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3 05:31:19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国家出台的公务员通用能力框架标准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大纲必训科目坚持与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相结合、与行政机关公务员素质现状及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岫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围绕“三年争先”工作大局。以强化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为重点。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基本功训练工作。使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普遍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三、训练内容

基本功训练内容分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类即“双基训练”共15项训练内容。其中必训科目6项。包括政策法规、机关工作规则程序、业务知识、仪表举止、倾听记忆、阅读理解、沟通协调、任务执行及其他选项。包括公文写作、公文处理、汉字书写与记录、电子政务、语言表达和调查研究;自行选训科目9项。

四、训练方式

基本功训练工作主要采取集中轮训、公务员自学自练与以赛代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按照公务员岗位的实际需要。广泛推行情景模拟、拓展训练、业务竞赛等灵活多样的训练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大公务员喜闻乐见的训练活动;采取专题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训练。保证实际操作时间不低于训练总学时的50%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

培训对象为承担文字综合和公文处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二举办公务员基本功训练示范培训班。

三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自练;四搭建网络在线培训平台。

以赛促训;五组织全县公务员开展以公文写作、法律法规、演讲辩论、电子政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竞赛活动。

结合“大练兵”活动采取适当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六公安系统要按照基本功训练的总体要求。

五、组织实施

一职责分工

对全县基本功训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1.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规划。

2.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集中训练和测评等具体实施工作。

3.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开展行政机关副科级以下公务员基本功集中训练和测评等具体实施工作。

4.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人员参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必训科目的集中培训及本单位选训科目的自学自练培训。

二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0年12月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县实施基本功训练工作进行部署。各单位根据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举办师资培训班、示范培训班。开展以公文写作、法律法规、电子政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竞赛活动。开展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子政务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选训科目的普及训练工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放《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大纲必训科目统编教材和有关学习资料。按一定比例从各单位抽取部分人员参加全县考核和全统一考试。

2.第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各单位开展汉字书写与记录、语言表达和调查研究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选训科目的普及训练工作;按一定比例从各单位抽取部分人员参加全县考核和全统一考试;组织开展以演讲辩论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竞赛活动。

3.第三阶段2011年11月至12月各单位总结经验。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中树立一批基本功扎实过硬、业务精熟、工作绩效显著的行家里手和标兵。深入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对基本功训练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

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基本功建设长效机制。4.第四阶段从2012年起各单位要将强化基本功训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六、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时间和考评方式,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基本功训练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层层抓好落实。

细化考核内容。加强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公务员培训工作长效机制,二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开展情况将列入各单位年度考核目标管理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量化考核标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公务员主管部门总体管理、协调督办,各单位各负其责、相互联动,公务员主动参与、积极推进的基本功建设工作体系。

结合工作实际。找准个人在基本功建设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可根据工作需要,三广大公务员要对照岗位职责。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征求意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接受训练。各乡镇办事处县直各单位在完成公务员规定科目训练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增设具有特色的训练科目,纳入年度基本功训练计划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后开展。

选训科目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2天或12学时。公务员完成基本功训练规定学时后。成绩在本单位予以备案。四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每年完成基本功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5天或30学时的目标任务。其中必训科目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3天或18学时。要进行考核测评。

五根据公务员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定。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令限期整改。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未按规定履行公务员培训职责的单位。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

六各单位要加强对基本功训练工作考核监督。保证基本功训练工作扎实开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金融机构公文处理现状

(一)重视程度高

与以往历次的《公文处理办法》不同,2000年8月24日的新《办法》提升了发文机关的级别,直接以国务院的名义,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新《办法》的法律效力和固有的权威性。对此,省会各家金融机构也高度重视,省工行、农行、农发行和郑州交行、郑州市商业银行等都相应地制订并印发了各自的公文处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其中省农行还进一步明确了公文处理操作规程。而省中行和省建行则未另行制定新的规定,它们都是以各自上级主管部门印发的相关《办法》或《细则》为根本依据,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充和完善。由于各家金融机构对公文处理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使他们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就有规可依,有范可守,为更好地进行公务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独立性强

基于各家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上自成系统和相对独立的特性,它们制订或遵照执行的公文处理方面的“办法”或“细则”等,也都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制订相关“办法”的自由上,而且也体现在公文处理的我行我素上。从调查对象在公文处理上的特征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确实存在各自为政、互不关联的现象,都依据各自的有关规定行之有效地运行着,别人的东西哪怕非常正确与可行,也不足以打动他们或进行大的变革。

(三)个性突出

既然是“关进小楼成一统”,那么个性的彰显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上的个性特色十分突出;一是充分细化了公文处理规则,如省农行专门发文对省分行机关公文处理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豫农银办发[200212号),从行务发文的类别、适用范围到行务发文的办理程序和签批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重点突出了公文审核和签发,如省农发行就明文规定“发文实行核稿把关制度”,明确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对公文进行审核和把关,并对公文的签发权限做了具体规定。在收文办理中则明确了应如何拟办、批办以及具体的办文时限等。三是严格执行了上报公文的处理要求,如郑州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将上报公文和下发、平级交流公文区别对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上报公文的处理要求。四是广泛运用了“签报”、“翻印”等公文处理新形式,如省中行、省工行等金融机构在机关内部进行公务活动中,就广泛运用“签报”、“翻印”等简洁有效的公文处理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加以明确。

(四)管理严格

作为公文处理的重要一环,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管理上可谓严格规范,保密性强,警惕性高。这是值得称道的一面,尽管它给这次调查带来诸多不便。一份成品公文,即使是最简短明白的某一事项“通知”,从事文秘工作的有关人员也是思虑再三,才能借出一阅,借走甚至是复制一份是根本不可能的,更谈不上更深层次的处理“决定”、任免“通知”、情况“通报”和“审计结论”了。有的还严格执行公文查阅借阅登记制度、翻(复)印制度和有关公文销毁规定等。

二、金融机构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上都花费了不少工夫,公文处理水平和公文质量也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格式不统一,我行我素现象严重

由于各家金融机构之间在公文处理上的独立性,在个性张扬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文写作格式上的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是在明明知道在某些方面有欠缺,却仍然我行我素。具体表现在:一是上报公文的格式缺乏规范和统一,有的仍然沿用过去的公文眉首标识,有的“请示”后无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即使有此标识也未按要求置于“附注”处,而是放在抄送机关之下;二是公文版记格式各不相同或版记中要么没有主题词、要么继续使用“抄报”术语、要么缺少“反线”等;三是发文字号书写不准确、不规范,特别是“发文机关代字”归纳得不好。我们知道,在选用发文机关代字时,除了能够反映发文机关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应避免与相近机关混淆。如工业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选用机关代字时就可分别用“工”和“工商”来加以区分。有的机关代字还缀以部门代字或公文用途,但总体要求是不能过于复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省农行、省中行、省建行、省农发行等机关的“代字”分别写成“豫农银”、“豫中银”、“建豫”和“豫农发行”,与省工行的“工银豫”、郑州交行的“交银郑”和郑州市商业银行的“郑商银”相比,前面列举的写法尽管在所辖系统或一定范围内不至于产生歧义,但与他们各自套红的“发文机关标识”对照起来,其排列顺序还是值得商榷的。

(二)处理程序千差万别,操作困难

省会各家金融机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公文处理程序,它们要么沿用上级主管部门的既定方案,要么是以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为参考,并辅以其他类似的处理办法而重新制定,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这就势必造成它们在公文处理上的千差万别。互不相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利于公文的处理与写作,否则,便达不到提高公文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预期目的。在这些公文处理程序中,有的明确了字、词、句、行、篇,有的规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有的则细化到“毫米”、“1度”甚至纸重、色谱等,操作起来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成品公文只要格式合乎标准、美观大方、内容准确、处理及时、方便实际工作即可,量化至微则更有可能因小失大。

(三)缺乏交流

事实证明,省会各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与写作等内部管理体制上的交流远没有他们在金融业务上的往来和沟通那样频繁,这或许可以用他们中一位办公室主任的话加以概括——“这就是商业机密的需要”。当然,在人才竞争和任用、内部考核和奖惩等方面有必要保护商业机密,但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不闻窗外事”却是十分有害的。我们知道,公文处理方面的知识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保持自身特色固然重要,摄取他人之长并进而达到知识互补也是必需和有效的举措。笔者在调查中欣喜地看到,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走出去、请进来,并组织文秘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以博采众家之长,不断促进公文质量的提高。

(四)墨守成规有余,合理创新不足

公文的处理程序和写作格式、方法技巧等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并广泛应用的,因此,公文写作中运用约定俗成的模式是非常普遍的。如命令格式及其发文字号的特殊要求、请示和报告的语言环境、公文审核和传阅的技巧等都有其惯用的操作规则,遵守这些“规则”对于公文的撰写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公文写作还要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创新,惟有创新才是公文发展的源动力。否则,国家也不会三番五次地出台新的“公文处理办法”,省会各金融机构也不必紧跟形势制订出自己的一套又一套的公文处理操作规程,公文中“请示”、“议案”、“意见”等文种也不会应运而生。当然,创新和“守规”应该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不能有所偏颇。综观省会各金融机构的公文写作可以看出,他们在公文创新上普遍顾虑重重,大多是前有车、后有辙,紧跟上级,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公文写作上的创新成为一句空话。

(五)公文质量参差不齐

俗话说:千人千面。省会各金融机构的公文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但总体还是较过去有明显提高。有的单位的公文稿本齐全,程序完备,成品美观大方;有的仅在个别细节上有所疏漏;有的则未按国家规定的公文格式标准操作,完全依赖自己系统的惯例运行;有的甚至还出现了较大失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办公室或具体文秘人员的责任,一些金融机构领导的长官意识也在有意无意中束缚了机关公文的拟制,这是公文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相信通过不断地工作实践,这些单位的公文会有更快捷、更明显的进步。三、金融机构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针对省会各金融机构在公文写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走访了从事文秘工作的机关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公文写作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计划跟不上变化、专职文秘人员岗位更换频繁以及自身素质偏低等因素造成的。

(一)上行下效

这是公文处理中最为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很多单位为了让半路出家的“新手”尽快适应形势的发展,公文写作的创新姑且不论,照搬照抄上级的有关精神总不至于出错受训吧,于是“拿起鸡毛当令箭”也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了。殊不知,“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自己上级主管机关在公文处理方面也不都是正确无误的。照抄过来的东西尽管有时可以当作“挡箭牌”,但对于公文处理与写作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比如“签报”这一公文处理方式,从字面就可以明白其精神实质——一种纯粹的向上行文方式,在“照搬”过程中,就不能因为上级主管机关的内部各部门之间也频繁使用而完全效仿。

(二)孤芳自赏

可以理解,经过充分酝酿和广泛实践而制订出来的公文处理办法,对于从事这一工作的具体文秘人员而言,它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人爱不释手,哪怕它自身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省会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对自己的公文处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表示满意,并没有打算在短期内予以废止或修订,有的甚至还沾沾自喜,认为本单位的一套方法是最完美的。更有甚者是在照抄了上级主管机关的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后,便自认为“尚方宝剑”在手,哪怕出现明显差错又徒奈我何?并堂而皇之地以“权威人士”自居,这是公文写作中最令人担忧和可怕的地方。

(三)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事公文处理与写作的专门人才匮乏不仅仅是省会几家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金融机构明显意识到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囿于文秘人员的整体素质,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因此,正是由于专门人才的欠缺或人才综合素质低下才导致公文写作的因循守旧和公文质量的进步缓慢,进行公文处理与写作的改革和创新也便成了一句空话。

四、金融机构公文写作对策研究

面对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解决呢?

(一)加强对外交流,取长补短

毋庸置疑,省会多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普遍存在唯我独尊的心态,正是这种工作态度造成了公文处理的固步自封和公文写作的裹足不前,只有内引外联、加强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和相得益彰。对此,可以经常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使各家从事文秘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有机会彼此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体会,并把最新鲜、有效、实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进而提高各自的公文处理水平和公文质量。

(二)逐步向统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

解决公文处理与写作我行我素的根本方法就是使公文逐步向统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摒弃各自为政而发展成为统一体例、格式规范和方法科学的操作平台,使省会各金融机构的公文处理与写作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公文处理与写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完全一样的。具体的就是在内容上保持现有的体系和方法,在形式上整合成一个统一体,便于公开和监督,促进公文质量的普遍提高。鉴于目前(仅仅是“目前”)国家制订的公文处理办法只是一个参照执行规章制度,而不是必须执行的法律条款,这种小范围的统一未免不是一种创新。

(三)大量使用电子公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纸化办公已成蔚然之势,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为杜绝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和各执一词的现象,使用电子公文便成了首选。尽管电子公文起步较晚,但它的快捷、灵活、经济的特点使其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事实上,在公务活动中产生并运用的公文,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解决问题,正确的表情达意是关键,电子公文的灵活性顺应了这一要求。同时,由于电子公文在往来过程中固有的保密性,使假借、变造公文几乎不太可能,这又给大量运用电子公文营造了更加广阔而纯净的市场环境。

(四)提高文秘人员知识素养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自5月5日全县语言文字工作暨迎接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动员会以来,分局按照部署及责任分工,认真开展各项迎查准备工作。现将迎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落实语言文字制度,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分局按照县语委办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市工商局分局迎接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领导小组的通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迎接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实施方案》,从加强领导、严格要求和强化管理三个方面,对分局干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了明确的要求;分局还成立了专门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局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工商所、科室、直属局负责人为组员,各单位设置专门的联络员,具体开展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目前,按照卷内目录要求,A类综合治理材料已完成归档。

二是严格公文写作标准,提高机关公文水平。分局通过组织学习、开展培训、加强审核等方式,把公文文种选择是否恰当,行文形式是否准确,文件格式是否规范,公文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符合形式逻辑等作为公文写作和审核的重点,确保公文格式正确、规范,在公文处理上,力求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简明,合乎逻辑,符合语法和修饰。今年以来,分局办公室针对各工商所、各科室(局)上报的政务信息编写每星期一期的《政务信息情况通报》,除统计报送数量外,着重对政务信息的撰写质量进行点评,督促各单位信息员在上报办公室前,加强政务信息文字内容的审核,提高机关公文水平。

三是规范日常用语用字,提升分局对外形象。在各类会议、活动和公共场合中,分局领导带头使用普通话,并要求干部在接听来电、窗口接待、接待、监管办案等各项工作中严格执行用语标准,除有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分局的名称牌、指示牌、宣传栏以及注册大厅电子显示屏幕字体规范清晰;分局各类会议中如需会标,统一由办公室把关审核并定制;分局干部名片由办公室统一印制,避免不规范的字体及表述;分局文件及各类信息由专人负责审核、专人排版、严格把关,确保用字用语规范,提升分局对外形象。

虽然迎查准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分局年龄结构老化,普通话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迎查材料归档等工作需要县语委办领导的现场指导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开展好各项迎查准备工作,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水平,积极推动全县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组织开展全局公务员基本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发展大局,结合我局公务员队伍素质现状和公务员自身需求,以强化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队伍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我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二、活动对象

局机关在编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以下简称“公务员”)。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括全员培训和基本能力竞赛两部分。

(一)培训内容:一是群众工作方法,包括联系群众、舆情应对、应急处理三项必修内容和接待、语言表达、媒体应对、新闻宣传四项选修内容;二是机关工作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沟通协调、网络安全三项必修内容和公文写作与处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五项选修内容。

(二)基本能力竞赛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语言表达、公文写作与处理、调查研究等竞赛项目,总的要求是能够展现公务员基本能力、体现公务员综合素质,参与面要广、操作性要强,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培训效果,调动广大公务员学习提高的积极性。

四、活动形式

(一)开展全员培训活动

全员培训采取集中脱产培训和网络选学相结合的方式。

1、集中脱产培训。参加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举办的选取舆情应对、应急处理、调查研究、网络安全、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五项必修内容集中脱产培训。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围绕规定的六项必修内容自行组织脱产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课时(一天按6课时计算)。

2、网络选学。组织参加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围绕全面提高机关公务员素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需要,有侧重地选择2-4项制作学习课件,通过“市公务员培训平台”统一组织全员培训。每名公务员根据岗位需要至少选择一项选修内容进行学习(网络培训具体要求、时间另行通知)。

(二)开展学习观摩活动

在开展全员培训活动期间,局选拔业务标兵和业务能手,推荐至县委组织部,参加县组织对口岗位公务员进行现场观摩、业务交流、座谈学习。

(三)开展技能“比武”活动

结合我局实际,围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语言表达、公文写作与处理、调查研究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比武”活动。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练的原则,选拔业务理论丰富、工作能力精湛、综合能力优秀的选手,推荐参加全县“比武”。

1、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比武”活动。采取机考或笔试相结合的形式。“比武”内容要立足于网络安全知识,涵盖日常的电脑安全常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例如微信、QQ和Email信息传输的保密性问题等。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的防护技能。

2、开展语言表达能力“比武”活动。通过“听、读、看、演”方式考察公务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普通话的标准性。

听:模拟领导交办工作的场景,让参赛者口头表述领导的意图。通过听,考察参赛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阅读政策法规或文件,提炼其中心内容。通过阅读、提炼,考察参赛者学习政策理论、处理行政事务的认读能力、理解消化能力和鉴别评价能力。

看:利用直观场景(比如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后,让大家讲一下观后感),通过观察,考察参赛者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述是否清晰准确,语言组织是否严密流畅。

演:模拟生活或工作场景(如接待上访工作),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参赛者进行口头表述和演练。通过演练,考察参赛者待人接物能力。

3、开展公文写作能力“比武”活动。通过公文基本知识竞赛,具体公文拟制,完成规定的命题文章等形式组织开展“比武”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普及公文基础知识,提高公文阅读和撰写能力。

4、开展调查研究能力“比武”活动。在规定课题或自选课题内容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各单位可组织专家自行评比。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能力“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务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步骤

根据县委组织部和人社局的统一安排,自2014年9月开始,至2015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9月30日前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1、全员培训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参加部分人员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组织举办1-2期脱产培训班,同时其他公务员必修内容脱产培训自行组织实施。通过网络培训平成选修内容学习。

2、学习观摩阶段。按县统一安排方案推进。

3、技能“比武”阶段。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组织技能“比武”。

(三)检查评估阶段。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对活动进行回顾总结。

六、组织领导及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局成立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本次公务员专题培训工作。

(二)注重创新,务求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开展主题培训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务求实效,在完成主题活动规定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可增设具有区域和部门特色的活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激发全局公务员学习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热情。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主题培训活动,扩大活动成效,为全县主题培训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笔者针对时下愈演愈烈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纷纷争考公务员,争当“考碗族”的社会现象,并且为了更具时效地完成关于申论研究的科研立项,特此以我校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有效率100%。现将结果形成文字,如下。

一、问卷展示与分析

根据你的阅读和写作经验,认真回答如下问题:

1.申论跟高考作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2.申论跟时评相比,有哪些不同?

3.申论与公文是怎样的关系?

4.您认为申论写作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5. 您觉得写好申论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6. 您觉得自己写作申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7.您认为申论写作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8.您认为中文专业的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存在哪些优势与劣势?

9. 通过《申论写作》课程的学习,您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建议?

10. 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您认为学习申论写作对您还有其他意义吗?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笔者以我校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有效率100%。上文已说明本问卷氛围三大块内容,同理,现将问卷结果对应地分成三部分进行分析与阐释。

(一)申论写作的特点

1、时评写作vs高考作文vs申论写作

时评写作 高考作文 申论写作

写作目的(48.81%) 针对实事做出点评,旨在分析,增强大众舆论导向。 参加高考 选拔公务员

写作考试难度(15.22%) 针对的是话题,更能把握中心,掌握写作内容,条例更清晰易懂,较申论更为自由,亦更为简单。 考试时间、字数底线、试题考察内容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际。 以理论为背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以国家政策为指导;综合考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体(45.65%) 具有提纲的样式,即引述材料——议论分析——联系实际——归结全篇。 对文章体裁范围、表达重点等都有明确规定。 一般都是论述性的议论文,具备普通公文的相关特性。

行文要求(35.87%)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话题鲜)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事实胜于雄辩,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可信手拈来。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在作文试题中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两大块:1、对作文基本技能的要求:文体、字数、主旨、语言表达、结构统筹、文面等方面的要求;2、对文章有延展性的要求:立意深刻、内容健康向上、语言运用上富有文采、有创新等。 要求讲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中央现阶段理论方针政策,这是基本公式;针对所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出概括总结、合理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基本思路要求。

写作内容(43.48%) 就社会生活的某一现象或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 具有时效性与新闻性,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贴近生活,题材广泛。 紧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每年命题组都会出不同的题以反映高中学生的看法,形式多变,内容丰富。 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从媒体关注的表层引入深度的理性分析,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关键,核心是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主体(25%) 广大新闻媒体与公民个人, 第三方立场。 高考生 虚拟的公务员身份

写作性质(25%) 是一切社会人都可以的呐喊,是一切文化人都可以用文字表达的世界观。 高考语文考试科目中的一道题目 公务员考试中的命题组成部分

语言表达(45.65%) “精、短、快、活”,采用大众视角,针对一个话题展开论述,观点深刻,发人深省,语言通俗易懂,可综合运用多种写作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段。 考生可以自由地发挥,鼓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包容并推崇文学性语言,尊重个人风格的实践。 语言上有严格限定,具备公文的基本要求,注重理性与逻辑性,行文风格朴素易懂,反对文学性与个人化风格。

小结:

由以上大学生们通过对申论写作与高考作文写作之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92位调查对象看来,申论与高考作文、时评写作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上八个方面。其中,写作目的、文体、语言表达以及写作内容的不同所占比例最重。由此可得,申论同高考作文虽然同为考试形式,同样具备限时作文等客观规定,但是由目的、性质、内容、语言表达、主体、要求等比项出发考察,申论的特点还是十分明显的。简言之,由于招考目的、考生对象的年龄阶段与社会阅历的不同,申论不是一种单纯的写作考试或是自由写作行为,而是一种在阅读与分析材料基础上的集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一体的案例分析题。

特别是近年来,公考制度日趋完善,申论考试已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由自由写作向定向分析转变,考试的针对性逐渐加强,它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考察应试者们的能力,绝不是单纯的写作方面的能力,因而,申论写作更注重考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与思考,更关注学生的前瞻性与逻辑性思维,最突出的则是对考生政治敏感性的考察。毕竟,申论隶属于公务员考试,必须强调考生能模拟公务员身份,完成相关工作本身所提出的要求。

2、普通公文vs申论写作

小结:

通过调查,普遍反映出来的结果是,申论起源于典型的公文文体,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申论考试的大纲要求与公文写作的规律是一致的。申论的三种题型的解答根据公文法定文种和事务文书的种类都有对应的文种和问题思路:概括、概述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报告;提出对策题属于事务文书计划中的一种方案;作文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意见。

申论写作中常会涉及公文写作,如一些公文文种、假定部门、身份问题。公文写作的虚拟领导性及内容上的国家意识、全局意识、前瞻意识等都是申论写作的考察点。申论写作考察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了公文写作中。

从文体角度出发,申论论述写作应属应用文体,即公文写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论述材料与行政机关的智能紧密相关;2.结构基本相似;3.申论论述写作要求与公文写作规律要求基本一致。

(二)中文专业大学生与申论写作

由问卷的第一部分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大学生知“彼”的基本状况,对第二部分的调查则能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们知“己”的程度。两相对照,则能发现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训练上所存在的冲突点,也是笔者想要重点调查的突破口。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95.65%) 公文 申论

区 别 目的(5.68%) 向上级提交申请,向下级下达命令,以处理相关问题的行政办公文件。 选拔公务员

形式(25%)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会议纪要等共13类,14个文种。 一般都是论述性的议论文,既有“论”,也有“述”。

设置作用(39.77%)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制发文件的第一个工作环节。 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定性(29.55%) 公文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写作种类广泛,格式固定,内容简练。具有权威性、时效性、法律效力,甚至部分还有保密等级等严格限制。 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从媒体关注的表层引入深度的理性分析,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关键,核心是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 系 从属 1、从源头考据:申论属于公文的一种,即述评。(57人)

2、从具体内容细分:公文是申论主要考察范围与主要文体形式。(11人)

不从属但关系密切 早年公务员考试中既有公文写作,后经改革,该考申论,继而申论成为公考中的题型。

无从属关系(3.26%)

不清楚(1.09%)

在回答“您觉得写好申论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您觉得自己写作申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认为申论写作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这三问时,问卷结果较为集中,如以下三图所示:

由图一可清晰地看出在本次调查对象的心中,写好申论最困难的几项内容。其中,材料阅读与概括被公认为最大的困难。在被访的58位大学生看来,做好申论题首先必须读懂、吃透所给材料,从而透过现象看到其所反映的本质,这要求考生保持较高的对社会现象的政治敏感度,经常关注社会时政,善于发现并乐于参与时事热点的讨论,主动思考,更要主动涉猎广泛的知识,建构并不断完善

自己的逻辑思维。其次,提出合理可行的结决方案也是写好申论的关键环节。它重在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先要明确给定材料,再凸显所提方案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再次,以官样思维进行写作,使用正规严格的语言进行表达与叙述也是较大的困难之一。很多考生还是无法实现自身身份与虚拟公务员身份之间的转换,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成了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议论文,更不是正规申论的“三不像”。

由图二可见,政治敏感度与综合能力构成了写作申论最重要的两大条件,超过了一半的比例,这说明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已经明确了保持一定政治敏感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注重扩大自身阅读面,关注时事新闻与国家政策。而申论对考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考察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公考制度的不断完善,申论写作也日趋成熟。它并不仅局限于对考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考察,更重在提炼、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而显然,虽然身为中文系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定的写作专门训练与较之他人略高的文字处理能力,但大家很清楚申论所要求的远不止写作能力而已,对自身能力与写好申论所要求的各种能力相对比以后所呈现的诸多不足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图三解构了两相比较的冲突所在,向应考的大学生们如何做到扬长避短、掌握申论写作重点提供了真实而有效的说明。在问卷反馈中,也有不少人表示在认识到自身能力与公考所要求达到的能力之距离后将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考试。

(三)参加相关课程培训与提高申论写作能力的关系

我校于大三下半学期设置了申论写作的专门课程,以期帮助学生特别是有公考愿望的中文专业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更好地实现“公考梦”。那么,参与修读这门课程的调查对象究竟如何看待参加相关课程培训与提高申论写作能力这二者的关系的呢?

47.83%被访者认为最大的收获在于这门课让他们对热点社会问题更为关注、更敏感,也因此开阔了视野,加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将《半月谈》、《参考消息》等政治性的杂志报刊添入了平时的阅读范围。有58.70%的被访者表示通过专门的课程学习加深了对某些知识在理论层面上的了解。众所周知,申论考察面极广,涵盖了除写作学外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学科内容,而如何有效率、有针对性地摄取这些知识则多依靠辅导课程上老师的传授。

在回答最后一问,即“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您认为学习申论写作对您还有其他意义吗?”时,72.22%的被访者明确表示“有”。他们认为通过这一学习让他们更了解、更关注、更加深了对时政热点的思考,这就是一种学习审视社会的能力的过程。也有45.56%的考生表示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了阅读理解与概括能力,在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时能更为冷静客观的采用“二分法”进行辩证思维,更成熟地进行批判性的接受。还有近乎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这门课的开设除了应对公考,所学技巧与方式方法同样适用于各种类似于公考的企事业单位的考试,有助于日后就业,走入社会。

结语: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6篇

(一)公文标题不可张冠李戴

公文标题“张冠李戴”主要指对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分辨不清,把“规范”、“计划”、“要点”、“安排”、“方案”、“总结”、“制度”、“讲话”等一般常用公文以及“办法”、“细则”等法规规章混同于法定公文,冠上法定公文版头,直接编排文号上报或下发。如《关于实现全省党风根本好转的规划》,则不可作为“万能”标题。正确的行文方法是:若呈报省委或中纪委,可修改为《××省纪委关于呈送实现全省党风根本好转规划的报告》;若直接下发,可修改为《××省纪委关于印发实现全省党风根本好转规划的通知》。

(二)公文标题不可乱抬身价

“乱抬身价”主要指司空见惯的“两告一通”的滥用,即应该用某些社会事务性文书(如广告、启事、声明等)而不用却滥发公告、通告和通知。其中,对“公告”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尤为严重,至今仍有人主张行文单位不分级别高低、发文对象不必面向国内外。近年出版的新书,仍有不少错误阐述,所举“范例”多带明显的广告色彩,必须彻底纠正。

(三)公文标题不可文种并用

“文种并用”指两种法定公文文种在标题中同时使用,除比较常见的“关于……请示报告”外,还有“关于……请示函”、“关于……决定(批复)的通知(通报、决议)”等。矫正一般应根据公文内容及行文关系合理选择其中的一个文种,“函呈”不分的“请示报告”则应将“请示报告”改为“函”。

(四)公文标题不可文种错用

“文种错用”专指法定公文不同文种的混淆错用。

1.“呈发”不分而错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应该呈报上级的公文错用了“通知”、“决定”等下行文文种,或者将“通知”“决定”等下行文主送给了上级机关,结果闹出了下级给上级发通知和作决定的笑话;二是将应该下发所属单位公文错用“报告”、“请示”文种,或将“报告”、“请示”类上行文主送给了下属单位,结果闹出了上级向下级“报告”、“请示”的笑话。

2.“函呈”不分而错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不用函而错用“请示”或“报告”;二是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不用函而滥用“请示”和“报告”;三是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不用报告而误用“函”;四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不用请示而误用“函”。

3.“函发”不分而错用。主要表现在通知和函不分而错用上:一是某些单位出于自己业务工作需要,把本属于商洽性的函错用成“通知”;二是上级机关把向下级机关发的指示性或事项性通知错用成“函”。另外,也有的该用“函”却错成了“通报”。如《××市财政局关于……情况的通报》(主送各区、县人民政府……),用“通报”行文违反行文关系,可修改为《××市财政局关于通报……情况的函》。(“函”为文种,“通报”为事由中的动词,和“文种并用”之病误不同。)

4.报告请示不分而错用。主要指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该用报告的却用了请示。如《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关于申请拨给灾区贷款专项指标的报告》,可修改为《关于申报专项救灾贷款指标的请示》;《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关于两年来工业普查准备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请示》,“工作情况”无须请示,文种应改为“报告”(此种“呈转性报告”也不能用“意见”取代)。

5.公告通告不分而错用。主要是将“通告”错用成“公告”,如《××市供电局关于……某一区域暂时停电的公告》、《×××关于……禁行公告》、《×××房屋拆迁公告》等,均不属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公告”改为“通告”为宜。

6.通告通知不分而错用。多将通告印发或播发成通知,如《关于注意 交通安全的通知》、《关于使用文明礼貌语言的通知》、《关于节约用电的通知》、《起坟通知》等,面向社会公民或有关方面,“通知”改为“通告”为宜。

7.通报通知不分而错用。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习惯性地认为通报只是批评错误而缩小了其使用范围,不适当地让通知取代通报;二是把握不准它们的区别,需要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时也用通知行文;三是将指示性通知错用通报行文;四是将批转性通知错用通报行文。对文种功用理解错误或对事由“已然”和“未然”的时态认识不清,表述不当,则往往会把通知错成通报。如《关于对参与活动者必须严肃惩处的通报》、《××部关于加强打击走私倒卖黄金犯罪活动的通报》,可视公文内容将文种改为“通知”或分别删掉“必须”和“加强”。

8.批复通知不分而错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将下级的呈转性报告未用通知批转,而错用批复;二是将下级的请示未用批复回文,而错用批转性通知。例如上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的公文《中共中央对〈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的批复》、《国务院批转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报告〉的通知》(主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曾被许多著述和教材误作了范文。

9.批复决定不分而错用。主要反映在安全、交通等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对事故和违纪人员处理时的不规范行文。规范行文应是上级针对下级的请示予以批复,或针对下级的处理意见作出处分决定;而应改变下级向上级报“处理意见”或“处分决定”,上级据此给下级“批复”的错误做法。

10.通报决定不分而错用。主要指用于奖励时两文种错用的情况。如《×××关于授予×××等同志……标兵称号的通报》,“通报”宜改为“决定”;《×××关于表彰×××同志见义勇为行为的决定》,“决定”宜改为“通报”。

11.批复“复函”不分而错用。主要表现:一是主管部门对询问问题或请批事项的不相隶属的单位错用批复行文;二是上级机关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不用批复而错用“复函”行文。如《关于同意建立××市供销合作社工人中、高级技术培训站的批复》,××市劳动人事局主送××市供销合作社,违反行文关系,“批复”宜改为“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规定〉中有关问题的复函》,是针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请示的答复,“复函”宜改为“批复”。

二、要素去留技法

(一)公文标题不可随意省略行文单位

“行文单位”即公文处理法规所称的发文机关。从写作实践来看,下行文错误省略行文单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做不仅不庄重,也不利于今后的使用,有时还会造成歧义和误解。如《中国人民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命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中国人民驻澳门部队发的命令,可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中国人民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命令》。

(二)公文标题不可随意省略事由

“事由”即公文主要内容。某些《公告》和《通告》,若正文特别简短,概括事由又很冗长,省略事由未尝不可,但却不可以不适当地省略。如《××市人民政府决定》,应补上事由,修改为《××市人民政府关于……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函》,根据公文内容,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搞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征订工作的函》。

(三)公文标题一般不可只有文种

公文标题即使省略,也不宜将“三要素”省略两项。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文种的公文标题是不规范的。如《通知》(×政发〔19××〕140号)、《通报》(××办〔19××〕36号),则不适当地省略了行文单位和事由,均应补上。

(四)公文标题绝对不可无文种

作为确切表示公文这一事物名称的文种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省略。无文种的公文标题大体有三种类型:

1.一般常用公文被误作法定公文,致使标题无文种(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病误)。

2.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文种被无故舍弃,致使标题无文种。主要误区有三:一是错将被批转、转发、印发的某公文文种视为本公文的文种;二是错将无“通知”文种的批转、转发、印发类公文视为省略;三是错将“批转”、“转发”等视为新文种。

3.连一般常用公文文种也没有而随意乱造或采用非公文式题目,致使标题无文种。

第二种类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讹均相当严重。例:《××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局关于继续实施有关城市规划管理、道路建设四个文件的请示》,这应该是批转性通知,但给人的感觉不是通知而是“请示”。试分析,若“批转”和“请示”搭配,“批转市规划局……的请示”仅仅是事由,标题本身无文种;若“批转”和“四个文件”搭配,“批转市规划局……四个文件”也可视为事由,“请示”成了该文文种,则造成了市政府向上请示“可不可以批转这四个文件”之歧义,岂不是笑话!

第三种类型,也不仅仅局限于下级机关。过去,部级机关公文也偶尔出现类似病误。如《转发全国地方对外宣传和对台宣传工作会议两个文件》(中办发〔1982〕25号),《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发〔1983〕×号),《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发〔1987〕5号)等等。

三、事由概括技法

(一)公文标题不可繁杂冗赘

繁杂冗赘的公文标题往往含混不清,让人难解其意。避免此病误的关键是善于概括和精练词语,这需要语法修辞技巧。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20__〕103号),不仅对联合发文的诸多部门用“等部门”形式进行了概括,而且对转发的三份公文主要内容也进行了高度概括,因此拟制得相当漂亮,尤为简洁、规范。另外,层层转发公文时,尽量不要弄成“×××关于转发×××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可采取“自拟摘要”、“适当修辞”等方法解决,而不以牺牲公文规范化为代价。如:转发××部财务司《关于转发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虽然如此冗长繁杂,但还是缺少文种,倘若后面再加上“的通知”三个字,更令人望而生畏。可修改为《×××关于转发有关进一步做好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等文件的通知》;也可体现出转发 环节,修改为《×××关于转发由中国农业银行印发××部财务司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二)公文标题不可简而不明

简而不明的公文标题,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不知所云。矫正须根据公文内容恰当地提炼出事由。如多部公文写作书中的例文《×××航运管理所航行通告》,可修改为《×××航运管理所关于确保施工和航行安全的通告》;《关于假冒商标案件两个问题的批复》(法(研)复〔1988〕73号),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假冒商标案件确认犯罪主体和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三)公文标题不可出现语病

各种语病类型在公文标题中大都有所反映,主要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份残缺,成份多余,句式杂糅等,应运用语法、修辞、逻辑等多学科知识加以矫正。值得注意的是,此种病误也不仅仅局限于下级机关。

(四)公文标题不可层次不清

有些公文标题不见得有语病,但由于语气停顿较难把握,或缺少必要虚词或虚词使用不当,或语句安排不尽合理等,往往造成层次不清而影响表达。司法公文标题大多文字较长,出现的病误有一定代表性,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二审人民法院可否直接改判死刑立即执行的答复》(法发〔1996〕39号),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二审人民法院可否将人民检察院对一审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提出抗诉的案件直接改判死刑立即执行的批复》。

(五)公文标题不可题文不符

题文不符指公文标题事由和正文内容不相符或不完全相符。如《××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关于××大学开设新闻专业的批复》,正文是“限于校舍和经费开支有一定困难,暂缓进行”,故标题“开设”前应加上限制动态的词语“暂缓”。又如一些公文写作书作为“范文”、“例文”的一份早期公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省××专区用储蓄或存款方式发动群众进行水利投资问题的请示》,阅读全文会发现,标题事由提出的问题并无请示的必要,而将储蓄存款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成以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资金不足问题才是请示的主旨。

(六)公文标题不可“两转”印发错用

“两转”指“批转”、“转发”,加上“印发”可统称为“转文性通知”。其错用主要表现:一是批转下级机关公文错用转发;二是转发上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公文错用印发;三是印发本机关形成的公文错用批转或转发;四是错用批转(或转发)形式下发本机关下属单位或部门的通知;五是错用印发形式下发本机关的通知;六是错用转发形式法规或规章。前三种情况,各级机关公文不同程度存在,因而比较普遍。第四、第五种情况在地(市)级以下机关公文中表现突出一些。第六种情况基本表现在国家部委个别公文上。

四、其他方面技法

(一)公文标题不可随意不用或错用介词“关于”

介词“关于”在标题中不可滥用,也不可随意不用,而且位置必须正确。此种病误主要是:

1.缺少介词“关于”。一是既无“关于”也无其他介词;二是用“对”、“有关”、“就”等代替“关于”。如《××省××局四十五岁以下干部培训规划》(××党(19××)35号),发文机关和事由直接发生联系,会使人误以为是局机关的规划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可修改为《××省××局党委关于印发45岁以下干部培训规划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的解释〉有关问题的通知》(法〔20__〕129号),“对”明显不妥,应改为“关于”。

2.介词“关于”错用。一是放错位置;二是过度使用。如《关于××省财经学校向××大学联系临时住房问题的函》,“关于”应移至“财经学校”后。“关于”过度使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层层转发的公文标题上,前面所说的“自拟摘要法”和“适当修辞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指出,《×××关于转发……关于……的通知》前面的“关于”可省略,因发文机关是“转发”这一动作的施事者而不会产生歧义;但在两个“关于”相距较远而不大拗口的情况下,则不省略为好。

(二)公文标题不可随意不用或错用结构助词“的”

公文标题文种前面的结构助词“的”不可随意不用,也不能错用。此病误主要表现:

1.文种前不用“的”的一般形式。如《……工作安排通知》、《关于一九××年工作安排报告》,“通知”和“报告”前均应加“的”。

2.“的”不在文种前而在事由某中心词前。如《关于……的情况报告》,宜改为《关于……情况的报告》;《×××关于××同志的考察报告》,存在“××的考察报告”之歧义,而不是“对××考察”,可修改为《×××关于考察××同志情况的报告》或《×××关于对××同志考察情况的报告》。

(三)公文标题不可画蛇添足

公文标题画蛇添足之病误主要指文种前赘加修饰限制词,而将事由后的结构助词“的”和文种不适当地隔离开来。如《关于……情况的答复报告》,《×××关于……的重要通知》,《××××××关于……的联合通知》,《关于……的书面报告》等,文种前面的“答复”、“重要”、“联合”、“书面”等均应删掉。

(四)公文标题不可随意主副标题并用

主副标题并用,往往不符合公文体式要求。如《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争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关于召开文明礼貌月活动座谈会的情况报告》,此种标题给上级批办处理和日后使用者引用都带来了不便,中央在批转时用了“主标题”,标题是《中共中央关于转发(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争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的通知。》听起来很不成话,更谈不到规范。《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十七号文件进一步开展打击经济经城中违法犯罪活动的斗争——×××同志在省直局以上领导干部会上的讲话》(×办文〔19××〕14号),此类公文作为“白头文件”可以,但混同于法定公文,编排发文字号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则是不规范的。

(五)公文标题不可赘加或错用标点符号

公文标题中赘加或错用标点符号的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一是批转、转发、法规、规章,不用书名号而错用引号;二是批转、转发或批复非法规性公文(如通知、报告、意见、请示等),滥用书名号;三是不必使用其他标点符 号而随意使用;四是标点符号标错位置。其中,滥用书名号的情况尤为突出。如:××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局〈关于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报告〉》,赘加了两个书名号,而且把事由中的动词“批转”也置于了书名号内则更加错误,可修改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局关于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报告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电监市场〔20__〕21号),应去掉书名号,同时可一并删去第二个“关于”,尚可避免两个相近的“关于”连用拗口之病,修改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也可直接用“意见”行文)。

(六)公文标题不可滥用简称和随意苟简

此病误主要表现:一是发文机关使用普遍概念,二是指代不明确,三是时间不确切等。如《中共省×××委员会关于……的通知》,发文机关可改为“中共××省×××委员会”或“××省×××党委”。《×××关于年终清查财产情况的报告》,此类行文一般在年末,有的公文运行到受文机关已是下年度,用“年终”尤为不妥。

(七)公文标题不可不讲究文字排列

许多公文标题在文字排列上很不讲究,主要病误是未能尽量保持词或词组的完整性以及字数搭配上的匀称。有的将一个合成词拆开排成两行,有的行与行字数相差太悬殊,有的因排列不当造成错误语意等等。

(八)公文标题不可滥用报请词语

许多“报告”和“请示”的标题事由中用了“上报”、“呈报”、“呈送”、“呈请”、“转报”、“申请”、“报请”、“要求”、“审批”、“请批准”、“报请审报”等所谓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对此,应区别对待视情而定。遵循的原则是尽量避免事由中的动词同文种在文字和词义上重复;同时应注意词语的正确搭配,避免出现语病。滥用报请词语之病误,在省级和部级机关公文中也经常出现,如《关于审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的请示》(湘政〔20__〕37号,选自国函〔20__〕117号),“审批”不仅多余,而且造成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请示“对这个规划可不可以审批”之歧义。另外,错用书名号,应和“审批”一并删掉。《××省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帮助解决××半岛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的请示》,此例不能简单去掉“请求”了事,否则发文机关和“帮助解决”发生联系,又产生了“××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请示可不可以帮助解决××半岛严重干旱缺水问题”之歧义。可修改为《××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帮助解决××半岛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的请示》。

…………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7篇

学习环保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执政的本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工作谋划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逐步建立我局干部业务学习的一整套制度,努力使我局的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真正体现学习型机关的风貌。

二、培训对象

机关在职干部(男55岁以下、女50岁以下必须参加,并纳入考试)。临时聘用人员可参照执行。

三、培训形式

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为辅的学习形式。每周五下午半天为学习时间,以处(室)为单位进行,原则上不安排工作。

专题讲座辅导每月进行两次,师资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和市局领导及有关科室领导或工作人员。

四、学习培训内容

学习内容主要是业务知识、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也可自选学习内容。

五、推荐教材

1、业务类:《环境保护知识手册》、《环保法律法规学习手册》等有关环保业务书籍;各业务科室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书籍。

2、综合类:《公共行政管理》、《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机关公文写作规范》等。

六、培训考核

每年进行两次统一考试,一般在每年的7月和12月进行,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举办环保业务知识竞赛,考试内容将以全局工作与应知应会环保业务基本常识为主。

机关党委制作《培训登记表》,详细记录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年底机关党委组织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试),考核(考试)成绩将记载入本人教育培训档案。

七、组织管理

1、局机关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由机关党委组织管理。

2、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负责做好本处(室)人员学习培训的监督、检查,并协助机关党委做好培训(考试)工作。

八、考核(考试)结果运用

1、奖励。对于两次考核(考试)总成绩名列前3的同志,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年底考核时结合平时表现情况,机关党委可建议局党组定为优秀档次。

2、处罚。对于在两次考核(考试)中成绩有一次以上不及格的,或平均成绩不及格的人员,本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停发一个季度生活福利待遇。

九、培训要求

1、机关各处(室)要把业务学习培训工作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积极支持并督促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培训。

2、机关干部学习要做到“五有”即有学习计划、有考勤记载、有学习档案、有自学笔记、有学习体会。机关党委将在年底组织检查。

3、机关党委严格按照《培训登记表》记载的情况,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和考核结果如实装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

4、各单位要按本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培训学习任务,学有所成,更好的为环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8篇

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不符合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目标要求,面对不断变革的新形势,《文书与档案管理学》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改变《文书与档案管理学》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既要重理论教学又要重实践教学的转变,注重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介绍分析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文件现象,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传授公文写作与处理、文档一体化管理、档案检索利用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现实工作的影响与发展,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文件和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如: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最新的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若干法规条例、国家标准、改革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课堂讲授要密切结合现实社会和国家当前的文件和档案工作情况,对于近年来文件和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文档一体化与建立现代文档系统、依法行政与依法行文、依法治档、政务公开与公文公开、政务档案信息的公开和利用、转变政府职能与精简文件、我国加入WTO与我国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与做法等内容,均应涉及和探讨。

那种满足于空讲理论,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我国文件档案工作实际的做法,对于《文书与档案管理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应该摒弃这种不良的教风与学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象扩大,范围拓宽。将过去课程内容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党政机关公文和档案,扩大为对于各社会的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文件和档案工作的研究;研究范围除了应保证文书学和档案学原有的完整体例外,还应增加对各行各业、国外文档工作中的新观点、新理论、新做法的介绍和比较研究;关注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管理等新的领域;积极借鉴其他学科如立法学、行政法学、写作学、管理学等先进、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现已逐步纳入授课范围的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有规范性文件、新型载体文件、文档工作系统设计、文档工作的组织与控制、文档工作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等。明确重点,分类施教。在国内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文书学和档案学大都是分别设置的两门课程。在我系文秘专业,则是将这两门课程内容合并在一起,系统讲授和实践训练,一是文书学和档案学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的实现,使档案工作越来越溶入到文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能培养过程中,对文档工作的系统体系设计、组织与控制等方面,将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内容合在一起,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效果。档案学则是将重点放在前部分整理和保管上。这种安排只是适应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文档工作发展阶段的需求,即以手工操作为主,纸质文档为主的整理与保存方法,仅仅介绍和诠释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书种类、文书工作制度手段、办理操作过程以及现行党政领导机关关于文档工作的一些明文规定和被肯定的作法,回避了许多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现今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作为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样规范使用公文文种,怎么样设计公文格式,文档工作系统怎么样设计才能为国家管理以及各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政务档案信息怎样公开,立法和管理上如何保证实现等等。因此,《文书与档案管理学》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文书学内容将教学重点前移,将文件和文件工作作为课程重点,既探讨文件管理学科的理论和规律,又教授文件工作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公文具体使用方法。

如:对公文文种、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具体分析其特点,使用规范和标准,对文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控制,着重探讨对文件质量数量的控制、运转过程的控制,精简文件的规律与方法,以提高文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至于立卷归档,既要考虑手工操作的惯性发展,又要重点讲授新形势下《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的方法。档案学应本着“简化整理,深化检索,提高利用”为改革教学内容的重点,将以往整理和保管的内容进行重新设置,介绍档案分类体系的设定和方法的选择,如何分类排放和保管。重点介绍在文档一体化管理下,档案信息的检索分类方法,检索系统的建立,如何实现快速的查找;档案提供利用的途径、方式,如何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政务档案信息如何公开等等。将过去一带而过的这些内容作为档案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部分加以介绍。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9篇

记 者:李老,您好。从您参加工作到退休的47年工作经历中,有36年从事秘书工作。这么长的时间,一定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您能否给我们谈谈多年来做秘书工作的体会。

李昌远:在36年的秘书工作中,我对办文、办会、办事之类的秘书工作均有涉足,但干得最多、时间最长的是公文写作和处理。经过我手的文件估计以万件计。可以说,公文写作伴随了我的整个秘书生涯。回眸往事,虽然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东西可谈,但还是有一些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对正在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有所帮助。

公文写作是秘书的必备本领

记 者:公文写作是秘书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请问您怎么看待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另外,您认为怎样才能写出合格的公文?

李昌远:公文是任何社会组织从事管理活动的要务,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公文的写作本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分布在各类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工作者,必须学会公文写作,这是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必备本领。

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公文写作无非是“雕虫小技”,只要在大学里学好了普通写作学,进入机关就能对付公文起草,其实这是对公文写作的误解。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专门攻读汉语、文学、新闻写作的大学生,踏入机关大门后,让他写一个简单的开会通知、情况简报之类的公文也很发憷,写出的东西漏洞百出,缺少“公文味”,甚至闹出笑话。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公文写作不同于普通文章以至文学作品的写作,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特殊规律,由此形成有特殊研究对象的公文写作学科。因此,只有普通文章的写作知识,而不了解公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是写不出好公文的。

我涉足公文写作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公文写作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学科尚未形成,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尚不完善,因此我们学习公文写作主要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包括学习老同志的经验,研读范文。现在情况不同了。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已臻完善,而且产生了公文写作学。为此,要写出合格的公文,我建议年轻的秘书工作者,特别是初学公文写作的人,应当走一条“从认识到实践”的学习道路,就是先学点儿公文理论,然后再去实践,或者边学习边实践,这样可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这里讲的公文理论,不仅包括选读一些阐述公文、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原理的书籍,而且包括认真学习指导公文写作与处理实践活动的公文法规。如现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6月20日)等。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是以“法”的特殊形式表达的理性知识,是公文写作和处理规律的集中反映。多年来,我提倡公文撰制要讲“法治”,就是要学习和贯彻公文法规,把公文写作与处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当然,只有公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静态积累还不够,还必须善于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要把公文写作知识转化为能力,这需要下功夫去实践和练习:一要勤练,二要苦练,三要持之以恒。练则进,废则退,多练则熟,熟能生巧,这是培养和锻炼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要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记 者:调查研究也是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秘书工作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的调查研究与其他部门和人员的调查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李昌远:在我的秘书工作生涯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调研活动。在党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时,自然要以调查研究为专业;在党委办公厅这一综合性的秘书部门工作时,从事任何一项秘书工作也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如公文写作调研、督查调研、信息调研、调研等。秘书工作的职能是辅助领导处理各种政务,特别是辅助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其中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调查研究,否则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辅助权。所以说,调查研究在秘书工作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秘书人员必须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才能较好地为领导工作需要服务,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

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的调查研究同其他工作部门和人员的调查研究,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侧重谈谈秘书调研的特殊性质。

首先,秘书调研工作任务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可以这样说:领导工作的触角伸向哪里,哪里就有秘书调研的天地;秘书工作的外延伸向哪里,哪里就有秘书调研的空间。领导工作和秘书工作涉及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保等各个领域,秘书调研的对象也必须涉足这些领域,它不像职能机构和科学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对象那样单纯。为此,要求秘书调研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熟悉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各领域的具体路线、具体政策;同时还要具有在不同领域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承担如此宽泛性的调研任务。

其次,秘书调研课题的选择具有政策性和奉命性。作为辅助领导工作的秘书调研课题,带有政策性的突出特点,调研成果不是为领导的战略性决策服务,就是为策略性的决策服务。这种政策性与奉命性又是不可分的。秘书调研课题选择的奉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出题目,秘书做文章;二是秘书出题目,经领导认可后再去做文章。当然,也有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自选课题,先进行调研,拿出成果,再向领导“投石问路”。但是,自选课题也必须同领导的意图“合拍”,否则调研成果也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转化为领导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自选课题也必须符合领导要求。这是一种潜隐的奉命性。秘书调研的奉命性表明,秘书调研的课题及其成果必须贴近领导、服务领导,但这决不是说秘书调研结论必须迎合领导的固有看法和图解上级的指示,一切调研结论是在调查研究之后,而不是在它的前头。调研结论是否正确,要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去判断,也就是要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衡量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最高标准。

记 者:那么,如何提高调研能力,搞好调查研究呢?

李昌远:秘书调研人员要搞好调查研究,归根结底,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调研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调查研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调研能力的大小。一个称职的秘书调研工作者,应当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就是说应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调研能力。我体会,做好调研工作至少需要具备七种能力,即理论思维能力、政治洞察能力、掌握政策能力、联系群众能力、搜集和整理材料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了以上七种能力,就能较好地胜任调研任务了。

那么,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要靠知识的积累、加工和运用;另一方面,要靠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所以,我们既要读“有字之书”――向书本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又要读“无字之书”――向实践学习,从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学习调查研究。要把每次周密的调查研究,看作是一次自办的培训班,勤奋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总结调查研究的经验。经验还没有被认真总结以前,还处于直观的、粗糙的阶段。总结,就是将经验加以分析、综合、提高,抽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形态。因而,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使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随之得到不断提高。

正确认识与处理秘书

和领导的关系

记 者:秘书的服务对象是各级领导,怎样理解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呢?

李昌远:概括起来讲,秘书与领导的关系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即,既具有一般社会的秘书与领导的社会属性,又具有阶级社会特有的秘书与领导的阶级属性,两者统一于秘书与领导这对矛盾体之中。从社会属性看,秘书与领导在社会角色上具有从属关系,工作上存在主辅关系,在组织上是上下级关系;从阶级属性看,由于秘书与领导在不同社会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结合”方式(即组织原则)不同和服务目的不同,他们就打上了各自的阶级烙印。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党政军机关为主体的广大公务秘书,他们与领导在政治上是平等关系,都是社会的公仆,“结合”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共同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个前提下,秘书与领导在社会角色上是从属关系,组织上是上下级关系,工作上是主辅关系。在我国还存在为私有制企事业单位和私人服务的私务秘书,他们同领导的关系虽然是一种雇佣关系,但由于受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他们同领导在政治上、人格上同样是平等的,享有任何公民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现在有的人将秘书描绘成依附于领导身边的“奴才”:一手提公文包,一手端泡茶缸,点头哈腰周旋于领导左右,唯唯诺诺徘徊于领导跟前,顺着爬行几年,就能从领导那里得到一官半职。这是对新社会的秘书的人格侮辱。我们每个秘书工作者也不能陷入这种“主子”与“奴才”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也有的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适当地抬高秘书的地位,甚至将其同领导和领导机关所处的地位混淆起来。比如有的秘书学科的书籍和文章常出现这样一些说法:“秘书处于领导机构核心”“秘书位于领导机构中枢”“秘书处于一个组织的中心”“秘书是领导者的代表”等。这些提法对秘书定位作了含混的甚至错误的表述,是不能作为处理秘书与领导关系的指导原则的。所以,为了摆正秘书的位置,必须掌握秘书与领导关系的两重性原理,既不能将秘书贬低到依附于领导的“奴才”地位,也不应将其提高到同领导平起平坐的“中心”地位。

记 者:秘书与领导是一对矛盾,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十分重要。秘书工作部门和秘书人员如何去处理同领导的关系,使这种关系相互统一、和谐共振呢?

李昌远:广大秘书工作者特别是秘书部门的负责人,在处理同身边领导的关系时,要十分注意从矛盾中寻求统一,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第一,既要对主要负责人即“班长”重点服务,又不能忽视对“一班人”的全面服务。“班长”在“一班人”中起着组织、向导和带头作用,其经常关注的是带全局性的工作和问题,因此,是秘书部门服务的重点。但重点不是唯一,还要对“一班人”提供全面服务。在人力和时间的安排上,既要优先考虑“班长”的公务需要,又不要忽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公务需求。当两者发生矛盾时,秘书部门要作出妥善安排,最好兼而顾之。

第二,既要忠诚服务,又不要盲目跟进。秘书与领导既然是下级服从上级的关系,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听从领导指挥,忠诚做好服务工作。要尊重和维护领导的权威,认真领会和贯彻领导的意图。对领导的指示既不能曲解和增减,又不能截留和压误。凡是有害于领导决策实施、有损于领导威信的言行,不仅要加以杜绝,而且要坚决抵制和反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也不能随便乱发议论,而应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求得问题的解决。领导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不能“隔岸观火”,要积极为领导分忧,帮助战胜困难。这样,才可能获得领导的信任,密切双方的关系。但是,秘书忠诚服务领导工作,并不等于盲目服务,不是不辨是非地紧跟领导,更不是像封建统治者那样提倡愚忠或对某个人效忠,而要敢于并善于积极进言,这是秘书与领导在政治上的平等关系所决定的。当然,向领导进言,要讲究方法,善于沟通,以提高进言效果。

第三,既要做领导层的协调工作,又不要介入领导之间的矛盾。秘书特别是秘书部门负责人在服务工作中免不了要在领导之间做协调和沟通工作。比如,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的不同,有时会出现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和认识上的差异,秘书部门负责人要主动及时进行沟通,使意见趋于一致。其中,如果涉及的是重大问题,应建议提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形成决定。又如,领导班子在讨论重要文稿时,各自发表了意见,而其中有些意见不尽相同,甚至相左。在修改文稿时,要通过文字协调尽量采纳各方的意见,如果有的意见不便采纳应报告“班长”定夺。但是,秘书对领导层的协调工作,从内容上讲主要应着眼于工作协调、政策协调,而领导之间由于特殊原因(如某些利益关系、成见甚至派性干扰等)造成的隔阂和矛盾,则不应列入秘书协调工作之列。我的体会是,在领导之间出现这类矛盾时,秘书要保持中立态度,等距离相处,不要介入矛盾,褒此贬彼,形成亲亲疏疏、远远近近的关系;也不要来回传话,增加矛盾信息,把问题搞复杂化;更不能扩散领导之间的矛盾,在群众中乱传、乱说,影响领导威信。必要时,可从正面提醒领导,促进他们互相谈心交心,以消除隔阂,增进团结。

第四,既要积极主动服务,又不要越权越位。秘书要真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摆脱工作的被动状态。要超越“自我”,详察“上情”,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需;要审时度势,超前思维,加强预见性,为领导工作提供“快半拍”的前瞻,这是秘书建立同领导和谐共振关系的重要环节。但是,积极主动服务,当领导参谋,也是有度的,不能越权越位。根据我的体验,应注意几点:一是参“谋”不参“断”。秘书给领导当参谋,重在多谋,不能把发挥参谋作用与参与决策等同起来。二是进“谏”不强“谏”。秘书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要有魏徵那种“犯颜切谏”的精神,敢于并善于向领导进言诤谏,谈实情,讲实话,进逆耳之言。但秘书的进“谏”不被采纳是常有的。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深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可以保留意见,但不可强“谏”,非让领导“纳谏”不可,把关系搞得很僵。三是受权不要权。有些非常规性的、不确定的工作,由领导授权秘书去办理;秘书受权后应积极主动去办好。但是秘书不能超出授权的范围去要权,甚至争权。要权、争权是秘书的大忌。四是参政不“”。秘书虽然不能参与决策,但要协助领导处理各种政务,发挥助手参谋作用。如领导决策前的调查研究,提出决策方案,决策后的督查反馈等,都属于“参政”之列。可是参政不能发展为秘书“”,如处理职权外的问题擅自做主,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或代替领导发号施令等。

第五,既要维护人格尊严,又不要傲慢自大。社会主义条件下秘书与领导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因此秘书的人格尊严应受到维护。秘书本人应当自尊自重,严于律己,通过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品格。但是自尊不等于自大,更不等于目空一切。特别是自己有了一点儿成绩时,要做到有功不居功。工作成果一旦被领导采纳,转化成领导行为,秘书劳动创造的价值就自然地融于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之中。秘书工作成果的这种潜隐性要求不能居功自傲,要甘居幕后,做无名英雄。如果秘书自恃有功,甚至将领导决策之功也记在自己名下,似乎比领导还高明,这必然引起领导反感,导致关系失调。

“秘书腐败”要严加防范和治理

记 者:请问您如何看待“秘书腐败”?

李昌远:这些年,秘书界出现了包括河北“第一秘”李真等在内的腐败分子,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发出要警惕“秘书腐败”的呼声。其实,“秘书腐败”现象不是孤立的,它是我们党内外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严重腐败现象的一个方面,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根源和制度原因。特别是秘书群体同各级各类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居于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前沿、资本主义腐蚀与社会主义反腐蚀斗争的第一线,从而为“秘书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更为“丰厚”的土壤;如果秘书群体放松自我改造,缺失自律和他律,让权势欲和私欲膨胀,或者颠倒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发展成“秘书擅权”“秘书”,或沦为腐败领导的附庸,就必然出现“秘书腐败”现象。“秘书腐败”发生在领导中枢机关近身,往往是打着“××领导”的招牌而暗藏权钱交易的玄机,其隐蔽性、危害性更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加防范和治理。

从揭露出来的秘书腐败案件表明,秘书犯罪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借“权”寻租和相结合。秘书犯罪要利用自身的辅政权、执行权,但这还不够,他们往往以“二领导”自居,借用身边领导之权,抬高身价去进行犯罪活动。二是秘书腐败往往与领导腐败密不可分,结成“利益共同体”。秘书从领导那里寻求腐败需要的“外力”和“护身符”,领导从秘书那里寻求腐败需要的帮手和同盟,秘书为领导腐败开路,领导为秘书腐败撑腰,违法乱纪,共同堕落。他们之间事实上形成了庸俗的互相利用的帮派关系,结成的是一种“连体怪胎”。这种现象似乎说明一种带规律性的东西:一个廉洁的领导不可能带出一个腐败的秘书;相反,一个腐败的领导也很难带出一个廉洁的秘书。我们必须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在秘书和领导之间要共同建立起反腐倡廉的机制。秘书与领导要像同志和朋友一样,讲信任、友谊、支持和谅解,但不应丧失原则,掺和私心,互相拉拉扯扯,导致关系庸俗化。秘书与领导要共修为政之道,共护为政之法,共走勤政廉政之路,修身养道,拒腐防变,构筑起反腐倡廉的“钢铁长城”,千万不可使之失守和崩溃。

努力带好秘书队伍

记 者:秘书部门负责人可以说是秘书队伍的带头人。请您结合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副秘书长这个职务多年的经历,谈谈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带头人?

李昌远:秘书部门负责人,不仅是指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而且还包括其他各类秘书工作机构的主任(局长),以及处于不同职级的从事秘书工作的处长、科长。秘书部门负责人的角色具有两重性:对于他所服务的近身领导讲,他属于服务层,是服务者;对于他所率领的秘书队伍讲,他属于领导层,是领导者。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秘书部门负责人只有带好下属的秘书队伍,使这支队伍政治强、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效能高,才能发挥群体优势,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我在不同的秘书工作职位上当秘书“头”二十余年,体会到要带好队伍,除了要注意管理制度建设外,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第一,发挥“一班人”的作用,靠领导集体统帅全面工作。作为“一班人”之“长”,要视团结为生命,承认矛盾,化解矛盾,积极疏通自己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以消除内耗,减少摩擦,使整个班子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协调地运转;“班长”还要有豁达大度的胸怀和品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谅解,取人之长、容人之短,有自知之明、克己所短,有集体意识、不争功诿过,使“一班人”工作起来感到顺心、舒心。

第二,确立权威,着重依靠非权力影响力凝聚人心。凝聚人心,要靠领导权威。一支队伍,没有权威就没有服从,仗是打不好的。我在秘书领导岗位上,历来看重的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一个“常数”,它是有限度的,正确使用权力可以对被领导者产生支配力量,而如果滥施权力,则会对领导权威起破坏作用;相反,非权力影响力则是一个“变数”,领导者自身的素质越高,对被领导者的感召力、凝聚力便越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秘书部门负责人要带好自己的队伍,不能迷信“权力”,耍霸道、逞威风,要着重依靠非权力影响力去凝聚人心。

第三,正确处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秘书部门负责人首先要待人以敬,尊重人格,诚信相处。待人以敬,当然不仅仅指表面的礼貌上的尊敬,而且要尊重下属的尊严、劳动及其社会价值,就是从人格上尊敬。要谦和待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要敢于说明自己的见解,对错误的东西不曲意逢迎,又要广纳正确的意见,知错必改,不文过饰非。那种盛气凌人,以权压人,以力服人,动辄训人,诿过于人,随意贬人的作风是不可取的。此其一。其二,要秉公办事,民主议事。对任何事情特别是涉及下属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处理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切合实际,合乎政策,不感情用事,不偏袒亲朋好友。为了做到秉公办事,对重要事情处理要先民主、后集中,多听取下属意见,然后再决断。我工作过的单位为了创立一个既有民主又有统一的工作环境,曾建立议事会制度。与会人员在会上既可围绕预定的主题议论风生,又可离开主题抒发己见;既可向领导工作进言,也可对改进服务提建议。其三,要胸怀开阔,有容人之量。要容某方面才能在己之上者,用其所长;要不嫌某方面有缺陷者,避其所短;要容小错不掩大德者,勿求全于人;要容直言相谏者,权衡利弊,从谏如流。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用人就要用而信之、量才用之,使其有施展其才、尽其所能的天地。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才,不能让嫉贤妒能特别是不干工作的人,反过来整干工作的人。其四,要严格要求,热情帮助。对下属的宽容不是放纵,而应从各方面严格要求他们。工作上应当办的事要马上办,而且要办得快、办得好,不能慢慢腾腾、拖拖沓沓,贻误工作;政治思想上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淡泊名利,洁身端行,拒腐蚀、永不沾。严格要求要同热心帮助结合起来。帮助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特别要注意解除下属的后顾之忧。许多秘书人员工作忙、任务重,加班加点多、熬夜多,照顾家务、解决个人生活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少。秘书部门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到下属中去,通过谈心、交心和家访,了解下属的疾苦、困难和问题,带着感情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感到领导的温暖。这样,领导和被领导之间才能休戚相关、甘苦与共,建立起一种以深厚感情为基础的合作共事关系。

做一个“学者型”秘书的体会

记 者:您在多年的工作中,将秘书工作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说是一个“学者型”秘书。请您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李昌远: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应当是学者型的人才。刚开始工作时,我对做理论研究工作有一种神秘感,认为只有在高等学府、社科院的理论教学研究岗位上,才算是做理论工作。后来,读到在《整顿党的作风》中的一段话:“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得到的东西又拿到实际斗争中去加以证明,这样的工作就叫做理论工作。”这使我恍然大悟,打破了理论研究工作的神秘感。上世纪60年代,我在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中共中央华北局政治研究室工作期间养成了理论研究习惯。1989年到中央党校参加省部级办公厅主任秘书工作进修班学习时,对秘书工作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并一发而不可收拾,至今对于秘书工作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要做一个“学者型”秘书,第一,要有志向。我们这一辈人的个人志向都是党组织安排的,同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自由选择志向的机会多了,但也不能心猿意马,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结果一事无成。如果你选择了秘书工作,就要立志鼓气,有所作为。而为了做好秘书工作,建议你背靠马列、面向实际,对秘书工作本身及其工作客体进行认真研究,这样,你就自然走上了秘书工作和理论工作相结合的道路,争取做个“学者型”的秘书工作者。

第二,要多学习。“学者型”的秘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的秘书工作者。早在延安时期就号召干部要进“无期大学”,活到老,学到老。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更应如此。人们把做秘书工作的人看成“万金油”干部,这有一定道理。所谓“万金油”,就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但是,不应只博不专,忽视秘书专业知识的摄取和提高,而应做到博与专相结合、知识与专业化相统一。

第三,要多接地气。人民群众就好比我们共产党人的地神、母亲。必须多接地气,同他们保持鱼水关系。到基层一线接地气,从中不仅能了解国情、省情、地情,增进了本领,而且锻炼了思想,培养了对工农的感情。多接地气,也是写文章的源泉。我来河北后,所写文章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河北的广大的干部群众,我只不过起了头脑加工厂的作用。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就不会有我的文字。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多接地气,才能多出精神产品。

第四,要多动笔。有的秘书同仁会写公文,但对写理论文章就感到有点儿发憷,不敢问津。其实有大量的公文,如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其语言表达手段主要是议论兼说明叙述,因此可以将他们归入议论文。一个公文写作高手,已具备了写好论文的潜力。关键是多写多练,熟能生巧。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想取得成功,必须从实践中反复学习,重在掌握其规律,提高其技艺。写文章亦然。

对年轻秘书工作者的寄语

记 者:非常感谢李老。最后是不是请您对年轻的秘书工作者们给一些寄语。

李昌远:总起来讲,回顾36年的秘书生涯,我是以一个共产党员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去要求自己的,做了应当做的事情。秘书工作及其理论研究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事业。我希望以党政机关为主体的广大中青年秘书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秘书专业的广大中青年教学研究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往开来、务实创新,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申论”考试;《写作》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翼霞,中共陆川县委党校,广西陆川537700

[中图分类号]C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227―03

国家招考公务员,采用“申论”考试。“申论”考试的出现,给高校(包括党校)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在新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之下,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并服从于社会的需求,已成为高校办学中获得共识的价值取向。探讨“申论”的考试形式,旨在重新审视高校实用写作教学的内容,从而改进教学。

一、“申论”考试的实质

从“申论”考试的题型来看,主要考考生的四种能力: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分析综合能力;三是解决问题能力;四是语言表达能力。可是,“申论”内含的文体究竟是什么?如果是“论证部分”,体裁应是评论,若将概念扩大一点,则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而不是单纯的议论文,因为它不仅仅满足于议论文三要素格局和形式逻辑的简单实现,也不再满足于堆砌论据来图解论点,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辩证逻辑为指导,从具体性、全面性、本质性三大原则出发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评论也是一个类的概念,一般包括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新闻评论和文艺评论。而综观一直以来的“申论”考试,文艺评论并没有成为其内容,但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新闻评论三体几乎可以涵盖绝大多数“申论”考试论证部分的体裁。

“申论”的“概括部分”和“方案部分”仅仅是一个单项或片段。“概括部分”仅需200个左右字完成考试内容,的确无从谈文章体裁;但“方案部分”文体归属仍是可以分辨的,它属于计划文种,更具体说就是计划文种大类下面的“方案”。“方案”是一种专业性强,可操作性强,目标、任务、措施等明确的计划。“申论”考试中要求用400字左右并以条款形式写出的文字,正是方案文种中最精华的部分。但是“方案部分”的内容也可以不是纯粹的“方案”,根据胡仙芝主编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应试指南》提供的“申论”模拟试题,还可以看到“处理意见”、“对策建议”、“述评”、“综述”、“短评(简评)”、“编者按”、“分析(提出)实质与原则”、“分析(提出)目的与根源”、“分析(提出)经验与教训”等内容与形式。其中“处理意见”与“对策建议”可以落实到事务文书的计划文种及行政公文的意见文种内,与“方案”很接近;“分析(提出)什么与什么”与事务文书的总结和公务文书中多数文种的某项内容也有类似之处,但“述评”、“综述”、“短评(简评)”、“编者按”更接近“议论部分”的文体,分别属于新闻评论或政论。

综观“申论”考试,虽然其所考的能力点可以分解为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写作能力,但归根结底核心仍是写作能力,或者说是通过写作显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所以可以这样说:“申论”考试实质是一种写作能力的考试。根据现作学的观点,写作行为不仅仅是“写”,而且包括了从阅读积累材料到构思起草、修改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具体驾驭文体的“写”的能力是两项最基本能力。“申论”考试中的“概括部分”关键是抓准问题,在有针对性的分析中,把握问题的实质,然后有条理地概括叙述出来,这其中的分析必须遵循具体性、全面性、本质性的辩证思维原则,而写作能力则是一种概括叙述能力和复述能力的综合;“方案部分”则是针对问题的实质,或以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或从发文机关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实施办法及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和确立方案的原则是合理性、可行性,左右思维能力的则是条理性的思维品质以及比较、择优的思维方法,从写的角度来看,完成方案设计就是一种计划文种的写作能力;“论证部分”关键在于应试者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将自己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有条理地、完整地写出来。这才是一篇完整意义上的文章,文字、语体、结构乃至风格等也都应该符合评论或者议论性文体的要求。

二、构建《写作》教学的新框架

传统的高校写作教学突出两大板块,即写作基础知识面与理论、文体知识与理论。以前一般认为这一教学体系是较完整的,知识与理论也是较全面的,党校培训教育的《公务文书写作》也是很纯公务的写作教学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比如学科的横向的多方位拓展(公文写作、科技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财经写作、税务写作、企业文书写作、司法文书写作、公安应用写作等)和纵向的多层次深入(写作人格学、写作心理学、写作思维学等),特别是随着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出现,传统的写作教学课程就显出它的不足来。因此构建新的写作教学体系,已是情势所迫。笔者所设想的高校新的写作教学体系主要有三大板块:

首先。思维、表达能力训练。这个系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过程所涉及的能力,如观察、采集、感受、想象、开合能力;二是写作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与各种语言风格等。这些都是写作技能中最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目前的教材和教学中也出现过,但经常被当作知识面和理论来讲,而不是当作方式、方法来讲。

其次,适应现代社会的应用文写作实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化社会中,应用文的写作地位日显重要,这一文体的教学与实践是高校写作教学的又一板块与系列。如新近出现的“申论”、策划等形式,社会上用处都很大,而这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却是空白的。这样的形式,大学生不仅在就业、应聘时常常会在考试中接触到,踏上社会工作以后,更是避不开类似的实用文体写作,因为企事业的创新精神,往往可以通过写作“申论”、“策划”等较充分地表现出来。

最后,科研与学术论文的写作教学与训练的板块与系列。在国外,中小学阶段就开始这方面的教学与训练,黄全愈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就记载了美国对论文写作的一些要求和格式。其中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研究论文要求是这样的:研究论文至少设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参考资料要来自不同的地方。美国的研究报告(不管是大学还是小学)主要由三个基本因素或格式组成:(1)收集材料,研究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提出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3)确定研究方向,实施研究计划。反观我国目前的教育,一些省市中小学开设了研究型课程,但大部分流于形式,只有到了高校才真正地学写毕业论文,但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就论文写作作指导,而只是就某一

具体论题由老师进行专业指导。所以论文写作一定要在大学写作中占有显赫位置。

三、创新《写作》教学

通过对“申论”考试的分析与对写作教程的一些设想,笔者认为,应该对高校写作教学(包括党校的写作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首先。高校(包括党校)写作教学要将应用写作扩展到实用写作。根据“申论”考试的题型,我们已分析了它所能归属的具体体裁,这便是事务文书中的计划文种、行政公文中的意见文种,以及评论体裁中的新闻评论、政治评论和思想评论三体。如果说计划、意见及相关的事务文书、行政公文写作属于应用写作,那么说不准评论体裁和其他相关的理论文体写作就更符合实用写作的特征。此外我们知道,“申论”考试论证部分的文体为评论而不是议论文,一篇仅以“议论三要素”理论为指导的内容形式相对较为单一的议论文也不可能真正担负起提出对策、纵论时政的重任,所以高校的写作教学内容应从侧重议论文转移到评论和理论文体的训练上来。但是,本着“文体随时”的文章发展观,在加强政论、新闻评论、事务文书、行政公文等常用文体训练的同时,还要及时地补充一些新生文种。比如事务文书门下的计划文种中的“策划书”,就是眼下为很多行业看好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文种。在写作教学中增加“策划书”的训练内容,一方面可以扩展计划文体大类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会为“申论”考试中“方案、对策”的写作能力提供训练基础。所以,高校对写作教学的改革,并非是对“申论”考试的应试辅导,而是在固有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对大学生写作素质提出的要求。

其次,高校(包括党校)写作教学要注重实用性和实用写作能力的落实。“申论”考试形式在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最大突破,就是毅然从客观题型回归到了主观题型。在各级各类考试的所谓数字化、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时尚下,能实事求是地从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对象出发,借鉴传统科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选择纯主观的题型,是需要勇气和睿智的。“申论”考试实质是一种写作能力考试,写作活动又是一项高强度的心智活动,个性化、主观色彩和创新意识是其生命所在。以测试知识点见长的标准化试卷,于写作水平的考查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客观题型并非一概通行,主观题型也并非统统要淘汰。“申论”考试形式从标准化重新回到了传统命题方式的另一个意义,是它昭示了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从只讲知识传授转向能力训练。“申论”考试一卷三题很好地实现了一卷多能的测试目标,使应试者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驾驭文体能力等都得以全面展示。作为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卷,对社会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导向力,它考试所要求的写作是务实尚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所以说对“申论”的成功探索,意味着对高校写作教学注重实用写作能力培养、加强实用性文种写作训练、进行写作教学改革都提出了要求。

上一篇:机关单位培训方案范文 下一篇:机关公务员培训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