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范文

时间:2023-03-04 04:28:42

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范文第1篇

一、把握教材本真化

教材是许多经验丰富的资深英语专家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才写成的,有其价值存在和相应的精神穿透。如何将其价值和精神从其文字的平面中鲜活出来,这需要我们备课时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梳理、挖掘和拓展,从而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为他们进行高质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案例1: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 对话 A Listen, read and say。

这篇对话给学习者提供了两幅幅体现对话文本内容的插图,他们应当比教材外的任何教学图片都与对话文本更为吻合。因此,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首先考虑运用这两幅插图作文呈现新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课堂实录节选:

(呈现课文插图1)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ay is it?

S1: It’s the sixteenth of October.

T: Whose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S: Ben’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T: When’s Ben’s birthday? (让学生明白soon的中文意思是不久)

S: I think his birthday is on the …

T: Let’s ask Ben together.

Ss: When’s your birthday?

Ben: It’s on the eighteenth of October. (让学生听录音)…

通过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在根据图片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 重点句型 My birthday’s coming soon. 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 the … of …

(呈现课文插图2)

T: Ben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He will get some presents. What presents will he get?

S: I think he will get a yo-yo.

T: Anything else?

S: I think he will get a VCD.

T: What would Ben like as his birthday presen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dialogue.

以谈论图片的方式呈现课文中的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as you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Would you like …?

分析:通过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再根据图片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文本第一部分中的语言知识,然后运用同样得方式根据课文插图(2)引导孩子们进行看图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稳步第二部分中的一些语言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们对相关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孩子们的课后复习。

二、处理教材灵活化

当前大多数小学英语教材都以话题为主线分成几个板块。每个单元根据一定的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句型或交际用语等教学内容,相当于一个资料库,一节课究竟教什么?教多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都由教师自己确定。它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和空间,但同时也对教师把握教材和实施有效地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案例2: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10

本单元主要学习食品类、饮料类单词,并学会用英语如何选择食品和饮料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活动。由于本单元A板块中图片1的学习是“Some cake? No, thanks.”等表示复数的句型,图片2的学习内容是“An ice-cream? Yes. Two, please”等表示单数和复数混合句型,图片3和4的学习内容是“A glass of orange juice? No, thank you. A cup of tea? Yes, please.” 等表示单数的日常交际用语。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应该先学单数,后学习复数,即在学习了对表示 “一个(a …)”的选择的基础上,在学习对表示“两个(two…)”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在继续学习“几个(some …)”的选择,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这样的思考,老师将本单元的学习内进行了重组,即将A板块中的第3和第4副图片中的“A glass of juice? No, thank you. A glass of tea? Yes, please.”等句型和与之相关的饮品的juice, milk, tea, coffee, glass, cup等单词作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将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定位在A板块的第1和第2副图的内容:Some cake? NO, thanks. An ice-cream? Yes, please.等句型和相关的单词。

课堂实录节选:

Step 1 Revision (运用简笔画呈现第三单元学过的蔬果类单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得句型“I can see …” 等学过的交际用语复习。)

T: What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a/some …

Step 2 Presentation

巧妙运用前面的最后一个水果“芒果”的图形,通过简笔画画一个类似芒果的椭圆形,如图(1)边画边问学生

T: What can you see now?

S1: I can see a mango.

在下面再画一个小一些的椭圆形,如图(2)

T: Is it a mango, too?

S: Yes, it is.

然后,通过线条,将其变成一个玻璃杯,在上面出现glass字样,如图(3),接下来学习单词glass.

在一个真实的玻璃杯中倒入苹果汁,学习a glass of apple juice,并利用图片引入其他各种水果汁和牛奶milk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学习交际用语“A glass of …”和两种不同的选择 “Yes, please.”和“No, thank you.”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意义。

分析:执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重组,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为了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在复习的环节,教师调动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并应用到课堂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新的知识框架,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也有利月小学生真正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良好愿望。

三、运用教材个性化

面对教材,我们要有灵活的态度,将“以本为本”和“交教材”的观念转变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个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对前人的积累的教学方法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借鉴、加工、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教学方法。

案例3: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6B More exercise Part A 对话 Read and say。

让学生通过对教材A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感悟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原级的构成,正确地理解这两种结构所表达的意思及语义上的差异,初步掌握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原级的一般用法。

课堂实录节选:

T: Good afternoon, children.

Ss: Good afternoon, Marshall.

T: Very nice to give you an English class here. You know, my English is Marshall. Is Marshall tall or short? Please tell me.

S1: You are short, Marshall.(学生大笑,因为执教者确实个子不高)

T: Yes, I’m short. But who is shorter, you or me?(执教者做出了显示“矮”的身势)

S1: I’m shorter

T: Is he shorter than Marshall?

S: Yes.

T: Look at him and me, who’s fatter, the boy or Marshall?

Ss: Marshall is fatter. (学生大笑,因为执教者确实比较胖)

分析:此公开课由著名特级教师龚海平执教,龚老师通过自己以及自己和学生的对比为教学切入点,用幽默个性的语言在复习第一单元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同时,为本课教学重点副词的比较级做好了铺垫。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运用教材本真化的前提;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是处理教材灵活化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运用教材个性化的前提。

教学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能;教学;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2-01

目前,我校正处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阶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出发,以教学环境场境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为方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尝试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技能课堂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形态转变,形成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已成为其显著特征,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型教学模式,现以本人参与市级课题《行动导向教学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心得体会,结合本人在电子技能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电子技能课堂的建设以及电子技能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在教室,实践操作在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高,因而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提高技能教学实效,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教结合为基础,创建集培训、实习、生产、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既考虑教学工位要求,又兼顾培训和生产配套,选用生产型国标设备。做到设备功能齐全、工位足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对外培训和协作加工需要。

(二)现代化技能教室建设。“教学工厂”内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教学手段多样、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融生产服务模拟场景、数字仿真、模拟演示、虚拟现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技能教室”,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理实一体化教学,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组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和优化网络课程、虚拟课程、名师名课,建立技能大赛赛场实录、电子产品加工过程影像等企业真实案例资源库,不断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多种介质立体化交融,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二、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在岗位(群)、岗位(群)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岗定课、多证融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是滚动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专业对接行业,专业课程对接企业岗位为切入点,在充分社会调研的情况下,每学年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订一次。二是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其它专业课程标准,并有效对接职业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三是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四是建立教材建设机制,创新教材应用。建立由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专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专业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实一体

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的有力支撑下,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形成“五个合一”的鲜明教学特色。

例如:在讲解电类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万用表的认识与使用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教师讲评,教室与实训室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虽教师讲解的很清晰,示范的很标准,但因教学时空的差异加之学生的理解记忆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践操作时还是会损坏万用表。究其原因何在呢?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未将专业课堂与实训车间融合,中间缺失了虚拟仿真操作——及时反馈评价环节。

以教学任务对接生产任务,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原则,系统设置技能训练项目。例如:借助“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内部的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设置技术部、生产制造部、质量检验部和生产班组,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或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感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在体验劳动成果的同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成就感。

四、改变评价模式,注重多元评价

创新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方式。转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模式,推行“教考分离”、“项目抽考”、“以证换证”等改革举措,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等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教学技能范文第3篇

教学常规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

既然是规矩,就必须照规矩办。常言到:“物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经验的结晶,不按规矩办,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国家出台了很多教育法律、法规,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规矩,都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的。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教师如果把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出色,他不可能教学质量不高,大凡教学质量高不高的教师,一定是教学常规做得不好的教师。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生涯中不断成长,学生是教师的老师,要使教师的业务能力成长得快必须狠抓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在刚刚走上教学岗位需要狠抓教学常规,在教书若干年后同样需要狠抓教学常规,在我们已经成为一个有名的教师以后仍然需要狠抓教学常规,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二、如何抓好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有十:

1.制定教学计划:计划是为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课时计划,更要关注教材结构,知识结构;我们不仅要关注课时安排长短,更要关注训练的周期,训练的递进关系;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更要关注长远;我们不仅要关注计划的执行,更要关注计划的调整。

2.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关键。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目的,更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更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更要关注学习方法的选择;我们不仅要关注例题、例子的选用,更要关注例题、例子所要达到的目的和阐述的观点;我们不仅要关注内容的设计,更要关注语言的设计,特别是过度语言的设计;我们不仅要关注板书位置的设计;更要关注板书顺序的设计。

3.上课:上课是学生学知识的关键。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讲,更要关注学生练;我们不仅要关注讲清楚,更要关注师生互动;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更要关注教育;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说,更要关注学生的表情;我们不仅要关注优生的表现,更要关注差生心理;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炼,更要关注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我们不仅要关注声音语言,更要关注体态语言。

4.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业是学生知识过手的关键。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作业的训练目的,更要关注作业的训练量;我们不仅要关注布置,更要关注作业的批改;我们不仅要关注的批改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知识缺陷的统计分析;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更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真实性。

5.课外辅导:辅导是克服学习困难的关键。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提问,更要关注问题所涉及思维误区;我们不仅要关注爱提问的学生,更要关注不爱提问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的回答,更要关注回答问题的速度;我们不仅要关注个别辅导,更要关注集体辅导。

6.实验指导: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实验指导,更要关注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的反思;我们不仅要关注爱动手的学生,更要关注不爱动手的学生。

7.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扩大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领域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活动的内容,更要关注活动的方式;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思维方法;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探索精神;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习惯,更要关注意志品质。

8.成绩考核:成绩考核是评定学习效果,反思教学得失,诊断教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测量试题的选择,更要关注测量目的确定;我们不仅要关注测量试题的批改,更要关注测量试题的统计分析;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关注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得到成绩的心态。

9.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人教学的展示,更要关注自身教学弱点的暴露;我们不仅要关注实践,更要关注理论;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人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更要关注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不仅要关注听和说,更要关注读和写。

10.教学总结:教学总结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回顾,更要关注教学得失的反思;我们不仅要关注期中期末的总结,更要关注课后记;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的得失,更要关注改进的办法。

三、教学常规有哪些技能?怎样训练?

我认为,教学常规十条中最关键的有3条,就是备课、上课和布置批改作业。备课是上课的关键,上课是学生学知识的关键,作业是学生知识过手的关键。我们千记不要认为,我大学学得那么好,基础知识那么扎实,教这点内容根本不成问题,完全可以不备课。我们千记不要认为,上课太容易了,只要把知识讲清楚了,学生肯定能学好。我们千记不要认为,只要教师布置了作业,做不做是学生的事,批改作业太累,或不改或少改。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和错误的作法。

我认为,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学习,诚诚恳恳待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这是技能一。训练方法是把任何一件事都当成大事来做,追求完美,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

我认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备课,要备学生,备学生的认知起点,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是技能二。训练方法是每次备课阅读课程标准,分析知识结构,掌握逻辑关系,写出学生认知起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再备课。

我认为,我们应该不断训练自己的四个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解的能力,批改作业的能力,这是技能三。训练方法是天天试讲,天天背诗,天天写教学后记,天天限时解题,探索批改作业的快速办法。

教学技能范文第4篇

存在问题

1.情境创设重复有余,创新不足

具体表现为:在情境创设上过度追求流行。譬如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推宠:学习“绘图着色”,情境是美丽的羊村被灰太狼施加了魔法失去了五彩的颜色;“文字编辑”的情境是喜羊羊系列的名字、歌曲出现问题需要修改;学习“仙女散花”,情境是绘制美丽的羊村……与之相似的还有“低碳”情境的泛滥。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因此,情境除了要贴近学生的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外,还需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引导。不必牵强附会地追逐流行,否则就会给人以重复之感,也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工具、功能学习有余,归纳与总结不足

具体表现为:安排学生探索各种工具、功能后,学习即告一段落,缺乏必要的归纳与提炼。也有教师安排学生总结各种工具/功能,但又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引导,导致总结失效。

技能课的教学需要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操作,进而掌握技巧、总结规律并形成能力迁移。只是学习、操练,没有归纳与总结,将难以保证技巧的掌握和规律的把握。

3.技能训练有余,应用引导不足

具体表现为:对工具的学习停留在单纯的技能训练,缺少实际应用方面的引导。譬如,学习“幻灯片动画”,只学习超级链接的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学生只是掌握基本技能,至于为什么要设置动画、如何根据需要合理使用动画,则缺少引导。所以学生作品中充斥着花哨的切换效果与杂乱的特效声音的组合,且自以为美。

应用方面的欠缺实际上就是技术主义或者技能化倾向的表现,学生掌握的只能是些孤立的知识与零散的技能,不太容易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这种碎片式的学习无法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也无从谈起。

4.学生探究有余,教师讲解不足

具体表现为:过度追求探究,教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讲解,所有的内容全部放手让学生探索。不明方向、没有目标又缺乏引导的所谓探索不过是在经历所有菜单与功能尝试之后获得些零星的认识,缺乏系统性。也有教师会提供辅助学习资源,譬如技能锦囊、操作秘籍,这本可以成为学生的探索抓手,然而有些锦囊、秘籍的设计不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而是操作步骤的详细介绍,就连涉及的操作按钮都用图形化的图标加以清晰的表示,极尽其详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失去了探索的空间。

上述表现是对探究不当解读的结果。无论教师讲解抑或学生探究都需要适度,徒有形式难以有实质突破,走向极端必然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

5.统一要求有余,差异考虑不足

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的差异问题,统一要求练习与作业,不仅没有层次上的区别,即便在主题上也经常是全班唯一,毫无选择的余地。

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视学生差异,尤其是学生操作水平方面的差异,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此问题在技能课教学中体现最为明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特点,在不同环节上对学生差异予以考虑。譬如,杨金英老师的《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案例中,为学生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导学案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这属于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分层。较为典型且常见的做法是提供分层作业,如基础任务、提高任务或拓展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能力较强的学生。

基于技能属性的教学

美国教学理论家罗米索斯基将技能分为再生性技能、产生性技能两类。再生性技能是指那些带有重复性质,在各种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很少有大的变化的技能活动,如两位数减法、打字。产生性技能是指那些需要做出具体的计划、运用某种策略作决定、执行任务时表现得相当有灵活性的技能活动,如解数学难题、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看,再生性技能与知识、领会、应用相关,产生性技能则侧重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据此观察,技能课中涉及的技能,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字号、字体等的调整,基本模式都是先选定再调整,体现的是一种固定程序,属于再生性技能;一类如电子小报的排版,即便是同样的内容,不同学生设计的版面效果也不同,倾向于产生性技能,突出创造性、灵活性。显然,再生性技能与产生性技能之间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产生性技能需要以再生性技能为基础。由此,技能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再生性技能的训练上,必须延伸至产生性技能,方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罗米索斯基的技能教学策略对信息技术技能课教学同样具有启发。

1.知识传授

知识传授强调教给学生获得技能必需的知识,根据知识的类型可以采用讲解策略或者发现法。罗米索斯基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做以及如何去做等知识。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操作技能与动作技能具有相似的属性,因而这一点尤其值得借鉴。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技术的三层内涵:动手做的技术,即基本技能;如何做的技术,即设计和规划的技术;为何做的技术,即技术的思想和价值。譬如,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管理,即管理的目的,这是为何做的技术;如何管理,涉及分类管理思想,这是如何做的技术;管理的具体操作,即涉及文件的选定、移动、删除、复制等相关操作,这是动手做的技术。教学中此三者都涉及,才能体现技能课教学的基本诉求。

苗小芸老师设计的《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就是较好的一例。教师课前提供整理房间的游戏情境,学生通过拖动鼠标将东西归类、归位,即可实现房间的整理。在此基础上,教师从交流整理房间的心得入手,引导学生明确物品分门别类存放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对物品进行有序存放管理的意识。然后教师出示“书桌”文件夹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将此分类思路迁移至文件管理,进而学习文件的选定、复制、移动等具体操作。该案例涉及技术的三层内涵,说明设计者对文件管理的理解到位,进而对技能课教学的目的理解到位。

就本环节而言,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先从思想上明确如何做、为何做、由何做的问题,后续环节中便可顺理成章地学习怎样做的操作。为此,可以借助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上述案例中的情境可资借鉴,贴近学生经验且具真实感,有应用方面的引导,既能帮助领悟为何、如何等问题,也能促进学习之后的应用迁移。

2.技能学习

旨在帮助学生达到初步掌握技能的水平。罗米索斯基建议运用讲解策略,分三个步骤完成:首先是示范技能操作程序,然后安排简化或提示性的练习,最后安排整套技能的自由练习。因面向动作技能,此建议有分解动作、完整动作之分,技能课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复杂程度及学生认知能力进行调整,譬如采用大片段教学抑或小片段教学。简化练习是指向重点、难点的专门训练,半成品加工策略即适用于此部分。

学生初次接触新技能,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讲解与点拨。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例外或者是特殊处理。譬如,教师为了强调一些关键知识点或技能点,事先特意不讲,故意设置认知陷阱,让学生先行尝试。当学生出现了问题,产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后,认知需求也被激发了,教师再讲解。借助这种方式,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更深刻,理解更深入。另外,强调讲解并不意味着排斥探究,但探究必须要有引导与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对再生性技能初步接触时,采用局部探究方式较好。

此环节重在再生性技能的训练,多指向基本工具、功能的学习,在练习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各种工具、功能的共性、区别及特点,进而引导什么样的工具、功能适合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为学生对工具、功能的规律性认识及合理使用奠定基础。如此,在应用环节才有可能保证学生会根据任务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总结时,可以借助直观的演示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归纳;可以借助可视化的表达,如利用表格对相同或差异之处加以对比,或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工具的各种属性;或者提取重要关键词,如用“对比”、“趋势”、“比例”分别表征三种图表。

3.技能掌握

当学生基本掌握所学技能时,便需要根据技能性质采取不同策略。就再生性技能而言,主要需要在感知敏锐度、持续力、灵活性等方面进一步训练。就产生性技能而言,需要安排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广泛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此环节的教学需要借助不同性质的练习引领、促进学生由再生性技能走向产生性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譬如,学习互联网信息的查找时,如果要继续再生性技能的训练,可以借助增加难度的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搜索的效率。如果给出一段乐谱,要求查找对应的歌曲或者提供图片要求查找作者,则需要认真分析关键词的提取问题,倾向于产生性技能的训练。又如,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掌握各种图表的特征之后,根据给出的数据判断选择何种图表进行表达,或者判断已有表达选用的图表是否准确,这属于再生性技能的应用训练,如果要求观察图表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则是进行产生性技能的训练。从迁移的视角看,再生性技能训练促进的是近迁移,产生性技能训练指向远迁移。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再生性技能的基础,所以此环节可以以探究为主,也可以考虑合作学习。具体操作时还需要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

此环节实际上可以分为技能应用与拓展两部分,技能应用旨在再生性技能的熟练掌握,技能拓展则倾向产生性技能的训练。这样,技能课教学便形成知识传授、技能学习、技能应用、技能拓展四个环节,整个教学过程技术主线清晰,具有鲜明的技能课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又可以灵活调整。譬如,知识传授可与技能学习结合进行,又如,技能学习与应用可以合并,实现学习过程与问题解决过程的统一。

参考文献

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四种课型的界定[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

盛群力.21世纪教育目标新[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217.240.241.

李艺.高中课改实验进行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

杜娟娟.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能课教学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

教学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 实务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3-01

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是财会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加强技能教学必须加深对会计实务技能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认识。教学中要重视会计实务技能的训练,按照会计实务技能教学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把握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规律,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高效地培养学生会计实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一、深化对会计实务技能以及教学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财会工作人员的实务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会计在企业之间的发展和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会计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般要求财会人员要有比较高的实务技能,不然将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根据我国会计实务教学的情况,可以说教学形势很不乐观。在我国的众多职业学校中,绝大多数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类的学生所占学生数目比重多在一半以上。由此可知我国的会计专业规模不可谓不大,然而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成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国、强国。我国会计教育在实务技能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并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其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由于学生实务技能掌握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用人单位也时常抱怨毕业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实务技能应用不到位,致使用人单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历练之后才可以委以重任。同样,市场企业也对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心存怀疑,在聘用人才时多有顾虑,使得会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呈现的困难越来越大。为此,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学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

二、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

在对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则应当根据实务技能教学课程的基本程序,深入把握技能教学的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模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切实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关键就是要培养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质量,强化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则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入手。

1.教师要树立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学观

知识的传授是学生能够进行实务操作的基本前提,若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好,还谈何提高实务技能。不过,学生对知识掌握了,但也并不代表其会计实务技能就获得了提高,就有了比较强的实务能力。因为知识只有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在实际中被反复实践才能算学生习得了技能。近些年来,我国对会计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化,对于实务技能教学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应当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实务操作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从而使得学生财会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丰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形式,推行案例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因此有必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形式。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社会实习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机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而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比较有效的一个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每一个好的案例都含有该财会人员的技能运用的智慧,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案例自己进行相关的实践,能够有效的发现自己在技能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学生能够比较有针对性的提高其实务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和动手操作。不过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当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较强的现代特性的案例,不然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了。

3.采用现场教学法

对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还应带将学生带到相关单位的财会部门。首先让学生观察现场财会人员对实务技能的应用方式,其次,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当中,而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现场教学,进而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点,缩短了理论与实务的距离,有效强化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水平,实现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提高。

4.“上班做事”,深入企业

学生习得会计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于企业实践当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相关企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在“上班做事”过程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够比较好的发现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且联系企业实际,在技能应用上也更加贴近市场需要。不过在实施该步骤的时候,教师应当要确保被安排的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实训上班的水平,不然不仅起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今后实训的进行。

会计实务技能对于每一个财会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学校在认识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根据会计的强操作性,把握技能教学规律,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永玲.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会计人才执业能力[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11)

[2]宋芳. 合理设计基础会计技能训练 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J]. 才智. 2011(27)

教学技能范文第6篇

(一)CBE的定义

CBE是英文(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缩写,原文的含义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

(二)CBE的发展过程

CBE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休斯敦大学在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性学习模式和反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被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1994年5月在加拿大召开了CBE国际研讨会,大会对CBE的教学体系给予了肯定。CBE教学体系出现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采用,尤其是西欧、北美的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就有30多所社区学院实施这种教学体系。

1992年国家教委职教司决定把CBE引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来,一些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始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绩,CBE教学体系基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CBE的实质内涵

CBE体系的实质是“以岗位能力为基础、产业界参与、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由知识、技能以及根据标准有效地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的能力所组成的。这种能力常常也被称为“专项能力”(Task),可视为完成一项工作有关的可观察到的,并且可度量的活动或行为。

(四)CBE教学的要点

CBE是围绕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系统方法,它包括下列七个要点:

1.对课程与教学进行系统开发;

2.确定与职业有关的各项能力(包括能力、技能、知识、工作态度);

3.使学员在学习或培训开始之前就知道应掌握的能力是什么;

4.使学员在学习或培训开始之前就知道应达到什么标准;

5.通过培训或教学向学员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6.除了知识和工作态度以外,能力的实际表现都能直接向学员进行示范;

7.学员的学习进度是按照最适宜自己的速度来掌握的。

二、什么是DACUM

(一)DACUM的定义

DACUM是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缩写,其含义是“课程开发”。它是通过职业分析(任务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的专项技能的系统方法。它借助于DACUM表——由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任务领域)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单项任务)所组成的二维图表来开发专业所需开设的课程,详见表1。

表1专业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从事该项职业必须满足的各种要求

综合能力专项技能1专项技能2专项技能3专项技能4……AA1A2A3A4……BB1B2B3B4……CC1C2C3C4……………………………………

(二)DACUM的开发步骤

DACUM体系开发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1.首先要成立一个由8至12名本职业的专家组成的DACUM委员会。

2.进行“综合能力”分析:认定本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通常是7-12个,确认后将其排在DACUM大表的左侧,纵向排列,代号为A、B、C……L等。

3.分解“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确认后,将深入分析每项综合能力中包含多少“专项能力”(SKILLS)。通常每项综合能力含6-30个专项能力,依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在与之对应的综合能力之右,横向排列,代号为1、2、3……30。通常先是认识上的“知”,后为操作上的“做”。

4.专项能力分析。列出DACUM大表后,将每一个专项能力分解为:学习步骤、必备知识、所需材料、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态度、注意事项等。

5.教学分析。对照DACUM表及专项能力分析结果,设计和开发学习内容。把每个专项能力设计成一个学习单元(或称模块)。每个模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尽可能按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排序。

三、CBE/DACUM的实施步骤

CBE教学模式实施一般分为10个步骤: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课程调查与分析;确定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分解;绘制DACUM大表;专项能力分析;编写新的课程标准;开发学习包;完善教学条件;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反馈。下面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来说明实施步骤。

(一)成立课程开发小组

由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线会计人员3名和从事本课程教学3年以上的双师型教师3名组成财务会计课程开发小组。

(二)课程调查与分析

认真分析本课程所在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认真分析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并认真听取一线人员的建议,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了解胜任这些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确定综合能力

对调研情况进行讨论,经分析后确定本课程的7项综合能力,即出纳岗位能力,材料核算员岗位能力,固定资产核算员岗位能力,工资核算员岗位能力,税金核算员岗位能力,收入费用利润核算员岗位能力,报表编制员岗位能力。

(四)将综合能力分解为专项能力

对每项综合能力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6-14项专项能力。例如出纳员岗位能力分解为:填制各种结算单据,办理款项结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核对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6项专项能力。

(五)绘制DACUM大表

制定出每项专项能力后,最后绘制出DACUM综合大表,见表2。

(六)专项能力分析

列出DACUM大表后,将每一个专项能力分解为:学习步骤、必备知识、所需材料、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态度、注意事项等。例如专项能力填制结算单据分析如下,见表3。

(七)编写新的课程标准

依据DACUM表及教学分析结果,设计和开发学习内容,编制课程标准代替原有的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突破课程内容理论化的局限,围绕工作任务,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技术理论知识以“满足技术理解”为选择标准;课程内容排序突破课程内容排列知识系统化,以任务的难易程度而不是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序;课程目标从“掌握……知识,具备……能力”的模糊要求转向“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教学方法方面以项目技能教学法为主;教学评价方面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即技能为依据。

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教学实施和附录五大部分。每部分又详细分为若干部分,具体见表4。

(八)开发学习包

依据DACUM表、专项能力分解表和课程标准,编制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包。每个专项能力独立成为一个学习包,包内放有学习包目录、课堂讲稿、凭证、账簿、报表、卡片、印鉴、期刊摘录、参考书目、电子资料和视频资料等,学习包开发完成后放入材料盒,并贴上专项能力标签。依该DACUM大表的位序摆放好各专项能力学习包,学生很容易根据DACUM大表上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学的专项能力(模块)的全部学习资料。

(九)完善教学条件

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尽量按照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布置。实训室从外观看相当于企业财务科,设置不同的岗位,配有实际工作正常使用格式的发票、支票等结算单据,正式格式的账页、报表;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印鉴。另外配备1台验钞机、算盘、多媒体投影机和1台能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要求设备、设施符合时代要求,是当今市场上最先进的,因为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这里进行的,而不是演示点缀。

(十)实施教学

CBE的教学实施过程,可大体分为四个步骤:

1.课前指导:课程开始前,先发给学生一张所学课程的DACUM大表,使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个总体概念;

2.学生水平评估:教师在向学生明确地阐述每一项能力之后,用评价标准测量学生基础,考核达标的专项能力可免修;

3.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起点,制定可行的授课计划;

4.对要求自己学习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学生按与教师商定的学习计划,到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或在教师指导下,逐一模块地刻苦学习掌握专项能力。

(十一)教学评价与反馈

当学生确信自己已掌握了某项专项能力后,可进行自我评估,自评合格后,可请指导教师进行审查。如教师认可,即载入DACUM表的成绩栏中,一式两份,分别由学生和教师保存。日积月累,当授课计划或学习计划所列各模块均合格后,教师那份就是成绩存档,学员那份即是求职谋业证书。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跟踪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进度慢及不达标的同学及时发出警告。

四、应用CBE/DACUM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CBE模式与传统模式,他们的区别可简化成表5

表5CBE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项目传统模式CBE模式基础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基础依据以学制、时间为依据实际表现为依据进度根据群体掌握进度根据个人掌握进度反馈滞后的反馈及时的反馈教材以课本为教材模块、多媒体、材料场所课堂教学教学做一体化课堂、现场方式课堂为主,稍加演示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演练为主目标共性的目标目标非常具体标准大纲规定的标准师生共同客观评价结果学生考试得分学生掌握的能力

(二)把握七个要点

1.要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课程与教学进行系统开发;

2.确定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各项能力是前提;

3.一定要使学员在学习前就清楚地知道他应掌握的能力及考核标准;

4.在培训和教学过程中,一定向学员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5.教师要向学员作出知识、能力、态度的直接示范;

6.学习进度一定要按学员的实际来掌握,不可强行划一;

7.CBE不仅适用于职业学校,也适用于各种培训。

(三)把握创新

坚持消化吸收、不断创新,在借鉴的前提下,走自己的路。坚决避免照搬某一模式,只有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结合本校的实际、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结合本课程的要求,才能使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五、结束语

教学技能范文第7篇

摘要全国第一届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参赛教师经历重重“考验”,各展所长,充分彰显了“体育人”的精神;对于其他未能参赛的一线教师来说,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还是通过观看比赛有所收获?这就是本次技能比赛实质的考究。其实,比赛只是一种形式,是为了促进大家共同成长,找到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方向,最终服务于一线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仅仅是个人展示的舞台。我认为,某些项目的设置,是体育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些项目的较量,则彰显了体育教师的专项教学技能,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舞台上闪耀出别样的风采。

关键词教学技能体育教师储备

一、理论:教学技能的基石

本次技能比赛设置了理论考试、教学设计和评课。

(一)我觉得教学设计是参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它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熟练把握体育新课程标准,合理运用所掌握教材知识体系,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2)“吃透”教材。灵活、巧妙地处理教材,方可写出完整、可行的教案。(3)掌握各水平段学生的生理、心理,能预知其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与问题,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办法和计划,也即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技能属于课前准备技能,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扮演主要角色,但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图纸,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分析评价结果,并加以修改的过程。它是教师教学综合素质的表现。因此应该是教学技能的“主流”之一。其在比赛中所占的权重应次于课堂教学评分。

(二)评课――基于课堂观察的有效“反思”。比赛中参赛教师在观看一节体育教学录像课后,按照规定格式写一篇分析报告,也即评课。通过观察对课堂的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评课――“反思课”的另一种形式,是体育教师主体对既往教学实践的自我评价,其结果也就是个人对“课”的理解深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是对体育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论证,对教学事件产生的背景因素的分析、探究,是对教学活动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的判断与思考。而这些能力的具备,是体育教师从“实践者”向“研究者”成长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需要在这种反思中不断成长。故评课也应当作为教学技能发展的“主流”之一。它的权衡值应当等同于或者稍次于教学设计的分值。

二、优美的动作示范:彰显体育人的“绝活”

比赛设置了广播操、武术操比赛,以及自选项目动作技能的展示。这是硬功夫!也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特有的教学技能即肢体语言的专业性,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同于其它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优美而又标准的动作示范是最直观,最能让学生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示范技能是保证教师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技巧,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技能之一。发展“示范技能”,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流”之一。

我觉得示范技能的权重值应次于课堂教学技能,因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再好的示范动作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和教学手段加以具体操作,都不能内化为学生的“动作”。最后可能会出现“教师抢了戏,学生没入戏”的局面。所以我个人认为体育教师需要一定的示范技能,但更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动作示范权重值应该次于课堂组织技能,如果以单项均衡,例如和队伍调动可以等同,或略高于队伍调动。

三、迷你课:课堂教学技能的浓缩

本次教学技能比赛项目中有一项是“模拟”上课,即说课――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将常规的课堂45分钟缩短为10分钟的“迷你课”。我觉得这个项目能够浓缩出教师对教材教法理解的深度,也能够看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教学基本功等等。其次,10分钟对于讲课技能验证已足够,对于要求给出反馈意见的评委也是恰到好处,评委在10分钟内易于集中精力,易于记忆讲课内容及细节,便于客观真实地给出反馈信息。另外,10分钟的讲课方式有利于培养教师干练的教学风格。参赛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用简要精确的语言,讲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包括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设计理论依据,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及“为什么这样教”的阐述,既考验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折射出教师教育教学的思路。所以我觉得说课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若青年教师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将会大大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教学技能的快速成长。课堂教学比赛用“说迷你课”的形式应该成为教学技能比赛的主流之一,也应该是权衡值最高的。

四、口令调动队伍――课堂教学技能的应变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有序的组织上课,最主要的是通过准确的口令指示进行队列队形的调动,它是课堂组织管理的一部分,可以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我认为队伍调动技能权重值可以相对较小,因为它在课堂教学中虽起着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但只要求基本的队列队形的掌握,提倡尽量省去“不必要的队伍调动”,因为过多的队伍调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具备基本的队伍调动能力即可。

教学技能范文第8篇

下面是与双册教材有关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训练内容。

一、电磁铁性质实验

1.实验原理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不仅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常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如果把导线绕成螺线管,螺线管就有了磁性。利用通电螺线管有磁性和铁在磁场中能被磁化的原理,可制成磁性很强的电磁铁。电磁铁有很多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截断电流磁性消失;电流越强磁力越大:螺线管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电磁铁的南北极性可以由变换电流方向来控制。

2.实验操作

(1)把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按照相同的方向缠绕在一根大铁钉上。接通电流,用它接近铁制品,有吸引现象出现;切断电流。现象消失。(2)用电磁铁的一端去接近磁针两极,出现相斥相吸现象。改变电流方向,又出现相吸相斥变化。(3)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磁力随之改变。改变电池节数,磁力也改变。

3.实验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第六册第8课)(1)自制电磁铁。(2)综合定义。(3)分组实验:研究电磁铁有无极性和变换极性的方法。(4)分组实验:研究加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5)讲述电磁铁的用途。

二、电路的组装实验

1.实验分析

在设计、安装、维修各种实际电器的时候,常常需要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这种图不用实物,而用符号代表,这种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根据需要电路有串、并联之分。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叫做串联,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叫做并联。教材中涉及到的电路图如下:图中①是串联电路,②③④是并联电路,使用了电灯、开关、电池组、导线四种符号。并联电池能加大外电路电流,串联电池能提高外电路电压,通常采用串联电池方法。串联灯泡光线弱,不能控制每只灯泡的亮灭;并联灯泡光线强,可以分别控制。

2.实验操作

(1)组装串联两节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的电路。(2)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一个开关控制的电路。(3)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两个开关,分别控制每盏灯泡亮灭的电路。(4)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和一个分别控制三个并联灯泡亮灭的开关的电路。

3.实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材涉及电路的内容是第6课《电流》,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电流电路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磨练其攻克困难的意志。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教师需要做的是:①提供充足的器材。②明确三个研究课题:一是分别试用一节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看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变化。二是试用同一电源,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方法。三是设计控制三只灯泡分别亮灭的电路。③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参与观察,实验制作,分析综合,形成概念。④让有创见的同学演示自己组装的电路。⑤总结。三年级教材也安排了电路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课堂教学中虽然也让学生进行实验、比较、探究、尝试,但实验能力要求只是初步学会组装电路,做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

三、沉浮规律实验

1.实验原理与操作

(1)浮力的产生:挪动水中的物体,有省力的感觉,这说明水对物体有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可用下图来说明。假定在水中有一个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要受到水的压力。物体的左右两个面因在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侧面上的压力是彼此平衡的。前后两个面也是这样。而上下两个面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压强就不同了,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大,也就是说下面的向上压力比上面的向下压力大,这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实验图示来研究。在弹簧的下面挂一个金属筒,筒下吊一个金属圆柱体,记下弹簧伸长后达到的位置。另外取一个溢水杯,杯里的水装到溢水位置,把金属圆柱体浸入水中,这时弹簧缩短,同时水从溢水口流出,把溢出的水全部倒入金属筒,这时弹簧又伸长到原来位置。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金属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被它排开的水的重量。如不用水而用酒精等液体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3)沉浮条件:我们知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另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大校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上浮;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下沉;如果物体的重量等于浮力,物体就停留在水中不动。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量。

2.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技能范文第9篇

1.1对教学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体制由最初的“以中央教育部为核心,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组织规划,重点高校为主要培训点”的培训体制,然而,一方面,现有的教师培训体制主要注重师德风范、思想观念的教育或是专业知识的培训,对教学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国家一系列的项目评估、人才工程及奖励也很少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学校对培训计划和目标的设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管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也不能很好地保证。而同时,教师也忽视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仅将有关培训视作一种形式,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试或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这种情形下,培训越来越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效果。

1.2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行的教师培训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培训内容和形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就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来说,十几年来,内容上基本都是以原国家教委规定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育法教程、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为主[4]。虽然在2006年对有关教材进行过修订,但内容依然老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仅有的一些专门针对教学技能提升的培训,也几乎都遵循传统的思想,按“应试教育”训练教师,重解题指导的技能,忽视指导研究性学习,很少进行探索法、发现法等教学技能有关内容的培训。而在培训形式上,无论是岗前培训、教学观摩或是其他专题讲座等,主要采用的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传授方式,缺乏互动交流和实践锻炼,形式单一枯燥,不够灵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作用也十分有限。

1.3对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不够

虽然美国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有关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教学技能培训体系。但我国对教学技能的研究和训练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并且一直都只在师范生中开展。然而这种方法主要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割裂了教学行为与教学情景的密切联系,不能把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的几点建议

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起承师启生作用的动态纽带,只有这个纽带通顺流畅才能产生显著的教学效益。基于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是教师培训体系的一部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等各环节应积极参与行动,各负其责,各行其道。一方面,国家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应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并理解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对高校教师提出总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制度设计上,应兼顾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与高校长远的发展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有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高校和教师应增强主体意识,自觉提升教学技能。

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训练获得”。教师教学技能也应在实践训练中得到提升。学校及教师自身应敏锐洞察,及时更新观念,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传统以教育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师训练模式,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特点及未来发展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计划,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保障,让高校教师真正从培训中受益,在培训中提升。同时,教师自身应加强主体培养意识,主动加强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3)结合加拿大ISW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加拿大ISW(InstructionalSkillsWorkshop)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一种为期24~30小时的强化集中训练,采用研讨会的形式提高参与者的教学技能,其最初是由温哥华大学的道格拉斯•克尔(DouglasKerr)团队根据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对教师资格认证的需要,于1976年创建的,到现在已成为整个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学院、大学、研究院实质性发展项目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以教学实践为主,以教学理论为辅,让学员(准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高效地融合在一起。其核心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研讨会式的培训形式。

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组织研讨式训练,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既要进行自身授课训练,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人的授课,并按照一定要求给出听课反馈。ISW的这种组织形式让参与者在平等互助、互相学习、协同工作、共同提高的环境中锻炼和提高,对参与者来说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高效学习的好机会。参与者在这种形式的训练中,可以集中研究和讨论课堂设计、教学技术、媒体应用等各种教学问题,并通过研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他人的良好做法或给出的建议中,不断地实践、思考、分析、借鉴和提高,甚至还可以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单单复制以前成功的做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创新发展教育理念。

(2)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在ISW的训练中,对包括备课、建立学习环境、授课及总结等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参与者准备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按照ISW备课教案模板(如图1所示)书写教案,体现对“引入(B)”“学习目标(O)”“课前摸底(P)”“共享学习(P)”“课后检查(P)”“总结(S)”,即BOPPPS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事实上,这个设计和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思路,梳理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若能很好完成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一定程度上已经确定该堂课成功了,而完成这一要求的训练,就是对教学技能最直接的锻炼。

(3)科学合理的培训周期。

设计合理的培训周期,使参与者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是培训的最直接目的。ISW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备3次课,写3次教案,组织3次课堂讲授,同时以听课学生的身份给出3次反馈意见。这种设计科学合理,3次设计中,第1次能让参与者知道怎样组织一堂课;第2次则让参与者熟悉了一般课堂的组织方法;而第3次就使参与者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此外,每次课的教授时间设计为10分钟,这种设计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10分钟对于参与者来说不会分散太多精力在课程内容的准备上,对于要求给出反馈意见的听课者来说也不会显得太过冗长,而10分钟的讲课训练还有利于培养教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3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各种改革实践层出不穷,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规范教师准入、培训制度,将我国现有培训手段与国际先进的培训模式相结合,有计划、分批次地在新老教师中开展教学技能强化训练,是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目前,加拿大模式教学技能培训——ISW模式已得到了加拿大乃至国际高等教育届的认可,我国部分高校也已意识到该模式的优越性,台湾、福建、北京等多所高校已逐步引入该模式开展教师培训,或派遣年轻教师专门赴加拿大参与培训。进一步学结该模式的特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是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技能范文第10篇

一、尝试“四个力求”

1.力求用心组织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技能工艺等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大。教师应针对其具体性、应用性、多样性、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应用及创造性等特点,用心去分析每一教学课题,将教学内容关联性强的、课题属性连续的分模块拟案组织实施教学,从基本功、基础技能、单项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技能,按课题属性、类型,集中编排实施培训。还要根据地方企业就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拟出必须教学培训的、将要教学培训的和尽量教学培训的专业技能的实施计划,以保证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保证学校毕业生的质量。

2.力求精心实施教学

教师要准确评估学生基础、能力和能承受的劳动强度,精心拟定每一单元教学实训内容及相关工艺知识,恰当设定训练量和难度强度,并且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分析课题的工艺方案,“工艺无定式,适合为最佳”,再将该工艺方案中的重点、难点、要点环节分析出,启迪与明示给学生应对的工艺措施、技法、技巧。教师要把以往此类课题实训过程中出现过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警示给学生,以提高实训效果,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注意自己的演示要规范,讲授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教学,教学用语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教育启发性,力求把平常的自然科学知识变得“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把开放性强的实训教学活动实施得生动、规范、科学严谨,使学生既重视又喜欢。

3.力求做好检测和点评辅助教学

教师要不辞辛苦地对每一课题、每个学生做实测的情况记入实习记录,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训和技能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设定课题内容、实训难度指数及确定教学进度。建立评定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实训过程中有创新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青少年上进心强,教师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训学习氛围,定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力求把对学生的管理融入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组织实施好教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尤其是实习教学开放性强,需要我们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抓好班级管理才能治好学,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是素质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管理引导好学生,既促进教学任务的实施,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兼有“三个责任”

1.管理教育的责任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律性差、不太爱学习,同时学生在校的年龄段正是他们人生观和职业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作为与学生相处最多的一线教师,我们的学识、技能、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担负起随时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而且只要是和学生在一起相处,都有责任管理和引导他们,做到既教育书又育人。

2.抓好班级管理的责任

实习教师在教学班与学生相处在一起的时间,比班主任多,要把自己当成他们的班主任一样来抓班纪、班风、学风,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协作完成好训练课题。

3.关爱学生的责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较有个性、易动感情。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们作为师长应该像家长那样慈爱细心地关怀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训练,关注他们的情绪、健康及生活,做他们的贴心人,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实训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做好“两个提升”

1.教师职能的提升

教师要提升对学生管理教育的职能。教师要站在管理者的高度来实施教学,才能治好学、教好学。只要在学校和教师范畴内的职能都是我们要担负的职能。学生不分班级、地点,不分课上课下,只要进入校园我们就负有关心、引导、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职责。我们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并举,力求教学相长、师职多能、相得益彰,为社会培养思想过硬技术过关的合格人才。

2.教师定位的提升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定位。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湛的现代技术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不断地学习与更新知识,要经常参与大中型企业的先进技术应用实践活动,保证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广泛性。

上一篇:技能人才范文 下一篇:稀有金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