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12 08:14:12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课件;普通多媒体课件;优点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21-01网络教学课件是教师利用Internet技术模式,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合成,经过高效压缩的,具有交互性的计算机软件。它克服了普通教学课件的不足,能更方便地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使教学课件不再只是公开课或观摩课时髦的点缀物,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常用工具,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大学科的进一步整合。

1.网络教学课件的优点

网络教学课件与普通教学课件相比,具有更鲜明的优点:

1.1占用空间容量少,使用效率更高。普通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最初兴起的时候,一节课教学课件容量般在1MB左右。但是教师制作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件容量突破了10MB,甚至达到了百兆,大容量使得相互交流复制困难,网络传送速度大大减慢。

而网络教学课件都是经过高效压缩的,信息占用空间容量少。同时对于素材的调用,各大学校已安装了教学资源库,并不断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在制作网络教学课件时,只要通过一个逻辑链接就可以方便调用各种素材,而不需要直接引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对不同的素材有一份就满足需要了,从而学校有限的存储设备能保存更多、更精的教学素材,可以大大提高学校存储设备的使用效率。

1.2制作容易,通用性更强。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占用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制作一个课件的时间大约都在18小时,使教师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在制作技术的学习上,而不是花费在本学科的研究上。网络教学课件都是网页组成的,只要设计好一个教学课件页面的框架界面后,其它的页面都可套用,只需把不同的内容置于相应页面就可以了。而且在网页中可方便地插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素材,尤其是教师、学生都喜欢的Flas,使网络教学课件更加精彩动人,更加吸引学生。而制作交互性的教学课件可以利用不同网页链接的功能。因此,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所花费的时间大大被节省出来,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网络教学课件在使用时,只需网页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地展现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由于制作的工具软件多,在异地教学时,若没有相应的多媒体工具支持,以至于不能正常地开展教学。即使多媒体工具软件增加了“打包”这一功能,还是有许多教师在异地上公开课或观摩课时,背着自己的电脑来上课。而网络教学课件的使用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目前的操作系统都带浏览器,异地开展教学无任何技术障碍。

1.3生命周期更长。普通的教学课件存在着较多弊端,如制作技术复杂,不能方便地进行修改,利用他人的课件有较大束缚等。

而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修改都很方便,在网上共享利用也很容易。利用网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后,可将此教学课件置于校园网上,或置于教研组的网页上,或置于个人网页上。学生课后调用也很方便,此课件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其“生命”还在延续。尤其是制作者本人可在今后对此教学内容有深刻理解的部分进行再加工,就可以继续使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科研活动。而且更容易被他人下载,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2.使用网络课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网络教学课件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要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还须解决以下问题:

2.1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网络教学课件的生命力源于Internet,源于校园网,如果没有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支持,那么教师制作网络教学课件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必须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教学资源,不断升级教学资源库,才能保证网络教学课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成了网络教学的瓶颈。因此,教师要顺利开展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须学会使用各种软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加以组合,使设计、制作出的网络教学课件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自然现象。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

2.3教师角色的转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充当着传授者的角色。而对使用网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其角色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了。通过网络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展现,教师又要以组织者的身份加以整理组织,到网络上。教师将从以往教学中仅为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将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使用好网络教学课件的一个要点。

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很快会转入到网络教学课件上来,改变以往以“教”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观念、模式的更新,网络教学课件的质量不断提高,网络教学课件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真正整合在一起,将使现有的教育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参考文献

教学课件范文第2篇

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情境激趣、丰富课程资源、强化重点的优势,通过多重感官的配合,提高课堂利用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目前有部分质疑的声音认为课件教学让课堂失去灵魂,但笔者认为只要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优化教学技巧,根据场合确定是否需要课件和如何使用课件,将课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便可营造魅力无限的立体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场合、框架结构、课的类型等很多使用方面,仅仅在课件的设计上就要花不少的工夫。在众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大部分主要以图文为主,辅以声像,而这其中注重内容而不修边幅美感欠妥的作品亦不在少数。笔者认为,不仅要把所需掌握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还要给课件元素设计合理的出场时间和出场地点,在视觉上要适时地注重美感和实用,通过“边幅”的细致整修,让教与学的过程中充满美的享受,让这种愉悦的情绪体验推动学习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就课件设计的细节处理谈三点应用经验。

1 对比升华主题

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反映主题。这不仅包括色彩的对比,还有构图布局的对比,前景和背景的对比,重点和非重点的对比,文字与图片的对比。通过各元素的对比,有效地调节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且精神集中地学习知识。

色彩对比最基本的是前景与背景的对比。有些教师喜欢用照片或是很艳丽的图片作背景,希望画面越丰富多彩越好,这对制作课件和上课都是极大的考验。因为色彩丰富多变的背景已经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文字的颜色无法突出,影响阅读,也容易分散注意力。通常可以采用纯色或素雅的图片作为背景,一是保证背景不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二是可以和前景文字较强对比,更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文字等学习内容上来。如蓝、黑等深色背景一般采用白色、黄色文字前景色,浅色背景中文字使用深色,就是用对比关系对感官的刺激作用来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比可以让重点在众多元素中脱颖而出。例如将重点字号加大加粗,颜色改变,加框加底纹,都是常用的做法。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大量的文字进行加重处理,反而会影响重点突出。突出的重点文字应该简洁明了,最好是经过提炼的关键词,让学生加深印象。俗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如果漫山遍野都是红,即使是重点,也会变得毫无重点,因为已经失去对比的效果,不能引起感官的注意,更达不到升华的作用。

2 距离产生美感

有些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需要在课堂上呈现大量的文字信息,在制作课件时就不惜牺牲空间,让屏幕充满密密麻麻的文字,甚至挤到屏幕边上。这样缺点有二:一是过多的文本内容在阅读中容易跳行错句,使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二是学生一看到满目的“蚂蚁”,本能地会产生烦躁感,需要倾注更多的意志才可以启动学习。

因此,课件中的元素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恰当的视觉距离给了人们一定的想象空间,才能够产生美感,才能轻松愉快、科学合理地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应有体会,文稿四周的边距都会离纸张边缘有2~3厘米的距离,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小于1厘米的页边距缩水的文案让人产生压迫感而不想阅读。课件也是一样,边距过小时会加重紧张感,过紧的行距也会让人感觉不舒适。适当地在字里行间留有余地,有利于从细微处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可以在放置元素时让它与周围的其他元素保持一点儿空间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适当地可以使用分栏、边距、行距等方式分隔,既可以引导视线走向正确的阅读方向不看错,又让人心情舒适,乐于欣赏。

3 声像画面有讲究

现在网络上动画铺天盖地,不少教师也喜欢赶时髦,在课件中弄点儿声像效果,让课件丰满起来。网络可以共享很多信息,有些模拟实验动画,形象生动地解释实验原理和现象;有些历史声像资料,再现了当年的情景。课件中加入这些素材,通过情境体验,经历过程,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有益。如在语文课的情境设置上,配以与课题相符的背景音乐和古典的画面,将学生带入那如梦如幻的古代风情中,对古文意韵的学习效果的提升大有帮助。

活动有声的画面可以创建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也可以成为教学中严重的干扰因素,完全取决于如何合理地利用。记得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课件放着,课堂气氛也不错,突然一阵呼啸,大家都吓傻了。原来他用了动画“驶入”的音效,点击了一下,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笔者观察过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件,那些文字“惊天动地”的入场几乎都会让学生的无意注意集中到“特别效果”上,分散了学生有意注意。这种声像效果的设置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否则适得其反。音乐会让心灵共鸣和释放,背景音乐最适合有特别情境需要的场合,通过强烈的感官感受加强情境体验,但是注意不能设置得太响,也不需要从头至尾不停地播放,以至于对教学产生干扰。

声像片段的安排时间和时段要拿捏得当,不能喧宾夺主,偏离教学目标和内容。一般可安排在这几个阶段:一是在课堂引入环节,用来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二是与相关教学的声像资料在教学节点上出现,以帮助理解、强化认识或记忆;三是在紧张的学习环节过渡中,缓解紧张疲劳的神经系统,以利于后来的学习。

信息化的今天,经历多彩生活的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崭新的课程理念,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还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教师,构成了课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与其他授课形式相结合效果才显著。合理地利用课件,可以在教学中展现知识的魅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然已经选择了课件,愿意花时间在课前制作,那为什么不同时注意一下细节,花点心思给它修修边幅呢?

教学课件范文第3篇

1、同学们,1949年十月一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一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中国,这条沉睡了百年的巨龙终于苏醒,再一次的屹立在东方。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出示开国大典课件)

2、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今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出示欢庆的课题课件)

二、学习字词

大家翻到书44页,赶紧把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

1、刚才小朋友找朋友的速度可真快,现在老师就把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谁来给大家(指名领读)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正音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组课件)

三、教学环节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

(共有2句话,写了国庆节全国都庆祝这美好的日子)

过度:是呀!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的欢庆场面)

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兴奋……)好,那么大家满怀激情的再一次把这首小诗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2、教师范读(配乐)

看小朋友们都读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可以让老师也来表现一下吗?小朋友们不妨闭上眼睛来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着那些画面,来细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小诗…

3、师读完后问:

(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呢?划出有关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展示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A过度: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出示田野的课件)

B、课件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实,枫树林里的枫叶在随风飘动……

老师: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帜。

C、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它在说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师指导: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去读一读。生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D、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歌唱祖国》《祝福祖国》《爱我中华》)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来读。

5、同学们,课文第一句描写了蓝天、田野、枫林、大海、白鸽,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万丈高楼平地起,

B、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

C、申奥成功,大快人心!

D、城亮起五彩的夜灯、

E、想想:十三亿孩子指的是什么?(十三亿孩子还代表警察,妈妈,还有其他的很多的人)

F、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指导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教学课件范文第4篇

一、 历史教学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主要作用表现在:

(1)明确历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向性,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历史教学课件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较为方便明确学习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更加难以明确,教师也难以展示,而使用课件就能使其显得便捷明确,直接明了。同时,通过课件展示历史学习目标,可以避免生搬硬套形式化,克服“假”“大”“空”的现象,化抽象为具体,更加贴近学生,尤其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易于学生理解,便于操作。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探求知识,认真思考、理解知识。历史学科是一门“遥远”的学科。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接触性”。要搞好历史教学,就要逾越这一大障碍。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历史教学课件对克服这一大障碍大有裨益,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情绪兴奋,乐观活跃的气氛中轻松掌握历史知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课件,可以使过去的变成现在的、历史的变成现实的、抽象的变成具体、静态的变成动态的,使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多渠道多方位的把信息传递学生,刺激感官、加深印象,为历史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3)促进历史学习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觉感知到概念生产的过程,正确概念的得出、理性思考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感知到的信息是否丰富、全面和符合实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我们的记忆里,直观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轻易地巩固系在已经嵌入我们脑中的图画上”。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都是过去的事实,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和学生现在 所处的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再现历史情境,很难“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的。历史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生成历史情境,升华历史概念,促进历史学习的思维。

二、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

(1)历史教学课件的种类。历史教学课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种类较多:如按色彩分类可分为黑白和彩色;按课件内容分类可分为目标要求类(三维教学目标,自学指导要求等)、教学内容类(教材内容、补充材料等)和习题课件等;按声色效果可分视频、音频和视听综合类等。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教学课件要因教学要求而定,但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一般是采用彩色课件、综合课件等,不同的色彩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等,加深印象等;视听综合课件也更加直观形象,再现历史情境。

(2)历史教学课件制作的原则。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不能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要为整个历史教学服务,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其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①实用性。在制作每一节历史课的课件前都要认真钻研学习教材,挖掘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制作。首先完成教学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其次是突出本节课重难点课件,包括根据重难点而设计出的自学指导语言;便于学生解决重难点的问题;突出重难点的图画、图标、文字说明;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理解的补充材料等。总之,完整的历史课件要突出体现一节历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课题、目标、内容、小结、练习等等,要有其实用性。②科学性。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要认真,要符合历史实际,尽可能再现历情境,体现当时的历史风貌。课件中所涉及到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定要忠于历史,尊重历史,不能有个人的主观感情。特别是较为“现代”的动画课件在展示较为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一定不要“现代化”,不能闹出“穿越时空”的笑话!同时课件制作的科学性还体现在为教学服务上,即:凸显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师生互动,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③系统性。历史课件的制作在系统的展示每一节课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教材章节之间的衔接,尤其是现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由于其“模块型”(专门史)特点,教材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而课件的系统化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我们把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课件注意剪辑、联系,在依据教学需要系统展出,就能形成另一个“整体”,尤其是在单元复习时,这一优点就更能体现出来。从横的方面,可以反映同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联系,纵的方面可以反映一个管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不是割裂的、片断的和枝节的,而是全面的、贯通的,真正能够“横穿中外、纵观古今。

(3)应该注意的问题。利用课件教学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①课件不宜过多,要注意精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40分钟或是45分钟,平均一个课件2分钟,应为20个左右,如果过多,别说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单纯的课件展示也没时间。每一个课件,特别是一些材料性质的课件,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察看、阅读,否则就没有必要去使用它,所以课件的数量应在精与简,并非“多多益善”。②课件不要花里胡哨。前文提到课件的实用性原则,也就是说所做课件一定要为教学服务,绝对不能走向方便教学的对立面,课件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但是花里胡哨的课件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会使学生的注意分散,不能及时跟上教学节奏,较长时间地在想“好看”的课件,会适得其反!

三、历史课件的运用

运用教学课件教学,除了要有相应于教材知识体系的课件外,必须因教学目的的需要,运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运用。对有些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解决,但运用教学课件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时,可在课件上先设计问题:说《资政新篇》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发展和继续,你认为正确吗,问什么?让学生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展示出二者的区别的表格,教师借助课件解释说明:由于二者的经济发展主张和实质不同,所以说此说法是不对的。这样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所以运用课件教学可以较为直观形象的传递信息,学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处于接受信息的最佳状态,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2)针对补充材料的运用。相关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和突破,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知识,所以补充材料性质的课件是必需的和非常重要的!在讲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利用《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内容的课件,能使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样即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材。

(3)针对总结内容的运用。现行人教版历史教材跨度比较大,前后衔接并不是很紧密,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补充外,更需要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而总结性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复结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把英、美、法、德四国的政体、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内阁元首及产生方式,立法权、司法权等以表格的制作在课件上,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给出正确答案,在一个课件上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学生较为容易的辨别四国政体的异同,以免再出现四国政体的混淆现象,较为牢固的掌握。

教学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flash 8.0;多媒体课件;框架制作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433-02

随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到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教育的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广泛的应用于中学以及大学教学课件中,而搭建一个比较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框架是很多课件制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教学课件制作的实例来讲解如何通过flash软件来搭建一个常用而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框架。

1 效果功能介绍

框架操作如图1所示:点击左边的按钮区的教学目的,右边弹出相应的与按钮对应内容的页面,如图2所示:点击左边的教学内容按钮右边内容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红色强调动画产生于相应的按钮中。

2 制作方法:通过flash软件来制作

2.1 制作步骤

第一步:安装flash 8.0,或者下载一个flash 8.0的绿色版本。

第二步:在场景中输入如图1所示的文字,左边部分为按钮层;

第三步:制作教学目的按钮,插入如图3所示的按钮,给指针经过时候给予颜色变浅的动作;

第四步:复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小结教学作业按钮,直接在在库中复制按钮产生;

第五步:分别新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小结以及教学作业影片剪辑,分别用于存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小结的内容,库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的管理如图5所示;

第六步:在场景中的插入新层内容层,插入新的关键帧,每个关键帧的内容存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小结以及教学作业影片剪辑,具体关键帧设置如图6所示;

第七步:新建名为红色强调的影片剪辑,制作如图7的移动动画,第一关键帧和最后关键帧都是红色消失,最后将动画剪辑放置于各个关键帧的相应按钮中。

第八步:输入代码,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作业、教学小结分别输入如下代码:on (release) {gotoAndStop(2);} on (release) {gotoAndStop(3);} on (release) {gotoAndStop(4);} on (release) {gotoAndStop(5);}

此法优点:修改更新教学内容方便,直接在影片剪辑中修改即可。

缺点:需要新建多个关键帧多个影片剪辑,更麻烦管理库。

2.2 补充方法

场景中只需建立一个关键帧,一个强调影片剪辑即可,在场景新建一个空白影片剪辑,拖入场景中定义名称为kejian,然后通过调用外部swf文件来产生不同的内容,使用代码为:on (release) { loadMovie("教学目的.swf",”kejian”);};

此方法的优点为:管理规范,在通过修改外部文件来更新课件内容,场景中只需要一个关键帧,一个影片剪辑。

缺点为:外部文件的文件大小必须与场景中的空白影片剪辑大小想匹配,此外,外部的flash文件必须建立4个。

3 总结

本文介绍了如何多媒体软件来制作一个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框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flash软件的影片剪辑控制代码,第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关键帧插入影片剪辑,然后通过调用文件内关键帧gotoAndStop(2)语句跳转到相应的关键帧来实现,而第二种方法主要是通过loadMovie来调用外部swf文件来实现。作者推荐第一种方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胡海.ADOBE FLASH CS3 PROFESSIONAL标准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美)葛雷布勒.优秀动漫游戏系列教材--Flash 动画入门[M].孙哲,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赵英杰.Flash ActionScrip 高级编程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课件范文第6篇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有一件神奇的宝贝,金箍棒,能神能缩,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孙悟空是怎样用他的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多媒体)

妖:猴头,交出唐僧!

孙:休想,看我金箍棒!(0.009米)

妖:什么金箍棒,还不如一根绣花针呢!

孙:变! (0.09米)

妖:小样儿,这点儿金箍还想与我交战,哈哈哈!

孙:金箍棒,再变(0. 9米)

妖:哈哈,这么点长也只够给我捞痒痒

孙:变(9米)

妖:啊。…

教学时将主题图采用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认知,最大限度唤起和运用它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孙悟空和妖怪的精彩对话以及金箍棒在孙悟空的命令下下逐渐变大,从而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0.009、0.09、0. 9、9这些数字变化过程深深刻在学生头脑中。这种以动促思,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探究实践活动。然后提问:你们对0.009米、0.09米、0. 9米、9米这些数量有什么感知?这样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接触到数学知识和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形成和谐,学生自然自然引起注意,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中。学生在情景中就能很好的进行信息筛选,寻求信息之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够有理有序的思考,真正的理解数学问题。

在学生感到好奇,情绪高涨时,于是便问:从上往下观察,②,③,④式与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③,②,①式与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种直截了当提出问题,迫使学生注意力和思维全部集中在观察①,②,③,④式,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此”尽可能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0.09与0.009相比有什么不同?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再交流)

a:三位小数变成两位小数

b: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板书)

c:0.09比0.009变长了。

师:金箍棒变长了,0.09一定比0.009大,大多少呢?(扩大到原数的10倍)(板书)

师: 你怎么知道扩大到原数的10倍,是怎么想到的?(小组讨论后回答)

孙悟空第二次喊“变”,金箍棒这回变多长?(0.9米) 0.9米又有多长呢?请用手势比划。

0.9米与刚从耳朵里取出的0.009比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交流后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看样子0.9米的金箍棒打妖怪还是不够,于是孙悟空又喊了第三次“变”,这下把妖怪打倒了,这回金箍棒有多长呢?(板书:9米)

9米有多长?请形容一下。

9米与0.009米比,小数点怎么移?是原数的多少倍呢?

从上往下观察,把你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完整地说一遍?

师:下往上观察,小数点如何移动?与小数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

在教学中借助教具直观演示,让小数点“动”了起来,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明白小数点怎样移动,也会根据要求把小数点往任意方向移动几格。既方便又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小问题,能引申出学生的积极思考,一句句追问,能释出学生心中的疑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们在富于节奏的激情演绎中韵味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常常显得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恰当的追问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开拓思路,活跃思维。

师: 0.009怎么变成0.09?

生:00.09

于是引导学生理解整数部分如果一个也没有没有,只能用一个“0”占位。

生: 9连小数点都没有,你怎么知道向右移了三位呢?

师: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呢?五位呢?…请在草稿纸上移一移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四位是几?

追问: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呢?请在草稿纸上移一移9的小数点向左移四位是几?(解决“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这个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刨根问底,连续提问,使学生文秘站: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小数点移动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广度,让课堂中师生对话更有效。但有时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出乎意料之外,错误等。针对学生在回答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不能直接告诉正确结果,而是我不时抓住错误资源,运用追问策略,让学生发现疏漏、谬误,并及时纠正,这样化“错误”为“精彩”。

教学课件范文第7篇

中学历史“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历史老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历史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课教学的总体构想;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

下面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历史“说课”的几大要素。

一、说教材

《三国鼎立》一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4.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了解背景;接着播放《官渡之战》录象,增强教材的直观性;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沦“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

2.赤壁之战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隆中对”;(4)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5)教师展示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3.三国鼎立的形成

(1)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2)引导学生完成课后“活动与探究”①和②;(3)结合三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老师注意完善补充;(4)让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设计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

1.利用歌谣小结:

二OO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O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2.依据内容概括总结: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四)巩固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套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知识树,让学生摘知识树上面的果实。

六、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略

七、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泼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八、说教学手段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挂图、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及(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画面及主题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

以上结合《三国鼎立》一课,简单介绍了历史“说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说什么。老师们在说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说课”不是讲课,应该“说”,绝对不能“念”(或“背”)讲稿或教案;②应充分准备,面对的是评委或者老师,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给评委或老师(如:课件、板书设计、知识树等);③普通话要标准,并注意语言简洁、明确;④注意时间限制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说课稿

一、说教学资源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教师、学生本人的经历和知识、网络媒体上的各种资源、图片、影视资料、文物、遗址等等,都可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教学资源:

1、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强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川版课标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编写,遵循了上述基本理念,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红军长征》一课极为鲜明地体现出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红军长征》是川版课标历史教科书中国近代史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四课,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比如在小学语文学过课文《金色的鱼钩》,初中学过课文《七根火柴》,还通过影视、文学作品去了解了长征。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感受与体验。

3.其他资源

可作为本课教学的资源还有图片、网络资源、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教材一起,进行教学。

二、说学习目标

素质化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引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描述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能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意义,从而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来理解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红军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并不需要了解和掌握红军长征的全部情况,重点掌握中央红军的长征。以中央红军的长征为点,以点带面,认识30年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体会红军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即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的正确主张,这就从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得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学难点: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这一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1、教法: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以这两个方法为主,同时多法并施。

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组织形式,通过自主独立的研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使学生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学会分析问题: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等,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还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五、说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步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约需要3分钟)教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者。我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本课,我首先请同学们欣赏配乐诗《七律•长征》(多媒体播放,同时配上长征的有关图片)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这首诗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你们知道诗词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学生会容易答出红军长征。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军长征。通过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长征过程:(大约需要22分种)学生在回答为什么长征这一问题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全过程,能说出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点。我用活动地图展示长征的过程:

瑞金出发(1934年10月)——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会宁、静宁会师(1936年10月)

这一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重点掌握和了解的是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对遵义会议,我通过问题引入: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探究: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局面、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也就是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从而突出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我再进行补充和归纳。

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以突出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我通过三段视频分别展示这三个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

如飞夺泸定桥,学生能从视频中感受到:当时泸定桥上的木板被拆去了,下有水流湍急的河水,红军战士顺着铁索一步一步地爬向对岸,这时西城门突然烧起冲天大火,敌人企图用火把红军挡在桥上,用火力消灭红军。火光照红了半边天,桥头被熊熊大火包围住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冲向火海,最后飞夺泸定桥成功。

又如翻雪山,过草地的情境:红军穿着单衣,忍受着饥饿、疾病,翻越白雪皑皑的夹金山,走过随时可能被沼泽淹没的草地。

这三段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大约需要5分钟)引导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总结:一是红军长征对中共和红军的考验,给后人留下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二是长征的胜利,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开始走上抗日战场。在这里可用的话,加深学生对长征意义的理解。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4、体会长征精神:(大约需要5分钟)在感知长征的整个过程及艰苦历程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的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请学生谈谈他们所理解的长征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

材料: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5、拓展提升:(大约需要4分钟)

(1)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

(2)结合今年红色旅游线的开辟,请你设计一条“重走长征路”的旅游线路,并对其中主要的景点作简要介绍。

(3)欣赏文学作品:在长征时期写的诗词、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4)有条件的同学请老红军讲长征故事。

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长征精神的体会。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本着简洁、美观,突出重难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作如下的板书设计:

第四课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历程: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陕北会师——会宁、静宁会师

3、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的意义

5、长征精神

《穷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抱怨”、“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

2、揣摩语言文字,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中了解人物的品质,并作出评价。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5、理解穷人“虽家贫,但心富”的思想境界,从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启迪。

教学重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得到情的熏陶与升华。

教学用具: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板全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吗?(学生交流这位作家的资料)

3、师:是呀,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他的又一篇经典力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呢?让我们走进穷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基本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故事。

三、精读启迪:

(一)了解穷人的贫穷境遇。

1、师: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1—7自然段,用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

出示: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桑娜一家的生活过得真不容易呀!生: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可是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但不管怎样,凭靠着自己的勤劳,日子还算能支撑过去

②、“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师: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这是桑娜发自内心的感慨,同是穷人,桑娜更深深地理解西蒙的难处,这就是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同情。怎样才能读出桑娜对西蒙的同情呢?谁来读这段话?

师:不仅桑娜同情西蒙,我们也很同情西蒙。(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③、就在这死去的母亲,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脑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有旧毛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师: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他们不知此时海上真风起浪涌;他们不知道失去父亲的他们刚刚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此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为这两个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活下去呢?

2、师:你真善良。是呀,两个孩子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心,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出示: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师:桑娜一家如此贫穷,但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同学们,我们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在给与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在收获着快乐。桑娜是这样吗?收养了邻居家的那两个孩子,她的心情怎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8—11小节把有关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来。

3、同学默读找划句子。

4、交流

出示: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你觉得这句话哪些词语该重读?(非这样做不可)追问:为什么?

师: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桑娜为什么又说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读懂了吗?谁来说说看?

师:此时,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身上有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善良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善良是桑娜与生俱来的美德。尽管她(学生接着读这一句)

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但是抱回两个孩子,她觉得是她义不容辞的抉择,(学生接着读,是非这样做不可)

师:多善良的桑娜啊,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理解“忐忑不安”,她的心情为何如此忐忑不安?(再读描写贫穷的句子)

教师小结并板书:生活的贫穷是桑娜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边说边板书)桑娜现在的生活就很穷,收养了两个孩子后生活会更穷。

师:想起为了生计还在风浪中拼搏的丈夫,桑娜的内心矛盾重重,再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矛盾、忧虑、担心、害怕,复杂的情感充斥着她的桑娜内心,生:再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的桑娜内心进行着强烈的思想斗争,那些无声的省略号似乎在告诉我们:(学生交流)

师:此时此刻桑娜想了许多,思绪万千,害怕、紧张、矛盾,最后她怎么想的?(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所含的坚定的思想。桑娜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和对邻居西蒙的同情。

教师小结:从桑娜矛盾的内心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收养两个孩子的愿望的强烈,决心的坚定。

师:虽然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贫穷让桑娜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此时的桑娜多难啊!让我们带着心与桑娜感同身受吧!(配乐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是盼望着丈夫回来的桑娜终于等来了丈夫,听说邻居去世了,孩子无人看管时,丈夫表现得怎么样呢?

2、大屏幕出示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穷人得心是相通的,桑娜是善良的,有爱心的,她的丈夫同样是个值得我们尊敬的。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话语句句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感人。

4、师引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5、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6、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7、为了抚养西蒙的孩子,桑娜和渔夫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怎样熬下去呢?

8、教师小结并板书:透过这个“熬”字,我们不难体会到渔夫和桑娜的身上有着一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内化升华:与文中人物真情交流,升华情感。

出示课件(文中插图)在温暖、舒适而又简陋的小屋里,渔夫和妻子桑娜欣慰而忧虑的深情看着躺在床上沉睡的七个孩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把《穷人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2、再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描写穷人的文章。

3、续写故事:渔人一家收养了这两个孩子之后,他们的生活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他们将怎样生活下去呢?

附板书:

20穷人

收养两个孩子

穷更穷

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与教案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安排:

第一教时

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板书)

二、介绍背景:

《》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四、布置作业。

第二教时

本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的主题。

1.开端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部分: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P.)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

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③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A.鲁四老爷的态度: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们的态度:

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C.柳妈说鬼:

④祥林嫂是如何对待这如此沉重的打击的?其结果如何?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在竭尽全力地反抗着:

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这是何等坚韧的反抗精神啊!

而反抗的结果,出乎柳妈、祥林嫂的预想,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4.结局部分:

当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丧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四老爷就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终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僵尸。即使这样,她在临死前,还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A.“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C.“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三、布置作业。

第三教时

本教时重点分析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①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写:

A.行动描写:

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

与此相对照的是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

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B.语言描写: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a.祥林嫂被抢前: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f.祥林嫂死后:

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

三、分析“我”这一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四、分析柳妈:

问: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五、布置作业。

第四教时

本教时重点分析写作特点。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的情景。

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的描写。

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①肖像描写:

三次变化:

②画眼睛(眼神):

3.倒叙的手法:

三、小结:

以《》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结于,中间一再写到,情节的发展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封建势力通过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教学课件范文第8篇

关键词:PPT;课件制作;原则;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36-02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很快就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形成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中的使用日益减少,甚至在某些课堂上出现了全课件教学。而采用PPT制作教学课件是目前极为普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PPT课件对教学的辅助效果,这里对PPT教学课件制作的几个基本原则和误区进行简要探讨。

一、CAI与PPT教学课件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CAI可以综合应用多媒体、人工智能、知识库、网络通讯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又称为MCAI),是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后形成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

1.CAI的特点。CAI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特点。①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认知规律来看,枯燥的知识学习起来容易使人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对对学习失去兴趣。引入CAI后,教师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进行情景化设计,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②抽象的知识具体化。CAI的运用可以将晦涩难懂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化处理,例如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死的变成活的,将静态的变成动态的,将动态的可以变的更慢(或更快)甚至停止运动,以便细致观察更深层次的变化规律。例如,化学课堂上可用来模拟反应过程,数学课堂上可用来模拟、预测极限、积分等抽象的知识点。这对于课堂上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着意想不到的好效果。③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课件制作软件都有着强大的文字编辑功能。它可以促进创新教学情境方式,有利于加大教学的信息量,缩短课堂学习时间,将学生从繁重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也将老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2.PPT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是CAI的核心,也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教学课件的类型有很多,通常根据制作软件将其分为PPT课件(由Powerpoint制作)、AuthorWare课件、Flash课件、其他类(Word课件、IE课件)。其中,PPT课件由于有着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可插入多种媒体文件,又可实现一定的交互性,且适合于讲授、演示、互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二、PPT教学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如前所述,课件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必须符合一个根本性原则,那就是科学性。PPT教学课件制作通常应该在脚本设计、教案设计完成后进行的。所以,课件中的概念、理论、逻辑、数据必须正确无误,课件中用词要严谨,无错别字,无病句等。当然,这也是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的原则。

2.服务于教学原则。教学课件定位于辅助教学,它只是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应该与板书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有的老师在网上将教学名师的授课录像下载后直接当作视频放给学生看,以替代自己的授课。这就完全违背了教学课件服务于教学的原则,这就忽略了服务对象之间的差别,比如学生基础不同,又或层次不一样等。

3.实用性原则。某些课程或者一些课程的某些章节,采用一般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就没有必要去花很多时间制作教学课件了。所以,应该合理处理教材,分析各种知识点的特性,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主要目的是突破学生思维瓶颈。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最好的老师并不是全程都用教学课件的老师,而是合理使用教学课件的老师。

4.启发性原则。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应围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进行。不仅要方便老师的教,还要方便学生的学,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有的老师制作课件时,将知识点、分析过程及结果一下子全显示在投影屏上,这样就没有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的机会了,也会造成“照屏宣科”的现象。课件制作中应尽量使用设问式来展现授课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索、思考。

三、PPT教学课件制作注意事项

1.色彩的搭配。经常看到一些课件颜色的搭配不协调,看不清课件中的内容,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视觉心理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课件制作中色彩的搭配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互补色原理,从理论上来说,要想达到好的视觉效果,就应该充分利用互补色原理。简单来说,就有“浅色背景配深色字体”和“深色背景配明亮字体”两种方式。后者由于字体太亮感觉刺眼,并且可能由于投影仪的老化或失真导致浅色字体显示不清晰等原因,课件制作中很少使用。②三色规则,从实际经验来看,课件制作的主体部分多采用三种颜色。同一页面上颜色过多,就显得花里胡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符合三色规则的课件页面显得简洁、清晰,给学生一种清爽、舒心、轻松的感觉。

2.文字的处理。课件中对文字的处理尤为重要。切忌“满屏显示的都是文字”。课件其实是课本的总结性再现、深度再现,而不是原版再现。所以,课件中应该尽量使用关键词、学科语言、标志性符号,尽量删除重复内容,对于信息量大的可分页讲解。另外,好的课件还要求字号、字体、颜色、内容等风格统一。

3.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资料是课件辅助教学的核心元素之一,通常包括动画、视频文件、声音文件、图片文件等,也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所在。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是高质量课件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课件中同一个页面的多媒体元素应适量,太多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并且其交互性要强,能随时控制其播放与暂停,前进与后退等。

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可以作为考量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是因为,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需要教师对授课内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规律、联系要有很深入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取舍,还要求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掌握相应的制作软件的能力,更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文字处理功底和语言组织能力、总结能力等。甚至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颜色的艺术处理与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等。由此可见,教学课件是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再现,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辅助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浅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9,3(15):80-82.

教学课件范文第9篇

多媒体课件的总体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对象的分析、课件素材的准备与制作、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设计规划与建议等几个方面。

一、怎样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置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课堂内容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内容和环节都应该是为教学总体哦目标服务的,设计课件的教师或者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年龄、基础、层次等,教学课件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自然状况,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充分发挥目标作用,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出差异性,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有所提高。

二、分析教学对象:

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对学习理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积极地为学生建立起学习档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透彻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扩大了教学规模,真正的促进了因材施教和教育规模的扩大之间的统一。

三、课件素材的准备与制作:

1、 素材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可以是多方面的,教材文本、图片、动画等都可以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来,通过对这些素材的设计使课堂真正的丰富起来,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一个成功的教学课件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图像与音、视频的制作: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也就是多媒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

一般来说,电脑图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像素的位图图形;一种是基于数学方式绘制曲线的矢量图形。位图根据分辨的大小决定了图像的大小和品质,低分辨率的图像如果放大的话,就会变得比较模糊。矢量图则可随意放大而不会改变其清晰度。

设计者可以通过现有的素材结合自己的设计思路采用相关的图形软件来进行设计,比如:Photoshop、coreldraw、Visio Viewer 2010等都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工具。

三、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一个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是成功设计课件的一个重要条件。如今多媒体制作工具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根据多媒体课件的不同应用层次以及开发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可以使用下面几种常用的软件。如课件写作系统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处理图片和动画的软件Photoshop、3DMax、Director、Flash等;网页编辑软件DreamWaver、FrontPage等。这些软件各具特色,有的软件简单易学但功能相对较少,交互性差,如PowerPoint,这类软件适合以演示为主的科目。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可采用网页的形式来设计。这个时候Macromedie的网络三剑客(DreamWaver、Flash、Fireworks)就是设计者的最佳选择。利用DreamWaver可以把Flash创作的动画、Fireworks制作的图片直接插入网页,文件小、下载快,同时交互性也比较好。

四、设计规划与建议:

1. 创设良好的交互性:

信息的交流是多媒体课件运用中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目的就是要在课堂中创设一种交互的环境。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课程进行自主的选择,这样的形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再有,课件的交互界面也要设计的充满了友好气氛,在课件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教学课件,还可以采用窗口和菜单相结合的设计风格进行设计。现阶段,有很多课件融合进了近来非常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对这种课件的开发也会有助于良好的交互性的实现。

2、对于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情境,学习情境要尽量与生活相关,与现实相关,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课件情境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情境要充分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另外,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条理的虚构,但是要做到尽量真实、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样,学生在对情境的感受中就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的问题。

3、关于课件制作的一些建议:

教学课件中包含着为学习者提供的大量的学习资源,对于课件中的内容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色彩渐变、图形渐变、位移平移等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制作。在课件的颜色搭配上要注意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学习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界面可以选择随时获取信息的窗口,更好的实现学习的交互性。另外,课件还可以采用窗口与菜单相结合的世纪风格,实现演示和显示切换的最大化实现。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课件对于教学工作的帮 助与优势日益明显,而且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之中,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探索、改进完善 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不仅要加强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理论进修等诸方面的学 习,而且必须努力从教学实施过程与学生学习进程两个层面上进行深人的探索和分 析研究,逐步扩大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应用的范围,提{教师掌握计算机新技术 应用的能力,制作出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课件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旭,江福西,建立教学网络信息库,中国电化教育,1999,03

[2]扬学军,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96

教学课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PowerPoint课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202-02

目前制作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很多,有些软件如 Flash、Authorware 等虽然功能更强大、更专业,但由于 PowerPoint 软件本身上手容易、制作简单、编辑性强、能够满足教学基本需要的特点,加之课件良好的适用性、集成性以及低廉的开发成本,现在,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大多是PPT课件,PPT课件已经成为课堂中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但通过笔者的实践、观察和访问,发现教师在PowerPoint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撰述如下。

1、PowerPoint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

用PowerPoint课件在课堂中教学,可通过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却不能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是还有很多现代教学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PowerPoint课件以其“图像”、“声音”、“视频”等的优势可取代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片面夸大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作用,不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工作似乎是点击鼠标,演示课件,黑板粉笔等可以不要了,也没有师生的互动,学生无须亲自动手,就能由教师直接“给予”而获得相关的“结论”。

1.2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一个用于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直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页面的跳转和交互。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见到的只是屏幕上的文字和影像,PPT显然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这种“只见屏幕不见人”的做法,势必制约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和教学艺术魅力的展示,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影响教学效果。

1.3 文字太多,色彩搭配不协调

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只是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整版地显示在页面上,存在严重的教材文字搬家、堆砌问题,而且课件各级标题和正文字体字号不统一。过多的页面文字使本应重点掌握的知识被淹没在一般信息中,课件便失去了筛选重要知识节点的功效。其次,文字太多会增加学生记录的任务量与难度,使学生忙于记笔记而无暇理解和消化问题,舍本逐没。再次,文字太多也会影响了图片、视频等要素的比重,课件枯燥呆板,丧失了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的优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由于PPT中文字信息过多导致教师无暇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照PPT教学演示文稿宣科,整堂课不是“讲下来”而是“读下来”的,教师成了播音员。

另外,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不考虑教学信息呈现的要求和课件整体风格,以及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页面之间的背景色跳跃太大,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影响整体的和谐感。有的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选用一些带有动画效果、卡通形象、景物风光的模板,其结果是模板上的图案效果变成了学生关注和议论的重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1.4 课件内容呈现缺乏结构化

很多教师在制作PPT教学课件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单页幻灯片的创作之中,过于关注每张幻灯片上所要呈现的知识点,而忽视各个幻灯片上所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巧妙地利用超链接,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关注知识的整体结构。由于没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巨大的信息量会让学生找不到重点,不知道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看的时候忘了记,记得时候又耽误了看,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解决PowerPoint教学课件制作问题的对策

2.1 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都需要运用PPT课件,教师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设计和安排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重点强调和阐述的内容还需板书,加强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适当的讲解、提问、启发和点评,并留有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2.2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要正确认识PPT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准确的概念、恰当的案例来讲授课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精致恰当的课件作为教学提纲,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知识的最大能动力。同时利用计算机具有的图形、动画、声音等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容易进入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的逻辑推理,诱发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去得到正确的结论,以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3 精心规划显示的文本和色彩

PowerPoint教学课件的文字设计上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页面文字应该尽量做到精炼,以句子代替大段文字。其次文字内容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的排列组合以其相互内在联系为依据,无论是提纲式还是对比式,都要有自身逻辑性,能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环环相扣和层层深入。在文字内容的选用方面,要看是否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可用可不用的尽量删去。此外,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一张幻灯片所包含的字体不应超过三种,建议使用Windows默认自带的四种基本字体,这样可保证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都可正确显示,字号要足够大,一般不要小于32号,为了突出重点,缓解学生的疲劳和厌倦情绪,每幅幻灯片中最好不要超过6-7行字,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清课件中的文字,有效获取重点信息。

在PowerPoint教学课件的色彩的搭配上,首先要根据制作课件内容来确定主色调,每张幻灯片都应有主色调,如果同一个演示文稿中运用太多颜色,没主次之分,会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制作课件内容不同,主色调也应不同。如内容为科技类课件时,最好以蓝色为主色调,环保类知识课件以绿色为主色调等。其次要考虑背景色的设置。因为我们知道在课件制作中用对比色来表现分离,用相似色来表现连接,一般文字与背景就需要用对比色调,红色、黄色和橙色有突出显示画面的效果,而蓝色、绿色和紫色则有往退缩的效果。一般以暖色、饱和、鲜艳的色彩作为活动中的前景,以冷色、暗色、浅色作为背景色。并且文字颜色不要设置太多,一张幻灯片可使用的颜色一般为3—4种。

2.4 课件的结构要清晰明了

课件的结构要清晰明了并保证知识的整体性。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备好课件的素材,做到重难点突出。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根据内容需要查找搜集相关的文字、视频、图片、动画等素材,丰富课件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整个课程的项目符号和编号要统一并尽量与教材保持一致,以方便学生做笔记。因而在制作课件前,必须先将涉及的知识点列出来,做好提纲,并用逻辑树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通过不同层次“标题”的分层,标明你整个Powerpoint的逻辑关系,建议每个章节之间,插入一个大纲幻灯片或标题幻灯片,并通过超链接的巧妙设计,在适当的时刻提醒学生某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以便学习者在记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5 加强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技能的培训

首先是对教师教学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在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计算机、投影仪、话筒、摄像机、电视机等是经常要用到的,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引起故障,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课件设计制作技能进行培训。由于教师对PPT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应该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他们进行技能上的培训。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借助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学习其制作方法,吸收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

[1]王朋娇,郭巍,张恒庆.PowerPoint教学演示文稿的精益化设计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

[2]杨波,王建书.PowerPoint课件设计制作中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9.

[3]李晓平.教学幻灯片设计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

[4]覃莉莉.基于PowerPoint 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

[5]张菊.浅谈用 PowerPoint 制作高质量课件的技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上一篇:英语课件范文 下一篇:数学课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