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04 02:28:52

教师下企业汇报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出纳项目教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120-04

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企业迫切需要具有综合财务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分析、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问题。财务分析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提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的核心能力,该课程强调会计及经济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实践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财务分析人才的需要。

一、传统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少因材施教和针对性辅导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受学时所限,教师课上偏重于理论和方法的讲解,而对于知识的应用主要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各异,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内容有的学生全部理解、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没有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学生也没有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越来越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缺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互动有难度

财务分析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学生对于陌生的行业领域一无所知,加之课前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没有自主学习的考核机制,大多数学生课前不会主动收集案例公司资料、了解案例公司行业背景,学生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口头灌输,参与案例分析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冷清。

(三)实践教学方法单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整个授课过程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很难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积极性。

(四)不重视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难以满足企业基本要求

财务分析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信息挖掘,不掌握数据处理工具就无法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虽然财务分析课程普遍利用多媒体教学,但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对财务分析软件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较少,多数教材没有介绍如何应用EXCEL 等工具进行财务分析,学生对基本的分析软件工具不熟悉,大量财务分析工作依靠手工完成,既影响财务分析的效率也不符合企业的基本需求。

(五)期末闭卷考试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财务分析考核以平时+期末为主,平时成绩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构成,期末成绩由闭卷卷面成绩构成,该考核方式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核,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的训练,期末靠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这显然与学生财务分析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相背离。

二、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设计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财务分析人才,必须解决目前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辅导、课堂师生互动有难度、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重视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不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被动方式为“先学后教”主动方式,即采用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知识与能力有效融合”的转变。

(一)总体思路设计

传统学习过程包括课上信息传递和课后吸收内化,而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是重构学生学习过程,包括课前完成任务实现信息传递、课上讨论互动实现吸收内化、课后修订完善实现拓展提升。首先,课程组将财务分析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知识单元目标,然后再将每个单元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分别实现各个单元目标,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设计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环节、课上环节和课后环节,课前环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自主学习相关资源并完成指定任务,可以获得教师的在线辅导,实现信息传递;课上环节教师根据信息传递中反馈的信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后环节学生根据课上讨论互动不断完善任务,进一步深入拓展。

1.课前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首先将财务分析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知识单元目标,即基本理论单元、分析方法单元、财务报表分析单元、财务效率分析单元,然后再将每个知识单元分解为若干个具有可执行性、易操作性以及便于评价的子任务。其次,围绕子任务收集、整理、制作相关学习资源(如微视频、课件、习题、测试等)并上传课程平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自主学习。然后,编制并下达任务单,任务单中包含团队成员分工、自主学结、团队研讨学习的有关内容、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完成的分析任务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师下达任务时要求每个班级在中小板或创业板选择同一行业,班内的每个团队选择同行业内的不同企业,这样有利于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对比分析。

(2)学生层面:按照5―6人组建团队,成绩优异的学生覆盖每个团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学生团队接受任务单,选定分析任务的企业,在团队负责人带领下首先学习相关资源,明确分析任务,其次对分析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然后通过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所选企业的分析任务,最终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

(3)交流互动:教师课前提供学习资源、下达分析任务,学生学习资源、完成分析任务。学生在学习资源、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通过在线平台得到教师的指导或学生的帮助,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课上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通过在线平台以及任务单信息反馈初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中存在的疑问,确定答疑解惑的重点,课上组织团队汇报、互动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以及任务的完成质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首先,课上组织各个团队汇报课前学习情况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其次,调动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进行提问或解答其疑问,然后,教师对汇报团队点评并组织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将微视频中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的梳理,使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个知识点在知识图谱中的地位,整体把握财务分析的概貌和脉络。

(2)学生层面:学生团队通过课前学习、讨论及完成任务,进一步明确有疑问的知识点,课上汇报学习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团队之间的讨论、相互答疑解决知识点中的疑惑,获得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评价加强了过程性的考核,形成多主体、多元化的财务分析考核方式。

(3)交流互动:课上通过答疑、汇报、评价三个环节实现交流互动。答疑包括团队间互动答疑和教师集中答疑,实现师生、生生多范围内的交流互动。汇报是基于团队内部讨论后进行的,团队成员先期已围绕任务开展了充分的内部交流。评价包括四方面评价,即学生个人自主评价、团队负责人评价、团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多主体的评价能够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3.课后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综合评定各团队上交的财务分析报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辅导,如针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领者。

(2)学生层面:通过课上团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解决的疑惑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报告并及时上交。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扩充和深入学习,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交流互动:教师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深入学习,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三、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为翻转的“先学后教”模式,课前通过下达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传递;课上通过学习成果汇报、相互答疑、解决问题、实践操作等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后通过知识拓展延伸、撰写科研论文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下面以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课前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目标明确的自主学习,教师下达的任务单通常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成果展示、拓展提升等,如表1所示。

(二)课堂教学组织

1.引入案例,提出问题,检测课前学习效果。

问题1:阅读教材资产负债表,你能获取ZXZ公司哪些信息?

问题2:你认为ZXZ公司2015年表现如何?为什么?

问题3:你如何帮助ZXZ公司管理者了解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个人任务实施汇报,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受篇幅所限,下列各项任务的具体内容省略)

任务1: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任务要求:(1)编制简易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2)分析资产的变动及原因;(3)分析权益的变动及原因;(4)资产变动合理吗?

任务2:区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任务要求:(1)该公司总资产发生怎样的变化?(2)该公司股东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3)请举例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他们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影响吗?

任务3: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案例分析。

任务要求:利用[任务2]资料分析当剔除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后该公司资产、权益的变化情况。

教师围绕学习主题设计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后通过任务的实施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

3.团队合作学习成果汇报,知识的吸收内化。

任务4:团队所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任务5:团队成果展示汇报。

团队所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汇报,主要内容包括团队自主学习情况(学习笔记、收集的资料、视频);任务完成情况(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结果);汇报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提问,或解答汇报团队提出的问题,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4.多主体评价,加大过程性考核。翻转课堂的前提是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事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大自主学习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见上页表2。

任务6:完善成果,拓展提升。

教师根据学生个人任务和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对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学生整理完善学习笔记及团队所选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报告并及时上交。教师引导学生对如何判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学生在任务单要求的时间内自定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完成课前任务,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教师个性化辅导,大大增强了学生自学的信心和动力。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课堂师生互动沉默的问题,课堂上通过个人任务的汇报、团队任务的展示,相互答疑解惑,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课前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建议,加大对自主学习过程的考核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真实的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既熟练掌握EXCEL工具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X

参考文献:

[1]徐芳奕,梁毕明.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困境之思考[J].商业会计,2015,(04).

[2]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作者简介: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任务驱动 应用型 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5-0117-03

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企业迫切需要具有综合财务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分析、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问题。财务分析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提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的核心能力,该课程强调会计及经济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实践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财务分析人才的需要。

一、传统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少因材施教和针对性辅导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受学时所限,教师课上偏重于理论和方法的讲解,而对于知识的应用主要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各异,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内容有的学生全部理解、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没有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学生也没有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越来越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缺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互动有难度

财务分析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学生对于陌生的行业领域一无所知,加之课前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没有自主学习的考核机制,大多数学生课前不会主动收集案例公司资料、了解案例公司行业背景,学生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口头灌输,参与案例分析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冷清。

(三)实践教学方法单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整个授课过程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很难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积极性。

(四)不重视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难以满足企业基本要求

财务分析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信息挖掘,不掌握数据处理工具就无法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虽然财务分析课程普遍利用多媒体教学,但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对财务分析软件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较少,多数教材没有介绍如何应用EXCEL 等工具进行财务分析,学生对基本的分析软件工具不熟悉,大量财务分析工作依靠手工完成,既影响财务分析的效率也不符合企业的基本需求。

(五)期末闭卷考试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财务分析考核以平时+期末为主,平时成绩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构成,期末成绩由闭卷卷面成绩构成,该考核方式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核,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重视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的训练,期末靠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这显然与学生财务分析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相背离。

二、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设计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财务分析人才,必须解决目前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辅导、课堂师生互动有难度、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重视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不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被动方式为“先学后教”主动方式,即采用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知识与能力有效融合”的转变。

(一)总体思路设计

传统学习过程包括课上信息传递和课后吸收内化,而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是重构学生学习过程,包括课前完成任务实现信息传递、课上讨论互动实现吸收内化、课后修订完善实现拓展提升。首先,课程组将财务分析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知识单元目标,然后再将每个单元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分别实现各个单元目标,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设计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环节、课上环节和课后环节,课前环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自主学习相关资源并完成指定任务,可以获得教师的在线辅导,实现信息传递;课上环节教师根据信息传递中反馈的信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后环节学生根据课上讨论互动不断完善任务,进一步深入拓展。

1.课前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首先将财务分析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知识单元目标,即基本理论单元、分析方法单元、财务报表分析单元、财务效率分析单元,然后再将每个知识单元分解为若干个具有可执行性、易操作性以及便于评价的子任务。其次,围绕子任务收集、整理、制作相关学习资源(如微视频、课件、习题、测试等)并上传课程平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自主学习。然后,编制并下达任务单,任务单中包含团队成员分工、自主学结、团队研讨学习的有关内容、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完成的分析任务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师下达任务时要求每个班级在中小板或创业板选择同一行业,班内的每个团队选择同行业内的不同企业,这样有利于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对比分析。

(2)学生层面:按照5―6人组建团队,成绩优异的学生覆盖每个团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学生团队接受任务单,选定分析任务的企业,在团队负责人带领下首先学习相关资源,明确分析任务,其次对分析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然后通过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所选企业的分析任务,最终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

(3)交流互动:教师课前提供学习资源、下达分析任务,学生学习资源、完成分析任务。学生在学习资源、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通过在线平台得到教师的指导或学生的帮助,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课上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通过在线平台以及任务单信息反馈初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中存在的疑问,确定答疑解惑的重点,课上组织团队汇报、互动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以及任务的完成质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首先,课上组织各个团队汇报课前学习情况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其次,调动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进行提问或解答其疑问,然后,教师对汇报团队点评并组织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将微视频中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的梳理,使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个知识点在知识图谱中的地位,整体把握财务分析的概貌和脉络。

(2)学生层面:学生团队通过课前学习、讨论及完成任务,进一步明确有疑问的知识点,课上汇报学习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团队之间的讨论、相互答疑解决知识点中的疑惑,获得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评价加强了过程性的考核,形成多主体、多元化的财务分析考核方式。

(3)交流互动:课上通过答疑、汇报、评价三个环节实现交流互动。答疑包括团队间互动答疑和教师集中答疑,实现师生、生生多范围内的交流互动。汇报是基于团队内部讨论后进行的,团队成员先期已围绕任务开展了充分的内部交流。评价包括四方面评价,即学生个人自主评价、团队负责人评价、团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多主体的评价能够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3.课后环节。

(1)教师层面:教师综合评定各团队上交的财务分析报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辅导,如针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领者。

(2)学生层面:通过课上团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解决的疑惑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报告并及时上交。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扩充和深入学习,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交流互动:教师进行成绩综合评定,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深入学习,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三、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为翻转的“先学后教”模式,课前通过下达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传递;课上通过学习成果汇报、相互答疑、解决问题、实践操作等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后通过知识拓展延伸、撰写科研论文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下面以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课前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目标明确的自主学习,教师下达的任务单通常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成果展示、拓展提升等,。

(二)课堂教学组织

1.引入案例,提出问题,检测课前学习效果。

问题1:阅读教材资产负债表,你能获取ZXZ公司哪些信息?

问题2:你认为ZXZ公司2015年表现如何?为什么?

问题3:你如何帮助ZXZ公司管理者了解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个人任务实施汇报,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受篇幅所限,下列各项任务的具体内容省略)

任务1: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任务要求:(1)编制简易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2)分析资产的变动及原因;(3)分析权益的变动及原因;(4)资产变动合理吗?

任务2:区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任务要求:(1)该公司总资产发生怎样的变化?(2)该公司股东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化?(3)请举例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他们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影响吗?

任务3: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案例分析。

任务要求:利用[任务2]资料分析当剔除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后该公司资产、权益的变化情况。

教师围绕学习主题设计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后通过任务的实施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

3.团队合作学习成果汇报,知识的吸收内化。

任务4:团队所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任务5:团队成果展示汇报。

团队所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汇报,主要内容包括团队自主学习情况(学习笔记、收集的资料、视频);任务完成情况(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结果);汇报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团队对汇报团队提问,或解答汇报团队提出的问题,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4.多主体评价,加大过程性考核。翻转课堂的前提是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事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大自主学习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见上页表2。

任务6:完善成果,拓展提升。

教师根据学生个人任务和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对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学生整理完善学习笔记及团队所选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报告并及时上交。教师引导学生对如何判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学生在任务单要求的时间内自定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完成课前任务,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教师个性化辅导,大大增强了学生自学的信心和动力。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课堂师生互动沉默的问题,课堂上通过个人任务的汇报、团队任务的展示,相互答疑解惑,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课前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建议,加大对自主学习过程的考核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真实的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既熟练掌握EXCEL工具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芳奕,梁毕明.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困境之思考[J].商业会计,2015,(04).

[2]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作者简介: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3篇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学方法 考察法

一、前言

目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后,加大了实训的课时,强调工学结合,除了在校内增加实际操练的课时以外,还进行校企合作,一些做得好的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模仿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即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业学习锻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还仅仅是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说参观学习是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另外一种主要形式,回到学校后进行模拟训练。至于企业参观学习如何收到预期效果,据了解目前很少有学校去考虑,教师实施的时候也只是在完成教学计划,带学生出去走走看看就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从参观考察中得到的收获就仅仅是感官上的认识,知道一些实际的设施设备,如果对刚入学的新生,对这个层面上的认识对以后的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是大二或者大三学生,参观的时候仅仅是看看的话,那这个参观实施起来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在实施参观学习(即考察法)时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考察法

1.考察法的定义和特点

考察法,俗称参观,是为考察作计划准备,确定考察目标。现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为了响应“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时,把企业带到企业去参观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但调查统计,80%的学生认为参观的目的性不强,在参观过程中学不到东西,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教师没有明确考察法的实施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其实,考察法有一个特点,就是准备时间比较长,这点在实施中往往被忽视,而如果这个特点被忽视,那么我们实施起来就容易背离考察法实施的意义。这个准备的时间包括教师要做的准备和学生要作的准备。下面会进行具体的解释。

2.考察法的实施

准备阶段:在进行考察之前,教师要明确考察考察对象,这要求教师事先和企业做好沟通和安排工作,还要做好学生到企业时的组织工作,然后提前通知学生考察的对象,即将要去哪个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企业的性质是什么,提出要求要学生事先了解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业务、合作伙伴等,这是有针对性考察所要做的必要准备,让学生对即将进行考察的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有做好了这个准备才能确保考察的目的性。另外,学生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疑问,交代学生把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并尽可能在进行考察过程中得到解决,也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信息交流,那自然而然的达到了考察的目的。

任务分配阶段:教师应当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而且各个小组应当有不同的考察目的。因为考察时可能要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大,如果不按小组进行,那么考察时学生对各自的责任不明确,而教师分组的目的就是让各个小组明确自己在考察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任务怎么完成,则由小组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各成员分工协作。考察的任务由教师分配给学生,学生在准备资料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需要和在准备阶段碰到的疑问,扩大考察的目的。

教师辅助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实施考察前应当如何去着手准备,这些引导性的问题一般包括:

①我们想了解什么?至于想了解什么,就是教师分给各个小组的任务,各小组的任务应当不一样,而所有小组的任务汇总起来就是每次考察所要获取的一整套完整的信息;

②我们如何去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这里就涉及到学生获取信息或者说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手段是什么,比如是用问卷的方式还是用采访的方式等;

③我们如何记录这些信息?这里就涉及到学生小组内容如何分工的问题,即各个同学分别要做什么;

④我们如何汇报这些信息?这是要告诉学生在考察结束之后要做些什么,如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汇报,一般汇报主要是对比所获取的信息和预期获取的信息情况,完成了哪些任务,哪些没有完成,哪些又是超额完成等,这些汇报的内容和方法都要事先告诉学生,以达到汇报的预期效果,

学生汇报阶段:学生考察结束后,各小组根据自己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形成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小组获取了哪些信息,和预期计划相比哪些信息没有获取到、哪些信息又是超额获取的,没有获取到预期信息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次考察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形成报告后,集中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考察后的汇报,等于是让各个小组交换信息,通过信息共享最终达到考察的目的,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不然各个小组只了解和掌握本组获得的信息。

三、总结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检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4-02

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专项技能训练后,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有助于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商检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掌握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各项技能,进而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即可胜任食品加工企业和化妆品企业的检验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商检技术专业人才,开展综合实训,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检验项目,可以达到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的目标。

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

为了提高综合实训教学质量,充分体现综合实训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职业性、开放性和针对性,保证学生的技能达到实习岗位的最低要求,综合实训教学应符合以下原则。

实践过程系统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去实践,并且这样的实践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的某一部分内容去训练。而综合实训可以把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各门课程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合到一起。

训练内容项目化 选择市场常规性的饼干、调味品、酒类、罐头等多种食品的检验为实训项目,以检验指标为主线,以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为重点,在检验过程中接受全面的技能训练,进而使学生体会工作岗位的内涵。

实训评价多样化 综合实训教学的评价标准要与行业评价标准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用课程内容与检验项目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实训过程评价与学生汇报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最终给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训成绩。

实训过程连续化 商检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期末,这两个学期正是商检技术专业学生学专业课的时间。在完成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后,立刻进行这样的实训,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同时可为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合实训的具体实施

综合实训指导方案的制定 根据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制定出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案,简述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现代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中一般有专门的化验室或检验部门,他们都是靠一个团队来完成实训,因此,本次实训采用小组为单位,与企业中的检验部门中的团队相似。(2)实行组长责任制。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一般实行检验部长负责制。组长相当于企业中的检验部长,规定组长和组员的责任。如组长负责编制工作计划,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分工,检查指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结果,对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实训汇报和总结。组员则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编制工作计划,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协助组长完成最后实训汇报和总结,配合其他小组成员完成小组工作任务。(3)制定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训项目方案、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训过程、学生实训结束后的汇报及总结等五方面的内容。

实训前准备 首先进行实习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白综合实训的重要性,清楚地了解综合实训的主要流程和内容,并将每班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实训过程。之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不同的检验产品,根据检验的产品查找相应的产品标准,根据出厂检验要求设计检验项目,根据检验项目查找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检验标准并制定检验方案。同时,查找相应的卫生标准,作为实训结果的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的问题做详尽的解答。教师对其实训方案进行审核,并及时将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经反复修改,确定实训项目方案。

实训过程 根据实训前制定的实训项目方案,学生开始进行实训项目的检验工作。首先,购买实训所需要的样品(食品);然后,根据实训项目和检验标准,找出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方法列出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清单,并计算各种检验项目所需的试剂、溶液的用量,在食品分析检验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准备实施项目检验。在实施实验实训的过程中,实验员负责对学生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及时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记录在实训结束后给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卫生情况评价。指导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审查实验项目的设计,检查原始的实验数据及其处理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填写检验报告。其次,实训结束后,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实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结果,学生制作PPT并就实训过程做出汇报,指导教师在听取汇报后,根据学生汇报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或质疑,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指导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对学生汇报过程中的错误内容予以纠正,对整个实训过程及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最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训方案完成实验项目、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及汇报过程中教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实结。

实训后结果评价 实训成绩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实训项目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项目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2)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实验员根据试训过程中对每组学生的考勤和卫生保持情况的记录,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3)学生的实训过程评价。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仪器的操作是否标准、实验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实验报告的填写是否规范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4)学生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训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该部分的分数,占总成绩的15%。(5)实训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实结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

经过此次实训,学生基本上能够系统地将这学期的专业课程系统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完成在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对产品的检验,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项目检验中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检验结果报告的书写。此外,综合实训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职业操守、应用写作等多方面素质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振凯,毕万新,熊丽华.对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3):74-75.

[2]胡晓波,张一鸣,王艳芳.食品机械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

[3]陈爱群.综合实训课程与高职教学改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3):l5-17.

[4]雍丽英.机电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21-22.

作者简介: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实效课堂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主”的结合,这已为教育界人士普遍接受,可是教与学又是一对矛盾,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们是如何处理这对矛盾的呢?下面是我市一位德育教师在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时的授课环节。

该教师的上课环节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是知识铺垫(7分钟),教师以讲授和问答法回顾了企业的概念,新授了“利润”、“经济效益”的概念。第二模块学生主体活动阶段(20分钟),学生汇报完成上节课教师布置的研究性作业的成果:共有17名学生(占班级学生人数的40%)分成观察组、调查组、访谈组和问题解答组,对学校食堂及其经营的小卖部的经营现状、经营中的问题分析、经营者和员工对经济效益的认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建议分别进行了小组合作式的汇报。第三模块是知识建构(18分钟),教师结合学生的活动讲授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在这一模块中,教师采用了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三种主要教法。

从此课的整体效果来看,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流畅、富于激情,学生的学习成绩汇报交流,声音响亮、神情自然、内容详实,教学内容寓德于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德育课,来听课的教师给这节课打出了九十分以上的高分。在他们的评课意见中,不少教师提到了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是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而据笔者的课堂观察,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恰恰都集中在课堂中对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关系的处理。

一方面,这节课整体上突出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使知识回归到生活,理论联系了实际,有效地将学生的认知通过运用和情感、态度、观念交织成了一个整体。

从整节课师生的教学活动来看(如图1),第一模块以教师的主导活动为主完成了新知的铺垫工作,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打下基础;第二模块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主,在这一模块,我们又看到了师生在课前的教学活动,教师设计任务,动员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去完成任务,这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地去调查研究,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又是实实在在的主体性学习,在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这一模块的设计让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第三模块又以教师的主导活动为主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建构,因此,实现了小组合作和班级授课组合,实现了课前实践调研和课堂教学的组合,实现了师生教学和生生教学的组合,实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结合;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整个教学流程演绎了从知识铺垫到主体活动到知识建构有机相融的过程,这使课堂实效有了保证。

但另一方面,在部分教学模块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了明显的主辅之分,有些环节甚至被人为割裂,导致了教育契机的丧失,学生有实效的主体学习被中断,在一定程度上又回归到了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学习成果的模仿代替学习过程的生成,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模块,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问答法复习了旧知(企业内涵),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和讲解法导出了新知(利润和经济效益);但教师没有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或已有经验,而是直接通过读书法导出了两个新概念,并且对“利润”和“经济效益”只是进行了概念的解读。在这一环节,学生看书、听课,从理论到理论,达到的效果最多是听懂了,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对知识没有进行主动地建构和内化。但由于这一模块时间短,如果在第二模块教师能将主导和主体相融,这节课的实效性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课堂教学的第二模块,课堂走向了以学生为主体忽视教师主导的另一个极端。在这一模块中,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报幕员的角色,安排四个小组先后上台交流各自课前的研究性成果,模块结束后教师用了三分钟时间对四组同学的汇报进行了表扬。在这一模块中,17名学生先后成了课堂的主体,而其他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同学调研的结果,从积极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这模块看成是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同学自己调研的结论更容易让人信服和接受,但是从消极意义上说,这一阶段是以部分学生的主体性代替了全体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呈现研究结果的质量显然要比经过专门师范训练的教师低。

而这一切,究其根本在于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在每组学生汇报之前,教师就应该明确地布置其他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复述学生汇报的核心内容,质疑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补充学生汇报中的不足等等。在汇报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倾听者,更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教育契机的把握者,这样就决定了每组汇报后教师必须检测其余同学的学习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启发,导出学生的实效学习过程,这样才是把部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变成了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才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成功地实现了知识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铺垫,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的知识建构,德育课的实效性才有了切实的保障和提高。

而如果在第二模块中能有机地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融,那么课堂的教学就会形成如图2所示的流程,以知识建构和升华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第三模块就可以省略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质疑、总结、提炼和引导会水到渠成地为学生所认知、内化和建构。而由于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又回到感性,将理论的学习和学生实践研究结果融成了一个整体,符合认知规律,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效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更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持续地发生,使课堂的实效性落到了实处和高处。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属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和成长的时空,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是一节好课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在坚持两者相融时,我们必须要坚持“道(导)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的“启发式”原则;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全面性”原则;要坚持知识为基础,运用知识解决“三贴近”问题为载体,达成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的“知识、运用、情感、态度、观念相融合”的课堂目标定位原则。只有这样,德育课堂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课堂,师生共同成长,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6篇

1.增强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项目引导教学法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分析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劣,并且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全程都不参与。这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期间,学生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市场营销、采访等,不仅仅是动画设计那么简单,其跨学科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改善。

2.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为毕业打下基础

项目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和市场,这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学生将深入社会探索动画设计给当今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什么,学习动画究竟有什么意义,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这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教师也似懂非懂。项目引导教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切,无疑是要求学生向社会需求看齐,提早为毕业做准备。

二、项目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动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教师分配并指导项目任务

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首先要慎重选取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分配项目,考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项目的实施。如要考察某地影视公司的动画设计情况,最好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当地的学生,这样更方便。除此之外,项目的设计要根据动画行业的技能与目标设定,要时刻把握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如“Flas设计”就是一个大的项目,适宜安排在期末进行,也算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也在项目的考查范围内,不仅能锻炼学生接触社会,也能使其巩固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于如何开展项目进行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方向。

2.启动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项目引导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教师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8个人,分别实施不同的项目。分组应该按照项目的便利条件来分,如地域、感兴趣的领域、擅长的方面等,总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汇报员、调查员、记录员。汇报员将本组的成果汇报给教师、同学,记录员将调研的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员是进行实地考察的学生,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实际教学中,每位组员都应该去企业考察,并且一同思考讨论,找出创新点,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项目引导教学的目标。

3.制订计划,实施项目

计划要靠学生讨论得来。如在“调查某影视公司的新产品Flas设计”这个项目中,学生要了解Flas设计中的知识点,如动画设计的原理、思路、制作要点和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编程等,从而学习公司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点和特色,并善于发现不足,找到创新之处。计划应包括联系企业、确定采访时间、讨论动画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等。接着便是实施项目,应将重点放在讨论动画设计与提出设计方案上,因为这体现着教学内容与思维能力。学生应严格按照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4.汇报项目成果,认真反馈

在项目完成后,每组的汇报员应将结果汇报给教师和同学,说明本组的计划、思路,实际执行的步骤、遇到的困难,以及本组设计方案的创新点。各小组应该认真听取别组的汇报,并且做好记录,以备借鉴。教师听取完所有学生的汇报之后,应该分别予以点评,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并且要求各组将改正后的方案重新整理一份交上来。教师需要对改正后的方案仔细批阅,因为最后一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将能力锻炼落到实处。认真反馈过后,教师布置下一轮项目。项目引导教学法每学期不宜进行太多,以2~3次为宜。

三、结语

经过项目引导教学法,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点有了系统的了解,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能力与跨学科能力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实践能力,也就符合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7篇

1.分析任务

首先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填报要求提供几个对应的案例,而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国际商务实训室,利用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讨论项目的基本情况,如该批货物的监管方式、商品编码、监管条件等,并分析该批货物的报关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确定任务目标

通过分析任务,找到任务目标,即新授课程的重点内容。以“贸易方式”栏目为例,通过任务分析,确定案例中的货物为一般贸易进口货物、来料加工项下进口料件、进料加工项下出口成品、特定减免税设备进口,任务目标是如何完成这几项货物“贸易方式”栏目的填报。

3.任务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间自行分配任务,根据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成员之间边讨论边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完成各项任务后,每组提交纸质填报结果并汇报报关单填制思路。通过汇报,小组之间可取长补短、相互点评,最终由教师点评并公布正确答案。在完成单个栏目学习之后,学期末还会给学生安排一个专业综合实训,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训将设置8个实际案例,并提供全套业务单据,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并完成报关单中所有栏目的填制。实训除了考察报关单的填制技能,也将同时提高学生检验商品编码的查询能力以及完整汇报货物报关流程的业务能力。在实训的最后一天,每组通过抽签选取一个案例,进而汇报该案例中涉及货物的报关单填制结果、商品编码查询依据及报关流程。

二、任务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1.任务的选取

对于任务型教学,任务的选取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环节。无论是跟学任务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选取的任务都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商品和具体业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设定的任务难度应从易至难地过渡。如首先设定一个内资企业投资总额外进口一般货物的案例,再设定一个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内进口一批减免税设备的案例,最后可设定一个加工贸易企业同时进口一批来料加工料件和不作价设备的案例。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既包含了一节课中所有的知识要点,也使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案例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专业技能。

2.双导师制建设

任务型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要求较高,除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就报关专业而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妨采取“双导师制”进行专业课教学,即一门专业课除了由专业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邀请企业的部门经理或行业精英做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配合指导专业实训。通过与企业导师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学生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3.教材的开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报关单填制课程大多采用《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进行教学,虽然该教材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但一些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往往枯燥难懂,缺乏对任务型教学的引导和后续复习。因此,基于任务型教学《报关单填制》课程,应选择适合任务型教学的教材或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案例题库和实训指导书,根据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难度设置循序渐进,案例内容逐年更新,甄选出更加贴近企业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的教学素材。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课程设计,在我国高职及本科教育中被普遍应用,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尽管如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也应灵活运用其他教学手段,务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 学 课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58

1 当代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信息迅猛爆炸背景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研究机构Gartner给“大数据”作出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产生背景在于因为人们日益普及的网络消费行为所伴生的一切消费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将会对社会或企业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思路或正确的决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平台在2013年双十一活动中,一天的成交额达到350亿元,这数据的背后其实藏有非常丰富的消费者行为。通过对数据分析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则能猜到消费者的购物需要以及未来选择趋向。

对于当今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要想驾驭好企业,需要具备一种非常重要且带有时代性的能力――学会对各种各样类型数据利用进行分析,例如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最终得出具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高职教育宗旨是要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既然当代社会和科技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新的能力要求,作为高校教育者,则更应该比企业走在前面,要培养适合企业及未来时代要求匹配的人才,这样才真正做到校企培养人才的“零对接”。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高职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在符合教育学规律提前下,同时做到以时俱进。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以《市场调查与预测》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被教”转变为“主动学”,构建一套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

2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2.1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市场调查理论和知识技巧基础上,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市场调研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思维能力、洞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

2.2 教学思路

一个中心,两条思路。教学,顾名思义,主要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教”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教学,“学”则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学习。那么,本课程紧紧围绕 “学” 这个中心,延伸出两条支线:一是教师要在“教”方面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二是学生要学会“主动学”,在完成自己调查任务同时,还需学会以教师角度去纠正和找出别组调查小组的不足,查找就是一种主动和自我学习的过程。

2.3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主题式教学、分组项目调查、组与组之间互改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主动学”为原则,坚持“实用为主,鼓励实践”的方针。

2.4 教学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成绩=平时考勤考核(20%)+平时发言考核(30%)+大作业(50%)。大作业主要是分成5~6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要求进行三个阶段性作业:第一是市场调查计划方案(30%);第二是问卷设计(30%);第三是市场调查报告(40%)。每一阶段的操作办法:先由学生分组完成阶段性作业,完成后在全班同学范围内进行汇报。每一阶段作业得分由小组互评(30%)+教师打分(70%)构成,所有阶段完成后三个阶段按30:30:40比例算出得分(80%)+组长给组员评价得分(20%),最终得出大作业总得分。

2.5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市场方案撰写(小模块一市场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小模块二市场调查内容、小模块三市场调查方法);第二模块是市场问卷设计与制作;第三模块是市场调查问卷发放及整理;第四模块是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2.6 教学流程设计

不同模块不同教学流程设计。

2.6.1 《市场方案撰写》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市场方案的撰写知识。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样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及模仿。

第三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选题并制作本组的市场调查方案。

第四步,让学生在课堂分组进行展示本组的市场调查方案。

第五步,在每组展示市场调查方案后,其他组各派一名成员根据所掌握市场调查方案知识要点,对汇报组的市场调查方案进行点评及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市场调查方案汇报评分表》进行打分。

第六步,教师在每组汇报完及其他组提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步,汇报完后各组再根据其他组及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方案,并最终完稿。

2.6.2 《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由教师在课堂给学生讲解有关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别人是如何制作一份合格的问卷。

第三步,让学生在课后以组为单位,每人设计10个问句,组长汇总所有组员的问句后,设计和制作一份市场调查问卷初稿。

第四步,汇总各组所设计市场调查问卷,按组为单位印制好问卷初稿。

第五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其他组的问卷进行互改及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采取“一对一”方法,保证每一个组员在掌握所讲知识要点后,修改其他组的问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由“被教”马上转变为“主动学”的效果。

第六步,各组对其他组的问卷根据教师设计的《市场调查问卷汇报评分表》进行打分。

第七步,各组在汇总教师对问卷的修改意见及其他组对本组的修改意见后,对本组问卷进行再次修改,并最终定稿。

2.6.3 《市场调查问卷发及整理》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以组为单位去印制最终定稿的问卷,以备发放。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统一时间和地点去发放问卷,保证人均发放20份问卷。

第三步,发放问卷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照相及视视频录像工作,作为发放问卷的佐证材料。

第四步,以组为单位,对问卷进行有效性的甄别,对问卷展开整理及分析,并制作各种统计报表、图片。

2.6.4 《市场调查报告撰写》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有关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知识及技巧。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报告样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及模仿。

第三步,以组为单位结合所发问卷的整理结果在课后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第四步,让学生在课堂分组进行展示本组的市场调查报告。

第五步,在每组展示市场调查报告后,其他组各派一名成员根据所掌握知识要点,对汇报组的市场调查报告进行点评及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市场调查报告汇报评分表》进行合理打分。

第六步,教师在每组汇报完及其他组提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步,汇报完后,各组再根据其他组及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报告,并最终完稿。

3 教学效果

3.1 教师由“教学传授”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师”角色

在该门课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传授”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师”角色,由“主导”角色转变为“协助”角色,教学不再是以“教”为中心,而是以“学”为中心去展开及延伸教学。教师不再在每节课堂上以“讲”为主,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学”。在课后,教师更多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不再是以找资料备课或制作PPT为主,由原来讲授转变为教学设计师,教师需要做的具体事情主要是以设计相应的表格和流程,确保在每一个调查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减少学生“搭便车”的行为,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

3.2 学生由“被教”角色转变为“主动学”角色

学生角色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主动接受”角色,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能够学到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能够实际运用。

3.2.1 在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和互改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要能当好一名“小讲师”角色,找出其他组的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动学习”机会,让他们能看到和找到别人所犯的错误,做到引以为戒,以后不会再犯同类错误。

3.2.2 增加实际操作及角色扮演环节

在讲解市场调查方法――电话调查方法的时候,教学设计重新设计为:

第一步,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教学知识。

第二步,在课堂上发放一份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卷。

第三步,让在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打电话完成两份调查问卷。第一个电话是打给自己手机电话通信录里的其中一位好友,第二个电话是打给班上其他同学手机通信录里的其中一位好友。

第四步,打完电话后再抽取部分学生谈谈打这两个电话的不同的感受。

3.2.3 在课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更多

无论是在撰写市场调查方案还是市场调查报告过程中,学生都要学会如何与组员进行团队协作,组长学会如何领导组员,学会总结。在发放问卷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失败,学会面对被人拒绝等。在数据整理与分析中,要学会如何制作各种图表或表格,学会有关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3.3 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大作业,“搭便车”行为减少

一般来说,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大作业,往往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少部分学生会出现“搭便车”行为。为了确保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主要设计以下措施减少这种行为的出现:

第一,由教师制作《市场调查人员分工明细表》,确保将每一模块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让学生清楚每一环节需要共同完成哪些小任务,然后再由组长根据个人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位组员分配的任务是合理公平。

第二,在每一模块实施过程中,都要求必须通过照相或录相方式进行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最终将所有照相或录像制作成为一份约10分钟的DV,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三,授予组长一定的权力,通过让组长拥有对组员进行打分的权利,使得组长能较好地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现象,分值设计存在一定差距,通过竞争机制保证组长与组员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确立,最终促使组员需要听从组长的安排与调遣。

3.4 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通过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一是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会如何与组员一起共同完成任务;二是领导能力提升,组长学会如何带领组员共同完成任务;三是人际关系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如何礼貌待人,学会在与组员在发生矛盾时如何相处与解决;四是调研能力提升,学会如何把握对数据的研究、分析、挖掘;五是对市场的敏锐度和洞察力提升;六是撰写文章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雅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研究[J].时代教育,2013,(5).

[2]吕海燕.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3]刘红.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体现就业能力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分制 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08

1 专业理论课的必要性

2013届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大都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理论知识层面的支撑较少;特别是本科同学在毕业答辩时,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造成答辩冷场、无法回答答辩老师的问题等情况。今年参与第一次答辩的26位同学中,真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理论层面研究的少之又少,只有两三位同学能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阐述比较到位,对答辩老师提出问题的回答较为准确。由此看出,大学教学如果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所给出的设计成果是没有灵魂的,经不起考验的。

通过反思学生就业情况和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需要技术来弥补的,需要的是思维,是头脑,是自身理论知识的修养。大学教育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为支撑,只能说培养了一批工匠、技术工人,不是培养真正的设计师。

在与我院外聘教授交谈时,提及专业理论课,他讲到,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他的岗位上有优势,必须承担并掌握一门专业理论课。承担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把专业理论课知识巧妙运用到专题设计中,是教师教学技能的真正体现。

2 学分制条件下,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变化

与学年制相比,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知识水平不像学年制要求的那样基本一致,由于其选课的不同,知识面、知识深度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知识水平各异,对专业理论课部分内容可能有所了解,可能一无所知。

部分专业理论课开设较晚,学生均已经进行了选修课学习,或许已经了解了与其相关的知识,或许已经通过课堂练习深入了解了相关概念;但有些同学或许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仍没有接触过与其相关的任何知识。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法了解的比在学年制状态下要多,主要在于接触的教师面变宽,这种情况下,传统授课模式和一般理论的讲解方法就会不太适应学分制条件下的理论课教学。

学分制的实行,给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也是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契机。目前,学分制的实施面不断扩大,从选修课开始扩展到了必修课,即必修课选教师,同时给任课教师带了教学改革的紧迫感。

根据学院重点科研课题《独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实践教学模式探析》(2011MYA04)一份有关实践教学中选教师原则的调查数据来看,在参与调查的202位产品设计专业的同学中,认为“以专业学习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145人,占总人数的71.78%;认为“以提高自身能力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142人,占总人数的70.30%,认为“以及格、取得学分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31人,占总人数的15.35%,认为“以随大流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6人,占总人数的2.97%,认为“以教师魅力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32人,占总人数的15.84%,认为“以教师的知识面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73人,占总人数的36.14%,认为“以教师授课方式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68人,占总人数的33.66%,认为“以教师课堂管理情况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27人,占总人数的13.37%。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教师的原则中,前四条为“以专业学习为原则”、“以提高自身能力为原则”、“认为以教师的知识面为原则”、“以教师授课方式为原则”。其中,前两条是七成以上同学选教师的原则。

如何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和水平,如何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成为教学改革首要思考的问题。

3 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尝试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分有课程概述、研究方法综述、心理学基础,以及产品设计、商品设计、企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的关系等四大模块,完成此课程的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来诠释课程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果只是从传授知识角度来看,可能是比较容易教学的课程;如果从让学生较为形象地了解、认识、掌握相关概念、理论、行为过程等,并不是容易教学的课程。

3.1 教学改革尝试一――课程知识结构框架化

课程知识结构的框架化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涵,把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把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主题设计课堂中。

在设计心理学课程中,有很多概念需要诠释,要求学生理解其内涵。传统方式的演示文稿只是一一列举,缺乏整体性。通过演示文稿的框架设计,使知识点之间具有衔接性、连贯性,比较容易地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较为直观地认识相似概念的递进过程。

比如在课程概述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四川大学李蔚对消费者的五种分类,而且这五种分类存在相互递进的关系,相邻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别即是消费者层次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对演示文稿做如下框架设计(图1)。

图1 消费者分类的演示文稿框架设计

以上是消费者分类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知识结构框架设计,加上播放动画设定,就可以产生整个知识点递进过程,和消费者类型之间的异同点。与常见的演示文稿相比,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授课亦比较轻松,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授课经验,甚至可以达到脱稿的程度。同时学生在观看幻灯片时,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积,而是知识点的不断扩展,整个知识体系的逐步展现。

动画演示过程截图如图2。

图2 消费者分类的演示文稿动画演示过程截图(部分)

通过动画演示过程截图可以看出,此时演示文稿其实就是知识点的提示,作为授课教师可以比作配音员,对演示文稿画面所呈现的知识点进行配音。这个配音过程如果只是宣读一下文字,估计很快就结束了。如果加上一些案例、课堂互动,这一页演示文稿可以变成一个小型的专题讲座。

在设计心理学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进行框架结构设计,让学生比较容易、快速地接受、理解,并通过案例诠释内涵,掌握运用之法。框架设计有很多种,消费者分类部分的框架设计只是通过动画设计让所有的知识点一一显示出来,有时候可以通过动画设计,让知识点在一页上呈现多层次化,即有消失的过程。

比如在研究方法部分对调查法进行框架设计(图3)。

图3 调查法的演示文稿框架设计

如果只是设计的原始稿件,可以说比较乱,因为很多文本是重叠的,但通过动画设计,可以把这一知识点的要点呈现给学生(图4)。

图4 调查法的演示文稿动画演示过程截图(部分)

通过动画设计,本页幻灯片把调查法的知识要点呈现给学生,分为调查法的定义、调查法分类、访谈法分类及要点、问卷法问题分类及要点等四个部分,最后画面定格为调查法分类部分。较为直观、形象地把教材中的访谈法、问卷法两小节内容重点通过一页幻灯片呈现出来,并通过动画设计,展示其内涵。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知识点所涵盖的内容较多,可以进行多页分段式的框架设计,亦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结合以文字或图文为主的传统演示文稿,与知识框架设计共同使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更快地融入课堂,使其喜欢上这门理论课。

结合知识结构框架设计进行授课的最大难点就是演示文稿的框架设计,比起一般的演示文稿来说,框架设计需要任课教师对知识点非常熟悉,能够较为熟练地拿捏教材,对于所需要的案例能够快速、及时地呈现。

3.2 教学改革尝试二――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

以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为主的教学尝试,是将课堂变成学生自研自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时,一般会出现学生不积极参与、研究不深入、汇报情况不理想等情况,会给授课教师产生很大的组织压力。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是解放了任课教师,把相关任务转嫁给学生。从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尝试来看,整个过程并不轻松。

首先,采取相应策略解决学生不积极参与等一系列对这次活动的不利情况。

第一,把团队研究与汇报情况纳入课程考核,按照对应要求设评分项,比如演示文稿准备情况、汇报情况、团队成员之间的衔接情况。对于积极多次参加的同学,降低期末随堂考试分数所占比例,提升研究与汇报情况成绩的所占比例。对于不参与的同学,实行期末随堂考试一考决定成败制。在2011级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本科1班、2班的授课中,就采取了这种成绩换算比例,占综合成绩60%的期考(卷面)成绩具体换算标准如下:

期考(卷面)成绩换算标准与自我研究与汇报成绩项数有如下关系:①如果没有成绩,期考成绩为随堂考试成绩;②如果只有A项成绩,期考成绩=课件A×15%+汇报A×25%+随堂考试×60%;③如果A、B项有成绩,期考成绩=课件A、B高分×30%+课件A、B低分×4%+汇报A、B高分×40%+汇报A、B低分×4%+随堂考试×30%(最高95分);④如果A、B、C全有成绩,期考成绩=课件最高分×35%+汇报最高分×45%+课件与汇报的其他分数综合×2.5%+随堂考试×20%(最高95分)。

而且多次参与的同学研究与汇报成绩比例提高,多项成绩取最高分,其它低分项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加分,目的在于鼓励同学多次参与。

第二,为了克服学生不积极报名参加的现象,采取了电脑抽签制、短信或邮箱抢题制。在某一章节准备进行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前,会花一点时间把这一章节的要点进行梳理,形成不同的研究模块提供给学生,每组要求一定的人数。在最开始,会发动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很多同学特别是不想进行研究的同学肯定期待着这次活动会因人数不足而取消。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电脑抽签制,随机抽取同学参与,完成整个团队成员的组织工作。第二次及以后的团队成员组织过程中,也给积极参与的同学一次抢题的机会,采用发短信或邮件的形式进行,以先发先得为标准,在成员不足的情况下,还是采用电脑抽签制作为补充。

其次,对团队汇报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其演示文稿制作情况、汇报过程中的优缺点、汇报节奏、课堂反应情况等,并根据这些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是为同学最终的成果汇报留影,也是为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积累素材。一般情况下,图片记录就可以满足素材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现场录像。

最后,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情况点评。

点评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所选知识点的研究情况作点评,二是对演示文稿的制作情况作点评,三是对汇报过程作点评。

知识点的点评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素材的收集情况。在尝试过程中,由于课程有教材支撑,对知识的理解方面一般不会出现偏差,最大的一些问题就是素材的收集,最出彩的也是素材的收集。特别是在心理学基础知识方面,有些案例不是很贴切主题。在点评时,要通过较为贴切、恰当的案例来表述,使其理解这个知识点应该对应的消费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演示文稿的制作情况点评看似超出了课程的范围,其实不然。点评基于学生所选的知识点,提供更好的表述该知识点的演示文稿制作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理解并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在尝试过程中,学生的演示文稿问题确实很多,给其指出不足和改进建议,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亦是教书育人的范畴。

汇报过程的点评主要是包括学生汇报时的语速、语言表述、课堂互动等方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第一次上台的同学显得紧张、拘束、语速过快,不善于课堂互动;而多次上台或者以前有过类似经验的同学就显得比较自然、节奏把握较好,可以进行比较顺畅的课堂互动,让同学刮目相看。通过其表现过程,对其汇报过程提出完善建议,使其下次改进完善。汇报过程是学生口才与演讲技巧的展示过程,也是求职就业的必备素质之一,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从整个过程来看,不是解放了任课教师,是转变了任课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活动策划组织者、活动评委。其实这个过程,带来的是更大的挑战,一是组织的挑战,二是知识的挑战,三是评委的挑战。学生收集的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要求教师要能够快速分辨其准确性,并做出快速的评判。对学生来说,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历练。

4 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团队模块化教学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的尝试,丰富了专业理论课课堂,增进了师生互动交流。在学院学分制全面推开的大形势下,局限于一个人的课程教学改革只是能迎合目前的课堂需要,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呈现精品课堂是大势所趋。

实现这一方案的先决条件是师资保障,如果没有师资保障,团队模块化教学可以说是难以实现的。

设计心理学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拟计划实行团队模块化教学,即结合现有产品设计专业专兼职教师知识结构,根据课程特点,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设置相应的授课教师,深入研究对应知识模块的知识结构框架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多样化方案。

具体分为①课程综述、②研究方法综述、③应用心理学基础一(需要、动机、态度)、④应用心理学基础二(附加价值、消费者的微观和宏观因素)、⑤产品设计与设计心理学、⑥商品设计与设计心理学、⑦企业设计与设计心理学等七大板块,分别由教师承担其中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其中第⑤⑥⑦三个模块可以根据课程开设的专业进行选择,比如产品设计专业可以只选择第⑤模块,其他专业可以根据需要选上其中的一个或数个模块。

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选择课程模块,由组长负责统一协调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过渡事宜。同时,成立专业理论课教学团队,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理论课教学。

5 结语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设计者与消费者沟通的理论与实践桥梁。设计者不能充分了解消费者的诉求,所进行的设计是乌托邦式的设计,是无法与设计企业对接的。

正如一位资深的设计师来我院交流时提到,学生对产品设计的理解和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他以冰箱为例,学生的想法是外观漂亮、内部格局合理等等;消费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确保把放入冰箱的食物在一定时期内保证新鲜。

学院推行学分制改革是在寻求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学院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第二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孔祥国,周蓉.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的比较分析[J].高教论坛,2005,(1):59-61.

教师下企业汇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能力构建;管理会计;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81

1引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我国下一阶段教育改革战略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人才培养要做到三个坚持,具体要着力提高三大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一句话,能力的培养才是对教学成果进行客观检验的标尺。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广泛调研所知,在高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案例教学法被广为推崇,原因有三:一是可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二是可以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三是能够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但多种因素所致,案例教学法尚未在管理会计学科得到较好的嫁接与植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金融管理学与会计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与评价的职能,培养的是能够为企业提供综合管理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即充当好企业发展的军师、谋士。管理会计直面具体的企业实践,因此在教学中需特别注重“校企对接、校企融合”,师生要进入企业、企业要搬进课堂,显然,实践教学是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要特征,而实现管理会计的实践性教学目标必须植入案例教学法。因此,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有效的融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三重三轻”现象(重理论、轻实践;重台上、轻台下;重课内、轻课外)较为突出,即:教师比较注重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和原理的介绍、管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抓好课本内知识的传授,但自身下企业、下基地实践较少,课外与学生的互动不浓,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鲜见,大多采用老套的“一卷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而且对管理会计师(CMA)执业引导较欠缺,导致学生重对外财务报告会计学习、轻内部经营管理会计学习,培养出来的多为核算型财务人员,满足不了企业对经营型财务人员的需求。总之,“三重三轻”的教学现象,不切合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规律与特点。《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应以能力构建作为课程培养目标,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等复合能力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推行符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将整个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贯穿在案例的研读与探究中,将整个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划分为若干项学习任务,在每个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案例导学――知识学习――案例探究――能力拓展”四个阶段中自主发现知识,深入探究知识,实践运用知识,以课程的学习为抓手,培养学生直面实际问题时所具备的分析力、判断力和决策力。

2编制了一套紧扣能力培养目标的案例库并积极落地实践

通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编制了一套基本符合“四阶段”和“三结合”要求的管理会计案例资料库。在收集整理编制案例时,坚持五性:(1)多样性;(2)适应性;(3)启发性;(4)针对性;(5)生动性。

设计的“四阶段”和“三结合”相融的案例教学模式,已进行了两阶段的积极尝试与实践:第一阶段是初步尝试和探索,在财务管理专业133、134班进行试点,选择成本习性和变动成本法这两章内容开展案例教学,设置学生课程学习小组(每组5-6人),上课以案例导入、结合案例讲解新知识点,课后布置4个案例交由课程学习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专门安排2次案例分析与汇报课,各小组以PPT方式进行汇报,任课老师进行提问和点评。这次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较高,课堂的互动很强,但打酱油现象比较普遍,并未实现学生的完全参与。带着对第一阶段初步尝试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深化。第二阶段选择财务管理专业141、142班进行实践,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进行了如下改进和深化:一是扩大了讨论案例的范围,将“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和责任会计”等内容均纳入案例讨论课,由原先的四个案例增加到15个案例,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二是改进了案例课的案例汇报形式,案例汇报小组6人一起上台,由老师当场随机指定主要汇报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此举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根除打酱油现象,但是较好的消除了一部分学生准备打酱油的想法,使得课外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能够落到处;三是增加了学生点评环节,即在一个小组汇报完后,鼓励其他组学生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包括汇报的PPT制作水平、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点评和补充,目的就是尽可能避免讲台上的汇报组唱独角戏现象,让所有组学生都能做专心看戏的观众,认真关注汇报组学生的表演,并能有参与其中的欲望和机会,此尝试在财务管理141、142班的案例讨论课中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效,完全没有出现冷场,各小组争先恐后上去汇报,积极大胆的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一个不能无的配角,适时穿插其中,掌控现场,记录评分。

3构筑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且已初见成效

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案例导学和知识学习阶段,学生以个体和小组成员的双重身份参与进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所研究案例的背景、行业环境、经营状况、拟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应用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在案例探究阶段,学生则需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进行小组研讨,并在案例讨论课上汇报交流,最后再进行总结、完善,形成分析报告。在能力拓展阶段,每个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大习题库(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训练来更好地探究和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红石梁基地或实践创新园区的一家感兴趣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整个学习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都与解决实际案例相联系,渐渐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发现型、归纳型、创新型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文字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协作与协调能力、研究与分析能力等。

4设计了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且已初步尝试

为了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主导作用,并能对案例教学的成效进行检验,课程组认为“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轻过程重结果,与倡导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模式背道而驰、相向而行,必须舍得弃之,转而采用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强调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经过反复的讨论调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设计了充分体现我校校情、学情的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评价方案。该方案的中心思想是最终的总成绩必须能够反映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由“课堂行为成绩”(10%权重)、“小组项目成绩”(30%权重)和“期末考试成绩”(60%权重)三部分构成,其中,(1)课堂行为成绩采取“倒扣制”:①每生在100分的基础上,旷课一次扣10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5分,其他不符合课堂规范的行为一次扣5分;②一个小组每累积扣分达30分时,小组各成员扣5分;③每生剩余的分值便是其课堂行为成绩,此成绩以10%的权重记入每生总成绩。(2)小组项目成绩:①小组研究案例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寻找、设计;②各小组必须按时完成分阶段研究任务,每阶段任务必须分解到各小组成员,并及时记录和形成阶段研究成果(小组成员任务分配和成果统计、阶段研究成果电子文档);③组长根据每位组员完成阶段任务的情况,在0~1范围内为其打分,作为每位组员的权重分;④教师根据各小组分阶段研究情况和最终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判定各小组项目成绩(0~100分);⑤小组项目成绩×组员权重分×30%记入每生总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①采用“机测+纸测”形式,并以60%的权重记入每生总成绩;②机考是面对客观题部分(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利用我校《管理会计》课程网络考试平台,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客观题大题库的日常训练,任课教师可随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基本上每周统计一次反馈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期末对客观题实施机测,随机形成试卷,机考试卷卷面成绩40分(单选20分、多选10分、判断10分),即占期末考试成绩的40%,实现部分内容的考教分离,夯实学生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③纸测是面对主观题部分(包括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纸测卷面成绩60分(计算题部分20分、案例分析题部分40分),即占期末考试成绩的60%;此举效果显著,考核的不再是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而是倡导过程的学习、合作的学习、创新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5结语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如何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已是大势所迫、学情所趋、改革所逼。如何在新的要求下调整并完善各个学科的目标定位与教学过程是目前各个学科更为具体而迫切的任务。立足于浙江树人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引领下,厘清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路,小到具体的一门课程或一个实践项目,都必须努力尝试,积极探索。基于此,管理会计的教学改革必须做到与时俱M,加强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探索、改进、深化和完善,培养出既有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既会传承又有创造的学生,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教师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教师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