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02:02:50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下面谈点自己所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学校的忠诚管理

忠诚管理在学校这层面上的就是校长要引导教师、学生、社区、家长乃至教育行政部门认同自己、认同学校,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学校的价值主张、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发展规划的忠诚,使各方力量形成一股管理合力。从实践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一所学校没有忠诚的教师会就没有忠诚的学生与家长,缺乏忠诚的学生与家长,学校也就无法留住忠诚的教师,而学校一旦失去教师、学生、家长的忠诚,学校就没有基础,就失去发展的后劲。所以学校的忠诚管理就是要从确保教师的忠诚出发,凝聚各种要素的忠诚力量,为学校管理服务,形成一种管理的良性循环,那么它的管理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1、人力资本效应

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如果骨干老师认同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他们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勤勤恳恳,不折不扣地执行并丰富学校办学策略。因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忠诚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忠诚氛围,就会产生巨大的吸引作用,不但能保持并巩固学校固有的人力资本,而且会吸引外面的优秀教师慕名而来。

2、学校形象与组织氛围的效应

学校形象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它与学校的组织氛围是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学校组织氛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校形象。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忠诚氛围,就会有工作的动力,就会有“言传身教”,就会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带出一个好的校风,就会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不断前进,那么它的形象也将是充满活力而欣欣向荣。

3、教育教学质量效应

学校一旦获得教师的忠诚,教师就会认同校长及其办学思想,就会忠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这会大大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与积极性,使教师工作目标与学校的愿景融为一体,每位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将自己当前的阵地视为拓展自己事业的阵地,视教学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他们会努力学习,千方百计地改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快速提高,学校的声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教师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学校的忠诚态度。从而赢得广大家长学生的信赖和忠诚,这样就会达到学校、社会、家长教育合力、促进校内外的教育有教之功,提升学校的办学的品质。

二、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

1、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管理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发展的结果,一些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甚至违背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会严重限制和束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索、不断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作为校长,我们还要不断帮助教师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确立新颖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引导教师爱教、乐教、善教,不是消极被动地应付,而是按照目标主动地自己管理自己。

2、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较高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所期待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但高质量的获得,关键在于教学的过程管理,在于教学进行时不断反思和教学行为的调查。为此,作为校长,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尊重科学、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向,及时掌握教学一线信息,对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调控,引导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高效的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求实求活,努力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立体式的现代教学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相互质疑问题,教学相长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接受社会评价,提高办学活动

学校办学在通过自我评价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自身若能更好地引进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我想定能进一步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社会评价虽然不能决定学校的发展,但能唤醒正沉睡着的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一旦这种内驱力被激活,学校会沿着自己所希望的道路更好地前行。那么社会力量又如何评价学校呢?这社会力量当然不是社会中的个人或几个人,也不是社会中一般的群众团体,而是一个能代表广大师生意愿的有组织的群体,如家长委员会、社区等,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学校管理水平、学生的质量、师资力量、办学声誉等作出合理的评价,提出更好的办学建议,供学校决策。我想,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进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心,参与教育评价工作,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校自身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增强学校的开放程度,促进学校稳步健康地发展。

三、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诸因素的和谐

1、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实现和谐统一

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是紧紧相连的,学校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只有当学校发展时,才会有教师充分、主动地发展的空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发展会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校长应充分认识到两者在互动中和谐统一的关系,应该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学校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观念更新,素质优化、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辛勤工作,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必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成果来推动学校不断地发展。

2、教学竞争与协调――矛盾的统一

竞争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合作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个体与群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同心协力,产生一致行动的过程。就学校而言,校际之间、班际之间、学科与学科、同学科之间无不存在竞争,有竞争就有进步。但是竞争过趋激烈偏离目标,偏离轨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降低凝聚力,形成知识私有,各自为政,使整体合力削弱,产生1+1<2的效应,因此校长必须十分注重有效地调控,创设竞争氛围,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使竞争成为学校发展的助动器,成为一种无形的激励,将这对矛盾有机地分解并和谐地统一,使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在学校管理活动,教学活动中形成,从而达到学校系统管理中1+1>2的效应。

3、教学质量――教风、学风、校风共同推进的结果

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无疑会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优良的校风必然会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认为今天的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理念,就教育教学质量管辖而言,我们必须狠抓教风、学风,建立良好的校风。因为有了好的教风,教师就会严格要求,关爱学生,自觉担负起主体责任,就会去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感染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形成教风和学风的和谐统一,培植良好的校风,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四、注重学校内在素养培植的实效性

1、树立现代“学校形象”意识

学校形象犹如一面鲜红的战旗,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感召力,它能促使师生员工对学校奋斗目标和办学准则达成共识,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面对空前激烈的办学竞争,现代教育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更使我觉得,学校形象是学校的生命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立足之点,作为校长应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形象,引导学校各种力量,自觉、主动、积极地把学校形象作为学校的生命来抓,象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学校形象。

2、增强“科教兴校”意识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都遇到过许多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为避免盲目性或少走弯路,我们必须加强教育研究和学科教研工作,实实在在地走科教兴校之路,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科研成果的大小,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品位的重要标志。

学校要形成科研网络,定期开展教科研培训及实践活动,以增强教师群体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并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改革,以科研促教改,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让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疑难问题整理出来,形成专题,让同学科教师共同研究,集各人智慧,形成共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3、培养办现代化学校的思想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是人才和人口素养的竞争,尤其是本世纪中叶我们国家能不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列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学校培养高规格的建设人才。因此,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务必要树立办现代化学校的理念,不能满足现状,安于旧貌,要有超前意识,以现代化学校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引领学校向教育现代化迈进,尽力做到学生的高质量、师资的高品位,办学条件的高标准、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同时,要在师生员工中不断灌输,培养办现代化学校的思想和理念,让教师产生一种新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把学校教育现代化置于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在加强课堂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受活生生的现代化教育,在社会活动中学会交往,增长才干,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培育丰厚的现代知识和生活根基,为迈出校门奠定发展基础。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 开放式 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19-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高校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行业与专业的双赢。目前,我国有三百余所高校相继在自己相关学科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仅仅局限于在学校内部进行常规的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新形式下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近五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充分挖掘西部特别是绵阳科技城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加大专业与社会的联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遵循 “资源共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建成了由专业、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共同参与的、内外结合的开放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

一、人才培养质量联控模式的构建原则

校内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和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发展和实施质量工程的新形势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坚持用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不断完善校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开放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联控模式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规范检查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全程教学环节,发现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误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是系统性原则。由学校教务处、学院督导专家、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专业班级及合作单位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

三是全程性原则。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质量监控系统对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设计

控制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本科人才质量、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其在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调节、控制和导向作用。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教与学两个角度着手,以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规范化管理为依托,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为重点,以教学过程监督为核心,完善既有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建成了各部门、各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其中,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质量以专业内部控制为主,校外完成的实践教学质量以企事业单位控制为主,合作教育课程由专业和实行单位共同完成,并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同时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识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目的性地对专业建设目标与特色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进行调整。

三、企事业单位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联合控制模式的运行及管理

新形势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专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求得专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产―学―研联盟”的优势,以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保人才的急切需求为契机,主动实施校企合作,积极争取中物科技集团、长虹集团、四川科学城神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支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来,专业坚持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聘请二十余位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小组”,重点开展专业建设方案研究、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及信息反馈等工作。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小组的有效运转,管控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制度,坚持每学期初对专业各项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同时,也组织专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期末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总结,还不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针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培养问题进行磋商,并要求专业及时进行整改,通过近五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调整机制。

方案研究是指针对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围绕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研究分析人才培养质量现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咨教服务等,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是重点监控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及学生的满意度,教材能及时反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等。同时也参与制定课程方案,建设精品课程,组织编写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教材,组织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等。

队伍建设是指根据行业急需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新教师,有目的性地培训青年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需要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又具一定工程经验的师资队伍。然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绝大部份教师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本身进行科研素养高,但是他们实际工程经验少,在指导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上往往感到所学知识与工厂生产有些脱节。多年来环境工程实施了以增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养计划,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实践锻炼,同时青年教师往往也会把实践经验与企业最新技术运用到本科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是指参与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联合申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织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撰写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论文等。特别是近两年来,环境工程专业与绵阳长虹格润再生资源公司、四川千业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绵阳流能粉体设备有限公司、江油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有限公司、江油鸿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水务分公司、绵阳环保实业公司等14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校企联合管理制度,强化了顶岗实习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信息反馈主要是由校内外学生指导教师、毕业后工作稳定的学生完成,他们在质量信息反馈、校企合作交流与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多年来坚持根据毕业生分布情况,有选择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站,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与用人单位联合,建立更为完善的毕业生情况追踪和定期反馈制度,使之常规化、规范化、全面化,可更真实、更及时地了解毕业生就业及表现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2012年环境工程专业采用走访用人单位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已毕业的05到08级136位同学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全部九个方面都表现良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尤其在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计算机能力四个指标上的社会满意度都在80%以上。

环保行业中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控制是专业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深化、拓展、完善的需要。整合校内的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引入以企业为主的第三方,构建以开放式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西部高校同类专业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毕正宇.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和贯彻全国、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这次全县教科研工作会议。大力实施均衡教育和建设“教育强县”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落实县局2011年春节干部集训大会精神,总结我县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分析我县教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2011年教科研工作,努力实现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

一、过去一年教科研工作简要回顾

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过去的一年。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宗旨,认真落实“均衡、质量、规范、服务、和谐”主题目标,充分发挥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一)抓队伍建设之本。

各镇教研员主动积极开展工作,一是教科研队伍日趋幼稚。各显特色。二是全体教科研员都参与了包片责任教研,联系一个协作片区积极开展区域片区协作体活动,每次活动有计划、主题、效果和简报。三是教科研员通过教学视导、专业引领和四优评比等活动打造了一批示范精品课。四是大多数教科研员做学术讲座或辅导报告20场以上。

(二)立教学管理之规。

2010年,为推进我县学校教学惯例管理工作的均衡发展。重点进行了教学惯例管理评估。一是制发文件。以沙教201052号制定下发了县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复评验收和迎接市局抽查评估工作方法与要求》二是检查督办。一方面通过教学教研惯例视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出整改;另一方面专项评估,分别于4月26日—5月21日;10月20日—10月28日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工作评价校校行活动。三是高标准迎评。11月1日—4日,市教育局分两个评估小组对我县学校教学惯例管理工作进行选点复评,通过“三查”三听”三看”等程序考核,县四所受检学校工作效果显著,均获得了优秀评价等次。1月18日召开的荆门市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评估总结惩办会上,县3所初中、5所小学被评为荆门市教学惯例管理先进学校。15人评为荆门市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先进个人。

(三)走质量强校之路。

积极引导各校有效备考,未雨绸缪。2010年我县中考效果继续坚持在全市前两名。一是以战略引备考。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抓好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备考工作的指导意见》九年级教学进度建议》各学科《复习备考意见》等。4月,高质量地组织了8个学科复习备考会,保证了县各学科的复习备考在扎实有序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二是以研讨促备考。4月,组织了2010年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为中考备考第三轮复习提供了优质学案。同时精心编制“五月调考”和中考模拟训练试卷,高质量组织调研考试和适应训练。三是以改革办小考。今年小学毕业质量监测在管理和操作上实行了八项改革创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其年度终结性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四是以激励促发展。10月18日,李市中学胜利召开了义务教育学段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围绕“抓均衡,提质量,促规范,重服务,创和谐”主题,总结成果,惩办先进;寻找差异,落实措施。对全体教育教学管理者更加坚定了切实落实教学惯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信心。

(四)兴课堂教改之风。

服务有效教研。1月,一是科学规划。出台了2010年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法》引导学校整体关注、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年初,出台了关于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研究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之导引全县将“有效教学”主题活动深化。二是重心前移,服务有效教学。努力将重心前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服务教师有效教学;共邀请教研专家、名师近10余人次到校专题讲座。落实有效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专业引领的优势,普及全县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和局部联村完小开展视导,全年组织送教下乡活动18人次,听课700余节次,分学科召开和参与校本教研交流会200余场次。三是连片教研。扎实开展片区协作体活动,荆潜路、五洋路、汉宜路等三个初中教研区域协作体,东、南、西、北四片区小学协作体临时进行送教下乡、教学观摩,课题研讨,管理论坛,联合考试等活动,使我县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得到进一步创新,

(五)举科研兴教之旗。

指导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30多人次,一抓教师素质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逐步生长为骨干教师。2010年。获部级奖1节,获省级奖5节、市级奖28节。课件获省级奖2件,市级11件,论文获奖部级4篇、省级18篇、市级135篇。二抓课题立项规范。2010年所报21个市级以上立项课题都体现了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这一宗旨。三抓队伍培训提高。3月,认真组织了2010年中小学教育科研及管理人员培训,全县教科室主任、市级以上立项课题负责人或核心成员80多人参加了培训。4月16日我师专附小举行《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12个子课题联合开题仪式。四抓课题研究出成果。1月沈集中学、烽火台中学、拾桥小学,5月实验初中、实验小学、长林中学、十里小学共7个市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专家现场鉴定,顺利结题。

有2校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惩处,一年来。荣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全国先进单位,实验初中张为芬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12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科教师。有4校被评为荆门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11人被评为荆门市校本教研先进个人。7个市级课题结题。有6校被评为2010年度荆门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5人被评为2010年度荆门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荆门市最佳教科室主任,1人被评为荆门市十佳教科室主任。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0年,县被评为湖北省学科校本教学研究先进单位、荆门市教研工作先进单位、荆门市“校本教研”工作先进单位、荆门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全县教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和勤奋工作的结果,此,代表县教研室、县教科所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对我来说,201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通过我努力,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教科研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存在肯定效果和认清形势的同时,必需坚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问题和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教科研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奖惩措施,1学校惯例管理流于形式。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处于粗放型状态,教职工疲于应付,无所适从。二是管理制度不落实。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和措施,但由于有畏难情绪,而使制度不能得以落实。三是惯例检查走过场。有的学校教学检查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课堂教学等方面检查不严、不细、不实。检查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查教案只看节数不看内容,查作业只看批改次数不看批改质量。没有形成检查结果通报,导致评价不公正。四是教科研氛围不浓厚。有的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切磋的气氛不浓、深度不够,学校教育发展后劲缺乏。

不研究教材,2有效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些教师不学习新的理念。不思考教法,不了解学生,课堂上“满堂灌”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宝押在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上,拼时间、耗体力、搞家教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依然存在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三是有效训练落而不实。训练设计缺乏针对性和梯度,训练时间被教师滥讲而无情挤占。四是基础年级重视不够。一些学校只注重毕业年级的教学,忽视基础年级的教学管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学未能形成良性循环。

初中学校任其自主管理,3质量监测措施不够得力。一是管理机制不全。局部教育总支管理缺位。中心小学有优势任其镇内独大,联村完小的质量管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二是管理措施不力。小学毕业质量监测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期末考试组织随心所欲,执行教育局文件精神打折扣。

认识提高但动作缓慢,4课题研究实效性不强。教科研水平仍在低层次徘徊。一是认识上的浅薄。指导思想上。不少学校把教科研项目蜕变成了提升学校品位的幌子。二是对研究过程缺乏监控和评估,以至立项之后,若有若无,期结题验收时拿不出实验资料。

(二)目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1质量氛围日趋浓厚: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各级教研部门要采取教学视导等方式评估中小学的教学质量,②《湖北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要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将每年10月定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月”集中开展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活动,通过“教学质量月”活动,引导学校和社会关注教学质量。

为建设“教育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教育局2011年工作目标: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专业生长要求更高:①教师队伍建设压力加大;②业务水平考试方法正在实施。

优秀率80%;②中考及格率和高分率分别提高510个百分点。3工作目标更加具体:①小学毕业监测合格率达到95%。

4考试要求更加明确:行政发文;统考统阅;数据分析。

5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不准补课;统一作息;减负提质。

三、新一年教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科研为手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工作职能,积极转变教科研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全面抓落实,推动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工作思路:①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突出两个重点,即建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深化有效教学研究—打造高效和谐课堂。③贯穿三条主线,即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向课堂要质量;优化教研机制以创新求发展。④强化四项措施,即教学抓常规;备考抓指导;研究抓课题;队伍抓练功。⑤提升五项水平,即提升教研队伍管理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课题研究水平。为此,针对我县教科研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要进一步明确措施,狠抓落实。

(一)从抓惯例管理入手。

也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人们常说,惯例管理是教学工作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新的一年我要把强化和规范教学惯例的全程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

从市、县教育局到各学校都建立了一套关于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并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法》以引导各学校教学惯例管理落到实处。各学校也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进一步予以修订完善,以期重建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基础上,要坚决克服把制度写在纸上而不能落实在行动上的弊端,确保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要以全面落实《县教学管理规程》和《荆门市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方法》为抓手,着力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以全面构建现代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过程,精细管理,稳步推进。

各学校在时间上能够保证,二要突出抓好教学惯例中的关键环节。首先抓好集体备课。从了解的情况看。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局部学校还远远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保证。教学视导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备课不充分,集体下载教案,上课时未能吃透教材,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与集体备课走过场有直接关系。今后要在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上下功夫,不要把集体备课变成案、统一进度的过程,而要变成教师钻研教材、学习研讨和提高的过程。集体备课既要形成统一的教学要求,又要写出个性化的教案,这样的集体备课才是有效的其次是抓课堂教学效益。要通过多形式的听课,如教师之间的相互听,教导处和学校领导的随机听以及听课后的随机检测、评课和教学反思等,把课堂教学始终置于管理督查的视野之内,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再次抓定期的教学质量分析。分析要到年级、班级,要详细具体,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对策,落实改进的措施。第四要抓好单薄环节。对学困生要诲人不倦,倾注更多的关爱,协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要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三要形成有效的惯例管理监控机制。教学管理不能“秋后算账”而要注重过程。为此。实施有效监控,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研室将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关注各校教学惯例管理落实情况,四、五月份继续对初中、中心小学教学惯例管理进行检查评估(联村完小由各镇教育总支负责落实)确保在自然状态下了解真实情况。检查评估活动将立足于指导、规范,力求实效性。通过检查评估全面了解学校教学惯例管理实施情况。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学校,协助解剖,限期整改,跟踪回访。检查评估的结果将作为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从抓质量监测入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理直气壮抓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旗帜鲜明抓质量。

又是指挥者,一要形成教学工作有效运行机制。分管教科研工作的镇教育总支辅导员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有敢于管理的气魄,不能做老好人,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及时检查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倾向性问题,拿出有效的应对战略。要善于运用管理的智慧,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把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连到一起,形成一个教学工作的指挥网络,通过他将教学管理的制度推行到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贯彻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教导处和教研组的建设。教导处是处在校级领导和教师之间,既是管理者,又是实践者,应当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成为学校领导管理指导教学的好帮手和参谋长,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实施者。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处置好三个“点”把好三个关。一是选准切入点,把好期初计划关。教导主任要理清学校每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思路,计划不能成为一种摆设,要真正使其成为教学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案。二是激活兴奋点,把好教研活动关。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重点,一切从实效出发,让所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能有所得。三是狠抓着力点,把好教学惯例管理月查关。要定期地对所有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汇总保管于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中。教研组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管理环节。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认真配好教研组长,要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经常组织教师学习课程规范,研究教材,开展惯例的教学检查,要备课和其它小型教研活动,建立教研组内的听课制度、评课制度,同学科之间的教师形成良好的切磋交流的风气。

强化教学绩效考核,二要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氛围。一是继续强化镇教育总支管理职能。强化精细科学管理和日常教学行为管理。改革教学评价方法,紧紧依靠镇教育总支管理,夯实小学教学基础,加强单薄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二是探索研究八、九年级局部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以此顺应规范办学管理要求,减轻九年级上学期过重教学压力,夯实初三知识基础,保证2月底结束新课,3月初进入复习备考。三是继续抓好中考研究和九年级备考工作。加大对各初中毕业班教学调研指导力度,各初中要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毕业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依照《县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围绕备考工作的学校管理、学法指导、教学战略工作重心,重点落实“全面抓,抓全面”优培尖子生、促进临界生、帮扶学困生”备考战略,不时提高复习课效益。大力提倡任课教师选题、编题、解题,以教促学。将在三月底和四月初召开全县中考各学科复习备考会,五月上旬举行中考调研考试。

提升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三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为配合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县”建设。年内将结合我县中小学实际,制定《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暂定名)一是完善监控评价网络。完善县级、学校、教师三级监控体系,形成有效沟通、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二是健全监控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管理方法,加强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的过程性管理。继续抓好期末考试工作。首先要统一步调,所有的学校都必须纳入到全县统一的质量检测体系中来,其次要统一组织阅卷,强化质量分析。三是落实监控评价责任。各教育总支和学校要做好协调组织和配合工作,树立全员监控、全面监控、全程监控的观念,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时提高。

今年将各级教研员和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的评价惩办与乡镇(学校)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关联。下半年召开全县义务教育学段教学工作会议,四要继续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小学、初中《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法》经过修订完善。奖励先进,督促后进,进一步促进各学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深入开展“加强教学惯例管理,五要认真抓好“教学质量月”活动。根据《湖北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意见》将每年10月定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月”县将在10月举办“教学质量月”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讨论,积极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分析教育教学现状,研究教育教学战略,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各校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推门听课活动、示范课活动、公开课活动、教案展评活动等,形成“人人谈教育教学,个个说教育教学质量”浓厚氛围;通过抓课堂教学来引导所有教师把关注点转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来,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研究课堂教学上来,

(三)从抓有效训练入手。

取得了初步效果,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实施课改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目前课程改革已步入聚焦课堂—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阶段,为了保证有效教学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升,下一阶段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培养人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推进课程改革。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既有阶段性,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改革工作必需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课程改革中所遇到新问题。应着力处置好以下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置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经历了新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的风风雨雨,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课程改革不是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肯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满堂灌”要坚决摒弃,对落实“双基”教育方法和战略要继承发扬。二要正确处置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负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会因为流于形式而毫无实效。三要正确处置好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但课堂教学不能为了开放探究而放任自流;不能为了辅助教学而“电影观摩”四要正确处置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激进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听课发现,青年教师接受新理念快,课堂教学中一味追求课堂活泼的氛围,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却忽视了双基”年长的教师,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求稳、求实,过分注重了双基”落实,而忽视其他两个目标的达成。其实,三维目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作用才干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设计一些活动作为载体,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拉动研究。各学校要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节点。如开展一些教学主题活动、观摩活动,研讨课活动,论文交流活动等,引导和带动教师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重点关注备课中的训练设计落实、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时间落实、练习作业中的批阅落实等三个环节。训练内容设计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局部,三是切实落实“有效训练”教学要求。继续坚持以落实“有效训练”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切入点。落实有效训练的前提,训练内容一定要科学、适用,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梯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训练时间不得少于教学时长的三分之一。要把训练的梯度、训练的广度、训练的强度、训练的效度研究作为落实有效训练活动的核心研究内容,为课程改革不时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向教研教改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四)从抓区域协作体入手。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研网络,促进校际交流合作,提高教研水平。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区域教研协作体工作的意见》主要目的于建立校际间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使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形成和达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以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片区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共同发展。

着眼于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开展活动中,一要明确区域教研协作体理念。第一。可以组织骨干教师送课、议课、评课以及“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引导教师在交流、研讨中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反思、提升个人的课堂教学水平。第二,着眼于学校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或骨干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校际互动,实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组织活动时,要广泛征询各成员校的意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中提炼活动主题,集体研究制定活动计划,确保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此提高各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三,着眼于教师专业化生长需要。以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为出发点,以研促学,研学一体。无论是主题研讨,还是展示交流;无论是教学案编制,还是片区联考,都要本着从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动身,活动的开展必需受到参与教师的欢迎,以保证片区教研协作体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性。

要以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二是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一要以课例为载体。区域教研协作体活动。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课程规范、教法、学法为重点,以课例为主要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二要内容丰富。区域教研协作体活动既要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又要注重教师专业生长;既要关注毕业班教学,又要探索非毕业班教学过程管理的做法和经验。活动形式和内容有:教学观摩、有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送教下乡、论文交流、课题会商、效果展示、专题讲座、名师论坛、毕业班联考及反馈会等。三要组织规范。要编制协作体学年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时间。本着少而精原则,定时组织协作体一月一次教学教研活动,学年结束撰写工作总结。每次活动要做到五个一”即一份通知、一个活动方案、一套活动资料、一份总结、一篇上传通讯稿件。四要积极参与。各教育总支和成员学校要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协作体活动,并主动承担至少一次活动。教研室将实行教研员包抓协作体活动责任制,每个教研员联系一个片区协作体,全面负责片区协作体的活动规划、组织协调、活动指导和过程监督。

加快形成有利于校本教研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是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各镇、学校要积极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跟进”新型教学研究制度。努力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均衡发展的生动活泼局面。

(五)从抓课题研究入手。

县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近几年来。教育改革不时深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此过程中,教育科研工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校与校之间还很不平衡,如何走好科研兴教之路,对不少学校来说还未探索出有效途径。为此,对如何坚持科研兴教,强调以下几点:

更重要的可以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一是进一步增强科研兴教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科研不只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形成教育、研究、学习、创新一体化的职业生活方式。但是不少校长、不少教师对教科研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只有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必需审时度势,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和均衡教育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要在教科研上做文章,用教科研促进新课程改革,用教科研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用教科研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用教科研实现师生的共同生长。

教科研就是不误砍柴工”磨刀石。每位教师都必需树立教科研的先导”意识,二是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运用科学的教研方法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先导与基础。关键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一要有先导意识。对教学而言。不时学习,不时探索,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主动地成为教科研的主人。二要有服务意识。学校进行的教科研是基础性”教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教科研,与教学是一张皮”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为宗旨。因此,应该是应用性的草根式研究,应当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所以我教科研要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为学校、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这样才干焕发出蓬勃、耐久的生命力。三要有过程意识。教科研“一阵风”教育质量肯定要打折扣,教科研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打破急功近利思想,坚持进行连续的动态的教科研活动,做到恒创恒新,与时俱进。四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效果即成果”教育科研的新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们教学实践中碰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善于将这些问题搜集整理,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如何实施师生活动、生生互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如何定位,如何重建适应课改的教学制度等,进行课题研究。从2011年起,将结合荆门市教科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小课题研究“百、千、万”工程的意见》整理提炼出一批针对性强、切入口小、研究周期短、实用价值高的小型课题,下发各学校,由学校和教师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力求使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使课题研究的效果,转变为课改的效果。

联合县域农村学校,三是积极实施课题“项目带动”战略。一要建立课题研究协作体。充分发挥县域科研名校和城区学校的龙头作用。建立“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协作研究体,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二要抓好过程管理。对“十一五”期间申报并立项的省、市、县级课题,要认真组织研究,抓好过程管理,落实课题研究中期视导和教育科研工作年终考核,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三要落实到期结题制度。结题是课题研究效果的最基本标志,对于承当“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研究课题的12所学校,从现在起,要认真做好与结题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年内争取全部结题。其他有到期课题的学校要与县教科所主动联系沟通,落实好结题时间和结题方式。

并严格规范发证行为,四是搭建教师专业生长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展“四优”评选活动。通过“四优”评选活动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开展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件的评选工作。以此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开展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化生长,从今年开始,举办县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并制定“教学能手”评选方法,以后每两年开展一次。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校的教学工作,促使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

答:我国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决定》第一次使用了“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一词。它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开始的标志,而且是高等教育管理由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转变的开始。1986年,国家“七五”计划中强调加强教育立法,逐步建立系统的学校评估和监督制度。此外,1990年原国家教委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也为高等学校工作评估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4、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从何时开始的?

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从1993年开始的,至今已有十一年。

5、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答:按评估目的划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合格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优秀评估。从2002年开始,三种评估归并为一种评估,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6、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答: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

7、为什么要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答: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来检验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以造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以此来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工作,使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8、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教育部将于2005年年底对我院开展本科教学评估,这是国家对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检查,也是我院自建校以来第一次接受国家权威性的教学评估,评估结果将由教育部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教育部规定,评估合格的学校,评估结果作为该校今后审批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新增本科专业设置,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硕士、博士点的主要依据之一。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的学校,需在规定的暂缓期(1—2年)内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申请重新接受评估。评估结论为不合格的学校,由教育部区别情况,令其限期整顿、停止招生或停办。可以说,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学院的社会声誉,而社会声誉的变化又必将影响学院的招生和广大学生的就业,从而关系到学院的前途甚至生死存亡。评估工作与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重要性和艰巨性远远高于96年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工作。

9、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评建重点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的本职属性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最主要、决定其本质属性的职能。绝大多数高校只有真正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任务,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才能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因此,教学工作无疑是水平评估的重点。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是本科教育质量。

10、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二十字方针是什么?

答: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11、如何理解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原则?

答:“以评促改”就是通过评估工作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

“以评促建”就是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

“以评促管”就是通过评估工作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说明评估只是手段,通过评估工作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最终的目的。

12、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什么特征?

答:具有高度权威性。专家组受教育部委托。

具有基础性。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基础。

具有社会影响性。公布评估结果,对于学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具有综合性。名义是教学评估,实质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综合评估。

13、怎样衡量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质量?

答:衡量评建工作成功的标准主要是看在评建工作中学校和学生是否受益。学生,并不只是少数学生,而是指全体学生。此外,要看受益的有效期,不仅在迎接评估检查这段短时期内受益,还要长期受益。即如果评估是成功的,它就应该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4、什么是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主体?

答:学校是评估工作的主体。

15、什么是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基础?

答:学校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

16、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组织机构是什么?

答:评估工作由教育部统一领导。教育部委托“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简称“评估专家委员会”)实施。学校的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建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

17、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分几个阶段?

答: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自评阶段,这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学校要通过自评,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为评估工作和学校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进校考察阶段,主要是对学校的自评工作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③整改阶段,这是巩固评建成果的重要阶段。学校要认真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制定整改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内部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保证措施,逐步解决办学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教学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18、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哪些评估指标?

答: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其指标体系有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括号内为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另外还有一个特色项目。

7项一级指标是:

(1)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办学思路);

(2)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

(3)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经费);

(4)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5)教学管理(管理队伍、质量控制);

(6)学风(教师风范、学习风气);

(7)教学效果(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就业)。

19、什么是特色项目?

答:特色是指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

(1)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思路;

(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人才特色;

(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

(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20、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结论如何确定?

答:(一)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

良好: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有特色项目。

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二)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1项,一般指标8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2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学校自评建设整改写出自评报告向教育部提出评估申请教育部组织专家到校进行咨询服务按照专家意见进一步整改专家正式进校评估专家组汇总情况后作出初步评价意见教育部召开专家委员会投票决定结果学校整改。

22、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步骤是什么?

答:整个评估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被评高校按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标准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第二阶段,抽调部分课程的考试试卷和部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组织学生接受问卷调查;第三阶段,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评估专家组到被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第四阶段,被评学校根据评估时专家组指出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并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到实处,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切实得以提高。

23、学校自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自评的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一是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的基础上,发动学校各单位、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二是被评学校客观地以总结工作入手,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系统完整地整理教学资料与教学工作密切联系的相关资料,力求做到全面、客观、真实、准确;三是找出影响教学工作和教育质量的症结和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并积极整改;四是形成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自评报告;五是准备好自评结果和依据以及相应的支撑材料和背景材料;六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迎接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与评估。

24、评估专家组由那些人组成?

答:专家组一般由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评估专家9—13人组成,专家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秘书1-2人。评估专家原则上要从评估专家库中选聘,逐步做到专家先培训取得评估资格后再参加评估工作。

25、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时采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组对被评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进校前要对被评估学校试卷和毕业论文进行随机性抽查,从中检查我校考试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专家组进校后,对照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时采用的是“听、看、查、议”四种方式。

听——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有关教学工作的汇报,深入课堂听教师讲课,召开校领导、教师、中层管理干部、学生、离退休人员座谈会,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看——审阅有关资料,考察实验室、图书馆等各种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查——考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计算机房、网络中心、体育场馆、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等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随机听课,调阅随机抽取的学生毕业论文和实验、实习报告,对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基本技能、课堂技能和实验实践技能测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性问卷调查,访问教务处、科研处、计财处等职能部门和部分院系,查阅部分院系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有关资料和教学管理文件档案,进行个别访谈和专题调研等。通过抽查主要基础课和实践环节的考核、指导情况评价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议——评议。在考察结束前专家组还要给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反馈整改意见。

26、专家组进校后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参观:由专家组提出内容,由学校负责组织、路线安排。

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课及主干专业基础课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主要实习基地,图书馆,电教中心,多媒体教室,体育场,学生出早操、上晚自习,社团活动,学生宿舍,食堂环境等。

(2)听课:每位专家至少听3—4节课。

A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学校优秀课、精品课等。

B不同类型教室的课,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

(3)座谈会:由专家组确定讨论提纲和与会人员名单,2小时之内,6—15人左右。

A不同专题的座谈会,如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的运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经费及使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B不同类型人员的座谈会,如老中青教师,教学管理干部,教务人员,学校督导组(或评估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优秀教师、学生等。

(4)走访:尽可能对所有的教学基层单位和主要职能部门都安排走访。

(5)查阅资料:参评学校要汇集整理出各方面的资料。

各项指标的评估依据及其支撑材料和补充说明,各类教学文件、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日历,教师讲稿等

27、评估专家组听课的对象是什么?

答:专家组进校后需要听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实验课、骨干课、精品课等;要听不同类型教师的课,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根据专家从事的学科情况,每位专家至少要听3-4节课。

28、评估专家组如何召开座谈会?

答:①针对需要了解的内容拟出专题,如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的运行、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室工作、教学经费及使用等,根据专题要求组织不同的人员参加。②召集不同类型人员,如:老年教师,中青年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教学管理干部,学校督导组(或评估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前期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等参加座谈会。③座谈会一般安排在2小时之内,人数控制在6—15人之间。

29、评估专家组怎样走访院系部及相关部门?

答:①评估专家组可以根据学校的院系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分布情况预先做好分工,安排好走访时间,确定参加接待的人员;也可以把走访和座谈结合起来,评估专家组会预先写好访问座谈的提纲,由学校负责组织安排落实。从评估考察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被评学校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期望出发,专家组会尽可能对所有的教学基层单位和主要职能部门都安排专家走访。②每个单位的走访时间一般在l-2小时之内,参加人员一般是单位的领导,必要时可请相关同志参加。走访时可补充参观部分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室或查看部分资料等。③有必要时会安排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用人部门的走访。

30、评估专家组如何查阅资料?

答:①由于查阅资料工作量很大,可以先进行粗略浏览,然后根据专家的分工,按评估方案的要求逐项进行查阅。②在审阅资料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些不太清楚的问题时,可以请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做进一步的解释,也可以请学校提供进一步的补充材料。③如果材料中的关键和重要数据或者对评估结论有影响的内容出现矛盾或存在疑问时,专家组会仔细认真核对,并要通过其他调查手段查清、核实。④专家还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阅一些补充材料,如: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教师的教学进程表、教案或讲稿等。

31、评估结论是如何确定的?

答:教育部根据专家组的考察意见和评议结果,审定被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学校如对评估结论有不同意见,可在评估结论公布后一个月内,向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提出申诉,评估专家委员会予以审理,妥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教育部复审。

32、评估结论的有效期多长?

答:评估结论实行有效期制。有效期暂定为5年。在有效期内,如发现有评估依据严重失实或教学方面发生重大事故等严重问题,要通过一定程序取消对被评学校原有的评估结论。

33、评估工作的三个“符合度”的内容是什么?

答:评估的实质是检验学校的三个“符合度”,即:①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合。②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是否相符合。③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学校的定位和目标是否相符合。

34、评估指标体系可概括成哪四类内容?

答:第一类是硬件,主要检查两项:一项是教学经费的投入情况,一项是教学面积的占有情况。第二类是软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队伍(包括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以及队伍作风等),二是办学思路(包括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思路等),三是管理水平(包括校级和院系级的管理水平)。第三类是教学改革,主要评估两个方面:一是教改思路,二是教改措施(包括专业、课程等方面)。最后一类是教学质量,主要看学风,学生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

35、如何理解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

答:正确确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建设及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办学指导思想不是抽象的,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考察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仅要看办学指导思想中的两个二级指标,即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还要看指标体系的其它指标。如师资、资源的配置、专业的设置、专业培养计划等,这些都跟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关。

36、什么是学校的定位?

答:学校的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37、如何考察学校的定位?

答:①学校定位是否符合国民经济或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智力和人力支持;是否符合学校自身的条件,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②总体目标要明确。a.学校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地位(包括目前与规划);b.学校结构(理、工、农、医、管、经、文等)属哪类结构的学校;c.学校层次属教学型、研究型,还是教学研究型;d.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结构和主要服务面向。层次指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等;结构指以什么层次为主。人才服务面向的一层含义是学校培养的人才是行业服务,还是为区域经济服务,还是为全国服务;另一层含义是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研究、开发,还是下基层做实际工作。③要有总体规划,如“十五规划”,更要有专业发展规划,以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看专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否与时俱进。

38、指标体系中办学思路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教学思想观念有时代特征,质量意识强,办学思路有特色。②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一贯重视本科教学。

39、如何考察学校的办学思路?

答:①教学思想观念是否与时俱进,符合教育规律;能否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等关系;领导是否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②是否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是否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的观念。③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是否明确。

40、如何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答:①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注重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②学校能够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跟其他工作,如产业、科研、推广等工作的关系。③学校对教学经费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④各部门都能围绕着育人进行工作,并主动为教学服务。⑤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⑥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⑦育人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

41、什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

答:师资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42、指标体系中师资具体指什么?

答:指标体系中讲的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包括在教学岗位上的、科研岗位上的、管理岗位上的教师。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外聘教师,即使担任教学工作,也不算在教师基数中。

43、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答:①看师资队伍的自然状况,即:师资队伍的数量、学科、学缘(即哪个学校毕业的)、年龄、学历、职称、各院系部分布的状况、师生比等。②看学校的学科发展状况,即:教师的科研状况,重点学科的状况,包括学科带头人,院系部的建设状况、科研情况,还有教学方向跟科研方向的关系,还要看新学科、新专业的情况。③看基础课与主干课教师队伍的状况,即:人员结构如何?教学负担重不重?学术交流、科研、进修情况怎么样?④看实践教学环节这支教师队伍的状况。

44、师资队伍结构指的是什么?

答:师资队伍的结构指学校及各学科和基础课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学科(专业)结构情况。v45、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指的是什么?

答: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指其结构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

46、师资队伍良好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要良好,应有学科带头人,应形成了学科梯队,并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

47、指标体系中要求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多少才算合格?

答:30%---40%

48、指标体系中对研究生学位如何界定?

答:研究生学位是指已经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那些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或在研究生班毕业的,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或者现在正在读研究生学位,还未拿到学位的,都不计在研究生学位中。

49、指标体系中师资队伍结构A级标准是什么?

答: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

50、什么是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

答: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51、指标体系中主讲教师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95%;②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均为本科生授课,55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③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52、如何评估主讲教师?

答:①学校有没有关于主讲教师资格认证的条例、条件、规定。②学校有没有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53、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经费。

54、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各类教室(普通教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所(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及其管理手段和年图书文献资料购置费、计算机网络利用、运动场面积和设施等。

55、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之为实习基地?

答:①场所是稳定的;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内容;③有稳定的教师与辅助人员队伍;④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⑤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项目;⑥场地与设施能够满足实习需要。

56、指标体系中教学基本设施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其它相关校舍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②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③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④校园网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⑤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含室内体育场所)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

57、教学基础设施中涉及一系列计算,计算时有什么特殊要求?

答:学校规模是按照全日制各类学生的自然人数来算,不包含夜大与函授生。计算生均教室面积和生均教学仪器值用学生的当量数。折算办法为:普通本专科生(含预科生、二学位)为1,硕士生为1.5,博士生、留学生为3,进修生(一年以上)为1,成人脱产生为1,函授生为0.1,夜大生为0.3。计算图书馆、运动场生均面积用自然人数。教学仪器设备是指直接用于面对学生教学且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和设备,不包含行政机关、教学管理、科研等使用的设备。

58、四项教学经费指什么?如何统计?

答:四项教学经费指本科生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统计时,既要计算四项经费的总值,也要计算每一项经费的分值,即计算生均值和生均增长值。

59、指标体系中教学经费A级标准是什么?如何考察?

答:①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25%。②四项教学经费分别持续增长。

60、什么是新办专业?

答:指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

61、如何考察新专业?

答:①新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教育部关于专业设置的要求。②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是否充分,专业设置应有申报材料。③新专业有没有相应学科依托。④新专业的口径与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⑤新专业是否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包括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图书资料、教学文件(大纲、教学进程表)等。

62、指标体系中专业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新办专业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②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执行情况好。

63、如何考察专业?

答:首先考察新专业,然后考察专业培养计划,重点考察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原则和教学计划的内容及其执行情况。

64、指标体系中课程指标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总体思路、具体计划与配套措施,执行良好,成绩显著;②教材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以上奖的教材;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原版教材;有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成效显著。③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5%,,并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较好。④双语教学课程门数占全校必修课门数的比例≥8%。

65、如何考察课程?

答:①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否正确。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落脚点应是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点应是满足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②课程体系、结构是否整体优化,课程之间的衔接、联系是否合理。③有无优秀课程评选条例和优秀课程群。④有无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规划、计划,有无具有特色的优质课程。⑤有无面向21世纪的教材建设规划,教材获奖情况。⑥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个体和才能的全面发展。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及效果如何。

66、什么叫双语教学?

答:一门课如被列入双语教学,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必须使用指定的外语原版教材;②教师在课堂上用外语授课的时数必须大于总课时数的一半。

67、如何看待实践教学?

答: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的科目应该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和相关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和相关课程相匹配。实践教学的内容要革新,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68、实践教学中所讲的创新活动指的是什么?

答:实践教学中所讲的创新活动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而独立设置的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计划中的,也包括课外的一些科学技术活动。

69、实践教学包括哪些环节?

答: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70、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注意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以上。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③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

71、何谓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答: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提供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72、教学管理队伍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管理人员、院系部教学院长(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学干事。

73、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业务水平,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组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策、调控、自控能力,以及相应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74、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怎样的意识和理念?

答:要有服务意识,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办学的主体是教师,这一理念应体现在管理规定和制度中。在管理的每个细节上,都应体现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管理要体现人文精神,要尊重人、关心人,要依靠人推进教学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干群关系。

75、指标体系中管理队伍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②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显著,有一系列论文。

76、如何对管理队伍进行考察?

答:①看管理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心理素质、认知实践等方面是否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能否发挥出管理队伍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②看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教务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是否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是否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为教师、学生服务的精神。③教学管理者是否具有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德和才。④教学管理人员是否能够结合国情、校情,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并有系列管理论文。

77、教学基本文件主要指哪些?

答:主要指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学期教学总结等。

78、指标体系中质量控制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执行严格。②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③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活动,成效显著。

79、如何考察质量控制?

答:①是否有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教学文件和基本教学制度,是否制定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考试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②是否注意对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同时与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比较进行分析。③教学评估是否有重点。评估的重点应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评估及院系部的教学工作评估等。评估工作要有目的、目标、计划和步骤,认真执行。④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80、什么是基本理论?

答:基本理论是指学生对基础专业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以及对它应用的能力。

81、什么是基本技能?

答:基本技能是指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

82、如何考察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答:①在考试实行“三严”的前提下看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学生考试用的试卷的质量、评分标准。②考察学生在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中的成绩,比如地区统考或竞赛成绩。③专家组在调查中进行测试的成绩或专家实际考察的结果。

83、指标体系中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尤其是外语交流能力)的实际水平高。②学生在表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数量获校级以上(不含校级)奖励的科技文化作品。

84、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怎样的思想道德修养?

答: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85、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是什么?

答:人文素质的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科学素质也在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人文科学包括文学、艺术、心理学、宗教、历史等。以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水平,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

86、社会声誉通过哪些方面反映出来?

答:社会声誉要通过社会对学校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素质与质量的反映,还有家长、中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校友的反映等情况来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

87、如何考察学校的社会声誉?

答:①家长及中学生对学校的评价,高考报考率,第

一、二志愿录取率,录取成绩的高低。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和就业率的高低。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④校友对学校的支持与贡献。

88、指标体系中教师风范A级标准是什么?

答:教师在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方面应做到: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教学质量高。

89、“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内涵是什么?

答: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的教学管理、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

90、如何考察教师的风范?

答:通过对日常教学中对教师进行的各种评估资料,专家抽查状况,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审查情况,学生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和专家随机听课对教师的评价,以及专家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对学生考查的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91、学习风气的内涵是什么?

答: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92、从哪些方面来考察学校的学习风气?

答:①学校校园的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②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有优良学风的学校一定有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③教育的载体。学生优良学风是在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社会实践和其它素质教育活动。④学生的形象表现。透过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看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效果。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毕业论文除外)、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资料等,以此体现学习优良效果。

93、学习风气的A级标准是什么?

答:①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②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符合实际的措施,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③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多,效果好。

94、体育指标的A级标准是什么?

答:A级标准为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合格率≥97%。

95、体育合格率指的是什么?

答: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合格率,包含形态、技能、课外锻炼、体育课的成绩及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这五项,达到60分后就合格。原国家教委提的是1992年颁布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合格率,不是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

96、什么是特色项目?

答:主要指办学特色。其内涵至少有五个方面:①是历史的积淀。是长期思考、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实践形成的风格;②是独特的风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③应具有社会性。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所公认,且为个体所反映;④是动态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其核心内容不变但却有其时代特征;⑤具有多样性。办学特色既可表现在办学思路和指导思想上,也可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管理及效果上等。

97、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在哪几个层面上?

答:①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②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人才特色;③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大问题等;④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98、如何确定学校的办学特色?

答:①办学特色必须符合办学及教育和教学的一般规律,所以要从上述规律中去提炼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②办学特色是办学理论与实践的积淀,所以要从历史和现实中去提炼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③特色要与众不同,所以要把提炼出的特色与别的学校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为特色。④特色应为人们公认,所以确定办学特色必须征求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

99、教师在评估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全体教师应以高昂的姿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评估工作中来。要认真学习有关评估工作的文件,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严谨治学、从严执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要注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要了解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要准备随时参加评估专家组指定的座谈会和有关问卷调查等,认真回答问题,认真发言,顾全大局。

100、学生在评估中应注意什么?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首先请您简要介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的发展历程。

孙建林:北京科技大学是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北京市材料学科群建设牵头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与品牌学科,由我国最早设立的金相及热处理、轧钢、金属物理等专业发展而来,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属的3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均为首批全国重点学科。

培养高水平世界级的创新型材料人才一直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我校也引领了我国材料学科的教育和教学改革。由柯俊院士主持的“大材料”人才培养项目,曾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大材料”试点班教学模式已在全国普遍推广。近年又开展了拔尖科技人才(理科班)、国际化人才(国际班)和卓越工程师(卓越班)等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立项支持。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前身是1952年建校初期的金相及热处理、轧钢、金属物理等专业实验室,是我校柯俊院士、肖纪美院士、葛昌纯院士、陈国良院士等为代表的几代科学家的教学与实验研究基地。200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原分属8个系所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和整合,成立了我校第一个院属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7月,实验测试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年11月又被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实验测试中心设有金属材料、电镜、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虚拟6个实验室以及材料加工生产实习基地、中心办公室等部门,共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47人,实验室面积6 642平方米,仪器设备2 438台套,设备总值11 026万元;近三年来每年承担材料、冶金、高等工程师等学院实验课程教学39门,实验学时526学时,实验项目119项,实验课总人时数达58 306人时。为适应国际化办学要求,中心专门建立了双语教学实验室。

电镜实验室

实验测试中心依托部级精品课程及部级教学团队,打造精品实验教学课程;完成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并获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了强化“综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我们建立了实验、实习基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并且举办了首届国际大学生显微结构摄影大赛及两届北京科技大学金相实验技能大赛。

:实验测试中心作为材料学科的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建林:中心通过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成果突出

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的高水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是中心实验教学追求的目标:①结合部级精品课程及教学团队建设,开展精品化实验教学,全国教学名师余永宁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杨平教授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开发新实验;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综合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北京市教学名师强文江教授依托实验中心力学性能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的硬件基础,设计了完全依照国家标准的实验,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为了适应国际化办学要求,实验中心专门建立双语教学实验室,并特别编写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用中英双语完成。③改建了材料加工生产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工程实践活动的平台和实习基地,满足“工程化”人才培训的需要。

(2)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提供平台,举办实验技能竞赛,提高大学生参与实验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自2008年起,实验中心设立了6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平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鼓励学生自主实验。2008~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累计立项401项,参与大学生1 274人,共有35项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部级、北京市级、校级奖项,其中部级奖项20项,获奖作品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12项。本科生共发表SCI科技论文182篇,申请专利79项;读研率达到65%,155人到剑桥、斯坦福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认可。

为了培养大学生崇尚实践的精神,2011年3月举办了首届国际大学生显微结构摄影大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30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的10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300余件。

在2011年6月及2012年8月,举办了两届北京科技大学金相实验技能大赛,有203名学生参加。2012年12月6日至7日,由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决赛在我中心举行。经各高校选拔赛推荐,来自23所高校的71名材料专业优秀学子来京参加决赛。

全国金相大赛比赛现场

(3)建设材料虚拟实验室,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在示范中心建设中,我们集中优势资源,用3年时间开发了材料虚拟实验室,目前已在校园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并制作成光盘版,计划无偿提供给国内其他高校使用。网络虚拟实验打破了实体实验室资源局限,它高效、安全,不但是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而且为中心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有效途径。

(4)成立联合实验室,引进顶级实验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材料实验中心与美国Quantum Design公司联合成立中国演示中心实验室,配备了价值620万元人民币的综合物性测量系统,该设备可在低温强磁场环境下对材料进行磁、电、热学性能的综合测试,是目前国际上材料物理研究最先进的仪器设备。2011年还与德国卡尔蔡司公司成立了电子显微镜合作实验室,2012年与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成立了光学显微镜合作实验室。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了实验技术装备水平。

(5)坚持开展对外实验技术培训,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服务社会

为了更好地培训电镜实验技术人才,材料实验中心多年来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全国电子显微镜技术培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师生以及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已培训人员近千人次,为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及提高做出了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从2006年9月开始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6月,实验测试中心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12月获得计量认证资质,从而全面提升了材料实验中心的实验技术和管理水平。以资质建设为特色的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服务平台以更加完备的服务体系、更加规范的内部管理、更加满意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社会。截至目前,认可的检测项目覆盖15个领域,69个项目。2011年实验中心对外服务收入超过100万元,充分发挥了中心优质实验资源的作用。这部分收入反哺实验教学,使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

(6)开展对外交流,接待参观和实习

自2008年以来,实验中心接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等国内47所高校、科研院所参观访问1 300人次以上;接待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认识实习76人次,华北科技学院材料成型专业学生参观实习两批75人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接待法国瓦朗西纳大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学者参观访问;接待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外大学生60余人参观、实习。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生在实验中心实习

:贵中心在示范中心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请您详细为我们介绍实验中心具体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工作,为同类实验中心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孙建林:我中心自2007年被评为材料学科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在发展建设中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创新的同时还注意发挥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创造多种途径共享实验测试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

(1)构建了“综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深入总结“大材料”试点班的宝贵经验,以“全程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依托,开展了拔尖科技人才(理科班)、国际化人才(国际班)和卓越工程师(卓越班)等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该成果获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2)实验中心组织授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建设完成了材料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该软件系统包括多类教学资源,获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使用。

(3)率先建立了材料网络虚拟实验室,采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以三维的形式制作虚拟实验。虚拟实验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知识表达科学、准确,学习方式个性化,且交互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打破实体实验室资源局限,有效降低实验教学设备、材料的成本,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将余永宁、杨平等教授的课程录像到中心网站上,供学生随时在校园网上浏览;同时虚实结合,利用中心的优势师资力量及仪器资源,坚持开展对师生进行各种实验技能训练,举办多期全国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培训。

(4)加强“综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专门设立了6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并且举办、承办了多项技能大赛,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

(5)实验中心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使材料实验中心的实验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实验教学、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了解到,贵中心自2007年就开始建设材料虚拟实验室,经过5年多的努力,该实验室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以请您为我们介绍其建设经验与取得的成果吗?

孙建林:从2007年成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起,中心开始建设虚拟实验室,一期建成了包括11个有材料学科代表性实验项目的虚拟实验室。

材料虚拟实验室以三维形式,采用交互性强的个性化方式,准确再现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果;可以展现“板材热连轧生产线”这样难以近距离观察的大型生产设备细节、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学生可自主选择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系统能够向学生提示错误;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和次数限制,随时登录系统,反复认知,不断强化实验技能。虚拟实验系统设计灵活,各项实验相关知识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修改和更新。

材料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建成之后,已在部分实验课中投入使用,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理论讲解时也用来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获得良好反响。全校学生都可以自主登录材料实验测试中心网站,使用虚拟实验室。此外,中心分别在北京和河南举办了两次虚拟实验研讨会,邀请近30所高校的专家教师进行分析讨论,探索虚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进行虚拟实验室应用推广。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一些大学开始试用。

:“服务社会”是实验测试中心的功能之一,贵中心在对外服务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孙建林:在服务社会方面,实验中心除了开展对外实验测试服务,还利用自身的优势坚持开展对外实验技术培训,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全国电子显微镜技术培训,已培训人员近千人次,2013年第十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培训班于4月15日至19日举行;坚持开展对外交流,2008年至今接待国内外参观千余人次,接待国内外高校实习和社会实践数百人次。

实验中心大力支持改进、自制仪器设备用于实验教学。例如:刘德民高级工程师把三台φ130二辊实验轧机用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拆装,自主开发了轧制工艺参数计算机采集系统,可以在轧制过程中自动检测7个轧制工艺参数并自动处理数据。该轧机及测试系统已推广到国内5所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天津大学、新疆钢铁学校、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计12套。

王立锦高级工程师结合科研成果自制了薄膜材料磁电阻效应测试仪,从2009年起应用于本科生材料物理性能实验课教学。此设备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评选中获成果奖,设备已经推广到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高校使用。

:请您介绍实验中心未来的发展建设方向。

孙建林:为了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材料学科一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实现以下7个方面的目标:

(1)继续探索、构建适合综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中心集约化管理,设备资源统筹安排,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共享。

(3)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改、扩、新建各实验室;结合新专业,建立纳米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建设双语实验教学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材料制备与加工实习基地。

(4)结合部级精品课程和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优化金属材料实验室软硬件配置,将其打造成国内本专业的样板实验室。

(5)继续举办对外实验技术培训,拓展培训内容;建立全国电子显微实验技术培训中心。

(6)举办更多实验技能竞赛,提升大学生的实验研究兴趣与动手技能。

(7)将一期建成的材料虚拟实验室的11个实验项目应用于实验教学,并在国内高校材料学科进行推广,同时进行虚拟实验室二期建设工作。

孙建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03~2004年兼任青海大学校长助理,协管科研与实验室工作。自2000年起,从事实验室整合、建设与管理工作,发表实验教学、教改与管理论文10余篇,负责建设了材料虚拟实验室。现任全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2012年12月组织全国首届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上一篇:软件工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变电站质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