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范文

时间:2023-03-07 05:52:23

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范文第1篇

对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实证分析——以安徽为个案

中国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宁波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基于SFA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实证研究

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CPI的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研究

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经济增长质量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面板协整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我国短期债券回购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的协整分析

可持续发展统计测度:不同方法和现实选择

全国优秀统计教学奖及统计论文奖评奖会议召开

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体系研究

中央银行产出和分配核算问题探析

人民币名义汇率、美国经济与对美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河北省各类型工业企业R&D投入效率评价

汇率波动非对称效应的计量检验—基于非对称ARCH类模型

行为预期下的动态蛛网均衡探讨

阶梯水价下需求函数模型研究

我国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配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韩统计教育机构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农民的流向分析——甘肃省平南镇、社棠镇调查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基于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的考察

学分制下本科生满意度状况调查及分析——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统计学视角的河南妖魔化(下)

第二届“青联杯”国家统计局机关建模大赛在北戴河举行

《统计教育》未来几期“专题聚焦”栏目征稿说明

论成都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建立

线性回归分析的几何学方法

对人类发展指数的权重结构探讨——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Monte Carlo方法模拟随机抽样的误差控制分析

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编制方法选择

经济运行的效率与产业结构问题探讨——2002年与2000年投入产出表的对比分析

对我国13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从学生成绩透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如何提高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统计素养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加强房地产企业统计管理的对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世界500强企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的分析

住宅产业化建设中节能减排效益的统计分析——以合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为例

区域生产系统协同发展有效程度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外资对区域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健康保险中保险公司与医院的博弈合作分析

主成分分析中的统计检验问题

基于不同计量经济学软件的逐步回归法

应用EG协整检验方法的几个注意问题

大学生手机话费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从统计学角度看幸福

混合加权TOPSIS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析中的应用

培养统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索

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设计的几点思考

教育统计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教育统计工作,保障各项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教育管理和多层次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教育统计是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教育政策、编制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教育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所属的学校,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必须依照《统计法》和本规定,填报教育统计调查表,提供教育统计调查所需要的统计资料。

第四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干部。各级教育部门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应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加强协作,并在统计业务上接受指导。

第五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教育统计现代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广运用现代计算技术和传输技术,提高教育统计工作水平和效率。

第六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干部实行工作责任制,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按照《统计法》行使教育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七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对统计工作要经常督促检查,培训考核统计干部,表扬先进。对违反《统计法》的有关领导或统计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教育统计调查

第八条按照《统计法》有关开展部门统计调查的规定,全国教育统计调查项目及其调查方案,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拟定颁发,报国家统计局备案;调查对象超出教育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后颁发。地方教育统计调查项目及其调查方案,由地方教育部门拟定颁发,报地方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调查对象超出教育系统的,须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第九条按《统计法》和本规定批准颁发的教育统计调查方案必须在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名称、批准或者备案机关名称及批准文号,被调查的单位、人员必须准确、及时、无偿地填报。

第十条全国统一的教育统计标准,包括统计分类目录、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统计编码等,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统计标准。

教育统计标准未经制定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

第十一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有权拒绝填报违反《统计法》和本规定制发的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为了保证教育统计调查各项数字准确可靠,必须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统计资料档案制度,逐步使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第十三条教育统计调查应采取多种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进行。除统计报表全面调查外,要积极采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反映教育发展的情况和问题。

第三章教育统计分析

第十四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掌握基本统计资料基础上,对本地区、本部门和单位执行政策、发展计划以及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同时,要积极开展统计预测工作。

第十五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重视研究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关系,加强教育的经济效益统计和综合分析,积极开展教育效果的评估工作。

第十六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统计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学会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统计手段,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第四章教育统计资料管理

第十七条全国教育统计调查和地方教育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分别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的统计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统计资料审核、查询、订正制度,以确保统计数字准确无误。上报的统计资料,要由本单位负责人和统计干部审核、签名或盖章,单位负责人和统计干部要对统计数字准确性负责。

第十九条提供和公布教育统计资料,必须按照第十七条规定的统计资料统一管理的范围,经本单位的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核定,并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

第二十条凡属于国家保密的教育统计资料,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切实作好保密工作。

第五章教育统计组织

第二十一条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全国教育统计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在计划财务司设统计处,各业务司、局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统计干部。

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财务司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国教育统计调查项目及调查方案、教育统计标准,收集、整理、提供全国教育基本统计资料。

二、对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三、制定全国教育统计工作制度,贯彻实施国家各项统计法规。

四、组织、协调本委各业务司、局的统计工作,包括事业统计、劳动人事统计、财务统计、基建统计、生产供应统计、固定资产统计、电化教育统计、科技统计、留学生统计等;统一管理各司、局制发的统计调查方案及其统计调查表。

五、组织、指导本部门统计干部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考核,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统计干部技术职称评定、晋升和教育统计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局、教育厅(局)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配备若干名专职统计干部。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局、教育厅(局)的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执行本单位综合统计的职能,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教育统计调查方案及调查表,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实施方案,做好本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所属的学校)报表的布置、统计资料审核汇总和按时报送工作。

二、对本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三、贯彻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育统计工作制度,检查并督促本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执行国家各项统计法规。

四、组织、协调本厅(局)业务处(室)的统计工作,统一管理本厅(局)制发的统计调查方案及其统计调查表。

五、组织、指导本地区教育统计干部学习和培训考核,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统计干部技术职称评定、晋升和教育统计科学研究工作。

地(市)、县教育部门是教育统计工作的基层综合单位,可根据统计任务配备专职统计干部或固定专人做统计工作,地(市)县教育部门的统计职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根据本规定制定。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校(院)长办公室配备一名综合统计干部,在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全校(院)综合统计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本校(院)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填报国家颁发的统计调查表,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

二、对本校(院)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教育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三、管理本校的统计调查表和各项基本统计资料。

四、会同有关单位建立与贯彻本校(院)统计工作制度,包括统计资料档案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包括成人教育学校)可根据统计任务固定专人兼做统计工作,统计工作职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局、教育厅(局)制定。

第二十四条教育统计干部必须具备完成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重视统计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

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县以上各级教育部门,应当依照国家规定,评定统计干部技术职称,逐步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统计干部要力求稳定,不要轻易调换。

教育统计范文第3篇

1.1教育统计的含义

统计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逐步形成的一套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管理行为。统计一词原指对大量事物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总括起来计算的意思。教育统计是统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进行定量教育管理与教育定量研究的主要手段。教育统计做为一种研究方法,是以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实践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解释的工作。教育统计的对象是数据。因而它和调查法、实验法的数据结果的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1.2教育统计的特点

教育统计方法与其他科研方法相比,其特殊性是很明显的。(1)数学性。统计并非文字描述,它要认识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包括现象的数量,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现象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以及量的发展规律性等,统计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使用的是数字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和数学图表等数学语言,反映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和规律性。(2)统一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之分。统计方法是从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事物数量的,但它绝不是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作纯数学的研究,而是密切联系事物质的规定性来认识事物具体的数量关系。只有对事物质的规定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研究它的数量表现。否则,统计指标的界定、统计分组的进行以及统计资料的分析都是无法进行。(3)总体性。统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研究大量事物或现象总体的数量关系。统计不是去研究个别事物、个别现象而是对大量事物总体的定量认识,从而把握事物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只有以大量事实为基础,才能消除或削弱个别的、偶然因素的影响。(4)归纳性。统计主要是应用归纳法的原理和方法。在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时,人们对事物的研究要受到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研究总体内为数众多的个体逐一观察与测量。只能依据科学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一部分(即样本)进行观察与测量,通过归纳和概括,获得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和关系,统计法的主要功能就是从现实的部分资料归纳、概括出一般特征和规律,并加以推理,应用于较大的范围。(5)或然性。教育统计是以不完全归纳法为基础的,推断的结论具有“不确定性”,由样本推导总体的统计推断不是绝对肯定的。它是根据一定理论分布的数学模型、借助于概率,对推断的不确定性进行较为精确的测定,使所得结论在一定置信程度内保证其正确性,统计推理不仅要对假设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明确结论,而且要报告这一结论可靠程度的大小。统计的特点表明它是定量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定性研究中的分析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统计分析也可适用于定性究中的部分数据分析,但它不是定性研究中分析的主要部分。

2教育统计的基本步骤

一个完善的教育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和统计资料的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的,每一阶段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和方法。

2.1教育统计方案的设计

这个阶段是要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在进行充分论证和精心安排后制订出统计方案,以引导统计的进行,从而产生具体的研究活动并获得成功的结果,因此良好的统计方案的设计是统计成功的前提。统计方案的设计主要涉及选择研究对象、控制差异以及数据搜集的准备等活动。(1)研究对象的选择。在教育科研中,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总体研究往往不容易做到,而是较多的采用抽样研究。抽样的方法包括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有目的抽样),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抽样的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是至关重要的,这在统计分析时必须注意这一点。随机抽样的样本是有代表性的,而有目的的抽样样本的代表性则不能在概率的基础上讨论,必须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讨论。(2)控制差异。在事物数量关系的研究中,要将个体的差异量化,并且尽可能把按照各种理由或原因将差异区分开来。控制差异意味着能够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至少能够指向较为肯定的结论的解释。只有通过控制差异,才能达到定量研究的结构化和规范性,才能使研究者对大量数据组成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作出有效的解释。

2.2教育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这个阶段要根据统计方案进行具体、客观的调查或实验以获取各种原始数据资料,并对它进行加工整理,使它条理化、系统化。搜集统计资料,特别是数据资料时,既要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又要考虑统计的要求,做到详实、准确、全面和完整。统计资料的搜集是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的实施中完成的。用各种方法搜集的数据资料多是零散的,只能反映个别现象的个别特征。只有系统化的数据,才能计算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数据的整理一般可以分为数据检查、数据登记和编制登记表等步骤。(1)数据检查。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统计资料完整性的检查是根据调查项目检查是否填写齐全,避免遗漏,删去重复。正确性检查是检查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特别是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2)数据的分类和登记。指原始数据的集中归类登记或进而录入计算机数据库软件中,以备统计整理和分析。

2.3教育统计资料的分析

这个阶段是要对被登记的统计资料作出符合规律的判断和评价,提出科学的预测并提出实施的建议,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种。数据的描述统计是把数据群体的状态特征描述出来以揭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和特征。原始数据登记表或数据库是统计描述的依据,但本身并不表现事物的特征及规律。对数据群体分布特征的描述有两种方式:(1)以次数分布表或分布图直观地呈现数据的次数分布形态;(2)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概括性的统计量数抽象地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描述统计只能局限于说明实际获得的原始数据自身的特点,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中,限于物力人力,总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从样本统计量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与样本统计量相对应的总体描述性数量,我们统称为推断统计。

3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

3.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它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活动本身的发展古代的教育研究几乎可以说是哲学的活动,随着近现代教育实验和教育测验的发展,使得教育统计与教育科学研究密切地结合起来。许多现代的新的教育理论的提出,许多教育实验的设计与进行,都需要借助于精确的统计方法。统计法在教育研究上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如皮亚杰、布鲁纳、赞可夫等人的教育理论都非常重视运用统计方法来进行总结。

3.2教育统计可以帮助决策人员探明教育现象的性质以及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一切事物无不具有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我们在研究事物时,首先是了解事物的属性,探明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确定事物的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因此,在我们教育工作中,要从数量中探明教育现象的性质,就必须对数量进行统汁整理,计算出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并用这些统计量说明教育现象的性质。在事物、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事物的变化常引起另一事物发生变化,或者许多事物某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在发生某种变化。各种教育现象之间都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各种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去探明两种或几种以上的教育现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关系的密切程度。

3.3教育统计是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研究和分析教育、教学情况,改进教育方法、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教育统计是定量教育管理与研究的主要手段,学校管理人员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最优化,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如检查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分析研究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以便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时运用统计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全面发展状况分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这些工作的进行,都少不了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育统计范文第4篇

1变封闭式统计为开放式统计是统计改革的出发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统计与其他统计一样,遵循的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统计服务的对象也应转变,要转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上来。实行开放式统计,就是要让统计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把封闭式统计转向开放式统计,这就是教育统计改革的出发点。首先要对原有的教育统计观念加以更新,要树立起“大教育”的观念。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第三产业,教育不仅仅是全日制学校教育,还包括半脱产、不脱产业余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岗位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主管的事,还应动员包括党、政、社团乃至个人在内的广泛的社会力量办学。所以,现行教育统计的范围要扩大,内容要增强,指标设置要合理,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否则难以反映教育发展的全貌。应该指出,教育统计就是一个试图使各种涉及教育事业的事实或数据有序化的数学范畴,它为了解、研究、评估、监督教育事业服务。因此要把“死数字”变为“活信息”,也就是对各种教育统计资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力求把统计数字转化为政策信息,把参考式、参谋式统计变为管理式与决策式统计,以推动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同时,要定期公布教育统计信息资料,实现教育信息和教育统计资料的社会化。

2改革现行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是教育统计的关键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生产性产业。一句话,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教育也会出产品、出效益。当然它的产品不是像第一、第二产业那样的物质产品,而是宝贵的人才和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科研成果。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它为社会创造的这种财富远不能用简单的数量和经济价值来计算。这就决定了教育统计指标的非单纯性。统计是了解社会的工具,教育统计就是了解教育的工具,是了解教育现状、把握教育未来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而现行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学校数、学生数和教职员工数等主要指标主要是反映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内部结构等,不但缺乏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指标,更缺乏办学效益方面的指标,当然也就不能反映出教育事业的全貌,不能成为社会了解教育的工具,因此,也影响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新认识和评估。所以,改革现行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势在必行,它成了教育统计改革的关键。

3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教育统计改革的基础

要搞好统计工作,就应该抓基础建设,同时要有足够数量的教育统计人员,除了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教育统计人员外,各高等院校在校办公室要设专职综合统计人员,负责全院校的统计工作,各中小学起码应配备以统计工作为主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各级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轻易调动和调换,使统计资料具有连贯性,以便于对比分析,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生产力高速发展,就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样,要使统计工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必须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养,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教育统计改革的基础。良好的政治素质是教育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保质保量完成统计工作的根本措施,以便更有效地提供优质服务。

4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是教育统计改革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基层教育统计与其他统计一样,基本上是靠手工操作,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办学的规模是受国力情况制约的,它应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教育对国民经济又有特殊的先导作用和影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渠道。综合国力的提高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科学技术要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就是教育。由此可见,教育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教育统计是直接为教育宏观管理和决策服务的,是不可缺少的,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到底以多大比例用于教育投资,就需要作定量研究,以确定合理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并且还要充分估计社会经济发展对各专业、各层次、各类人才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比例失调,要师资配套且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才能。学校要公布人才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在客观上进行科学的超前预测,进行定量研究。教育统计是应用特有的数学方法,在分析这些问题方面具有其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这些繁多的内容统统用于手工操作的话,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统计落后就会失去时效性,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决策就只能成为“马后炮”。所以,更新统计手段迫在眉睫。

教育统计范文第5篇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特别是高校的教育统计和一般统计工作一样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数量,严格按照评估数据统计学生人数;按不同价值数统计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教育经费的收支分类计算;校舍、场地面积的计算等,统计工作是靠数据说明问题,通过数据信息反应教育现象;第二是时间,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信息和数据,从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高校的统计工作具有严格的时间性,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时间范围,这样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照性;第三是科学性,统计数据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精准,采集到的数据要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统计分析;第四是法制性,教育信息的统计要依据《统计法》的相关规定,更要遵照《教育统计暂行规定》,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不得瞒报、谎报、漏报,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修改统计信息;第五是数据统计的动态性和全面性。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的教学经费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些情况都在统计信息中。这种动态性的数据信息也是学校发展的标志,是高校办学成就的展示。数据统计既要全面展示成果,又要真实反映缺陷。

二、正确认识高校教育统计在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教育统计工作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是我国高校现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学术地位、经费等情况的监测仪。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教育评估标准的重要参考,高水平的教育统计是影响主管部门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因素。主管部门可以从统计资料的分析总结中发现高等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管理和监督的方向。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总结中,制定监督、检查、评估的条件,重点监督和评估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从而能够明确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予以增加投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及教学环境的改善,增强办学的实力。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可以进行多种数据的分析,进而总结出数据之中隐含的规律对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高校统计是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把脉,有效地发挥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管理和决策的监督作用,统计信息以报告的形式上交,也是学校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

三、正确认识教育统计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教育统计的重要性使得该工作在教育管理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是高校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途径,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教育统计为高校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高等教育评估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教育统计坚持真实、可靠、科学、规范的原则开展工作,为政府及社会对高校的监督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是确定高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科学依据,通过评估指标比率来考量学校是否达到要求。其次高校教育统计对于高校自身的管理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统计,把学校运行情况真实地呈现在管理者的面前,对于管理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也起着辅助作用。统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包含了高校管理的全部工作,对于人才的培养,高校的评估,都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育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师资名册的统计,分门别类,对于管理层掌握及调配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还可以对教职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四、正确认识高校教育统计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统计范文第6篇

为了做好我市*/*学年职业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启用省统计信息网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省教育厅将改革统计手段及方法,建立广东教育统计网,并从今年开始实行各类学校网上快报和教育统计年报表网上上报,同时建立学生、教师、校舍等电子统计台账。

广东统计信息网的建设是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对今后我省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配备熟悉统计工作和计算机应用的专门人员,积极配合省教育厅做好教育统计网的建设。

二、关于做好今年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合理调配人力,认真解决困难和问题,保证今年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二)依法规范统计行为,保证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思想,不得随意改动统计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网上快报

1、上报对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统计快报上报时间:9月13日前必须将加盖单位公章的快报表交市教育局职成科(可在培训时上交);9月15日前必须完成快报网上上报对不按时完成快报工作的单位必须直接向省教育厅规划处作出检讨和解释。

3、网上快报具体步骤

上广东教育统计网输入“用户名”、“密码”和“检验码”在“报表阶段”中选择“快表”选择“统计表名称”中的“中职基本情况快报表”完成所有填空内容并保存返回上层按“表间校验”按“上报”完成数据上报。

4、各上报单位“用户名”及“密码”见附表2。

(二)学年初基层统计报表上报

1、上报对象:职业技术学校、专修学院、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2、上报方法:

今年将采取两种途径上报:1、使用广东省教育厅“学年初统计报表”单机版软件进行录入、打印、上报。2、使用广东省统计信息网网上上报。

3、上报时间:*年9月底前完成。

4、数据要求:先使用广东省教育厅“学年初统计报表”单机版软件建立数据并通过市教育局职成科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广东省统计信息网进行网上上报。两种上报途径上报的数据要求完全一致;今年数据必须与去年上报数据完全衔接、吻合。若数据不经过报表审核检查通过而上报的,数据必须取回,直至通过为止。

5、报送材料:

⑴职业技术学校上报加盖公章的《*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层统计报表》一式两份和电子数据一份。

⑵专修学院上报加盖公章的《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一式两份,电子数据一份。方法是上广东教育统计下载“*高等教育统计安装版(9.4)”进行录入、打印、上报。

⑶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上报加盖公章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统计报表》一式两份。(见附表3)

(三)建立学生、教师、资产设备电子台帐

1、台帐建立:各单位通过广东教育统计网将本单位所有学生、教师、资产设备等信息资料进行上网录入。

2、时间要求:*年12月底前必须完成整个数据量的10%,*年3月份完成50%,*年7月份前全部完成数据建立。

3、数据要求:电子台帐建立的数据会自动生成统计综合数据,若该统计结果与单位上报年初统计报表数据出现差异的,必须向省教育厅规划处作书面检讨及解释。

(四)学习培训

由于今年新增网上上报快报、统计报表及电子台帐,省教育厅要求各市进行业务培训。经研究决定举办*市中职教育统计人员培训班,具体安排如下:

1、培训对象:专修学院、普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包括外市职业学校*分教点)各派一人参加,不得缺席。培训班期间要完成本校的网上上报快报工作。

2、培训时间:*年9月13日一天

报到时间及地点:*年9月13日上午9:00到霞山职业高级中学报到,9:30开始。

培训安排:(1)传达省教育厅关于教育统计会议精神。(2)统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网上上报快报、统计报表上报及电子台帐建立)(3)完成本单位快报报表网上上报工作。(4)培训费用:每人100元(包括集体就餐、午休、资料等),旅差费用自理。

省教育厅要求:各有关单位必须派员参加统计培训,对不按时按质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单位将通报批评,严重者暂停招生计划审批。

教育统计范文第7篇

一、断时期橄,统计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教育事业在杜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统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应更多地关注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关系,从而科学地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从这个愈义出发,要求教育统计必须为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统计监测信息、咨询愈见和决策建议。其次,建设杜会主义和谙杜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t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关于人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机会千问通,教育统计必须给予客现、准确、及时的描述和评价。第三,十六层三中全会明确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拉体系,将完善统计体制作为提高宏观调拉水平的t要内容之一。毫无疑问,教育统计必须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监侧工具。第四,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祈的阶段,已经引超国际组奴和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因此,教育统计必须改革,要有国际交流的“语言”和“能力”。教育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育统计具有五大功能:一是描述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客观、准确、及时地描述教育投人、教育成果、教育资源的结构、规模、水平以及分布状况。二是发现教育事业发展一般规律。在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做出正确认识的墓础上,分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特征,深人研究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关系中的一般规律。三是评价与诊断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正确评价我国教育事业在教育公平、教育机会、教育投人和教育效果等问题上的真实水平,及时诊断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区城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投人与分配比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推断和预测教育事业发展态势。在教育国际化大的趋势下,推断和预测我国教育事业在教育投人、办学形式、教学体制、学生教师等方面的结构、规模、水平的发展态势。五是提供教育事业发展决策的咨询惫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地优选满足教育事业和谐、持续发展的决策和控制方案,为国家制订教育事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代教育统计‘本问月的内滋

从统计理论层面上来看,教育统计的墓本间题有三个,即为谁统计?—明确教育统计服务对象;统计什么?—明确教育统计内容;怎样统计?—明确教育统计方法。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教育统计体系。所谓现代教育统计就是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相适应,与国际教育统计规则相衔接,使用现代统计方法和技术.能提供丰富信息,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功能的完整体系。

1.现代教育统计服务对象教育统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统计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教育统计的服务对象已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政府部门。概括地说,现代教育统计的服务对象必须包括各级政府、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组织。各级政府,包括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教育统计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了解、掌握现行的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对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做出判断,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发展战略以及具体政策、措施;在依法办学、自主办学的条件下,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需要依据统计数据信息,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教育发展态势,进行合理定位和科学、有效地管理决策;在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广大的受教育者面对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他们更需要有关教育的信息,以便做出个人的最优化选择;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国际社会组织需要不断修改、完善教育统计体系、制定国际标准和收集统计数据,以科学的评价、判断、比较各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深人研究教育发展问题。

2.现代教育统计内容根据各类教育统计服务对象的需求,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教育背景:包括教育人口、社会背景、经济背景的相关指标,用以分析教育与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关系;教育投人:包括财政投人和人力投人,用以分析投入的规模、水平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教育投资与其他领域投资的比较分析;教育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师供求等方面,用以分析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过程:包括教育教学目标、受教育者的教育人学机会及在职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对所受教育的满意程度、教育教学质量等,用以分析个体学生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水平;教育产出:包括学生质量,劳动力市场参与、失业率和教育收益率等方面,用以分析当前教育事业发展成果。这五方面的内容可以基本满足我们从教育的效率、效果等角度进行研究,以及对教育与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关系,教育如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找到更合适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说,这几方面的统计内容不管缺少了哪个方面,都将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统计应有的功能。

3.现代教育统计方法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包括三项:一是统计调查方法。现代教育统计中的统计调查方法包括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实验,统计换算,统计估算等获取统计数据的一系列方法。二是统计分析方法。现代教育统计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数据挖掘、模型分析、模拟仿真等揭示教育现象总体特征、一般规律、发展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分析和其它相关关系分析。三是统计技术。现代教育统计中的统计技术包括数据收集、汇总阶段的网络传输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阶段的数据计算技术和处理技术,数据和利用阶段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三、现行教育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顾

根据现代教育统计的基本问题及其应发挥的功能,对我国现行的教育统计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目前的教育统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依法统计问题、指标体系问题、开发利用问题、教育统计研究问题。依法统计问题。按照统计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目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机构没有完全履行统计法所赋予的职责,存在“职能缺失”的现象—导致多头统计、重复统计、数出多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没有依照统计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存在“缺位”的现象—导致教育统计机构徒有虚名,不健全,教育统计队伍兼职庞大,专职少;各级教育统计机构或教育统计人员没有依法处理好与同级统计局的业务关系,存在“缺畅”的现象—导致教育统计时有得不到指导、得不到支持,甚至不一致、不协调。指标体系问题。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是现代教育统计体系的关键内容。指标体系直接决定了提供的数据能否为各类统计服务对象提供所需信息,从而决定了教育统计功能的实现程度和教育统计水平。严格地说目前的教育统计有的只是十几套报表,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导致统计信息“严重重复”与统计信息“严重不足”共存,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级政府、教育机构、人民大众以及国际社会的需求。方法利用问题。方法利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教育统计调查方法问题;二是教育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问题。在教育统计调查方法问题上,目前教育统计调查方法单一,只有年度报表,没有形成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相结合、定期调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教育统计调查体系,导致教育统计数据不及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对教育热点问题的及时、客观地正确描述和评价。在教育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问题上,首先,目前的教育统计基本上只停留在收集数据的阶段,较少根据统计数据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诊断和评价,提出调控建议方案。因为数据冗余与数据缺乏并存,所以,一是没法开发利用,二是现有的数据利用不足。其次,存在错误地将统计数据用于统计目的以外的其他方面,严重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一定的原则下使用。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规定统计数据不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也就是说,统计数据只作为宏观管理、调控社会和经济所用,应避免与统计对象有任何利益上的关系。在这个原则下教育统计数据不应再被用来评价教育机构的水平。这样才可以减少人为的有意识地干预,保证统计数字的真实、客观。教育统计研究问题。目前,进行教育统计研究的人数不多,研究不够广泛、深入。有关教育统计研究的文章寥寥无几,对教育统计问题的研究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很不够,这是造成教育统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直接原因。

四、建立现代教育统计的总体思路

教育统计范文第8篇

在工作中,我认真贯彻统计法,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依法开展教育统计工作。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市统计局召开的有关统计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市统计部门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努力,几年来,我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统计任务,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对基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培训;为我市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受到了领导、基层和同志们的好评。

xx市辖x县x区,中小学校xxx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xx多万人,统计工作范围大,对象多。而我局仅我一人从事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要求高。为做好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我克服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做好教育统计工作,完善的制度是保障。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教育部《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主持起草了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方面的有关意见。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局及县市区的讨论,我局下发了《xx市教育统计工作意见》(试行),编印了《统计工作手册》,使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二、健全教育统计工作网络

为做好我市的教育统计工作,在我的建议下,全市建立了一支精干的教育统计队伍。各县市区均明确了分管负责同志,并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我加强对基层学校、县市区教育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下去查看工作开展情况,组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5年来我下基层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统计人员的集中学习培训。通过制度和网络建设,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工作成绩非常显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三、开展教育统计专题调查

“十五”时期,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渠道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三是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推动素质教育步履艰难等。针对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统计工作,我组织全市教育统计人员有开展调研,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统计的方法和措施,保障了教育统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确保教育统计数据准确

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者的中心任务。我和全市教育统计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学校是教育统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分析全市教育事业的基础。因此,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每一个数据准确可靠非常重要,我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和把关非常严格,经常为了弄清、弄准一个数据而反复在基层学校研究。在数据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我又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数据的体现和变化当中,查找分析全市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每年我都要撰写全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报告。

五、加强教育统计资料管理

在我的倡导和要求下,市教育局和基层县市区及学校,都建立了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统计数据按要求整理,装订整齐,保管规范。我认真学习钻研计算机知识,建立了全市教育统计数据库。自己能够熟练操作电脑,设计表格,完成年度统计报表,进行计算机数据分析。

六、提供教育统计咨询服务

在完成数据统计任务,确保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我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从中找出教育发展的规律。几年来,教育统计数据分析,基本满足了教育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为制定教育决策、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为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教育统计范文第9篇

一、问题的提出

国外教育发展指标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1],由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以及教育界本身对于目标管理、教育评价的需求,开展了教育指标有系统的大规模研究,进入指标研究的新纪元。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将教育指标作为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国际范围内,一些国际组织、国际权威教育机构和有关国家都定期教育指标体系与统计信息,提供了广泛和专门的教育信息。目前,较有影响的权威性国际组织的教育指标主要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的教育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的世界教育指标,世界银行(WorldBank)的《世界发展报告》的教育指标,美国教育部的《美国教育统计摘要》(USADigestofEducationalStatistics)、《美国教育状况》(ConditionofEducation)、《美国州教育指标》(StateIndicatorinEducation)、《教育统计季刊》(EducationalStatisticsQuarterly)等。此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参与国际比较的指标,如英国、法国、日本、欧盟组织等,以此来了解本国教育与其它国家教育状况的比较。在我国,社会指标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目前的教育统计研究报告主要有:《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每年出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及《教育统计常用指标》,对教育发展总体状况进行统计。由于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每年靠教育统计报告来描述教育现象,为有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础,但缺乏对我国教育现象的深刻分析,缺少国际可比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发展日益国际化,国内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我国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就要及时、系统地了解国际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趋势,以利于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进行科学的决策。客观正确地评价国际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尝试建立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是适应和促进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的分析模式

国际权威组织在建构教育指标时,都建立在一定的分析模式之上,如OECD采用CIPP模式,即背景(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gress)———成果评价(Product);UNESCO所建立的世界教育指标也是依照CIPP模式;美国的教育指标以“学习结果———教育机构品质———学童就学准备度———社会对学习的支持———教育与经济生产力———公平性”6个方面作为自己的框架。分析模式是构建指标的基础,不同的分析模式导致指标间的差异。本文在建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时从我国的教育需求出发,着重从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设计的,也遵循着一定的分析模式,即框架模式:教育需求———教育投入———教育参与———教育收益。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教育决策的依据。反映教育需求的主要指标为教育人口。影响教育需求层次、质量、类型、规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状况、社会人口状况、就业市场的形式。教育需求是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教育投入是指投入教育生产过程的所有人力、财力和物力。它是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教育投资水映了一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投入指标主要从教育经费、教育从业人员和办学条件3个方面来考察。教育投入的状况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能力。教育参与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一定时期内提供给学生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参与是指反映正规教育是否实现教育的全民参与,以及是否体现教育的平等性和机会均等。入学率是最常被引用的反映教育参与的指标之一。毛入学率衡量教育系统的总流量;净入学率表明适龄孩子的入学情况;第三级教育中留学生所占比重反映教育的国际化和开放性;随着全民终身教育的提倡,成年劳动力接受继续教育也是被考察的对象。反映性别平等的指标为各级教育女学生的比重。教育收益是指通过教育投资带来国民教育成就,向社会输出合格毕业生,及教育科研与产出等。国民受教育水映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水平,是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反映教育科研与产出的重要指标为:专职科研人员比重和研究经费总量。教育需求反映了中国目前有教育需求的总人口数,教育需求的总量决定了教育投入的总量,教育投入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参与率,教育收益反映了教育投入、教育参与的结果,这四者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的国际可比性问题除了具体指标的定义、口径和计算方法外,很重要的是对于各国的教育结构和教育计划是否有共同语言。建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时,我们参照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以便于与国际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于1997年共同修订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即ISCED———1997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级为学前教育,1级为初等教育或基础教育第一阶段,2级为初级中等教育或基础教育第二阶段,3级为高级中等教育,4级为非高等的中等后教育,5级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不直接获得高级研究资格),6级为高等教育第二阶段(可获得高级研究资格)。

三、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的建构

(一)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的建构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建构的指导思想为:①选取的指标既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指标,又能获得国际一些相关国家的数据,选取的指标尽可能地简单易懂,使指标的定义清楚,统计口径明确。②选取的指标具有先进性,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③注重指标精简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覆盖面,尽可能做到全面。指标要涉及教育的背景、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成果等各个方面,以及教育内部的各个层次与类型。④指标数据要及时更新。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的原则为:①科学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和评价国际教育的现状。②适用性:能够有效地反映教育某一方面的特征。③易采性:所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够获得数据。④可比性:所选取的指标要有国际比较的价值,指标定义和统计口径界定清楚。

(二)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我国在建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时,可以充分借鉴国际教育指标的研究经验,更要重视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教育背景、教育需求、教育资源、教育内部因素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很多差异。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国际组织、国际权威教育机构的教育发展指标与中国的教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建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建构了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所选取的指标是在分析教育部每年的统计公报、简报和国际教育指标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筛选的,国际的教育指标体系是互相关联的,笔者选用的主要是关键指标,各个指标是独立的、简单的,不求多,能从宏观上重点说明教育的主要方面和本质问题,关键在于能客观评价各国的教育水平,同时能获得数据来源。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初步选取为49个,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多年从事教育指标研究的专家进行调研和访谈以及文献分析,修正指标,对指标进行了删减和修改,重点采纳了权威专家的部分意见:①国际比较,可用几个少量的关键性指标,重点是要能获得数据来源;②教育指标要有政策相关性,要能抓住教育的本质问题,集中于教育的关键方面;③为保持和国际口径一致,采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④各国的教育背景不同,相对指标的比较更有价值;⑤选用的指标要可行、可用、可操作,重在实用性。最后确定的二级指标26个(见表1),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教育体系的常用指标,能全面地反映一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运用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从而可以判断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也可以为教育的某些侧面进行单项评价提供基本数据。

教育统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统计;德育评价;品德测评法

[作者简介]易瑞洁,长江大学政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湖北荆州434104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207-03

如何科学地评价德育工作及其质量,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我国在德育学科的研究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德育评价方面的研究却十分缺少。德育作为一种塑造学生心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科学的德育评价作为其信息反馈的手段,而教育统计方法的应用,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使德育评价又有了一个科学手段。

一、德育评价和品德测评

德育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适合的事实性材料,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在德育评价及其研究中,要特别重视德育质量的评价。目前所进行的德育评价,大多属于德育工作的评价,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是必要的,但德育评价中更为重要的是德育质量的评价,德育工作评价本身不能代替德育质量的评价。在德育质量的评价中,要以学生品德评价为主,这是因为德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品德水平的提高上。德育质量评价的难点与关键点也在于对学生品德的科学评价――品德测评。

品德测评是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总称。这个总称并不是“测量”与“评价”两个概念的机械相加,而是指一种建立在对德育信息“测”与“量”基础上的分析判断,它实质上就是统计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测评者通过“测”与“量”的活动,获得所要收集的品德特征信息,然后进行比较,以求得认识。这里的认识不是仅凭个体的感性经验,而是积极地借助教育统计进行分析,把最终的比较与判断建立在客观事实的收集、测量和分析上,并且把分析判断的结果,采用语言和数量的形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转化与解释,由此来反映个体品德发展的客观情况。

二、教育统计及其意义

教育统计是和统计、学校统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层次的概念,这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

统计,原指总括计算的意思,当它作为科学术语使用时,往往有不同的含义:一指统计资料,把说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现象的数字或数据称为统计;二指统计工作,把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发表和分析等实践活动本身称为统计;三指统计科学,即研究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变化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总称。学校统计是教育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统计的分支,它把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教育情况,为探索规律,制定教学方案,检查教育效率,提供一种教育方法。教育统计,即学校教育统计,是针对各级各类学校中教育现象和数量情况,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探索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决策的教育管理方法。掌握和应用教育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意义十分重大。

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研活动的基础。现代教育的新观念和新理论的发展往往都需要借助于统计方法,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1)教育统计可以使研究的数据由繁化简。运用分类、列表、图示、计算等统计方法,可以使我们从纷乱庞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从个性中看出共性,从特殊上升到一般。(2)教育统计可以从样组统计量推断出普遍的结论。科学研究往往是从已知推出未知,具体地说,是从样组推断总体,教育统计就具有这种功能。(3)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作预测。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高中学习成绩和大学入学考试分数来预测该生一年后的学习成绩。当然这种预测不是没有误差的,然而统计方法可以告诉我们误差有多少。(4)教育统计使实验设计更为合理。现代统计作为科学方法论,它已把推断统计与实验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因而我们就可以在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分析出因果关系。各种教育研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均需要用到统计方法。

2.教育统计有助于科学方法的训练。教育统计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统计推理是一种归纳法的推论,它可以使我们从庞杂的数据中理出可取的信息,学会从客观实际出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作为教育研究者如能熟悉各种统计推论的方法,也就能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及各种教育现象。

3.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教育研究的成果。在现代教育研究文献中,除教育哲学和教育史外,其他如教育状况的研究、教育测验、教育心理学,都会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如果研究者不掌握统计符号、统计基本概念和统计思维方法,就无法阅读有关文献,不能吸取新鲜的成果。

三、教育统计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中的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或是对学生的品德不加考虑,只看智育考试成绩;或是以老师与学校的评语作为依据。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评定的重点不同、评定“尺度”和标准不同,因而每个老师或学校所作的品德评定的结果常常会缺乏客观性和可比性,不能为人才选拔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笔者认为可以把教育统计方法应用到该领域里,设计出既适合于工作和毕业会考,又适合于人才选拔的FRC品德测评法。

FRC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法。F是英文词fact(事实)的头一个字母;R是英文词report(报告)的头一个字;C是英文词computer(电脑或计算机)的头一个字母。FRC是事实报告计算机测评法的缩写。其基本思想是:借助计算机分析技术,从学生品德结构要素中确定一些基本要素,再从基本要素中选择一些表征行为或事实,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就是否具备这些表征行为或事实予以报告。报告的形式既可以是个别谈话,也可以是集体问卷,每个学生所报告的表征行为或事实经过光电信息处理,储存于个人品行信息库里,然后计算机根据专家仿真测评系统对学生报告的表征行为进行分析,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这种品德测评法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克服长期以来学生品德测评因缺乏同一标准、同一测评系统、不客观公正的缺点,使品德评价有了比较客观的依据。

这种品德测评法的步骤程序,即学生个体独立报告表征行为与事实,可以采取个体测评方式,直接通过计算机终端输入;也可以采取集体测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与场合,统一地对所问的各种行为事实予以实事求是的报告。报告的方式是先在问卷上作出选择,然后把所选择的结果用特定的2B铅笔标记在答卷上。

逐张输入学生的答卷卡,进行光电阅读并储存。同时,要求学生干部和老师检查每个同学问卷上的选择,检查答卷是否符合要求。

进行电脑比较判断。当检查卡与答卷卡的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则进行测评,否则退出,要求机外调查证实与修正。

测评后报告分数、等级与评语,并作出有关专家的诊断与指导建议。可以图示为:

FRC品德测评法的设计,可以把中小学班主任从期末操行评语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不需要再去写一些套话、空话或者做文字变换游戏,只须补充一些学生的突出个性特征与典型事例,使提高品德测评的客观性、建构一种适合大规模选拔考核学生品德的统测统评方法成为可能。通过实验证明,这种品德测评法既便于操作,也具有较高信度,是教育统计与德育评价的有效结合。但这种品德测评法的设计,目前仅仅适用于中小学,它是否适合于大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随着教育统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注意研究和应用数学量化方法,进行德育评价。但是,对这种量化方法也有不少争议,其焦点在于人的品德能否量化。笔者认为,应用量化方法对人的品德进行测量与评定是可行的、有意义的,FRC品德测评法就是有力的说明。但不能把它神圣化、绝对化,在定性、定量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坚持质和量辩证统一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克服两种形式的简单化、绝对化,甚至庸俗化。

上一篇:统计分析软件范文 下一篇:统计与概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