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1 16:37:08

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范文第1篇

1.教务管理的职能

教务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职能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其概括为服务职能、行政职能、参谋职能和督导职能等四个方面的职能,其中服务职能是教务管理最主要的职能,这一职能是完成其它职能的前提,也是教务管理的实质所在。所谓教务管理的服务职能是指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设好教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2.教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务管理是一项方向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按一定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才能顺利地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应确立了以下教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处理教务工作问题,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手段来管理教务工作。

(2)整体性原则。教务工作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应从整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统筹考虑、全面协调、合理组织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因素的力量,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管理要素,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以达到最佳的总体效果。

(3)层次性原则。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应按照决策、指挥、执行这样一种运行层次来组织管理活动,明确校、系和教研室的责权与职责。

(4)常规性原则。教务管理的常规性主要体现在教务管理程序化的常规性、工作内容周期化的常规性和教学活动规范化的常规性。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教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文件和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使常规性的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地开展。

3.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教务管理是一项具体、复杂、繁重,而又时效性、目标性很强的管理育人系统,它既服务于教学又指挥教学。在影响教务管理水平的诸要素中,管理者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对教务管理人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知识、行政能力和人文素养应有明确的要求。

二、教务管理体系的优化

1.影响教务管理目标诸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虽然有他们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发生作用。要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结合,发挥最佳效果,就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的管理,使其不断改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

2.教务管理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

为了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学院成立有教学信息员队伍;实行了教学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督导听课制度;建立了教务管理网站、开通了处长信箱,从队伍、制度、平台等多方面着手建起了一个多渠道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3.教务管理手段的提升

教务管理牵涉到诸多的教学环节、教学因素、教学信息和统计资料,为了提高其有效性、准确性,扩大信息的互通性,教务管理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手段为支撑。我们学校通过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和教师教辅人员的网络访问。

4.教务管理监督系统的强化

建立教务管理监督系统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开展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论文大赛、优秀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奖励项目的评奖活动,并制订了严格的教学事故查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学、管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规范教务工作流程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因此,我们主动适应当前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在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逐步制订各项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流程与管理制度,这些措施对完善教务管理建设、规范教务管理行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现代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流程

现代高校学分制教务管理过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操作过程和细节涉及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与角落,涉及的层面非常宽广且复杂。在具体的教务管理过程中,不同的高校操作管理过程不尽相同,但运行机制大抵相似,主要包括:选课、排课、考试、学籍、教学、实践、教材、成绩等几方面的管理。现就一般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提出一个通用的工作流程:如图

四、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果

随着优化的全面教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保障更为有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各项教学文件更为齐备、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更加先进、信息交流更加准确及时,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有了根本的保证,即使在学生人数倍增,教学资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各项教学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以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管理制度的革新,教务管理现代化也将不断更新升级并逐渐成熟,总之,教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在各方面的重视下取得一定成果,但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硬件、软件技术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我们只有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才能使现代化的教务管理手段在新形势下培养人才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庆典.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2]黄晓燕,浅谈如何有效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J].咸宁学院学报,2006,(4).

[3]KINGOSOFT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系统结构说明[N].长沙:湖南青果软件公司,2006,5.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务管理的理念、体系化的探讨,结合教务管理相关流程,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与规范;并结合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实施情况,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介绍。

教务管理范文第2篇

(1)理论指导较为薄弱,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在新形势下,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的观念如思想僵化、轻视真理、崇尚权力、不懂创新及只唯上不唯实等,严重障碍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在沟通与交流。另外,一些教务管理者把学生当作管理对象,消极执行高校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而不是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在工作中不能主动地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创造比较人性化的沟通环境。

(2)教务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行政管理工作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很多高校教务机构臃肿、条线过多、分工过细及职责不清等。加之,一些高校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各职能部门职权和责任不明确,不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造成在工作实施中出现沟通障碍,工作效率低下。

(3)从事教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沟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是教务工作人员做好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沟通和行政效率能否高效。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沦丧,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的教务管理,要求行政人员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又要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此外,健康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也是必须具备的。

(4)其它因素。其它因素,如成见、偏见、聆听的习惯、气氛等都会影响人际沟通。其中成见和偏见对于人际沟通的阻碍程度也是致命的。因为在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中一旦存在着成见或偏见,那么沟通的参与者就不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去进行有效的交往,不能敞开心扉进行沟通,那么从这个层面来讲,沟通就失去了价值。

2提高教务行政管理工作中沟通效率的必要性和意义

(1)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决策和执行力的效率与质量。无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教学管理的承担者,为保证能在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中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务管理部门都需要进行沟通协调。所以,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作为上级就需要从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对于下属人员,应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做出决策时参考。

(2)良好的沟通是充分发挥教务行政管理机构综合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链中最重要的一环,高校教务管理机构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依据教学规律和学校规章制度行使管理职权,对各项教学活动及相关的辅助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指挥和调度,统筹协调教、学、管三方关系,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行的协调过程。加之,现在行政机关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管理事务的内容、难度、复杂性迅速增加,只有提高沟通效率,才能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各项职能作用。

(3)良好有效的沟通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层次的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教务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工作任务日渐繁重和复杂。这对高校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沟通效率和沟通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形象与信誉。高校教务行政机关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层行政管理部门,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务行政机关必须抓好自身建设,提高沟通能力,以达到高质高效做好各项工作,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

3提高高校教务行政管理沟通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1)不断开放思想,不断强化教务行政效率观念。针对理论指导薄弱,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应该对教务行政人员的观念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不断更新观念,用一种新的民主化、社会化和科学化的行政观念来替代传统的落后观念,使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提高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行政效率是关系到教务行政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坚持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务行政管理体制及工作制度。高校教务职能部门的设置要从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必须符合精干、高效的原则。每个部门都应有明确的职责,科学的分工,部门间还应该强调密切的协作配合。而科学的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高校行政效率的保证,如建立办公制度、领导值班制度、规范的文书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明确划分权责,从制度上杜绝敷衍塞责、争功避过的不良现象。改革和创新现行的高校教务行政管理体制,为有效沟通创造好的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

(3)要加强对教务人员良好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务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常常要依据教务处和学院领导的要求撰写一些教务文书,如教学指令、通报教学情况等,这就要求教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书面写作能力;而在与教务处或其他部门,学院的人员接触时,教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有助于正确的表达思想,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从而更好的工作。

(4)及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沟通和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将我们带进了网络时代,作为教务行政管理,运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电子技术及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来进行具体日常操作;运用各种在线和移动的网络聊天服务如邮件、MSN、飞信;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网、传真机、数据库等,以达到实现办公环境的优化和办公手段现代化的要求。只有逐步提高行政工作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沟通力度。

4结束语

教务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综合阐述了教务管理系统在学院教务处各工作管理部门的使用情况,对其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对提高工作效率起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教育逐步由以往的学年制模式向学分制转变。这使得高校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高校对学生信息、选课、成绩等高密度的信息管理的越来越庞大和繁杂,全面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已成必然之势。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中都有运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也各有千秋。有部分高校自行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有部分高校从市场招标各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由于软件设计的核心和侧重点不同无法进行类比,暂不去评论各管理软件的优劣。现就目前我院购买的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现状及作用做一个综合评述。

一套好的教务管理软件必须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与教材管理等方面,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学年/学分混合制的需要,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

通过此系统,教务系统管理人员使用专用客户端实现安全可靠的管理控制与智能批量的数据处理,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浏览器通过web端完成数据采集与信息。其中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包括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学生基础信息的管理三个模块。

教学资源负责对全院教师教辅信息的维护,教学场地的管理以及学院系部专业信息的管理。教学计划主要负责课程库的建立与维护、学生入学到毕业几年间的培养方案制订以及各学期的开课计划的摘取,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实用又方便的功能,对于不同年级或者是相同专业之间可以进行培养方案的继承,对于负责教学计划的老师只需要完善一个年级的培养方案版本,对于往后各年级的培养方案可以直接通过从上一年级进行复制,如果有差异也只是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量。学生学籍负责班级、学生信息维护、学业预警、学生异动处理以及毕业审核,学业预警对于学生学业情况的警示与提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务系统根据学院设置的学业预警值进行自动预警。学生的毕业审核,如今通过教务系统的毕业审核功能,针对各专业设置对应的毕业要求模板,教务系统将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筛选,负责毕业审核工作的老师只需要针对未能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生进行复核基本就能完成一届毕业生的审核工作,学院自上该教务系统以来已通过系统审核两届毕业生,毕业审核结果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课表编排、网上选课、考试事务构成教学运行的核心。课表是学院教学秩序顺利运行的基本依据,涉及到课程、上课班级、任课教师、周次/节次、教学场地,必需考虑编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尽量满足多方面的特殊要求。由于学院本科、高职并存的情况,要求教务系统能充分适应学年制/完全学分制的编排要求。网上选课制度是高校推动学分制改革的有力手段,其必须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开放,公平并简便的选课平台,我院的选课模式由学生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参与学院的三轮选课,学院的每学期开设所有课程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完全开放的,学生除全院公共任意选修之外还可以选择其它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提前修读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并能让学生自主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通过网络可直接查看课程简介及教师简历,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和时间从侧面反应出任课教师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

考试工作是每学期的重要工作,涉及到考试安排、缓考处理、补考安排等。通过学院各系安装的教务管理系统由各系提交监考老师名单后,由分管考试工作的老师统一进行学期期末考试的时间地点安排以及监考老师的安排,并将考试安排结果和监考安排到互联网和校园网上,学生及老师只需用自己账号密码登录上网便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安排及监考安排,完全避免了以往发考条和监考通知等繁重的工作。

学生成绩、教学考评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管理反映了学生在校期的学习情况及各种考核情况,其中包括了各类考试成绩的录入与管理。学生成绩的录入,任课老师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完成成绩的登录,并能随时打印上课班级的成绩表单。校外考试管理,对于目前学院越来越多的校外考试,各种各样的上报软件系统,通过教务系统的网上报名功能,在基于完善的学生学籍数据,针对各上报软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格式调整及数据转换就能进行数据上报。就目前校外考试来说,极大地解放了各系部上报学生报名工作以及对于学生数据的核对工作,确保了上报信息的完整与准确,减轻了工作量。教学考评我院目前只开放了学生对于任课老师的评价,每学期结束由学生在查期末成绩前对教授该课程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进行打分,教务处可以从另一方面掌握老师的教学反应,对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一定作用。

学院自更换系统到目前使用已有近三年的时间,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教务管理系统中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是招标购买,后续开发与维护方面软件公司响应不够及时等这些都是教务系统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虽然部分问题及情况已相应得到解决,但要完全与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契合还需要时间磨合。另一方面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数据的规范、流程紧密的操作以及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独特见解,其对于学院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试用教务管理系统其间发现了不少学院教务管理规范当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教务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加强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规范教务信息化建设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但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仍需在高校教学管理运行中去不断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宏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我校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时代教育.2009(11-12)

[2]李念良.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6)

教务管理范文第4篇

提升教务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归根到底,教务管理工作都是服务于人同时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工作.在现行的教务管理工作中,在校学生以及教师对于教务管理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原因就在于教务管理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将管理工作中的“人本性关怀”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因此,要想提升管理者的业务水平,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在工作中体现人本关怀.要提升管理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这一点以往我们在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中主要就是强调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以及正确的政治思想倾向.这样的思想修养培养虽然保证了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的政治方向的正确,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涵盖水平.而且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方向性引导在具体工作中的功能发挥是有限的.针对工作人员思想到得修养的提升我们还应该加入进服务意识培养,以及人性关怀培养.让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可以从服务对像的需要出发,切实将自己的服务落实到实处.让服务人员学会走进到学生中间去了解问题,不要将自己的管理思路限制在办公室的狭隘环境之中.现今我们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服务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脱节,学生有问题需要教务部门协助时往往也不能得到有建设性的意见.因此,在进行管理人员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工作中,首先要想工作人员灌输的就是这种深入基层的服务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每天要处理的日常琐事非常的繁杂.因此就需要管理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每年临近毕业前夕,关于学生的学籍问题都会给毕业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为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细小问题,很多学生的学籍信息出现问题,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而这种情况的持续出现是需要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深思的一个问题.现阶段我们的教务管理工作对于在校学生相关信息的处理上都存在这样的一种思想:等毕业时再进行核对.这样的服务态度直接导致了教务工作在毕业季异常的繁忙,也正所谓是“忙中易出错”,在最后的核对中往往就会出现更多问题.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平时就注意这种细节问题的处理,要不怕麻烦一学期为单位对学生的在校信息,包括考试成绩以及获奖、惩罚情况进行核对.对学生反应的问题事无巨细都要细心核对,特别是在重要文件的保管各方面,更要体现出管理者的责任感,要意识到自己管理的信息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管理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如今我们的高校教务管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熟练的运用相关的管理系统软件,将各种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登记、整合以及分析.除此之外,想要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专家能手,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具备相对广泛的文化知识、在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上也能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对于管理理念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如果那些从事教学实际工作的教师要求对自己的所在领域知识做到“专”,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对于各门知识的要求则是要尽量做到“博”.掌握这么广泛的知识面主要是因为在高校进行教务管理工作直接或者间接面对的都是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计划进行组织、审定、管理和协调.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教学规律,不同专业要不同对待.在进行教学质量监督的过程中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为管理工作铺路.而且除了广博的多学科知识之外,还需要工作者具有必须的教育管理知识,比如要掌握一定的排课技巧,在文书书写上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籍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教材选择以及考试安排上,都需要教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修养.所以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务管理人员,在知识积累方面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培养教务管理的创新意识

创新概念如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热点讨论话题.创新意识可以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活力,同时也会提升工作效率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社会状况.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引入创新的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其次,就是在处理具体事物中要实现工作手段的创新.教务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创新现在我们的高校教务管理体制中,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以往的管理体制.这种就有的体制面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高校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发挥他的活力,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墨守成规、死板应变能力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表现出过于形式化的不实用性.这种不切实际老套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在新时期已经充满竞争压力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继续新的管理制度创新来提升制度内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新的管理体制制定,要体现创新之处,首先就要从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入手.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制定管理策略.要使将要推行的管理制度不仅体现学生发展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管理制度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个人工作能力上的提升.从这两个方面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高校管理内外部条件实现营造创新环境,要实现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创新,就要在体制内部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内部环境,使管理环境更加的开放,制定奖励条例鼓励工作人员的创新性尝试,激励工作人员的创新管理意识,使传统上被动的管理服务,通过员工创新能力的激发逐渐向自主型管理、服务型管理转变,实现具体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目前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工作分工依靠的是岗位责任制的计划性思想,这种分工主要强调的是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但是,新时期、新环境下的高校教务管理体现出的是一种相互联系的工作互动性,因此这种传统分工造成的“各扫门前雪”的管理形式已经不能在已经变化的学校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全面变化的教务管理环境,我们逐渐引入了一种“业务流程再造”观念进入管理工作中,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思想.这种全新的工作手段相对于老旧的服务手段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组织教学的环节,运用流程再造手段有效地整合了处在分离状态中的排选课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实践教学管理以及毕业管理等项目,另一方面,这种工作手段将目前服务管理中繁琐的人为性操作管理逐步转化成监督性管理,并且升级成制度性管理,逐步加强教务管理中对教育教学环节研究和布置,安排好教学绩效的测控前后的工作,通过这种转变将会有效地提高现有教务管理的地位和水平.通过将教务管理的机构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构建健康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用最少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实现我国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总而言之,现阶段我们的高校教务工作建设需要面对着的是现代化教育的全新发展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有一种使命感和强烈的危机意识.面对新的教育挑战,要满怀信心做好应对的准备.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努力学习科学的具有现代化优势的先进管理理论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加强自己的管理技术的训练.培养以及增强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意识,学习掌握管理理论创新本领.将自己的管理工作与具体学校情况接轨,在具体的教务工作之中发现新的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才能解决在新形势下教务工作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诸多问题.管理工作者要具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充满开拓的动力,充分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从实现自身价值出发,使高校的教务管理永葆生机和活力.

作者:黄巧思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教务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理念、高等学校

1 绪言

教务管理是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教务管理都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由于教学活动中各种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需要及时反馈信息的地方越来越多,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信息量越来越庞大。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对高级人力资源质量与数量的关注,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民智能开发程度和效率的关注,使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合格的"发动机"。20世纪90年代,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根本指导方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刻地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上"条块分割"的旧格局,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办学效益明显提高。这一改革的深化,将高校引向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道路。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为高校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也逐渐将人们体制变革的兴趣引申到高校内部的各个层面。

2传统高校教务管理体制特点

2.1 政治取向

由于我国现代人学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国外大学教育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内在精神,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内在连贯性管理理念。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共有高校所,其屮所为私立大学,还有所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由于我国现代人学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外大学教育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内在精神,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内在连贯性管理理念。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共有高校205所,其屮所为私立大学,还有所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进入世纪年代以后,按照"共建、调整、合作与合并"方针政策,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新的重组,"工程"战略举措使一批重点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等加快进程。高校教务管理体制也开始在外部形态变化的条件下,不断调整。可以说,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年代以后,整个高等教育内部资源在新的价值取向下,向国际高等教育看齐,并上升为发展高等教育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尽管如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大趋势之下不断改革和创新,也取得较为显着的成果,但这种成果的取得并非源自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本身的变革,而是在社会政治形势的变革中所催生的结果,是对政治变革的应对,因而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体现出较强的政治色彩。

2.2集权制取向

受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我国新型高校制度建立之初,就体现出集权制的管理方式,高等学校的大多数权力行为都集中在政府手中,在政府体系中,这一权力又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体制又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中获得了新的存在依据,继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整个高校制度集权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也表现出集权取向。由于长期受到集权管理模式的影响,无论是高校本身,还是学校内部的中下层,习惯于指挥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自我管理的主体性,因而,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集权取向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2.3 行政化取向

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涉及各种权力的隶属和分配,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调和是重点问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也集中体现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行使上,两者因质性不同从而具有根本性的区别,但由于都有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两者又紧密联系着,尤其在涉及某些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时,更难以区分。在集权管理体制下,高校被视为政府的下属机构,是行政体系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延伸,其必然导致政府以对待下属部门的方式管理大学。在教学管理上,主要采取计划方式对招生、人事、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管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间的输出与交换是通过完成政府计划来实现的。来自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这种制度模式,也深刻地反映在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体制之中。高校教学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使得校级职能部门与院系之间无形中形成了层级关系,校级职能部门习惯于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对院系发号施令,而不是发挥服务的功能,科层制管理模式非常明显,组织间完全是一种行政式的层级关系,仿照政府,强调服从。

3现代高校教务管理价值追求

3.1 高校管理体制下的特殊成分

高校教务管理是管理者与教师、学生在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与组织规则的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校育人目标等)而开展的共同的教堂生适的一部分。其特殊性一方面体现在,相对于高校内其它活动样式而言,高校教务管理活动内容以高校教学为主要指向,其全部活动都在人文情境中实现;另一方面,这种构造出的有特殊指向性的生活样式,相对其它的情景而言,是存在于高校内的,并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及相关人员所共同经历或体验。在这种共同构建的生活样式下,因为承担角色的不同,人们具体的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教师以教学为主要的生活形式,学生以学习为主要的生活内容,管理者以非控制和支配的关系协调、资源配置等方式与其它相关人员一道,生活于支持和服务的职能范畴内。他们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教务管理作为一种具体的生活形式并不比教学与学习更必然。

3.2 高校教务管理的多元化体现

高校教务管理理念作为寻求此种特殊生活样式意义的产物,它是人们借助一定的哲学观指导,从高校教学及其管理生活的经验出发,面对高校教学与管理的"实然"形态,对其"应然"价值意义与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创造性阐释。在个体层面上,这些阐释本身因为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在高校教务管理结构中,具体生活方式、体验角度与情境的不同而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性,同时,受到他们思维活动、文化积淀、价值取向等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是内在复杂和丰富的。

3.3 革新管理理念,加速规章制度健全

要提高管理水平,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来武装头脑,客观分析学校现有的工作模式,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有效工作经验,探索符合自身校情的教务管理信息化新方法。不能乐于维持现状,要创新工作模式,勇于改变。现代教务信息化管理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有着很大差别,个别处理方式甚至大相径庭。必须首先让基层教务工作者具有全局意识、创新意识,简单来讲,就是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和进取心。应该说,这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3.4 完善教务信息化,畅通协作交流渠道

信息化进程中对管理职责的划分要有明确的界线,每个岗位的责权利都要有明文规定,教务管理工作既不能有盲区,也不可有交叉区。各个岗位积极主动地各司其职,相互间协调配合,才能保证信息化过程顺畅地执行下去。

4 结语

探索教务管理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价值缺失,推动适宜的高校教务管理创新;提供一种理念探索的新视角,引起人们对高校教务管理理念的探索兴趣,进而丰富和发展高校教务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后现代视野[D].华中师范大学

[2]姚永昌.高等学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以A校为个案[D].西南大学

教务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技术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内容及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壮大。截止2006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147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为796万人,接近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刻不容缓。在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中,教务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环。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涵盖:教学管理制度与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具体管理范围为:教师教学业务的管理(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常规管理、排课、教材教辅预定与下发)、教学督导、教学资源的共享、教材管理、学生选修与重修、考试与补考、学生学业成绩、证书考试报名及发证、教学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教务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规范管理行为,大大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人为的失误。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要求: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建立教务管理信息动态数据库,普及计算机并与互联网连接,教务管理软件的运用与开发。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师业务管理

(一)教师教学常规及教学过程管理

学期末,教务处将教师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下达,利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以系部为单位公布在网络平台上,教师自行下载。教师通过网络定教材、教辅资料。第二学期初,公布课程具体安排表。同时,教师的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程PPT、课程实训实作计划等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上传至教务处网页上的专门文件柜。超过时限,数据库自行关闭。教师在学期中因病(事)需要课程调换,须部门主管领导同意后,做出调整,到综合教务系统平台上。每间教室或实训实作室设置指纹考勤系统,教师在每堂课上课前3分钟内参加考勤,相关数据进入管理数据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进修情况、发表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重点专业申报及建设、课程改革、教师参与市场或行业调研等方面的情况均可以记录在教务管理数据库中。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与图书馆、科研图情处、相关教学资料查询网站链接,为教师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为教师提供资料查询的广阔平台。

(二)教学辅助管理

教务管理人员将教师上传的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程PPT、教师课堂教学录象按专业大类,分课程公布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上。学生利用帐号和密码进入系统查阅观看。对于在校外参加教学实习的毕业班级学生更具有现实作用。

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难度教大,教材种类繁多,涉及到技能指导类、实习实作类辅导资料多,一部分指导类书籍由任课教师编写,教务处还要负责联系出版社、印刷厂。一遇到春运、自然灾害等情况,外地出版社的教材很难按时到位。同时,由于选修课程的存在,学生领书情况千差万别,给经费结算带来影响。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后可减轻负担。教师在上学期末按时间要求上传所需教材及指导书,注明出版社、作者、书号、数量。教务处提前作好准备工作。学生书费由教务综合系统提供学年总成绩表所列科目,进行个人结算。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务管理对于学生的优势作用

(一)学生个人信息平台构建

学生录取进校后,图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情况及家长联系电话、个人联系电话、学业档案均进入数据库。在大学阶段的表现情况、个人奖惩情况等及时扫描、录入数据库。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金、贷款、毕业工作推荐等方面可以调阅参考。毕业后将相关情况汇总至学生个人档案。

(二)学生选课

学院给开设了全院公选、专业选修共几百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综合教务系统上了解到选修课程介绍、学分设置、主讲教师情况。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网络选课、选任课教师。

(三)学习成绩查询

学期末,教师将学生考试考查成绩提交至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自行查询考试结果。若学期考试不合格,在综合教务系统报名参加下一学期初的补考。若考试仍不合格,将交费报名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系统提供学生学分获得的统计报表和学年成绩总表,包括实习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等。若有疑问,可提出书面申请备查。

学生学年奖学金的发放,主要以数据库中学生的成绩数据和学生管理系统出具的德育学分相结合,列出获奖名单。

1.证书报名及考试。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取得计算机、英语、普通话、行业准入资格等方面的证书,学生采用网络报名、现场人像采集的方式组织报名考试工作。

2.学生评教。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意见采用学生座谈和网络打分相结合。学生在综合教务系统上对教师的量化评分。学生的姓名和IP地址只有管理员有权限知晓。杜绝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开辟校园BBS专栏。在综合教务系统平台上开辟校园BBS专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要对他们的身份加密。让他们畅所欲言,倡导使用文明网络用语言。通过他们的言论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生中的思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理性处理学生在BBS上对教师的各种评价。对于学生反映的热点问题要充分重视,管理员要及时回复学生的提问,并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归类汇总,反映的问题待学院有关部门实地调研后,再着手处理,并在BBS上处理公告。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资料管理

教师管理中涉及到纸质资料一律通过扫描转化为图象资料进行保存。并妥善保存原件。诸如教师的请假条、调课申请单、教研活动原始记录、科研、各种获奖证书复印件、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等资料。建立教师个人档案数据库并与学院人事处做到资源共享。免除重复上交资料之烦。

在教师工作考评环节,主要以教务处教学运行动态数据库提供的一线数据作为考评依据,用数据说话,得出考评成绩。教师评优评先参照此办法执行。奖惩兑现。

与教学相关的其他资料数据录入和原始资料保存。包括校园文化建设过程记录、企业、行业专家聘为学院客座教授或者讲师指导或参与教学的过程记录;企业、行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跟踪和评价记录;学生参加行业实习、实践的记录;学生在校实训实作原始记录;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竞赛的获奖证书、参赛记录等。

五、结语

教务管理范文第7篇

一、高校教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对教务管理人才缺乏应有的重视。人是任何管理中都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务管理机制也应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然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务管理机制不灵活,行政权力主导一切,严重忽视人的本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务管理人员只是行政权力意志体现的工具,缺乏自主决定的机会。教务管理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认为高校教务工作是常规的事务性工作,无过就是功。因此,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缺乏通过鼓励教师进修、攻读更高的学位、出国留学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务管理人员水平的政策措施,在培训和进修问题上给予教务管理人员过分的限制。不注重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再加上教务工作的繁琐、待遇的问题,使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热情也逐步降低。

2.教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目前,很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为本科学历,甚至有些是研究生学历,其中很多人员都非常出色,对工作也比较认真,但不可否认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素质已与以往有了一些差距。由于工作量较大、任务繁重,一些教务管理人员在心态上比较浮躁,办事也心不在焉,影响了教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一些教务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业务能力不扎实,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将是未来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关键。

3.教务管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性有待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与其他高校工作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不仅要与学院其他部门配合,系部与系部之间教务管理需要配合,而且系部教务管理部门还要与系部有关部门、与教师之间进行合理配合。因此充分处理好与其他部门、同事的合作将是教务管理人员做好工作的首要问题。而目前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时只知道做自己的事情,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或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呈现一定问题,协调性有待提高,这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一定的障碍。

4.教务管理人员缺乏教育管理专业知识背景。在高校从事基层教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具有教育管理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学历的人才凤毛麟角,大多是毕业于非专业的本科生。这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有关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热点不甚了解,对教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不清,使得教务管理队伍整体的业务能力严重滞后于普通高校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导致管理水平差,管理效益低。

二、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发展趋势

1.教务管理创新趋势。时代变化,需求也在变化。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同样也需要加快创新的步伐。目前,一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务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为教务管理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按规章制度办事,注重工作的规范和秩序,办事风格一成不变,教务管理水平始终如一,停滞不前,缺乏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这也使得教学的管理秩序和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改善,延缓了高校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高校进步的桎梏。而创新必将成为高校教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教务管理未来必然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务管理创新是高校急需加强的一个领域。

2.教务管理信息化趋势。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院系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也需要信息化、网络化的大力支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信息化已成为时展的潮流。高教教务管理工作只有适应这个形势,对传统的教务管理手段进行大胆革新,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去改善教务管理,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务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难题。

3.教务管理与国际接轨趋势。现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高校也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办学的国际化,国际化的合作和竞争逐渐增多,这就要求高校的各个部门都应有国际化的视野。教务管理要服务于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也要求教学国际化。教学的国际化,如招聘外籍教师、招收国外留学生等,都要求高校教务管理也应基于国际化视野而展开,这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拓展教务管理工作的方式,与国际接轨。

三、高校教务管理改进的建议及对策

1.改革原有教务管理模式。为最大程度合理发挥高校的教务管理作用,高校教务管理机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教务工作者的价值,高校需要对原有传统型的教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上级的行政干预,为教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的空间。同时为教务管理人员建立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在职务聘用、职称晋升上给教务管理人员更多的机会,完善教务管理人员的升迁与轮岗制度,营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争创引人、育人和留人的优良氛围,不断优化教务管理机制,激发教务管理活力。

2.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训。良好的素质是教务管理人员有力开展工作的前提,针对当前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需要强化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系统地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大力度培训教务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基本技能,使教务管理人员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日常事务。鼓励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勇于创新。督促教务管理人员熟悉教务管理的各项规章,此外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派遣教务管理人员到国外或兄弟院校学习等,以此通过多途径的努力,促进教务管理人员更好地完成教务管理工作。

3.增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教务管理工作需要涉及很多部门,为更好、顺畅地开展教务管理工作,教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协调工作:首先是与学院教务处的协调工作;其次是与有课程共享的其他系部教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再其次是与本系部有关部门、教研室之间的沟通工作。此外系部教务管理人员还需做本部门之间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上述协调与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使较为繁琐、复杂的教务工作简单化,更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是教务管理发展的趋势之一。信息化时代,高校需要深化教务管理体制与手段的革新,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全方位武装教务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化和推进:首先,构建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教务管理完全信息化,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进行课程的安排、学籍管理、教材以及教室管理、教学计划制定等;其次,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完善,通过校园资源和信息共享,在运用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手段的帮助下,逐步实现教务管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最终提高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科学化的教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可以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以便其能够进一步的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对教务管理活动的理解,促进教务管理水平良性提升。

5.优化教务管理队伍结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促进教务管理人员的合理竞争。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大教务管理人员的选聘,优先选择学历高、专业素养强的教师和社会人员加入到教务管理队伍中,提升教务管理队伍活力,同时在教务管理人员的使用上,要根据每个教务管理人员的特长,将其配备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此外要加大对年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对责任心强、肯吃苦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务管理人员要重点培养,使其能够成为未来教务管理的专家,提升未来教务管理的水平。

6.增强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既是管理性的,也是服务性的,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服务于教学,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为学生的学习安排优良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提升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教务管理人员意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承担起服务的本职,全身心地把工作做的扎实、有序,维护教学秩序,对教师反映的有关教务管理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为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国际高校之间竞争也日益激烈,我国高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大胆创新。首要任务是通过革新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务管理的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加快对现有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引进人才,培育高素质同时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务管理人员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高校只有适应这种趋势,才能在时代的车轮中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

教务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流程再造 信息化 教务管理

一、简述教务管理和BPR的概念

1.教务管理的内涵(包括教务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教务管理是就是学校管理者遵循客观教学规律和科学管理规律,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运用一定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并顺利的到达既定目标的全过程。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包括教学管理和教务常规管理两大块,教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研究教学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实施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和调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等。

2. BPR的内涵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当今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BPR最初由 Michael Hammer博士在1990年发表的“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一文中首次提出,随后由他与James Champy合著《再造企业》中正式提出,从而引起了世界性的BPR研究热潮。BPR的基本内涵就是以运作流程为中心,力图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BPR思想主要是针对现行业务运行方式的再思考和再设计,它是一种着眼于全局、突出发展和合作的变革理念其最重要的目的是优化工作流程,其方法大致有两类:系统化改造法 和全新设计法。

由上述对教务管理和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简述,我们可以认为教务管理流程再造就是在全面分析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上,以BPR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已有的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再设计,建立扁平化的流程组织,最终建立教务管理流程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二、教务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1.教务管理的现状

(1)缺乏合作机制,工作效率低下。教务工作的各项任务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而传统的教务管理强调职能分工,集合性的业务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专门化的任务,这样使得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作,管理信息不畅通,时常出现重复劳动,办事效率不高,注重局部效率而牺牲整体效率,提高行政效率的设想成为空谈。同时由于各个部门只注重自身的工作完成,在面对一些部门分工的交叉问题、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其他职责范围难以明确划分的问题时,往往会形成“踢皮球”的现象,使服务对象产生挫败感。

(2)教务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单一。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教务管理部门过分依赖专门技术以及条块分割的“鸽笼式”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涌现的新老问题,这就使得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其技能大都只限于自己管理的那一部分工作,对于其他的工作不熟悉,这就造成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单一。

(3)易于滋生。传统的教务管理强调机械的规则,但是这往往会导致目标和手段的本末倒置,使得对规则和程序的被动服从越来越成为教务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活动的目的。为了弥补教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各种审批手续和控制程序日益增多,最终可能造成手续繁琐,这是的显著特征。

2.教务管理的发展趋向――建立信息化教务管理流程体系

(1)高校自身环境变化的要求。高校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有两个:高校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近些年来,各个高校不但广建新校区,使得高校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的扩大,高校学生的总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这给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同时高校教育不断的深化办学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自己经营教育、经营学术、经营大学,这就需要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在能力。

(2)社会环境变化的要求。BPR的发展和其他高校信息化教务管。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很多高校都改革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务管理,利用先进的国际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形成电子信息传递网络,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可以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务管理中,使得教务管理手段多样化;另外随着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研究的热潮,各个企业为提高效率、获得更大的盈利,竞相进行改造它们的改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使得高校开始审视自己,运用企业再造理论改革自己。

三、信息化教务管理流程体系建设的步骤

1.信息化教务管理流程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

(1)得到领导的支持。高层领导持续性的参与和明显的支持能够显著的提高BPR成功的概率。学校主要的决策者和各个职能部门的主管都应该认识到推行BPR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力支持方案的实施。

(2)确定流程的核心。在构建再造方案时应该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强调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同时强调团队精神和推崇扁平化组织,在组织中充分下放权力,将决策点置于流程内部,使组织扁平化。

(3)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是流程再造的技术基础,信息化的教务管理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得以实现,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作保障,信息化教务管理只能是一个设想,无法付诸实现,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

2.信息化教务管理流程体系建设实现

(1)开发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再造实现以网络化、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高校首先要做的是对现行的教务管理软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其进行集成或者安装一套合适的新的教务管理系统。最终建立全校师生共享的内部教育信息系统平台以及与外部联系的市场需求动态和教育质量反馈的信息平台。

(2)建立新的组织结构。这种工作团队由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以任务和目标为导向,以各种核心流程为基础,改变了原来的职能分配的模式,使信息资流动畅通,显现出巨大的工作潜能。

参考文献:

[1]姚美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培养.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

[2]代显华,胡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3]赵燕,孟庆黎.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中共成都市委党校,2005,(6).

教务管理范文第9篇

一、指与导的关系

就指导教学而言,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挥教学,教导主任和分管领导必须站在教育理论高度、站在教学艺术前沿,指方向、指可行的方法、指正确的策略。每学年必须制定出各类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来指导全年的教学工作。二是疏导教学工作,实际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通影响教学的环节。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俯下身子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授课,推门听课,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忌高谈阔论,切忌指手画脚。处理好指与导的关系,就能科学地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二、管与理的关系

“管理的艺术在于沟通的技巧和真诚”。管理就是管束与理顺,管束强调制约,理顺侧重教导,管与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务管理者首先要管束好教师,严格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教学常规,严肃工作纪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督促每位教师认真备写教案,按时上课,准时下课,耐心辅导,及时批改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搞好管理,硬性权力和软性权力缺一不可”,必须彼此兼顾,软硬兼施,“硬”就是必须到位,“软”就是人性化的制约。其次,教导主任要理顺教学环节的各种关系,例如,学科之间的不平衡,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学与活动之间的主次关系等。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就是处理好了教学中重与轻的关系。

三、教与研的关系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见其高。”学校教务管理者要着力于教学,着眼于教研,即“眼睛向上、手心向下”,教学与教研,互为基础,互为动力。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扎实的教学环节,创新的教学方法,优质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得到充分的启迪,它是教研工作的基础;其次,丰富的教研成果,崭新的教研专题,浓厚的教研氛围,能促进教学工作。近年来,我校教研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成果。一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学科目标鲜明,方法具体,效果良好。主要课型有:探究课、尝试课、骨干教师推动课、示范课、汇报课。二是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编制优秀教案,制作课件,参加各类教育教学课堂、课例、论文大赛。现共有一百多篇教研论文、课件、案例在《中小学管理》《生态科学》《甘肃教育》《中学教学参考》《武威教育》等国家、省、市、县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教研,双手定能撑起学校教学质量新天地,双手定能开创学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四、时与常的关系

“时”是指关键时刻、特殊时间、重要时段。“常”指日常事务。管理者的工作艺术性、能力高低往往表现在处理某一重要教务工作的环节上,如开学安排、期中小结、期末总结、大型教研活动、节日大型文艺活动、各类竞赛、考试、各类检查汇报等工作。抓好关键时间、时段、时刻,便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人与人的关系

“亲者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教导主任是学校管理层中的中坚力量,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其作用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作为学校中层管理者,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一是与校长的关系,他是校长的助手和参谋,将校长的治校理念和办法补充好、贯彻好,不争功、不争利。二是与其他中层之间的关系,应相互支持、彼此尊重、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分工协作,帮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才能形成团结协作、和谐奋进的好班子。三是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好他们的服务员。在生活上是同事关系,平等相处,才能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落实下去。四是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导主任要热情接待每位学生家长,真心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耐心答复他们的请求和需求,多一分热情,少一分指责,让他们忐忑而来,满意而归。努力创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教务管理范文第10篇

1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分析

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工作人员主要依靠计算机的浏览器进行相关操作。但是随着移动办公的逐步推广以及移动APP的出现,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无法再满足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必须加以改进。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工作量管理。但是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中并不包含这一功能,导致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较重,工作负担大,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有鉴于此,当前时期中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移动化需求以及有效降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就必须以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丰富性与智能化。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教师甚至可以通过安装手机APP进行登入教务管理系统,并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操作与查询。该系统中包含教学工作量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两大模块。其中教学工作量管理模块为中职教师提供工作量的上报、查询与核对,便于学校对教师进行工作考核提供参数依据。而教务管理模块中则涵盖了传统教务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并增加了考务查询与学生考核两大模块,以便于教师点名与学生签到。该系统的学生端主要包含课表、考试时间查询以及请假等功能。

2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2.1系统结构

该教务管理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既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也可以借助APP以及微信等实现系统的访问。整个系统的数据服务模块将教务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整合形成教务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整个系统的实现都依赖于该模块。采用这种形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如果今后中职学校想要更换教务管理系统,只需要更改教务管理模块即可,不需要再改动其他模块。该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主要得益于所有数据都保存于教务系统之中,本地端只有教师基础数据的缓存,并且还定期与服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块进行更新。

2.2教务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

该系统的开发实现主要依靠ThinkPHP,该PHP开发框架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ThinkPHP3.2中具有的OneThink开源内容管理框架具有命名空间机制,具备多种插件化、驱动化和模块化。而从OpenSNS中提取出来的OpenCenter则支持教务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满足系统框架的基本需求,保证实现应用程序的开发,并提供注册、登录等功能。开发人员利用OpenCenter可以进一步开发微信公众号功能,并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APP接口功能得以实现。除此以外,根据实际情况教务系统的APP要支持安卓与IOS系统,所以在降低开发难度并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可以使用Ajax对后台API进行统一远程调用。APP的开发采用HTML,以mui框架为基础。该框架具有界面友好的特点,所开发的APP稳定、运行流畅。

2.3教务管理系统接口

教务管理系统结构开发需要遵循REST规范,这样方便在数据读取与修改时使用HTTPget与HTTPpost请求。教务管理系统的接口设计要满足较高的拓展性,并能够有效降低客户端操作与维护的难度与复杂性,为此就要求教务管理系统的客户端使用统一的API进行访问。具体要求如下所示:首先,教务数据读取使用HTTPget请求,而数据的修改则使用HTTPpost请求。其次,为了避免数据被篡改,保障其安全性,每个HTTPget都必须提供相应的密钥。最后,API所返回的数据是统一的JSON格式的数据。

2.4教务管理系统的访问

安全性是各类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也不外如此。为了保证上传和返回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设计要求用户在登录访问时必须提供相应的身份验证,待身份验证通过后再进行数据的传递。在数据调用时,教务管理系统服务端在收到相关请求之后验证密钥的一致性。当系统发现访问者身份验证存在差异或者验证超时,就会拒绝数据的访问并利用错误码提示错误原因。这样一来,通过对所返回的错误码进行分析就能够找到错误根源,从源头查出漏洞。如果客户端解析出访问的非法性,则会对本地缓存进行强制删除,确保用户信息等数据的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质量。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如何通过计算机乃至移动端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与及时成为人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论文中提及基于PHP和B/S架构而设计的教务管理系统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实现了教务工作的桌面化、移动化与便捷性,保障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文武,傅强,罗卓笔.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08).

[2]李全彬,黄智,姜芳艽,李延龄.网络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6(12).

[3]胡霖.某中职教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4]杨建锋,高岭,朱海阳.实验教学耗材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

上一篇:文学理论范文 下一篇:图书馆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