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6 09:02:59

经典汇报材料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倾力谋事,学习宣传在增强自觉、内外兼修上取得了新成效

当前,随着部级某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崛起和胶东国际机场正式获批,带动某成为大某“正品字型”空间结构的中心、某第四大发展平台和三城联动发展新引擎。大好的机遇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涉及到临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知识也更需着重掌握,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一方面,增强思想自觉,做到内化于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坚持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坚持系统研读、理论提升,通过组织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周六学习日、理论中心组等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某发展论坛、某干部网络学院等资源载体,发挥《参阅件》、《某信息》等平台作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系列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某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视察中办工作时提出的“五个坚持”要求,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省市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从全局上思考和谋划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某各项重要部署上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另一方面,增强行动自觉,做到外化于行。面对某加速转调创、加快腾笼换鸟、深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争当发展领头雁、火车头,走在某乃至山东省前列的发展任务,某领导工作要求高、节奏快、活动多、日程紧,对谋划辅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坚持工学双促,把学习贯彻上级精神与办文办事办会等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和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工作的能力,做到真用、真抓、真改。

二、努力做事,综合调研在以文辅政、推出精品上展现了新进步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把为某决策做好参谋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了参谋服务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一是不断加大调研力度。今年以来,某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密集开展工作调研,带动班子和各级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以此为榜样,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紧紧围绕“两大引擎”、大项目建设、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27篇,其中,《保障“转轨”让农民领上职工养老金》等6篇得到某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特别是为深入贯彻落实某、市政府关于“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向桥头堡”重要精神,通过先后10余次调研、20余次修稿,编发了呈阅件供上级领导参阅,为加速推进国际物流港建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间接促成某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落地。二是不断提高文稿质量。文稿是办公室的主要“产品”,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贴近发展大局、贴近领导思路、贴近群众意愿,反复琢磨观点,精心锤炼文字。今年以来,共完成综合文字写作70多万字、各种综合材料320多篇,较好地完成了重大会议、重要活动材料筹备工作。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始终注重高标准、高质量,我市邀请市民代表全程参与、建立“八有”挂牌管理台账、专题民主生活会“三张清单”等有关做法,得到了郭树清省长的高度肯定。三是不断加强信息工作。全方位、多角度为某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做到三个及时:及时把上级关于学习贯彻工作的重要部署传达到全市各部门单位和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及时搜集整理和刊发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市上下学习先进、整改不足;及时发现基层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学习贯彻活动的亮点经验。今年以来,共编发信息某余条次,某市级以上信息采用452条次。

三、尽力办事,日常运转在综合协调、整体联动上迈出了新步伐

某办公室作为全市机关的运转枢纽,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五个坚持”要求和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党委办公室职能,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一是综合协调细致到位。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努力在部门之间找到“共同点”,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找到“着力点”。建立“一会、两制、三批”工作机制,“一会”即定期召开四大班子办公室联系会议,加强沟通交流;“两制”即健全完善重要活动协调制度和领导公务活动预案制度两个制度,确保重要活动不出纰漏;“三批”即抓牢“三个审批”,加大发文审批、会议审批、经费审批力度,今年以来,三项审批同比降低35%、31%、27%。二是办文办事节俭周到。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办文上严把质量、减少数量,办会上合理安排、讲求实效,接待上抓好迎送、住宿、行车、安全等服务环节,确保既热情周到、又勤俭节约。活动期间,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会议活动得到有效清理,接待交流中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会议和文件分别减少19.3%和24.2%,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85项。三是机要保密严谨规范。在机要保密工作中发挥好建章立制作用,时时事事讲原则、讲程序、讲规范,重点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清理整顿、载体清理、计算机网络保密检查等工作,提高机要保密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同时,以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为契机,抓好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着力优化市镇两级行政审批和便民系统功能,高质高效完成相关工作。某政务网绩效评估列全省首位。

四、全力督事,督促检查在突破难点、推动工作上开创了新局面

紧紧围绕某决策部署进行督促检查,坚持把推动落实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职责、最主要的工作思路和最有效的工作方法,随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节点、民生实事的办理进度。一是科学发展健全机制。将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围绕两大引擎建设、大项目建设、大沽河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包挂责任制、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利益导向机制等多项机制,努力提高办公室工作科学化水平。二是严格督促推动落实。围绕某中心工作,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结果。今年,某市为贯彻落实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破解工业围城、推动新老城区融合发展、实现“凤凰涅??、腾笼换鸟”,于年初启动了东部中央商务区拆迁改造的2014年一号工程,实施城区420家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关停并转30家化工、电镀企业。为确保某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针对每月编排的某重点工作计划,分解责任、跟上督查;针对领导批办事件,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日一督查。在此带动下,东部中央商务区一期A区仅用10多天就完成征迁工作,推动上海仁济医院某分院、回迁安置楼等项目加速落成。今年以来,共完成某领导专项督查批示件672件、开展现场督查200余次、发出督查通报38期,督办催办率达100%,到期办结率达98%。目前,正统筹协调某抓好村“两委”换届、基层服务型党建、某市科学发展项目现场观摩会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完美收官。三是服务发展关注民生。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等民生诉求,深入开展“三问”、“双联”等活动,将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和最急需解决的10件事作为突破点,严格督查落实,在摸清群众意愿、解决基层困难、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深层次挖掘、培育以平民典型为代表的“最美某人”,截至目前,“最美某人”典型库增加至476人,4人被评为中国好人,8人被评为山东好人,王伟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亲切接见,“尚德某”现象蔚然成风。

五、合力成事,机关建设在创先争优、提质增效中实现了新发展

某办公室工作时间紧、节奏快,但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因素,就放松了要求、降低了标准。坚持以夙夜为公的精神,狠抓机关建设,坚持在学习、德行、工作、生活、廉洁自律等各方面严格要求。今年以来,在组织办公室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及某常委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以改进作风为着力点,积极打造了“忠诚服务、精诚善业、真诚尚德”的“三诚”服务品牌,树立忠诚服务的机关形象,提升精诚善业的效能水平,营造真诚尚德的环境氛围,推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大力弘扬“学习之风、为民之风、勤勉之风”三种风气,深入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创建,深化以干代训制度,密切了办公室与基层群众的交流联系,引领办公室干部素质、形象双提升。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交往;课题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1)课题研讨的准备。课题研讨教学不单纯是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维、生成知识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课题研讨准备对于顺利开展课题研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讨准备一是要求各研究团队对确定的研讨题目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二是要求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情况确定主发言人、主答辩人和主提问人,主发言人的任务是系统表述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主答辩人的任务是回答其他团队提出的问题,主提问人的任务是代表团队向其他团队提问。

(2)营造课题研讨的民主氛围。课题研讨应该在民主、平等和活力的氛围中进行。第一,各团队要充分尊重其他团队,认真听取其他团队的发言,但各团队的发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第二,不能批驳其他团队的观点,只可提出不同看法,提问必须用咨询或商榷的语气;第三,不能重复其他团队的观点,只能进一步阐述或从不同角度阐述,如果本团队的观点与其他团队已表述的观点基本一致,应放弃重复表述;第四,教师一般只担负组织和鼓励角色,如有需要只能以平等身份发表见解,不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专 国学经典诵读 教学改革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成为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然而,受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侵袭,当今社会变得日益急功近利,这种负面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使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被冷落,学生们出现了浮躁、自私、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等不良心态。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各地的读经班、诵经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各校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更是层出不穷。社会上,从于丹、易中天、钱文忠成为“学术明星”,到各大书店各类国学经典著作的热卖,都折射出整个社会对国学经典价值的重新认识。

然而,各地的诵经活动所涉及的对象多是中小学生,如“北京圣陶实验学校”的创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却忽略了作为未来教师的本专科院校的师范学子们,而他们才是今后国学经典教育的中坚力量,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所以,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专院校,我们从2009年以来,对全市公办幼儿园进行调研和论证,从各幼儿园把《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学前教育课程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从未来职业发展诉求和提高幼专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出发,学校组织本校专家和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编写了国学教材——《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同时决定从2010级新生开始,学前教育专业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国学经典诵读”公共必修课。其目的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借此,使繁浩灿烂、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正式进入学校课堂,“读千古美文,做淑女君子”。所以,作为国学文化传播者的教师,应该认真扎实地做好国学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为此,笔者就“国学经典诵读”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思考。

一、诵读引领课堂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重要读书方法。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诵读”,无论是古代的蒙学教育、经学教育还是现代的语文教育,它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关于读书,《三字经》中有“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的教诲,《弟子规》中也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如果在阅读时将眼、耳、口、心、手一齐来配合,学习的效率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好几倍。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仍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可见,“诵读”在我国古诗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时以诵读为主线,在多种形式的听读、个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师生对读的展开下,将书面文字变成可感、可听的立体文字,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奏,形成语感。在充分诵读之后,教师再适时采取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修养精神道德、经世致用。

二、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班级交流,师生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讲授《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时,就尝试运用这种教法,在教学时将史例材料、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如《弟子规》中针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内容都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内容浅显易懂,但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德行这是不容易的。为此,在《弟子规·入则孝》的讲授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视频《当你还很小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任务情境,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然后呈现《父亲的信》和小品《父亲》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析案例、评案例、结案例。在整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最后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感悟到要“孝”,要感恩,这是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收获的内容。最后再通过经典原文的解读与导引,学生理解了“孝”的深刻内涵,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解决问题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注重自主学习

“国学经典诵读”课为公共必修课,授课计划为每周2学时,共32学时。由于国学内容博大精深,只凭课堂90分钟面面俱到地讲解每部经典,显然时间是不允许的,因此,笔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在开课伊始,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任务的督促及分工。每组的任务:一方面从国学经典著作中选取成员共同感兴趣的经典著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制作ppt课件,然后利用课前10分钟,选取一名代表把研究成果进行全班性的读书汇报。另一方面检查督促组内成员背诵和作业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辨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多媒体和制作课件的能力。读书汇报虽只10分钟,却使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的含量和效果。

四、创新评价机制

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其中课堂表现占10%:包括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程度、与小组同学的协作能力、出勤等。国学经典读书汇报占30%:在汇报时根据内容准备得是否充分、课件是否清晰美观、语言是否自然流畅,教师最后以小组合作综合完成情况及每人分工情况给定成绩、评定成绩。“诵读经典,感悟生命”相关论文占10%:根据文章质量评定成绩。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采取口试形式进行经典篇目的背诵和相关国学知识的问答。

五、搭建网络平台

现代网络具有信息量丰富的特点,而网络又是学生最常用的信息工具。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必须发挥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业余网上自主学习。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学习国学经典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网上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QQ群,师生可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国学经典课程的相关视频材料、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等等,进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和问题探讨,促使资源更大化。

(本文为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项目“幼专院校依托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GJXHC111294。)

参考文献:

[1]万平.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为例[J].高教探索,2011,(5).

[2]张胜难,乔烨辛.高职院校国学课教学初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程建忠.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国学教育——关于“国学经典导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厚实经典诵读底蕴交流心得探讨疑惑校园处处有书香亲子同读共享经典爱上经典

在中国这座诗的国度里,诗是我们的文学之宗。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对世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情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都受益于早年的古诗文的启蒙教育。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着一代人的修身与治学。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让孩子从小背诵古典诗文,是弘扬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儿童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古诗弘扬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于我们语文学习和教学都有良好的启示。它对提升我们师生的文化品味和道德修养,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提出“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古诗文70篇。可见,新课程已经把古诗文诵读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点。读经典,诵经典,就是交给孩子们一个宝库,受益终身。经典的诗文,不是普通的语言,是人造的,是升华了的语言,是有一定高度的语言,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千斟万酌,如果孩子们能理解并掌握了经典,也就打下了“国文真正的底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来口语表达,自然就十分容易。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从小诵读古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阶段,诵读些经典诗文,可以养成良好的人格,及时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让中华灿烂的文化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在反复吟诵,在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远离时尚,潜心经典”,也是为被应试主义、功利主义所埋葬的良知和自尊的孩子们开一扇透光的门,熟读、背诵、吟诵,进而探究、领悟,并由此来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沉积淀。儿童时期是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最佳时机。大量的诵读可以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孩子们的记忆力,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时期,将永远无法弥补。十三岁以前的儿童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此时作诵读训练,无论是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及早上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修养、人格智能的陶冶和培育亦具备重大、深远的意义。

此外,在各种古诗文活动中,孩子们的读、写、唱、画等各种能力也将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将古诗文的诵读融入到各科的教学中去,让古诗文真正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让古诗文用各种新颖、独特的形式驻扎在孩子的心中。

我们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社会环境、包括一些教师对此均认识不够深刻。针对现在的古诗文背诵情况,多数教师仅局限于形式和应付检查、达到数量,也就是“背,再背,机械的背”。孩子的背诵,也是纯粹的死记硬背,不明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自己背的是什么,背过即忘。即使记忆中存留下一些,又有几个真正会用的呢?还有一些教师,把教材上的古诗讲解得细致入微,学生倒背如流,用大量的时间去弄懂每一篇古诗文,却不舍得让学生在更广大的空间和时间里,在生动的真实的活动中积累更多的鲜活的经典文化。应试的目的,使古诗失去了神秘的光环,美丽的色彩,让学生感觉累、乏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与好奇。剩下的只是孩子内心深处的厌烦与无奈。如此的教育,真正六年下来,试问能真正完成这个任务的能有几人呢?这种态度和方式,让我们的中华传承千年的美诗美文,被笼罩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失去了华丽的外套,抛却了深刻的内涵。可悲,可叹,不可取。因此,针对我们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这个《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一切源于兴趣,让孩子们爱背,想背,自愿地背;能背,会背,动情地背,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想传承中华古诗文化,首先要从兴趣入手,喜欢它,才会去读它,才会去深刻地探究它,才能逐步爱上我们中华的文化。以兴趣为基点,以教师为引导,以活动为主线,以考核为督促,课内外结合。让孩子们打心眼儿里爱上我们的经典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学校的整体品位,形成学校的核心文化,形成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打造一个新的教育品牌,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从最初的意识形成到今天的落实开展,经历了“定位诵读方向――选择诵读材料――创造诵读氛围――引领学生参与――诵读成果展示”几个步骤。孩子们在诵读中走向诗的国度,走进历史的经典;孩子们在诵读中,体味自信与成功;孩子们在诵读中找到成长的喜悦,修身修心。

所谓经典,即从远古的古体诗到绝句律诗到词到现代诗歌都有许多精华。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则取之用之。经典的魅力的确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从外在的气质、表现,还是从内在的素养、德行都被感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经典句段,达到并超额完成了课标的诵读的要求。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感受着美的熏陶、爱的教育。真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

我们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和诵读内容的积累及应用,确保诵读质量,将诵读真正落到实处。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

一、 厚实经典诵读底蕴。

让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就要走在学生前面先去诵读经典,爱上经典。这样传给学生的才是爱的教育。比如:“何为经典”“如何才能读出经典的灵魂”“与经典相关的人、事、物”……课题组的负责人还特意选择了一些推荐书目要求我们课题研究组成员的教师阅读,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认识。我们还组织教师从自身做起开始诵读经典,就算不是本课题组的成员我们也如此要求。让所有的教者都感染到经典的魅力,受其熏陶,成为“优雅的教者”。鼓励教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相关知识,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诵读经典的先行者、受益者、传播者。

基础定位后,我们课题成员们精心挑选了一些可以诵读的经典诗文,汇编成册。编制了校本教材《经典诗文》。整本校本教材汇集各时代经典诗词文学作品百余篇,其中还包括《三字经》《百字姓》《弟子规》《千字文》《诗经》等精选篇章段落。集百家名篇,诵千古精华。我校每年段只有一个教学班,各年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固定篇目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孩子们自愿积累更多的经典作品,亦可以搜集更多的其它的优秀作品来丰富诵读内容。

二、交流心得,探讨疑惑。

我们是一所农村小学,计划实施起来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完美,那么理想,那么一帆风顺。一但遇到问题,我们便即刻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交流思想。

比如:“完全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吟诵,孩子们背得倒是较为流畅,却不知所谓,而且语调缺少顿挫,失去了每首诗特有的味道。若教师一味地去讲解阐述、强调,又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学生听得厌烦,其实也记不住更多的什么,只是在像模像样的模仿。”这种情况使课题的一线教师们左右为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专门召开了例会。会后,在我们的课程表上的校本课程一栏里便定向为学校的诗文诵读课,在每周三的下午时间,我们实验班的学生有半个小时的专门诗文诵读训练课。学校还把一些班内诗文诵读活动比较突出的孩子组成诗文诵读小组。每周二、周四的下午均有半个小时的专门培训。从背诵的方法、朗诵的技巧、表演的方式及诗文的理解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强化训练,目的是培训优秀的带头人,以一带十,带动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诗文诵读气氛。

此外,灯塔市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启示。在一次研讨会上,又针对这个问题提到语文课前展示部分也可以渗透诗文的理解。我校是采用新的教学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教学的,因此,我们把理解诗文内容的任务落实到小组中去,在课前展示或专门的汇报课时,以自己小组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即可画图展示、可用故事展示、可表演展示、可文字汇报展示……无论哪种形式的展示活动,都需要孩子们去搜集整理相关诗文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搜集资料的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诗文而且还学会了应用,欣赏聆听的孩子们不仅明白了诗文的内涵而且还欣赏到各形式的展示,这也正是我们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研究的一个平台一角。

再如:诗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但因为我们的孩子多出身在农村,村里养大车的居民比较多,年轻人都在外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而真正陪着孩子长大的长辈们大都是文化水平较弱的;还有部分孩子是由四川、山东……外地打工子弟组成的,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普通话情况并不理想,掺杂着当地的口头音和白话居多。所以我们的教师在实施中发现“即使我们的孩子背得再努力,声音再洪亮,也上不了档次,缺少点什么,总觉得找不到诗的灵魂”。经过我们会议的讨论,音乐教师黄云霞觉得,孩子们在诗文诵读中缺少乐感,可以用音乐美去感化,于是音乐课又多了对中国古典音乐的欣赏,在音乐中寻找灵感;两位美术老师觉得,缺少点意境,于是美术课上孩子们又开始学习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画作,在艺术欣赏中寻找美感;体育老师觉得孩子们的底气不足,于是体育锻炼加强肺活量;我们的语文老师觉得孩子们的普通话说得实在不尽人意,于是,对普通话的训练又列入我们的常规教学的重点之一。孩子们的语文书上,画满了三角和圆。于是,大家的普通话都突飞猛进。我们的校领导班子认为一味枯燥地训练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消极心态,在注重积累的同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强求;一定要形式多样,切忌单一。于是,丰富多彩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有小组就要有合作和竞争,小组间不单是比哪个小组积累的经典诗文多,更比哪个小组会用。小组内更是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他们班孩子虽小却开展了丰富的小组活动。例如,教师设定一个诵读范围,各个小组结合内容出题,题型可以一致,也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是对诗句,可以是猜诗文,可以是表演,可以是接力……教师审核后,在班内组织开展小组竞赛。她班的这项活动开展得是有声有色,因形式多样,学生自主,所以极受欢迎,历久弥新。这种方法也被全校师生采用,效果甚好。

再如:语文教师提出一个建议:让孩子们尝试在诵读后创造作品。

班级的孩子们在学习了宋词《忆江南》后,孩子们纷纷效仿,仿写出了许多小诗。如:一位四川来的男孩就写了一首《忆四川》;一位本地的孩子写了一首《忆家乡》。孩子们的语言虽然简单,意境也不深远,但孩子们仿来自有孩子们的乐趣。尤其是孩子们的诗作被曹老师配上音乐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后,更是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对经典诗文积累、创作的兴趣更浓。这种特别的方式,让孩子们至今回味无穷。

三、走出校园参加诗文诵读活动积累经验。

2012年末,灯塔市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小组式教学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案下,教师们也将科研课题的改革推向高潮。小组研究、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竞争……让孩子们在诵读中的表现更为精彩。2013年3月灯塔市教育局组织下学习了新的教学观念和实施方法。4月,我镇又对全体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月,针对“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形式溶入到课题研究中来”进行了专题报告,并组织教师们进行讨论。议程中,教师们既有认可,又有担忧。都愿意用这种新的形式来尝试课题研究。事实证明,新的方式在正确的引领和教师合理的安排组织下,有章可循。

四、学校整体建设中打造诵读环境,同时校内外结合大力倡导诵读经典。

(1)校园处处有书香。

凭借经典诗文的诵读,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吟诵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我们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也会积累一些文字,总结一些心得。这些都得益于诗文诵读中打造的书香校园。我们的孩子们大多都阅读了经典诗文中的趣味故事。 “李太白智整高力士,王之涣巧计治贪官,坡一屁打过江,王安石勤练生花笔……”真所谓:吟诗词,读故事 ,千年诗词美如画,一生丰富金不换!

图书角的成立为书香添色彩。一直以来,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很多,其中有关经典古诗文的占了一定的比例。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都到这里来学习、欣赏古诗文,收获颇丰。尤其是学校规定外的一些古诗文,孩子们多数都是在这里获得的。

学校的图书馆藏书近万册,我们在每周二的下午都安排各个班级学生的借阅,中午时间也定时开放,孩子们可以在空闲之余,来这里读喜欢的书,查需要的资料……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学校早上都安排十分钟的晨读。周一三五都是我们经典诵读的时间。让我们的校园里,到处书声朗朗。

课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又增加经典色彩,我们的教师们还创造了有节奏的读诗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边玩边吟诵,比如:跳皮筋、跳绳、踢毽、蹦格……这些都适用,读起来就像在吟诵一首歌谣,朗朗上口,便于帮助孩子们记忆。再如:我们的孩子们发明了用背诗的方式计数。大家几人一组跳双飞,起步开始背诗,按节奏吟诵七言律诗,一行诗正好跳四下,一人跳其他人背诗计数,看谁跳的诗多。孩子们真是玩得不亦乐乎,这就是经典带给我们的创意与快乐!

(2)学校文化建设彰显诗文特色。

我校为营造诗文诵读的环境,创设诗文诵读的氛围,在校园内打造了诗文特色。比如:我爱读经典的一系列黑板报设计。在走廊、教室悬挂名人头像及介绍。在教室内张贴有关经典诗文的图画、书法作品。在学校展廊里张贴学生们的诗文经典手抄报等。更重要的是教师们也带头在学生中间,在课堂上,生活中吟诵经典,讲经典的故事,说经典的名言,用经典引领学生做人,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爱上经典。让孩子们时时刻刻都与经典对话,让孔孟、李杜深入人心,让校园的每一砖一瓦都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诗情画意,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人人皆可行的事情。

每到春夏季之交,我校校园的一棵百年老槐便开满槐花,“香飘十里”。绿阴浓浓的夏季,那里又清凉无比。不知何里起,那里便成了孩子们休息、诵读经典的场所。真乃“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我校午间的小广播站也经常推荐经典书目及诗文并诵读经典,久而久之让此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3)亲子同读,共享经典。

为了让孩子的家长们意识到经典的重要性。我们于2011年9月召开了家长会。会上专门设计一项内容:经典总动员。让孩子的家长们意识到吟诵经典的好处,知道积累经典的方法,能够督促并陪同孩子们一起来读经典、学经典,坚持不懈。哪怕只有十分钟,也是一种享受与喜悦。亲子同读,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孩子关心的事和问题可以及时获得父母的回应,还可以督促孩子坚持诵读并践行经典,更重要的是,我们年轻的父母们更要补上这一课。在共读中,不仅是在校正孩子们在某些认识及习惯上的差错,也是在纠正家长们的一些不正确做法与思想。

五、引领学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

我校以“诵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为口号,在校内大规模开展各种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相关的活动,使古韵古香飘满校园。

(1)诵读经典研究课

为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将快乐、自愿吟诵落到实处,我们开展了诵读指导示范课、汇报课、交流课、学生展示课、诗文欣赏课等。在各科教学中,都渗透经典文化。同时,也提供孩子们展示的舞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优秀,孩子们的兴致会更浓。

(2)整合语文课与经典教学,建设诗化课堂

语文与经典是密不可分的。语文课盛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很多的经典诗文。而且每一个单元都有各自特色的主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带领学生学习经典,更自由些展开搜集、整理相关的其他经典来积累。

语文本身就充满了各种美感。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大力倡导尽教师最大能力,充分调动所有教育资源,建设诗化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充分展示学生自主探究,与各学科整合的一个好内容。我们也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来充实经典。各位教师自由发挥创意,组织综合课的教学,教师们也设立了很好的主题,如:“诗的分类”“李白”“四季歌”“畅游诗海”“征战”……

(3)课前展示与经典不分离

课前展示是我市进行新课改后提出的一项由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我们把课前展示环节定为三至五分钟的诗文诵读或经典讲述的内容。体育课前,我们都安排了慷慨激昂地诗文吟诵。音乐课,我们提出唱“诗歌”,美术课,我们提倡“看画赋诗”或“看诗构图”。就连数学课,我们的教师都找来一些与数字、图形相关的诗歌来展示。语文课是经典诗文的主阵地更是不可或缺。可谓:生活中处处有古诗。

(4)举行多姿多彩的展示活动。

我校为了让孩子们爱上经典、真正喜欢诵读经典,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活动中,不仅孩子们有所收获,教师们也受益匪浅,家长们深受感动。我们先后组织了以爱祖国为主题,诗歌为表现形式的主题班队会,如:《诗情画意颂祖国》;《我爱古诗文》的硬笔、软笔书画大赛;以经典古诗文为题材的板报设计赛;以班级为单位《吟诵经典古诗文》的汇报活动;为借监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我们召开了《经典古诗文欣赏会》;组织了《诵千古诗文,做谦谦君子》的诗文表演赛;开展了《名言警句经典诵读接力赛》;低年级自行开发首创了DJ唱、跳、表演、吟诵……形式相结合的《古诗新唱》和《我爱三字经》;《倾听经典声音,感悟和谐美妙》的经典诵读赛;《古诗文》才艺展示会;《经典书签展示会》;《经典伴我行》擂台赛;全校师生集合于操场,百人吟诵、气势恢宏的《汇诗大会》等。

各个班级也不甘落后,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孩子们诵读的积极性。我们要求每天要有诵读内容与要求,每周要有诵读情况总结,要细致到组、到个人,每月班内要有展示汇报。形式可多样,可有小组汇报,可有个人汇报,可以二三个人组合汇报,可以唱跳,可以写画,可以制作,可以表演,也可以组织小型竞猜等活动。提倡有创意、形式多样。

让孩子们爱上经典,自愿诵读,快乐积累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我猜想这个网站的负责人一定是从文海里跳出来的,或者说曾经深受文牍之苦,然后反其道用之,不然不会这么周全:比如竞职演讲就有招标办副主任竞争上岗演说、中医院门诊部主任竞职演说、用电管理部主任竞职演说,这些职位涉及银行科级干部、医院政工科长、通信公司营业员、财政所长、村居委会主任等等,等等,只要你需要,几乎都找得出对应稿。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升级版和经典模版,2002、2003、2004直至2005最新版。模块中的《再就业大会上的讲话》、《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讲座上的讲话》、《全区食品安全大会上的讲话》等等可以让那些整日为文字所累的人省却多少事啊。

我现在可以这么揣测浙江的小品《汇报咏叹调》为什么能在“春晚”中过五关斩六将胜出的原由了,因为许多人对不到会场也想得出来的程式都深恶痛绝!实际上,这个题材是老而又老,“博士买驴,书卷三纸而不见驴”就惹恼过朱皇帝;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也批评过这类“中药铺”。但批归批,谬种不绝。

每年植树节的时候,我都想呼吁我们的资源紧缺,纸要耗掉多少木头。这么多的一、二、三、四在这么多的白纸上游走,而且是上好的纸!不仅如此,还得要这么多的人去打印、复制,再由这么多的各级领导在各个不同的会议上去说。然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些,这个网站才有了生存的土壤,才会红火。我想进去看看,但必须注册交费:1年100元,2年180元,直至10年600元。

我点击了某个目前时兴的专题中的某篇文章,发现它的点击量在5万以上,于是这样设想:这篇文章一定写得很好,是经典的模版,它一定会被印在各种纸张上被再三“强调”又“指出”着,或者在各个会场的麦克风中被抑扬顿挫着。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一、以“诗礼文化”定位学校发展

根据我校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将学校发展定位为“诗书熏陶,礼乐育人”,简称“诗礼文化”,其核心是诗书礼乐。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后,我们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力现状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定了实施规划。

1. 确立“诗礼文化”研究的总体目标。

通过读诗、知书、习礼、学乐、练武(舞),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文化底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待人处世的基本礼仪,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养成知书识礼、厚德博学的君子风范。

学校办学理念:诗书熏陶,礼乐育人。

学校发展目标:文化厚重、人才辈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观念先进、教艺精湛、气质高雅。

学生发展目标: 诗、 书、 礼、 乐。

2. 制定“诗礼文化”研究的具体目标。

我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并具有个性地发展,确定“规范+特色”的管理方式和“全面+精英”的培养模式,具体如下: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小学六年内能达到:(1)读诗――背诵诗歌100-300首,阅读经典美文100本,背诵对联50副、民间语言100条;(2)知书――阅读《尚书》或其他中华历史书;(3)习礼――学习《周礼》中的道德标准和礼节;(4)学乐――学会一种民族乐器;(5)练武(舞)――男孩子要学会长拳和太极,女孩子学会一种民族舞蹈。通过对“诗、书、礼、乐、武(舞)”的学习,使学生一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修正思想,丰富底蕴,提升智慧,健全人格。

二、以环境润养师生气质

校园环境美的意义不只是停留在学校成员从环境这面“镜子”中,直观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还在于其强大的美的熏陶和同化力。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它潜移默化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因此,我校除了使校园环境建设做到绿化、净化、美化以外,为了配合“诗礼文化”这一主题,在文化氛围的布置上力求给学生更多、更厚、更重的与“诗礼文化”接触的空间,我们作了规划,按部就班地整改,使校园文化从平面向立体向景观发展。如今,呈现眼前的诗礼文化的氛围是大气的、厚重的。学生一进校园就仿佛置身于诗词的海洋、诗人的世界。抬头就能与诗人面对面交流,低头则可跟诗词进行心灵交汇,侧耳可听朗朗的诵诗声。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浓浓的诗礼文化的氛围中感受美文、品味经典、书画心志。

三、以“课题研究”深化“诗礼文化”

1. 工作“课题化”。

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到底起多大作用?长期的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科学的引领和支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科研引领新课改是我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一个富有科学性、创造性的独特工作策略,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科研高度,使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近年来,我们推出的关于诗礼文化的几项课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立项。2007年“走进民间语言”课题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广东省立项,2009年“‘主题化’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获部级立项,2011年“诗书熏陶 礼乐育人”获省立项,德育课题“熟习诗礼文化提升文明素养”获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立项。几项课题的推出推动了我校诗礼文化建设各项计划的落实,培育学生人格与智慧的效果日益彰显。

2. 实施“活动化”。

(1)开展“每周一诗一联一弟子规”活动。每人手一份整学期要背的材料,每周电子屏中展示。每个班在每节课的预备铃响后诵读,由值日行政进行抽查、监督、反馈,每下一周升旗仪式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抽查检测。

(2)体育大课间练武术。2007年开始,我校就开始利用体育课及大课间教学生打长拳。时至今日,我校的所有学生都能把这套长拳打得虎虎生威。

(3)“快乐时光”里学习葫芦丝。我们与增城市新塘实验小学手拉手进行葫芦丝的培训,共有四百多学生参加,每学期举行一次汇报表演。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一“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背景及价值、主要观点和创新处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处于无效、无序、无趣、无法的状态,而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最能反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传统的作文教学研究主要有三种序列设计:一是以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序,二是以知识(按字词句篇编列训练内容)为序,三是以能力(或“观察、分析、表达”三阶段训练;或“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书面表达、文章修改”四阶段体系;或“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修改”等多阶段训练体系)为序,都因为脱离教材、设计繁杂、耗时过多、序列没计仅强渊作文教学的某一方面,缺乏与作文教学相关的文体、知识、能力等各闻素的整合而不能被大面积范围的师生所接受。

“三位一体”作文研究避免了传统作文教学研究序列将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割裂开来、各自为阵的弊端,极富整合力、创新力的提山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使学生的作义能力呈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三位”指经典文学篇目、思维、生活,“一体”指生命体。“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以“发掘生活素材、开展趣味活动、借鉴经典篇日、引导写作思路、美化文章语言、提升人生境界”为理念,是与经典文学篇目相结合、与思维方法相结合、与生活现实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生命体发展、提升学生生命境界为最终日的的全新作文教学。

二“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项目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一)“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1经典文学篇目与作文 中学语文没有专门的写作课及写作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中经典文学篇目在文体、文章格局、语言运用、写作手法等方而的知识点。把教材中的文学经典作为写作的范文,同时推荐相关的课外文学名篇辅助阅读,增强学生对文章、文体知识、语言表达的感受力。

作文教学与经典文学篇目结合有几点好处:(1)学有所州:让学生能从课文学习中得到模仿的范本。(2)学以致用:将教材巾的知识现学现用到习作中。(3)课外名篇能拓展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2思维与作文好作文必须有好思路:七至九年级,教师应在日常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课}=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生活与作文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无论是讲读课文、写作指导,都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让学生亲近作文、愿意作文、喜爱作文。

4生命体与作文阅读和写作都能提升人的生命境界。阅读滋养人,写作让人学会思考和表达。作文能展示生命体成长发展的轨迹,作文能让生命体不断在反思中提升。

(二)“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方法

1理论方法:文献法(我们查阅近十年的作文教学研究内容,并有文献综述)

调查法(我们有初一新生的作文调查问卷和分析)

2实践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我们有近60节作文教学案例)、归纳法(我们有总结作文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论文)、纵向比较(期中、期末考、初三月考中作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统计数据)

(三)“三位一体”作文研究序列及过程(见文后附表)

(四)“三位一体”作文教学实施步骤、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酝酿(2007/10―2008/7)教师了解学生现有写作水平,做好数据统计、原始资料的积累,纵向比较,分析总结。2008年4-5月,请相关实验教师上公开展示课,课题小组成员评课、交流心得。2008年6月,收集实验教师论文、教学案例,做好阶段性小结。

第二阶段:实施(2008/9―2009/7)实验教师在上一年实验的基础上,反思作文教学中的得失,相应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验教师通过写作专题讲座、公开课展示、学习交流写作教学心得等方式不断提升写作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课型,积累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公开课、集体交流评课、小组交流、外出考察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2009年6月,进一步收集实验教师论文及案例,做好第二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结题(2009/9―2010/6)首先,在前两年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教师能总结出自己在“三位一体”作文教学方面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课型。然后,完成专题研究报告,接受相关部门评审。

三“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 (从2007年10月至今)

1学生习作发表: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导报》 《红树林》 《蛇口消息报》等多个报刊上发表习作多篇。

2 学生习作获奖: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在“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南山区现场作文竞赛、“红树林”杂志征文比赛中多人次获一、二、三等奖。

3 实验班的作文成绩明显高于非实验班级(深圳市中考作文满分为40分)。

4 作文教学案例:课题组负责人陈芳老师在2009年7月“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年会全国中学作文教学现场课上获得二等奖;课题组有4位教师、共6节作文教学录像课获得“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全国作文教学录像课比赛一、二等奖。

5 作文教学论文:课题组8位教师在“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全国作文教学论文评比中多次获一、二等奖。在南山区语文教师论文评比中多次获特等、一、二等奖。

(二)成果的影响和贡献:

从2007年起, “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组已经积累了近60节作文指导课课例,形成了以“发掘生活素材、开展趣味活动、借鉴经典篇目、引导写作思路、美化文章语言、提升人生境界”为理念的作文教学新模式。让荔香中学更多的学生勤于写作、乐于表达,提升了学生的生命境界。

在2008年中学生学习水平测试中,荔香中学学生作文能力居南山区各校前列。

2007、2008、2009年,荔香中学语文成绩较以往有所提高,是课题组老师们齐心协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成果。

课题组教师们的作文教学录像课、现场课,在全国作文教学录像课比赛、现场课比赛、南山区作文教学录像课比赛中屡获佳绩。

课题组负责人陈芳老师的课例《说书包,讲方法》在2009年“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宁波年会上为来自全国的教师们做了汇报;课例《寻常的故事,不寻常的讲法》作为中考作文指导研究课在2010年5月为深圳市南山区初三毕业班的老师们做了汇报,两节课例均受到与会教师们的广泛好评。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税收经济学 课程考核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6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curriculum, combined with policy background, proposed "tax economics" course examination reform scheme,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ake classes as the practice object and analysis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essment schem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e paper gives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ax Economics; curriculum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1 课程考核改革背景及原因

“税收经济学”是很多高校为税务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包含税收学基本原理、税制结构以及税收在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中的传导机制等内容。一直以来,该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平时成绩占30%,其中考勤及课堂提问占10%,平时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70%,主要通过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以及论述等题型进行考核。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一些同学“上课不听讲,下课补笔记,期末背笔记”,仍然可以获取高分,但此种行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目前的考核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因此,该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很难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还存在以下几个重要原因:其一,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该课程是税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税收学原理贯穿于整个专业课学习,因此该课程具有“桥头堡”作用;其二,从能力培养角度来看,税务专业的学生在“大创”选题及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往往“无题可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税收学基本原理,更不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推进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能力培养,势在必行;其三,从学生“深造”的角度,税务专业学生在考研深造方面,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税收学原理,落脚点仍然是利用税收政策解决现实问题。可见,推进该课程考核方式深化改革,不仅可以全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培养税务学生的专业敏感度,提升利用税收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借鉴以往课程考核改革的经验,遵循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丰富化的原则,笔者根据目前课程情况,设计了“税收经济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方案。详见表1。该课程改革方案仍然分为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权重分别为50%,与以往平时成绩占30%情况相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同时在平时成绩二级指标中,丰富了考核内容,更加强调过程式考核。

3 课程考核改革的特色

(1)动态跟踪,原理解析――每周汇报。为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敏感度,要求每位学生下载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微信APP,这些官方媒体每周都会推送最新的财政政策及税收政策,因此,每一周都要求学生跟踪官方媒体。另外,税务专业共三个班级,每个班级分成5组,共15组,除第一次与最后一次课之外,每一个小组需要对一周发生的财税政策进行汇报,同时解释财税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创导机制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阅读经典,交流心得――读书小组会议。本课程涉及税收学基本原理,同时也涉及不同学派的经典理论。因此,笔者在课程之初推荐了一批经典书目,并免费提供这些书籍。在课程进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配合书院成立读书小组,每周固定时间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另外,这些经典文献很多都是原创性观点,推导过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独立思考,心得体会――读书心得报告。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经典,交流心得,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有不同心得体会,而这些心得体会往往是经过独立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这些创新性思想及心得所形成的报告,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及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提交心得体会可以避免以往因提交课程论文而出现大面积抄袭的现象。

(4)开放命题,聚焦热点――PPT展示。在本课程范围内,采取开放式命题,学生可以任意选取焦点问题进行PPT展示。各小组通过问题的选取,PPT的制作与展示,可以锻炼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演讲能力。改变过去“填鸭式”学习方式,由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5)知识运用,项目申报――附加选项。该课程的考核除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外,还新增了附加选项,其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利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通过项目的申请,培养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6)全景式,立体化考核――考核地点多样化。从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方案来看,该课程考核地点包括课堂、课下、课前、考场、书院。可见,此次考核改革是全景式、立体化改革。此外,学校进行书院制改革之后,在课堂上,教师是专业老师,在课下,教师是学业导师,而且往往学业导师对接相应的专业班级,因此,书院制为本课程全面深化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例如课下辅导、读书小组会议、心得交流、指导学生申请“大创”项目等,均是在书院进行。以往限制考核方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即课堂时间有限,目前,书院制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

4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问卷调查分析

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考核改革,本着民主原则、自愿原则、无记名原则,笔者在2014级税务专业发放“税收经济学”课程考核体系调查问卷,三个班级共发放128人,收回120人,回收率93.75%。具体调查数据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100%的学生赞成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可见,该课程进行考核改革是“民心所向”,在一级指标项目及权重设置上,肯定的人数占到95%以上,在二级指标项目及权重设置上,肯定人数占90%以上。除了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之外,94.17%的学生赞成增加附加项目,不赞成的普遍反映项目申报有名额限制,不利于申请。在考核创新项目上,每个项目的赞成率均超过90%,可见大部分同学认可这些考核项目。当然,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新考核方案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自主能力的考查,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问题,当然,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一些疑虑,例如如何保证这些考核项目的顺利实施,具体项目的考核标准如何设定,如何处理不同课程时间分配等内容。针对这些疑问,需要在考核具体方案中给予进一步明确。

5 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1)从课程本身的角度。本课程涉及税收学基本原理,同时也涉及不同学派的经典理论。通过推荐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学生很好掌握本专业发展的“来龙去脉”,因此,在考核方式中,增加读书小组会议、交流心得体会、提交心得报告,均具有可行性。此外,本课程还介绍了税收在经济稳定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在考核方式中,增加“每周汇报”、PPT展示,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分析政策出台的背景、原理、传导机制等内容,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专业的敏感度。

(2)从方案本身构成的角度。在结构上,为保证考核方案平稳推进,在创新举措的同时仍然保留一些传统考核项目,例如考勤、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但对各项目权重进行了相应调整;在内容上,进一步强化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缺乏实际运用的情况。

(3)从学生的角度。很多方案往往因为学生不配合而中途“夭折”。本课程将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该课程是税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税收学原理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的学习,此外,税务专业在申请“大创”项目、毕业论文设计、考研深造等都离不开税收学基本原理。因此,该课程具有“桥头堡”的作用,这些重要性在第一节课就需要明示,而且税务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均较为认真,各种考核方式将会予以配合;另一方面,南审实施书院制改革,学业导师对接专业班级,因此,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教师课上课下均能够指导学生,并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容易推行。

(4)从“材料”获取的角度。除教科书之外,很多学生缺乏获取其它资料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最终考核结果。为避免这一问题,本课程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免费提供经典书籍,保障读书小组会议正常进行,同时定期举行交流会,督促学生课下阅读;二是推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及微信APP,保证每周汇报能把最新的财税政策整理出来;三是定期推荐财税领域重大改革方向,使学生在PPT展示中能够把握本专业的重大问题及前沿动向。

(5)从时间的角度。时间不足往往是限制考核方式改革的一个难点问题。为顺利推行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书院配合,读书小组会议,读书心得交流等均在书院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二是利用课前时间,“每周汇报”大概十分钟,主要放在课前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三是读书心得报告及附加选项均在课下进行,也不占用课堂时间。可见,虽然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呈现多样化,但基本不占用课堂时间,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 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

[2] 陈宫,董明刚,谢晓兰.多元化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23-26.

[3] 周黎明,赵红梅,袁知柱,兰博.多元化考核改革实践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改革为例[J].大学教育,2015.5:169-171.

[4] 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5] 唐琦,马明霞,雷迅.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39-140.

[6] 郑美花.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性[J].职教论坛,2012.14:21-22.

[7] 李念良,李望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13.9:14-15.

[8] 王建平,屠义强,程建生,段金辉,陈启飞.大学专业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08-109.

[9] 潘承怡,段铁群,解宝成.“创新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3:38-39.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9篇

一、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整合课堂结构——“化零为整”。 在初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结合一个单元的主题学习内容,重新整合课堂结构,提出了四种课型,即“通读过关课、精读品学课、自读导学课、阅读汇报课”。通过这四种课型的实施,缩短了学生们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内学习中能够轻松快乐的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丰富阅读方法——“化整为零”。在每个不同的课型中,我适时地渗透了科学的自主阅读方法,即“过关性导读、品味性精读、探究性速读和浏览性泛读”四步阅读方法的指导,目的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式,为学生的泛泛阅读确定了阅读目标,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四课四步”,是相辅相成而又灵活变通的。具体做法如下:

(1)通读过关课——过关性导读法(熟读文本,掌握字词)

过关性导读法的四步要求:

1.读:读通本单元的全部课文。2.画:画生字、新词、佳句、疑句。3.写:描红课后生字,并组词。4.听:听写生字词。

(2)精读品学课——品味性精读法(研读文本,精读感悟)

品味性精读法的四步要求:

1.疑(品内容):提出质疑点,梳理归纳。2.悟(品思想):细读、感悟、讨论、交流。3.结(品方法):总结学习方法与阅读方法。4.拓(品运用):将方法运用到其它阅读材料中, 并进行此方法的再体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时,我确定本单元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为精读课文,用一课时2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精读感悟,并总结归纳出本课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方法(品味性精读法)。然后剩余的15分钟补充本单元相关主题阅读材料《美丽的探索》一书中1篇与课文学法相关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品味性精读法的再体验。

(3)自读导学课——探究性速读法(赏读文本,探究速学)

自读导学课,即采用探究性速读的方法,以在精读课文学习时归纳了的学习方法为主线,设计学案,并围绕学案中的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交流、探讨,从而达到赏读文本探究速学的目的。自读导学课的一般流程是:回顾学法——学案探究——交流评价。

探究性速读法的四步要求:

抓(内容):快速浏览,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悟(思想):依附学案,感悟文章的思想或人物的品质。

结(写法):总结写作方法,让学生练习运用。

背(经典):对经典的段落的积累背诵。

(4)阅读汇报课——赏析性泛读法(大量阅读,巩固积累)

阅读汇报课,即对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与汇报展示。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阅读准备阶段,二、是汇报展示阶段。

阅读准备阶段:采用赏析性泛读的方式,对剩余的主题阅读篇目进行阅读,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的准备。

赏析性泛读法的四步要求:

画(字词):边读边画好词佳句,择优积累。

找(佳句):划出感受最深的句段,感情朗读。

说(内容):对感兴趣的文章小组内互相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也可以排练课本剧。

写(感悟):对于感受深的文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汇报展示阶段:此阶段我主要以擂台闯关的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主要分四关:

(一)是生字新词我会读(以小组对抗赛的形式,展示学生积累的精美词语)。

(二)是美文佳句诵读会(个人读、合作读、对读、品读等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积累的美文佳句)。

(三)是内容理解小擂台(各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如自编课本剧、散文诗等)。

(四)是快乐读书说心得(首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读书心得,然后小组推荐组员上台交流读书体会)。

以上四关,正是结合了阅读准备阶段中的四步赏析要求而定的,这四关,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同学们的展示、评议中,注重过程评价,评选“阅读小明星”“最佳朗读星”“最佳表演者”等等,在多种荣誉的激励下促进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轻松学语文,快乐游书海。

四步阅读方法的渗透,缩短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不少学生已逐渐掌握了学习语文的窍门,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增质提效。现在我的学生只要有一时间便现在孩子们只有一有空便读书,而他们涉猎的书目也很广,故事类、文学类、科技类等等,从古至今,由中到外。而阅读质量的提高更带动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现在好多学生不但出口成章,而且还触类旁通,有的竟开始编写散文诗,小说等。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第10篇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做到处处有书读,时时留书香,促进学生主动地亲近母语,激发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1. 开辟图书角。首先,开展“存二读百”爱心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建精神宝库,每人提供不少于两本书籍,使班级图书角有百本以上的存书量。为了使自己的书成为大家喜欢的书籍,他们会尽其所能,有的精心地在书店里购买书籍,有的从家里认真挑选适合大家“口味”的书,有的让父母购买自己指定的书籍……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其次,引导“我当家”自主管理。民主选举班级图书管理员、小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讨图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借书登记、爱书公约等规范的管理程序。自主管理的模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同学们针对管理的缺陷,出谋划策,采用分组借书、定期交流、实行借书还书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及时公布读书情况等,使管理达到最优化,有效地保证了阅读的效果。

2. 设计小书房。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发动家长在家里为孩子营造一个“读书小天地”:一个小书柜、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把椅子、一摞书籍等。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布置自己的小书房,如在墙壁上挂上自己喜欢的名言,或画上自己喜爱的图画,或挂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玩意儿,或自己动手给书籍编号……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固定的、安静的阅读环境,在一片散发书香的小天地里亲子共读,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

3. 设立漂流站。为了盘活学生手头那些尘封的旧书资源,我们设立了书架,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和自己的读书感悟、好书推荐一起,无偿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读,在阅读完后又将它们传给下一位同学。

4. 打造文化墙。教学楼墙上题写的读书名言,宣传橱窗内推荐的经典书籍,艺术长廊张贴的优秀习作、书画,文学长廊汇集的唐诗宋词,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二、 落实的方式:优化阅读方法

落实科学读书的方法是读好书的关键,我们在合理的方式中优化阅读方法,让学生成为有效读书的能人。

1. 营养搭配,三道茶。第一道茶:晨间绿茶,诵读一首古诗或一段美文;第二道茶:午间红茶,浏览一本杂志或一张报纸;第三道茶:晚间清茶,精读一篇经典或一段名著。在开展“经典诗文进万家”读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晨诵、午读、暮省”工程,我们合理分配,有序调节,让学生每一天真正做到晨起琅琅读,收获“积累”;中午静心读,形成“拓展”;晚上反思读,得到“提升”。

2. 授之以渔,四课型。自主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基本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大力推进 “四大课型”:一是读物推荐课,开阔生活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二是阅读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三是阅读欣赏课,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四是读书汇报课,丰富汇报形式,提升阅读效果。

3. 家校联动,一战线。学校做好发动宣传作用,让家长意识到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对提高孩子素养的重要性。在创建家庭小书房的基础上,以师生共读促亲子共读,使家长全力支持孩子读好书,积极订阅报刊,并利用休息时间陪同孩子去书店看书或买书。我们还请家长填写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记载表》,以此促进孩子的读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 落实的舞台:展示读书成果

积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符合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人人上舞台,个个展风采。

1. 读书交流。即大家聚在一块儿,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每个人各抒己见,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

2. 故事演讲。小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举行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讲出来,不仅能加深阅读的印象,而且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小报展览。将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体会、收获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分享读书成果,是非常好的展示手段。

4. 角色表演。课外阅读中生动的故事可以通过表演展示,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很多学生读《三国演义》之后,非常喜欢其中的故事《桃源结义》,因此,几位同学分角色表演这一段历史故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上一篇:测量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棚改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