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范文

时间:2023-03-13 21:42:52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学

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着其他自然科学学科所不具有的在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思想、形成人的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记载,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形成世界意识和独立的人格、关注人类发展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又有着其他人文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历史教育中,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等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性和伦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对我们高中的历史课程提出了具体的三维目标,其别强调历史课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把学生当成容器灌输,从而使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对历史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谈从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了。即使关注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多将一些自认为是重要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情感品质、行为规范、价值标准以知识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其效果微乎其微。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情”为经,以“境”为纬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环境”,使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正符合我们欲实现历史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加上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此,情境教学不失为中学历史课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何创设情境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略作分析与探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心理学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的心理反应,一般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和表情动作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加人的动力,从而影响行为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客体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个体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外化出的对生活中各种事物和问题特定的认识,具有明显的个人取向。如学生喜不喜欢一门课程,喜不喜欢这门课程的老师,这些都属于态度。而就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讲,喜欢的事情,人们往往更容易对其投入关注和感情,更容易做好它。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态度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是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价值观则属于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指个体看待客观事物及评价自己的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是在情感体验和态度选择基础上形成的高级性的价值追求与判断,具有人生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是影响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中学又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学教育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引导。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积极的情感、态度,科学的价值判断在人们探索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情境教学

作为最早提出“情境”概念的学者,杜威认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教育的艺术就在与为学生创设能够引起思维的恰当的情境,并提出了具体的“五步教学法”。可以说是开启了情境教学的大门。我国情境教学早在1978年,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研究开始李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课堂教学操作五要素。具体而言,李老师认为,情景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所谓形真,即要求神韵相似,可以意会。所谓情切,即要求教师以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所谓意远,即要求意境的广远,情境既要能够给学生一些直观的印象,又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想象。所谓理寓其中,即要求情境的创设围绕教材展开,不仅给予学生感性的认识,而且要有内在的逻辑性,给予学生对本质的认识。简单来讲,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个性化的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这一特点本身造成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使学生觉得历史是一个很神秘、难懂的学科。再加上以往那种“灌输式”教学,学生更觉历史的无趣和枯燥,学习基本的史实已经很费劲,更不用说去感受历史的美,体味历史的人情味,发掘历史发展的规律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了。所谓“入境始于亲”,只有亲近、感受才能将学生带入所学知识中。情境教学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创设有意义、有感情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近历史的机会,帮助学生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这样的情境可以是通过影视、图片资料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现历史情景”;也可以是通过史料、历史故事描述历史真相,补充书本中纲要式的结论,再现历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当然,无论哪一种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问题情境的进一步引导。通过提问,一步一步带学生接近历史的最真实面,让学生对“历史人”产生真正的情感认同,真正地习得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而这一些列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情感的投入,不仅教师需要投入感情,而且创设的情境也要有感染力,要有自然的情感演绎过程。

案例

在讲授“罗马法的精神与起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罗马法演进的过程,理解罗马法的精神,认识到法律之于每个人真正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

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公元前501年),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原告士兵代表团包括甲:奴隶,生活贫困;乙:外邦人,伤残;丙:罗马平民,年迈多病。被告是罗莫洛家人(贵族)。

整堂课都以这个模拟的情境为线索,让学生充当小法官,去断案。在授课过程中,抓住罗马法演变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公元前501年、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公元3世纪),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正式进入课堂后,立刻引入情境。

教师:看了上述案件,如果你们是小法官,你们会怎么断案呢?理由又是什么呢?大家不妨集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做一回小法官,给这个案件做一个判决。

学生1:我认为罗莫洛家人胜诉,因为他们是贵族,当时的罗马是一个贵族统治的社会,法院的法官也是贵族,他们肯定会相互包庇的。

学生2:我认为士兵代表团会胜诉。因为罗莫多是立过遗嘱的,法官得按照罗莫多是意志办事。

学生3:我也认为士兵代表团会胜诉,因为生活贫困的奴隶、伤残的外邦人和年迈多病的罗马平民这些士兵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曾经都为自己的城邦而战,应该获得应有的回报。

教师:好的,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呢,我们去判断历史事件、看待历史人物都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那么案件的结果究竟如何呢?我们一起“穿越”到公元前501年的罗马去看看。

与学生一起学习,公元前五世纪中期以前,罗马的社会情况。让学生了解当时罗马还是一个实行习惯法的地方,因此,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在上述案件中,罗莫多的家人会胜诉。然而,这时有学生开始嘀咕,难道士兵代表团不会反抗吗?

这时,学生已经不仅仅主动参与到了课程中,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的重要原因。于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课程进入到罗马成文法的学习,之后再次引入上述案件,将案件发生的时间进行推移到公元3世纪,此时学生已经基本能判断案件士兵代表团的胜利,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

教师:因为有了尊重遗嘱的成文法,因此如果上述案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士兵代表团将会胜诉,那么士兵代表团的人都能分到遗产吗,为什么呢?

学生1:肯定能啊,遗嘱上都写到要留给士兵一半的。

学生2:罗马平民可以获得,因为他受公民法的保护。

学生3:奴隶不能获得,因为罗马是一个奴隶制社会,奴隶是没有地位的。

学生4:罗马平民和外邦人都可以获得,而奴隶不能。因为公元3世纪罗马公民法已经扩大成为万民法,外邦人也被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而奴隶、妇女不受法律保护。

通过这样的推移,学生不仅注意到罗马法保护范围的扩大,也发现了罗马法的弊端,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上述情境的创设可以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情感体验的场所,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代入到案件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断案,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拉近了罗马法与学生间的距离。这样学生不仅自然地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学会了结合事情发生的背景去判断历史事件是非、历史人物得失的方法。这一方法,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视角。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个人安全),从而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大有益处。

三、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凯洛夫曾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励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而情境教学的突出特点和重要贡献之一,就在于它突破和超越了理性至上、知识本位的教育传统,将长期被忽略的情感因素重新摆在教育的应有位置。它通过视频、图片等的可视资料创设的直观情境、“角色扮演”所创设的虚拟情境、问题探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等,给予学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关注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学会做人。

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选择,最直接的来源,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实践和体验。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参与学习过程的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形成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在不断加深的情感体验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情景教学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学生进入情境后,很容易产生相应的情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激发学习兴趣。

参与性、过程性、体验性是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而情境教学刚好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体验的可能,因此,不失为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

当然,要利用情境教学有效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必须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教师要融入真情实感,才能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要基于生活,要挖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注意形象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注意问题的引导,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上升为相应的行为态度和价值判断。总之,情境教学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实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仍需要大量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张定璋.李吉林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育林.对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专刊).

[3] 王德民.故事开发: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9).

[4] 虞晓贞.在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1,10(下旬刊).

[5] 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5).

[6] 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教学情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情景教学 提高效率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刺激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时政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时事政治内容和重大热点问题,创设材料情境和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共同关注时事,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以开启学生的求知欲,既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唤起认知冲突,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创新动机的教学方法。下面本人以《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略谈高中政治课有价值的情境设计。

一、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

【情境设计】

下个月班上有几位同学生日,婷婷和妈妈在说送礼的事。

婷婷:妈妈,晓雯的礼物好难买啊。

妈妈:怎么难买啊?你挑她喜欢的东西买不就行了。

婷婷:问题就在这里啊,她太多变了。社会上流行什么,她就热衷什么。最近看了几部日剧,又开始“哈日”了,还不知道她接下去哈什么呢。我就怕我买的东西,她不喜欢。那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提问:(1)为什么婷婷觉得晓雯的礼物难买?(2)你是怎么评价晓雯的“多变”的?

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激发和升华。学生们针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认识到了晓雯的消费心理特点是跟风随大流,这时就可以顺势总结这是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思考更为激烈,这时就可以引导大家思考“盲目从众是否可取?”情境设计的生活化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应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二、情境设计的情感性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赞科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情境设计】

婷婷:明明生日,我们班长说了,他准备送一部电子词典,我和明明是最好的朋友,送的礼物总得比他强吧,所以妈妈你得多给我些钱,我好去挑选一样上档次的礼物,要不然会丢面子的,说不定还会影响我和明明之间的友谊呢。

妈妈:同学间送礼心意最重要,你们还是中学生,不应该太看重礼物的价格啊。再说同学间家庭情况也有不同啊。

婷婷听了妈妈的话,有些不高兴。

提问:(1)你如何看待婷婷的想法?(2)你如何评价妈妈的话?

传统的教学注重情境是为讲解知识而设置,忽视了情境本身蕴含的生活智慧、情感意义和人文价值,常常是学生了解了事实,却没有走入情境;掌握了知识,却没有增进情感;感受了现象,却没有抓住本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在教学中需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维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做人。而这一情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懂得出于炫耀心理、虚荣心的消费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让大家明白这是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会加重家庭负担。这样既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也教育了学生应该体谅父母,坚持勤俭节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情境设计的梯度性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又不能过于繁杂和深奥。要精心为学生设置冲突,让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经验中时,能发现这种矛盾冲突并产生困惑而提出疑问,这样的情境设计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具有难度和广度的内容,教师在情境设计时应尽可能创设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中“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情境设计】

一听到妈妈说家里准备装修新房,婷婷的心情又好了很多,一下子话又多了。

婷婷:妈妈,上次我去同学家,她家的装修是欧式的,非常漂亮。不过明明家是美式风格,也很好看。我们是中国人,如果装成中式风格,肯定也不错。啊呀,到底该装哪种风格呢,还是等我上网查查吧,看现在最流行什么。

提问:(1)婷婷家到底应该装什么风格?

(2)对于婷婷的想法你是怎么看的?

(3)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跟风消费,一时冲动的消费行为吗?

(4)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应该如何支配零花钱?

以上情境设计以婷婷家装修为主要线索,遵循生活逻辑顺序,为学生创设了四个与知识相遇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教学程序的流畅性。层层设问的方式,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脉络,又为学生的深入思维搭建新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反思更多问题,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有益指导。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学生更好地生活,让生命在课内外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

教学情境范文第3篇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与邻居友好相处》一课,就通过泉泉和龙龙两家和睦相处的故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和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

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学心要有恒心》一课,举出本班某个同学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学习成绩又很好,再举出本班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教学情境范文第4篇

一、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的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环境: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背景的缩影,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有效地改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情境的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原则。教学情境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对学习者有充分的认识,对教学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有充分的掌握。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法,具体设计还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应遵循如下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2.教学情境设计类型。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设计常见有以下几种:(1)问题情境。教师将精心设计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相关知识中。让学习者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同时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交互、沟通能力。问题情境的设计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模拟情境。利用各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丰富的网络及其他教学资源模拟一些真实或想象的情境,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作用。该设计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模拟情境将会是未来教与学环境发展的总趋势。

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各类教学情境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此类情境与彼类情境有交叉与重叠。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境,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三、教学情境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并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模拟情境易适用于结构严谨的学科内容。提供真实情境的情境创设易用于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学科。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模拟情境、问题情境易用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而真实情境则易用于态度情感和技能的学习等。

2.情境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情境设计的可接受性。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习者,才能被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习者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习者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使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情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 情景教学 设计

一、数学情境设计的重要性

1.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观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既然是一种活动,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要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情境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自信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认识

俗话说“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够顺利开展,作为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就应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数学学习有联系的数学情境。

二、数学情境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已表明,学生对学习具有如下三个显著倾向:

(1)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

(2)对掌握主动权的知识很感兴趣;

(3)对学习具有鲜明的情感。

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特别注意这三点,要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让他们体验到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果子的成功之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自我激励,自我要求上进的心理,并使其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数学教学情境的几种类型

1.创设试误型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使他们去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讲授反比例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因为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函数解析式、图象、函数的增减性都有所了解,所以在介绍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后,让学生自己利用描点法来画图,根据学生画出的各种不同的图,很自然的热烈的讨论起来,在不断讨论和修改中,学生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地总结,终于画出了令人满意的图。如此对教材有效进行优化组合,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发现问题。

2.创设故事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

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受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3.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即通过一定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要求。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的开始我这样问:老师手里有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教室我们还需要许多个和这个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你能帮老师画吗?想想可以怎样画?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忙活起来,不停地想着、画着,有的还和周围同学讨论着,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去研究、探讨、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老师是作为指导者、协作者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也更符合课改精神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4.创设铺垫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记得讲勾股数时,教师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请同学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3,4,5;5,12,13;7,24,25;9,40,41……

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教师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发现是连续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数之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稍一顿,即抬头,急切地说:“这两个数的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完全平方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这样,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们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成勾股数。

5.创设认知冲突型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在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以上这一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答案。

总之,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能创设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话,可以说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多思考,细心总结,不断积累,逐渐优化,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设条件。

教学情境范文第6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与采用以往的“灌注式”、“填鸭式”教学哪种方法好呢?有比较才有鉴别。曾记得,二十多年前当我以满腔的热情,抱着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登上讲台时,虽然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方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由于自觉不自觉地占据了学生的主置,忽略或排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活动,其效果事与愿违。回想起那时,老师的“教”只是“讲解”、“注入”、“测验”,学生的“学”只是“听讲”、“记忆”、“解答”,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能养成一种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因而学生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学习使我感悟到以往的教学模式必改无疑,同时也使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责任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教改势在必行,于是我对情境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形成特定的氛围

例如教中学语文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时,倘若我们忽略学生的活动,作单纯的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接着反复练习背诵,形式单调,学生乏味。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机械的记。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就不能体现出来。而人的情趣、品味、境界都不是通过讲大道理可以实现的,必然经过点点滴滴的渗透。于是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活动,形成特定的氛围,再教这首诗,效果截然不同。

当学生预习完成这首诗之后,我让他们微闭上眼睛,然后听老师口头描述这首诗的意境:“春天悄悄地来临了,在一个竹园的外边分明斜伸着几枝粉红色的桃花,弯弯的河流伸向远方,在这河上只有鸭在嬉戏,所以它最先知道水温的变暖,河边野地上的蒌蒿遍地都是,芦苇也都发出嫩嫩的芽,这时成群的鱼快要浮上水面来了。”学生睁开眼睛一边看这一课的全动画录相片,一边听教学录音。此时此刻,学生们无不被这优美的画面所吸引,无不被这悦耳的朗诵所陶醉,个个都沉浸在这绘声绘色的美景之中。接下来老师让他们合上课本,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吟诵起《惠崇》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由于老师创设了情境,形成了特定的氛围,使得学生像看电影,又像是进入了梦一般的境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扮演特定的与教材相关的角色,可以使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能促使他们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他们在扮演某种角色时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兴奋不已,在这种情感驱动下,主动投入学习的动力要比被逼迫出来去学习的动力高无数倍,因此我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进行教学。

其一、让学生扮演、担当向往的角色。当学生一旦扮演、担当自己所向往的角色,如科学家、文学家、画家、诗人、、记者、节目主持人……他们的情绪就特别热烈,仿佛人格也升腾了,因而能促使他们带着浓烈的情感,带着美好的憧憬,参与活动,从而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我让学生以随军记者的身份去阅读,并提出假若你是作者,亲自到了抗美援朝前线,你对我们志愿军战士那一幕幕的英雄事迹有什么感受,有些什么话想告诉祖国的亲人……这样一问,学生好像真的成了随军记者,个个兴致勃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之中,这就使学生学得既有趣又深入。

其二、让学生担当童话角色。由于童话角色神奇,充满幻想色彩,使不会说话的,会说话了,没有生命的,有生命了。因此童话角色对儿童特别富有魅力,在儿童幻想的作用下,课堂笼罩着童话的迷人色彩。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先给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内再分角色朗读,然后使每组内的学生转换角色,分别担当皇帝、大臣、骗子、小孩子,深切体验每个角色的特点,使学生在阅读时有广阔的想象空间。童话角色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和趣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情境范文第7篇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它应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而非单打一。其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而其目的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十分必要。

1教学情境要源于生活,以生活为基础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质上,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的联系的,我们四册必修教科书的书名都是以"生活"缀后。但由于教材上的内容多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加之教学形式的局限,觉得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良好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这些理论具体形象起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那我们应如何创设生活化得教学情境呢?一要注重调查研究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在这方面找准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加工改造创设出生活情境,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是最愿意学习探究的,才是最有价值的。第二要研究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陶行知先生言:"接知如接枝。""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就点明了已有知识经验的重要性。为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照顾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例如: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的情境创设就可以从生活取材,可以以一个中学生为例,把几种消费心理主导的消费行为穿起来,让学生与自己对比,在学习中感悟体会应怎样做。

2教学情境应包含"情"

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有机结合,只有"境"而无"情",课堂会毫无生气,也是不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的。"情"至少应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感情,当然是真情实感,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把你对学生的关爱倾注其中,化爱于有形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爱生如爱子。二是激情,情境的创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讲的很透彻。我有幸学习了临沭一中曹真真老师讲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节课,深受感染,整个一节课老师满含深情,激情洋溢,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感动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涨,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发展,知道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确实值得学习。"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最近发展区"

教学情境的创设并非随意的,里面有一个难易度在里面。过于简单,学生一目了然,会觉得没意思,既浪费了课堂时间,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过于难,学生又会望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符合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问题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例如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住题》时,可以找一下伊拉克,利比亚等战争与冲突的视频资料看一下,试问和平是否还是时代主题,为什么?学生看到以及了解到最近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关系比较紧张,这时学生会有所疑问,但是学生经过思考判断可回答出来。进而锻炼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4教学反思的创设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虽然是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并不能盲目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随心所欲创设情境,为了情境而情境。具体来讲,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据教学需要而创设。首先要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研究学生的现实状况,结合两方面的需要进行创设;其次,并非每堂课时时需要情境,要根据整个教学过程的需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究性挑战性的情境,帮助我们更好解决重难点、关键点,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最后,教学情境可以出现在课的开始,也可以在课的中间和结尾部分,这也要适教学需要而定。总之,一切以教学实际情况为转移。

5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较少创设教学情境,而新课程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无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设教学情境能力"成为新的专业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多研究教学标准、三维目标、教材,多学习相关理论;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了解学生的关心的东西,要"知己知彼",才有针对性;科技信息的发展给我们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教学情境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情境鲜活生动起来,所以我们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操作方法;最后呢,由教学实践到认识再到教学实践,如此前进下去,一定会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创设出有针对性、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来。

教学情境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教材 言语能力 交际功能 情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eusk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分和语篇输入。本教材是一套集科学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好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而英语语言本身是一门不断向前发展的语言。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宽路子注重情境教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可以从以下儿方面人手:

一、词汇教学

一门语言的基本是词汇,词汇的学习不能孤立记忆,只有放在具体的情境里才能体现它的真正意义。如果没有大量的情境积累就无法产生对它的良好感悟能力,所以词汇教学必须与情境相结合。为加强对词汇的记忆,教师应提供一个立体的情境。如让学生用单词造句,用听、读、背、写词汇所在的语句或短文,根据英文解释填写单词等,多方位再现单词,从而帮助学生强化对单词的记忆。此外,教师应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词汇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如当今流行的Email(电子邮件)、surf on the mtemet(网上冲浪)、clone(克隆)、netizen(网民)等。

二、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应强调学生从整体出发,不要着眼于句子、段落,若遇到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进行猜词,提高他们的猜词能力。有的阅读题要求学生注意情境。如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mean ill the sentence?What's the best titleof the passage?通过对学生进行上述能力的训练,阅读时就会自主地与情境相结合,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三、语法教学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不以语法的需要编句型、课文而是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融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及语言功能意念和话题为一体编排语言材料,是在情境中运用操练归纳式的学习语言。在语法讲解中侧重于归纳、演绎。传统的语法教学只是在单纯的分析解释语法规律,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的讲解,一旦运用到实际却总是犯错。其原因是语法教学脱离了情境,语法规律也是在具体情境体现。如讲解时态,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对话、课文。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不断地体会它在具体情境中的结构、用法。

四、听力教学

在做听力题目时,有一些考题并不是考查学生是否听懂事实,而是是否听出其语境。如Where is the man?Who is Bob?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speakers?这些题就需要学生根据所听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猜测和综合,才能判断出话语情境。因此教师在平常进行听力训练时,让学生推断说话的时间、空间和人物的社会、角色、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题预测听力材料的大致内容。听短文时,先听题目或开头几句,推测短文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感悟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五、口语教学

新教材以交际功能为主线,一个单元一个话题。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利用课堂内外的情境,创设说的情景,课堂上来自于视听的语言材料很丰富,这些材料能够激发学生说的动机。让学生根据本单元学的话题,利用本单元的词汇、句型谈论自己的相关内容,体会课文情境。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其交际功能日渐突出。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坚持每天安排一名学生进行3-5分钟的演讲或讲故事,材料自备。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最喜爱的文章或故事,同时讲完后给出几个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他同学的听力;也使英语的学习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语言学习,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可供交流的工具。

教学情境范文第9篇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针对体育活动的单位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游戏教学法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因此,组织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集队中常你推我挤,吵吵嚷嚷,对有举的活动争先恐后,对不感兴趣的一个劲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善,单凭训斥、指责是难奏效的。教师可巧打比方,借物喻理,学生易于接受。如守纪律的雁群;听指挥的鸭子,按顺序走的驼队……教师可运作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唱游教学法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 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五、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 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六、模拟法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走路,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失去了趣味性,快乐体育亦不复存在。

总之,在“快乐体育”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窨;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潜移默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这样也可以为学生终身体育做铺垫。

教学情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教学情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23-02

1 设计美术教学情境的意义

随着美术高考的不断发展,考试的模式也与以往不同了,各个学校都针对考试模式的变化,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修改甚至,在学与教的过程里,很多学校已经完全忽视了绘画本身的意义和理念,完全走到单一应试这一死胡同。华中一说:“应试教育的最大失误还不止是破坏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也破坏了学生美好的心灵,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清醒地意识到美术教学是美的教学,是艺术之路需要经过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感知觉意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享受到对其终身受益的审美教育。

2 设计美术情境教学

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一些名画带给人的美的感受和一些启迪和鼓舞。如赏析名画米勒的《晚钟》,首先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展示这幅画,播放舒缓的音乐,给学生讲解这幅画:黄昏美丽的光线下,一对农民夫妇在默默祈祷,仿佛感到夕阳的温暖,依稀听到远方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这个时候,请学生描绘当时的想法和心情。有的学生说,农民和地平线联系在一起,像庄严神圣的十字架;有的说钟声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农民伫立的身影像雕塑……这些描述充分体现了学生已经进入这幅画的情境当中,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的学生的距离,画家把人物刻画得很详尽,却把景物虚化了一些,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像观赏者、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为了一体。

学生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充分体验到浓烈的宗教情感和圣洁的宗教气氛。如果作者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同时,学生也理解了,自己要加大练习绘画基本功,同时也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修养,体验各种各样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3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情境的营造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美术是一门艺术,克乃夫说,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尴尬,每次绘画的时候,必先想物体结构、光影和色彩的布置,那么,美术教学究竟是复制还是创造?这个美术教学的切入点问题值得深思。美术既然是艺术,绘画语言就是可创造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自我绘画语言的意识,笔者认为这是美术教育者的思维原点。

美术教学的困难并非在于无法表达,而在于表达的欲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语言,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题目的美术作品中也会有完全不同的作品。

美术教学在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必须先张扬解放思维的大气、思维、语言、绘画手法,真正实现自己的表达和创作。

在一堂向日葵的写生课上,教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首先向学生展现向日葵生长的环境和开放时美丽形态的图片,再用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一些名画家所画的向日葵。经过这些欣赏的步骤,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大片阳光下的向日葵花海的图片,同时把这堂课需要写生的向日葵静物展现出来。展现画面的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通过之前的欣赏,已经完全把这束花想象成花海中的一束了,很多学生都在写生的过程中加入自己想象的因素。这节课的写生,学生都完成得相当轻松,相当有个性。

4 用兴趣引导积极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阶段的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适合本节课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兴趣,学生开始学画,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兴趣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练习、创作。兴趣可以贯穿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

课前激趣引入 教学新课前,教师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如在临摹的时候,有的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有的则启发学生发现疑问,促其探究;有的则运用学生好奇和争强好胜的特点,让学生比一比,谁画得又好又快;等等。如临摹齐白石老先生的《虾》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怎样观察这些小小的生物?又是怎样尝试把这些小东西在纸上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那么我们画时又该怎样去观察、想象,最终又该从哪里落笔?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绘画期待,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造了鲜活的空间。

课中激趣探究 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究,学会欣赏,慢慢学会自己来表达、创作。如在创作课上,教师就要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讨论,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大胆下笔,使课堂创作的氛围达到高潮。

课后激趣延伸 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就会保持高涨的情绪,主动把课内知识向更深更广的课外延伸。如课堂内欣赏完梵高的作品后,学生非常感兴趣,会在课后主动去观察向日葵这一植物,尝试自己来画一些草图,在快乐地欣赏、学习、练习中体会人与植物、植物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 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力创造这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根据情境来进行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代的发展给美术教学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互联网的远程教学、创作交流、作品展示,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创作人的创作热情,而教者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保护好学生天生的绘画灵性,而后针对每个学生的现状,提出感兴趣的绘画方法和表现语言,同时促使学生无意创作,形成绘画写生习惯和自觉。

5 结语

综上所述,“世间万物得以生存和运作,皆有它之所以如此存在和运作的理的存在。明理是我们的学习可以快速进步少走弯路的保证”。在美术课堂中设置情境教学,不时对学生施以有意识、有益有效的影响,这种教学的形式也经常要有先进工具的辅佐,有了这些,才使美术教学春风化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创设教学情境范文 下一篇:法学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