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12:40:48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岗位管理;聘用制度

重庆经济发展取得突出的进步,在具体管理中针对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的具体要求可知,只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改革和创新。在人事管理中如何统一思想、提升认知度,明确管理目标是重点所在。要以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作为前提,让工作人员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工作,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

1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内容

1.1岗位设置类别

单位岗位设置分为不同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专业技术岗位指的是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对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工勤技术岗位指的是后续维护、后勤保证和服务等方面职责,在实践阶段要处理好岗位划分工作,以可评价职称作为基础,处理好行政工作人员和不可评研究体系。必要时要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从现有岗位入手,领导和非领导班子要确定兼职资格,对结构统筹处理后设立岗位[1]。

1.2岗位设置的结构

机关事业单位整体结构比的预设是重点,要进一步确定岗位内部结构比例,以专业等级作为基础,对规定比例和机构分析后,协调处理设置的统领。在后续处理阶段,各个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需要紧密结合岗位结构灵魂,按照刚性要求实施。如果存在设置不合理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力度要求,凸显出绩效考核的最大化作用,实现岗位合理控制。

1.3人事管理中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包括: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管理等方面,根据控制基本要求可知,在实施阶段要掌握基础和前提,把握具体内容。在界定处理过程中,深入分析结构比例的含义,科学制定岗位位置,根据聘用程序落实。

1.4岗位设置核准制度

岗位设置方案要上报上级部门审核,对资源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审核后,要根据人事单位划分要求和比例进行实时控制。重庆市人事管理部门对单位管理进行审核后,能实现宏观管理和的结合。在不同管理阶段,需要开展文件的学习工作,文件审核通过后,制定岗位预设体系,上报上级部门后审核批准实施,最后对岗位管理和聘用方案进行总结和验收。

2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

重庆市人事单位管理中对各项制度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的问题,导致具体管理难度比较大。以下将对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进行分析。

2.1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单位发展需求

聘用制度对单位整体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前在具体设置阶段存在不符合发展需求的现象。符合评审要求的个人向专业部门递交申请后,可能会存在审核不通过的现象。在岗位竞争初期,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进行平稳过渡,然后进行职位和岗位选择,但是整体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具体要求,进而出现很多其他类型的问题[2]。

2.2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大

在基础管理上仅占用管理岗位的数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高学历和高志成的优秀人员仅聘到管理岗位,其工资待遇比较低。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明显,则势必导致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在具体管理中考虑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作用可知,在岗位落实阶段,建议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适当缩短岗位比例,提升岗位设计优势。

2.3缺乏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

在岗位说明书中,对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整体上缺少部门合理化设计,指导性文件缺失,导致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以条框类型为主,量化指标不完善。量化指标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岗位划分和具体要求可知,在政策划分阶段,要适当对比例调整,使其适应需求,更好的调动职工积极性[3]。

2.4考核体系可操作性差

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对任职规则和比例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缺少完善的指导性文件,或者没有参照经验,概括式的管理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考核目的,上级领导部门需要提前对系统进行分析,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坚持标准化考核,保证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3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

机关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取得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特殊性,为了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按照现有管理方案要求实施,避免出现岗位管理无法落实的现象。以下将对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进行分析。

3.1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

在方案处理阶段,以分类处理作为基础,要分别设置管理岗位,以专业技术作为基础,坚持规范优化的管理方式。考虑到动态指标和原则设计要求可知,形成岗位竞争机制,工作人员对方案进行审核后,适当调整待遇,能凸显出用人机制的完善性。根据本单位现有管理特点可知,人事管理中,必须对具体管理方案进行分析,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入手,对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等进行分析,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将其直接用于监督管理中。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存在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等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人事和分配制度。从现有聘用机制方面入手,对岗位布控进行分析后,了解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使其符合人事改革趋势[4]。

3.2落实人员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后,对人员聘用有了严格的要求,岗位预设过程中,如果存在未编制或者编制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组织难度增加。根据岗位数量和管理方案可知,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特点进行实施,符合条件的员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能满足编制方案的具体要求。根据现有聘用方案要求可知,专业技术管理和普通人事管理存在差异,可适当对方案调整,以规定结构为基础,按照竞聘原则进行聘用。工作人员获得对应的任职资格后,可以享受该岗位的具体待遇。为了保证个人申报的合理性,在工作阶段可以采用个人申报、人事部门管理和后续审核等方面内容,按照拟定方案和要求落实。

3.3完善监督管理机构

根据国家现有规定可知,核准岗位总量、结构和比例中要突出公开和公正的原则,按照组织监督管理方案要求实施。在组织结构管理中,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建立明确的层级关系,全单位岗位聘用组织要适当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人事部门将各项制度体系落实,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工作顺利实施。各个部门需要对现有结构类型掌握,不同部分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岗位聘用的具体工作,包括:岗位聘用、考核和解聘等都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各个科室成立专业评价小组,积极参与到机关事业单位后续工作管理中[5]。

3.4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

聘用到管理岗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预留处理工作,禁止出现分级现象。对于现有的岗位工作管理现状可知,等到职工职级发生改变后,要做好对应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聘用至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人,受聘期间工人身份不变,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工勤技能岗位标准执行,其他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解聘或退休后,仍按照工勤技能岗位兑现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机关事业单位涉及到的管理工作有很多,包括: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落实等,单位领导部门要对对应的项目负责,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岗位设置的方案和任职条件,以现有聘用管理案例作为基础,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要立足于现有局势,确定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结构比例,将眼光放长远,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

4结束语

人事管理中对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等有严格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取得突出发展成就,在具体管理中从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落实人员聘用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构、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的方面入手,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按照管理方案和要求实施,进而保证人事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喆,叶志锋,吴树雄,余其俊.基于岗位分类管理模式下的多元化聘用制度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4(02):44~49.

[2]吴超.岗位聘用制度条件下的考核工作[J].中国林业教育,2014(06):34~39.

[3]辛虹.实施岗位聘用制度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兼谈高校进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新时期[J].北京教育(高教),2011(01):131~133.

[4]杨玉浩.人事制度改革中管理岗位面临的新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3(03):54~56.

[5]陈华勇.基于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价值工程,2013(30):144~145.

[6]魏永生.论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74.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2篇

随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机制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临时工在我区政治、经济、环保、教育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着演变,日益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如何切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临时工的特点管理好这部分人群,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更好地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好务,是我区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2月28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共计224名,其中男性121名,女性103名;机关使用临时工共计86名,事业单位使用临时工共计138名;其中月工资在560元以下的占28%,月工资在560元至999元的占60%,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12%。用人单位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约55%,签订协议约5%,未签订任何合同或协议的占40%。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共计107名;参加医疗保险32名,参加失业保险12名,参加工伤保险12名,未参加任何保险117人,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7名。以上数据显示,我区未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人数近半,这部分人员大多在厨工、绿化工、保洁等流动性大的岗位。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以及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

1.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市

除了少数在行政岗位上的临聘人员及返聘人员,我区聘用的大多数临时工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他们大多安置在门卫、保洁、环卫、厨师等工作条件脏、苦、累的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但通常能吃苦耐劳,服从工作分配。

2.思想动机单一

临聘人员大多单纯地为工资工作,很少能获得工资以外的收获,很少能参加工会等组织的活动,不参加年终考核,没有晋升、评先、选优的机会。因此,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不关心单位的安全、发展、荣誉等。

3.流动性相对较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所聘用的临时工相对于社会企业的临时工,比较稳定。但由于工资普遍偏低,大多数都仅维持或略高于我区最低保障工资560元,因此,一些略有技术、年富力强的临时工遇到了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就会离开岗位,流向效益更好的单位,致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流动性相对较大。

4.临时工管理难度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大多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用人单位对他们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便。同时,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鲜有制定针对临时工的管理制度,导致临时工的管理难度很大。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招聘渠道,临时工缺乏培训。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招聘是通过计划配置而非市场配置方式。由于招聘临时工的种种便利,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对后勤岗位没有经过整体性的需求预测,没有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致使一些临时工工作随意性大、工作量不饱和。

培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临时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针对他们进行培训,临时工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就招之即用。大多数的临时工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职责职能、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行业规范还未来得及熟悉就匆匆上岗,只能在工作中学习、磨合,在失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这时往往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能已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形象和利益。

2.临时工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低。

虽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临时用工和正式工应同工同酬,但实际中,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和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相同岗位上的临时工与正式工工资差距大,而且因不能得到奖金、培训、晋升等机会,被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临时工绩效考核政策,也无法充分调动临时工的工作热情。

3.与临时工之间劳动关系不规范,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我区还有很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与临时工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劳动关系很不规范,一旦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就将引发劳动纠纷,用人单位苦不堪言,临时工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4.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堪忧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近50%,一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疾病、工伤等情况,势必给单位带来很大的负担。这类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引发劳动争议、上访,甚至激发社会矛盾,这样既破坏社会和谐,又影响政府形象。

三、对加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方案一:试行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劳务派遣制度。

(一)劳务派遣,亦称人力资源派遣。用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正规劳务派遣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临聘人员应仅限于从事除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管理工作外的工勤类和辅工作。

(二)劳务派遣的作用及优点

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要求“用人单位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各项遇”。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在短时间内将临时工都做到规范用工,工作量极大,所以,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劳务派遣,并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则是捷径。

1.采取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临时工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保证了劳资双方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实现了用工受法律保护,临时工的权益也有了保障。临时工由于有劳动合同的保护和约束将更努力为用工单位工作。

2.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规定为派遣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按规定的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因为用工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工龄得到延续,失业、医疗、工伤和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

3.因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故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劳务派遣公司,减少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负担。

4.合理规避劳动纠纷,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一般由与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机构处理,用工单位只需要予以协助,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工单位处理劳动纠纷的麻烦。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没有劳动合同关系,被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隶属于劳务派遣组织。这样,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用工单位就避免了与临时工之间劳动纠纷的发生,从而节省管理精力。

(三)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由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临时工的弊端

1.采取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开支的项目有:派遣员工工资、各项社会保险费、员工加班费、员工福利费、工会会费、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与原来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相比,增加了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按现行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均价每人每月40-50元计,每月将会增加我区财政负担约壹万余元。

2.大多数派遣员工会受到职业稳定性差、缺乏归属感、身份被歧视等现实问题的困扰。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如果打破现行聘用方式,改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势必导致部分临时工缺乏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挫、甚至不服从或不完全服从用工单位管理。

3.机关事业单位一旦使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临时工,较之从前,由于临时工的劳动关系是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临时工流动性将会更大。比如,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的驾驶员共计45名,几乎每个机关事业单位都聘请了临时驾驶员,他们中有的已经在单位工作了近十年,对单位的很多信息都很了解,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较之其它岗位更容易接触到单位的机密。如果施行劳务派遣,用工性质发生改变,受派遣人员与用工单位劳务关系结束后,受派遣人员又在不同的单位间流动,就不可避免把机密泄露给其他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就将面临内部机密被泄露的危险。

4.如果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根据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同工同酬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相同岗位不同待遇容易制造就业歧视和社会不公,造成社会不和谐。一旦临时工投诉或上访,将会对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方案二:仿效高校后勤集团,组建一个专门管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机构(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进行人事劳动管理。

(一)组建后勤集团的作用及优点

1.相比临时工劳务派遣方式,组建专门的临时工管理机构能更好地建立完善的临时工招聘系统。

在招聘前,可建立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需求预测系统,对临时工聘用从严控制。做到按规定报批,公开聘用。该机构可以根据各用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其预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核实。这样,在实现人岗匹配、有效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再来招聘临时工,有利于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临时聘用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2.建立临时工培训机制,更好地对临时工进行培训。

后勤集团可根据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不同工种分别组织培训。一方面加强劳动安全教育、防患意识教育,业务能力培训。对从事驾驶工作的,要进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培训;对从事食品工作的,要加强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教育等。另一方面通过各项培训帮助临时工树立信心,培养临时工的工作责任感,鼓励他们安心工作,让他们在明白自己岗位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采用后勤集团进行管理的不足之处

1.我区区情特殊,区域幅员面积仅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四万余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仅1700余人,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也只有200多人,如要组建后勤集团,无疑将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

2.

我区区小,信息流通快,如组建后勤集团,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管理工作集中在一个部门,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工单位的工作负担,但实际上更容易将劳动矛盾和纠纷集中化、扩大化。

3.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情况复杂,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工资收入各不相同。如果组建后勤集团,对临时工进行统一管理,在临时工的岗位安排、薪酬标准上单纯地从公平或效率角度出发,将会顾此失彼,引发波动。这种问题绝非是简单的一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能有效解决的。

方案三: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

(一)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管理模式的优势。

1.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绝对数量只有200多名,相对于我市其他区县而言,数量甚少。但相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约为1.3:10,相对数量较大。故沿用现行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波动,稳定临时工情绪。

2.相对于劳务派遣方式和后勤集团管理方式,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和管理模式可减少财政支出、节省管理精力;避免因劳务派遣和后勤集团管理带来的人员集中化管理带来的劳务矛盾集中化、扩大化。

(二)针对我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使用临时用工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如下:

1.

对临时工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建立临时工聘用申报制度。建议由区相关部门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目前所使用的临时用工进行登记、清理,对不符合规定使用的临时工应一律予以清退。今后,临时工聘用实行年初申报制度,对确因工作实际需要使用临时工的单位,由用工单位在用工一个月以前向区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办理相关手续。

2.签订劳动合同,各机关事业单位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用工登记、进行劳动合同登记和鉴证。

3.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其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我区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某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7]275号)的要求,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56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5.7元/小时。今后若遇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4.经区相关部门同意使用的临时工,由用人单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后,应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将此类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三)按照临时工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和完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办法和工作职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四)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绩效考核体系。

严格按照绩效考核标准,对临时工的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能力、工作完成状况等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适当地加分奖励或扣分罚款,通过经济杠杆调动临时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应一律辞退;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临时工,也应与在编的正式工一样受到表彰和给予一定的奖励。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3篇

随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机制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临时工在我区政治、经济、环保、教育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着演变,日益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如何切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临时工的特点管理好这部分人群,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其更好地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好务,是我区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截至20xx年2月28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共计 224 名,其中男性121名,女性103名;机关使用临时工共计86名,事业单位使用临时工共计138名;月工资在560元以下的占28%,月工资在560元至999元的占60%,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12%。用人单位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约55%,签订协议约5% ,未签订任何合同或协议的占40%。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共计107名;参加医疗保险32名,参加失业保险12名,参加工伤保险12 名,未参加任何保险117人,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7名。以上数据显示,我区未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人数近半,这部分人员大多在厨工、绿化工、保洁等流动性大的岗位。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和问题

(一)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主要特征:

1.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除了少数在行政岗位上的临聘人员及返聘人员,我区聘用的大多数临时工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他们大多安置在门卫、保洁、环卫、厨师等工作条件脏、苦、累的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但通常能吃苦耐劳,服从工作分配。

2.思想动机单一。临聘人员大多单纯地为工资工作,很少能获得工资以外的收获,很少能参加工会等组织的活动,不参加年终考核,没有晋升、评先、选优的机会。因此,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不关心单位的安全、发展、荣誉等。

3.流动性相对较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所聘用的临时工相对于社会企业的临时工,比较稳定。但由于工资普遍偏低,大多数都仅维持或略高于我区最低保障工资560元,因此,一些略有技术、年富力强的临时工遇到了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就会离开岗位,流向效益更好的单位,致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流动性相对较大。

4.临时工管理难度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大多与各职能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用人单位对他们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不便。同时,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鲜有制定针对临时工的管理制度,导致临时工的管理难度很大。

(二)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招聘渠道,临时工缺乏培训。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招聘是通过计划配置而非市场配置方式。由于招聘临时工的种种便利,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对后勤岗位没有经过整体性的需求预测,没有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致使一些临时工工作随意性大、工作量不饱和。培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临时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针对他们进行培训,临时工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就招之即用。

2.临时工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低。虽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临时用工和正式工应同工同酬,但实际中,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和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相同岗位上的临时工与正式工工资差距大,而且因不能得到奖金、培训、晋升等机会,被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临时工绩效考核政策,也无法充分调动临时工的工作热情。

3.与临时工之间劳动关系不规范,容易引发劳动纠纷。我区还有很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与临时工之间未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劳动关系很不规范,一旦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就将引发劳动纠纷,用人单位苦不堪言,临时工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4.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堪忧。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近50%,一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疾病、工伤等情况,势必给单位带来很大的负担。这类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引发劳动争议、上访,甚至激发社会矛盾,这样既破坏社会和谐,又影响政府形象。

三、对加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方案一:试行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劳务派遣制度

(一)劳务派遣的作用及优点

1.采取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临时工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保证了劳资双方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实现了用工受法律保护,临时工的权益也有了保障。临时工由于有劳动合同的保护和约束将更努力为用工单位工作。

2.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规定为派遣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按规定的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因为用工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工龄得到延续,失业、医疗、工伤和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

3.因劳动关系在劳务 派遣公司,故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劳务派遣公司,减少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负担。

4.合理规避劳动纠纷,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一般由与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机构处理,用工单位只需要予以协助,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工单位处理劳动纠纷的麻烦。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之间没有劳动合同关系,被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隶属于劳务派遣组织。这样,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用工单位就避免了与临时工之间劳动纠纷的发生,从而节省管理精力。

(二)弊端

1.采取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开支的项目有:派遣员工工资、各项社会保险费、员工加班费、员工福利费、工会会费、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与原来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相比,增加了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按现行劳务派遣业务服务费均价每人每月40-50元计,每月将会增加我区财政负担约壹万余元。

2.大多数派遣员工会受到职业稳定性差、缺乏归属感、身份被歧视等现实问题的困扰。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如果打破现行聘用方式,改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势必导致部分临时工缺乏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挫、甚至不服从或不完全服从用工单位管理。

3.机关事业单位一旦使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临时工,较之从前,由于临时工的劳动关系是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的,临时工流动性将会更大,机关事业单位就将面临内部机密被泄露的危险。

4.如果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聘用临时工,根据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同工同酬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相同岗位不同待遇容易制造就业歧视和社会不公,造成社会不和谐。一旦临时工投诉或上访,将会对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方案二:仿效高校后勤集团,组建一个专门管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机构(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进行人事劳动管理。

(一)组建后勤集团的作用及优点

1.能更好地建立完善的临时工招聘系统。在招聘前,可建立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需求预测系统,对临时工聘用从严控制。做到按规定报批,公开聘用。该机构可以根据各用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其预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核实。这样,在实现人岗匹配、有效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再来招聘临时工,有利于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临时聘用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2.建立临时工培训机制,更好地对临时工进行培训。后勤集团可根据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不同工种分别组织培训。一方面加强劳动安全教育、防患意识教育,业务能力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各项培训帮助临时工树立信心,培养临时工的工作责任感,鼓励他们安心工作,让他们在明白自己岗位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不足之处

1.我区区情特殊,区域幅员面积仅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四万余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仅1700余人,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也只有200多人,如要组建后勤集团,无疑将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

2. 我区区小,信息流通快,如组建后勤集团,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管理工作集中在一个部门,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工单位的工作负担,但实际上更容易将劳动矛盾和纠纷集中化、扩大化。

3.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情况复杂,工资收入各不相同。如果组建后勤集团,对临时工进行统一管理,在临时工的岗位安排、薪酬标准上单纯地从公平或效率角度出发,将会顾此失彼,引发波动。这种问题绝非是简单的一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能有效解决。方案三: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

(一)沿用现行管理模式的优势

1.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临时工绝对数量只有200多名,相对于我市其他区县而言,数量甚少。但相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约为1.3:10,相对数量较大。故沿用现行的临时工聘用管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波动,稳定临时工情绪。

2.相对于劳务派遣方式和后勤集团管理方式,沿用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和管理模式可减少财政支出、节省管理精力;避免因劳务派遣和后勤集团管理带来的人员集中化管理带来的劳务矛盾集中化、扩大化。

(二)建议:

1.对临时工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建立临时工聘用申报制度。建议由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目前所使用的临时用工进行登记、清理,对不符合规定使用的临时工应一律予以清退。今后,临时工聘用实行年初申报制度,对确因工作实际需要使用临时工的单位,由用工单位在每年1月底以前向区编办进行申报、办理相关手续。

2.签订劳动合同,各机关事业单位经区编办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用工登记、进行劳动合同登记和鉴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将此类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3.经区编办同意使用的临时工,其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我区最低工资标准。根据《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重庆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xx]275号)的要求,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56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5.7元/小时。今后若遇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4.按照临时工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和完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管理办法和工作职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5.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绩效考核体系。严格按照绩效考核标准,对临时工的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能力、工作完成状况等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适当地加分奖励或扣分罚款,通过经济杠杆调动临时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应一律辞退;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临时工,也应与在编的正式工一样受到表彰和给予一定的奖励。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职业年金;双师型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的范围

本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2.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3.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二、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的机遇

1.有利于社会公平

改革后将逐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与企业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的问题。此外,从微观上看,改革后各类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占总收入的比例低(20%~30%),影响到退休以后的实际待遇水平的情况将得到合理解决。

2.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养老保险关系相互转移接续困难,制约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一样,职工均参加同一系统的养老保险,并同样参与企业养老金的调整。这样,不同性质的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容易操作对接,在这种有利制度下,将大大改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的渠道,一批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人才流动到高校,增强高校双师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高校可与企业等签订长期的人才交流挂职合作协议,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社会及行业人才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反过来社会及行业也通过“双师型”教师,了解职院状况、专业设置和师资水平等。通过这种方式可更充分发挥“双师型”人才的专业优势,一方面可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办学水平。

3.有利于制度上规定各时期政府或单位应负责的人员经费

改革前,一些事业单位缺乏资金长远统筹,负担畸轻畸重,人员经费只着眼目前,不思长远,一些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退休费不堪重负,甚至无法保证及时足额支付。改革后,单位和个人均需实时按规定比例每月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退休后,由社保系统支付养老金,从制度上规范好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必须统筹安排好人员经费资金,分期预算支付好职工退休金,从长远上看,有利于各届高校领导统筹安排好任期内应负担的人员经费资金,支付好职工“将来”退休金待遇。

4.有利于调整退休金结构的合理性

改革前,事业单位职工按退休前在职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基本退休费,不能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不能充分激励劳动者积极性。改革后,职工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主要按照劳动者累积缴费多少确定养老保险金、职业年金待遇,因此能公平体现劳动者长期之间工作贡献累积的结果,充分体现了退休金的公平性,有利于高校单位绩效管理,促进单位发展。

三、改革后高校面临新的挑战

1.地方和单位面临缴纳养老资金、职业年金压力

文件规定,养老保险费部分,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业年金部分,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缴费。两项加起来达到工资总额的28%。目前,国家和省市政府部门还没有对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制度的资金缺口来源作出解释,若这占到工资总额的28%全部由机关事业单位自己解决,相当于各单位要比平时多支付28%的人员经费开支。

2.单位面临双师型人才队伍稳定和发展的压力

本次改革,虽然从制度上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但作为高校,人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薪酬待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效益较好的企业在岗职工的薪酬待遇比一般的机关事业单位高,而职工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直接与其在职时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工资直接有关,因此,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极有可能担忧未来退休待遇比不上企业职工退休待遇,这就可能产生了机关事业单位高素质人才向企业单位流动,而企业人才不愿意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特别是高校,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领军师资队伍才能保障高校稳定发展,一支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保障高职院校稳定发展。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稳定将变得更加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3.在编职工面临薪酬待遇低于部分效益较好的企业职工尴尬局面

据了解,2009年1月28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按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实施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调至与企业一致。由于体制内人员对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担忧,试点城市出现过“提前退休潮”,从一定程序上让部分事业单位造成一定的震荡。张嘉敏提到,以广东省为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并且遭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普遍质疑,许多人在了解目前的试点方案后,对改革顾虑颇多,普遍担心养老金下降。除了担心待遇降低外,还有人谈到,改革容易导致缴费时段缺少连续性、职称职级与待遇的关系难以确定等,最终影响退休后的养老待遇[1]。

本次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的原则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决定》实施前已退休人员(即“老人”)保持现有政策退休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新人”),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中人”在《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工作年限可视同缴费,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根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且设立10年过渡期其待遇保低限高。“中人”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期的设立,通过逐步推进改革进程,避免震荡反应,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起到关键作用。但虽然如此,尽管国家有“过渡期”等过渡性政策保障,但据了解,近年来从广东各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级职称高素质人才对养老金水平预期普遍不乐观,担忧政策调整后退休待遇相应降低,从而产生情绪波动,要求沿用原退休待遇计发办法发放退休待遇。

以上担忧是可以理解的。许多效益较好的企业在岗职工薪酬待遇比机关事业单位要高,这是事实,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又与企业职工一样算法,由其在职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决定,这就造成了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也可能少于企业职工退休金,原来高校以优厚退休待遇为吸引力留住人才的优势可能不复存在。

4.非事业编制教工面临无法享受职业年金不利因素

由于高校用工方式的灵活性,高校大部分教职员工为事业编制,但还存在聘用制教工及合同制工人这两种身份的教工,他们按企业方式参加五险,不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事业编制教工参加职业年金后,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聘用制教工及合同制工人必然提出参照事业编制教工参加职业年金的要求。

四、策略与建议

1.形成政策,确保养老保险改革资金到位

高校需要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所需资金应由相应的财政部门应按照单位属性,分别予以一定的拨款,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需的资金。对于非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也应适当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2014年10月前工龄的视同缴费认定,必须安排财政资金落实和做实,维护被改革者切身利益。

2.抓住重点,为改革做好政策宣传宣讲

只有获得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支持,改革才能顺利实施,改革中最难实施的是中人,他们是被改革的对象,没有获得他们理解与支持,改革是失败的。各机关事业单位要精确宣讲国家政策,特别是要解释好“中人”在《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工作年限可视同缴费,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根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且设立10年过渡期其待遇保低限高。对于担忧退休后待遇比不上以前,国家通过“职业年金”进行平衡和有效退休待遇补充,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3.参照企业,为非事业编制职工缴纳职业年金

事业单位中的聘用制职工及合同制工人也是高校的重要成员,为单位做出重大贡献。编制内职工缴费职业年金后,为体现同工同酬,可以灵活的方式按照企业的方式为非编制的聘用制职工及合同工人缴纳企业年金,确保队伍稳定和发展。

4.参照企业,建立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忧改革后退休待遇水平下降,国家应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起适应于普遍在岗职工的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由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功能不一样,企业在岗职工个人努力的结果有时可即刻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可随时为业绩较好的职工增加薪酬待遇,但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许多工作必须通过每位在岗人员的共同积极努力,才能促进单位发展上一台阶,且高校的许多在岗人员为高学历、高职称,他们的每个人的业绩或许在未来才体现成效。因此,改革后,与企业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应建立起适应于普遍在岗职工的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确保与企业相比,在岗职工有相对的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尊严的薪酬待遇,同时,确保退休后,在岗累积缴纳较多的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得到相对应的养老待遇。这样可避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岗人员薪酬待遇的“双轨制”,同时可理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软着陆。

5.运用职业年金,组合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和发展人才队伍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是对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有利于分配形式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它把属于在职期间的收入延期到未来支付,改变了只重视短期效益的传统薪酬体系,填补了长期激励措施的空白,优化了薪酬结构,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不仅解决了人力资本折旧的难题,还把年金待遇和教师长期贡献结合起来 实现退休时收入软着陆,激励其提高当期绩效以为将来争取更好的养老保障[2]。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工作可做:一是面向高校普通教职工,把职业年金工作与建立和优化绩效考核考核结合起来,做好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职业年金上。二是面向高校高层次人才,除运用好绩效考核之外,还建议将这部分人员其他薪酬待遇收入列为缴纳职业年金的基数,如其他科研成果收入,增加其职业年金待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办法》,对教职工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获奖、科技成果转让、开办学术讲座等科研工作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建立《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对教职工承担教学任务、主持或参与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创新强校)工程项目、获得教学奖励、指导学生获奖及专项工作等方面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量化考核。以上的科研量化 考核和教学工作考核通过各占一定比例之后算出最终绩效考核分数,最后再结合平时常规的“德、能、勤、绩、廉”考核,最终确定考核分数,并将考核分数运用于职工薪酬待遇收入。通过这种方式,优化和发展人才队伍,促进单位“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

总之,机关事业单位可通过绩效考核,运用于职业年金上,设计置倾斜于人才队伍的职业年金,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增加竞争力,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加盟,促进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嘉敏.福建农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3(04).

[2]王书琴.基于高校人力资源战略的职业年金激励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4(08).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5篇

一、建立雇员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推动开发区大发展的客观需要

适应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开发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推动开发区科学大发展,这是该区积极探索建立雇员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解决大发展进程中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需要。大亚湾开发区建区以来,虽然在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开发区当前大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创建服务型政府机关的要求相比,与加快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的要求相比,目前大亚湾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总量、专业结构以及拔尖人才等远远不足,直接阻碍着大亚湾开发区的大发展进程。因此,探索建立雇员管理制度,是密切结合大亚湾区发展实际的创新举措。

(二)突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瓶颈”的需要。大亚湾开发区建区之初,市委、市政府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思路审批大亚湾区的机构编制设置,形成了机构编制精简、工作人员偏少的机构编制现状,使得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难于适应和承担大发展进程中的繁重工作任务。然而,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通过增加机构编制来进人显然走不通、不可取。因此,为解决人才引进工作的“瓶颈”,以进一步提升大亚湾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探索建立雇员管理制度是一次创新的实践。

(三)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需要。“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职,个人操守没有问题,就不会被辞退”,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的普遍认识,折射出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弊端,大亚湾开发区选择了探索建立雇员管理制度。

二、建立雇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做法

大亚湾开发区雇员管理制度所称的雇员,是指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含街道办事处)因工作需要,经区编委研究审批,不列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以合同形式雇用的人员。根据雇用岗位性质分一级雇员、二级雇员和三级雇员。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大亚湾开发区主要抓好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坚持统一管理。雇员的管理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统一管理,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雇用单位负责雇员具体管理工作。区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劳动、社保和雇用单位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雇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坚持严格审批程序。雇用单位提前一个季度向区编委提出雇员用人请示(内容包括单位机构编制现状,雇用原因,雇用人数、岗位和雇员等级);区编办初审后报区编委会研究审定;经区编委同意批复后,雇用单位根据雇用人员计划和工作需要拟定雇用方案报区组织人事部门审批;最后由雇用单位和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共同组织实施雇员招聘工作。一般每季度组织一次雇员招聘工作。

(三)坚持“阳光赛马”机制。在组织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公示、体检、政审、录用等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严格按照录用公务员的操作程序进行。特别是区纪委、区监察局和区保密机要档案科全程跟踪、监督,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情关”,实现操作“透明化”,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坚持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对雇员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制度,由雇用单位负责,考核结果报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备案。年度考核的结果作为雇员续聘、工资、奖惩的依据。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奖励1个月薪酬;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经组织考核能胜任上一级工作的可提高等级;对有突出贡献或突出业绩的,将给予专项表彰奖励。试用期考核不称职的,将解除雇用合同。

三、建立雇员管理制度的现实作用

建立雇员管理制度以来,初显的成效有以下四方面:

(一)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一级雇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二级雇员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或中级职,三级雇员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可以说,这些条件要求比公务员招录条件还高,从而使该区在短期内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至今共招聘了51名本科以上的雇员(其中研究生学历有8名),大大缓解了该区急需专业技术人员的压力,优化了大亚湾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结构。

(二)提升了机关事业单位服务水平。通过雇员制度的建立,积极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建设成为高效运行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步伐。至今为止已先后为区国土分局征地服务中心、规划局、安监局、环保局、两委办等共16家单位招录了高素质的雇员,改变了原有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有力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提升了服务水平,推动了大亚湾开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在机关事业单位注入了竞争激励机制。从目前大多数雇用单位的反映看,雇员制度的建立,在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注入竞争激励机制的这一效果是明显的,大大增强了机关事业单位原有人员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更加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一些能力水平较一般的同志在雇员的帮助下,逐步提高了工作技能。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研究

一、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建设

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制度建设必不可少。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监督管理体制,由财政局及相关部门主导下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同时对运行中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资产的收益。机关事业单位对资产直接管理,在财政部门监管下进行资源配置和处置国有资产。机关事业单位严格行使资产的使用和占有权,在使用过程中尽职尽责的做好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工作,保证资产的使用寿命,并承担其相应的安全责任。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的财务效益。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出租、出借、对外投融资方面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用有形的货币价值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记账工作,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保证资产的效益和安全。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财务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对资产的更新、报废进行严格控制,进行资产评估,方案必须按程序审批后方可进行更新报废,以避免国有资产浪费。

二、推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结合体系建设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推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结合体系建设能够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塑造资产管理的新模式,达到三位一体的最优结合,提高预算的合理性。通过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资产管理中严格实行资产的采购、出租、出借、报废环节的控制实现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严格进行制度建设和审批流程,杜绝一言堂现象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在机关事业国有资产预算编制审核过程中,强化部门监督,实行责任追究,结合资产现状和运行状态及实际需要,盘点激活资产的最佳利用效率,防止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超标配置和重复配置现象的出现。利用财务管理的各项手段将资产价值化,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从而达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目标。

三、探讨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和统筹调拔制度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效能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办公设施不断完善离不开国有资产的强有力配置,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现代化、规模化、人性化、高效化的能力显著增强,资产配置逐步提高,资产规模日趋扩大。但在资源配置中超标配置、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联手建立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共用平台”就是资产整合和统筹调配最成功的案例。为此建立资产共享、调配、整合、使用、出租和转让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比如建立健全公物仓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集中管理可有效避免重复配置,以有偿转让和无偿调拨的方式既可以节省财政资金,同时可以使国有资产获得收益。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可以极大防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实现。大型资产诸如高精端设备购置成本高、维护成本高、专业操作人员多,通过整合可以充分实现物尽其用的效果,一方面资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财政资金,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一举多得。探索实施大型会议和活动所需资产的联手采购和保管机制,实现规模批量采购降低成本的目的。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可以重复利用,对建设集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

四、实行动态化的资产报告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上实时动态上报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能够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有资产信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形成联动机制,便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动态掌握资产的状况、配置组合、有效的财物价值、资产收益、资产利用效率等相关要素,通过财务管理体系体现资产收益价值的相互关系和有效信息,实现资产的动态化、实时化监管体系。进一步运用财务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互通的网络机制,便于国有资产购买、使用、处置等诸多环节及时作出相应。

五、国有资产其他管理模式探讨实行绩效考核

十要求创新思维模式,进行政府绩效管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各地都在探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非营利性部门难以用经济效益进行衡量,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建立健全各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绩效考核指标可从资产的数量、质量、资产完整性、安全、效率、效益、产出比等进行权重分解和细化得分目标。优质、高效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最大限制的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而合理、优化、高效配置资产,体现科学性和价值性。通过资产完整性建设,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挪用和流失,实现投入收益的最佳回报率,进一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在组合各机关事业单位资产调拨方面及时实时动态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互利共享,并对资产的以上性质进行评价。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尽量体现在财务价值通过各类财务评级指标进行核算,在计取收益的时候考虑固定资产各项财务成本,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回报。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资产价值的提升体现在资产的先进性、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资产存在的后备力量和增值空间、发展前景等。在追求财务价值的同时考虑好无形的社会效益,找准财务管理的平衡点,实现最优组合。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必须具有良好责任心并懂业务的专业管理人员才能更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激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193-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1.094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依靠信息和工具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再将考核信息反馈给管理者,管理者通过绩效考核判断员工工作能力和组织的整体工作效率来对员工和组织加以调整。然而在最近几年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每年一次的绩效考核变成了形式,失去了实际意义,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就目前情况而言,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达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1 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一定的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多位考核,也是对员工的综合评定、挖掘员工潜力的过程。绩效考核是员工工作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对员工的记录、观察、分析。

作为一种管理监控员工工作的手段,根据不同定量指标,管理者通过绩效考核制定相应的决策,调整组织,改进不足。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管理者组织培训,制定目标,并以最终考核判定员工的培训情况。同时再把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让员工与管理者了解彼此,促进双方交流,共同发展,落实组织目标。

通过绩效考核信息,管理者发掘人才、管理人才、储存人才,推动组织不断发展。

2 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不足

现如今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中并不重视绩效考核制度,使之得不到有效开展,而且绩效考核的范围有限,机关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应用不足,在实践中员工与管理者相互缺乏沟通,造成不配合,最终导致绩效考核如同形式一样没有实际意义。

2.1 绩效考核不受重视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部门对绩效考核的认知不够,将绩效考核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薪资考核方式,没有结合员工整天的工作表现,无法客观、全面地了解员工的综合水平,导致人员在工作时缺乏指导,没有明确目标,不仅浪费了事业单位资源,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工作效率。

2.2 绩效考核方向狭窄

由于绩效考核没有全方位进行,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不够了解员工情况,使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对工作热情不高,进而影响员工工作质量,降低绩效考核水平,致使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与晋升都受到影响,员工士气低落,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事业单位工作质量。说到底都是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落实绩效考核的实际目标。

2.3 绩效考核缺少配合

绩效考核制度不完整指导,管理者没有发现实际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反复,在实践中降低绩效考核质量。绩效考核在管理制度中管理方面的额缺陷和漏洞在不断扩大,最后造成无法弥补的失误。

2.4 绩效考核缺乏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考核往往与员工奖惩、晋升挂钩,所以在真正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人员考核结果不可靠。由于考核大多数都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往往忽视了上级权力大,中层考核人员对考评者带有色彩的考核结果反馈给上级,造成绩效考核没有从根本上约束员工、激励员工。

3 绩效考核问题解决措施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绩效评估改革。西方许多国家都在实行管理运动。1993年颁布的《国家绩效评论》(NPR)推动了绩效评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此后1999年初,英国政府提出最佳考核政策,“四个C的综合评价”:咨询(Consultaion)、挑战(Challenge)、竞争(Competition)、比较(Comparison),奠定了绩效考核在机关事业单位的

基础。

机关事业单位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加强对绩效考核的认知,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改善考核方法,明确考核标准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沟通,保证绩效考核准确性、有效性、客观性、可用性。建立开放式制度,为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员,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3.1 重视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评定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必须要加强对绩效考核的重视,完善考核机制。在考核内容上不局限于人员所做工作这一单一方向,应该多方向发展,向人员工作态度、工作目标等方向发展,由人力资源部门运用科学手段,考评人员综合能力、业绩,与实际工作情况有效结合,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真实性、可用性。公平地将考核与个人表现挂钩,实行全员聘任制,将明确的职责、任务下发至每个岗位,奠定可观事实基础,人力资源部门不要掺杂个人感彩,区分工作与私人,把被考评者的工作成果参照完整的考核机制准确地给予评定。比如在绩效的方面实行全员考核制度,人力资源部门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员工之间互相进行评估,对考核结果给予肯定,确定考核结果合理、有效。

3.2 重视沟通指导

在绩效考核中,上下级的沟通、人员组织的沟通、人力资源部门与被考评者的沟通都影响着绩效考核结果。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每一名员工都希望能得到公正的考核评价,而绩效考核就像一面镜子,将人员各种信息反馈给管理者、同事和他们自己。绩效考核让员工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促进了员工与领导的沟通。在沟通中,管理者向员工分析业绩的不足,员工向管理者提出自己的长处,他们互相了解彼此需求,有助于员工了解自己,加强对自身专业素质的训练,管理者也能更好地了解组织人员构成,科学搭配人员,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员工与员工的沟通,促使他们在竞争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人力资源部门与被考评者的沟通,保证考核结果准确性、客观性。总体来说,通过沟通形式交流,有利于改进员工的专业水准,提高人员知识、技术、服务水平,带动整个组织业绩提高。比如介于管理者之间关系上的员工,在与同事、人力资源部门的沟通上,会产生分歧,证实部分业绩考核没有实事求是,带有浓重的感彩等,如果没有沟通,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将埋下隐患的种子。

3.3 以人为本理念

重视发展的机关事业单位,也应当重视以人为本,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在机关事业单位内,进行相关发展改革,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个人服务意识,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每个员工的价值,尊重员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员工排忧解难,不断接纳各个层次的员工,储存机关事业单位所需人才,让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职责,重视理解,重视自身缺陷并加以改进,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把握人才。比如在某事业单位,坚持每天听取员工意见,方便对内部进行调整,改善不足点,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人员工作热情也大幅提高,大大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的

发展。

3.4 重视激励机制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科学、发展的奖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绩效考核相符的激励机制。在工资上,奖励工作成绩优异的员工奖金和与成绩相符的工资或者增加福利待遇,提高工资水平,或者根据员工优秀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福利、补助等。在晋升机制上,给予综合评价良好的员工晋升资格,通过管理者对员工的了解,结合员工表现,不断锻炼员工能力,为机关事业单位储备干部。比如在绩效考核之后,满足整体能力高的员工与绩效考核最高的员工同样的奖励;对于员工绩效不好的,也不应打击其工作的热情,而应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3.5 重视人才选拔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丰富,相对的人力资源质量有待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在选拔人员时不应只重视学历和资历,还要注重人才自身特长的发挥,根据人才的适应性安排岗位,做到人尽其能,同时建立透明的晋升机制。员工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自身特点,提高员工能力,保证工作效率。另外,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剔除以往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加强对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实现民主的管理体系,慢慢将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的业绩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搭配,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发展。比如在高校招聘时,筛选大量人力资源,挑选精英,加以培训,为机关事业单位储备干部。

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对个人能力的判定,是对个人工作的认可,全面质量评估技术实现了完整准确的绩效考核。全面质量评估系统时将个人能力实质化、有形化,通过激励机制,领导了解和同事的评定,全方位、准确、科学地对人员进行质量评估。某种意义上,由于职能、行为不同,最终评估结果也产生巨大差异。但是全方位质量评估系统的考核是趋于科学、准确的。考核由不同的人员对被考评者进行考核,避免一方偏见的同时,更加肯定人员的能力,从全方位、多角度、多信息渠道去评估绩效,保证绩效合理、精准、

公平。

3.6 各级部门要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加强领导

第一,各级各部门需要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重视,明确其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以及科学发展,且能够集中干部的思想以及精力,从而做好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也能够使广大领导干部加深自身责任感;第二,还应使领导干部认识到将人民作为工作重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主动体察人民的心声,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第三,加强绩效考虑能够对机关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行检验,从而使干部能够以身作则,贯彻落实好自身工作。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在工作上要积极创新,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 结语

绩效考核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一位人员的作用,不断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素养,完成组织任务。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中,取得理想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任艳.职员考核成绩管理系统[D].内蒙古大学,2014.

[2] 王沥敏.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J].北方经济,2013,(20).

[3] 杨林.政府机关绩效考核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7).

[4] 付真芳.刍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作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2).

[5] 张榜.S市公安机关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6] 韩康.我国重大刑事冤案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以公安司法机关的绩效考核机制为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5).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8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人才服务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全县打造“双百”工程和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以服务百家企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务”活动。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打造百亿兴发大讨论活动,围绕打造百亿兴发用足用活政策,积极开动脑筋,全力服务兴发。一是引才,实施“招硕引博计划”,上半年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征集岗位,坚持为企业引进各类紧缺紧需大学生40名以上。二是育才,加强企业各类人才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考试培训,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今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达100%。目前,此项工作正进入实施阶段。三是聚才,协助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兴发集团博士后产业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企业人才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和特殊人才评价工作,做好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

对全县农业、教育、卫生等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申报“三支一扶”计划63名,目前双方已初步签订合同44人。

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跟综服务。根据兴办发[20*]40号文件,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落岗和分流转制人员全部实行免费人事关系。

积极做好人事来信来访,半年共接访并成功调处人事件8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二)人事管理逐步规范。

1、严格执行事业参管制度,切实搞好事业单位参管申报工作。根据《湖北省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鄂组通[20*]65号)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县市区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申报与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17号)等文件精神,对其符合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个基本条件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县人事、财政、编制等进行了严格审核,并报县政府研究,同意向市人事局上报县旅游局等38个事业单位258名编制首批申报参照管理。

2、强化人事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人事计划。根据湖北省人事厅《关于下达2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控制数)的通知》鄂人函[20*]34号文件要求,从严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坚持人事计划调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和结构这一科学模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中长期控制目标,结合本地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实际情况,上报了20*年全县公务员录用计划12名,目前已完成256名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审核和笔试通过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37名,目前已完成卫生招考23名。始终坚持顺向流动,杜绝单位超编进人。截止6月底共从外县调入1人,招聘1人,本县调出9人,事业单位调进机关1人,机关调入事业单位2人,辞职8人,自然减员29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每年都是负增长。

3、加强人事调研,进一步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针对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出现的新情况,走访基层单位,针求基层意见,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人员用及教育系统人员调查,并拟定出规范管理的建议,供县政府参考。

5、规范公务员考核,做好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认真做好20*年度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4号)和《关于做好20*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5号)精神,并结合《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认真完成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20*年年度考核工作。20*年政府部门应参加考核41*人,实参加考核4091人,优秀59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14.54%,称职(合格)3450人,占应考核人数的84.*%;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3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9%;暂定等次1人;占应考核人数0.*%;基本合格1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不合格5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12%;未参加考核14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34%。

6、认真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政策。根据省人事厅鄂人[20*]18号文件精神,和市人事局总体安排,安排部署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档和事业单位调整薪级工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部分单位的审批工作;会同财政局、教育局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工资收入情况的调查及相关数据上报工作,为下一步出台教育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提供数据支持;对全县20名行政职务晋升人员调整了职级工资,月增资2160元,人平月增资1*元;为20*年度54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晋升了技术等级工资,月增资4320元,人平月增资80元,同时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20*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工作,为3353名考核称职(合格)人员审批年终奖金393万元,人平月奖金1172元。其中,属财政拨款的3244人,年奖金368万元,人平月奖金1134元。

7、稳妥实施退干政策,强化日常工作管理。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要求,对141名1993年以前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退休费1.2万元,人平增资85元;根据鄂财社发[20*]113号文件规定,对事业单位24名离休干部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津贴6800元,人平增资283元;对24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重新核定了退休费基数,月增资800元;根据县长办公会议纪要,认真落实鄂民政发[20*]46号、鄂人[20*]2号等文件精神,对20*年10月至20*年12月机关死亡的74人进行登记,按政策规定增加一次性抚恤费110万元;坚持遗属困难补助年审制,上半年审批享受遗属困难补助574人,年享受补助金8.8万元,为20*年死亡的23人审批一次性抚恤金35万元,丧葬费11.5万元。

8、严密组织人事考试工作。组织计算机中、初级考试申报390人,高级考试申报60人,宜昌市中、初级外语考试124人;组织全国外语报名41人,经济考试报名23人;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报名18人,完成英语考前培训72人,工人技术等级报名109人。

9、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事。按照人事档案管理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先后到教育、卫生、农业、县委组织部等部门收集各类档案材料,全部输入干部人事管理系统。做好人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改制的事业单位和分流人员、做好自愿申报人事关系,对全县事业单位录用、招聘、新进的工作人员推行全员人事关系46人,查核个人档案资料123人次,并将部分个人档案材料156份进行清理造册,按程序移交县委组织和其它主管部门,提高了自身服务质量,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了人事人才服务功能。同时,为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办理合同鉴证26人;为教育、卫生招聘人员见习期满,及时申报转正材料,按规定办理转正定级11人;为文工团和部分人员调整档案工资15人,按程序为辞职流动人员办理人事关系调动手续8人,根据服务对象的意志及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满意为止。

(三)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1、完善了党建工作体制。切实加强人事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健全了以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副书记具体负责,党组成员联系分管股室党员干部,办公室协助抓落实的党建工作体制。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20*年党建工作计划》、《20*年纪检监察要点》、《20*年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局长办公会制度》、《党组议事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2、开展机关干部文明执法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局实际,及时制定了《**县人事局文明执法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部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等有关文件精神,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局党组书记、局长陆进上了生动的廉政党课。积极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全县作风整顿要求找问题,查不足,领导班子和每个干部职工都认真检查了自身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纪律上等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深刻反思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做到了边学边改和边查边改。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局领导班子带头从遵守最基本的签到、请销假制度做起,抓制度落实,避免各项制度成为一纸空文。通过卓有成效的学习动员、认真扎实的查找问题、求真务实的整改提高,我局上班纪律严明、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态度转变,干部作风发生了显著变化。

3、加强对外宣传调研。出台了人事宣传调研奖励办法,增强全员参与人事宣传调研的积极性。围绕人事人才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人事部门报送人事人才工作动态,宣传工作亮点。

4、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抓住市人事局帮扶南阳镇百羊寨村的机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帮助百羊寨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落实村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围绕村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给村委会阵地建设扶持资金1.5万元。5月23日,市、县人事局聘请法律专家深入到南阳镇百羊寨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送法律下乡活动。

5、20*年文明单位创建取得一定成效,制定下发了《20*年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方案》进一步统一全局的思想认识,形成人人重视创建活动,人人参与创建活动,个人素质在创建活动中得到提高,业务工作在创建活动中得到促进,单位形象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展现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和谐机关”建设,多形式多方法多途径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3.12开展的植树活动,5.12全局为四川灾区义捐4700元,特殊党费3000元。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9篇

为做好迎接市人事局关于开展2009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检查,根据《公务员法》和《河南省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以及《市人事局关于开展2009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工作检查的通知》有关规定,今天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工作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讲几点要求:

一、充分认识考核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和平时考核是加强人事管理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在评价工作人员德才表现、工作实绩、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考核决定工作人员奖惩、培训、任用、辞职、辞退和工资晋升,因此开展考核工作意义重大也十分必要。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和平时考核工作,与会人员回去后,要把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做详细汇报,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年度和平时考核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年度考核工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考核工作时间,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

二、精心组织,抓好关键环节

各单位要按照会议要求,迅速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考核工作会议,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有效开展平时考核工作:一是被考核人员要详实记录个人年度考核手册,且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个人总结;二是各单位能够制定出勤管理制度,并且做到严格出勤管理;三是不断完善工作实绩动态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工作实绩台帐,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三、严格标准,做到客观公正

一是各单位要从人才是第一资源、智力是第一资本的高度来认识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考核领导小组成员要从大局出发,做到客观公正、心底无私,把考核工作当成检验每名被考核人员党性原则强不强,执行政策严不严,思想境界高不高的试金石,切实过好人情关、亲朋关、名利关。

二是各单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考核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做好“两个结合”,即个人自我评议与民主评议领导评鉴相结合,量化考评与定性评鉴相结合。对平时工作不努力,年终考评时,自我评议明显不符实者要进行批评教育;要通过开展年度和平时考核,让那些德能勤绩优秀者脱颖而出,真正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成为同级干部的一面旗帜,达到领导满意、群众服气、个人有动力的目的。

刚才鲁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各单位在做好考核工作的同时,还要搞好自查,总结经验,认真查找和分析考核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完善和创新考核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切实提高平时考核工作质量,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区委组织部和区人劳社保局将对全区平时考核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按照四个等级进行分类排队。我们还将检查情况上报区领导和市人事局,并对本次检查情况向全区进行通报,对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指导思想不端正,标准把握不严格,评议环节不严密,考核机制不健全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从而确保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步入正轨。

机关事业单位考核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建议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的概述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主要是指机关事业性单位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以及财务制度,对国有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筹集、运用和记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来进行财务监督、核算、控制、反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关事业性单位有效的运转,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既是机关事业性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机关事业挝还芾硐钅康淖槌刹糠郑通常分为以下内容:会计核算、单位预算管理、负债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等等。

二、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其对策

1、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问题。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可有可无是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普遍想法,导致这种观念的原因有:第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它不以盈利为目,不需要投资增效。因此,单位领导常把财务部门仅仅当作是一个报账的机构而已。第二,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工作人员吃的是“皇粮”,所以会计人员都比较笃定地认为同事是值得信赖的,有没有内部控制无所谓,即使有了也是形同虚设。(2)制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目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岗位职责权限不明确、一岗多职、既是经办人也是审核人、印鉴一人保管等现象,在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说到底,就是各岗位间没有形成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少,财务部门人手不足,加上会计人员行政事务上的工作也繁多,财务领导给会计人员分配工作时往往采取平均主义的做法,常常是这个人手头上事情多了,就让另外的人帮帮忙,严重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但受级别观念的影响,会计人员对领导指示通常是说一不二,难以坚持原则。第二,由于术业有专攻,单位会计人员很难流动到其他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领导也常常是占据一个岗位数十年,容易滋生成权力的腐败之地。

2、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1)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认识。在机关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位不是独立存在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单位领导掌握着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和人员任职,导致内部监督的工作不能很好的执行。所以,应当避免领导与会计人员之间直接的利益联系,转而由机关事业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机关,负责会计人员的奖罚、任免、升迁,以便于会计人员享有合理的独立地位。(2)强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财务内部的控制可以分为:外部形式和内部形式,其中,内部形式主要是依靠制度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来展开。单位要把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工作放在重点,由内部的审计部门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执行状况的检查。审计部门主要检查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各项内部制度、相关政策是否健全,各项业务的处理与记录是否规范,各项工作手续是否完善等问题。

三、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1、合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应当根据本单位工作的现状来对确定财务体系建设方案,尤其是财务体系中考核指标的制定要符合单位财务工作模式,指标内容应当体现约束性和财务工作预期等要求,对于重点岗位和业务管理部门要强化控制力度。要将单位内部的所有人员都纳入财务体系建设当中,建立具有切实执行力、简单易操作的内控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和用制度约束权力行为的目的。内控针对的应当是岗位和权力,因此不应当因为人事的调整就影响财务制度的执行,可根据工作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补充和调整。总而言之,财务体系建设应当与本单位的财务工作特点一致,对于各科室的职能、权限、责任等内容要逐项明确,同时对于岗位风险和风险高低要具体说明。

2、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的创新。一个科学高效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强化收支的预算管理,其次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广东、浙江等省对机关事业型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了绩效考评试点,从考评的结果来看,取得不错的效果,在如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预算资金的重心放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上来,根据本土财政管理的水平与改革的进度,对一些大项目或专项资金等进行跟踪考评,总结经验并逐步扩大考评范围,从这些运行环节中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评价系统,同时还可以将各个行政部门的财政综合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融合到一起,形成综合性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这样一来就可以建立起预算编制、管理、实施、评价等完整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随着公共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共管理职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要有效制衡政府职员手中的权力,必须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而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姜明霞.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2] 石磊.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外资,2013(21).

上一篇:库管员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下一篇:机关培训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