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法规范文

时间:2023-03-20 19:06:47

交通法规

交通法规范文第1篇

仅2009年我国就有交通事故238351起,导致67759人死亡,全国每年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交通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的头号“杀手”。

记得那是一天中午,一名上初中二年级的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去学校。就在他走到十字路口时,亮红灯了。但是当时街上车辆并不多,他看了看旁边没车经过就马上猛蹬了一下,直向对面冲去。就在这时,一辆浅蓝色的小轿车急驰而来……于是,一起本不应该发生的交通事故就这样酿成了。

所以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精神集中。不能边听音乐,边过马路,不在马路上跑和玩;更不能为了赶时间或贪图方便翻越防护栏,要走人行横道、立交桥或地下通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汽车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的进步,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也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汽车本身是对人有好处的,但是为啥会有这些事故呢?我总结了以下几条原因:

1、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

2、行人乱穿马路,自行车、摩托车见缝就钻,开车的应该万分小心,否则,不是刮就是碰。

3、主要就是开车的和行人都不遵守交通法规。

早在1858年,英国就安装了交通信号灯-红绿灯。中国也早在周朝就规定道路中间行车,两边行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作出了车同轨的规定。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规,还会有那么多的交通事故吗?

秩序是生命的卫士,规则是人生的伴侣。遵守交通法规是一路平安的全程车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要遵守规则的,如果我们不遵守这样和那样的规则也就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事故;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拿这个世界不就乱套了吗?遵守交通规则更是尤其的重要。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都应有统一的交通法规。车辆左行或右行、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道路交通标线等的含义全国必须统一。

“交通法规生命之友”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还是我们身边的警钟。我们的生命都是一样的脆弱和无常,只要稍不经意,它就会破碎和丢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上帝对谁都那么吝啬,但,是公平的。

一切都源于生命,生命是惟一的,也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精彩。你的生命,你珍惜吗?要想生命得到保障,请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

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你的生命,请遵守交通规则吧!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世界减少悲剧,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平安,让生活变得更加美满幸福”。

交通法规范文第2篇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意义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

自从1886年汽车诞生至今,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利益与其带来的问题同样多。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威伦研究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交通、消防与犯罪的问题后通过其著作《交通法院》告知世人:“人们应该承认,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今天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它比消防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每年交通死亡的人数日渐增多,遭受的财产损失更大;它比犯罪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交通事故跟整个人类有关,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是愚蠢人,每一个男人、女人、孩子,只要他们在街道或公路上,每一分钟都可能遭遇交通事故。”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道路事故的人数约60万之众,这相当于每年有一个中等城市被摧毁;因车祸受伤的人多达1200万;在许多国家,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火灾、水灾、意外伤害等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总和及经济损失还大得多。因此人称交通事故为“柏油路上的战争”,“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害”。

(二)我国的交通现状和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现实意义

1.人多、车多道路少。我国是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到2000年,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6000万左右;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14.3万公里;静态比例为:人均车辆越0.5辆,而人均道路只有0.00011公里;每辆车均道路占有量约为0.002公里;且其中90%的道路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混杂。近几年机动车辆数字还在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加。

2.机动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差不齐。那些驾驶能力较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出事较多的机动车驾驶员被“誉为”“马路杀手”。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

3.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现实意义。我们不能因存在交通事故就因噎废食。综观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远比我国高得多,而汽车道路交通事故却比我国低得多。如1994年时,我国的万车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率为49.4人,北京市就达到了60人;而日本仅为1.9人;美国为2.6人;英国为2.9人。诸多原因中,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主动、被动是重要的一项。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表现于两个方面:交通行政管理者的依法执法和道路使用者的守法行为。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欠缺:其一是交通行政管理主要侧重于事后管理,且时紧时松;其二是一些低素质的驾驶员和行人无视交通法律法规的存在,使我国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健康的威胁和对经济利益的负面影响。

二、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违章行为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在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人、车、路三大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最核心的因素。因为车和路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在使用中也是人在驾驶车辆、人在道路中行走(无论驾车与否)。椐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一般的交通事故原因中,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不到5%,而95%以上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其实,即使在有关资料统计的5%的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原因中,“车和路的原因”仅仅是被动因素,因为人是车和路的创造者、使用者。人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中的最积极因素,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俗称违章行为)主要表现有很多种,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正)第二十七条中列举的关于违反交通管理的违法行为有十一种之多,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列举了近四十种之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列举了近三十种之多,本文重点分析几种与人主观过错有关的情况。

1.酒后驾车与交通事故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作为我国交通道路管理的具体法律法规,命令严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而且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处罚相当严厉。但酒后驾车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饮酒的习惯是人类生产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形成的。由于酒精对人的神经有麻醉作用,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表现为,人酒后情绪不稳、对事物的注意力下降、信息处理能力缓慢、预测空间状态的的正确度降低、逞强好胜、“借酒发疯”等违反常态的行为会对机动车驾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几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禁止酒后驾车。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要比驾驶员头脑清醒时高几十倍。如某大城市某年交通事故的总死亡率中,因酒后驾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占43%。因此,我国的许多城市交通管理中,将酒后开车作为整顿重点,以此维护市民正常生活的良好环境。

2.超速行驶与交通事故

超速行驶是指机动车在不同的道路中的行驶速度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的最高时速。根据该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遇道路宽阔、空闲、视线良好,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原则下,最高时速规定如下:(一)小型客车在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上,城市街道为70公里,公路为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城市街道为60公里,公路为70公里。(二)大型客车、货运汽车在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上,城市街道为60公里,公路为7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城市街道为50公里,公路为60公里。(三)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在城市街道为50公里,公路为60公里。(四)铰接式客车、电车、载人的货运汽车、带挂车的汽车、后三轮摩托车在城市街道为40公里,公路为50公里。(五)拖拉机、轻便摩托车为30公里。(六)电瓶车、小型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为1 5公里。”

该条例第三十六条还规定:“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20公里,拖拉机不准超过15公里:(一)通过胡同(里巷)、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隧道时;(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三)遇风、雨、雪、雾天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五)喇叭、刮水器发生故障时;(六)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七)进、出非机动车道时。”

一般情况下驾驶人员是能遵守上述法律规定的。但在道路宽直、视线良好、行人及非机动车干扰少的情况下机动车驾驶员最容易超速行驶;有数据统计,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70%是在路况较好的郊区公路上。另外,驾驶能力强、资历较深的机动车驾驶员也容易出现超速行驶的问题。由于机动车的速度快慢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一些新手为了寻求刺激,也容易超速行驶。而无视交通法律法规的教训往往是血的代价。

3.违章停车、抢道行驶与交通事故

机动车在需要停放时,要注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车辆停放,必须在停车场或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依次停放。不准在车行道、人行道和其他妨碍交通的地点任意停放。机动车停放时,须关闭电路,拉紧手制动器,锁好车门。”该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车辆在停车场以外的其他地点临时停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按顺行方向靠道路右边停留,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妨碍交通时须迅速驶离;(二)车辆没有停稳前,不准开车门和上下人,开车门时不准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三)在设有人行道护栏(绿篱)的路段、人行横道、施工地段(施工车辆除外)、障碍物对面,不准停车;(四)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二十米以内的路段,不准停车;(五)公共汽车站、电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三十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准停车;(六)大型公共汽车、电车除特殊情况外,不准在站点以外的地点停车;(七)机动车在夜间或遇风、雨、雪、雾天时,须开示宽灯、尾灯。”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违章停车、抢道行驶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的残酷现象。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不少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违章行为成为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诸如:“无证驾驶”、“疲劳驾驶”、“开斗气车”等等。这些外在现象的主观原因就在于人们的法制观念太淡薄。

三、解决交通道路事故的对策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交通道路事故(俗称“车祸”)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火灾、水灾、意外伤害等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总和及经济损失还大得多,而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主要是人本身;那么,我们就要在痛定思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并落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1.广泛深入宣传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人们心目中的关注程度,以及帮助人们认识到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属于行政法范畴,因此是较为严格的、强制性的法律行为规范。它既是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具体法律规范,又是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调整作为社会资源的道路和车辆的使用中人、车、路相互关系的法律依据;作为行政法律规范,不仅交通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即交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遵守,而且一切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其他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相对人)都要遵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地认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是交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事。其实不然。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是我们每一个使用道路、车辆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义务。要想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深入人心,必须动员全社会,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打动人心,震撼心灵;使大多数人明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更加太平,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就会有人成为无谓的牺牲者;通过宣传教育使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成为渗透到人们心灵中的行为习惯,而不再是被动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序的交通环境。

2.培养一支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机动车驾驶员队伍

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汽车进入家庭成为现实。但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大量非专业司机进入机动车驾驶员队伍。以前,机动车驾驶员作为一种劳动手段,一种专业行业时培养其驾驶能力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教育投入。而今天,许多人仅仅将机动车驾驶能力作为“副产品”,“捎带脚”学会,且在驾驶技能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一些驾驶培训学校应运而生,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这使我们必须对机动车驾驶员队伍的界定重新分类:分为专业机动车驾驶员和非专业机动车驾驶员两大类。

但在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对所有的机动车驾驶员都是一样的。即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业务水平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和具有与其行为相符的道德水准。增强法制观念和能自觉遵守交通道路法律法规是机动车驾驶员的首要条件,无论其为专业或非专业;具备熟练的驾驶技能是使车辆安全行驶的基本保障,对专业驾驶员而言,应在维修技能方面比非专业驾驶员高一筹;机动车驾驶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才能应对路况不佳时的意外难题,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安全行驶的交通环境。

3.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尤其是进行行政处罚时能达到处罚教育的目的

在实际状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违章肇事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行政执法机关对违章者进行处罚让违章者承担的义务。这就给人一种错觉:我违章无所谓。甚至一些常违章者还“习惯了”。如果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不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及处罚力度,不仅对违章者达不到教育、教训和强制其承担法律义务的目的,而且是对社会治安的不负责任和对法律威信的不尊重。

总之,坚持依法治国,保持社会安定,交通道路安全畅通,是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

附参考资料: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的决定;1986颁布

交通法规范文第3篇

一、中小学生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1中小学生年龄小。行为无常。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躲避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平安意识淡薄。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平安知识的教授;同时,交警部门由于警力有限,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现在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缺乏。

3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中小学生的技能不相适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爱溺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

4家长监护不力。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结伴出玩时,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对交通法规就知之甚微,更无从谈起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不遵守交通法规,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典范,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平安教育现状及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教育导向的错误,肯定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防止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平安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平安基础教育单薄。学校主动开设平安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平安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平安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与交通平安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合法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平安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平安设施很不完善。

2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往往比较盲目,不计后果盲撞参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中小学生存在主要违法行为有:过马路时随意抢道,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平安知识普通较少。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平安知识相对较少,对110122120这些知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经常出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成群结队,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平安宣传,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上交通平安法制课、作交通平安宣传教育演讲、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三、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平安工作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其中有近3万名儿童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只直接造成人身伤亡,而且使无数个幸福的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不只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也让家庭忧心忡忡,影响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寄托,学生交通平安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学生的交通平安也迫切需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宣传部门、法制部门以及学校、家长、学生等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阶层共同来重视和解决。公安部制作的篮球女孩“警示片真实反映了一个花季女孩的被无情的车轮碾碎了幸福的童年,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中小学生生命平安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平安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县未发生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但影响中小学生交通平安的隐患还大量存在中小学生交通平安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已刻不容缓。公安交警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对中小学生开展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是交警义不容辞的责任。自交通平安宣传”五进“活动开展以来,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问题被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对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平安教育状况分析之后,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密切配合,建立起协调联动的机制。各部门之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同挑起中小学生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担,通过不懈地努力,不时提升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意识。

二是全面提高交警队伍的素质。但是由于交警队伍警力有限,日常工作量较大,大多是民警都奋战在交管工作的第一线,从而造成了宣传警力严重缺乏,单凭两三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交通平安宣传工作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交警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经常说到一句话。但是要真正实现“自身硬”规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需要不断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首先要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进行重点培训,将其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其次是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先进带后进,队伍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全队民警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为搞好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交通平安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地、系统地工程。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已明显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当前我所面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建立交通平安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克服平常心态,努力将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这一措施。并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防止交通事故、维护自身平安的目的开展交通平安宣传教育中,公安交警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几点具体做法:一是理性灌输法。即由交警或老师将交通平安知识和技能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也是当前最常用的做法之一。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向学生教授交通平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走路、骑车、乘车习惯。二是活动熏陶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通过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形式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宣传,稳固和深化学生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三是氛围感染法。其主要特点是寓教育于交警等部门的日常管理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其的关爱,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通过文明、整洁、有序的交通环境,醒目的警示标志以及交警的规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感染,并发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自觉约束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四是自我教育法。采取这一方法的目的希望学生通过交通平安宣传教育,自我提升交通平安意识和素质,开展学生交通平安宣传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起共鸣。通过学校自身教育,采取游戏、儿歌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并积极拓展外延,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交通平安意识。

交通法规范文第4篇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汽车成为我们生活中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它带给我们的不止是快捷,还带来了一幕幕悲剧。,每天都有许多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这飞驰的车轮下。但深究这些灾难的背后,绝大多数是因为司机或行人没有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只有我们牢记交通法规,就能避免这些惨剧的发生。

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那高高醒目的牌子上总是写着“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这是警示人们开车千万不能喝酒。但仍然有很多司机明知故犯,最后下场就是车毁人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因酒后开车而导致车毁人亡的场面。所以我时常对爸爸说千万不要酒后开车,他答应了,但有一次爸爸几乎忘记了对我和妈妈所说的承诺。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爸爸为了尽兴喝了几杯酒。回家时想开车,我发现后对爸爸说:“酒后开车可是要坐牢的,撞了到人最后害人害已。”爸爸一脸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就喝了一点点。”我更严肃了:“那也不能开,车放在这明天可以来拿!”可爸爸还是不听劝说:“上车吧!这个时候没有警察”。我有些生气地说:“既然你开车,就要对别人的生命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你要是开车我就不上车,我宁愿自己走回家”。天色已经很晚了,而我丝毫不为所动,严肃认真地劝说,我的执意坚持终于说服了爸爸,最后我们打车回了家。

开车的人当然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但行人也不能忘记这些交通法规。我经常看到一些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不走人行道,甚至有的小朋友还在马路上边走边玩耍,完全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大家要记住,过马路时一定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让我们小手牵大手,一起行动起来,共同遵守交通法规,抵制那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共创美好和谐社会!

安徽铜陵铜官山区杨家山小学四年级:zzy章子悦

交通法规范文第5篇

(一)图形的特征

经过设计师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图形设计所涉及的学科研究也日趋成熟,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符号学的研究,符号学在图形设计中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图形设计的领域。同时使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在视觉空间设计中,图形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作为视觉传达的媒体,它拥有比较直接和准确的特性。对于人们与文化、信息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以视觉艺术为形式的交流语言,图形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传播性:

图形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播信息,它以简洁、直观的形象,承载信息,让信息易于识别、记忆并产生影响。在传媒业无比发达的今天,图形在各种现代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具有主导地位,比语言文字更为广泛地被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所接受。

2.艺术性:

图形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其本身的非功利性是天生的,它的思想性和语言性的特征决定了它的艺术潜能和艺术气质。图形已经成为设计师表达艺术思想的重要元素。

3.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会有与之相应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人文思想、审美取向。图形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也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但是,最重要的是设计是引领生活的,它是走在生活前沿的,因此,它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审美趋势和艺术潮流。

4.综合性:

这里主要指它不拘一格的形式,它形式多样、风格多样,相互包容,共生共存,且涉及了形态学、符号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合作。

(二)图形设计

图形设计是一个以视觉元素组成的图像为信息“代码”,通过有目的的整理、组合、编排,使图形符号传达出特定的内涵和意义,使受众从中得到有益信息的活动过程。作为一种艺术造型语言,图形设计必须在表达方式上进行探索,追求表达的强烈性、鲜明性、和艺术性。好的图形设计是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师独特的创意思想,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最多的信息。图形设计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管采取哪一种表现形式,都是通过自身含有的艺术性和哲理性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期在短暂的传递过程中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留下完整、深刻、强烈的生动形象,来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

二、交通法规宣传现状分析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购买汽车的家庭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汽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和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噪声、有害气体排放、大量固体废物产生和交通事故等,尤其是给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许多城市的道路承载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另一方面就是交通事故频发。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减少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交通部门也做了很多努力,制定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是以交通安全为目标,以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和依靠行政的、社会的、部门的力量,向交通参与者进行的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是搞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治本措施。因此,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交通安全宣传有:1.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的专题报道;2.视频动画类的教育宣传片;3.交通挂图宣传;4.文字式的标语宣传;通过这些方法来切实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管是三维的视频还是二维的挂图都涉及到图形设计,那么,图形设计在服务于交通安全宣传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启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长期性,并且要形象直观、新颖幽默。

三、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的应用

图形设计不单是一种包装艺术,更是一种艺术思想的交流。一种公共媒体所应承担的传达信息的表现形式。

(一)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应用的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工具对设计的介入,使图形设计超越了传统手法的局限,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它可以是绘画、插图的形式,也可以是具象的或抽象的,还可以借助摄影、电子媒介的形式来表现。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抓住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的形式主要根源于图形设计的手法,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象征手法。

在图形设计中,象征手法是通过激发人们对以往事物的感受和联想来提高他们对画面的兴趣。运用象征的手法,采取较为形象的表达方法提高图形画面的视觉效果,就如人们看到交通标志的图形,就能够明白其所蕴含的概念。

2.幽默手法。

图形设计中的幽默手法主要是用轻松、幽默的造型来表现设计主题,其实质是利用这些幽默的图形来向人们展示其中不合理的问题,使人们在欣赏完这些幽默之后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产生深思,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图形具有强烈的艺术特点,通过幽默手法表现出来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整个图形设计的感染力,也能激发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决心。

3.卡通手法。

卡通手法在图形设计中也是常见的方式,就是图形设计中通过卡通造型来展现内容和设计主题。相比较而言,可爱的卡通形象比生冷的血腥画面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受到观众的喜欢。设计出恰当的卡通形象来突出交通安全宣传的主题,激发观众的视觉趣味,运用情感来打动观众,以此提高图形设计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效果。

4.夸张手法。

夸张手法的张力比较大,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具有说服力的诉求方式。在图形设计中,夸张造型可以增强艺术的说服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抓住人们的眼球并非易事,图形设计必须突出创新,捕捉新奇的事物才可以。在图形设计的时候,要把图的形态特征想办法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是在夸张的基础下不影响观众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人们对图形设计传达信息最大化的需求。

(二)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优势

传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来作为传播的工具,但是在这样高速的信息社会里,语言在一些领域已经力不从心了。与此同时,传媒时代促使沟通方式的新变革,并制造出更为丰富的图像世界,这些都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行为方式。图形设计凝聚了设计师的智慧创意,是对视觉元素加以刻画和表达,能够产生较高的信息传达效果。所以,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1.易懂。

“传播”能够实现的首要条件是受众能够看懂信息,与文字语言相比较,图形语言的理解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无论是发达城市或是偏远的小城市,人们的视觉感知方式和感知结果都是一样的。图形所承载的信息元素,是观众易于接受的,具有通识性.

2.直观。

图形是一种强有力的传达工具,图形设计有多种多样的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纪实性的图形直接向人们传达着最真实的信息,也可以用抽象的手法加以概括提炼。还可以用象征、幽默、夸张等手法丰富人们的视觉。具象的图形语言是一种直观整体的、简洁形象的视觉语言,能够促成受众者的形象记忆。

3.共鸣。

图形可以通过图形语言来向人们有效的传递感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视觉因素对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首先要靠视觉感受引导的,图形语言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并富有一定的情感和生命。好的图形设计是以独特的创意构思清晰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主题,使观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能够让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结语

创建和谐社会、构建文明城市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而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图形设计的简明、易懂、单纯、自然、达情尽意地传播优势,使其在交通法规宣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创建我们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交通法规范文第6篇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意义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

自从1886年汽车诞生至今,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利益与其带来的问题同样多。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威伦研究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交通、消防与犯罪的问题后通过其著作《交通法院》告知世人:“人们应该承认,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今天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它比消防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每年交通死亡的人数日渐增多,遭受的财产损失更大;它比犯罪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交通事故跟整个人类有关,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是愚蠢人,每一个男人、女人、孩子,只要他们在街道或公路上,每一分钟都可能遭遇交通事故。”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道路事故的人数约60万之众,这相当于每年有一个中等城市被摧毁;因车祸受伤的人多达1200万;在许多国家,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火灾、水灾、意外伤害等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总和及经济损失还大得多。因此人称交通事故为“柏油路上的战争”,“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害”。

(二)我国的交通现状和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现实意义

1.人多、车多道路少。我国是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到2000年,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6000万左右;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14.3万公里;静态比例为:人均车辆越0.5辆,而人均道路只有0.00011公里;每辆车均道路占有量约为0.002公里;且其中90%的道路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混杂。近几年机动车辆数字还在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加。

2.机动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差不齐。那些驾驶能力较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出事较多的机动车驾驶员被“誉为”“马路杀手”。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

3.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现实意义。我们不能因存在交通事故就因噎废食。综观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远比我国高得多,而汽车道路交通事故却比我国低得多。如1994年时,我国的万车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率为49.4人,北京市就达到了60人;而日本仅为1.9人;美国为2.6人;英国为2.9人。诸多原因中,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主动、被动是重要的一项。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表现于两个方面:交通行政管理者的依法执法和道路使用者的守法行为。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欠缺:其一是交通行政管理主要侧重于事后管理,且时紧时松;其二是一些低素质的驾驶员和行人无视交通法律法规的存在,使我国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健康的威胁和对经济利益的负面影响。

二、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违章行为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在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人、车、路三大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最核心的因素。因为车和路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在使用中也是人在驾驶车辆、人在道路中行走(无论驾车与否)。椐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一般的交通事故原因中,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不到5%,而95%以上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其实,即使在有关资料统计的5%的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原因中,“车和路的原因”仅仅是被动因素,因为人是车和路的创造者、使用者。人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中的最积极因素,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俗称违章行为)主要表现有很多种,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正)第二十七条中列举的关于违反交通管理的违法行为有十一种之多,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列举了近四十种之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列举了近三十种之多,本文重点分析几种与人主观过错有关的情况。

1.酒后驾车与交通事故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作为我国交通道路管理的具体法律法规,命令严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而且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处罚相当严厉。但酒后驾车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饮酒的习惯是人类生产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形成的。由于酒精对人的神经有麻醉作用,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表现为,人酒后情绪不稳、对事物的注意力下降、信息处理能力缓慢、预测空间状态的的正确度降低、逞强好胜、“借酒发疯”等违反常态的行为会对机动车驾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几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禁止酒后驾车。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要比驾驶员头脑清醒时高几十倍。如某大城市某年交通事故的总死亡率中,因酒后驾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占43%。因此,我国的许多城市交通管理中,将酒后开车作为整顿重点,以此维护市民正常生活的良好环境。

2.超速行驶与交通事故

超速行驶是指机动车在不同的道路中的行驶速度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的最高时速。根据该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遇道路宽阔、空闲、视线良好,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原则下,最高时速规定如下:(一)小型客车在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上,城市街道为70公里,公路为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城市街道为60公里,公路为70公里。(二)大型客车、货运汽车在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上,城市街道为60公里,公路为7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城市街道为50公里,公路为60公里。(三)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在城市街道为50公里,公路为60公里。(四)铰接式客车、电车、载人的货运汽车、带挂车的汽车、后三轮摩托车在城市街道为40公里,公路为50公里。(五)拖拉机、轻便摩托车为30公里。(六)电瓶车、小型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为15公里。”

该条例第三十六条还规定:“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20公里,拖拉机不准超过15公里:(一)通过胡同(里巷)、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隧道时;(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三)遇风、雨、雪、雾天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五)喇叭、刮水器发生故障时;(六)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七)进、出非机动车道时。”

一般情况下驾驶人员是能遵守上述法律规定的。但在道路宽直、视线良好、行人及非机动车干扰少的情况下机动车驾驶员最容易超速行驶;有数据统计,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70%是在路况较好的郊区公路上。另外,驾驶能力强、资历较深的机动车驾驶员也容易出现超速行驶的问题。由于机动车的速度快慢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一些新手为了寻求刺激,也容易超速行驶。而无视交通法律法规的教训往往是血的代价。

3.违章停车、抢道行驶与交通事故

机动车在需要停放时,要注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车辆停放,必须在停车场或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依次停放。不准在车行道、人行道和其他妨碍交通的地点任意停放。机动车停放时,须关闭电路,拉紧手制动器,锁好车门。”该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车辆在停车场以外的其他地点临时停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按顺行方向靠道路右边停留,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妨碍交通时须迅速驶离;(二)车辆没有停稳前,不准开车门和上下人,开车门时不准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三)在设有人行道护栏(绿篱)的路段、人行横道、施工地段(施工车辆除外)、障碍物对面,不准停车;(四)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二十米以内的路段,不准停车;(五)公共汽车站、电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三十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准停车;(六)大型公共汽车、电车除特殊情况外,不准在站点以外的地点停车;(七)机动车在夜间或遇风、雨、雪、雾天时,须开示宽灯、尾灯。”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违章停车、抢道行驶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的残酷现象。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不少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违章行为成为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诸如:“无证驾驶”、“疲劳驾驶”、“开斗气车”等等。这些外在现象的主观原因就在于人们的法制观念太淡薄。

三、解决交通道路事故的对策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交通道路事故(俗称“车祸”)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火灾、水灾、意外伤害等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总和及经济损失还大得多,而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主要是人本身;那么,我们就要在痛定思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并落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1.广泛深入宣传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人们心目中的关注程度,以及帮助人们认识到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属于行政法范畴,因此是较为严格的、强制性的法律行为规范。它既是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具体法律规范,又是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调整作为社会资源的道路和车辆的使用中人、车、路相互关系的法律依据;作为行政法律规范,不仅交通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即交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遵守,而且一切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其他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相对人)都要遵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地认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是交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事。其实不然。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是我们每一个使用道路、车辆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义务。要想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深入人心,必须动员全社会,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打动人心,震撼心灵;使大多数人明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更加太平,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就会有人成为无谓的牺牲者;通过宣传教育使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成为渗透到人们心灵中的行为习惯,而不再是被动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序的交通环境。

2.培养一支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机动车驾驶员队伍

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汽车进入家庭成为现实。但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大量非专业司机进入机动车驾驶员队伍。以前,机动车驾驶员作为一种劳动手段,一种专业行业时培养其驾驶能力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教育投入。而今天,许多人仅仅将机动车驾驶能力作为“副产品”,“捎带脚”学会,且在驾驶技能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一些驾驶培训学校应运而生,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这使我们必须对机动车驾驶员队伍的界定重新分类:分为专业机动车驾驶员和非专业机动车驾驶员两大类。

但在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对所有的机动车驾驶员都是一样的。即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业务水平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和具有与其行为相符的道德水准。增强法制观念和能自觉遵守交通道路法律法规是机动车驾驶员的首要条件,无论其为专业或非专业;具备熟练的驾驶技能是使车辆安全行驶的基本保障,对专业驾驶员而言,应在维修技能方面比非专业驾驶员高一筹;机动车驾驶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才能应对路况不佳时的意外难题,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安全行驶的交通环境。

3.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尤其是进行行政处罚时能达到处罚教育的目的

在实际状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违章肇事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行政执法机关对违章者进行处罚让违章者承担的义务。这就给人一种错觉:我违章无所谓。甚至一些常违章者还“习惯了”。如果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不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及处罚力度,不仅对违章者达不到教育、教训和强制其承担法律义务的目的,而且是对社会治安的不负责任和对法律威信的不尊重。

总之,坚持依法治国,保持社会安定,交通道路安全畅通,是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

附参考资料: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决定;1986颁布

交通法规范文第7篇

美国

1965年美国拥有2000万辆机动车,交通事故180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49000人,伤180万人,经济损失达85亿美元。从1792年至1965年,美国因汽车事故死亡150万人,超过了历次战争死亡人数总和。鉴于此,美国于1964年颁布《城市公共交通法》。1966年,约翰逊总统提出《国家交通和汽车安全法》。1970年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扶助法》。交通法还为公共交通提供了补贴保证,政府通过税收、票价补贴、公交优先等政策促进公交的发展。

2003年5月,美国第108次国会第一次议会关于交通安全法的议题主要集中于如何减少酒后开车和更多地使用安全带。在新墨西哥州,州交通安全局联手公共法学院,已经制定出相关的规划,准备把交通事故死亡率从1999年的万分之二十六点六降至2005年的万分之二十二。

2003年10月3日美国公路交通安全局公布的交通安全救护基金数额已经超过8600万美元,每个州从49.5万美元到95.2万美元不等。

对于道路交通管理,美国各州都有各自的法律,但对于“饮酒严禁驾驶”的规定是一样的,处罚程序与方式也并无太大差异。加州规定,如果酒醉驾驶并在10年内重犯,可以处以最高10000美元的罚金,并吊销驾照一年以上;只要检验证据达到规定血液酒精含量基准值以上即为该犯罪成立,或者依据警察对当事人的外观行为表现之证词,亦可判决有罪。新墨西哥州则规定,如果安装了酒精连锁装置,因酒后驾车被吊销驾驶执照的驾驶员可以申请重新领回自己的驾照。

德国

德国于1952年公布包含汽车及零部件安全法规在内的道路交通法。目前德国对交通安全的规定在刑法和道路交通法里都有体现。

以酒后驾车为例,德国依体内酒精浓度之高低,适用不同的法律。血液中酒精浓度低于0.08%的正常驾驶者不予处罚;介于0.08%至0.11%之间者则视为行政犯,以道路交通法处5000马克以下罚金;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11%以上的驾驶者,或虽未达此酒精浓度但有具体危险行为,依德国刑法规定又分为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两类,分别处一年以上自由刑或罚金与处五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新加坡

新加坡的道路交通法亦属刑事法,规定更为严格。其第67条规定,任何人在酒精或药物影响下,不能正确控制车辆而驾驶,或意图驾驶机动车辆者,处六个月以下徒刑或1000新元以上5000新元以下罚金;再犯或连续犯,处十二个月以下徒刑并处3000新元以上10000新元以下罚金。

捷克

捷克是在2001年1月1日实行的新交通法。同旧的交通法相比,新交通法有如下重要变动: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过马路,有绝对优先权利,各种车辆必须避让;严禁司机在驾车过程中使用移动电话,但因安装辅助设备不用手持接听者例外;秋、冬季行车时,昼夜均须开车灯;违章交通事件警方不管,而是交所辖地方政府处置;儿童乘车必须配备特制的安全座;五岁以下儿童骑自行车时必须戴安全帽。

中国

我国远在秦朝就有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的道路通行规定。鸦片战争后,随着汽车的增多,左行制传入香港、上海等英租界,随后我国采用左行制。二战爆发后,美制军车和吉普车不断为中国运送物资,从1946年起我国改为与美国相同的右行制。

1955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交通规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道路通行的法律文件。

1988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城市交通规则》。《条例》共分十章九十三条,具体条款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规定;车辆及其装载、行驶的管理规定;车辆驾驶员的管理规定;行人和乘车人管理规定;道路管1991年国务院又89号令,宣布从1992年1月1日正式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共八章五十条,它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等级以及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权利与义务等。

从1995年下半年起,我国对汽车新产品除要求进行原有的定型试验外,增加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标准即强制(性标准的检测。1997年1月1日,强制性标准从12项增至25项;1998年10月1日增至34项;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法规CMVDR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划》于1999年10月28日列入了新的40项强制检测项目。

1996年6月4日,国务院了《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从199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是我国第一部道路交通安全法。

交通法规范文第8篇

可能很多同学学习了《物理必修一》后都会这样认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运动学公式v2-v20=2aS和滑动摩擦力公式f=umg,可以得到刹车距离S=v20/2ug,即汽车刹车距离与质量无关,仅与刹车时的速度v0以及车跟地面的摩擦系数u有关。

汽车刹车距离真的与质量无关吗?显然不是。因为很多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汽车超载引起的。那上面的分析错在那里呢?汽车的刹车距离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汽车的刹车距离又叫制动距离,是指汽车在一定的初速度下,从驾驶员急踩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住所驶过的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

汽车在行驶中,当驾驶员发现紧急情况直至踩下制动踏板发生制动作用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此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行驶速度和反应时间,行驶速度越高或反应时间越长,反应距离就越长。反应时间又与驾驶员的灵敏程度、技术熟练状况有直接关系。通常的反应时间为0.75至1秒,假如车速为30公里/小时,反应时间为一秒,反应距离则为8.33米。酒精的作用可以使人的反应迟钝,所以酒驾是严令禁止的。

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产生制动力至汽车完全停止时,轮胎在路面上出现明显的拖印的距离。

那么制动力的来源就是滑动摩擦力吗?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正常刹车时的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而是滚动摩擦力。那滚动摩擦不是比滑动摩擦力更小吗?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对滚动摩擦有个正确的认识。当我们推动圆形的滚子,如果不再推它,滚子会慢慢停下来。根据刚体的质心轴转动定理,必定存在着与滚子角速度相反方向的力矩阻碍滚子的转动,这就是滚动摩擦力偶矩。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所受到的对滚动的阻碍作用实际上是一种阻碍滚动的力偶矩,而不是力。既然滚动摩擦的大小是由滚动摩擦力偶矩决定的,所以不能说“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因为并不存在一个“滚动摩擦力”,我们也不好把力矩跟力两者直接比较大小。一般我们所说的“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指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克服滚动摩擦力矩使物体运动需要的力比克服滑动摩擦力所需要的力小得多。事实上,滚动摩擦力偶矩也可以很大。如充了气的自行车骑起来很轻松,但扎了带的自行车即使推起来也很费力;在松软的路面上骑车也要比平坦的水泥路上费力。

正是因为滚动摩擦力偶矩也可以很大,所以在刹车时,通过液压助力使刹车钳向刹车盘移动,进而钳住刹车盘,刹车盘和轮毂连接在一起,轮毂和轮胎相连接,从而产生很大的刹车力矩,进而阻止车辆向前运动。所以汽车刹车时的制动力不仅靠与路面的摩擦,更多的是靠液压助力对车轮的钳制。在这种情况下,车轮滚动可以受到更大的阻力力矩作用,但是,如果车轮抱死,只有较小的滑动摩擦力作阻力。

交通法规范文第9篇

一、关于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

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交通执法过程中,有许多人认为,交通法规知识的缺乏及“交通法盲”,是出现交通违章和交通肇事的主要原因。这种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何谓“交通法盲”?即对交通法规一无所知之谓也。“交通法盲”同交通肇事是什么关系?只要做一点抽样调查就会知道: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不知法,不懂法,固然容易造成交通违章及交通肇事,但是,从发生的大量交通事故案例看,因对交通法规的无知而违犯交通规则的实际上很少,就是除驾驶员之外的其他触犯交通法规的人,还是知法(包括知之不多者在内)违法的占多数。

让广大交通参与者知法、懂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普及交通法规常识的宣传教育中,仍然要把它放在重要地位。但笔者认为,交通法制宣传教育最根本的任务,还在于对公民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

所谓交通法规意识,是人们对于各种交通法规的观点、态度的总称。具体地讲就是人们对现行交通法规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交通法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规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交通法规意识是整个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它同人们的道德、政治等观念紧密相联。

交通法规意识的结构,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一、交通法规知识(认识功能);二、对交通法规的态度(评价功能);三、守法的行为素养(调节功能)。

以上三个层次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是:

1、交通法规知识的多少是人们对交通法规的态度和守法素养的认识基础。

2、仅仅具有交通法规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不去违犯交通规则。如果不尊重法规,法规知识本身是不能防止违犯法规行为的。

3、虽然调节功能来源于个人对交通法规的态度和评价,但是,它又是相对独立的层次。调节功能实质上是一种对利益诱惑的抗御能力和对行为的自控能力,它表现在当个人意愿和需求与道德、法规产生矛盾时,能自觉地遵守道德、法规,以顽强的意志品质抑制个人各种错误的意念。调节功能的完善,表明个体社会化的成熟程度,它是防止各类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关口。当调节功能不够完善时,个体虽有较好的守法素养,也会受社会群体不守法的影响而不守法。例如个体不因无交警在场而闯红灯,但因见其他群体闯红灯,便也跟着闯红灯。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宣传交通法规知识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如果说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任务是使人们知法、守法,那么,就应当着眼于交通法规观念、法规意识的培养上,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一些交通法规条文。

(二)对车管干部、机动车驾驶员和广大的交通参与者,在掌握交通法规知识上应有不同的要求,对前者应帮助他们多掌握有关的法规知识,对后者应着重使他们掌握与道德原则相关法规,重点解决正确交通规范的树立和坚定的交通行为素养的培养问题。

(三)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不应孤立地进行。应当结合“普法”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教育来进行,从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高度,来认识交通法规教育的意义,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中的“刺激”

心理学需要研究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借助语言传达思想的过程,研究言语(包括口头和书面言语)如何被感知和被理解以及它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因此,在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中,应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充分运用交通案例来说明法规条款的意义,以调动情感产生较强的刺激,使受教育者在脑子里引起震动。

要取得这一效果,就得摸清各类交通参与者存在的与交通法规相违背的主要思想动机。比如带有事故倾向性的驾驶员,在性情上必然存在某些偏差或缺陷,或表现出侥幸心理,利己动机,或缺乏职业道德,或急功近利等等。这种人对交通法规是置之不理、明知故犯,对这类人采用一般的交通法规教育很难产生其思想感官刺激,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向一般交通参与者讲解的车祸概率问题。车祸发生的概率若按总人口数计算确实很小,但它的发生概率并不像去参加摸奖,百分之一的奖率就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并无其他外在条件;而车祸的发生则与之不同,只要你在繁忙的十字路口或公路上行走、驾车、有时略一疏忽,发生事故的可能就会百分之百,你要不信,假若你往急驶而来的汽车迎面走过去,在十字路口闯红灯,看看是否会发生车祸。另外,有时车祸的发生又并非因自己的疏忽,而是由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疏忽,或是遇技术不佳或酒后驾车的驾驶员处置不当等。由于他人的行为并非自己所能掌握,因此在道路上必须时时注意安全。通过这样讲解,结合一些交通案例,在群众思想中引起较强的刺激。

事实说明,典型交通案例是从事实中总结的经验教育,让事实说话,从反面阐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危害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只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切近性、针对性,就有较强的说服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进一步提高交通法规宣传的社会效果

从宣传心理学角度看,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有三点值得注意:

1、宣传的生动性。怎样使“干巴巴”的法规概念、条文通过宣传,讲解变得生动活泼,迅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关键不在于单纯地列举很多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例,一味地追求所谓“趣味性”,也不在于经常用考试的办法去推动大家背诵、记忆,而在于紧密联系听众(读者)的交通实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一般的交通常识和原则。联系本地区发生的或群众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违章占道、违章行走、违章驾车造成的危害,讲解遵章守法的意义所在。生动性还体现在能够具体分析各类违章人员的动机及需要,从而选取不同的“素材”,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2、宣传的指向性。在交通法规宣传中,为了提高群众知法的兴趣和遵章的自觉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交通法规宣传的重点放在加强人们的权利观念上,即从维护公民权利的角度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如果仅仅是驾驶员,多数人就会觉得与我无关。如果我们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自身权利的观念出发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就会使这一工作出现新的气氛和新的局面。它会使人们把交通法规看作是自身的需要、生活的必备和护身的法宝,而不是异已的对立的力量,这样的宣传效果,必然是显著的。有明确的权责观念,人们就会自觉依照法规条文去 做,就不会轻易去做侵害危及他人安全利益的事,并能依据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安全。这正是培养、建立交通法规意识的重要内容。

交通法规范文第10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

上午好!

其实很久没有站在演讲的舞台上了,感觉已经有点陌生。拿到这个主题更觉得无从下手,一直在想该怎么给这次的演讲定稿。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交通安全就是父母在我耳边亲切的叮咛,“孩子,绕过前面的石子。”这是母亲在我蹒跚学步时的指点。(来自)“当心路上的汽车啊!”这是父亲在我飞车上学时身后的叮咛。虽然当初觉得像是烦人的唠叨,细细体味却是满腔的幸福与温馨。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在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交通安全成为我们享受宁静生活的不和谐音符。

就在鸡年的春节过去没几天,城市里节日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去,在大街上下班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由西向东远远驶来一辆电瓶车,年轻的母亲身后还有她可爱的女儿。就在车子即将经过一家超市,就在女儿开心的笑声中,一辆由东向西驶来的出租车在没有打转向灯的情况下,突然左转弯,尽管年轻的母亲已经在拼命的躲闪,尽管她已经很快地握紧了刹车,而不幸仍然在这瞬间发生了:只见这位母亲和电瓶车一齐被撞了出去,女儿在受到重创后从车上跌落在地上。“我的孩子”,年轻地母亲很快从地上爬起,顾不得身上的疼痛,顾不得擦去脸上流下的血,喊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一般奔向女儿。孩子的衣服已经撕破,脚上的鞋子已经不见了,可是书包还在女儿的肩上。听到女儿痛苦的,母亲连忙托起女儿,“妈妈,腿疼”随着一声痛苦的惨叫,女儿大声的说。此时,看到这一惨剧的下班的人们立刻围了过来,有的用手机帮助报警,有的拦住了肇事司机、记下了车号,还有的帮助拦车去医院。坐在车里的母亲,用力的托着女儿的身体,即使这样,汽车的一个个哪怕是轻微的颠簸,也让女儿痛苦的大叫:阿姨,您轻点开行吗?阿姨,您能快点到医院吗?我疼!年轻的母亲只能忍住眼泪,一遍遍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最坚强了,坚强一点好吗?”看着孩子如此痛苦,自己却不能替她承受,甚至不能帮助她分担一些,我相信这一定是所有的母亲最不愿看到,也是最难过的事。

这是我所亲眼目睹的一起真实的交通事故。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了解那位母亲的感受,我也不

今天,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是希望它能作为几个加重音警醒在座的每一个人。交通安全,更需要我们对交通法规的自觉遵守、对交通秩序的自觉维护、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我想对朋友们说:当您为了一时方便,而横穿马路时;当您怀着侥幸心理,想酒后驾车时;当您为了赶时间,对红色禁行灯视而不见时………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您三思而行,您可曾想过,也许就在您决定铤而走险的一刹那,属于您的生命交响就因为那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而不得不付出惨痛的代价!一件件血一样的事实、一曲曲未奏完的生命交响时时刻刻警醒我们:对交通法规的忽视就是对安全的忽视、就是对生命的忽视!真心地希望大家能从红绿灯的排序开始身体力行的关注我们的交通问题,让快乐的音符永远跳跃在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也找了很多材料,发现只要提到交通,说到安全,似乎处处都充满着血腥味,刚才也有不少演讲者为我们讲述了许多这样可怕的、可怜的真实的故事。这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是一个个足以让亲人痛苦一生的话题,一个足以让和谐社会变得不和谐的话题。在这里,我也不忍心再度提起,犹如揭开一个个连心的伤疤。然而,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安全意识一定要用鲜血换取,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一定要用死亡去唤醒!是不是只有当这些惨祸发生、必定要面对生死离别时,才能让我们对交通法规有所重视,才能感受安全的可贵,才能感受家庭的温馨,才能感受和谐社会对我们的意义呢。

其实我更愿意与大家共享的是一则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故事中没有死亡,没有悲伤,却深深触动我的心灵。那是一个深夜,大街上没有任何行人,也没有其他车辆。车子行进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正好亮起,朋友一个刹车,车子稳稳地停在了标志线后面,一直等到绿灯再次亮起,朋友才开着车通过十字路口。(来自)我就好奇地问:“刚才在十字路口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辆车,你为什么不直接开过去啊?”朋友一本正经地说:“你说的没错,如果想节省时间,刚才是可以直接过去,但是我想,可能在远处的某一扇窗户后面,正有一双纯洁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为了那双纯洁的眼睛,所以我不能这样做。”

“因为背后有一双纯洁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就是因为这句话,让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故事。

作为一个老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其实仔细想来,我们都是交通人,每天行走在路上,安全,应该常记于我们心中。人在旅途,这样的叮咛也要常伴我们左右!的确,在我们离开母亲的搀扶,摇摇晃晃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以后,我们一直依赖着“安全”这个拐杖,没有它,我们可能会摔跤,可能走不过风风雨雨,更不可能到达人生辉煌的顶峰。

上一篇:地方性法规范文 下一篇:政策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