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2 02:42:20

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素描艺术设计教育教学

基础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以其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造型规律,开拓性的思维拓展,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和表现手段方面,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对于基础素描与设计关系的讨论,也延续了近十年,在探讨基础素描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各地各校也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本质上推动了基础素描的发展。但是,随着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来的热招以及图形图像学的快速发展,一些院校进行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且美其名曰为“结构素描、设计素描”。这些只是片面理解了基础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一个部分,没有全面和辩证地理解基础素描训练的本质和目的,其结果是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严重误导。

自然界的形态和法则是造型活动中最广泛的基础,而素描则是研究自然形态与人之视觉关系的第一步,它应该包括视觉表现的基础法则和规律。所以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和理解。”早期的素描,作为收集素材和预想草图的辅助表现形式,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系统而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通过素描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设计草图,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1919年以后,以包豪斯的成立为标志,现代设计主义运动开始进入世界性的普及阶段,并在各个艺术领域飞速地发展,伊顿、保罗?克利、莫霍里?纳吉等人开创了形态研究基础课。通过造型基础课、自然分析课,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素描等于纯艺术和再现的观念束缚,开创性地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基础素描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最优化的尝试,倡导基础素描为设计服务,培养眼、脑、手互动的全面艺术素质提升。

“师以自然”,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基础素描的练习则是以研究自然为起点的模仿——再现——发现——表现的递进关系,它的最大特点就表现在由传统的信息传授型教学,向能力培养型教学的全面发展,并通过与三大构成课程的优化组合,使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更为坚实,为现代设计教育服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归纳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探寻设计与基础素描的最佳契合点,两者的内在联系以及互补和制约关系,力求设计与基础素描之间的最优化。

一、针对性

现代设计的发展,使设计的门类、分工越来越细。基础素描的训练在作为一般意义的观察、分析、表现功能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艺术设计门类,基础素描的服务、辅助功能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基础素描的教育教学就应更侧重于手绘能力的表达,以培养学生对形态构造的捕捉和再现能力,力求精准,培养观察表现能力为首要目标,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服务。而针对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来说,基础素描的侧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形态形式美的探寻方面了,以美的侧面去把握形态的特征,去提炼概括,以人的知觉、视觉规律为中心去思考和表现自然形态。这样的基础素描训练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是艺术设计与基础素描之间有益的沟通和衔接。

二、关联性

基础素描训练从属于某一学科专业,是造型训练的要求,而特定的设计学科也应该选择相适应的素描训练内容和方法与之相适应。打破基础素描传统的写实技能训练误区,从功能和创意的角度来强化设计与基础素描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基础素描的教学过程,去分析研究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内容。比如,光影效果的研究、材质肌理的研究、空间形态的研究等,有目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以通过以单元教学的方式,分别对要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集中的观察、体会、整理、提炼、总结,并配合有经验的设计教师进行分析、点评。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目标性的理解,达到艺术设计与基础素描的完美互动。

三、协调性

人类任何一种行为和思想要被他人接受,必须通过一定方式加以表达,现代设计中设计意图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达到的,而视觉化方式的运用离不开两种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表示;另一个是表现。所谓设计中的“表示”,是指在具体发展设计构想、计划和创意时必须的视觉化技巧,又叫做“内在设计”。它主要包括素材的搜集、设计草图,制图与图表几种形式。手绘能力、速写能力、画草图能力就是对“内在设计”最好的体现。所谓“表现”,也就是造型的形式,在设计中,造型行为是以服务于功能和实用为目的的,在视觉形式上表现为多功能性和形式的广泛性。如建筑、工业设计中的设计效果图,视觉传达设计中包括的动画、广告等。要实现“表示”与“表现”的能力,必须通过基础素描来配合眼、手、脑之间的协调,完成所要表达的对象,基础素描就是构架手与创意之间一个协调的桥梁。

结语

设计与基础素描的最优化教学研究,实质上是对创造性思维结构中聚合思维(归纳)和扩散思维(概括)的研究。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基础素描的准确描绘能力——结构分析能力——明暗表现能力——构想创造能力的递进系统,反过来就是设计原理中,我们一直探索和表现的东西。从针对性的分类策划、关联性的整体考虑到协调性的全面认识,为探索设计与基础素描之间的优化关系,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并以运动和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两者的关系,抛弃基础素描对设计的无用论和万能论的两个错误认识,还原基础素描的本质功能,去适应和服务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实事求是地促进现代设计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基础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摄影基础;技术基础;艺术基础

基础――专业能力发展之根本,摄影基础是摄影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良好的摄影基础能力,影像的表现和主题的表达都会受影响。摄影基础课程的设置正是为摄影专业和非摄影专业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以后的广告摄影、新闻纪实摄影等课程的顺利进行,让非摄影专业的学生以后也能以相机这一工具,获取艺术创作的素材,同时也能以相机为媒介去表达主观的主题艺术创作。这一基础包括了技术基础和艺术基础两大部分,技术基础主要是相机使用的技法和影像的控制和表现。艺术基础,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做支撑,通过摄影作品将艺术美感体现出来,是决定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技术和艺术基础是摄影基础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行的摄影课程教学中,很多时候体现出来的是因为某一基础的薄弱导致拍摄能力和作品质量的下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细究摄影基础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相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相机操作的基本能力,包括传统相机的操作和数码相机的操作两大部分。传统相机的操作应熟知胶片的类型,特性、安装以及相机相关各部件的功能和操作,学会装片、调节感光度、选择焦点、控制快门、速度、光圈等,并借助测光表获取基本准确的曝光,以此积累一定的曝光控制经验。数码相机则在了解焦点、快门、速度、光圈等操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更多关于数码相机特有的电子功能运用。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相机的使用说明书是一本必读的工具书,每个学生都必须从使用说明书中详尽地了解自己相机的各个功能的操控,可以说,相机使用说明书是学习摄影入门必读的一本武功秘籍。

2 控制影像的基本方法

用相机控制影像的表现基本上是通过镜头、快门速度、景深等来表现的。不同的快门速度,不同的景深,和不同的镜头都有他不同的表现力。每一个焦段不同的镜头都有它不同的表现力,比如,标准镜头,它的所谓标准是指镜头的有效视域范围和人们观看一个场景的所能清晰地看到的区域是一致的,这种镜头叫标准镜头。但是并不等于这种镜头他的透视表现也会跟人们在观看物体时表现出来的透视感觉完全一致,所以才会有为了更好的表现肖像的透视比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85 ~ 135mm的镜头,从具体的影像表现中你能发现,用这一焦段的镜头摄影出来的肖像最符合人眼观察肖像时的透视比例关系,因此这镜头被称之为肖像镜头。而广角和焦段更短的鱼眼镜头,为了扩展视域范围,这类镜头表现出来的是具有强烈透视畸变的影像,近大远小的透视特征强烈地被表现出来并且强化了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距离。

除了透视关系之外,不同焦段的镜头还存在着不同的景深表现。正常来讲,长焦段镜头的景深范围要比短镜头的景深范围小,空间距离感会被压缩。所以在选择镜头时应充分考虑拍摄对象和拍摄要求。运用不同镜头的特点进行创作。想要更为空旷、空间层次更为丰富的画面,就要选择焦段适中或偏短的镜头,想要获得更趋平面化的面面效果就得选择较长焦段的镜头。总之,要了解不同镜头的不同表现力,在摄影创作时,主观地选择合适创作主题和拍摄主体的镜头。而景深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镜头的孔径决定的,其中的原理无法在此详明。但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记住,孔径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小,孔径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大。同时还有焦点越远景深越大的成像特点,当然还有镜头焦段的长短对景深的影响。

3 构图能力和主题的表现与表达

摄影构图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的支撑,所谓的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在这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等。运用这些规律能有效地建立画面的秩序感和美感,突出主题和主体。在拍摄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一副好的摄影作品,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作品中清晰的让人知道你要表达的是一个人、一件事或者是某一题材的一个情节或一个片段。总之主题必须鲜明,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要表达的东西。

第二,一幅好的照片主体一定要突出,要让人阅读你的作品时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建立清晰明朗的视觉流程,让观赏者的眼光能在你画面中一眼就注意到你的拍摄主体。

第三,一幅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画面中所有的元素只保留那些对主题表达有效的和能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被摄主体的元素,其他任何影响主体和主题表达的东西都要想办法让其在画面中消失或弱化。

4 画面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后期调整能力

学会欣赏是一个摄影者必修的基本功之一,只有眼高才能手高,才能从好作品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摄影是一个瞬间还原现实事物,这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艺术特征,这一艺术特征决定了它自身的艺术规律,所以欣赏摄影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来评价:基本造型因素、技术与技巧、艺术表现的手法及主题思想等。

首先,摄影艺术是一门用光的艺术,因为光所以有了色彩、色调,塑造了形体,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用光、影调、造型等被欣赏者直接感受到的基础要素入手,从构图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入手,这些要素是建立一副优秀摄影作品的基础,也是欣赏者感受和认知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前提。其次,摄影技术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也是成就一幅优秀作品密不可分的条件是触动欣赏者心灵之声的一根弦。第三,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是欣赏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摄影家在艺术观、主题的指导下,根据创作的需要所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第四,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是贯穿从构思到完成作品的全过程,是一种内容与形式在画面上的统一和集中表现。总之主题是灵魂,形式、色彩、构图等都是围绕主题表现而存在的。主题不同,表现形式和构图形式也就不同。要学会从理解主题表现入手去理解和欣赏一幅摄影作品。

数码摄影盛行的年代,数字化的影像资料为后期的调整和处理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宽阔的空间,适度的后期手段对摄影的效果表达是有所帮助的,就像传统胶片摄影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的暗房技术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不要把摄影后期变成一个“做”照片的过程,人为地增加一些原照片没有的或者严重违反客观色彩、影像表现规律的东西(广告摄影除外)。所以,数码摄影的时代,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摄影后期的技术,才能对摄影的最终表现起到一定的帮助。

上述内容,笔者认为是摄影基础课程必须打下的扎实基础,特别是技术基础的内容,更应该是在摄影基础课程的练习中使其变成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将基础技术熟练掌握才可能在关键的时刻捕捉住关键的瞬间。而艺术基础的内容应该是一个积累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表现,在摄影基础上打下的艺术基础,将是这一综合能力提升的坚固基石。所以在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牢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摄影基础之根本,不应哗众取宠地在教学中,过渡地展示作品、点评作品而忽略了这些作品产生的基础技术要素。

参考文献:

[1] 纽约摄影学院教材[M].

基础教学范文第3篇

一、基础班教学应该从学困生的转化开始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对学困生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学困生大致分为四类:高能学困生、偏科学困生、智商学困生、问题学困生。

第一类学困生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他们反应能力、接受能力特强,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少,听课不专心,略知一二,便沾沾自喜,注意力很难集中,时常耍小聪明。再次,在学习中,给他们布置一些稍难、灵活性很大的题目,去刺激他们,以此来调动他们的斗志。

第二类学困生他们爱面子,羞于发问,死记硬背,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与谈心,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面对这类学生,我采取了:

1.上课害怕回答问题,思想包袱重的,尽量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轻装上阵,加上老师、同学的肯定赞扬,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

2.让他们担化学小组长,负责化学作业的收交、背诵、默写、评改等任务,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别人都能完成,我也一定要完成,而且还要更好。

第三类学困生,自卑心理沉重,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要采取感情倾斜的方法,具体做到:

1.思想上不歧视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体贴这些学习上的“贫困户”。

2.经常与他们个别谈话,不需要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习落后。

3.笑脸走进课堂,以减少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让学困生上来做,以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做对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意鼓励。

4.作业“高标准”,对学困生的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批阅更为认真仔细,错了让他们当面纠正,不得马虎。

第四类学困生几乎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主要是单亲家庭学生,他们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往往以早恋或沉溺于网吧来实现自我。对待这类学生要多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多给与他们一些心灵的抚慰,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始。

二、在教学中要分层教学。保护和培养差生的自尊感

基础班中也有一些学生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答问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就立刻说出正确答案。如果不实施分层教学的话就很难培优和促差。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备课时要尽可能的想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给所有的学生挑选出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的作业,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们来说就是白费力。无效劳动对于老师和学生可能是遇到的最大的严重危险。

2、课后练习分层次。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留必做题外,还适当加一至两个提高教学大纲要求的题作为选做题。(1)对学科的尖子生,要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压担子,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2)对大部分中下等生,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3)对学困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这样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考试内容分层次。学校组织的每次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上都加以区分,一般基础内容占60%-70%,提高内容占30―35%。这样便保证了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让学生尝试编些习题

学生在学过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编习题,并配以答案,然后相互交换习题去做,做完后给他人改卷、评判,并要求详细评判、答分,最后老师再把这些习题逐题审查,对出现错误多的、误断的、好题给予点评,并把学生的题再发给学生,相互传看,共同进步。这样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了认真看书,积极思考,认真钻研的好习惯。

2、尝试写总结

一开始,要求学生学完一节课后,把自己学会的知识写下来,学生不会写,我让他们就把本节课记的笔记作一整理,慢慢让他们记录下学习这一音盼的感爱,悟出的道理,这样养铖了学:生认真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有助于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3、紧跟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去抢答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为此,在课堂上要克服一切私心杂念,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紧跟老师的思路去“手仓答”,不要怕回答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计较别人的善意笑声,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教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的下一步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如若不会,不要害羞,大胆给老师提出来,我不会,再讲一遍,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4、经常找老师,把自己的见解讲给老师

差生绝大多数都害怕老师,害怕教师去问他,更谈不上他去问老师。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经常问问题,让他们把对问题的看法讲给我,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时候,教师的三言两语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令他们茅塞顿开,他们的学习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5、熟记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中包括了很多的化学知识,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每张试卷很多的题目都和化学方程式有关。因此,熟记化学方程式是每位差生必须过关的任务,除了方程式本身会写外,最重要的是化学方程式的诸多应用,这需要教师讲到,学生多理解,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差生和优秀生考试成绩的区别,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几个化学方程式是否准确掌握、熟练运用的问题上,因此,抓方程式练习,是转化差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6、准备“备忘本”,记录易错误的知识

基础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72-02

我校财会教师都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除担任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外,还一直担任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和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基于我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会计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强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选编、时间安排、内容安排、教学情境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几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直接决定了实训效果的好坏,而且基础会计模拟实训针对的是会计专业中专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会计专业课程时都觉得比较难,特别是对会计上的一些名词、术语感到很陌生,如借贷记账法、会计账户等。因此在会计实训教材或实训资料的选择上应尽量浅显易懂,与《基础会计》理论课应配套,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人根据多年实训教学实践,以及在近几年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会计技能大赛的经验,结合科技实际工作要求、会计上岗证考试要求、会计工作规范,编写了校本教材《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并且在各年级实训及技能培训实验班实践多年,效果较好。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不能过于复杂、冗长,否则容易造成使学生厌烦、糊涂的状况。

二、实训时间安排

在实训时间的安排上,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可以在学期中间平均分三周,与基础会计理论课同步进行,也可安排在讲授《基础会计》课学期的期末几周进行。本人认为采用中间一种方式效果更佳。因为在开设基础会计理论课的同时,配套进行模拟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巩固和深化会计理论知识。

三、实训内容安排

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本人把整个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分为五个项目,即:数字书写实训、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实训、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实训、会计报表的编制实训、基础会计综合技能实训。(见上表)

四、教学情境设计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人在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主要采用模拟实际会计工作创设教学情境。本人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际做账的操作过程,学生观察模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成果凭证,相互点评、纠错、学习,直至掌握。

1.真实学习情境:提供仿真的原始凭证等资料,在实训室环境中仿真做账。

2.合作学习情境: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训组,每一个实训组由7人组成,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组合搭配,相互合作学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拟操作,以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凭借实践丰富会计理论知识,也为会计上岗证考试奠定扎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方式

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不能单纯通过笔试来评价学生成绩,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加上会计工作本身具有书面资料多,数据多,应注意的细节多,工作量大等特点,这些都给实训成绩的考核带来一定难度。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就实训成果的正确性、规范性等方面,本人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按各项权重进行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评价,避免了一卷定成绩的弊端。

总之,基础在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完善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体系,提高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训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型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才。

基础教学范文第5篇

一、国内外院校情况分析

(一)各院校自身的特点(在此只用字母代替院校)

YM:是老牌的艺术院校,在国内相关院校中处于领先位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科研水平、教师队伍均属一流。下属SJ学院、ZX学院、CS学院三个学院,其共同点是:对专业基础课教学比较重视,有专门的专业基础部,有相对固定的基础课教师队伍,注重教学科研,教学规范、传统、扎实。基础课教学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强调共性,注重观念,三个学院的教学各有特点,都非常具有专业性。

SS美术学院:老牌美术院校,基础课时占总课时的16%左右,对基础课重视程度较低,无专门的专业基础部,基础课门类开设相对较少,课程设置比较传统。

ZX学院:对基础课重视程度过高,基础课比例高达46.65%,课程设置给学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过多的基础课程必将占据专业课程,其专业课程相对较少,可能会缺乏专业竞争力。

美国某设计学院:对基础课重视程度适中,无专门专业基础教学部门,但基础课任课教师相对较多,基础课教师人数达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21.21%,基础门类开设较少,但相对集中、实用。

QH美术学院:在基础教学方面,继续保持和发扬原有学院重视基础教学的办学特色,延续基础部的设置,成立基础教学研究室,汇集了绘画基础、设计基础以及专业设计各方面的优秀师资力量,其目的仍然在于淡化专业界线,拓宽各专业的基础范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基础课比例不高。学院总课时量为全部所调研院校最高,基础课门类相对复杂多样,充分体现出综合院校的特点,同时也能看出学院正在摸索更适合现代需求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学院的基础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CM油画专业:对基础课重视程度适中,有专门的专业基础教学部门,基础课教师人数达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10%,基础课门类开设相对较少,但重视传统基础训练,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不乏与时俱进。

ZJLG设计学院:对基础课重视程度相对过高,基础课课时与全部专业课教学课时的比率高达40%,有专门的专业基础教学部门,基础课教师人数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19%,基础课程开设门类比较多,为塑造综合类艺术人才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基础课教学方面有所探讨。

北京工业大学:基础课教学重视程度相对不高,没有专门的基础课教师队伍,缺少对基础课教学的科研和探讨,基础课门类相对较少,特别是传统基础教学课程偏少,不利于对学生的基础培养。但学院对速写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并形成了相对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造型训练较少的不足,并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学院的造型培养模式,并且在四年本科教学中不断进步完善,厚积薄发。

(二)各院校的共同点

1.各校对基础教学都在探讨、变革,力图走出自己的步子

从汇总的数据与了解的情况看,各校对当前的专业基础教学都不满足,力图变革。这一方面,GM和YM做得相对较好。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看:学院抽调或引进了真正懂得并热衷于专业基础教学的强力人才,形成了很强的教学队伍,引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讨摸索出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手段,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从课程建设方面看:各校对原有传统基础教学课程进行了完善和改进,特别是对造型训练课程的教学改进有了新的进展,使传统课程更适应目前的需要,但仍不失造型训练的目的。同时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培养专业意识、艺术观念、创新能力、传统理念的课程。从教学课时安排看:一年级大基础是各校探索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之一,只是在教学的具体手段上有所不同,课时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校对基础的认识的不同,同时看出各校力图摸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的努力。

2.基础课在整个教学中仍处于鸡肋状态

各院校对待基础课教学的重视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以基础课开展比较好的GM设计学院为例,虽然学院成立有专门的基础部(而且比较庞大),并在校区中设有专门的基础楼供基础教学专用,但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学,教师们仍然能够感觉到学校在各个方面对待专业教学和基础教学的差距。在我们走访的部分院校中,普遍认为基础课教师是教师中的二等公民。这些都和学院对待基础课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3.纯艺术院校基础教学相对稳定,综合院校力图变化

几所纯艺术院校(YM、GM、CM、LM)基础课变化相对不大,而且还是以造型训练为主,并伴有中国传统艺术的课程,但理念相对有所侧重,同时增加了一些观念培养的课程,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时也相对较多。而综合院校之间无论是课时安排、课程设置、人员安排等方面都差距较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综合院校办学理念的影响。

4.各院校重视基础课的研究(科研)

这一点以老牌专业艺术院校比较典型,如YM、GM、CM、QM……对于教学成果的总结、研究蔚然成风,YM设计学院以Z老师为代表的专职基础课教师队伍,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出版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基础教学的相关学术丛书和多媒体教学资料,同时,每年的基础教学课程结束后,都有相关的学生作业集出版发表,既展示了本学院的基础课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院的基础课教学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GM设计学院以W、C为代表的专职基础课教学队伍,在基础课教学中大量引入国外优秀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理念,同时利用GM在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适时地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艺术院校专业基础教学的研讨和展览,不但丰富了自身的专业基础教学,同时也推动了全国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教学的开展,并确立了自身在这一领域的龙头地位。

5.重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的开展、传统观念传授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艺术院校所重视。除了与造型直接相关的素描色彩外,大多开设了书法、中国画、线描、工笔重彩、传统图案等带有明确中国传统艺术内容的课程(不包括史论方面相关的课程)。

6.基础课开始重视艺术素养和观念意识的培养

从单纯的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到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创新意识、设计理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各院校的共同点。同样的素描教学,其教学目的和教学侧重点已是完全不同。以YM设计学院为例,素描教学课程重点已不在于素描技巧的掌握,而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的信心。他们认为:“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主要从自然形态基础和抽象形态基础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观到客观,全方位地启发学生逐渐进入艺术设计的领域……关注内心世界的分析和抽象语言的表达”,同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围绕中心展开,采用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综合表现、实际制作)。当然,这种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其他学院也是大有人在。

7.课程综合设置、学

将传统意义上的不同课程统一起来,课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只有最终的目的,将所有课程的特点发挥出来,为了一个目的去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有些学校将素描和平面构成、色彩和色彩构成统一起来教学。甚至在素描课程中加入装置、行为艺术等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8.建立一年级基础平台,基础教学淡化专业个性

很多院校都实施了一年级基础课平台。学生入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统一进行专业基础教学。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基本相同,有利于基础教学的不断深入与细致把握。虽然有些观点认为这样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与后期专业教学的衔接,但这样的教学思路更适合国家本科教育阶段“厚基础,宽专业”的办学宗旨,同时相对科学、完整的课程设置,也不会影响今后的专业教学。

9.必修课强调共性,选修课注重个性

充分利用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相互协调、相互弥补,是各院校的共同特点。

(三)艺术院校与综合院校设计专业基础课设置的比较

几所老牌专业艺术院校基础课所占总课时的比例比较平均,都在20%到40%之间,院校间差距不大,平均所占总课时的比例为28.53%;而综合类院校基础课所占总课时的比例差距较大,最低为12.22%,最高为46.65%,平均值为22.48%,低于艺术类院校基础课时比的平均值。艺术院校设置专业基础部的学院达到了总数的80%,而综合院校则只有40%。基础课门类设置综合类院校远远高于艺术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基础课门类平均数为10门,艺术类院校基础课门类平均数7门,综合类院校以ZJLG艺术设计学院、QM为代表分别达到了18和16门,足可以显示出其综合院校比较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气质的培养,同时也不排除探索阶段的盲目性。

二、对专业基础教学的看法

(一)完善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模式

如何实施专业基础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一年级学;其二,根据不同的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其三,学但有所侧重。这些都需要深入探讨,不断完善。从目前调研的结果看,各院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统一一年教学;其二,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不同的基础教学群。两种方式都有其自身的长处。

完善基础课平台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服务于专业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哪些课程必修、哪些课程选修,应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2.完善教学大纲

在大纲的制定中,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做到规范、量化。切实可行。真正具有指导意义。

3.强调课程衔接

注重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连接与交替,注重专业基础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互补,尽量避免教学知识点重复的现象发生。

(二)珍惜一年级有限的课时,强调重点课程

一年级基础课时是为数不多的,应该妥善地加以利用。目前很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都设立了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透视、解剖、摄影、书法、制图、计算机基础等。从课程设置看,这些课程缺一不可,都很重要,但就对学生基础培养的教学规律、教学逻辑性而言,笔者认为有两门课程是艺术设计院校必不可少的,其一是图案,其二是线描。

图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重要胜过素描和色彩。它是真正研究“平面形”的课程,是学生学会“装饰”、理解“形式”的敲门砖,通过这门课程,学生才能建立“设计”意义上“形”的概念,才能知道如何将“自然形”转换成为“艺术形”,才能学会根据画面空间需要选择和创造与之相适合的图形,并合理地加以运用。

线描课程也很重要,它并不仅仅是训练“勾线”,而是在强迫学生利用这种并不现实的手段去描绘现实,以达到从“再现”到“表现”、从“真实”到“艺术”的初步升华。

基础课时的紧缺需要在课程的安排上有所侧重。解决方法有二:其一,始终明确我们培养的不是画家,而是设计师。这样有些课程就可以省略或减弱。其二,有些课程可以考虑由选修课取而代之。

(三)教学应相对统一规范

严格把握教学内容,使一年级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统一规范,使学生在不同班级接受的知识内容、含量尽量相同,这样他们在进入不同专业学习后,不会出现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基本认知差异过大的不利现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础教学应采用统一讲授、分班辅导、统一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统一讲授可以使学生接受的知识相对一致,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辅导,可以加强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观摩与借鉴。教师在统一讲评时的不同意见,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多角度思考。

(四)确立教学检查与监督机制

教学质量的保证来源于教学的检查与监督,应注重对大纲执行的检查力度,杜绝教师在教学中的天马行空。检查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执行、作业的目的性与合理性、对教学殊情况的处理、作业分数的合理评判。切忌只看作业的最终完成结果。检查可采取抽查与普查相结合、整体展示(展厅展示)与局部(教室)展示相结合的不同模式。并将专家对展示评判的结果及时转达给任课教师,督促其对教学及时做出整改。

(五)注重基础教学的科研,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学生本科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部分

学院应有计划地对专业基础教学的教改加大投入,加强院校间的学术交流;定期出版基础课教学的画册与论文集,使学校的教学成果引起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同时得到来自社会和同行的关注与监督。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真正重视并认真对待,是艺术设计院校的共同职责。

基础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设计基础教学现代陶艺作用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不同的民族、时代、经济模式、社会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技术、实用与审美、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以往那种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设计教育观念和体系,在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突显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势必要求设计教育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现代设计教育改革应率先从设计基础教育开始。倘若没有系统、科学、合理的设计基础教育,实现设计教育改革目标就无从谈起。目前各校课程设置至今仍囿于“三段式”和“三大构成”的局限。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优势和特点明显,但如不能从整个人才培养标准的高度,对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来看,完整课程体系被条块分割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结果课程安排成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使得学生在专业设计上突显出创造力的缺失,这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人才”要求相悖。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设计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面对上述问题,设计基础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进行理性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知识与观念更新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益加强,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在日益淡化,且向边缘化发展。基础教学也应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如果基础阶段过于强调专业教育,无形中将抑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余地,将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这样即使学生将来毕业了,获得了一定的文凭,也较难适应社会发展。

三、把现代陶艺引入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及其作用

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部分。现代陶艺主要传达现代人的观念和心声,特别强调对泥、釉及成品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强调创新意识,以充分展示设计者的观念和材质的美感。从本质上说现代陶艺并不是以时间来界定,而主要看作品中体现的观念和形式。这些特质正是把它引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创新意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中普遍实施陶艺教育,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作为提高人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借助陶艺这种手脑并用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此外,我国作为陶瓷古国,普及陶瓷艺术的知识、弘扬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也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教育对象的心智,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艺创作既是创造性活动,也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从选料、成型到施釉、烧成,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和变化的可能性。比如成型的方法很多:手捏、泥条、泥板、压模、挖空、拉坯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有着很多“意外”,为表达创作者的理念和创意提供了种种可能。因此,吸引着创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各种造型、施釉和烧成的方法,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得以激发和释放。陶艺的介入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质。陶艺活动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会动脑与动手,设计思维和肢体的协调能力能够得到训练,这样不仅使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拓宽文化视野

设计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之一。在设计基础教育中体现文化性也是时代的呼唤。设计基础教育应作为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开放式的综合体而存在。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除了可以丰富学生技术知识之外,还能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其知识储备。很多基础扎实的学生在大学三四年级的创作中显得平淡和乏力,没有广博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原因。凡艺术大师无不是广泛涉足,博采众长。这也是现在所倡导的“宽口径、厚基础”。

3.塑造职业品质

在学习实践中,一些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投入到设计中去,缺乏坚韧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激情。一件优秀的作品决不是偶然产生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业是一种双向的自主选择的活动,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必然将是一种优势。现代陶艺不同于别的材质,而是土与水、土与火的艺术。由于它的媒介物是可塑性极强的泥,可变性极大的釉料,以及烧制过程难以控制的火候,所以陶艺创作时常呈现出超越创作主体的艺术动机、艺术预期的现象,并且在没有成为作品之前随时都可能失败。因此,制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与调节能力。陶艺的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质。新晨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陶艺的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性思考的有效途径。设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和培养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建立起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是各类设计院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现代陶艺的特定环境类似于一个工作室,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空间中,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会更加的流畅。教师的引导更为直接,教学指导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的制作理念、制作技巧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调动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结语

设计基础教学要找准其自身的位置,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标准来进行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虽然陶艺的介入不能解决设计基础教学所有的问题,但探索的脚步一刻也不该停。

参考文献:

基础教学范文第7篇

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和成熟,但目前大多数教材内容受传统教材的惯性影响,保持了以往的程式化,部分内容已不合时宜。例如绪论均为会计的产生及发展、会计的任务、会计作用、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等传统内容,另外还有如会计的目标、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会计假定等现代西方会计内容。笔者认为传统的“会计任务、作用、对象等”内容可少讲或有选择地将相应部分内容舍去,而应将更多现代财务会计概念内容详细地列入基础会计学教材及教学内容中。会计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章节中的分类标准本身有缺乏科学性的地方,账户借贷方所登记内容的规律性不强,有相互交错重叠之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扰,应该改进。另外,会计凭证的种类,例如单式记账凭证,账簿分类中普通日记账、卡片式、活页式,账务处理程序中的多栏式日记账和日记总账处理程序等内容,可以有选择的讲解。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如今企业信息化不断推进,企业会计处理基本上已实现了电算化或信息化,因此,基础会计教材必须增加会计信息化内容的章节,简单介绍会计信息化原理,以区别信息化与手工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具体讲授程度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整个专业课程计划来决定,更详细的信息化内容在专设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中应予以讲解。另外,因大学教育的大众化,不同学校本科学生的层次水平有较大差异,建议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高层次的学校应选用理论性内容较强的教材,而独立学院则应选择偏重于实务性内容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针对本校学生层次水平来选择讲授课程内容及重点,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改革

基础会计内容基本上涉及财务会计学的整个框架体系内容,学习中需掌握大量生疏而全新的概念和名称,而且众多的概念名称和内容前后相互嵌套,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较大,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教学目的。

(一)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

在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一开始便向学生灌输绪论中的大量概念,因为这些概念较为枯燥,可能会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通过有趣的事例使其了解会计的重要性,启发对会计的兴趣。例如可让学生思考股票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富豪排行榜以什么标准为依据进行排名等。针对上述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然后指出其说法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入公司、资产、负债、资本等相应概念,让学生了解学习会计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内容流程方面进行改革

《基础会计》教材是按照学科理论的逻辑顺序和实务操作的顺序进行编写,并不一定符合学习和理解的逻辑过程。我国教材基本上首章均为会计职能、任务、会计原则等大量理论概念,如果依据书本顺序授课,其实不符合通常的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所以可以尝试先从具体会计要素、会计方法和会计技能出发,让学生掌握会计具体方法技能后,再反过来讲授会计的理论概论,这样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让学生先了解会计目标,再引入会计具体要素

会计的主要目标即会计报表,一般在教材的后面部分,在教学时可以先在会计要素之前向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简化报表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让学生对这些报表内的项目要素有一个初步的感观印象,告知学生会计报表就是会计最终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然后提出问题,例如资产负债表的两边为什么是相等的;利润表中有什么项目;报表之间有何关系等,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上述方式可引入会计恒等式,进而引入各种会计概念要素,再以经济业务事项实例逐项演示资产负债表里的项目平衡关系。通过这种遁序渐进教学的方式,学生有了学习该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基础会计内容,学习思路更清晰,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较好的自我解决能力,也可以提高会计学习的兴趣。

(四)采用ABC法讲授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将管理学中的ABC法运用于授课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ABC三类。A类为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B类为熟练掌握的内容,C类为一般了解的内容。不同类别分配不同的教学课时和作业练习,A类应占总课时的60%至70%,主要应包括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将划分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按不同类别事先拟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五)教学深度问题上的思考

应改变基础会计教学中具体会计业务内容深度和难度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基础会计的内容少而浅,而将中级会计的内容加入教学中。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扰。基础会计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业务的概念及操作技能;重点是用简单易解的业务内容教授学生掌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和步骤;从凭证到报表、月初开账月末结账编制报表的会计循环的全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整个会计体系的内容,为后续会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课堂组织方式思考

目前我国高校掀起了教革之风,但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教学改革,迫使教师为改革而改革,为此有些教师机械地运用大量的课堂讨论等方式。然而,教学方法具有固有的规律性,大多数基本方法方式较为成熟、稳定,经常性的教改活动扰乱了正常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甚至起到负面的作用。基础会计对学生来说有太多的全新概念和内容,而且很多概念内容是前后嵌套的,在学生尚未熟悉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盲目展开课堂讨论难以得到较好的成效。如果教师提出更多的观点和方法,则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混乱,将不利于巩固其本已理解的内容,这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因此基础会计宜少讨论多实际操作。

基础教学范文第8篇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其知识结构分为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指会计基本知识、会计原理等,而实训则是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基础会计任课教师要重视课程中凭证、账簿、账务处理、报表等教学内容。并且要增加这部分内容的考试占比,以提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在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时至少要占到总课时的50%。

二、导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基础会计课程有不少理论知识需要安排一定课时的理论课,而在讲授枯燥的名词概念、术语时,若仍沿袭那种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讲授方法,是必造成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满堂灌的课堂空气,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光是教师在黑板上板述,根本不可能真实生动地展示基础会计中品种繁多的各种凭证、帐簿,而对凭证的填制、帐簿的登记方法和过程更加不可能进行详细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板上谈兵”,学生只能凭想象而已,其教学实效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增加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可根据教学要求制作诸如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的幻灯片和演示图表等,通过对会计工作流程生动、直观的演示,延伸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度和接受能力。(二)增加案例教学和实物展示教学内容在讲授会计基本理论时适当添加案例,改善理论教学的可接受性。如讲述单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及会计报表等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会计工作中各式各样的原始凭证,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从感性上认识原始凭证,从而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使用和填制的熟练程度。也可将已填制好的凭证、账簿、报表加以展示,以达到加深学生的印象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并为实践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注重模拟实训环节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至少要组织学生进行30~40课时的模拟实训。主要要组织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账、算账、结账、对账、财产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操作。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传授、指导为辅。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印证理论教学课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资金在供、产、销过程中的运作与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出现过去学了几年会计,毕业后连装凭证、填凭证等最基本的会计技能都不会的现象。另外,为了让学生达到对基础会计实训内容融会贯通的效果,建议在实训中学生至少要完成两套以上业务实训题操作,尽量提高实践课的仿真性。一套由老师指导完成,另一套可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分别担当出纳、记账、登账、核算、审核、主管等角色,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实践操作,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实训题。使各项业务紧密连接,培养学生具有全局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企业现场观摩教学

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企业等单位现场进行观摩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的感性认识,全面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更透的理解,架起从理论向实际的桥梁。在计划安排观摩学习前,要注意其内容要具体,重点要突出。一般来说,观摩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被参观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性质、机构设置、所属行业、业务规模、盈利状况、财务机构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相互牵制制度及业务流程等。观摩重点应放在其单位对原始凭证的管理上,同时还要关注该单位的业务处理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帐簿和报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为加强对原始凭证管理是办理会计业务是否正确的第一步,也是正确地进行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基础。

五、努力提高任课老师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担任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卽由高校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由于我国现有高校教育体制所存在的某些弊病,这些老师当学生时在母校仅进行过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但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当他们走向课堂时,原有的短处必然会显露出来,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照本宣科。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职业院校应有意识地安排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操作的学习。为督促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动手能力,职业院校应将此项工作纳入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总之,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才能够与社会职业需求零接轨。

基础教学范文第9篇

一、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课堂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氛围等,下面就这些要素展开讨论。

1.学生

在中职基础会计课上,教师要面对的是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首先,他们对企业的运营、经济的要素等知识非常陌生。其次,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不浓厚,仓促地选择了志愿,无奈地学了这门课,对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缺乏动力,学习上遇到困难极易打退堂鼓。

2.教师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因此自身的实践本领也不过硬。也有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长者,虽然书本理论知识已倒背如流,但他们大多教学观念陈旧,与企业中新的财务制度、新的文件精神相脱离,难以“推陈出新”,进而影响学生接收新知识。

3.教和学

传统教学将“教”和“学”分离,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感、参与度;过分注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单一,与实际脱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传统教学一般采用先让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再结合课本配套习题进行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实际上很多知识都是纸上谈兵,在理论学习中,对很多概念一知半解,在计算过程中,公式照搬照抄。由于没有理解知识,学生在练习时也只能简单模仿。更为严重的是会计专业的许多女同学,计算基础相对薄弱,面对繁多复杂的公式,有时连照搬照抄也成了问题。

4.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础会计课的课堂氛围如何呢?现实往往令人失望。学生由于缺乏热情和兴趣,而与积极思索、善于质疑的氛围擦肩而过;由于缺少动力,不能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更加不可能形成竞争机制,达到课堂的高潮。

二、如何实现课堂突围

1.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因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踏入职校大门的中职生来说,激发并保持他们的求知欲望,是任课老师的首要任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课很关键。会计基础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先跟学生谈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借此向学生传达会计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会计专业人士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谈谈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以及自己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的第一课,既能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又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体系下,教师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等等,构建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笔者认为下列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课堂效率,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1)互帮互助法。谈到互帮互助法首先想到小组合作,这里所说的是“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即两个学生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成绩,结合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一一结对。定期考查,并对每次考查的成绩做好登记,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对成绩进步显著的同学给予精神奖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实践证明,一些学困生在同学结对的帮助下确实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样,优等生进步也是很大的。

(2)技能竞赛法。中职学校学生经常参加市级以上的技能比赛,但参加比赛的人数毕竟有限,也有些同学会因为性格内向、不敢尝试而与机会失之交臂。为此,在平时教学中,笔者经常会采用比赛的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采用此方法时,需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内容考量是否应用此法。不是每堂课都能采用比赛的方法,如果知识点较复杂则不宜使用。二是要适时更换组长,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三是在采用比赛形式时,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秩序,既要使课堂活跃,又不能乱成一团。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采购业务中,分别让学生饰演出纳、会计、业务、仓库保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教师布置任务,然后同学进入自己的角色仿真处理各自的业务。在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教学目的,所表演的内容应是紧扣教学目标的。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好现场指导和总结。三是脚本应短小精练,故事情节应贴近实际,语言要通俗易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表演进行录像,讨论时,可结合录像作总结分析。

(4)换位思考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换位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越来越受师生的欢迎。这里所谈的“换位思考”是指学生改变自己的角色,以“责任人”身份重新审视教学,换位思考,自主学习。如在讲资产负债表时,学会了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后,可以让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家公司的老板,看到会计拿给你的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数是200万元,而上个月的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数是100万元时,首先想到了什么?会保持绝对的乐观心理吗?”也许此时有的同学会说那是好事,说明资产增加了;也许有的同学回答那要看增加了什么;也许会有同学认为库存商品过高了,可能是滞销商品,卖不出去就会打折处理等。

3.重视实践教学并落实到细处

基础会计操作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必须进行模拟训练,加强实践教学。如何加强和改善会计基础的实践教学呢?首先,会计实践教学应与会计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新课改下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已逐渐趋于同步,即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上也要求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等。其次,会计实践教学应与会计现场教学相结合。要让学生到企业现场去参观、学习。学生在学完所有章节后,学校应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现场感受企业的实际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要想上好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课,教师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教师在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到“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到实效,实现课堂突围。

基础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 案例 教学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开始不断推广开来,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于是,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

在基础会计的传统教学中,理论学习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为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定义及其特点

1.案例教学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进行典型化,让学生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2.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象性、直观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会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能够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形象性的特点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元性室案例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每一个案例都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案例。并且,同一个案例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解题方法的多元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思维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忽略了理论的在实践中的运用,这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将知识运用道解决具体的案例中。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分析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整个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案例教学法则更为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在整个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整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理论性较强是基础会计传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基础会计学习的目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每次都是面对不同的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这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

1.准备案例教学材料

准备各种不同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和其他各种媒介搜集案例,在搜集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不能够随意杜撰案例。搜集的案例一定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案例有初步了解,教师可以提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这样也能够节省课堂时间。

2.针对案例开展分析和讨论

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在整个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可以在达成统一意见的前提下发表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另外,在各小组发表意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主题方向,并积极带动起大家学习的热情。

教师在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时,最好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如果教师提前表达观点,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解决案例,不利于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

3.案例教学总结

针对案例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成果。案例教学总结不仅仅是记录下准确的答案,并且很多案例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而是记录下整个讨论过程中思路的发展,以及讨论中的重点、难点等等。教师在总结时,既要表扬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又要指出这次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建议

1.建立教学案例库

开展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时,应当提前准备案例。建立案例库可以既方便了查找,也利于长久教学的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案例库应当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多元性,但是在选择基础跨系案例时,应当选择一些能够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各个国家由于在文化环境和法律规定方面的不同,相应解决案例的方式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尽量避免选择国外的一些案例,而找一些符合我国会计工作要求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正常开展。

2.正确处理与传统教学关系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建立在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相反,它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传授的,所以案例教学离不开传统教学的辅助。一些老师盲目的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没有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那么案例教学也就无法正常开展。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获得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有很多图标和数据,如果都进行板书势必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有效地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对案例进行讲解时,可以运用视频、语音和照片等方式。这些方式相对文字材料更为生动直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室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案例教学之所以会被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中去,是与基础会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分不开的,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相信在未来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缨.积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J].发展研究,2005,( 11).

[2]张玉武.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3]杨同芝.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 9) .

[4]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 ( 23).

[5]谭若宁.高职会计教师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J].科技风,2011,( 2) .

上一篇:电工电子基础范文 下一篇:网络思政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