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时间:2023-03-18 21:31:53

介绍一种事物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1篇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外貌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正因为有了这些差异,我们对他们才会有更深地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正因为在特征上有差异,我们也才会有更清楚地辨别。

写作中说明事物,我们要学会抓住特征来写。

所谓事物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标志。任何事物都有它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准确认识事物的特征是我们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那么事物的特征有哪些呢?事物的特征有外形特征、状态特征、性质特征、功能特征、构造特征、发展变化特征等。介绍特征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以“水”为例,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介绍:1.从感官角度入手,介绍水的特点;从视觉角度入手,介绍水的形状;从味觉角度入手,介绍水的味道;从触觉角度入手,介绍水的手感;2.从状态变化角度入手介绍水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固态、液态、气态三方面来写水的变化特点,突出它的变化之美;3.从性质特征入手来介绍水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知识从氢、氧元素组合方面来介绍,把深奥的道理阐述清楚;4.从功能特征入手来介绍水的特点,水是生命之源,水可以用来饮用、浇灌、发电、养殖等。从多方面介绍事物的特征,可以使事物更形象、更具体。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需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写作时选取一种或者多种说明顺序来写,可以做到条理清晰。比如介绍建筑物,我们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来写,可以先写建筑物外面的整体特征,再介绍里面局部的特征。每一个区域的特征都可以各不相同,突出它的特点。介绍每个区域的特点时,还需要用一定的空间顺序使写作内容先后串联起来。又比如介绍家乡的美食时,我们可以用时间顺序来写。尤其写美食的制作流程时,我们更需要把美食的制作过程先后介绍清楚,紧扣特点,娓娓道来,脉络清晰。再比如介绍一种科普知识时,我们要把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明白,就需要运用事物内部发展的顺序来描述相关的特点。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2篇

【技法导航】

条理清楚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因为说明文主要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而要做到条理清楚,就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一、安排好文章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文章只有结构安排妥帖了,才能便于读者理解事物和事理,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总――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就是先总的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性质,然后分开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具体特性,结尾再加以归纳总结。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开头先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对荔枝作总的描述,然后分别介绍荔枝的生态与生产知识,最后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对文章作了归纳总结。

用这种结构写作时要注意:分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要写得具体、实在,且各项分说内容要与总说部分相照应。

2.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指先把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进行分析、分解,然后分别加以说明。比如,凡是属于事物的外部特征的,就都归到外部特征,凡是属于事物的内部本质的,就都归到内部本质,二者不能混淆。

3.递进结构。递进结构,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层层推进,并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神奇的极光》一文分三个部分,先从神话传说谈起,介绍极光现象,接着说明极光的外观形态,再进一步说明极光的成因,三个部分从表象到特点再到成因层层深入,这就是递进。

递进结构常常和并列结构兼用。这两种结构形式交错运用,既能合理地排列各项内容,又能揭示出事物内在的联系。

二、安排好写作顺序

在写说明文时,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用合理顺序,有条理地反映事物或事理本身的规律、特点。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一般也有三种: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写作时可以先拟一个提纲,把重要的表时间的词罗列出来,再根据这些词语,把整个文章串联起来。

时间顺序适用于说明发展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例如,介绍动植物的生长、人的生平经历、社会的发展、工程的进行、某一产品的制作过程等。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进行说明的顺序。写作时要注意选好参照点,确立立足点,准确运用方位词,依据构成部分的顺序,或者从外到里,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说明介绍时还要尽量注意到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一处园林、一幅图画、一件工艺品等。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根据事物内在联系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采用逻辑顺序写作时,要依据事物的本身特点,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就是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的。这样,文章就会显得条理清晰,晓畅明白。

逻辑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内部各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特别是说明事理和具有较多较复杂特性的事物时,运用逻辑顺序,更能说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揭示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同学们,当你走进繁华的大城市时,你最需要的也许是关于交通线路的说明;当你拥有一台新的电脑或一架新款照相机时,你最想知道的也许是它们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的“说明”;当你游览某处名胜古迹时,你也许最想知道这处名胜古迹的历史与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离不开“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说明”。那么,在你熟悉的事物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物是什么?这种事物有哪些特征呢?先回忆一下,然后请你按下列要求写下来: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说明文的一般规律。

1、启发学生回忆,梳理归纳

同学们,你们读过许多说明文,那么,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处呢?先回忆一下,然后按下列要求写下来。

2、分组交流,相互启发。

3、课堂讨论交流: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哪几点?

4、教师归纳小结。

说明文按表现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释性说明文,如教科书简介,各种知识性文章;一类是文艺性说明文,如科学小品,介绍名胜古迹等文章。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要把一个事物说明清楚,首先要了解这个事物,认识这个事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或深入的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其特点。

第二,要选择恰当的表达顺序。凡涉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以时间顺序有助于说明事物特征;凡涉及事物空间位置变化的,宜以空间顺序来写;凡须说明事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的,一般按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说明文的格式基本上是按“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但也不能绝对化,可以“分――总”,也可以“总――分”。第三,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说明文,一般情况下,都应当运用平实、简明、准确的语言。当然,说明文语言也应该追求“亮”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但必须记住:语言“亮”起来的基本要求是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让人看懂、看明、喜欢;在此基础上做到生动活泼,让人觉得有情趣。第四,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说清楚,必须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分类比较、数据、打比方等。

三、示例引路,开拓写作思路

1、示例引路,启发思考教师先出示“文题”及两种写作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从同一“文题”的两种不同的写作构思中领悟到了什么?除了这两种写作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

[文 题]

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要求:(1)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

[思路之一]

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空气、土地、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等,按自述式作文的一般思路去写,即通过自报家门,自述遭遇,“家”史,变化,愿望等,告诉读者有关知识。其一般思路或写作步骤如下:

首先是自报家门,告诉读者是谁(是什么),归属及名称的判断或由来。接着介绍自己的家属或同类,一般采用分类说明和诠释说明,要求简洁明确。再接着是介绍“自己”的特征,包括形状、色彩、大小、本质特点及与众不同之处。然后,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说明介绍功用价值;或介绍发展史及变化;或介绍生存利用的条件与方法;或介绍“自己”受到的遭遇与将形成的后果,或向人类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愿望。

最后,也要让上述事物作自我介绍总结,或点明自我介绍的动机。

[思路之二]

既然赋予事物生命与情感,可以通过对话交流,即物与物的对话,物与人的对话来说明要说明的内容;或者编写一个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设想对话交流,首先要设想一个对话的情境,以期引起对话。接着,就这一情境或问题,两者(物与物,或物与人)根据各自的认识,结合各自的遭遇,说出自己的认识理解或感受,摆出自己的理由,诉说自己的愿望,或者展开争论,评价对方的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要说明介绍对话的结果或对话产生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要记住:对话的中心要围绕写作动机,或扣住需要介绍的知识,真正做到“说明白了”。自选题材,独立构思,完成作文初稿教师可提供有关题目供学生自选,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

四、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1)说明事物时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表达顺序?(2)说明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3)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说明方法?2、四人小组互批互改。

3、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4、对通过自己修改,作文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

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4篇

习作题目 读了本组课文,你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本次习作,我们就练习写。

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是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介绍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解释说明 [1]说明性文章: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

[2]说明方法: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5篇

第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每一篇说明文都有一个说明对象,阅读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说明了什么事理。判断说明对象,可以先看题目,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等,这些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对象。如果从题目中看不出说明对象,就要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和“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些首括句都表明了这一段的说明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是事物的特征,所以,阅读说明文还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以及文章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抓住了这些,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正确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说明文中往往会运用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而说明方法几乎是说明文阅读的必考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接触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在一篇说明文里,往往不止用一种说明方法,因此,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就要认真仔细地了解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从而掌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列数字可使说明更准确、更有科学性,举例子可增强说服力,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和形式优美的特点时,举了河北的赵州桥和北京的卢沟桥为例来加以说明;打比方可使说明形象、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等,如《看云识天气》中说云有千姿百态: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雨鳞;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通过打比方,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摹状貌,对所说明的对象进行生动而形象的描摹,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等都把事物描摹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第三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不同于记叙文和议论文,记叙要求生动形象,议论讲究严谨周密,要有效地进行说明,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是特别重要的。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严密,突出表现在说明文中所列数据必须是准确的,这种准确性不仅体现在句子中表示估计、范围、程度、限制的词语“大约”、“左右”、“上下”、“几乎”、“可能”等一些修饰语,也体现在确数和约数的使用上。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该句中的“就”表示“立刻,马上”,即冬天刚结束,夏天就到了,突出春天之短。又如《中国石拱桥》中“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石拱桥“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石拱桥不可能到处都有,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文中这些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词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将有助于同学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第四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结构。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或工作程序的文章用时间顺序,如《中国石拱桥》按照修建时间的先后,先说赵州桥,然后说卢沟桥;介绍建筑物说明事物形状、构造的文章的用空间顺序,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讲道理究原因的用逻辑顺序,这种顺序一般是按照事物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个别,从概括到具体(由总说到分说)的顺序来说。如《苏州园林》先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分项说明,从七个方面紧扣总体特征。因此同学们在阅读时,以时间为序的,要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以空间为序的,要注意表明方位的词语;以逻辑为序的,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中学;说明文;重点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说明文占有很大的比重,相比较于其它文体的阅读理解来说,说明文的阅读有着自己比较独特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重点,只要抓住了说明文的阅读重点,那么答题自然不在话下。本文详细论述了说明文的对象、说明方法以及说明顺序,望能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说明对象与特征的反馈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和事理性的说明文。一般地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②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对于事物性的说明文我们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③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来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④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

说明文中,作者常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说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应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基本的说明方法之一。它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它能给人以具体、充实、可感等印象。因为有些事物单靠文字作一般说明,仍只能给人一种粗略的印象和轮廓式的概念,这时,作者往往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抽象的事事变得具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有时为了醒目,引起读者注意,作者常会运用“比如”“例如”“如”等字样。但有时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叙述性的文字,并不都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须加以鉴别。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也是各类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时会出现数字的缘故,所以无论它的形式或作用,在说明文中都非常明显和引人注意,它有时又被称做“举做据”“举数字”等,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③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说明方法。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事物的特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往往可以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由难懂变为易懂,由模糊变为清晰,由抽象变为可感。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有时不易被人察觉,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几倍(几分之一)”“……大于……”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④其他的说明方法,还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等。总之,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

三、说明顺序的了解和识别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任何说明文,都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阅读时,如果我们弄清了这些顺序,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包括以下三种:①空间顺序。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是由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去呈辐射式……顺次对事物进行介绍。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进行的介绍,多以此为序。这样,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上”“下”等方位词。②时间顺序。这是指按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以事物发展的先后为顺序的,而有的是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件物品制作的步骤或某种东西演变的过程为顺序……一般来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种顺序,因为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胡耀珍.实用性说明类文本有效阅读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0(3).

2.朱利.说明文教学“两步走”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说明文;对象;顺序;方法;语言

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种常见的文体,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文体。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它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那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它写好呢?我根据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把它归纳为“四抓”。

一、抓说明对象

所谓抓对象,就是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物的个性)。事物的特征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赵州桥时不但介绍了他的地理位置、雄伟的外观,而且还详细的介绍了它的构造原理以及它的历史价值。这样就把赵州桥的特征介绍的比较全面,也使读者对这座古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可如何才能掌握事物的这些特征呢?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而且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掌握事物的特征。

二、抓说明顺序

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都要求有条理,当然写说明文也不例外。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作者要清楚说明具体事物时是按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内到外还是由主到次的顺序写,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样才能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写作说明文时,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当然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几种说明顺序交叉使用的现象。如《中国石拱桥》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文章先谈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有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石拱桥的发展。这样写既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特征又符合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此可见我们在考虑运用何种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说明文写的更好。

三、抓说明方法

自古以来,人们做事情总喜欢讲究方法,因为方法得当可以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文章也不例外。在写说明文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而且它也是衡量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比如要说明石拱桥的外形,作者就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通过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的眼前就能呈现出石拱桥的形状了。再如,要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就说“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几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通过列数据就很好的证明了它的古老与坚固。再如在写卢沟桥的狮子时,作者写道“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就通过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把这些石狮子写的栩栩如生,同时也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这一特点。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要写好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得当运用确实很重要,因此我们在写作中要根据要求灵活的运用。

四、抓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通俗。

语言准确: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说明文的语言要不得半点的夸张,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词语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比如《中国石拱桥》在写赵州桥的修建年代时就写“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因为赵州桥建造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虽用了“左右”但是更体现出他在尊重事实,给我们的信息也反而更准确。

再如,作者在写道我们石拱桥悠久的历史时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文字中虽用了表示约数的“大约,可能”,但是反而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简洁:就是语言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例如《中国石拱桥》在开头一段介绍石拱桥的外形时,就用“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极简洁而形象地点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点,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 修辞 种种

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当然不能例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显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把它束之高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一讲也是欠妥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 现象,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也可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将散见在中学英语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分类罗列出来。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as,asif,as though等,例如: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

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 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例如:German guns and German planes rained down bombs,shells andbullets.

三、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或以抽象代具体,或以具体代抽象。例如:The Great Wall was made not only of stones and earth,but ofthe flesh and blood of millio ns of men.

四、拟入(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 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例如:She may have tens of thousand of babies in one summer.(From“ Watching Ants”

五、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例如:My blood froze.

六、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 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例如:It must be created by the blood and the work of all of us whobelieve in the future,who b elieve in man and his glorious man—madedestiny.

七、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 种。例如:Al spoke with his eyes,“yes”.

八、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 谐有趣的效果。例如:Napoleon was astonished.”Either you are mad,or I am,”he declared.“Both,sir!”cried th e Swede proudly. “Both”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拿破仑和这位士兵都是疯子,又指这位战士参加过拿破仑指挥的两次战役。

九、拟声(onomatcpocia)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例如:On the root of the school house some pigeons were softlycooing.

十、讽刺(irony)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例如:Well,of course,I kne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notes.

十一、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例如: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有些书是应当尝尝滋味的,有些书是应当吞下去的,有少数书是应当咀嚼和消化的。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说明文;中学语文;写作

说明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文体,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体。写好说明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说明文?本人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学写说明文,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说明文?它与其它文体有何区别?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它文体区别的标志。 说明文可根据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文从语言上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两大类。从写作目的看,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各不相同。简而言之,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传播知识,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阐明主张观点。掌握说明文的这些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前提。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写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就好比写记叙文要抓住人物的个性一样。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因而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细致观察,熟悉说明对象。养过蚕的人来介绍蚕,肯定比没养过的同学容易写好。二是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通过分析思考,学会比较,就能知道所要说明事物的特点。三是要查阅有关资料。说明文要求介绍准确,材料充实,有些说明文还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作补充。介绍《南丰蜜桔》,最好能查阅它的习性、功用等,这样,写作起来就更容易全面把握事物特点,不查阅资料,就很难写全。

三、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说明的条理体现在正确的说明顺序上。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一篇文章中,应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必要时可穿插其他说明顺序,但决不可不分主次。

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说明,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制作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如:介绍生产流程、工艺制作、某项事物的发展史等,均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厨师在传授菜肴制作方法时,运用的就是典型的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顺序来说明,多用于说明建筑物,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描写校园、工艺品等可用这种顺序。注意写作时选择好参照物,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清晰明了。常用由南到北,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内到外等方位词,使读者由局部了解达到整体感知。初中教材中的《故宫博物院》就是运用空间顺序,把复杂的建筑群介绍得明明白白。

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原理、功用的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六类。初中教材中的《向沙漠进军》《大自然的语言》都运用了这种顺序。

四、借助多种说明方法

学会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可让文章更生动更明了。作比较,可以使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突出地显示出来。例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就不同了:“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打比方,可使文章生动有趣,如,《向沙漠进军》中的“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深而又难以制服的特点,把沙漠与人类的关系生动地表达出来了。下定义,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出来;举例子,可以对一概念进行具体说明,使人很容易了解。数学老师讲的例题就是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对某个定义、公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下定义、举例子是数学老师天天在用的说明方法。

五、写出准确真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真切。写作时不能说没把握的话,否则就会误导读者。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但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中国人极爱菊……”这段话中文字,“约在明末清初开始”的“约”字,用的就是约数,说明对何时传入欧洲没有确切考证。写说明文一定要尊重事实,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有特点的事物。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第10篇

一忌言之无物。说明文要有深刻而具体的内容。内容的深刻是指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事物的规律。内容的具体性是指能够解说清楚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两者缺一不可。在说明一个事物时,必须对所要说明的事物做多方面的了解。比如:要介绍某某公园,就得讲清楚这样几个问题: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建筑,等。要写一份实验报告,就要包括以下内容:准备,步骤过程,结果,应注意问题,收尾工作。要介绍工业产品,就要谈到:特点,材料,结构,分类,用途,使用说明。要说明一幅漫画的内容,就必须说明:画面内容,画中文字,漫画标题等。在说明事物时,如果对它自身包含的这些问题能做到全面把握,那么内容也就会深刻,具体,也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二忌言之无体。说明文写作要言之有体。所谓有体,也就是要符合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是说明,语言要符合说明文的要求。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它必须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发生的过程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一句话,它要给人以知识。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是由说明文文体本身的社会功用所决定的。例如:同样是对“银杏”,《辞海》上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性的语言,把它与郭沫若的散文《银杏》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所以,我们应避免以下错误:1.把介绍山水景物的说明文写成游记,2.把介绍建筑古迹的说明文写成参观感受,3.把介绍动物、植物的说明文写成记叙文,4.把介绍诗文书刊的说明文写成读后感,5.介绍某些动物、植物时,评价过多,并加上一个托物言志的尾巴,使文章显得不伦不类,6.把介绍漫画的说明文写成记叙描写性文章。这几种错误或以叙代说,或以议代说,都没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属于说明文写作的误区。当然,以说明为主并不是不允许说明文中有记叙、描写和议论。而是说明文中的记叙、描写和议论必须以说明为目的,为说明服务。

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的语言要准确,周密,平实,明晰。准确,就是恰当、真实;周密,就是周到、严密;明晰,就是明白、清晰,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显然,这样的语言标准并不低,不下一番功夫是做不到的。

三忌言之无序。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既要符合事物本身的客观条理性,也要符合写作目的和要求。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第一种是空间顺序,即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这一顺序多用于介绍静止的物体,如建筑、漫画等。第二种是时间顺序,即按照生产或事物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介绍手工艺品景泰蓝的说明文。它按照景泰蓝的制作程序,抓住“做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五道关键工序依次做了详细的说明,全篇言之有序,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第三种是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内部的内在联系来写。常见的事理顺序有:先主后次,整体后局部,先一般叙述,再举例说明;先一般后特殊,先简单后复杂,先构造后功用及使用方法等。如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既介绍荔枝的形态,又介绍荔枝的生产的说明文。为了把这一繁杂的内容说清楚,文章从总体上采用了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即先说明荔枝的形态,后说明荔枝的生产。在说明荔枝的形态时,按先果后花的顺序来说明。在说明果实时,根据其组成部分,由表及里地说明,即先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色形状大小,后说明荔枝的果实内部:壳膜果肉核。在说明荔枝的生产时,则按先实后虚的顺序来说明,即先说明荔枝的产地、荔枝谱,再说明荔枝的移植规律,最后说明荔枝的产销方向。文章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清楚明白地介绍了荔枝的形态和生产等有关情况。

一般来说,说明的顺序随着说明的内容而变化,往往是多种顺序交错合用。与说明顺序相照应的就是说明结构。一篇说明文,如果其说明顺序符合本身的条理性,符合写作目的和要求,又选用了恰当的结构形式,那么就称得上是言之有序的文章了。

上一篇:科技改变生活范文 下一篇:教师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