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23:12:41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二0__年,__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文化局等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当前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构建“和谐细河、文明细河”的总体部署,立足社区、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合理有效的整合社区资源,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社区文化队伍,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丰富和满足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现将一年来的文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20__年在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把街道文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列入了街道全年工作计划;街道确定了一名党政领导主抓文化工作,由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组织具体负责社区的文化工作任务,形成了人员分工明确、层层有人抓的文化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

二、抓好设施建设、整和社区资源

文化活动室及活动设施、活动阵地的建设是开展街道社区文化活动的根本,活动阵地和设施的多少、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街道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和创造一个优良的活动环境,采取“上级援助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自己筹措一点”的办法,改善了街道社区的室内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等基础性建设。到目前为止,街道所辖8个社区均已成立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各活动室均达到了“文化氛围浓厚、服务功能齐全、站舍清新整洁、环境优雅和谐”的要求。作为街道、社区文化工作开展的阵地,各文化活动室均配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活动室总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图书千余册,活动器材总值一万五千余元。除此之外,街道还努力挖掘、整合社区文化资源,组建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扇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武术舞剑队、老年书法队等专项文体团队。各文体团队积极参与市、区政府和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累计全年开展活动一百余次,时时为广大群众奉献着丰富的文化盛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持了街道、社区的文化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满足了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三、开辟宣传阵地、推进社区文化发展。

为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街道在各社区设立了文化宣传栏。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社区的好事都能及时的出现在宣传栏上,使居民、群众能更好的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能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创新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年来,街道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着区委、区政府及街道的工作重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庆祝党的生日,“七一”期间街道所辖8个社区全部开展了“庆七一”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专场演出8场,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为迎接“中秋、国庆”两节,并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居民评比活动,举办纳凉晚会10余场;月日,与中苑街道共同在市红玛瑙广场成功的举办了“”广场文化演出;11月日,与中国银行共同在市委报告厅举办了“”廉政文化专场演出,精心的准备和演出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家庭成员的道德艺术修养,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0__年,学苑街道先后被各家媒体报道余次,文化活动成果得到社会认可。

五、街道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各社区文化活动室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每当社区计划为文化活动室添置一些图书、电教设施、活动器材时往往捉襟见肘。经费的紧张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活动室的完善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阻碍了社区文化建设向前迈进的脚步。

2、街道和各社区的文化活动虽然开展的较多,但覆盖面还很小,往往只局限在各自的社区内部。未来的一年中,街道文化活动站会尽力想办法把文体活动的覆盖面加大,有效合理的整合各个社区的文化资源,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一些社会文艺团体请进

来,并把各社区的文化团队带出去,在让社区居民欣赏到更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的同时,也让全区乃至全市的群众感受到“学苑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风采。3、文艺骨干队伍相对陈旧,人员年龄层面老化,专业技术较为落后。街道及社区文化工作者将着重组织和培养文艺骨干队伍,吸引热爱文艺的青壮年人参加到组织中,并邀请如群众艺术馆的老师等专业人士对社区文化团队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团队的整体艺术水平,努力推进群众自娱自乐的原生态文化。

二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居民群众文化素质为方向,活跃和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把社区文化工作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一项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促进街道、社区的和谐发展。

一是继续发挥社区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文化阵地的建设中来,在陶冶自身的同时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文化成果。

二是努力做好先进文化社区创建的规划工作,着力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室及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抓好老年文化深化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中“三老”居民这一文化优势,在寒暑假为社区内的青少年、儿童讲授一些革命战争故事,增强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以创建“学习型社区”和“文化型社区”为载体,在社区开展特色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的创建和评选活动。

四是立足社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社区文化主题月,结合一年中的各个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有内涵、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20*年在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把街道文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列入了街道全年工作计划;街道确定了一名党政领导主抓文化工作,由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组织具体负责社区的文化工作任务,形成了人员分工明确、层层有人抓的文化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

二、抓好设施建设、整和社区资源

文化活动室及活动设施、活动阵地的建设是开展街道社区文化活动的根本,活动阵地和设施的多少、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街道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和创造一个优良的活动环境,采取“上级援助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自己筹措一点”的办法,改善了街道社区的室内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等基础性建设。到目前为止,街道所辖8个社区均已成立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各活动室均达到了“文化氛围浓厚、服务功能齐全、站舍清新整洁、环境优雅和谐”的要求。作为街道、社区文化工作开展的阵地,各文化活动室均配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活动室总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图书千余册,活动器材总值一万五千余元。除此之外,街道还努力挖掘、整合社区文化资源,组建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扇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武术舞剑队、老年书法队等专项文体团队。各文体团队积极参与市、区政府和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累计全年开展活动一百余次,时时为广大群众奉献着丰富的文化盛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持了街道、社区的文化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满足了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三、开辟宣传阵地、推进社区文化发展。

为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街道在各社区设立了文化宣传栏。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社区的好事都能及时的出现在宣传栏上,使居民、群众能更好的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能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创新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年来,街道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着区委、区政府及街道的工作重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庆祝党的生日,“七一”期间街道所辖8个社区全部开展了“庆七一”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专场演出8场,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为迎接“中秋、国庆”两节,并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居民评比活动,举办纳凉晚会10余场;月日,与中苑街道共同在市红玛瑙广场成功的举办了“”广场文化演出;11月日,与中国银行共同在市委报告厅举办了“”廉政文化专场演出,精心的准备和演出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家庭成员的道德艺术修养,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年,学苑街道先后被各家媒体报道余次,文化活动成果得到社会认可。

五、街道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各社区文化活动室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每当社区计划为文化活动室添置一些图书、电教设施、活动器材时往往捉襟见肘。经费的紧张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活动室的完善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阻碍了社区文化建设向前迈进的脚步。

2、街道和各社区的文化活动虽然开展的较多,但覆盖面还很小,往往只局限在各自的社区内部。未来的一年中,街道文化活动站会尽力想办法把文体活动的覆盖面加大,有效合理的整合各个社区的文化资源,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一些社会文艺团体请进来,并把各社区的文化团队带出去,在让社区居民欣赏到更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的同时,也让全区乃至全市的群众感

受到“学苑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按照区委宣传部的部署,联系实际,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理论武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

一是制定中心组新年度工作计划,落实每月学习主题和学习资料。全年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党的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专题讲座8次,扩大到中层干部讨论4次,开展每季度理论宣讲周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明显。在__日报理论版发表题为《开展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的探索与思考》理论文章一篇。二是扩大街道社区蒲公英宣讲员队伍,开展十精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讲。参加宣传部微型党课比赛获优秀奖。三是巩固和推广基层故事会阵地。为进一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谱写文明和谐新音符,总结__社区“一小时讲座”的经验,在社区推广“故事会”宣讲模式,共建设__社区“老陈故事会”、__社区“毛毛虫故事会”、__社区“大树下故事会”、__社区“车间故事会”等4支队伍,全年共举办60多场讲座,丰富了理论宣讲的形式和内涵。

一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月份开展“__街道第四届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结合路线教育活动主题,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祭扫七一七抗战纪念碑、__革命烈士陵园。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观看红。“教育月”活动共举行各类活动10次。二是积极开展文明志愿者活动。组织开展了“植树造林”、“五水共治,上街宣传”、“文明创建”等各类宣传志愿活动12余次。全年组织了红十字志愿者开展大型无偿献血活动,共有200多名志愿者成功捐献热血。

一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未雨绸缪。加大日常督查力度,组织社区监督员开展日常检查督查工作,努力消除卫生死角,确保长效管理,共开展定期巡查督查8次,整改卫生死角20余项。二是继续做好“四点钟学校”工作。以__小学为主体,开设书法、象棋等课程,填补了孩子放学后的“管理真空”,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后顾之忧。三是努力推进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依托“__社区少先队”、“__社区亲子乐园”等平台,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四是以春节、清明、端午等各类传统节日为契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宣传文化活动。全年各社区共举办春节文艺晚会、闹元宵、送粽子等民俗文化文艺活动20余场次。

一是组织和开展街道__舞台展演活动,并以此为载体丰富辖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半年来,文化站遵照文体局关于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艺展演活动的要求,积极利用全年传统节假日较多的特点,广泛组织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舞台展演和广场文艺活动。截止目前,已举办本级__舞台文艺展演活动20余场,其中《中国梦 劳动美》企业优秀文艺节目展及《羊年迎新文艺晚会》等专场,职工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大,不仅推动了区域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精心部署,抓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认真做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作,已先后在__社区、__、__村拆迁安置小区等区送去了20多场戏剧惠民展演活动。三是积极开展“文化走亲”交流活动,努力提高业余文化团队的队伍建设。全年街道社区文艺队先后与____幸福苑社区、__社区等单位开展了“文化走亲”互动交流展演8次,开拓了基层文艺团队的视野,提高了团队整体的表演技能,而且还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更促进了自身的队伍建设。

__街道新闻宣传工作在重点宣传、引导舆论上取得新成绩,一是在__日报、__卫视和__日报、__晚报、__新区时刊等各类报刊发表新闻报道300余篇,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__网、__之窗等各类网站发表600余篇,其中__之窗截止11月10日424篇。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道德等主旋律报道占总量的85%以上。二是重点版面和重点报道取得突破。《____做好“家门口”的民生工程》《__闲置厂房变身“智造园”》《社交型智慧党建app投用》《用故事为员工煲心灵鸡汤》《春节长假不停工,企业力争“开门红”》等一批主旋律报道均在__日报一版和二版主要位置刊登,为推进各项中心工作鸣锣开道,加油鼓劲。在__卫视播出时长两分钟的纪念抗战胜利的专题报道,在__日报刊登约半个版面的专题报道,多篇报道登上__日报头版和二版头条。三做好“____”政务微博日常管理工作,两年来累计共视频、图片、文字信息2000余条,发挥了“政务微博”在理论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

用。10月份创办了“今日__”微信公众平台,争取每月发稿两篇以上。(一)深化企业“宣传直通车”,纵深推进宣传进企业。全年,“宣传直通车”走进__新材料等企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建立了回复责任制度,把收集的意见、建议分解落实到人,确保企业反映的事项能够得到及时回应回复。全年“直通车”活动开展以来,共反映意见和建议20余条。其中已协调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共8条。同时,“直通车”成员每月集中半天时间,根据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定期走访辖区企业职工,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直通车”接地气、聚民意,有效延伸了宣传思想工作的触角。

(二)稳步推进“__工业区文化乐园”建设,引领文化新气象。按照区委宣传部部署,全年共新建成3家企业文化驿站,目前已建成“__紧固件公司文化驿站”、“__文化驿站”、“__文化驿站”、“__文化驿站”、“__文化驿站”、“__文化驿站”圆满完成任务。全年“文化乐园”共集中举办宣传文化活动20多次。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免费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77-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自觉自信的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更加明确并指明了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党所提出的工作目标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文化馆实施免费开放是实现文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文化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代,文化馆只有做好对广大群众的文化服务工作才是最大的作为,才是最大的价值,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也充分提出了切实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规范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和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性。

一、免费开放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责任

文化馆向全体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化馆应当每天开放,每周对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开馆时间不低于42小时,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

文化馆因设施维修等原因需暂时闭馆的,应征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告。如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馆,所从事的群众文化工作是党的文化事业基石,作用非常重要,使命崇高。文化馆在免费开放新时期工作的根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要强化责任意识,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免费开放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走进文化馆都受到文化艺术的娱乐、启迪、熏陶,提高民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文明素质,因此文化馆人就必须做到认真领会和把握党的新时期以来的方针、政策、路线,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二、免费开放的服务内容及方式

积极组织广场、社区、企业、校园、乡镇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次数不少于6次。其中: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者等特殊群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不少于2次。

积极组织群众书画摄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公益性展览展示,每年举办展览次数不低于3次。定期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积极创办、组建、辅导馆办文艺团队2个。

文化馆应指导和帮助所辖基层文化站开展工作,辅导、培训基层和社会文化工作骨干和群众性文艺团队。设立由本馆人员定期辅导并开展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基地不少于6个。

文化馆应积极举办面向社会人员的各类培训班。其中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8期;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8期;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期。

文化馆业务人员应坚持下基层制度,每年下社区、农村进行基层培训、辅导、调研的人均时间分别不少于36天。

文化馆应编印群众文艺辅导资料和信息资料,并积极创办馆办刊物,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指导交流。县文化馆每年信息资料不少于12期。

大力开展数字化服务。建立本馆网站或网页,提供师资情况介绍、活动报名、展览、辅导、授课等相关服务,网站(网页)内容要及时更新。吉林市龙潭区文化馆采取一馆多用、一场多用、一市多用的多种办法,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最大化,向市民提供了八九个公益文体免费服务内容:每年两次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每年召开两次龙潭山诗歌协会讲座、形体训练、器乐演奏、老年书画班、合唱团、秧歌协会、摄影班、二人转班。可以看到队员们早晨兴致勃勃高兴而来,晚上带着喜悦满意而归,每天馆内歌声不断、乐声阵阵。馆办的刊物《龙潭山诗词》免费赠阅,每天都有读者来浏览阅读学习。馆里的每位馆员都包保一个街道,每个月都下街道进社区,了解掌握街道社区的第一手资料,文化馆还选派文艺骨干走进乡镇、街道社区,下基层进行文艺辅导。馆里每年都搞丰富多彩的三节活动,每逢“五一”“七一”“十一”都搞社区广场文艺演出。2013年9月又举办了“舞动金秋、健康龙潭”健身舞大赛,共有近50支队伍参加,其中来自乡镇的队伍10多支,来自街道社区的的队伍有30多支。这次大赛历时一个月,初赛四场,决赛一场,最后评选出3名优胜奖、7名优秀奖,都获得了奖金、奖杯和锦旗,展现了龙潭区各群众文艺团队的风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都希望今后文化馆多开展这样好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文化馆免费开放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

文化馆免费开放关键要靠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切工作应归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范畴,建立一整套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与机制,采取增量优选、存量优化,做到依法行事、依规办事。主管部门要制订工作目标,要一层一层地抓,制订严格的细则,真抓实干在具体工作中提高认识,有为才能有位。文化馆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定岗定责进行目标管理,完善服务条件,确保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的落实,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同时应制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安全。

文化馆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每年定期开展群众满意率测评活动。对群众的意见或投诉要认真研究、及时回复,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文化馆工作人员须着装整齐,挂牌上岗,举止端庄,文明用语,服务热情。

工作人员应维持好公共活动场所秩序,因故离岗时须设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员替岗。龙潭区文化馆在楼道里每层都有醒目的指示牌,为来文化馆学习、排练的社区的群众、居民提供方便,文化馆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年度工作总结及次年工作计划报上级文化主管部门。

结合国家、自治区开展的文化馆评估和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创建工作,自治区文化厅将按照免费开放服务标准对各地文化馆进行考核,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龙潭区文化馆在楼道里每层都有醒目的指示牌。

四、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服务设施与环境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舍及馆内设施、设备主要用于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县级馆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占总使用面积比例不低于70%。

文化馆要在显著地方设置醒目的馆名牌,楼层设施分布图,安全通道指引牌;对外开放时间、免费服务项目、便民措施等各类服务信息公示栏。

文化馆要设有宣传橱窗或专栏,内容要体现文化馆职能,每月至少更换一次,面积标准为:县级文化馆分别不少于15平方米;有条件的文化馆可设LED宣传屏。

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应当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适宜的空气流通;冬季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8℃。服务区域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清洁。文化馆为无烟场所,禁烟标识明显。

文化馆应设立无障碍通道、卫生设施,并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明显标识,方便为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服务。只有文化馆给广大的群众提供了好的场所、好的环境,才能让广大群众喜欢来文化馆,才能让群众、社区居民在文化馆学习的开心。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统一思想,统一规划

金阊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国残联《关于确定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的通知》精神,以“快人一步、先人一拍、胜人一筹”的超前意识和思路,规划全区的社区残疾人工作。

在制定《金阊区社区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坚持“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共建共享”原则,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列为主要考核指标。 在充实区残联基础上,成立了“五个专门协会”。全区所有社区居委会全部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主席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副主席由残疾人代表担任,成员由社区各部门及优秀残疾人、居民代表组成,专设一名专职委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动员社会力量,完善运行机制

首先突出政府主导地位,措施到位。区政府通过扩大社会福利企业规模、销售社会福利和政府财政投入,投入300万元兴建了苏州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新的金阊区培智学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金阊区“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投入50万元新建了金阊区残疾人俱乐部。先后出台了《金阊区残疾人安置就业工作意见》、《关于做好金阊区残疾人保障金收缴工作的通知》和《金阊区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意见》等文件,区建设局、民政局、教育文体局、公安分局和司法局、卫生局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履行职责、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落实了措施。

其次扩大社区覆盖面,服务到位。全区39个社区居委会党总支或党支部,都建有残疾人帮扶小组,530名帮扶小组的党员协助社区残协做好工作。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委员、居民小组长、楼院长等社区工作者,积极配合社区残协。全区8000余名社区志愿者常年活跃在社区,为残疾人提供社保、维修、康复、保健、医疗、家政、中介、咨询、养老等26个服务项目。

再次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参与到位。每年在残疾人节日,开展全区性大型助残活动。平时在街道社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助残活动,全区6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53户残疾特困家庭和216户比较困难的残疾人开展“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活动。

三、促进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1. 建立规范化台账。区残联对街道、社区两级残疾人工作台账做到了统一名称、标识、内容、项目、装订的“ 五统一”。 2. 加强制度化管理。健全、完善了区、街、社区残疾人工作“六项制度”。3. 推进信息化建设。金阊区在全市第一个为所属社区居委会配备电脑,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已经完成,街、居社区残疾人资料已输入并联网。

四、利用社区优势,充分发挥专门协会作用

健全了组织网络。为五个专门协会配备了办公场所,落实了活动经费。全区街道各专门协会分会全部成立。各分会会长在街道残联换届选举中均被选为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同时又是区级专门协会理事会成员。区肢残人协会会长还被推举为区残联副理事长。

强化了参与意识。区残联召开各街道残联理事长工作会议时,特邀各专门协会会长参加。在对区属社会福利企业年审时,各专门协会派出代表参与工作,维护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整合社区资源,稳步提高社区残疾人生活质量

通过整合、利用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服务、场地设施等“五种资源”,取得明显成效:

1. 拓展康复工作网络。全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9个社区康复室,做到残疾人康复工作职责、制度和优惠措施上墙、康复器材到位、康复人员定岗,已为1200名残疾人建档、立卡,并开展训练服务。在金阊医院、培智学校和驻军医院分别建立了肢体、心理精神、智力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2. 扎实开展多形式就业工作。全区17家社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299名,通过社区服务业和其他二、三产业分散安置残疾人718名,自谋职业的残疾人276名,总计就业1409名,占1456名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的96%。

3. 丰富文化教育。利用社区教育设施、师资等资源优势,开设电脑、电子商务、服装、按摩等残疾人就业培训班6期共有182人次受训。

4. 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全区建有无障碍设施老年公寓9个、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区残疾人活动室26个、无障碍公厕10座。

5. 不断加强法律服务。区法律援助中心和5个司法所,全部建有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去年各社区为近百名残疾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

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渐进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在这里我就以*区为例,浅谈一下对社区建设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一、近年来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社区定位在居委会这一自治组织层面上,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到*年底,基本完成了社区划定和新型社区体制建设。*区将原有的131个居委会,重新划定为7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居民由原来的940户,增加到1758户,最大的社区3000户,最小的社区1000户。将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并吸纳了派出所等驻区单位。按照规定,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等情况,70个社区组建了59个社区党总支(下辖115个党支部)、11个社区党支部。街道和社区分别与主要驻区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协会”、“党建联谊会”。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的方式,7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出台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章程》和《社区居委会管理办法》。各社区组建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青少年协会、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和各种兴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在成立组织架构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从硬件建设入手,社区建设全面展开。

(一)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的服务提供给居民”,“社区建设的硬件建设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制定了硬件建设工作计划和建设标准,签订责任状。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从*年10月到20*年11月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使全区社区建设硬件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并发生了历史性突破。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老年公寓、婚姻系列服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和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等服务内容;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9,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厦、少儿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各街道通过改建、置换和新建等方式,建起了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由原来平均不足200平方米增至850平方米,有4个街道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具有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图书阅览、经常性捐助等功能。社区居委会也由原来的平均32平方米增至142平方米,最大的达300平方米。为加强内部功能建设,又投资建立社区警务室、学习室、经常性捐助室、老年人活动室。全区百分之百的社区建有“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学习室、多功能活动室)。

20*年街道撤并后,*区的社区合并为70个,20*-20*年,*区委、区政府除社区资源置换、整合外,累计净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个亿,其中区街社区服务设施投入1.7亿元,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投入3000万元,使得社区硬件建设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服务平台。硬件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年投入7000万元,建成了3000余平方米的中山区社会事务受理中心,4000余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余平方米的残疾人的健身理疗服务中心,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5000平方米,成为居民服务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跨跃式发展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加大投入,全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由154平方米提高到460余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达到2800平方米,成为为民服务的主要场所。

(二)软件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区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服务求助网站进行了改造,使电话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中山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老杨家政、老阿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到筹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服务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

在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笔试、面试、张榜公布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实行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并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改选了社区居委会。按照每300户配一名委干部,每个社区委干部不少于4人的要求,新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414人,平均每个社区6人。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其中,本科文化占4.1%,大专文化占19.1%,党员占33.6%,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同时全区产生了3000多名楼(组、院)长。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为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目标,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阵地的作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义务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

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加大政策倾斜,出台了《社区服务认证制度》及扶持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区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婚姻系列服务和养老托老等多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各街道和社区都组建了专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开展了房屋维修、家政服务、清扫保洁、面食加工、食品配送、休闲导游等20多项低偿便民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十大系列40余个项目的服务网络,建成便民服务网点2,100多个,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开展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最低生活保障、经常性捐、一户一册、对口帮扶),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还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关爱。实施了“111工程”,既每个街道安装10个以上“爱心门铃”,解决孤寡、独居老人力所不及的急、难、愁事;建立100个以上“爱心联系卡”,实行强帮弱、好帮残、富帮贫;组织1,000名以上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奉献和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特困家庭结爱心帮扶对子2,887对,组建了1,00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13支,学雷锋小组5,600多个,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已形成制度。坚持了党政机关干部和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救济金发放工作。

3、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做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向社区便民服务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办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建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

4、社区卫生不断发展。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及服务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式,健全了工作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服务为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张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

5、社区文化活跃繁荣。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精神内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区(楼院、家庭)活动,从各中小学校抽调了26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骨干,给他们颁发了“社区学习辅导员聘书”,进行专门培训后分派到各个街道担任“社区学习辅导员”,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6、社区治状况良好。为确保一方平安,*区实施了“警务进社区”工程。通过警务进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中,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建立打、防、控于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标准、标志、公示牌、区域图、联系板、警民联系箱等“八个统一”。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巡防队员、楼院看门望锁治安群防人员为主的防范队伍及社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队伍网络。从抓基础、抓管理、抓服务入手,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监督检查制,社区巡防员巡防制等制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类易发和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服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开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始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范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

2、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经过街道撤并和几次社区整合,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站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同时,由于社区规模的调整,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管理成本下降了。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关系开始理顺,职能得到强化。新的社区组建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各类小组和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并吸纳了民警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进来,使党的领导、群众监督、专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监督和制约机制,理顺了社区内部各个组织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型运行机制。

4、队伍结构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社区组建后,我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年龄不断优化。基层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之后,新当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素质高,开拓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稳定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1、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是社区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在各项工作进入社区之前能够统一规范审核和管理,为社区建设创造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环境。

2、经费短缺,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目前,社区办公经费少,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进入社区,但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虽然经过几次上调,但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目前社区居委会书记工资是120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是1000元/月,并给予各类保险补贴320元/月,但较之当前通货膨胀和较高的物价,待遇还是偏低。因此,需要适时合理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关于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就*区来说,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包括居委会干部、军嫂、干部、协理员和残协委员,居委会干部是居民选举出来的,承担着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工作压力较大。其它人员分别由区相关部门分口管理,待遇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今后应该尽可能地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能够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4、关于弃管楼院建设问题。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物业公司与产权单位存在矛盾纠纷,或产权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造成居民楼物业无人管理,导致居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且周边景观杂乱,环境恶劣,居民反响强烈。必须加大这方面管理和整治力度,对因物业管理问题造成的弃管楼,房屋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处罚,保证物业公司正常经营。对老旧小区的弃管楼,应运用行政手段,尽快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标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平台,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以党建为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区的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根据这个思路,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社区党建。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区党建至关重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建设一定要抓住不放,加大非公企党组织,包括联合党支部的创建,不断延伸党的触角,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二要分类指导,分层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如要加强退休党员管理,让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继续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并继续发挥其余热;加强单位在职党员管理,使他们把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作为新时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加强下岗职工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个体户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切实改变党员管理断层现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拓宽党员发展的视野,使社区党的队伍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要牢固树立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广大党员引向社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宗旨和社区党建的效能,进而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骨干,也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服务是和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服务,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社区服务来带动整个社区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社区服务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一要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走一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覆盖面大、方便快速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二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走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三要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既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要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一要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好市容卫生工作。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搞好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加快改造小街小巷,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实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三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注重环境维护,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宜居社区。

(四)活跃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一是要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差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二是要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想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平台。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优化现有文化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要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要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展示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注重创新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巡回入户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四是要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六)强化社区治安。社区的安全稳定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一是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租赁房屋、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平安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社区”。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四是要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

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渐进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在这里我就以××区为例,浅谈一下对社区建设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一、近年来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社区定位在居委会这一自治组织层面上,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到2000年底,基本完成了社区划定和新型社区体制建设。××区将原有的131个居委会,重新划定为7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居民由原来的940户,增加到1758户,最大的社区3000户,最小的社区1000户。将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并吸纳了派出所等驻区单位。按照规定,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等情况,70个社区组建了59个社区党总支(下辖115个党支部)、11个社区党支部。街道和社区分别与主要驻区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协会”、“党建联谊会”。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推选社区成员代表的方式,7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出台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章程》和《社区居委会管理办法》。各社区组建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青少年协会、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和各种兴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在成立组织架构和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从硬件建设入手,社区建设全面展开。

(一)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的服务提供给居民”,“社区建设的硬件建设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制定了硬件建设工作计划和建设标准,签订责任状。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11月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使全区社区建设硬件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并发生了历史性突破。投入1,200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老年公寓、婚姻系列服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和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等服务内容;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9,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厦、少儿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各街道通过改建、置换和新建等方式,建起了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由原来平均不足200平方米增至850平方米,有4个街道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具有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图书阅览、经常性捐助等功能。社区居委会也由原来的平均32平方米增至142平方米,最大的达300平方米。为加强内部功能建设,又投资建立社区警务室、学习室、经常性捐助室、老年人活动室。全区百分之百的社区建有“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学习室、多功能活动室)。

2003年街道撤并后,××区的社区合并为70个,2004-2005年,××区委、区政府除社区资源置换、整合外,累计净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个亿,其中区街社区服务设施投入1.7亿元,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投入3000万元,使得社区硬件建设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服务平台。硬件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04年投入7000万元,建成了3000余平方米的中山区社会事务受理中心,4000余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2000余平方米的残疾人的健身理疗服务中心,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5000平方米,成为居民服务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跨跃式发展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加大投入,全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由154平方米提高到460余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达到2800平方米,成为为民服务的主要场所。

(二)软件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区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服务求助网站进行了改造,使电话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中山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老杨家政、老阿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到筹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服务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

在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笔试、面试、张榜公布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实行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并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改选了社区居委会。按照每300户配一名委干部,每个社区委干部不少于4人的要求,新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414人,平均每个社区6人。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其中,本科文化占4.1%,大专文化占19.1%,党员占33.6%,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同时全区产生了3000多名楼(组、院)长。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为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目标,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阵地的作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义务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

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加大政策倾斜,出台了《社区服务认证制度》及扶持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区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婚姻系列服务和养老托老等多项无偿或低偿服务;各街道和社区都组建了专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开展了房屋维修、家政服务、清扫保洁、面食加工、食品配送、休闲导游等20多项低偿便民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十大系列40余个项目的服务网络,建成便民服务网点2,100多个,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开展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最低生活保障、经常性捐、一户一册、对口帮扶),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还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关爱。实施了“111工程”,既每个街道安装10个以上“爱心门铃”,解决孤寡、独居老人力所不及的急、难、愁事;建立100个以上“爱心联系卡”,实行强帮弱、好帮残、富帮贫;组织1,000名以上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奉献和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特困家庭结爱心帮扶对子2,887对,组建了1,00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13支,学雷锋小组5,600多个,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已形成制度。坚持了党政机关干部和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救济金发放工作。

3、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做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向社区便民服务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办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建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

4、社区卫生不断发展。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及服务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式,健全了工作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服务为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张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

5、社区文化活跃繁荣。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精神内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区(楼院、家庭)活动,从各中小学校抽调了26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骨干,给他们颁发了“社区学习辅导员聘书”,进行专门培训后分派到各个街道担任“社区学习辅导员”,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6、社区治状况良好。为确保一方平安,××区实施了“警务进社区”工程。通过警务进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中,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建立打、防、控于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标准、标志、公示牌、区域图、联系板、警民联系箱等“八个统一”。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巡防队员、楼院看门望锁治安群防人员为主的防范队伍及社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队伍网络。从抓基础、抓管理、抓服务入手,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监督检查制,社区巡防员巡防制等制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类易发和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服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开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始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范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

2、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经过街道撤并和几次社区整合,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站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同时,由于社区规模的调整,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管理成本下降了。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关系开始理顺,职能得到强化。新的社区组建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各类小组和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并吸纳了民警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进来,使党的领导、群众监督、专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监督和制约机制,理顺了社区内部各个组织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型运行机制。

4、队伍结构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社区组建后,我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年龄不断优化。基层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之后,新当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素质高,开拓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稳定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三、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1、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是社区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在各项工作进入社区之前能够统一规范审核和管理,为社区建设创造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环境。

2、经费短缺,干部待遇偏低问题。目前,社区办公经费少,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进入社区,但经费较少,各类办公经费和费用开支给社区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虽然经过几次上调,但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目前社区居委会书记工资是120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是1000元/月,并给予各类保险补贴320元/月,但较之当前通货膨胀和较高的物价,待遇还是偏低。因此,需要适时合理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关于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就××区来说,目前各社区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包括居委会干部、军嫂、干部、协理员和残协委员,居委会干部是居民选举出来的,承担着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工作压力较大。其它人员分别由区相关部门分口管理,待遇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今后应该尽可能地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能够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4、关于弃管楼院建设问题。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物业公司与产权单位存在矛盾纠纷,或产权单位破产、改制等原因,造成居民楼物业无人管理,导致居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且周边景观杂乱,环境恶劣,居民反响强烈。必须加大这方面管理和整治力度,对因物业管理问题造成的弃管楼,房屋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处罚,保证物业公司正常经营。对老旧小区的弃管楼,应运用行政手段,尽快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标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平台,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以党建为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促进城区的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根据这个思路,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社区党建。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社区党建至关重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建设一定要抓住不放,加大非公企党组织,包括联合党支部的创建,不断延伸党的触角,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二要分类指导,分层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如要加强退休党员管理,让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继续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并继续发挥其余热;加强单位在职党员管理,使他们把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作为新时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加强下岗职工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个体户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切实改变党员管理断层现象;壮大社区党员队伍,拓宽党员发展的视野,使社区党的队伍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三要牢固树立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广大党员引向社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宗旨和社区党建的效能,进而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骨干,也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服务是和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服务,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社区服务来带动整个社区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社区服务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一要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走一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覆盖面大、方便快速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二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走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三要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办法,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实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既是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是孕育社区文明的摇篮。要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一要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好市容卫生工作。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搞好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加快改造小街小巷,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实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三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注重环境维护,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宜居社区。

(四)活跃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一是要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差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二是要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想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平台。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优化现有文化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要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要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展示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注重创新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巡回入户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四是要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六)强化社区治安。社区的安全稳定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一是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租赁房屋、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平安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社区”。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四是要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理论教育工作

(一)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成立机构,制定计划和方案,完善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成为全市唯一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为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了理论保证。

一是高度重视,建立机构。局党委和局属各单位都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亲自主持学习活动、亲自选择学习内容、亲自做好理论辅导、亲自检查学习笔记、亲自选择调研题目。二是制度健全。建立并完善了学习日制度、集中研讨制度、考勤登记制度、自学制度、学习计划制度、调研制度等,实现学习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三是学习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坚持学习日制度,规定中心组每月5日、机关干部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持之以恒,雷打不动。全年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机关干部集中学习40次。学习日可串但不得取消,如有事不能按时参加学习的,必须向一把手请假,得到批准后,再及时进行补课。四是学习内容丰富,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学习内容包括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市场经济等。学习形式多样,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参观学习、专题培训、警示教育、外聘专家辅导、交流研讨、轮流讲课、撰写调研文章等方式。每人写学习笔记1万字、心得体会3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2篇。五是开展读书活动,个人有读书规划,规定每年每人读一本好书,定期交流心得体会,推进读书活动开展。六是大兴调研之风,领导班子成员领题调研,成立社会保险、就业再就业、劳动关系和医疗保险等调研小组,围绕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

(二)理论宣讲活动

一方面,聘请理论专家开展理论宣讲和辅导活动,如邀请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杨处长讲工用工备案知识,请大连重宝商务咨询公司老师讲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知识;另一方面,组织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开展宣讲,如各局长、副局长、工伤保险科、劳动工资科、仲裁科、劳动保障监察科培训业务知识等。

二、新闻舆论宣传工作

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做好新闻报道的信息传递和记者采访的协调配合工作。二是接受大连市级及以上新闻单位记者采访前,能及时与市委宣传部沟通,核实记者身份,汇报采访内容。三是积极利用市本级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全年在媒体宣传20次。其中,就业洽谈8次,培训工作2次,慢性病2次,创先争优活动4次,局长访谈3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次。四是对外宣传8次,其中省、大连电视台各1次,大连日报1次,大连劳动保障5次。五是及时全额完成重点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六是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和报告,积极为《瓦房店工作》提供稿件,并做好杂志领取工作。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城市精神征集活动,上报征集内容,并广泛开展践行城市精神讨论和学习活动。二是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邀请宣讲团宣讲。三是积极开展文明行业活动,先后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三优文明窗口”活动,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为目标,落实服务窗口的服务标准和考核要求。四是认真做好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申报工作。其中,局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医保中心获得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保中心获得瓦房店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赵世武、宫明升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四、思想政治工作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一是在行政服务中心设政务公开公示板,详细标明工作职能、经办事项、办理程序、依据、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等,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在一楼大厅设立宣传板、电子屏,随时宣传劳动保障政策。三是印发《政策汇编》、宣传单夹报宣传等,随时宣传劳动保障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四是开展政策咨询和送法到企活动,各局长分别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全市各类企业,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受到企业欢迎。五是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厂长经理、劳资干部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宣传相关政策。六是组织机关干部参观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同时,注重培养、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优质服务窗口评选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选树了医保中心为省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文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等9个单位为大连市优质服务窗口,形成弘扬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重视和加强国防意识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组织开展受国主义教育活动。

五、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徒步走、植树、运动会、排球比赛等活动,积极打造文化瓦房店。二是设立宣传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图书室、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和场所。三是举办味运动会、歌唱比赛、登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四是引导和扶持离退休老干部歌唱队,定期开展活动。五是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中,在全市做了《关爱民生、亲情服务》经验介绍,并做了幻灯片。

六、队伍管理建设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理论教育工作

(一)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成立机构,制定计划和方案,完善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成为全市唯一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为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了理论保证。

一是高度重视,建立机构。局党委和局属各单位都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亲自主持学习活动、亲自选择学习内容、亲自做好理论辅导、亲自检查学习笔记、亲自选择调研题目。二是制度健全。建立并完善了学习日制度、集中研讨制度、考勤登记制度、自学制度、学习计划制度、调研制度等,实现学习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三是学习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坚持学习日制度,规定中心组每月5日、机关干部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持之以恒,雷打不动。全年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机关干部集中学习40次。学习日可串但不得取消,如有事不能按时参加学习的,必须向一把手请假,得到批准后,再及时进行补课。四是学习内容丰富,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学习内容包括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市场经济等。学习形式多样,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参观学习、专题培训、警示教育、外聘专家辅导、交流研讨、轮流讲课、撰写调研文章等方式。每人写学习笔记1万字、心得体会3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2篇。五是开展读书活动,个人有读书规划,规定每年每人读一本好书,定期交流心得体会,推进读书活动开展。六是大兴调研之风,领导班子成员领题调研,成立社会保险、就业再就业、劳动关系和医疗保险等调研小组,围绕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

(二)理论宣讲活动

一方面,聘请理论专家开展理论宣讲和辅导活动,如邀请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杨处长讲工用工备案知识,请大连重宝商务咨询公司老师讲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知识;另一方面,组织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开展宣讲,如各局长、副局长、工伤保险科、劳动工资科、仲裁科、劳动保障监察科培训业务知识等。

二、新闻舆论宣传工作

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做好新闻报道的信息传递和记者采访的协调配合工作。二是接受大连市级及以上新闻单位记者采访前,能及时与市委宣传部沟通,核实记者身份,汇报采访内容。三是积极利用市本级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全年在媒体宣传20次。其中,就业洽谈8次,培训工作2次,慢性病2次,创先争优活动4次,局长访谈3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次。四是对外宣传8次,其中省、大连电视台各1次,大连日报1次,大连劳动保障5次。五是及时全额完成重点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六是及时上报舆情信息和报告,积极为《瓦房店工作》提供稿件,并做好杂志领取工作。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城市精神征集活动,上报征集内容,并广泛开展践行城市精神讨论和学习活动。二是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邀请宣讲团宣讲。三是积极开展文明行业活动,先后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三优文明窗口”活动,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为目标,落实服务窗口的服务标准和考核要求。四是认真做好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申报工作。其中,局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医保中心获得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保中心获得瓦房店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赵世武、宫明升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四、思想政治工作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一是在行政服务中心设政务公开公示板,详细标明工作职能、经办事项、办理程序、依据、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等,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在一楼大厅设立宣传板、电子屏,随时宣传劳动保障政策。三是印发《政策汇编》、宣传单夹报宣传等,随时宣传劳动保障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四是开展政策咨询和送法到企活动,各局长分别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全市各类企业,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受到企业欢迎。五是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厂长经理、劳资干部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宣传相关政策。六是组织机关干部参观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同时,注重培养、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优质服务窗口评选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选树了医保中心为省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文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等9个单位为大连市优质服务窗口,形成弘扬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重视和加强国防意识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组织开展受国主义教育活动。

五、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徒步走、植树、运动会、排球比赛等活动,积极打造文化瓦房店。二是设立宣传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图书室、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和场所。三是举办味运动会、歌唱比赛、登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四是引导和扶持离退休老干部歌唱队,定期开展活动。五是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中,在全市做了《关爱民生、亲情服务》经验介绍,并做了幻灯片。

六、队伍管理建设

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领导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基础扎实。

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有力,基础扎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文化事业发展已列入了“十五”计划和2*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二是文化事业经费进一步得到落实,县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中文化经费项目单列,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三是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保证,人员编制落实;四是于*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集中财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的要求和“早投入、早建成、早使用”的目标,完成了县人民广场、县广电中心、县体育馆、县图书馆等四项文化标志性建筑。县人民广场地处*港路东南侧,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60亩,于20*年3月动工建设,20*年春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广场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和节庆日举行重大文化活动的主会场。县广电中心位于县人民广场西侧,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25.5亩,建筑面积达1.76万平方米,于20*年3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县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县体育馆地处县人民广场东侧,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2468座,于20*年12月28日开馆,成为了我县承接举办各类室内高规格上档次体育赛事及大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县图书馆新馆座落在县高职成教园区内,总投资1225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于20*年9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此外,目前正在规划筹建的还有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博物馆以及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标准体育场和游泳池)。县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群众文化形象建筑,选址于县人民广场南侧,计划投入3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现只等选址地块内的厂家搬迁即可上马。县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列入政府工作要点,计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现正开展征地工作。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现已列入“十一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投入资金1个亿,占地186亩。以上这些标志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使用或规划建设,必将有力推进*文化事业跃上新台阶。

1、县文化馆馆舍面积已达到2660平方米,目前已由国家文化部发文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几年来,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县群文事业的龙头作用,承办和参与市、县级各类大型群文活动,开展正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活跃文艺创作,每年有

不少获市级以上的作品涌现。同时利用现有场所,设立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和活动室,办班培训工作有序、活跃、正常开展。

2、县图书馆新馆舍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到17.3万册,较早实现计算机管理,于20*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考评验收。目前,新、老图书馆应市民的要求,两地同时对外开放,并实现“联网”(意即新馆借的书可以在老馆归还,老馆借的书也可在新馆归还),方便了读者。同时,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完成县图书馆、石浦文化馆荔港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和工作任务,倡导和普及全民读书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

3、*剧院是国家乙级三等标准剧场,现通过承租给他人经营,引进社会资金而得以重新装修,目前剧院里外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变成了演艺大舞台,每天均有组台演出,剧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三、倾斜扶持,村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乡镇文化以*省“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村级文化以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认真实施*省“东海明珠工程”规划和开展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展村镇文化,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基础、建网络、创特色、上水平。五年来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补助“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和完善提高。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已创成13颗省市级东海明珠,其中省级4颗,明珠覆盖率达72%。在创成省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均建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而且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专设少儿活动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在创成市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文化站所属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面积也均超过500平方米。

“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同时也带动了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20*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村落文化建设,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创建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每年年底由文体局会同县委宣传部组织实施评审,主要采取听、查、看、评等方法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示范村给予一定奖励经费。几年来,我县的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年度命名的第一批村落文化示范点有5个,20*年度6个,20*年度8个。其中达到市级标准的村落文化示范点有*村等5个。今年计划创建10个,其中达市级标准4个,目前创建氛围浓厚。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自20*年制度出台《*县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以来,已有丹西街道瑶琳社区创成县级示范点。

四、注重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竹根雕在国内独树一帜,目前我县不但已形成了一支在当代根雕艺术发展上有一定影响的竹根雕骨干队伍,而且有生产“仿古竹根雕”产品的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六七百人。代表人物有*、*、*等,他们的作品在*乃至全国根艺展览上屡获金奖,其中《人之初》、《两小无猜》、《智者》等一批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当前,由*个人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根雕艺术馆规划选址已定,现正在积极筹建中。鱼灯、马灯是我县的又一特色民间艺术,尤其在石浦昌国,灯会(主要是鱼灯、马灯)活动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形式,*年被*市文化局评为“灯会之乡”,*年初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在我县颇为盛行。*年,民间艺术家谢才华的剪纸作品以长度和套数之多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谢才华为代表的*剪纸,现已成为宣传*的一个驰名品牌,不但在*文化网上设专栏展示,而且开发制作成文化产品作为馈赠之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谢才华个人筹资建设的剪纸书苑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海洋文化、渔文化是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年初,我县以研究开发渔文化为重点,成立了*县渔文化研究会,将分课题、全方位地对渔文化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筹划建设渔文化专题博物馆,对*渔文化起源、表现形式、海岛海洋故事与传说、鱼的传说等整理成

文,筹备出版渔文化系列丛书。

去年以来,我县文化部门以全国性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契机,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一乡一品)的同时,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与整理。目前已确定重点保护对象为丹西街道珠水溪母子龙、石浦渔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爵溪渔鼓、细十番、渔歌号子以及根雕、剪纸、农民画、速写画等十多种民间文化艺术,并已相继出版了《谢才华剪纸艺术精品集》,成立了*民间文化整理小组,石浦文化馆吸收离退体老同志还成立了以演奏细十番为主的民乐团,素有“渔歌王子”之称的纪云飞渔歌专辑(MTV)已完成前期录音等工作,茅洋乡还成立了农民画培训基地。自年初开始,我县集中时间和精力,调动县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对已故的著名民间艺术家、农民画家高妙兰的遗存作品和文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从中挑选部分精品,结集出版了《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为研究农民画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因而也被列为*市民间文化保护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于5月30日在我县举行的*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的首发式、高妙兰农民画展和高妙兰作品研讨会,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评价。

五、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1、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年以来,由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诸如连续六届的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活动、海鲜节主题文艺晚会、民间文艺大巡游、省模特大赛、市群众声乐大赛、市书画大赛、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县新春团拜会、县“两代会”文艺专场以及县人民广场每月一次以上的大型文艺晚会等。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剧院演出。但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成为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文化艺术的盛会。同时,文化部门积极扶植农村民间剧团、学校和有关企业、老干部局和老龄委文艺队等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目前,我县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重视对各个层面、不同对象文化活动的整体培植和推进。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积极指导和协助社区、村镇及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爵溪街道的企业文化已形成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队伍,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成为制度;以*中学、丹城三小、石浦小学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丰富活跃,学生文艺创作作品屡有获奖,全县中小学文化艺术活动接连不断;丹东、丹西街道的社区文化艺术节越办越红火,规模、档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县图书馆知识拥军结硕果,自1987年与五狮山观通站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以书为桥,坚持知识拥军17年。今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作了相关报道;为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多次开展全县“家家乐”文艺大奖赛,同时开展“十佳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贯彻落实老年文化事业发展方针、政策,协调、协助抓

好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活动,目前我县重阳节、“夕阳红”等老年文化活动正常,队伍稳固,已成为全县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文艺力量;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儿文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有这些活动,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精神面貌,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文化下乡创品牌,服务基层开新篇。自1990年始,文化部门就把文化下乡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至今已连续15年,共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350余次,足迹遍及全县18个镇乡街道的角角落落,观众累计60万余人次。尤其是20*年以来,文化部门通过成立“心连心艺术团”,开展“文化春风遍*”行动工程,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干的主题文艺节目,并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年下乡达到60次以上,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效地宣传了党政中心工作,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县的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活动已成*文化对外的一个品牌,省、市多家媒体作过跟踪报道,对此作出较高的评价,县文体局还于20*年8月被评为*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

六、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

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成立“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每年提出相关题材和规划,落实文艺精品创作的要求、措施和办法;坚持一年一度的文艺创作评奖活动,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文艺创作经费10万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与此同时,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发展创作队伍,强化精品意识,鼓励艺术创作,以实施精品战略为主导,挖掘整理县域文化资源,共创特色文化品牌,使我县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自*年以来,我县作者在全县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展览上发表、展出各类文艺作品达1350件(篇),正式出版各类文艺著作(集)20多部,并有300多件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其中有80多件获得部级大奖。这些发表、出版和获奖作品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如余志刚的散文、韩高琦的诗歌,不仅多次在全国获奖,而且结集出版。又如谢才华的剪纸,以其独特的想像和构思,曾创基尼斯记录后,并于20*年出版了“渔文化剪纸专集”,令同行刮目相看。再如以*、*为代表的*竹根雕,其作品不仅年年获得全国级金奖,而且还常被省和国家有关部门选派,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现场献艺。此外,还在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群文理论研究等方面冒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声乐作品《一帆风顺》获全省新作品演唱会创作金奖,第九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创作奖和市“五个一”工程奖;舞蹈作品继《挂灯》获得全国群星奖银奖后,《灯儿明灯儿亮》、《等待的海》获全市音舞作品调演一等奖,《灯儿明灯儿亮》还获得全省群众舞蹈大赛二等奖;声乐干部纪云飞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荧屏奖。连续六届中国开渔节大型文艺晚会上,*当地每年有二档体现渔文化的自创节目,如《渔家情歌》、《*海螺灯》、《海风吹着裙儿飘》、《海山仙子国》等音舞作品并在中央台播映。美术作品《海风》获全国群文美术作品创作铜奖,《金潮》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摄影作品《哺》获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何旭同志的群文理论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出版了《群众文化论》一书。

七、规范操作,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1、积极稳妥且敢为人先地推进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年,根据县委、县政府企业改制总体要求,*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列为第一批事业性质改制单位在全市率先进行转制,并于12月底顺利完成转制工作。县电影公司因此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开创了省内电影公司转制的先河。改制后的*县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和石浦影剧公司立足主业

,捕捉信息,主动上门找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年,根据改制要求,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剧院也列入改制行列。最终于今年5月经过对外承租形式,与*金海湾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财产租赁经营合同,向转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县新华书店在*年委托省集团公司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同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确保了近几年新华书店增值盈利的目标。

2、利用社会资金,创办*艺术学校。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推进文化产业的一项开拓性举措,开*市各县、市(区)先河,得到了省、市文化部门的肯定。创办近五年来,*艺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编排创作节目,在我县城乡舞台参与各类演出任务每年达30多场次,为繁荣*的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为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促进文化大县建设,更好地配合县里各项中心任务,同时解决学校正常教育与对外演出需要的矛盾,欲筹备创建*艺校艺术团。目前,该艺术团的筹建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现进入实质性的设施器材添置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即可挂牌成立。

3、在文化系统各类事业单位中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单位、员工双方自愿选择,积极探索与单位性质、功能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新体制,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下步启动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领导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及职称评聘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对单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公开选拨、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拓宽了选人渠道,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完成了文体局机关机构改革。20*年3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三定”方案要求,认真地进行机构改革,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能,加强了机关干部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八、加强保护,文物工作成绩斐然。

宣传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措施得力,文物管理机构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符合规范,并落实了专项保护经费。近五年来未发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的责任事故和重要文物藏品的被盗案件。在加强馆藏文物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历史文化遗产和纪念馆、名人故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物的开发利用,使我县的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已先后公布了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渔港古镇石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赤坎游仙寨、塔山遗址和爵溪街心戏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另有渔山灯塔和张苍水兵营遗址(作为联报项目)目前正在申报部级文保单位。其中以塔山遗址、茅洋庙山头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为代表的渔文化遗存,以殷夫故居、贺威圣故居及烈士墓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遗存,体现了我县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塔山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有考古专家提出“塔山文化”的命名。东门天后宫,是渔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密,为省内仅见、国内罕见。赤坎游仙寨遗址,为一长方形城垣遗址,在省内同类寨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二湾摩崖石刻是明代军队生活的反映,“视卒当如婴儿”条幅,宽达一米多,字体遒劲有力,体现了我县民间石刻艺术水平。我县馆藏文物丰富,现已登记入册2100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文物8件。

九、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坚持“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通过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已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逐步形成歌舞娱乐、演艺、音像、出版物、互联网上网服务、印刷业、经营性体育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呈现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53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9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9家,印刷单位158家,音像经营单位99家,体育经营项目75家,网吧89家,主要集中在丹东、丹西街道和石浦镇。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利税上千万元,同时还明显促进了餐饮、交通、宾馆等其它三产的发展。

同时,坚持守土有责,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经营秩序。*年以来,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相继开展了娱乐场所暨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网吧专项整治以及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系列活动。从社会热点着手,克服畏难情绪,把全县88家电子游戏营业场所压缩到目前的7家,收缴整机271台,游戏机电路板600余块,并对收缴的电子游戏机和电路板进行了集中销毁。从20*年底开始,文化部门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网吧开展了专项治理。通过政策性指导兼并等办法,取缔无证照“黑网吧”35家。同时加大了对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的查处力度,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制订了相关管理细则,并不间断地开展零点执法检查,聘请多名人大、政协委员为网络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加强社会监督力度,让最敏感的问题由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以及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繁荣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和优秀稽查队。

十、加强培训,文化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近年来,我县加强了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各类业务培训和上岗培训,建立完善了人才引进、激励的机制和措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了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办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专业人员的比例达到82%,在岗职工7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或专门的业务培训,中级以上职称2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

巩固和发展基层文化队伍,1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有文化员32名,其中专职文化干部23人,15个乡镇均有骨干业余文艺团队3支以上,其中石浦镇已建有摄影、书法、音乐、音舞、合唱、越剧、民族乐队、京剧票友社等10支业余文艺队伍,而且活动较为正常;丹东、丹西、爵溪三街道社区也相应成立了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形成了城乡文化团队网络。

上一篇:银行企业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