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1:08:0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1篇

一、知识产权之于科研道德的意义

科研道德正与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有着些许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对科研道德的养成,还是科研技能的提升均有裨益。一般认为科研道德包括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两个方面,社会层面的道德约束有以增进人类全体利益为总体宗旨、符合人道主义、引导人们获取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以主维护社会公正;个体层面的道德约束主要是指诚信、尊重以公正等内容。而所谓知识产权是指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商业秘密、商号、地理标记等科学技术成果权在内的一类民事权利的统称,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的结晶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从二者的内涵上来看,知识产权与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有着较强的关联,都是关注个人成果运用的一种规范。从知识产权法的视角来看,其所涵盖的权利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对本人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义务,二是主体对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义务。从这一点来看,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应该也包含两个范畴:教师个体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的道德规范与他人尊重教师个体科研成果的道德规范。本文认为,这一对科研道德“二元论”的划分认识对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特别重要。教师个体尊重他人科研成果是青年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知识产权法规范的重要方面。青年教师在科研初期必将广泛借鉴前人和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一期间“诚信”和“尊重”的道德因素尤为重要,进行学术研究检索相关文献或了解有关研究成果,在或以其它形式表现学术科研成果时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实标出,这是青年教师成长不能回避和跨越的道德门槛。另外,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及他人对其科研成果的尊重也不应忽视,这更多是“公正”道德因素的体现。在社会实例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学术前辈、学霸强行“借鉴”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现象,一方面,这为知识产权法律所不容;另一方面,也有悖于公正对待他人工作、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人的贡献,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坦诚直率地进行学术争论的科研道德要求。因此,只有青年教师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的同时,学术职业团体也公正地对待青年教师的科研努力,才能形成科学研究中必要的合作机制,形成相互激荡的思想氛围,才真正具备了科研道德的真正意义。从本体和他体的二元角度进一步理解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中的“诚信”“尊重”和“公正”三要素,充分重视科研道德中对于学术团体对青年教师学术努力的承认与尊重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法对于科研道德的特殊意义。

二、科研道德中的教学相长

对于教师来说,科研道德的养成并不是孤立的,其科研道德的养成不仅有个体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这是因为科研与教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培养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的职能,而学生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接班人,学生对其老师的学习与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科研水平与科研习惯。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充分培育起知识产权意识,充分尊重他人和学术的智力成果,形成遵守知识产权法的表范作用和具备良好科研道德的正面形象,才能带动并促进学生尊重他人和自身智力劳动的意识与习惯,在养成自身个体科研道德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团体科研道德的萌生与提高,对于学术进步、社会以及国家知识利益的维护,都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2篇

一、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造就新型人才的特殊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长—成熟—成人—成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真正甘心成为学生“通向科学高峰的人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尊重学生的能力和意见,赞赏学生的长处和努力。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帮助学生促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对自我认识上,要学会审视自己的课堂行为,审视自己的课堂情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情感表现。

二、树立服务意识,让“上帝”满意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观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服务,而且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服务。正如很多民办学校提出:“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务,让上帝满意。”如果教师能够想到自己是在服务,想过自己教过的孩子是否每一个都满意,每一个孩子是否都能发展,那么你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不断内化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形象,恪守职业道德。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因为我们缺乏服务意识。

三、倡导用爱心去锤炼师魂

“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良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是师德的核心。”试想,在到处充斥着威胁、恐吓、偏见的环境里又如何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情感呢?作为教师,我们要长期关注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而不能做那种布置了任务,分配了工作就置身事外的老师。我们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尽量引导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但只要他们真正出现困难时,就要及时为其排忧解难,以保证他们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自始至终的坚持,全心全意的关注,这是何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这是怎样崇高的职业道德!所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师爱的具体体现,这是塑造教师形象、锤炼师魂的最终归宿。“以人为本”,充分地关爱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是严防师德沦丧的必备利器。

四、倾听教师心声,提高教育投入

教师一样是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需要关爱,他们的心声一样需要倾听。目前不少报刊报道教师职业之辛苦,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教师从早晨七点多到晚上十点多都得工作,其压力之大实在苦不堪言。“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一直以来都是对教师清苦形象的写照。具有高尚的人格,多讲奉献,少讲索取,这是一个人民教师具有的人格魅力,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然而,我认为在我们大谈师德建设,大谈奉献的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倾听他们的心声,多关爱我们的教师也是当务之急,这是搞好师德建设的物质基础所在。做“经师”难,做“人师”更难,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更是难上加难。正师风、铸师魂、强师能,打造新世纪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师表形象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希望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打造一支无愧于新世纪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者:谢小英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民的经济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给教育事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缺陷也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消极影响,部分教师怕吃苦,不安于清平的教师事业,缺乏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的精神。所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势在必行,教师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我提高道德修养,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教师职业道德含义及发展探讨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至今,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国家的发展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可见要想不断发展教育,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魅力不衰的话题,它具有永恒性、时代性的话题。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没有固定不变的表述,但是大致的意思还是一样的。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职业生活中、在调节和处理有师生之间、教师同行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中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的基本要义:一是说明教师职业道德是具有独特性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与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只有教师必须遵循的和所应具有的;二是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是应然性与实然性并存的道德规则,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应然性的规则或准则,它只是一个方面,而教师要把外化的东西进行内化并在自身行为中呈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则是实然性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2008汶川地震之后,社会关于教师道德问题的研究与争论又开始了,为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次修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年教育部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整表述是:“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师职业劳动产生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①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守法、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即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道德更加广泛,它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只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教育教学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及他所持有的道德品质和观念意识,道德约束的没有那么有针对性而且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循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行为准则与善恶标准。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所进行的自觉的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和自我改造。也就是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教育,它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它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内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外发展及现状

(一)国外教师道德观观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种观点是提倡对学生实施体罚,使得学生绝对服从老师,其中斯巴达教育最为典型;另一种观点提倡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教育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为此,教师要对学生既爱护有加,又严格要求,要像父母爱孩子那样对待学生,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树立道德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中世纪时期一部分教育思想家认识到神学对教育的限制,开始驳斥以及摆脱神学思想,对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实践方面并没什么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提倡自由精神,人人平等等,极力反对对学生的残酷体罚并否定教师至上和绝对的权威主义,他们期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发展,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也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方面有所反映,确定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低位,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和适应自然规律进行教育,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能力,代表人物有斐斯塔洛齐和洛克。斐斯塔洛齐明确指出“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及它们的完全平衡。”②另一种观点是教师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的规律与层次进行教学,代表人物是卢梭和福禄贝尔。

在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中研究主要是在教育伦理学中进行。在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集体主义和自身品质的培养。美国开始概括和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指导,如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正式制定了《教育职业伦理准则》,美国教育界继续对教师道德行为和品质进行研究。日本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教育学科的教学,通过法律规定,通过教师录用考试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对自身、对他人、对自然、对个体与团体的道德规范。③

(二)国内教师道德观

先秦、两汉时期,孔子要求教师以身作的道德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④要求教师要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道德教育态度;两汉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开始把教育看作是统治人民的工具。董仲舒主张教师应该“化民成性”,“教化己明、习俗己成,子孙循之,行五、三百岁,尚未败也。”⑤

唐宋时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观点,第一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教师与“道”的关系。二是教师的任务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是“圣人无常师”。所提倡的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育要按自然规律而来。在宋代,最著名的是朱熹,他主张是把“致和”与“笃行”融合为一体,教师道德修养的准则为“修身”、“接物”。明清时期,我国的教师道德观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王明阳、王守仁、王夫之、梁启超。

民主革命至改革开放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突出贡献的有鲁迅、陶行知等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发展,教师队伍的壮大等等,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来越广,学者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先后经历了几次变更, 1984年10月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中的六条规定,即: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衣着整齐,举止端正,语言文明,礼貌待人;1991年8月修订的《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要求,基本上与1984年的保持一致。1997年8月再次修订的八条规定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八条”。2008年教育部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三、怎样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国家应怎样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国家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要加强教师道德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用于培养和提升教师道德观念。

要注入“以人为本”的新教师道德内涵。长期以来,人们在歌颂教师时习惯把教师比做为“春蚕”、“蜡烛”、“人梯”等等,虽然它是在对教师职业道德中自我牺牲和自我奉献的精神在进行歌颂,表达着对教师职业的神圣尊重,但是它也传递着一部分消极因素,使教师牺牲自身,忽略了对自己的关注,丧失了自豪感、幸福感,也牺牲了自身的发展,这些都可能是教师失去生活乐趣,不关心家庭,使婚姻受到影响甚至是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当代社会各行各业强调人人平等、自由、以人为本等等,那为什么教师不能不能以人为本?所以,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国家应当做更多的努力让教师因自己的职业而具有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二)教师自身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

2008年教育部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六条师德规范。教师应当依此为要求和基础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作为尊重和敬爱的榜样更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同时,作为教师,就要自觉履行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不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爱岗敬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就应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一个乐于奉献的职业,是一个忠于人民教育的职业,那么教师就不的敷衍了事,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辅导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

关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部分,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持有普遍、深厚、持久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才会更好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竭尽全力的教育学生。关爱学生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关爱学生要尊重其人格,不得进行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自古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就有“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这也是教师树立威信、提高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和坚守高尚情操。应语言得体、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作风正派、尊重他人、注重合作、关爱集体,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快速更新、信息大爆炸、学习方式与内容、教学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精神。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还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例如,教师要坚定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层次,促进师的发展;要学会应当网络时代新挑战,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新领域等等。

四、结束语

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才是学生尊重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努力自我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孜孜以求,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为了自身的发展,即使这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需要意志力的过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全面认识自己,不断学习和思考研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葛玉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陈民生.关于中学师德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2.

[3]范芳江,王婷.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7( 2).

[4]肖连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读本.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朱金香.姜根龙,张志刚.教师职业道德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罗平.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思考[J].大学学报,2000(3)

[8]洪萍.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

[9]孟宪娟.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提升[J].《教学与管理》,2010.

[10]蔡颖.新时期师德修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解:

①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阿・步津迈尔.斐斯塔洛齐选集(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53

③杨民.日本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培养闭.教育科学,1999(3)

④《论语・子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遍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并承担着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主要教学工作内容,故高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不仅要求高校教师知识视野要宽广,思维要活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更要乐于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服务社会等方面。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的现状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特点、职业特征、工作职责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的不同点和职业的特殊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的问题和状况,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下降,职业道德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集中表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不足,师德素质降低;专注科研,社会服务意识下降,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功利性倾向严重,利益化为重;生活上贪图享受,教学质量下降;注重讲授课程,不关心教书育人等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改革开放、社会化生产及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在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三方利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与迷茫,这导致大部分教师更注重个人的自身利益,而轻视了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建设和完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许多教师看重于科研、致力于争取教学基金、专注论文及获奖成果等与个人职称和今后发展的硬性指标,而忽视内在的职业道德修炼。最后,高校教师本人职业道德修养不足,虽然可以做到正常地履行教师的义务、承担教师的责任,但是,教师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比较空泛,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程度较低,生活中贪图享受,不思教学与科研,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体会不到教师的神圣感和光荣度。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日常从事教育职业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其含义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内容有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因此,从本质内容上说,既包括高校教师自我的一种教育、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和结果,也包括了高校教师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修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性、终身性的特点。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办学的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质量水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

1.增强思想教育知识的学习,从思想上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和核心,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修炼个人的品行与道德规范,并用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用自身的改变去影响并帮助别人,深切体会并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2.加强自我约束,从全面性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还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典范和榜样的带头作用,对自己要有更高和严格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将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切实地教授给学生,做到德识统一;在科研活动中,高校教师是科学的“探究者”,必须尊重科学,秉承踏实探索的精神,刻苦钻研科研项目,坚持不弄虚作假,严守科研道德;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是和谐社会的“示范者”,与人为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家庭和睦,积极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各项职业道德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自觉思维和自律习惯,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切实地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更是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2]王晓蕾、陈俊龙.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学术探讨.2014.11

[3]徐绍宾、刘岩.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21

1 现阶段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1.1 部分高职教师价值取向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高职教师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工作懈怠,不思进取。少数高职教师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高收入,甚至做起了“第二职业”。这些举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声誉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2 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在社会急功近利不良风气的带动下,受金钱观的驱使,一些高职教师治学态度极其不严谨,不能踏踏实实埋头写作,心态浮躁,导致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部分高职教师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还有一些教师为评职称需要,盲目追求论文数量,论文写作粗制滥造,不顾质量,学术泡沫化现象比较严重。

1.3 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

一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对自身应当承担的教师职责缺乏正确理解,没有认识到教师应当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还有部分高职教师错误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书,而育人是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非常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了解和信任感。

2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客观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资本主义国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道德规范受到严重冲击,社会风气被严重玷污,人们的心灵受到不断侵蚀,教师群体也深受其害。部分高职教师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心态严重失衡,导致其职业道德观念淡化,出现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现象。

此外,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还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现今的高职教师待遇与职称评定密切相关,学校将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量化赋分,按照分数进行排名,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提升福利待遇的重要指标,使得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甚至出现学术腐败现象。

2.2 高职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职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生代青年教师,一些高职院校还会外聘部分兼职教师;此外,为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新设置了一些专业课程,有经验的相关专业教师资源严重缺乏。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只能无奈选择与之对应专业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来充实本校的教师队伍。

这些新生代年轻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没有经过系统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也缺少现实的教学实践、实习的历练,导致一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在价值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错位。

2.3 缺乏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导致高职教师一味地照抄照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标准极易产生认识误区,这也是导致当前高职教师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3 加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必备条件。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已经对整个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净化社会的不良风气,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此外,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环境,也有助于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高职院校要为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氛围浓厚、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严厉惩处学术腐败行为,使高职教师能够踏踏实实埋头做学问,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和科研观,最终提高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多方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吸取他人学习、工作经验,多做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够撰写出高水准、有价值的教学、科研论文和著作。

3.2 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

第一,高职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职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高职教育理念,不断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最终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第二,高职教师要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素养。高职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业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储备,掌握精湛广博的知识,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素养,这是高职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第三,高职教师要严于律己,善于反思。高职教师要不断加深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省察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向、改正错误,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3.3 出台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积极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出台一部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当包含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如严谨治学、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对高职教师应当如何做、不应当做哪些都做出明确规定。只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使高职教师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有针对、有目的地提高其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来保障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实施。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新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27.

[2]陈斌.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5):11-1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 思考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88

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了很多超出人们道德底线的现象,但这毕竟是少数。社会民众对当前教师师德师风的现状是满意的,这说明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并且整体的发展趋势也是良好的。但是极少数教师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尤其是当这些不良行为经过媒体和网络的放大效应以后,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一些错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整体、严重、快速下滑。在知识信息爆炸和道德情感正被价值理性逐步消解的时代,社会民众热切期待正常道德秩序的回归,这种期待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为人师表”的教师身上,并且这种期待会显得更为迫切。正是这种对教师较高的道德期待,导致了社会不允许高校教师“犯错”,当个别老师出现个别“情况”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无限放大。这种“供需”的矛盾所产生的张力正在迅速破坏着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如何消解这个张力成为当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无疑有赖于整个社会道德伦理的重建,但是在短期内寄希望于大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无疑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必须另辟新径。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全面和根本性提升:

1 教师自身要提升自身修养

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受体也是教师,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当前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学习重业务能力,轻道德伦理,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并重。第一,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充分认识到一个道德败坏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要不断加强道德伦理学习,先学德,再学才,增强自己的道德焦虑感和紧迫感,提高自己的道德约束力。第二,要加强宣传。宣传的作用在于扩大影响,营造氛围,让人人关注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让个别有不良行为的教师总是感觉芒刺在背、如坐针毡,让道德良好的教师不敢“堕落”,时时警醒。如果没有“注视的眼睛”,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就会涣散。第三,加强舆论引导。随着市场化转制和网络的兴趣,媒体为了收视率、订阅率和点击率,趋迎附和受众的猎奇心态,而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加强对媒体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规范,充分发挥媒体在价值观重塑和道德伦理重建中的责任与道义,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舆论引导,提高教师提升自身修养的内在驱动力。

2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终身制

全面推行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打破教师实际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教师退出制度,考核不合格、师德师风差、学生满意度低等不符合高校教师岗位要求的教师应退出教师队伍。可以试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对没有能够竞聘上岗的教师暂时退出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成立人才中心接纳这些暂时没有工作岗位者,给予一到二年的能力提升时间,期间如果仍然没有部门接收,第三年就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合同期满,解除聘用关系。这样通过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重道德的新型选人用人机制,让道德败坏者及时退出教师队伍。与此相对应,在高校教师聘用上,必须严把准入关。在招聘考试和试用考察中,要加大对应聘人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考查份量,可以试行公务员招聘的考核方式,严格考试程序,一方面可以剔除个别利用裙带关系“混入”学校的人,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政治审核和道德评价,真正做到让道德败坏者进不了教师队伍。

3 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当下高校对教师的评价重论文数量、科研课题和教学工作,而轻教师的德育工作和学生评价,因此必须完善和优化教师考核体系:①评价内容: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职称评定、各类荣誉评选以及薪酬挂钩,增强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考核,可以试行道德修养一票制。②评价标准:把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明确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细化评价的细则,制定具体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考核,尤其要把受教育者的评价和感受纳入评价体系。③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可以尝试建立一个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专业机构,由多个部门、多层次人员组成的小组定期巡视、测评,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并开发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模型,对每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总体水平进行估算。

当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需要每位高校从教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但是在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没有完善和优化的情况,这种个人自身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同时还需要外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为提高教师素养提供相应的机会与动力,两者的结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许亨洪.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1,(12).

[3]田海平.论中国教育面临的伦理难题[J].河北学刊,2000,(4).

[4]潘建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科教纵横,2011,(6).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39-01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只看重教书,不重视育人。由于对教书育人的片面理解,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教书育人。事实上,这只是教书,并没有育人;还有一些教师因为个人生活或事业的不顺,在课堂上随意发表一些不满学校、社会的言论,这样既没教好书,更谈不上育人。

2.在岗不敬业,治学不严谨。有的教师出于经济利益,整天忙于第二职业,很少投入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教学方法,不更新专业知识,不关注学科发展。常此下去,结果就是:上课照本宣科,内容空洞乏味,信息量极少,难以确保教学质量;无科研项目,无专业,教师自身学科研究发展缓慢。对教学马虎应付,对科研更是敷衍了事。

3.无规范德行,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同事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有的教师言行举止粗暴、穿戴礼仪怪异。有的教师弄虚作假,学术抄袭;有的教师甚至以教谋私,以职务之便谋取学生财物。将这些不符合老师身份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影响学生,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内在主观因素有:教师个人修养不够;学校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不高。外在客观原因有:教师职业道德制度缺失及建设滞后;因市场体制改革引起的道德价值观混乱等。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高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必须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至始至终做到敬岗爱业,一切做到对学生负责、学校负责、社会负责,教好书、育好人。把学校和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要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整体提高,根本动力在于每位教师个人修养的提升。

(二)弘扬教师职业道德风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最伟大、最圣神的职业。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做好教书育人,岗敬业的典范。高校作为高校教师的培养人,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为目的,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为目标,弘扬教师职业道德风范,努力培养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素质高校教师人才队伍。社会作为培养优秀教师的大摇篮,应该努力营造学习先进标兵、道德标兵的社会氛围。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职业道德标兵先进的、典型的模范事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高校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达成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宣传教师职业道德的共识,营造尊重教师道德典范、学习教师道德典范、争当教师道德典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师德建设没有成效的根本原因。首先,制定一部切实可行又具备时代特征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没有一部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没有了目标和方向。其次,健全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任何一个考核评价机制都要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要求教师考核要有入职师德考核和在职师德考核。有的学校在选聘教师时,过分看重应聘人员的学历和才识,而忽略了其“德行”。可操作性要求考核评价机制要有一定的考核指标。大部分学校在年终考核时都会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但考核往往过于空泛,考核指标不够具体,不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第三,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只有激励和惩罚制度并存,才能使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都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各种激励措施,才可能杜绝教师整天忙于副业而荒废正业、荒废学生的现象。适当的惩罚处理,也是对当事教师的警告提醒,让他时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石振保.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石瑞勇.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

[3]王芳.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1(5).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 要】 文章探讨高校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的自主构建,提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内在自律的形成过程。教师的自律是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与建构的,即自主建构而来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构建过程包括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总理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这里的“教师”自然是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一切“教师”,教师人格修养的形成过程主要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构建过程,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内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构建过程包括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加强自我教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建构过程,固然要依靠社会的道德教育把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要求“灌输”进去,同时更需要教师本人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里的自我教育就是教师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然后,通过找差距、立目标等方式,激发自己的积极情绪,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战胜内心妨碍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的消极因素,自觉自愿地用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教育,不但能使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还可陶冶情操、提升人格,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良好职业道德形成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承担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第一,加强自主学习,接受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自主学习,是教师加强自我教育的必要方法与步骤。教师对职业道德相关要求的认识与接受,是良好职业道德情形成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就必须加强自主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学习我国高等教育的德育原则、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再次,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掌握丰富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强化教师意识与责任,提高职业道德认知能力。教师意识,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与把握,是对自己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明确认识。高校教师必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和特点,明确当今社会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提高职业道德认知能力,从而培养正确的教师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积极承担历史赋予的光荣职责。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实践,做教书育人的楷模。教师教书育人过程,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过程,也是其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和不断升华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高校教师能不断体会和把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进而形成正确价值追求与价值评价,不断提高认识、磨练意志、丰富自己道德情感。同时,道德实践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展现舞台,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荣誉感和幸福感,才能激发教师把职业道德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与追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达到师德境界的升华。

二、加强自我修养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按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进行自我教育,其次还要进行反省、对照、体验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的自我修养过程。教师自我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外在的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以适应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素质要求。[1]

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有:

“慎独”。“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严格要求自己,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是道德修养应该达到的一种信念,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2]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独处的,需要“慎独”。“慎独”很重要的,当然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要经历一个不断锻炼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倡高校教师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磨练和改造自己,从而达到“慎独”境界。

“自省”。“自省”是教师在内心深处按照相应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改正与提高的过程,是师德修养的一种根本方法,也是一种虽然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方法。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如有不当之处,及时改正。高校教师要按照我国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对自己的职业道德高标准、严要求,争取做一个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三尺讲台写春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当今时代,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应地高校教师也要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不少高校教师长期进行着超负荷的工作,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缓解压力,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以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如果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可能形成道德要求降低甚至失控,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受害最大的是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是一个教师成为具有高尚师德教师的内在基础条件。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调节身心健康

形神兼养即既要注重身体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这是我国古代心理保健的一个重要思想。先秦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认为,只有“形与神俱”,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3]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身体出了毛病,就会给心理上带来忧伤、焦虑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高尚师德最好的载体,也是心理健康的最好载体;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从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培养摄影、音乐、美术等兴趣爱好、读书自省等方面进行自身调节,提高适应能力,保证心理的健康,从而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正视自己的同时,还要修身养性,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塑造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的对待社会、对待工作、对待他们,才能够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交往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具有心理感染、满足精神需要、维护健康心理的功能。培根曾说:“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个体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也是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的重要途径。[4]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和谐的人际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特别是与领导、与同事以及与学生之间的理解,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让人愉悦的工作环境,心中充满阳光,从而增强工作、生活和学习信心和力量,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与避免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保持健康心理。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构建是指教师个人接受外来教育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和锻炼,使自己在职业道德上达到一定的境界,是道德成长的“内因”,表现为“自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外因最终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他律最后必须落脚在自律上,通过自律表现出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由外部的他律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律的形成过程,自律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起根本作用。教师的自律是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与建构的,即自主建构而来的。

【参考文献】

[1][2]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7,288,292.

[3] 王蓓颖.论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4,noz:32一3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社会调查表明,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从整体上看正在提升,但仍存在不少失范现象,诸如学术风气不正,育人意识淡薄等。改善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须构建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干事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并逐步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1研究目的

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时期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继而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是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精辟概括和深刻阐释。它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道德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学体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高校体育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体育工作者。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与新时期同步发展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本文期盼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探寻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内容,窥视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职业道德的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我们的建议与设想,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分析法

1)研读同志关于“和谐社会”和“八荣八耻”的论述;

2)研读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研读部分专家、学者关于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

2.2座谈访问法

2005年11月一2007年10月,与武汉、宜昌、荆州、黄石、咸宁、黄冈等地区的部属高校、省属高校、高职高专等高校的体育院、系、部的主要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从事职业道德研究的专家、学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座谈访问。

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调查提纲。为了使调查提纲能比较全面客观地概括所要论证的问题,我们首先对设计的调查提纲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并于2007年3月29日至30日在湖北大学召开的湖北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期间,对与会的高校体育院、系、部的主要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4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为97.0% 。

2.4案例分析法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从多个案例分析中,主要研究与探寻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内容;

2)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特点;

3)当前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3结果与分析

3.1关于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概述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结构的重要依托。《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一词的解释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我国古籍中,最早是把“道”与“德”两个字分开使用的。“道”表示道路,以后引申为原则或道理。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摩里斯”( 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职业道德的现代释义,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评价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是职业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还具有鲜明的体育专业特点。

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有所不同。它应在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使其内容与时代节拍相适应。

3.2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正在全面提升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人,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提出新的要求。我省高校将师德教育摆在了学校工作重要位置。各校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的论述,并进行了各种旨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活动。有的学校举办相关的人文讲座,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报告。还有学校召开“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师德师风经验交流会”,提高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服务意识,树立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理想。有的学校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介绍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有的学校还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三育人标兵”、“优秀教师”、“教师新秀”、“我心中的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通过这些各种各样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我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正在全面提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2.1更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和人才流动政策的放开,我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曾面临过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批教师相继离开教师岗位,“跳槽”改行其他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不断加大投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各种待遇迅速提高,高校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尊重。我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逐步提高,爱岗敬业意识不断加强。体育教师们更加热爱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加忠于职守。现在,体育教师下海经商和从事第二职业现象明显减少,体育教师队伍日趋稳定。

3.2.2学术风气渐浓,团队意识加强

近年来,国家一方面改革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定期对高校办学资质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推动了我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研究之风。一批高水平教师通过努力晋升到高级职称,一批高学历的毕业生加入体育教师队伍。在我省高校体育教师中,推出了一批专著、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这些成果水平高、质量好,有的在全国高校也有一定影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有的课题仅靠个人力量难以胜任,必须依靠团队才能完成。这样,又加强了我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的意识明显提高。

3.2.3主动适应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创新

过去,人们认为教师的劳动性质是一种传递性工作而非创造性工作。现在,这种观念正在得到改变。近年来,随着“人文体育”理念的提出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民族体育的分化,推动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高校体育正从“竞技体育”中走出,变“竞技体育”为“人文体育”和“快乐体育”。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之中,逐步提高对高校体育任务和功能的认识,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批校本教材、自编教材脱颖而出。如中国地质大学的攀岩、湖北大学的保龄球、江汉大学的自行车项目,都是近年来各校教学改革后所开设的教学内容。其中,江汉大学的自行车项目作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代表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上受到好评。

3.2.4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和谐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多以单一的技术教学为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较少。这种现象在我省高校体育教师中正在逐步改变。体育教师不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会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华中科技大学体育课部教师沈跃进深有感触的谈到:“思想教育就好比一丝春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特性,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用心血去浇灌、去哺育。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执著养成执著,教师要提高学生,首先要提高自己”。因此,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强、乐观、向上、合作等优良品质,并能理解和容忍学生缺点。在当今社会,尊师是一种社会美德,而爱生更是一种社会美德。

3.2.5注重修养,人为师表

现在的体育教师注重将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统一起来,既讲治学之道,又讲做人之道。体育教师以完善自我人格修养为基础,用良好的教风和崇高的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学过程中穿着得体,语言文明,姿态高雅,动作优美。我们在中南民族大学调研时,一位资深体育教师在谈到新时期体育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后深刻指出,教师无论是在道德认识上还是在道德行为上都要不断加强人格修养,做学生的楷模。正如《论语》指出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新时期用科学的精神去改造和规范体育教师言行和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

3.3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整体正在提升,但仍存在某些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3.1少数教师教学工作敷衍

少数教师将主要精力投人社会活动或经商,而视教学为副业,对教学工作敷衍。存在上课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现象。

3.3.2有的教师学习新知识主动性不足

有的教师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认识不足,准备不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接受新知识。还停留在“一次充电,终生放电”、用旧知识教新学生的低层次上。

3.3.3个别教师学术风气不正

个别教师在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潜心于学术,不讲学术道德,存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抄袭剿窃的现象。

3.3.4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化,忽视学生德育培养

有的教师上课中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培养,对学生课堂上中出现的思想意识方面问题视若不见,不闻不问。

3.4湖必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3.4.1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尚未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关系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国人的道德世界正经历从未有过的迷惘、冲突与裂变,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分辨也可能因此突然迷失方向。社会道德中不健康的东西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高校。如:我们在以“你对高校体育教师经商现象的态度”为题的调查中,认为是“正常现象”的占21%;认为“行,但不能影响工作”的占21%;认为“适当做点也可以”的占19%;持“坚决反对”的占39 %。观点如此的分散,表明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尚未完善以及人们对这种现象矛盾、复杂和不知所措的心态。人们在新时期对是与非、荣与辱、善与恶的辨别需要重新组合与界定。因此,社会大声呼唤构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3.4.2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

近年来,湖北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但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些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旧存在薄弱环节。教师的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师能、轻师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看作是软指标而流于形式。虽然各高校都制定有教师的德、能、勤、绩的考评办法,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差异。如对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3个主要方面的评价,往往是科研最硬,教学次之,师德师风则被忽略。

3.4.3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够

高校不是世外桃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少数体育教师经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诱惑,缺乏理想信念,忽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错位,传统观念与现念不能很好地融合,只盯着名利地位、荣辱得失,信奉所谓“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代表体育教师的主流,但仍在一段时期内使教师的社会声望下降。

4改善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对策

4.1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既是社会对教师的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职业特殊的社会价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新时期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客观上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既代表了时代精神,又反映了时代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与时俱进。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4.2引导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干事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讲究职业道德并不意味着反对个人利益,节制利欲并不排斥人们对合理利益的追求。实际上,人不追求利益是不行的,体育教师也莫不如此。相反,一个人正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才有道德要求的。和谐的教育环境是以人为本。是既讲纪律,又有自由;既提倡集体主义,又有个流;既强调忠于职守,又不反对个性发展。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精辟地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师的生命在千万个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自我发展是其生命价值和事业不断增值的体现。这种奉献事业和自我发展的高度统一,集中表现对事业高度的忘我精神和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因此,要引导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干事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师德水平。

4.3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第10篇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1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自我鼓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1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聘任制度

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2建立奖罚制度

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2.3建立监督制度

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3.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1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4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20):173.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

[3]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87—91.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方法

上一篇:找教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现代职业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