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辅导范文

时间:2023-03-10 23:03:08

家庭辅导

家庭辅导范文第1篇

一、启发型辅导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近似于采用“越俎代庖”的方法,如教孩子写作文时采用口述式:“你要这样……写……那样……写”,这根本不是辅导孩子,而是误人子弟,容易使孩子养成懒动脑筋的不良习惯。科学的辅导方法应该是启发型辅导,以点到为止为好,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

二、检查型辅导法:对一贯具有自觉性学习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书店选购一些数理化方面的习题、参考解法,或搜集一些其他学校的各科课外作业练习题,每两三天让孩子试做几个题目,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借以检查孩子知识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提醒孩子注意。

三、督促型辅导法:对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自我约束的孩子,督促他在家中完成规定时间的学习,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在未完成规定时间的学习和未完成家庭作业前,说服孩子不做其他事情。家长切不可呼朋唤友来家里打麻将赌钱,以免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扩展型辅导法:基础和智力都比较好的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尚有余力,家长可以从孩子没有自学过的参考书上选择同等难度不同类型的习题供孩子选做,以扩展孩子知识面和培养孩子在解题方面的应变能力。

五、深化型辅导法:对基础扎实、智力突出的孩子,扩展型辅导不能满足其求知欲望,为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可以选择一科或几科令其提前自学。比如,自学一个月以后老师才能讲授的课本内容;一年级时自学二年级的课程;初中生自学高中一年级的基础课程。自学超前的时间和科目,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六、答疑型辅导法:对具有学习自觉性、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提问题的孩子,只注意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提出遇到的疑难问题。孩子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回答最好;如果不能,就把问题记下来,然后由自己或请别人给孩子做出适当的解答。

家庭辅导范文第2篇

其实,这个问题的源头恰恰在于家庭的辅导,因为每个孩子阅历和积累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而孩子的阅历和积累主要来自于家庭生活。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抓住每一个生活的瞬间,内化为孩子的阅历和积累。

儿童心理曲线表明,孩子写作的兴趣应来自于一种表达的欲望,一种氛围。

一、了解学校的写作要求和孩子的写作现状,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为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首先,家长应经常向孩子介绍生活中的新鲜事,让孩子与家长有话可说,这是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无论是假日休闲、茶余饭后,还是周末逛街、走亲访友,家长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机会向孩子介绍单位趣事、社会见闻、左邻右舍的纠纷等,尽可能生动地描述出细节,把故事讲得有头有尾。也可以介绍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名人故事、热点新闻,让孩子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这对孩子积累素材大有好处。在介绍这些素材的同时要加以分析,让孩子知道写哪一类的作文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材料。积累素材,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要顺其自然,不做作,不强求,让孩子对这样的做法感兴趣,这样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其次,家长可以在平时带孩子出门或是在家聊天时进行一些发散性的激活,让孩子知道,我只要去思考去表达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比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呢?在这个时候孩子会习惯于做科学性的回答:“因为秋天到了”。还有的孩子会说这是一种地球引力,这些都是一种自然科学现象。作为家长,可以借助孩子生活中的信息,借助我们的聊天,把孩子的思维打开,让他觉得文思泉涌,比如树叶就是我自己,是每个要表达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你最近累不累啊,很累很辛苦,那树叶为什么落下来了,因为树叶它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它很辛苦。像这样通过家长有意识的启迪,引领孩子对生活中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有效关注,使孩子对表达更有兴趣。这种引领是培养孩子作文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最后,在孩子表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学会引领,不要随意打断。让孩子就生活中的某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去进行一些思想的组织,乐于去表达。因为口头表达的积累是文字表达的基础。文字表达则是通过感性的认识后的一种理性的思考,之后再又感性表达的一个过程。

二、制订科学的写作计划,有目的性带孩子参加劳动、旅游、观光以及社会公益活动

孩子的作文辅导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一定要长期不懈地抓好。在星期天、节假日和寒暑假中,要有目的地带孩子参加这些社会活动,以便拓展视野,熟悉社会,增长见识。在活动中要启发孩子热爱生活,体察民情,增进感情,学会待人接物,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并勤于记录,以备后用。

三、孩子写作文时,家长要帮助他运用积累的素材

孩子虽然积累了一些素材,但到时候不一定能想得起来,想得起来也不一定能运用,运用了也不一定就恰当。孩子写作文时常常会对着台灯发呆,面对题目好似“老鼠搬鸭蛋无从下手”。这时家长最好用熟悉的素材,唤起他的回忆,触发他的联想,和他共同讨论如何运用素材,如何剪裁取舍,如何深化认识。这样不但能激起孩子写作的热情和信心,而且能提高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孩子打好了作文草稿后,家长要听他大声朗读

孩子写作时往往心里想得很明白,写出来却不能让人听明白。究竟哪里不明白,一读就能发现。对那些表达不准确的部分,让孩子先口头述说,然后再拿笔写,就会顺畅得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孩子写作文一般都没有修改的习惯,这就要家长监督引导,让孩子学会修改文章,并养成习惯。

五、让孩子重视老师的修改

一般中小学生接到老师发下来的作文本,只看得分和评语,不太关心老师批改的具体内容。这样,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轻描淡写地翻过,会有什么样效果呢?因此家长要检查孩子的作文本,让孩子说说老师改笔的道理,使之明白存在的问题。如时间有余,还可让孩子把老师改笔较多的作文重誊一遍以强化理解。

六、建立孩子的写作阅读体系

首先,要为孩子购置各种各样健康有益的读物;其次,家长在家里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氛围。让孩子接触名著,接触报刊和影视文化,这对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意义重大。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家长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孩子扎实基础。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步,家长都要和孩子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只有亲身体会每个过程,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孩子实际的作文成功之路。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王丽晓.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乐趣”的实践与思考[J].华章,2010,(2).

[2]邓学梅.试析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目标教学[J].新课程学习,2009,(3).

家庭辅导范文第3篇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他人或群体所负的利益、情感的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从对象分,依次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此外,还有对任务负责,对过失负责,对承诺负责等。负责任是构成一个人品德面貌的基石,是公民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

目前,我国家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照顾过多、保护过多、束缚过多。在家庭生活中许多本应有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是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不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同时更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辛苦,不会感恩。我们感到,应尽改变目前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品德、感情、人格教育的现状,从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出发,让学生心中有家,尽到自己的责任,也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孩子责任感建立和提升的重要环境。孩子责任感的建立和提升,家长的角色最为重要,孩子也是家庭的成员,他们不但要学习爱自己,还要学习爱家庭、尽责任。

二、学生家庭责任感与家长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能力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的学生责任感现状以及家长在提升子女责任感方面的能力水平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学校提升学生责任感以及指导家长提升子女责任感地策略,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责任感自我评价问卷》《家长提升子女责任感能力自我评估问卷》,对本校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全校教师进行调查。家庭责任感方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调查结果表明,88名被调查学生在家庭责任感方面,经常或大部分时候做到“外出或在家会主动想家人打招呼”的占88.5%;“会与家人聊聊自己的生活与学生”的占68.9%;“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尊重、关心长辈”的占77.3%;“知道父母工作挣钱不容易,不乱花零用钱”的占73.9%;“自己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衣物定期收拾、摆放整齐”的占74.7%。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较强,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家庭责任感淡薄。

2.家长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78名被调查家长在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方面,经常或大部分时候做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占74.7%;“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占96.1%;“没有帮孩子收拾书包,带齐学习用品”的占93.4%;“邀请孩子一起策划家庭活动和讨论家庭大事”的占26.0%;“有给孩子作选择及承担责任的机会”的占88.3%。

可见,大部分家长能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行为都比较有利于孩子家庭责任感的提升。但是,也有大部分家长未能把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来看待,很少邀请孩子一起策划家庭活动和讨论家庭大事,很少给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和分担家庭责任的机会,这就十分不利于孩子家庭责任感的提升。这表明,从总体来看,家长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能力水平一般,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感的目标和操作原则

1.总体目标

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的培养纳入学校品德教育、学科教学、班级负担、家长学校、亲子辅导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从各种体验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学习、反思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意识,激发关爱家庭成员、感恩家庭成员的情感,锻炼为家庭服务的责任意志,养成自立互助的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同时,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子女家庭责任感重要性的认识,改进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方法和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家长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总体能力水平。

2.操作原则

在提升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家庭责任感的知(确立服务目标的动机)、情(对家人的关爱、感恩)、意(克服困难承担责任的毅力)、行(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尊重、对家庭成员分别所承担的责任的自悟)的有机和谐组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现奠定基础,引导学生“以爱为基石,以了解和沟通为双翼,以服务的意识与毅力做后盾”,站得更高,看得更多,自我更完善。在家长方面,主要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爱孩子、爱家庭、做榜样。

四、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感的对策

1.确立教师意识,增强教师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感的能力

一个人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经验中逐步形成的,是可以通过互动改变的。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人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的责任感。因此,没有教育者自身的一种正确的责任意识,受教育者如何将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呢?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源于教育者的责任感,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感,必须先确立教师的鲜明意识。

2.开设亲子工作坊和家长讲座,提高家长对家庭责任感以及对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责任感是有价值取向的,孩子在接受价值观念时,首先是看教育者——父母自身的言行是否符合这些价值观。父母应该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浇灌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从自己做起。由于家长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能力会明显影响其子女的家庭责任感发现水平,因此,我们要知道家长了解当前学生家庭责任感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家长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能力。一切从家长开始,从提高家长自身的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能力着手,从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建立家庭责任感的良好家庭环境做起。

3.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班级辅导活动,提升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班级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班级阵地,对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辅导,我们已经有一定的探索成果。如围绕“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我们还可以开展“我是爸妈乖女儿”“我知道节约了”“家务知多少”等班级辅导活动。

在开展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感系列班级辅导活动的同时,我们可配合亲子锦囊,建议家长在家中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些亲子活动,并印发一些有关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资料,供家长学习参考。为家长提供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具体操作方法,引起家长反思自己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态度和行为,增强家长提升子女家庭责任感的能力。

家庭辅导范文第4篇

陈冬的父亲陈树林是中铝铜业洛阳公司的普通工人,学历不高,讲不出高深的家庭教育理论,但他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言传身教。他为人正直、守信、热情,每当工友有了困难,尽管自己家不富裕,仍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有时,刚发到手的工资还没焐热就借了出去。陈冬耳濡目染,也喜欢帮助小朋友,有好吃的就大方地拿去与小朋友分享,所以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初中、高中一直担任班长。对此,陈树林大力鼓励。

陈树林学历不高,但他无师自通地晓得家庭教育的三个重点:第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习惯。他经常告诫儿子:“在学习方面爸帮不了你什么忙,没法辅导你,爸只要求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懂的地方要多找老师请教。”第二,等孩子上了中学,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陈树林每天都会细心地检查陈冬的作业本,而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果“×”号多,字迹工整,说明陈冬没有领会知识内容,需要多下功夫;如果“×”多,字迹潦草,说明陈冬近段时间比较浮躁,需要敲打。陈冬不知道爸爸是如何窥得天机的,除了服气,陈冬对学习自然不敢懈怠。第三,体育锻炼不能松懈。陈树林格外鼓励陈冬参加体育锻炼,因为他知道,没有好的身体,不可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陈树林欣慰的是,由于陈冬平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更是出类拔萃。

当年参加招飞体检时,陈冬大多数项目顺利过关,唯独视力有问题。当年陈冬参加高考,考出了620分的优异成绩。长春飞行学院招生组十分惊讶,因为报考该校的学生从未考出过这样的成绩,于是来到洛阳对陈冬再次体检,最终决定破格录取。

在大学里,陈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成绩突出,但四年里只回过两次家。2010年5月,陈冬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别说回家探亲,连工作内容都要保密。对此,陈树林非常理解,他以守望的心态密切关注儿子。他经常给儿子写信,鼓励儿子不断进步。2016年10月17日,当陈树林从新闻联播里获悉陈冬乘神州十一号飞船升入太空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家庭辅导范文第5篇

其实,这个问题的源头恰恰在于家庭的辅导,因为每个孩子阅历和积累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而孩子的阅历和积累主要来自于家庭生活。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抓住每一个生活的瞬间,内化为孩子的阅历和积累。

在此,笔者结合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作文辅导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了解学校的写作要求和孩子的写作现状,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为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首先,家长应经常向孩子介绍生活中的新鲜事,让孩子与家长有话可说,这是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无论是假日休闲、茶余饭后,还是周末逛街、走亲访友,家长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机会向孩子介绍单位趣事、社会见闻等等,尽可能生动地描述出细节。也可以介绍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名人故事、热点新闻,让孩子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这对孩子积累素材大有好处。

其次,家长可以在平时带孩子出门或是在家聊天时进行一些发散性的激活,让孩子知道:我只要去思考去表达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比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呢?在这个时候孩子会习惯于做科学性的回答:因为秋天到了。还有的孩子会说这是一种地球引力,这些都是一种自然科学现象。作为家长,可以借助孩子生活中的信息,借助我们的聊天,把孩子的思维打开,让他觉得文思泉涌,比如树叶就是我自己,是每个要表达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你最近累不累啊,很累很辛苦,那树叶为什么落下来了,因为树叶它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它很辛苦。像这样通过家长有意识的启迪,引领孩子对生活中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有效关注,使孩子对表达更有兴趣。这种引领是培养孩子作文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三,在孩子表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学会引领,不要随意打断。让孩子就生活中的某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去进行一些思想的组织,乐于去表达。

二、制定科学的写作计划,有目的性带孩子参加劳动、旅游、观光以及社会公益活动。

孩子的作文辅导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一定要长期不懈地抓好。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有目的地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便拓展视野,熟悉社会,增长见识。在活动中要启发孩子热爱生活,体察民情,增进感情,学会待人接物,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并勤于记录,以备后用。

三、孩子写作文时,家长要帮助他运用积累的素材。

孩子虽然积累了一些素材,但到时候不一定能想得起来,想得起来也不一定能运用,运用了也不一定就恰当。这时家长最好用熟悉的素材,唤起他的回忆,触发他的联想,和他共同讨论如何运用素材、如何剪裁取舍、如何深化认识,这样不但能激起孩子写作的热情和信心,而且能提高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孩子打好了作文草稿后,家长要听他大声朗读。

孩子写作时往往心里想得很明白,写出来却不能让人听明白。究竟哪里不明白,一读就能发现。对那些表达不准确的部分,让孩子先口头述说,然后再拿笔写,就会顺畅得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孩子写作文一般都没有修改的习惯,这就要家长监督引导,让孩子学会修改文章,并养成习惯。

五、让孩子重视老师的修改。一般中小学生接到老师发下来的作文本,只看得分和评语,不太关心老师批改的具体内容,这样老师的批改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家长要检查孩子的作文本,让孩子说说老师改笔的道理,使之明白存在的问题。如时间有余,还可让孩子把老师改笔较多的作文重誊一遍以强化理解。

六、建立孩子的写作阅读体系。首先,要为孩子购置各种各样健康有益的读物;其次,家长在家里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氛围。让孩子接触名著,接触正统的报刊和影视文化,这对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意义重大。

家庭辅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庭心理辅导;系统论;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6-03

笔者在多年的中学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但凡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其背后都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有的家庭关系不和谐,有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在心理辅导室中得到很好的宣泄和控制,而一旦返回家庭环境中,又会旧病复发。家庭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健康,反而变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发源地。于是,笔者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尝试引入系统论观点,将学生及其家庭看作一个系统来辅导,改变了单纯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策略。心理辅导走进家庭,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果。

一、家庭心理辅导的系统论观点

系统论认为,任何家庭都是一个彼此交互影响的紧密系统。个人问题只是家庭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因此,进行心理辅导时,应把学生个人心理问题放在其家庭系统中考虑,辅导的侧重点由只关注学生的问题,变为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辅导的过程就是将“问题”变成“关系”,再从“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每个孩子都是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家长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影响最大的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家庭的烙印。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塑造和改变着孩子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对那些因家庭关系失调而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需要有家长的共同参与,家长不是家庭信息的被动提供者,更不是孤立的旁观者,而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助手,有时甚至是需要接受辅导的当事人。

二、家庭心理辅导的步骤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笔者在家庭心理辅导时一般采取明确问题、深入分析和跟踪辅导三个步骤。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步骤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对辅导阶段作出的划分,未必是每个辅导个案都必经的过程,有的个案只需调整家庭的角色就能够完成全部的辅导过程,而有的则必须进行跟踪辅导,直到当事人的症状真正好转。

第一步:明确家庭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调整家庭关系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笔者在介入学生的家庭之初,都要让每位家庭成员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家庭角色定位,尤其是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成长期望。在寻找家庭结构中的偏差时,笔者有时采用“家庭形象雕塑”的技巧来测定各成员的心理知觉,即让每个人排列出各自心目中家人关系的位置及距离远近,从而发现家庭关系的症结所在。此外,“画家庭图谱”的方法对快速又准确地找到家庭关系的症结也很有帮助。利用系统论的专业知识,可以让父母认识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庭,每位家庭成员都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负有责任。家庭中的权威成员更要明白“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

案例1:有个预备年级的男孩,爸爸常年出差在外,每次回来发现孩子犯错,就会将他毒打一顿。妈妈同情儿子,当爸爸不在家时就以过分溺爱作为补偿。母子关系异常亲密,儿子快到青春期了,晚上也不分床睡。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妈妈便以此为借口更加呵护他。男孩也觉得“世上只有妈妈好”,自己一刻也不想离开她。目前,他的交往能力极差,性格孤僻,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喜欢他,也不愿与他一起玩。

在介入该学生的家庭之初,笔者发现这位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埋怨学校教育不到位。后来,笔者帮助她绘制家庭关系图,经过专业而深入的心理分析,她终于明白:孩子依恋妈妈是假象,妈妈因生活空虚过于依恋孩子才是问题的根源。由于丈夫长期不在家,这位妈妈无形中已把身边的儿子当成“丈夫”来对待。家庭角色的混乱造成妈妈和儿子的自我界限划分不清,没有各自独立自主的角色,无法了解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案例2:一个初二女生,因害怕上学而经常躲在家中。母亲一直为女儿不能正常上学而哭泣,说孩子从小身体就弱,经常生病,去了很多家医院都看不好,现在孩子一上学就头疼、胃疼甚至浑身不舒服,坐在教室里就会想起一些不愉快的事。母亲因为担心孩子会精神分裂,默许孩子不去上学,不断帮女儿给学校写请假条。

这位母亲表面上是为了女儿好,其实她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形中加重了女儿的症状。在家庭心理辅导中,笔者首先让母亲尽量控制情绪,表现得坚定一些,使她由辅导对象变为我的辅导助手。在女儿哭泣时,母亲也坐得很直,不再表现得对女儿特别关注了。我鼓励母女俩进行沟通,暗示女儿已经长大,提升她面对问题的能量。这对母女由于朝夕相处而纠缠得太紧,父亲很难进入她们的系统。最后,我让母亲意识到只有通过她们自身的努力才能解决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她们各自的家庭角色定位。

在家庭心理辅导时,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需要辅导的对象。心理辅导教师要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问题的结构图,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然后才能针对整个家庭的错乱角色作出适当调整。

第二步:深入分析家庭问题的心理原因,制订并执行改善家庭关系的辅导策略。

改善出现问题的家庭关系既是家庭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在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辅导教师应对其家庭成员间自我界限的清晰度、成员间的沟通方式、权利的分配与执行、情感上的亲近与否等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把辅导重点放在家庭组织关系中的角色转变上。辅导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家庭问题使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有效纠正家庭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

案例3:一名高三男生由母亲带到心理辅导室。母亲反映,儿子一到考试就焦虑,会出现手麻现象,严重时整个手臂都动不了,而且他只要一想到手麻,手就会自然麻起来。他平时不会有这种现象,只有考试前和考试中才有,而且越临近考试越明显。笔者在辅导室中曾让该生尝试让自己手麻,他经过意志努力,告诉我“手真的麻起来了”。

笔者在了解和分析了该生的家庭信息后发现,原来在高二分班时,该生喜欢文科,而父亲却替他选报了理科。高三填报高考志愿时又出现分歧,孩子想报水产大学,而父亲却让他报考外贸学院。为此,该生与父亲如同仇人,在家中水火不容,连吃饭都不愿坐在一起。

经过分析,笔者决定暂时不对他“手麻”的症状过分关注,而是只作简单解释,先设法改善他们僵持的家庭关系。在与该生单独交谈时,笔者针对他能够“用意念使手麻起来”这件事,启发他考试与“手麻”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使他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有不想参加考试的念头——因为讨厌父亲,于是不想为父亲替他作的选择付出努力。在与他母亲交谈时,我反问她:“为何总是由您来反映孩子的情况,而听不到他自己的声音?”暗示家长对孩子干预过多。笔者建议他们开一个家庭会议,每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相互尊重对方的看法。后来,父母终于转变观念,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孩子的考前“发麻”现象也自然消失了。如果没有对该生进行深入的家庭分析,仅仅从矫治他的“手麻”症状入手,可能就会陷入心理辅导的困境之中。深入分析,策略得当,避实击虚,是本案成功的关键。

第三步:实施家庭关系改善的跟踪辅导,巩固家庭心理辅导效果。

通过前面两步的辅导工作,家庭问题的根源基本找到,辅导措施的落实也基本完成,有的家庭能够通过内部的自我调整实现家庭系统的重构,辅导过程便结束了。但是,大多数的家庭则没那么幸运,家庭关系的改善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跟踪辅导和干预,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

案例4:陈某,女,高三学生。有一次在家洗澡时,她母亲从楼下看到她映在卫生间玻璃窗上的身影,于是上楼告诉了女儿。母亲的话对于正处在青春期、性格内向的陈某触动很大。正巧当天傍晚她看到住在对面楼房里的两个青年一边谈论着什么,一边朝自己这边笑。从那以后,她洗澡时总怀疑那两个青年在偷看自己,在上学路上跟踪她,甚至在家复习功课时也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自己的相貌。当她告诉母亲时,母亲起先认为女儿在开玩笑,后来也将信将疑,当女儿回家时都要往楼下巡视一番。父亲更加着急,用三合板封死了卫生间的玻璃窗,将家里所有的窗帘都放下来,女儿上学时他悄悄跟踪也没有发现异常。他们虽安慰女儿:“哪有什么说话声音?”“窗户都封起来了,谁也看不到了。”但没有效果。

在查阅了有关文献和咨询了心理专家后,笔者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时过于紧张焦虑也会出现短暂的“幻听”“幻视”现象,这是正常的。于是,我及时找到陈某,搜集她的家庭和个人信息,进行必要的青春期心理辅导,调整她的认知状况。同时,我从陈某的家庭关系入手,查找病因。原来,陈某的父亲是个出租车司机,平时很少与女儿沟通,使她从小就缺少安全感。母亲小学文化,无业在家,与女儿关系特别密切,女儿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强。经过了解与分析后,我发现家庭关系失衡,于是我建议母亲尽量疏远女儿一段时间,因为她说话不注意方式,对女儿反映的情况不加验证就想当然地否认,多次站在了女儿的对立面,本想改变女儿错误认识的意图与行为反而强化了女儿固有的观念。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只有当病因被充分地展现时,症状才会消失。”陈某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展现,也就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首先,笔者建议陈某的家长不要轻易否认孩子的想法,要帮助她一起去验证事实。比如,让父亲带着女儿寻找那两个“偷看”“跟踪”她的人,询问他们的长相;当女儿“听到”有人谈论自己时,家长不要一口否认,要与孩子交流她具体听到了什么。那两个人是否真的存在,不是别人说了算,一定要让她自己得出结论。其次,家长要解除对女儿症状的消极关注,不要总是看到孩子的病态表现。比如尝试把窗帘打开一点,与女儿说话时不要过分小心翼翼,女儿回家时不要再巡视她身后的情况等,否则会暗示孩子的病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陈某的症状明显好转。

笔者认为,前面的心理辅导只注重了陈某的个人问题,家长的参与也只是为了协助辅导陈某,而家庭心理辅导的重点还是要设法改善陈某旧的家庭关系,重建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因此还需要进行跟踪辅导,巩固辅导效果。于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笔者建议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多关心女儿的学习与生活,每天上学由父亲接送,大大增加女儿的安全感,父女关系得到改善。每天晚饭后,要留出一段家庭谈天的时间,双休日组织一次家庭郊游活动等,和谐的家庭氛围逐步建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陈某的症状得到了彻底改善,她也成功考入大学。

三、家庭心理辅导的注意事项

系统论将家庭看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家庭心理辅导的过程就是改善家庭关系的过程。一切家庭问题的产生均来源于家庭关系不和谐,一切家庭问题的解决也归结于和谐关系的重建。在家庭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辅导教师对家庭关系的关注要重于对学生问题的关注。辅导教师不能仅仅纠缠于单纯解决学生的问题,而要向家长解释清楚学生的问题与家庭系统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此负责,并要与家庭成员就辅导目标等达成一致性意见,共同作出改变的努力。

2.使家庭积极面对现实,而不是纠缠于“过去”。家庭心理辅导的目标是解决“现在”的家庭关系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纠缠于“过去”。适度挖掘过去的经历是可以的,如果太强调“过去”的意义,只会激起大家对“过去”伤痕的回忆,使问题更难以解决,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新的家庭矛盾,使问题更复杂化。

3.在改善学生家庭环境的同时,不可忽视孩子自主性的提高。家庭心理辅导是通过改善学生的家庭关系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但是,辅导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太偏重家庭环境的改善,还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四、家庭心理辅导的困惑与思考

经过多年的心理辅导,笔者认为家庭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辅导相结合,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有效,因为这是从学生的问题根源入手解决其根本问题,共同的目标也很容易使家长与学校双方形成教育的合力。不过,在具体实施中也常会遇到一些困惑。

1.家长观念保守,扭转困难

大多数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肯配合学校的辅导工作。当辅导教师指出其家庭关系中的问题时,很多家长可能碍于面子,心里不愿承认,也不愿为此努力。由于家长的观念难以扭转,学校心理辅导便得不到家庭强有力的支持。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与社会可通过专家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进行宣教,帮助家长转变传统观念。

2.家庭辅导策略难实施,更难持久

家庭心理辅导的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固有的家庭关系作出调整,就会牵涉到个别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实施时会遇到这些成员维持现状、不想改变的阻力。有的家长起初还能配合,等孩子的问题稍加改善后,又会返回原状。还有的家庭解决了老问题,又产生了新问题,与辅导效果抵消。因此,跟踪辅导十分重要,最好以书面的形式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并找一个能够起到监督作用的“第三人”。另外,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及时总结与沟通,也可以减少彼此的误解,促进辅导策略的顺利实施。

3.在复杂的家庭关系面前,辅导教师面临着保持中立的考验

当心理辅导教师真正介入家庭时,随着了解的深入,复杂的家庭关系呈现在面前,辅导教师往往会面临中立原则的考验:要么难以保持中立的立场,对家庭中的弱者同情和关注过多;要么始终保持中立,同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表面上做了很多,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想引用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庆(Salvador Minuchin)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家庭治疗师,我不是去治疗家庭,而是帮助家庭发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在介入家庭和实施辅导的不同阶段,我们可能会支持或干预家庭成员中的某个人,这并没有违背中立原则,因为从介入的全过程看,我们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申荷永.心理分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徐光兴.西方精神分析经典案例集[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2.

家庭辅导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家庭辅导 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的教育而没有家庭的教育,不能完成培养人格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作业家庭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决定着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时至今日,很多家长或者不重视家庭辅导,或者对自身能力没信心,或者只停留在简单的监督上。本文试从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启迪四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作业家庭辅导的正确方法,以期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大合力,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一、学习氛围的营造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于各种环境干扰非常敏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家长进行数学作业家庭辅导的第一步。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学习场所(书房或者孩子房间)的物理条件。所谓“软环境”,就是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无论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要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服务,任何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都要尽力排除。具体而言:

1.硬环境设计

首先,要保证房间的采光、通风、保暖、隔音效果。其次,要保证书桌、座椅、台灯、书架等的安全、舒适。第三,要保证纸、笔、尺等学习耗材的足量、耐用。最后,要排除玩具、零食等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2.软环境设计

首先,要保证家庭关系的基本和谐。其次,要保证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期间不高谈阔论、不迎客宴宾、不看电视或听音响。第三,要保证孩子写作业期间不打扰、不催促。最后,要排除同学来访、来电话等打断孩子完成作业的事情。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了快速完成家庭作业,许多小学生不顾质量、不假思索,养成了应付心态。显然,这背离了家庭作业的主旨和目标。因此,养成良好习惯是数学作业家庭辅导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说,要把握住两点:

1.制定科学的作业时间表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持续注意力时间在30~50分钟之间。数学作业相对来说比较耗费脑力,所以家长要制定科学的作业时间表,定时休息调整,让孩子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如果作业量大,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将作业分块完成,不必突击。

2.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小学生写作业,有两种不良习惯――突击和拖拉。性格急躁的孩子,往往希望一口气突击完成所有作业。突击,带来的后果是作业质量不高、影响孩子健康和心态。性格缓慢的孩子,容易做做停停、拖拖拉拉、不紧不慢。拖拉,带来的后果是做题速度和学习效率上不去、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长期发展。

三、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数学,多数小学生不感兴趣,自然容易抱着应付心态面对数学家庭作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数学乃至全部理科成绩的下降。孔子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孩子写数学家庭作业的兴趣,是正确、有效的辅导方法。

1.建立家庭激励机制

对于孩子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作业,对于孩子攻克难题,对于孩子主动自制错题总结等进步,家长要事先制定奖励机制――设立家庭奖学金、学业进步奖品、购买书籍影碟、健身旅游等。一旦成为家庭规范,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自律性就会提高。“奖励在平时”要比那种只奖励考试成绩的做法收效要好。

2.平衡好“学与玩”、“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完成家庭作业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娱乐休闲和课外活动。情绪的波动、身体的不适,都会影响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然而,这种状况时时会发生,无人可避免。刚放学回家,孩子可能不愿意去写作业,或者只愿去做简单科目的作业;周末来临,孩子也许想放松一下;假期时,孩子的心思可能惦记会友、旅游、购物。家长切忌拿“作业至上”强迫孩子。一定要为孩子安排精心准备的娱乐项目和课外活动。

四、数学思维的启迪

数学,是一门重视技巧的学科。正因为其技巧复杂多变,所以掌握起来有难度。有的小学生觉得数学难学,有的家长觉得无力辅导数学,原因多在于此。然而,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购买优秀教辅书籍、教育软件、同步网络课程的方式,借助外力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论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但对小学生来说,课程本身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很多孩子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确有困难,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辅助。不论家长自身数学水平高低,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辅导方法,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浓厚的兴趣、启迪多元的思维,必定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高曼.留白教育.朝华出版社, 2013

家庭辅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家庭,家长,小学生,英语成绩

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于青少年的未来和前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英语学习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为将来大学、研究生乃至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学习不仅对小学生,乃至当今的研究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得到事,如果我们能够在义务阶段帮助学生打下比较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那么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长才必将有着巨大的帮助。很多地区已把英语学习提前到一年级,随之而来的五花八门课外辅导班也层出不穷。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成绩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完善家庭学习环境,促使教养方式科学化是非常重要的。

一、完善家庭学习环境,创建“学习型家庭”

21世纪不仅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型家庭是适应学习社会的新型家庭形态。那么在日常的家庭环境下,有能力对学生的英语进行辅导的家长务必要抽出时间关心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些家长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由于担心自己对知识的遗忘,怕给学生无意中灌输了不正确的知识,反而造成学生的误解。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是确实存在的,很多家长的英语语音语调很不标准,对字母的和单词的书写规律也不太清楚,从而造成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不标准的英语知识,反而使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很长时间都改正不了个别错误,就是由于家长在家中的错误教导。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如果家长确实具有非常专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那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给予实际的指导。不仅可以给予指导,更要利用这种专业优势提高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程度,可以对带着学生一起看英文电影,学习英语歌曲,了解外国风土人情等,这样学生在课外也能受到专业的指导,接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家长也大大的提高了对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而对于大部分只是学过英语而没有专业能力的家长来说,需要做的是配合任课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任务,帮助和监督学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即可。一般情况下,小学英语的家庭作业多是抄写单词、识记单词、听写单词或是课文,这时候家长的就要发挥监督作用,遇到学生不会读的单词和课文,可以跟学生一起拿出点读机或者课本配套的磁带或光盘,让学生认真反复的听读课文和单词,而不要自己盲目的去教,在听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听的更准,模仿的更像,从而掌握既准确又纯正的英语,这也是共同学习的宝贵经历,家长可以跟学生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像,发音更标准。识记单词或课文的时候家长不仅要监督,更需要跟学生一起互动,看谁记的又快又准,这样既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又与学生一起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亲子关系。一些完全不懂英语的家长总是说没办法辅导监督学生的学习,其实是推卸责任的行为。对于这些家长,我给出的家庭学习建议是,跟着学生学英语。一方面提高家长对于学习英语学习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小学生都是非常乐意当“小老师”的,家长的参与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增加了亲子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内涵,久而久之,学生就更乐意与家长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共同进步和提高。不管是对于什么类型的家长,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需要家长的帮助和监督才能更顺利的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只是当一个旁观者,更要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二、教养方式科学化,期望程度合理化

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是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来说,这是值得肯定和理解的。但是如果期望值偏高或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天资及其他主客观条件,再加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欠妥或有问题,良好的愿望就难以实现,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果。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科学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英语成绩是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而期望程度高对小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同样的效果。

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很多家长借口不懂而全权推给老师,同时又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学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埋怨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对小学生英语成绩的期望值都很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在给小学生设定期望值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英语学习的规律,不能盲目随意的提出很高的要求。建议家长在新学期开始跟老师沟通,了解这学期英语课程的重难点,然后听从老师的建议,结合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合理的给小学生制定这学期的英语成绩的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再给小学生制定出各个阶段的小目标,比如每个模块要掌握多少单词和句型等,小目标越细致越好,家长与小学生共同来制定,由家长监督,一旦到达一个小目标立即给予适当的鼓励,并及时跟任课老师沟通,随时监督和调整各个英语学习目标的实现。调查中还发现绝不大部分的家长对小学生的教养方式都是较为合理科学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不能用一样的方法去教育不同的孩子。家长之间沟通如何教育孩子,这本无可厚非,但要根据小学生本人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建议家长之间可以建立多种联系方式,定期互相交流家庭中如何更科学合理的辅导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专业英语基础的家长要及时积极的给予别的家长较为专业的意见,如买什么样的英语书籍、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记单词等。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选出有英语专业基础的家长做为带头人,定期组织家长们进行交流,共同分享如何有效辅导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互相推荐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等,带动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断的去完善家庭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航.家庭教育学基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赵刚.家长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家庭辅导范文第9篇

辅导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36―01

一、离异家庭的概念

离异家庭指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导致家庭解体。造成夫妻离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离异家庭一般都存在着一致性,离异家庭在离异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家庭气氛失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不断恶化,家庭功能脆弱,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全。尤其在幼儿心中,从形式上的家庭到心理上的家庭荡然无存,没有了归属感,甚至对他们造成终身的影响。

二、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

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爱哭;2.放荡不羁,随意性强;3.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7.孤独,经常发呆;8.易烦躁、发怒;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

三、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辅导措施

离异家庭本来对孩子已不公平,所以,成年人尤其是父母、老师或其他亲友,更应该关心、爱护、理解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已经经历了不幸的家长,一定要理智,多参加一些社会、社交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正视现实,多为孩子着想,尽量为孩子提供宽松、活泼、民主、温馨的家庭环境。要增强与学校合作的热情、兴趣和责任意识,多与老师交流。作为老师,要站在敬业奉献的高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换意见,耐心细致地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心理变化反映给他们,让家长认识到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做到理智、科学、用心地教育孩子。

2.正确对待和理解离异家庭儿童的消极情绪。教师要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使他们通过合理、正当的渠道来表达、宣泄、转化、控制情绪。对儿童的不良情绪、行为应做到理解和宽容,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儿童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和排解消极情绪。老师要多和他们个别交流,利用儿童情绪易转移和易感染的特点,引导他们想一些高兴的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使原有的消极情绪逐步被转化。

3. 消除差别,消除歧视,使离异家庭的儿童融入班集体。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离异家庭的儿童往往与同伴的关系欠佳,游离于集体之外。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孩子比较自卑,总觉得由于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自己跟大家不一样,因而不自觉地孤居一隅,远离群体;二是他们不受欢迎的行为较多,如乱发脾气、行为习惯差、不讲究个人卫生、攻击他人、自私娇气等;三是个别成年人的不当影响,如嘲笑、歧视离异家庭或把离异家庭的孩子当作特殊的儿童对待,无形中造成了儿童的自卑感。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差别,避免使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次,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在工作中流露出对学生的好恶态度,更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儿童的做法。再次,要善于发现单亲儿童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使孩子们接受并乐意亲近他们。最后,要及时从家长那里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家庭辅导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危机;倾听;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20-03[作者简介]曹亮(1982―),男,江苏镇江人,本科,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团委书记,中学一级。

一、个案介绍

赵某是家里的独生子,16岁,高一年级学生,中考进班第一名。父母工作较忙,但他们认为只有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不希望孩子将来走他们的老路,吃没有文化的苦,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自己苦一点没有关系,孩子有出息就行,对其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存在打骂现象。赵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父母事事唆和纠缠,经常一人在家,自理能力强,但自身感觉压力较大,有逃避父母管束行为,当父母在家时,放学不愿意按时回家,有轻生念头。赵某学习状况不佳,成绩呈下降趋势,性格孤僻,身边朋友不多,喜欢发微博,但是父母知晓后断其网络、没收手机,强行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促其不要分心,好好学习。2014年4月26日晚6点,赵某离家出走,不知去向。1小时后,我们发现赵某在墓地与已经去世的爷爷倾诉苦恼,但不愿跟随父母回家。

二、个案分析

1.赵某处在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呈现成人感,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又使赵某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造成赵某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心理上高度评价自己的成熟度,认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要求与成人平等的地位,渴望社会及父母给予自己成人式的尊重和信任。然而,赵某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又处于半成熟状态,家长对其不放心、不放手,两者呈现出期望和现实的矛盾,这使得赵某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2.青春期的成人感使得赵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困惑的时候,他又特别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保护。然而由于赵某父母工作较忙,长期与赵某缺少心理上的沟通,使得赵某出现困难时精神上缺乏依托,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凸显,导致赵某缺乏安全感。

3.由于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赵某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向外袒露自己的困惑,尤其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赵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会教训和指责,但是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又需要向外界宣泄,于是他只能选择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发微博,聊聊自己的事情,却又被父母认为不利于学习,断其网络、收其手机,无疑加深了赵某内心的封闭,使得赵某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4.赵某出现的问题,主要源自父母教育的不得当。父母没有认识到赵某处在的逆反期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未能理解“成人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他们这样长期缺乏与赵某心理上的沟通,视赵某为纯粹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忽视了赵某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错位,严重违背了教育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

三、辅导过程

(一)苦丁茶里倾听“苦”

为解决家庭教育的危机,笔者约赵某到茶馆喝茶,赵某为自己点了一杯苦丁茶。笔者理解学生心中有苦水,决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于是表明了自己想帮助赵某的态度,遵守保密的原则。

赵某思想挣扎了一会儿,道出了自己多年来的苦恼。“我不愿意跟他们讲话,太烦了,整天就知道教训我,从小到大都这样。幼儿园时,由于他们工作忙,经常把我反锁在家里;上小学时,人家考98、我考90分时,他(父亲)就用裤带打我;初中时,我在班上调皮点,老师找他(家长)来,回家不问原因就是一顿毒打;上高中了,还是不停唠叨,没有一点私人的空间给我。从小到大,我有6次想自杀。今天,我在家实在受不了了,本来就想一走了之,出去了发现身上又没钱,走不远,我就去跟我爷爷(已经去世)说说心里话,可是就算他(爷爷)听到了,也不能帮我。”

面对赵某的倾诉,笔者意识到他的家庭教育存在极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今天你跟我说出来,是不是舒服多了?”

“是的”,赵某说。

“所以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找个人聊一聊,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下面想听老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赵某点头,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会有这么大的隔阂呢?隔阂里面有好多不理解、不信任。今天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是我也同情你父母!”

赵某诧异:“怎么会同情我的父母呢?”

见状,笔者继续说道:“据我所知,你的父母都是小学文化,他们很爱你,但是他们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由于这个原因,他们潜在的教育思维模式是单向的,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孩子是错误的,他们的天职是用自己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对于家长来说,看到孩子身上有缺点有毛病进行批评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我们家长的心理,不只在你家里是这样,目前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你们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良好的沟通,你愿意让您的父母现在过来跟你沟通一下吗?我顺便更新一下他们的教育理念。”赵某犹豫了一会,点头同意了。家长到后,笔者详细地传达了赵某的心情和想法,指出家长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家长先向孩子道歉。妈妈非常赞同笔者的观点,父亲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于是他们诉说自己的想法,表示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阐述通过读书改变孩子自己的命运的道理。赵某恍惚间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在笔者的倡议下,赵某与爸爸妈妈紧紧抱在一起,三个人都流下了眼泪,关系趋于和谐。

(二)腰挂鸡蛋体验“爱”

当赵某与家长和谐关系恢复的那一刻,怎样让赵某能更加理解父母的爱,理解父母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扭转赵某受伤的心灵呢?

“我们做一个游戏吧?现在我们拿12个鸡蛋(事先从家里带的),一人3个,用绳子扎起挂在腰间,然后去长江边散步,顺便锻炼一下,放松一下我们这两天都不太好的心情。当然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护鸡蛋的生命,不让它受到伤害。在游戏之前不要问我为什么,游戏后自然就揭秘了。”虽然赵某和家长不太理解,但是出于好奇还是照做了。

我们四个人小心地把鸡蛋扎在腰间,夜幕下除了风声之外还能微微听到鸡蛋碰撞的声音。“儿子,走慢点,小心鸡蛋碎了,不好跟老师交差”,妈妈说道。笔者笑了,小心翼翼走在后面,享受着赵某与母亲手牵手关系和好的那一幕。就这样,我们走到了听江楼附近的钢架桥上,享受着夜幕中的和谐笑声。“走了这么远,鸡蛋(生命)还在,真不容易”,赵某说道。

笔者见时机成熟,停下脚步,说道:“不容易吧,今天你是成功的,鸡蛋的生命还在,这个游戏我带好多人做过,他们中很少有人成功。我们才走了10分钟的路,你就觉得不容易啦,你想想妈妈怀着你的时候,历经了10个月,这10个月里她是多么不容易啊,干任何事情一定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肚子里的宝贝有什么闪失。你现在能体会妈妈的不容易了吗?”

赵某没有说话,只是抱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错了,我爱你,我再也不让你担心了。”赵某哭了,妈妈哭了,父亲也哭了,拥抱在一起,这种泪水与以前不同,此时的泪水是理解和幸福的泪水。

四、总结反思

赵某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错位,赵某对家长缺乏理解和信任,

沟通的渠道被封闭。在对本案例辅导时,必须首先解决赵某对父母的理解之心,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其次要引导家长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上一代人总是看不惯下一代人的所作所为。长此以往,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扭曲紧张,封闭了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家长再也没有机会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家长必须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带着偏见看待孩子的行为。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此案例中,家庭教育的危机之一就是缺乏鼓励的教育方式。家长总是从自身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要求,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的信息都是“命令式的”,做事情成功了是应该的,失败了面对的都是“无尽的唆和指责”,孩子感觉自己的价值存在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家长。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51-257.

[2] 杨宝忠.家庭教育是科学 [J ].家庭教育,2003(9):12

[3] 安银花.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J ].现代教育科学,2014(1):31.

[4] 董进宇.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4-15.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辅导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课外辅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