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信息范文

时间:2023-02-23 03:00:26

机电信息

机电信息范文第1篇

《机电信息》(CN:32-1628/TM)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旬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机电信息》杂志社一贯以"面向行业、面向应用、面向市场,为机电行业技术进步服务"为办刊宗旨,通过搭建技术咨询和行业交流的技术平台,竭力为用户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传递市场信息,传播先进理念,总结交流经验,在行业内受到专家学者及用户的一致好评,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机电信息范文第2篇

《光机电信息》(CN:22-1250/T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从技术和商业两方面报道和分析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其特点是信息量大且传播速度快。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机电信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

现代化矿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高度信息化,在生产中可以实时获取重要的参数。基于信息化技术,现代化矿井的生产效率变得更加高效,同时也变得更加安全。随着煤矿产业升级的进行、煤矿智能化的推进,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管理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机电设备运行参数的采集,更注重于状态控制[1-3]。因此,认识煤矿机电的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优点,重点分析了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及应用情况。

1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现代化矿井中应用了大量的机电设备,例如提升机、采煤机、运输机及通风机等。为了保证这些设备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然。与过去的人工管理相比,信息化管理具有管理效率高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1管理效率高

在实现机电信息化管理后,管理效率将变得更高,可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在过去,机电管理时需要很多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读取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然后进行汇总,进而实现对机电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但烦琐,而且工作量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几天时间[4-7]。更重要的是,读取的数据量很少,一旦数据错误,很容易导致机电管理失败。而在采用信息化管理后,主要通过传感器来采集机电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实时传输。基本不需要太多的人参与,自动化程度极高。

1.2安全性高

与人工管理相比,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在煤矿生产中,安全非常重要。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并做出有效决策,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电信息化管理中采用了各种传感器,主要用来采集各种状态参数,还应用了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可在地面上实时查看机电的现场运行状况。对生产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可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以上分析了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优点,主要是管理效率高和安全性高。下面将重点分析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主要包括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

2.1硬件实现

为了实现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需采用一系列的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通过有序连接构成了系统,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室、各种服务器及各种控制分站。由于涉及的设备和设施比较多,下面将简要地分析一些关键设备的功能。在煤矿信息化管理中,通常需要设立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通常位于地面,负责管理煤矿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机电设备及用电情况,通常由各种控制主机和服务器组成。考虑到需要管理的设备比较多,需要采用多个控制主机,主要有通风、给排水监控系统主机,选煤厂监控系统主机,主井、副井提升监控系统主机等。考虑到机电设备的差异性,在生产中采用了多级信息化管理,即采用了多分站技术。例如,在对皮带机进行管理时,采用井下皮带监控站。井下皮带监控站主要负责采集皮带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包括皮带的运输速度、温度、功率及载重量等。与此同时,还采用了视频监控来查看现场的运行情况。多分站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各个监控站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各个监控站采集的数据要传递到地面的中央控制室,这就要搭建信息传输网络。考虑到需要传输高清视频数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了工业以太网。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太网的带宽达到了1000Mb。考虑到数据传输的内容较多,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降低误码率,在各个数据传输时至少需要中转1次。中转通常采用冗余服务器完成。经过多级传输,数据最终到达位于地面的中央控制中心。为了实现对数据的显示,还需要对机电的各种参数进行处理,这需要采用软件实现。

2.2软件实现

在进行机电信息化管理时,软件也非常重要。通过软件实现对关键参数的查看和对井下设备的性能操控。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输出的结果主要是各种曲线、状态参数、画面及报警状态等[8-10]。图2所示为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1个子系统———压风监控系统的画面。从图2不仅可以看出煤矿主要空压机的运行参数,例如供气压力、排气温度、运行状态等,还可以看出通过软件可对压风机进行启停操作。这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其他电脑软件不同,这里的软件需要根据控制设备进行编写,是面向硬件的软件。在编写软件时,要重点结合监控设备的特点。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需要根据异常情况设定自动报警程序。考虑到软件的编写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3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以上分析了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了更好地认识煤矿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下面介绍其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在防越级跳闸中的应用和矿井主通风机运行状态管理中的应用。

3.1防越级跳闸中的应用

高压线路的保护器越级跳闸对煤矿生产十分不利。所谓越级跳闸就是在发生故障时,邻近的高压保护器不发生动作,而较远处的高压保护器发生了动作。越级跳闸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更为严重的是,会对某些设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虽然已经对高压保护器的整定值进行了调整,但是并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这是由于电网中故障电流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为了能较好地处理这种问题,对保护器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基于信息化的防越级跳闸管理如图3所示。基于信息化的防越级跳闸可对电网中多个母线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且各个监测器之间进行相互通信。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通过对监测器监测的信号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决定高压保护器的动作方式。该系统在山西A矿得到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采用该系统之后,越级跳闸的次数降为零,每年可为煤矿创造经济效益约1×107元。

3.2矿井主通风机运行状态管理中的应用

矿井主通风机的运行效率对用电成本十分关键。在绝大多数矿井,矿井主通风机的用电量要占到矿井总用电量的50%~60%。主通风机处于低效率工况点时,需要花费更多电费,这不利于矿井运行的经济性。矿井主通风机工况点的改变主要是由于矿井通风网络的改变导致了矿井通风阻力增加。为了更好地实现矿井主通风机的节能,很多煤矿对矿井主通风机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对煤矿井下通风网络中的风量进行监测,实时核算矿井通风阻力。根据核算的矿井通风阻力,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对通风机运行状态的调整,从而保证主通风机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山西B矿在矿井主通风机运行状态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后,实现了主通风机的长时间高效率运行。经过测试分析发现,平均每个月可节省电费2×105~3×105元,目前已累计为该矿创造了8×106元的经济效益。

4结语

随着煤矿现代化生产的进行,非常有必要实现煤矿机电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具有效率高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为此,需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进煤矿信息化管理。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于煤矿信号井下和地面的高效传输。通过分析信息化管理在煤矿主通风机和防越级跳闸中的应用,可以发现,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可为煤矿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景红,王大川.探究信息化时代下煤矿机电管理[J].技术与市场,2021,28(11):188.

[2]郑慧杰.煤矿现代化机电技术质量管理创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18):59-60.

[3]姬晋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巡检信息化需求及系统初步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21,36(9):304-305.

[4]梁修权.煤矿机电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18):158-160.

[5]张立鹏.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21(17):181-182.

[6]董志勇.煤矿现代化机电技术管理创新[J].当代化工研究,2021(16):183-184.

[7]马桂云.智能矿山建设环境下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研究[J].工矿自动化,2021,47(增刊2):103-104.

[8]张双龙.浅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J].矿业装备,2021(4):158-159.

[9]房立东.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4):154-155.

[10]周旭升.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J].科技风,2021(18):8-9.

机电信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目标;系统框架;创新

1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1.1信息采集功能

煤矿机电信息管理的实现,需要依托于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机电设备的作业区域和作业活动范围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利用远程技术来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运行参数都是收集到了数据库来。

1.2数据分析功能

在对机电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还能够具备对数据的分析能力,按程序预设指令或是用户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出警报,自动对设备进行保护或者及时告知用户。另外,作为煤矿机电信息管理系统,还要具备相应的诊断功能,通过报警来及时对设备运行异常进行提醒,进一步强化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1.3远程通讯功能

煤矿机电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技术支持平台,其必然要具备远程通讯功能,实现数据本地和远程的实时交换和共享,有利于对煤矿作业现场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同时各部门之间也能够高效、协调的进行分工合作。

2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框架

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煤矿企业内部设备的管理平台,能够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及时性、可视性和可追溯性。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化的价值。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由功能模块、设备基础管理、流动管理和运行管理几部分共同组成。其中功能模块主要为企业提供设备档案管理、动态跟踪管理、维修预警管理、内部租赁重审、报废预警管理及维修费用分析等。设备基础管理主要是通过对设备台账管理来提供设备的全貌信息,并对设备当前的状态信息和设备周转信息进行自动记录。在流动管理中,主要包括设备动态跟踪管理、租赁管理、调拨管理及报废预警管理等,实现对设备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不仅企业领导能够对设备数量和状态进行实时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中,主要以设备维修、点检及保养等内容为主,这其中以点检管理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点检标准、点检执行、预警与分析、基础管理等内容,具体点检执行过程中要以点检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并针对设备的维护要求来制定多种点检计划,对具体点检工作进行明确,然后根据具体的任务清单来对设备进行逐一点检。

3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方面的创新

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中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全面提高设备的整体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为设备达到具体的管理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设备动态调剂利用效率,为关键设备点检工作提供重要的辅助,使设备能够与生产计划之间实现良好的衔接,为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煤矿机电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充分的发挥出设备的重要效能的基础上,也促使煤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了最大化。但在实践作中,为了确保煤矿作业中机电信息系统的顺利应用,全面提高机电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则需要具备创新的思想方法。

3.1安全管理创新

煤矿机电由通讯调度、通风、运输供电和派矸等多种系统共同构成,各个系统之间即相互独立同时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彼此影响互为依赖。因此在对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中,需要运用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实现人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即在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仅要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同时还要能够充分的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设备检修理念创新

煤矿机电设备保养检修工作作为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设备的安全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都是依赖于行政命令来进行指引执行,即对各作业单位的设备通常是根据上级命令和下级执行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检修工作,这样必然会影响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检验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有煤矿企业通过采用设备预警检修系统,将设备检修时期、具体执行期限、检修项目和标准共同设置成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构建完善的设备检修预警机构机制,预警系统及时对设备运行中指标或是参数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并向管理人员进行反馈,为检修保养人员查询和检修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

4结语

对于现代化煤矿企业来讲,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因此需要明确具体的管理目标,科学合理的划分模块和做好后台支持,这是机电信息化管理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及相关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进一步完善机电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解决,确保机电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帅杰.信息化时代下矿建煤矿建设机电的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3(09).

[2]张林,郭宁,韩雪华.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信息化管理设计与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

[3]赵富强,许聪.基于B/S模式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现代矿业,2014(07).

机电信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实施;创新

一、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煤炭行业作为高危、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甚至到目前为止,其信息化水平与其它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矿井信息化实施

梨园矿目前拥有地质储量近亿吨,可采储量5000万t,煤种主要有丁组、戊组、己组、庚组四个品种,是典型的工业用煤和炼焦用煤。2005年12月,按照集团整体部署,投资4.6亿元进行了改扩建,2009年4月改扩建项目通过河南省有关单位全面验收,核定生产能力达到45万t/a。我们依照并行发展方针,大力推进矿井信息化进程,实现了矿井原煤生产与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乘人系统连续化、皮带运输集控化、供电系统远程化、重要岗位可视化、机电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安全形势继续巩固,质量达标稳中有进,生产系统高效运转,产量提高取得了骄人成绩。梨园矿信息化结合本矿实际,建立了梨园矿管理与控制信息化综合系统。该系统生产模块的机电部分又分为技术管理、区队管理、乘人监控、皮带监控、供电监控、提升监控、排水监控、主扇监控、通讯管理、压风监控、运输管理、会议管理等几大部分。机电设备管理部分可实现对全矿设备的综合管理,由原来的账簿、牌板管理转为网络管理,使设备的动态管理更直观、准确,还可对设备预防性检修情况进行落实,实现全时段全过程监管,确保设备检修到位,提高周转率和运行质量。

三、机电管理创新

近几年来,随着新装备、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煤矿的推广应用,为增加产量、安全保障性能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如何管好、用好、发挥好其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也就是说装备工艺技术的变化必须有管理上的变化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改变原有的陈旧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树立新的理念,采取新的方式、方法。机电工作是煤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点多面广,大型设备及生产系统管理要求高,对矿井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承担责任大为特点,转变观念,管理创新意义更大。在此仅以机电管理为例进行论述。

1.安全理念的创新。煤矿机电的几大系统尤如人体的神经系统(通讯、调度)、血液系统(运输系统、供电系统)、呼吸系统(主扇、局扇)、消化系统(排矸系统),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同时设备台件多、线路长、覆盖面广、人员多工种分散、管理难度大,因此传统管理理念就是依靠人的自觉性、责任心来落实责任、按章操作,依靠职工操作熟练程度来减少失误、来向安全要效率。这里不是说责任心、职工操作熟练程度不重要,而是说这些已满足不了现场需求,因为现场影响安全因素很多,加上人的精力有限、情绪有波动,很难保证安全,因此必须转向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来确保安全。例如变频调速提升机,事先已将设计好的提升速度图输入系统,加上控制系统本身的保护、提升设备的保护、后备保护,形成冗余系统相互备用,若司机操作失误则系统不执行,一个保护失灵还有其它保护在起作用,仍然可以防止事故发生,这样就可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2.系统运行理念的创新。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运行靠人盯事、人盯设备来进行,如每部皮带机设置一名司机、变电所设置一名配电工等,但这些司值人员又能发挥多大作用呢?皮带司机只注意机头电机、减速机运行情况,开停设备,整个皮带系统运行情况根本无法了解,即使在皮带撕裂、带速过高的情况下按停止按钮停下设备,后果已经造成;而变电所配电工更是充当一个信息传递员,系统因故障掉闸,值班人员根本不可能详细掌握情况、判断事故,也不敢盲目恢复送电,只是打电话给调度室或区队等待命令。这些还都只限于上岗人员精力集中时的情况,如果是四点、零点班,职工精力不好,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甚至可能误操作,因此在完善设备安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实施远程监测监控更能全面了解系统运行及设备参数变化情况,提高对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集中监测监控的实现还可以用1~2名高素质人员上岗,代替分散在各岗位素质不太高的人员以减少失误,总之在完善的保护装置下保证事故不扩大,保证设备安全。而集中监测监控能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提高效益,提高对故障的反应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减下来的司值人员可变为巡检人员,加强设备巡检和维护,保证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转,而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共同关注设备参数变化,提前防范事故发生。

3.设备检修理念的创新。设备检修保养工作是否及时到位,是保障设备在完好状态下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而传统模式下,按行政命令,今天检修设备这个部位,明天检修那个部位,管理人员不可能盯住每一个人、每一台设备,因此设备是否按周期要求进行检修、检修内容是否符合覆盖面要求(即是否按要求的检修内容检修)、检修的质量又是否合格,都要仰仗职工的责任心和技能。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设备检修预警系统就是我们要转变成的模式,将设备的日常保养、大、中、小修的周期、具体要实施的最后期限、检修内容检修标准做为标准给定,再将设备检修的实际落实信息及时采集录入到计算机系统,最后再将设备运行的实时在线监测参数也纳入预警系统,比较运算,形成预警。如果检修周期超了、检修的内容不全面、检修后技术参数不对或者设备运行关键参数反常都会形成预警,提示网络信息共享的各级管理人员,形成全时段全过程的监督,确保设备检修到位。

4.事故分析理念的创新。对机电事故进行快速判断和定性、定量分析,对于事故的排除和事后防范措施的制订意义十分重大,以供电系统为例:如果高爆开关出现短路故障,可能出现故障点的环节有很多,传统的方法需对整个线路各个环节逐一检查,采用排除法判断事故较麻烦,而监测监控强大的数据存贮、查询功能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各环节的参数迅速调阅,查找、判断故障点,为事故处理节约宝贵的时间。再如有些事故发生后要查出事故原因,以便制订出防范措施,这时就需要召集当事人、维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查现场,询问事故情况,再一一排查。有时由于人的思想作怪,很难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而调用监测监控系统参数历史记录,进行相关分析,很容易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三、结语

机电信息范文第6篇

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是高速公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规模的机电设备、仪器的安装、使用,极大地改善了高速公路的运营环境,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系统全面覆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监控和通信工作,提高其工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机电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设施损耗和载荷,从而有助于高速公路使用期限的延长,进而减少高速公路运维成本,提高高速公路项目经济效益水平,对于缓解环保压力,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作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国民经济总量持续稳步上升,集中投资领域正在从基础设施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利润水平逐步下降,亟需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所带来的设备安装、升级、维护等一系列活动无疑促进了新的产业形成。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配套维护产业刚刚起步,产业规模尚小,但其所具有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管理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方向十分吻合,从而表现出来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信息基础架构库简称ITIL,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通过对企业发展需求的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给予企业开展业务活动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相较于IDC与ITSM,ITIL更倾向于为企业建立一套开展业务的标准,为企业更好地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籍由信息化维护管理模式,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大幅提升,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一个较好的运行状态下,对于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有利的。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工期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作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配套工程,一般安排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后期,距离整个工程结束的时间点很近,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工期压力极为紧张。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影响深远,一旦发生延误,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计。因此,必须严格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工期,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和预案,科学管理,统筹实施,确保机电工程顺利实施,满足工期需要。

2.2设备安装质量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将机电设备安装到高速公路各个环节对应位置,使之可以投入正常使用的具体实施阶段。机电设备是工程的施工材料,也是最终产品。机电设备的质量状况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素。在进行机电工程施工时,必须严格管控机电设备质量。在机电设备的选择上,要紧密围绕高速公路实际特点和所需设备的使用条件与需求,选择种类、规格、性能指标合适的机电设备。设备入场后,要组织技术、质检等相关人员进行抽检,确保到位设备符合工程安装需求,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使用,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后续事宜。

2.3工程预检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检验工作包括两种形式,即机电工程总体质量检查和监控系统检验。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工程环节,监控系统的施工质量更为重要。因此,在施工时要着力加强监控系统安装施工质量。实际工作中,监控系统线路长,施工距离远,故障检测和排查难度较大,所需人力、物力较多。为此,在正式检测前施工单位要组织进行预检,以保障顺利通过正式检测。

2.4维护模式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线路长,覆盖面积广,系统设备繁多,日常维护工作量十分巨大。单纯依靠专业维护企业进行维护管理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为此,可以结合专业维护企业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特点,实施联合式的高速公路机电维护模式。充分利用两个企业的优势,做好高速公路的维护工作。首先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维护管理方案,明确双方权责范围,细化分工,确保维护措施和所需资源全面落实到位,一般来说运营企业主要负责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要做好设备允许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给维修企业。维修企业着重做好设备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管理要点

3.1严格机电设备的管理、使用程序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建立机电设备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每台机电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各个环节,档案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使相关人员能够随时查看设备在某个阶段的具体状况信息。为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和使用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设备档案予以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管理水平。

3.2做好设备日常巡检工作

日常巡检的基本意义在于通过对设备日常状况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问题,进而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处置措施。做好日常巡检工作,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排查故障隐患,将故障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4结束语

我国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事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建设、管理、维护、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缺陷。作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建设当前实际情况,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抓好日常运营管理,深入挖掘机电信息化潜力,推动高速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好基础保障。

机电信息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3.2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行业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各个行业对于行业内部通讯质量以及通讯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这种需求,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必须更快更高效的发展。

1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产生的背景

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共同构成了传统的信息产业,但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都有着各自要服务的对象,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计算机已经渗透了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现代的各行各业在很大程度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的全覆盖,计算机的普及程度是任何其他产业不能相比的。相反,在当前的通信产业当中,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尤其是电信产业当中的电话交换技术其发展远远不能达到人们要求的标准,其主要的原因也是由电话交换技术本身结构决定的,电话交互系统中各个用户对于容错性以及实时性都有着特殊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电信厂商不得不采用与自身结构向适应的体系结构。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出现以及再发展,得计算机领域的人无需理会程控交换机中复杂的话路控制和交换接续等过程,仍可通过外部接口对交换机进行有效控制。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而且,借助这一手段,可为电信业提供种类繁多的新业务,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2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是一种将电信通信技术和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通信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范围,同时随着计算机电信技术的再发展,当代的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中已经包含了非常优质的声音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以及良好的视频信息。现阶段中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主要是对通过电话这一最为普遍的通讯手段与计算机相互交流,用以获得所需信息。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了,比如:当你在和你的朋友通话时,当你朋友暂时不能接通电话时,你可以给你朋友采取留言的方式让你朋友知道你想说的。此外,在当代手机普及的时代,大家可以通过手机接受到实时的天气预报,实时的路况信息、股票行情等一些计算机互联网信息。这些都是计算机电信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可以简要的分成以下4个方面:(1)语音信箱;(2)呼叫中心;(3)交互式语音响应;(4)传真点播等4个方面,先对四个方面简述如下:

语音信箱。语音信箱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中最早使用的一个,它主要是当在通话的主叫方在当时无法和通话的被叫方取得联系时计算机电信技术提供的一种联系手段,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通讯手段的多样性。

呼叫中心。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中的呼叫中心主要是针对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或者大中型服务机构开展的,其中要的技术过程是利用呼叫中心这个功能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电信通讯的服务质量,还可以提高电信通话业的工作效率。

交互式语音响应。交互式语音响应主要是让用户通过话机按键与业务提供者的计算机系统交互响应,这样,用户可以仅通过电话便可以完成诸如信息查询、购物等日常活动,方便了用户。

传真点播。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中的传真点播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通讯技术有着非常大的特殊性,其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传真机来与某一个特定的号码进行联系,从而得到一些重要的文字图像信息,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节目的预告以及相关商品简介等。

3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的发展

从上述四点我们可看出,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其主要发展的目的就是用户通过简答的通话而很好的完成复杂的工作。在国内和国外的计算机电信集成业内为了使计算机电信集成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系统化,国际上也成立了一些相对标准例如ASET、WERY、QDRTY等组织机构,各个组织企业内部都已经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各自的标准化软、硬件,并希望通过各厂家的支持使自己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标准,根据其规模的不同主要发展成为为三大类,(1)点对点模式;(2)计算机交换模式;(3)客户服务器模式。

3.1 点对点模式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中点对点模式就是一种第一方控制呼叫模式,其主要运用于一些中小型的企事业单位内部,可以稳定的完成一些通话量不大,数据传输量小的通讯业务。点对点模式的应用首先应当对通话量进行一定的估计,申请几条最多十几条的普通通话线,通过相应的模拟或者数字电话接口与对象的计算机实现连接,然后,再接到一个普通的电话上,构成一个简单的通讯应用平台。当用户电话打到此平台时,话务员在本地计算机中查询用户所需信息,然后人工或语音播放给用户。由于此应用中不包含话路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因此无法满足更大范围的应用,承担大的话务量,提供给用户更优质友善的服务。但由于其造价低,开发周期短等特点,这种模式在一些单位仍有应用。

3.2 计算机交换模式

与点对点模式不同,计算机交换模式主要运用于一些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其前端的设备主要采用一种PPAS设备,这种设备搭建一个可以承载大量话务量的通讯平台,同时利用PPAS所提供的计算机-交换机链路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交换机外控工作,由此增强了PPAS的智能交换功能。这样在PPAS平台上部可以完成例如来电号码显示、自动呼叫转移以及动态呼叫路由等一些相对复杂的通讯任务。但是整个计算机交换模式的升级和维护的费用相对于其他两者都是非常昂贵的,,同时利用计算机交换的通讯厂商必须按照PPAS厂家提供的相关功能来进行相关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交换模式的发展。

3.3 客户服务器模式

客户服务器模式主要是来源于计算机技术领域,从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的发展来看,客户服务器模式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结构的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在硬件上只需要在产品提供商的原有的LAN上加入相应的Telephony Server这一新的节点即可,无需再购买PPAS、各种语音以及传真服务器等硬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硬件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其结构简单,这对于降低整个客户服务器的维护以及管理成本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于通讯事业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集成技术最为当前最为先进的通讯手段之一,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娟.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在校园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57-58.

[2]省政府关于转发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江苏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的通知[N].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20):3-138.

[3]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J].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08(29):8-35.

[4]王依兴.基于SOA的电信领域隐私数据集成与加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5]史炜,马聪卉,王建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融合类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探讨“两化融合”的发展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0(02):16-49.

机电信息范文第8篇

[摘要]:

本文从分析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价值链入手,提出“关联制式”手机电视价值链,分析了其价值链上属于内容层面和 网络 运营层面的关键节点,揭示了影响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合纵连横的关键因子。电信网络运营商与广播网络运营商是整个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链上最为关键的节点,正是这两大关键节点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促进或阻碍了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roadcast-style mobile tv by putting forward the “associate-style” value chain and analyzing the key factors of the vale chain. it also reveals the key factors, which is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ors and the broadcast network operators with the powerful influence on the whole industry in china. the interaction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key factors cause three types of equilibriums, which are corresponding to three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connections and functions of those factors in each model in china.

key words: broadcast-style;mobile tv;model

所谓手机电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通过手机来收看电视节目的新媒体形态,甚至有人称之为“第五媒体”。与网络电视、iptv等新媒体一样,手机电视是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广电和通信两大并立的传统行业从技术到业务不断融合的产物。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实现,如美国的sprint公司等;我国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也利用这种方式与cctv合作,在第二奥运会期间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这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也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形式。第二种方式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如韩国的运营商计划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这是当前最受广电系统偏好的方式,也就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广播式手机电视。

研究广播式手机电视的发展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和探讨广播式手机电视的产业链,这是研究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一、广播式手机电视的价值链分析

(一)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利益相关者

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利益相关者纷繁复杂,其中包括了属于传统文化或广电领域内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频道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等 企业 ,包括了属于传统信息产业领域内的电信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等,还包括了高新技术密集型硬件或软件制造企业,如设备提供商、系统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等,也包括了许多提供专业要素支持的服务型公司,如广告商、市场渠道商、风险投资商、融资租赁商和银行等,当然,最后还包括拥有最终否决权的用户。总之,广播式手机电视顺利进行商业化运营,涉及的层面、广度和深度都是传统的媒体运营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更为复杂、更为艰难、更具挑战性。

(二)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价值链

广播式手机电视的价值链主要由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频道运营商)、内容运营商、广播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系统与平台提供商、电信网络运营商和用户等组成,(周林生,吴森,2006)我们称之为“关联制式”手机电视价值链(见图1)。

图1:广播式手机电视“关联制式”标准价值链

从 经济 合理性角度看,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需要这些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共同努力、相互支持,以促进产业环境的优化和产业链的成熟,并在相互协作中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分享产业繁荣所带来的福祉。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广播式手机电视涉及多个行业,而政府对这些行业所实施管制的方法、程度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管理依然停留于行业条块分割上,内容方面的管理主要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管理,该部门属于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电信网络及相关标准、技术方面的管理主要由原来的信息产业部、现在新组建的 工业 和信息化部负责。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分别守候着各自的权力和利益的边界;而且,这两大行业部门在市场化程度、管理透明度、行为导向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三)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关键节点分析

在前文所述的“关联制式”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其特有的经济功能,不同节点的竞争态势、产业话语权等都存在差异。

1.价值链上内容层面的节点

(1)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是整个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起点。典型的内容提供商主要负责为不同细分市场的用户进行专业策划、制作、转码并提供适合在手机电视上消费的节目内容,这既包括视频节目内容也包括非视频节目内容。内容提供商处于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链的最上游,产业位势高,是整个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2)内容集成商

内容集成商的职能主要是对内容提供商的节目内容进行集成。典型的内容集成商主要负责整合、包装、策划、组织和提供特定类别的手机电视节目内容,从而形成某一类别的节目集成。内容集成商与内容提供商的不同,主要在于内容集成商既可以集成其他内容提供商的节目内容,也可以部分自制节目,因此准确地讲,这种情况下的内容集成商,应该是内容提供集成商。

(3)内容运营商

内容运营商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典型的内容运营商主要负责广播式手机电视的品牌运营、数字版权保护(drm)、 电子 节目菜单管理(epg)、数字视频节目内容发送、用户管理、频道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有时还包括一些数字节目制作等。内容运营商与内容集成商的差别,主要在于内容集成商专注于节目内容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而内容运营商的业务范围则广泛得多,尤其是数字版权保护(drm)、电子节目菜单(epg)和用户管理等应该是两者最为明显的功能差异。

2.价值链上网络层面的节点

(1)广播网络运营商

广播网络运营商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节点。典型的广播网络运营商主要是通过“点对面”方式,将内容运营商发送过来的数字视频节目内容准确且顺畅地传递到每个广播式手机电视用户手中,确保每个手机电视用户在任意时空内都能够顺畅地收视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并对传送内容的合法性承担监察责任,对传递内容的安全性承担主要责任。广播网络运营商与内容运营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后者只负责将数字视频节目内容发送到前者的系统前端,再通过前者的广播网络将节目内容发送出去,送到每个用户手机上;前者偏向于物理层面,后者偏向于内容层面。

(2)电信网络运营商

电信网络运营商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又一个重要的环节。电信网络运营商主要是提供信息传输的网络、转换设备等,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手段。电信运营商与广播网络运营商虽然都是网络,都偏向于物理层面,但广播网络运营商必须对传播的内容及其安全性承担责任,而电信运营商只对网络的顺畅承担责任,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广播式手机电视是以手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电信网络运营商的手机用户边界构成广播式手机电视的用户范围,而有关手机原本承担的信息传递等基础功能则当仁不让地仍由电信运营商提供。

本文认为:广播网络运营商和电信网络运营商是整个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最重要的关键节点,是推动手机电视发展上合纵连横的根本因子,也是关系到手机电视胜败沉浮的关键因素。

3.价值链上的用户及其他节点

用户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是推动手机电视发展的原动力。用户消费广播式手机电视产品,并支付相应的费用,用户的需求与偏好是推动广播式手机电视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除此之外,手机电视产业链上还应该包括设备提供商(主要负责为广播式手机电视发展提供必备的硬件设备,是手机电视发展的物质基础,通常可以分为一般设备提供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系统与平台提供商(主要负责为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制作、编码、发送、传输、解码和播放等程序的操作与控制提供平台支撑和运行环境,以及oss/bss系统平台等),频道运营商(处于内容集成商与内容运营商之间,主要负责某一或某些频道的整体策划、内容制作、市场拓展和用户服务等,负责支撑平台的运营管理,属于垂直型的专业频道,频道运营商必须存在于合作者的大平台上,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灵活性,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等其他节点,此外还应包括广告商、技术支持商、市场渠道商、风险投资商、融资租赁商、银行等,这些都是手机电视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二、电信网络运营商与广播网络运营商的博弈

手机电视,顾名思义,就是“手机+电视”,简单地说,前者主要属于电信方面的事情,而后者则属于广电行业的事情。根据图1中手机电视的标准价值链,在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中,广播网络运营商和电信网络运营商是价值链上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两个节点,都属于物理网络层面。如前所述,广播网络运营商接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管制,电信网络运营商接受原来的信息产业部、现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宏观管理,广电与电信分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实行互不介入的政策,彼此的条块分割造成了双方在政策法规、管制方式、运营体制、市场化程度和行为偏好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现在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强行将双方整合在同一个价值链范围内,这无疑将带来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诸多难题。(周林生,2008)

(一)两大网络运营商的博弈

长期以来,由于电信网和广电网都是封闭而独立的网络,而如今新的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将这两个网络联系起来,必将浮现诸多问题,比如在业务与功能上如何分工、责任上如何界定,等等,这都有待在博弈之中进行协调。

由于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具有相对的垄断地位, 自然 谁也不愿意将主动权完全交于他人之手。尤其是国内的广电系统,长期以来习惯于唯我独尊,自然不甘心只做一个普通的服务提供商或内容供应商。目前,在移动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中,移动运营商处于主导的垄断地位,服务提供商的替代性很强,因此,服务提供商们只能对移动运营商“马首是瞻”,“话语权”非常少。而手机电视则不同,用户需要看“新闻联播”、需要看“实话实说”,那么,只能找中央电视台,因为在具体的内容领域,中央电视台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从利益层面上看,手机电视对于电信网络运营商而言,极有可能是拉动arpu值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目前的广电运营商而言,也许只是增加了一个传播渠道,只是有限提高了存量节目资源的价值而已。同时,对于广电运营商而言,发展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需要借用手机这个便捷的通道,将电视节目内容随时、随地送到需求存在的角落。

在中国,由于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宁做鸡首,不做凤尾”思想的影响,各方在合作中,往往更为关注的是谁拥有更多“主导权”,“以谁为主”,而并非双方利益最大化和“双赢”。因此,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下较易形成利益均衡格局,而在中国则常常暗波汹涌,两大网络运营商需在不断博弈中达到不同的均衡状态。

(二)博弈的三种动态均衡

均衡一:广播网络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方的业务协同整合在同一个广播式手机电视终端里,合作“共赢”,前者负责无线数字的广播类业务,获得用户订阅费(含包月费和频道费)收入;后者负责通讯类业务,获得月租费和通话费等收入,负责用户管理和收费等业务;在共同提供服务的部分,双方按一定比例合作分成。此即图1中的“关联制式”标准价值链所描述的状态。

均衡二:广播网络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彼此分离,以广播网络运营商为主体,以广电方面为主导,弱化或取消电信网络运营商,主要通过广播式手持移动电视终端接收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广播网络运营商全面负责无线数字广播业务,负责用户管理和收费等所有业务。此即图1中的“关联制式”价值链的典型变异。这种方式,实际就是一种以车载设备为终端的“大移动”业务,或通过接收芯片接入电脑的新业务,或者通过尚处于试验中的mp5接收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新业务。

此方式的特点是:(1)数字电视广播方式;(2)点对面;(3)更高效的传送,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4)更多的频道容量和更高的分辨率容量;(5)一次传送,无限接收,受众覆盖面广。

图2:广播式手机电视“关联制式”价值链典型变异之一:手持移动电视(含mp5)价值链

均衡三:广播网络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分离,以电信网络运营商方面为主导,弱化或取消广播网络运营商,主要通过3g手机接收流媒体视频信号,由内容运营商提供电视节目,供3g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电信网络运营商全面负责用户管理和收费等所有业务,获得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流量或包月费收费,并按照内容与内容运营商分成。此即图1中的“关联制式”价值链的另一个典型变异。这实际上就是电信运营商所热衷的3g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从2004年3月至今,我国两大移动运营商先后推出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

此方式的特点是:(1)点对点;(2)可定制性强,用户可实现视频点播;(3)受网络带宽所限,效果不尽如人意;(4)不适合做大规模推广,即使3g,也难免碰到带宽“天花板”。

图3:广播式手机电视“关联制式”价值链典型变异之二:流媒体手机电视价值链

三、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分析

手机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正处于发展和创新之中。我们根据

(一)广电主导型运营模式

如前所述,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广电 企业 属于“自家人”, 政治 上“放心”, 经济 上“省心”,利益上“齐心”,可能在市场准入许可等方面占有优势;同时,广电企业在内容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舆论导向和内容审核方面易于掌控;广电企业在无线广播发射基本设施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简言之,广电企业在运营手机电视业务方面具备一些先天的优势。政府主管部门也希望广电系统能够在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 发展 中发挥主导作用,构建面向移动设备的数字广播 网络 ,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手机电视业务。

具体运营模式是:内容提供商向内容集成商或频道运营商提供节目内容,并获得收视分成或买断收入;内容集成商向频道运营商或内容运营商提供节目内容,获得收视分成或买断收入;内容运营商与内容集成商或频道运营商合作,运营广播式手机电视,并将内容发送至广播网络运营商前台,通过后者的网络和平台,将节目内容播送出去,内容运营商可以从频道运营商等合作伙伴处获得授权合作费,或者从广告商处获得广告收入;用户购买终端提供商的设备,包括通过usb接收芯片连接移动电脑,或车载接收设备,或mp5等便携式手机电视接收设备,免费接收节目内容和其中贴片的广告;广告商由于看中手机电视庞大的用户群,向广播网络运营商或内容运营商投放广告。广播网络运营商接收内容运营商传递过来的预制好的节目内容,进行审查并发送到手机电视用户的终端上。其他的参与者,如系统与平台提供商、设备提供商、技术支持商、市场渠道商等通过提品或专业服务给内容集成商、内容运营商、广播网络运营商等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见图4)。

图4:广电主导免费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和价值链

但是,由于目前广电网络只能够提供下行通道,这导致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用户认证问题。由于没有上行网络的支持,用户的身份信息不能传递给广电网络,系统无法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第二,计费和收费问题,广电网络不能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也就不能按用户进行计费,另一方面与固定有线电视网络不同,手机电视业务面对的是移动终端用户,而广电运营商并不直接面对这部分用户,若不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则很难向用户收取费用。所以在此种运营模式下适合提供免费电视节目,而运营商的收益则主要来自节目当中的广告插播等。第三,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节目的定制和节目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是手机电视业务的重要“卖点”,而单向的广播网络是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实行“机卡分离”型手机电视新模式,即将接收或解码无线数字广播信号的芯片(卡)与播放设备(机)分离,对接收芯片卡进行drm处理,要求用户定期将接收芯片进行授权,只有交纳相应费用的用户才可以收看到特定时间和频道的节目内容。这种解决方案,在某些地方有些类似于城市居民的插卡买电方式,既简单又方便。具体模式是:用户使用“机卡分离”式广播式手机电视的接收芯片,定期将移动终端上的付费授权卡取下,通过usb接口连接到电脑上,通过用户自己的专属手机电视消费账户,在互联网上自主选择消费菜单和支付交费,或者通过专门的市场渠道商或技术支持商,交纳费用,并获得收视授权,然后再将ic卡插到移动终端上,继续消费广播式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提供更多、更灵活的产品套餐和组合,收费模式更加多样,既可以包月、包频道或栏目,也可以点播手机电视节目内容,这种模式应该是未来手机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式之一。本研究认为,上述为典型的广电主导型手机电视运营模式,但在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中,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所承担功能分配、业务形式和实现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二)电信主导型运营模式

电信运营商主导运营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电信网络运营商将移动通信网自身的技术(例如mbms、bcmcs等)作为下行,向用户提供手机电视业务;另一种则是将某种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作为下行,向用户提供该业务。

第一种方式中,由于移动网本身具备较为完善的用户管理以及计费等机制,所以此种方式很容易实现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等操作,但存在频率使用的经济性问题。

第二种方式中,电信运营商可以建设一个与其移动蜂窝网络融合的采用某种数字广播类技术的下行网络,此种方式下,广电运营商可能仅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内容提供者(见图5)。

图5:电信主导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

此种方式要求电信网络运营商投资建设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但更重要的是所采用的移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可能会占用现有电视的部分频段,这要得到广电总局的批准,其难度较大。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这种模式下,广电只是“话语权”很少的内容提供商,这种定位与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政策和文件中所提出的“广电主导,积极发展手机电视”思路相左。但是,2007年底,国家出台了鼓励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的政策,这也为此种模式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只是电信运营商的技术选择和运营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其现有网络的因素,特别是3g、4g的技术演进路线与内容广播的深度结合,不会是简单铺设广播网络,而且还可能受技术快速更新的重度影响。

(三)协同型运营模式

从前面两种运营模式可以看出,向手机用户提供视频节目,可以使用移动网络,也可以使用广电网络,移动网络的优势在于交互性和计费优势,而广播电视网络更适合向大规模用户传送节目,成本更低。如果将两个网络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开展更为丰富的业务。

例如,可以使用广电网络接收电视节目,使用移动网络点播新闻、mtv等。也可以将移动网络作为广电网络的上行反馈信道,在交互式tv、游戏、文件下载等应用方面提供比单独的移动网络或广电网络更为出色的体验。当然,这需要一个融合的终端,而手机正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广播电视技术与移动网络的融合、广电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相互协同,共同推进广播式手机电视发展,应该会成为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见图6)。

广电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相互合作,协同促进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发展,对于广电运营商而言,广电运营商可以不用再过多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手机电视业务,广电运营商不仅能够提高已有网络的使用率,增加网络收益,而且可以通过电视和用户的信息互动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频率资源紧张和经营许可的问题,而且也不用大量增加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投入。通过与广电运营商的网间结算,电信运营商可以获得相当大的网络收益,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有效提升aurp值,增加网络自身的综合收益。

图6:协同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

协同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内容提供商向内容集成商或频道运营商提供节目内容,并获得收视分成或买断收入。内容运营商以独立平台运营广播式手机电视,打造手机电视品牌,发展和管理用户,并将内容发送至广播网络运营商前台,通过后者的网络和系统,将节目内容播送出去;内容运营商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些频道专业化,与频道运营商合作,并从合作伙伴处获得授权合作费;用户购买终端提供商的设备,包括手机电视接收终端和可以连接笔记本电脑的usb热拔插接收芯片,或其他便捷接收终端设备,可以自主选择包月、包频道或点播节目内容,向广电内容运营商或其机构支付收视费用。广播网络运营商负责接收内容运营商传递过来的预制好的节目内容,经过审查后安全、及时地按照特定需求发送到手机电视用户的手机等接收终端上;负责与电信运营商的上行通道接口,处理相关业务请求和协同事宜。电信运营商提供语音与数据服务,并与广电运营机构协同,为用户包月或点播节目内容提供上行通道,向用户收取基本月租费、话费、流量费或其他使用费;电信运营商也可内容运营商收取收视费,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与广电运营机构分成,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闭合价值链。

本研究认为,上述为典型的广播式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和产业价值链,在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中,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所承担功能分配、业务形式和实现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当前,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面对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技术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确定适合 中国 国情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探索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从而为广播式手机电视新业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作为一种广电和电信产业合作提供的融合型业务,在技术、价值链、商业模式等方面依然有很多问题要研究,其真正的、有效的、大规模的商用尚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磨合。总而言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视用户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短信息等低层次内容消费量,因此,尽管中国广播式手机电视的发展才刚刚启程,但勿庸置疑的是,其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 参考 文献 ]

机电信息范文第9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表示,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预计今年5月出台、6月启动,其核心就是要在“双向进入”上找到切入点:广电行业可以进入规定的一些电信行业的业务,国有电信企业根据规定可以进入一些广播影视的业务。

全国各地方的三网融合虽然在商业模式上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各地方广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网络运营商合作,在双方利益得以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内容和业务的融合,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通过三网融合,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经营诸如数字电视等传统的广电业务,而且可以经营IPTV、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业务;而传统的广电运营商不仅可以经营话音、互联网接入等传统电信业务,还可以经营VoIP等新的业务形态。

随着3G的运营与发展,流媒体等与广电内容相关的业务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3G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由于带宽增加,终端不断创新,内容应用将更加丰富,手机电视业务前景将更加广阔。

另一方面,在3G时代,我国主要的运营商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在同一市场运行主体经营之下,全业务经营的经济性将会越来越明显,统一广告、统一套餐、统一账单甚至统一号码等经营方式将会不断推进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

广电与电信等运营商成功的商业模式是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成功发展的关键。从全国来看,融合性业务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手机电视业务更是如此。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涉及到电信和广电两大产业。这两大产业,任何一个产业的缺位都不可能使IPTV、手机电视健康、快速地发展。

从目前看,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合作提供IPTV、手机电视业务将是一种主流模式。电信运营商和广电部门谁拥有产业链的主导权,谁就有更大的机会拿到未来的潜在利益。因此,作为融合性业务产业链的领航者,运营商必须创造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实现产业共赢,共同做大做强融合性业务产业。

从长远看,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资源和信息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网络资源应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由国家所有或者控股。

我们认为应成立国家网络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将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基础网络收归国有。从技术上看,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的基础网络结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我国这四张基本一样的网络同时延伸至省、市、县、乡(镇),不仅因重复投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且还形成了信息孤岛。

四网或多网合一,由国家统一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不仅有利于节约投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国家对网络资源的管控。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等运营商通过租用国家网络,开展业务运营,相关业务由国家网络公司统一发放牌照或许可。

机电信息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三网融合是目前我国媒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媒体格局,实现互联网、电信网与广电网之间的优势互补,为观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收看方式与更加多样的节目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传统电视媒体表现形式的变革与转型。目前电视节目传播新载体中发展比较好的主要是iptv电视、手机电视和互联网视频,本文结合三网融合社会大环境,从传统电视媒体表现形式创新方面对电视节目传播新载体进行简要分析。

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合一政策于1996年就已经在国内提出,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它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计划之内,但由于受到政策体制、产业格局以及资源分配等因素的影响,三网融合一直未能实现。进入2010年,国家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国务院正式下发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的正式下发开启了三网融合的破冰之旅,三网融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三网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网隶属于国家广电总局,电信网和计算机互联网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这种由现行政府管制政策所决定的产业格局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必然产生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及市场垄断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并采用一系列行政措施推动其发展。

那么,三网融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的看法颇具代表性,他认为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它表现为技术层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相互渗透和交叉,并且都趋向全业务;应用层使用统一的ip通信协议;经营层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最终朝着向人们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统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也逐渐趋向统一,并导致行业监管政策和组织架构上融合。①在此发展目标下,三网融合后,民众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等都将成为现实。

电视节目传播新载体初探

近十年来,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内容上,传统电视媒体一直都在不断创新。其积极创新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媒体价值,提高广告收入;另一方面是为了可以在激烈的大众媒体竞争时代开辟传统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到目前为止,以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业务为代表的三种典型电视媒体业务已经崭露头角,随着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的不断融合,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产业政策的推动,使它们极有可能引起传统电视媒体传播形式的变革和内容创新,为观众带来更美的视觉享受和更加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从而引领整个电视行业的发展。

iptv电视的功能特点。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它是电信部门的一项增值业务。它是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②iptv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用户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宽带ip网上的视频节目,而且还可以享受多种增值服务,其中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以及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等功能。

但是,这种新型的电视传播载体与数字电视在信息传播要素与传播过程等方面都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首先,从传播内容方面来说,数字电视的内容是由国家广电部门负责的,而iptv则集合了广电、电信,甚至独立存在的内容提供商(例如部分信息采集机构的介入)共同进行内容的,这就造成了内容制作、集成与权的差别。其次,从核心竞争力来看,目前虽然数字电视和iptv有业务上的重合,但是就iptv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具有互动性和时效性的ip增值业务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而数字电视无论在硬件设备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具备以上特点,它最主要的特点是高清数字化。最后,从传播渠道上来看,数字电视依旧是在原来广电传输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有线传输渠道对信息进行数字传输,而iptv则是利用宽带网络,通过ip协议进行信息的“点对点”式的传播。所以说,iptv无论是从传播方式上还是功能特点上,都是对数字电视的一种提升与超越。

iptv电视的运营模式。目前,iptv的合作模式基本为广电iptv内容播出牌照方+电信运营商。毕竟,在当前电信运营商还没有拿到视频集成牌照的情况下,广电负责iptv内容播控,电信负责网络接入和内容传输,双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实现iptv的良性发展。在这方面发展比较好的是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百视通有限公司。2005年,上海文广在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首张iptv集成运营牌照之后,按照试点确立的广电与电信分工原则,上海文广百视通有限公司与上海电信签署合作协议,开始尝试跨区域推广。经过多年经营,特别是通过进入酒店和宾馆渠道,百视通已拓展到了全国数十个城市,拥有超过500万用户,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上海iptv模式”。

iptv电视的发展趋势。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说,由于传统电视媒体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普及率,而且人们已经养成了收看电视的习惯,观众只需要购买一个机顶盒,在具备交互式网络电视信号的城市即可以享受iptv提供的各项服务。因此,相比其他的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以及网络电视,这种iptv电视媒体形式无论是在硬件普及率上还是观众收看习惯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虽然目前广电总局对其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但是一旦政策开放或者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相信iptv的发展与普及还是会非常迅速的。

手机电视的功能特点。手机电视是以手机为终端媒体,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应用技术。在具体功能方面,手机电视不仅向用户提供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服务,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传输节目,如新闻、小电视剧、小游戏、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等内容。③目前,我国手机电视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条件,都建立有自己的手机电视媒体业务,从三网融合的角度来说,发展比较好的是中国移动的td-cmmb手机电视媒体。

2009年3月,中国移动和中广移动进行了全面合作,中国两大自主创新的技术td-scdma和cmmb进行了深度合作,形成了现在的“td-cmmb手机电视”,之前手机类的非cmmb电视产品,称为“手机视频”。双方合作的基础在于各自媒体形式的特性互补性强,广播媒体在传输上虽然不存在带宽限制,但不能实现互动点播功能;电信移动通信传输受到带宽限制,但适合双向互动节目,且电信运营商有无线接入能力,能提供多媒体资源接入。因此,这两大运营商的合作就显得天衣无缝。相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手机电视,它们的节目内容更为丰富,其用户可在全国174个城市收看7套电视节目(cctv-1、3、5、9、新闻、少儿和当地电视台)、收听4套广播节目,在手机电视这一领域具有引领整个行业发展的态势。

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电视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热捧还在于融合了用户移动与视频的需求,这从某个侧面说明,融合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因此,我国要进入手机电视的全业务时代,就必须为用户提供切合需求的综合信息服务,由此首要的任务就是关于电信网络和广电网络的合作。国外手机电视运营的经验表明,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合作,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信息应用服务。随着三网融合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不断深入,三大运营商不仅要在技术上加强合作,而且要在资源上优势互补,这样才能真正为手机电视媒体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展望。从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情况来看,政策将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不可回避性因素。想要在手机电视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制定融合监管政策,同时大力助推新技术发展应用,并加强行业的动态监管。随着3g技术的快速普及,与手机电视相比,普通大众可以自由上网,在网络上看视频、听广播、收发邮件等,他们不仅免除了复杂的定制环节,而且在费用上也将大大降低,为手机电视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手机电视媒体不断巩固和强化自身在移动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方面的核心业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网络视频业务的功能特点。目前,电视节目的传输渠道主要是有线网络、地面、卫星等,以有线电视为主,因此,众多电视节目的流动仅局限在各个电视台之间,甚至许多节目只播放一次就失去了传播价值。另外,在数字电视还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由于传统电视媒体的直线式传播,观众很难实现节目资源的保存与重复收看。但是,互联网在电视节目资源传播的便捷性、交互性以及广泛性等方面完全打破了这种限制,目前,互联网视频业务主要是指广电系统采用互联网渠道将自己的内容资源出去,它也是传统电视媒体实现形式变革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三网融合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主要是电视节目与互联网渠道的融合。在互联网上,几乎各大网站都有自己的视频专区,它们的节目内容一部分来源于网友的自拍,另外一部分来源于传统电视媒体已经播放过的节目资源,其中包括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甚至在不少商业网站上不仅直播电视节目,而且还适时地保存与回看过去的节目,这也是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

网络视频的业务发展。目前,网络视频节目发展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其中,视频节目的匮乏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视频节目匮乏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网络技术的限制。如网络带宽不够、网速过慢、流量不够、终端接收欠缺等,致使许多视频节目无法流畅连贯地表达,尤其是一些占用客户内存较大、播放时间较长的视频节目,更是无法顺利播放。④其次,目前许多网络视频一方面来源于网友的提供,另一方面来源于以往的电视节目,因此,在对最新的电影、电视的提供与更新上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主要受制于视频的版权购买机制不够完善,这也是目前业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结语

由此可见,这三种媒体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传播带来了创新,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分明的媒介格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也为传统电视媒体找到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时代,这种传播载体形式创新更是显得异常重要。但是,这种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对传统电视媒体所带来的变革还仅仅停留在媒体形式方面,即广电部门把自己丰富的节目资源通过电信网络出去,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事实上,广电部门在传统节目资源的制作、集成与方面的全面开放才能真正带动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从而使各大运营商根据自己的媒体形式进行节目内容的制作与播放,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市场竞争的力度,同时也能活跃内容制作行业。

注 释:

①张止水:《3g时代赋予三网融合新契机》,《时代周刊》,2009(2)。

②郭炎生:《从广播电视发展看三网融合》,《中国传媒科技》,2008(3)。

③邓倩、赖姝玲:《媒介融合视阈下的3g手机电视》,《新闻界》,2009(5)。

④胡媛媛:《解读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周刊》,2009(14)。

参考文献:

1.柯岚:《三网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广播电视信息》,2010(1)。

2.何丽波:《三网融合下的广大网络优劣势分析》,《科技信息》,2010(5)。

上一篇:计算机电源范文 下一篇:新能源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