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00:17:51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新加坡卓越的教育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留学生,2007年赴新留学的人数达到了10万左右,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占了三成。那么,新加坡的教育究竟是怎样的状况,留学新加坡有怎样的优势呢?本文带您走进新加坡的教育,一探究竟。

新加坡教育综述

新加坡人必须接受至少十年以上的常规教育,其中包括六年的小学和四至五年的中学教育,之后,他们可以进入初级学院或大学预科班(学制两年),也可进入政府的专业学校(如师范、医护等,学制三年),或者是直接进入学制三年的理工学院,而那些想直接接受专职技术教育的学生则可以报读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或理工学院毕业后,学生可考入新加坡最高学府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也可转去其它国家继续深造。所有的政府或政府赞助的学校都必须按照新加坡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来授课。

小学头四年一律课程统一,四年后实行分流。分流是以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分为三种不同课程,为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进度学习,使其潜质获得充分发挥。小一到小四是奠基阶段,宗旨是给学童在英文、母语和数学三方面打好稳固的基础。主要修读科目有英文、母语和数学。平均来说,在四年里有33%的时间用于英文的学习,27%用于学习母语,另20%用来学习数学,其余是美术、手工、音乐和体育等科目。小五和小六是定向阶段,学童将被分配入三种主要语文源流中的一种。每一种源流的课程将使学童能配合中学教育的课程,学童在修完小六后参加小六离校考试。新加坡现行的小学教学制度有利于学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新加坡在教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技巧与方法尤其出色,不少外国学校都借鉴新加坡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离校会考者可以升上中一,中学又分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种课程。前两种课程学生可在中学第四年参加普通教育文凭“普通”水准会考。普通班学生成绩好的可在中学第五年参加这项考试。特别班以第一语文水准教授英文和母语,只收小学离校会考成绩优异者,每年约有5%的小学毕业生选读特别班。小学毕业生有一半以上升入快捷班,38%升上入普通班。两班学生读的母语只是第二语文水准而已,约有75%普通班的学生参加普通教育文凭“N”水准会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升上中五。

“卓越教育架构”提供优质留学生活

为加强对留学生的保护,新加坡政府积极构建“卓越教育架构”,力推多项学生利益保护计划,特别是对私立院校进行了严格认证,通过一连串品质鉴定标准,为表现良好的私立院校贴上“品质保证”的标签,可以预见,在构建“卓越教育架构”的进程中,新加坡政府将在教育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使各国的留学生能在新加坡享受到更为优质的留学生活。

两大卓越确保学校实力

新加坡的“卓越教育架构”主要针对私立教育机构,评估范围包括三个方向,其中,对学术和管理的要求确保了教育机构的品质和实力。

“学术”是“卓越教育架构”的第一个评估方向,主要是:教育服务认证理事会将鉴定各所学校能否提供优质的课程,在通过课程鉴定计划的私立学校就读的学生将享有打工许可待遇和以快捷途径办理学生准证,课程鉴定计划于2005年开始实施。

该架构的第二个评估方向是“管理”。新加坡政府鼓励私立教育机构不断升级以完善其经营管理。新加坡素质级的私立教育机构以新加坡素质级体制为标准,取得新加坡素质级称号的私立教育机构大都拥有健全的管理系统,在私立教育机构申请成为新加坡素质级的学校时,新加坡素质级体制将根据有关标准来为各私立教育机构评分,评分范围包括该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商业运作过程;此外,提出申请的私立教育机构还必须符合一些主要的条件,如该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是否受有关部门的承认与批准,该教育机构是否能为留学生提供完善的学生服务等。

两大计划保护学生利益

在学术和管理之外,新加坡政府还积极推行“学生利益保护和福利保障措施”即“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和学生利益保护计划,并以此作为“卓越教育架构”评估的第三个方向。

“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是新加坡消费者协会、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新加坡旅游局及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合作项目,旨在向留学生及其父母进一步承诺新加坡的私立教育机构拥有健全的体制和完善的措施来保护留学生的福利和利益,主要是以突出拥有优质学生福利基础和良好经营运作基础的好学校,培养本地学生和外国学生对这些学校的信任和信心,通过“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的私立教育机构应该实行完善的学生利益保护及福利保障措施和标准。这些措施包括:透明的收费制度、明晰的学生赔偿措施和体系、私立教育机构品质承诺公开化以及工作人员训练有素,所有同入学相关的条款都应在私立教育机构和学生签署的标准合约中出现。

新加坡政府采取严格的认证标准,确保达到“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要求的私立教育机构已经采取了完善的措施来保证学生的利益和福利,同时要求已经实施学生利益保护计划的私立教育机构尽快申请加入“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而新加坡消协拥有一批专业独立的评估员和业内专家,他们将根据“消协保证标志”计划进行常规评估以保证评估和审计的公正性。

作为“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中关键的一环――学生利益保护计划,自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得到了新加坡私立教育行业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有102家私立教育机构加入了学生利益保护计划,该计划主要是在私立教育机构因为破产或被取缔而无法继续运作的情况下,确保留学生的学费免受损失,它亦可在私立教育机构未依据新加坡法院的判决向学生偿付罚款或者退还学费的情况下保护学生的利益。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星展银行和汇丰银行管理的学费户头计划(托管户头),学生支付给私立教育机构的学费将交给指定的第三方即星展银行和汇丰银行保管,如果符合发放条件,这两家银行将向私立教育机构支付学费,如果私立教育机构因为破产或被取缔而停止运作,银行将中止付款。

二、由职总英康保险公司管理的学费保险计划。如因私立教育机构无 法继续运作,或由于学生死亡或完全丧失行为能力,学生已支付的学费将获得保障。

学生利益保护计划的认证由新加坡消费者协会统一管理,所有希望招收留学生的私立教育机构都必须加入此计划,这项计划也为在新加坡的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承诺,因为申请私立教育机构的程序将更清楚、更透明,而学生们所付的学费也将得到保护;而从2004年12月1日起,也只有加入由新加坡消费者协会认证的学生利益保护计划的私立教育机构才能在招收外国学生时获得学生准证。

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照顾

除了对私立院校进行严格认证,并推行多种学生利益保护计划外,新加坡对国际学生的照顾还渗透到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与国际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住宿问题上,全国公寓业主的联盟机构新加坡房地产管理委员会协会于2004年8月推出了“教育寄宿计划”,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以优惠的价格住进新加坡私人公寓,并得到新加坡家庭照顾和关怀的机会。计划中,协会给接待家庭定下严格的遴选标准,其中包括监护人必须年满30岁、非破产者、至少拥有0水准学历,以及能为学生提供房间和基本家具等。同时,协会还安排专人定期与接待家庭和留学生会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生活情况,确保他们相处融洽,好让身在异地的学生家长安心地让孩子在新加坡留学。

为确保国际学生的安全,新加坡各学校严格管理海外留学生的起居,如规定学生每天要准时回宿舍,出入宿舍区必须要有通行证;每月要与海外学生家长通信一次,报告学习状况等;为了照顾海外留学生的思家情绪,一些学校还每月为当月生日的学生举行集体生日派对。

温馨提醒:最近几年来,中国教育部每年都有针对新加坡留学的留学预警,留学预警并不仅是针对新加坡,每年都会有针对很多国家的留学预警,如加拿大、瑞士等。新加坡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建议留学生一定要选择获得“消协保证标志”和“素质级标志”双重认证的私立学校,以确保留学安全和质量。

留学新加坡的热门专业

据预测,物流管理、会计师、酒店管理、生物医药、创意媒体设计、航海等有望成为新加坡留学的新兴热点。这些专业在新加坡国内就业市场的需求潜力就很大。由于新加坡正致力于向新兴工业转型,21世纪新兴工业每年将创造20000至25000个就业机会,而人才培养速度却远远滞后。

对于那些希望学成之后回国效力的留学生来说,新兴专业带来的职场机会无疑将会使自己避免成为“海待”。以潜力庞大的物流业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物流业每年的发展速度都在20%以上,各地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目前中国的专业物流人才却异常匮乏,全国的人才缺口高达600万。而飞速发展的动漫产业更是蕴藏了近千亿的市场,专业人才缺口高达10万以上。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会计师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作一推荐:

ACCA国际特许公认会计师

推荐理由:ACCA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专业会计师团体、国际认可程度及国际化最高的财务资格认证,所颁发的证书被公认为“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持有ACCA证书是移民各个国家的有利条件。

在新加坡就读ACCA有诸多优势,新加坡是亚洲的贸易及金融中心,急需大量金融及商业人才;其二,学生可在新加坡的大型国际机构及跨国公司带薪实习24个月,实习期间薪水约为人民币3000元-12000元/月,如学习成绩和实习成绩优秀,有机会受到实习机构的继续聘用,继而获得绿卡;其三,新加坡ACCA采取全英文教学,专业英语和国际财会双精通,比在中国国内有优势。

专业前景:ACCA会员可以在工商企业财务部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和财政、税务部门从事财务和财务管理工作。

自ACCA在中国启动以来,到2001年中国内地仅有2800人注册成为ACCA的学员,到目前也不到1万人,据估计,我国大约需要35万注册会计师,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注册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人才更为抢手。

酒店管理

推荐理由:酒店管理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能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想象力、交际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加坡拥有发达的酒店和旅游产业,堪称亚太地区的旅游、酒店业中心,新加坡的酒店业在整个亚洲排名第一,旅游业排名亚洲第三,新加坡各个五星级酒店和世界知名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专业前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尤其是2008年的中国奥运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随着外国客人的增多,英语对酒店经营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然而,据调查,我国旅游、酒店业中高层管理者外语水平普遍较差,懂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人不多,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国际型的管理人才更少,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将新建4000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这无疑给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

留学新加坡的移民前景

2007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达到7%到8%,在未来的五年中预计达到4.5%到6.5%,将能提供45万多个新的工作机会。目前新加坡拥有超过7000家不同行业的跨国企业,其中超过60%在新加坡设立了全球或区域总部。此外,新加坡当地的支柱行业正在加快国际化步伐,也都需要大量人才。为了留住人才,2007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个人化就业准证。只要年薪满三万新元,并在新加坡工作两至五年的外籍人士,在申请个人化就业准证后,如果失去工作,仍可继续在新加坡居留六个月,以便有机会寻找新工作。而在此前,在新加坡失去工作机会的外籍人士必须在短时间内离境。同时,个人化就业准证持有人也能为亲属申请亲属准证。此外,新加坡人力部还出台了一些新措施,例如把“就业准证资格证书EPEC”的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这对留学生而言,意味着学生签证到期后,可申请“就业准证资格证书”,在新加坡逗留长达12个月,有更充分的时间找工作。

另外,新加坡鼓励大学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在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提前让学生们知道就业必须具备的技能,最终尽量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最近,新加坡的高等院校也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就业。以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新加坡莎顿国际商学院、亚太管理学院等学校纷纷在本科课程中加入带薪实习课程,将理论课程分段教授,形成理论课程+带薪实习十理论课程的授课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就业市场,在走出校门 前为学生安排就业指导,以便当学生修完全部课程实际就业时,能够尽快适应新加坡的职业节奏,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由于带薪实习普遍是在完成大专课程(Diploma)或者高级大专课程(Advance Diploma)后进行,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就会被实习单位接纳成为正式员工,完成由留学到工作的成功转型。这些学生在工作之余大多选择在业余时间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业,为自己的职场竞争增加砝码。

对于想移民新加坡的留学生来说,如果能够顺利获得学士及以上的学位,在新加坡工作6个月时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民身份,一般申请周期是一年。

留学新加坡问与答

问:学校如何决定学生的插班年级,尤其是来自不同的教育制度的孩子?

答:大部分学校均会将学生安排在他们旧有学校的相等年级的班级上课,但是否被录取则完全由校方决定,而且要看入学测试的成绩而定。大部分学校会要求测定学生的英语、数学和母语(若适用)的水平。如果要入读比原先就读的高一年班级,则必须要有已经修毕原有班级的书面证明。学生的年龄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问:我送子女往新加坡读书的最好时间是什么?

答:新加坡学校的学期在每年1月开始,11月结束,所以最好便是在学年开始入读。如果你希望你的子女入读下学年,你应该在6月30日后开始申请,以便你有足够的时间去选择合适的学校。不过,申请入读中学一年级者,只会于1月公布小学六年级派位结果后,才会得知申请入读中一结果。至于申请入读初级学院一年级者,只会于3月公布当地普通教育文凭普通程度考试结果后,才会得知申请入读结果。

问:我应如何为孩子报读国际学校?

答:国际学校是专为外籍学生和永久居民而设的学校。因此,凡是外国学生都自动合格申请报读。大部分国际学校都是公开招生,不过入学标准却随校而异。家长必须亲自向有关的学校询问申请入学的手续。

问:什么是母子陪读?

答:“母子陪读”是新加坡政府“网罗人才、从小做起”的政策的体现,即从小培养适应新加坡发展的双语人才,同时允许陪读母亲工作,母亲的收入可以满足孩子就学及母子生活所需。新加坡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学校都可招收外国学生,并且允许17周岁以下学生的母亲在新加坡陪读。母亲可以一直陪读到学生进入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或政府大学为止。

问:母子陪读的招生对象是?

答:学生:6-17周岁,在读小学或中学;母亲:学历、年龄不限。问:陪读母亲工作政策如何?

答:就读于新加坡政府中小学校的外国学生的陪读母亲,在学生入学一年后,就可以向新加坡劳工部申请到特殊的工作准证,在新加坡就业。

问:新加坡“母子陪读”如何申请定居?

答:孩子:读完中四转入政府工艺教育学院或技术教育学院,完成三年课程,跟政府签订承诺在新加坡工作三年的合同就立即转为永久性居民。母亲:如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可以申请就业准证,并进一步申请定居或等候。

问:政府中小学留学费用是多少?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要树立“全实践”理念,将分散实习贯穿在理论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各门教法课、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等课程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的结合,将分散实习的时间用于这些科目的分散的教学实践,避免无目的的分散见习和实习。各门课程不仅应有理论教学的计划,还应有实践教学计划,并将这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统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间断地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地经验积累中感悟、体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被概括为“以雇用关系为基础的、通过企业实习和在教育机构的理论学习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即企业要与参训者签订雇用合同,参训者作为企业雇员参加现场实习和理论学习。该制度建立于2006年,由管辖劳动事务的“厚生劳动省”负责实施,被列进了《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成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制度之一。在这个制度之前,2004年日本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建立了名为“日本版双元制”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意在培养技术人才和增加就业。

企业可以向厚生劳动省提交包括培训计划等在内的申请资料,获准后,就可通过广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等招募培训生,与其签订有期限的雇用合同和培训合同。之后,与教育机构合作。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包括企业现场实习和教育机构的理论学习。具体时间分配以及实施模式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负担现场实习费用,培训生负担教育机构学习费用。培训结束后,企业对培训生进行能力考核,与符合条件的培训生签订正式雇用合同。培训生的资格为Ⅱ5岁至35岁的青年,培训期间为6个月至2年,总培训时间最低为850小时/年,企业现场实习时间占总培训时间的20―80%。法律规定,培训生的身份是劳动者,所以,企业必须按照《劳动基准法》、《最低工资法》等法律法规,向培训生支付工资、加班工资以及社会保险费。

二、政府的作用

“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立项,首先建立在对以往政策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分析结果对社会公开,并且不收费。厚生劳动省在《有关日本版双元制的未来形态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原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主导型”的双元制在调动企业积极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应该创造条件建立企业主导下的双元制。以这一分析为基础,经过国会讨论裁定,在《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中确立了新措施的法律地位。其次,政府将“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项目的金额、用途向民众公开,以确保国民税金得到公平合理的使用。如2007年用于新参加“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行业团体的补助金预算是4亿日元。政府的资金具体用在四个方面:企业、行业团体、教育机构、培训生。

对于企业。政府补助有以下形式。

第一,通过“职业生涯形成促进助成全”制度,对实施“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企业提供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如下:对工作中的培训(OJT),按照培训生每人海小时600日元的标准提供补助,每人补助金额总计最高可达到408000日元。对工作之外的培训(OFF-JT),按照培训费用的一定比例提供补助,大企业的补助比例是1/3,中小企业是1/2。企业向培训生支付工资,也能得到国家的补助,大企业的补助比例是工资的1/3,小企业是1/2。

第二,通过《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对实施该项目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补助。补助政策有三个。①“试行雇用奖励金”政策。企业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录取未满35岁的青年,作为技能传承对象来培养,每雇用一个人可以获得4万日元/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的奖励。②“中小企业雇用创造”等能力开发补助金政策。实施该项目的中小企业可获得相当于其培训费用50%的补助,最高补助金额可达到500万日元。补助项目包括:培训经费(培训生每人20万日元,培训时间未满600小时的,补助10万日元)、企业内培训所需费用(外部讲师的酬金、设施设备租赁费、教材费)、教育机构的学费、培训期间的工资(每人不超过1200小时)。③改善中小企业劳动环境政策。实施该项目的中小企业将容易申请到改善劳动环境融资,并扩大中小企业金融金库对信用担保协会的再保险范围。

对于获得项目参与资格的行业团体。根据它们在编制培训计划、组织及调查企业实施状况等的工作量,支付委托费。对于培训生,除了对其工资给与补助之外,政府还允诺对培训学费补助一半。

目前“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正处于试验实施阶段,参与的“机构”基本上都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团体(如行业协会等)、官办教育机构(如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等)。为了保证“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厚生劳动省在选择委托教育的机构时,采用了“培训计划书竞争”的方式:用公告形式将招募事项公开,应募者将填好的培训计划书在指定日期提交给厚生劳动省。厚生劳动省通过专家审查从中选择最适当的机构。尽管这种竞争仅是在官方及半官方的组织间进行,但考虑到官方组织的不均衡性的存在,这样的方式对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官方组织改进工作还是有意义的。

三、企业、行业团体、教育机构及培训生的参与

企业培养技能工人需要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开发费用。“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培训的直接费用、开发费用和培训生的培训费用,而且还提供进行理论教育的机构,这符合企业利益,因此可激发企业参与该制度。在现实中,大企业大都有自己培养技能工人的机制,而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往往受资金、规模、技术力量、设备条件等约束,不能独立地进行培训。“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援助那些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中小企业。从实际情况看,该制度也确实受到了中小企业的认可。

由于职业学校教育,往往重视普遍性的技能,难以把各企业所需的特殊性技能纳入教学计划中去,而“实践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为企业提供具有特殊性技能的人才。因此,积蓄在行业团体及官办培训机构中的教育资源成为了该制度所需要的教育机构。从制度实施的情况看,也正是官办的“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和一些行业协会等承担起了教育机构的功能。

上述团体被要求调查本行业或本地区的培训需求,或与经验丰富的职业学校、公共职业训练机构合作,或独立制定出教学大纲及实施计划。然后,吸收企业派培训生参加理论学习。这样能减少企业在寻找教育机构、与教育机构沟通上花费的时间和人力。另外,企业在制定实施计划时,可以参照行业组织等的实施计划模型以及通过调查总结的经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少走弯路,降低成本。开设理论课程可以由团体自行组织也可与官办的教育机构携手合作。

培训生通过该制度可以获得赖以谋生的技能,得到稳定的职业,在培训期间不仅可以有工资,还可以得到国家对培训学费的补助。目前日本的失业率约为3.9%,面对如此困难的就业局面,该制度为众多求职者提供就业方面的保障,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我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出现了大量的民间职业学校。但这些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企业实际,特别是一部分民间职业学校过于重视招生赢利,疏于治学,更使得职业教育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政府、企业、行业团体和教育机构联手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由企业和行业团体来决定培训内容,可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我国现正处于技能人才短缺的时期,随着技术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增大,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该制度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

此外,该制度援助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论是就业人数还是产值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规模等条件的约束,它们独立培养技能工人的力量不足,比起大企业更需要国家的援助。从发达工业国家的经验来看,很多技术革新都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尽快地建立包括技能人才培养在内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 培养模式 园校合作 长效机制 构建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新层次。既要有别于一般高等教育,又要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就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重点研究和长期研究的基本课题。近十多年来,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围绕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这么样的人才”问题,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特别是实施“示范校”、“骨干校”、“示范专业”、“骨干专业”等项目建设以来,各高职院校紧扣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问题,基于产业发展需求与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展探索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应区域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对接等方面,不少院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规范与激励,行业(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普遍存在高校“单头热”现象。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1]

培养教师职业从业人员的教师教育专业,既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又面临着新的职教理念与模式的冲击。其“校校合作”、“学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一是政府推行的高师院校(专业)“师范生毕业顶岗实习置换中小学教师脱产培训”机制,在实际执行中经费分担制度的落实遭遇诸多实际问题,一时难以成为普遍意义的长效机制;二是公立中小幼学校因人事管理体制及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难以提供足够数量与足够时间的顶岗实习职位,也无法提供带薪顶岗实习职位,更无法做到实习与就业挂钩。[2]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迅速壮大起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园校协同合作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工作,发展趋势亦不容乐观。打破“瓶颈”,构建园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

二、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

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必须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组织、学前教育机构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共同参与,“四方联动”,才能切实构建实施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

1.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引导、规范与推动作用

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行政管理者。培养优质学前教育师资,作为用人单位,学前教育机构是受益者之一,也应该成为责任者之一。应通过进一步制订、落实相关政策,引导、规范与推动学前教育机构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

1.1国家和地方出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专门文件,要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机构与高校一样都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主体,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参与和承担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当参与和承担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义务与责任,也就把“份外事”转变成“份内事”,有利于以政策规范推动学前教育机构主动、自觉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

1.2教育主管部门将学前教育机构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和办学资质年度检查指标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前教育机构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出发,认识和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将有力促成“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担当;另一方面,通过细化考核指标,一可让学前教育机构明确任务要求,二可利于学前教育机构与高校的合作更具操作性、实效性。

1.3完善配套政策,切实推广“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教师培训”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试点经验和李海、李泽民等人的相关研究证明,该模式能够实现四方受益:高师院校、地方教育部门、实习学校和师范生。但也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经费支持不足。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提出的“切实保障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用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专项经费。高师院校要加大师范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证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师范生实习支教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要求落实有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高校独立支撑,长期开展与面上推广难以为继。所以,教育部应会同财政部出台实施指导意见,明确经费安排要求和标准,列入地方政府考评体系。同时,对经济欠发达市县予以转移支付,确保经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由此保障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顺利开展,进而扎实促进园校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2.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协调与促进者功能

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有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幼学校参与的“广东省高职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有高师院校、行业协会、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机构和幼教产业相关企业参与的“广东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东莞等地市还成立了“学前教育行业协会”。要切实依照《章程》开展工作,成为高师院校与学前教育机构及其与教育部门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整合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着实促进园校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2.1争取更多政策与经费支持,推动师范生实习支教进一步落到实处。借助广东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的教育创强计划,争取省教育厅会同财政厅设立“园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资金,扩大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试点工作,开展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会员单位之间的园校合作试点工作,加强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工作,以丰富的、多样化的试点经验和工作取向的科研成果,以及由此促成的省级指导性文件,切实带动、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园校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2.2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等级评定与评优评先考评指标体系,引导学前教育机构主动、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开展学前教育机构等级评定和独立开展学前教育先进单位与优秀个人评选工作中,将参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情况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引导学前教育机构及其个人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园校合作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工作,促进园校合作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长效机制建设接足“地气”、落到实处。

3.学前教育机构要确立师资培养主体意识

教师职业工作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快速发展中的人(尤其是学前儿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职业工作的当前、显性目标,而其隐性的、终极的价值诉求,则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由此决定了教师职业工作,“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技术活,更是艺术活、情意活。也由此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建基于实践性经验的积累。而师范生实习,就是通过“做中学”, 领悟、掌握与积累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认同,培育爱生情感,养成职业道德,着眼于提高师范生整体职业素质的师资培养活动,是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蜕变”的关键性环节。这个“蜕变”的质量,是最终决定师资培养工作成败的关键。而这个“蜕变”,只能在高师院校与中小幼学校合作、以中小幼学校为主、在中小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实现。所以说,学前教育机构要确立师资培养主体意识,以保障充分发挥师资培养主体的功能。

3.1要充分认识承担学前师范生培养工作是利益所在、责任所在。“办学以教师为本”,优质师资是办优质学校的根本。而办优质幼儿园,是所有幼儿园的梦想,也是每一个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在培养学前师范生方面,幼儿园与高师院校是利益共同体。同时,又是分工合作的“双主体”:在通用知识与学科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方面,以高师院校为主;在实践性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师职业关键素质养成方面,以幼儿园为主。所以,在学前师范生培养上,我们幼儿园不该是被动的“配角”,而应是主动的“主角”。

3.2要充分发掘与高师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附加值”。高师院校在理论师资、实训条件、科研资源、政策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有相对优势。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园本培训、提升在职教师理论修养与基本技能、办学诊断与咨询、特色创建等方面,可以争取高师院校的更多支持,为幼儿园的又好又快发展,争取更多的提升“软实力”方面的外部资源支持,把合作高师院校发展成为幼儿园办规范园、高水平园、特色园的“战略合作伙伴”,做到一项合作、多样收获。

4.高师院校要树立“服务换合作、互惠享共赢”的合作理念

在学前师范生培养工作中,高师院校与学前教育机构是互补共建的利益共同体,各有职责、优势互补、不可或缺。从合作现状看,高校单头热现象较为突出,师范生教育见习与顶岗实习工作步履艰难。高师院校要主动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加大校级财政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切实推进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与过程质量监管。同时,要转变简单寻求学前教育机构单向支持的合作概念,树立以“服务换合作、互惠享共赢”的合作理念,着实推进园校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着实提升学前师范生实践能力与职业关键素质,着实提高学前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4.1转变观念:实现从要求幼儿园单向支持到通过提供专业服务争取幼儿园主动参与的双向合作的转变。既然需要幼儿园的合作,就要让幼儿园有主动合作的理由,就要通过专业服务激发幼儿园的合作意愿;既然是双方合作,就应该建基于互惠共赢的共同诉求,不能只期望对方无私奉献、主动配合。所以,高师院校要树立“服务换合作、互惠享共赢”的园校合作理念,才能建设实质合作的长效机制。

4.2练好内功:加强内涵建设,深入一线调研,整体提升专业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能力。主要是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实训条件、课程与教材、质量管理制度机制建设;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幼儿园保教一线教学调研与体验,引导专业教师开展幼儿园保教研究。着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能力。

4.3主动服务:要利用专业教学资源,主动为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一是政策与发展资讯咨询与辅导服务。二是提供幼儿园在职教师职务培训服务:结合见习实习,选派教师送教上门,开展理论培训;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帮助幼儿园教师提升保教基本技能水平和学习特色教学法。三是通过园校双方教师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课题申报,提供教科研指导与带动服务。四是师资支持服务:幼儿园家长接待日、教学开放周、六一节或园庆等活动,往往感到人手不足,高校可以选派教师带领优秀学生前往支持。

4.4深度融合:建立多层面、常态化、实质性的园校合作关系。一是师资共享,通过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一周的校外见习或校内实训、毕业前一学期末两周的专业技能集中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构成校内外实践课程(环节)两条主线,每年上半年举办“六一儿童节”(本校教职工子女参加)下半年举办艺术技能展示活动、课外微格教学与专题研讨活动、寒暑假与双休日义务支教活动三条辅线,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指导;幼儿园家长接待日、教学开放周、六一节或园庆等活动,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前往协助,以此加强日常合作。二是园校双方教师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改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校(园)本研究合作。三是结合入学教育、经验介绍或事迹报告、毕业教育,邀请幼儿园教师进校讲座,开展学前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选派教师结合见习实习到幼儿园讲座、调研、体验教学,促进教师交流。[3]

三、结束语

园校协同建设人才培养合作长效机制,是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的必然需要和迫切需要。只有在培养优质师资、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共同目标下,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学前教育机构、高师院校四方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做到互动共建,才能切实建构起实质性的人才培养合作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园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切实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的整体效益。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将导致无法建立完整意义上的长效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邹伟:在示范建设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8-9-10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EB/OL].教育部官网.2007-07-05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加快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琼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我省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海南的重要途径;是拉长我省职业教育“短腿”,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务必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确立职业教育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二)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6万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8万人;每个地级市重点建设好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市、县至少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心);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30万人次,使我省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统筹规划,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三)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各市、县政府要整合辖区内职业教育资源,在政府举办的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市(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重要基地。“十一五”期间,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省财政安排资金重点扶持贫困市、县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心)建设。到2010年,每个市、县都要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在学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心)。

(四)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按照扶优汰劣的原则,合并重组省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将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撤销或合并到生源好、社会需求旺的学校,大力扶持商贸、旅游、工业、农业、卫生类重点学校建设。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发展与改革厅等有关单位参加,抓紧制定全省职业教育院校结构和布局调整规划。“十一五”期间,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基础上,省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建设示范性院校6所和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16个。到2010年,建成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所,校均在校生规模6000人左右;建成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所,校均在校生规模4000人左右;重点支持5所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校均在校生规模10000人左右。

(五)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采取“学校负责、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的方式,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设省级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实训基地6个,特色实训基地2个,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技能、专业教师培训、产品研发和产品生产的多功能机构。

(六)实施职业教育机构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大职业教育机构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派30名职业院校教师到大企业或高校进修学习。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机构面向社会聘用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在16个重点建设的示范专业中设立“首席技师”。将职业教育机构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到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1个月作为职业教育机构专业教师职称晋升评定的条件。

三、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创业型人才

(七)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我省汽车制造、油气化工、林浆纸、医药、商贸旅游、现代农业、海产品加工、建材等重点产业,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机构与相关企业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和“定向培训”。企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机构依据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教育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行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定期人才需求计划和人才技能水平要求的信息,职业教育机构按照信息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培养出所需人才。

(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整合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集中资金,提高效益。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做好统筹规划,政府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到2010年,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基本达到每户农民家庭有一人外出务工就业。

(九)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强乡(镇)、村化技术教育,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面积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争取到2010年,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十)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工程。各职业教育机构要主动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学校、夜校和周末学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十一五”期间,达到每个市、县(区)至少有一所夜校或周末学校。

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十一)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机构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明确办学的定位和特色,坚持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计划要符合用人要求,教学内容要反映生产一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并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相衔接。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经技能鉴定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注重实习训练场所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校学生实践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机构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新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和弹性学习制度,鼓励学生在干中学,学以致用;要主动与企业沟通,成立校企合作机构,负责指导教学改革,协调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等工作。企业要积极接收职业教育机构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十二)深化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办职业教育机构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公办职业教育机构通过“股份合作”、“公办民助”、“国有民办”、“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格局。

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和行业学会业务指导的作用,创造条件逐步将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与行业对口原则,划归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和行业学会指导。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职业教育机构的协调和管理,努力推进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尽快改变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小、效益低的现状,打造我省职业教育品牌。

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带动、援助作用,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大力支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与市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心)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带动市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心)发展。市县政府要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初中毕业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十三)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制度。深化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建立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

(十四)推进民办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各级政府要广泛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民办职业教育。要积极探索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和引导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内涵建设,定期表彰奖励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力倡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有关单位把闲置的国有、集体资产以出租或转让等形式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积极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学生享有与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学生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五)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省政府成立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为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人事劳动、国土、农业、交通、文体、科技、税务、建设、卫生、国资委、扶贫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任。市、县级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十六)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不同类型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2007年起,省本级财政每年按国家规定安排专项经费配套国家职业教育各类专项经费,重点支持职业教育示范院校、示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扶贫助学等。

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等相关专项资金,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合理确定职业教育机构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和扶贫助学。企业要按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员工培训经费和新上项目技术员工的培训经费,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力度。

(十七)建立健全扶贫助学机制。省、市县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项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十一五”期间,省财政继续每年从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资金,举办“小康班”、涉农专业班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班。职业教育机构要将10%以上的学费收入用于设立奖、助学金和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减免,并优先组织贫困家庭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和创业实践。

(十八)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就业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省人事劳动保障和工商等部门要定期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要给予处罚。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6篇

21世纪以来,终身教育师作为专业化的终身教育工作者,为韩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文章从韩国终身教育师的概念与法律地位、职责与角色定位、培养过程与资格认证等方面对韩国的终身教育师制度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鉴于韩国终身教育师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终身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当前我同应当采取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终身教育专业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专业工作人员的培养体系以及制定完善的终身教育专业工作人员资格证书制度等措施,应对终身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问题,以满足培养大量具备专业化素养、专业化知识与专业化技能的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终身教育师;终身教育;专业化;资格认证;韩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 x(2017)05-0072-05

自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正式引入终身教育理念以来,政府通过颁布以《终身教育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出台以《终身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为核心的政策支持、构建以大学及相关组织机构为主要依托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行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标志的发展路径等具体措施,保障终身教育事业的健全与蓬勃发展。在推进终身教育及其相关领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韩国一直十分重视专业化工作人员的培养。从20世纪40年代引领大规模成人扫盲运动“成人教育指导者”,到70年代国家产业化进程中应社会需要而培养的“新村运动指导者”与“再建国民运动要员”(Kim&Lee,2012);从1982年12月《社会教育法》确立的“社会教育专员”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到1999年8月在对《社会教育法》进行全面的扩展与修订后颁布《终身教育法》,实现了“社会教育专员”向“终身教育师”的全面转型。专业化工作人员是韩国终身教育及其相关领域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终身教育师作为现阶段韩国专业化的终身教育工作者,其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国民的普遍认可。根据韩国一项关于“录用终身教育师对促进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3%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只有3.1%的调查对象认为“没有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Cha,2009,p.154)。n国终身教育的发达水平和国民对终身教育师的高度认可充分表明,韩国在发展终身教育和培养专业化的终身教育工作者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基于韩国的先进经验以及国际社会对终身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重视,本文将从韩国终身教育师的概念与法律地位、职责与角色定位、培养过程与资格认证等方面对韩国的终身教育师制度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一、终身教育师的概念与法律地位

终身教育师制度的前身是1982年12月《社会教育法》确立的“社会教育专员”制度。该法对“社会教育”的界定为“法律规定的学校教育之外的、用以满足国民终身教育需求的所有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在实际实施中主要仍以成人学习者为对象,集中于开发各项能力、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力、培养相关技能与专业素质等方面。社会教育专员则是协助完成上述各项工作的专业化工作人员,确立了两级资格制度,成为韩国最初的终身教育专业化工作者资格制度。随着1999年8月《终身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原有的《社会教育法》废止,社会教育专员的名称也相应地变更为“终身教育师”。社会教育强调实施教育的场所特征,终身教育更加强调教育的多重维度,从“社会教育”到“终身教育”,内涵与概念范畴进一步拓展与明确,同时也更加符合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

韩国最近修订的《终身教育法》(2016年5月29日)中将终身教育界定为:“学校正规教育课程之外的学历补充教育、字理解教育、职业能力提升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以及公民参与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韩国教育部,2016a)。终身教育师是为了振兴终身教育事业和推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获得由国家颁发的资格证,在地方自治团体的终身教育部门、终身学习馆、学校附设的终身教育院、企业的研修院、文化中心等各类终身教育机构中任职,全面负责包括终身教育项目的开发、执行、分析、评价以及相关教育活动等所有工作的终身教育专家(Cha,2012,PP.253-254)。同时,《终身教育法》确立了终身教育师的三级资格认证制度。

韩国《终身教育法》第4章专门就终身教育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说明,涉及终身教育师的授予资格(第24条)、终身教育师的培养机构(第25条)、终身教育师的配备与聘用(第26条)以及终身教育师聘用的经费补助(第27条)等各项内容。除《终身教育法》以外,《终身教育法实施令》《终身教育法实施规则》《幼儿教育法》《初・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关于学分认定等的法律》等法律法规,都对终身教育师的相关内容给予了补充规定和说明。

二、终身教育师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对终身教育师的概念界定中已经论及了终身教育师的基本职责,即“全面负责包括终身教育项目的开发、执行、分析、评价以及相关教育活动等所有工作”。韩国《终身教育法实施令》(2016年3月25日修订)第17条对终身教育师的职责范围做出详细规定,具体包括:①终身教育项目的需求分析、开发、实施、评价与咨询;②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信息、生涯能力开发等方面的咨询,承担相关教学任务;③其他与振兴终身教育事业相关的活动企划等(韩国教育部,2016b)。

作为执行《终身教育法》规定的各项工作的教育专家,终身教育师要发挥开发、实施、评价终身教育课程和教授终身教育相关内容的作用。因此,终身教育师的角色定位可以概括为:①开发者――分析学习者的教育需求并据此开发合适的教育项目,基本原则是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保障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②实施者――积极宣传和有效执行已经开发的终身教育项目,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回应学习者针对项目提出的疑问;③讲授者――作为终身教育专业工作人员面向学习者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同时对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者的学习类型进行分析与研究;④评价者――对执行完毕的终身教育项目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包括项目的开发过程、实施过程、教学活动以及所有参与人员对教育项目的满意度、要求与建议、需要改进的方面等进行归纳与分析,及时反馈结果并在今后的项目中改进;⑤咨询者――对学习者和潜在学习者感兴趣的终身教育项目进行说明与介绍(Cha,2012,PP.255-256)。

通常情况下,终身教育师的日常工作是集上述五种角色于一身,不仅作为终身教育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要对所在终身教育机构的各项业务负责。为了提高终身教育师的利用率和提升社会对终身教育师的认可度,国家制定了终身教育师的基本配备标准。国家及市道(相当于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终身教育振兴院需要配备5名以上终身教育师,其中1级终身教育师1名以上;各市、郡、区的终身学习馆,正式职员超过20人时需配备2名以上终身教育师,其中1级或2级终身教育师1名以上,正式职员不足20人时需至少配备1名以上的1级或2级终身教育师;《终身教育法》中规定的其他各类终身教育机构需至少配备1名以上终身教育师。根据韩国教育部和韩国教育开发院出版的《2015年终身教育统计资料集》的数据显示,韩国各类型的终身教育机构中配备了终身教育师的有3,124个,占全国的60.3%(韩国教育部,韩国教育开发院,2015,p.2)。虽然配备终身教育师的教育机构越来越普遍,国民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目前并未授予终身教育师教育公务员的身份。作为一项资格认证制度,绝大多数受聘于终身教育机构的终身教育师为合同制工作人员,只有极少数拥有公务员身份。确立终身教育师资格制度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韩国国内关于“将终身教育师纳入公务员系列”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终身教育师的工作稳定性,认为这是保证国民享有终身教育参与权和享受优质终身教育服务的重要前提(Han,2016)。

三、终身教育师的弹头过程与资格认证

(一)终身教育师的培养机构与课程设置

终身教育师的培养机构类型多样,大体上包括专科大学、四年制大学、研究生院、远程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大学附属或下设的终身教育院,依据《公务员教育培训法》设立的公务员教育培训机构,依据《教育公务员法》设立的研修机构,依据特别法案或由政府出资建立的研修或教育培训机构,其他学分认证机构,等等。同时,教育部长官可以根据培养和培训终身教育师时所需的设施、课程及教师等资源的需要,指定终身教育实施机构成为终身教育师的培养机构。

终身教育师的培养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终身教育实习在内共计5门课程;选修课分为2个领域,分别是实践领域和方法领域,其中实践领域设有8门课程,方法领域设有13门课程。每门课程3学分,选修课须在每个领域至少选择1门课程。每门课程满分均为100分,平均分数必须达到80分以上才视为考核合格(韩国教育部,2016c)。韩国终身教育师培养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1。韩国一项关于“终身教育师资格制度2级培养课程参加者的参与动机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54名参与2级培养课程的学员学习热情都很高,在参与学习的动机中选择“想要参与到被社会认可的教育活动中”和“想要接触新的教育环境”选项的人数最多,并且对培养课程的满意度也非常高(Lee,2014,PP.44-46)。这充分说明韩国终身教育师培养课程的设置得到了学习参与者的广泛认可。

(二)终身教育师的实习机构与实习内容

在终身教育师的培养过程中,教育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五门必修课程中的一T。教育实习是由终身教育师培养机构和终身教育机构共同组织,以培养准终身教育师的现场适应能力和专业性为目的,在规定的期间内实施实习教育并提供相应学分。

为了提升教育实习的效果,确保教育实习的专业性,《终身教育法》对终身教育实习的机构进行了详细规定:以国家终身教育振兴院、市・道终身教育振兴院、市・郡・区终身学习机构(包括终身学习馆、终身学习中心、公共图书馆、文化院、大学、中小学、研修院、地区社会教育协会、博物馆、社会福利院、研究院等)、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终身教育管理部门等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终身教育有关机构均可作为终身教育实习机构。除此之外,按照《终身教育法》第2条第2项规定,凡属符合下列3类之一的机构、法人或团体均可视为终身教育机构:①依据《终身教育法》认可、注册和申报的各类机构、法人或团体;②符合《关于学院设立、运营及校外学习的相关法律》的规定,实施以终身职业教育为目的的各类补习机构;③符合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实施以终身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各类机构、法人或团体。

为加强教育实习,增进准终身教育师对未来从事工作的理解和适应能力,2008年全面修订《终身教育法实施规则》时将教育实习时间从3周增加至4周。根据现行规定,终身教育师的教育实习不得少于4周,合计160小时(8小时/天×5天/周×4周),3学分。根据韩国教育部制定的《终身教育实习课程实施指南》中的规定与建议,教育实习分为实习前教育(4周)、现场实习(4周以上)以及报告与评价(2周)三个部分。其中,实习前教育包括实习介绍(1周)和实习研讨会(3周)两个部分,实习介绍是必修环节,主要是对实习目的、实习步骤与过程、实习态度和对终身教育师的职责认知等进行讲解;实习研讨会是非必修环节,包括三个主题:“各实习机构的特色与主要实习内容的共享”“主要实习内容及实习日志撰写指导”“对实习机构、实习日程的分析以及实习计划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韩国教育部,201 5,p.6)。为保证各实习机构能够正确开展终身教育师的现场实习活动,韩国教育部提供了实习内容范例(详见表2),供各个终身教育师培养机构和相关实习机构进行参考,可以此为模板制定相应的教育实习内容。

(三)终身教育师的资格认证

韩国将终身教育师分为三级,在资格认证与晋级方面对相关人员的学历、经历、修习的课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取得终身教育师资格,必须在符合《终身教育法》规定并获得认证的相关机构中修习相应的终身教育课程。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通过自学考试、其他学分认证机构等途径获得同等学力者,在学期间学习过终身教育相关课程并获得21学分以上者,或在相关终身教育机构中学习终身教育师培养课程并获得21学分(必修课程5门、选修课程2门)后,可取得终身教育师3级资格。同时,已经在相关终身教育机构工作2年以上者,以及具有1年以上终身教育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中小学教师或学历认证终身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各级终身教育振兴院或其他指定的培养机构学习终身教育师3级培养课程后,也可获得终身教育师

3级资格。

在研究生院学习过程中,修习过指定的终身教育相关的15学分的必修课程并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通过自学考试、其他学分认证机构等途径获得同等学力,在相关终身教育机构中学习终身教育师培养课程并获得30学分(必修课程5门,选修课程5门)者,可申请获得终身教育师2级资格认证。同时,持有终身教育师3级资格并从事3年以上相关工作者,在各级终身教育振兴院或其他指定的培养机构学习终身教育师2级培养课程后,也可获得终身教育师2级资格。

2013年之后,韩国通过修改《终身教育法》对终身教育师1级资格认证进行了重新规定,取消了可以直接获取1级资格认证的途径,获得终身教育师1级资格认证的唯一条件是:取得终身教育师2级资格并具备5年及以上的终身教育工作经历者,通过国家终身教育振兴院组织实施的1级晋级课程后,方可获得终身教育师1级资格认证(韩国教育部,2016b)。图1显示了韩国终身教育师的资格认证条件与过程。

根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每年通过参加学习培训获取终身教育师资格认证的人数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详见表3)。同时,1999年之前已经持有“社会.教育专员”资格证的人员可以申请更换为“终身教育师”资格证。社会教育专员1级资格证书持有者可申请更换终身教育师2级资格证书,社会教育专员2级资格证书持有者可申请更换终身教育师3级资格证书。韩国国家终身教育振兴院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韩国全国持有终身教育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共计111,280人。其中,持有1级资格证书的612人,持有2级资格证书的103,223人,持有3级资格证书的7,445人(韩国国家终身教育振兴院,2016)。

四、评价与启示

推又丈斫逃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与政策,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愿望的有效路径。鉴于终身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具备专业化素养、专业化知识与专业化技能的工作人员。从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业者的整体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不断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显得尤为必要(陈庚,2012)。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NCATE;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评估

Abstract:ThepaperdiscussesNCATE,theevaluationofteachereducationinstitutionsofUS,includingitsevaluationscope,standardsandprocedure.AnditalsoputsforwardsomeimplicationsfromtheevaluationsystemwhichisofvalueandcanbeusedtotheresearchintheoryandpracticeinthisfieldinChina.

Keywords:NCATE;US;teachereducationinstitution;evaluation

NCATE(NationalCouncilfortheAccreditationofTeacherEducation)是为美国教育部和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所认可的第一个全国性教师教育评估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对美国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一般而言,获得NCATE的认可,就标志着一个教师教育机构的学术地位得到了确立。

一、NCATE的评估范围

在美国,接受NCATE评估的“教师教育机构”主要是综合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里所有负责培养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和其他学校教育人员的学校、学院、教育系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等。通常,一个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养计划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职前培养计划(InitialPreparation),为准备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制定。二是高级培养计划(AdvancedPreparation),即本科层次后的教师培养。全国教师教育评估机构对美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的办学水平评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职前培养计划和高级培养计划的质量评估,包括各种单项培养计划的质量;对教师教育机构实施这两类教师培养计划的办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1]。前者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质量、毕业生的质量来反映;后者主要通过综合大学为保证教师培养计划的质量所提供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管理状况、资金状况、办学条件等的水平来反映。

二、NCATE评估的基本程序

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向NCATE申请两种评估:初步评估(InitialAccreditation)和继续评估(ContinuingAccreditation)。所谓初步评估,是指NCATE对教师教育机构的第一次认可。继续评估则是指通过初步认可后,NCATE对教师教育机构每5年进行一次继续评估,确认教师教育机构是否对初步评估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革,或是制定了新的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等。如果教师教育机构通过继续评估,保留初步评估的结果;如果没有通过,则是延缓鉴定或是取消初步评估的结果。

在初步评估和继续认可过程中,一个教师教育机构一般要经过以下的评估程序:

第一步:获得被评估的资格。申请认可的教师教育机构,应具备三个条件:①向NCATE提出评估申请,成为预备待评机构。②一旦教师教育机构成为待评机构,就必须提交“AACTE/NCATE联合年度报告”。③从预备待评机构过渡到正式待评机构。

第二步:教师教育机构成为正式待评机构之后,将准备两年后NCATE的实地考察。教师教育机构在NCATE进行实地考察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熟知NCATE的评估标准和程序;②对实地考察进行经费预算;③确认所在的州与NCATE是否有合作关系;④做好“认可程序中第三方证词”,并将证词寄给NCATE作为参考;⑤根据NCATE的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书面报告;⑥确定考察日期。第三步:初步评估。NCATE由评估委员会组成考察小组,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委员将访问教师、行政人员、学生、中小学合作教师、校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审核该机构的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文件审查,查看的文件包括评估计划、数据以及概念框架等。另外,评估委员会还向该机构提出建议,指明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各项标准(主要包括6个标准项目:教师候选人的知识、技能和特性;评估系统和机构评价;教学实习和临床实践;多样性;教师的资格、成绩和专业发展;机构的管理和资源等)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委员会将最终的考察报告提交给NCATE[2]。

第四步:由NCATE的机构评估董事会最后做出初步评估决定。机构评估董事会做出的初步评估决定的依据是评估委员会的报告、教师教育机构的书面回馈以及包括机构自我评价报告在内的相关参考资料等。初步认可的决定有三种:①评估合格(Accredited);②暂时评估合格(ProvisionalAccreditation);③评估不合格(DeniedAccreditation)。

第五步:继续评估审查。教师教育机构在通过NCATE的初步评估之后,为了继续确保已有的评估,就需要每5年再接受一次继续认可审查。NCATE继续评估的步骤与初步评估相似,在继续认可实地考察之后,机构认可董事会将会做出以下几种评估决定:①评估合格(Accredited);②有条件地评估合格(AccreditationwithConditions);③延缓评估(AccreditationwithProbation)[3]。

三、几点启示

1外部教师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亟待建立

我国正在由独立定向型师范教育向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变,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评价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许多重点综合大学开始加入师资培养单位的行列。由于初次加入师资培养的行列,再加上有些大学在教育课程上所投入的师资和经费设备有限,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将难以避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外部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保证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质量[4]。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在教师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全国教师教育标准,保证师范生在职前培养阶段达到教师资格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原先的教师资格制度。

2保证评估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美国典型的地方分权制以及其文化传统决定了它只能通过建立一个非官方、民间的认可机构NCATE来对全美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全国性认可。在我国应该建立类似NCATE这样的专门认可机构,负责对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认可与评估。由于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同于美国,所以评估机构应是一个半官方、学术监控性的评估组织,但在受教育部职能部门的制约、协调和管理的基础上,必须保持相对的学术独立性。这种制约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方能保证评估机构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虽然我国对教师教育机构评估的工作在实践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尚不充分,美国的NCATE对于教师教育机构的评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借鉴的窗口,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NCATE)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2,(3):60.

[2]张昱琨,张婕.英美教师、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新要求、新进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97.

[3]洪明.英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4):59.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8篇

1.时间安排不合理。一是时间短。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一般为6~8周,不少教育管理人员、学者、教师、学生都认为时间偏短,这早已达成共识。主要是近年高师院校扩招以来,学生课堂教学实习课时数明显减少,导致实习小组过大,像生物、地理等学科,在中学本来课时就不多,十多个学生去干一个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当然是“僧多粥少”。二是一次性集中安排,不利于师范生循序提高。教育实多没有落到实处,仅仅是“完成”一下教学的一个程序,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实习一般是在最后一年安排,毕业班学生在实习期间忙着应聘,经常请假,不能保证实习时间,这也是时间安排上不容忽视的问题。

2.指导不力。在实习指导方面,指导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实习生分组,高师院系派指导教师到实习学校,会同实习学校原任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生。然而,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只有职责和内容的要求,缺乏关于指导教师资格、聘用、考核、奖惩的明确规定,从而导致指导教师的水平没有保障、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这使得师范生在实习期间缺乏必要的帮助。高师院校扩招后,生师比上升,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学校派不出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指导教师,有的院系只有通过扩大教育实习队的规模来达到少派指导教师的目的,教育实习队由原来的8~12人扩大到16~24人。[1]由于实习小组太大,大大地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也就很难到位。另外,教育实习指导工作要求高任务重,但劳动报酬低;实习学校原任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没有具体的要求和缺乏必要的监督,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随意性大。一些师范院校更是采取“分散(或定向)实习”的方式,实习生较为分散,受时空及人力限制,实习指导教师实质上只能充当“联络员”。“指导教师”演变为“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往往顾此失彼,乃至放任自流,实习往往处于没有或少有指导的状态。

3.内容、组织形式单一。从内容上看,实践性课程应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教育科研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而在当前,除了教育实习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和一定的要求而外,其他实践性课程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明确的要求,基本上流于形式。

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一些学校要么采取统一组织的教育实习,要么采取自由分散式教育实习。前者统一编队,在同一时间,所有学生聚集到几个相对集中的实习点,这是最常见的教育实习组织形式,其优点是计划性、组织性强,便于集中管理和指导。但在高师院校扩招后其弊端已日渐突出,一是指导教师的问题,二是中小学无力承受。而由师范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往往是放任自流,师范生趁机“走形式”,末了开个证明敷衍了事。

4.缺乏中小学的支持和配合。实习学校不欢迎实习生已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中学教育功能异化,在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学绩效的评价指标情况下,许多学校走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轨道,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怕实习生到校“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便放不开手脚让实习生去上课和管理班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类课程就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师范生教育教学观念、行为都滞后于中小学的发展需要;对学生、教育、教法的认识仍停留在旧的模式里,又缺乏教育科研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不能适应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期望实习生能带去一些新东西的愿望经常落空,结果实习生反而成为中小学的负担,也就难以得到实习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5.评价流于形式。我国的教育实习一般是时间届满时自然结束,笼统地给实习生打个成绩,基本上参加实习的都合格,不过是有优、良、中、及格等不同等级的区分。成绩的评定主要是凭指导教师的主观印象而定。高师院校缺乏考核教育实习成绩的具体细则。这样便导致学生对教育实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使本来就难以保证的短期“教育实习”雪上加霜。

二、加强高师实践性课程的思路

1.重新认识实践性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师范教育将教育实习作为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应用理论”和“检验理论”的环节,把教育实习从整个高师教育过程中剥离出来。这种一次性、短时间的“理论-应用型”实习观与终结性的师范教育观是一致的。事实上,实习是手段,不是目的,实习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持续的发展。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中的一个教学过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和整个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必要环节,它在时间与空间上与高师教育的全过程水融、密不可分。师范院校必须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和体验。教师的教育知识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形成。教师教育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实现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步提升。教师教育课程应给师范生提供充足的实践体验机会。教育实践课程应该是内容多样的系列设计,应交叉、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同时应加强对教育见习、实习的指导、管理与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

2.改善实践性课程的时间安排。实习要成为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专业能力的过程,必然要求有相当数量的实习时间。有了这个前提,师范生才有可能深入地了解学校教育和儿童学习的过程,获得多样化的经验,并基于教育问题情境进行反思研究。同时,实践体验要分散、多次进行,才能与理论教学建立功能性的联系。

在实践性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英国的做法是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对职前教师培养中的实习时间下限作了明确的要求: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学士课程至少32周;获得学科专业学位以后再进行的本科后教育证书课程,在一学年(36周)的时间里,培养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实习时间分别为18和24周。且至少要在两所学校分时间段进行,必须对每一阶段的教育实习进行评价。最后一学年安排一次集中实习,根据“合格教师资格标准”做出最终的实习成绩评定。教师教育机构对实践性课程的时间安排大致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连续性和阶段性,多次进行而又相对集中,贯穿在师范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充足的时间为师范生全面、深入了解学校及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实践性课程的内容与大学中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注重提升师范生在教学实践情景中获得的经验,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联系,并通过研究教育现实中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注重教育经验多样化。一方面,实践性课程要求实习生要深入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实践,另一方面,不仅注重课堂教学,也重视其他环节的实习,如教育调查、组织课外活动、协助进行学校管理等,实习内容全面、丰富。[2]

3.加强实习过程中的指导。英国实践性课程的实施是与规范、周密的指导同步进行的。对实习生的指导包括书面的指导手册和导师指导两种。教师教育机构对实习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备有非常详尽的指导手册,对实习生的穿着、注意事项、每周、每天甚至一天中的每个时段要做的工作都有具体而规范的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实践性课程指导手册的内容涵盖了学校体验过程中的所有方面,明确而详细地告诉师范生应当达到哪些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

此外,教师教育机构一般与中小学合作成立实习指导小组,成员为负责制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大学教师、伙伴关系学校校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大学教育学院导师。由实习学校导师担负指导实习生的主要职责,同时,大学导师亲临实习学校,观察并指导、评估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和学习,组织师范生开展专题讨论,并由专人负责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互通信息以及实习生在学校中的安排事宜,共同指导师范生实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教育机构要对实习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各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合同中对各自的职责以及各类参与人员的角色都有详细的规定。这样,规范的制度保证加上具体指导,使师范生在见习前就能熟悉教学内容、编制教案、设计教法,甚至试教,在此基础上见习听课,师范生就能对照检查,加上见习后的评课和请任课教师座谈,实习生就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有经验的教师相比存在的差距,这对师范生的进步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很值得借鉴。

4.建立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的伙伴关系。要改变实习学校不欢迎实习生的态度,就要建立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之间良好的伙伴关系,首先,要改革课程教学,使师范生树立最新的师生观、教学观,掌握新方法、新策略。其次,要做好实习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教学内容要密切结合中小学的实际,一方面提高教育实习的教学质量,又尽量把可能带给实习学校的影响、负担降至最低限度。此外,师范生还要尽可能了解中小学的教学、管理常规,熟悉教学内容。最后,要制定和完善实习政策,改革与调整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地为实习学校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当前英国主要是通过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大学与中小学结成伙伴关系,由高等教育机构负责理论方面的培训,中小学校则提供教育实践的场所,双方合作,共同实现师资培养目标。政府将教师教育的部分经费下拨给中小学,培养教师是中小学的责任之一;同时,教师教育机构要与中小学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把紧评价关。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功能,改革和完善实习评价、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实习的质量。英国的实习评价包括实习学校导师、大学导师对实习生工作的评价,也包括实习生的自我评价。评价标准由大学依据“合格教师资格标准”制定。每次导师的评价都要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实习生。英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还对师范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也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师范生不断判断自己的进步情况,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性实践能力。缺乏指导的实践性课程易流于形式;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则会使某些环节失去具体的目标。改善评价方式,把紧评价关,无疑是改进我国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届硕士学位论文,2003.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NCATE;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评估

Abstract:ThepaperdiscussesNCATE,theevaluationofteachereducationinstitutionsofUS,includingitsevaluationscope,standardsandprocedure.AnditalsoputsforwardsomeimplicationsfromtheevaluationsystemwhichisofvalueandcanbeusedtotheresearchintheoryandpracticeinthisfieldinChina.

Keywords:NCATE;US;teachereducationinstitution;evaluation

NCATE(NationalCouncilfortheAccreditationofTeacherEducation)是为美国教育部和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所认可的第一个全国性教师教育评估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对美国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一般而言,获得NCATE的认可,就标志着一个教师教育机构的学术地位得到了确立。

一、NCATE的评估范围

在美国,接受NCATE评估的“教师教育机构”主要是综合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里所有负责培养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和其他学校教育人员的学校、学院、教育系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等。通常,一个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养计划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职前培养计划(InitialPreparation),为准备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制定。二是高级培养计划(AdvancedPreparation),即本科层次后的教师培养。全国教师教育评估机构对美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的办学水平评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职前培养计划和高级培养计划的质量评估,包括各种单项培养计划的质量;对教师教育机构实施这两类教师培养计划的办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1]。前者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质量、毕业生的质量来反映;后者主要通过综合大学为保证教师培养计划的质量所提供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管理状况、资金状况、办学条件等的水平来反映。

二、NCATE评估的基本程序

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向NCATE申请两种评估:初步评估(InitialAccreditation)和继续评估(ContinuingAccreditation)。所谓初步评估,是指NCATE对教师教育机构的第一次认可。继续评估则是指通过初步认可后,NCATE对教师教育机构每5年进行一次继续评估,确认教师教育机构是否对初步评估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革,或是制定了新的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等。如果教师教育机构通过继续评估,保留初步评估的结果;如果没有通过,则是延缓鉴定或是取消初步评估的结果。

在初步评估和继续认可过程中,一个教师教育机构一般要经过以下的评估程序:

第一步:获得被评估的资格。申请认可的教师教育机构,应具备三个条件:①向NCATE提出评估申请,成为预备待评机构。②一旦教师教育机构成为待评机构,就必须提交“AACTE/NCATE联合年度报告”。③从预备待评机构过渡到正式待评机构。

第二步:教师教育机构成为正式待评机构之后,将准备两年后NCATE的实地考察。教师教育机构在NCATE进行实地考察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熟知NCATE的评估标准和程序;②对实地考察进行经费预算;③确认所在的州与NCATE是否有合作关系;④做好“认可程序中第三方证词”,并将证词寄给NCATE作为参考;⑤根据NCATE的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书面报告;⑥确定考察日期。第三步:初步评估。NCATE由评估委员会组成考察小组,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委员将访问教师、行政人员、学生、中小学合作教师、校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审核该机构的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文件审查,查看的文件包括评估计划、数据以及概念框架等。另外,评估委员会还向该机构提出建议,指明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各项标准(主要包括6个标准项目:教师候选人的知识、技能和特性;评估系统和机构评价;教学实习和临床实践;多样性;教师的资格、成绩和专业发展;机构的管理和资源等)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委员会将最终的考察报告提交给NCATE[2]。

第四步:由NCATE的机构评估董事会最后做出初步评估决定。机构评估董事会做出的初步评估决定的依据是评估委员会的报告、教师教育机构的书面回馈以及包括机构自我评价报告在内的相关参考资料等。初步认可的决定有三种:①评估合格(Accredited);②暂时评估合格(ProvisionalAccreditation);③评估不合格(DeniedAccreditation)。

第五步:继续评估审查。教师教育机构在通过NCATE的初步评估之后,为了继续确保已有的评估,就需要每5年再接受一次继续认可审查。NCATE继续评估的步骤与初步评估相似,在继续认可实地考察之后,机构认可董事会将会做出以下几种评估决定:①评估合格(Accredited);②有条件地评估合格(AccreditationwithConditions);③延缓评估(AccreditationwithProbation)[3]。

三、几点启示

1外部教师教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亟待建立

我国正在由独立定向型师范教育向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变,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评价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许多重点综合大学开始加入师资培养单位的行列。由于初次加入师资培养的行列,再加上有些大学在教育课程上所投入的师资和经费设备有限,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将难以避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外部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保证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质量[4]。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在教师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全国教师教育标准,保证师范生在职前培养阶段达到教师资格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原先的教师资格制度。

2保证评估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由于美国典型的地方分权制以及其文化传统决定了它只能通过建立一个非官方、民间的认可机构NCATE来对全美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全国性认可。在我国应该建立类似NCATE这样的专门认可机构,负责对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认可与评估。由于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同于美国,所以评估机构应是一个半官方、学术监控性的评估组织,但在受教育部职能部门的制约、协调和管理的基础上,必须保持相对的学术独立性。这种制约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方能保证评估机构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虽然我国对教师教育机构评估的工作在实践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尚不充分,美国的NCATE对于教师教育机构的评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借鉴的窗口,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NCATE)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2,(3):60.

[2]张昱琨,张婕.英美教师、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新要求、新进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97.

[3]洪明.英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4):59.

教育机构实习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女子高校 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0YBA1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7-02

2010年湖南女子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适应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女子院校的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反复修订和论证,确立了有女院特色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应用型女子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尝试改变狭隘的专业意识,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建立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培养目标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品位。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幼托机构进行保育、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的能力,在社区从事学前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和培训的能力,能在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妇女儿童部门、儿童文化产业等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湖南师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 两相比较,湖南女子学院这所新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老牌本科院校基本接近,这样的定位,体现了学前教育紧密跟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社会现实,培养满足大力发展的学前教育各层次的需要,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女子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1.本科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发展状态代表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总的方向与趋势,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发现并给予调整是极其必要的。

“大学的专业设置较多地根据现有的资源与技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发展需要,通过和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交换关系,实现大学和社会、市场的和谐发展。” 以这种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不仅有助于高校获得必要的市场资源,同时也有助于证明其专业存在的合理性。学前教育专业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其在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市场(优秀幼儿园教师的需要)这一导向。

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为了尽快适应本科教学模式,通过广泛的调研,参考了有关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资深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长,参加学前教育专业论证会,根据幼儿教育专家的研究探索和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确立了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掌握弹、唱、跳、画、说等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婴幼儿身心保健知识,能够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婴幼儿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具备从事育婴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具备从事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培训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科各类别课程及要求学分如下表:

学科各类别课程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马列主义哲学、思想概论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第二板块: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中外教育史,生理解剖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等课程,课程的设置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紧密结合,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大有帮助。

第三大板块:专业教育课程。1.是专业基础课程:学前卫生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2.是专业核心课程:音乐、舞蹈、钢琴、美术、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3.是专业选修课,分四个模块:英语类模块:幼儿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外语;教学法类模块:数学、音乐、语言、美术、科学、社会、体育教育;艺术类模块:钢琴、舞蹈、美术;学前理论类模块:儿童服装心理学、学前教育评价、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比较教育;4.是专业拓展课程:奥尔夫音乐、民族乐器、0-3岁婴儿教育、食品营养卫生、优生学、蒙台梭利教学法。学生集中学习专业基础课,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选修不同的板块,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板块: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保育、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第一、课程类别更明确,课程设置更全面。

第二、女校特色系列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三、专业选修课程的模块式设计,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向。

三、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社会需要学前教育相关行业的人才。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家庭教育、托幼儿教育机构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在内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机构水准不断提高,形式也是日趋多样,在这种形势的驱动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型教师,而是既有学前教育知识与技能和学前教育信念与责任又有学前教育实践智慧的教师。因此,高等学校中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幼教育师资,还可以培养从事幼儿园管理、社区妇女儿童工作、早教机构咨询培训师资以及培养托幼机构中婴幼儿教师为主要的课程培养目标。

2.婴儿教育机构及婴儿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市场信息。

婴儿教育以它的灵活性、社会性、指导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婴儿教育机构教师要学会如何面对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要有较强的亲和力、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深入家庭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有丰富的婴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儿童的表现作出判断,使家长产生信服感。婴儿教师应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宣传早期教育,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职业特点。为此可开设0-3 岁婴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等相关课程。只有对早期教育这一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满足毕业生多元化职业的需求, 学校要主动与社会变迁和进步接轨,根据早教市场的需求办学,为专业自身的建设和学科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3.加强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研究与学习,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中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供教育实践的机会。将模拟实习、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试验方法设计和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女子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

[2]湖南师大教务处.湖南师大本科生培养方案[S].2008

上一篇:计算机实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电力实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