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12 14:10:25

教师论坛发言稿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1篇

2001年,我与张悦群为“发表式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一事登门向顾老师请教。我们向他说明了四级发表学生作文。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课题研究的构想,他当即予以肯定。顾老师对我们说:现在有不少人在假搞课题,不花精力花财力,希望你们真搞课题,你们结题,我要参与。后来,我们的课题研究既有阶段结题,又有终段结题。2002年10月,我们搞课题阶段结题,要聘请专家,我以为请一两个语文名师就可以了,可顾老师不同意,他说:“不是作文教学的专家,不能指导你们的课题研究。”后来,由他亲自挑选的南京师大附中许祖云和兴化中学柳印生两位擅长作文教学的特级教师作我们阶段性课题结题的专家组成员,他做结题组长。

2005年,初中语文实施新课程完成了一个循环,江苏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开始实施新课程了。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有违母语教学规律的怪现象,早已退休、年逾七十、体弱有病的顾老师出于语文教育家的敏感与责任心,于11月底在电话里跟我说:要召集大学、中学的部分行政和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围绕怎样正确对待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共识,以便引导新课程的实施不偏离语文教育规律。座谈会之前,顾先生给每一个参加座谈会的人定好一个发言角度,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写好发言稿。座谈时,顾先生认真听取每个人的发言,座谈会后,他要我收齐每个人的发言稿,摘取要点,形成座谈纪要。最后,座谈纪要由他审阅。顾先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斟酌字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轻易放过。2006年2月《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用4个版面刊载了我们的《倡导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语文教育――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座谈会纪要》。

2006暑期,全国中语会会长陈金明教授来扬州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高峰论坛”做报告时,了解了扬州语文教学及研究的过去与现状,对我说:“扬州的语文教学有特色,应该把扬州人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做法总结一下,形成文字,在报刊上发出来。”我把这话告诉顾老师,顾老师立即说:“扬州的语文教学有历史的渊源,现在又出现了你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这在全国并不多见。陈教授要你做的事,我也曾思考过,只因为我在扬州,不便叫你们做。现在陈教授提出来了,你作为一个地区的语文教研员,应该尽快把这事做好。”一个月后,我们从不同侧面写出了七篇文章,顾老师审阅后还给我们写了个短序。《语文教学研究》于2006年11期用16个版面发表了我们扬州人的这一组文章。

2007年10月,顾老师应邀参加福州一中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回到扬州的第二天,顾老师把我召到家里用了近两个小时讲了他在福州一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他对福州一中的语文教研活动赞叹不已,他说,他虽在扬州大学教学,但对扬州的中学语文教学极为关注。现在福州明确提出创建名牌语文,标志性的口号是:求实、去弊、创新、兼容。我们扬州的中学语文教学有基础,也应该像福州那样,做实事,形成特色,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做出扬州人的贡献。他建议我们成立一个多名特级教师自愿参与的文化传承工作室,举行一次论坛,针对当前语文教育现象展开讨论,大家重新读一读叶圣陶,用自己的阵地,创扬州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的名牌。时隔一个月,我又到了顾老师家里,告诉他我们如何落实他建议的行动计划。顾老师听说我们准备举办“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首届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非常高兴。他说:“语文教改必须与时俱进,‘三老’思想值得传承。以后像论坛之类的活动,可每年一次,规模视情况而定,可大可小。举办论坛活动之前,一定要布置大家围绕主题写论文。”除了谈搞论坛之事外,他还跟我谈了三件事:一是语文教学要抓四点,即语言文字、思维训练、结合生活、生态环境;二是语文教研活动要向青年教师倾斜,要培养青年人,要求青年教师像蒋念祖那样勤奋读书;三是教研要有阵地,建议《扬州教育》小学版要开“亲近母语”专栏,中学版上要开“当代扬州语文教育”专栏。这是我最后一次单独拜见顾老师。

2008年4月5日至6日,我们在江苏省扬州中学如期举办“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首届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活动,顾先生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观摩青年教师上课,与青年教师亲切交谈,有些青年教师还抓住难得的机会请顾老师批阅论文。论坛活动的最后一个议程,是顾老师作报告。他深情地说:“关于重读叶圣陶的课题,我已酝酿了两三年时间,当今重读叶圣陶,不但具有纪念意义,对我们教师来讲,还有一个再教育的问题。重读叶圣陶,就是要重读‘三老’的书,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把握叶老关于语文教学的精髓:语言、思维、生活、生态。”这是顾先生最后一次所作的公开讲话。

顾老师是全国知名的语文教育家,接受顾先生恩惠的在全国有很多,但作为中学语文教研员如此接受顾先生教诲的,我大概是很少中的一个。我在想,如果没有顾老师的教诲,我的教研生涯将充满坎坷,我甚至想说:如果没有顾老师的指点,扬州的语文教研也许了无声息。

感激顾老师!怀念顾老师!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2篇

一学员论坛的作用

在学员论坛活动中,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交往是完整的人与人主体间的交往,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灌输式传授教育过程中教师主体性单向发挥的现象。它强调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将学员真正视为有能力的、独立的个体,视为与“我”平等交流与对话的“你”,从而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干部培训的成效。

第一,开展学员论坛,有利于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常常把学员仅仅当作客体看待,视为被改造的工具,视为物,认为物改造好了,干部培训教育的价值就会实现,所以,这是一种以物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显然是误入了歧途,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干部培训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干部的全面发展,人不仅是目的,也是手段。那么今天,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去认识这一问题,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从人的精神需求的高度去审视干部培训工作的逻辑起点。即要特别注重人的精神需求,把调适人们的思想,不断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参与学员论坛的学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改造教育的物,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现有学员的人力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与开发。参与学员论坛的学员的学历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中有一些学员的理论功底较深厚、对某些热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开展学员论坛,既能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又能促进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学员论坛能把学员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员把所学的理论与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相结合,从而使授课内容更贴近学员的生活世界。它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干部培训模式,能发挥学员的主体性,能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锻炼学员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促使学员认真分析和思考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能让学员学以致用,开拓视野。

第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学员论坛体现出的交互性、民主性、平等性、尊重双方的话语权等特征,有助于通过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干部培训的成效,同时能够避免干部培训工作的单向化和僵化倾向,这值得我们在干部培训中加以运用和推广。在学员论坛活动中,“师生双方在倾听和言说,即在语言的交流中,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接纳对方,同时又把自己投向对方,获得理解和沟通。”[1]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平等的“人—人”的“我—你”关系,实现了师生共享话语权的回归,形成了对话话语系统。教师和学员在学员论坛活动中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平等的交往主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话语霸权”。主体之间尊重双方的话语权,改变了过去“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性灌输的授课形式。教师与学员敞开心扉进行真诚的交流,彻底改变了教师居于“权威者”位置,拥有权力的“说者”;从教师独享话语权回归到师生共同拥有话语权,体现了师生间是一种基于平等交往的“聆听和诉说”的对话和理解关系,对话中任何一方都不拥有“话语霸权”,但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力,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第三,有利于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创新。开展学员论坛有利于建立一个干部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的重要机制和平台。在学员专题论坛提出的政策建议,创新信息工作机制,能提高信息报送的质量与效率,从而能为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相关的决策。学员论坛十分注重应用研究,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调研和讨论,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政策咨询成果,使党校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智库。

二开展学员论坛的对策

学员论坛实现了从占有式教育到交互式教育,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变。它超越了灌输式的干部培训教育,把目光转向“我们”,倡导培训教育中师生的共同性、共存性、交互性、双向互动性,倡导教师与学员在平等的交流或交往中相互理解,实现师生之间的共生性,共同迈向“我—你”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和谐交往。

第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员的主体地位的“合力”作用。举办论坛,确定主题是关键。论坛的主题选择必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这就要求主题要同国家形势发展、世界局势变化、人民关切、学员个人成长需要等相结合,就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运用,着眼于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提出解决的方法,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论坛的主题应由教师和学员共同探讨商定,这也是教师和学员双方在论坛筹备阶段的互动,双方达成共识。共识不是把教师和学员的认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双方话语权的前提下,对论坛主题的选定有一致的认同。同时还帮助交际双方对话语所指达成完全一致的理解,“任何理解都以共识为背景,理解所唤起的是共识的缺陷。理解所要批判、要超越的是共识的规范结构,理解所向往的是建立新的共识以取代旧的共识。”[2]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当前形势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论坛主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员的主体地位的“合力”作用。

第二,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论坛组织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加强引导、创设氛围。其一,营造和谐开放的研讨氛围和组织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为了能让学员有均等的发言机会,这就要求学员的发言时间应根据论坛的主题可设定,一般为十分钟以内(有条件的可要求学员准备PPT)。同时,教师要创设环境引导学员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进行思考。其二,创设良好的环境。为了更好地提高学员论坛的效果,教师可根据论坛主题的内容和学员的个体性而灵活地选择桌椅摆放的方式(如圆形、弧形、方形、矩形、马蹄形、梯形、六边形和八边形等方式),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性,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心理氛围。其三,教师要有适度的点评。点评学员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员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学员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这能够有效地评析学员论坛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这能够让学员正确了解个人在论坛教学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能让学员找到个人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同时,课堂点评还能促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扩大双方的视野,也促进了教学形式的更新。其四,要充分发挥论坛成果,搭建起党校声音传递的路径和思想库的平台。把学员的发言稿整理和修改后,向有关报刊和相关政府部门推荐较强对策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这样,既可以较好发挥党校“智囊库”的作用,又可以调动学员参与学员论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了“学员论坛”的积极效果,逐步体现学员论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方向。

第三,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应该充分尊重学员的知情权、决定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在教学和学员管理中,无视学员的权力的存在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学员应该在论坛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而不是游离于论坛活动之外,从而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自己,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其一,学员要深入调研。在论坛的主题确定后,学员要主动围绕论坛的主题,制定详细周密而又可行的调研计划,研究调研的形式、方式和内容。调研过程中要深入实际,查阅文献资料,或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或参观考察,最大限度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学员的主体性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学员论坛的准备工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二,学员认真讨论,并撰写好调研文章。各调研小组在深人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学员要对调研所获取的材料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理清思路,力争形成具有指导实践性强的、高质量的调研论文和发言提纲,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好小组讨论,进行初步的研讨交流。同时,学员要搜集图片、动画或视频,开始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要求科学美观,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调研论文和发言提纲。其三,在学员自愿和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学员推选出发言人和主持人。发言人应选出对论坛主题有兴趣、具有深入研究、善于总结和表达的学员作为论坛发言人。发言人的授课内容不是个人的研究,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主持人应具有引导,编辑,控制等多种能力,具备丰富的阅读积累,具备广泛的阅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善于把握局面、语言生动幽默的学员担任。主持的学员事先要精心准备,吃透有关材料,对整个论坛过程进行规划,对需要提出的许多具体问题和主要的串词进行巧妙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金生铉.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132.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3篇

一、“我的地盘我做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教师

1.建设小组自主互助式论坛

通常意义上的教师论坛,往往是一人主讲,其他教师被动聆听和发言。在这样的培训活动中,所谓的知识经验多是领导或专家面向教师群体的单向传递,是自上而下的,教师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具备活动主动权,参与的主动性缺失。

为此,学校借鉴外校经验,尝试了小组自主互助形式的教师论坛。自主互助式论坛的特点在于:第一,它是非官方的,是自下而上的、平民化的,论坛主持人由教师自愿申报,主题也由主持人自行确定。待确定主题后,主持人与其“亲友团”组成教研小组进行“备课”,然后主持人张贴海报邀请感兴趣的教师参加。第二,论坛的组织形式为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往的论坛因为主持人所独有的话语权而多呈现“一言堂”的局面,难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激烈的组际竞争激发了教师的思维潜能,真知灼见层出不穷。第三,论坛观点是即时生成的,主持人提出的是问题,对问题解决思路的优化是在参与者的讨论甚至争辩过程中生成的,这与以往论坛“安排”好发言人甚至预审发言稿的方式截然不同。对未知观点的期盼,使自主互助式论坛可以自始至终激发并维持参与者的浓厚兴趣。

2.发挥教师博客圈的功能

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它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博客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在学校倡议下,教师们纷纷创建了个人教育博客,学校“对话教育”主题博客圈随后建立起来。学校博客圈的建立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后花园”。在博客圈里,教师们纷纷表现出自己平常和轻松的一面,大家在这里倾诉感情、相互鼓励、交流分享,感受着校园里的温馨、校园外的真情。这里没有权位等级,有的只是快乐如一家人的和睦亲情。一年多来,“对话教育博客圈”已逐渐成为大家的思想会客厅、网络教研室,生活感悟、教育随笔、教学设计琳琅满目,精品文章层出不穷。过去学校硬性要求教师写反思,如今教师主动要求写反思,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外出培训或听课回来,赶紧写下感想和收获并及时将其放到博客上与大家分享;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意犹未尽,把自己的想法继续写下来;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时提出来……通过教育同行间的情感交流和学术切磋,教师们的思想内涵日益丰富,学识水平日渐提高,教育热忱愈加强烈。教师博客和学校“对话教育”博客圈,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润物细无声”――借“民间”交流小扣心扉

1.成立对话工作室

学校发展需要独立于学校行政体系之外的“民间”专业性组织的大力支持。新课改以来,在高度关注教师成长的大背景下,以读书会、研究会、工作室等为名的各种各样的教师“民间”研究与发展组织纷纷涌现。“对话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首先需要获得广大教师的理解与认同,而单纯依靠学校行政层面的要求,是很难实现这种理解和认同的。所以,学校依托学校教科室,发动广大教师自主报名,组织成立了“对话工作室”。

学校“对话工作室”是一群教师志愿者的组合,他们遵循着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互动中集思广益、在碰撞中提高认识、在合作做事的过程中实现发展的原则,担负起了学校教师发展论坛的策划组织任务,承担了校报《汇言》的编辑任务,负责起了“对话教育”博客圈的日常管理维护任务,挑起了学校核心校本课程《对话》的开发重担……这样一个非正式的机构,这样一群自愿参与、无私奉献的教师,凭着兴趣,藉着热忱,传播着学校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经七一小教师群体积极向上风貌的代言人。

2.我们的“星期五夜话”

学校“对话工作室”成立后,作为工作室日常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们约定:每周五5:30―21:00相聚“对话工作室”,随兴而来,有感而发,不要求必到,不拘泥于教育,着力于随意即兴的交流碰撞,此所谓“不一样的对话,不一样的精彩”!当教师们真正走进“夜话”、“夜话”真正为教师们所理解时,它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心灵驿站、精神氧吧。“夜话”因夜的静使心更静,话题因不拘束的碰撞而不断涌现,如个人的成长经历、教学的点滴收获、育人的经验之谈……

因为不存在行政命令和固定话题,“夜话”使教师们毫无精神负担。卸下精神包袱的教师们在“夜话”中呈现出最为轻松自如的一面:专注的眼神,会心的微笑,激烈的辩论,静静的思考……思想就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渐渐得到成长、提升。“夜话”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给教师们创造了聊天的机会,让大家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收获成长。

三、“从做中学是上策”――参与中贡献智慧

1.自主开发《对话》校本课程

学校发展愿景本身就是最核心的校本课程。强调尊重的学校,学生对尊重会有更深的理解;注重对话的学校,学生习惯于在对话交流中实现沟通与理解。在“对话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组织发动骨干教师开始《对话》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力图将“对话”理念真正细化为相应的课程要求,使“对话教育”所倡导的“倾听、沟通、理解”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经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目前,《对话》课程的框架及基本内容已开发完成,正处于最后的梳理润色阶段。教师参与这样的课程研发过程,不仅使教师更深切地理解“对话”思想,而且对他们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灵活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教育智慧,都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2.设计与实施“多彩少年”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更好体现这种评价思想,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教师们精心设计了学生成长“能量储存手册”,新学期初,为更好地发挥“多彩少年”评价体系的作用,研发小组还专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研讨,汇总了一线教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体会到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评价体系及实施要点进行了调整。学期末,全校展开评比,评出学校的单项之星和校级“多彩少年”,并进行表彰。

可以这样说,承担这样的任务,对参与研发的教师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完成学校交付的一项工作,更是借助任务驱动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一条捷径。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4篇

本次论坛诚邀国内外证券期货界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高级管理人员、高校教师等汇聚北京物资学院,就共同关心的证券期货热点问题以及证券期货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论坛计划征集证券期货相关的学术研究、实务探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的论文,并计划出版论文集。诚邀您参会、交流并赐稿!

我们真诚地欢迎您的到来!

会议主要内容:

1.举办期货论坛。

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交易所和期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就当前期货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2)股指期货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影响;(3)融资融券的市场影响及前景;(4)CTA相关问题研究;(5)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6)期货市场避险功能研究;(7)套期保值相关问题研究;(8)套利相关问题研究;(9)期货新品种开发研究;(10)焦炭期货交易研究;(11)证券期货专业建设问题研究;(12)铁矿石远期交易、掉期交易研究等。

2.举办“证券期货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

将邀请相关高校证券期货领域的专家作专题报告,就证券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开展研讨。

3.征集相关学术论文并出版论文集。

提交论文应符合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字数以5000字左右为宜。请按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处理后提交,应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演讲嘉宾的发言稿、特别约稿以及证券期货专业建设研讨的文章可不受此限。

请将论文电子版直接发电子邮件至:jjxy@bwu.省略,liyuan7@bwu.省略,并在主题上注明“姓名及大会提交论文”字样。

提交论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25日。

会务说明:

1.参会人员免交会务费,交通费和住宿费请自理。

2.请参会代表务必于2010年11月1日之前将报名回执(复印有效)邮件或传真至会务组,以便于会务安排。

3.联 系 人:李媛、刘崇献

联系电话:010-89534656/909

传真:010-89534211

电子信箱:jjxy@bwu.省略,liyuan7@bwu.省略

4.会议事项如有变更,以会务组最新通知为准。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5篇

目前,确实有许多地方小学已经将仅有的一节写字课砍掉了。我们经常听到许多教师在批阅作业及试卷时埋怨现在的学生书写水平太差,字写得潦草马虎,歪歪斜斜。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寻根究底,就是一些学校一直没有开设写字课;还有一些学校认为写字可有可无,现在“减负”正好减掉。正由于这些小学的写字教学不能正常开设,也正由于原国家教委1990年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精神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所以才会出现小学生书写差的现象。如果学生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到初中、高中阶段则更无暇顾及字写的好坏,从而使得积习难改。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语文教师与写字课教师,我认为在“减负”的新形势下开设写字课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实用角度讲,开设写字课可以帮助小学生较快地提高写字水平。

新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如果不开设小学写字课,这些教学要求能得到落实吗事实证明,只有开设了专门的写字课,在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才会收到良好的写字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第二,开设小学写字课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刘炳森在发言中指出:“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则是写字教学,这个阶段是在小学时期。”书法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虽然说写字与书法在内涵、审美、评价要求等方面有着区别,但小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与书法赏析下,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书法与练习书法的兴趣,使写字成为学习书法的启蒙。

第三,开设写字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就为《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一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四,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开设写字课有利于提高少年的综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平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在其发言稿中同样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在我国大力深化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举国上下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各方呼吁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加强小学写字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周上一节写字课并不会给小学生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相反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书法艺术。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6篇

“”初期,朱维铮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调查组副组长。1967年3月间被派往《文汇报》驻京办事处,公开身份是《文汇报》记者,北办主任艾玲的副手。

继1967年上海发生了“一・二八”炮打中央、事件之后,1968年4月12日又发生了炮打事件。炮打事件过后,曾高姿态说“没事”,但他内心里恨之入骨,伺机报复。1970年乘“一打三反”之机,对艾玲隔离审查,朱维铮等北办工作人员,包括勤杂人员被统统关在上海市文攻武卫指挥部地下室办“学习班”。

“”结束后,一次在历史系办公室我和他一起值班,谈起这件事,我说这件事对你来说,是“因祸得福”。如果你还在“罗思鼎”组与朱永嘉他们捆在一起,说不定会落得与朱永嘉、王知常一样的下场,坐个十年八年的监狱。他并不否认,点头称是。

一、起草《还罗思鼎的反动真面目》

我和朱维铮较多的接触、交往是在“”被粉碎之后。1977年3月,我和邹万春、吴维国、李华兴、汪瑞祥、鲍怀崇被“”及其余党打成的“六指导员反革命集团”冤案得到彻底昭雪。其后,在揭批“”及其余党反革命罪行的过程中,市委筹备召开第四次全市性的揭批大会,指定要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遭受“”及其余党迫害的“六指导员”中的一位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复旦党委和历史系党总支研究决定我为发言人。党委书记王零指派党委宣传部长徐震、历史系教师朱维铮和我三人组成发言稿起草小组。王零提出,既然是历史系的代表发言,理应扣住历史问题。经过几次研究讨论,最初确定的题目为《还罗思鼎的反动真面目》,下分五个层次,即:用笔杀人的帮先锋;刺探情报的帮耳目;诡计多端的帮智囊;法西斯的帮打手;顽固不化的帮小丑。初稿由朱维铮起草,写了近一万两千字。大家认为,题目含义太宽泛,主题不突出,大会发言限二十分钟,一万多字很难通过。还是朱维铮提出要缩小范围、突出主题,最后确定发言的题目定为《罗思鼎的影射史学和“”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发言稿仍由朱维铮执笔。朱维铮凭着他对罗思鼎和中国古代史的熟悉,治学精神严谨、文笔犀利,很快拟出提纲。提纲分三大部分:一、三批吕不韦,恶毒攻击;二、两吹吕后,为“组阁”吹喇叭;三、批所谓“宰相”,诬陷邓副主席,疯狂攻击华主席。初稿写就后,经过小组讨论同意送校党委审核。校党委常委讨论通过,后送市委审定。一天晚上,王零带我去康平路市委所在地审核过堂。我记得那天出席市委审定会的是市委书记和常委,有苏振华、倪志福、彭冲、林乎加、严佑民、陈锦华、车文仪、杨富珍等。我读完发言稿后,在场的市委领导没提什么修改意见,一致称赞发言稿写得好,主题鲜明、言简意赅,顺利通过。1977年11月14日的上午,我在上海万体馆召开的揭批“”及其余党罪行大会上,作了揭发、批判发言,博得热烈掌声。

二、评职称的风波

1976年10月“”被粉碎后,上海市开展了数年的“揭、批、查”运动。但是,朱维铮直至1979年三年多的时间,对其参加“罗思鼎”写作组以及“”初期在市革会和《文汇报》驻京办事处工作时所发生的种种“问题”,校清查办公室长期搁置不问,朱的学术职称评定也得不到解决,朱维铮心情苦闷很不理解,也不知其因。

当时我是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一次在校、系研究清查工作的会议上,我提出关于朱维铮的问题不能长期搁置,要查查清楚,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校、系有关领导顺水推舟,说那就请你老刘参加对朱维铮的清查工作吧!我这个人性格爽直、办事果断,随之答应下来。1979年末,我同杨立强先到大场警备区关押徐景贤、朱永嘉的地方,亲自找徐、朱两人调查了解朱维铮在“罗思鼎”写作组,“”初期在市委机关造反联络站、市革会调查组以及《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并要徐、朱写出书面材料。后来我又同孟伯衡(历史系党总支书记)去北京找《文汇报》驻京办事处主任艾玲,调查了解朱维铮在《文汇报》“北办”的情况,并写出书面材料。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1968年“四・一二”炮打事件后,朱维铮已脱离“罗思鼎”写作组,之后“罗思鼎”为“”篡党夺权所写的多篇黑文都和朱维铮无关。至于“”初期在市委机关造反联络站、市革会调查组以及《文汇报》驻京办事处所做的种种工作,处于那种内乱的年代、无法无天的环境下,很难区分是非、对错,清查的结果不属于“政治错误”,不做结论。

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查,总算搞清了问题,朱维铮得以解脱,直至1979年才由助教补评为讲师。后来,在评审副教授时,又发生了一场风波,当时校、系两级学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根据朱维铮的学术业务水平和政治表现,一致通过为副教授,并报送市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可是,复旦校系二级评审意见,被市历史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否决。据了解,市历史学职称评审委员会由五人组成,规定1979年补评的讲师提升为副教授,必须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可是,在投票表决时,朱维铮只得四票,副教授职称未获通过。消息传来,复旦的许多名教授忿忿不平。经过四年多的折腾,直至1985年朱维铮方才补评为副教授。当时我的老同学施宣圆写信向他表示祝贺时,他苦不堪言回信说“做了四年‘待批’副教授,至今才将‘待批’二字拿掉,在我早已无所谓,而且感到不比做‘终身讲师’好受”。正因为他的学术成果累累、学术成就突出,众望所归,后来又升为教授。

朱维铮是一位非常重情讲义的人。1979年当得知我为他的问题,向领导提议并亲自跑腿多方调查、最终查清了问题,使他得以解脱,他多次向我表示感谢。2012年3月8日,就在他去世的前两天,我因身体不适住进新华医院干部病房15楼,得知他住在16楼。我上楼去看他,他坐在轮椅上,拉着我的手,对他的夫人说:“是老刘在1979年向领导提议并亲自跑腿,查清了我的问题,使我得以解脱,非常感谢他。”我说这是一桩小事,不必客气。这件事他念念不忘,可见他重情讲义,使我非常感动。

三、乐于助人

朱维铮不仅重情讲义,而且乐于助人。有两件事我难以忘怀。上世纪80年代,复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以“汪伪政权兴亡”作为科研的重点课题,教研室成员每人承包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我分工研究“汪伪汉奸文化”。1984年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史所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室和复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共同创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复旦历史系主要由朱维铮负责。这时,我们教研室正在编写《汪伪汉奸政权的兴亡》,准备出版一本论文集。他得知我正在写“汪伪汉奸文化”专题,主动找我联系,要我文章写好后在《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上发表。1986年上半年,我的文章写好,题为《汪伪汉奸文化概述》。因为是全面论述汪伪汉奸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艺等方面,行文有三万多字,还有若干附表。他看了我写就的文章,觉得太长,“集刊”上不能全文照发,只能选取一部分。后来确定只发“新闻、出版”内容,定题为《汪伪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述评》。改写后有一万多字,另附有沦陷区的报纸和刊物表格15页。1986年11月,文章在《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三集上发表。该刊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待发稿费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天他问我,稿费多少?我说出版社只按文字量一万多字发,附表15页不发稿酬。他一听,觉得不对劲,去找总编辑李龙牧交涉,后来又补了一些钱。其实,我并不在乎那几个钱,给多少拿多少,从不计较,也不过问。可是这位朱维铮师兄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文章的附表也是作者的劳动成果,15页报纸、刊物的名称、地址、总编、日期、版面张数等都要列出,要耗费作者的大量心血,理应付酬。这件小事,使我不禁心存感激,更佩服他做事细心、周到、全面。

还有一件小事,也值得一提。1978年《复旦学报》“”十多年后才复刊。第二期筹备出版时,主编意图要批判、“”目无法制、鼓吹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特开辟“小论坛”专栏,约我写一篇名曰《家长制小议》的短文。写家长制少不了要论述封建伦理道德。我是学中国近现代史的,这方面了解不多,怕难以写好。学报编辑余先予反复动员,让我接受下来。我根据编辑的意图,成文千余字。内容结构先写家长制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再写家长制作为一种习惯势力,在当今社会还严重存在,为害最烈的是我们某些干部身上的家长制作风,下面列举家长制作风在干部身上的六大表现。最后要求干部要树立科学民主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反对和抵制家长制残余势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章写好后,我心里没底,要请教高手过目修改,于是我把初稿交给朱维铮改定。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将稿子拿回家阅改。第二天,他将稿子交给我。千余字的短文,他认认真真地改了十多处。特别是家长制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关系他加写了一大段重要的话:“中国社会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家长制渗透到政治、经济、法律、礼教、习惯等各个方面,束缚着家庭成员,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实行专制主义的重要支柱。这种家族权力即家长制权力和另外三权(政权、神权、夫权)一起构成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封建家长制所要维护的是封建的土地制度和等级制度。我国封建统治阶级历来宣扬什么‘士无二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他们还竭力鼓吹‘三纲五常’、‘君臣父子有别’等说教,借以维护封建的等级特权。说到底,这种家长制所要维护的正是‘统天下为一尊’的‘家天下’统治。历代王朝的开国皇帝登基之后,自称为‘始皇’、‘高祖’、‘太祖’、‘太宗’,都是幻想自己的‘家天下’统治,能万世不变。”这段话堪称是点睛之笔,把家长制的形成、发展以及表现等种种特点都描述得鞭辟入里,使这篇“小议”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大大增辉。我非常感激,当面向他致谢,他说“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1993年我调离复旦就任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与这位大师兄的见面机会很少。2008年复旦历史系82届同学进校30周年聚会,朱维铮和我受邀参加。那时他还没有生病,会后他向我提出,一位香港的朋友要了解上海修志情况,问我有什么资料可以寄送。我随即将几年前为中国地方志小组召开全国地方志会议所整理的一篇《上海修志概况》寄给他,后来他电告我收到并表示谢意。2011年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复旦召开,应邀参加又见到他。这时他已生病,但见他精神很好,面孔红润,像健康人一样,他说每天吃一粒二百多元的进口药。我以为他没有什么大碍,可是到2012年3月8日,我在新华医院住院时去看他,他坐在轮椅上,拉着我的手,为我在“”中参加调查并查清他的问题,再次表示感谢。没想到,这一次竟是永别。3月10日我再去看他,人已推进太平间,永远地走了。

愿朱维铮师兄安息!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7篇

胙城乡初级中学:王言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班主任老师,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位年轻的,新的班主任老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届班主任素质与技能专题研讨即班会展示的学习活动,很感激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两天半的学习紧张而充实,对于没有任何班主任经验的我来说,这次学习是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今天也很荣幸,能在这里跟各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共同分享这次学习的成果。

“学生是常人,需要尊重;学生是朋友,需要信任;学生是小孩,需要宽容;学生是老师,需要欣赏。”这是德育报社社长张国红老师《做一个心平气和的班主任》的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比较叛逆的成长期,他们需要尊重、信任、宽容和欣赏,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把他们视为学生,那么孩子与我们的关系就只仅仅停留在教与学的这个层面。那么换个角度,如果我们如张国红老师所说,把学生看作是常人,用一颗尊重的心来对待;把学生看做是朋友,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把学生看做是小孩,用一颗温热的宽容的爱心来对待;把学生看做是老师,用一种欣赏的心态来对待。魏书生说:“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声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是的,我们和他们就是在不断磨合中找到了彼此正确的位置,就是在动态中互相理解,互相帮助。那么我们与学生的关系就会有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一些真实的想法我们也会及时的听到看到,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习与生活。

全国著名德育专家、优秀班主任丁如许老师的班会《别说不可能》的现场展示,让我从中思考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一节成功的班会,一定是一节经过精心准备的班会,从导入到班会主题的展开再到最后的班会总结,步步深入,让学生亲身体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教师适时的引导,使班会更加的具有魅力和提升。在班会的开始,丁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你平时遇到过哪些困难?”(学习的困难,人际交往的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最困难的是什么?”(作业不会做,考试题不会……)“面对困难你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太难了,我不行了……)不同的声音呈现在老师的面前,面对困难许多同学会选择放弃,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于是丁老师用了一些列成功人士的视频音频资料(半人演说家约翰库提斯,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小心女孩儿”孟佩杰,飞人刘翔和梅里特……的成功的故事)来加以引导,“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什么?可贵的是什么?……”同学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面对困难要有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坚持努力的实践,科学探求的方法……这样层层推进的一节班会课,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如何触动学生,使学生能从内心深处学到真谛……

在丁老师精彩的现场班会后的讲座中还提到,如何让我们的班会更具魅力,他提出了六点:

1、精心的选题会使班会课更具魅力(班会的选题应结合教育目标,年级特点,班级情况,中心工作,国家大事,重大纪念日等来考虑)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来选题,思考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宽度;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选题,这就要求班主任认真研究班情。

2、众人的智慧使班会课更具魅力,向同事学习、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组织班主任集体备课,建立班主任工作室,制定研究机制与习惯)。

3、认真的研讨使班会课更具魅力。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使班会课更具有魅力。

5、基本课的形成使班会课更具有魅力。(基本课即积极主动的教育; ( ) 机动课即选择随机的教育)

6、特色课的追求使班会课更具魅力。

国家副总理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孙学策老师的讲座《教育实效的思考》,首先给出了德育的目标?(培养好公民),培养什么样的人?(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然后故事叙述(提到了20国峰会时,国家领导合影后,国家主席胡惊涛同志弯下腰去拾起中国国旗的事儿),从中领悟,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自然人,有责任也有义务,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家庭,更要爱惜自己。

同时孙老师还提出,教育无小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假如我们是孩子,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假如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在关爱学生中培养学生的自爱。

来自内蒙古草原上的人民教师,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高崇毅老师《做一个阳光智慧的班主任》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有文化底蕴,专业化发展,一切心理问题来源于关系出了问题。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班级,如何转变种子生,改变他们的思想,从高老师的讲座中,我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需求,学生的闪光点在哪里,我们如何改变学生的精神需要与现实我们所能给与的不足的这种矛盾,只有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也许我们才可能使孩子迈出那艰难的一步,有所转变。

电影《法官妈妈》原型人物,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老师《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尚老师从未成年人法律上的定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影响未成年犯罪的因素以及矫正对策四个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的,法律意识的增强更有利于孩子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定,身为班主任的我们,一些法律常识的灌输是很有必要的。

最使我有所感悟的一位老师是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迟希新老师的讲座《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新理念》。海姆吉诺特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总结出一个

《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发言稿》出自: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8篇

一、完善机制,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以现场会促发展,赛出办学水平

改变以往什么会议都在中心校开的做法,把现场会开到学校,学校在某一方面做的比较有特色我们就把某方面的现场会设在那里。2012年3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在德育成效显著乡一中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在管理出成效的程寨小学召开校长论坛,在安全工作扎实的张寨小学召开安全工作现场会,在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侯寨小学召开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普通话规范的东街小学召开语言文字工作现场会,现场会不仅领导讲话,而且要有某方面做得有特色的校长做经验介绍,我们组织中小学校长对举办现场会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校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取长不断,共同提高,并把每次会议发言稿整理装订成册。每次现场会都对全乡中小学校长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校长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回去后积极行动,向先进学习,形成了全乡中小学校长比管理、比办学水平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双五一”工程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但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外,作为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全乡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双五一”工程,即在教育理论方面: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一份教育教学刊物(并读书笔记一本),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在教学技能方面:每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每学期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一次高水平的主题发言或评课发言,每学期制一份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周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中心校采取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每次检查都要下发简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并督促学校整改,直到整改好为止,让“双五一工程”得到扎实开展。通过“双五一”工程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水平

五、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深化学校德育工作

六、全面开展学科竞赛,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中心校每学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一次学科竞赛活动,不仅抽查主科,而且抽查副科,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抽考成绩不仅校与校之间互相比较,让学校查找到自己学生成绩在全乡学校中的位置,而且学校也纵向比较,看看自己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学校校长和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中心校对每次抽考都要下发简报,对成绩突出的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校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数学、英语等学科竞赛,让学校、教师、学生在竞赛中找不足、找成绩,了解自己在教学工作的得失,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竞赛体现出教孬教好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竞争的舞台,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七、强化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时事播报 政治课教学 教学效果

所谓“时事播报”教学法就是在每堂政治课的前3~5分钟由事先安排好的一位同学(按一定顺序轮转,人人参与)上台讲一条时政新闻,然后就该新闻事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最后由老师做一下简单点评,这一环节结束后接着开始进行正式内容的讲授。

一、政治教学中做“时事播报”的可行性

第一,“时事播报尝试”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论坛的主讲人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把最新鲜的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时政资料注入到政治课堂中。由于目前大多数高中生自己很难获得最新的时政资料,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自己播报的新闻对其他同学会更具有吸引力。学生在论坛中涉及到的时政新闻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就有可能用得上,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用本堂课学生自己讲的时政新闻来解释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会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益。通过这种开展时政论坛的形式,可以逐步改变学生对政治课堂的一些片面认识,比如:政治课堂就是说教、灌输、枯燥的代名词等错误认识。学生会逐步认识到政治课堂原来可以如此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前几分钟的时政教学为后面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会听得非常认真,学习的效率会非常高,因此我认为3~5分钟的时政教学不但没有耽误正常的课堂教学,反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第二,通过“时事播报尝试”的教学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让学生上台讲时政新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下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人与人交流的能力等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三,“时事播报尝试”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储备有很大作用。随着论坛的不断开展,学生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宽,知识储备也会越来越丰富,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科目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第四,“时事播报尝试”是实现政治课德育目标的重要教学方法。学生在讲述完时政新闻后,老师可以根据时政新闻的具体内容及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讨论。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及时的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的德育教学目标。

第五,“时事播报尝试”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政治课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在学生讲完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后,老师都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对同学的评述进行一下点评。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必须经常关注最新的时政新闻,而且要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评价做出科学的引导。

二、“时事播报”在政治课中的具体运用

1.初级阶段――打开学生看世界的窗口

在初级阶段,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并且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经常给他们鼓励、奖赏。

在这一阶段的时事播报内容可由学生自主去选择,校园内外的,国内外的,只要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同学们谈话的主题。学生自身收集到的内容,他们可接受性强,也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教育效果会明显得多。

“时事播报”的采用,在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眼睛的同时也解放了他们的嘴巴,创造了让学生表达语言的条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是实施了一定的开放式教学,其效果是明显的,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学会引导、关注、指导学生的收集动态,并适时加以点评。

2.“时事评论”阶段――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

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策略,知道在什么地方学,学什么,怎样学,这样学生会在需要时及时学到有效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教学时机,做好调控,在学生完全接受“时事播报”后增加“时事评论”。

由于学生的知历、阅历的局限,他们眼中的“时事评论”有时会很片面、粗糙,这样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巨大的智慧潜力和创新能力,给学生充分表现、相互交流、敢于争论的空间,鼓励个性和独特,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越轨。“我看入世”、“谈美国的霸权主义”、“在哪里”、“世界需要和平”都可以成为时事评论的话题。时事评论,给学生创造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给教师了解学生思想提供了一个平台,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3.“时事月报”的编写――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舞台

在学生能够接受时事播报及其评论后,定期为学生安排编写“时事月报”、“时事专刊”,把时事热点编定成“月报”“专刊”可以为学生的时事教育提供一个大的活动舞台。

“时事月报”、“时事专刊”的编写过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笔者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指导,学生课下完成;也可以同时在课下指导并完成;也可以课下收集材料,课上边指导边完成;也可以依据时间的长短做成详尽的小报或纲要,这些要以学生的接受情况不同有不同的要求。

三、时事播报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事播报”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问题,但经过努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比如,同一个班中学生的能力可能差别较大,水平高的同学可能对时政新闻分析的非常到位,能够达到“时事播报”教学法的理想效果,但水平差的同学可能到台上讲一分钟就无话可说了。对于这一问题,我主要是在课下做这部分同学的思想工作。

当快要轮到这部分同学上台时,我就会在课前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去自己评价自己所关注的新闻事件,一开始的时候要求他们写出发言稿,慢慢地让他们脱稿发言。在实践中这部分同学的能力提高的非常快。还有就是“时事播报”教学法要及时提醒学生在选材方面要做到“三贴近”。即:时政新闻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第10篇

2008年5月,在与数万同乡一起经历了大地震后,四川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另类行为――在天涯论坛和个人博客上发表了帖子《那一刻地动山摇》,此后的七个月里,范美忠的命运经历了一场舆论的“大地震”。

该文章迅速被网络转载、在民间传播,纸媒体跟进评论、报道,《那一刻地动山摇》中的惊人之语也被频频引用在媒体报道里。随后批判之声呈一边倒之势,“范跑跑”的绰号见诸网络和报端。

2008年6月14日,“范跑跑”被光亚学校正式解聘。

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回答媒体记者关于“范跑跑”的提问时表示“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

2008年12月23日,“范跑跑北京再就业”的消息再次在网络上引起强烈争议。北京开华培训学校聘任范美忠的消息成为年底最吸引眼球的社会事件之一,“范美忠将于同月28日开展讲座”的信息遭到网民强烈抵制,随后开华教育宣布取消该讲座。

2008年12月28日下午2点,开华培训学校校长冉东宣布无限期推迟范美忠到开华学校任教上岗,同时向范美忠表示歉意。

“骂他的人该先把他的文章读完”

“怎么评价‘范跑跑’的行为?”2008年12月底,在重庆大学影视学院举行的重庆市影视艺术类联招考试上,“范跑跑”成了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的讨论主题,10个学生有5个不知道范跑跑是谁。“范跑跑是国人劣根性的体现!”一个学生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由于不知范跑跑为何人,他只好用网上评论的原话进行辩论,而这些“原话”也都是在各考区内用手机上网查询而来。这一幕,让在场的重庆媒体记者们错愕。

开华培训学校校长冉东是个网民,他每天上网六小时以上。

去年汶川地震之后,冉东第一时间在网上看到了范美忠的“故事”,他的好奇在于――这个在网上吐露“心声”的北大毕业生,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以及怀揣着何种表达欲望,才会在网络上成为“范跑跑’称号的得主。

“我觉得骂他的人该先把他的文章读完再说。”在2008年5月初次读完一共六千字的《那一刻地动山摇》后,冉东把他对范美忠行为的认识归纳为“自省、自责”,而非如媒体中评价的“逃命后还洋洋自得”。此后冉东又把范美忠的文章读了很多遍,“看到那些骂他的言论时,我一直猜测:大多数人其实没有看过范美忠的文章全文,或者仅仅只是看了媒体摘录的那些只言片语,然后‘人云亦云’地去批判一个他们并不认识的范美忠――或者‘范跑跑’。”

2008年10月,随着有熟人向学校推荐范美忠来校任教,网民冉东做了个决定:聘请范美忠来开华教育。

学校董事会全力反对,冉东一人力挺。“董事会一共有五六个人,几乎其他大部分人都反对。”随后冉东通过熟人找到了范美忠的联系方式,电话打过去,把范美忠邀请到北京签了聘任合同,“他(范美忠)也提供了教学提纲,积极性很高,我们本来想做很多事情。”

“当时大家争论很久,我最大的担忧是:招不上学生来。”冉东承认当初的顾虑“太过简单”,他把最差状况预想为:范美忠的讲座没人来听。“当时学校的董事、任课的老师,都反映了一些他们的反对意见,认为聘请范老师来学校,会影响学校的形象,我当时觉得不会那么严重,范老师只是来讲课嘛,讲的又是他擅长的文科课程和素质教育讲座。”冉东坚信有着北大历史系背景的范美忠,会是个合格的任课老师。

2008年12月,开华培训学校在媒体上刊登了广告,公布范美忠讲座信息,广告中出现了“范美忠”三个字,立刻吸引了媒体注意,学校迅速被媒体们包围。

对此开华培训学校的新闻发言人张文斌否认了学校聘任范美忠是为了炒作,其后的几天里,张文斌把自己的手机来电转接到助手王老师的手机上,对媒体的追逐不堪其扰。

“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每天、每个小时事情都有新变化!他们(媒体)甚至连我们学校的办学资格都要调查!我们受不了了!”助理王老师在12月24日之后的几天里,不断地接着从张文斌手机转过来的电话,忙于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记者一开始都说会给我们学校一个说话的机会,说是为了了解‘真相’,可是见报的全是负面的东西,我们没法控制。”助理王老师在一系列本来是打给张文斌的电话中,表达着她自己的无助和学校对此事件的失控。其间有媒体到海淀区上级教育部门调查开华培训学校的办学资格,认定开华培训学校只是“课外辅导机构”,而对于这所刚刚创办三四年的培训学校,其招聘教师的自由度,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承认。

学校独自面对的一场危机

12月24日、25日,在开华培训学校新闻发言人张文斌把手机来电转接到王老师电话上的同时,身在成都的范美忠,直接关掉了手机,在家里度过了一个不开机的圣诞节。

“之前(23日)接到大量的记者电话,实在有点不耐烦,所以关掉了电话。”12月26日晚,范美忠重新开机,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晚上他要看场球赛,并且因为原定在28日举行的讲座被取消,他短期内不会去北京了,可能会去成都周边旅游一趟。

此刻千里之外的北京,开华培训学校一边穷于应付媒体,一边苦于无法联系上范美忠。“范先生一直联系不上。”12月26日上午,张文斌终于解放了助理王老师,自己接起了电话。而由于两天内学校应对此事时,范美忠一直“联系不上”,开华培训学校表示不能单方站出来宣布决定,原定召开的媒体会也一拖再拖。

直到12月28日上午,开华培训学校终于和范美忠沟通后做出了决定,通知京城媒体当天中午召开关于此事件的新闻会。校长冉东也赶出了洋洋千言的一篇发言稿《这是一场真与善的冲突》。

28日中午两点,冉东孤独地坐在会的发言席上,身边的座位原本是留给范美忠的,而范美忠没有赶来北京,只有一张写有“范美忠”名字的桌签。

“由于社会对范美忠先生存在广泛争议而在此之前我们对此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向社会各界表示歉意。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无限期推迟范美忠到开华学校任教上岗,为此,我们向范美忠先生表示歉意。”在读完发言稿之后的一个小时里,冉东独自回答了在场十余家媒体的提问。问题焦点集中在:“开华教育是否受到‘上级’压力,才做出此决定”、“‘无限期推迟’到底会推迟到什么时候”,期间不断有媒体记者走出会现场,在会场外的走廊里一直拨打范美忠本人的电话,试图立即印证冉东在会上所讲的是否为双方共识。

“事实上像我们这样性质的培训学校,做‘决策’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冉东没有正面回答“是否受上级压力”,只表示随着寒假将至,招生旺季也将到来,开华教育决定无限期推迟与范美忠的合作,“完全是因为怕此事件,会影响接下来的招生情况,我们的决定,范老师本人表示接受。”

上一篇:政协会议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