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0:19:48

基金规模论文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私募基金在投资策略和运作方式上有以下显著特点:严格限制投资范围。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私募基金投资策略高度保密。私募基金一般都运用财务杠杆操作。私募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比较简单。私募基金一般采取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私募基金操作手法多样。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由于缺少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国内业已存在的地下私募基金只能以各种变通形式存在,如果按照基金的要求来衡量,其中一些还不能算作基金,但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将很可能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公开化和合法化将是大势所趋,但大规模发展尚需时日。私募基金要真正浮出水面还有很多障碍,包括法律建设和制度安排,其具体实施细则的颁布以及大规模的实践还会有一个“时滞”,操作中将可能采取先试点,然后逐步放开的渐进方式。

一、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差异

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的,指不是面向所有的投资者,而是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一般以投资意向书(非公开的招股说明书)等形式募集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容易发生不规范行为,所以,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限定私募基金证券的最高认购人数,超过最高认购人数就必须采用公募发行。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以下优势:(1)由于私募基金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因此,其投资目标可能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度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2)一般来说,私募基金所需的各种手续和文件较少,受到的限制也较少,一般法规要求不如公募基金严格详细,如单一股票的投资限制放宽,某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可以超出一定比例,对私募基金规模的最低限制更低等,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有灵活性;(3)在信息披露方面,私募基金不必向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一般只需半年或一年私下公布投资组合及收益即可,政府对其监管远比公募基金宽松,因而投资更具有隐蔽性,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但是,私募基金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私募基金受到政府监管相对较宽松,操作缺乏透明度,有可能出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将不利于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在可能取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蕴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如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风险等。此外,以这种方式发行的基金证券一般数量不大,而且投资者的认同性、流动性较差,不能上市交易。

二、国外私募基金的运作特点

目前,国际上开展私募基金的机构很多,包括私人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等,特别是随着国际上金融混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的金融控股公司都从事私募基金业务,它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金融服务业中的核心业务之一。私募基金在投资策略和运作方式上有以下显著特点:

严格限制投资范围。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一些富人。美国法律规定: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必须是“有资格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并且最近两年的年均收入高于20万美元,或包括配偶的收入高于30万美元,如以法人机构的名义进行投资,则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

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限一般为5年或10年。

私募基金投资策略高度保密。私募基金无须像公募基金一样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披露信息、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中一般要求有极大的操作自由度,对投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透露,外界很难获得私募基金的系统性信息。

私募基金一般都运用财务杠杆操作。一般情况下,基金运作的财务杠杆倍数为2-5倍,最高可达20倍以上,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杠杆倍数会更高。私募基金大规模运作财务杠杆的目的是扩大资金规模,突破基金自有资金不足的限制,以获得高额利润。

私募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比较简单。私募基金属于合伙制企业,不设董事会,由一般合伙人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在美国,约1/4的私募基金总资产不超过1000万美元,它们的运作像一个小作坊,通常是在仅有一两个人的办公室里工作。

私募基金一般采取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基金经理除了能够获得基金资产的一定比例的固定管理费外,还可以提取一定比例(通常在5%-25%之间)的投资利润作为奖励。

私募基金操作手法多样。私募基金经营机制灵活、没有短期的利润指标和确定的资金投向限制,在投资工具、财务杠杆、投资策略等各个方面也没有限制,这样,基金经理就能在范围更广的投资领域选择投资战略,以获取长期的高额利润。

三、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由于缺少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国内业已存在的地下私募基金只能以各种变通形式存在,如果按照基金的要求来衡量,其中一些还不能算作基金,但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将很可能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这些改头换面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工作室、委托理财、公司或契约式私募基金,前者主要为个人资金,后者相当部分来自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也有一些个人大户。

工作室主要参与者为投资咨询公司或一些从事咨询业务较成功的个人,常常由著名股评人士或研究人员命名,大部分负责给客户提供详细的市场操作计划。资金主要为一些个人投资者提供,规模较小,投资者进入工作室的资金量门槛较低,有一定的保本收益率要求。工作室的收入大多不直接向客户收取,而是由工作室与客户进行交易的营业部协商,从交易佣金中提取。双方完全凭一种私人间的信任关系建立起委托关系,大多只有口头协议,根本没有正式的文本合同,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

委托理财主要通过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它们在经纪业务基础上,结合为客户进行的咨询服务以及资产委托和资金运营等手段,发展了相当规模的非公募资产管理业务,通常采用一对一签合同的方式,资金量比较大,一般为几千万到1亿,时间为1年。

以公司式或契约式存在的私募基金主要由投资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来运作,其规范程度差别较大,良莠不齐。这部分资金规模很大,据估计,我国目前二级市场中规模超过10亿的私募基金不下30家,这些私募基金运作较规范,投资者往往要求对管理者进行严格的监控,但也有相当部分私募基金运作不规范,管理者为吸引投资者而承诺较高的回报率,结果导致各种纠纷,有损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国内地下私募基金大部分只给管理者一部分固定管理费以维持开支(甚至没有管理费),其收入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比例提取,这使得资本持有者与管理者利益一致。另外,国际上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以保证管理者于基金利益绑在一起,国内大部分地下私募基金目前也采用这种方式,但比例一般高达10%-30%,之所以比例这么高,是因为中国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为了吸引客户,大多地下私募基金对客户有私下承诺,如保证本金安全、保证年终收益率等,含有承诺的私募基金严重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实际上近乎于非法集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书面合同文本,委托人、受托人的利益仍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而国际范围内资产管理中的保本、保底的做法很少见,且受到极为严格的法律管制。

国内私募基金的异军突起,实际上是对现有规则的一种突破,它直接源自于强大的投资理财需求,市场中大量存在着想把闲置资金运转起来、但对投资市场又不太了解的投资者,鉴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公募基金的投资操作及年终分配情况,对于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把钱交给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的地下私募基金,又要承担较大的非市场风险。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大趋势较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所以这些私募基金的成长性相对也比较好,尚未出现大的风险。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大,其存在于财务杠杆基础上的金融风险就可能会显示出来。因此,地下私募基金越大,越是需要合法的外部监管,管理层应当在目前相对较好的大环境下,承认它,让它从地下走向地上,通过公开化、合法化以及有效监管使它规范发展。

四、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前瞻

私募基金的公开化和合法化将是大势所趋,但大规模发展尚需时日。私募基金要真正浮出水面还有很多障碍,包括法律建设和制度安排,其具体实施细则的颁布以及大规模的实践还会有一个“时滞”,操作中将可能采取先试点,然后逐步放开的渐进方式。

私募基金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已被准入证券二级市场,加上具有大量闲散资金的各类社会基金如教育基金、扶贫基金、互助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由于保值增值、追逐利润的动机和目的,都有根据其持有和运用资金的状况,提供具有针对性投资理财方案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个人金融资产数量也大幅增加,大量民间资金迫切需要投资渠道;银行存款利率连续下调,实业投资竞争激烈,部分闲置资金找不到合适的产业项目投资,自然会追逐高回报而进入证券市场;随着新股发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的收益率将下降,部分申购资金将需要其他的投资方向。私募基金的出现将填补上述需求。

投资者将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私募基金面向特定投资者,由于存在特别的对基金目标有特殊期望的客户,基金发起人将会推出为某些定向客户定制的基金产品,从而使基金产品种类增加,市场将会出现一系列细分的基金,如专门投资家电行业的基金、专门投资公募基金的基金、专门投资房地产业的基金等,风险细化,基金投资者也将被细分为不同类型,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偏好选择不同的基金。但是,基金数量、品种的增加,也预示着基金市场竞争加剧,各基金业绩可能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投资者选择的难度加大,从而迫切需要中介机构对所有基金作出客观评价。

私募基金将在规范中得到发展。规范内容将包括:设置私募基金的准入条件;限定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范围;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等等。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主体资格。管理私募基金的资格应该是竞争性的。在我国,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种非银行金融机构:(1)证券公司。近年来,国内证券公司在现金管理、新股认购、投资咨询等资产管理业务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大部分证券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非公募资产管理于私募基金业务,随着新一轮增资扩股的完成,其实力普遍增强,加上近年资产委托管理的实践,已经具备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基本条件和能力;(2)信托投资公司。2001年1月12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范围,信托投资公司参与私募基金管理几乎没有法律障碍;(3)保险公司。根据我国目前金融分业管理的规定,保险公司直接进行私募基金的管理受到法律限制,但是,提高参股或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保险资产将成为保险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合著网络 基金论文 CSSCI 科研团队 形成机制

分类号 G250.252

Research on the Co-author Network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Fund Papers from CSSCI

Hou Sufang

Abstract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llaboration rate is in the middle leve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collaboration of 2-3 people as the lead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fund papers often has the higher coauthor rate and fund project, research team, the paper output has deep ties. So sharing the major fund projects often becom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eam 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as formed a huge coauthor network with three primary centers and many secondary centers. Inter-provincial collaboration,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regional academic fusion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Co-author network. Fund papers. CSSCI. Research team. Formation mechanism.

0 引言

大科学背景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势不可挡。图书情报学对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依赖与日俱增,科研人员很难独立完成某项课题的研究,合作研究成了必然的趋势和选择。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某领域内的合著网络,可以有效地揭示作者之间、机构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有助于发现重要作者、重要机构和重要地区,为相关部门的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

查阅文献发现,图书情报领域研究合著现象的文献不多,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计量学,样本则多为某几年的期刊论文,分析视角多种多样。笔者大致梳理了一下,发现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合著者的机构或地域分布、作者合作度与科研产出的相关性分析、国际合作以及合著论文各要素的统计分析等,以邱均平和温芳芳[1-3]、谢彩霞[4-6]、李芳[7]、黄烨[8]等的研究为代表。其中专注研究合著网络的文献较少,样本选择在时间和覆盖面上也有局限,基本把视野聚焦在作者合著网络研究上,有代表性的有孟微和庞景安[9-10]、张洋和刘锦源[11]、余丰民和汤建民[12]分别合撰的文章。因此,我们考虑选择大样本、并尝试从多视角研究图书情报领域的合著网络。

1 样本选择、内容与方法

本着覆盖面广、时间跨度大、充分的代表性和操作便捷等原则,我们选择CSSCI2000―2011年间收录的20余种图书情报学基金论文为研究对象。理由有二:(1)基金论文作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对科学研究进行经费资助而产生的研究成果,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产出形式。基金项目申报往往需要填报若干不同梯度、优势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科研团队,故基金论文的合著率普遍偏高,选择基金论样本,研究图书情报学的合著网络有先天优势。统计从CSSIC数据库中搜索论文可知:总数62 362篇论文中,合著论文22 165篇,合著率不足36%;基金论文12 709篇,合著论文7 624篇,占所有基金论文的60%;基金论文的合著率远高于非基金论文。(2)CSSCI是精选库,收录的约20种图书情报期刊都是高水平核心期刊,它所发表的基金资助论文代表了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内的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准。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基金论文数为12 709篇,占发文总量的20%,基金论文和非基金论文数量比合乎二八定律;且有研究表明基金论文的学术影响远远大于非基金论文[13];因此从二八定律角度,基金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图书情报学的整体研究。因此样本的选择是有充分依据的。

样本确定后即可轻松获取数据:进入CSSCI(检索时间2012年12月14号),时间选择2000―2011(不包括扩展板及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点击来源文献,“学科类别”下拉框选择“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然后检索、逐屏下载、保存为txt文档,通过自编软件合并所有txt并转化为excel,共获得62 363篇论文的基本信息;最后从excel中筛选出基金资助论文12 709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拟通过一些自编小软件及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完成作者合著网络、机构合著网络、区域合著网络三种可视化知识图谱的绘制,旨在围绕合著网络,研究作者与作者、机构与机构及不同区域间的学术关系。

2 研究结果

2.1 作者合著网络:

2000―2011年CSSCI收录图书情报学基金合著论文7 624篇,其中2人合著4 463篇,3人合著2 222篇,4人合著649篇,5人合著271篇,6人合著19篇。2~3人合著占全部合著的87.7%,表明图书情报领域的合著以小范围有限的合作为主,规模小。我们对合著者规范化处理,再通过pajek软件对在8篇以上的前322个著者之间的合著关系网进行可视化展示(共现阈取2),得图1。图1中,顶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文数量的多少,连线的粗细表示合著次数的多寡,与某作者的连线越多表明该作者越是某团队的核心作者。观察图谱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作者合著网络整体上属非联通网络,由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子网络构成,相互之间连通性不高,证明在图书情报领域各研究团队相互联系不够密切。最大子网络为邱均平团队,该团队成员数量最多、最多,这与其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有关,研究方向主要是网络计量、知识管理、内容分析法等。

较大团队有张玉峰团队、胡昌平团队、苏新宁团队和毕强团队等。张玉峰团队和胡昌平团队皆来自武汉大学,前者研究方向为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挖掘方法;后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服务和图情发展战略;奇怪的是虽然都来自武汉大学,但相互之间合著很少,与邱均平团队也绝少合作。苏新宁团队来自南京大学,苏本人主要作为第二作者出现,说明他在团队中充当的是导师或参谋的角色,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多元主题。毕强团队来自吉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图书馆及相关的本体、超文本研究。这些较大团队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曾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较小团队有焦玉英团队、朱庆华团队、侯汉清团队、董慧团队、张智雄团队、孙建军团队、武夷山团队等等。

综观这些团队,来自武汉大学的团队占相当比重,说明武汉大学在图书情报界有绝对的影响力;除了知名的邱均平团队外,我们还挖掘到了一些并不知名、不曾预期的中小团队,这些团队极有可能是未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生力军,这是合著网络挖掘重要团队和重要作者的一个例证。从作者合著网络的分析还可知:产量高的作者基本上都属于某个团队,非团队作者产量总体偏低,但不排除个别作者虽不属于某团队但产量很高,如肖希明、马海群、黄如花等。

2.2 机构合著网络

为便于统计,笔者把作者所在机构统一列入一级机构,如将中科院的种种下属机构统一列入“中国科学院”等。这样,所有7 624篇合著论文中,共有一级机构1 035家,最多的前30家机构如表1所示。

表1 合著最多的30个机构

经统计,在所有的基金合著论文中,2 037篇是跨机构合作,其余都是同一机构内合作;跨机构合作只到基金合著论文总量的26.7%,占总研究文献的3%,尽管我们没有统计总合著研究文献中跨机构合著的比例,也足以表明图书情报领域的合作仍以机构内合作为主,跨机构合作空间巨大,亟待加强。同样,我们对合著机构进行规范化处理,用pajek软件取发文8篇及以上、合著共现次数≥6的机构绘制机构合著网络,据统计结果可知,2000年以来,图书情报学已经形成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为主中心,以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为次中心的庞大合著网络。从单位性质看,除中科院和中信所外,都是高等院校,说明图书情报学的研究重心在高校;从各研究中心的辐射范围看,武汉大学和中科院更具开放性,辐射地域比较广,其他中心机构的合作对象以辐射自身所在省市为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显著的顶点,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这些顶点虽然跟其他机构合作较少,确也是图书情报领域重要的研究力量,这些机构可以基于自身的优势主动寻求对外合作,以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最大限度提升学术影响力。

2.3 区域合著网络

我们以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统计,署名单位为国外的直接以国家或地区名称划分,统计得表2。从表2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学的科研产出在我国的分布极不均衡:湖北、北京、江苏、广东、上海、湖南等少数省份的科研产出占基金论文总量的七成左右,三分之二多的省份科研产出只有基金论文总量的两成多点,港澳台、青海、等省区的图书情报学产出更近于无(港澳台的产出结果或许跟我们样本的选择有关)。科技的发展如此不平衡,提醒有关国家部门必须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科研经费投入,帮助其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从而提供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欠发达地区更要主动地寻求对外合作,与学术产出优异的发达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带动本地区的科技发展。

表2 各区域数量

注:以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统计

统计合著论文作者单位所在的一级机构,并一一列出机构所在省区,发现只有814篇论文属于跨省区合作,占合著论文总量7 624篇的10%。表明绝大多数的合作还是省区内合作,跨省区合作尚有很大提升空间。这814篇跨省区合作论文(或项目)呈逐年增长趋势,表明跨省区合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绝对值依然太小。

为了更直观地揭示各区域之间的合著关系,我们把每个省区的节点大致按照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放置,得图2。由图2可见,各区域间的合著分布相当不平衡;为了更清晰地感知区域合著网络,我们以北京、湖北、江苏、广东、上海、浙江为中心词分别绘制合著图谱,得到系列子图3。

从图2和系列子图可见,北京和湖北在合著网络方面有最大的影响力和合作广泛度:北京与36个省区(或国家)有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江苏、甘肃、湖北、河北、上海、天津、四川等省区的合作达30次以上;湖北与25个省区(或国家)有合著关系,特别与北京、湖南、广东、上海的合著,达20次以上;在国际合作方面,二者表现也比较突出,在总数为60篇的国际合著论文中,北京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荷兰等国家合著达24次,湖北与美国、英国等合著达13次,上海与丹麦、美国、芬兰、法国等国合著达12次。相比之下,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在各自子网络中的合作广泛度就低很多,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成为合著中心点是由于跟北京、湖北的频繁合作才造就的;除了北京、湖北,他们并没有跟其他省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当代图书情报学的研究重心在北京和湖北。

在系列子图中没反应,但合作密切的还有河北和天津等省区,合作次数达33次之多,这可能跟省区的直线距离较近有关。但似乎并不能印证梁立明等人的结论,即认为“省区间的合作强度随省区间直线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呈负冥分布”[14]。观察子图发现,合作密切的省区有很多直线距离较远,如北京与甘肃、北京与四川、湖北与广东等,直线距离较近的上海与浙江、浙江与江苏、四川与重庆之间并没有较高的合作强度。因此,我们认为,省区间的直线距离可能对合作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决定省区合作强度的应该是学者间的学术联系。

3 图书情报学领域合著网络特征

通过作者合著、机构合著和区域合著三种类型合著网络的分析,我们总结出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合著网络大致有如下特征:

(1)图书情报领域合著文献的比例不足36%,参考汤建民先生的研究[15],其合著率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合著率中处于中等水平;基金论文对图书情报学合作研究的贡献很大,其合著率高达60%,远高于总研究文献的合著率;从合作研究的规模看,基金论文与总研究文献有着惊人的类似,即皆以2~3人的小规模合著为主,占各自合著研究基数的90%左右。

(2)从作者合著网络的研究发现,基金项目、科研团队、论文产出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基金论文作者合著网呈现高度的非连通性,即由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子网络构成,相互之间连通性不高,表明团队与团队之间相互合作不多。细查发现,各研究团队有着相似的形成机制,即多由共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及省部级重大课题等高水准科研项目促成;团队作者的科研产出一般远高于非团队作者,印证了“团队科研合作和论文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16]。

(3)从机构合著网络的研究发现,大学团队在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地位,除中科院和中信所外,合著论文的机构基本上都是高校;近年来,图书情报学已经形成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为主中心,以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为次中心的“三主多辅”型合著网络。机构合著以同一机构内合著为主,跨机构合作只占基金合著论文总量的26.7%。同时发现,武汉大学和中科院合著网有极强的辐射性,很多机构争相与其开展合作研究。

(4)从省区合著网络的研究发现,优势机构和优势地区的马太效应明显。有实力的研究机构通常有更广泛的合作机会和渠道,因而在跨省区合著网络中扮演主导作用;湖北和北京因拥有武汉大学、中科院与中信所这样的高产机构而成为各省区争相合作的重点,实际上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发展和研究的重心。

4 结语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3篇

自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问世以来,以此为检索和评价工具,对我国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与评价,频频出现。但对两大学科体系的分支学科(子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非常少见。由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范围较广,且子学科间学科性质差异较大,各子学科在文献利用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1],因此,笔者认为,以子学科为单位分别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以会计学科①为研究对象,对具有代表性的76种CSSCI经济学和管理学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刊载的会计研究学术论文进行了一次系统搜集统计,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对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分布、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梳理与揭示,以期为了解和掌握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推动各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

(一)来源期刊与文献数据库的确定

严格说来,期刊的质量能反映所刊载的论文质量,而论文(数据源)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通过反复比较国内几大引文数据库,最终确定以CSSCI2008-2009来源期刊[2]为样本,并参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04-2006年各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的统计排序[3],选定CSSCI管理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②25种、经济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50种和来源期刊《中国会计评论》,共计76种,作为本次检索统计的来源期刊。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本次检索的文献数据源。

(二)数据的检索搜集与建库

由于会计学科与许多相邻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有时对某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所属的学科范畴,仅凭论文题名无法准确判断,所以,对文献的搜寻与甄别成了本文的重中之重。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在CSSCI中,对来源期刊发表的“原发论文”(不包括短论、会议综述、非正式论文以及增刊论文,检索时间到2009年7月10日),根据题名海选一遍,保存相关的论文信息,内容包括:题名、作者、中文关键词、中文摘要、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刊名、年、期,在Excel中,按内容项目建立文献数据结构表以便统计整理;对模棱两可、无法准确判断的论文题名,做上标识。第二,对有标识的论文题名,根据中文摘要,进行甄别、取舍。最后,在统计作者职称、学历信息时③,对照纸质期刊仔细地逐一核实,最终确定本文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文献数据信息。

三、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的外部特征的定量统计分析,包括发文量(或称产出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它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活跃程度和被认可程度,是衡量所研究对象科研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以发文量为切入点,基于定量化研究方法,利用Excel为数据统计工具,对76种来源期刊2004-2008年间发表的会计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分门别类,归类后再分类汇总、统计、排序,得出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试图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客观地分析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现状。

四、统计分析结果

(一)论文的作者机构分析

通过检索统计,76种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共刊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5279篇,各年度论文产出基本均衡、稳定(见表1);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涉及485个机构。4912篇论文来自高校,占发文总量的93%;科研院所占1.14%;2.96%和2.9%的作者分别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各机构的发文情况,表2给出了在50篇以上的前27个机构的排名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前27个机构中,除财政部外,其余都是高等院校。26所高校共3189篇,占发文总量的60.42%,其余众多高校占32.58%,高校间研究能力的差距一目了然。尤其是排在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不仅发文量占绝对优势,而且各年度的发文量非常均衡,这说明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力量和可持续发展性,是国内会计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王牌军。由于期刊主办单位容易在自己主办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所以,为了更客观、更合理地反映机构的发文量,笔者特别对各机构2004—2008年间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最高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以及会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的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影响最大的刊物上发表会计论文较多的机构在会计研究领域的总发文量大多也处在前列。

(二)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使统计数据趋于合理,本文对多作者合著的论文采取打折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多所重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标准:二名作者的分值划分为0.6和0.4;三名作者为0.6、0.25、0.15;四名作者为0.6、0.2、0.1、0.1;署名在第四作者以后的均为0.1。表6给出了2004—2008年最多的前40名作者。这40名作者近五年来一直活跃在会计研究领域里,他们当中既有对会计研究一生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学界大师、学术泰斗(如葛家澍、潘飞、盖地等),也有年轻的后起之秀(如李明辉、吴联生、雷光勇等)。深入研究样本资料可以发现,这些高产作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如李明辉发表的论文始终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为主线,葛家澍教授发表的论文始终以会计准则研究为主线)。

(三)作者职称、学历结构的统计分析

职称是衡量专业人员工作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检索统计的论文作者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作者的数量,分别占发文总量的35%、26%和16%;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发文量分别占65%和4%(见表7)。统计时发现,博士后和在职博士生、在职硕士生一般同时也注明了职称信息,这样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论文作者的职称、学历结构比例为:高级(正、副高)∶中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61∶16∶22∶1。可以看出,具有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目前我国会计研究领域创作力量最强,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我国会计研究的主要力量。但也不可小视近40%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及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为青年人,学历高、专业基础扎实,且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主动性强,同时还有来自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等诸方面的压力将可能变成他们刻苦钻研的动力,推动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四)合著论文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合著是科研合作成果推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表8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论文独撰与论文合著的比例大约为40%︰60%,合著论文的比例明显高于独撰。从各年度数据来看,合著论文的数量和比例还在不断提高,而独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合作的规模来看,在被统计的3204篇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的有2264篇,占总体的70.76%;3人合著的有800篇,占总体的24.97%;4人及以上的有140篇,占总体4.37%。主要还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的合作形式,且呈增长趋势;而4人以上的合作偏少,各年度数量上略有起伏。

论文合著是科学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笔者在检索统计时就发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合著论文的作者中许多都是非会计学科的研究背景;第二,合著论文的作者类型多样化:有同一机构内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合作的;有同一机构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的;还有不同机构间合作的;极少数国际间合作研究的,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模式。当然,从论文合著来研究科研合作,是基于理想化合著的假设,在实践中,可能还存在大量出于评聘职称等功利性目的的“挂名合著”现象,这里无法严格界定。(五)基金资助论文的统计分析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出的研究论文,它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难度和较高水准,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本文研究基金论文数量,试图揭示会计研究过程中受到基金资助的情况,表9给出了2004—2008各年度受到各种基金资助的发文情况。从表中数据来看,基金资助的发文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逐年加大,2008年基金发文量已占发文总量的55.94%,比2004年翻了一番。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会计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不同类型基金的论文增长幅度有差别。从基金论文级别来看,受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部级、省(市)级和校院其他级,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差4倍,这可能是由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项目的结项并未作严格要求,致使有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论文未标注基金来源,从而导致论文数量上的差距。此外,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自科基金还是社科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五、结论、启示与思考

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对近五年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可以作出以下结论,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简要结论

首先,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机构中,高校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发文量的93%);且高校间研究能力差距悬殊,总体来讲,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准强于财经类大学;此外,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其次,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高产作者中,大多出自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团队里;深入观察样本资料还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占总量的61%),其次是中级和博士研究生(占38%)。最后,基金论文与合著论文在数量和比例上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两者成正比关系;合著论文的合作规模主要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合作,且合作形式多样化;基金资助的论文中,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金,自科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社科基金,但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部级社科基金项目。

(二)启示与思考

第一,会计专业设置较久、会计专业教育层次齐全(学士、硕士、博士)的老牌财经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例外),其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几代同堂”[5]的现象。

第二,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值得重视!任何理论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否则很容易陷理论研究于“隔靴搔痒”的境地,影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为数不少的会计实务界的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有来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的感受,应该比远离会计实践的高校研究者更容易出成果。同时,会计研究者也不能始终禁锢在书斋里,为研究而研究,应该深入到企业,就像教师深入到课堂中一样,这样会发现有更多的课题需要去研究,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对实务界和政策制定者有价值。

第三,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优化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促进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研究背景间的科研合作,加强学术团队特色的培养,形成以核心成员领衔的学术团队[6]。其实深入研究样本资料就可以发现,像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所发表的论文成果中,绝大部分都是合著论文,从他们那种或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或以老带新的作者组合就可以窥见其学术团队的整体阵容。如果散兵作战、孤军奋战,从长远来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学术团队都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保资金 资金来源 管理多样化

一、 社保资金来源多样化

社保资金中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占据主要部分,特别是养老金成为我国一大难题。如2005年,我国养老社会保险个人账户亏空已高达8000亿元,而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金工资替代率约为58.5%,其中20%来自社会统筹,38.5%来自个人账户,显然,如此巨额的个人账户的亏空已对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的制度性缺陷导致社保资金的缺口增大。目前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入部分积累制。而实行部分积累制后,按照当时的规定,通过养老社会保险缴费所筹集的资金在使用时分为两大块,一块进入社会统筹基金,一块则进入个人账户,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达个人缴费工资的11%.由于有部分养老社会保险缴款进入了个人账户,结果导致在转制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在原现收现付制下积累的部分养老金权益无法在新实施的部分积累制中找到对直的资金来源,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此外,根据我国2010年11月1日零时最新统计:60岁以上老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8.87% ,同比上次2000年普查上涨了1.91个百分点。而国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我国已大大超出了这一标准。

那么,政府该如何能更多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政府可以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偿性收入(债务)、变卖公有资产及社保基金证券化来达到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目标。

(一)无偿性收入筹资

利用税收为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无偿性,政府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随着“费改税”的逐步推行,开征社会保障税业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主旨在于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中的非效率问题。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过程中,环节过多,操作复杂,人财物耗费巨大,直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开征社会保障税达到“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解决统筹缴费中的拖欠问题”,“使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固定化、规范化、社会化、集中化”的目标,在当前难以企及。

例如,三成公益金划拨社保基金的资金注入。

财政部网站公告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央公益金分配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据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会官方网站上公示的年报统计,2002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资金共计3641.74亿元。其中,公益金约为771.12亿元,占到划拨总额的21.17%。这九年间,全国共筹集公益金2512.91亿元,划入全国社保基金的占到30.69%。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会办公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公益金是财政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公益金并不会作为专项资金被专项使用,而是由基金会统一管理运营。划拨变动:社保分成60%中央公益金。

(二)有偿性收入筹资

发行长期国债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许多制度设计者的底线,长期的国债可以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必须的资金,可以变现收现付制为基金制,且为国企改革、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提供制度保障和充裕的时间。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

1、宏观债务负担不高,国债负担率和财政赤字率远远低于国际警戒线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规模当在27000亿元以上。除去可以回收的,这其中不良贷款的净损失将在19860亿元左右,占1999年GDP的24%。相比之下,国家对国有职工的隐性养老金债务的总额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2、居民应债能力偏低

整个20世纪如年代居民的应债能力基本上在1%上下徘徊,波动很小。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年均32.7%,增长既快且稳,低下的居民应债能力给政府以充分的发债空间。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经济风险由集中控制向分散化的转变,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进行储蓄成为必然。这部分储蓄通常是由于防范不测之需和谨慎性动机而进行的储蓄。另一部分储蓄则为由于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以及国家金融资产转移到个人手中而形成的储蓄。随着国家金融存款实名制,居民储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便得以明示。这样一来,居民用来应债的资金来源便不如现在这般充足。居民的实际应债能力便会大大提高,进一步提高它的余地便不会太大。

3、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扩大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1993年以后财政不再向中央银行透支斩断了财政赤字直接形成银行增发货币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三)公有资产出售

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到今天的国有股转持,“肩负国家养老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保基金终于重获稳定的资金来源。

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主要的意义在于增加了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在当前促进内需、鼓励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下,此举体现了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生的决心。虽然划转给社保基金的股权还不能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但对于提升老百姓对于国家给予养老支持的信心是很大的。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介绍,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国有股转持、减持223.08亿股,发行市值达到1307亿元。

一方面,如果可以用发行大量国债的方式来为社会保障体制筹集资金,那么出售资产同样可以达此目的。资料表明,增加的政府开支主要投入了国有部门,发行国债就意味着国有部门的扩大,而出售资产则意味着国有部门规模不变或者收缩。从这个角度来看,发行国债只是一种筹资行为,出售资产筹资可以同时成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手段,可以把宏观的总量政策与微观的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企改革不到位,难以做到自负盈亏,财政安排了大量的亏损补贴加重了财政负担。同时 ,长期过多的补贴,也不利于企业发展,易形成对补贴的依赖性。因此,适当地出售国有资产有利于财政的优化,有利于财政体系和证券市场的健康,按照最新国家“有进有退”方针对国有经济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布局调整,大幅度收缩战线,也是中国经济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四) 证券化

(1)成立投资公司使其证券化上市筹集资金。

(2)新上市股份公司原始股按一定比例出售给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在从市场上得以变现筹集资金。

(3)投资产业尤其是资源类产业并使其成为未来上市的股东。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

(4)在股市低迷时投资证券市场中价值极被低估股票,以取得投资收益。

二、 社保资金管理多样化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目前的资产规模已超过9000亿元,比建立之初增长了10倍之多。 这笔老百姓的“养命钱”,究竟是如何在十年多的时间里践行其“保值增值”的投资理念呢?坚持增强投资运营好全国社保基金的历史责任感。社保基金事关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管好人民每一文“养命钱”是国家赋予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坚持审慎投资方针,确保全国社保基金长期稳定收益。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正确处理扩大基金规模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基金收益和防范投资风险的关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体系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于2000年8月1日,这笔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时期养老金收支不足,担负着我国应对老龄化高峰时期社会保障的重要任务。

(一)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即PE)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全国社保基金以国内第一家可以自主投资PE的机构投资者身份,承诺对弘毅和鼎晖两只股权投资基金各投资20亿元。 在此之后,全国社保基金不断加大PE投资,到2010年底一共投资了8只PE,承诺投资127亿元,实际出资78亿元。

(二)投资股票

全国社保基金已先后对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京沪高速铁路、大唐科技集团等进行直接股权投资,目前累计直接投资近1700亿元。

(三)投资产业

投资资源类产业,随着经济发展,资源不断被消耗,资源日益稀少,随资源价格不断上升,达到保值增值。 投资有发展产业。

(四)支持保障房建设

“社保基金管的是全国人民的‘养命钱’,只有在风险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会介入。”一位国有大银行公司部的有关人士说,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全国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并与各级地方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全国社保基金宣布投入保障房建设,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保障房”加“社保基金”, 更稳固的保障房资金来源和更可靠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更稳固的保障房资金来源和更可靠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

三、结论

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趋势相比,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依然不足,全国社保基金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提高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潜力还很多。今后,全国社保基金要增加对社会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委托股票投资的组合,稳定和增加对股票的投资,增加对未上市公司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创造条件启动对养老事业项目的投资,适当扩大对境外投资的范围和金额。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预测,到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在其“保值增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其未来的投资也将更加成熟稳健。现有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明显不足,今后需要社保资金来源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样化及有效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改革要扩大思路,政府可通过无偿性收入(税收)、有偿性收入(债务)、变卖公有资产及社保基金证券化这四种方式来保障社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无偿性收入(税收),可增加资源税,即可增加收入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社会保障基金可以使社保基金证券化,以及投入保障房建设。社保资金来源及管理的多样化,使社会保障基金不断扩大和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朱永利 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中的职能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育2008(20)

[2]石宏伟.孟庆超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投资分析 [期刊论文] -江西社会科学2008(10)

[3]于慧君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模式的选择与对策 [学位论文] 硕士2006

[4]周志凯 试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论文] -理论月刊2005(6)

[5]张琦 养老金体制改革与基金业发展的互动――经验借鉴与现实选择 [学位论文] 硕士2005 杨洁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经济效应分析 [学位论文] 硕士2005

[6]上海社保基金监管创新研究 - 2009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5篇

>> 余额宝2013年最终规模:1853亿 容易宝打包1.5亿余额宝用户 余额宝收益率对余额宝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 收益率“破4”你还玩余额宝吗? 余额宝为宝粉年创收118亿元 “活期宝”争锋“余额宝” 余额宝:只是“掮客” 余额宝将何去何从 银行迎战余额宝 余额宝神奇何在 余额宝的危险 解答“余额宝” 搅局者“余额宝” 余额宝改变银行 “余额宝”与“钱荒” 余额宝们来袭 余额宝暴富记 余额宝的命运 余额宝:生于简单 简析余额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余额宝规模破3000亿 余额宝规模破3000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吴以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如果余额宝在2014年规模突破3000亿,就能抢占货币型基金的半壁江山。

5个月,1000亿,2013年余额宝震撼了金融。在2014年,这种震撼或许还将继续。如果一定要给这场震撼加一个量化的预测,那突破3000亿人民币也并非不可能。

对于货币型基金,3000亿是颇具标志性的一个数字,在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之前,货币型基金的规模一直维持在3000亿元左右。如果余额宝在2014年规模突破3000亿,就能抢占货币型基金的半壁江山。

在天弘基金内部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市场上只有两类货币型基金,一类是余额宝,另一类是其他基金。如果余额宝规模能突破3000亿元,这种说法将更加顺理成章。

余额宝何以能突破3000亿?这种可能性有两个支撑的因素。

第一是收益率。余额宝在2013年12月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6.19%,这在货币型基金中是绝对的收益率翘楚。货币型基金的投资渠道相对固定,无非是国债、央行票据和银行协议存款。货币基金之间收益率的比拼,核心是流动性管理。余额宝的流动性管理和其他基金相比,一是规模足够大,对流动性风险的承受程度就高;二是有大数据支撑,这是一只脱胎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有天然的大数据优势。流动性管理得好,收益率就有保障。理财产品,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核心竞争力仍然是收益率。何况余额宝还有互联网产品注重客户体验的优势。

第二是支付宝。这是预言余额宝规模能突破3000亿的最大底气所在。有一个概念需要先理清楚,就是支付宝余额和余额宝余额,支付宝余额是指用户存在支付宝中未转入余额宝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不产生收益;余额宝余额就是用户存在余额宝中能产生收益的资金。支付宝余额现在的资金规模究竟多大,从未披露过,不过,在2013年的“双11”,余额宝支付金额高达61.25亿元,这一数字远远小于支付宝余额支付的规模。在2014年,支付宝很可能将支付宝余额的资金,默认转入余额宝,即用余额宝取代支付宝。如果这样,余额宝势必将迎来大规模的增长。从目前的情势预判,支付宝很可能在2014年会这么做。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h指数 高校图书馆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工程。它的实施对高校图书馆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重要支撑条件和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即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同时也应该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理论探索和开拓,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打造创新型图书馆、研究型图书馆。“211工程”从实施至今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经过三期的项目建设,“211工程”大学图书馆的研究能力究竟如何?

2005年,Hirsch提出了h指数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1],很快被扩展用于期刊、研究小组、科学基金以及和主题词频结合用于研究热点分析等不同领域。2009年,黄娟、彭晓东、刘颖等提出h指数可用于图书馆科研能力、学术影响力的测度[2-3]。图书馆的h指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图书馆的全部作者发表的论文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均不低于h次,其余论文的被引频次均不大于h次。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平台作为数据源,利用2001-2008年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军事院校除外)图书馆所发表的论文及其被引数据,计算出各图书馆的h指数,从h指数的角度分析“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以期对评价他们的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1 数据库选择

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是因为该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9 100多种重要期刊。而Web of Science平台包括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文艺术引文索引及国际会议数据库,收录了来自全世界近9 000种最负盛名的高影响力研究期刊及12 000多种学术会议文献,世界上多所大学将被该平台收录的论文数量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笔者利用这些数据库,以各馆为单位检索了“211工程”高校图书馆2001-2008年间发表的论文情况。院校名单来源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一院校数据一入选‘211工程’高校名单”。英文检索途径和策略:选择Web of Science下的5个引文数据库,检索范围限定为“地址”,关键词为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英文名称及各馆英文名称缩写,入库时间限定为2001-2008年。中文检索途径和策略:期刊年限限定为2001-2008年,来源类别限定为全部期刊,关键词为各高校图书馆名,匹配模式为“模糊”,检索时间为2010年5月5日-2010年6月18日。剔除作者单位中带图书馆而非大学图书馆的单位,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统计第一作者单位为高校图书馆者,剔除第一作者单位为高校图书馆而所著文章非图书情报系列者,如《厦门市的市树市花――凤凰木三角梅》。

2统计结果

2.1基于Web of science的高校图书馆h指数结果

笔者通过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总数及其引用情况。表1列出了第一作者为”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发文总量、被引总量和h指数,未发文的图书馆未列入表1中。Miller[4]提出, 在h指数相同的情况下,按总被引频次来排序,表1依照此原则排序。

2.2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h指数统计结果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总量及其被引总量,并计算出各馆的h指数,具体情况见表2。

3结果分析

3.1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国际影响力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112家“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只有19家图书馆有文章被Web of science收录,发文率仅为16.96%。发文总量为39篇,其中期刊文献11篇,占总数的28.2%;会议文献28篇,占71.8%。总被引频次为15,篇均被引仅为0.38。单篇被引次数最高为4,多数文章未被引用。国际h指数最高的仅为2,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h指数为1的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吉林大学图书馆,其余16家发文图书馆的国际h指数为0。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在国际上不论科研论文产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较低。这说明虽然经过了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研究与发展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3.2“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国内科研能力分析

3.2.1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国内h指数分布区间讨论从表2可以看出,h指数为21-30的图书馆有3所,占研究样本的2.67%。这3所大学图书馆分别是浙江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显示了强劲的图书馆学术研究实力和科研水平,也与所在大学的实力相当。h指数为11-20的大学图书馆有30所,占研究样本的26.78%。h指数为1-10的图书馆有79所,占研究样本的70.53%。

我们对“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国内h指数各区间段的发文总量和被引总量进行了统计。2001-2008年之间,112所“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平均h指数为8.54;共发文11 811篇,每馆平均发文量为105.4篇;被引总量达43 279次,篇均被引达3.66次。国内h指数介于21-30之间的图书馆有3所,平均h指数为22.33;发文总量为848篇,每馆平均发文量为282.6篇;被引总量达6 778次,篇均被引达7.99次。国内h指数介于11-20之间的30所图书馆平均h指数为13.43;发文总量为5 212篇,每馆平均发文量为173.73篇;总被引频次达22 760次,篇均被引为4.36次。国内h指数介于1-10之间的79所图书馆,平均h指数为6.16;发文总量为5 751篇,每馆平均发文量为72.79篇;被引总量达13 741次,篇均被引为2.85次。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平均h指数仅为8.54,且仅有45所图书馆达到了平均水平,67所图书馆的h指数低于平均水平,其中不乏许多知名大学的图书馆。由此可见,图书馆的科研实力与所在大学的规模和排名并不完全一致。

3.2.2高产作者与h指数把2001-2008年以第一作者10篇以上的作为高产作者。经统计,共有44所高校图书馆的高产作者74人。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的费青发文13篇,其中有6篇文章非图书情报领域;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何永进发文49篇,其中41篇皆为农业方面的文章。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因此未把上述2人计入高产作者名单。表4列出了拥有3名高产作者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表5列出了个人h指数大于5的高产作者名单。其中,贵州大学图书馆的张亚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白君礼,上海大学图书馆的赵伯兴,江南大学图书馆的吴年、喻萍,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王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的赵光林在2001-2008年间发文都在20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3个以上高产作者的高校图书馆,其h指数都在10以上。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产作者对单位h指数的贡献很大。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h指数为17,其高产作者马文峰, 2001-2008期间发文17篇,最高被引213次,个人h指数达到12;清华大学图书馆的h指数为21,其高产作者范爱红、曾婷、赵阳、花芳的个人h指数分别为9、5、6、6;浙江大学图书馆的h指数为25,其高产作者陈益君、马景娣、赵美娣、金更达的个人h指数分别为8、8、6、7。

有些作者虽然发文量未达到10篇以上,但对图书馆的h指数贡献依然很大。如宁夏大学图书馆的张玉珍发文9篇,个人h指数为6,同时期宁夏大学图书馆的h指数为13。

高产作者对图书馆h指数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图书馆整体科研队伍的强大,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高产作者多,而且个人h指数高;②学术带头人的贡献,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马文峰、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钟建法等。

3.2.3基金论文统计与h指数积极申报各种课题研究项目,参与各种基金项目的研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论文数量是评价研究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可间接反映出各校科研规模与实力。

经统计,共有5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在2001-2008年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基金论文224篇,涉及各级项目132项,其中部级项目66项、部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38项、校级项目16项、其他项目3项。由此可见,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以部级、省级和校级资助为主。表6列出了基金发文量大于5的单位。

基金论文对图书馆h指数的贡献很大。基金论文一般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从基金论文数量来看,基金发文量超过10篇的图书馆h指数都大于10,基金发文量大于5篇的图书馆除安徽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之外,其h指数均大于10。

4讨论和小结

本文运用h指数对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普遍较低,发表国际论文数量和受关注程度低。②h指数较好地分析了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国内科研能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在h指数上表现优异,大多数图书馆的h指数处于1-10的低位区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 在“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核心考核指标是馆藏、馆舍面积、设备、人员、流通量、读者量等,图书馆的科研影响力没有进入评价体系中。无论是学校、图书馆本身还是馆员都对科研活动重视不够,认为图书馆科研可有可无,这种缺乏学术意识的环境会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安于现状, 随遇而安。

 图书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欠缺。现在很多图书馆年终考核时会有“科研与学术”这一项,具体评价指标一般包括科研项目的级别和所发文章刊物的级别。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为发表文章完成任务灌水的现象,造成图书馆的科研产出规模不断上升,而科研影响力却原地不动。这种科研业绩评价模式不能体现出科研应有的位置, 在各种待遇中占比例太小, 不足以调动积极性, 反而容易刺激惰性滋长。

 高校图书馆由于意识和经费的限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不多、热情不高。同时,由于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以及馆员对国际语言的使用水平不高,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术产出国际影响力较弱。

5建议

 从表2可以看出,8所师范类高校图书馆的平均国内h指数为10.625,有6所图书馆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图书馆科研能力的高低与图书馆的规模、学校的知名度并无直接关系,而与图书馆对研究工作的重视、员工的素质、激励机制的引导等多种因素相关。建议图书馆在科研管理和评价中能引入h指数或者其他更合理的指标体系,重数量也重质量,以促进图书馆科研能力的提升。

 高产作者对图书馆h指数有着相当的影响,图书馆要提高科研能力,需培养学术带头人,以活跃图书馆的科研氛围,并在此基础上鼓励科研群体的合作,以培养高水平研究群体,促成图书馆的高水平科研。

 各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各级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 图书馆应该走出国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会议,积极学习国外图书馆、情报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提升图书馆的国际科研能力。

本文仅选择国际论文数量、国内论文数量两项成果指标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做了粗线条的比较研究,若要做更全面细致的研究,还必须引入学术队伍、图书馆科技投入、资料设备、科研成果、科研管理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102(46):16569-16572.

[2] 黄娟,赵星,彭晓东.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的h指数测度.图书馆杂志,2009(12):46-49.

[3] 刘颖.利用h指数及衍生h指数评价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影响力.图书馆建设,2009(11):77-81.

[4] Miller C W. Superiority of the h-index over the impact factor for physics. [2010-09-20].省略/abs/physics/0608183.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科;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99-020引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经过25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打造医院品牌、促进人才成长、增强学科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专科医院人员相对较少且学科领域单一,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国科金重标率,进而扩大医院影响力,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全军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管理中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分析,有望为其他专科医院的科技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2006-2010年医院国科金获资助情况

2006-2010年,医院以管理促发展,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5项,资助经费总额2845万元,获资助项目数和经费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2010年,国科金获资助项目数量较2006年增长200%,经费总额增长236%,稳居全国口腔院校前列。

从资助类别(表2)分析,作为口腔专科医院,受医院规模和学科领域限制,重点课题基本保持在年均1项左右,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则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2006-2009年,医院获得的青年基金数量逐年增加,而面上项目基本稳定。2010年,由于符合青年基金申报条件的人员数量减少,青年基金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设立医学部,医学领域受资助项目总数增加,医院获得的面上项目数量也随之明显增加。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方法

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在2009和2010年,医院的国科金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这种进步既与国家的总体形势密切相关,同时,考虑到管理效应具有的滞后性,以管理创新应对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也保证了国科金工作的持续性发展[2]。

2.1 抓SCI论文,夯实研究基础SCI论文既是已有研究基础的直接体现,也是国科金评审的重要参考指标[3]。医院从2006年起,采用多种方式引导、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重点提升了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如:设立SCI个人奖励基金;按照季度书面公布各科室SCI论文的发表情况;年终科研奖励直接与科室完成SCI论文数量和质量挂钩,多完成者奖,少完成者罚。同时,提高毕业标准,要求所有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1篇以上SCI论文,并将SCI数量作为研究生导师的任期考核指标。经过几年的实施,医院2009年SCI数量突破100篇,2010年达到125篇,为基金申请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2.2 抓青年人才,保证发展潜力青年人才是国科金申报的新生力量,既具有扎实的科研功底,有胸怀高昂的工作热情。医院把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从2007年起,先后设立青年人才助推计划、青年人才留学基金、博士助推基金等,对青年人才的成长积极助推。以博士助推基金为例,军队医院受编制体制限制,人才引进难,博士留校难,为避免出现以往常见的“进了临床、忘了科研”的现象,同时充分发挥新毕业博士的科研潜力,医院对新毕业博士强制进行为期2年的科研助推,其中,第一年全年进行科学研究,不进入临床,第二年要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通过上述方式,医院的青年学者逐渐成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主力军,为医院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的人才支撑。

2.3 抓分级评审,提高申报质量针对每年一次的国科金申报工作,医院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学科单一,人才集中的优势,采用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评审制度,切实提高标书质量。首先,个人根据自己研究基础和兴趣方向撰写国科金标书,然后,各科室按照统一要求进行集中修改,最后,由医院聘请经验丰富的领域专家,逐份对标书进行修改。对于研究基础扎实、课题思路清晰的项目,还重点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修改和完善。

2.4 抓申报策略,避免内部竞争对于专科医院,受学科资助总数的限制,领域选择至关重要。表3为医院2006年以来在口腔颅颌面科学领域获得国科金资助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虽然获资助项目数有所增加,但在全国资助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却始终保持在10%左右,且有逐渐降低趋势。分析原因,应与基金评审过程中单一学科领域内的同行制约有关。

因此,在组织基金申报的过程中,对于领域集中的申请项目,尤其是对于研究内容相近的申请项目,适当向生命科学部、材料学部等进行分流是提高基金中标率的重要手段。

总之,基金工作是医院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用高效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近年来基金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保证,也是医院管理者的应尽之责[4]。

参考文献:

[1]高德明.坚持战略导向,激励自主创新——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J].求是,2010,14:49-51.

[2]王晓萍,彭颖.充分发挥科技管理的作用,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J].中国科学基金,2011,1:46-47.

[3]张波,吴杰,叶廖沙等.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4):256-257.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线莲;文献计量分析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别名金线兰、金丝草,属于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植物,是多年生珍稀名贵中草药,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东南各省,特别是闽、台两省。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金线莲全草均可入药,性平、味甘,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平衡阴阳、扶正固本、生津养颜、调和气血、养寿延年的功效, 对肝炎、肾炎、肾衰竭、青春痘、大小便出血、心脏无力、高血压、糖尿病、妇科疾病、癌症等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在民间有广泛的用途[1,2]。金线莲含糖类、牛磺酸、强心贰类、酉旨类、生物碱、CCC体、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无机元素等多种成分。其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国产西洋参和野山参[1]。

为了对国内金线莲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现对近20年国内发表的金线莲研究论文进行计量分析。

1资料与方法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金线莲"为检索词,通过"主题"和"出版年"字段的逻辑"与"组配检索出1993~2012年20年发表的有关金线莲的文献,剔除综述、译文、信息报道、产品信息等文章后余下的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论文的年度分布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金线莲的论文最早发表于1959年,1959~1992年30多年间有关金线莲的论文发文量很少,只有不到10篇,1993~2012年20年间共收录有关金线莲的科技论文(不含综述、译文、信息报道、产品信息等)236篇,其发表年代分布见表1。统计表明,有关金线莲的研究论文总量不高,但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近5年金线莲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增长更为明显,占20年论文总数的50%以上。

2.2论文的地区分布 1993~2012年20年间各地发表的有关金线莲的科技论文见表2。金线莲论文出自18个省市,最主要的研究地区是福建省,共118篇,占论文总数的50.%。

2.3论文的机构分布 以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统计,236篇有关金线莲的论文来自102家机构,平均每机构发表2.31篇,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机构见表3所示,共发文102篇,占总数的43.22%,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发表的金线莲论文最多,发文量前10的机构有八家是福建省的机构。

2.4论文的期刊分布 236篇有关金线莲的在112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发文2.11篇。发文量前10(并列)的期刊见表4,共发文100篇,占总数的42.37%。

2.5作者分布情况 以第1作者统计,作者人数为166人,人均1.42篇。其中,最多的为5篇,有4人,发表4篇的作者有4人,3篇的有8人,2篇的有23人,1篇的127人。 根据普赖斯核心作者计算公式N=0.749(ηmax)1/2计算[3],发表2篇论文以上的作者为金线莲论文的核心作者,共39 人,占作者总数的23.49%,106篇,占总数的44.92%。离普赖斯定律指出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应为总文献的50%这一参考值尚有一定差距,说明核心作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占76.51%,高于洛特卡定律中约60.79%的参考值。发文量排名前列的核心作者见表5。

2.6基金资助情况 科学基金项目的认定需经过专家严格的评审,因此基金资助论文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236篇金线莲论文中有134篇论文获得国家、部、省、市级等各层次基金资助,占56.78%。各类型基金资助论文的情况见表6。其中,福建省是发表基金论文最多的省份,共59篇,占基金论文的44.0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是发表基金论文最多的机构,共有26篇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部委基金的资助。从基金论文的年度分布看,1993~1997年有14篇,占10.45,1998年~2002年有15篇,2003年~2007年有21篇,2008年~2012年则有84篇,增长明显,占全部金线莲基金论文的62.69%,基金论文率67.20%也明显高于之前15年。

2.7研究主题分布 对金线莲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粗略分类详见表7。其中金线莲组织培养、人工繁殖栽培方面的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最多,其次是成分分析、分离以及药理学方面的研究。

3讨论

金线莲是民间珍稀名贵药材,对1993年~2012年20年间发表的有关金线莲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表明:①有关金线莲的研究论文总数不多,但近5年增长较为明显,从基金论文方面看,近5年无论从绝对数量上还是比例上也都远高于前15年,这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近几年对金线莲的研究更为重视,投入更大。这可能与金线莲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价值逐步被认识有关,由于金线莲出色的药效作用及市场需求,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促使近年加大了对金线莲研究的科技投入,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产出也相应明显增加。②虽然金线莲研究论文出自18个省份,但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大多数省仅有个别论文,主要研究地区还是集中在福建、北京和云南,尤其是福建省,论文数占全国的50%。从金线莲论文的机构分布看,发文量排名前10的金线莲研究机构除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的文山学院外,其他八家均来自福建省,说明福建省对金线莲的研究较其他地区更为重视。福建是我国野生金线莲主要分布区域之一,闽台民间对金线莲的药用和保健功效较为青睐,市场需求和资源稀缺的矛盾更明显,1990年金线莲就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 "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4],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福建在科研资金、机构、人员的投入更大。③从金线莲论文的机构分布和作者分布情况看,金线莲的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群还在形成阶段,大多数论文为偶发性研究,并未形成持续的系统性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无论是从论文的数量、基金资助的项目数、基金的等级、核心作者的数量上看都明显领先于其他机构,是金线莲最主要的核心研究机构。④金线莲论文的研究主题涉及多个方面,近年主要集中在组织培养、人工繁殖、栽培、成分分析、药用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药理研究方面,研究层次逐渐深入。由于金线莲对生态要求较为严格,种子发芽率极低,在野生条件下,需要与真菌共生才能得以生长,因此金线莲野生资源稀缺。从文献计量统计可以看出,近年国内对金线莲的研究重点一方面是针对如何利用组织培养及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快速、大规模的繁殖而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是针对金线莲药用价值的有效成分、药理相关研究,有关产品开发及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较少,尚待加强。

参考文献:

[1]陈乌桥,药王-金线莲[J].中国检验检疫,2012,(12).

[2]赵元藩.金线莲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林下栽培技术初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8(03).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55.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9篇

美国银行业一季度的表现为2011年以来最差,主要归咎于固定收益、外汇、大宗

>> 华尔街日报网站将增加视频直播节目等 《华尔街日报》美车贷风险高企 等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瘦身 《华尔街日报》成长的启示 《华尔街日报》IHS收购Markit 华尔街传奇等 《小鬼击败华尔街》等 贺开宇:左右《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揭秘中国用工荒 什么才是真正的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的“蓝海战略” 华尔街日报怎么找到好故事 《时代》杂志,《华尔街日报》与iPad合作 《华尔街日报》美铝盈利超预期 《华尔街日报》的改革发展历程 《华尔街日报》迪士尼EPS低于预期 《华尔街日报》 探索新媒体融合 《华尔街日报》黑石看涨新兴市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华尔街日报》 等 《华尔街日报》 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美银行业开局不利

美国银行业一季度的表现为2011年以来最差,主要归咎于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部门(FICC)盈利的大幅下滑。

此外,长期低利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以及往年较高的基数,都造就了美国银行业的开局不利。

其中,高盛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0%至11.4亿美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0%至63.4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FICC部门的收入同比下滑50%至8.73亿美元,美银FICC部门的收入同比下滑17%,花旗固定收益部门的营收同比下滑11%。 《福布斯》

英特尔大裁员

全球半导体巨擘英特尔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7.2%,并下调2016年全年营收增速预期。

扣除非经常项目之后,英特尔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为0.54美元,而营收同比增长7.2%至137亿美元。

其中,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芯片生产部门营收同比增长1.7%至75.5亿美元,服务器芯片生产部门的营收同比大幅上涨8.6%至40亿美元。

同时,英特尔宣布裁员1.2万名,占员工总数的11%,旨在从传统PC业务向云计算、联网计算设备企业转型。 《吉普林》

空头索罗斯损失惨重

知情人士表示,索罗斯家族基金一季度亏损4%-5%。

1月,索罗斯高调看空美国股市和中国经济,并声称在做空标普500指数,指出美联储加息是个错误举动。

对于中国股市和汇市在1月份的巨幅震荡,索罗斯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并会加剧全球的通缩压力。

但是,令索罗斯没有想到的是,美联储暂停了加息进程,而中国政府通过大幅增加信贷规模而遏制了经济的下滑。

此外,索罗斯在2015年年底还买入了美国国债、做空了原材料生产国的股市,并看跌亚洲货币对美元的汇率。 《财富》

鲍尔森基金规模缩水

最新披露的监管文件显示,截至3月1日,鲍尔森旗下同名对冲基金所管理资产的规模为143亿美元,创近10年新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鲍尔森斩获150亿美元,一举成名;2011年,鲍尔森基金的规模达到巅峰的380亿美元。

基金规模论文范文第10篇

房地产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作为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看,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这使房地产业的产业风险容易过渡为银行的金融风险。因此,房地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分散其风险,从多个渠道获得资金来源,而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国际上比较成熟而且运行比较成功的一种房地产直接融资方式。这种房地产融资模式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较为流行,尤其在美国有较长的实践,在房地产行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发展REITs对我国房地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房地产企业与信托机构自身的机制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就是要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发展研究,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REITs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在系统地阐述REITs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或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的成熟经验,并将各国(或地区)的REITs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发展REITs的一些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重点对近几年房地产信托领域对REITs的尝试开发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将其与标准REITs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不足之处。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本文从多个方面系统探讨了我国REITs的发展策略,并对如何创造发展REITs的良好环境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意义重大,目前国内环境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REITs的条件,我们应该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REITs这种有活力的产品在我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策略中国化

AbstractRealestateindustryisanessentialindustryinmarketeconomycountryorregion.Asacapitalintensiveindustry,itwillnotdevelopdurablywithoutfinancialsupport.Now,theprimaryfinanceofChinarealestateisthebankloan,whichwillcausetheriskofrealestateindustryturntofinancialriskofbankeasily.Sorealestateindustryneedsexpandingitscapitalchannelstodecreaseitsriskanddevelopbetter.REITsisadirectfinanceproductwhichhasgotgreatsucceedintheworld.REITsisverypopularinAmerica,Australia,JapanandSingapore,etcand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thesecountries,especiallyinAmerica.UsinginternationalexperienceasasourceofreferencetodevelopRETIsinChinaishelpfulforrealestateindustry’sgooddevelopment,trustinstitution’sandfinancialmechanism’sreformandenterprisecompetitivestrength’sincrease.TheaimofthispaperistoexplorethedevelopmentalpatternofREITswhichissuitableforChina.ByexpoundingREIT’stheoryandintroducinginternationalREIT’sdevelopexperience,thepapercomparesdifferentcountries’sdevelopmentalpatternsandeducessomeelicitation.Then,thepaperintroducesChina’strustgoodsinrealestateindustryandSpecificAssetManangementPlans.Afterthat,thepaperanalyzestheattempttoexploitREITsinChinaindetailinordertofindshortcoming.Ontopofthat,thepaperdiscussestheREITs’sstrategyofdevelopmentinChinaroundlyandputforwardrecommendationstocreatgoodconditionsfordevelopingREITs.Finally,ThepapercomestotheconclusionthatdevelopingREITsinChinaissignificativeandtherearemanyfavorablefactorsinChina,soweshouldconqueradversefactorsandcreatgoodconditionsothatREITswillgetagooddevelopmentinChina.

Keywords:REITsStrategyofdevelopmentSinicize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的研究背景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论文的研究方法

1.4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5论文的结构

1.6论文的主要特色

第二章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相关理论

2.1REITS的内涵

2.2相关理论

4第三章国外(或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发展状况和实例分析

3.1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3.2亚洲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3.3各国(地区)REITS的比较

第四章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现状和发展环境

4.1我国房地产信托发展的现状

4.2我国发展REITS的必要性和具备的发展条件

4.3我国发展REITS的制约因素

第五章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发展策略

5.1我国标准REITS的发展策略

5.2创造发展REITS的良好环境

第六章结论和展望

6.1结论

6.2本文的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的研究背景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房地产业融资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其它方式如上市融资、债券融资、基金融资以及信托融资等比重较小,这导致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单一、风险集中。2007年9月27日,央行、银监会共同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商业性房地产信贷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紧缩,这更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因此解决好房地产业的融资问题已经迫在眉捷。在解决房地产业融资问题上,各界都对REITs寄予厚望。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早在2005年就指出,当前用公开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设立REITs,是房地产业直接融资的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解决房屋租赁市场投资来源的重要融资方式。中国房地产业界特别是一些商业物业,希望通过REITs来缓解企业资金的压力,同时提升企业的品质和规模。2007年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也是全球管理REITs规模最大的投行——麦格理集团副执行董事理查德·谢帕德(RichardSheppard)在悉尼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中国尽快推出REITs[1]。在我国,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一法两规”的实施,经历了五次清理整顿后的信托公司获得了重生,信托公司依照央行的121号文件,针对房地产企业迫切希望得到融资的市场需要,积极开发房地产信托投资计划,我国的房地产信托从零开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我国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还不是国外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只能称为准REITs。近年来,各大信托公司开始加大力度研究开发REITs产品。2007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专题研究小组正式成立。同年上半年中信信托、联华信托获得了REITs试点资格。据悉,两家公司均已上报有关REITs的设计方案,但至今仍未推出REITs产品。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REITs在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迅速发展、衰落、复苏、稳定发-2-展的过程。随后REITs在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地也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REITs的全球发展经验表明,REITs是解决房地产融资的有效工具。研究探讨REITs的中国化发展有助于发展适合中国的REITs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房地产业缺乏有效融资渠道的问题,减轻银行系统的贷款压力;另一方面使我国日益上升的居民储蓄量和养老基金等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此外,REITs还有助于建立长期投资概念,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吸引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市场。从长期来讲,建立REITs体系也可以帮助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鉴于发展REITs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本文将结合国外(或地区)REITs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学者对REITs已做的研究,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探讨适合中国的REITs发展策略,并针对目前REITs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3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法中的相关知识。运用比较研究、实例研究、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工具。通过介绍REITs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特点,对世界各国(或地区)REITs的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结合目前国内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和联华信托、中信信托等机构对REITs产品试点开况,对我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REITs的发展策略并提出培育发展REITs良好环境的政策建议。

1.4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REITs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各国对REITs的研究文献也比较多,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REITs进行总体介绍美国的Apgar和Mahlon(1986)[2]、Block和RalphL.(1998)[3]和Garrigan、RichardT.和JohnF.C.Parsons(1998)[4]等都在各自的文章和著作中对REITs作了整体的介绍。

2.对REITs的税收政策的研究-3-Sanger等(1990)通过研究表明,美国1976年的税法改革以及1975年和1976年间对影响REITs的其它法律所作的修改,在有效地减少其与整个证券市场相关联的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其经营绩效[5]。美国Damodaran等(1997)通过对REITs的组织结构的研究,发现那些从REITs转变为有限公司结构的公司,是被分红政策和资产重构的灵活性优势所驱使,而公司从有限公司转变为REITs时,税收优惠通常是驱动力[6],等等。

3.对REITs的财务杠杆和分红政策的研究Brown和DavidT.(2000)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较高的财务杠杆和所贷款物业所有权的特点,是导致一些抵押型REITs的业绩相当不理想和产生重大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7]。McDonald等(2000)通过考察1995-1996年间在REITs分红公告前和后的买卖报价价差(Bid-askspread)的信息不对称成分后,发现分红越高,买卖报价价差就会越小,反之,买卖报价差就会越大[8]。

4.对REITs的价值衡量的研究美国的RichardImperiale(2002)提出用三种方法来衡量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价值:(1)将房地产投资信托价格与其所持有的房地产净值进行比较。(2)比较REITs的收益率与十年期国债殖利率之间的差幅。(3)将REITs的本益比与标普500指数或罗素2000指数的本益比相比[9]。

5.对REITs投资理论的研究澳大利亚的Newell等(1996)以美国REITs相关研究为背景,对澳大利亚的LPT1的战略投资理论进行了研究[10]。在我国,REITs尚未真正推出,但已有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涉及REITs的可行性分析、模式探讨和相关政策分析等方面。

1.对我国发展REITs的模式进行研究王冉(2002)最早提出了我国REITs本土化策略。他认为,目前在中国比较可行的路径是先通过成立私募房地产投资信托把商业模式建立起来,发展到一定规模再通过相关立法和税收优惠转化为公募信托[11]。周泯非(2003)认为,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只能采用私募的方式发行受益凭证和房地产基金股份募集资金,并且在起步阶段宜采用抵押型REITs的形式,以便降低投资风险,吸引1REITs在澳大利亚被称为LPT.-4-投资者[12]。2004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完成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对我国发展REITs产品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模式,即信托计划模式、房地产上市公司模式和封闭式产业基金模式,并认为我国发展REITs最适合采用房地产上市公司模式。许南等(2006)指出我国现有的集合信托计划可以作为借鉴,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应该采用信托型、封闭式、信托期不低于30年、收益90%分配给投资人的模式[13]。

2.对我国发展REIT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毛志荣(2004)认为大力推进我国REITs产品的开发,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满足投资者的不同投资需求,解决房地产业的银行外融资渠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4]。孙靖(2005)指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国内信托业经过5次整顿已具备发展REITs的基本条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多样化的融资渠道,REITs刚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其在国内的发展具有可行性[15]。

3.对我国发展REITs的障碍进行研究罗刚强等(2006)把我国发展REITs的障碍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的障碍主要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金融体制的不成熟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中观层面的障碍是公司组织结构不适合REITs的发展以及没有国外REITs的税收优惠。微观层面的障碍就是投资主体的道德风险和专业人才的缺乏[16]。此外,还有很多文献对REITs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包括REITs发展的前提条件、风险因素和风险度量等等。这些文献的共性是借鉴国外成功的REITs运作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REITs运作模式,肯定了在我国发展REITs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5论文的结构

本文结构安排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就论文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相关文献综述等内容做出系统的说明,并初步构建了论文的框架;第二章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相关理论,主要是REITs有关概念的介绍和相关理论的阐述,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国外(或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发展状况和实例分析,主要对国外(或地区)发展REITs的背景和现状、发展的模式和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选取有代表性的REITs产品-5-进行实例分析,并对国外(或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第四章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现状和发展环境,主要介绍了我国现有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重点对近几年我国尝试开发REITs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不足之处,同时对我国发展REITs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发展策略,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发展REITs的相关策略,并对如何创造发展REITs的良好环境提出了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6论文的主要特色

上一篇:国债利率论文范文 下一篇: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