:指导选课、参与实践

根据培养方案,专业导师要积极引导大一经管专业新生科学选课参与实践,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专业导师指导新生进行选课,针对大一阶段基础课学习的难度,如高等数学、外语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实时监控,监督学生平时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防止学生学习掉队。其次,指导学生多去图书馆读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或上网登录一些有意义的学习网站,如小木虫、人大经济论坛、百度文库等;另外,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市场调研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社会实践,使学生较早积累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3]。

(二)大二:指导专业学习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大二学习阶段与大一阶段不同,大二学生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导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学习,还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指导学生。首先,指导学生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讲解考取研究生、考证、科研和就业方面的疑难困惑;其次,指导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参加学科竞赛;最后,指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学术研讨会,聆听学术报告,参与讨论。

(三)大三:指导专业学习,参与创新性实践

根据教学计划,大三学习阶段是学生专业课学习最集中的一年。一方面,专业导师要指导学生读一些必要的专业参考书和专业(或行业)报告,认真撰写学年论文;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申请参加学校、省和国家的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学生通过做项目提高了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论文写作规范和水平[4]。

(四)大四:指导参与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

该阶段大四学生主要进入了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导师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相关企业实习,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要完成所申请的各类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导师通过电话、网络等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心理适应程度,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按时按质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专业导师制实施成功与否,与专业导师责任心和学生的理解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学校不仅要建立起相配套的激励机制,还要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专业导师制。不同的专业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会有所差异,但培养目标是共同的,都是在满足专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无疑会使更多的经管专业学生受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蔚,熊本峰.商务策划学院专业导师制尝试――以

2001级商务策划专业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5,

(2).

[2]李晓梅.高校经管专业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分

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

[3]孟爱华.实践视角: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专业能力培

养方法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S2).

[4]李晓梅,邸彦彪,于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经管专业考

试方法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经管专业范文第2篇

(一)满足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

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明确指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社会进步靠人才、文化发展靠人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旧靠人才,可以说人才是万事皆兴的重要驱动力。同理,各行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样离不开优秀高级应用型经管人才,而人才的塑造取决于高职院校培养教育。

(二)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

当今社会形势下,社会市场演变为若干个子市场,如房地产市场、产品市场、证券市场及人才市场等,其中人才市场是确保各类子市场稳固发展、壮大的基础。随着各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此时各企业若要稳固立足于市场中,必须挖掘更多的人才,而人才的形成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状况,其中高素质、高水平高级应用型人才衡量标准便是职业素质指标。

二、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构成

(一)职业素质的含义

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质指的是敬业乐业精神与合作的态度。其中敬业乐业精神是指将工作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该项工作,及时发现自身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而合作的态度是指时刻树立积极向上的、负责任的、诚实守信的等合作态度。

(二)职业素质的内容

第一,职业知识。要求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明确经管职业岗位特点与培养专业能力的要求,认真学习掌握关于经管类课程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直接关系到经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日后更好胜任于经管职业岗位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规范,尤其是经管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规范经管专业学生日常工作行为,防范不合规、不合法现象的发生;第三,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调动学生参与经管专业学习及经管职业工作积极性的关键,为经管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导向作用;第四,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即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毕业生从事经管职位的实际操作能力,该项技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其需要在日后工作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实际上,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经管专业毕业生工作绩效状况。

三、加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一)加大对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理想的主体意识培养

经管职业意识既是学生参与经管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又是学生参与经管职业工作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求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大对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理想的主体意识培养。一方面,要增强经管专业学生经管职业意识,促使其能够全面准确认识到经管专业在社会市场中所起的积极效应,从而激发经管专业学生开展经管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经管专业毕业生在经管职位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帮助经管专业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我,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管专业课程学习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如此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

(二)以职场要求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各项体制变革不断深入,给予经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也越来越成为培养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一,大力推行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即鼓励经管专业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尽可能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从职业实践活动中认识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第二,落实好典型示范活动,要求高职院校借助黑板报、广播等平台加大对各行业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宣传。或者,高职院校邀请各行业先进模范人物置于高职院校开办座谈活动,要求他们向学生阐述自身的实际经历及感想,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来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三)构建完善的学生技能、素质评价反馈体系

构建与企业对接的学生技能评价体系。要求高职院校遵循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依据,结合各行业企业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打破传统的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法,置于真实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现场对经管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以准确掌握经管专业学生实际技能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完善措施,从而不断提升经管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另外,构建职业素质评价与反馈体系。应着力于高职院校、企业两个方面评价反馈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从高职院校层面看,以学生自身反馈、经管教师反馈等渠道反映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从企业层面看,以绩效考核等渠道反映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通过多方面评价反馈能够准确反映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薄弱环节,为加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提供依据支持。

经管专业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分析其目前国内(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校内综合实训存在的不足及产生的消极影响,以此提出建设“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中发挥的巨大的功能,如推进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完善校内实训软、硬件设施的功能、培养校内实训专业师资队伍等等。

【关键词】大经管生态圈 实验实训基地 校内综合实训 功能

1.“大经管生态圈”的内涵与实质

1.1“大经管生态圈”的内涵

“生态圈”一词首先出现在生物科学领域,指的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圈中应包含有若干个生物群体和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所谓“大经管生态圈”是在借鉴生物学“生态圈”的思想并融入经管学院的文化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的形象比喻和内在界定。大经管“生态圈”中的“生物群体”是经管学院的全体学生、教师和职员及工人;“自然环境”喻为大社会背景下的微观社会环境和我院本身所处的地域环境。

1.2“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质

“大经管生态圈”的物质和实际作用体现就在于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基于VR技术和jet技术,通过b/s架构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的最新的大经管类跨专业综合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它将企业置于一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之中,构建“企业经营环境仿真运营”的全景实践教学环境。 既满足了高校对校内实训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高校就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2.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对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虽然在积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及方法如加大对高校的实验实训的建设和使用,来迎合新世纪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做好各方面。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仍然存在规模小,重复建设,公用性差及实验室专门教师人才匮乏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管类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发挥的作用。以下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校内实训的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2.1无法满足应用型大学转型对校内实训的迫切需要

为积极响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号召,众多的高校提出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口号,为此我校也设定“建立应用型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应用型高校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培养能快速与企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亦或直接为企业提供成型成熟的科研成果。这些可以直接与企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一个专业的实训场地。而目前我院建立的校内实训场地不管从规模、数量还是与企业的仿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校内实训是除企业之外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最重要的渠道,目前我校校内实训的发展现状远远满足不了我校发展目标的要求。

2.2目前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设施不完善的现状

2.2.1实验室的投入量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学生需求

目前我院各专业仅仅拥有4个实验室,随着近几年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张,我校的学生数量尤其是我院今年的招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再加上我校在努力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的诉求,现有的实验室建设远远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学生规模及实验需求。

2.2.2已经投入使用的实验室没有得到持续的更新

我院目前已投入使用的4个实验室,由于资金投入等等原因没有进行对各个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及时地更新。实验室设施的陈旧不利于我院学生对于现代不断更新知识的掌握。如我院现在正在使用的拥有“ERP模拟沙盘”的软件还是最初的手工软件,而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逐渐采用电子沙盘。手工沙盘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远低于电子沙盘,不利于我院学生经营理论的掌握和经营实践的更新。

2.2.3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各实验室的通用性和共用性,实验室之间的系统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院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基本是针对各自专业的需求,如我院的会计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就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国贸专业的实验室也主要为本专业的学生服务,各个实验室的共通性和共用性^小。并且各个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某一专业技能很难做到与其他专业技能相结合,系统性有待提高。

2.2.4各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仿真度不够,企业氛围真实体验度不够。

我院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虽然以尽量保持与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环境相一致,但由于软件设计、实验室实际建设等等导致目前我院的各专业实验室建设虽然可以满足教学实验需要,但带给同学们的企业氛围真实体验度相对较低。实验室的真实体验度较差对学生操作积极性和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3我院校内实训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我院各专业的校内实训实验室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但专业从事校内实训建设的专业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形成。现在我院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教师多数为本专业的普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方面的培训或培训的时间较短,对校内实训的教学、科研的专业技能掌握度还有待提升。没有专业的校内实训师资队伍必然会影响校内实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3.“大经管生态圈”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中的功能

“大经管生态圈”覆盖了我院大经管类的全部专业,适应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它的建设也可以解决大经管类各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得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各个工作岗位上锻炼的机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大经管生态圈”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中发挥的功能具体如下:

3.1推进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功能

“大经管生态圈”在范围上覆盖了大经管类的全部专业,并在后期建设使用中欲逐渐把全校的学生纳入。在知识探索上,包含了企业在“业务管控”和“战略管控”方面延展应用,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之间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必将可以推动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3.2完善我院校内实训软、硬件设施的功能

目前我院的校内实训是软、硬件设施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更新度上远远无法满足我院学生教学实训的需要。而“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室实训基地从建设规模上和每次可容纳148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实训的数量,以及所使用的软件设施是目前全国较为先进的、基于VR技术和jet技术,通过b/s架构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的最新的大经管类跨专业综合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它将企业置于一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之中,构建“企业经营环境仿真运营”的全景实践教学环境。

“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将大大完善我院校内实训的设施建设,也必将提高我院校内实训的效率和成效,为我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为校内实训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功能。

为完成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发展目标,具有应用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使命和特色。要培养出掌握失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必然需要具有更高实践实验和知识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顺利建设,我院挑选出9名骨干教师从基地建设的前期考察、论证到后期施工到培训进行了全程跟进学习。尤其在软件使用的培训方面,在校、院的支持下,9名骨干教师分批次远赴全国各个省份参加培训、交流学习,为大经管生态圈的建设和教学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师资储备工作。被挑选的9名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普通教学的知识储备,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实现了实践能力的转变和提高。这种既具备了普通教学的渊博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关键,也为我院校内实训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储备。

3.4培养应用型人才功能。

企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实训基地,但由于受企业对在校学生的容纳度的限制,无法实现高校所有学生都参加在企业实训。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可以解决大经管类各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得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各个工作岗位上锻炼的机会。

大经管生态圈通过建设完全仿真与企业生产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过程;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体验企业内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等等实践学习,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和培训学生通过全仿真的多种实践能力,经过培训的学生基本完成毕业上岗的准备和训练。

3.5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的功能。

应用型大学所实施的教育应是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中心的教育,这也证明企业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校及我院应做到密切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联系。这也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高校和我院是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

我院通过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和实训工作,可以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通过此窗口积极与各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c企业不更新的先进技术交流,另一方面也有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针对性,使教学环节始终把握住行业改革和发展的脉搏。同时,大经管实验实训基地的适用范围是针对全院所有专业,并在未来有可能向全校各学院各专业进行开放,基地的利用度较高,各专业设施共通性高,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1]揭红兰,刘海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研究[J].2016(3):147-152.

[2]吴兆奇.基于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与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J].2011(12):117.

[3]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4]黄晓全.经济管理类高校实验室建设问题的再探讨[J].吴兆奇2010(1):149-153.

[5]郭静.北京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2014(1): 38-46.

经管专业范文第4篇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through actu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and brother colleges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establishment of stable cooperation relation.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职;经管;调研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vocational colleges;ecnomics and management;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48-02

1 问题提出

校企合作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就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是基于个案的总结,未能形成体系化的、操作性较强的成熟模式。例如,不少学校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表层面上,难以使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我院经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情况,通过对学师生、企业及兄弟院校的实际调查,探索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在互惠三赢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2 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准确及时了解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2012年下半年,本文采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先后选择福州、泉州等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开展调研。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为93%,有效问卷162份。在有效答卷人构成中,经管类专业在校生61人,占到38%,教师32人,占20%,合作企业管理层员工31人,占19%,基层员工38人,占23%(如图1)。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调研数计表明,在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内容中,约90%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其余合作形式相对较少,企业人士到学校开讲座的,占25%,学生节假日到企业兼职的,占20%,其他合作形式占19%(如图2),可见,目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许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内容主要停留在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表层面上,难以使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持续发展。

3.2 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 在调查中发现,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例如很多学校的企业实习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第一、缺乏有效的实习管理,实习前校企没有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与企业沟通不到位,实习结束后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第二、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与实习过程与专业要求不一致,实习效果差;第三、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学校对实习效果没有可行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3.3 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不挂沟,企业留不住学生 调研数据表明,学生在合作单位实习结束后真正留下来的并不多,由于实习生在企业看不到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原因,实习结束后留在合作企业正式就业的学生只占总实习生的5%,明显偏低,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不挂沟。

3.4 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力量缺乏 统计数计表明,有70%的企业与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力量缺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工作繁忙,很难挤出时间从事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如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从高职院校内部培养“双师型”师资的愿望很难落到实处。

3.5 校企对所设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不一致 企业及学校对所设经管类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不一致,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企业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市场营销基础课程,“非常重要”选项为91.47%,学校对市场营销基础课程的认识,“非常重要”选项为73.23%(如图3),学校与企业对市场营销基础课程的认知差别较大。我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为“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学校应认真思考企业的观点,重新认识专业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与企业开展课程设置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物流基础[M].同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刘立云.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价值工程,2010,(16).

经管专业范文第5篇

1、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首先,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开展。经管专业成人教育的校企合作,既让学生可以获得文凭,又能令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得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节省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也提高了企业对学生就业的满意度,从而可以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其次,校企合作能真正实现专业的课程改革。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考虑企业用人特点,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出企业满意,社会满意的有用人才,真正实现专业的课程改革。最后,校企合作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习、见习、调研等机会,从而提高现有经管专业成人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可以说,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是学校培养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的合作者,也是人才的使用者和评价者,企业更有可能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发者和创新者。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应用性强的专业课。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成长储备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的构建

1、树立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新理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制度变革的前提,构成教育制度的价值基础,是教育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对经管专业成人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局限性,认为单纯是教育系统的责任,这就造成了高校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和“用工荒”的矛盾。而解决矛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树立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新理念,将经管专业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把高校与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经管专业成人教育的发展。

2、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将这些企业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兴趣。其次要考察企业的综合实力。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设备、充足的场地、经验丰富的师傅以及为实习生提供必需的生活设施等。这是校企合作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

3、建立科学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要保证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实现学员学习培训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其中专业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科学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将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融入进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体现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导向性。具体地,重点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岗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拓展的能力,在结构上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培养的人才具有专业经验和实践能力。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习、见习、调研等机会,使教师真正了解企业,获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聘请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举办讲座或兼职授课,搭建学校与企业间人力资源相互沟通的桥梁,以此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经管专业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5、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要设立和健全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保障体系,对经管专业成人教育实行教学全过程的检查和指导。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制订学校课程学习成绩评定、企业对学员职业能力评价和社会各类技能认证机构的社会化认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多方面综合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争取政府支持,提供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在许多国家得以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政府通过宣传倡导,来引导校企合作,同时运用财政资助和设立科研基金等政策法规来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还可以通过数据咨询、政策咨询、技术咨询等手段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穿针引线。由此可见,政府的支持,可以为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正在被学校和企业所接受,是成人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力发展经管专业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经管专业成人教育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经管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07-02

国内的经管类专业是一个对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极高的专业,其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分析解决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问题的理论能力,同时要有创新及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实践技能,因此找出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新思路,对各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现分析如下:

一、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国内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往往都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根据理论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实验及实践教学,整个内容的安排受到理论教学的制约,实践内容单调、学时有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此外,许多实验及实习课程根本没有配套的教材,从大纲的编排到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由从事该课程理论教学的教师完成的,因此指导书存在内容单一、不合理的现象。而且,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的内容出现重复的现象。所以,从经管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上看,经管类专业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不利于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

在实践教学手段方面,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轻案例而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即使使用案例也不能做到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造成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当前市面上所提供的实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比较落后,不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内容简单化,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虽然项目多,但研究性及创新性的实验却很少,跟不上实践教材建设发展的需求。尽管现在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如金融工程、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的模拟实验室基本建成,但在实践教学中真正能将实验室功能充分利用起来的还是不多。

3.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经济类专业实践课程长期采用固定教学模式,多年变化不大,未能紧跟科技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经管类专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新能力,限制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几乎都是由指导教师自行向学生演示,学生参与度不高,弊端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实践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限,没能良好展现实践教学中“灵活教育”及“延伸教育”的特点。

4.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建设投入不足

首先,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验课程教师大部分原来从事理论教学,其数量及质量都相对薄弱,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可是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方法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次,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实践教学,更不愿意花精力指导学生实践,减少了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影响了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最后,随着高校教师学历层次的不断提升,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了教师团队的主力军,而不少青年教师往往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经济及管理的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所授知识的实用性不强,讲原则多过讲方法及实际操作业务的现象。所以,实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低下。

5.实践教学配套保障不足

从有利于各高校发展的角度上看,学校更愿意将精力用在各专业的利益平衡上,对一些教学急需的项目投入量大,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经费的相对短缺,与高校相配套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因此一直滞后于行业发展总体水平。经管类学生从事的多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工作,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但现在高校中拥有独立实习基地的非常少,很多企事业单位也不愿意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践机会,最终导致实习过程流于形式。此外,由于同批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往往会比较多,可供实习的部门场地有限,学生即使进入实习期也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根本没有了解业务、熟悉业务的机会。使得原来制定的许多实践教学内容难以按计划实施。

二、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参与实际的市场经济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及市场活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当前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发展新思路,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优势,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方案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布局,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既可以安排课内实验,也可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分别从感性认识及专业技能方面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学科建设上注意以科研促进教学,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经管类人才。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要求都比较强的专业。要切实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现阶段可从强化课堂案例教学、改进实验实习方法、改革毕业论文选题及写法,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等环节入手。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如案例穿插、单项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专题讲座或报告等;(2)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高校可运用自己的资源与能力建设与发展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和运用自身与社会的双重资源共同创建经管类专业实验室;(3)实习形式多样化,不限于只到企业参观考察,还可以采用定点岗位实习,在基地听讲座与答疑,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及作报告等其他形式;实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毕业论文设计要面向实际选题,学生根据自身的学术专长和兴趣,自行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应重视对选题的审定和对提纲的审核。

3.注重实践教学创新思维的培育

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过去,经济管理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往往安排比较靠后,指导教师现场教学也相对较少,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可将实践教学日程相对提前,如在大一时就可以安排教师及企业负责人带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模拟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具体认识。此外,当前有关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侧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没有看到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以至于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面比较广,但缺少特色,而且对自身的期望值又过高,当发现自身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社会关系。因此可以学习一些高校采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切实需求进行人才的培育,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进入到工作岗位提前锻炼。这样既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也便于其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为毕业后顺利上岗提供前提条件。

4.强化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

实践教学工作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才能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对实践教学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构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加速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还应具有爱岗敬业及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2)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完善考核、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在不影响日常教学、学生管理的前提下报考各类执业资格证书,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参与到企业真正的工作过程中,这对提高实践型教师的技术能力有着极其明显的作用,从而构建一支以“教师+专业资格认证+执业注册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3)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实践教师在从事具体教学工作前一定要通过学校试讲及专家认可;对学生的实验及实习报告要做到认真批复及时反馈;实践任课教师的评价应与理论教学的教师评价保持一致,严格要求。

5.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的投入

首先,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独立实习基地的构建还是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当然在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所支费用相对较少,因为企业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我们也给企业提供服务。其次,实践教学活动的进行需要资金。如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软件的购买及后期维护等。最后,实践教学的师资培养也需要费用。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否则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有着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长久以来,在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努力。这是当前社会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总之,只有不断深化经管类实践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教师应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为社会输送高能力及高素质的经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卫平.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5,11:18-19+21.

[2]王维红.加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0,10:154+156.

经管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2

[中图分类号] F273;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35- 01

1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背景和目的

“工科要有实验,经管要有实训”,实验和实训对于经管类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对理论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综合检验学生的商科知识、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从2011级开始,将原先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10周校外实习转变为2周校内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加8周校外企业实习。我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已连续两年开展。

跨专业虚拟仿真实习通过专业的实训软件模拟仿真的商业运营环境,把来自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按专业背景配置组成仿真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物流企业、工商管理局、税务局、金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机构,结合专业知识来进行模拟运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

通过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基本的管理知识以及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在实践中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今后的工作之中。

2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实践过程

①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时间。此次跨专业实训每批次进行2周,10天,80学时。②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实验中心。③虚拟仿真综合实习详细流程。第一天:上午,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动员大会,竞选CEO,学生竞聘岗位需要准备竞选演讲。下午,各公司CEO张贴公司海报。海报张贴完毕后开始招聘员工,招聘完成后在媒体中心登记员工信息,并张贴录用员工名单。第二天:上午,公司注册流程讲解,讲解完毕后公司职员需领取注册用表单、收据。下午,进行公司注册,在公司注册期间,CEO安排好公司组建的工作,公司成员主动学习运营规则,确保运营正常开展。第三天至第四天:进行企业运营规则讲解,各单位CEO督促自己的员工严格遵守上课时间,并负责登记好自己公司员工的考勤。各职员需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软件使用。学生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一个季度的试运营。第五天至第九天:完成第一季度至第七季度的运营,并且举办海报评比大赛、点钞大赛、主题沙龙素质拓展等特色活动。第十天:上午,完成最后第八季度实训,检查并上交办公用品。下午,准备经营总结PPT总结大会。各公司CEO对全体员工做年度述职报告。

3 校内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特色

①组织主题沙龙、主题分享会。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经营实践结合,特加入多个与创业导师、企业家及成功校友交流环节,为大四学生就业进行面试前准备、面试应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未来择业的道路上目标更清晰。举办“遇见美好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新经济下如何合伙创业”“如何适应电商企业的企业文化”主题分享会,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方向指引。②完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公司进行考核,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企业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50%+中期汇报×20%+考勤×20%+员工工作参与度×10%。公司(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物流公司)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40%+服务满意度×40%+考勤×20%。

4 结 语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学生实训化教学继单项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之后的第四阶段的训练,是整个实训体系的提高阶段。经管类学生学会适应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策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认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也深化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开拓了一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海荣,经贸类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1-64.

[2]贺雪荣.综合仿真实习成绩考核体系的构建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11-12.

经管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 人才培养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 教育教学 研究

跨专业实训平台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说得直白一点,跨专业实训平台就是在院校内对复杂、多变、丰富的社会环境进行模拟,适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并且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使用同样的教学原理,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将经济和管理以及相关实训专业联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的目的,在应用过程中不同省市、不同学院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基本素质、本地区的教育环境以及学生的发展意向,进而再去制定经管类跨专业实训平台的实训内容,会更切实有效。

一、研究背景

为了使国家教育部、发改委颁布的《地方高校转型意见》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已经成为国家高等院校结构调整的重点。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转型应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构建应用型学校做出努力,这已经成为各地高校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将提高人才质量培养作为主要环节与重点突破口,在教学中引入实践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提升。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营销类专业实际训练平台往往使用虚拟软件进行实战模拟,虚拟软件虽然比传统教学幼优势,但是训练手段单一,学生很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该如何做或怎么做早已有教师制定好,虽然在训练初期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快退去。并且,虚拟软件很难将相关业务互相练习起来,缺少设计性与综合性。跨专业实际训练综合平台,可以让学生熟悉现代商业领域的不同岗位、不同组织的特性与工作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训练管理所需的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全方位训练,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胜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全局观念得以培养。

二、经管类跨专业实训的意义

(一)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对经营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方案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应该在努力探索中做出相应变革。《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要扩大岁技术型、综合型、应用型等人才的培养。跨专业实际训练综合平台,可以通过建立仿真经济环境与企业联合运作演练,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营销与管理的整体流程,对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十分有益。

(二)有助于经管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

经营管理类专业之间的岗位具有频繁的业务往来,要想胜任其工作内容,既要熟悉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业务关系与工作流程,而且要能够正确处理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需要对经营管理类有关的专业进行业务整合,建立跨专业综合教程,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类各专业之间的交叉教学。

(三)有助于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高效经营管理类专业的实际训练平台往往以使用虚拟软件进行实战模拟,虚拟软件虽然比传统教学幼优势,但是训练手段单一,学生很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该如何做或怎么做早已有教师制定好,虽然在训练初期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快退去。并且,虚拟软件很难将相关业务互相练习起来,缺少设计性与综合性。跨专业实际训练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操作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人才得到全面培养。所以,应加强对跨专业实际训练的重视度,提高经营管理类学科的实践应用,对提升教W效果有深远意义。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当代社会十分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跨专业实际训练平台要求学生能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通过协同作战的方式完成工作内容。在这种交流合作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三、跨专业实训平台构建研究

(一)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开发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遵循课程整体协同原则,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要立足于本校特色专业基础上,要与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实现综合型、设计型、体验型课程开发的整体建设格局。

(二)跨专业实训室物理环境建设

VBSE跨专业综合实际训练的教学环境、实际训练的硬件设备、实际训练的软件设施、实际训练的教学内容等配置要根据虚拟商业环境中的制造企业、客户、供应商、服务机构的数量以及岗位数量所需而定。“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引导下,让仿真职业环境得以有效建立。

(三)跨专业实训师资队伍培养

跨专业实际训练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宽、专业领域很广,需要有不同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优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VBSE跨专业实际训练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辅助”为主要教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以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为核心。

(五)教学运营管理完善

VBSE跨专业实际训练课程针对经营管理类的各项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充分考虑知识储备与教学时间等问题。

四、总结

经管类跨专业实训平台是一种积极、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真实环境的体会和感受,更能够为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提供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多元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形成宽阔、多元素、多角度、高知识的经济视野,帮助学生在发展如流的社会环境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将自己培养成新世纪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这对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都是具有非凡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高钧.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与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1(04):121-122.

[2]薛云红,喻凡,方芳.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3(12):112-113.

[3]王志斌.基于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08):230-231.

[4]孙锦礼.经管类应用型本科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6,16(12):130-131.

经管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经管专业 双创 人才 现状 培养模式

一、当前经管专业“双创”人才教育现状

首先,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其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尽管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缺乏目标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一是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还没有和创新创业教育挂钩。至于学生方面,传统单一价值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着轨道惯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第四,创新和创业教育缺乏合格的师资。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高校的师资在知识更新和学历层次上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新教师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没有直接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因而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没有多少心得体会,自然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构建经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经管类“双创型”人才的特征

经管类“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基于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的一般特征。“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二是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经济管理是人们在各类各种经济活动中,对人、财、物及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以达到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和有效产出,既涉及管人、管事,又涉及管财、管物。所以,经管类“双创型”人才需要在“懂经营、善管理”的基础上具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并能捕捉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自我发展机制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差异而产生的对教育需求的不同,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学习自,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分流培养、分级教学、分层教学,扩大学生自主选专业、自主选教师、自主选课程的空间。

强调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注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一要加强通识教育,奠定厚实的基础;第二是要拓宽专业口径, 增强专业适应性;第三是增设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提高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第四是引进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第五是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第六是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或体系,有针对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三)强化实践教育

强化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重要环节。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渠道。

加强以毕业设计(论文)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格选题申报与审查制度,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生产实际、社会工作等,同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先进性、新颖性。

鼓励学生出校门,加强与社会工作、生产、科研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真实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建立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社会实际工作、生产、科研进行结合的机会。

三、结语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和部门,要充分发挥“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功能,以创新和勇于付诸行动的精神,建立健全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需要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双创”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将“双创”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经管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经管专业 统计学教学 统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44-02

统计学原理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以下简称经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大部分经管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统计学的价值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的用途、作用,认为自己和统计的距离比较远;普遍认为统计学的学习难度较大,看到数字和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习信心;和经管的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趣味性要欠缺一些,而更强调的是逻辑性、推理性和严肃性,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导致许多同学对于统计学的学习容易产生心理暗示,对统计学学习缺乏兴趣,产生一些消极的学习心态。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分的要求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习,被动学习的成分较大。

统计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统计教学中要用快乐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统计知识,教学本身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也取决于教师的知识体系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更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事实上,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统计学专业学习,特别是对经管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这里谈谈对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统计思想的培养

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是以一系列统计方法的传授为主线的,每一种统计方法都传递着一定的统计思想,有着一定的应用背景和应用前提。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这种过于“规则化”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刻板印象。

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既有归纳方法,又有演绎方法;既有较高的数学要求,又有较系统的应用学科背景要求;既要讲究严密性,又要强调灵活性。统计学是一门边缘学科,需要其它各学科的支持,需要了解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统计学博大精深,可比哲学;严谨缜密,可比数学;浩繁复杂,可比史学;惊心动魄,可比文学;赏心悦目,可比美学。

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计算技巧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统计学思想与其它学科融合的培养和锻炼,对生活态度的转变才是统计学教学的核心所在。我们身边的市场调查、保险精算、股价指数、人口普查、GDP增长率等等无一不渗透着统计思想。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的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二、统计计算技巧的训练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课和工具课,统计学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涉及到日常的自我训练,要学会自己运用统计数表、计算机等工具,处理统计计算问题。在掌握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动手计算的能力很重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专业统计软件越来越多,SPSS、SAS、STATISTIC等等。但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Excel了,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要求经管学生掌握专门的统计软件,而应注重大众软件Excel中统计功能的介绍和训练。

三、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教师既要把最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教授给学生,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基于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实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再加上对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教学手段考核要求的变化,在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可以充分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也非常有利于演示统计软件的具体应用过程。其缺点是教学节奏快,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容易造成学生课堂学习囫囵吞枣。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统计学内容的把握又存在着如前所述的规则化现象,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提倡板书和多媒体结合使用,采取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主要用于呈现案例和演示统计软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并克服其劣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效果。

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涉猎一些经管专业的知识,了解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注重统计方法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对于统计学这样一门工具性课程来讲,精讲多练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题型非常有利于统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也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和最终考核中,应该加大对统计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和考核,具体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当然,如果在教学中将统计计算融合到经管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课中,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例题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会计专业中,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审计抽样、风险分析等等的相关计算部分作为例题)。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不同应用领域的相关案例,同时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提示和约束,尽量避免出现像传统计算题的解题要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去选择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结论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以充分地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要对现有统计学教材的课程设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大胆改革,从而使经管专业的学生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真正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学到真正能指导实践的现代化统计知识。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崇高的师德、现代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理念、创新精神这六种必备的基本素质,才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英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统计教育,2007(12)

2 杨绪忠.财经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探讨.统计与决策,2002(5)

3 宫春子.快乐统计教学方法探讨.统计教育,2008(1)

4 谢邦昌.邦昌随想――统计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自信.中国统计,2003(9)

上一篇:参与式教学范文 下一篇:中医诊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