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12:03:05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1篇

(一)申请者资格

1、申请举办教育机构的单位,应具有本市的法人资格。公民个人举办,应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联合举办教育机构的,应通过有效的章程或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协议,并确定其中一方为主办者。

(二)办学条件

1、全日制学历教育机构

⑴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场地和校舍。开办注册资金为首期建校资金的三分之一。

⑵其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公办学校设置标准。

2、非学历教育机构

⑴注册资金:举办冠名为“中心”的教育机构注册资金在40万元以上;举办冠名为“学校”的教育机构注册资金在80万元以上;举办冠名为“学院”的教育机构注册资金在400万元人民币以上。注册资金须存入审批机关指定的银行,在教育机构存续期间不得抽资,也不得挪作他用。

⑵允许举办者以自有办学场所的房产、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土地使用权等与办学有关的财物作为办学出资,但所占比例不得超过注册出资最低额度的40%,同时需要经具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依法进行评估,提供相关合法有效的证明。

⑶教学场地:有固定、独立、相对集中的校园和校舍。不得租用转租的场所或租用民用住房等不适合办学的场所申请办学。如租用现有的校园或其他适合的建筑用房从事教学活动,租期不得少于3年,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a、凡举办冠名为“中心”的教育机构,须具有4间以上标准教室及相应的办公场地和必须的附属用房,其校舍建筑总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有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和与教育培训相适应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b、凡举办冠名为“学校”的教育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校园面积15亩以上,6间以上标准教室及相应的办公场所和必须的附属用房,其校舍建筑总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配置先进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30台,图书资料不少于5000册。

c、凡举办冠名为“学院”的教育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校园面积30亩以上,校舍建筑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并按生均10平方米递增)。配置先进教学用计算机至少60台;语音室至少配备语音设备40座;图书资料不少于10000册,报刊、杂志不少于30种。

⑷校长(负责人)须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水平,具有教师资格证和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历,管理能力强,年龄在70周岁以下,并能坚持正常的专职工作。

⑸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中心”不少于3人;“学校”不少于6人。

⑹有胜任所设培训项目教学任务、具有教师资格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教师,原则上每个项目应有一名以上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4,且总数:“中心”不少于5人、“学校”不少于10人。

⑺办学担保:有资产额超过教育机构注册资金的本市工商企业作办学担保,签订担保协议,出具担保单位法人相关证明,以及担保单位最近一个月的合法有效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每年年检时要提供担保单位的最新情况资料(年度财务报告,通过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等)。

3、独立性原则

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举办的教育机构,必须确保教育机构独立运作,具体为四个独立,即独立法人、独立校舍、独立核算、独立师资。

(三)机构名称

教育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教育机构名称由四个部分组合而成。即:**市+字号(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领域(教育培训内容)+机构组织形式(专修、进修、培训学院〈学校或中心〉)。

二、审批程序

(一)申请举办教育机构须递交的材料:

1、办学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⑴介绍机构举办者(组织法人或公民个人)的基本情况;

⑵简述办学主要理由、办学宗旨、层次、培养目标、教育项目、教育对象、办学规模、经费筹措、办学形式等;

⑶阐述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模式、管理结构及岗位责职;

⑷介绍已经创造的办学基本条件(教学场所、教师、资金、设备、设施)。

2、设立教育机构的可行性报告(主要阐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拟办教育项目在本市的教育市场中的情况分析,特色介绍以及为保证教育实施的基本条件,办学方案等)和三年发展规划;

3、拟办教育机构的章程(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范围、组织管理等);

4、举办者的自然状况资格证明文件(单位或团体举办的提供法人批件或执照;公民个人举办的提供身份证、学历与职称证书的复印件、个人简历、户口所在地的户籍和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等材料);

5、拟任校长或主要负责人资格证明材料(聘用协议、专任人员证明书、身份证、个人简历、学历文凭、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个人无其它职业证明或声明材料、原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政治思想表现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价材料等);

6、拟开设专业或培训项目的教学计划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

7、拟办教育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证明文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资产评估及验资报告);

8、拟办教育机构的场所证明材料(产权证明、租赁协议、产权人身份证明等);租用中小学校校舍的,须出具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租赁证明;非学校校舍作为教学用房的,须有消防和房屋质监部门的安全合格证明;有食堂的教育机构须提供卫生合格许可证;

9、财会人员资格证明(身份证、学历文凭、专业职称证书、会计上岗证);

10、拟聘专任教师及专职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聘用合同、专任人员证明书、身份证、个人简历、学历文凭、专业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个人无其它职业证明或声明材料等);

11、教育机构的行政、教学、财务等管理规章制度。

12、办学担保资料:担保书、担保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法人代表身份证,以及担保单位最近一个月的合法有效的资产评估报告书。

13、联合办学的,应出具经公证机关公证的联合出资协议书或经公证的联合办学合作协议,并确定其中一方为主办者。

14、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决策机构一般由5人以上组成,其中1/3以上的人员应当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设董(理)事长1人。法定代表人由董(理)事长或校长(负责人)担任。在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任何形式的决策机构成员。

15、申请举办民办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的,须提交《江苏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证书》。

16、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审批程序:

1、申请。由主办者递交申请报告,汇报办学设想,提供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

2、受理。举办者按规定提交齐备的资料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发给《**市民办教育审批登记表》,教育行政部门以收到填好的该表之日起为正式受理日期,并发给民办教育受理通知书。教育行政审批部门分别于每年的3至4月,7至8月为申报材料受理月。

3、审核。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教育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学校布局、专业设置等情况,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对教学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在三个月内作出批准与否的书面决定(如申请筹设教育机构则在三十日内作出批准筹设与否的书面决定)。教育行政审批部门分别于每年的5至6月和9至10月为审批月。

4、试办。获得审核批准试办的教育机构,由审批机关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临时办学许可证,试办期一般为一年。试办期内不得变更任何项目。

5、转正。试办期满前,举办者主动向审批机关提出转正申请,并形成书面材料汇报一年的试办情况。审批机关对教育机构一年试办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符合转正条件的,准予转正,并发给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办学许可证。经评估不符合转正要求的,责令其限期转正或停止办学。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的,则自动取消办学资格。

(三)办学前所需办理的其他手续:

1、一般应到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

2、到物价局办理《收费许可证》,进行办学项目收费备案。

3、到地税局进行税务登记,领取收费税务票据。

4、筹设期内,不得招生办学。

三、办学管理

(一)广告管理。教育机构需招生广告的,按广告法及省教育厅、无锡市教育局有关招生广告管理的规定,到审批机关办理广告备案手续。

(二)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财务管理参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三)教育机构不得将教学任务承包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采用分成的方式私分办学积累。

(四)每年的年度检查前可以提出新增培训项目或变更其它项目的申请,在年检中一并审批,其它时间一律不受理增加培训项目或变更其它项目的申请。

(五)教育招生广告有关规定

1、教育机构在新闻媒体招生广告,必须经办学主管部门审核,并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方能。

2、学校招生广告时,校名必须使用全称,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有类别、层次和行政区域的校名,不得增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在广告中出现“国际”、“中华”、“中国”、“江苏省”等字样。

3、招生广告的出证权限:大专院校的招生广告,由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出具证明;高中段学校的招生广告,由市教育局出具证明;义务教育段以及其他各类非学历教育的招生广告,由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证明。

4、广告中有“中×合作办学”、“颁发××国外教育机构的证书”、“美国××大学MBA课程”等内容的,应出具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证明。

5、招生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清晰、明白,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教育效果的断言或保证;不得有教育合格率或颁发证书比例的许诺。

6、外省(市)、外地(市)教育机构在我市新闻媒体招生广告,必须出具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教育局的备案证明,并经**市教育局备案。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各类教育机构的非学历教育培训行为和教育审批机关的管理行为,维护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联合下发的《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民办中小学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凡本区域内,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和备案的以实施学前教育、考试辅导、继续教育及其他文化教育培训活动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教育机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和配套政策,规划、指导、服务、协调和监督本区域内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

(二)区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机构的合法管理机关。在国家规定的职责权限范围内,按照规定审批、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本区域内的教育机构。

第二章办学许可证管理

第四条批准设立的教育机构必须亮证办学,将办学许可证正本在办学场所上墙公示,副本由专人妥善保管。

第五条办学许可证(含同意办学的备案批复,下同)不得用作除开展教育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超出审批机关核准范围的教育活动属于违规行为。复印件不得作为对外进行办学活动的有效证件。

第六条办学许可证遗失,举办者必须通过媒体(报刊)办理遗失公告,15天内持遗失公告和申请补办许可证的报告、许可证复印件等材料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机关办理补发手续。

第三章招生广告(简章)管理

第七条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实行前置备案制度。各教育机构在招生宣传前15天报审批机关备案。同一内容的招生广告经备案后,在教育机构合法存续期间的有效期为六个月。本区教育机构跨地区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持有教育机构所在地的市级教育审批机关审核后的招生简章和广告,报招生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外省教育机构来我区招生宣传,需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办理手续,报招生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范围。凡教育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刊登、播放或自主散发的招生简章、广告、宣传材料等都属于备案范围。

第九条所有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信息服务网站(或网页),并公布招生广告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主要内容:教育机构名称,办学许可证号,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招生对象(范围),教学地址,经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报名地点,联系人、电话等。

招生广告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内容必须真实、清楚,不得有虚假、许诺的内容,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夸大其词,不得有误导社会及受培训者的嫌疑。对未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或备案后擅自更改广告内容,虚假广告的,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依法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直至收回办学许可证等处理。

第十一条教育机构办理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办学许可证副本或者批准办学文件的复印件;

(二)办学招生广告备案表;

(三)广告样稿和电子文档;

(四)涉及有收费项目的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许可材料;

外省办学机构需出具所在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跨地区招生的正式书面证明材料。

第四章办学分立

第十二条因教学需要,允许在同一区域设立教学点,但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并备案。

第十三条不得跨区域(如:区外教育机构到本区域办学的)设置教学点。需按设置新的教育机构的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分立手续和条件。

由举办者提出,报审批机关备案。提交如下材料:

(一)举办者提交学校分立的报告;

(二)新办学地址的资质证明。自有场所的,须有房屋产权证,教学用房必须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证明;租用场所的,要有出租方的房屋产权证、双方租赁合同(协议),教学用房必须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证明;新注册办学地址,须经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实地察看后才能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三)办学分立登记表。

(四)分立后的学校章程(文稿和电子文档)。

第五章变更与终止

第十五条教育机构变更有关内容,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变更举办者。由原举办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教育机构的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同意,经原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变更。提交如下材料:

1.原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交变更举办者的报告;

2.变更后举办者的资质证明材料;

3.教育机构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同意的变更方案;

4.原举办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财务评估和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

5.变更登记表;

6.变更后学校章程(文稿和电子文档)。

(二)变更学校名称、办学类型、办学范围。由学校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变更。提交如下材料:

1.学校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交的变更报告;

2.变更办学类型、办学范围还需提交与之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

3.变更办学范围的可行性报告;

4.变更登记表;

5.变更后学校章程(文稿和电子文档)。

(三)变更法定代表人。由举办者提出,在对原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财务审计后,经学校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变更。提交如下材料:

1.举办者提交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报告;

2.新拟任法定代表人的情况备案表及资格证明;

3.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原法定代表人离任财务审计报告;

4.学校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等)意见;

5.变更登记表;

6.变更后学校章程(文稿和电子文档)。

(四)变更校长(负责人)。由学校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等)提出,报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变更。提交如下材料:

1.学校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等)提交变更校长(负责人)的报告;

2.新拟任校长(负责人)情况备案表及资格证明;

3.变更登记表;

如果校长同时是教育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即按变更法定代表人的要求办理。

(五)变更注册地址。由举办者提出,报审批机关备案。提交如下材料:

1.举办者提交变更注册地址的报告;

2.新注册地址的资质证明。自有场所的,须有房屋产权证,教学用房必须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证明;租用场所的,要有出租方的房屋产权证、双方租赁合同(协议),教学用房必须有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证明。凡变更注册地址的,须经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实地察看后才能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3.变更登记表。

4.变更后学校章程(文稿和电子文档)。

为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和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要严格把关,原则上不得对外出租校园和校舍。

以上五项变更事项不可同时进行。如教育机构在六个月时间内连续变更(一)、(二)、(三)项内容的任何二项,都应视作新的办学机构的审批。

第十六条凡经过变更项目的教育机构,应向审批机关提供办学许可证(正、副本),记录变更事项;如需要可更换办学许可证。

第十七条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终止其办学。

(一)根据教育机构章程规定要求终止,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法律、法规,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十八条教育机构终止,应当依法进行财务清算。

教育机构自行要求终止的,由教育机构组织清算;被审批机关依法撤消的,由审批机关组织清算;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被终止的,由人民法院组织清算。

第十九条终止的教育机构,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并注销登记。

由举办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终止办学,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教育机构的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同意,经原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注销。

终止办学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终止办学申请书;

(二)教育机构的决策组织(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同意终止办学会议纪要书。

(三)财务清算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四)上交审批机关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五)按民办教育机构终止通知书要求办理其他注销手续。

第六章财务管理

第二十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第二十一条教育机构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教育机构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二十二条教育机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二十三条教育机构组织中法定代表人、校长(负责人)和财会人员之间应实行亲属回避制度。

第二十四条根据民办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民办教育机构必须按年度提留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具体实施办法按《关于贯彻实施〈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若干规定》执行,风险基金用于教育机构发生风险时,支付债务;发展基金用于教育机构的建设、维护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新等;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条公办学校及财政性拨款教育培训机构的资产管理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收、退费管理

第二十六条教育机构在收费时,应将经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的收费项目标准在显著位置公示。收费应使用规范的专用票据,该票据作学校收费和退费的凭证和依据。

第二十七条教育机构可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培训费、教材资料费等。提供住宿条件的,可向自愿住宿的学生收取住宿费。教育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期限在一年以内(不含一年)的,可按学习期限收取费用;举办学习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应按学期或学年收取费用。不得跨学年度提前收费。

第二十八条学生入学后因故要求退学退费的,须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出具有关退学退费材料和凭证。退学申请必须注明退学人的姓名、学习报名日期、交费日期、交费金额、所学专业、退学理由、本人签名,如未成年学生,还需要有其合法监护人的签名。

第二十九条学校办理退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因学校刊登、散发虚假广告(简章)或其他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或校方造成的其他原因,学生要求退学退费的,学校须退还学生所缴纳的全部费用。

(二)学校开学前或学生出具武装部门的应征入伍通知书提出退学退费申请的,学校扣除报名费和实际使用的教材资料费后,应退还学生所缴纳的培训费和其余教材资料费。住宿费按实际住宿时间计算退费。

(三)学校开学后,学生出具国家各级各类承认学历的院校的正式录取通知书或因重大疾病、意外伤亡、家庭特殊困难等正当理由提出退学退费申请的,学校不退报名费、教材资料费,按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计退培训费、住宿费。

(四)在正常教育学习活动中,学校开学后,学员自行要求退学的,按同类公办学校的学员自行要求退学办法处理。

(五)学生在校期间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等原因被学校劝退或作开除学籍的,所交费用不予退还。

第八章督导(年度检查)公示制度

第三十条实行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教育督导检查公示制度。检查结果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社会公示。

第三十一条经督导检查,教育机构在一年内未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视为停办。

第三十二条不接受督导检查,或者连续两次教学质量检查不合格的教育机构,按停办处理。

第三十三条停办手续参照终止办学办理。

第三十四条凡是在办学过程中因违规行为而被取消办学资格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两年内不得申请办学,如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终身不得申请办学。

第三十五条社会组织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举办教育机构的,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按规定补办办学手续;如举办者不补办手续或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理许可手续,经告知仍不停止办学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民政、公安、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依法取缔。

第三十六条教育机构年度检查。

(一)并如实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报告书》,按时上交报告书。

(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民办教育机构报送的材料和平时考察情况,年检情况通报,公布年检合格学校名单。

第三十七条对年检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暂缓办理年检手续(限期半年整改):

(一)举办者资格、校长、董事、法定代表人不符合规定的;

(二)决策机构、学校章程不规范、不健全或出现纠纷较多,未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的;

(三)违规招生广告(简章)的;

(四)变更事宜未经审批、核准、审核、备案的;

(五)未提交学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或财务管理混乱的;

(六)规定期间内未参加年检或因故半年内不能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

凡暂缓办理年检手续的民办学校,在为办理年检手续之前,不得招生和进行招生宣传。

整改合格后,年检定为基本合格。整改不合格,视为年检不合格,取消办学许可证。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支援

【中图分类号】F2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3)04-0113-04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逐步推进以及金融危机的侵袭,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国家鼓励大学生走创业的道路。但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还不到1%(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09)。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高,一些大学生选择创业则似乎是因为不能就业而选择的下下策。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检视目前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所做工作的欠缺,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落后

世界上有一部分国家如日本、瑞典等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在从小学到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而我国目前仅在大学阶段开展创业教育,且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为数不多。根据南开大学对我国107所“211”高校的创业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只有41所高校开设了创业相关的课程,开课率仅为38.3%(林建建等,2009)。在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中,超过一半的高校主要采用选修课的模式,开课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重点大学创业教育的开课率尚且如此,普通大学由于资金和师资的缺乏其开课率可能更低。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存在着课程开设率较低、创业教育整合度不高、创业教育水平低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政策不完善

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为大学生创业减少税收,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可以实行注册资本金零首付等。但在大学生实际创业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制度性的障碍。如大学生创业行政审批手续繁琐,从注册一个公司到开业平均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人为地增加了许多创业障碍。有调查表明,上海市首批6家“零首付”登记成立的大学生企业,在获得营业执照后,几乎都遇到了无法开设银行账户的尴尬,这很明显是由于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未出善的配套政策造成的(刘桂荣,2010)。

(三)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狭窄

大学生很难获得初创资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启动资金对创业者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大学生找不到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创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父母亲朋的资助,这使大学生创业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目前的多项调查研究都表明,资金匮乏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最大障碍,政府对其投入资金有限,而民间资金为了规避风险,也很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对于缺乏社会资源的大学生而言,获得初创资金已成了创业路上难以逾越的关卡,因此也就很难保证创业的成功。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如此低的原因。因此,我们亟需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借鉴经验,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良性发展。

二、世界各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实践

从各国促进大学生创业所采取的策略来看,内容多涉及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等方面,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的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配合各种政策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

(一)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拥有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例如,在美国有各式各样的涉及面很广的创业课程,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美国的创业课程还具有两个重要特点。首先是系统性。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所涉及的主题非常系统,包括了从最初的创业计划到可行性分析以及风险分析和最后的销售等整个创业过程的所有环节。这些课程覆盖了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大学生创业打好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其次,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大部分创业教育都采用与传统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采取案例研究、现场实习、商业模拟等方式,结合讨论、企业家演讲、定点观察等,并利用现代网络科学技术在网上为学生提供管理和技术援助,丰富创业教学形式(赵观石,2009)。印度为了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在1966年就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与美国不同,印度的创业课程是与其它课程整合在一起的,如加尔各答管理学院的创业课程根植于管理科目下,索迈亚学院将创业管理作为研究生课程的一个专题,并考虑将其作为本科的一门学科。还有少数的大学和机构提供创业教育的专业学历,如印度创业研究所设立了创业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陈浩凯,2008)。在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年。政府在原有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实行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开发出了四套模块化教材,即综合性介绍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管理他人、教学评估以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杜兰晓、高永良,2009)。英国高校还开展创业专业教育,即分别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展创业专业的学历教育。瑞典的创业教育十分注重实践性,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一种“干中学”的模式。瑞典的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包括了普遍开设创业学课程、设立本科和研究生创业管理专业,还包括建立高校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并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如风险投资机构、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创业培训与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校友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了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由于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贯穿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比如在日本,创业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中。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日本高校还专门成立了相应机构对创业教育进行管理。瑞典的中小学开发了大量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游戏,使学生们从小就对竞争、创新、成本及利润等重要概念产生兴趣。而瑞典的大学不仅承担着为本校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任务,同时还大量开办了许多社会创业培训项目。这种全员参与式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创业精神成为社会推崇的一种价值理念,也为整个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创业后备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

(二)举办创业竞赛,激发创业热情

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之一。美国通过促进和推动创业活动,在过去10年里实现了经济最高速发展(Minniti & Bygrave,2004)。如果大学生已经设计好了完整的创业计划,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它们便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美国大学校园的创业计划比赛就是将创业活动推向市场的一种方式。创业计划,又叫做商业计划,是让参赛大学生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撰写创业可行性报告,并由学术界和企业界专家担当评委,选出优胜者,在企业界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一些获胜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能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计划比赛的推行大大促进了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

英国有专门为18~25岁的在校大学生设计的创业项目。该项目自1998年启动以来,一直平稳发展,到2003年已有1万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参与该计划的高校也从第一年的17所增加到30多所。2004年,由英国一流的商业组织和主要的创业能力建设教育组织联合发起的“创业远见(Enterprise In-sight)”活动推出了一项创业竞赛活动——“Make Your Mark-start talkingideas”创业周,至今已进行过6000多次竞赛,参与者逾百万。通过参与此项活动,英国1/3的青少年改变了对创业的态度,认识到创业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并提高了他们创业的激情与素质。

自1998年国会通过《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并在高校倡导创业教育后,日本从大学到国家层次的各种创业竞赛方兴未艾,而且通过把创业竞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融入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中,把创业竞赛和课程体系建设较好地结合起来(郭丽君、刘强、卢向阳,2008)。

印度加尔各答管理学院的创业协会每年举办国际商业计划大赛,该项赛事是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大赛,包括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200多所世界各地的高校参与竞争,极大地激发了印度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支援与激励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国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牛长松,2007)。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瓶颈,尤其是创办科技型企业,面临风险较大、需要资金较多的困难,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承担失败的风险的能力。为了鼓励股权投资投向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1990-2000年,英国采取各种税收激励政策,拓宽私人股权市场投资的范围,为大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唐烨,2009)。此外,英国政府为了提供创业实践,2009年拨款900万英镑支持一个帮助年轻人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方案,旨在引导年轻人成为社会的创业者(周红霞,2009)。在法国,大学生创业可以获得政府补贴。2006年初,法国政府施行新政策,规定所有人创业之前,个人收入低于最低工资的创业申请人,均可得到失业创业补贴,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到这项补贴。2006年从这一政策中受益的创业者有7.4万人。

美国创业支援主体与英国等国家不同,并不是以政府为主,而是民间组织、政府和教育机构等多层次相结合。其特点是以民间组织为主,以政府为辅,由教育机构参与,形成民、官、学的三方支援主体。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创业支持体系(池仁勇,2001)。美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以提供经费赞助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对创业教育提供资金赞助支持。

韩国政府成立以大学为中心的“创业支援中心”,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进行严格筛选,进入中心的大学生可以得到创业指导和咨询等“一条龙”的服务。这种严进宽出的政策保证了韩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韩国青年的创业愿望较高。自2000年起韩国政府开始实施创业支援政策,其中包括创业组织支援和Venture企业创业学校支援两个部分。其中,创业组织支援由韩国中小企业联盟提供12亿韩元的资助,而Venture企业创业学校支援政策则提供每年0.5亿韩元的资助。此项政策的目的在于挖掘大学中优秀的创业团体,培养一批具备创造性、挑战性的优秀大学生,并且培养他们的创业才能以及企业家的领导才能(郑美玉、李运庆,2006)。

三、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

(一)在全国的高校开设创业课程,完善创业课程的体系设置,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要进行系统的创业课程开发,探索出符合我国大学生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的创业课程。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局限于课堂教学。创业教育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它要求有较多的实践才能提高将来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现场实习、聘请企业家进行座谈等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进行模拟创业,让学生体验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培养其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创业教育不仅仅只在高校进行,还应该像美国、日本、瑞典这些国家一样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和创业精神。

(二)吸引企业共同参与举办创业竞赛

1998年,清华大学第一次把国外的创业大赛引人中国,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举办首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这项赛事成为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创业大赛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但我国目前举办大赛的主体是政府和高校,企业参与积极性还不高。如果没有企业参与,好的创业计划就不能付诸现实。现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和基金会投身其中,并对优秀的创业计划提供风险投资,与高校教学部门的创业指导相结合,以保证创业的成功率。

(三)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

建立这样的机构的目的在于将全国的大学组织起来,培养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的学术创业(包括知识转化和技术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高等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企业家资质的培养,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业,并建立大学之间的交流网络,共享资源。大学生创业管理机构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要监督创业课程的开设,督促各个大学创造条件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学;二是要培养师资力量并进行交流,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通过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共享一些师资;三是要加强和产业界的联系,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提高大学的竞争力,开展一些外联活动如企业指导计划等,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四)设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项基金,并落实好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一般说来。教学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的内涵基本相同,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cbe教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等: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实践课教学模式。这种层面的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确定相应的教学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教学要素和过程: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又叫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等。这一层面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指教学的操作。整体看来,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合作实施、探究分析等几个关键词加以粗线条勾勒。

一、能力本位

社区学院是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承担机构。大致说来,两国的社区学院都是以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起源于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运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改革的方向。

(一)能力本位的核心内涵

人们基于不同的能力观,对能力本位中的“能力”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cbe理论的核心观念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它的重要特点是其课程设置、教学设施配置等完全服从于市场需求以及实际岗位的需要。能力不能等同于操作行为,能力是看不见的个体的内在素质(personal qualities or attributes)。作为个体内在素质的能力,它具有整体性,虽然它也可分解为若干要素,但是作为整体性的素质结构的功能远大于各能力要索的整合。循此思路。当前国际职教界主张开发“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对职业变化的适应力也是对这种能力观的进一步延伸。“关键能力”也成了除学生需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之外所必须的核心技能、基本技能、现场技能、知行技能、必要技能。因此。能力本位中的“能力”内涵由最初的岗位职业能力演化为了岗位职业能力与基本技能的整合体。

(二)能力本位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教学比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根据能力需要。制定教学方案;按学生的能力表现实施教学;个别施教(个别化);学习内容按每个学生自己的需要确定;反馈及时:借助多种媒介、资料学习;能力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为主;实习场所,实做为主;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客观标准:学生与已设定并且已知的学习目标竞争等。整体看来。能力本位教学具有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以学生主体参与及个别化教学为主,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开放等特点。

(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步骤

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

1 就业市场调查。社区学院在确定其所设置的专业和职业岗位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层次等问题之前,都会先请相关专家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社区的实际需求,论证可行性。调研的具体方式通常包括调查问卷及访谈。通过调查了解社区近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如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哪些职业会有多少雇员空缺,哪些职业有进一步提高雇员能力、水平的要求。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选出市场急需的而本校又有能力开设的专业。出具可行性报告,确定某一专业的设置或者某一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2 职业能力的分析(dacum表的制作)。职业能力分析是指在确定设置某个专业方向之后,由此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通过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探讨本行业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需具备的能力,制定dacum分析表,从而确定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及课程安排等问题。

3 教学设计与开发。在dacum能力分析表的基础上,由教育专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学习模块方案。每一个学习模块对应一种专项技能,它包括技能学习指导书、教材、讲稿、实习实验指导书、设备操作手册、音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同时指明实习场地、指导教师所在地及此专项技能的考核标准等。每个模块都可能包含多学科知识,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的学习资料。

4 教学的实施。在cbe的模式下,学生不受年龄和入学时间限制,随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入学后先发给他一张所学专业的dacum表,使其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及其能力需求有个总体概念。然后对学生进行个人技能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情况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己掌握的模块可以跳过。直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工作是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助、指导,监督教学进度,管理教学设施并维护教学环境。

5 能力的评估。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能力目标。由教师学员共同参与评价。随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

二、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按照通常的理解,模块就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它包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陈述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经验。单位、学习包、组件、要素、部分等术语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界对模块的别样称呼。

(一)美国加拿大模块化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美国加拿大的模块化课程一般都有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介绍性材料。介绍与说明该学习模块的使用方法。学习该模块应具备的基础,并简要概括模块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目标。陈述学习者在该模块学习结束后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在这里学习者可明确了解到关于操作水平、考评标准、考评条件与方法等。

3 尝试性前测。此测验用以确定学习者的入学水平,以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4 学习经验与学习活动。这部分内容取决于能力的类型与复杂程度。主要是有个学习活动、学习资源、诊断性自测等安排,是模块的主体部分。

5 资源材料,指明在各项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起参考作用的各种资源材料,也包括补救性的学习材料以及提高性的学习材料。

6 最终能力测评。明确说明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标准,考评场所与考评人员。

(二)模块化课程的开发步骤

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主要通过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方法系统进行开发。其主要的开发步骤为:

1 确定所要分析的职业及其工作结构,概述工作或技能的综合性领域。

2 确定该职业的各项职责和工作任务,包括确定所研究职业的专业职位,如技术员、销售员等。

3 讨论确定岗位所需的主要能力,其具体方法是由各委员列出该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能力,并进而讨论出每一种综合能力所需具备的一组专项技能,然后将每一种技能归纳为不超过8个字的动宾短语,如“熟练操作电脑”等。通常每种职业能力由8-12种综合能力构成,每一种综合能力又涵盖了6-30种专项能力,每种专项能力构成一个学习模块。其中每一学习模块都涵盖了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等可操作性指标。

4 对所确定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制作dacum表格。经过对每一组技能的仔细研究与推敲,确定该组技能的重要性排序,这一顺序决定了各种技能学习时间的先后,最终制成dacum表格。

三、合作实施

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合作实施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一是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三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

在美国、加拿大,社区、行业、企业等所代表的外部力量一直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之中。如在两国的社区学院都组建有董事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

社区学院内部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社区学院董事会是学院唯一的法定权力机构,享有裁决学院事务的最高决策权。学院董事会主要负责学院的各种规划,聘任或解聘校长,购置、建设和维修校舍及设备,批准学院的预算等。学院董事会成员由社区学院所在学区公民在各界人士中推选,成员中既有学院代表、学生代表:也有熟悉、热衷于当地教育事业的著名人士和企业家:还有一部分是该社区的普通居民。社区学院的具体行政工作由院长负责。主要包括:负责招聘教师及对教师的考核,为学院发展筹集经费。负责与州有关机构、当地公众、团体、其他社区学院的联系。向董事会报告并商讨工作等。社区学院内部分设系或教研室负责学院的具体教学工作,如制定课程表、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考核新教师等。许多社区学院还设置了研究室,研究本学院学生、教师、教学工作、行政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专业顾问委员会一般由8-12名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一名协调员和一名秘书组成。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主要由在企业长期从事该项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来担任。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岗位任务,制定cadum表,参与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等。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

受杜威等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加拿大的教学常常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指导、辅助地位,学生主体,师生合作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十分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演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就促成了教师角色与职能的重大变化。在能力本位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常常是“资源人”(resource person)或辅导员(fa-cilitator)。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开发和安排各种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记录和管理学习者学习进度、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评定等月。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师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论题。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十分注重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精神。以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农业职业教育为例,该学院开设的一门“学生管理农场”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有四个: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和正在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评估商业活动的成效,提高决策能力:学会在合作共事时,理解和尊重其他成员。

四、探究分析

探究分析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前所述,探究分析渗透在了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

(一)教学前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前,由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顾问委员会通过对市场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确定cadum表格。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形成cadum表格后,课程专家通过探究分析活动,形成若干专项能力及其相对应的模块课程。

(二)教学中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探究分析,常常体现为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如在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学生管理课程实施中,每20个学生共同经营管理720英亩的学校农场。每一年种什么、种多少、到哪里买种子。买化肥,卖粮食、是进行期货交易还是进行现货交易等等都有学生自己决定。20个学生分成生产组、财务组、市场组、人力资源管理组等,每个组每星期召开一次商务会议,集团讨论有关事宜,形成商务报告。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饱含了学生探究分析的过程。

(三)教学后的探究分析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算编报 系统 项目库

一、高校预算编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资金来源和支出事项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形势新政策也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预算综合反映了收支的结构和金额,体现了高校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整个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校预算管理结合计划、决策、控制功能,并有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识别的作用。所以,应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增强前瞻性和导向性、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风险预警性,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高校预算管理是编制、审核、执行、监控和评价的过程。其中编制环节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准确、科学和规范是完善预算管理的基本前提。信息化校园时代,预算编报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规模和资金总量较大的高校,更是需要构建一套有效运转的编报系统,有利于之后的环节的开展,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质量。本文以Z大学为例详述预算编报系统的构建,以期对高校预算编报有实践性的启示。

二、Z大学的基本情况

Z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学校设有7个学部,37个学院(系)。截至2014年12月,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6 666人,专任教师3 419人,拥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4.50平方公里。Z大学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有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收入,学校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财务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达109亿元。

Z大学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财经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总会计师和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计划财务处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全校的财务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对学校各级财经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其中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的编报。

Z大学需编制中央部门预算、省级预算和学校预算共三级。中央部门预算的编报是“两上两下”:每年6月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和要求编制学校下一年度预算上报,是谓“一上”;经审核,12月下达预算控制数,是谓“一下”;按照预算控制数修改“一上”的预算报表再次上报,是谓“二上”;经过教育部审批后下达正式的年度预算批复,是谓“二下”。中央部门的预算编报是通过教育部专门的软件编制,然后小组汇审后正式上报。省级的预算也是类似的过程。

校预算编制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计划财务处确定预算编制政策和提出编制年度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报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同意,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通知。各预算单位提出本单位预算的具体方案,由院处级预算决策机构审定后,报计财处。计财处对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审核,编制学校年度综合财务草案,经处长会议讨论和总会计师同意后,提交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根据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意见对预算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报校党委常委会讨论批准,若还需做较大修改,则在修改完成后再次上常委会形成补充决议。在最终的决议形成后,由计财处组织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三、Z大学预算编报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可知,Z大学预算编报的程序环环相扣,职责清晰,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是缺乏综合性的预算编报系统,尤其是校预算这一层面,限制了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大大削弱了财务部门资金分配的职能,而且在之后监控环节处于被动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校财务预算没有统一的编报系统。各预算单位通过下发的表格进行填报,同时递交纸质版和电子版,不够规范。尤其是有些预算单位的业务比较复杂、预算管理方式有所变化时,上报至计财处的预算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计财处对各预算方案进行人工汇总,工作量较大,影响效率和效果,也不便于数据存储和获取。各预算单位也无法随时跟踪预算的审核批复情况,信息的双向沟通不顺畅。

(二)缺少连接三级预算编报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不便于获取学校的人员编制构成、工资状况、现有学生人数等基础信息资料,也可能造成同一时点不同级次的预算所报的基础信息不同。

(三)没有统一的项目库纳入学校所有的专项项目。可能会造成同一项目多头经费来源,或项目实际分配的金额超出其所需金额,直接影响经费执行进度。现在Z大学的校预算内经费一部分专项是通过发展规划处的系统进行申报和审批,另一部分通过学校部门预算上报和审批,两个程序脱节,不利于项目的整合和宏观角度的规划。

目前已经有少数高校建立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而且新预算法对高校预算提出了更精细化和战略性的要求,绩效预算、滚动预算等新的要求和理念都迫切需要预算编报系统的技术性支撑。比如中央的“二上”预算中新增了200万元以上资产的上报要求,就可以利用编报系统的平台通知各单位做大型设备的规划,以便及时获取信息。

四、构建Z大学预算编报系统的建议

构建预算编报系统既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各项功能、促进财务部门有更多的资金分配的参与度和权限,也是为财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建立一个信息集成共享的平台,实现顺畅的双向沟通。构建预算编报系统的基本流程:首先要做用户需求调查,包括主要用户财务预算管理办公室和次要用户各预算单位的模块、权限、功能等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做系统开发,最后在正式上线前进行运行测试和用户反馈,运行平稳后正式构建完成,之后可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做系统的升级与更新。

(一)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有利于财务预算和决算编制的信息获取,而且将相关部门联动起来,使上报各上级主管单位的信息保持准确性和一致性。按预算编报需求设置基础数据库的录入部门,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并基于学校的协同办公系统或短信平台提醒相应部门录入和定期更新所需数据,比如人事处录入在职人数、离退休人数等,研究生院和本科生院录入学生人数和结构的数据,财务处负责录入数据口径的确定。基础数据库的有些部门也可以是和其他部门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

(二)建立统一的项目库。纳入学校所有的专项项目进行规范管理。项目库中有项目申报书、预算书和可行性报告等相关立项和审批资料,属于金额重大的项目还需附批复立项的文件。项目申请预算的流程:首先由各预算单位申报项目,若同一个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较大可自行按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排序,然后归口管理单位进行审核和调整,并根据相应程序上报审批,最后财务部门形成各项目的预算方案,优先使用财政资金分配,不足部分学校自筹资金补齐。这样从根源上解决同一个项目多头申请不同来源的经费,预算执行较慢的问题。最后将项目和资金安排方案提交校财经领导小组审议和常委会决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

(三)主要功能模块为学校层级预算的编报。在预算申报之前需初步设置预算单位、预算项目类型、资金来源、单位预算定额、定额标准和审核流程。首先,计财处下发预算编报的通知、要求和进度安排,然后各预算单位通过系统进行上报,并通过不同层级领导的审批,最后计财处通过系统审核和汇总预算数据。在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时,各预算单位申报人员可以在系统中直观了解相应预算管理方式的变化以此根据最新政策规定调整预算草案。计财处在学校常委会确定预算后将最终审定金额在系统中反馈给各单位。

此外,在该模块还应设置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功能,以生成所需预算报表如收支总表、财政拨款表等从宏观层面统计相应信息。这样预算编制人员就可以基于“一下”的批复和“二上”的预算数,结合系统中各预算单位最后审定的数据编制细化到院系、部门的校预算。

(四)预算编报系统还可以实现与Z大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对接,控制预算的执行进度。对接模块从Z大学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取数,将各项目的执行数据和相关信息及时传送到预算编报系统。各项目负责人、部门预算的分管领导也可便捷查询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同时,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预算的支出额可以按照预算进度和用款计划拨付,有助于各项目组严格按照进度实施,而且更注重分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年度或项目结束时,可以进行预算差异分析,分析预算收支的完成情况、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数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和问题,为下一年的预算分配提供决策依据。这样就优化了预算管理的风险识别和防范功能,同时为绩效预算和滚动预算提供技术手段。此外,还可以加入预算审计模块,或给学校审计部门相应的权限查询监督。重点对预算依据充分性、预算编制完整性、预算安排合理性、预算调整规范性等进行审计。这样,基于预算编报系统,以计财处为中心横向联动校内其他部门形成顺畅沟通和良好互动机制,对财务管理实行源头管控,从而使高校整个财务体系高效运转。S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编写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王卉.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6,(2):17-20.

3.杜荩佟秋利,张文娟.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1):56-60.

4.张毅永,刘冠晓,张旭洁.教育机构财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法制机制;政府职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027

1我国PPP的现状

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由早期的“国企制造加财政拨款”演变为现在的“混合制投资加社会资金”模式,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潮流。我国PPP模式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公路、水运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进行实践,但到目前为止,其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改革方向,再度引起了我国的PPP模式热潮。

2发展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顶层设计需要

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地提出了一个时间表:到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1]据相关机构预测,彼时我国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42万亿元左右。整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从2010年到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的数据及资金主要来源后如图1、图2所示。

22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

据统计,我国地方政府2015年的务率接近90%,相对于2013年增长了3%以上,紧逼政府债务率国际警戒线。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改革方向主要有:压缩基建投资、发展民间PPP模式。就当前状况而言,后者将会是多赢的有效渠道。

23民间资本实力雄厚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态势与国务院积极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作用下,民间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详见下表。

24基于项目融资模式理论的PPP比较优势分析

在项目投资、融资、资金和信用保证结构四大板块中,项目融资结构作为项目融资的核心内容,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重要的项目融资模式主要包括ABS模式和PPP模式等。[2]PPP模式在满足项目融资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有限追索的实现、项目风险的分担及融资成本的降低的基础上,因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使其拥有如下两个优势:一是私企能够在前期评估时参与确认,[3]专业评估师尽早将风险分配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二是私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有机会尽早与项目有关机构接触,节约了投标费用,降低了成本。

3案例分析

31杭州湾跨海大桥案例分析

311项目概况

宁波市和嘉兴市两地政府分别按90%和10%比例承担总建设投资约35%的建设资金,成立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平台进行招标。中标股东享有30年期经营权,期满交还政府。环驰集团等公司共同成立了慈溪建桥投资有限公司,共出资346亿元资本金。此后,雅戈尔等17家民企先后加入到杭州湾大桥的股东名单中,民间资本一度占到了整个项目的55%。

312项目失败的原因

(1)退出机制未完善。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与投资方并未签订有牵制性的有效合同,使得投资方之间缺少约束,投资企业随意撤资现象严重。截至2012年,三大国有股东所占股份已经占到了总股本的85%,剩余民企所占股份中,最高的不超过26%,出现严重的资本比例不协调。

(2)项目唯一性遭到破坏。在我国以往的PPP项目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向投资方承诺该项目的唯一性。但杭州湾大桥开工不到两年时间,绍兴杭州湾大桥便着手项目准备。另外,嘉绍大桥和钱江通道通车也导致杭州湾大桥项目的唯一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预期受益严重误判。《可行性报告》预测2010年该桥的车流量将会达到1800万辆以上,但实际比预期少了近三成。严重的预期收益误判导致资金缺口极大,按30年预定收费期限来看,极大可能无法回收本金。

32深圳大运中心案例分析

321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为合理地选聘大运中心的运营商,由政府牵头成立了选聘工作领导小组,采取边考察边推介的方式,邀请业内专家和资深学者组成筛选团队,经科学的评判,最后从众多投资方中选定佳兆业集团作为大运中心总运营商。

(2)项目公司与项目投资结构。深圳市龙岗区于2013年与佳兆业签订协议,规定佳兆业对项目拥有40年的运营管理期,要求佳兆业在5年内完成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的修建及配套商业修建工程。[4]

322项目成功的原因

(1)地方政府职能明确,支持有力。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其职能,以其最大化的专业程度对总运营商与专业团队进行选择。

(2)建立运营绩效考核机制。项目的负责部门定期与不定期地对总运营商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必要时对公众满意度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将场馆运营成功达到双赢的目的。

(3)借鉴国内外经验,防范后患。综观国内外其他大型场馆的运营,若只依靠场馆的租赁费,其日常维护费是入不敷出的。而相关部门则充分汲取经验,通过构建灵活的“商业―场馆―片区”商区联动,有机地利用商业运作来反哺场馆运营,为平衡大运场馆日常维护费用提供了资金渠道。

以上成功的原因总体具有一定可复制及可推广性,值得后续项目的借鉴。

4存在的问题

41法律与机制保障缺乏

411无针对PPP的专项立法

据不完统计,截至目前PPP相关的各政策法规数量不下200个,但起草于2014年12月3日《特许经营法征求意见稿》现今仍处于草案论证阶段,因此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存在法律层面的PPP专项立法。

412PPP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1)争议解决机制。PPP协议在此前所有的规范性文件中均被定性为民事协议。政府内部尚未对特许经营统一定性,使得在PPP项目中发生的争议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PPP更成熟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2)定价机制。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的于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上的定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价格听证制度形式大于实质与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上。PPP项目涉及消费者、生产者与公共部门三个基本参与者,作为消费者的社会公众理应参与定价之中,而我国仅仅只注重形式,实际上的价格决定视公共部T和私人部门谈判能力而定,公众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保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一方面私人部门为谋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用高成本报价与降低产品质量的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出于政治稳定因素考虑采取低价收费,并对由于生产部门经营管理等因素导致的亏损进行财政性补贴,而这部分补贴的最终实际承担者却是公众。

(3)风险分担与绩效考核机制。我国的PPP项目中,有相当比例带有财政补贴的色彩。有些政府为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承诺“兜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政府的财政风险。此外,PPP项目尚未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投入产出不高、项目实施进度滞后、财务风险控制不严等问题,带来不良影响。

42专业化机构缺乏

在一个完整的 PPP 项目中,往往包含着设计、融资、建设和经营等诸多专业领域,必然需要依托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才能为其良好运作带来保障。然而我国目前并未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组织成立专业化机构进行综合性规范化管理。

43政府契约精神欠缺

在我国的PPP项目中,常会面临地方政府领导换届,“新官不理旧账”、新政策出台等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其次,项目唯一性遭到破坏是政府契约精神欠缺的又一体现。

5国际经验

作为PPP模式的发源地的英国,截至2013年共有PFI/PF2项目七百余个。PFI/PF2模式在英国的成熟运用:一方面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显著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为英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51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英国境内采用《公共合同法》等通用法律来规范PPP行为。此外,还颁发有《PFI/ PPP采购和合同管理指引 》等详细的规范性文件及争议解决方法。因此,PPP项目在英国运作的法律障碍已扫除。

52设立专业化管理体系,明细项目管理

系统且严格地规定各项目环节具体操作流程。建立完整的三大层面六类专业机构管理体系并明确分工:从中央层面看,主要包括由合作关系伙伴组织(PUK)与财政政策小组相结合的英国设施局(IUK)、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国家审计署。从地方层面看,财政部与地方政府协会设立“地方合作伙伴关系”;[5]从中央和地方交叉层面来看,设立了符合了当地行情的地方伙伴关系公司、政府采购管理局。以上环环紧扣,层层监管,确保了PPP项目的良性运作。

53项目资金流有保障

为保障PPP项目的资金来源,英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做法系统地制定了多项切实可行的融资支持政策,其中包括成立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提供不超过400亿元规模的还款担保,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方的资金压力;同时加大鼓励力度利用绿色投资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贷款。

6对策

基于以上对我国PPP项目现今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分析,同时也借鉴国际上PPP成熟典范国家的经验,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完善对策。

61完善PPP项目法律与相关机制建设

相关部门应合力扫除法律障碍,给予项目以切实的法律保障。

从定价机制层面看:首先,设立第三方成本监控的独立管制框架,有效地对PPP项目的成本进行合理适度监控;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达到服务于市场的目的。认真遵循听证制度,充分考虑产品的公共性与经济性,实行社会规制与经济规制相结合的方式。

62建立专业化机构

根据各方面的分析资料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专业化的中介机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高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培养具有经济、法律、财务、合同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发展壮大PPP专业人才队伍;制定相应准入原则,规范专业化机构的资质要求,为我国PPP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63创新项目融资方式

正如目前保险资金允许进入PPP领域,国家应加大层面放宽PPP项目投资来源。其次,可创新融资担保模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尝试收费权等新兴抵押物融资。[6]

64减少特有不确定性

从企业层面看,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准,加强诚信意识,与政府建立维护好长期合作关系;于政府层面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发展新常态经济的号召,明确职能范围,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在PPP项目中起到一定示范性、领导性、支持性的作用。

7结论

我国首个BOT项目――广西来宾带电厂成功移交政府仪式赋予了我国PPP项目融资模式发展新的动力。通过政府与企业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有效健全相关法制和机制,解决PPP当前在我国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发展PPP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项目融资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畅浅析“人地钱”挂钩政策及发展思路[J].科技资讯,2016(7):51-52

[2]何琼西咸新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黄斐娜 应用PPP方式进行高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07-208

[4]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典型案例[J].中国工程咨询,2015(9):23

[5]闫海龙英国PPP模式发展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122-123

[6]张厚美水污染防治如何用好PPP治理模式?[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5(9):31-33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7篇

(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改革。这种探索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使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摒弃陈旧过时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1985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尖锐地指出我国高教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决定》针对政府有关部门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的问题明确提出了“要从根本上改革这种状况,要认真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1]1。在《决定》的指引下,从1985-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围绕着“五大体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探索。

1. 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心城市创办的“市属高校”的兴起,突破了以往“只有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办学”的体制;二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进一步突破了单一政府办学的体制;三是“一校两制”“一校多制”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开辟了我国高教办学体制改革的新局面。

2. 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高校办学自。《决定》明确赋予高校应有6个方面的自,即“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教材;有权接受委托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和任免其他各 级干部;有权具体安排国家拨发的基建投资和经费;有权利用自筹资金,开展国际的教育和学校交流”[1]2等等。二是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使其放弃了一些本来不应管的事,从而得以腾出精力,更有效地管好该管的事情。三是由于扩大了地方管理高校的权力和责任,既充分调动了省级政府管大学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其管大学的责任感;加大了地方对高校的投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

3. 推进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少量“自费”试点,到“双轨并存”(既有自费、又有公费),到“收费制”基本确立,开辟了国家投资以外的一个新渠道——“家庭和个人投资的渠道”。二是兴办校办产业,开展广泛的科技服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扩大了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三是由政府给政策,开征专项用于高等教育的附加。四是接受捐赠,允许私人依法办学。

4. 推进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单一的指令性招生计划,试行“指令性计划” 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新的招生计划制度,并逐步扩大“调节性计划”。二是试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5. 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中央经济、科技和教育三大体制改革的东风及其创造的外部环境,促进了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的转换。二是促进了高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全面提高,以及民主化、法治化管理的加强。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方针,确定了跨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战略。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深化”;二是着力于重点和难点。

1. 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完善和政治、科技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视野,确立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目标,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各项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其主要表现有:第一,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进一步打破了国家包揽办学的旧格局,加快了“建立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新格局”[2]1的步伐。第二,在投资体制改革上,进一步改变了单一依靠国家拨款的状况 ,加快了“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新体制”[2]2的步伐,包括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大学生的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同时,进一步改革了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机制,着手探索变“按人头拨款”的办法为“教育基金制”,并针对不同层次和别类的高校,实行不同的拨款标准和拨款办法,以充分发挥拨款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新机制。第三,在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上,一是通过“两个计划相结合”的过渡(即“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进一步促进了新的招生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二是通过“双轨并存”的过渡(即公费和自费)和“并轨”改革的推进,进一步确立了大学生“缴费上学制度”;三是通过“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2]3的过渡,进一步促进了毕业生“面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新就业制度”的[2]4建立;四是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进一步推进了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在分配上和个人工作实绩相结合。

2. 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共建、调整、合并、合作办学和参与办学”[2]5为主要途径,实施改革的重点突破。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3]。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

俄罗斯今日的世界科技大国地位是与她一贯重视教育并拥有一套完整严密、标准严格、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密不可分的。作为当年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文化教育事业最发达的俄罗斯,独立后进入了一个改革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整个社会体制的根本性改革,俄罗斯在继承了前苏联教育体制的同时,其教育制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革,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度更大一些。早在上一个世纪30年代,俄罗斯就基本消除了文盲,实施了普及11年制初等义务教育,目前每万人高等教育普及率为171人。俄罗斯教育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依据发展市场经济这一社会改革发展总目标,苏联于1988年和1989年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改革文件和法令,从总体上勾画出了与社会政治经济改革要求基本一致的教育模式框架。但是,由于苏联后期所产生的社会动荡、民族冲突和经济危机,使教育改革无法持续下去。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也势必影响了其教育结构的改革。俄罗斯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确保教育的大众化,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拨款的使用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强调教育改革的“民主主义和人文思想”[4]1, 强调“学术的自主性和高等教育形式的多种多样化”[4]2。俄罗斯前总理卡西亚诺夫曾说:教育改革必须慎重,特别要注意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效果应符合时代的需要。

自实施教育改革以来,俄罗斯的教育结构正在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确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模式。苏联教育管理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国家对教育实行垂直统一领导,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表现在极大地限制了地方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造成教育政策脱离地区、学校及个人的发展实际,在管理中易出现形式主义、、行政命令和教条主义倾向。针对这一问题,俄罗斯联邦于1992年7月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强调了教育的分权制和教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就是要解决集权与分权、统一与分散的关系,从而理顺联邦中央与各共和国及地方、学校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教育权限,将过去由中央统一管理改为分级管理,实行联邦、共和国、地区三级管理。联邦最高管理权力机关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实行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标准,编制国家教育预算,调节教育法律关系,负责统一的干部培训和再教育培训计划等;各共和国一级的权力机关和教育部门应在与联邦教育政策不相抵触的情况下,根据本共和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共和国教育法令、编制共和国教育预算、规定地方教育税和教育费,并依据国家教育标准制订相应的民族、区域教育标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地方自治机关的教育权限主要是:保证公民实现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执行国家教育政策、编制地方教育预算、设立地方教育基金、通过地方教育拨款限额,确定不违背国家教育标准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教育标准等。1996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又颁布了《高等和大学后专业教育法》。在这个法律文件中再次重申了《教育法》中关于“国家保证俄罗斯公民通过高考竞争在国立高等院校中免费接受高等教育”[5]的规定,同时提出高等院校在完成国家招生计划后,可以招收自费生。目前,俄罗斯高等院校正在扩大收费教育的比例。同时,为了对高校收费加强监督和管理,俄罗斯科学和教育部决定,从2002年起,实施对所有实行收费制的高校进行严格的评估鉴定。评估鉴定范围包括:教学计划、师资队伍的质量、学生数量、校舍和教室情况、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同时,通过评估对那些教育质量极差的“假冒伪劣”教育机构予以关闭。俄联邦政府于2000年4月通过了《2000—2005年联邦教育发展纲要》。《纲要》全面分析了俄罗斯十年经济转型以来教育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五年的实施目标、任务、手段、财政保障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同时,确定了教育在国家政策中优先发展的地位、战略和发展方向。俄罗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保持、推广和发展民族文化,培养爱国守法、具有民主和社会意识、尊重人权和个性自由、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公民,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当代科学的世界观,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文化、经济、科学和技术的变化。俄罗斯原来的基础教育是11年一贯制,不分小学、中学,而这次《教育发展纲要》把中小学11年制改为12年制。《纲要》特别强调“在俄联邦所宣布的教育优先的基础上,使教育系统的发展有利于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有创造性的个人,并使教育系统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而获得发展”[6]1。在这个主要目的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强调“教育优先”;二是把“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有创造性的个人”[6]2置于突出地位;三是视教育系统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6]3。这个三位一体的表述对俄罗斯来说无疑具有战略意义:“教育优先”是手段,造就“个人”是根本目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是位居个人发展之后的从属目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俄联邦逐步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制订并通过了2000—2004年高等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及创新性的新思想体系,对高校的指导原则和课程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其目的在于开发高等学校的科学潜力和教育潜力,明确科学与教育、生产、培养高水平的专家和科学技术人才以及科学教育人才之间的关系。几十年来,俄罗斯一直实行高校自行命题、由考生到报考学校参加考试的制度,但这一考试制度的弊端就在于舞弊、腐败现象严重,边远地区的考生负担不起交通费用,大学缺乏竞争机制。根据《高等和大学后专业教育法》,联邦政府决定实施高等院校入学统一考试。从2001年起,首先在楚瓦什自治共和国等5个联邦主体进行了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的试点工作[7]20。

根据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联邦政府从2003年开始推行国家考试基本标准,从2004年起,实行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根据统考成绩,各高校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并以此规定学生的助学金。这样,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越好,报考学生数量就越多,自然,其从国家财政预算中获得的教学经费也就越多。由此引进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大锅饭”、平均分配的做法,那些教学质量一般的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而确定新的发展目标。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加强与世界各高校的广泛联系和网络化远程教育,俄联邦教育部近几年集中力量狠抓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引进工作,并加强了部门间、联合体和地区之间的电信网建设。目前建成了32个网络中心,100多个大型的大学联络站,统一的教育体系信息空间站也初具规模;通过网络开发现代国家课程和教育方法。为了推动知识产业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最近几年,俄罗斯高等院校在科学领域和科学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创新性科技中心,以开发大学的科学潜力,实现大学科学研究工作的产业化。科学技术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高校创新性工作的发展进程。这种发展表现为:在大学建设创新性基础设施,编写和出版新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出台保护每个受教育者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重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为各个大学及时补充各类资源,支持教育管理、教育经济以及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性变革。在高等学校创新性科技中心的发展中,大学科技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科技园不仅为创新性科技中心和创新性生产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物力,同时还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如今,在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各大学已经成功地运行了11个创新性科技中心。首批参加计划的高校还将创建创新性工业体系,以加快工业产品的开发,并向市场推出科学技术研究方案及知识密集产品[7]21。俄罗斯政府为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几年来制订、颁布、批准、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条例和优惠政策,确立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国家高等教育标准,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每年从年度财政预算中,按不低于联邦预算3% 的比例向高等教育进行财政拨款,以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2011年11月,普京总理在俄罗斯外国投资协商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在未来3年,联邦政府将持续加大对教育和卫生系统的投资力度,除现有的财政拨款外,将追加拨款大约6 000亿卢布,约200亿美元,用于教育和卫生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同时,普京总理补充到,在该领域将为投资者创造补充条件:自2011年起在卫生和教育领域经营的公司免除利润税。俄罗斯政府为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努力培养“国际型”人才,于1992年3月通过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的决议》。《决议》指出,建立多层次高等教育结构应根据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更加灵活地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复合性人才,以尽可能地满足个人和社会对文化与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为目的。同时强调,《决议》的基本依据是俄罗斯国内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文件。以此为依据,俄罗斯政府还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国际型”人才的若干建议。该建议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高等教育要实现教育、生产及科学一体化,三者要加强协调,发挥整体效益;加强外语、地理学等课程教学,使其成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外语,并通晓外国文化;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多地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并提高外语水平;高校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及教学手段,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促进工商企业及社会公众对国际教育的了解与支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树立公平竞争的诚信观念。

上述建议充分体现了现今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理念,阐明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因为一个国家要想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必须参加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在教育国际化上下大力气,不断地吸收和引进世界教育先进教育理念和多元化体制,真正地开拓学科专业技术的一体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制,都应逐步地适应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教育标准,以便使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融入国际教育市场,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契机。俄罗斯政府为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了培养各级专业人才的原则,确定了多级高等教育学制体系,即不完全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和专家资格教育。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新体制为每个公民提高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获得与其能力和知识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机遇,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个人专业的机动性和个性的社会保障。改革的成果就是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取得极大的学术自主性和高等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培训的期限和标准,教学形式,颁发的毕业证书及获得的学位等。综上所述,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关系的确立,推行蕴含世界最佳经验的高等教育多元化体制,真正地开拓学科的学士专业技术的一体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期限,都应适应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教育标准,包括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诸如中国、韩国、日本、美国。

二、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两国高校间的国际合作在基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应保证相互交换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为了合作的顺利实施,应完成下列任务:[8]185。

1. 应参与国际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市场,以及教育服务市场,使学生能够在继承和弘扬各自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注重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2. 中俄高等教育的发展机制虽不尽相同,但两国应在高等教育合作一体化的基础上注重各自的特点,立足使每一所高等学校都能作为国际合作的独立主体积极参与两国间的教育合作,促进两国高校教学的紧密联系; 3. 保证科学研究与高校教育过程的紧密联系;4.联合俄罗斯和中国高校共同解决最重要的教育和科学问题,组织并实施科学的合作教育规划及方案;5. 建议的详细拟定并积极参与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措施,新途径;在先进的科学研究、深入的分析和先进的技术之基础上,促进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的发展,培养有才干的青年人;6. 互相吸收和发展两国高校间的先进教育方法,普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成果;7.深入研究俄罗斯和中国的语言与文化。

高等教育方面国际合作的机遇和目标决定了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前景。在此方面俄联邦总统签署的针对远东发展的联邦纲领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俄两国高校,特别是俄罗斯远东高校与中国北方高校间进行国际合作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8]185。 1. 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北方各高校间交流教学大纲、交换大学生、研究生、教授和科学工作者;2. 研究和推进共同探讨的学士和硕士专业技术教学规划;3. 实施针对具有学士学位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教程;4. 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北方城市组建共同的教学和研究中心;5. 参加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国际方案设计;6. 组织并参加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成果展览会;7. 参与高等院校交流信息资源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建立。

三、加强中俄高校区域间国际合作的建议

通过分析发展高等教育领域国际间合作的主要趋势,应当指出必须改善合作的组织形式。为此建议创建一个包括俄罗斯远东和中国北方各校在内的高校联合会,该联合会应完成如下任务:1. 组织区域间学校的国际联络与交往;2. 对高校科研教育的发展和整体化提出预测,提交可行性报告和建议;3. 提供独立的国际和国家间的高等教育成果技术鉴定;4. 参加建设和开发科技园,科学教育综合体;5. 参加高校工作人员的鉴定、评定工作;6. 组织国际学术会和座谈会[8]186。联合会可以制定方案建立一所国际区域大学。这所大学最好可以成为开发和交流教学技术,联合优秀高校潜在力量培养和培训专业人员的中心。联合会范畴内的工作还包括制定方案,组织远程教学系统,在这种新信息环境下,学生们不用到国外就能够学到各学期的教学课程。应创立地域性条件,以便真正地发挥全球远程教育功能的作用。联合会另一个可行性的活动对象就是发展高校毕业后教育领域的国际间合作。

教育机构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第8篇

一、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

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把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实现“三个优先”(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做到“三个高于”(即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科学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教育现代化和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任务,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打造教育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和监测、奖惩机制。

二、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到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先进行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到年,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5%和60%;到年,学前教育资源得到较大幅度扩充,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和70%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年实现城乡教育初步均衡,到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到年,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新建特殊学校,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到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东方中学、八所中学、铁路中学要达到“省一级学校”办学标准,进入优质学校就读学生比例达到75%以上。职业学校学生年流失率低于5%,教育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

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学校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保障全市各族人民享有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机会。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度提升。

三、发展任务

重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办乡镇幼儿园建设工程、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厕所改造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简称十大工程。

(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根据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办公室的要求,年计划新建板桥中心学校、四更中心学校、江边中心学校等寄宿制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年全部消灭校舍D级危房,争取比省制定的五年规划提前一年完成任务。继续加固维修C级危房,新建中小学校一批校舍,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实现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规范化。到年,乡镇中心学校、农村初中,每个学校建设2间图书室,1间藏书室1间阅览室;建设2间实验室,1间自然实验室1间化学实验室;建设2间学生电脑室,1间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多媒体教室;建设1间校医室,配备医务人员。

加强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解决“大班额”问题。到年,城区中小学要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校舍,把危房改造和改扩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学生的活动场所,并科学制定城区中小学的办学规模和学位控规,适当减少学生人数,平均班额小学控制在50人以内,初中控制在54人以内。

(二)实施公办乡镇幼儿园建设工程,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年,在四更镇、感城镇、板桥镇、新龙镇、大田镇等5个乡镇通过改扩建形式各建设1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参照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做法,在全市农村村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实行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年,在八所镇、三家镇、东河镇等3个乡镇各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改扩建村级幼儿园。

年,在天安乡、江边乡等2个乡镇各新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建立健全覆盖全市10个乡镇的农村学前教育网络。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确保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实行以公办为主导、民办并举的举措,城区重点支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乡镇以公办幼儿园为主。年起,村级小学全部附设学前班和幼儿班。政府对村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实行免费教育,享受小学标准的公用经费。到年,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年,在农村逐步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个体办园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格局。充分利用农村小学闲置校舍,创办农村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幼儿启蒙教育,注重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防止学前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

(三)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新建第二所思源实验学校。

在居龙小学校园的基础上新建第二所思源实验学校,把边远地区的天安中学、华侨农场中心学校初中部、公爱农场中心学校初中部、红泉农场中心学校初中部整体迁移到第二所思源实验学校进行寄宿制学习,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将根据省相关规定按1:1的比例配套学生资助生活费,确保学生完成学业。

(四)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扩建职业学校校园,建设实训楼、实验基地、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楼,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职业学校在完成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切实担负起企业员工培训、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研究制定高职教育的可行性报告,推动东方中学升格为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积极与省内外高级技师学院联合办学,开设旅游、越语、国际贸易等专业,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年,职业学校学制要实现升格,由一年制(三段式)升级为三年制学历教育机构,学生毕业由学校发给省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五)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工程,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实施普通高中优质学校建设工程。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按优质学校办学标准,分五年实施,全面配齐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学和生活硬件设施。改扩建八所中学、铁路中学、东方中学,争取年进入省一级学校的行列,从根本上解决优质学位紧缺、班额过大的问题。

适度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充分利用琼西中学的现有校舍、办学场地的优势,积极与国内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借助内地成功的办学经验,兴办琼西中学高中部。把城区的市二中、思源实验学校办成完全中学,市二中主要招收汉族生,思源实验学校主要招收思源学校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做好思源实验学校初中毕业生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对接工作,有效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扩容工作。

逐步实行高中免费教育。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参照义务教育由政府划拨生均公用经费的做法,测算高中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年秋季起,全市逐步实行免费高中教育。

(六)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稳定农村教育队伍。

目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周转房紧缺,出现了教师“走读”的现象,影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年起,我市要按省相关规定的标准加强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设置一房一厅一厨一卫。到年,我市将在农村初中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和部分村级小学全面建设教师周转房,让每位教师都拥有1间住房,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七)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树立师德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严格师德评价考核,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挂制督查和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和舆论监督机制。

实施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每学期选派50岁以下的农村教师进行脱产半年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整体素质。

完善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切实提高农村薄弱边远山区学校师资队伍素质。采取上派支边支教、下选跟班学习的方式,上下联动;组织省级学科带头人与市级骨干教师开展结对子活动,城区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一帮一”活动,加强交流互动,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常规教学为依托,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在培养一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向全国招聘一批中学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高中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建成覆盖城乡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全市中小学60%的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到年,全市中小学所有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逐步满足所有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初中的教学需要。

(九)实施中小学厕所改造工程,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

按照省相关规定,男生40人一个蹲位、女生20人一个蹲位的标准,年,我市将在112所无厕所学校建设112个厕所,消除学校无厕所的历史;在73所未达标学校建设73个厕所,改建现有厕所,力争全面完成任务。

(十)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12所乡镇中心学校的标准化和寄宿制建设,新建校舍,配置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扩大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每个乡镇中心学校要达到12个班级、600人以上的标准,做大做强乡镇中心学校。

不足100人的98所村级小学全部改为教学点,四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到中心学校进行寄宿制学习,享受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教学点人员全部归属乡镇中心学校,不再独立设立校长职务。

撤并港务中学小学部到市三小,扩招港务中学高中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

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按照规定标准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和“两个比例”(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到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4%以上,以后逐年增长;到年和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中央核定的比例。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年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积极推行“人员经费+生均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的预算管理模式。到年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提高校舍维修经费标准,保证校舍安全。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严格公办学校新举借债务的审批制度,并采取财政拨款、财政贴息和地方国债等多种途径逐步化解公办学校已有债务问题。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确保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各项政策,财政预算中要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师进修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培训的经费应占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

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学生生活费)政策,思源实验学校学生的资助,按省相关规定,小学750元/年,初中1000元/年的标准,市财政按1:1的比例配备生活补助经费,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资助标准。

(二)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制。加快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通过民主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的形式,选拔一批懂教育会管理的年轻校长,大胆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扩大学校办学自,走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路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但要解决好上学的问题,还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

全面推行校长聘任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度,形成合理的流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建立和完善校长能力和绩效考评办法,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实施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全面落实新一轮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组织校长参加省级培训,开展市级培训,扎实开展新一轮的校长全员培训,提升培训能力和水平。

建立校长挂职锻炼和挂职学习制度。在城区中小学选派一批骨干副校长到乡镇挂职锻炼,从乡镇选派一批业务领导到城区挂职学习,上下互动,挂实职,有实权,办实事。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结合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体现教师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按编制配备城区教师。随着城区中小学生的不断增多,城区教师缺编严重,存在自聘代课教师的现象。因此,切实需要尽快制定城区学校编制,按编制配备教师,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为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适应普通高中适度扩容的需要,鉴于高中教师紧缺的现状,每年需要面向全省全国招聘高中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加快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研究建立现代教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大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三)加强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

从严治教,从严治校,依法办学,推行校务公开。改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改进并加强对学校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行风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学校收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零收费制度,继续实行和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推行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行为,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保卫工作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广泛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安全文明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高度重视学校维稳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维护学校稳定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平安和谐。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和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上一篇:贷款可行性报告范文 下一篇:机器人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