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范文

时间:2023-03-14 13:24:33

教师简介

教师简介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我国进行干部体制改革,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和干部聘任制。受聘的干部或由选举出任的干部,在一定时期内,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其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于是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应用文体,称为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向主管领导部门、人事部门或选区的选民,或本单位的职工群众,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工作实绩、问题和设想的自我述评性的报告文书。这是促进和监督干部忠于职守,组织、人事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考核干部,克服用人上、看人上的主观主义、,提高干部的政策、思想水平的有效工具。

述职报告,最初曾用“总结”或“汇报”的形式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式,其主要特点是:自述性、自评性、报告性。

所谓自述性,就是要求报告人,自己述说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的情况。因此,必须使用第一人称,采用自述的方式,向有关方面报告自己的工作实绩。这里的所谓实绩,是指报告人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事情,完成了什么指标,取得了什么效益,有些什么成就和贡献,工作责任心如何,工作效率怎样,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但是,要特别强调:所写的内容必须真实,是实实在在已经进行了的工作和活动,事实确凿无误,切忌弄虚作假。

所谓自评性,就是要求报告人,依据岗位规范和职责目标,对自己任期内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作自我评估、自我鉴定、自我定性。述职人必须持严肃、认真、慎重的态度,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工作的走向,前因后果,要叙述清楚,评得恰当;所叙述的事情,要概叙,让人一目了然,并从中引出自评。但要强调:切忌浮泛的空谈,切勿引经据典的论证,定性分析必须在定量证明的基础上进行。

所谓报告性,就是要求报告人,明白自己的“身份”,放下官架子,以被考核、要接受评议、监督的人民公仆的身份,履行职责做报告。要认识到,自己是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是严肃的、庄重的、正式的汇报,是让组织了解自己,评审自己工作的过程,因此,语言必须得体,应有礼貌、谦逊、诚恳、朴实、掌握尺寸,切不可傲慢,盛气凌人,不可夸夸其谈,浮华夸饰。报告内容必须实在、准确,而且要用叙述的方式,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二、述职报告的种类

述职报告的分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因而存在着交叉现象。

(一)从内容上划分

1.综合性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一个时期所做工作的全面、综合的反映。

2.专题性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的专题反映。

3.单项工作述职报告:是指报告内容是对某项具体工作的汇报。这往往临时性的工作,又是专项性的工作。

(二)从时间上划分

1.任期述职报告:这是指从任现职以来的总体工作进行报告。一般来说,时间较长,涉及面较广,要写出一届任期的情况。

2.年度述职报告:这是一年一度的述

职报告,写本年度的履职情况。

3.临时性述职报告:是指担任某一项临时性的职务,写出其任职情况。比如,负责了一期的招生工作,或主持一项科学实验,或组织了一项体育竞赛,写出其履职情况。

(三)从表达形式上划分

1.口头述职报告:这是指需要向选区选民述职,或向本单位职工群众述职的,用口语化的语言写成的述职报告。

2.书面述职报告:是指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人事部门报告的书面述职报告。

要注意将“工作总结”同述职报告区别开来。工作总结,可以是单位的、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其写作角度是全方位的,即凡属重大的工作业绩,出现的问题,经验教训,今后工作设想等都可以写,而述职报告却不同,它要求侧重写个人执行职守方面的有关情况,往往不与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业绩、问题相掺杂。

三、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要充分反映出自己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和问题

述职是民主考评干部的重要一环,也是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干部作述职报告,是为了让组织和群众了解和掌握干部德才状况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因此,述职报告应该充分反映出自己任期内的工作实绩和问题,也即写出自身在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办了什么实事,结果怎么样,有哪些贡献还有哪些不足,包括工作效率、完成任务的指标、取得的效益等等。工作实绩如何,是检验干部称职与否的主要标志,述职人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工作实绩和问题反映出来。

(二)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对自己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要准确恰当,有分寸,不说过头话、大话、假话、套话、空话。要做到这样,应注意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成绩和问题的关系,就是理直气壮摆成绩,诚恳大胆讲失误。

2.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不能把集体之功归于个人,也不要抹杀了个人的作用,必须分清个人实绩和集体实绩。

3.在表述上要处理好叙和议的关系,就是以叙述为主,把自己做过的工作实绩写出来,不要大发议论,旁征博引,议论也只是对照岗位规范,根据叙述的事实,引出评价,不能拔高。

(三)要抓住重点,突出个性

教师简介范文第2篇

英国政府早在1972 年《教育: 一个扩展的框架》白皮书中指出:“即使是受过最严格的职前训练,但世上仍没有一种重要的职业能期望新的就业者马上能作出充分的贡献……每一位教师在其任职初期,需要且应该匀出部分时间参加系统的熟悉专业、有指导的教学体验和进修的方案。”1983年教育和科学部在提交议会的《教学质量》报告中, 再次提出了有关新教师工作入门计划的观点。1998年,为了在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英国教师培训署(Teacher Training Agency,简称TTA)推出新教师“入职档案”制度。从1999 年开始,英国正式提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使新教师向职业教师的过渡很好地衔接。现今的英国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加强了师资培训机构同学校的伙伴关系,更加强调了学校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见习时间

1999年5月7日以后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且首次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都必须完成3个学期(相当于1学年)的入职培训,才能在培训结束后继续在公立或私立中小学任教。在3个学期的培训过程中允许间断, 但必须在参加培训后的5年内完成。

2.见习内容

对见习教师的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见习教师进行监督和支持。新教师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中小学校长必须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教师, 对其进行日常监督和辅导。其内容包括: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个新教师的入职档案中的评价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应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指导新教师熟悉学校环境、管理体系、教材体系,为新教师讲授示范课、参与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新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等一系列为促进新教师成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对见习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估。对新教师进行评估是入职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间一共进行3次。第一次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主要评价新教师是否达到教师资格证书授予的标准。第二次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主要是关于新教师完成入职培训标准的进展情况。第三次评估在第三学期期末进行,主要讨论新教师是否达到所有入职培训标准的要求。对新教师的评估是根据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定的标准进行的,在入职培训标准中具体规定了新教师在计划、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要达到的标准,在监督、评估、记录和汇报等方面达到的标准及其他专业性要求,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十分广泛。在每次评估后,校长、指导教师和新教师都要填好评价表,以反映新教师是否取得进步和完成入职培训计划。在培训结束时,校长根据每学期评估结果对新教师的教学作出终结性评价,并向地方教育当局递交一份关于新教师是否达到入职培训标准的推荐书,地方教育当局据此决定新教师是否完成入职培训。

3.相关主体的责任

在见习过程中, 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中小学入职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二是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当新教师在完成入职培训计划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地方教育当局就要依据其职责给新教师和学校提供支持; 如果中小学校长在入职培训过程中感到学校不能保证培训质量时, 由地方教育当局针对学校情况提出建议和支持, 以帮助中小学继续开展入职培训,并保证培训的质量。中小学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包括: 向新教师讲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为新教师提供诸如集体教学、专题讨论、小组教学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新教师在中小学期间的培训计划进行评估, 及时向他们反馈有关信息;确保每个新教师都能获得由学校提供的辅助、监督和评估。一般性质的培训机构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有:确保受训者的录取要求;确保培训者通过对培训内容、结构和实施方案的学习可以达到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

二、德国见习教师制度

1947年7月盟国管制委员会了题为《德国教育民主化的基本方针》第54号指令,提出“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当在大学或具有大学一级的教育学院培养,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要更加综合和广博,教师不仅要成为学者,而且要具备教育技能”。19世纪60年代末,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100多所师大有70多所并入了综合大学,教师资格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教师见习制度也做了较大的调整,但其一贯重视学术的思想并未改变。现今的德国教师见习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见习时间

德国传统的教师教育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4年学习阶段,4年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的师范生,作为见习教师接受第二阶段的教育,在中小学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各州规定不甚一致,一般是在一年半或者两年之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两次考试合格之后成为国家教师,任教初期每周上12节课,最后阶段要与正式教师一样,每周上27节课。

2.见习内容

由于长期受到重视学术思想的影响,德国目前的教师培训制度中仍然遗留着重视理论学习的传统。在教师见习这段时间中,他们的培训分为两个部分:

(1)通过组织见习教师集体培训的方式培训其教学实践理论和学科教学法。开设班级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普通研习班,其作用在于促进见习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讲授教学原则、教育心理学、学校法和理论等内容;第二类是专门性质的学科研习班,其作用在于就特定的学科课程和方法进行教育,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见习教师具有从事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这种学习通常以总结教学和教学见习为主要内容。

(2)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包括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听课观察、指导教师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和独立教学阶段。各个州在教学实践的时间安排上并不一致。一般而言,见习教师每天是半天在研习班学习,半天在见习学校进行教学实践。见习教师属于见习公务员。在见习期间,按州文教部的规定除了要上一定数量的示范课外,见习教师像普通教师一样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学习与教师职业有关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与教育特别是教师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学技能,如教学规划、组织教学、组织考试、与学生家长进行协调的能力等。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见习教学期间,德国仍然注重让学生的实践有专门的理论支撑,体现出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

3.相关主体责任

德国的整个教师见习过程在行政当局的管理下进行,研习班直属州文教部管理,通常将机构设置在当地中小学内,设班主任1名,专门研习班的指导教师数人,其中分为专任指导员和兼职指导员。班主任是见习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其职位略高于中学校长,由行政部门任命。负责普通研习班的教学任务,也可能担任专门研习班的指导员。专门研习班的指导员系在研习班主任和所在地行政机关的同意情况下由行政当局任命。兼职指导员由行政当局从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理论反思教学的公立中小学教师中选拔、任命,一般有任用期限,任用期间减少在中小学的授课时间并给予加薪。专职指导员系通过公开招收的方式产生,一般经过三个月的使用之后取得公务员身份。专门研习班指导员一方面具有给见习教师上课的义务,另一方面又具有对参加其研习班的见习教师进行建议和评价的权利。除研习班的指导员之外,见习学校校长对于见习教师在该学校的管理中的问题给予指导,在“教学见习”方面,校长在研习班主任同意的情况下选拔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见习教师教学工作。此外,根据见习教师的要求,经研习班主任的同意指派1名辅助指导教师,辅助指导教师的使命是在研习班主任和专门研习班指导员知晓的情况下对见习教师进行建议。

教师简介范文第3篇

一、《圣彼得学院教师评价标准》简介

1.学校文化

(1)了解学校的基本目标。

(2)在课堂上介绍学校的历史和传统。

(3)恰当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告诫学生在学校群体中应尽的职责以及有序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4)按照既定的程序,在课堂内举行适合学校的基于英国国教的课堂晨祷和其他仪式。

(5)了解并使用有关学生信息的查阅系统。

2.规划与组织

(1)制订短期的和长期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

(2)落实课程委员会和各教研组制订的各项目标。

(3)贯彻课程委员会和各教研组制订的各项原则。

(4)制订学习技能的恰当顺序。

(5)制订诊断和评价学生个人需求和进步的长期计划。

(6)必要时,随时调整物理环境,适应各种学习情境。

(7)与他人合作制订课堂内外的日常活动时间表。

(8)有效安排时间。

(9)准确记录。

(10)在规划和组织过程中,遵守“标准”制订的所有程序。

(11)撰写准确反映学生进步的报告。

3.促进学生学习

(1)通过积极的反馈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动机。

(2)顺应学生的需求、性向、才能和学习方式。

(3)为学生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4)向学生提供各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机会。

(5)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讨论和班级活动(这里强调的是全体学生参与)。

(6)激发学生的热情。

(7)帮助学生体验令人满意的社交活动和智力活动。

(8)使课程与学校内外的情境产生关联。

(9)采用明智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

4.师生关系

(1)通过下列方法保持有序的、有纪律的学习氛围:

预测违反纪律的情况。

迅速采取措施恢复纪律。

保持友好的课堂氛围(永远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学生说话)。

采用公正的、一以贯之的方式惩处违反纪律的行为。

在采取上述行为时充满热情,并表示理解。

(2)收集有关学生的相关信息,并予以保密。

(3)个别征求学生意见或小组征求学生意见。

(4)营造开放但能够控制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自我概念。

(6)鼓励学生为自己确定现实的目标。

(7)关心问题学生和残障学生。

(8)鼓励学生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9)恰当发挥其他人员(舍监、牧师、生涯指导教师)的作用。

(10)随时与学生探讨学生的个人问题、学生集体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或需要澄清的问题。

(11)指导学生遵守公平原则和民主原则。

(12)关注学生个人行为问题,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必要时寻求学校领导的帮助。

(13)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在学术交往时,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5.利用资源

(1)了解图书馆和其他场所可利用的、适当的资源。

(2)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3)利用学校的物理环境(校舍和场地),支持学习活动。

(4)调整可以利用的资源,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

(5)在选择和使用资源方面,听取专家的意见。

(6)有效利用设备和材料。

6.教学技术

(1)鼓励学生思考。

(2)采用各种教学技术。

(3)采用各种教学材料。

(4)提供创新表达的各种机会。

(5)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6)在教师的控制和有力的指导下,开展激发思维的班级讨论。

(7)鼓励个人兴趣的形成和开展创新活动。

(8)采用恰当的评价技术,测量学生的进步状况。

(9)帮助学生对自己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进步作出自我评价。

(10)与学生一起共同开展课堂活动。

(11)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12)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

(1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

(14)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15)采用提问方式,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并对学生掌握新旧概念的程度做出评价。

(16)制订各种有趣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评价学生学业的方法。

7.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

(2)鼓励家长探讨与子女相关的问题。

(3)向家长解释学习计划。

(4)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8.专业发展和职责

(1)参与学校政策贯彻步骤的制订与实施。

(2)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

(3)跟踪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4)利用在职教育的机会。

(5)参与学校以及学校系统开展的专业活动。

(6)支持课外活动(比赛、俱乐部等)。

(7)与同事交流教学设想、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

(8)请教学生的前任教师、教研组长和来访的专家,改进教学过程。

(9)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解释本校的教育计划。[1]

二、对我们的启示

细观上述8项指标73个条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借鉴之处,主要体现在系统观念浓郁、标准内涵得体、文化元素丰富、资源意识强烈这四个方面。

1.系统观念浓郁

对于社会来讲,学校是一个组织;对于教师个体来讲,学校又是一个社会。无论是组织还是社会,其本质特征呈现出的当是系统性与整体性。因此,合理的、科学的、恰当的教师评价似乎应当充分体现系统性。《圣彼得学院教师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学校文化”“规划与组织”“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三个部分就集中明确地体现出系统性与整体性的思想理念。在“学校文化”评价指标中,明确了教师应当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学校课程标准、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教育程序等;在“规划与组织”评价指标中,全面详细地规定了教师如何制订课程计划、落实教学目标及原则、诊断学生学习需求及优化学习环境、准确记录教育活动及撰写相关报告等;在“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评价指标中,规范了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联系的基础上向家长解释学习计划,以及探讨其子女成长与进步的相关事宜。这种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课程理解、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等视野宽阔的评价范围,一是有利于拓展教师的学术眼界,使其逐步具备从各层面、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专业工作的学术意识与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系统思维,使其在文化与教育、规划与执行、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等复杂多元的系统中逐渐养成信息整合、准确理解、正确判断的良好职业习惯。如果将教师评价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校园里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营造、课堂讲授改进、方法优化研究、作业设计辅导等,那么这局部的、片断的、部分的提升与改进不仅不能持久有效,而且很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事倍功半的尴尬现象。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所言:“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了解自身的行动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2]

2.标准内涵得体

众所周知,教师评价标准制订的难点之一在于尺度的宽细把握。过宽了,容易大而无当,形同虚设;过细了,流于斤斤计较,难以操作。而此《标准》在尺度的掌握上基本做到了宽严适中、粗细相宜。如在“规划与组织”评价指标中,既有着眼于对教师指导学生进步的宏观评价要求,“制订诊断和评价学生个人需求和进步的长期计划”,督促教师从整体、长期的层面去指导帮助学生,又有从细微处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性“必要时,随时调整物理环境,适应各种学习情境”,提醒教师时刻注意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国内常见很多学校倡导师生关系亲密无间、相融为一,笔者颇不以为然。因为,过度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仅容易引发学生诸多心理与生理的负面问题,而且还有可能产生教育肤浅化、庸俗化的弊端。而此《标准》在这一点上处理得较为高明得体,“关注学生个人行为问题,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必要时寻求学校领导的帮助”;“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在学术交往时,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前者明确指出,当教师遇到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寻求学校领导的支持,而不应当独自一人勉为其难地死打硬拼;后者告诫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注意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换言之,即师生之间在物理、心理、情感等层面都应当有一段合适恰当的距离,以免给师生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误会与伤害。对此,作家肖复兴曾有过殷切的忠告:“当老师,和每一个学生应该保持等距离。对那些你最爱的学生,尤其不要缩短这个距离;对那些你最不爱的学生,尤其不要拉长这个距离。”[3]

3.文化元素丰富

我国台湾教育学者黄坤锦在其新著《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开篇即言:“比较教育学的权威专家康德尔常言,影响一国教育的因素,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势力,有时比教育本身的力量还要大。”[4]既然社会文化的力量有时大于教育本身的力量,那么,教师评价标准的内涵自然少不了社会文化的元素。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既定的程序,在课堂内举行适合学校的基于英国国教的课堂晨祷和其他仪式”,以确保学生熟悉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在日常交际文化方面,《标准》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体验令人满意的社交活动和智力活动”、“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等,以督促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有益的交际活动中培养交际能力;在文化实践能力方面,《标准》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与操作实践,“使课程与学校内外的情境产生关联”、“支持课外活动(比赛、俱乐部等)”。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保持、传承一个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习俗风格与行为方式,文化的基本价值在于使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认同、习得并恪守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人格理念与心理特征,而一种健康、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文化传承与沿续,就肇始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由此观之,就不难理解澳大利亚的教师评价标准中如此重视社会文化的缘由了。对于文化首先萌芽于生命个体的现实,美国教育家杜威早有论断:“一切文化,都是从私人开始,然后从他们向外传播。只有通过具有博大的胸怀、能领会未来更好社会理想的人们的努力,才能使人类天性逐步地接近它的目的。”[5]

4.资源意识强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激增、信息丰沛、资源多元的时代,师生将共同对等地面对多方面、多种类、多变化的海量资讯。教师能否大量地、及时地知晓、掌握和利用知识、信息、资源,不仅决定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信度与效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质量与掌握利用信息资源的品质与能力。为此,该《标准》特增加了一个“利用资源”的专项指标,来对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与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图书馆和其他场所可利用的、适当的资源”与“调整可以利用的资源,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的条款,主要强调教师应当注重对可以支配与掌握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知识资源的了解与利用;“利用学校的物理环境(校舍和场地),支持学习活动”与“有效利用设备和材料”的条款,旨在要求教师应当熟悉且会根据教学需求与学生需求熟练使用学校各种教学设备与教学(实验)材料;“在选择和使用资源方面,听取专家(如教研组组长)的意见”的条款,规范了教师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选择与使用教育资源。教师利用教育资源的评价,从文本知识资源的掌握利用到物理环境资源的合理使用,从人力资源的有效借助到设备资源有效运用,从智力资源的及时分享到材料资源的广泛使用,都作出了翔实明确的要求。这样既能促使教师逐步养成寻求信息知识支持、借助他人智力资源来解决困惑与障碍的意识与习惯,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学设施与仪器设备的内在功能与使用价值。对于教育资源的认识与利用,思想家卢梭早就确立了三种教育资源:“①自然:身体和能力的自身发展;②人类存在:人们在发展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③事物:人们在周围的客观事物中所获得的个人经验。” [6]

尽管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文化背景与教育制度各不相同,教师评价的组织主体、内容结构、运作程序、策略手段也不尽一致,但教育毕竟是全人类一种共有的实践活动,其中势必存在着一些相通性、普适性的精神内涵与外在形态。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圣彼得学院教师评价标准中蕴含着的“系统观念浓郁、标准内涵得体、文化元素丰富、资源意识强烈”的思想理念,对于促进中国目前教师专业评价乃至将来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Anthony J.Shinkfield& Daniel Stufflebeam.TeacherEualuation:Guide to EffectiuePractice[IM].US:Kluwer AcademicPublishers,1955:309―311.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

[3]肖复兴.教育诗篇・教师修养文萃[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9.

[4]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5]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6.

[6]奥兹门,克莱威尔.教育的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33.

教师简介范文第4篇

近年来。日本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教育改革。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下,逐渐建立了教师的培养、任用、研修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其中,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学前、义务教育等阶段,以下同)新任教师支持的制度也逐步固定下来,并且成为日本教师终身研修体制中独具特色的一环。通过一系列的咨询报告与相关法规的制定,特别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日本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成熟的职初期教师支持体系。表现为:行之有效的支持制度,多样化的支持方式,专门化的支持机构,以及个性化的支持策略等。

一、完善的支持体制:新任教师研修制度

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是日本职初期教师支持体系的核心因素,也是日本教师支持体系中最具特色的环节。经过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为日本新任教师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师培养、任用、研修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任教师研修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表现在制度自身的完善上。它通过相关法规,对教师研修的权利、资格以及研修的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譬如,规定新任教师研修的目标是:培养实践的指导能力;涵养教师应具有的使命感;学得广泛的知识与见解。新任教师研修的主要要求和内容是:(1)国立和公立的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新任教师,录用后的一年间,有义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教育活动和进修;(2)接受新任教师的学校,要配置特别的指导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并确立起在校长领导下的全体教师协作指导体制;(3)把新任教师的试用期由半年延长为一年。研修的领域分为:基础素养、班级经营、学科指导、道德、特别活动、学生指导等六个领域,每个领域又都规定了具体的研修项目。而时间顺序上分为第一学期、暑假、第二学期及第三学期。

另一方面表现在制度执行过程的完善上。从文部省一直到新任教师的所在学校,形成了责任明确、层层下放的实施体系。文部省负责制定新任教师研修实施要项范例和新任教师年度研修计划要领;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依据文部省的上述文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都道府县级和指定都市级的新任教师研修实施要项范例和新任教师年度研修计划要领:市町村教育委员会依据都道府县的上述文件,制定适合市町村的新任教师年度研修计划:学校则制定本校的年度指导计划。另外,日本把新任教师培训的经费纳入政府的预算,这种政令性的支持方式保证了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进而保证了新任教师研修制度的执行。

二、支持体系的强制性,义务性

日本通过相关法规、制度等把给予新任教师的支持法制化。1949年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就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师进修的必要性,1988年以后,正式规定了为期一年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新任教师必须参加国家规定的研修计划,这既是新教师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同时,还规定了有关机构,包括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等提供支持的义务。把新任教师研修的制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确保了每位新任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必要的研修,获得提高的机会,也保证了各级支持机构的相互关联性。因而,日本的教师支持体系具有明确的强制性和义务性。

三、支持方式的多样化

为保证新任教师研修制度的有效实施,日本为新任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支持方式。它主要分为校内研修与校外研修两种,校内研修是以指导教师为中心进行的研修,其目的是提高新任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使新任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指导学生、管理班级和处理校务等基本的指导能力。文部省要求对新任教师要保证一周2日,6小时左右,年度60天左右的研修。校外研修则是日本新任教师研修制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最能体现日本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在培养形式上多样化的特点。校外研修规定为每周1天,全年30天。包括多种研修方式,主要有:全体研修:以初任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为研修内容,组织全体初任教师参与的研修;住宿研修:由教师研习中心主办,约四夜五天,重在交换教育经验和促进知识交流;企业研修:邀请企业家到国家及地方举办的各种研修班讲座讲学,或组织教师到企业现场参观等;社区研修:参观当地社区内的学校、社会教育设施等,以了解地区的自然、历史与文化;海上研修:由文部省主办,一个学期数次,不定期。通过组织沿海县市教师的参观活动,促进教师对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多样化的校外研修方式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增加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提高了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职业的认识。

四、专门的支持机构

日本为教师研修设立了各种机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呈现出专门化的特点。《教育公务员法》特别规定由都道府县和指定城市的教育委员会设置研修设施。各级教育委员会设置的研修设施主要是教育研究中心。47个都道府县和12个政令指定都市都有教育研究中心。除了校内研修由学校负责以外,其它研修则由多种专门研修机构负责。专设的中小学教师的研修机构主要包括:都道府县教育研究(研修)中心;新构想教育大学和国立大学的研究生院;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等指定的研修场所:各种面向中小学教师及管理干部的研讨会、研修会和讲座;中小学内设立的形式多样的教师研修组织和团体。这些专门的研修机构不仅是所有在职教师进修的舞台,也为新任教师的专业研修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新任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或被选派到相应的进修机构中去学习。譬如,熊本县的新任教师校外研修一般安排新任教师到教育事务所、县教育中心、市町村教育委员会和义务教育课参加进修。

五、重视个性培养及各种精神的养成教育

日本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凸显了对教师个性的培养,并注重各种精神的养成教育。日本使用“研修”一词代替进修,其实质就是使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学以致用,学到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更好地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履行教师的职责。同时它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形成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提交给首相的第一份咨询报告中,就提出第三次日本教育改革的8个原则,其中首要的就是:重视个性的原则。重视个性发展的原则不仅体现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新任教师研修制度上,也相当重视教师个性的养成教育。例如,研修方式中的专题研修,就是以提高教师对某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旨趣。另外,新任教师可以在学校指导下,利用教育研究中心的设施设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进修。重视个性的教育,极大提高了新任教师研修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除了注重个性的培养,日本对于新任教师也比较强调各种精神的养成教育。它们相当重视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海上研修、住宿研修等方式,新任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县市、学校、年级之间相同或不同的教育问题,进行集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通过多样的支持方式,培养新任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民族的自豪感、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这可以说是日本职初期教师支持体系中的一个亮点。

探析日本的职初期教师支持体系,可以为反思与重建我国的职初期教师支持体系,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视角和借鉴。目前来看,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职初期教师我国虽然具有培训的要求,但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师支持体系,更没有专门制定针对职初期教师培训与专业成长支持的相关法规条例,新教师成长缺乏有力支持和帮助,职初期教师支持体系的重要性并未真正凸显。政策支持及制度保障的缺失。使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提供教师支持上只好各自为政,形式单一,力量薄弱,致使为职初期教师提供的支持经常流于形式,支持质量大打折扣。

教师简介范文第5篇

简介

竹溪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地处县城东郊,是一所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学校。是省教院合格校外教学点、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合格教学点。

中心始建于1975年3月,原名“竹溪抗大”。1977年更名为“竹溪师范”,校址先后辗转于龙王垭、青山、三合等地。1983年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竹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迁于现址。1992年“竹溪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6年设立“竹溪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2005年秋,县政府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县教育技术装备站等三家机构予以整合,竹溪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正式成立。

中心现占地20亩,建筑面积12399.6平方米。能同时承担800人以上的教师培训任务。现有教师专、本科学历函授学员338人、电大函授学员157人。

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2人,89%的教师具有讲师及高级讲师职称。中心参与省课题研究5项,承担市级科研课题2项,教师年发表或获奖论文数十篇。

中心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微机室4个,高档微机90台。拥有电子电工实验室、理工实验室、语音室、琴房、美术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多个专用室,建有教学专用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实现了现代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中心“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立足多功能,实行大服务。近年来,对全县3000多中小学教师和近200名中小学校长普遍轮训2次以上。全县新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覆盖面均达到100%,骨干教师培训100%,教育技术初级培训100%,新课程岗前培训、受训率均达到100%,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比例也大为提高。特别是在第一轮继教工程中,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创造性的工作得到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赞誉。其先进做法在一定范围得以推广,中心先后荣获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省“‘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单位”等殊荣。

目前,竹溪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正以良好的社会形象、富有特色的管理机制、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稳步向前发展。

教师简介范文第6篇

一、善教乐教,深受师生尊敬

为了完成上级、学校交给的任务,***老师全身心投入教科研工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课内外练习,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功;通过参加画展观摩和临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

除此之外,***老师不惜牺牲个人休假日时间辅导学生。每逢星期六、日,他都回校给学生上辅导课或带学生外出写生;每逢放晚学后,他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到傍晚6、7点钟,悉心辅导学生,是最后走出校门的老师。

二、浓浓师情,化作春风细雨

***老师善教乐教,善于与学生沟通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他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深受学生欢迎。他谈笑风生,和谒可亲,平易近人,深受学生喜欢。逢年过节,****老师的学生都会邀请他聚会,浓浓师生情,化作春雨,滋润大地。或许他爱好摄影,他经常与以往学生或所教的学生外出活动,这是****老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一种手段,也是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交流感情的一种途径。人们常说“***老师青春常在、童心不老”。正是***老师善于与学生沟通的真实写照,也是***老师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

三、默默耕耘,育出满园桃季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老师的学生****、***参加奥林匹克书画创作竞赛,2人分别获金奖和银奖;2001年,****中学美术高上省A线实现了零的突破;2002年,他的4名学生参加高考,2人考上本科,1人成为县美术状元;2003年,他的17名学生参加高考,100%考上省A线,其中****同学以300分考取全县第一,全县10人考上本科线,而他的占7人;2004年,他的学生在全县上线人数全县排名第一。另外,他还辅导学生参加县春节书画合作大赛,多人获县一、二奖等,辅导高一学参加电脑美术设计大赛,取得好成绩。

****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取得辉煌业绩,而且在协助学校团委、学生会工作表现出色。他既教书又育人,还负责学校铁宣传工作,为宣传好****中学,他夜以继日,不惜牺牲休假日时间,为学校做好宣传广告。****中学,在他笔下熠熠生辉,成为了山区县一颗璀灿的明星。

四、业绩辉煌,谱写美好人生

山区教坛的善心人****德珩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舍小家为大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深受上级、学校领导、全体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他的名字鲜为人知,他的先进事迹成为全县教师学习的榜样。与此同时,他的荣誉接踵而来,身上披满光环。连续二年被评为县教育人先进工作者、县先进教师、县优秀美术辅导员,优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老师“博学、务实、善教、创新”的精神,深受全县广大教师的尊崇,被誉为山区教坛的一匹“黑马”。关于他的事迹,曾刊登在《****》上。

教师简介范文第7篇

2006年10月15日,在柯小集团笛扬校区新落成的大会议室举行教科节开幕式暨教科研专题讲座。本次教科节围绕学校“朴实管理、严谨教育、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直面教师、直面课堂、直面教学质量,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强化教师的教科意识,让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开幕式后卢真金教授作了专题讲座,当天下午刘力教授、曹立人教授进行了课题听诊,为教师们指点迷津、释疑解惑。教科节真正成为了柯小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二、成果推介

课题研究,在教师们扎实有效的实践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一线教师以扎实的工作、朴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收获着课题成果。在明珠校区举行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推介会上,在市教科所沈江峰所长的点评中,一个个成果熠熠生辉,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改进的动力。在柯北校区进行的十五个校级立项课题的中期汇报交流上,教师在市县的专家们的引领下,都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研究方向,增强了研究动力。这为教师在研究上产生质的跨越迈出了一大步。

三、课堂展现

课堂的真实、真实的课堂,看出教师真正的水平。这次教科节重在“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风格的展现,既有启动阶段全校所有学科各具代表性的教师的课堂展示,又有听课后的会诊,还有对课堂教学风格的研讨,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参与。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实践,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贯通,使教研为教学服务,教学因教研而精彩。教学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每一位柯小普通教师的日常工作。

四、名优风格

教研为教学服务,教学要形成精品、形成特色、形成风格。柯小一大批名优教师,勇于挑战自我,“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课堂教学示范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各类学科都拿出了精品课,上出了新意,取得了实效,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新课堂特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广大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借鉴。越派语文教学风格研讨是以“胆剑精神”的越文化承传、打造越派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群体风格“亲—和—醇—美”。周一贯先生已将其创立的“越派语文”挂牌在柯小,更促进了柯小语文教学风格的提升。

五、教育沙龙

让教师说想说的话,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柯小名师观”说出了大家心中的名师观,以此为目标,激励教师朝着心中的“名师”努力,做真正的名师。“教学宝典大展示”展示了语数学科和班主任工作中的经典和点滴经验体会,让“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在交流互动中促进、提高。省级课题“构建和谐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个案交流,把大家在平时研究中的收获与困惑进行互相沟通,对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柯北讲堂

教师简介范文第8篇

受联邦政府政策和激励措施的驱动,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豁免,学校改进赠款(SLGs)和“力争上游”(RTTT)计划奖励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政策制定者们都在改变教师评价政策,包括更频繁、更严谨的评估措施,如旨在测量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贡献的学生学业评估。根据2012年国家教师质量委员会的资料,2009年仅有14个州要求每年对教师进行年度评估,但是到201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3个,仅2012年一年,就有43个州要求对所有新教师进行年度评估。美国不同形式的教师评价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教师鉴定,教师同行评价和学生等级评定);其二,学校环境(学校外部检查和学校内部自我评估);其三,学生成果(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评价);其四,增值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衡量学习的收获)。

增值评估(value-added assessments)是利用统计模型,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取得成就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的评价方式。增值评估衡量的是学生学术成就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增长,而不是学生在某一时间点的考试成绩。在评价教师时排除会对学生成绩造成影响的如社会经济地位、残疾状况、学生种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对教师效能做出评价,是一种更加客观公平的评价教师效能的方法。精心设计的增值评估,可以提供关于学校和教师绩效以及学校和全面系统改进目标区域的更准确的定量信息。增值评估目前只在英国和美国实施。

一、宾夕法尼亚州增值评估体系

一直以来,宾夕法尼亚州的教师评价体系完全依赖于学校管理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主要是根据丹尼尔森的框架(Danielson Framework),通过衡量教师的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教学策略和专业责任来评价教师。

2012年,宾夕法尼亚州通过《82法案》,为教师评价系统设定了新的评价标准。该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观察和实践(占50%);基础数据/学校绩效简介(占15%);选择性数据(占20%)以及教师具体数据(15%)。鉴于《82法案》的相关规定,宾夕法尼亚州在全州范围内的学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试点项目,同时还为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领导者讨论评级的替代方式举办论坛。该试点项目的第一阶段包括四个校级系统:一个主要的城市学区系统和一个中间层次的学校系统,一个全州增值数据分析系统,以及来自试点的课堂观察结果关系的系统。第二阶段扩展到全州大约100个地区,涉及5000多个教育工作者。

该州在2013―2014学年实施的教师评价公式(详见表1)主要由《82法案》设定的教师评价体系演变而来的。

二、增值评估体系解析

从表1可得知,宾夕法尼亚州增值评估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对教师课堂观察以及教学实践的具体数据。其内容占据整个评估体系的二分之一(50%),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考察内容: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教学和专业责任。下文即以教师观察/实践为例,详细说明。

1. 计划和准备

教师展开教学前的计划和准备,主要从教学计划、预期和活动以及材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教学计划的主要考察点为:目标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活动、材料以及评估:和国家标准保持一致;遵循从基本到复杂的顺序;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上;为学生工作、课程的开始与总结提供时机;证据表明教学计划非常适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年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证据显示教学计划提供许多机会满足个别学生的需要。

预期包含的考察点为:教师为每一个学生设立高标准以及严格的学术预期;教师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取得经验;教师创造学习机会让大多数学生可以体验成功;学生根据教师的预期完成他们的工作。

活动以及材料的主要考察点为:第一,活动以及材料包括以下大部分内容:支持课程目标;具有挑战性;保持学生注意力;引发各种思考;提供反思的时间;和学生生活相关;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悬念;给学生提供选择;把多媒体与技术整合在一起,把校外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第二,文本和任务具有适当的复杂性。

2. 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学生分组、管理学生行为、课堂环境和尊重文化四部分。

学生分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加有效地教学而设计的。主要考察:教学分组安排大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以及学习效率;小组内的大部分学生知道他们的角色、责任以及小组工作的预期;小组内大部分参与人员对于小组工作以及个人任务负有责任心;教学分组的依据(性别、种族、能力以及年龄)大多时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管理学生行为部分的考察点主要分为:大多数学生的行为表现得十分良好并且在参与工作,但是也可能发生一些小的学习中断事件;教师对于学习以及行为规范制定了清晰的准则;教师会使用一些技术,如集体公约、不定期的活动等维持学生行为;教师忽视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但是有时候会中断课程进行处理;教师处理使得课堂中断的个别学生,但是有时候也会波及全班学生。

课堂环境考察点主要有:欢迎大多数成员以及客人;是大多数学生一起组织的且可以理解的;物资、设备和资源都是可以得到的;展示学生的工作;所有安排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人以及群体的学习。

尊重文化方面的考察点有:师生互动总体而言是友好的,但偶尔存在不一致、偏袒或漠视学生文化的现象;学生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对他人也彬彬有礼;教师大多时候接受学生的兴趣以及观点。

3. 教学

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广泛,主要包括显示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进程、激励学生、提问和反馈五部分。

教学内容的考察点大多时候包括:课程目标建立、课程组织的预览以及课程内部的总结等内容的可视化;与新的概念和想法相关的例子、插图、类比以及标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有效的思维过程模型来显示预期的表现;简洁的沟通;逻辑顺序以及分段;所有必要的信息;没有无关紧要的、混乱的或不必要的信息。

课程结构和进程的考察点是:课程进入时间迅速;课程结构清晰紧凑,开头、中间、结束明朗化;课程节奏适当,并有时会为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机会;用于分发材料的时间是高效的;在教学内容的转换过程中没有浪费时间。

激励学生方面的要点为:教师有时候进行内容的组织以便学习内容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关的和有意义的;教师有时候对有疑问的、好奇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学习经验进行开发;教师有时候强化以及奖励努力行为。

教师的提问应是不同和高质量的,包含的考察点为:问题有时需要学生引用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问题一般具有目的性和连贯性;提问的频率适中;问题的提出有时服务于教学目标;问题有时需要积极的回应;有时提供一定的等待时间;教师基于学生能力以及性别之间的平衡来对志愿以及非自愿的学生进行提问;当涉及文本的时候,大多数的问题需要基于文本。

反馈方面的考察点主要包括:进行的口头、书面反馈大多是关于学术的,比较频繁,多数是高质量的;在指导实践以及家庭作业的检查时有时给予反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帮助,并指导学生的工作;有时使用来自学生的反馈指导、调整教学。

4. 专业责任

教师的专业责任,主要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两部分。

学科内容知识主要考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对大多数学生学习困难有深入理解;教师实践有时候包括了学生的兴趣以及文化遗产;教师有时候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法以及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内容。

教师关于学生知识的相关考察点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对大多数学生学习困难有深入理解;教师实践有时候包括了学生的兴趣以及文化遗产;教师有时候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法以及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内容。

对教师评价体系诸多元素的考察可能将会超过三年这一预计的中长期时间。部分原因是由于州使用了三年滚动平均值来计算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例如,在2013―2014学年,尽管各区可以选择将选择性数据作为影响因素,但是,教师评级将会从观察分数和基础数据分离出来。这三年滚动平均值的数据包括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以及2015―2016学年的数据。到那时,教师将会看到这三年的滚动平均值在教师最后的评级形式中体现出来。下一年,三年滚动平均值将会包括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和2016―2017学年的数据。

宾夕法尼亚州的新教师评价政策开启了教学实践的改变过程。跨越500个区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并将它与其他改革整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含有共同学术标准核心的国家新体系,这对州、区和基础层面的教育领导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美国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尝试建立一套清晰的教师评价标准和能力指标,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而不是只基于学生分数或是升学率来评判教师。其相关改革经验表明,教师评价需要与更宽泛的评估框架相整合。教师绩效和测量系统的标准和能力需要与学生学习的标准和能力相一致,评价体系应至少包括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和专业责任三部分。对教师的评价应把改进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旨在改进的教师评价系统应该支持教师职业晋升,并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进步,以便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指导初级教师,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11YB149

(作者单位:1.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简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教材Project单元三个关注

自2012年秋季起,江苏省三年级学生开始使用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这套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教材中的Project单元替代了旧版教材中的复习单元Review and Check。如何准确把握Project这个全新课型的特点?笔者认为,提升Project单元教学的有效性要把握“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引导学生知晓“学什么”

特级教师沈峰在“2014年江苏省小学英语新教材教学研讨会”讲座时认为:Project仅是教材提供的一个语言项目,Project更需要教师的作为,尤其是在项目前、项目后,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开发、完善。笔者认为,Project单元教学设计、开发和完善应始于对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

四上Project 2为该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类似一册教材的总复习单元,该单元的话题为“My snack bar”,教材围绕该话题出示了一系列的任务,这些任务的目标语分别涉及了一些不同单元的内容(五、六、七3个单元),但仅是对前面单元内容点到为止,并未作深层挖掘。而实际教学中如果仅囿于教材,显然学习目标就会有所缺失。

基于上述认识,我区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研讨活动。例如,某执教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研读、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单元的课时、教学目标做了整体设计:将此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紧扣教材内容及原有话题“My snack bar”,重点复习第五、六、七单元的内容;第二课时则确立了一个新的话题“A profile”,该话题重点复习第一、四、八单元的内容。

针对“A profile”这一新话题,该教师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并在上课伊始就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走入学习进程:(1)复习第一、四、八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并能综合运用;(2)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能比较流利地阅读他人的个人简介;(3)以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最终能撰写自己的个人简介。

Project是一个综合语言实践项目,其实质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综合运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展现学习成果。分析上述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第二课时的目标是对教材原有学习目标的合理补充,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延伸,挖掘,拓展;同时又是对教材未出示单元内容的新整合、再开发,话题上延续了教材中Project 1的话题“A profile”,但内容更宽泛,要求也有所提升。由于执教教师能够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在教学前就引导学生“知其然”,即明确了要“学什么”,因此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指向性。

二、关注语用功能的合理兼顾,引导学生知晓“为何学”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获得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交际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应用。然而审视我们的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关注了语言的结构,而忽略了语言的功能,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课堂上,学生频频参与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表演”或“活动”,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一定需要纠正的。

例如:四上Project 2第二课时的新话题为“A profile”,那么什么是profile,在什么场合下要用到profile,如何填写profile等都应该成为教师关注、思考的东西。换言之,既要关注语言的形式结构,更要关注语言的语用功能,即做到两者的合理兼顾。在交际教学法理念的指导下,该执教教师在导入环节巧妙设问:When can we use a profile?同时为学生呈现了几个场景,让学生通过场景图片初步感受、了解到profile可应用在求职、办卡、申请和交友等场合,接着教师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场合――“交友”,创设了学生欲与远在美国的Mike,Helen,David三位新朋友交友的情境。教师指出由于美国和中国相距甚远,所以只有通过网络交流双方的profile才能互相了解信息,由此自然导入话题――A profile。这样的设计,少了一份“刻意为之”,多了一份“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知晓“为何学”,即对“profile”这一话题的使用语境获得了真实的感受。

三、关注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知晓“怎么学”

该执教教师设计了如下三项活动并对学生同时展开了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

Activity 1:Miss Zhang’s profile

1.Ask and fill in the blanks:What is a profile?(学生根据所给出的问句对老师进行提问,教师给出答案并逐步完成自己的个人简介表,帮助学生获得对profile概念的初步感知。)

2.Read and summarize:How to write a profile?(学生阅读老师的个人简介,并通过范文归纳个人简介有哪些项目:姓名、年龄、性别、外貌特征、家庭情况、才能、最喜欢的东西等等。)

Activity 2:Their profiles

1.Mike’s profile――Read and choose.(教师给出一份简介及三个人物David、Helen及Mike,让学生带着问题“Who’s Mike?”自主阅读简介并根据简介内容提示从三个人物中筛选出Mike。)

2.Helen’s profile――Listen and write.(教师播放Helen的个人简介听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将表格中缺失的信息填写完整。)

3.David’s profile――Look and describe.(教师给出有关David个人信息的提示,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David的个人简介。)

Activity 3:Your profile

1.Think and write.(学生尝试模仿填写自己的个人简介。)

2.Read and show.(学生根据填写完成的个人简介表信息,用所给的提示语介绍自己的个人信息。)

上述三项活动,该执教教师在引导学生知晓“怎样学”上可谓是精心设计、独具匠心。首先从语言内容的指导来看,“Miss Zhang’s profile――Their profiles――Your profile”的结构安排可谓是层层深入,较好地遵循了“语言输入――语言操练――语言输出”的语言学习规律。其次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来看,执教教师设计的每个活动都是要求明确,示范到位,学习小贴士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Helen的简介表时,通过两个学习小贴士――要把握关键信息,听你需要记录的内容;来不及记录,可以先记单词的首字母(beautifulb),稍后再补全,有效指导了学生做听力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简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微课 高职 商务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新的教育方法和资源应运而生,高职英语传统教学方式正面临挑战,课堂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微课,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之一,在高职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开始成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高职英语教师的思考。

一、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具有“短、小、精、趣”的特点。它是由教师精心设计并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精美视频,极大提高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接受教师更多个性化指导,从而自主进行对拓展内容的学习和深入探讨。

二、 微课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提倡个性化教学,激发学习能动性。在微课录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出镜,也可以画外音,录制5-10分钟为宜的突出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的课例片段,借助PPT、动画、音乐等多种模态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践、需要来观看视频课程,可以随时暂停、重复、讨论。个性化的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替代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学生观看视频中遇到问题可随时自行网络解决,或者反馈给老师,由老师将问题放到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在课上和老师、同学互动的机会和时间。

2.突出工作任务,体现职场特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以英语知识学习为基础、突出工作任务,致力于提高学生在职场英语情境中的英语实用能力。高职教育中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想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转换为职业能力,只有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高职商务英语微课程要结合学生的专业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一节优秀的微课则体现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某一个任务或环节。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短短几年,微课建设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微课热潮,这都表明微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先导。这种短小精悍、方便高效、生动形象的视频课程,已作为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产物的典型代表,不仅是传统课堂的有益、必要补充,也是全新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大有裨益,通过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得到提高。

三、微课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公司简介(Company Profile)内容为例

1.教学导入:用三张公司网站主页截图引出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用真实的图片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并提出与本节重点内容相关的两个问题:(1)公司简介的典型篇章结构是怎样的?(2)公司简介的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引导学生做出基本回答。

2.案例分析:以浙江阳光羊绒有限公司的简介为例,使用思维动画进行解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公司简介所涵盖的主要信息,学生对公司简介的组成要素以及典型的篇章结构有了基础的认知。

3.课堂概要:由案例分析环节的剖析概括出公司简介的典型的篇章结构及组成要素,强化学生对本节教学重点的掌握。

4.任务实施:选取苏宁电器的公司简介,打乱其篇章结构,布置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任务:将之排列成一篇连贯完整的公司简介。使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直接进行操作实践,更好地巩固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微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方式改革缺乏信心,对微课制作存在畏难心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方法还多以讲授法、任务驱动和课堂讨论为主,还不能很好的对接微课辅助教学,许多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采用缺乏信心。高职教师虽然大多具备了对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如果要教师自己录制微课,则需要较长准备时间来熟悉微课的制作流程、制作方法、调整教学策略等,因此,很多教师存在着一定的畏难心理。

2.教师现代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微课制作方法需要普及。微课是教师信息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信息素养是熟练制作和运用微课的基础,所以,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自身处理、整合各种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同时,微课制作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教师们可以通过培训、网上优秀作品观看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微课制作能力的提高。

微课的广泛运用代表了网络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满足学生需求多样性及创建面向学习者的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我们也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理顺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关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应用微课,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上一篇:教师评语范文 下一篇:婚礼歌曲范文